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小额贷款十篇

时间:2023-04-10 01:36:11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1

摘要:为了缓解中小企业的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中国银监会与人民银行联合了《指导意见》,试图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另辟蹊径,并试图将多年来现实存在的民间借贷市场纳入合法、规范的轨道。但是仔细研读《指导意见》并结合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后,发现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不仅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也遭遇着不小的挑战,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道重远。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机遇;挑战

1小额贷款公司介绍

小额贷款是一种为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服务方式。既是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更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

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与人民银行联合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试图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另辟蹊径,并试图将多年来现实存在的民间借贷市场纳入合法、规范的轨道。

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其合法的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来源应真实合法,全部为实收货币资本,由出资人或发起人一次足额缴纳。其中,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元;并且单一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及其关联方持有的股份,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0%。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其中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融入资金的利率、期限由小额贷款公司与相应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协商确定,利率以同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加点确定。

2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机遇

研读《指导意见》并结合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

(1)将民间借贷市场纳入合法、规范轨道是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良好基础。

在经济学的语境中,非正规金融对应的概念是“灰色经济”。一些经济学家喜欢用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整个经济体可以被比作为一座冰山,若不考虑黑色经济,那么灰色经济可以被设想为隐藏在水下的那一部分山体。可以想见,越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水上的山体比重会越大;而越是转型经济,水下不明山体的占比就越高。隐在水下,意味着没有透明、明确和可遵循的市场交易规则,而这将导致的必是更高的交易成本、更大的风险和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从中央到地方,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都是试图开辟一条以民间资本“输血”中小企业的合法渠道。因此试图将多年来现实存在的民间借贷市场纳入合法、规范轨道的切实需求催生了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并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生存发展条件。

(2)紧缩银根的政策背景提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契机。

货币政策的执行会出现一些结构性的偏差。政策着眼于全社会货币供应量、贷款额和利率等宏观指标,但在微观经济中,受政策冲击最大的很可能不是政策试图调控的对象,出现“能贷到钱的人不缺钱,缺钱的人贷不到钱”的怪圈。在紧缩银根政策的影响下,各大银行纷纷收紧银根,严格贷款审批手续,使原本融资就很艰难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显尴尬。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对广大渴求发展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个福音!面对这一银行不屑却又有明显利润可寻的业务机遇,小额贷款公司大有作为可做。更多想贷款又贷不到款的微小企业成了他们的主要客户群。

(3)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升级为“村镇银行”。

小额贷款公司,在自愿的原则下,可以依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转变为村镇银行或者贷款公司。这也许是不少涉足贷款业务的投资人的初衷和目标。根据目前的政策,小额贷款公司只能经营贷款业务,不能经营存款业务。这对于业务不断成长中的小额贷款公司来说无疑是其发展壮大道路上的一个瓶颈:每年只能死卡着资本金和利润来制定贷款规模。正如小额信贷之父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尤努斯说的那样,只贷不存,等于“锯掉了小额信贷的一条腿”。

3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挑战

但小额贷款较低的利率以及天生的诸多功能性缺陷,让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道重远。

(1)“只贷不存”造成资金来源极窄。

以目前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社会资金,资金来源只有所有者权益、捐赠资金和单一来源的批发资金三个途径。由于资金不足,导致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发展规划。虽然小额贷款公司,在自愿的原则下,可以依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转变为村镇银行或者贷款公司,但是其条件成为障碍所在。根据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对于股东的规定更加严格:投资人必须为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无论哪一项规定,基本点都是:银行必须控股或者全资经营。这样的股权结构下,如果小额贷款公司转成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就必须把小额贷款公司的控股权和经营权交给别人”。从感情上讲,这是小额贷款公司的投资人所不能接受的。另外,一旦小额贷款公司并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目前灵活的经营机制将推倒重来,按照银行的标准流程运作,但这种制度土壤并不适合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生存。

