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流程管理十篇

时间:2023-03-14 21:01:10

制度流程管理

制度流程管理篇1

1、目的:

为了保障仓库货品保管安全、提高仓库工作效率和物流对接规范,制定仓库管理制度,确保本公司的物资储运安全。

2、范围:

针对物流部仓库和理货区。

3、内容:

3.1、严格遵守公司和部门各项规章制度。

3.1.1、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作息时间上下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不罢工、不代人打卡;上班时间内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不串岗、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3.1.2、非物控室和仓管室员工不得进入仓库,因工作需要的其它人员经请示上级同意后,在仓管员的陪同下方可进入仓库,任何进入仓库的人员必须遵守仓库管理制度。

3.1.3、非物流部员工不得进入理货区,因工作需要的其它人员经请示上级同意后,在理货员的陪同下方可进入理货区;物流部配送人员在进入理货区后,及时完成各配送线路的包装箱交接清点和单据签收工作,任何进入理货区的人员必须遵守仓库管理制度。

3.1.4、所有人员不得携带能够容装手机或配件的包装物品(如手提包、纸袋等)进入仓库和理货区,因工作需要携带,在出仓库时必须接受仓管员或理货员的检查。

3.1.5、任何人员不得在仓库和理货区内吸烟。

3.1.6、仓管员、理货员不得将水杯、饭盒、零食等东西带入到仓库或理货区,更不得在仓库或理货区内吃东西。

3.1.7、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

3.2、严格执行仓库的货物保管制度。

3.2.1、仓管员严格按照“iso9000”和“6s”的标准要求,规范仓库货物管理。

3.2.2、仓管员、理货员必须全面掌握仓库所有货物的贮存环境、堆层、搬运等注意事项,以及货品配置(包括礼品等)、性能和一些故障及排除方法。

3.2.3、理货员对所有入库货物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和控制。

3.2.4、贮存在仓库的货物,按照货物的品牌、型号、规格、颜色等分区归类整洁摆放,在货架上作相应的标识,并制作一个《仓库货物摆放平面图》,张贴仓库入口处。

3.2.5、同类型的货物,不同批次入库要分开摆放,发放货物时,要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原则出库。

3.2.6、严格遵照货物对仓库的贮存环境要求(如:温、湿度等)进行贮存保管,定时对货物进行清洁和整理。

3.2.7、保证仓库环境卫生、过道畅通,并做好防火、防潮、防盗等安全防范的工作,并学会使用灭火器等工具,每天下班前必须检查各种电器电源等安全情况。

3.2.8、仓管员按照财务要求及时地记录好所有货物进出仓的账目情况,每天做好盘点对数工作,保证账目和实物一致。

3.2.9、仓管员、理货员不得挪用、转送仓库内的任何物品,其他人员需要到仓库借用货物,必须经过本部门负责人在借条上批准后才能让其借走。

3.2.10、仓库、理货区、包装箱及其它贵重物品的专柜锁匙由各组长保管,不得转借、转交他人保管和使用,更不得随意配制。

3.3、严格执行货物进出仓库规程。

3.3.1、严格执行仓库的货物进出仓的运作流程,确保仓库区域的货物的贮存安全。

3.3.2、理货员在收发时请参照《理货规程》。

3.3.3、仓管员在接到理货员入库通知时,按照入库单与理货员做好货物清点交接工作,并在入库单上签字确认。

3.3.4、仓管员在接到理货员出库通知时,按照调拨单与理货员做好货物清点交接工作,并在要求理货在调拨单上签字确认。

制度流程管理篇2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管理,规范公司财务报销行为,倡导一切以业务为重的指导思想,合理控制费用支出,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根据相关的财务制度及公司的实际情况,将财务报销分为日常办公费用、工程相关支出及专项支出等,以下分别说明报销相关的借款流程及各项支出具体的财务报销制度和报销流程。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公司全体员工。

第二部分

借支管理规定及借支流程

第一条

借款管理规定:

(一)出差借款:出差人员按总经理签字批条办理借款,出差返回一周内办理报销还款手续。

(二)其他临时借款,如零星业务费(如刷单,采购费用等)、周转金等,借款人员应及时报帐,除周转金外其他借款原则上不允许跨月借支。

(三)各项借款金额超过5000元应提前一天通知财务部备款。

(四)借款销账规定:

(1)借款销帐时应以借款申请单为依据,据实报销,超出申请单范围使用的,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否则财务人员有权拒绝销帐;

(2)借款者原则上应在一周内办理销帐手续。

(五)借款未还者原则上不得再次借款,逾期未还借支者转为个人借款从工资中扣回。

第二条

借款

(一)借款人按规定填写《借款单》,注明借款用途、借款金额(大小写须完全一致,不得涂改)。

(二)审批流程:经办人主管部门经理审核签字副总经理财务复核(超过5000人民币以上金额)总经理审批。

(三)财务付款:借款凭审批后的借款单到财务部办理领款手续。

第三部分

日常费用报销制度及流程

第一条

日常费用主要包括差旅费、小车费用、办公费、低值易耗品及备品备件、业务招待费、培训费、资料费等。

第二条

费用报销的一般规定

(一)报销人必须取得相应的合法票据(收据、发票),且收据、发票城增长有经办人签字盖章为有效票据。

(二)填写报销单应注意:注明报销原因,报销凭证金额大小写须完全一致(不得涂改)。

(三)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三)报销5000元以上需提前一天通知财务部以便备款。

第三条

费用报销的一般流程

(一)报销人整理报销单据并填写对应费用报销单须办理申请或出入库手续的应附批准后的申请单或出入库单部门经理审核签字副总经理签字财务部门复核报销。

第四条

办公费、低值易耗品等报销制度及流程

(一)管理规定:为了合理控制费用支出,此类费用由公司行政部统一管理,集中购置,并指定专人负责。

(二)报销流程

1.购置申请:公司行政部每季度根据需求及库存情况按预算管理办法编制购置预算,实际购置时填写购置申请单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报批。

2.报销程序:报销人先填写费用报销单,按日常费用审批程序报批。审批后的报销单及原始单据(包括结账小票)交财务部,按日常费用报销流程付款或冲抵借支。

第五条

招待费、培训费、资料费及其他报销制度及流程

(一)

费用标准

1.招待费:为了规范招待费的支出,大额招待费应事前征得总经理的同意。

2.培训费:为了便于公司根据需要统筹安排,此费用由公司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各

部门培训需求应及时报送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培训计划报总经理审批。

3.其他费用:根据实际需要据实支付。

(二)报销流程:

1.招待费由经办人按日常费用报销一般规定及一般流程办理报销手续。

2.培训费由行政部人员根据审批程序及报销程序办理报销手续。

3.其他费用报销参照日常费用报销制度及流程办理。

第四部分

工薪福利及相关费用支出制度及流程

第十四条

工薪福利等支出包括临时工资、社会保险及各项福利等,此类费用按照资金支出制度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工薪福利支付流程

(一)工资支付流程:行政部提供临时工薪资核算清单由副总经理签字审核,转交财务部临时工资由财务进行现金发放;

