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说说心情短语十篇

时间:2023-03-13 18:10:01

经典说说心情短语

经典说说心情短语篇1

20xx新年说说心情短语1. 愿我寄予你的这份祝福是最新鲜最令你百读不厌的,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2. 新春贺喜,让新春的风吹进你的屋子,让新春的雪飞进你的屋子,让我新春的祝愿,飘进你的心坎。

3. 新年将至,愿你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搂着温馨,带着甜蜜,牵着财运,拽着吉祥,迈入新年,快乐度过每一天!

4. 有些事并不因时光流逝而褪去,有些人不因不常见面而忘记,记忆里你是我永远的朋友。迎新之际,恭祝事业蒸蒸日上。

5. 新年马上到,元旦问你好:办事处处顺生活步步高期期中好运天天交打牌场场胜口味顿顿好家里出黄金墙上长钞票!

6. 站在寒风呼啸的雪地里,为你默默祝福的,是留守在山窝窝里的父母。离乡背井外出务工,一把汗水一把泪,是不辞辛苦劳作的你,在这万家灯火亲人团聚的时刻,你们却遥隔千里不能相聚,那就让我,化作一丝春风,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千千万万不能团聚的人们:祝你们阖家欢乐,万事如意!财源滚滚,人寿物丰。

7. 开开心心鼠年到,句句话儿吉祥绕。身体健康疾病跑,能吃能喝又能跳。夫妻和睦开颜笑,家庭美满无烦恼。事业顺利步步高,带领全家走上阳关道。祝鼠年快乐欢笑!

8. 新的年开始,祝好事接连,心情季如春,生活颜色,彩缤纷,偶尔点小财,烦恼抛到霄云外!请接受我心意的祝福。祝新春快乐!

9. 有些事不会因时光流逝而褪去,有些人不会因不常见面而忘记,在我心里你是我永远的朋友。在新年到来之际,恭祝好友平安幸福!

10. 等我有了钱,我要用人头新给你冲厕所,用美钞给你点烟,用朵玫瑰给你洗泡泡浴,用波音飞机接你上下班,用还珠格格给你当丫鬟!新年快乐!

11. 大年三十,欢声不断;电话打搅,多有不便;说说拜年,了我心愿;祝你全家,身体康健;生活幸福,来年多赚;提早拜年,免得占线!

12. 元旦你方会猛刮金钱风,狠淋钞票雨,狂下金雹银雹,结钻石冰,长翡翠树,挂珍珠霜,生玛瑙果,小心挨砸!祝元旦快乐!

20xx新年说说心情短语精选1. 耳朵痒吗?代表我在想你;嘴巴痒吗?代表我想吻你;手痒吗?代表我想牵着你的手;身体痒吗?……哇塞……脏死了,还不赶快去洗澡。

2. 我这份祝福跨过重重高山,掠过条条小溪,闯过红绿灯,跳过大马路,窜过小胡同,闪过卖冰糖葫芦的老太太,钻进你耳朵里-祝新年快乐!

3. 新的一年里,你每天要做三件事:第一件是微笑[^_^]第二件是欢笑[^o^]第三件是大笑[^^]祝你欢笑每一天,新年快乐!

4. 嘿!又多了一岁啰!别死硬着还不承认!人是越老越有韵味的嘛!所以啰!祝福粉有韵味的你--新年happy!

5. 迎接元旦,惊喜无限;福星高照,福满家园;禄星进门,加爵升官;寿星贺春,寿比南山;喜神报喜,好运无限;携手众仙,共迎新年;祝你新春,吉祥美满!

6. 抖落一年的疲惫,有收获有汗水。掌声和鲜花都虚无,充实的脚步最可贵。淡淡的牵挂总相随,变迁的过往不可追。快新年了,愿你快乐时时有,来年生活美!

7. 新年许下心愿,朋友传递祝愿,幸运心甘情愿,开心自觉自愿,幸福一厢情愿,鼠年如你所愿,事事天遂人愿,实现多年夙愿,达成美好心愿:恭祝幸福美满!

8. 当天空呈现出彩屏,当心跳调节为振动,当笑声设定为和弦,当天线内置为心灵感应,当友情设置为时空连线,当电波转化为快乐信号,请接受我的新年祝福!

9. 每一年的元旦,是每一年新的起点,我们都殷切向往着这一天。它给了我们新的希望,元旦节的祝福语,你想对自己的亲朋好友说些什么呢

10. 说平安,道平安,元旦夜里祝平安,快快乐乐过新年,开开心心迎新年。祝福宛如满天星,愿你如意又称心,跑不掉的是健康,挡不住的是好运!

11. 每一次的真诚,我们不需要寻找,只需要感受;每一份的祝福,我们不需要怀疑,只需要接受。新年到,愿你感受到我的真诚,接受我的祝福,开心幸福到永远。

12. 我以涮羊肉的温暖,水煮鱼的热烈,白灼虾的鲜美,咕老肉的甜蜜,拉条子的宽广,发面饼的博大,祝福你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财源滚滚!

13. 年是一颗颗甜蜜的糖果,年是一朵朵缤纷的烟火,年是我们与父母的团圆的时刻,年是我们对家庭的难舍难割,又逢新年,祝福你和家人幸福安康岁岁年年!

14. 过去的一年我们合作的都很愉快,谢谢您的关照,鼠年伊始,祝您全家欢乐,心想事成!

15. 祝你新的一年里:天空一片晴朗,快乐心中徜徉;自由随风飘荡,身体力行健康;奋劲儿热情高涨,顺利成就梦想!祝你新年快乐!

20xx新年说说心情短语推荐1. 鼠年心情好,天天没烦恼;举头揽幸福,低头抱美好;一颗快乐心,一家温馨情;幸福身边在,健康迎未来;朋友,我在远方祝你:元旦好!

2. 一口气念完有惊喜:我祝你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彩生活八面威风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年好合千里有缘万贯家财新年快乐送你一样精心备制的新年礼物!用绚彩的心情包裹,缤纷的祝福盛载,甜蜜的期盼缠绕,装满节日的喜庆与快乐,用吉祥的雪花传送。

3. 无钱不恼,有钱不骄,生活不易,知足最好,快乐多多,烦恼少少,健康常伴,平安笼罩,友情拥抱,亲情围绕,紫气东来,福运缭绕,新年没到,祝福早到。

4. 祝福加祝福是很多个祝福,祝福乘祝福是无限个祝福,祝福减祝福是祝福的起点,祝福除祝福是唯一的祝福,祝福你平安幸福,新年快乐!

5. 祝你一帆风顺,二马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6. 健康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心是最好的品德,关心是最真挚的问候,牵挂是最无私的思念,祝福是最美好的话语。祝你新年快乐!平安幸福!

7. 叠只弯弯的纸船,在那月如水下,送给你我的思念和祝福祝你:佳节快乐!

8.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人民币。十万八万都可以,美元欧元也凑合。

9. 短信贺岁,岁岁平安,安居乐业,业和邦兴,兴旺发达,大吉大利,力争上游,游刃有余,青春永驻,祝你快乐!

10. 我手握着哈利·波特的魔法棒,诚心地祈祷:我要把一切喜庆变成奶油,所有祝福揉成巧克力,永远快乐做成蛋糕……砸扁你!新春快乐!

11. 我的祝福跋涉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千丝万缕的思念化作千言万语的叮咛,并赶在新年前送给你:愿你幸福千万,开心千万,健康千万,好运千万!

12. 元旦晚上吃水饺,笑口常开活到老;鼠年岁月真正好,所有厄运全跑掉;元旦期间放花炮,万事如意能办到;正月十五吃元宵,好事接连喜眉梢!

13. 岁月如诗,句句悠扬。微风轻拂,白云远逝。友谊如歌,余音绕梁。温馨季节,思念满怀。亲爱的朋友,新年快乐!

14. 我献给您一捧绚丽的花束,用思念的金线系住,花蕊中藏满我对您深深地祝福:祝福您鼠年中快乐幸福!祝福您新年里吉祥平安青春永驻!

15. 新的一年祝你: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离家近,每日睡到天大亮,工资领到手抽筋,手下花钱你收礼,别人加班你加薪!

16. 新的年开始,祝好事接连,心情季如春,生活颜色,彩缤纷,偶尔点小财,烦恼抛到霄云外!请接受我心意的祝福。祝新春快乐!

