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议十篇

时间:2023-03-31 21:07:07

企业会议

企业会议篇1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出席本届会议的各级领导、会员企业代表、国内外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时间的脚步匆匆,从2000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上海举办第一届连锁业会议开始,到现在已经是第六届了。今天,当我们回顾往事的时候,一幕幕盛会的场景仿佛重现眼前。

每一次连锁会都是一次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的大盘点,每一次连锁会都是一次中国连锁经营事业的大检阅,每一次连锁会又都是一次中国连锁经营事业发展的新起点。

我们感慨,六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连锁经营事业发展的历程。

我们庆幸,六年来,我们与中国连锁经营事业的发展足音同步。

我们自豪,六年来,我们为推动中国连锁经营的蓬勃发展奉献了我们的激情、汗水与智慧。

而今,连锁经营这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已经越来越多的被更多的企业采用,被社会各界所接受,日益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与之相伴,中国连锁业会议也成为最具规模和水平的行业盛会。

今天,当我们再一次相聚在这一年一度的连锁业盛会时,我们的心情比往届更加激动。33天之后,当日历翻过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包括中国连锁业将迎来一个全面开放的新时代。中国连锁业又一次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新的时代,新的环境,新的挑战,什么样的问题需要探讨,什么样的机遇需要把握,什么样的竞争需要面对,什么样的利益需要合作。这就是本届连锁会希望大家共同探讨和分享的。

在本届会议上,我们将会更加详细的了解到政府对零售业、连锁业发展的最新政策和动向,探讨中国零售业的机遇与挑战这一热点话题。国际自愿组织高层将与中国企业直接交流,解读自愿连锁成功密决。首次公布的中国超市食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将会令业者为之一惊,“食品安全”已成为超市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本届会议上可以一览零售业最新的零售管理技术和解决方案,寻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途径;也可以就企业最关心的人、财、物、执行力、薪酬、上市、收购出让等话题与专家和业内人士进行交流。

“2004连锁年度人物和连锁年度十件大事”将在本届会议隆重推出,盛大的颁奖活动将会使你感受到我们的事业欣欣向荣。

企业会议篇2

会议纪要是一种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的公务类公文文种。主要是用来反映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机关开会研究问题、部署工作以及通过对涉及有关工作的重要方针、政策和理论原则问题的交流、讨论情况的纪实,为机关单位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企业会议纪要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种公文文种,为企业正确贯彻国家经济发展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各级政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和督办检查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正确掌握企业会议纪要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别

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办法对会议纪要的概述,结合企业实际,我们可以说企业会议纪要就是指根据企业工作需要,记载会议基本情况和传达会议主要精神,对议定事项作出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的一种规定性文种。

企业会议纪要有以下特征:

(1)纪实性。

企业会议纪要与政府机关的会议纪要一样,都是根据会议的宗旨、会议的发言记录、会议研究决定的问题(事项)等会议实况来写,如实传达与会者的共识和共同议定的事项,具有鲜明的纪实性。

(2)指导性。

企业会议纪要是对议定事项作出决定安排,提出明确要求,会议最终形成意见对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工作具有很强的指

导作用和约束力。同时,也是督办部门督办检查的主要依据。

(3)时效性。

企业会议主要是为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会议形成的意见对一定时间、地点、对象、事项都有着明确的约定和要求,属于现实的、动态的实然范畴,具有明显的时限和效果特点。

根据企业会议纪要的不同特点可分为以下多种类型:

(1)办公性质会议纪要。

主要是指经营管理层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和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对所涉及的生产经营、安全管理、行政党务等事项,进行安排部署召开会议形成的纪要,多倾向于事务性会议。

(2)决议性质会议纪要。

是指经营管理层研究决定企业发展规划、政策制定、人事任免、体制机制建设、利益分配、奖惩等涉及公司管理重大事项召开会议形成的纪要。

(3)专项性质会议纪要。

是指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单位)举办的各类技术评审、交流、座谈、研讨等专题性会议所形成的纪要。

二、客观认识企业会议纪要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会议纪要整理中往往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文秘工作人员对会议召开的背景,议定事项的意义、作用等会议精神认识不深,领会不准,对会议议定事项要点掌握不透彻,对主要领导的意图、意见表述不到位;或是认为会议纪要多是关系企业内部事项的文种,没有

请示、报告等上行文重要,对会议纪要重视不够等。二是文秘工作人员在整理会议纪要时,对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的区别界定不清,这里的界定不是文体和具体标准上,而是在整理纪要时经常依照会议记录照搬抄写,对会议形成的意见缺乏分析归纳、总结提炼,致使会议纪要在签发过程中要反复修改,不能过关。三是语言和文风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结构布局、格式欠规范严谨,表述逻辑不够严密、条理不够清晰、层次不够分明,语言冗长,修饰语多,长句、复句多,文字不够凝练简洁。

三、写好企业会议纪要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会议纪要管理,强化文秘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业务技能的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根据对企业公文实际应用统计,会议纪要多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应用广泛,作用突出,更具有“企业内法(条例)”色彩,注重议定事项落实结果,是一项企业管理过程中很重要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写好企业会议纪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重视起来,结合企业实际,对企业会议类别作出明确划分,梳理制定并形成一套可参考实用性强的会议纪要标准规范和明晰格式。同时,文秘人员要做有心人,养成“本不离身,笔不离手,多听多写,多看多集”的良好工作习惯。平日注重收集积累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业管理、专业技术等相关的国家、区域宏观政策、法规等动态信息和企业内各部门(单位)生产、销售、安全、技术、管理等微观要素信息,对企业形成立体式了解和全方位认识,写起东西就会得心应手。二是强化文秘人员知识学习和素质提

升。一方面要对文秘岗位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培训,鼓励其参加专业培训班,系统学习应用写作知识,提升应用文写作水平。另一方面要鼓励倡导文秘人员“学工结合,相互促进”。在工作同时,自觉地涉猎如语言学、文字学、逻辑学、历史学、哲学等领域的知识,增强文化底蕴,提升综合素质。

2.充分了解会议召开的背景信息,全面掌握会议有关材料,完整表达会议思想和要求。

负责会议纪要工作的文秘人员,一是要树立走进事内、站在事外的工作思想和工作方法。所谓走进事内是指在会议召开前,对收集的上会议题要通读,掌握会议材料,对重点事项要心中有数;在会议召开整个过程中,要认真倾听,详细记录,确保会议记录完整性和客观性;会后要趁热打铁,尽快整理纪要。站在事外是指要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让那些没有参加会议甚至是不了解情况的人一看纪要就明白要干什么,怎么干,确保纪要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充分了解会议召开的背景、意义、作用,掌握具体要求、标准、规范。不同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其意义、作用、要求、标准、规范不同,相应的写法也有区别。三是要统筹考虑,兼顾各方。有时会议议定的一些涉及企业多个部门(单位)比较复杂的事项,就需要我们统筹考虑,兼顾各方,确保信息表述的一致,责任主次分明,否则影响纪要的执行效果,事倍功半。

3.要准确记录会议信息,分类、分层、分序地分析归纳、总结提炼,确保会议纪要的纪实性和指导性。

文秘人员要严格按会议的实际进程,详细记录开会的情况和每位发言人的发言,保证会议记录的完整客观。同时要在记录会议信息上下工夫,提高书写速度、准确度,或是借助现代录音设施,会后整理记录,确保会议原始材料完整、客观、全面、准确。这是整理好纪要的首要条件。二是在会议记录基础上,围绕会议议定事项,逐一分类、分层、分序地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提炼。所谓分类就是按照企业生产要素不同,对会议议定事项分出相应的类别,按照此类别的规范、标准、要求来描述;分层是指对同一事项描述要分清轻重、主次、大小关系;分序是指对不同但具有一定联系的事项要分清先后,对同类但有明确次序关系的事项要按次序描述。分析归纳,总结提炼是指对纪要初稿做修订时,要遵循“理解领导意图,把握领导风格”和“来源于记录但高于记录,服从但不完全听从主要领导发言意见”的指导思想来做最后的升华。有些意见尽管是会议上定的,但要从整个会议的主题、议定事项的内涵、事情的变化和纪要产生的影响的角度来综合分析认识,适当调整,总结提升。

4.语言要精确洗练,简明扼要,叙述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格式要统一规范。

企业会议篇3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认真总结交流了我市企业管理的经验,分析了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形势,对下一步的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会议开得很好,内容十分丰富,对进一步提高大家的认识,统一大家的思想,促进我市企业管理上水平、上台阶,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下面我再讲三个问题。

一、深刻认识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

众所周知,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讲企业的发展,必须讲企业管理。对我市的企业来讲,管理仍然是一个弱项,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已经影响到部分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一)加强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现在讲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具体讲,就是要坚持速度与效益的统一、规模与质量的统一、经济与社会的统一。要实现这些统一,其桥梁、纽带就是加强科学管理。管理是具体的、是非常实在的,不是空的,也不是独立的,它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与企业的每一个生产岗位、每一项具体工作、每一个系统都紧密相连,同速度、效益、质量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管理是生产力的重要标志,管理出生产力、出速度、出效益。发展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延型的发展,一个是内涵型的发展。我们往往重视外延式的发展,重视规模的扩张,对内涵式的发展则重视不够。实践证明,企业规模的扩张、膨胀靠重组,但是企业的质量、效益靠管理。

(二)加强企业管理是加快我市工业强市步伐的迫切需要。××要发展,首先要靠工业。必须进一步强化“工业立市”的主导思想,强化工业的龙头带动地位。工业要发展,企业是支撑。近年来,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全市经济社会特别是工业经济和各个企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6年,工业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7%,工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接近800家,比上年增加150多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60多家,比上年增加了50多家,大中型企业群已经初步形成,并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以此为标志,我市工业经济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尤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