(二)其他福利费(公司员工活动费用)支出由公司行政部按审批后的支付标准填写报销单经部门经理签字确认财务进行复核报总经理审批,审批后的报销单及支付标准交财务部办理报销手续。

第五部分

专项支出财务报销制度及流程

第十六条

专项支出主要包括软件及固定资产购置、咨询顾问费用、广告宣传活动费、运营费用及其他专项费用等。

第十七条

软件及固定资产购置报销财务制度及流程。

(一) 填写购置申请:按公司相关规定填写《申请单》并报批。

(二) 报销标准:相关的合同协议及批准生效的购置申请。

(三) 结账报销:

(1)资产验收(软件应安装调试)无误后,经办人凭发票等资料办理;

(2)按资金支出规定审批程序审批;

(3)财务部根据审批后的报销单按流程付款;

(4)若需提前借款,应按借款规定办理借支手续,并在相应时间内办理报销手续。

第十八条

其他专项支出报销制度及流程

(一)费用范围:其他专项支出包括其他所有专门立项的费用(含咨询顾问、广告及宣传活动费、运营费用、办公室装修及其他专项费用)支出。

(二)费用标准:此类费用一般金额较大,由主管部门经理根据实际需要向总经理提交请示报告(含项目可行性分析、费用预算及相关收益预测表等),经总经理签署审核意见。

(三)财务报销流程

(1).审批后的报告文件或签订好的协议到财务部备案,以便财务备款及查询付款情况。

(2)签订合同:由直接负责部门与合作方签订正式合作合同,(合同签订时必须注明付款方式等)。

(3).付款流程

(1)由经办人整理发票等资料并填写费用报销单(填写规范参照日常费用报销一般规定);

(2)按审批程序审批:经办人主管部门经理审核签字副总经理财务复核总经理审批;

(3)财务部根据审批后的报销单金额付款;

(4)若需提前借款,应按借款规定办理借支手续,并在一周内办理报销手续。

第六部分

报销时间的具体规定

第十九条

为了协调公司对内、对外的业务工作安排,方便员工费用报销,财务部将报销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1.财务报销(零星费用报销):公司财务部每周二、周五为财务报销日。若当月的最后一个报销日在该月的28日以后,为了便于财务部集中时间月末结账,该报销日停止财务报销。

2.借支及其他业务的不受以上的时间限制,可随时办理。

第七部分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财务部,本制度未尽事项后补充。

制度流程管理篇3

流程目的

对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公司日常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适用范围

本流程适用于公司会议管理工作

职责划分

1、公司总经理负责确定总经理办公会议题和议程,并召集和主持会议;

2、公司各副总经理及各部门可通过综合部提交需总经理办公会研究讨论的有关议题,参加总经理办公会,并根据会议决议部署工作任务;

3、综合部负责总经理办公会议题的收集,会议的组织筹备,会议通知,做好会议记录,以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

4、与会人员根据会议通知的规定按时参加会议,讨论研究相关议题。

流程说明

1、总经理办公会议为定期会议;

2、总经理因故不能履行召集职责的,可委托一名副总经理召集;

3、除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其他与会人员可根据会议需要,召开总经理办公会扩大会议。

任务名称

关键节点

工作内容

工作标准

期限

相关资料

收集总经理办公会议题

1

从各部门、各副总处收集可提交总经理办公会研究讨论的议题

议题事项符合公司有关规定

3日

确定总经理办公会议程

4

对综合部汇总提交的议题进行审核批准后,确定会议议程

根据议题的轻重缓急和工作实际情况确定纳入会议议程的时间和顺序

半日

总经理办公会议题申请

主持召开总经理办公会

9

主持召开会议,引导与会人员对会议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论证

按照既定的会议议题进行

会议议题相关资料

整理会议决议文稿

11

对总经理办公会决议事项进行整理,形成决议文件,书面报批或下发

内容完整、准确,须报总经理审定签署

3日

会议决议

公司

总经理办公会会议制度(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总经理办公会会议管理,提高会议质量,形成科学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综合管理部为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的统筹协调及执行监督部门。

第三条  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由公司总经理主持召开,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会议筹备和会议决议的落实与验证工作,参会人员为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副总师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召开时间为每月下旬。

第四条  会议内容包括:

1、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布置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

2、研究布置当月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

3、安排部门月度重点工作;

4、审议批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等重要议题;

5、决定项目重要应急事项;

6、通报上月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情况,督办、督促办公会安排落实情况;

7、协调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

8、确定相关专题会议的内容及时间;

9、制定或修订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具体规章;

10、拟定员工工资、奖惩、福利制度;

11、总经理认为需要研究决定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五条  会议要求:

1.综合部会前负责做好会议议题的收集、整理、会议文件和资料的准备、会议通知的发放、会场布置等相关工作,确保会议顺利进行。

2、综合部应提前2~3天发出总经理办公会议通知。涉及重要方案、经营方针、计划、规划等重大问题,应提前4~5天将通知和有关资料送达与会人员。

3.各部门按照会议内容做好汇报材料,将需要会议解决的问题汇总,并填写《总经理办公会议案签报》(附件1),于会前2~3天交综合部汇编整理。

第六条  会议决议的形成:

1.总经理办公会实行集体讨论、总经理决策制。

2.在总经理办公会上研究的事项,必须有全体与会人员过半数同意方可形成决议。

3.与会人员意见不能统一时,一般性问题可缓议,涉及紧迫问题的,可由总经理决策确定。

第七条  会议决议的执行

1.总经理办公会议决议以公司会议纪要形式下发执行。

2.对于会议形成的决议,相关责任单位和部门要认真执行和落实,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综合管理部要强化会议决议的督办工作,及时反馈决议事项进展情况。

第八条  会议纪要

1、会议纪要由综合部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制作。

2. 会议纪要主要内容包括会别、会次、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会议主要内容和议定事项。

3. 会议纪要由主持会议的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审定签署后印发。

4. 会议纪要由综合部负责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10年。

第九条  会议纪律:

参会人员应按要求准时参加会议,因故不能参加的应事先向分管领导请假并报办公室备案。参会人员要自觉维护会场秩序,会议要求保密的事项,按保密规定执行。

制度流程管理篇4

二、办理木材运输放行证明,一律要凭“木材检验尺码单”,方可办理木材运输放行证,未检尺打印的木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承运。

三、转办木材运输放行证时,原有效证件不得超过半年,凭当地林业站验证盖章,方可办理木材运输放行证。

商品林木材采伐报批程序

由林权主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申请采伐理由,报当地村委会同意后报林业站,林业站根据申请理由派员实地踏查,查清是否有资源,权属有无争执,是否符合林木采伐规程、采伐范围、地点、树种、规格,报镇政府提意见后将申请及有关单位意见上报林业局林政股,由林政股派员到现场调查核实,写出踏查意见,报林业局领导会审批准后,发给林木采伐许可证。

