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及美育教育效果

时间:2022-04-29 11:14:37

经典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及美育教育效果

摘要:美育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与提升学生鉴赏美、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追求理想境界与趣味人生的能力。高中阶段开展经典诵读,不仅能促使学生充分认识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实现审美教育的完善。因此,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积极诵读经典,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将美育作为切入点,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品位。

关键词:语文;经典诵读;情操陶冶;提升;美育;策略

美育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形成正确审美观。特别是高中语文的教学,其作为美育教育开展的重要载体,通常对学生的素质提高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当中,经典诵读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与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能通过阅读,领略到人生百态,逐渐理解经典文本的丰富内涵及其博大精深。因此,在高中语文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需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对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在关注到学生自身发展以及学习需求的同时,促进学生对历史文化进行传承,充分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经典诵读对陶冶情操与美育教育开展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开展经典诵读,对学生的情操陶冶与美育教育效果提升通常有着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第一,有助于学生阅读素养提高。新课改的不断落实,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不仅能够使学生具备的文化素养得到切实提高,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该过程当中,深刻的体会到作者写作表达的情感,从而深化学生对于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1]。同时,学生通过经典诵读,还能实现自身语言的不断丰富,促进自身语言表达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到经典阅读的乐趣,并促进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第二,有助于学生知识积累的增加。经典诵读通常就是指导学生学习与阅读些优秀文学作品,将其融入到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层次的理解与学习相关语言文字,而且还能通过经典诵读,促进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提高,并充分沉淀与积累到学习的相关语文知识[2]。与此同时,通过经典诵读,还能使学生积累到更多的优秀语句与语段,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积累的知识量增加,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与观察能力提高,从而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第三,有助于学生修养提升。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留下了许多珍贵、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当中通常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智慧以及内在精神,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参考与借鉴的道德品质与价值理念。高中语文的阅读当中,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我国的经典文学作品,并在学生朗诵中,主动融入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感悟,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促使学生了解到经典作品当中值得学习的价值观念[3]。高中语文开展经典诵读,通常需引导学生阅读些类似于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等经典名著,每种作品都代表了不同时代下不同流派,以促使学生在诵读与学习中,深刻的体会到国学经典中的精髓,以此对学生情操进行陶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的自身修养得到切实提高的同时,培养出当代人所必备的核心素养。第四,有助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具有数千年历史,而国家发展中,其最幸运的是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这亦是民族实现长久发展的根源,因此,不论哪个时代,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对每个人来说,都具有无法推卸的责任。随着国家的多元化发展,文化发展逐渐成了国家发展与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中国的传统文化通常具有独特魅力,具有浓厚的历史沉淀,因此,高中生需敬畏与传承民族文化[4]。同时,高中语文开展经典诵读,既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生而言,其作为面向未来的年轻人,是文化传承的新鲜血液,学生只有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才能保留完整的中国文化,并为后人留下充足的财富。

二、经典诵读陶冶学生情操提升美育教育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诵读兴趣缺乏。经典中的古人思想都是通过文言文记录,而现代人交流中则更多是采用白话文,大部分词语意思与表达习惯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使学生在经典诵读时,增加了相应的难度。其中,语言晦涩难懂只是一方面,而另个方面则是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缺乏兴趣。当前,学生接触的移动媒体相对比较多,特别是网络发展下,其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视频与图片不仅符合学生对于信息获取的需要,而且还能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其次,对经典诵读缺乏重视度。目前,我国的教育仍旧为应试教育,更看重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成绩。同时,高中时期的学习成绩会对学生能否进入好大学造成直接影响,这就使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更关注与高考相关的知识讲解,而忽视了经典诵读的开展。同时,家长关注到学生教育时,也不提倡学生学习与阅读与高考关联比较少的书籍,这就导致学生很少受到经典熏陶。同时,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兴趣较低,这就使学生无法长期的诵读经典书籍。最后,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经典诵读的开展另个问题就是教学资源缺少。近些年,想要使经典诵读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得到切实提高,在强化经典文化教育的同时,需依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与能力,对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实施重新编辑。但是,在高中阶段的经典诵读开展中,只是局限于教材,没有对外延伸与拓展,从而导致教学资源的短缺。

三、经典诵读陶冶学生情操提升美育教育的策略

(一)基于教材审美元素挖掘的情操陶冶

首先,熟悉语文教材,依据教学活动以及教材不同点的选择,因材施教、有所侧重。对于阅读而言,其更注重欣赏与感受,写作更注重发现与表达,语文教材当中的文学作品是开展审美教育的关键,不同体裁也各有侧重。如散文与诗歌的教学,通常由意境作为入手,找出意境开展的思路与线索,以深化学生对于美的享受,并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到其中的语言美。又或者戏剧、小说,其主要是抓住其中的人物形象美,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化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引发读者的思想情绪的共鸣[5]。而对于非文学作品来说,其美主要从结构、语言各个方面挖掘作品中的美点。因此,美育渗透需因文而异,不仅勉为其难,促使美育成了多余附加物,而且也不可以时有时无,需渗透于语文教学整个活动中。其次,注重教材钻研,对语文教材当中美的潜因进行挖掘,将美育寓于作文诵读。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古今中外许多的名篇佳作,作品的艺术与其他形式一样,都呈现出艺术家具备的审美理想,并反映出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情感。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刘勰曾说:“著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报文而见情”,由此可知,情属于文学作品的主宰与核心,也属于语文教学体现的生命,因此,语文教师需准确的把握作品中的情,深入挖掘教材当中具备的审美因素,以促使学生形成审美情感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作品当中的真、善、美,以深化学生对于作品的认识,实现美育教育。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其绘声绘色的描写了荷塘及晚上的月色,展示出自然美,文中的荷塘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通过优美的语言,构造出优美的意境。