从宏观上来看,产业层次和集中度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和环保双重约束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而且这些问题都还比较关键。从微观上来看,制约企业发展的还有两大软肋,或者讲是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我们还有相当一批企业后续建设项目不足,发展的后劲不大。这不是个别的企业,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多年一贯制,企业长不大、长不粗,规模没有扩张。二是内部管理不强。我们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企业的领导人把管理当作是可有可无的“虚活”和可强可弱的“样子活”,对企业的管理不重视、不研究,导致经营困难,甚至企业难以生存。现在我们一些企业之所以遇到困难,甚至难以生存,不仅仅是企业的资金问题,也不仅仅是市场问题,很重要的还是一个管理问题,是企业经营者的观念问题。按照今年元至2月份的情况来看,我市纳入统计的846家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有78家,亏损面达到9.1%。

此外,还有相当一批企业处在亏损的边缘,几乎不盈利,产成品和应收账款也比较多,这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是比较高的,也反映出了我们在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却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对企业管理重视不够、抓得不紧。实践证明,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一定是注重管理的企业,而难以发展、经营困难的企业也必然在管理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也是一个规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工业强市步伐,促进工业经济在新的战略起点上实现新突破,仅靠部分效益好的企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市所有工业企业的共同努力、共同支撑。为什么这样讲?主要是尽管现在我市工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但还不是很大,真正效益好的企业为数不多。

这就要求我们效益比较好的企业要继续努力,眼睛要紧盯市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同时也要向内使劲,狠抓管理,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发展、行业发展规律相吻合,与市场变化相协调,与企业发展内在需要和条件相统一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进一步做大企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把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处于经营状况不佳甚至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更要从内部管理上找问题,重点要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向管理要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力争尽快走出困境,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企业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讲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方面,管理也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高低。市场是靠竞争得来的,而企业竞争的武器,一是靠有适销对路的产品,二是靠用户信得过的质量,三是靠有竞争力的价格。我们经常讲,市场怎么样得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占领市场就是靠竞争,市场不会轻易地送到你的门上来,但是怎么去竞争?竞争的武器用企业家的话讲有三条:首先是我的产品适销对路,市场需求;其次是我的产品质量过硬,用户信得过;其三是我有价格的优势,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物美价廉。那么有了这几条,我们企业的产品就有市场。

[NextPage]而这些无一不同企业的管理密切相关。忽视了企业的管理,一时热销的产品也红火不了多长时间,很快就会被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取代。实践证明,企业成功一年靠促销,十年靠产品,百年则来自管理。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管理上松一松,几万元、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是上千万元的资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流失;而管理上紧一紧,就会节省下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成百上千万元的资金。我们经常讲管理出效益,这是实实在在的。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例子,日本丰田公司2002年度中期决算报告显示,2002年4—9月份,丰田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了44.3%,纯利润增长了90.2%,达到了5500多亿日元。这些数字均为公司历史最高纪录。

但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是,丰田多赚的这些钱,并不是靠扩大生产所取得的,而是主要靠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实现的。丰田公司的总经理张富士说,增长的2200多亿日元收入中,有1500亿来自于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900亿来自于汇率的变化,只有800亿来自于销售市场的扩大。也就是说,在增长的营业收入中,在增长的利润当中,绝大部分是靠管理,就是我们讲的靠“抠”来实现的,“抠”出来的钱是其他方面收入的两倍!可见抓管理、降低本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对我们市里的企业来讲更是这样,我们现在粗放管理还是共性,有些地方还相当严重。尽管近几年来我市广大企业积极推进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管理体系,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但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衡量,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一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从制度上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企业改制后一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从组织上保证加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二是一些企业管理方式粗放,生产现场脏乱无序,跑冒滴漏随处可见,特别是在我市的一些中小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现场管理也是反映企业经营者精神状态、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有些企业的管理确实是相当好的,比如蒙牛、昊华宇航、平原光电等。但是我们有些企业现场管理就不行,有的车间乱七八糟,连人都进不去。我一直讲这样一个观点:现场管理的混乱,反映出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反映出的是工作标准、工作水平。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现场管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肯定不行,效益肯定不会好。三是一些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淡漠,缺乏规范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使用和激励机制,创新能力不强。四是一些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够。五是一些民营企业仍在实行家族式管理,管理模式明显滞后于企业的发展步伐,也明显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导致难以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导致了我们市里的一些企业“生得早、长得慢、死得快”。过去我们××的企业是不少的,现在我们不用说打造百年老店,就是能够坚持十年、效益又不错的企业又有多少?我们各个企业都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反思一下自己企业走过的路,总结自己成功的方面,看一看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从而采取得力的措施,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通过节约挖潜、提质降耗等手段充分挖掘管理的潜力,把涨价成本消化掉,提高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做大”与“做精”、“增量”与“提质”的统一,不断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加强企业管理是巩固企业改革发展成果的有力保障。企业管理不仅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管理要科学。企业管理与企业改革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改革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的推动力,管理是巩固改革成果、促进企业发展的可靠保障。目前,我市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制已基本完成,改制面达到了90%。大部分企业通过改革改制使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而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但也有一些企业在改革改制的过程当中,遇到了重重困难与阻力,使改革走进了死胡同。

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把抓改革和抓管理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统一起来,在抓改革的同时没有注重抓企业的管理,把改革与管理

割裂开来。我们还有些企业把改革改制当作包治企业百病的良药,认为只要抓了改革,管理抓不抓都可以,企业一变成民营就一切都活了,所以出现了“一改就灵”、“以改代管”的思想误区。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但是改革不能代替一切,企业通过改革把机制搞活,仅仅是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机制的保障,要真正把企业搞活、把企业做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科学管理。管理工作跟不上,改革的成果就有可能被淡化,甚至被抹掉。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和管理的关系,把深化改革和强化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一手抓改革,通过改革搞好机制,一手抓管理,通过管理把企业的水平推向新的台阶,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家素质的提高

关于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刚才跃曾同志已经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我不再多讲。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因为企业家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其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核心在于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素质高、经营管理能力强、勇于创新的企业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天在座的各位,就是其中的精英和代表。在这里,我向各位企业家,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没有到会的广大企业家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要有干大事、创大业的气魄。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形势面前,做大做强企业,固然靠基础、靠机遇、靠环境,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靠企业家自身的气魄与胆识。总的来讲,我市的企业家普遍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创业激情,具有奋发有为、争先创优的精神状态。但是也不可否认,在部分企业负责人中“守摊”、“保本”思想严重,认为自己企业干得已经不错了,满足于在××也算是骨干企业,就是我们常讲的18家,小进即满、小富即安,不求大发展、大进步,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缺乏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强烈愿望。还有的厂长经理认为企业改制了,政府不管了,自己当家了,满足于年年有点盈利,轻轻松松,不愿意有大的发展;还有的害怕如果企业搞引资、搞招商、搞联合,外边的资本进来以后自己的利益受损,甚至害怕失去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

[NextPage]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说到底是我们的个别同志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还比较陈旧。我们的企业不要满足于在××市比,不要满足于自己年年还有点盈利,也不要仅仅满足于自己有吃有喝有车坐,小日子还可以。要站在更大的范围,考虑到你这个企业背后还有几百、几千名职工群众,考虑到他们的长远利益,考虑到企业的长久生存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责任。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市的企业不管是规模上还是质量上还都有很大的差距。××是一个工业城市,工业经济总量也在全省排第三,但从中央企业到地方企业,我市还没有一家企业销售收入超50亿元。现在全省超过百亿的已经有6家了,超过50亿的有17家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不要只满足于今天,还要考虑到明天、考虑到后天,企业只有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壮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只有做强才有竞争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新××,走在××崛起前列,工业企业特别是企业家肩负着重大责任和艰巨任务。希望大家要站在全市发展大局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形势,认清责任,做到居安思危、永不自满,明确方向、永不盲目,关注今日,永不懈怠;要以办大企业、当大老板的气魄,对企业发展充满热情、激情和痴情,站在全省、全国、全球的大格局中审视自己,瞄准国际国内同行业“老大”,拉高标杆,加快发展,带领企业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创造一流业绩,争当同行业的“领头羊”。希望我市160多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当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涌现出一批规模更大、效益更好的企业,涌现一批不仅在××,而且在全省、全国同行业中叫得响的企业。

(二)要有抓机遇、抢市场的智慧。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企业的产供销都由国家定下来,可谓是“吃穿不愁、生死不忧”。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则强调要面向市场,强调企业家要走出去抓机遇、抢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可以说,市场是企业生存的依赖条件,机遇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助推器。特别是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迅速形成,进入国际市场越来越成为每一个企业和企业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知名企业“海尔”、“联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就是其坚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结果。

而我市在这方面曾有过沉重的教训。比如我们过去的汽车、建材、凉鞋、玻璃钢等一批具有较好基础和优势的产业产品,由于没有很好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逐步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和市场。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们要进一步培养战略眼光,善于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来谋划企业的发展,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从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和智慧,确定本企业在市场和产业链中的经营地位和发展空间,科学制定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当前,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与我们产业产品相同的竞争对手都会面临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一种可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败下阵来,那正好为我们的企业扩张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一种可能是我们的企业遇到了严重的困难,逼着我们寻找出路、调整结构,但这个困难也是一种机遇。

