企业客户关系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6 18:09:05

企业客户关系论文

企业客户关系论文篇1

对CRM的研究和实现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关键字:客户关系管理(CRM),运营型CRM,分析型CRM,数据仓库,

商业职能(BusinessIntelligence,BI),数据挖掘

Abstract:

Alongwiththesharpdevelopmentoftechnologyandtheincreasingfurymarketcompetition,peopleawareconsuminglythattheresourceofcustomersisoneofthemostimportantkeyfactorsthatleadtheenterprisestowinConsequently,aftertheappearanceofERPandwiththethirstyofthemarketandtheenterprise,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emergedasthetimerequires.CRMisacommercialideathattouchesmanyindividualsectionsincorporations.Itneedsanewcustomer-centeredcommercialmodeandissupportedbyawholeapplicationsystemthatintegratesthefront-endandtheback-endofficesyste.TheresearchandrealizationofCRMistakingupasthisthesis’scontent.

Keywords:

CRM,OperationalCRM,AnalyticalCRM,datawarehouse(DW),BI,

datamining(DW)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西方市场国际化的影响,以及全球化的竞争,那么这个时候企业特别是美国或者西方国家认识到什么呢?认识到吸引客户当然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发展和维持客户的关系。因为这些企业认识到什么,维持客户的关系,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也就是说谁占有一忠诚的客户群体,谁就占有长期的竞争优势。只要你有忠诚的客户群的话,那么你的企业才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就应运而生了。我国于90年代后期经济引入这一概念,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以客户为中心的CRM理念广为人知。

客户关系管理(CRM)的产生,是市场竞争对客户资源的重视、企业管理运营模式的更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要求以及电子化和信息化基础等几方面因素推动和促成的。客户关系管理(CRM)是市场与科技发展的结果。在社会的进程中,客户关系管理(CRM)就一直存在,只是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其重要性不同、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己。现代企业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以生产力为核心到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再到现在的以客户为中心,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就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市场经济发展到21世纪的产物。从游牧、农耕到工业产品,从短缺经济到过剩的市场经济,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从垄断到竞争,从社会的世袭到民选,我们开始注意到CRM。这说明,离开了CRM我们便无从产生收益和积蓄社会资源。让我们客户得到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结成忠诚的关系,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研究必要性和目的

通信企业具有十分独特的行业特点。通信企业的共同成本占相当比例,这使得通信企业管理似乎更为复杂。在竞争一市场上,为实现公平竞争,防止交叉补贴,各国通信管制机构加强了资费管制,要求主导通信企业提供准确的管制业务成木数据;通信企业管理者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开始思考如何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有详细、准确的信息做支持。目前为止美国的AT&T,Bellsouth,Worldcom、英国的BT、巴西的CTBCTelecom,葡萄牙的PortugalTelecom以及西班牙等欧洲一些通信公司都在尝试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目前的管理格局,以不断挖掘降低成木的潜力、根据成木信息确定多种定价策略,分析各种业务(包括新业务)的赢利状况、分析采用新技术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企业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效益情况等等。

但从整体设计来看,由于通信运营商信息化建设是以客户为中心,支撑所有通信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掘日益丰富的客户资料,从而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所以如何以推动CRM应用为核心,建设完整高效的业务支撑平台,实现业务流程的全面整合,就成为中国通信企业信息化的关键。这也

是中国通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等公司纷纷推动自身CRM应用的最主要原因。

3.国内外研究现状

欧美企业在CRM的应用上开始得比较早,学术界对CRM研究所涉及的方面也较为分散,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研究侧重于信息技术方面。如对CRM软件的剖析,CRM与Internet技术的结合,计算机电话集成(ComputerTelephonyIntegration,CTI)与呼叫中心(Call

Center)的技术结构剖析,CRM数据仓库和相关的OLAP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等。由于CRM借助了大量信息产业的最新成果,所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多,而且比较有深度。

研究侧重于CRM的实施方法。通常的观点认为:CRM的实施过程一般采用管理信息系统通用的方法,分阶段按步骤实施。如WolfgangSchwetz总结了成功引入CRM的10个阶段:项目开始、分析阶段、范围定义、详细定义、软件选择、软件配送、组织适应、客户数据库的构建、测试阶段和验收以及试运行,同时他还归纳了CRM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高层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设定适当的项目目标,科学进行项目计划,使事情简单化,适当的人员投入,注重各级培训以及利用咨询公司专业人员的帮助等等。

研究侧重于对CRM所涉及的管理思想从某一个方面进行阐述。例如,关于CRM中新的营销渠道方面,如Internet,CallCenter,CTI与传统营销渠道的集成管理的研究特别是在当今网络经济环境下,有相当多的文献在对企业如何利用Internet这一崭新的营销渠道来改进企业CRM的应用水平和营销活动的效果方面进行了热烈地探讨。又如,如何认知客户价值,如何认知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等等,以便体现企业客户至上的宗旨。

对CRM与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

Management,SCM),电子商务等的相互关系的剖析。

侧重于讨论CRM的商业价值。如CRM如何能使企业降低销售成本,增加销售收入,如何能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留住老客户和吸引新客户等等。

目前,国内对CRM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的引入阶段。通过翻译一些国外的资料,对CRM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如:CRM的概念、目标、作用;CRM软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CRM软件的几大实施步骤等,但内容都不够系统和深入,只是泛泛而谈。这主要由于国内CRM市场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各方面条件还未完全成熟。

4.国内外应用现状

国外应用CRM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且横跨银行、保险、零售、批发、电信、汽车和制药等多种行业。据IDC(InternationalDataCorp)1999年的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在欧美大型企业中,65%的企业已经对CRM系统有所认识,28%的企业正处于计划或实施阶段,12%的企业的CRM系统已经转入正式运行,但仍有35%的企业还未意识到CRM的重要性。CRM的应用在国内还未真正开始,大多数企业还正处于实施或进一步完善ERP系统的阶段,国内CRM市场的成熟还需假以时日。大部分领先的CRM软件厂商还未进入中国市场。但由于国内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其对CRM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一些原来ERP软件的供应商,纷纷向CRM方面拓展。早进入中国市场的Oracle和SAP,正在积极开拓国内的CRM市场。而目前在CRM领域的市场领先者之一Siebel也已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的一些软件厂商如开思公司已经推出了自己的CRM软件产品。国内CRM市场的兴起指日可待。

CRM不是一个软件、一项单纯的技术、也不是简单的一个项目,它是涉及整个企业流程信息化的一项系统工程。所以不同行业对CRM的应用各不相同,CRM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把重点放在各自在不同的行业。

二、CRM概述

1.CRM的定义

关于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定义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研究机构有着不同的表述。

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就是客户关系管理。CRM是选择和管理有价值客户及其关系的一种商业策略,CRM要求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哲学和企业文化来支持有效的市场营销、销售与服务流程。如果企业拥有正确的领导策略和企业文化,CRM将能为企业实现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考察,客户关系管理源于(CRM)市场营销理论:从解决方案的角度考察,客户关系管理(CRM)是将市场营销的科学管理理念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集成在软件上面,得以在全球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虽然阐述的角度各有不同,但是共同强调的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建立并保持企业与客户的关系,而“关系”则是全部定义的核心。CRM的产生当然离不开需求的拉动、管理理念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同样CRM的实施也离不开管理改进和技术的运用,如果没有技术的保障,民只能是空中楼阁,而且,在CRM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不能被忽视,那就是企业的员工。因为每一位员工都是可以影响客户在与企业交往过程中的体验经历的,所以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并在系统中充分考虑员工使用的便捷性是优秀的CRM系统都囊括的。

综上所述,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挖掘最有价值的客户,与之形成全面满意的、忠诚的、战略的伙伴关系,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CRM的特点

企业对客户管理概念并不陌生,几乎所有企业都采用了不同的方式管理已有客户,例如用手工记录或使用Excel、Word等工具进行简单管理,随着竞争环境变化和企业不断提高对客户管理的认识,这些管理方式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企业急需更加完善的客户管理方法。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它将从根本上消除企业困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客户关系管理重新诠释客户——客户对象不仅是已经与企业发生业务往的现有客户,它还应包括企业的目标客户,潜在客户,业务合作伙伴等

客户关系管理重新定义客户管理范畴——客户关系管理重新定义客户管理外,还包括相应的市场管理,销售管理,服务管理,客户关怀,分析决策,销售机会挖掘,合作伙伴管理,竞争对手管理,产品管理和员工管理等

客户关系管理强调业务流程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包括:业务产生,业务跟踪,业务控制,业务落实和业务评价等环节。业务流程的管理是实现市场、销售、服务的协同工作。确保企业目标达成的有效手段。

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价值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对客户价值的量化评估,能够帮助企业找到高价值客户,将更多的关注投向高价值客户。客户资源是企业重要的核心资源。客户价值管理的核心是:将客户价值分为历史价值,当前价值及潜在价值。通过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持率,实现缩短销售周期。降低销售成本,增加收入,扩展市场,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和竞争力。在提供从市场营销的全程业务管理的同时,对客户购买行为和价值取向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挖掘新的销售机会。并对未来产品发展方向提供科学的、量化的指导依据,使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永续发展能力。

三、客户关系管理与商业智能

1.数据仓库概述

1.1数据仓库的定义及功能

目前数据仓库(DW,DataWarehouse)的定义是不统一的。公认的数据仓库之父W.H.Inmon将其定义为:数据仓库是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而变的、持久的数据集合,具有如下特征:

面向主题:它可以根据最终用户的观点组织和提供数据。

管理大量信息:大多数数据仓库包含历史数,由于数据仓库必须管理大量

的信息,因而它就要提供概括和聚集机制来对巨大的数据容量进行分类。

跨越数据库模式的多个版本:因为数据仓库必须存储和管理历史数据,这些历史数据都是在不同时间得数据库模式的不同版本之中,所以数据仓库有时还必须处理来自不同数据库的信息。

信息的概括和聚集:通常运作数据库中的存储的信息对于作出决策过于详细.数据仓库可将信息概括和聚集并以人们易于理解的方式提供处理。

1.2数据仓库在CRM中的应用

CRM系统的很多工作都是以数据仓库为基础展开的。CRM系统充分利用数据仓库的分析结果,制定市场策略,把握市场机会,并通过销售和服务爹能等部门与客户的交流来提高企业的利润。因此一个内容详尽、功能强大的客户数据仓库对CRM系统是不可缺少的。CRM中建立的客户数据仓库,对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维系客户忠诚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客户关系环境下,客户数据仓库具有如下功能:

1.2.1动态、整合的客户数据管理和查询功能

CRM的数据仓库必须是动态的,整合的数据仓库系统.动态的要求是指数据库能实现实时的提供客户的基本资料和历史交易行为等信息,并在每次客户交易完成后,能够自动补充新的信息;整合的要求是指客户数据库与企业其他资源和信息系统要综合统一,各业务部门及人员可根据职能,权限的不同实施信息查询和更新功能,客户数据仓库与企业的各交易渠道和联络中心紧密结合等等。

1.2.2基于数据库支持的客户关系结构和忠诚客户识别功能

基于数据库支持的、及时识别忠诚客户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实施忠诚客户管理的企业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建立和保持客户关系的格式或结,即企业要向建立雇员的提升计划一样,建立一套把新客户提升为老客户的计划和方法。例如,航空公司的里程积累计划,如客户飞行一定的公里数,便可以获得相应的免费里程,或根据客户要求提升舱位等级.这种格式或结构建立了一套吸引客户多次消费和提高购买量的计划。在客户发生交易的时候,能及时的识别客户的特殊身份,依次给予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有效的吸引客户为获得较高级别的待遇和服务而反复购买。