17. 你愿,或者不愿意,都将过去。你想或者不想经历,新的年都将到来。你信或者不信,我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祝你带着好心情过活!

经典说说心情短语篇2

2、天空中点缀着乌云,阳光从乌云的间隙中穿过。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乌云笼罩他的心里。

3、虽然阳光照耀身躯,但无法达到心里,纵使渴望阳光,依旧泪染目。

4、看那阳光,阳光洒落在脸上,暖暖地融化了心里的冰,变成泪水流下来,当我转身,你依然在守候吗?

5、心里有阳光,雨天也是一种浪漫;心里下着雨,晴天也是一种遭罪。

经典说说心情短语篇3

论文摘要: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词汇中最为丰富,最为闪光的部分。习语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词典编纂的质量。但在一些英汉语文词典中并未对其引起重视,忽略了习语的细致处理。本文从习语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英语习语在英汉语文词典中的宏观处理和微观处理。鉴于习语的特殊性,本文认为应根据词典编纂的目的认真考虑习语的确立,选择和排列,同时建议借鉴国外词典的优秀成果,在英汉语文词典中重视且提供更多的有关习语的语法搭配,语用信息和文化背景信息。

如果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那么习语便是这镜中的明珠,是语言中最为闪光的部分。它们经过世代相传,经过千锤百炼,凝成了一个国家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语言的精华部分,它们是最为地道和最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手段之一。学习英语必然要涉及到英语习语的学习。可以说,熟悉和掌握英语习语与否是衡量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此,作为辅助英语学习的英汉语文词典实应重视习语信息的处理。然而,在英语单语语文词典中处理习语已并非易事,在英汉语文词典中处理习语更是难上加难。而对词典中数量虽不多,地位却颇重的习语群体处理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对习语本身的描写,也直接影响着词典编纂质量。本文拟探讨英语习语及其在英汉语文词典编纂中的处理。

一、习语的基本概念

“要在双语词典中处理好习语问题,首先要弄清习语的基本概念,因为这关系到习语地位的确认和习语条目的选择”1。

习语是语言词汇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在语义上习语是一个语义单位,也就是所谓的“长词”。下面先来看看词典中对习语的定义:

1.Any form of expressio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phrase etc., peculiar to a language; a peculiarity of phraseology that is approved by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and often having a significance other than its grammatical or logical on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989)

2.An accepted phrase, construction, or expression contrary to the usual patterns of the language or having a meaning different from the language or having a meaning different from the literal.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1972)

3.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一些难以从字面上理解的短语或句子。即使你明白短语中每个单词的含义,且对语法也十分清楚,但短语的含义仍会使你感到费解。许多套语、谚语、俚语、短语动词和俗语,都存在这类问题。这样的短语或句子就是通常所说的习语。《美国成语词典》(1992)

从以上几条侧重点不同的释义中,可以总结出习语的几个特点:

首先,习语是约定俗成的,是民族文化、社会生活长期演化发展,继而影响语言发展演变的结果。正是由于其是约定俗成性,习语在结构上具有相对固定性,一般不可随意拆开使用,有些习语甚至不容有任何修饰或附加成分。例如:只能说“to play the first fiddle”,但不能说“to play the first violin”;可以说“to be at liberty”,但不能说“to be at freedom”。

第二,习语在语义上具有隐含性,其意思通常不能直接从字面推得,而要与其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加以诠释。

有时习语的含义可以从其中一个词猜测到:如,to rack your brains 苦思冥想(与brains有关);然而,通常习语的含义同构成词语的单个单词的含义全然不同:如,a piece of cake 极容易的。

第三,习语在语域上可以是谚语、俚语、套语、俗语等,可以有语体之分。

二、习语的处理

雍和明先生将国外语言词典处理习语的方式大致归纳为三种:

一是将短语习语和分句习语分开来处理,即在释文中将分句习语作为例证,并用黑体或斜体加以突出;短语习语则在词条末处理;

二是将短语习语和分句习语集中起来,一律放在词条末处理;

三是干脆将短语习语和分句习语作为与其他词目并列的独立词条处理。

第一种处理方法,雍和明先生认为与之前提到的“习语的隐含性特点似有相悖之处,因为其中的单词已不再具有普遍意义,它因被赋予浓厚的社会文化内涵而成为习语这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即使能追溯出其中某一个单词的本来意思,将它归入到该词的任何一个相关义项中也都有难以相容之处”4,如,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这条习语就很难确定放入哪一个单词的哪条释义中。这样处理其实不仅在无形中加重了编者的工作量,同时也不甚易于读者查阅。第三种处理方法对于一些动词性的短语习语尚可适用,但是对其他类的习语实施起来则是困难重重。就词典编纂者而言,将直接面临词典的宏观处理问题,会使本来已令人头痛的词目排列问题更加复杂化;不仅如此,“从读者的角度看,快速直接的查阅也会成为一句空话;对于不太熟悉的习语甚至会无法查阅”5。从编纂和查阅两个实践方面看,第二种处理方法是最有可取之处的。它将习语的排列问题做了简化,只需选择一个中心词,将习语按字母顺序列在这一中心词下,也就是将习语作为内词条处理。而问题也简化为中心词的确定问题。这一方面便于词典编纂者操作,一方面便于读者查阅。这或许是为什么国内外绝大多数单语和双语词典,如《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及《英汉大词典》等都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反映了习语自身相对独立的特点,而且体现了语文词典编纂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1宏观的处理

从总体确定了将习语放置在词典中的何位置之后,继而从词典的宏观结构入手探讨习语的确立,选择以及排列。

2.1.1习语的确立和选择

英语习语是短语中的一类。从构成角度看,短语都由不同成分搭配而成。根据搭配成分结构稳定性的高低程度,可以将短语分为开放类短语和封闭类短语。前者只要语义和结构允许就可以自由组合而成,在构成上无甚限制,因而其意思清楚易辨;后者在语义和结构上则是绝对或相对固定的,在组合方式上有限制,强调“稳定性”,其意思往往从字面上很难推断。换句话说,短语中的成分可替换性越强,其开放程度就越高;反之,其开放程度就越低。当短语中的成分丧失了可替换性,它就成了严格意义上的“习语”。然而,除了这两类,英语中还存在第三类所谓的“边缘地带”的习语,指的是那些没有完全丧失,仍具备有限的可替换能力的短语。它们介于前两类之间,具有两面性。有些工具书将它们列为习语,有些工具书则不把它们列为习语。

在词典编纂实践中,一般将第一类开放类搭配按一般短语处理,不列为习语;将第二类封闭性搭配作为习语处理;而对第三类,雍和明先生提出“要在词典编纂过程中统观全局,对待同类结构和相关意义的成语要遵循‘前后互参,全书一致’的原则”6,要不都作为习语加以收录,要不全部作为一般短语处理。

解决了习语的界定问题,还要考虑习语的选择。习语的选择与词典词目的选择一样,受词典的编纂目的、服务对象、规模大小以及读者对象等因素的影响。而编纂者在收录习语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切实符合总的编纂目的。

2.1.2习语的排列

一部词典的科学性应该首先体现在词典的词目编排上。在英汉双语词典的词目编排方面,黄建华先生认为,“我们更倾向于后者(即聚合程度较低的复式结构),因为单纯采取传统的单式结构,……不利于读者了解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不过,要是采取聚合程度高的复式结构,……不利于迅速索解。”7这与之前讨论的第二类处理习语的方法,即将短语习语和分句习语集中放在词条末处理是一致的。但是,习语的特殊性——“长词”使得编者不得不慎重考虑将习语归于哪个词条末处理。就此,《综合英语成语词典》的做法值得借鉴。该词典将所收条目按中心词字母顺序排列;同一中心词的条目按开头字母顺序排列。中心词一般按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代词等顺序确定。

2.2微观的处理

在一般语文词典中,词典编纂者在涉及微观结构时常常尽量给词汇以丰富的信息,但对习语本身所具有的信息不够重视或有意忽略。实际上,“习语作为一个语义单位,它在微观上不但需要和单词一样的信息,又由于其形成的背景,使得习语比单词更为复杂、更具有文化内涵,因此也就需要为习语提供比单词更多的信息”8。本部分将重点讨论习语的语法搭配和语用信息及文化背景信息在词典中的处理。