我们每一个企业家,不管现在是形势好还是形势不好,不管是顺利还是遇到困难,都要以应变和善变的精神把握机遇、用好机遇,做到人无我有、人缺我补、人有我优、人争我转,努力占领市场发展的制高点。要结合全球化、区域化、市场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根据企业自身规模、发展阶段、行业态势、产品结构、技术档次制订企业的经营策略,及时对投资、营销策略、产品更新、技术开发等工作进行合理调整。同时,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及时对市场结构、市场预期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进一步发现和开拓新的市场,牢牢把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要做到以上这些,关键是要加强学习。企业家们特别是一些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一定要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勇于思考,认真学习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不断地丰富自己,从而提高认识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的本领,提高发现市场、创造市场、占领市场的能力。

(三)要有依靠职工办企业的胸襟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改革改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有了改变,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并没有变。相反,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职工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更加紧密,其主人翁地位更加牢固。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广大职工群众蕴藏着巨大的改革热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无论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还是保持稳定,都离不开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因此,企业家们,不管是国有的、民营的、合资的,还是外来独资的,都必须牢固树立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思想,都要认识到我们的企业是在社会主义中国办的企业,必须认真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虽然是说了很多年的老话,但这是不能丢掉的,我们讲以人为本,讲建设和谐社会,倡导企业人性化管理,说到底还是要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人性化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有三个理念:一是“企业即人”,把一个企业当作一个人去看待;二是“企业为人”,办好企业最终是为了人;三是“企业靠人”,办好企业要依靠人。我们要尊重企业职工主人翁地位,要有依靠职工办企业的胸怀。在政治上,要切实尊重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在重大政策制定上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充分体现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NextPage]在制度上,要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等,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职工群众对企业工作的有效监督。在素质上,要加强职工的培训力度,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学习掌握经济、法律知识和现代科学文化技术,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权益上,要依照《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维护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多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当前,我们一些企业还存在长期拖欠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障金的问题。作为企业家,如果单纯地靠克扣、压低职工的工资,靠剥夺应该为职工缴纳的各种费用来达到提高本企业效益的目的,达到为自己增收的目的,有什么意义?虽然多得了几个钱,但是未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失去了应有的形象。企业党组织作为党在企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开展工作,保证和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工会、青年团等组织也要积极履行职责,充分保护和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四)要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掌握了未来,就是最终的赢家;没有人才的支撑,企业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美国人宣称,人才是资本的资本。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如果说现代化的技术和科学研究与先进的企业管理相结合是日本经济腾飞的两个轮子,那么人才便是两个轮子的轴。”就我市来看,这方面的成功例子也不少。如平原光电有限公司,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通过建立科技中心、大学生公寓、高层次人才研究室及博士后科研工作

站等措施,促进了企业的迅猛发展,多次被评为我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先进典型,平原光电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市企业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今天上午大家参观的隆丰集团也是这样,企业老板的思想相当开明,以60万的年薪在全世界高薪聘请总经理,放手聘请比自己强的人去搞管理和经营,企业迅速发展了起来。昨天我们去××参观,了解到最近几年仅仅斯美特方便面厂和西滑封造纸厂两家村办企业就引进大学生400多人。反观我们的一些市直企业多年一贯制,没有新产品,管理也没有新办法,但是一说从外面请个人就是不行,“他来了我怎么办?”所以宁肯企业多年原地踏步,也不愿打开大门引进比自己能力强的企业急需的人才。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们要进一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加大人才开发和投入力度,真正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善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要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著名大企业进行培训学习、考察交流,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素质,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与市场前景、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工队伍,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要有勇于创新的意识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源泉,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前不久,同志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作为企业和企业家更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开拓创新领域,实现创新突破。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转换所有制的企业和老的民营企业,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敢于与外资企业特别是国外的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合资合作,敢于走资本扩张和“走出去”的道路,推进战略性重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高度重视技改投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抓好关键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着力打造品牌,努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说到这里,我再举个例子,去年我和企业发展服务局、部分企业负责人一起到欧洲考察时,参观了沃尔沃汽车公司,看到这个公司不仅拥有占领目前市场的几十种车型,而且非常注重自主创新和产品储备,他们按照未来市场需要和汽车发展趋势,以超前的眼光开发出了几款概念车,以此保证企业的生命力和产品的竞争力。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差距虽然很大,但不要灰心,要以此为目标,一步一步扎实地推进技术创新。

(六)要有遵纪守法、报效社会的责任感。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经济细胞,企业家的成长离不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离不开××的父老乡亲。一个好的企业和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重视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希望广大企业家始终以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职工群众负责的态度,视振兴××为己任,以造福××人民为动力,讲理想、讲大局、讲奉献,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各尽所能,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我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胸怀,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企业家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一是要遵纪守法。

要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得违法经营;要按照国家税法照章纳税,不得逃税漏税,更不允许暴力抗税;要加强诚信建设,提高企业信誉,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注重自身形象,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二是要善待员工。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尊重员工,体贴照顾员工,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办理各种保险,解除员工后顾之忧,绝不能在工人身上打歪主意,更不能克扣工人;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就业岗位,杜绝单纯地减员增效、简单地把职工推向社会的错误做法;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劳资双方关系。三是要多做善事。要树立得之社会还之社会的思想境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多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努力为××发展、为××父老乡亲的幸福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加强领导,搞好服务,促进企业管理工作再上台阶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主体。党委、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不能包办代替、行政命令,也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要切实加强协调引导,搞好服务,努力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当前,要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的认识,像抓发展、抓经济、抓项目一样抓好管理工作,下大力气把企业管理做实、做深、做细。要配齐企业基层党组织和工青妇组织,保证其发挥应有作用。市里将成立企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企业发展服务局具体负责协调和组织工作。会后,市企业发展服务局要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制定全市加强工业企业管理的工作方案、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各工业企业也要按照市里的方案,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管理现状,制订切合企业实际的具体方案。市企业发展服务局要发挥好职能作用,继续秉承“企业至上、发展至上、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围绕企业发展开展工作,以企业为中心搞好服务,把企业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企业的难题当作自己的工作重点,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排企业之所难。同时,各级各部门都要树立“支持就是工作、保护就是责任、服务就是义务”的意识,对企业只服务、不干预,只帮忙、不添乱,该管的要管住,该服务的要细致到位,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创造更好的条件、营造更好的环境。

[NextPage]第二,要搭建平台。一是培训平台。企业家培训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性工作。在这方面,我市去年通过组织“海尔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班”、邀请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教授来焦授课等形式,搭建了企业家们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的平台,有效提升了企业家的整体素质。今后,我们要把这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坚持下去。要按照“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准,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同时,要更加注重实践锻炼,定期选送一批企业家和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中青年骨干到高等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学习深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计划地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海尔集团等国内著名企业参加短期研讨班,实地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拓思路。

有针对性地聘请国内外企业管理专家来焦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现场咨询会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国内外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交流平台。企业家协会在组织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活动中,具有很多方便和优势。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充分发挥企业家协会和企业联合会的作用,通过组织各种技术、经济、信息、人才等交流活动,为广大企业提供政策、法律、技术等服务,加强企业之间、企业家之间及企业与社会各界的联系,积极反映企业家的意愿和要求,在相互协作中实现共同发展,从而真正把企业家协会和企业联合会建设成为企业家之间工作交流的平台、企业与企业之间寻求合作的平台、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

第三,要开展活动。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开展优秀企业家、创业者、突出贡献者等评选活动。有关部门要根据企业盈利或减亏、上缴税金、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国有资产增值情况等指标,制定和完善考核和奖励办法,真正对企业家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政治上给予激励、物质上给予奖励。在政治待遇上,要通过法定程序,增加企业家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疏通经营者参政议政的渠道;要积极发展符合《》规定条件的民营企业家入党;在评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劳动模范、省管专家和市拔尖人才等方面向企业家群体倾斜。同时,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企业家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育全市干部群众树立发展以企业为本、以企业家为先的理念,形成支持企业家就是支持发展、保护企业家就是保护生产力的共识,形成尊重企业家、理解企业家、帮助企业家的氛围。

第四,要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中体现出的一种“团队精神”,是企业赖以成长的丰厚土壤,是企业管理的延伸。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可以树立形象,扩大影响。当今世界,一流的企业卖文化,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市场,四流的企业才卖产品。美国兰德公司和麦肯锡公司对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进行跟踪考察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世界500强胜出其它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借企业文化力,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企业的兴衰在于管理,管理的活力来自于企业文化,先进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必然给企业管理注入无限活力。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从前年开始,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总结推广了移动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现在看来,这两年我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也在逐步地提高,逐步地加强,已经涌现出不少好的企业,也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比如移动公司的企业文化、蒙牛集团的企业文化,还有今天发言的这几家企业在这方面做的都很不错。当前,在文化管理成为管理主流和我市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现实情况下,我们要迅速实现管理现代化,就必须与抓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平衡使用文化管理、制度管理这对管理的左右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企业的发展一个是文化管理,一个是制度管理,制度管理是硬的,文化管理是软的,但是这种文化管理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已经被大家所理

解、所接受,而且是共同地遵守,成为一种内在的力量。

所以,制度管理、文化管理要有机地统一。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和专业管理有机结合,与管理制度深度融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优势互补,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使企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制度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的效能。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关于企业文化有这么一段话,“同样的机器,同样的资金,同样的原料,同样的人,在不同的企业发挥的效力是不同的,为什么不同呢?人的工作状态有三种,一种是卖嘴的,一种是卖力的,一种是卖命的。那么一个人,它究竟采取的是哪一种呢?关键的因素,除了个人素质之外就是企业的秩序,企业秩序、高尚制度决定着员工的高尚程度。”他讲的这个企业的秩序就是指企业的文化。可见,企业有个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理念对员工的素质是何等的重要。打个比方就是“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这就说明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一个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企业文化对陶冶、造就人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会议篇4