1.2.3基于数据库支持的客户购买行为参考功能

企业运用客户数据仓库,可以为每一个服务人员在客户提品和服务的时候,提供客户的偏好和习惯购买行为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1.2.4基于数据库支持的客户流失警示功能

企业的数据仓库将通过对客户历史交易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发挥警示客户异常购买行为的功能。如一位常客的购买周期或购买量出现萎缩变化时,都是潜在的客户流失迹象。客户数据库通过对自动监视客户的交易资料,对客户的潜在流失迹象作出警示。

1.2.5基于Web数据仓库的信息共享功能

Web数据仓库将成为企业信息共享的基础架构。客户数据仓库应拥有可以通过浏览器使用的接口,已成为支持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架构,并且数据仓库要能够通过用户的简单点击就可获得分析结果。用户对数据仓库的种种需求,正在改变着它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新兴的Web数据仓库已经不仅仅被单个用户独享,在多个用户之间共享已渐成趋势,甚至连供应链中的商业合作伙伴也运用Web数据仓库充当最适合与信息共享的媒介。CRM环境下连接分散单位的数据中心将会建成在Web数据仓库的不同部分为实际数据的描述制定基于多维模型的统一标准结构。

数据仓库是CRM系统的灵魂,首先,数据仓库将客户行为数据和其它相关的客户数据集中起来,为市场分析提供依据。其次,数据仓库将对客户行为的分析以OLAP、报表等形式传递给市场专家系统,市场专家系统利用这些分析结果,制定准确、有效的市场策略。通过数据仓库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市场机会,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市场机会,企业分别确定客户关怀业务流程。依照这些客户关怀业务流程,销售或服务部门通过与客户的交流,达到关怀客户和提高利润的目的。最后,数据仓库将客户的反应行为,集中到数据仓库中,作为评价市场策略的依据。

2.数据挖掘技术

2.1数据挖掘的定义

数据挖掘(DataMining,DM)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人们把原始数据看作是形成知识的源泉,就象从矿石中采矿一样。原始数据可以是结构化的,如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如文本、图形、图像,甚至是分布在网络上的异构型数据。发现知识的方法可以是数学的,也可以是非数学的;可以是演绎的,也可以是归纳的。发现了的知识可以被用于信息管理、查询优化、决策支持、过程控制等,还可以用于数据自身的维护。因此,数据挖掘是一门广义的交叉学科,它会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人工智能、数理统计、可视化、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

2.2数据挖掘的模型

仅仅建立了数据仓库而不能从数据中直接得出新的见解、不能对数据的分析给予直接的支持,那么数据仓库会给用户这样的感觉:丰富的数据,贫瘠的信息。于是,就出现了如何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的问题。数据挖掘是一种知识发现的方法,是按照企业既定的业务目标,对大量企业数据进行探索,揭示隐藏其中的规律性并进一步将之模型化的先进、有效的方法。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用于为分析、预测客户行为进行建模。分析、预测模型可以对客户进行分类,同时对客户的行为进行打分,这些信息可以被整合到数据仓库和其他市场营销应用中去。从技术上讲,数据挖掘是一个选择、研究、建模大量的数据、为商业利益发现前所未知模式的流程。

2.3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

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环境下,客户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电话关怀或嘘寒问暖,一条信息一个决策都会影响到企业原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去留,可以决定企业的成败。如何挽留老客户,并拓展新客户,对任何企业都显得至关重要。

在企业管理客户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用到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能够帮助企业确定客户的特点,从而可以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发现购买某一商品的客户的特征,从而可以向那些也同样具有这些特征却没有购买的客户推销这个商品;若找到流失的客户的特征,就可以在那些具有相似特特征的客户还未流失之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下面着重从客户关系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四个方面讲述数据挖掘的意义。

1.客户获得

对于多数行业来讲,企业的增长需要不断的获得新的客户.新的客户包括以前没有听说过你的产品的人,以前不需要你的产品的人,以及以前你的竞争对手的客户,无论你希望得到的是哪一类客户,数据挖掘都能够帮助你辨别这些潜在的客户群,并提高市场活动的响应率。

2.交叉销售(Cross-Selling)

现在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是经常变动的,一旦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成为你的客户,你就要尽力使这种客户关系对你趋于完美.一般来说你可以通过这三种方式:

最长时间的保持这种关系

最多次数的和你的客户交易

最大数量的保证每次交易的利润

因此需要对我们已有的客户进行交叉销售,交叉销售是指企业向原有客户销售新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交叉销售是建立在双赢原则的基础上的,是对企业和客户都有好处的,客户因得到更多更好符合他需求的服务而获益,企业也因销售增长而获益。对原有客户销售的挖掘,在很多情况下与对潜在客户的挖掘是类似的。对于一些情况甚至可以当作是初次销售来对待。而交叉销售的好处在于对原有客户,企业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到关于这个客户的比较丰富的信息,大量数据对于数据挖掘的准确性来说是具有很大帮助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指的交叉销售是与初次销售不同的。在企业中所掌握的客户信息,尤其是以前购买行为的信息中,可能正包含着这个客户决定他下一个的购买行为的关键,甚至决定因素。这个时候数据挖掘的作用就会体现出来,它可以帮助企业寻找到这些影响他购买行为的因素。

3.客户保持

现在行业的竞争都越来越激烈,企业获得新客户的成本正不断上升,因此保持原有客户对所有企业来说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比如在美国,移动通信公司每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平均是300美元,而挽留住一个老客户的成本可能仅仅是通一个电话。成本上的差异在各行业可能会不同,在金融服务业,通信业,高科技产品销售业,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但无论什么行业,6-8倍以上的差距是业界公认的。

数据挖掘可以带你发现谁该去维护,也就是帮你挖掘出最有可能离你而去的客户。例如一家移动通信公司挖掘出的结果可能是:年龄在26岁以下,开通了WAP服务,移动电话价值(购买时)在1800-2800元,每月通话费在250-350元之间(包月制则是200和280元两档)的男性流失的比例最高。掌握了这些信息,就可以针对每个人的贡献,满足他们的一些需求。

四、通信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设计

1.系统结构

1.1CRM的体系结构

CRM系统应能实现对客户销售、市场、和服务的全面管理,能实现客户基本数据的记录、跟踪,客户定单的流程追踪,客户市场的划分和趋势研究,以及客户支持服务情况的分析,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此外,进行数据挖掘和在线联机分析以提供决策支持也是CRM的功能之一。一般来说,整个CRM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界面层、功能层和支持层。界面层是CRM系统同用户或客户进行交互,获取或输出信息的接口。通过提供直观的、简便易用的界面,用户或客户可以方便地提出要求、得到所需的信息。功能层由执行CRM基本功能的各个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又包括若干业务,这些业务可构成业务层,业务层之间既有顺序的,又有并列的。这些子系统包括客户销售管理子系统、客户市场管理子系统、客户支持与服务管理子系统。支持层则是指CRM系统所用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等,是保证CRM系统正常运作的基础。

1.2CRM系统的外部集成

CRM系统主要是通过市场、销售、客户服务以及分析与决策共同集成的客户数据库及公共文件,从而快速地、高效地执行并解决企业的各种业务。同时,CRM系统也要与ERP系统、SCM系统、PDM系统、DSS系统等系统紧密的集成,因为各个系统之间有相互的数据通讯,因此系统之间集成很重要。

1.3CRM的网络结构

数据的特征(分散性、动态性、复杂性),从企业的实际环境(生产集中、市场

分散)出发,其网络体系一般应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和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的结合。对于处于企业内部的部门和用户,如办事处、销售人员、外地服务处等,可视情况采用C/S或B/S模式,充分利用Internet/Intranet的便捷,实现随时随地对客户的服务。同时也会给企业与客户带来很方便的环境,如:客户上网查询服务,客户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很方便的了解到客户自身的信息。因此,企业的网络结构布局需要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用户、客户终端、Web服务器等。

2.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该CRM系统软件所包含的功能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包括用户权限管理、项目信息管理、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数据库及支撑平台子系统等构成,由于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每个企业开发的CRM系统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

2.1用户权限管理模块及实现

权限管理就是为了分配用户权限,用户权限类型可以分为地区(如重庆、四川、云南等)用户权限和企业高层决策管理者用户权限两大类,主要是借鉴数据库设计中的角色管理机制,这样设计很好的体现了面向对象概念中封装的观念,在按地区分类中,不同地区的用户进入的项目输入和项目跟踪等界面是唯一。每个用户只能对自己的项目信息和用户信息进行修改和查询,而企业高层决策管理者可以对所有的项目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决策,也可以对其他用户的信息进行修改和查询。权限管理模块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企业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施严格的权限管理,对用户所访问的信息实施严格控制。

2.2项目信息管理模块及实现

在管理中充分应用全面营销的观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领导者的认可,很多企业、政府机关、机构都在运用全面营销的观念来提升自己组织的形象和影响力。本模块提供易于使用的界面与工具,使市场部门的人员能够彻底的分析市场、客户,策划和跟踪市场策略,分析市场人员的销售情况等等,以便更有效的拓展市场。项目信息管理主要有涉及项目信息查询、项目信息输入、项目信息跟踪和项目信息删除等四个方面。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不同级别的用户进入系统后所进入的界面将有所不同,企业高层决策管理者只能项目信息数据,为其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和决策支持。地区市场人员可以进行所有的功能,包括对自己的项目信息数据的输入、追踪、删除等功能。

项目信息输入

根据公司项目的属性可以按如下图的输入方式输入项目的所有信息。

项目信息跟踪

项目信息跟踪是在项目属性发生变化是对项目属性进行修改,以便于后面的统计和决策支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可以显示项目报表的形式。

项目信息删除

2.3统计分析与决策模块及实现

统计分析与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市场信息,争取更多的新客户、让已有客户创造更多的利润、保持住有价值的客户,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企业高层决策管理者能按地区、部门(BD)和项目状态进行统计,并得到直观的统计图(饼状和柱状图)。同时也可以通过地区和部门(BD)数据进行动态决策。

统计分析

统计工作是对地区、BD和项目状态进行的,同时得到直观的图形。

决策支持

企业决策管理者通过各地区对项目信息的统计基础上得出的具体可供决策的数据。本软件是通过对各地区的VND,TND,MND三个部门的数据进行统计的。可以为领导者提供决策支持。

2.4数据库以及平台支撑系统

CRM的数据库及支撑平台子系统主要是为其余各子系统提供一个性能良好、使用可靠、开放的和易于扩充的支撑环境;通过提高网络、数据库系统的性能,满足CRM分布式处理的需要;实现CRM系统内部、CRM系统与ERP等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

由于随着计算机硬件水平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一代企业级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立,用户对数据库软件的新的要求,使得数据库分布式应用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的分布式应用主要有C/S与B/S两种模式,下面将两者作简单比较:

1)C/S(Client/Server)模式

C/S模式有很强的实时处理能力,与Web方式相比,C/S结构更适合于对数据库的实时处理和大批量的数据更新;C/S模式的面向对象技术十分完善,并且有众多与之配套的开发工具,这些开发工具已经作得非常优秀,这一点对目前Web技术来说绝对是个挑战;由于C/S模式必须安装客户端软件,系统相对封闭,这反而使它的保密性能优于Web方式。