(2)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小额贷款公司先领取营业执照经营,待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再申请金融业务许可证。小额贷款公司到底是什么机构,说它是银行,却没有纳入银行监管体系,说它不是银行,它又经营银行业务。从法律上讲,工商局不具备监管职能,人民银行也不适宜对小额贷款公司作具体的日常监管。可见,适时出台小额信贷组织的法律法规,界定它的法律地位,明确对它的监管,不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3)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对小额贷款公司来说,是其能否发展壮大的重要问题。金融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人才是金融的灵魂。由于业务的单调,无法从外界吸引有知识技能的人才,金融管理水平难以提高,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从整体上看,小额贷款公司缺乏贷款风险管理的技术和人才。从发放的贷款看,农户贷款普遍缺乏担保品、抵押品,这些都加大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对各项业务潜在的风险作细致的研究,不断提高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水平,并且采取防范风险的措施,确保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

(4)竞争环境。

①农村信用社。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体,它的机构网点,存、贷款业务量都占据绝对优势,而小额贷款公司则处于弱势,从这些方面都难以同农村信用社开展竞争。但小额贷款公司也具有其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优势就在于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相互了解,信息对称度高,贷款手续简便,抵押担保的形式多样,贷款的期限灵活,在满足农业生产小额贷款和微小企业流动资金需求上,农村信用社无法与之相比。因此尽管农村信用社也提供小额贷款服务但其贷款发放与银行的程序类似,注重财产抵押,致使低收入家庭和个体生产者实际上难以得到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由于更贴近低收入家庭和个体生产者的实际情况,因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金融服务需求,更有利干创造一种适度竟争的农村金融环境。小额贷款公司应充分认识发挥自己的这些优势,在业务经营上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在保证自己的收益的同时,在农村经济中发挥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②地下钱庄。

小额贷款公司与地下钱庄相比,在以下三点存在弱势:

首先,小额信贷利率无法与地下钱庄相比。我们知道,地下钱庄之所以火爆,与其高得咋舌的贷款利息有关。而小额贷款的贷款利率是受到限制的。《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下限为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具体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这会使小额贷款对地下钱庄的竞争力降低。

其次,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存款。根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若有非法集资、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将吊销营业执照,追究公司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而不吸纳存款相当于一条腿走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就受到严格制约。而地下钱庄却可以集中大量资金,这种具有金融机构功能的钱庄,比小额贷款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这当然会使小额贷款对地下钱庄的吸引力降低。

最后,小额贷款公司放贷受到限制。小额贷款公司在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下自主选择贷款对象。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鼓励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农户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着力扩大客户数量和服务覆盖面。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2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身份定位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法律形式是有限公司,而不是金融机构,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自试点以来,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着身份定位的尴尬,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工商登记的企业法人,从事金融业务却不能取得金融许可证,该困惑给其生存发展带来诸多问题: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难以获取金融机构的资金和运用渠道;另一方面无缘享受财税优惠政策。[1]

1 小额贷款公司身份定位不明引发系列问题

1.1 法律适用问题

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07年中央一号文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在贫困地区先行开展发育农村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的试点”;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和央行联合颁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2009年6月,中国银监会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这些文件均为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没有提升到法律层面,从法律渊源上讲,位次比较低。

《指导意见》作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直接依据,也只有一些粗线条的硬性规定:操作性不强,如没有明确小额贷款公司可享受的优惠政策;与现行法律精神相左,如小额贷款公司须坚持“只贷不存”的原则,只提供贷款业务不能吸收公众存款,所以它不同于商业银行,不适用于《商业银行法》,但贷款业务本质上属于一种金融行为;小额贷款公司从事金融业务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故不能完全适用《公司法》,但又必须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受工商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

1.2 监管主体虚化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机构是中国银监会,小额贷款公司没有取得金融许可证,在法律上不是金融机构,所以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不是中国银监会。《指导意见》规定,省级政府应明确一个主管部门(金融办或相关机构) 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并承担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处置责任,并未赋予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相应的监管职能。从全国各地的试点实践看,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筹建阶段的监管,主要由当地政府组成试点管理办公室履行对小额贷款企业的市场监管职责;但各试点地区成立的政府各部门联席的管理办公室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监管也容易形式化。小额贷款公司正式运营后,大部分试点地区都将监管任务交给县级人民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定时向县级人行报送资料,人民银行只是承担着贷款利率和资金投向的简单监测工作,并参照有关规定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具有宏观调控职能的中央银行和银行业专业监管部门均被排除在金融监管之外,而政府部门作为监管部门,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因此出现监管盲区。

所以,人民银行、银监局、工商局、金融办都可以介入监管小额贷款公司,若各部门一起严格监管,会把小额贷款公司“管死”;多头监管往往是“每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其结果是“没人管”,从而造成监管主体虚化,给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1.3 后续资金匮乏