国务院国资委和荣融同志对这次会议的召开很重视,并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根据《*-*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分析形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交流经验,动员中央企业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希望我们能以今天这次标志性会议作为一个新起点,在今后两到三年内使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有一个大幅度跨越和提升。

刚才,陈大卫同志代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对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这次会议既是动员和部署会议,也是总结成果的学习交流会。大会安排了专家讲座,5家企业代表作大会发言。另外,还有7家企业提供交流材料。会议内容十分丰富。下面,我就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讲五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中央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点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发达国家正在向信息社会转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目前,中央企业在我国的石油化工生产、基础电信服务及大部分增值服务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电网覆盖全国,发电量约占全国的43%;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7.5%;生产的冷轧板、涂镀板等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的60%;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5%。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拥有一批重要骨干企业;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农业、医药、建材、投资等领域拥有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中央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不仅对提高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而且对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意义深远。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支持大型中央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政策,发挥大型中央企业信息化的龙头作用,并列入战略行动计划。由此可见,大力推进信息化,已成为中央企业发展新阶段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是促进企业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手段本身的快捷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在管理上所能达到的规范性、透明性和先进性等,是传统管理手段无法达到或难以比拟的。信息技术的深刻介入正在使传统的企业管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美国经济学和IT领域专家艾金森(RobAtkinson)提出,世界经济在经过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达20年的总体低速增长期后,近十多年来,世界经济已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其中,信息技术已超越人们普遍认为的仅仅是经济的一个领域而正成为经济的第一驱动力。虽然目前我国一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已位居全球第一,然而针对我国产品附加值低、高档产品仍依赖进口的现状,并借鉴美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经历的被日本、德国等新型工业化国家反超的教训,我国一些专家已认识到并提出,通过信息化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必然选择,信息化将打开中国制造业的“涅??”之门。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可归纳为:设计数字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制造装备数字化提升加工和装配的自动化和精密化,提高产品精度和加工效率;生产过程数字化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数字化实现企业内外部协调的最优化;企业整体数字化实现在全球化环境下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集成和最佳利用,从而促进制造企业业务过程、组织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

大量的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实践证明:信息化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成本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是企业降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信息化是增强市场应变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里,增强市场应变能力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而信息化则成为增强企业应变能力的“加速器”。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信息化,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客户需求变化,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信息化是解决数据失真问题的可靠工具。基础数据的真实性是企业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基础,而基础数据失真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的老大难问题。通过管理信息化,生产经营的各种数据的采集、传递、分析可以交给铁面无私的计算机来完成,管理者可以借助网络穿透中间层查询底层数据,加上在原始数据登录环节实行“干者不录、录者不干”等交叉制约制度,可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信息化是堵塞采购、销售环节管理漏洞的有效手段。加强采购、销售管理仍然是当前企业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购销活动发生在企业围墙之外,大量的市场信息和客户资源容易被少数人操作控制,这就为“暗箱操作”提供了可能性。这不仅为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使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使业务透明化、管理程序化、监控高效化,成为堵塞这类管理漏洞的有效措施;信息化是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的技术保障。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直接受制于企业处理信息的能力。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正是和传统的企业信息处理手段相适应的。要实现组织管理扁平化,只有以管理信息化、网络化为技术支持,才能打破传统管理的极限,建立起快速灵敏反映市场的组织结构。因此,对于中央企业而言,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我们一定要在认识上看清这一点,真正把信息化作为解决现实紧迫问题和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真正实现内涵式、集约型发展。可以说,在现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里,不重视、不懂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者决不是称职的企业家,也决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现代企业家。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分管此工作的企业领导的事,更是企业“一把手”和所有领导班子成员都应重视的工作。参加今天会议的代表,只有95家企业的分管信息化的企业负责人到会,还不到三分之二,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分管信息化的企业负责人没到会也没请假,说明重视程度还不够。今天凡是没来企业负责人的企业,大家回去后一定要向企业“一把手”汇报,希望每家中央企业的领导人都能提高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中央企业发展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看待。

(三)深刻认识中央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差距,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目前,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信息化实际上形成了一条新的竞争起跑线,使得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大家对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入我国的趋势非常关注,都在研究这些国外大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都在制定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的应对措施。但大家要注意的是,这些大型跨国公司无论在哪个领域,无论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在管理方面无一例外都是用信息化全副武装的。如果我们中央企业在管理手段上不迎头赶上,即使我们通过努力使产品和服务达到国外企业同样的水平,在管理方面的差距也将使我们难于和这些企业竞争。我们提出到2010年在中央企业中培养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具有国际竞争力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支撑。中央企业要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必须与国际先进企业进行对标,不光是在产值、利润、销售收入这些方面对标,更重要的是在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上对标,这里边最重要、最基础的那就是信息化建设。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目前信息化已经成为制约多数中央企业发展的短板。中石油组织人员到美国做过考察和调研,他们与美国的石油公司在信息化方面进行了对标,对标的结果是我们的石油公司与美国公司,在信息化建设上相差8到10年的距离。所以,中央企业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信息化建设真正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真抓实干,急起直追。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才能真正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最终在世界上赢得立足之地。

(四)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处于最有利的发展时期,要坚定信心,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宏观环境来看,党和国家把中央企业信息化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制订一系列推动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在政策方面、法律规范方面、支撑环境方面、标准化方面为中央企业信息化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从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效来看,国资委成立四年来,中央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为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管理基础和制度基础。从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看,虽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但也取得明显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拥有一批专业人才。特别是在中央企业中有一批企业的主业就是从事软件开发、网络运营、系统集成和硬件设备制造,拥有了良好技术支撑。可以说,中央企业信息化发展已具备了一定基础,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就能在信息化建设上,大幅度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充分肯定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中央企业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于加强信息化工作的各项要求,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做强做大主业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紧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在综合管理系统、专业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和网络办公、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化基础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信息化建设为中央企业提升集团控制力、核心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增强信息化、全球化条件下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向全局性、集成性应用阶段发展,集团管理控制能力增强。

一大批中央企业集团组织成员企业加快建设覆盖全集团的综合管理系统,强化各项管理业务之间、关联协作企业之间的实时沟通与协同,规范管理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努力实现跨地域、跨企业集团管理模式创新。管理信息系统从各部门、各成员企业局部单独应用,逐步向跨部门、跨企业集成应用的阶段发展,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实时管控能力、业务协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例如,在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中国三峡总公司通过建立集团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集团内各成员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中国外运股份公司通过建立统一的网络财务系统,实现全部所属企业财务数据的大集中,350个核算单位共同使用,上级公司可直接查询下级公司的每一笔明细交易,大幅度提高了总部的集中管控能力。在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方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中国中煤能源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不少企业开发应用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把各成员企业分散在各银行的资金自动汇总起来,实现对全集团资金的实时监控、统一管理和统一调配。在业务流程管理方面,中国中钢集团实施ERP系统,集团总部和20多个子公司建立了以“系统集成、功能联动、流程管理、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为特征的集成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上实现了五个一体化: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控一体化、公司间业务协同一体化、公司经营网点一体化、经营层与决策层一体化。中国石化集团已有上中下游62家企业ERP系统成功上线运行,进一步规范了各企业的财务、计划、采购、销售等业务管理流程,强化了费用、应收、应付、销量等关键业务控制点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初步实现了资金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动态“三流合一”。武汉钢铁集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合同为主轴的整体产销信息系统,有效提高了生产效能和市场竞争力,管理机构向扁平化转变,中间库存大大降低,合同交货期明显缩短。中国移动为达到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SOX)法案》第404条款要求,建立了IT控制矩阵。在网络协同办公方面,各企业大力推进电子邮件、电子公文、视频会议等网络协同办公系统建设,确保纵向指挥和横向协作最大限度地克服时间、空间地阻碍,信息传递和办公效率显著提高,节约了大量消耗。

(二)深入应用专业信息系统,为做强做大主业提供强有力支撑。

各企业立足所在行业,在主营业务各环节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业务流程标准和业务运营信息系统,规范业务流程、操作标准和管理流程,推动业务创新,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第一,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得到加强,信息化成为企业自主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航天、航空、电子、机械、汽车、建筑、工程等设计制造企业,在装备和产品研制过程中,深入应用一系列计算机辅助技术单元(如CAD/CAE/CAM/CAPP),加快“甩图板”,技术体系基本实现由传统模拟量传递向数字量传递的过渡和转变,有效缩短周期,减少出错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所属长安汽车集团在重庆、上海、欧洲建立三个汽车研发基地,利用连接三地的专线网络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网络化异地协同设计,设计周期明显缩短。第二,各类企业大力推进生产经营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优化业务管理流程,推进各环节业务数据共享,提升了业务运营效率。华能集团实现了总部对下属40多家发电厂生产运行的实时监管。钢铁、石化等企业应用制造执行系统,提高生产管理与生产控制一体化水平,实现精细化、集约化生产。此外,交通运输、电信、酒店等服务型企业,也建立了覆盖各个经营网点的业务运营系统,提高了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电子商务取得新成效,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许多企业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深入开展网上服务、在线交易、集中采购等电子商务,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等企业建成具有采购和销售等功能的电子商务系统,组织网上集中采购和产品销售,降低采购成本、规范购销业务、规避暗箱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中国石化集团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从2000年8月投用至今,网上采购品种从最初的8个大类、5000多种物资扩大到目前的56个大类126,700种物资。到*年底,网上累计采购成交金额2,887亿元,累计节约采购资金近百亿元。中国远洋运输集团通过开展集装箱网上订舱、货物跟踪监控、远程提单打印等电子商务,改善了客户服务。宝钢集团等企业将产供销综合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整合在一起,响应市场速度大幅提高。