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工业部审批程序

一、申请。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批准立项后,用地单位向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办使用林地审核手续,填报《使用林地申请表》一式五份,同时提供如下材料:1、建设项目批准文件;2、被使用林地的权属凭证;3、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作出的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4、与被征占用林地单位签订的林地、林木补偿和安置补助费协议;5、被使用林地的平面图;6、用地单位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的银行收款凭据。

二、受理。最初受理的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派出专门人员到被使用林地现场进行实地核查,填写《使用林地现场查验表》。最初受理的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材料:1、《使用林地现场查验表》;2、恢复森林植被具体措施的书面说明;3、需要征占用生态公益林地时,请示调整生态公益林籍小班位置的书面报告。

三、缴费。最初受理的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初步审同意后,同时通知用地单位按财政部门、*林业局文件(财综[2002]73号)规定的收费标准依法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四、上报。经最初受理的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初步审核同意后,将有关材料逐级上报地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审核和审批。

五、审核,审批。对上报项目的审核、审批,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初审和会审制度,每月会审1-2次。

临时占用林地办理程序

一、临时占用单位向林地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并附送下列有关材料:1、临时占用原因、依据;2、被占用林地单位和个人的林权证;3、占用林地的地点、面积,四至范围的说明及有关资料。

二、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用地单位与林业主管部门签订临时用地协议书。

三、按规定支付林地损失补偿费。

四、经批准产交纳费用后,到申请的林业主管部门办理临时占用林地手续,无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即可。

办理木材经营加工许可程序

一、经营加工者筹建经营加工企业。

二、向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提交经营加工许可申请,并附有关材料和证书,包括木材来源承诺、经营加工规模、种类,期限等内容。

三、林业主管部门审核,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决定,发放《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

四、经营者凭林业主管部门领发的《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以及工商部门需要提交的胡关资料,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木材加工营业执照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申请驯养繁殖许可证程序

一、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向所在地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申请表》。

二、凡驯养繁殖*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凡驯养繁殖*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受理的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有权审批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经审查符合有关条件和规定的,审批部门作出批准决定,经批准驯养繁殖*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驯养繁殖许可证》。

山林权属纠纷调理处程序

一、立案。根据当事人的投诉、登记、收集当事人提供的有关证据、资料,填写立案登记表,报行政负责人批准立案。

二、调查。查清争议主体、标的、地点、四至范围及个人时期权属历史变革情况,调取相关书证、人证、物证等。

三、综合。对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写出情况综合报告,并依照法律、法规提出处理意见。

四、调解。在查清事实基础上,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协商,并做好调解笔录,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

五、裁决。调解无效后,依据法定程序由县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六、送达。将处理决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签收。

七、复议。当事人不服裁决向中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时,应协助制作行政复议答辩书,畹同案件卷宗移交上级政府审查。

八、应诉。当事人不服裁决或行政复议决定向人民法院是起行政诉讼时,应协助制作行政诉讼答辩状,并出庭应诉。

制度流程管理篇5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财务管理 必要性 管理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体制的改革,农村信用社已经逐渐成为农村主要的金融企业,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但是在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认识,积极创新财务管理策略,以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手段促进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基于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际经验,对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手段落后。农村信用社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以经济核算制为指导,创新管理。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薄弱,并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重视事后核算,对事前与事中的预算、控制重视度不够,在这种财务管理的方法下,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的,也就不能有效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受到管理观念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重视财务收支、利润,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在此形势下,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也就跟不上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一些工作人员的工作并不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出现抵贷资产处理不当的严重问题,不仅影响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影响其社会效益的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财务人员除了要对农村信用社的财务进行分析统计之外,还需要对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但是一些财务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在专业素质与道德、法律素质上参差不齐,对账务的处理流程不熟练,新技术方法使用不当,出现财务报告不规范、账目与实际不符、私自修改、藏匿账目等情况,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效率。

二、深化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得出深化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农村信用社与时俱进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企业进行创新、改革是适应社会、时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需要从其薄弱环节下手,积极深化财务管理,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这样才能实施更多的经济决策,以达到与时俱进的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我国经济的发展,促使着农村信用社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村信用社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这样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合理配置财务资源,为农村信用社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在金融市场中取得胜利。提高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务,来带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财务管理作为农村信用社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对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化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是提高其金融服务质量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功能发挥的重要途径。

三、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财务管理作为农村信用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农村信用社金融功能的发挥。因此,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必须提高重视,积极创新管理策略,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财务管理手段。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必须创新管理手段,加强对财务预算、财务目标、财务总结等问题的管理,从而有效促进财务风险的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制度是工作人员行为的准则,因此,在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建立适宜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对财务的集中管理,努力将农村信用社建成一个富有活力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和中小型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中坚力量,只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才能够有效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必须积极向财务人员宣传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农村信用社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工作考核,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充分地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与中心型企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以及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的积极工作,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必将向着现代化、科技化、高效化方向发展,积极地发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制度流程管理篇6

关键词:钢铁企业 流程管理 运用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湘钢)是国内大型企业实施流程管理较早的企业之一,2001年公司实施ERP系统时,开始系统思考和建立流程管理体系。

1.实施ERP建立面向流程的管理模式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解决企业传统管理弊端,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湘钢决定改革传统管理、实施ERP,建立面向流程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控制,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1.1业务流程重组(BPR)方案的设计

在2001年底,湘钢在完成现有业务流程描述的基础上,从组织体系、控制系统、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基础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诊断,对关鍵问题进行专题分析,确定了112个目标流程;对管理规则进行了设计,确定了主要流程的岗位定义、岗位职责及绩效体系。2002年2月,完成了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重组方案的设计。

1.2业务流程重组(BPR)实施的重点

一是整合采购职能,集中物资管理。将原燃辅料、材料、备品备件、计算机、铁路备件等采购业务集中到新成立的采购部;将二级单位的机动仓库集中归物管部管理,实现库存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库存物资,降低库存资金占用。二是建立市场营销体系,增强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为强化市场调查研究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增设了市场部,负责市场的调查研究、市场预测及营销策略的研究,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整合财务管理,财务二级核算变为一级核算。四是实行标准成本管理,通过制定产品物料清单和工艺路线,确定各产品的标准成本,通过集成信息,即时计算产品实际成本,比较分析标准成本差异,实现对成本的动态控制。

1.3在业务流程重组(BPR)的基础上,制定ERP系统总体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业务流程重组和ERP项目是公司总经理亲自参与的项目,是“一把手”工程,领导的决心和意志是推动流程重组的原动力,再加上部门和员工广泛参与,以及持之以恒的培训,ERP项目于2002年底成功上线。

2.建立与流程管理匹配的制度体系,实现流程、制度一体化管理

制度是流程的支撑和保障,流程是制度的一种深层次的表现形式,制度与流程是相辅相成的。

2002年、2006年、2007年、2010年,公司先后四次基于流程管理对原有的制度体系进行梳理。特别是2010年的梳理,内容涵盖了公司所有的流程、管理制度、体系文件,通过流程定义说明书的形式,将流程、制度、体系有效的整合到一起,实现一体化管理。通过废、改、并、立的方法重新形成规范的、与流程对应的制度体系,理顺了制度体系和管理职责,使制度与组织机构、流程完全匹配。