为避免吸储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人民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确立了一个铁的纪律:禁止吸收公众存款。在我国经济环境和不完善的金融市场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当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后续资金匮乏,主要是由于制度设计带来的“后遗症”。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上限不超过2亿元(欠发达县域1亿元),但是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的融资需求旺盛,很多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两三个月后就把全部注册资金都贷出去了。小额贷款公司不是金融机构,按照人民银行再贷款的管理办法,无法获得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国家开发银行的批发贷款也无缘享受,所以只有增资扩股和商业银行拆借。增资扩股无非是新增股东或原有股东增资,但受入股人数限制,实际融资效果并不会太明显。

《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从不超过2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且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统计表明[2],截至2009年12月31号,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总数是1334家,注册资本金是821.98亿元,实收资本817.20亿元,实收资本占资金来源的86.85%,从商业银行融入资金余额63.2亿元,仅占全部资金来源的6.71%,远远没达到50%的水平。如此低的融资比例,并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愿给其贷款,而是小额贷款公司达不到其放款要求,实际操作中存在两个难题:一是,这部分从银行融入资金的定性及由此产生利率问题。小额贷款公司是工商企业,凭贷款卡从银行融入的资金,在银行看来是对一般工商企业的普通贷款,当然要按照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计息;但在小额贷款公司看来是同业“拆入资金”,应该享受同业拆借利率计息,因此二者之间找不到一个共同的利益平衡点,银行融资就无从谈起。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要求有价值稳定的不动产抵押,而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产为缺乏流动性的对三农经济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这些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看来属于“次级贷款”,不能用于抵押融资。

2 专家学者探讨小额贷款公司身份定位

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身份定位,目前我国理论界、实践运作中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视角,笔者将逐一评析。

2.1 专业贷款公司

有学者认为,小额贷款公司可朝专业贷款公司的方向发展,即贷款零售公司,在我国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由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全额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公司法》设立和运作,拥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经营贷款发放业务,依据自身条件从正规金融机构批发贷款,专营贷款的“批发”与“零售”,并具有自身的市场定位于目标客户群,商业化可持续经营的现代公司。论文参考,小额贷款公司。

笔者认为,小额贷款公司转型定位为专业贷款公司并不现实:专业贷款公司须由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全资控股,而“草根金融”出身的小额贷款公司大股东基本上是当地民营企业,如温州小额贷款的主要发起人为当地骨干民营企业(见表1),因此小额贷款公司转型前的股东身份受到目前法律法规的限制。

表1: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股权结构[3]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3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14-02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尤努斯教授的小额贷款实验。我国自2005年起分别在内蒙古、山西、陕西、贵州、四川5个省区开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2008年5月,银监会、人民银行共同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出台,各地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结合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小额贷款公司迅速发展。人民银行的《2013年第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第一季度末,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共计拥有小额贷款公司6555家,实收资本为5671.84亿元,贷款余额为6357.2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小额贷款公司增加1677家,增幅为34.4%;实收资本增加1800.47亿元,增幅为46.5%;贷款余额增加1910.02,增幅为429%。其中江苏省有小额贷款公司513家,实收资本830.94亿元,贷款余额1052.53亿元,均列全国首位。

1 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及优势

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开展金融服务的企业,与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相比都有其特殊性,一是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对象定位是“支小”、“支农”,以当地的农业、农民、农村和涉农的微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城镇中小微企业、小型商户和城镇居民也是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二是资金来源的特殊性。《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单一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及其关联方持有的股份,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0%。三是经营产品和业务范围的特殊性。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遵循“只贷不存”的原则仅限于经营贷款业务,经营产品单一;发放贷款遵循“小额、分散”的原则,贷款额度低,较为分散,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应超过资本净额的5%;贷款期限较短,一般以1年以内为限;还款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也可以是按期等额还本付息;贷款手续简便,资金使用效率高,一笔贷款从审批到发放,一般不超过5天,最快可以实现当天放款。四是执行利率的特殊性。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贷款利率上限不得超过基准贷款利率的4倍,下限为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贷款利率的0.9倍。具体标准根据当地市场需求而定。五是担保方式灵活。由于目前我国社会整体诚信水平不高,小额贷款并不像国外的小额贷款公司一样以信用贷款为主,而是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小额贷款公司在发放担保贷款时,担保方式可以是抵押、质押或保证,据不完全统计,主要以保证贷款为主,尤其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这种担保方式解决了低端客户如中小微企业、商户和农民缺乏有效抵押物的难题。