2.2.1语法搭配和语用信息

前文提到,短语习语具有与单词相似的句法功能,因此也像单词一样,需要与其他词语搭配,但习语与其他词类的搭配远远没有词与词之间的搭配那么灵活自由,其受到的限制和搭配范围要小得多,如,动词性习语fall off one’s chair(非常惊讶)常用副词almost,nearly等修饰。在这一方面,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Idiomatic English和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Idioms为习语提供了大量的搭配信息,其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另外,与单词的处理方式一样,有的英汉语文词典采用例证来展示搭配信息,丰富了习语的意思。但由于例证本身的限制,如占篇幅等等,可以考虑采用例证和标注相结合的方法或许更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展现习语的意义,更利于读者习得。

现代语言学在近几十年快速发展,语言学家们越来越重视语言形式在各种语境下的不同功能的研究。70年代以后出版的英语语文词典也竞相增添语用方面的信息,帮助读者使用恰当的话语进行交际。有的英语习语,因其使用必须要有特定的语境或对象,如读者凭释义或对等词直接套用,不管产生的句子结构多正确,都还可能造成交际失败。语用信息直接关系到交际效果。至于语用信息的处理,可按照对单词词汇语用信息采用的方法,在词条正文后用附加信息的方式注释。

2.2.2 文化背景信息

从认知的角度看,习语的意义涉及到那些将字面意义与习语意义联系到一起的认知机制,其中之一就是普遍知识。这些机制提供了成语的语义明朗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语的意义至少有赖于三个因素:来源与目的的关系、来源领域与目的领域的系统对应以及那些与来源领域相联系的知识结构或推论。在普遍知识方面,各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等都不甚相同,不同民族的人们所习得的客观世界和因此具备的普遍知识自然存在差异。而习语的形成与该民族的生活习惯、风情民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息息相关,因此,各个民族产生的习语都有各自的特色。如要更好地习得习语,不妨从来源领域及与来源领域相联系的知识结构或推论入手,将会容易及透彻得多。为此,在词典中为习语提供文化背景信息大有可行性。而且,实验证明,理解吸收比囫囵吞枣更能维持记忆的持久性。

三、结论

本文从成语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其在英汉双语词典中的宏观处理和微观处理。相对于英汉语文词典的收词量来说,习语的收录数量只占很少部分。然而这部分却是英语语言中最闪光的一部分,又是学习中的难点,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建议词典编纂者细致地收录和处理这些习语。

参考文献:

[1]3.4.5.雍和明. 试论习语及其在双语词典的处理方法和原则. 辞书研究,1999 (2).

[2]8.曾东京主编. 双语词典研究.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经典说说心情短语篇4

霸气的语录想必很多人都会喜欢的,赶紧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经典励志语录短句霸气,供大家参阅!

经典励志语录短句霸气精选1.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2.上帝给了我们七情六欲,我们却把它们变成了色情和暴力。

3.帅有个屁用!到头来还不是被卒吃掉!

4.让房价涨的再猛烈一些吧!

5.谁能对偶的感情就像对人民币一样忠诚?

6.流血了……会不会很疼?

7.他们说我是BT,让我去做CT,结果我是ET。

8.做一个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的人。

9.吃自助餐的最高境界:扶墙进扶墙出。

10.我爱你,并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在你面前时,我是谁!

11.一定是我的帅害S了我!

12.生是她的人,死是她的吉祥物。

13.如果太阳不出来了,我就不去上班了;如果出来了,我就继续睡觉!

14.新式morningcall:生前不必久睡,因为死后必会长眠!

15.瞎子点灯,或许不是一种愚蠢,亦或是一种智慧,甚至气度……

经典励志语录短句霸气经典1.K纯爷们!纯的!

2.你真是个地道的美人啊。

就是说你只有在地道里才算美人,因为地道里没灯。

3.蹲在厕所里,想着万……

4.写什么写,就是写了你会信么?什么?你真信,你怎么那么幼稚啊!

5.早知道前世的五百次回眸,能换来今生的与你相遇。

我就该把头甩断,来换这一辈子与你相遇。

6.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认为这个有点狂)

7.我的爱人都叫我第三者!

8.天啦,我的衣服又瘦了!

9.你都好意思和我分手,我有什么不好意思在你背后给你一刀呢?

10.每当我错过一个女孩,我就在地上放一块砖,于是便有了长城。

11.突然有种想学习的强烈欲望,还好我自制力比较强,一会儿就压下去了。

12.林志颖感慨说:在不疯狂我们就老了,郭德纲调侃:你在不老我们就疯了!

13.期中考考完之后,学霸们都说:“我考完了”而我们都说:“我靠!完了!”

14.台湾一日不收复,我一日不过级!

15.挤在北京,给首都添麻烦了……

经典励志语录短句霸气推荐1.心中充满爱,看天下美女都是情人。

2.我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而我却找不到出路。

3.啊哦厄依乌迂波坡摸佛得特勒哥科喝机奇西知吃尸日资雌思

4.好好活着,因为我们会死很久很久……

5.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6.青春就像卫生纸。

看着挺多的,用着用着就不够了。

7.我一发怒,冬天就到了;

冬天一发怒,我就变成秋裤男了。

8.爷爷都是从孙子走过来的……

9.你要是嫁人就先嫁给别人然后再嫁给我,带着他的存款领着他的妹妹,开着那宝马来。

10.爱像圆周率,无限不循环……

11.琴棋书画不会,洗衣做饭嫌累。

(这是一个女孩的MSN鉴名)

12.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

13.诚征小MM,共同来灌水;

我灌长江头,君灌长江尾。

14.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社会复杂了,什么人都有了。我是哪一类人呢,我正琢磨着呢?

15.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16.永远都不要停止微笑,即使是在你难过的时候,说不定有人会因为你的笑容而爱上你。

17.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离别,而是当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18.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找去吧。

经典说说心情短语篇5

论文摘要 “喂”字在词典中的读音只有“wei”,而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分化出了另外一个音“wei”,它们的语用场合有所不同。

在电话开场语中,用一个“喂”实属司空见惯的事儿,那么这个“喂”发什么音呢?现行的权威词典注“wei”,如《现代汉语词典》:“喂,wei,叹词,招呼的声音:*,你上哪儿去?*,你的围巾掉了。”《新华字典》、《汉语大字典》的注音与之相同。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把电话开头语“喂”发成“wei”。我们在某市一著名步行街作了一次电话开场语采样调查,搜集50例“喂”的发音,其中46人发“wei”4人发“wei”。(另外,笔者单位19名教师打接电话都用“喂wei”。)可见,现实与词典存在很大的分歧,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得从“喂”的音义分化说起。

词典中,叹词“喂wei”一般用在以下场合:

第一,在表达祈使、命令、着急、贬抑、怀疑、非礼、歧视、甚至辱骂等语用功能时,用“喂wei”不用“喂wei”如:

(1)喂,把你的破书搬走,搁在这儿怪碍事的。

(2)喂,你看那个家伙。

(3)喂,喂,他妈的,你什么也没有听见,算我白说了。

(4)喂,冒失鬼!

(5)有人朝陆建设说话了:“喂,跛子,你到底敢不敢玩真的?”

(6)喂,你站住!

(7)喂,你回来!

(8)喂,别碰它!

(9)喂,你听着,以后每天就到这里来报到,参加劳动,别坐享其成了。

(10)喂,喂,喂,我请你来是抓主意的,你当自己是选美的评委啊?

(11)喂,我说话你听见了没有?

众所周知,“把”字句处置性极强,例(1)是祈使性“把”字句,说者不满之意跃然纸上,而对于听者来说则是消极的,此时听者的潜台词可能是:“我就不搬,你怎么着?”很显然,例(2)、(3)、(4)、(5)都是“骂人”句,这可以通过“那个家伙、他妈的、冒失鬼、跛子”等詈语看出。因此对于听者来说,消极性更强,这时听者极有可能回骂:“他妈的,你骂谁?”例(6)、(7)、(8)、(9)都是使令句,表达了说者话语的不可置疑性,这对于听者也是消极的,当一个人被命令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即使迫于无奈,假装着去做,内心也是愤愤然不高兴的。例(10)、(11)是表示反问、疑问的。这对于听者还是不利的,因为当一个人被怀疑或质问时,内心不可能有好的感受。以上与“喂wei”结合的,都是贬义性语句,可以说这是“喂wei”的典型语用场合。

第二,“喂wei”还使用在以下场合,如:

(12)喂,头儿,我是马青,下午我和杨重歇了,不回去了。

(13)“喂”,一个人喊道:“你是教师吧?”