建立基于流程管理的有效制衡机制和责任体系。一是建立流程运行全过程的管理机制。规定各个流程有一个牵头部门,对进入该流程的业务进行日常管理,负责流程的修订、修改和组织执行,并对该流程整体运行结果负总责,强调“流程唯一,责任唯一”体系。二是建立流程运行绩效的监督机制。设置流程综合管理部门,对流程运行绩效进行监控,对职能部门履职到位进行监督,保证流程运行效率。三是建立以流程归口管理的责任体系。强化对违反流程、绕流程办事的责任追究,强调“谁签字,谁负责”。根据流程管理模式的特点,修改处级领导干部责任事故处理规定,坚持权责对等、失职必究、有错必罚、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

3.建立流程监控体系,加强流程执行与监管力度

湘钢流程监控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遵照“流程唯一、责任唯一”的原则,明确业务流程的责任主体;设计业务流程产品和流程质量指标,明确监控责任人,实施指标量化监控;定期对流程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对流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处理。

3.1流程过程指标和绩效指标的确定

如何判断一个流程运行质量、运行效率,过去我们缺乏相应的标准,不好评判。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讨论,每个流程确定1-3个反映流程运行质量的指标,作为评判流程运行质量的标准。通过流程梳理,对优化后的核心业务流程,确定流程产品,制定流程质量指标,作为监控流程运行情况的重点关注指标,建立全公司核心业务监控体系,为强化流程执行与监控打下了良好基础。

3.2指标量化评价和监控改善

如果没有建立指标量化评价体系,那流程过程指标和绩效指标的确定只是个表面工作。为了客观评价业务流程运行质量,跟踪分析流程过程指标和绩效指标,改善流程运行薄弱环节,提高流程运行水平。对流程运行业务计划、业务时效、业务时限设定评价指标,以发生量或完成百分比作为计算单位,衡量流程运行业务的完成情况或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差异,用数字反映指标运行的优劣程度。

指标评价标准根据指标运行特性,将指标可能运行的区间划分为五段,用A、B、C、D、E五级标识。指标运行在A级区域为最优,运行在E级区域为最差。流程评价是根据流程运行指标实绩,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级,确定流程运行各个指标的级别。流程运行指标按照以下标准计分:

A级为100分、B级为90分、C级为80分、D级为70分、E级为60分。

流程运行得分为流程各个指标计分的算术平均数。流程运行评价周期以月度为周期,每月评价一次。对于流程运行指标的分析,重点关注评为D、E级的指标,主要分析指标运行情况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制定指标改进措施,着力改善指标运行状况。

为了加强流程监控管理,实行“日监控、周分析、月讲评”要求,对流程质量指标进行日常监控,对监控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时协调处理,使流程运行质量得到不断改善与提高。

4.强化流程管理的支撑作用

一是流程管理对基础管理的支撑。流程是任何企业运作的基础,企业所有的业务都是需要流程来驱动。公司职能部门,销售客户,员工岗位和采购供应商都是靠流程来进行协同运作,流程在流转过程带着相应的数据,如果流转不畅一定会导致这个企业运作不顺,流转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不会同步,就会在形式上体现出基础管理薄弱,管理协调难度大,办事效率低。湘钢对采购、销售、生产、质量、物流、能源、财务等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实行日监控,及时分析处理流程运行障碍,确保了流程运行效率和“三流”同步,提升了基础管理水平。

二是流程管理对组织管理的支撑。公司通过流程梳理和优化,为提升流程运行效率,逐步改变企业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流程不闭环等问题,建立了与流程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机构。2002年,引入流程管理理念,完成了组织机构切换并开始运作,流程管理机构及职责一次调整到位,初步建立了与流程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机构。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2006年和2010年进行了二次大的完善,突出质量流程、物流流程、能源流程和基础保障流程,独立设置质量管理部、物流中心、安全管理部、能源环保部,充分体现了流程管理对组织管理的支持。

三是流程管理对过程管理的支撑。业务流程是指以面向顾客直接产生价值增值的流程,流程是否执行到位,或流程周转率低问题,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通过全面推行标准化作业,使作业流程、作业方法及作业条件规范化、标准化,培养员工自觉遵守标准的行为习惯,实现安全生产、质量受控,事故减少,流程顺畅,可以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最终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并达到利润最大化和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

四是流程管理对绩效管理的支撑。流程运行提炼绩效指标。2012年2月,流程监控过程中发现公司在宗原燃料采购亏吨额度较大,而且有进一步扩大之势,经流程管理人员分析数据,提出增加采购部宗原燃料采购亏吨率的绩效指标。绩效指标好坏反映流程运行质量。如线材综合成材率为完成不好,可以肯定线材生产流程和质量管理流程有执行不到位的地方,或运行效率不高;按期交货率指标就会反映出相关生产流程、质量流程、物流流程运行情况。这样,从流程运行环节提炼绩效指标,再由绩效指标监测反馈流程运行质量,形成一个封闭的管理圈,两者相互完善、相互支撑。

5.加快信息化建设,有效支撑流程管理和优化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有效结合。只有引入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才能使先进的管理理念长久地扎根于企业深处。湘钢在设计和优化企业流程时,尽可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一次处理与共享使用机制,减少信息传递中的中间环节,以提高信息传播速度,从而提高流程的效率。目前,信息化建设已覆盖公司生产经营各个方面,仅公司层面的核心业务流程中就有80%进入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延伸至各个主体生产单位的作业区、班组。

6.流程管理工作成效

十年来,湘钢流程管理最大成果是帮助公司培养、建立了一支流程管理团队,从而能推动从流程体系架构、到跨部门流程建立与梳理,以及如何通过系统性的流程宣贯、流程监控和流程保障等一系列过程的落实。从另一个角度讲,培养了一批站在企业流程角度,而不仅是部门利益角度思考的人员队伍,为公司积累储备了一批后备管理人才。

其次,提高业务周转和管理效率,培育快捷的市场反应能力。湘钢引入流程管理模式后,业务周转和管理效率大大得到提高,响应市场速度大大加快。以往完成从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到排产、原料装备、生产、再到向客户发货通常需要30天左右,目前90%的产品控制在20天以内。从而为客户降低了资金压力,提高了对湘钢的满意度,稳定了公司的销售渠道。湘钢新产品研发保持了良好的水平,及时满足了市场需求,2012年3月,公司研发出的超高强度船板,使湘钢成为国内首家一次性同时通过E550、E690两个超高强度级别船板认证的企业。

再次,从整体上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流程管理模式,对湘钢的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方式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实现了根本的转变。由过去粗放、层级制管理转向集约、扁平化管理,由权力制衡转向流程制衡,以流程服从取代权力服从。领导集中精力抓战略、抓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得到强化,一切工作面向流程,管理效率得到大大提升。公司发展着力向做精做强、快速反应等方面转变。