2 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瓶颈之一,

农民、农村、农业寻求发展过程中资金矛盾突出,资金需求缺口较大。2005年以前,农村信用社作为“三农”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孤军奋战,单一的金融构成体系致使农村金融市场供需失衡,农村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大量资金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凭借其业务的灵活性这一独特优势在短短几年时间为“三农”产业及中小微型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也为我国民间资本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正确渠道,成为我国广大农民、农村商户、乡镇企业及城市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首选工具。小额贷款公司作为金融创新的结果,从试点到快速发展时期,给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其坚持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也成为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

2.1 资金来源问题

根据《指导意见》,可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和少量的融入资金,加之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存款的规定,使得资金来源结构单一,后续发展资金匮乏。换言之,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规模及其贷款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有资金的支持。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司规模较小,很难取得当地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自有资金不足、外界融资难导致小额贷款公司缺乏基本的资金保障,甚至出现无钱可贷的局面,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空谈。据相关学者调查显示,80%以上的小额贷款公司把融资限制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障碍。

2.2 市场定位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是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金融性企业,作为企业而言,小额贷款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税收方面完全按照普通企业的标准征收,税负大约在30%左右,含营业税及附加、企业所得税及印花税等。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而言,可以发放贷款,依法取得利息收入,但不能享受一般金融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不能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进行低成本融资,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还不能共享人民银行的金融征信系统,加之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一般缺乏有效抵押,多数涉农贷款周期性较强,易受自然环境影响,贷款风险较大,不良贷款率难以控制。上述分析充分说明了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金融企业而言,市场定位尚不明确。

2.3 盈利空间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是贷款利息,执行的利率标准上限是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就国内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最高利率还未达到4倍利率。2011年,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多次上调,很多中小微企业向银行的融资成本增加而转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使得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有所增加。由此可见,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有较大的盈利空间。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2012年数据统计显示:各家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整个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都有所增加,例如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占到整个营业收入的29.8%,民生银行为25.17%,建设银行为23.34%,工商银行为22.18%。由此可见,非利息收入对于现代商业银行的利润贡献率越来越大,而小额贷款公司利息收入是唯一的收入来源,利息收入受利率水平、市场供求及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较为直接,使得小额贷款公司盈利空间又相对狭窄。

2.4 监管主体问题

国际上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不外乎有三种模式:自我监管、银行法监管和专项法监管。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不同于国外的小额贷款公司,在监管主体及监管模式的选择上不能简单的照搬国际模式。因此,我国《指导意见》规定,省级政府确定一个主管部门(金融办或相关机构)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同时《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一条:贷款公司开展业务,依法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与投资人并表监管。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尚无一个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各地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做法也不尽一致,总体来看,银监会、人民银行、地方政府、税务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都参与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这种多方监管模式,并没有明确监管主体和具体的监管职责,监管形同虚设。作为银监会、人民银行在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中仅限于提供一些规范性的指导意见和配套政策,这对小额贷款公司规范经营、风险防范是不利的。

3 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3.1 政策支持

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解决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然离不开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并应区别对待,对于资产质量高、风险抵御能力强、经营业绩良、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小额贷款公司应给予政策扶持,相反,给予抑制政策。首先,赋予优质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机构地位,依法按照国家规定吸收存款;赋予优质小额贷款公司享受金融机构同等的税收及其他金融优惠政策,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权利,以降低业务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允许优质小额贷款公司接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共享社会信用资源,规避业务风险;将小额贷款公司整体纳入金融监管体系,明确银监会的主体监管身份和监管职责,增强监管的实效性;其次,为优质小额贷款公司提供更为广阔的融资平台。提高小额贷款公司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比例,引导和鼓励优质民间资本、社会、个人闲散资金及部分外资注入小额贷款公司,具有上市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也可以考虑进入资本市场募集资金。