(14)喂,干部同志,给我一本!

例(12),说者和听者虽然关系不错,但明显地带有调侃性、随意性口语色彩,这种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喂wei”的贬义性,因此可用“喂wei”。例(13)、(14),由于说者和听者不认识,他们初次交流,是陌生关系。“陌生”也就表示有心理距离,因此也用“喂wei”。这一类“喂wei”虽没有贬义性,但也没有积极性,可归纳为非作为性、非配合性“喂wei”。

要说明的是,以上两种场合的“喂wei”所组配的句义对于听者来说,都是贬义性、消极性或非配合性的。由于这种感染作用和相关性,我们认为“喂wei”也具有贬义色彩,而不是说“喂wei”是一个先天的贬义性、非配合性叹词。

现在我们来看电话开场语“喂wei”所接句义和语用功能。这是与“喂wei”截然相反的一种情况。电话交际时,通话人很想利用电话交谈达到预期目的,一般要采用积极的礼貌性交际策略。不论是说者还是听者,只要对方一接触到你的声音,就对你产生了某种印象。这种印象可能好,也可能不好。印象好,会多谈几句,这样会有利于交流的继续。印象不好,也许三言两语就会收线挂机。电话开场的常见模式是:

A:“喂wei”,您好!

B:“喂wei”,您好!

A:…

B:…

正如Anto opoulou and Sifianou所说:“从这些前人的研究得出四个电话开场的核心系列,而且被看作是经典,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个模式是:1)招呼一回应序列,2)认同和/或辨认序列,3)问候序列,4)互致‘你好’序列。”以上四个电话开场核心系列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礼貌原则为基础,在电话里,一切都只有声音,全靠声音表达,人们必须小心地控制声音。正是这种礼貌原则,维持着正常的电话交际。否则的话,电话开场后,可能双方无法继续交流。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电话开场时要求通话人遵循礼貌原则。贬义性“喂wei”与礼貌原则相互冲突,很难胜任这样的语用场合。好在语言是活的,只要人们有新的表达需要,语言一般就会以最小的代价生成一种新的形式来适应这个需要。在电话开场这个特殊的语用场合下,由于礼貌原则的长期规约,现代汉语里边通过语音变异的形式,正式产生了“喂wei”。“喂wei”是专用的电话开场叹词,是由“喂wei”分化而来。“喂wei”具有礼貌性、合作性。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示意图更清晰地看到“喂wei”与“喂wei”的使用差异。

历时的潜在语义规约使得“喂wei”和“喂wei”在共时层面上正式分化。尽管人们是受长期的潜意识语义规约说出“喂wei”和“喂wei”的,正是这种潜在的语义规约通过语音差异的自然表露真实地揭示了人们的表达需要。汉语就是这么精妙,语义细腻丰富,言语也有得体的形式来表达。正如陈望道先生所说:“音到了耳朵,还将有使人觉得愉快或觉得不愉快等情调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喂wei”在电话开场情境下专用,也就是说在非电话开场的对话中一般不使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喂wei”不能用在电话开场语中。如最近在各大电视台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靠近你温暖我》,其中有这么一段电话开场:

罗建军(男主角):“喂wei喂wei……喂wei喂wei喂wei……”

罗建军有急事询问他前妻,他拨通了电话,前妻接了,由于信号不好,罗建军听不到声音,因此罗建军第一、二个音是“喂wei”,第三、四、五个音都变成“喂wei”。这反映了罗建军由礼貌性“喂wei”到非配合性(失态性)、着急性“喂wei”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电话交际中,有非配合性语用场合,也可使用“喂wei”。再者,就是“拿腔拿调”的官腔类人员,这类人打电话时,往往为了有意突出他的某种身份,也可能使用非配合性“喂wei”。以上两种语用场合并非常态,这也是我们作采样调查时,有4例使用非配合性“喂wei”的原因。还有就是,似乎文化素质较低者使用“喂wei”的可能性比文化素质较高者要大。

经典说说心情短语篇6

关键词:高职语文 古典诗词 鉴赏能力

加强古典诗词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高职语文教育的重点之一。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如何给予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和提高。

一、明确诗词体现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在这方面,古典诗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曾激励多少炎黄子孙为中华崛起而不断探求真理;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露真挚质朴的朋友之情成为人们称道传颂的佳句;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普济众生的阔达襟怀,感触至深。所有这些古诗词渗透了一定的人情美、人性美和爱国主义思想,有利用教育学生面对信仰危机、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某些社会现实,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洁身自爱,健康发展。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让他们受教于潜移默化之中,得益于身心愉悦之时,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会产生积极地影响。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渗透着诗人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新颖的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培养学生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1.引领学生领会古典诗词蕴含的真情美

真情美。艺术中的情要真,真情才能铸真景,真挚浓烈的感情来源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感受,是积淀着人生哲理和生活意蕴的审美感情,李后主的《虞美人》被众多词评论家推崇备至。“春花秋月”,多么温馨和富有诗意的季节啊,但诗人却丝毫无留恋之心,“何时了”,怎么还不结束呢!诗人之所以如此悲观和绝望时因为南唐灭亡了,诗人不再是南唐君主,而成了别人的阶下囚。“雕栏玉砌”虽然还在,但已物是人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从艺术的表现手段上看这属于比喻,事实上,这不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表现吗?人许多喜爱李后主的这首词,主要原因还是被词中的深沉真挚的情感打动了。

2.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意境美

“意境”即指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的交融与统一。如果具体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入这种境界呢?古典诗词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因为,诗必言情,无情不为诗。要走近诗人,与诗人对话,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情感时要达到一定深度。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问答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表演对话。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

3.师生共同品味古典诗词的音律之美

古典诗词之美,首先,在于她于的音律之美。我国《诗经》中所描写的“砍砍伐檀兮”正是伐木的节奏,李白的《蜀道难》“噫吁哦!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们可以通过节奏起伏发现诗中所包含的起伏的感情,《蜀道难》开头突兀沉雄,显然表现的是蜀道高危的惊惧情绪。全篇节奏较慢,起伏不平,通过节奏的变化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至于李清照的《声声慢》连用七对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则更是千古绝唱,它把诗歌的音乐性与诗人的内在情感相融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内在情感的流动。这首词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因为有着动人的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事因为这优美的节奏和旋律恰当而又充分地表现诗人孤独、空虚、悲苦、凄凉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写词人的心情寂寞,似有所失,茫然寻觅精神慰藉的心理情态。而寻觅的结果呢?依然是室空无人,一片冷清。“凄凄惨惨戚戚”进一步写诗人忧愁悲伤。因此,从词的外形来看,叠字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效果,而从词章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来看,这短促而抑郁的声调传达的正是词人凄凉悲苦的心绪,情景交融,回味悠长。

三、培养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诗是用语言向读者的想象力提供形象的,因此,诗的语言凝练、生动、含蓄。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短短20个字,却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经过几问几答,诗人想找到“隐者”的迫切心情和童子自然之至的答话神态毕现于读者眼前,而那位与青松、白云为伴,以采药为乐的隐者的形象令人遐想不已。

黑格尔说:“如果说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学》)。”高尔基也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艺术家的想象应该是飞腾的,跳跃的。诗人王维的诗,正如苏轼所说的那样,确实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造化自然的山水画卷。在这里,诗人的想象是飞腾的,一个“外”字,把这一巨幅画卷的空间拉向了无限的远方,创造了一个“黄河之水天上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画境;而山色的那种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情景,又颇有点印象画派的描绘,从郁郁葱葱的朦胧山色中给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而又超然物外的感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短短10个字,紧紧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跃然纸上的事一派莽莽平沙、浊水斜阳的塞外风光。这种诗情画意给读者留下了充分地联想和再创造余地。

四、借用现代时尚元素理解古典诗词

经典说说心情短语篇7

桐城二中高三(1)班朱灵芝

岁月可抹去容颜的红润,却抹不去历久弥香的师生情。

——题记

我匆匆走在三月的春风中,心中涌起无限的眷念和不舍。此时记忆之门悄然敞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缓缓展开。画面中有她的身影,有她的容颜,有她的举止,更有她的短发。三年的高中生活在她的陪伴下,我感觉世界美好得让心里长出草来。