2)B/S(Browser/Server)模式

由于Web支持底层的TCP/IP协议,使Web网与目前使用的几乎所有局域网都可以做到无缝连接,从而彻底解决了异构系统间的连接问题。由于Web采用了“瘦客户端”,使系统开放性得到很大的改善,系统对将要访问的系统的用户数的限制有所放松;系统的相对集中性使得系统的维护和扩展变得更加容易;界面统一,操作相对简单;业务规则和数据捕获的程序容易分发。总的来说,C/S模式具有交互性强、安全性好、处理速度快、网络负荷低等优点,适于企业内部应用。而B/S模式则是通过将传统C/S结构中服务器部分分解为数据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构成三层结构客户服务器体系。从而简化了客户端,减少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便于用户操作使用,由于采用Web技术,

因此更适合Internet应用。由于CRM不仅是和企业内部打交道,还要和外部客户联系。即使是企业内部用户,也要保证不同地域的用户处理的是相同的信息,即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同步性。同时还要保护企业内部的敏感数据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的功能易用与统一,维护简便。根据CRM的这些特性,采用C/S与B/S并用的混合应用模式是最为适合的。

总之,CRM的数据库及支撑平台子系统要求功能完善、性能稳定可靠、安全性好,能满足其余各子系统的要求并留有一定的余地。在充分考虑科学、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考虑系统的先进性,保护企业投资。数据库及支撑平台为整个CRM的流畅运行提供了数据的存储管理分析和数据信息的交互传递平台,是CRM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璎璋,孙黎.一对一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战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

[2]孟凡强.CRM行动手册—策略、技术和实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

[3]田同生.客户关系管理的中国之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4]熊和平.关系营销实战宝典.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

[5]王广宇.客户关系管理(CRM)——网络经济中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应用解决方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6]岳辰,汇卓.客户互动中心平衡分布与集中.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33)

[7]罗海滨,范玉顺,吴澄.工作流程管理综述.软件学报,2000年11(7)899-907

[8]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CRM的理念、方法与软件资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

[9]王方华,洪祺琦.关系营销.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

[10]董金祥,陈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11]罗家德.网络网际关系营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年

[12][美]泰瑞.R.贝肯著,黄嘉宇译.重点客户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13][美]paulgrennberg.实时的客户关系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14][日]野口吉昭编,王玉荣译.客户关系管理实施流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企业客户关系论文篇2

1.客户关系管理流程

客户关系管理包含客户价值管理、企业服务管理,从客户与企业两方面价值管理、价值共赢的角度,分析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是企业利润的来源,物流企业如何提高客户的价值是企业获得利润增长的根本。客户关系管理流程分为客户识别、客户分层、服务推荐三个步骤。客户识别就是了解自己的客户,掌握客户的历史行为、需求。物流企业首先需要清晰地了解供应链中各节点客户企业的真实、详细需求,及客户间的业务关系。了解客户需求需要对客户进行分类,分级别管理。在网状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同一层级客户,其地位、重要性均有区别。根据典型的客户金字塔理论的“二八法则”,物流企业需要有服务侧重性。物流企业客户根据订单大小、订单持续性判定客户的价值,并根据客户已接受的物流服务类型推荐类似的服务。从企业内部看,物流企业提升自身服务,为客户推荐最合适的服务是企业必须要做的。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居于供应链企业中信息中心的优势,为供应链构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客户企业对物流企业的依赖性与粘性。供应链的“牛鞭效应”是上下游企业所面临的焦点问题,造成上游企业高库存,产品不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而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具备构建统一信息平台的优势。同时,物流企业必须做好客户满意度管理,及时获取企业多方的服务满意度,调整服务策略,把客户体验第一作为工作重心,促进自身服务质量提升。

2.客户价值指标体系

客户的价值是指,客户对企业的贡献,以及客户在获得物流企业服务时所获得的满意度两个方面。客户价值贡献指标体系,从客户的当前价值与潜在价值两个方面体现。当前价值即已体现出来的价值度,包括客户对企业带来的利润,客户与物流企业的订单交易连续性,即合作的稳定性,客户本身的经营情况,客户对于物流企业的信誉情况,如付款周期、违约率等。另外,客户的潜在价值也不可低估。在大数据时代,挖掘已有客户的潜在消费能力,是一项技术工作,也是数据型企业的制胜法宝。潜在价值指标包括客户对于企业交叉销售的可能性,战略合作能力,客户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发展潜力等。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企业的客户基本为企业客户,也有中小个体户零售商,但是明显区别于零售企业的客户群。形成客户满意度需要一个长期的战略合作,而且一旦形成则较为稳固。如何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而非短期合作,则考验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从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角度出发,笔者设定了几个指标:(1)物流成本。这是供应链企业关注的一个费用源。对实体经济而言,物流成本占据了较大的企业成本比重,因此,物流企业为供应链客户规划物流服务方案必须考虑运作成本。(2)服务承诺。这是指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性价比,承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必须做到,这样才能得到客户的信任。(3)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服务行业而言,服务的无形性、易逝性,使服务人员的重要性特别突出。工作人员的友好性、与客户的沟通能力,都是重要的客户满意度衡量指标。(4)客户投诉处理。这是服务行业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对企业的影响面较大。处理好客户投诉,可为企业获得第二次客户忠诚机会,而处理不当将会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是对企业口碑的损毁。案例:X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X物流企业是服务于服装行业供应链的大型物流企业,注重客户关系管理。下面从其客户关系管理流程、指标体系的应用,展示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

3.X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流程

X企业重点关注客户的“钱包份额”,即客户消费企业的产品占其所有消费的产品的比重,获取这类数据是该企业所关心的。只有了解自己客户的钱包潜力及目前企业占有的份额,才能进一步发掘客户的潜力。X企业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式营销活动、电邮、电话,对重点客户主动上门拜访,委托第三方进行市场调研等方式收集客户的“钱包份额”,对客户进行排序,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另外,分析现有客户持有企业产品的比例,统计产品在客户中的分布情况,与企业战略进行匹配,及时调整销售偏向策略。(1)物流企业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对供应链客户销售的是服务,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对客户满意度起到支撑作用的,必然是客户的服务体验。所以,提升物流企业服务品质,从服务本身的内容到服务人员的素质都是物流企业需要关注的。物流企业必须注重客户的拜访,维系好客户关系有助于弥补服务品质上的瑕疵。在客户服务过程中,物流企业必须减少客户的期望差,客户满意度在于其获得的服务与对于服务的期望的一个比较,如果落差过大就会造成客户不满意而流失,那么物流企业必须给客户一个明确的服务告知,而非夸大营销。(2)在与客户交流中,物流企业必须简化与供应链客户的交流环节,降低沟通成本,及时获取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4.指标体系的运用

企业客户关系论文篇3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第三方物流的概念逐渐引入我国,但从服务的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服务项目为主,加工、配送、定制个性化物流服务等增值服务有待于拓展。同时,由于制度方面的一些障碍,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

1物流资源整合程度低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综合性服务行业的企业,需运筹水、陆、空等多种运输方式。而我国公路、铁路、航空分别是由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交通部、铁道部及民航总局这些部门各自为政,其发展目标、规划等尚未完全实现对接。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整合社会各方面物流资源时面临一定的难度,制约了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服务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面对的客户具有区域广、跨地域性强、辐射面积大的特点,而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国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各地增设多个服务网点,朝着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物流服务的个性化特征不明显

据有关统计显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收益有85%来自基础性常规服务项目,例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而其提供的物流增值服务、信息服务等财产性服务的总收益相对很少。从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看,虽能够形成较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体系,但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导致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高度物流服务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所占市场份额较小。在高利润物流服务层次上,外资或合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空间。此外,由于物流低端市场进入或退出的门槛都很低,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过度竞争的局面,也导致企业利润较少,缺乏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物流服务项目,服务质量不高。

3信息化服务水平有待于提高

从我国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及设备条件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较落后,尚不能满足物流企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自动条码识别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导致了物流企业与客户不能充分共享物流信息资源,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调查数据显示,61%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较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流服务,也影响了物流信息及资源的共享,制约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企业客户关系论文篇4

[关键词] CRM理论 顾客忠诚 顾客满意

在以“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转变的情况下,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在企业界,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CRM)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且伴随着电子商务进入中国,受到中国企业的关注。

一、CRM理论概述

1.CRM涵义

CRM理论,最早产生于美国,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接触管理”(contact management)和90年代的“客户关怀”(customer caring)演变而来。近年来CRM理论成为营销理论研究的新热点,成为市场营销理论的一个分支,其管理思想主要来自于市场营销学。它主要通过对顾客的行为长期地施加影响,强化顾客与企业的关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顾客至上”营销手段,其营销目的从传统的以一定成本取得新顾客转向留住老顾客,其营销模式从“市场占有率”转向“顾客占有率”,从发展一种短期的交易关系转向为开发顾客的终生价值。目前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角度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根据Garter Group的定义,CRM是一种概念,一个机构可以获得对其客户的全面观察,从而使客户与机构的关系以及机构从客户身上得到的盈利都得到最优化。有人还说,CRM还意味着客户效益管理,CRM就是了解客户的特点,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想要什么,把客户想要的东西迅速送到他们的手中。普遍的观点认为,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通过培养最终客户、分销商、合作伙伴对本企业及其产品更积极的偏好或偏爱,与客户建立关系、维持关系和增进关系,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留住他们并以此提升企业业绩的一种营销管理思想。

有鉴于此,本文将 CRM定义为: CRM是一种商业管理策略,它通过使企业组织、工作流程、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都以客户为中心来协调和统一与客户(最终客户、分销商、合作伙伴)的交互行动,达到保留有价值客户,挖掘潜在客户,赢得客户忠诚,并最终获得客户长期价值的目的。所以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客户关系管理:第一,从管理角度看,客户关系管理起源于市场营销理论,它最终要解决的是企业的市场和客户资源。客户关系管理涵盖了企业的营销、销售、服务等与客户接触的相关领域,它要求企业把客户当作企业运作的核心来组织自己的生产和服务。第二,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信息技术、软硬件系统集成的管理方法和应用解决方案的总和。

2.CRM理论的目标

(1)培养忠诚客户。在当代同质化产品泛滥的时代,客户就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客户的选择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其实质就是对顾客的争夺。企业通过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来使顾客满意,同时企业通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吸引、培养大批客户,使满意顾客转型成为忠诚顾客,从而与客户间建立长期稳定关系,形成企业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这种资源优势很难被其他企业模仿复制或轻易夺走,从而可以确保企业拥有稳定的市场地位。

(2)降低企业成本。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客户发展成本,大大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企业为了发展新客户,在搜集信息、谈判、履约等方面花费的成本较高。通过实行客户关系管理,容易使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培养稳定的客户群体。有研究表明,客户保持成本仅为新客户获取成本的 10 %到 20 %,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可以大幅度降低广告宣传、促销等营销成本同时老顾客可成为企业无形的宣传员,从而使企业整体交易成本降低。