制度流程管理篇7

(1)跨流域调水与流域内用水、流域与区域用水矛盾日益尖锐。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工程从长江调水到我国北方缺水地区,东线工程已于2013年通水,中线工程已于2014年10月通水,“引江济汉工程”已于2014年8月通水。此外,为解决区域缺水问题或满足水生态修复等需要,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还规划了一系列区域性水资源配置工程,如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湖北省“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安徽省“引江入巢济淮工程”等。而长江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达,中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中下游地区用水需求巨大。跨流域调水与流域内用水、流域与区域用水矛盾日益尖锐。

(2)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导致流域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尽管目前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高,但部分水资源开发活动已引发了湖泊湿地萎缩、少数支流部分河段脱流干涸、珍稀水生动物濒危程度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一些闸坝建成蓄水后改变了水情,引起局部水域纳污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长期、累积影响将逐渐显露。近年来,国务院确定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溯江而上,又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贵安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一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国“十二五”规划的13座内陆核电站,有10座布局在长江流域;城镇化建设,宜宾等区域规划的页岩气开发,用水量都将巨大。产业发展布局中,工业园区、化工产业等呈现由下游向中、上游转移的趋势。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布局的发展变化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如何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是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面临的重要挑战。

(3)水生态文明建设等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深化水利改革等国家和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水资源管理需要深入分析新形势,落实新要求,找准流域水资源管理定位,推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在水资源管理中,要严格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发挥“三条红线”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的作用,推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保障经济转型升级合理用水需求;要狠抓落实,建立和落实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简化行政审批,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督,逐步确立流域、区域和取水户水权,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等。

2管理工作现状

(1)取水许可管理。目前,长江委保有取水许可证144套,约占流域总发证套数62000多套的0.2%,总许可取水量11000亿m3,约占流域总发证许可取水量30000多亿m3的37%,其中,河道内取水许可证29套,许可取水量10600亿m3;河道外取水许可证115套,许可取水量400亿m3。几年来,长江委进一步规范了水资源论证制度,落实了施工用水取水许可、延续取水评估和取水许可证换发制度;加强了对委管取用水户的培训和监督检查,规范其取水行为和受委托监管单位日常监督管理内容和责任。

(2)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工作。长江委已制订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并报送水利部;完成了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和赤水河的水量分配方案,正在开展金沙江、牛栏江、乌江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工作;另外,还组织编制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方案》。长江委将逐步推进河流及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统一调度,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已初步建立了澜沧江水量调度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2012,2013年澜沧江枯水期水资源统一调度;正在研究长江大通以下引江调度与管理,积极推动下游引江工程统一调度;长江流域第一批(汉江、嘉陵江、金沙江、牛栏江、氵舞水、水阳江、澜沧江)和第二批(长江下游干流、乌江、洞庭湖、鄱阳湖等)江河水量调度方案编制已列入水利部计划。目前,长江流域已基本建立了规划水资源论证体系,开展了工业园区、城市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和河流规划等四大类型论证工作。

(3)流域水资源监测评估工作。根据《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4年)》,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及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长江委以长江流域片现有54个国控省界断面水量监测点为基础,从2012年起组织编制了《长江流域重要控制断面水资源监测通报》(月报、年报),并从2014年起启动了长江流域省界年度水资源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工作,为水资源管理监督考核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4)汉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按照2012年12月水利部批复的《汉江流域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明确了建立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监督管理与评估制度等六大任务。长江委成立了工作协调组,编制了汉江试点工作实施计划,明确了分工,细化了任务,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3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在取水许可、流域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①落实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的限批条件尚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尚未纳入取水许可管理;②跨省河流水量分配工作尚未完成,国务院已明确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三条红线”指标,但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区(不含红河)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方案尚未批复,已下达的各省区用水指标如何与流域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以及正在推进的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有效衔接,尚需进一步研究落实;③机构和队伍、经费和技术支撑、水资源监测能力等还非常薄弱。面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深入推进,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的新要求,水资源管理还需从以下6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1)建立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调度秩序。《水法》明确规定流域机构要“制定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提出流域管理机构要“依法制订和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并强调“区域水资源调度应当服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水力发电、供水、航运等调度应当服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一经批准,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部门等必须服从”。但目前,水资源统一调度,特别是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调度秩序尚未建立,导致水资源利用矛盾日益凸显,供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例如,2014年,上海市水务局提出了关于增加长江大通下泄流量应对咸潮入侵解决上海市供水困难局面的要求,四川攀枝花市水务局提出了请求协调解决沿江取水难等问题;另外,“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鱼类自然繁殖问题,缓解汉江中下游“水华”和鄱阳湖、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生态调度问题,都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迫切需要建立统筹协调电网、取用水户、水力发电工程、航运、跨流域调水的水资源调度会商制度和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制度,协调好水电站生产、群众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形成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调度秩序。

(2)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考核的流域工作机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涉及取水许可、水资源配置和调度、“三条红线”考核等多个方面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其中,“三条红线”考核迫在眉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2013〕2号)、《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水资源〔2014〕61号)相继实施。目前,水利部已着手开展2013年考核工作,一些省份编制和上报了自查报告,但水利部尚未明确流域机构“三条红线”考核的职责。胡四一副部长在2014年召开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各流域机构要整合流域内相关力量,按照统一部署,配合做好考核技术核查与现场抽查等工作。面临紧迫的“三条红线”考核管理形势,长江流域亟待建立流域考核工作机制。

(3)落实和探索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管理着力点。结合流域机构管理职能和长江流域的实际,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流域重要水利水电工程、水系节点、重要城市、省界4类流域控制断面最小下泄生态基流流量管理,河湖连通工程和闸坝生态调度,节水减污等内容。目前,结合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长江委管理的水利水电工程,虽然逐步明确了最小下泄流量,但存在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监测和监督措施缺乏,生态调度条件不明确、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流域机构节水工作主要局限于指导性工作,整体推动流域节水减污缺乏有效的工作抓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管理着力点尚待进一步落实和探索。

(4)加强水资源监测评估能力和工作。①控制断面监测设施亟待配套完善。多年来,长江流域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方面投入较少,监测能力薄弱;为防汛抗旱服务而建立的河流水文监测站网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考核的需求,严重制约了长江委流域水资源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②长江委管理的取水户监控系统亟待建立和完善,目前还有大量的取用水户尚未纳入监测。③管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长江委经与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商,按照就近管理的原则,将绝大部分委管取用水户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委托给了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少部分重大取水工程和跨省界取水工程由委相关单位(水文局、丹管局、陆管局)实施日常监管。目前地方监测队伍和长江委水资源监督管理队伍也十分薄弱。④监测制度尚需按照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进一步规范。

(5)加强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规划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和支撑力度不够,一些重要跨省支流综合规划、专业规划和区域规划尚未编制或批复,已经批复和编制的规划存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和工程规划脱节的现象。水资源管理公报、年报编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丰沛,相关部门普遍对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示范和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6)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水资源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但长江委水资源管理人员偏少,尚未成立支撑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水资源管理中心,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地方各级水资源管理人员更加缺乏,多数地方甚至尚未配备专职水资源管理人员,难以承载日益繁重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4思路及对策