3.2 自身建设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有效补充,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有效支撑和自身建设,两者缺一不可。在自身建设方面:首先,完善公司内部经营管理,规范公司制经营模式,注重金融专业人才的引进,加强内部员工金融知识的培训。其次,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本金,扩大经营规模。融资过程中注重引进多元化投资者,尤其是企业法人股东,并在政策范围内,允许境外机构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入股。再次,坚持产品创新。小额贷款公司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注重服务性,产品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小额信贷产品的比较优势;最后,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小额贷款公司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应慎重选择客户,严格审核贷款人的贷款资质及还款能力、考察贷款用途、评估贷款收益,及时了解贷款人的经营能力及资金使用情况,建立规范的计提制度和资产分类制度,从源头上防范信用风险。目前,有研究表明,小额贷款公司向村镇银行转制也是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选择途径之一,转制不仅可以解决小额贷款公司的“草根”身份问题,还可以促进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稳健、规范经营。2009年6月,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明确指出了小额贷款公司向村镇银行转制的路径,但目前限制政策较多,例如,要求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以外,《村镇银行暂行管理规定》还对拟改制设立村镇银行的发起人的资质和持股比例做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出改制后的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目前的小额信贷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政策瓶颈较多,时机仍不成熟,有待于在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银监会.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Z].2008.

[2]陈时兴.小额贷款公司创新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4).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4

Abstract: The private economy in Dongguan is very developed and the private capital is vast. The great demand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or money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lending in Dongguan. The article made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n the market of private lending in Dongguan from aspects such as mode and safety.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ofitable private lending from an angle of intermediaries. Suggestions are made on how to guide the private capital in Dongguan and how to develop healthy market of private lending in Dongguan.

关键词: 民间借贷;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

Key words: private lending;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mall loan company;village bank;guarantee company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021-03

0 引言

2011年,温州因为部分老板的跑路而爆出信贷危机,随后鄂尔多斯等地也出现类似问题。与温州一样,东莞也同样拥有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和雄厚的民间资本。究竟东莞民间借贷市场情况如何?在国家紧缩银根、制造业利润下滑的宏观大背景之下,东莞市是否也暗藏民间借贷危机呢?

1 民间借贷定义及其分类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行为。它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资渠道,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

民间借贷的分类有各种不同的标准,本文在此根据是否以盈利为目的这一标准将民间借贷分为互民间借贷和盈利性民间借贷。互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进行的以互助为目的的借贷行为。主要用于亲友之间、相互间有业务往来或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之间的资金互助,用于解决生活、生产上的困难,融资规模小,利息一般比较低。而盈利性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进行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借贷行为。这类民间借贷一般通过第三方进行,其利息一般较高,比如小额贷款公司、理财公司、投资管理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等机构所从事的借贷行为就属于盈利性民间借贷行为。本文研究的侧重点是盈利性的民间借贷行为,研究的角度是盈利性民间借贷中的中介机构。

2 东莞市盈利性民间借贷现状——从民间借贷中介机构角度讨论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民间资本规模不断扩大,民间资本市场无疑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民营经济高度活跃的东莞市更是如此。民间的资金需求者和提供者越来越多,互助型的借贷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东莞市盈利性的民间借贷因此发展壮大。然而,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限制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等传统金融领域的渠道,为了合理地引导盈利性民间借贷的发展,国家鼓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机构,民间资本得到开放。

2008年5月,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并进行了全国推广。东莞市也积极响应号召,近几年来一直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2009年3月,东莞市成立了广东省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广汇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到目前为止已经总共设立了17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资金主要流向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

2009年6月9日,银监会下发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东莞市政府也积极鼓励小贷公司向村镇银行转型。目前东莞市共有三家村镇银行:东莞市长安村镇银行、厚街华业村镇银行、大朗东盈村镇银行。其中厚街华业村镇银行是由小贷公司转型而成的,是东莞市首例。东莞市的村镇银行为不少企业提供了一定的资金帮助,对其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力量。

除了这些由政府通过正规渠道引导的盈利性民间借贷之外,东莞市还存在着一些“灰色”的民间借贷组织,例如典当行、担保公司等。目前东莞市的担保公司可谓是遍地开花,其安全性是东莞市政府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3 政府引导型机构发展的限制