(二)基于经典诵读环境的兴趣激发

高中语文课堂上开展经典诵读,该过程并非是教师简单的说几句,在诵读活动开展前,部分学生由于不了解其价值,不明白其含义,就会对经典文学存有相应的偏见,致使无法激发出学生进行诵读经典的兴趣。面对该现象,语文教师就需注重教学手法的创新,或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兴趣的事物结合,通过与时俱进的方式,依据学生的发展与需求,实现教学创新,这对于学生自身发展以及文化传承通常具有重大帮助。例如,《大学之道》《论语》《老子》等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诵读时,当中有许多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也有许多学生无法很好理解的内容,此时,语文教师可通过视频、微课、影视作品等,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以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力的提高。同时,语文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将学生的诵读深入至情境,以缩短学生和历史知识的距离,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诵读体验感。在学生的诵读兴趣得到充分激发的同时,激发出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在课外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丰富的文学知识,从而使学生通过经典诵读,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基于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构建

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作为经典诵读开展的主要途径,学校可将经典诵读融入到高中语文的教育体系当中,促进经典诵读和高中语文课程的有效结合,通过不增加学生自身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促进语文教育的进一步延伸,从而实现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构建。首先,将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作为基础,将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语文素养作为教育目标,以促进学生的读书行为规范以及读书思考加强,从而实现传统化经典诵读的课堂教育目标。其次,语文教师需不断丰富经典诵读相关的活动内容,经过经典的深入挖掘,对经典作品当中所蕴含的精神、思想与情感实施探知,以丰富学生自身的精神世界,并通过对经典作品中的文本结构的布局、创作手法、语言修辞等进行探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教师还需关注经典诵读和地域文化之间的有效结合,促进课程的特色化提升,以促使诵读活动的开展更具灵动性。另外,立足于经典诵读的开展目的,通过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促进诵读活动的评价方法优化。例如,教师可将诵读兴趣、诵读态度、诵读数量等当做评价标准,从而使经典诵读的活动开展价值与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基于感染情境创设的美感激发

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学生依据教师的讲解而陶醉则是感染。教师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通过感染情境的创设,促进语文教学感染力的充分发挥,在充满激情的教学中,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与美的感受。首先,强化诵读,从读引情。文学家朱自清曾说“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由此可知,诵读就能将作者的言语以生动的形象“复现”成动人的话语,其通常具备移情作用,可充分激发其中的美感。此时,朗读者开展朗读,听者则听他人朗读,其是高尚的一种精神享受。在诵读的境界中,经过生动的语言、自如的声音、轻重徐疾、抑扬顿挫的音调节律,将作者的情感运动诉诸于学生的听觉,再加上语义的理解,就能打动真情、摇荡人心,以引导学生全面的开展鉴赏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文学作品讲解中,需贯穿诵读,以读助教。同时,诵读不仅能读出韵、声、情,而且还能反复吟诵,才可以入境、察情,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享受到美。其次,以电教媒体创设相应的审美情境。对于电教媒体而言,其通常能呈现出光、形、声、色的丰富组合与变化,其对于审美情境的创设通常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学生经过多媒体创设相应的情境,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深刻领会到过程与速度,并与形象化手段相结合,服务于教学,以通过知识的讲述,培养学生的美感,强化学生欣赏美的水平与能力。

(五)基于经典诵读的阅古、思今、望远

文学素养的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其是日积月累的一个过程。学生只有多读书、读透书,将知识烂熟于心,学生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在写作时信手拈来,学生只有经过该积累过程,才能实现文学素养的提高。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有很多经典作品对学生有着深远影响,如屈原的《离骚》,其描述了自己不幸遭遇,且命运悲惨,其对昏庸帝王以及奸佞的小人进行抨击,并呈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一种爱国精神。而这种精神则是当前社会迫切所需的,因此,其既是历史,亦是经典,也是时代呼唤的一种精神。通过文章中描写的屈原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经典诵读,则能使后人充分了解到其中的深意。因此,经典诵读的活动开展,不仅能促进学生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而且还能深入的了解相关历史文化,感悟到历史传承的精神,从而实现感悟历史、正视当今、放眼未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的教学,教师需明确传统文化具备的价值,经过多种途径展开诵经典的活动,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到传统文化,体会到经典作品具备的魅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并为学生后期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海凤.巧借经典诵读,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实效[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6(10).

[2]陈国胜.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价值探讨[J].教育革新,2015(7).

[3]刘津.诵读传统经典,润泽美好心灵——浅谈“经典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7(9).

[4]杨海凤.巧借经典诵读,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实效[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6(10).

[5]关超.高中语文开展传统经典诵读的价值及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6).

作者:郑晓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