回眸醉心的一瞬

二中的第一天被我定格为记忆中的永恒。因为那天妈妈住院,爸爸疲累地穿梭在医院与学校之间,我还处在家里和邻人闹的纠纷的阴影中,内心满是恐惧。面对陌生的学校,陌生的建筑,陌生的花草,陌生的面孔,这对于从未离开父母怀抱的我无疑是一次心理的挑战。我和爸爸在文化广场上像两只迷路的鹿在茫茫人海中寻寻觅觅……在多番询问下,才知道新生报到的流程。爸爸在文化广场一排桌椅的右边第二张桌上的新生极到登记表上找到我的名字,便疾声呼唤我过来。而此时的我想到即将看到我的班主任,内心像海潮一样此起彼伏,我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直到“你叫什么名字”一句亲切的询问,如惊雷般落地,我才回过神来,朝前凝视着。就在那一瞬间,我便与她相遇:娃娃脸,短发!此时的我突然轻松了许多,因为我向来不留长发。在我的世界里,短发则彰显女性的洒脱和豪爽,而她则是这种典型的代表。那一天,爸爸对她颇为满意的是她那张看似白净实际上潜滋暗长着雀斑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办完一切手续,回到医院妈妈的病房,他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班主任的热情,不断称赞她一定是位好班主任。妈妈听后开心地笑着,抚摸我的头说:“你看你多幸运呀!……”我点了点头,仿佛在内心的某个角落里撒下一粒种子,期待远方的风能把她吹过山脉……在我和她相遇的瞬间,便为我洞开一片花海。

记忆中的缕缕香

往后的日子里,她的举止如同阳光般摧开我封闭的心门,为我驱散失败的阴霾。我不知道她如何知晓我家不幸的遭遇,当她询问我时,我居然把不愿说出的事都向她倾诉了。此时我发现我对她的短发更倾心了。在高中生活期间,她对我可谓照顾有加。由于得到了她的关爱,我原本灰暗的生命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以致于她的言行举止我都崇拜极了。而她的短发,我仿佛感觉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到一位良师益友,不,应该是知音。我喜欢她那英雄豪杰般的洒脱。特别是在夏天,她穿着橘黄的短袖衫,白色的长裤,两只手有节奏地前后甩动,伴随着哒哒的脚步声,从教室走廊穿过,加上齐耳短发,仿佛给人一种走军步的感觉。虽无一点女士该有的优雅,但可以看出她的豪放洒脱。

她给人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随意的穿着。记忆中红色的运动休闲上装,再加黑色的运动裤,一双白色休闲运动鞋,不知道她的人一定会认为短发的她是位教体育的老师。然而她却教着古朴典雅精致的语文,而且颇有心得。她曾对我们说:“当我心情不好时,就会把自己打扮端庄些,来排泄情绪。”而后,她每次不穿标志性的运动装时,全班都神经紧崩起来,生怕触了霉头。时间长了,发现班主任并非心情不好,才穿得体面些,因为她出席活动的次数多。再加上她的一句“我心情不好时,只会对家里人发脾气,对你们还是很少的哟!”同学们便肆无忌惮地享受着每一天精彩时光。然而她的脾气也不是一直温顺,当她的尊严被顽劣的男生侵犯时,她会毫不客气地惩罚,再怎么不驯的同学对她也心生三分怯意。在我看来这便是短发的魄力。

短发的她总给人以大大咧咧的感觉,但却也十分细心有责任心。她时常会到男女宿舍视察后,总在班上训斥不讲卫生的男生。例如她对男生臭袜子放在宿舍的现象,恶心地诠释为“把臭袜子放在宿舍里,就好比把臭袜子放在嘴。”我想听了她的言论之后,男生应该不会把臭袜子放在寝室了吧!有时,同学生病住院了,她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探望一下,有时会到女生寝室看到哪个被子叠得不整齐,她会重新帮着收拾。我至今还记得她帮我铺床被子的情景。每次回忆起,心里总是暖暖的……

短发的她说话特经典,诙谐,一句,甚至几个字,往往令人捧腹。针对上课莫名发笑者,她会问:“你笑什么?捡到一块山芋皮呀?”看到上课伊始就呼呼大睡者,她会说:“我上课才一分钟,你就睡了61秒,你睡神呀!”有同学拖拉周记,她会说:“你那不是周记,你那是半月刊哪!”所以她的课堂总是洋溢着欢声笑语。有个别同学晚上鏖战,上课偶尔睡觉被笑声惊醒后,都会追问刚才老师讲什么,生怕丢了什么好玩的。这些话让同学们津津乐道,认为她的话蛮具有经典韵味。因此,有同学私下建议说:“二千年前孔子的学生将孔子经典的言论整理成一部《论语》。如今,我们是否也应效仿孔子的学生将我们班主任的经典语言记录下来,整理成一部《红语》。”

这便是短发的她。她的一言一行总像玫瑰花瓣一样摇曳在记忆的东风中,送来缕缕飘香,沁人心脾。

经典说说心情短语篇8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课程;整合;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117-01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之余思考最多的问题是“语文是什么,经典又是什么,中华经典文化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有什么作用呢?”在本人看来语文是动人的诗篇、精美的文章;语文是悦耳的吟诵、激情的演讲;语文是得体的表达,通畅的交流。而经典又代表传统文学的权威,浓缩杰出文学的辉煌,尤其是中国经典古诗文历经千锤百炼,短小精悍,易吟易诵,是学生开放读书,积累语言的最佳材料。为此自己认为在人生的黄金时段――童年,中华经典文化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可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语文能力,下面就本人不成熟的看法分条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1 经典文化诵读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可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课程性质与地位”时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课程目标”中又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与原“大纲”比较,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新的“课标”着力强调的重点之一。

为此本人认为整合语文课程教学与中华文化经典让学生诵读经典文化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诵读《大学》,能使学生认识到:要“平天下”必先“治国”,要“治国”必先“齐家”,要“齐家”必先“修身”,要“修身”必先“正心”,要“正心”必先“诚意”,要“诚意”必先“致知”,而“致知”必须“格物”;只有以“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为基础,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是有很丰富内涵的人文教育吗?而当今世界最大的隐忧是青少年的教育危机。尤其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其实,大人们讲过的,经典里早有记载,大人们忽略的,甚至是不懂的,经典里也素来俱全。与其大费口舌地向孩子们灌输一些自己都觉得似是而非的 “道理”,还不如和孩子们共同诵读文化经典。这是费时少、投入低、收效高的教育方法。本人在班级近三年的研究的研究中发现:通过诵读中国经典文化,本班学生由以前的性情急躁、粗俗,变得性情平和、文明了。可见,诵读中国文化经典,这对开启学生的智慧、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是很有效的。

2 经典文化诵读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可厚实学生文化底蕴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量太少,语言积累不多,文化积淀过浅。著名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为此痛切地指出:“贫乏,语文教学的致命伤。”新语文教学思想的领军人物韩军说“海量阅读中国经典文化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要求,低年级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到了中高年级要求越来越高。怎样才能让学生的语言积累较多,文化底蕴深厚,本人认为只有做到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和环境随处可有,我们要跳出“语言文字”的局限,扩展视野,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在我们班学生诵读的《老子》《论语》等古代典籍里,就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经典著作往往融哲理、事理、情理于一炉,文约而义丰,虑大而思精,蕴藏着大智慧。当然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诵读这样的文化典籍,必然会了解到较多的古代文化常识和人文典故,学生的文化底蕴自然会日渐厚实。

3 经典文化诵读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可增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人认为做到中华文化经典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诵读中国文化经典,能使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效地增强他们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如在前半年学校组织的普通话朗读比赛中我班学生李仲语势流畅、饱含感情,以绝对优势获得朗读总冠军;在写作文时同学们能引用古诗文经典语句使语言简洁,富有说服力;在2011年的两基省检时我班四年级的同学对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能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语句表达他们欢迎的心情;在过一暑假后师生见面时,小学生们能用“一日不见如三秋”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之情;对这些经典的语词随手拈来、脱口而出,这对普通学校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尚难做到的。可见,在诵读中国文化经典中积累丰富的语词之后,学生们口语表达的“质”、朗读的基本技巧是明显的提高了。概言之,诵读中国文化经典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

中国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体现祖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精髓。千百年来,她陶冶人们的情操,鼓舞人们的志气,启迪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修养。在语文教学中,让儿童诵读中国文化经典,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语文能力,有助于中华优秀文化永存于中国人的心中,发扬光大,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经典说说心情短语篇9