(3)提高企业和客户间的沟通效率。这主要是通过建立 CRM系统呼叫中心,实现客户投诉处理、故障申报、业务受理的自动化,为客户提供通畅的沟通渠道,搭建和客户平等沟通的平台,向客户提供直通车式的一对一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真正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让顾客价值在超值的服务中得到增值,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Front Office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如批量发传真、邮件)都有计算机系统完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是人工无发比拟的。

(4)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世纪企业竞争根源就是对顾客的争夺与占有,谁能比竞争对手先行一步谁就会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旦顾客获得了高度的满足,他们就能放心地在这里购买商品而不会被竞争对手“挖走”,可见,顾客关系管理已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越牢靠,企业的地位也就越稳固。

二、顾客忠诚理论概述

1.顾客忠诚定义

顾客忠诚是指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和信赖,坚持长期购买和使用该企业产品和服务,并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在心理和情感上的一种高度信任和忠诚的程度,是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在长期竞争中所表现出的优势的综合评价和肯定。 Olive认为顾客忠诚可以通过四个阶段形成:第一阶段是认知忠诚,它直接或间接展示了对品牌及其利益的认知,这是基于企业提供卓越性满足的信念而进行的购买;第二阶段是情感忠诚,它是对品牌的一种有利态度,是认知忠诚阶段顾客对期望重复性的确认结果;第三阶段是意志忠诚,它意味着忠诚的强烈动机,具有高水平的承诺,是一种激励力量;第四阶段是行为忠诚,这意味着忠诚的强烈动机,还导致克服各种阻止顾客不购买忠诚品牌的障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顾客忠诚首先要强调情感因素,其次要强调行为因素,指顾客重复购买同一品牌,只考虑这种品牌且不再进行相关品牌信息搜索的行为,是通过行为表达出来的,这种行为包括语言上的情感倾向和实际购买行为的情感表达。如果顾客不通过语言或行为表达出来,他的忠诚是毫无意义的,因此顾客忠诚是一种购买欲的复杂变现形式。

2.影响顾客忠诚的因素

(1)顾客满意因素。顾客不满容易导致顾客流失,而顾客满意未必能保证顾客忠诚。研究表明,顾客忠诚度的获得必须有一个最低的顾客满意度水平。在这个满意度水平线以下,忠诚度将明显下降,在该满意度水平线以上的相对大的一定范围内,忠诚度不受影响,但是满意度达到某一高度,忠诚度会大幅度增长。所以,顾客满意是导致重复购买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形成顾客忠诚的关键因素之一。

(2)内在价值因素。顾客忠诚的首要理由就是价值,价值包括质量、服务和价格,这三个方面成为企业吸引和保留顾客的切入点。可以说质量是根本因素,服务是保障因素,价格是促进因素,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满足顾客需求,赢得顾客忠诚。

(3)顾客让渡价值因素。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所能感知到的收益与其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而得到的总体评价。顾客让渡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对顾客总价值的感知和顾客总成本的感知两个因素。让渡价值越大顾客越倾向以购买本公司产品。

(4)顾客关系利益因素。顾客关系利益主要包括社会利益、特殊待遇利益、信心利益、尊重利益这四种关系利益分别对顾客忠诚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社会利益:顾客所得到的社会利益包含顾客与服务提供者间亲近的感觉,提供者对顾客的个人认同,两者发展友谊,互相交往。此种看法呼应过去的与之相关的研究,如Bitner1995认为服务关系中的有益经验可强化顾客的生活品质。

特殊待遇利益:其内涵可分为经济性利益和非经济性利益。就经济性利益而言,认为顾客与组织维持持久的关系,可能从中获得价格上的特殊优惠。

信心利益: Berry认为顾客和服务提供者维持长期的关系,其重要的收获就是风险的降低。

尊重利益:在一定文化环境中企业所赋予顾客的尊重,这种尊重使顾客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5)转换成本因素。转换成本通常出现在许多顾客进行购买决策选择的情景下,所面临的从一个供应商转向另一供应商的一次性成本,除了货币性的成本外,转换成本还表现为在面对一个新的服务提供者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心理上和时间上的成本。转移成本的高低对于维系顾客忠诚有着直接影响。

除了以上的四个因素之外还有社会和感情因素、社会规范和情境等因素也会间接对顾客忠诚产生影响,所以企业想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不仅针对个人顾客本身因素,顾客所处的环境也是应该注意的。(如图1)

三、基于顾客忠诚的CRM理论分析

1.CRM理论核心管理思想

客户关系管理思想源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是一个把有关市场和客户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能进行有效分析、处理的新型应用系统,是一个通过详细管理企业与客户(包括现有客户、目标客户、潜在客户和业务合作伙伴等)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的方法。所以,首先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客户(包括最终客户、分销商和合作伙伴)作为最重要的企业资源,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和深入的客户分析,获取有关客户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客户知识,来满足客户的需要,培养客户的忠诚,保证实现客户的终生价值。其次是指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其目标是通过提供更快速的优质服务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通过信息的共享和通畅的业务流程,全面管理降低企业的成本。最后是指一种管理软件和技术。客户关系管理是一套全方位的电子化应用解决方案,普遍的观点认为客户关系管理是管理理念与电子化应用方案的结合。在以客户为核心的管理理念确立之后,电子化解决方案将最佳的商业实践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销售自动化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CRM系统的应用将会使企业建立起一个基于电子商务的、面对客户的自动化的销售、客户服务和决策支持系统,从而顺利实现由传统企业模式到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现代企业模式的转变。利用高效率的自动化 CRM系统,企业将会全面有效地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及时、全面地搜集、追踪、分析每一个客户的信息,还能观察和分析客户行为对企业收益的影响,最终实现客户利益的最大化和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达成客户与企业的双赢。

图1 顾客忠诚的影响因素

2.客户关系管理的整合

(1)信息系统层次的整合。客户关系管理不仅是一个管理策略和管理理念而且也是一套管理软件和技术。一般情况下该系统包括四部分:市场、销售、客户服务、技术支持。客户可能会面对企业的任何一个部门客户可能会提出任何的问题,纵观国外成功企业有三点经验值得借鉴:首先,企业组织职能的树状多层变为少数网状组织,以便更快的对顾客需求作出反应;其次,彻底消除部门间的信息流通障碍将顾客信息和企业运营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最后,建立通畅的顾客信息系统,使客户能更方便的联系企业部门和高层组织。所以在系统整合中一要尽量消除企业信息沟通障碍二要建立沟通顾客和企业的软件系统三要有强大的信息收集、分析、的中间层。

(2)管理策略层次的整合。为了保持和提高顾客忠诚必须保证产品质量,所以要建立恰当的质量管理策略,并贯穿顾客关系管理的始终。值得注意的一点顾客关系管理的质量是客户眼中的质量而不是企业所提到的技术质量。其次,不断更新的策略,顾客在不断的变化,顾客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客户管理管理中要不断适应新的变化调整和该改变管理策略。最后,营销策略,现在“逆向营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就是从客户需求入手,客户成为了产品的设计者和价格的制定者。

(3)员工层次的整合。员工要有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营造以顾客为中心的文化氛围。

3.CRM的工作流程分析

从以上可知,CRM是一个包含使企业与客户关系产生并能使关系增值的管理策略与技术。但无论使关系产生,还是使关系增值,这一系列的管理决策都是建立在对客户数据的充分掌握、整理。分析和利用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客户数据构成了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客户数据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事实数据(Factual Data) :客户特征、产品所有权的归属、产品使用权的归属、产品购买权归属、购买渠道等。一种是引申数据(Derived Data) :交叉购买 (Cross -sell)潜力、增值购买(Up - sell)潜力、获利潜力、信用风险等。有了这些客户的数据之后,要对客户的数据进行筛选、分类、整合,使得这些数据结构性强、集成性好、可测性强并有很好的预测性能。数据构成了企业决策的依据,同时数据在企业各个管理层的传递和流动也形成了企业 CRM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CRM理论工作流程图

四、基于CRM理论的顾客忠诚提升策略

1.首先意识到实施CRM策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主要是针对企业管理层和普通员工来讲的,企业管理决策层要有实施CRM策略的意图,并计划组织安排策略实施的准备工作,并且在策略实施过程中给以指导和保障。企业全体员工要摒弃陈旧的经营管理观念的影响,变革创新营销业务流程,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化培训教育,使员工充分了解与认识企业所面对的顾客的素质水准和他们的需求心理、行为特征,并能与顾客在同一素质层面上进行沟通,建立起相互间的认同感,增强他们在观念、意识、心理上的自觉性和对客户关系管理的敏感性,认识到争夺顾客就是争夺市场,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营销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2.建立完善的CRM信息管理系统。CRM策略就是要通过投入运用最为先进的技术,将纷繁复杂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和管理,迅速提高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所以企业引进先进的客户数据信息分析系统是至关重要的。CRM系统包括四部分:

第一,销售力量自动化(Sales Force Automation, SFA),SFA主要是提高专业销售人员的大部分活动的自动化程度。它包含一系列的功能,来使销售过程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它的功能一般包括日历和日程安排、联系和账户管理、佣金管理、商业机会和传递渠道管理、销售预测、建议的产生和管理、定价、领域划分、费用报告等。

第二,营销,作为对SFA的补充,它为营销提供了独特的能力,如营销活动(包括以网络为基础的营销活动或传统的营销活动)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计划结果的分析;清单的产生和管理;预算和预测;营销资料管理(关于产品、定价、竞争信息等的知识库);对有需求客户的跟踪、分销和管理。营销自动化模块与SFA模块的不同在于,它们提供的功能不同,这些功能的目标也不同。例如,成功的营销活动可能得知很好的有需求的客户,为了使得营销活动真正有效,应该及时提供给销售专业人员。

第三,客户服务与支持,在很多情况下,客户保持和获利能力依赖于提供优质的服务,客户只需轻点鼠标或一个电话就可以转向公司的竞争者,因此,客户服务和支持对很多公司是极为重要的。CRM在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方面,速度、准确性和效率都令人满意。客户服务与支持的典型应用包括:客户关怀;订单跟踪;现场服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数据库;维修行为安排和调度;服务协议和合同;服务请求管理。

第四,多渠道的客户互动,公司有许多同客户沟通的方法,如面对面的接触、电话、电子邮件、互联网、通过合作伙伴进行的间接联系等。CRM应用有必要为上述多渠道的客户沟通提供一致的数据和客户信息。客户经常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沟通渠道的方便与否,掌握沟通渠道的最终选择权。

3.对全员进行关于CRM管理策略知识的培训。通过以上树立了CRM管理理念,引进了先进的CRM系统,最关键的就是对顾客关系管理策略的实施,所以要正确有效的实施还要对公司员工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对员工进行CRM软件识别,简单运用,操作系统熟练掌握,员工服务方式语言培训等等。培训要有计划,具有系统性,实战性,让员工学了就能实际运用。

4.正确处理好技术应用和人的主导作用的关系。实行客户关系管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CRM系统作为自动化的销售、客户服务和决策解决方案,将最佳的商业实践与数据库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使企业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建立了一套强大的现代化的软件系统的支持。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发挥 CRM系统的强大功能,同时又要努力注重人的情感在建立良好客户关系中的主导作用,防止“技术替代一切”和“利益代替一切”的倾向。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仅仅靠一个管理软件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真诚的感情进行沟通。客户关系管理的目标紧紧围绕客户,作为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始终占据主动地位,并利用 CRM系统为其实施管理服务。

5.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支撑 CRM系统的实施。实施 CRM、 IT技术的应用,只是解决 CRM实施的技术性问题,而怎样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从思维和行为习惯上真正聚焦到客户身上,是实施CRM的精髓。这就需要改造和提升企业文化体系,从经营理念、营销策略到员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都需要进行调整,使企业在新经济背景下,形成一种全新的商业战略思维,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以及由此而衍生的重视客户利益、关注客户个性需求、面向感情消费的营销思路等企业文化特征。企业文化的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观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养成,绝非实施应用一个管理软件那么简单,需要长期的文化积淀。要成功实施 CRM系统,必须使系统资源和企业文化两方面相互协调,才能实现理想的效果,达到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君,胡锦平.基于CRM策略下的顾客忠诚度的提高[J].商务营销, 2006,10.