(四)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了科学决策和技术创新能力。

各企业积极通过数据挖掘、信息网站、知识管理等,加大力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施信息分级共享,为管理决策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建立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为提升管理决策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中化集团应用商业智能系统,将ERP系统中存储的经营业务和财务数据抽取出来,及时为各级经营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参考。不少企业对内部信息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加强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上网,加大信息量,成为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交流的重要平台;整合集团公司及成员企业的互联网站,及时反映企业改革发展重要工作和成果,向社会有力地宣传了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中国石油集团采用统一平台建立了1600个信息门户,上网信息80多万个文档,公司员工通过信息门户系统实现了对网上信息和服务的共享。一批企业积极探索开展知识管理,开发建设情报文献、标准档案、成果专利、政策法规等公用数据库,以及产品、工艺和设计等各种专业数据库,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应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有效存储和管理重要产品电子文档,提高信息共享程度,使设计任务能够高效、协同地完成。

(五)信息化基础环境进一步改善,为加快发展并实现新目标做了必要准备。

第一,积极建立集团企业级的信息网络平台。多数企业以集团总部为核心,建立了覆盖各地成员单位、安全高速的专用信息网络。部分企业专网还实现数据、语音、视频等多媒体应用,有效支持了日常办公、财务管理、运行调度等各项业务应用。第二,多数企业初步建立了集团公司级的信息数据中心。整合分散在各环节、各子企业的业务数据资源,基础数据存储零乱、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等问题得到不同程度地解决。第三,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各种信息系统实现集成、共享、协同创造了新条件。第四,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如船舶工业、华侨城集团、邮电器材集团等一批企业设立了信息化工作专职管理部门,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强化了信息化工作统一管理。*年以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移动、电子科技、华侨城、中国机械、邮电器材、水利水电、铁路工程、国家电网等一批企业专门召开信息化工作会议,对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做了部署,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央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监管信息系统难以适应企业快速扩张和增强集团控制力的迫切需要。二是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基础薄弱,难以适应信息系统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迫切需要。三是信息网络安全建设滞后,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的瓶颈。四是集团公司和成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技术队伍参差不齐,难以承担组织各成员单位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建设全局性、集成性信息系统的重任。五是企业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还不健全,难以适应信息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六是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矛盾,信息化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影响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入应用。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十一五”期间加以重点解决。

三、努力实现“十一五”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措施要求。《指导意见》是在反复研究讨论中央企业信息化总体现状、存在问题、面临形势和任务要求基础上形成的,是“十一五”时期指导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中央企业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成集团企业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多数中央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或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这个目标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到2010年所有中央企业都要建成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解决目前信息化分散建设、各自为政问题,实现集团内部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工作流的融合。二是多数中央企业到2010年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综合管理三个方面,与同行业相比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的是应用信息技术突出抓好主业,做强做大主业,提高集中管控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应该说有基础,也有困难,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共同努力,下大力气研究制定措施并认真实施,坚信是能够做到的。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具体工作。

(一)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合理建设、科学管理、有效运行的良性机制。

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体系。各级企业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直接参与信息化重要决策,亲自协调推动重大信息化项目实施,主管信息化的企业领导要负责抓好落实。加强制度建设,我重点强调两点:第一,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由企业领导成员担任的总信息师(CIO)岗位,通过设立这个岗位,以加强企业领导人的重视程度,并强化信息化建设的专业领导和指导能力;第二,集团公司及所属规模大、重要的生产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从中央企业来看,大多数设立了信息化归口管理部门,但有的还是没有专门机构、或有机构没编制,人员没到位。一定要做到机构、人员、职能和责任“四到位”。

要制定出切合中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的“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统一制定全面支持集团公司的信息化规划是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各中央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生产经营规模、企业组织架构、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等,统一制定“十一五”信息化规划,规划一定要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有阶段性目标。同时,要做好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防止各自为政,避免重复建设。

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预算管理。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预算管理制度,既要保证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的资金投入,也要加强投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条件成熟的企业可将信息化建设资金列为专项,实行专款专用,避免分散投资,保证重点建设经费。

要探索建立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改变“有建设无考核”、“重建设轻应用”的状况。从信息网络建设、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工作效率提高等方面,研究制定具体简便、合理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进度、质量、效果等考核指标。通过与国际国内先进企业开展对标的方式,将信息化建设成效列入企业各部门和各成员单位,以及信息化组织领导、工作管理、建设应用、维护服务等各环节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并与企业薪酬奖励等分配制度挂钩。

要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加强全员人员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引进和培养企业急需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要制订企业全员信息化培训计划,针对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有组织地开展信息化培训,着力提高全员信息化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同时,要大力倡导共享、协同、透明、高效、升级的信息文化,强化企业员工的信息化意识。

(二)深化应用,大力推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来自需求,效益来自应用。我们必须在应用上狠下功夫,从系统建设一开始,就要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完善、改进、优化应用系统的功能,做到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协同效益。应用系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各项功能的载体,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目前,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信息孤岛”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是制约企业信息化效能发挥的一个“瓶颈”,这是信息资源的浪费,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要面向需求,选择企业信息化优先支持的业务,部署应用系统建设和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对已建成的应用系统,要根据业务需要通过管理规范加强协调、技术支持等手段推动互联互通;对在建的应用系统,要根据互联互通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进行必要的调整;对新建的系统加强规划指导,把互联互通作为立项审批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己建、在建还是新建系统,都要统一格式,统一标准,解决好互联互通的衔接问题,不仅在硬件上要能够连接,而且在软件上要相互适应,防止无效投资,重复建设。当前,特别要加强协作配合,采取实际步骤,解决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互联互通问题。只有实现互联互通,才能做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是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集中管控能力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只有实现了共享,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否则就是很大的浪费。必须按照职责明确、流程规范、功能完备、业务协同的要求,扩大信息交换范围,加快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三)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关键项目的建设、管理和应用。

突出重点就是按照我们确定的“十一五”建设目标,重点抓好综合管理系统、核心业务系统及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紧紧围绕增强企业集团管控力,围绕推进主营业务,围绕电子商务应用抓好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应用。

要坚持科学的方法抓项目建设。坚持做好项目前期研究,明确项目范围、技术方案、实施方式、投资预算,为项目实施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坚持集团公司与所属企业、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内部队伍与外部队伍在项目内的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各个方面在系统实施中的积极性;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的信息系统实施策略,通过试点制定标准模板,然后再推广实施,确保实施一个成功一个;坚持选用成熟软件,避免从头开发,坚持标准化,兼顾个性化,降低实施难度;坚持通过招标选择软件、硬件产品供应商和管理咨询公司,降低信息化建设投入,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坚持采用规范的项目管理方法,严格控制项目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加强项目建设的后评价;坚持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借鉴国际大公司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提升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

(四)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保障信息安全。

这是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在坚持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要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要遵循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订符合企业特点的技术标准;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规范体系,加大对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执行力度。认真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落实好国家有关“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的有关政策,把信息安全放在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位置。要正确处理好加快信息化发展与保障安全的关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加快信息化发展中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以信息安全保证信息化发展。对处于国家重要行业中的中央企业,如军工企业、国家电网等企业,尤其要强调信息安全。要建立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做好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做到日常管理、技术手段和应急机制相结合。

四、积极配合建设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

国资委机关信息化建设与很多中央企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为加快信息化的建设,我们制定了《国资委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委主任办公会议通过了这个规划。在这个规划当中,除了我们机关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建设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的建设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是推进电子政务,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强化综合监管的重要内容。国资监管系统建设与央企信息化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国资监管系统的很多内容都与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关。当前,我们围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建设,重点抓的项目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一期工程项目”。此外,还有国资委与中央企业的视频会议系统、委内部分业务系统、“金宏工程”国资委项目。下面,我重点对这几个项目作一简要介绍。

(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一期工程项目。

*年初,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了我委申请的这个项目的建议书,项目可研也已完成,接下来就是做初步设计和正式启动整个项目的建设。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一期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了13个系统和10个大的数据库。13个系统:一是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系统,二是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系统,三是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管理系统,四是企业财务状况监督系统,五是中央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系统,六是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系统,七是企业国有资产统计评价系统,八是企业财务信息查询分析系统,九是中央企业业绩考核系统,十是中央企业人员管理系统,十一是中央企业重大投资管理系统,十二是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监督系统,十三是纪检监察管理系统。10个信息资源库:一是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二是企业绩效评价数据库,三是企业人员管理数据库,四是企业财务数据库,五是国有产权数据库,六是资产统计数据库,七是企业经济运行数据库,八是企业投资数据库,九是纪检监察数据库,十是政策法规文献数据库。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们中央企业不但是这个项目的重要用户群,而且也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央企业参与我们这个项目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要提供业务协同的需求,配合开发中央企业数据上报管理系统;二是提供配合开发国有资产信息资源库;三是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信息共享的需要,按照项目统一制定的标准规范做好本单位信息资源目录的抽取和编目,完成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的配套工作;四是研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接口规范,开发中央企业已有应用系统的接口;五是实现企业运用系统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的连接,系统间的数据动态查询;六是做好网络的配套工作,按计划建立与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系统的网络连接、维护网络的畅通和安全。

(二)国资委与中央企业视频会议系统。

这个系统是《国资委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1月18日,国资委第47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建设方案,明确由中国联通负责建设国资委与中央企业视频会议系统,今年6月底投入使用。3月份,办公厅已开会进行了部署。该系统建成以后,将实现国资委与各中央企业之间的多方视频会议、国资委领导(包括监事会主席)与中央企业领导之间的多方可视通话以及中央企业之间、中央企业领导之间的多方可视通话。通过这个系统的建设,搭建起国资委与中央企业的高效安全稳定的网络平台。