1 借助现行英语教材中的对话课来进行语感教学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对话课涉及到教学大纲中对日常交际用语所要求的各个方面,因此利用对话课来进行语感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首先可以让学生听相关的录音材料,其目的不仅能较快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而且还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学习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出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所具有的语感。然后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朗读,或者老师进行大声朗读,但一定要读出对话中所体现的感情,并且语音语调要求准确,能够借助对话中所独有的语气达到声情并茂,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出语感的妙处,达到语感教学的潜移默化的功效。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讲述了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反复诵读是可以逐渐形成语感的。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对话课的课堂操作是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中熟练掌握英语的。对话课的主要功能是要求学生在读准语音语调的基础上从英语基本材料的感性认识出发逐步上升到英语语言材料的理性认识,渐渐形成因英语学习而产生的固有语感,像电影画面一样锁定在学生的头脑中,使之在以后学英语的过程中如遇到类似的对话、句型或者相同的内容时可以立即将那种已有的语感展现在自己的思维中,从而达到从文字到语音乃至语意的字面含义升华到对语言内容的深层意义的理解掌握。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背诵一些教材中的经典对话、课文或诗歌,学生积累的材料越多,就越能增强自己的英语语感。

2 设计简短精练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以及日常工作谈话或者相关的交际场合来告诉学生英语交际的实用性。在教学时要求学生注意言语的得当,语音的准确,语调的自然,语气的流畅以及对话节奏的快慢,在设计的具体情景中,要注意语句的正确选用。比如说在一个较短的情景对话里,如果借助短句和疑问句的运用,常常会使整个情景对话充满活力和轻松自然的气氛,从而使语感的表达变得传神和丰富多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许多不同的生活场景,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节奏,让学生在轻松自然又真实的简短情景中去品味英语所特有的语感魅力。教师在设计简短精练的情景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2.1 情景设计的实用性。情景对话必须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所设计的情景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很快理解并接受,让学生通过情景的特有的语言形式来体会并揣摩出该情景的真实意图,即让学生能品味出情景对话中的言外之意,以找到符合自己所形成的固有英语语感。

2.2 情景设计的自然性。在设计具体的情景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到日常生活,一般地说,多使用第一人称来设计情景对话,使之具有更大程度上的真实性,因而也就具有生活情景所必有的自然性。教师可以参照手头最新的报刊资料来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情景场面,以便于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这样一来可以形成一种令人真实可信的语感,很容易让学生投入地去听去想去读去说,这样的情景设计可以使学生感受出与自己相同或不同的经历,从而使情景设计具有自然而然的效应。笔者曾经创设了许多这样的场景,班上的学生全都积极地投入进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能够根据所提示的情景想象自己在该情景场合中应该作出的合适的判断,更有少数学生能依据所给予的情景预见情景发展下去后会产生的前景和结果。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看经典电影或录像进行语感教学

众所周知,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的教学延展性较宽,能够在英语课堂教学上创设出更为真实的交际环境,能使学生在较为真实自然的情景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拓展自己的交际视野,从而更大程度地增强英语语感能力。

日常生活中人们曾看过许多英语电影或者录像资料,那些影片中的经典对白能够长时间的保留在脑海里,就是因为这些经典对白在人们欣赏时自然地定格在记忆里,这种记忆一旦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生活情景相吻合,那么就往往不由自主地说出来了,这就是语言深化后所形成的语感。所以,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看那些经典原声影片可以促使学生为片中的人物命运或情节去分享喜怒哀乐,更容易使学生倾心地投入进去。比如笔者曾经组织学生多次观看英语电影《简爱》,其中的一段对白打动了许多学生,引起了心灵深处的共鸣,有相当的学生都不由自主地跟着主人公述说起来:

Jane:I have been happy here.

Rochester:Would it grieve you to leave it?

Jane:Leave it?

Rochester:When I marry I shall not want to live here.

Jane:Of course.Adele will go to school.I will find another post.I must go in,sir.I am cold.

Rochester:Jane.

Jane:Please let me go,sir.

Rochester:Wait.

Jane:Let me go!

Rochester:Jane.

经典说说心情短语篇10

关键词:儒莲;戏曲翻译;19世纪法国汉学;灰阑记;诗歌典故

19世纪前半期,随着清廷禁教日严,中西往来较之17、18世纪出现了明显的减退。不过,欧洲本土汉学的兴起使中西间的文学文化交流得以借助另一种形式继续向前发展。欧洲各国中,法国率先以学院模式开展汉学研究,在古典文本的翻译与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多成绩,戏曲翻译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戏曲翻译活动虽源于此前长久的酝酿与筹备,但其真正实现,实始于1832年儒莲《灰阑记》译作的出版。本文希望通过《灰阑记》译文,对汉学家儒莲(Stanislas Julien,1797-1873)这一阶段戏曲翻译的思路与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为诗歌语言“解码”──儒莲对戏曲翻译的解决之道

兴起于19世纪初期的法国学院汉学以语言学研究为其重要依托。鉴于在《灰阑记》译本问世前,欧洲已有的几种戏曲译作均采取了大体上保留对白、舍弃唱段的做法。因而,当儒莲秉承其师雷慕沙(Jean-Pierre Rémusat,1788-1832)的观点,以“完整的毫无删减的翻译”为目标开展戏曲翻译时,将唱段部分定为试图攻克的核心与难点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在发表于1867年的一份汉学工作回顾报告中,儒莲曾这样写道:

……1829年,若干名中国基督徒来到巴黎,儒莲先生与其中之一建立起了持久的联系。他名叫李若瑟,{1}学识比他的同伴们更高,并且能说一口流利的拉丁语。儒莲尝试与他一起阅读一部中国喜剧,却发现这个年轻人不理解夹杂在散文中的诗行,并证实在他的家乡,只有不到一两个读书人能达到理解中国诗歌的水平。儒莲先生于是想起马若瑟神父,这位从前耶稣会传教士中最出色的汉学家也由于未能理解而省略了《赵氏孤儿》中所有的诗句。还有德庇时先生,尽管得到若干名读书人的帮助,仍然放弃了翻译悲剧《汉宫秋》中的诗体片段。儒莲先生被这种困难本身所吸引,决心要读懂中国诗歌,并且取得了成功……{1}

尽管马若瑟(Joseph de Prémare,1666-1736)与德庇时(John Francis Davis,1795-1890)很可能并非因能力所限而在译作中舍弃唱段,{2}不过,应当承认,此前法国有关中国诗歌的翻译与研究都相当有限。《诗经》虽曾为部分来华传教士所关注,但仅仅作为儒家经典被探讨,其文学性并非人们着眼所在。更何况作为一部上古诗集,《诗经》无论在词汇或是格律上与中古以降的诗体作品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除此以外,当时的法国读者所能见到的仅有《全志》中所录若干位诗人的简短生平,以及《好逑传》《玉娇梨》等小说中附带的诗歌。1829年英国汉学家德庇时所著《汉文诗解》(Poeseos Sinensis commentarii, On the poetry of the Chinese)③一书,似乎是此时仅有的中国诗歌概要。此书对中国诗歌的韵律对仗等形式规范作了总体上的介绍,参照欧洲诗歌的分类介绍了中国诗歌的不同类别,并以英汉对照的形式收录了数十首中文诗歌,这无疑使欧洲读者得以初窥中国诗歌概貌。但不得不说,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法国,中国诗歌研究就总体而言仍是一片有待开垦的土地。

那么,解读中国诗歌的核心问题何在呢?儒莲在《灰阑记》的前言中认为,是一套诗歌专属的语汇:

……向公众展示围绕中国诗歌的诸多障碍究竟是什么也许非常有意思。它们可以说构成了一种与散文截然不同的语言,它有自己的结构,自己特定的短语,自己的句法,以及,如果我可以这么说的话,自己的词汇……中国诗歌有着大量的多音节词,它们完全没有存在于我们的词典中。如果按照字面来翻译这些词的组成部分,是无法产生意义的……{4}

这就是说,在儒莲看来,中国的诗体作品与散文间的巨大差异建立在一整套诗歌所特有的“代码”基础之上。解读诗歌,就意味着要解密这套“代码”,而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一系列诗歌专用词汇。既然唱段是戏曲翻译的难点所在,专属词汇又是解读诗歌的核心,因此,作为戏曲翻译的准备,儒莲首先进行的就是诗歌词汇的整理工作。他称自己相当于编了一本“词典”。在《灰阑记》的前言中,儒莲刊出了该“词典”的部分,篇幅约为15页。这使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儒莲所编诗歌词汇的状况。