[2]吉庆华.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顾客忠诚度[J].北京大学学报,2004,5.

[3]姜家华.论企业客户关系管理[J].企业管理,2009,5.

[4]刘伟.现代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

[5]史丽萍,骆军.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理论及应用探讨[J].物流科技,2003,2.

[6] Steven A Taylor; Kevin Celuch; Stephen Goodwin, The importance of brand equity to customer loyalty, The 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 2004,6.

企业客户关系论文篇5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顾客关系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关系信息进程

一、引 言

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强调,“企业经营的真谛是获得并留住顾客”。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特别是随着客户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特征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现代企业的经营重心已经逐渐实现由“产品导向”向“客户导向”的转移。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就是源于这一特定竞争环境下的卖方策略。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强调,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制定与实施客户忠诚管理策略,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差异化服务,履行高度的顾客承诺,是企业保持与顾客长期、双向互动关系的重要保障[1]。过去十多年来,客户关系管理实践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关研究表明,2006年全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及咨询业务市场达到470亿美元[2]。

随着客户关系管理实践的日益风靡,许多学者开始从各个视角对客户关系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也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截至目前,在营销核心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和“Journal of Marketing”上,也形成了以“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为关键词的独立研究领域。据统计,2002年到2007年五年间,在营销核心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和“Journal of Marketing”两本期刊上就发表了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主题的论文15篇。但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国际上对客户关系管理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国内学者对这一领域还较少关注[3]。而且由于不同学者研究视角和研究出发点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研究结论并不相似,甚至是相互矛盾[4]。特别是该领域现有研究都集中关注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实践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即注重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绩效后果研究;而对于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效率,即客户关系管理的前因变量则很少关注。显然,要提高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效率和效果,首先必须明确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企业的关系信息进程。也就是说,后者的研究成果更有利于指导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实践,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效率。

因此,本文将从顾客关系导向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两个方面来探讨企业关系信息进程的影响因素,并运用来自中国银行业的实证数据进行经验验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实践中主要存在两类关键驱动因素,即顾客关系导向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系统;两者均对关系信息进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

二、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客户关系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有效的关系信息进程,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和质量,进而建立并维系与客户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因此,要提高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效果,首先必须明确到底哪些因素影响到企业的关系信息进程。

尽管许多研究已经探讨了市场信息进程,但关系营销中的客户信息进程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关于组织学习的营销文献表明,主要有四类因素可以被视为组织内信息进程的驱动因素:即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组织系统(organizational systems)、任务相关因素(task-related factor)和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

已有营销文献认为组织文化会对客户信息进程产生影响。一个组织的文化是根植于组织内部并产生行为规范的价值和信仰。组织文化会影响到组织产出以及实现组织产出的方式选择。越来越多企业将客户视为其最重要资产,并认为客户关系是最值得管理的盈利机会[5]。关系营销导向被视为建立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其对组织绩效会产生显著的积极效应[6]。而在实施管理营销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快速发展[7]。根据Zeithaml et al(2001)的相关研究,客户关系管理为关系营销在整个企业内部提供了有效的实施方式,并为企业(更高的客户保持和客户忠诚)和客户(更高的客户价值、与企业更便利的交互)传递关系战略价值。

更多地考虑客户导向的客户关系管理战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企业需要更好的理解其客户以便实现多元化。Payne和Frow(2005)指出,CRM不仅仅是用于获取和培育客户基础的简单IT技术应用,它还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战略视野的整合[8]。能否在组织内部倡导并形成客户导向的文化氛围,激励组织内各部门、各成员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导向的组织内部价值观,对于有效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提升企业的顾客服务水平和顾客满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客户需求的多元、快变等特征日益体现,如何以客户为导向来组织企业的各项流程,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和顾客满意,引起学者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都表明,客户导向的战略定位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服务质量、顾客保持和市场份额等,因此,根植于企业整体文化的顾客关系导向会引导组织对于客户关系管理以及相关进程执行的态度。本质上,顾客关系导向确定了组织将客户关系视为资产并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产出的组织信仰[9]。

客户关系管理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在营销领域的简单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许多研究也表明,实践中客户关系管理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缺乏强有力的实施策略和实施手段。客户关系管理将人、进程和信息沟通技术连接起来以发展顾客和企业间关系[10]。因此,如何构建有效的组织系统,以共同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的战略目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此外,企业组织内不同部门接触外部客户的频率、深度、信息内容等均存在很大差异,如何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客户接触行为、如何实现组织内不同部门客户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对于提升客户关系管理效率很有价值。而这一切除了形成客户导向的组织文化氛围和战略定位外,还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组织系统,实现客户关系管理职能定位与分化、协同。

因此,我们提炼出关系信息进程的两类关键驱动因素:即顾客关系导向(customer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系统(customer-centric management system)。其中,顾客关系导向是组织文化层面的软支持,即在组织内部形成浓厚的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型文化价值和战略理念,以此对组织内员工行为形成约束;而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则是为了确保客户导向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在组织战略目标集成的基础上形成战略功能分化,根据客户关系管理的不同功能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职能系统,相互协同。研究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三、分析方法与数据检验

(一) 数据收集

本实证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剖析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我们选择中国银行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之所以选择银行业作为实证研究样本,是基于如下原因:不同于传统产业,金融服务业向客户提供的核心产品就是优质服务,服务营销和关系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据统计,2002年到2006年国内商业银行用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投资总额已达120亿元,银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内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实践最早、普及最广泛的行业之一。而且有研究指出,金融服务业是一个非常适合研究客户关系管理的情境[1]。

问卷调查于2006年12月份的全国商业银行青年干部培训班上进行,我们选择了济南、青岛、西安、大连、广州、深圳、上海、南京、郑州、武汉、长沙、成都、重庆、杭州、兰州、青海、银川等全国82个城市中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东亚银行、花旗银行等国内外银行在内的各分行行长(副行长)作为调研对象,了解他们所在银行在客户关系管理实践及其关系信息进程上面的相关信息。每一家分行行长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反映该分行在客户关系管理实践的相关信息。由于是在银行系统培训班上统一组织发放调查问卷,而且在调查问卷之前通过培训班组织单位出具了相关文件,因此问卷返还率比较高。此次调查,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2份,回收率为98.4%。剔除少量数据缺失或者回答明显前后矛盾的无效问卷后,最终有效问卷为481份,占回收总数的96.2%。

(二)变量定义

顾客关系导向是指,组织将顾客关系视为一种关键资产,并要求组织内所有部门和员工以建立和维系顾客关系作为重要组织目标的组织文化和战略理念。许多学者对顾客关系导向的内涵及其测量量表进行了深入研究。Deshpande, Farley 和Frederick(1993)指出顾客关系导向是组织看待顾客的一种价值理念。Jaworski 和Kohli(1993)则指出顾客关系导向强调将顾客置为关键位置,并尽可能满足顾客需求。Leo Y M Sin , Alan C B Tse 等(2005)在系统回顾现有文献研究中顾客关系导向概念及其重要维度的基础上,将顾客关系导向划分为包含六个关键要素的一维结构,即信任、联系、沟通、共享价值、换位思考和互惠,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顾客关系导向进行了结构化和心理变量测量。参考有关文献,论文共设计四个测量题项来测量顾客关系导向,具体题项设计如表1所示。

顾客关系导向是企业将顾客关系视为有价值战略资产的战略定位,而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则是确保该战略理念得以顺利实施的组织保障。组织管理系统代表了实施关系信息进程的硬约束因素,它包括组织结构和系统,以驱动与组织文化一致的客户关系行为(Slater & Narver,1995)。因此,与顾客关系导向的战略定位相一致,并反映组织结构和激励导向的管理系统可能会对关系信息进程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Day,2002)。管理系统涉及多方面因素,本研究主要考察有利于促进关系信息进程的管理系统特性,因此我们主要从业务流程设计、绩效评价与激励系统、团队构建、协调系统等几个方面来测量各银行的管理系统特性。研究具体题项设计如表2所示。

客户关系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对客户信息与客户知识的有效把握,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准确响应,进而建立并维系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为企业构建长期竞争优势和稳定获利能力。关系信息进程就是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为现上述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三) 数据分析结果

我们首先通过SPSS11.0软件分析检验了模型中三个变量的结构有效度和可信性,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 一般因子负荷量大于0.4被认为是有效的。从表4可以看出,本文所有指标因子的因子负荷量都大于0.638,这表明各个变量所选择的因子是有效的。对于变量的可信度,Yates等人认为Cronbach>0.6即可认为各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很强。我们的研究中各变量的α都大于0.863,表明所选取变量的可信度比较令人满意。

在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后,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并报告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表6的分析结果表明顾客关系导向与关系信息进程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系统与关系信息进程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的主要功能在于考察研究当中涉及的两个变量是不是“过于相同”,当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9 时,一般认为这两个变量过于相似而应合并为一个变量使用。由于相关系数往往反映了两个变量间通过多种途径的综合作用,因此相关系数的正负和显著性仅能作为最后分析结果的一个参考,而没有过多的强制性意义。论文进一步以关系信息进程为因变量,以顾客关系导向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系统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模型1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顾客关系导向对关系信息进程的影响强度达到0.36,p值小于0.05,这表明顾客关系导向对关系信息进程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该回归模型的F值为29.31,解释强度达到38%,这表明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这也为研究假设1提供了支持。

顾客关系导向仅仅是一种战略理念和组织文化,企业重视顾客关系的战略理念还必须依赖于一系列管理系统来实现。因此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系统作为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形成回归模型2。结果表明,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对关系信息进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影响强度为0.32,显著性水平为p值小于0.05,这一回归结果为研究假设2提供了支持。而且,引入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系统这一变量后,回归模型的解释强度由0.38上升到0.46,这表明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系统解释了模型1中顾客关系导向无法解释的部分因素,因此模型得到一定改进。

四、研究结论及其讨论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客户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如何有效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成为现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尽管实践中许多企业都开始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然而却并没有取得预期结果(王永贵,2005)。不同于以往关注客户关系管理绩效后果的研究,本文注重探讨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前因变量,即到底哪些因素影响到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的关系信息进程主要受到两类因素驱动,即顾客关系导向和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系统,来自于中国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实证数据支持了这一研究结论。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实施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两个方面的要素,即既要从企业战略理念和组织文化层面强调顾客关系的重要性,在组织内部形成顾客关系导向的价值观,进而有利于促进全员参与。这一观点是对传统认识中狭隘地将顾客关系管理视为简单的营销策略的一种突破。客户关系管理决不仅仅是营销部门和营销人员的工作,而是将顾客关系视为一种战略资产,并通过建立与维系长期顾客关系而实现双方共赢的经营理念。同时,顾客关系导向的战略理念还必须依赖于组织管理系统予以贯彻,也就是企业必须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系统,这包括围绕顾客关系管理来构建组织的业务流程、员工绩效评价和激励系统、组织文化系统等。

参考文献:

[1] Zablah A R, Beuenger D N, Johnston W.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n explication of its domain and avenues for further inquiry[M].Berlin: Freie Universitat Berlin, 2003: 115-24.