3.1 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与窘境 被寄予厚望的小额贷款公司目前的处境越来越尴尬,在其运营和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与挑战,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3.1.1 盈利空间受限 虽然说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规定不能高于国家规定的民间借贷的利率上限——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但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一般离这个上限还有一定距离。因为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的客户群体一般是商业银行的边缘客户,如果小额贷款公司将其利率定在基准利率的4倍,那么其偿付风险之大就可想而知。所以为了控制小额贷款公司的收回贷款本息的风险,它的贷款利率就不能过高,盈利空间就受到一定限制。

3.1.2 贷款最高额度受限 按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单次最高贷款额度不能超过500万元。这个贷款额度对于东莞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其民营资本的规模来说仍然是偏小。

3.1.3 税负成本较高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只是准金融机构,而且目前东莞市没有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故小额贷款公司必须按照一般工商企业的标准来纳税。再加上小额贷款公司具有周转快的特点,而周转越快则意味着重复收税越大,这也进一步加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税负。

3.1.4 贷款资金规模受限 根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属于“只贷不存”的准金融机构,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因此其发展一直受资金瓶颈制约。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资金来源一是股东缴纳的资本金和捐赠资金,二是金融机构的融资。东莞市第一批小额贷款公司成立的时候,规定了公司最高注册资本金,且规定了其向金融机构的融资上限为注册资本的50%。这个资本金规模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2012年初广东省出台文件《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调高了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上限以及融资比例。然而,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行业资本回报率普遍不高,对股东无吸引力,故小额贷款公司股东增资扩股的意愿不强。另外,融资比例的提高只是一个地方性政策,所以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合作始终审慎,对其融资比例不敢随意放开。最后,即使小额贷款公司能得到其注册资本100%的融资,杠杆效果仍然不够明显。

3.2 小贷公司转变村镇银行进退两难 鉴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困难,2009年银监会下发了《小额贷款公司转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司转为村镇银行,这无疑给渴望吸存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入强心剂。然而经过深入调研后笔者发现小贷公司的转型并非是一件易事,因为转制的条件苛刻手续繁琐。除了对小贷公司本身的营业时间和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提出了严格要求之外,制约转型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每一家小贷公司要想转成村镇银行必须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这就意味着小贷公司转成村镇银行之后,小贷公司交由银行控股和管理,小贷公司的股东只能以参股的形式出现,这是很多小贷公司老板不愿意接受的。另外,村镇银行存在认知程度不高、吸储难、网点少等短板。这些原因都限制着小贷公司转型。

综上,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对民间借贷资金的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对缓解中小企业难问题作了一定的有益补充,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自身难以发展壮大,庞大的民间借贷资金仍迫切寻找其他出路,因此推动了东莞市其他形式的民间借贷的发展。

4 民间借贷市场新发展——担保公司的“转型”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受限,庞大的民间借贷资金迫切寻求其他出路,东莞市中小企业巨大的未被充分满足的融资需求催生了其他形式的民间借贷。很多担保公司铤而走险,开始参与到民间借贷甚至是高利贷业务中去,这就是担保公司的“转型”。

根据担保的对象(交易类型)的不同,担保公司可分为融资性担保公司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但不管是哪种类型,担保公司合法的经营业务都只是担保业务。2010年颁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活动,也不得受托发放贷款和受托投资。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缺少市场准入限制以及业务监管。因此,许多非融资性担保机构并不从事担保业务,而是以担保之名行非法吸存、非法集资来进行民间借贷活动。甚至连部分受监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也暗地里进行了“转型”。经深入调查,发现东莞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形式的转型:①部分由雄厚资金的企业家,自己成立担保公司来为自己的关联企业做担保,从银行获得贷款,再把资金在民间借贷市场上放贷出去,从而获利。②担保公司若给一些资质好的企业客户做信用担保时,有时会劝它们从银行申请高于实际资金需求量的贷款。比如某企业可能只需要300万元银行贷款,但是担保公司会劝服企业从银行申请600万元的贷款。假设银行贷款的年息为8%,则多出来的那300万担保公司以10%的年息,通过委托理财的形式留在担保公司里,然后再以高利贷的形式在民间借贷市场上放贷出去。这2%的收益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很大诱惑力。当然最后担保公司才是最大的获利者。③担保公司将其为企业作信用担保时企业所交的保证金拿到民间借贷市场上放贷出去,从而获利。