(三)国资委部分业务系统。

国务院国资委部分厅局结合自身业务已经建设和正在建设相关业务应用系统,如统计评价局的企业财务数据查询系统,产权局的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信息监测系统、上市公司国有股监测系统、产权登记网络系统,企干一局和企干二局的中央企业人员管理系统、纪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管理信息系统等。

近期,随着《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的相继出台,根据国务院对应急工作的部署,对中央企业相应的业务系统的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使风险管理的各项管控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还要满足风险管理内部信息报告制度和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的要求。已经建立或基本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中央企业,要尽快补充、调整、更新已有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程序,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要将风险管理与企业各项管理业务流程、管理软件统一规划、设计、实施,同步运行。二是国资委将逐步通过网上对企业投资活动实行分类管理,年度投资计划和规划内的主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对非主业项目实行审核管理。三是要建立应急管理基础支撑系统。完善应急指挥厅和值班室等应急指挥所。建立应急管理、求援预案、救援决策、应急培训等管理系统。通过应急平台上实现对应急救援方案的动态调整和优化,加强对专业队伍、救援专家、储备物资、通信保障和医疗救护等应急资源的动态管理。

(四)金宏工程国资委项目。

这是发改委牵头、八部委共同建设的有关宏观经济管理的共享系统和信息资源库工程。国资委负责一个子系统和1个数据库,即“国有重点企业共享数据库和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目前,这个项目已进入了实施阶段。

无论是那个项目,中央企业都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用户群,同样也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力量。请各中央企业高度重视,树立全局观念,积极配合做好系统的建设工作,确保按时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切实加强对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监督

为推动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序、健康的发展,国资委将会同国信办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加强对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一)加强工作检查和业绩考核。

下半年,视情况组织检查企业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情况。对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机构“四到位”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排队,并通报有关情况,加强对落后企业的督促指导。从今年开始,尝试建立考核机制,将信息化建设内容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一部分,纳入企业主要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范围。今年先着眼于解决信息化工作没有考核的问题。中央企业6月份以前报送本年度信息化建设计划任务内容,第二年3月份前报告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国资委将信息化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度业绩考核的参考内容。必要情况下,国资委要组织对部分企业的情况报告进行抽查核对。

(二)加强业务咨询和工作指导。

国资委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今年要从各中央企业和有关方面,组织遴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技术理论扎实的信息化专家,建立中央企业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研究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些带有共性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组织专家分行业、分应用领域研究提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信息化建设指南。根据企业的需要,组织专家协助企业编制和修订信息化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协助企业开展信息化项目评审,组织专家协助企业开展信息化知识培训。

(三)加强工作交流和研讨合作。

继续组织召开集团企业CIO年会等信息化研讨会,深入开展企业信息化的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组织编制中央企业信息化年度发展报告,定期通报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成效,为各企业相互交流和借鉴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建立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交流平台,通过国资委互联网站、国资委工作交流等各种媒介,宣传推广企业信息化建设优秀成果和工作研究成果。

(四)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信息化培训。

积极面向中央企业负责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工作负责人,分期分批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通过采取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式进行培训,帮助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准确地把握全球范围信息技术前沿应用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企业变革可能造成的深刻影响,正确把握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素质,提高领导企业应用信息化手段做强做大的本领。

(五)加强检查落实软件正版化工作。

企业会议篇5

会议地点:公司总经理办公室

主 持 人:xxx

参会人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记 录 人:xxx、xxx

会议议题:制定公司例会制度及人员工作责任制

会议内容:

一、例会:

时间:每周一上午xx:xx—xx:xx.

参加部门:总经理,财务部,工程部,综合办公室,餐厅部。

参加人员:以上部门所有人员。

参会内容:汇报上周工作总结,本周工作进度,下周工作计划。

二、车辆管理办公室

成立专门的司机办公室,管理公司车辆、游艇的使用。

工作内容:

1、 车辆、游艇的钥匙保管。所有钥匙统一保管,不得私人专管。游艇钥匙由梁加恒负责保管。

2、 需要出车部门先到办公室填写《车辆使用登记表》,拿到登记表后方可出车,使用人出车前先在《车辆出勤统计表》上填写清楚,如有漏填或者不填发现后严肃处理。

3、 每月月初至月末的时数里程及费用支出填写《车辆费用支出月报表》,交由办公室存档。

三、所有部门钥匙管理

1、董事长办公室钥匙管理如下:

由xxx管理1把,负责日常使用,办公室备用1把,财务室备用1把。

xxx不在的情况下再由办公室使用,如都不在由财务室使用。其他人员一律不得留有和使用此钥匙。

2、总经理办公室钥匙管理

由吴玉钊管理1把,负责日常使用,办公室备用1把。

其他人员不得留有和使用此钥匙。

3、财务室钥匙管理

由xxx一人负责及使用。

其他人员不得留有和使用此钥匙。

4、办公室钥匙管理

由办公室人员管理。

其他部门不得留有和使用此钥匙

5、接待包间钥匙管理

由xxx管理1把,负责日常使用,办公室备用1把,财务室备用1把。

xxx不在的情况下再由刘海健去办公室领取使用。

其他人员不得留有和使用此钥匙。

6、 库房钥匙管理

由xxx管理1把,负责日常使用,办公室备用1把,财务室备用1把。

其他人员不得留有和使用此钥匙。

四、工作人员责任制及工作安排

1、xx月xx日递交xx房产市场调研报告,由xxx负责,办公室人员协助。

2、xx月xx日对库房酒水盘点,由办公室登记造册,xxx和xxx协助盘点,提供酒水发票和数量,并每月月底对账核实。

3、xx月xx日开始做xx文化收集工作,由xxx负责,xxx协及办公室人员协助。

4、xxx负责公司网站建设,及辅助办公室工作。

5、由xxx负责工程进度的督促及人员的考核,xxx配合戴寅初工程方面的工作。

6、餐厅部门

需要采购用车应避免用车高峰期,尽量选择早上或晚上去。

接待菜品明细由xxx负责登记,接待酒水由xxx或xxx负责登记,并每月的月初和月底做好统计核对。

企业会议篇6

一、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现状

我国所有国有企业从2005年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应该看到许多有利条件:一是有财政部的高度重视,事先成立了专门的小组,制订出了《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衔接规定》以及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解答,直接为广大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提供较好的条件。再次,先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可供借鉴,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结合国有企业本身的特点制定相应措施。所以,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条件是成熟的,效果也会是好的。

但也有个别地区、个别企业没有全面执行和有效运作,有的企业是有选择地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部分条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计提各项减值准备,会计及其他业务人员感到工作量大,企业主要领导担心考核指标完不成,影响自身利益,往往执行起来打折扣。《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要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要正确这些减值准备,会计人员必须要获取大量的会计业务信息资料,又要具备较好的业务判断能力。如对债务单位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及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对固定资产由于市价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要逐台逐项计算;对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市场销售价格低于成本要逐项计算存货成本不可收回部分的损失等。这些计算和资料的收集是相当繁重的,并且还不是会计人员专业所能完成的,需要其他专业人员配合才能实施。计提和冲减减值准备的工作量太大是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一下难以适应的,有的企业领导则认为,计提了减值准备就影响了“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一些经济指标,影响了任期绩效;还有的甚至认为,日常核算中计提减值准备,企业利润减少了,而企业所得税却不能相应减少,企业没有取得利益所以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时,只考虑了眼前利益,片面理解或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计提减值准备掺有水分,不能如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真正质量。

2、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会计基础工作差,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只顺从领导意图办事,缺乏敬业精神,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消极对待。有的企业会计人员结构不合理,会计核算不规范,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缺少心理准备和实践经验,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所要求具备的会计专业技术水平不能适应。

3、有些非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本身没有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需求,无须保证其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认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无关紧要;还有的管理人员认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只是会计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

二、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对策探讨

为了在所有国有企业顺利推行《企业会计制度》,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首先要提高企业领导干部、会计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业务人员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性,使他们认识到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需要;是关系国有企业生存的必不可少的一步。企业领导不能只考虑经济指标如何,会计人员及其他业务人员不能只考虑到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所增加的工作量。

2、要提高企业领导干部、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虽然,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会计人员中不乏优秀人才,但并不等于整体综合素质全面,按照与国际接轨和新形势下的要求,整体知识水平还远不够高,现已掌握的专业技能还跟不上会计改革的步伐。建议在近期,举办不同类型人员研讨班、培训班,系统学习《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办法,掀起广泛宣传学习掌握《企业会计制度》的高潮。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组织学习《企业会计制度》知识竞赛,以此来推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熟知和运用好《企业会计制度》的新技巧。特别是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和研讨,达到满足执行新会计制度要求的目标。使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能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执行好《企业会计制度》。