[2] Gartner G. CRM success is in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not in software[EB/OL].available at http://www.gartner.com, 2003.

[3] 王永贵,韩顺平,邢金刚.基于顾客权益的价值导向型顾客关系管理-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5,8(6):27-37.

[4] Jayachandran S, Subhash S, Kaufman P, et al. The role of rela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es and technology use in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5, 69: 177-92.

[5] Paul B, Ruth N, Bowman D, et al. Marketing actions and the value of customer assets: a framework for customer asset management[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02, 5 (1): 39-54.

[6] Sin L Y M, Tse A C B, Yim F H K. CRM: conceptualization and scale development[J].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 2005, 39( 11/12): 1264-1290.

[7] De Wulf K, Odekerken-Schrder G, Iacobucci D. Investment in consumer relationship: a cross-country and cross-industry explorat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1, 65(4): 35-50.

[8] Payne A, Frow P.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5, 69: 167-176.

[9] Day G S, Van den Bulte C. Superiority in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onsequence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performance[EB/OL]. Wharton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02.

企业客户关系论文篇6

关键词:社会网络;客户保持;线上线下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2

一、社会网络理论基本观点

社会网络是由多个社会行动者及它们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社会网络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理论:

1.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会资源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组成,主要存在于社会团体和社会关系网之中。个人参加的社会团体越多,其社会资本越雄厚;个人的社会网络规模越大、异质性越强,其社会资本越丰富;社会资本越多,摄取资源的能力越强。不仅个人具有社会资本,企业也有“企业社会资本”,通过联结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就是企业的社会资本。由于社会资本代表了一个组织或个体的社会关系,因此,在一个网络中,一个组织或个体的社会资本数量决定了其在网络结构中的地位。

2.结构洞理论

该理论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其社会网络均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网络中的任何主体与其他主体都发生联系,不存在关系间断现象,从整个网络来看就是“无洞”结构。这种形式只有在小群体中才会存在。二是社会网络中的某个或某些个体与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无直接联系或关系中断的现象,从网络整体来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因而称作“结构洞”。

3.弱关系和“嵌入式”理论

社会网络的节点依赖联结产生联系,联结是网络分析的最基本分析单位。1973年Granovetter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发表的《弱关系的力量》一文将联结分为强弱联结两种。强联结和弱联结在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强关系是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而弱关系则是在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群体内部相似性较高的个体所了解的事物、事件经常是相同的,所以通过强关系获得的资源常是冗余的。而弱关系是在群体之间发生的,跨越了不同的信息源,能够充当信息桥的作用,将其他群体的信息、资源带给本不属于该群体的某个个体。

二、客户保持策略

客户保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底线,曾有研究对美国9个行业的调查数据显示,客户保持率仅仅提高5%,行业的平均利润就能增加25%~85%[1]。这是由于企业在争取新客户时,会花费更多招徕客户的成本,比如广告宣传、推销人员的佣金等,会花费更多的将新客户培养成企业的忠诚客户的成本。而另一方面,流失的客户则会使企业失去一部分优质资源,这部分资源不仅仅包括老客户本身,还包括老客户所聚集的社会网络资源、老客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评价的数据库资源等。

而客户保持的核心在于保持客户忠诚。客户保持实际上是一个建立和保持客户忠诚的过程。忠诚的客户会不断重复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忠诚的客户才是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他们能产生良好的盈利效应、口碑效应、示范效应、竞争优势效应,还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和经营风险。

影响客户忠诚的因素主要有客户满意度、客户认知价值、客户信任和转移成本。然而,研究表明,实体的企业和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在客户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关联性方面存在偏差[2],以下是详细论述。

1.线下企业的客户保持策略

传统的客户保持的核心是客户忠诚,而影响客户忠诚的4大因素对客户保持都有着正相关关系。传统企业针对客户保持策略应该结合客户关系生命周期,在客户的考察期、形成期和稳定期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招徕客户并维护客户。与客户保持良好的互惠双赢关系。客户满意直接影响客户忠诚;客户认知价值直接影响客户忠诚,同时间接影响客户满意;而客户信任是忠诚的直接基础;转移成本增大了客户的退出壁垒,从反方向促进了客户忠诚。

2.网络环境下的客户保持策略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单一的线下做生意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艾瑞咨询显示,截止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而全国企业使用计算机办公的比例为93.1%,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为83.2%,固定宽带使用率为79.6%。同时,开展在线销售、在线采购的比例分别为23.5%和26.8%,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比例为20.9%[3]。

由此可见,互联网早已融入现代人的生活,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市场空间虚拟化、市场沟通自由化,同时也使得市场交易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的主体地位改变[1]。自然而然地,消费者心理和行为也会产生变化,企业传统的客户保持策略不再是对症下药。

(1)网络环境下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的关系

大多数研究认为,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之间的确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是强相关关系。因为客户忠诚可以代表客户满意,但是客户满意并不代表着客户忠诚。因为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感到满意的客户,不一定会产生再次购买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客户满意陷阱。

而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不安全性。顾客选择的范围增大,只需要鼠标在网页上浏览,并不需要和实体店一样一家家走动。这样消费者减少了体力、精神力的耗费,避免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因素影响,但同时也降低了客户忠诚度。真正地响应了这句话,货比三家。

shankar(2003)等研究表明,满意和忠诚是互惠的相关关系,彼此相互加强,而且这种关系在网络环境中更加明显。且赵兵(2005)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电子服务过程中消费者满意与消费者忠诚的直接关系显著[2]。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互联网这个载体上进行商务,客户满意度对客户忠诚度的影响尤为突出。

(2)网络环境下客户认知价值与客户忠诚度的关系

无论是线上交易还是线下交易,客户认知价值都对客户忠诚有着重要影响。因为只有客户有好的认知价值,才能给客户创造出高的客户满意度,而持续的高满意度,最终能形成客户忠诚。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使得消费者的选择范围骤然扩大,客户的期望也随之增大。企业要达到高的客户认知价值也越来越困难。如何找到网上消费者的核心价值观,对于现今的电子商务显得尤为重要。

(3)网络环境下客户信任与客户忠诚度的关系

在互联网环境下,客户会怀疑交易的真实性,产品的优质性,因而企业获取客户信任的难度比传统企业要大得多。2011年 CNNIC《报告》指出,2011年上半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达到2.17亿,比例为44.7%,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到1.21亿人,半年增加2107万人,占到网民总数的24.9%,而有8%的网民在网上遇到过消费欺诈,该群体规模达到3880万人。网上消费欺诈造成了用户对互联网商务类应用的担忧、抵制和排斥情绪,影响了商务类应用的可持续发展[4]。企业若能取得客户良好的网络信任,对于企业价值提升、降低新客户开发成本、提升客户价值方面都存在一定优势。

(4)网络环境下客户转移成本与客户忠诚度的关系

传统的客户忠诚和网络忠诚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存在区别的只是他们的环境改变了。传统企业会建立较高的客户退出壁垒,即较高的转移成本。而互联网环境下客户的选择范围扩大,客户转移成本降低,客户的购买决策很容易发生改变,转移成本对客户忠诚的影响显得薄弱了一些。

三、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客户保持策略

无论是线上营销还是线下营销,客户保持都与客户忠诚息息相关。而客户满意、客户认知价值、客户信任和转移成本依然是促进客户忠诚的核心因素。如何将社会网络理论融于客户保持策略,是一个企业想要在当今社会蓬勃发展的首要问题。

基于社会网络的客户保持策略要进一步实现客户为中心。在社会网络中强调畅通无阻的交互和企业对客户的服务,客户不仅与企业产生关联,客户之间也架构紧密联系。同时,基于社会网络的客户保持策略要实现用户聚合,沉淀用户数据[5]。这样才能加客户形成一个大的网络,彼此之间密不可分。

1.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客户保持策略

社会资本理论认为,处在社会网络中的个体或企业都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本。即假设它们都是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那么一个节点所能连接的线越多,那它的社会资本就越雄厚。换言之,如果网络中的节点忠诚度高,那么这个网络就编织得越牢固,越不可能被摧毁。那么,要想培养节点客户的忠诚度,就要对客户的价值进行细分,找出其中高忠诚度的客户、有潜力成为高忠诚度的客户以及企业可以及早放弃掉的客户。

夏维力(2006)的三维客户细分模型[6]通过客户忠诚、客户当前价值、客户潜在价值三个坐标将客户细分成了8个类别。从图中可以看出,并不是具有高忠诚的客户都对企业存在价值,比如说第三类客户,他们具有高的忠诚度,但是当前价值和潜在价值都低,这类客户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已经进入了衰退期,企业已经不需要对这类客户再大量地投入资源,只需要顺其自然,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即可。而再看第五类客户,他们拥有高的当前价值和潜在价值,但是忠诚度却不高,这类客户应该处于形成期前期或稳定期后期,他们能为企业创造高的利润率,企业应该对他们投入大量的资源,努力提高这类客户的忠诚度,使他们成为企业的优质客户。而对于低忠诚度、低当前价值以及潜在价值的第八类客户,企业就完全没必要对他们报以希望,任其自生自灭即可。

2.基于结构洞理论的客户保持策略

结构洞理论强调中介者的价值。即中介者在社会网络中起着沟通和桥梁的重要作用。对于处在中介者的客户,企业应该大力留住,并且以他们为中心,努力使节点间的关系扩散,编织出更加牢固的网络来。

3.基于弱关系和“嵌入式”理论的客户保持策略

弱关系和“嵌入式”理论强调强联结之间的资源冗余以及弱联结为企业带来的高收益。基于该理论的客户保持策略重点在于利用强联结拉动弱联结,弱联结再进而发展成强联结。以此不断地良性循环下去。使企业的社会网络不断地壮大。同时企业要努力发展企业的优质客户,使社会网络直接的关系更加牢固。

四、总结

消费者行为一直与企业营销息息相关,因此将社会网络理论引入到客户保持策略里来早已不是新的研究课题。社会网络的概念不是简单的人际关系,而是基于人际关系发展起来的更复杂的人与人之间、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人际、资源等往来。如何在社会网络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优质客户并维持老的优质客户,才是客户保持策略真正的重点研究问题所在。

参考文献:

[1]余宁.网络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50-61.

[2]向坚持.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

[3]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

[4]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

[5]王雪静.基于社会网络的客户保持策略研究[J].企业发展,2012(10):67-69.

[6]夏维力,王青松 .基于客户价值的客户细分及保持策略研究[J].管理科学,2006,19(4):35-38.

[7]方璐.基于社会网络的客户保持[J].企业发展,2013(9):59-60.