按照儒莲本人的分类,这份词汇表主要包含形象化短语(expressions figurées), 常用比喻(des métaphores les plus fréquentes), 与寓言或神话相关的故事(des faits relatifs à la fable et à la mythologie),以及主要的历史典故(des principales allusions historiques)。{5}如果将其与中国习惯的分类相对应的话,大致涵盖的是诗歌中的常用比喻和修饰语,以及典故中的“事典”。词典固然一直充当着翻译的辅助工具,但将词汇的重要性提高到如此程度,希望能以一种完全“科学而系统”的方式来处理文化传递中复杂情况的思路,表明儒莲深受19世纪欧洲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当然,在文学领域中,作者或译者的思考往往与其写作实践并不完全一致,儒莲的情况也不例外。尽管根据其构思与理解,他只是在制作一部诗歌语汇词典,但从《灰阑记》译本前言中所刊发的局部来看,该“词典”的内容似乎早已超出了他的预设。例如,这份汇总告诉人们:中国有一种茶叶名叫“龙井”(Jets de dragon: espèce de thé),“羊城”(La ville des brebis: Canton )是广州的别名,也记载了皇帝的外甥女婿叫作“郡马”(Cheval du distinct?: celui qui épouse une nièce de l’empereur),道士服用的延年益寿之物叫“金丹”(L'or et le rouge, ou vermillon: le breuvage d'immortalité, composé par les sectateurs de Lao-tsee),扫墓活动叫作“踏青”(Fouler le vert: visiter les tombes, le six avril ),婚俗中有“纳雁”的礼仪(Recevoir l’oie:recevoir les présents de mariage)。再如中国将世俗生活称为“红尘”(La poussière rouge: les jouissances, les pompes monaines, le monde, par opposition à la vie religieuse),把妓院叫作“青楼”(L'étage bleu: En latin, fornix, lupanar),而皇族族谱称为“玉牒”(Le livre de jade: le livre généalogique de la famille impériale)等等。这些词如追根溯源,在构词上的确运用了借代、比喻等手法,但经过长期使用,这些引申义已经成为了它们的第一义项。因而对中国人来说,其中所包含的文学手法已不再具有新鲜感,这些词也并不被视为诗歌的专用词汇。不过,这些词语中的确包含了中国文化中有别于欧洲的许多独特观念。在这份词汇表中,儒莲分出了许多小类,并以简短的文字对这些小类予以概括。而这些总结其实同样越出了词汇层面,触及到汉语词汇中蕴含的某些文化因素。例如他在将包含“玉”字的词语归为一类时,就写道:

中国人对玉石的“玉”字使用相当频繁,甚至可以说到了滥用的程度。他们用这个字来表达珍稀、珍贵、出色、视觉上的愉悦、品味上的高雅,或是璀璨的白色等等特性。{1}

因此,与其说这是一份诗歌用语汇总,不如说这是一本中国文化常识小词典。{2}

据儒莲本人的说法,这份词汇表是通过对大量诗体作品的阅读编制而成。从刊发部分的注解来看,参阅的书籍除诗歌、戏曲、小说作品外,主要是德庇时的《汉文诗解》与马礼逊的《英华字典》。这是否表明在词条的选择与释义的编撰上,儒莲仅仅以这些著述为依托呢?其实不然。从实际释义的情况来看,对儒莲的理解产生影响的,除了他直接的参考资料外,很可能还包括诸多17、18世纪来华传教士的中国著述。

例如“雁塔题名”这个典故,在儒莲的词汇表中是这样呈现的:

“雁塔”

法文直译: La tour des oies(中文回译:雁③的塔)

法文意译: la liste de ceux qui ont obtenu le grade de docteur(中文回译:获得博士(指进士)级别人员的名单)

儒莲发现“雁塔”一词与科举上榜有着密切关联,显然是对的。但大雁塔作为一座著名的佛教建筑,所能引起的联想并非只有科举考试,因而须加“题名”二字的限定,才能指向科举得中、金榜题名的含义。而儒莲将该词条定为“雁塔”,认为这就直接意味着考取进士者的名单,显然是缩小了该词的涵盖面。

与之相似的一个更明显的例证是“青云之志”。

法文直译:Le désir des nuages bleus(中文回译:青色{1}云朵的愿望)

法文意译: le désir d'acquérir une grande réputation par les succès littéraires(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得巨大声誉的愿望)

虽然科举的确是古人实现“青云之志”的重要途径,但汉语中“青云之志”却只是指远大的志向,并未与具体的实现方式相挂钩。儒莲将其释为“通过科举成功而获得的巨大声誉”,实际上以限定的方式缩小了词义的内涵。有理由认为,此类情况的反复出现,是因为儒莲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18世纪传教士的影响。科举考试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一项始终存在的制度,它虽然在唐代便已出现,但真正推广并成为文人的主要上升渠道要晚至宋代。然而,由于耶稣会传教士长期以来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大肆宣传和高调赞美,欧洲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力度与覆盖面上,都不免高估了科举对中国的影响。儒莲在释义中缩小语义场,正是由于受此话语影响,不自觉地夸大了科举考试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尽管在儒莲看来,以词汇的方式,借助字典,以及文本的上下文解读,应当可以获得一种完全“客观”的对应释义,然而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文化是无法被完全“客观”解码的。正如以上考察所反映的那样,任何一种解读在“揭示”对象特征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要受到解读者头脑中的前理解的局限。

二、信息的流失、增加与文化前理解——以《灰阑记》译文片段为例

儒莲本人对这一通过词汇归纳来解决唱段翻译问题的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其应用于不同诗体作品的翻译实践。{2}而在认为诗歌解读的困难已从此得到一劳永逸的解决后,他甚至在1834年之后暂时中断了文学翻译,将这些工作转交给他的学生大巴赞(Antoine Bazin,1799-1863)与德理文(Marquis d'Hervey de Saint-Denys,1822-1892)。然而,文化因素的不自觉渗入终究有别于译者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儒莲在词汇表中无意带入的文化因素,其实并不足以应对戏曲作品中广泛涉及的各类文化现象。这种完全依托于语言研究、严重脱离社会文化背景的翻译理念所带来的误读,反映于译作的不同层面,以下试以《灰阑记》第一折中的【点绛唇】、【混江龙】两支曲子为例。

【仙吕·点绛唇】:月户云窗,绣帏罗帐。谁承望。我如今弃贱从良,拜辞了这鸣珂巷。

【混江龙】毕罢了浅斟低唱,撇下了数行莺燕占排场。不是我攀高接贵,由他每说短论长。再不去卖笑追欢风月馆,再不去迎新送旧翠红乡。我可也再不怕官司勾唤,再不要门户承当,再不放宾朋出入,再不见邻里推抢,再不愁家私营运,再不管世事商量。每日价喜孜孜一双情意两相投,直睡到暖融融三竿日影在纱窗上。伴着个有疼热的夫主,更送着个会板障的亲娘。

演唱这两支曲牌的是女主角张海棠。她家祖上原是科第出身,但张海棠父亲去世后,家中失去经济来源。张海棠为赡养老母,不得已沦为娼妓。后来幸遇马员外与她情意相投,愿纳她为妾,她才终于得以告别倚门卖笑的生涯。嫁入马家后,张海棠又得一子。这两支曲子便是张海棠在即将为儿子过五岁生日之时的欢乐心情中所唱,描绘了这个善良而不幸的女子回望当年的艰辛,对当下生活的无限满足感。

先来看【点绛唇】一曲的译文: De ma fenêtre, où pendent des rideaux de soie, ornés de riches broderies, je puis contempler l’éclat de la lune et les formes variées des nuages. Aurois-je espéré d'abandonner un jour cette avilissante profession, pour prendre un parti honorable, et dire adieu à cette rue qui est le séjour du vice?{1}

中文回译:我从那悬挂着纹饰华美的丝绸帘幕的窗口向外观望,能看到月亮的光芒与云朵纷繁的形状。我何曾想到有一天能抛弃这耻辱的职业,嫁一个体面的丈夫,永远告别那条为罪恶所流连的街道。