3、摸清家底、清产核资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必备重要条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不光是几个会计科目的变更,更不是几个会计人员动动账就能完成的,而是整个企业的一件大事,涉及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在执行原来会计制度时,我们有的企业家底本来就不够清楚,有的潜亏数额大,有的资产实际上已毁损、报废,但怕影响指标,影响企业形象而不减少会计账面值;有的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有的折旧不按规定计提,使账面价值与市价不符;有的应收款项、长期投资收不回,长期挂在资产账户上等,造成不良资产占相当大比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时,首先要对这些资产的真实价值摸清。只有认真进行清产核资,才能将资产损失清出来,才能逐项计算应计提的相关减值准备。具体清产核资的主要有:(1)应收款项的清理。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有的国有企业应收款项挂账时间长,需要进行全面清理,弄清不可收回账款的项目和程度,以确定是否形成损失或有多大损失;(2)固定资产的清理。对于固定资产的清理,应组织熟悉固定资产情形及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或者请具有相应资质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认真清理或评估,鉴定出哪些属该报废的、哪些属技术落后的、哪些属于闲置的而难以收回市价需要报损或减值的。(3)存货清理。企业的存货包括原材料采购、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自制半成品、在产品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等项目,存货品种繁多,需要所有物资保管人员、物资管理人员、采购人员、会计人员进行认真清查。清查毁损、报废、积压等项物资,分别计算损失。这项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建议各企业领导部门应予以重视,专门下发文件,积极组织力量,认真做好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工作,把毁损报废,长期积压闲置及与市价不符的损失清理出来,作为计提减值准备的依据。而企业的广大员工都应配合执行这一工作。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必须要有详细的计算依据,切防随意性。对计提减值准备影响较大的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该进行追溯调整。

按制度已明确规定进行衔接之时计提的多项减值准备,可不进入当期损益,而是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一执行新制度预计损失”后,根据净资产的承受能力在“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资本公积”等科目内冲减,即使不能冲减的损失,也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以减项列示,它不涉及当期利润。那么就要防止有人乘转轨衔接之时,过高地多计减值准备,为以后调节利润留下“蓄水池”的错误做法,各级人员及领导应把好关,上级主管部门要审批或组织人员进行复查。中介机构应加强这方面的鉴证,共同防止这种利润调节的蓄水池出现。

4、注意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会计处理

在清产核资过程中,核实资产、负债情况时,要对清理出来的损失,在新旧制度衔接时,进行区别对待和处理。

(1) 区别“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和“执行新会计制度预计的损失”的会计处理。

“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是指资产报废、毁损:“执行新制度预计的损失”,是指按照新制度有关减值的规定,对有关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例如:清产核资中有一台皇冠汽车账面净值80000元,因事故,经鉴定报废,可收回残值500元;另一台东风汽车账面净值120000元,经专家评估,按市价只能收回 75000元,那么相关会计处理分别如下:

报废的皇冠汽车会计处理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 795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000-500)

79500

对于东风汽车减值的会计处理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预计损失45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20000-75000)

45000

(2)区别确认“执行新会计制度前的损失”和正常的费用支出的会计处理。

在清产核资中,一定要以原制度的规定来区别确认,例如,某公司“其他应收款”列有××市广告有限公司余额300000元,经清查,系2000年公司要求广告公司做的广告,按合同已付300000元,广告已于2000年7月完成,只因没有开发票,一直列在其他应收款帐上,在清产核资中,要求对方开了广告专用发票300000元,按原制度可作5年摊销,2000年7月至 2004年9月应分摊300000÷60× 51=255000元,其中当年45000元,以前年度为210000元,会计处理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210000

产品销售费用

45000

贷:递延资产

255000

借:递延资产

300000

贷:其他应收款

300000

企业会议篇7

关键词:旅游企业;会计;人为操作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3日

一、引言

党的十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等会议都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法律和道德等社会意识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方面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都密切相关的背景下,特别是新经济模式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环境之下,旅游企业的会计工作却迟迟未能跟上新经济模式的发展步伐,导致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存在,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旋律。就当前而言,旅游企业的会计工作存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信息披露不全面,为了提高旅游企业的总体价值人为操作企业会计信息。一方面使旅游企业的公众形象蒙受阴影,旅游企业的诚信受到质疑;另一方面旅游企业这一问题也阻碍了新经济模式的发展。

二、旅游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旅游企业会计工作缺乏诚信。随着经济体制、社会转型,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都在变化,在会计领域也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论”的困惑。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物质利益、个人主义、追求享乐主义的会计人员不在少数,随着利己主义思想意识的蔓延,过去强调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减弱,导致一些丑恶的社会现象不断发生,影响着旅游企业的价值取向。调查显示,在旅游企业内部,对于做假账这一旅游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典型表现,只有一部分的旅游企业主管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企业问题”,旅游企业管理人员中的22%认为是“这是一种出于无奈的行为,不是企业主管失真的情况。少数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表示“最好是不做假账,但偶尔有一个或两个也不全是企业会计信息虚假问题”,甚至有5%的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任何旅游企业都可能会犯错误,这是正常现象,不是企业会计信息虚假问题”。还有极个别的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不做假账的旅游企业不存在。”这些旅游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干扰了我国经济秩序。

(二)部分旅游企业会计实施违规避税。一方面部分旅游企业实施会计信息造假,在会计欺诈的掩护下,旅游企业大量灰色收入远离监督,脱离了国家税务部门的监管,有关逃税措施让应上缴国家的税款减少;另一方面旅游企业会计造假掩盖了旅游企业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的真实存在,一些旅游企业为了获得成就或实现一些经济目的,搞短期行为,掠夺式经营,造成资源环境价值大打折扣和受到损失。同时,通过合资、非法非理性股利、假公益捐赠等手段,大肆侵吞属于国家的合法收入,造成国有资产资源的流失,导致国家利益受损,这些都是旅游企业会计信息虚假和会计违规操作的危害。

三、旅游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原因分析

(一)旅游企业重视不足、且内部控制失效。一般来说,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避免和消除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相互制约,杜绝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促进会计人员遵守和提高自身修养和道德是可行的。然而,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旅游企业的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一些旅游企业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岗位没有设置相互监督,管理松懈,缺乏联系;一些旅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虽然秩序良好,但没有一个强大的运行机制保证系统的实现。除了旅游企业内部没有严格的、科学的审计监督,财务监督往往也执行不力或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监督的实际作用。这使得旅游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相互制约不足,使会计人员可以利用漏洞,实施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引发旅游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

(二)旅游企业会计人员独立性无法保证。一般来说,在单位的会计人员如果其独立的地位更高更强,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拒绝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但是事实正好相反,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陷入“囚徒困境”。目前,我国大多数旅游企业会计人员工作的领导是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之下,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单位负责人完全有领导权和管理权。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难以发挥作用。在会计工作过程中,是否产生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主要看旅游企业的负责人。这与单位的文化层次和单位负责人的道德属性密切相关,取决于领导的道德标准。如果旅游企业负责人达到某种经济利益,往往对会计人员施加压力,导致在会计人员的工作中有违反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实施欺骗等行为。

对于这一点,具体从事工作的会计人员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一个旅游企业的会计主管说,财务管理一个重要的观念是风险收益对等理论,如果采取高风险必须有高回报作为补偿。单位领导总是使会计人员进行违反规定的财务操守,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后获得的收入主要是在领导那里;如果腐败等问题被揭发,风险主要落在会计人员那里,出了问题都是会计人员做假账的责任。显然,会计人员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等。因此,会计人员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自身出现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也是很痛苦的。往往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四、完善旅游企业会计工作的建议

(一)设置合理有效的旅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性,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欺诈和失真行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程序控制功能,实现管理目标。旅游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旅游企业会计活动在内部控制制度下可以得到有效保证,也可以对会计人员和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行为进行约束。因此,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和其他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杜绝旅游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非常具有积极意义。比如,可以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让会计人员的工作应当有计划地轮流。在单位内部通过计划规定对会计实行轮岗制,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在内部交接存货、内部检查机制形成之后,可以防止会计人员腐败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有利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使其能掌握各种工作技能,提高整体会计管理水平。此外,这一内部控制制度还有利于旅游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通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业务岗位,激发旅游企业会计人员创造和提出新的思路和新理念。

(二)范旅游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权力行使。通过调查发现,会计信息失真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在于各单位的企业负责人(法人代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对于旅游企业来说,负责人的职责是维护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和企业的正常运行,并最终为人民大众的利益服务。如果旅游企业负责人违反了职业道德,违规使用权力搞权钱交易,那么企业生产要素不能按价值规律运作,资源和资本的流动不会朝最好的方向,市场经济将最终淘汰这样的企业。因此,旅游企业领导者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他们的权力是企业全体员工赋予的,必须使用这种力量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工作,这是责任和义务。职位越高,责任越大;权力越大,义务越多。他们对权利的正确使用,忠实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党和人民行使自己的权力的监督可以从源头绝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首先,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旅游企业会计工作的透明度,财务公开(当然不包括商业秘密)。不仅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公开,更应该开放给社会群众,使所有的财务状况让群众监督。只有如此,当旅游企业的会计监督弱化时,遇到利益冲突时,可以通过对负责人的监督消除部分旅游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

五、结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是在探索旅游企业会计在新经济模式下发展面临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的过程。当然,本文提出的解决旅游企业会计问题的基本框架,对于改进和加强我国旅游企业会计工作,防范旅游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是否可行,还有待实践检验。

主要参考文献:

[1]常华兵.新经济条件下的会计范式革命[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2.

[2]潘陈勇,郭斌.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战略联盟――略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2.

[3]刘冬荣,李瑞兰.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6.

[4]赵辉.论网络财务管理[J].商业会计,2003.8.

[5]李贞仪,王燕.浅谈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5.13.

[6]魏毅.企业会计电算化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5.6.

[7]杨.探究新经济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与会计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

[8]毛宇,李学坤,李雄平.论中小旅游企业环境会计发展模式――以丽江市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27.