作者简介:

企业客户关系论文篇7

【关键词】高校;客户关系管理;综述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043-01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缩写CRM)是以关怀客户为中心,建立客户与目标单位的长期有效关系。高校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推行客户关系管理机制的建设,旨在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实践,加强用人单位、政府主管部门、校企紧密合作企业等学校重点客户关系管理,在学校内建立起“部门主责、对口联系、定期沟通、跟踪建档、强化考核”的客户关系管理长效机制,达到优化办学环境、提升办学品牌、增强办学竞争力目的。

近年来,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及系统应用于高校客户关系管理,但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的主要成果仍集中在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方面,专门研究高等院校客户关系管理的较少,已有的成果在内容方面也不够系统全面,理论研究几乎没有涉及。事实上,高校的客户关系管理相比企业更为复杂,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在很多方面满足不了高院的需求,开展对高校客户关系管理机制的建设与研究可以丰富客户关管理理论,更好的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客户关系管理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理论来源于市场营销理论。最初的研究集中在商业策略方面,《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刊物,代表性著作有John J Sviokla 和 Benson P Shapiro 编撰的《寻找客户》(Seeking Customers)和《保持客户》(Keeping Customers),但这两本论著的主观性强,提出的论点未经实践检验。90年代,客户关系管理走向实用化阶段,研究的侧重点为客户关系管理的企业实施策略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分析型功能研究,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是提出了客户关系管理的价值创造理论(由Robert B Woodruff在《洞察你的顾客》(Know Your Customer)一书中提出)和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理论(由Christian Cronroos提出)。这一时期,IBM、Oracle、SAP等软件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系统,为客户关系管理提供技术创新。近十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和个性化推荐系统被引入客户关系管理当中,成为新的热点,同时,客户知识管理成为有潜力的研究方向。美国是高校客户关系管理应用与研究发展最好的国家,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大力发展校友关系管理,校友捐赠为学校的长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财政资助,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有一百名专业人员从事学校客户关系管理。英国的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等著名大学也都成立了校友关系管理机构,发展客户关系管理。英国开放大学出版社――麦克劳?希尔出版社在2001年推出一套丛书:《高等院校管理实践与指南》(Managing Universities & Colleges: Guides to Good Practice),丛书汇集了英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者与专家对当今英国高等院校以及部分欧美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管理进行的研究与探讨,为我们提供了高等院校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探索与实践操作的模板与经验。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受国外管理学理论影响明显,我国对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实用技术还缺乏系统的研究,目前主要侧重在客户价值和客户保持方面的研究。自2004年以来,客户知识管理成为国内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的热点,方永恒在《知识管理和知识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进行了论述。在客户关系管理的行业应用方面,代表性的研究有2005年陈水芬对浙江数百个中小企业进行调查的研究。我国客户关系管理业务集中在工商界,应用于教育行业的非常少,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很少。孙慧环和宿媛两人在硕士毕业论文中专门针对高校的客户关系管理进行了调查研究,马翠华在《高等学校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解与实施》一文中从宏观的市场经济条件对高校要求提高的角度指出了客户导向原则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必要性。国内高校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先后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对于如何在教育机构全面实施CRM系统,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范例,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三、总结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学校需要建立用人单位、校企合作企业、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校友、学生及学生家长等重要客户关系网络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构建一个高效、长效、安全、信息全面集成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将有助于客户关系的科学化管理,消除原有的各个部门客户关系管理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现象,以及各流程之间的信息链断裂现象,是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客户关系管理是高校运营的重要支撑,在学校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具有必要性。同时,在高校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建设将有利于开拓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范围,促进高校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Managin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Guides to Good Practice,[M]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9.

[2]C.L.Gaska, CRM Hits the Campus [J]. University Business, 2003(5).

[3]【英】阿尔布林顿著,杨树兵等译:《高等院校对外关系管理》(Managing External Rel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

[4]孙慧环:《客户关系管理在高校的应用》,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论文。

[5]宿媛:《高校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论文。

[6]蒋桦,曾宪凤:《客户关系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5期。

[7]赵瑞琴,赵宪军,赵增峰:《高校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意义研究》,《中国经济评论》2007年第3期。

企业客户关系论文篇8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客户关系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客户关系管理产生发展于上个世纪美国,是指以客户为中心,将企业的客户作为最重要的企业资源,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完善客户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的一种新型管理机制。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大,资本和技术实力相对薄弱,因此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尤为重要。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客户关系管理的很多思想源于西方的市场营销理论、通过回顾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其发展走向,并追溯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渊源与其发展脉络。

Paul Greenberg指出,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选择客户,管理客户,确保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的商业战略,它的基本思想是:需要客户导向商业哲学和企业文化,并以此作为营销过程、销售过程和服务过程的有效支持。

总体来说,客户关系管理在国外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尤其在欧美等信息比较发达的国家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就国内客户关系管理无论是从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行业结构,还是从销售渠道来看,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

2客户关系管理及其意义

2.1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

客户关系管理是围绕顾客群体进行组织、强化,让顾客满意的行为,以及实施以顾客为中心的流程,从而创造出优化利润、收入和顾客满意度的结果的商务战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客户关系管理战略能够得到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效率、更有效果的实施,使企业能够与顾客进行更有效的互动,更好地了解并理解顾客,给予顾客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可以说,客户关系管理技术能把所有顾客渠道和所有企业后台职能都加以有效的整合。

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重点在于了解客户行为,了解何种客户对何种刺激或营销活动会有反应。客户关系管理便可重新组织与客户的互动,仔细地分析其互动关系,并在适当时机,透过适当渠道,提供适当的产品给客户。如果再将先进的数据仓库与客户关系管理相结合,将有助于对客户特性的了解,进而发展适当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决定产品的价格与互动方式,以满足客户需求。

2.2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

2.2.1利于中小企业迅速地响应市场需求

德鲁克认为企业的使命在于为顾客创造价值。企业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在大浪淘沙般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对于规模相对较小,技术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要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提高盈利能力,更加需要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要不断调整和组织生产,加强与客户的联系,了解和满足顾客日新月异的需求,留住现有客户、发展潜在客户、争取更多的客户。而客户关系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实时了解客户动态,迅速响应市场需求,是企业解决“以客户为中心”问题的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2.2.2有利于中小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实施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切实了解国外市场需求,缩小与国外竞争对手的差距,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与运营效率;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利用客户关系管理这一科学管理方法更好地完成“走出去”的重要使命

2.2.3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中小企业具有机动灵活但抗风险能力差、寿命较短等特点。在网络经济的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必须顺应“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规律。实施客户关系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客户忠诚度,增加企业效益、提升企业影响力,从而能够提高员工的荣誉感,增加员工待遇进而调动员工积极性,改善工作效率,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开端,能够促进企业的良性循环。

3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客户关系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用现代的科学客户关系管理来武装企业的认识还有所欠缺,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度不够;(2)技术的制约;(3)人才的匮乏以及制度的欠缺。

4 完善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对策

(1)选择适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重视其实施;(2)提高企业技术水平;(3)加强培养客户关系管理实施人才,重视人才;(4)高层领导的支持,规范企业内部流程;(5)强化企业与客户的互利关系。

5总结

对于客户关系管理,众说纷纭,然而事实摆在人们面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留住客户,扩大市场,提升竞争力,最终站稳脚跟,获得发展机会的一个重要契机。所以中小企业要充分把握住这一契机,充分发挥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马刚.客户关系管理[M].东百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郝长春.我国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 庞华,何庆明.客户关系管理在中小企业的应用[J].科学管理研究,2004(2).

企业客户关系论文篇9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客户信息 数据流图

一、前言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逐渐地进入信息化社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士逐渐认识到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类管理、交流的便捷。本文针对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中客户信息管理为突破口,重点讨论如何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个企业各业务部门共享客户信息的工作平台,对客户信息进行快速获取、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实时查询,从而使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降低运营成本,达到留住现有客户和发掘潜在客户并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

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业务建模

通过对国内某企业的调研结果分析,业务流程图如图1所示,企业的业务部为其它部门提供客户资料、销售资料、联系人资料。客户部收集其资料并及时将资料整理,建立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数据的维护,及时对客户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进行原有客户的查询,以了解新老客户,为使其成为终生客户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总体结构设计

客户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体系采用标准的C/S体系架构,分四层,功能如下:

(1)用户界面层:采用基于客户端组件形式,用户需要数据交互时通过调用服务器端专用接口进行访问,保证后台数据的安全性。

(2)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是系统的核心。客户信息管理整合和记录企业各部门所接触的客户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客户联系人信息、项目信息、供应商信息和服务反馈信息等;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包括销售管理,行动管理,财务管理,产品管理等;系统管理则是由系统管理员进行用户的添加,修改、删除操作及权限和日志等的管理。

3)ADO数据访问层:ADO层是建立在数据库之上,应用程序通过该控件访问数据库。数据访问层一般封存数据库的选择、添加、更新和删除等操作,同时还为业务逻辑层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接口。

(4)数据存储层:是系统最底层,数据库存储客户信息相关的数据,主要是通过ADO数据访问层的接口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数据服务。

2.数据流程图

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可抽象为一个加工系统,操作人员从业务部拿来大量的客户资料和业务资料,通过该系统最终给业务部提供企业业务报表和客户资料,为企业下一步的计划、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其数据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四、系统实现与典型界面

本文以VB和SQLServer2000为开发工具,并以ADO(Active Data Objects)作为应用程序和OLE-DB连接的桥梁,实现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其典型界面如下: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客户信息的特点和目前企业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客户信息数字化管理方法。通过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调研、分析设计和开发,构建了客户信息网络化管理平台,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实施CRM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目前已经在VB的IDE下开发了该平台的原型,并正在国内某企业测试和实施。后期的主要工作为扩充和完善客户信息管理平台,并将灰色理论、遗传算法等融入到客户聚类分析和满意度评估中。

参考文献:

[1]王健聪:客户关系管理与企业竞争力发展[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1):20~21

企业客户关系论文篇10

关键词:回报计划感知价值;客户保持;关系长度;关系深度;关系宽度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1)05-0013-05

Impact of the Value Perception of the Reward Programs on Customer Retention

MA Jun-ping1,2, LI Chun-qing1, ZHU Zhi-an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32, 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tailing, this paper develops a conceptual model in which the value perception of the reward programs is the primary influencing factor of customer retention dimension(relationship length, relationship depth, and relationship width). The model is tested throug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 result shows that, firstly, benefit perception(cost perception)of customer h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negative)effect on value perception of the reward programs. Secondly, value perception of the reward program h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relationship length and depth.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depth h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relationship depth and width. The paper implies that reward program is an effective relationship marketing strategy on promoting customer retention.