如果说,后三句译文与原文尚大致接近,那么,前两句在最表层就与中文原意出现了较大偏差。“绣帏罗帐”一词原本说的是床,但在儒莲的译文中却变成了窗帘。而“月户云窗”这个描写环境的名词性词组,则演化为叙述女主角行为的动词。这两句话的问题看来出于同一个源头,即儒莲没有意识到“月户云窗”乃是一个典故,出于宋·向子■《清平乐·奉酬韩叔夏》词:“薄情风雨,断送花何许。一夜清香无觅处。却返云窗月户。”“月户云窗”指的是“华美幽静的居处”。因此,原文中“月户云窗”、“绣帏罗帐”是两个并列的名词短语,既是描写女主角眼前的景物,也是对以下抒情部分的铺垫。如前文所述,儒莲之所以认为,所谓“诗歌词汇”需要进行专门整理,是因为他发现有些词是一个固定的搭配组合,而该组合的意义是经过引申的,因而无法通过单字意义的叠加来获得。但事实上,儒莲对这些词的发掘与判定仍然受到他所掌握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限制,并非所有的典故、隐喻等特殊词汇都可能被察觉,而那些相对生僻的典故则尤其容易被忽略。儒莲很可能正是在没有意识到“月户云窗”为典故的情况下,为了将“月”、“云”、“窗”、“帏”等事物连缀在一起,于是将“绣帏罗帐”理解成了绣着华美纹饰的窗帘,并根据自己的想象,构造出了女主角从窗口向外望,看到了月亮与云朵的情景。

不过,因文化背景知识不足造成的典故失察仅仅是《灰阑记》译本中误读的一个层面,译文中更多意义的偏移发生得更为细微而隐蔽。例如,儒莲译文中对“弃贱从良”一词的处理。表面上看,“弃贱从良”的确指的是以嫁人的方式告别卖笑生涯,但其包含的意义显然并不只是“抛弃耻辱的职业,嫁一个体面的丈夫”。在中国的乐籍制度下,“贱”与“良”不仅仅是一种对品质的描摹,更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等级上的现实。据学者研究,乐籍制度是从古代罪犯家属没籍为奴和奴隶世袭制度发展而来。{2}汉代已有世袭乐户存在,北魏时以法律形式作出明确规定,自隋代起作为制度实施,此后历经唐宋元明未改,直到清雍正年间方被革除。而像张海棠这样的官妓,便是隶属乐籍,她们的社会身份类似于“贱民”,近于奴婢,而远远低于普通的良民。宋元明清历代法律都规定,乐籍之内的乐户只能与同为乐户的人婚配。而“从良”便是脱离乐籍仅有的少数几种可能之一。因而,“弃贱”并不仅仅是丢弃一份不名誉的职业,“从良”也不仅仅是嫁得一个体面的丈夫,而是以婚嫁的方式改变自己所属的社会阶层。这种改变对张海棠而言的珍贵与不易,是这支曲牌所传递的复杂而百感交集心情的基础。而儒莲由于背景知识的缺乏,显然未能准确把握到原文中的这一感情基调。这使得该曲牌的译文除文义上存在的偏差外,所传递的人物感情也与原文出现了较大的差异。窗口观云赏月的闲情,将张海棠的心情由今昔对比的满足与感慨,简化为一种对富足雅致生活的惬意与欢乐。因而,这种在人物情绪上的把握偏差虽然细微,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剧本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同样的情况在紧接着的【混江龙】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鉴于这支曲牌较长,以下仅以前两句为例。

中文原文:

毕罢了浅斟低唱,撇下了数行莺燕占排场。不是我攀高接贵,由他每说短论长。

儒莲译文:

C'en est fait : plus d'orgies, plus de chansons licencieuses. J’ai rompu pour toujours avec ces compagnie d'amants et de ma?tresses, et je leur abandonne sans regrets le théatre du plaisir. Qu’il me poursuivent, s'ils veulent, de leurs railleries et de leurs injures; ce n'est pas moi qui irai faire des avances aux riches, ni présenter aux nobles une main séduisante. {1}

中文回译:结束了:不再有狂欢纵饮,不再有放荡的歌曲。我与那成群的情人情妇永远断绝,我毫无留恋将他们抛弃在寻乐场上。随他们用嘲笑与侮辱追逐着我,那对富人勾引,或向权贵伸出诱惑之手的人,都将不再是我。

中文原文在这短短的两句话中,其实包含了若干不同的层次:“浅斟低唱”是迎来送往的日常应酬,“数行莺燕占排场”是同行姐妹之间为崭露头角而持续进行着的技艺竞争,“攀高接贵”是竞争结果在来客身份上的体现,而“说短论长”则是即便在表面的胜利之后,她仍然需要面对的压力。这既是对张海棠以往各个生活侧面的描绘,也是对她各种痛苦与艰辛来源的陈述。而儒莲译文所描绘的内容,却基本只有“放荡”两个字。纵饮、狂欢、寻乐、诱惑,似乎这种生活唯一的问题只在于其不道德。而“嘲笑”与“侮辱”的来源,也只是因为女主角抛弃了这种不道德。很明显,这短短两句的译文中,出现了诸多语义上的缺失。其根源仍然在于儒莲对乐籍制度的背景知识欠缺。如果说,“弃贱从良”四个字主要强调的是乐籍制度中“籍”,也就是户籍层面的意义的话,“浅斟低唱”、“数行莺燕占排场”则反映了乐籍制度之“乐”。乐户,是女乐、倡优等歌舞艺人的户籍。而官妓作为高级,其主要职能并非以色事人,而需要承担更多的歌舞表演任务,尤其是公筵与私宴上的歌舞。“浅斟低唱”主要描摹的是小型宴饮场合上唱曲的情形,而“数行莺燕占排场”则更像是较大筵席上的舞蹈场景。元明时官妓承应官府,参拜或歌舞,以姿艺最出色的排在行列最前面。这位便是所谓“上厅行首”,该词后来也作为名妓的通称,可见歌舞技艺对于的重要性,间以技艺进行的竞争显然也是相当激烈的。而技艺出众的,自然多得达官贵人的青睐。《琵琶行》中的琵琶女自述“曲罢常叫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正是对此状况的生动描绘。而《灰阑记》的主角张海棠过去便是一位“上厅行首”,因而她对以往生活的回忆中,并非如儒莲译文那样,只有以色事人的部分,而是更多地包括了日常歌舞侍宴的忙碌、为在众人间的技艺竞争中名列前茅的艰辛,以及一朝获得达官显贵青睐时招来的妒忌。如果【点绛唇】对“弃贱从良”的感慨主要表达了她对摆脱低贱身份的满足,那么【混江龙】中的这些描述,则更多地表达了她对摆脱以往生活种种辛劳与压力的轻松感。

然而在儒莲的译文中,这些与官妓歌舞生涯相关的信息几乎完全消失了,唯一出现的歌唱也变成了“放荡的歌曲”,强调的不在演唱,而在于这些歌曲的“放荡”。描绘舞蹈场面的“数行莺燕占排场”演变成了“成群的情人情妇”、演变成了“寻乐场”,同样成为对纵情作乐场面的描绘。而原先的“攀高接贵”,只是名声在外情况下的被选择,此刻却转为积极主动型的“勾引”与“”,甚至还有“伸出诱惑的手”这样具体的形象。如果说,信息的缺失或许源于对中国特定文化的不了解,那么信息的增加,则很可能源自儒莲对于人物的某些想象和期待。为什么如此浓墨重彩地渲染以往生活的热烈与放荡,很明显是为了烘托“告别”这种生活的激烈冲突。当主人公对昔日的狂欢毫无留恋,对他人的嘲笑与侮辱置若罔闻时,她的形象就变得决绝而勇敢,她的情绪就显得高亢而激烈。因此,当人物被塑造为顶住狂欢的诱惑,无视他人的压力,坚决告别不道德的生活这样一种形象时,道德的感召力即成为作品的实际主题。但事实上,从中文原作的剧情与人物设定来看,张海棠个性善良懦弱,并不富于斗争性。对她来说,脱籍从良并不需要什么心理上的斗争或抉择,只需要出现一个能够在经济上和感情上都可以依靠的人,所以即便在做决定的那一刻,她也并未表现出多少激情与决绝。更何况这两支曲子安排在她嫁到马家多年以后,这种慷慨激昂更是没有必要和不合情理的。在度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宁静与安详生活之后,她回想起过去的艰辛,主要是苦尽甘来的感叹,负担不再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