长江流域近期水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是:上游重点抓蓄水工程管理,中游重点抓汉江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理,下游重点抓沿江大型引江工程管理;流域重点抓“三条红线”控制、水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统一调度、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水资源监督管理等。近期围绕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推进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扎实抓好现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水法》确立了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赋予了流域机构的法定管理地位,确立了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节水“三同时”制度、计量收费和超额加价制度等。限于人力财力投入问题,目前水资源法律法规确定的各项制度并未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在当前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大背景下,切实落实《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取水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比任何管理制度的创新都更显重要。

(2)建立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统一调度秩序。以单个水库的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蓄水计划和调度方案审查、审批为抓手,明确最小下泄流量等工程调度运用条件,做好单一工程水资源调度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梯级调度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省界断面、重要水利工程、流域水系控制节点、重要城市4类控制断面的监测和监督管理,逐步构建电调服从水调的流域水资源调度秩序。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加强蓄水工程蓄水计划与调度管理,结合蓄水工程延续取水,协调梯级工程之间蓄泄关系,完善已办理取水许可的蓄水工程调度运行方案,确立单一水库电调服从水调的秩序。②逐步推进澜沧江、汉江、嘉陵江等河流水资源统一调度,积极探索建立汉江流域和金沙江中下游等水量调度联席会议制度。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启动汉江水量调度监督检查工作,逐步形成涵盖全流域的水量调度监督检查制度。

(3)探索建立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全力以赴完成汉江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各项工作,总结试点工作在体制机制、技术支撑、监督监控等方面的经验。进一步配合水利部组织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指标核算工作。按水利部统一部署,对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评估报告进行技术复核评估和典型抽查复核工作。在分析总结2013年度考核工作的基础上,开展2014~2016年度相关省区考核评估工作,并逐步形成长江委考核能力和工作机制。

(4)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管理工作。①加强流域节水减污管理工作。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完成流域内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第四批试点的验收工作,配合水利部水资源司开展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复核工作,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事后监督管理;开展长江流域“十三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开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定额评估工作,加强流域用水定额管理;逐步开展各行业《节水措施方案》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用水单位的节水管理,推动委管取水户节水,力求以点带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配合水利部和工信部开展节水工艺、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工作;加强队伍建设,逐步建立流域节水专家库;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体开展节水宣传工作。②推进流域重要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管理工作。加快流域重要水利水电工程、水系节点、重要城市、省界4类断面的监测系统建设,加强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监管。③推动开展河湖连通工程和重要调蓄工程生态调度工作。着力推动开展生态调度需求研究,以及沿江闸站、河湖连通工程和金沙江梯级、丹江口水库等重要水利工程生态调度工作,保障河流合理流量和湖泊合理水位。

(5)加强水资源配置管理,保障经济转型升级的合理用水需求。首先优化配置水资源。积极争取水利部批复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方案;在完成第一批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及赤水河水量分配方案工作基础上,组织开展第二批金沙江、牛栏江、乌江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工作,推动开展第三批河流水量分配工作;继续推进其他生态敏感、供用水紧张的跨省中小河流水量分配工作;积极推进水资源规划论证工作,从宏观上引导经济社会高效用水、合理布局生产力;继续推进重庆两江新区水土片、龙盛片水资源规划论证工作;结合汉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开展谷城等5个县城、安康市等5个地级市和汉中市航空工业园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争取经费,继续开展河流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推进长江规划经济带、重化工建设布局、核电布局等与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关系密切项目的水资源规划论证工作。其次,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严把水资源论证质量关,促进新建项目符合经济转型发展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把好延续取水评估关,促进项目节水升级,从严核定项目取水量,明确委管取水户取水权,适时探索开展水权交易。同时,加强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总结,全面规范和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加强行政审批的事中和事后监督,对取水许可批复的建设项目,建立项目建设跟踪制度,完成委管取水户第一轮监督检查工作,推动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各项制度措施。

(6)加强管理能力建设和基础工作。①大力推进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促进2014年完成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一期建设形成监控能力,推进建设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二期建设;积极争取开展西南诸河和汉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明确取水户取水计量和水资源监测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形成流域水资源监控断面和取水户、沿江取用水口门实时监测能力。②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充实水资源管理队伍。③积极组织水资源费征收项目的申报工作,为水资源管理工作做好技术支撑。④加强公报、年报编制工作,逐步推行用水大户逐一统计和典型样本推求相结合的方法,强化数据结果合理性分析和复核工作,进一步提高公报、年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⑤提升监督管理能力,完善监督队伍建设,逐步理顺流域水资源监督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推动长江委专业化的取水许可监督队伍建设,敦促地方保障监督人力和监督经费,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要求,对监督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提升监督管理能力。

(7)加强跨流域调水工程管理。以《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国务院647号令)规定的长江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度可调水量和水量调度应急预案管理职责为抓手,协调好汉江水资源调度、丹江口水库和引江济汉调度的关系,逐步构建长江委中线工程水资源调度管理机制。着手开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4~2015年度可调水量报告编制和审查工作,协调淮委开展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2015年度可调水量报告编制和审查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制度。

5结语

制度流程管理篇8

风险存在于企业内控的各个环节,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好坏已成为其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我公司是国内民用建筑设计企业中最早采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设计产品质量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又大力推进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本文结合我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一些做法,对建筑设计企业如何有效构建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课题进行探讨。

1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构是做好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的保证。根据公司章程规定及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公司内控管理机构包括内控与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实施机构和评价机构。内控与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为公司董事会。内控与风险管理实施机构包括董事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审监部、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审监部是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归口管理部门。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严谨规范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的基础。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风险的环节,往往是该环节无相关制度进行规范与防范,或者有制度但制度内容不严谨,或者有严谨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未得到有效执行。为规范公司内控管理,近年来公司制定(或修订)各类内控管理制度90多项,内容涉及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经营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等,并将各类内控管理制度整理印制成《制度汇编》,发放给员工作为管理工具书。一系列内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公司从法人治理到经营管理,从宏观战略管理到微观业务管理,从对内业务管理到对外信息管理等,都有了制度规范。

3编制内控业务流程

内控业务流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租赁管理、研发管理、财务报告管理、合同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内部审计管理等。企业内控业务流程编制主要按以下程序进行。

3.1梳理内部控制现状

对内控现状进行梳理主要包括3个环节:首先,梳理确定公司内控业务主要业务流程。我公司经过梳理,确定14个主要业务流程,包括: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设计与咨询管理、房屋租赁管理、研究与开发、业务分包、财务报告管理、全面预算、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内部审计。其次,对各业务流程按管理活动环节进行流程分解。为便于管理控制,流程分解的环节不宜过长,一般分解到2级或3级,见表1。最后,确定流程环节的工作内容、责任部门(或岗位)、流程生成的工作记录及文档资料。以合同管理为例,表2为“合同订立”流程环节的工作内容、责任部门(或岗位)及流程文档。