Key words:value perception of reward programs; customer retention; relationship length; relationship depth; relationship width

1 引言

客户保持是指供应商维持已建立的客户关系,使客户生命周期不断延长的过程。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企业客户保持的能力越高,其赢利能力也越强。这是因为保持一个现有客户比获得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要低得多,而且长期客户一般具有重复购买能力强、价格敏感度低等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的特点。所以,企业为了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纷纷实行以客户为中心的CRM战略以保持企业最有价值的客户。

作为培养、发展和保持忠诚客户的有力手段,回报计划在营销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回报计划是一种发展客户忠诚的工具,它为重复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客户提供激励[1]。尽管存在差异,但是回报计划的共同点是为重复购买某品牌的客户提供好处[2]。对于企业而言,一个成功的客户回报计划,将为其带来更稳定的客户数量、更快的购买频率、更高的边际利润并推动企业向客户导向转变。

由于回报计划的广泛实施,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是更多的研究着重于回报计划对客户忠诚的影响[3~6],直接研究其对客户保持影响的并不多见,Verhoef的研究是一个例外,该研究表明,回报计划对客户保持和市场份额都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但是其研究背景是在金融业[7]。Bolton认为营销活动(比如促销、拓展渠道、广告)对于客户与公司之间关系的长度、深度和宽度影响较少,而回报计划作为重要的关系营销的手段,将首先影响客户对企业的价值感知、满意和承诺,即对企业-客户之间关系的感知,进而影响到客户行为[8]。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回报计划对客户保持的影响。

本文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在零售业环境下描述回报计划感知价值对客户保持关系中关系维度,即关系长度、关系宽度和关系深度的影响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问卷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为中国零售企业成功实施客户回报计划提供理论基础。

2 理论模型及假设

2.1 客户保持的关系维度

为了对客户保持这一行为变量进行测量,在本文中,我们采用Bolton等的观点[8],将客户保持的关系维度定义为关系长度、关系宽度和关系深度。关系长度是指客户继续与组织维持关系的可能性;关系宽度是指客户在与企业保持关系期间,购买或使用该企业其他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关系深度是指客户在与企业保持关系期间,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次数。客户保持三个关系维度之间关系并非独立,实际上,使用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客户保持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如果一个客户不购买某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也就谈不上保持客户关系了,而使用额外产品或服务以及与组织维持关系是建立在不断购买或使用该企业产品或服务基础之上的,Bolton也认为,客户与组织的关系长度并不影响服务次数和交叉购买,而客户服务次数可能影响这个客户的关系长度和交叉购买量[8]。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1 关系深度正向影响关系长度。

H2 关系深度正向影响关系宽度。

2.2 回报计划感知收益、感知成本对感知价值的影响

客户感知价值是客户从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利益与购买和使用时所付出的总成本的比较,它是对产品或服务的效用的整体评价[9]。回报计划的感知价值是指客户参加回报计划后得到收益和参加回报计划所付出的成本的比较。这种收益是指可能获得的回报[10,11]、累积的点数[12]、心理满足感[12]以及参与回报计划过程中与企业交往时的参与感[8],而所付出的成本是指由于参加回报计划而在购买决策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或者为了跟踪点数积累情况而产生的咨询、记录等成本[11]。

客户在选择参加一个回报计划时,首先要衡量这个计划本身是否值得参加[10]。当然,客户的对回报计划的感知是一个主观的过程,不同的客户对回报计划的感知也不尽相同。如果客户认为参加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那么客户参加计划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企业通过回报计划培养客户忠诚、保持客户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3 客户参加回报计划的感知收益正向影响回报计划感知价值。

H4 客户参加回报计划的感知成本负向影响回报计划感知价值。

2.3 回报计划感知价值对客户保持关系维度的影响

首先,由于客户得到回报时,会增加客户的价值感知[8],而且客户得到回报的时间是有一定延迟性的,比如很多超市的回报兑换期在第二年的年初,所以回报计划将从客观上延长客户与企业之间关系的持续期,并且这点也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7,8]。此外,回报计划将显著地提高客户的转换成本,从而有效地增加客户关系的长度。关系营销理论认为,转换成本是影响客户保持的重要因素之一[13]。由于客户通过回报计划获得的点数积累是与自己以前的购买行为相关的,所以放弃正在参加的回报计划是有经济代价的,也就是产生了转换成本,这在客观上也将促进客户保持。所以,

本文提出假设:

H5 回报计划感知价值正向影响关系长度。

其次,通过回报计划的设计可以看出,客户首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一定的购买量才有可以获得回报,所以回报计划的目的首先是增加购买,其次才是对忠诚客户进行回报。心理调查显示回报计划提供的经济回报将对客户产生极大的激励[14]。Lewis的研究也说明,由于回报的激励作用,在接近回报计划结束的时期,客户的购买量有明显的上升[15]。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H6 回报计划感知价值正向影响关系深度。

最后,回报计划对于客户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因此,客户很可能从这个服务商那里购买其他的产品或服务[9],也就是说,增加了关系的宽度。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也很难想象,一个与某企业保持频繁购买关系的客户只消费该企业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特别是对于参加回报计划的客户,由于回报的激励作用,客户很可能购买该企业其他的产品或服务。所以,本文提出假设:

H7 回报计划感知价值正向影响关系宽度。

2.4 研究模型

根据以前的研究成果和本文的分析,为了刻画回报计划感知价值对客户保持中关系长度、关系深度和关系宽度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研究模型,用来描述提出的研究假设。

3 实证研究

3.1 数据收集和样本特征

本研究委托一家全国性的专业数据调查公司采用有偿调查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获得数据,共收

到有效问卷356份。

被调查者均为超市零售业个体消费者,其中,男性253人,女性103人;26~45岁者199人,占样本的55.9%;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者(含2000元)94人,2001~5000元者173人,5000~10000元者66人,10000元以上者23人;大专以下者66人,大专者151人,本科者125人,本科以上者14人。

3.2 变量描述、测量及可靠性分析

本研究依据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变量的测量题项进行了设计,问卷中6个变量共设计测量题项22个,答卷者采用通行的Likert七级量表回答,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一般而言,Cronbach α值大于0.7,表明数据可靠性较高,变量中的度量项目数小于6个时,Cronbach α大于0.60,表明数据是可靠的。本文中6个变量的可靠性系数(Cronbach α)最小为0.669,最大为0.909,表明设计的测量题项是合适的,数据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分析。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度量项目的内容、出处和可靠性数值见表1。

3.3 相关分析

表2是变量相关分析结果。从结果可以看出,感知价值、关系深度、关系长度、关系宽度、感知收益和感知成本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

3.4 假设检验

在本研究的模型中,自变量不能直接测量的同时因变量之间也存在因果关系,所以不能用传统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而结构方程(SEM)模型克服了上述不足,并且能够同时估计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模型,利用路径分析方法求解,数据处理软件选用LISREL 8.70。结果分为两部分,一是反映结构变量之间关系的结构参数,对应了假设检验的结果,二是模型的总体拟合程度。

如表3所示,从路径系数和t值可以看出,除H7外,其他假设均得到了验证。

模型拟合度的参数主要是χ2、自由度DF、比较拟合指数CFI和NNFI、拟合优度指数GFI及近似误差指数RMSEA。χ2值越小越好,但是该值与样本容量和模型参数多少相关性较大,所以一般只作为参考。GFI、CFI、NNFI大于0.9越接近1越好,RMSEA小于0.08,模型才是较好的。

本研究中,χ2=718.30,DF=201,CFI=0.98,NNFI=0.98,GFI=0.84,RMSEA=0.085,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度是比较高的。

4 结论及管理启示

理论界普遍认为,作为关系营销的重要手段,回报计划对客户保持中关系长度、深度和宽度是存在影响的,但这种影响究竟如何,并且客户保持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怎样,缺乏有力的实证研究。本文正是对此问题在超市零售业背景下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有:

首先,客户对回报计划感知价值的评价可以从参加计划的收益和成本两个方面评价;回报计划感知收益越高,感知成本越小,对客户行为的影响越大。

其次,回报计划感知价值显著地影响了客户保持的三个关系维度中的关系长度和关系深度,并且对关系深度的影响最大。也就是说,客户感知到回报计划的价值越高,客户首先的表现是在该企业购买产品或服务的频率越大。

再次,从客户保持三个维度来看,关系深度显著地影响关系长度和关系宽度。说明关系深度是反映客户保持关系的一个更加基础的维度。

最后,回报计划感知价值对客户保持中关系宽度的影响不显著,而是通过关系深度进而影响到关系宽度的。

从以上结论可以肯定的是,回报计划是一种有效的客户保持策略。那么,什么样的回报计划对促进客户保持而言是有效的,或者说,如何增加客户对回报计划的感知价值,这是需要企业在营销管理中加以重视的关键问题。本文对企业提供了几点重要的管理启示:

第一,企业在设计回报计划规则时,除了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外,必须重视客户的感受,即客户对回报计划本身的评价。企业可以适当增加积分兑换礼品的价值和品类、提供给会员一定的特殊待遇等,从而增加客户对回报计划的感知价值。此外,提供多种查询或兑换积分的途径、及时提醒客户的积分状态、提供网络兑换、邮寄礼品等方式,从而节约客户的兑换成本。当客户认为自己参加回报计划物有所值时,企业有可能通过回报计划实现客户保持率的增加。

第二,回报计划的直接好处是增加了客户与企业间的关系深度。因此,企业在设计和实施回报计划时,首先要达到增加客户购买产品或服务频率的目的,这是最终实现客户保持的基础。因此,零售企业特别应该注意对回报计划本身的宣传,使得更多的客户了解计划、参加计划,扩大回报计划会员的数量,同时,更多地重视那些购买频率较高的客户,他们很可能是企业的长期客户。

第三,一个设计合理的回报计划首先要能够吸引客户频繁地、重复在企业实现购买,进而才能实现交叉购买及客户保持。企业在制定积分细则时,可以为交叉购买、增量购买等提供更多的积分,或不定期推出类似“双倍积分”的活动,鼓励客户在企业内实现更多的消费,使得回报计划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当然,本文提出的模型是在零售业环境下进行实证的,对于其他行业是否可行,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此外,为了集中研究回报计划感知价值的影响,影响客户保持的其他因素如转换成本、客户满意度等并未在模型中体现,所以由于回报计划而产生的转换成本及客户满意等对客户保持的影响怎样,同样值得未来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Kim B D, Shi M, Srinivasan K. Reward programs and tacit collusion[J]. Marketing Science, 2001, 20(2): 99-120.

[2]Kopalle P K, Neslin S. The economic viability of frequency reward programs in a strategic competitive environment[J]. Review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3, 1(1): 1-39.

[3]Sharp B, Sharp A. Loyalty programs and their impact on repeat purchase loyalty patter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1997, 14(5): 473-486.

[4]Yi Y, Jeon H. Effects of loyalty programs on value perception, program loyalty, and brand loyalty[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3, 31(3): 229-240.

[5]李纯青,赵平,马军平.零售业回报计划感知价值对客户忠诚的影响[J].管理科学学报,2007,(4):90-96.

[6]马宝龙,王高,李金林,李纯青.关系营销范式下营销努力对客户行为的影响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09,(3):152-160.

[7]Verhoef P C.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efforts on customer retention and customer share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3, 67(10): 30-45.

[8]Bolton R N, Lemon K N, Verhoef P C.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of customer asset management: a framework and proposi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4, 32(3): 271-292.

[9]Zeithaml V A.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88, 52(7): 2-22.

[10]O’Brien L, Jones C. Do rewards really create loyalt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5, 73(3): 75-82.

[11]Long M M, Schiffman L G. Consumption values and relationships: segmenting the market for frequency programs[J].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2000, 17(3): 214-232.

[12]Dowling G R, Uncles M. Do customer loyalty programs really work[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7, 38(4): 71-82.

[13]Morgan R M, Hunt S D. The commitment-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4, 41(3): 281-292.

[14]Latham G P, Locke E A. Self-regulation through goal setting[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 50 (2): 212-247.

[15]Lewis M. The influence of loyalty programs and short-term promotions on customer retent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4, 41(8): 281-292.

[16]Sirohi N, Mclaughlin E W, Wittink D R. A model of consumer perceptions and store loyalty intentions for a supermarket retailer[J]. Journal of Retailing, 1998, 74(2): 22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