企业会议篇8

1.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部分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落后,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较低,导致企业的现金管理不严,未参加生产周转,造成资金的闲置或者不足,资金流失严重。这些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残缺不全,譬如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查清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采用家长式管理方法,财务由老板一人控制。这些不完善、不健全的会计制度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整体管理混乱、风险控制系统缺乏等情况的发生。也有的企业的会计制度相对较健全,但是在具体财务操作中的,会计制度名存实亡,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

2.企业财务会计监督不力。大部分的企业其财务会计的监督力度都不够,无论在外部监督还是在内部监督上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财务会计的内部监督是通过决策者的意图来监督,而不是准照会计法规来监督。企业的财务会计监督显得形式化而缺乏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导致假账、营私舞弊的现象时有发生。

3.各部门的财务信息不一致。我国企业存在的财务信息不一致的现象比较严重,企业的财务信息不能够在各部门得到共享,这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首先,企业的会计部门从其他的部门中独立出来,各部门之间互不往来;其次,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等都没有形成统一的会计信息标准,彼此之间的数据与资料得不到交流,企业决策管理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二、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建议

1.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会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于企业而言,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定要有深刻的认知。首先,企业要对财务会计管理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管理的指导作用。其次,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更新会计财务管理理念,尤其是要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从而满足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要想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加强人员设置结构的处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力度,对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同时要加强分配制度的创新,采取新型的人才招聘方法,不断充实企业的会计队伍。其次,企业要定期举行会计工作者的交流活动,促进工作人员之间取长补短,使得会计工作者的显示责任感增强,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企业要加强对会计工作者的培训,使得会计工作者的自我约束能力提高,促进他们更好地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第四,企业要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岗位进行调整,使得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提高会计工作者的素质。

3.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对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首先要建立企业的法人治理机制,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培养有实力的法人实体;其次,企业要建立内部结算部门,加强对货币资金的使用,以此增加企业的实际收益;第三,企业要建立健全预算体系,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第四,建立企业会计管理系统,加强会计信息的交流,科学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全面控制企业的会计管理。

4.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的监督力度。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中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有监督和控制的机制,加强财务会计的监督力度尤其的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改进:第一,明确经济业务事项、记账、会计事项审批等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且使之相互制约、相互分离;第二,加大对资金调度、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重要经济业务决策与执行的监督力度,制定相互制约程序;第三,对财产清查的组织程序、期限和范围,在充分明确的条件上加强监督。另外,企业最好还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从而有效监督财务收入支出的真实有效合法。

5.建立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会计管理中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企业要建立一套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这个信息化系统通过自身的五个子系统来实现有效的会计管理。首先,建立会计核算的子系统,通过各部门对系统的操作实现企业对各部门的监控;其次,建立企业的资金管理子系统,将企业各部门的资金操作权统归企业总部所有,为企业统一管理资金和调配资金提供便利,促进资金的有效运作,比如要建立网银系统,由网银系统提供资金管理信息;第三,建立预算管理的子系统,通过全面的预算管理来合理计划企业的年度收支,并且严格的事后考核;第四,建立决策支持的子系统,对企业的所有子系统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并制作成清晰的表格,或者分析图,给企业的各项企业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是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第五,建立辅助的子系统,通过辅助系统的建立来实现对各部门的数据与信息的共享,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工商税务等提供一定的辅助支持。企业通过建立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不仅提高了会计管理的水平,而且促进了企业的科技化、信息化发展。

三、结语

企业会议篇9

2008年12月29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乡镇企业专业会议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召开,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甘士明,农业部办公厅副主任方军,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副司长潘学峰,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刘北桦,农业部财务司副司长毕建英,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卢永军、王秀忠、欧阳海洪以及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全国4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乡镇企业局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浙江省、黑龙江省、北京市、四川省四个省市的乡镇企业局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向与会领导和嘉宾们汇报了各省市乡镇企业发展情况,总结了2008年各省乡镇企业局在发展乡镇企业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并对2009年的工作安排作了说明,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针。特别是四川省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张国斌在发言中提到,四川乡镇企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灾后重建工作是现阶段发展乡镇企业的首要任务,会上,张局长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各兄弟省市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灾后重建工作中对四川地区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四川人民、四川的乡镇企业有信心在新的一年中、新的环境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高部长说,2008年是异乎寻常、不平凡的一年,形势异常严峻、情况异常复杂、工作异常艰巨,他首先总结了2008年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肯定了乡镇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和农民增收上面做出的巨大贡献,但也指出目前我们面临着乡镇企业出口产业受到严重积压、国内市场启动异常艰难、企业发展不景气、农民工返乡现象加重等诸多问题,因此2009年,乡镇企业的发展态势势必不容乐观。最后高鸿宾副部长向各省市乡镇企业局的代表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各地乡镇企业局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正确的分析形势,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乡镇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二是希望在目前对乡镇企业何去何从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各地乡镇企业局要搁置争议、齐整信心、振奋精神,将乡镇企业的大旗扛下去;三是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乡镇企业局要更多的发挥指导和引导作用,推动乡镇企业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会议最后,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甘士明作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对高鸿宾副部长的讲话作了总结、分析和诠释,同时,他指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在农村经营改革中,如何将农村融资改革和金融改革相结合;二是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民的创业服务;三是在市场消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加强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服务。最后,甘局长号召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学习高部长的讲话精神,推动乡镇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企业会议篇10

关键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一、会计内部控制概述

(一)会计内部控制的含义

会计控制无疑是内部控制的是基础和中心环节。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多地要求将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区分开来,并将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内部控制以会计控制为主是与新《会计法》相吻合的。在单位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要抓好内部控制,首先应当从会计控制入手,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会计内部控制的客体就是资金运动,会计控制的主体是会计部门及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其它有关决策部门,会计控制的组织体系是以会计部门为中心渗透到企业每个部门的网络系统。

(二)、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财政局会计内部控制试行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1、按会计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2、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当前,企业会计内控中很多达不到上述目标,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这叫无“法”可依。没有结合财政部的会计内部控制规范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制度。只是关键岗位每人发一本规范看看,或者仅仅发给会计人员,甚至有的单位连规范都不知道。其会计内控还是按多年的老习惯在惯性运行,必然不完善,不能从源头上杜绝各种可能会导致企业风险的风险。

2、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完善建立,但是不能有效运行,这叫有“法”不依。表现在对有的部门执行,有的不执行,执行中存在盲点,不具有普遍性。领导不够重视,或者领导不想重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这都会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或者被仅仅挂在墙上,执行上蜻蜓点水,隔靴搔痒,不到起到应有的作用。

3、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中没有成本效益原则,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较高的成本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也要求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和运行都要具有科学性。既能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又能

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4、缺乏熟悉内部会计控制的人才。有的企业缺乏相关的人才。总所周知,任何事情、任何工作都需要人来完成,尤其是内部会计控制这种需要相当的技术含量的业务,必须要有相当熟悉会计、财管、内控、甚至工艺的人才来完成。一个企业内起码要有几个熟悉业务的带头人,做好业务培训指导工作。有了完善的制度、严格的管理、熟悉业务的人才,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在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当然,这些方法应该结合企业的科学、严格的管理,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制度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完善及有效运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要避免一个人对某一项业务可以单独处理或有绝对控制权,而必须经过其他人或部门的审查、核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和舞弊等现象的发生。当然也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而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二、优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应措施

各个单位基本上都有比较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效果却千差万别,其因在于执行的有效性。如何才能优化会计内部控制,保证其有效运行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切实提高管理层的内控意识

对企业来说,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之上,目前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的很多问题根源还是在于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导致没有对权力的相互制衡机制。总的来说,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董事会的功能和设置,保证相应的职责分离。第二,强化监事会的作用。由于公司的股东分散,专业知识和能力差别很大,成立监事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董事会、经理,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代表股东大会行使监督职能。第三,企业内控制度能否顺利执行,管理者作为企业核心,其内控意识非常重要。若管理者能够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学习和实践,对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来说举足轻重,非常有助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加强内部审计,建立良好的内部激励机制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认为,内部审计就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实现组织目标。对企业来说,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审计,它可以将某些差错舞弊等违规行为消灭在摇篮中,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企业要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责任,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应考虑组织的风险及管理的需要,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实施审计时,应深入调查了解企业情况,对其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确保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真实、有效。[1]

激励机制是管理者依据法律法规、价值取向和文化环境等,对管理对象只行为从物质、精神等方面进行激发和股利以使其行为继续发展的机制。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它就会内在的作用于组织系统本身,使组织机能处于一定的状态,并进一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良好的激励机制通过对员工的某种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反复强化、不断增强,使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成长。而对员工的不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进行约束甚至一定的惩罚。建立良好激励机制的前提是,管理者能够找准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将满足员工需要的措施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的结合起来。

3、引入或设计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在全国范围内,面对众多行业中的不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建立绝不应该是一刀切的。不同企业在经营性质、经营规模和经营方法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甚至差异很大,其会计内部控制也应该体现企业自身的特点,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呈现出多样性。对于会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的企业,应从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牵制制度入手,按照合规经营的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而对于部门众多,会计管理较为完善的企业,应根据内部管理体制,建立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控制体系。

4、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制度

再好的制度建立起来,没有良好的执行,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对企业而言没有任何作用。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企业应该在制度的执行上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督。具体来说,可以从加强企业上下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入手,进行有力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对行为坚决惩罚打击,使其明白因为蝇头小利而实施舞弊行为时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价的。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建立预算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内部控制领导机制,加强资金监管。

5、重视财务人员的选择和培养

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人才储备。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得人才者得市场。因此,企业必须格外重视人才的吸收和培养。企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人的个性,根据不同人员、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和不同能力,设计阶段性、阶梯型的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促进内部会计控制主体的素质的提升。通过培训教育,使企业员工能够有这样的意识:会计内部控制不是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情,每一个都对制度的有效执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每一个人都能尽职尽责,保证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守和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那么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就有了保证。通常情况下,责任心越强,业务能力越高的员工,越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因此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资金投入和培训力度必须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