3.2编制风险控制矩阵

风险控制矩阵就是以表格化形式将企业内控相关流转环节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点及其应对措施列示出来。编制风险控制矩阵有利于相关流转环节责任人简洁直观地了解面临的重点风险点,熟悉如何防范和控制重大风险,了解该环节风险管理的制度依据。以合同管理为例,表3为“合同订立”流程环节的风险控制矩阵。

3.3内控缺陷诊断与完善

内控缺陷是指公司内控的设计或运行无法合理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一般可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设计缺陷是指企业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的必须控制,或现存的控制并不合理及未能满足控制目标。运行缺陷是指设计合理及有效的内控,但在运作上没有被正确地执行,包括不恰当的人员执行,未按设计的方式运行,如频率不当等。内控缺陷诊断就是对流程管理的必需的控制制度是否制定,制度控制规定是否合理、是否满足控制目标,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正确有效地执行等环节进行检查,并标识和记录存在缺陷的控制点(或控制环节),以利于进行补充或纠正,从而完善内控程序。以“合同管理流程”内控缺陷诊断为例(见图1),本次诊断发现3个缺陷,其中2个设计缺陷(即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备、合同管理部门不明确),1个运行缺陷(即合同经办部门进行谈判时未形成“合同谈判记录”)。缺陷完善措施:1)制定《合同管理办法》。2)明确“经营管理部”为合同管理部门。3)合同谈判过程与成果要形成《合同谈判记录》,并由合同谈判人员签字确认。

3.4绘制流程图

通过绘制流程图可以将内控流程各环节直观地描述出来,使内控执行者对控制流程、责任部门、流程涉及部门及领导、重大风险点、流程输出文档等控制信息一目了然。绘制流程图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内控各流程环节的差错,从而降低管理风险。以“合同管理流程”为例,图2为“合同履行、变更与纠纷处理流程图”(倒三角标识的是“重大风险点”代码)。

4编制《内控管理手册》

4.1编制《内控管理手册》的必要性

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广泛、流程环节复杂,编制《内控管理手册》可以优化流程管控、为推进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为公司开展内控工作提供可遵循的标准,同时有效满足外部监管机构要求。《内控管理手册》是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成果记载,有利于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为合规经营、资产安全和信息真实提供合理保证;可以固化形成内控工作机制,为公司管理规范化和决策科学化提供参照和支持;有利于规范加强内控评价工作,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

4.2《内控管理手册》主要内容

公司《内控管理手册》主要包括5部分内容:1)总则。主要介绍《内控管理手册》编制的目的、原则、依据、手册执行与更新、适用范围与生效。2)组织架构与职责。主要介绍内控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建设及各职能部门(或岗位)的内控职责。3)内控基本架构。主要介绍公司内控环境、内控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控信息与沟通及内控监督。4)内控评价。主要介绍内控评价适用范围、内控评价组织职责、内控自评价方法、内控评价程序及内控缺陷认定标准。5)业务流程文档。主要包括公司主要内控管理环节的流程分解、流程描述、流程责任管理、流程制度适用及流程图等。

4.3《内控管理手册》的维护与更新

公司《内控管理手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公司不断壮大,外部经营环境和外部机构监管要求不断调整变化,公司内部管控模式、组织架构、业务管控活动及工作流程也将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公司内控经验不断累积,信息化水平提升等等。这些因素变化都要求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因此,公司应适时改进和完善《内控管理手册》的具体内容。审监部作为《内控管理手册》管理与维护的归口部门,原则上根据年度内控实际情况,每年开展一次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更新资料主要来源于:公司决策层、管理层及各部门对内控的要求及建议、公司及下属公司的管理实践、年度内控评价结果。持续修订、完善和更新后的《内控手册》作为公司沉淀优秀管理经验,创新标准化管理和实现管理样板性目标的重要工具之一。《内控管理手册》维护与更新工作步骤:1)进行内控自评价。2)发现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3)修订制度完善流程。4)更新内控管理手册。

5组织内控评价

首先,公司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进行内控自评价。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对各业务流程进行穿行测试,对业务流程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填写《穿行测试底稿》。在穿行测试中发现业务流程存在运行缺陷,且属于风险控制点的,评价人员则需对该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扩充样本测试并填写《风险控制措施测试底稿》。其次,评价工作小组通过询问、抽查样本、重新测试等方法,检查各部门自评价过程以及结果,对各部门自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作出独立性评价结论;并对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整理汇总自评价过程以及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现的公司内控缺陷,并明确缺陷整改责任部门、整改计划等。最后,评价工作小组根据内控自评价的实际范围、评价方法、评价程序以及评价结果等,编写《内控评价报告》,并报董事会批准。

6重视内控环境建设

6.1进行全方位内控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全员参加的内控基本知识和针对各层级管理人员及内控人员的内控专题培训。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辅导,可以解决“为什么企业要进行内控体系建设”“哪些人员需要参加内控体系建设”“如何进行内控体系建设”问题,提高各层级管理人员和基础员工对内控工作的认识,营造有利的内控工作开展的文化环境。

6.2建立内控工作沟通机制

为了保证内控工作的有效推进,公司建立了内控工作沟通机制,实现了内控工作信息的实时传递。首先,建立内控与风险管理例会制度。内控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召开内控工作例会,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在会上汇报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公司协助解决的事项,内控领导小组负责人对相关的具体问题提出意见和工作指导,会后审监部跟踪所有问题和困难的落实情况。其次,公司建立内控体系的半年工作总结。每半年公司内控管理部门对内控开展情况进行工作总结,并通报给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负责人。第三,建立重大风险项目即时汇报机制。对于公司内控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求及时向内控领导小组和审监部进行汇报,以实时处理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

6.3将内控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为有效发挥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管理者在内控管理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和积极性,公司将各部门、各单位的年度内控评价结果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的指标中,并与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年度绩效薪酬挂钩,从而激励管理层切实关注和推动内控管理工作。

6.4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协助内控体系建设

制度流程管理篇9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

一、什么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物流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据现代物流企业内部各种环节、各项工作的特点,从各个侧面规定在物流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它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物流活动的基本制度。它相当于现代物流企业内部的“法律”,它是保证现代物流企业物流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手段。

二、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

现代物流企业的一切管理规章制度,都是依据现代物流企业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的内容而定。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活动,决定了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不仅要加强对经营过程的全面管理,而且还要加强对经营要素的管理。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如下。

(一)实现全面计划管理的规章制度

编制计划应作为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一项主要规章制度,应当以“立法”的方式,让全体员工遵守,发挥计划职能的作用。首先,它要求现代物流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物流活动都要实行计划化。实行计划化就是要使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作业和经营活动所涉及的一切方面都必须根据经营决策做出相应的计划安排。其次,要使计划管理贯穿于现代物流企业物流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最后,要使计划管理层层落实,成为现代物流企业全员性的计划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人力资源是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的最主要因素,加强这方面的管理特别重要。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人事管理制度和劳动管理规章制度两个部分。人事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大致有:各类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考核、晋升、奖惩的原则和方法的具体条文。劳动管理制度主要有劳动定额、劳动定员、劳动力组织的管理制度、劳动纪律、劳动保护制度、劳动操作规程,安全守则、劳动竞赛奖励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三)物流作业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作业管理方面的制度包括物流作业操作管理制度和物流作业工具管理制度。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作业操作方面的管理制度包括:采购管理制度、运输管理制度、储存保管管理制度、装卸搬运管理制度、流通加工管理制度、配送管理制度、物流信息管理制度等内容。

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作业工具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有:各种机器设备的使用规程、维护、保养、修理以及领用发放制度等。它主要根据机器设备使用说明的技术文件要求,规定员工操作驾驶的正确方法,维护和修理的周期和方法等。这些制度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挥劳动手段的效用,保持机器设备的完好程度,避免人为破坏,有利于现代物流企业物流活动的开展。

(四)营运物资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

营运物资主要是现代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活动的各种物资。这些物资的管理规章制度主要有:物资验收入库制度、保管的原则和方法、维护保养质量规程、物资的盘点制度、储备量控制等方面的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作用在于,保证经营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各种物资的质量完好、数量准确。

(五)财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现代物流企业按照国家有关物流财务方面的方针、政策制定的,适合本企业物流财务活动的一项管理制度。物流财务管理制度贯穿于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现代物流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必须遵守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它具体包括:资金管理制度、报销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和审计管理制度等内容。

三、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表明,1970年《财富》杂志中评出的500强企业,近1/3在1990年的名单中消失。这些企业“消失”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对环境做出认真、准确、及时的分析和判断,或者讲环境已经变化了,但管理企业的方式和制度仍然没有作相应的调整而引起的。现代物流企业也应该吸取这些企业“消失”的教训,随时要根据物流环境的急剧变化而做出适当的改变。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应具备的特点有:

(一)先导性

现代物流企业要从市场环境出发,及时调整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修改和重新制定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现代物流企业的创新活动,这就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先导性。 现代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了创新性的管理制度,才能形成现代物流企业的一种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动力。

(二)协调性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应与外部制度创新相互协调,形成内外统一的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比如,美国的3M公司,成立于1902年,它是一家涉及办公用品、通讯运输、航空航天的综合性公司,它的全称为明尼苏达矿业公司。它以创新为公司价值观的核心,公司形成了一套多层次的“利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制度体系。它把公司的管理制度分为公司整体层次的管理制度、小组层次的管理制度和个人层次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它保证“员工有15%的创新时间的规定”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意愿。3M公司的制度创新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

(三)动态性

制度流程管理篇10

关键词:内控制度 科学 健全 高效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为实现提高业务活动的效率与效果,增强财务报告可靠性及有关法律法规的遵从性等目标所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2002年,美国在安然事件后颁布的《萨班斯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必须包括公司内部控制状况的陈述,并要求管理层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诚信负责,这充分说明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就企业自身而言,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是有效管控经营活动,防范经营风险,确保资产安全及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一项重要措施。以笔者所在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为例,自2006年以来, 就密切结合本单位的客观实际,了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内控管理制度不断地深入推行,内部控制的成效在逐渐显现,但在实际工作中推行内控制度也遇到一些阻力及困难。笔者从控制环境、控制程序、会计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科学合理建设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议。

一、内控制度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从目前财务管理工作及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看,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避免企业经营风险,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会遇上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1、企业内部环境存在的问题:由于企业各层级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不同,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者的职能以及对这些职能的制约不同,导致控制方式不同;各级管理者的认识存在差别,导致在一个系统中的受控程度不同等。所以,如何把内控制度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共同认识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2、控制程序存在的问题:内控制度的运行离不开生产、营销、物资、计划、财务、人事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各部门的业务相对独立,但其个别作业又与整体业务发生必然联系,并受其他部门监督和制约。如何确定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授权批准程序,明确不相容岗位的分离设置,实现单位统合与控制的双重目的也是一个需要系统策划的难题。

3、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财务会计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是依附于单位的具体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的,二者相互依存,一个既符合会计准则又适应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系统的控制流程的设计,如何进行流程再造、岗位重塑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二、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坚持科学合理原则

建设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应紧紧围绕“坚持原则、尊重客观、抓住本质、保证实效”的原则,从大处着眼,细节入手,策划运行方案,在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框架内积极创新,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

一是要加强内控制度体系运行的组织领导。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控制的保证,它大大突破了财务管理的工作范畴,是包含了投资、市场、营销、法律、生产等多方面管理活动;同时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没有领导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协作,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因此,公司的主要部门负责人应成为推动者,日常工作机构应由各部门骨干组成,上下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推行内控制度体系的管理网络,为内控制度全面推行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统筹考虑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的方案。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细化内控实施细则,使内控流程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为避免重复工作引起效率低下,可以借鉴ISO9000体系的思想,运用PDCA循环的运行方法,整体策划内控管理制度体系运行方案。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目标、运行思路、组织机构、部门职责、制度梳理、授权与转授权、流程及流程控制点责任落实等方面都应进行系统地规划。

三是要细化和完善内控制度流程。内部控制流程是内控体系建设的主要载体,应本着“适用、可行、有效、全面”的原则,编写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细则》。细则应包括内控管理的组织机构、不相容岗位、内控制度职责、业务流程及控制点资料等内容。在此过程中还应对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恰当的处理,作一些新的尝试和创新,要做到把流程控制和岗位责任控制密切结合,把复杂的控制流程与简便的控制指引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内控制度体系,实现改善内控流程的动态管理机制。

三、内控制度体系建设要强化基础工作的落实

一是强化全员培训工作,提高执行能力。要用多种方式开展内控制度培训和宣讲,把“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作为推行内控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应针对单位主要负责人、高级管理层及执行层区分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和内容,以简便快捷的方式达到认知内部制度体系的目的。

二是落实责任人制度,加强责任控制力度。笔者认为建立和执行经济责任制是落实内部控制责任的有效措施,应组织设计每一管理层次、部门及岗位的责任制,按照流程控制点确定各部门及岗位的主要责任人,并实现责权的对等。责任人要全面负责内控制度流程的落实,要确保所负责的流程向下一流程转换、不能出现脱节、阻塞等现象。要使流程涉及的所有成员都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按权限办事,操作遵规范,使责任控制力度不断加强。

三是加强内部制度体系建设的自我完善,使内控制度得到持续改进。要想使内控制度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就必须按照测试标准制定流程测试计划,检查内部控制系统及程序是否设计合理、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实际发挥作用、各流程关键点是否进行了控制、控制目标是否已经达到等一系列内容。

四、内部制度体系的建设要追求实效

一是以管理流程的再造为基础,提高工作效率。内部制度体系的建设,将以前的经济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就管理制度进行整体梳理,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系统的管理工作控制链条。对不相容岗位进行了分离,授权转授权进行了明晰,密切结合本单位的管理实际确认流程控制点,合理地设置了业务流程、职责分工以及授权权限。各执行部门要正确理解和使用内控制度实施细则,按部就班的处理各项业务,各负其责,各司其责,逐步养成流程管理的习惯,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出现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