以上三种方法虽然形式不同,但是本质别无两样,那就是担保公司在“转型”,从事民间借贷业务。目前东莞市还有很多诸如典当行、理财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类似机构,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借其名儿从事着民间借贷中介业务。这都是东莞民间借贷市场的目前比较流行的形式。

5 安全性探讨

东莞民间借贷规模庞大,对民间借贷的监管体系仍有待完善,因此笔者对东莞民间借贷风险也产生了一定的担忧。但经过多方面的探讨和调研后,本文认为,东莞民间借贷市场风险总体来说仍然是可控的。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5.1 东莞地区的企业老板经营风格趋于求“稳”,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积累。当融资出现困难时,大部分企业首选收缩经营规模的策略,降低业务量,也不会去冒风险主动寻求高额民间借贷途径。

5.2 东莞民间借贷活动规模相对于东莞资本市场总量来说不算大,利率也不算太高。据测算,民间借贷资金仅占东莞资本市场总量的大概10%。而利率方面普遍在月息2%到4%,远没有温州的民间借贷利率高。

5.3 东莞民间借贷资金的流向较为安全。东莞民间借贷资金大都流向了实体经济,进入企业投资环节,不少是由于企业需要资金周转以应付短期的租金和原材料采购压力。但反观温州,根据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报告,温州1100亿元民间借贷资金中,有20%被用作了房地产项目投资或集资炒房。

根据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分析,东莞民间借贷市场的风险状况相对来说是乐观的。

6 相关建议

尽管东莞总体民间借贷情况安全可控,但是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风险。故政府需要进一步引导民间借贷朝着“规范化”、“阳光化”的方向发展,东莞市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6.1 更好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

6.1.1 减轻税负,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积极性。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准金融机构却以一般工商企业的标准来纳税,严重影响了它们的盈利能力。小额贷款公司虽然还不属于正式金融机构,但它跟银行一样是以贷款为主营业务,税收标准上如此大的差异对小额贷款公司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故本文建议小额贷款公司的纳税标准应该参照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

6.1.2 可以适当增加区域性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而且小额贷款公司数量扩充以后,市场竞争可以使他们的利率适当下调,更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

6.1.3 从根本上解决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不足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小额贷款公司升格为“可存可贷”的村镇银行,这实际上也是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的初衷。然而小贷公司转型的条件非常苛刻,现有的制度大大的削弱了小贷公司转型的积极性。政府要做的应该是鼓励小贷公司向村镇银行转型,将转制的工作大范围内的切切实实的落实下去,因此对于《暂行办法》提出的苛刻条件应该在不破坏原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放宽,真正地帮助小贷公司解决实问题,而不只是出台规定却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6.2 试点与完善民间借贷跟踪监测体系,为经济决策及宏观调控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尤其对投资咨询公司、担保公司等机构的借贷活动,各地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和引导。

6.3 构建多层信用担保体系。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加快设立政府出资的政策性再担保机构,健全东莞市担保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真正落实风险分散,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柯庆.民间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研究[D].2010,4.

[2]杨佼.小额贷款公司东莞样本:生存难,壮大更难[N].华夏时报,2010,12.

[3]广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调研报告[R].2012,11.

[4]广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广东省融资性担保行业2011年度发展与监管情况报告[R].2012,03.

[5]陈飞翔,龙玉国.温州民间借贷研究[J].经济纵横,2010,3.

[6]夏秀渊.以小额贷款公司引导民间借贷的思考[J].货币银行,2011,5.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5

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

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性,即如何保证小额信贷机构根据自身业务的经营来实现生存与发展,其最本质的要求是保证小额信贷机构的生存。保证小额信贷机构的生存要求小额信贷机构自身有一种内生机制,能够保证其在小额信贷过程中实现收入大于成本,从而小额信贷机构能够存在和发展,而不是依靠机构的外部力量,如政府的补贴、捐助者的资金注入,来维持小额信贷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盈利性是小额信贷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或基础。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分析

目前,为我国农村地区提供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主要有银行类和非银行类的两种,银行类小额贷款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各类村镇银行;非银行类的机构有:小额贷款公司、政策类的小额贷款。其中,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我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定义的小额贷款公司为: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的经营小额贷款业务、不吸收公众存款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各类小额信贷机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 传统银行类金融机构作用有限

虽然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大力倡导大中型银行应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各银行也在积极应对,但是服务中小企业的深度仍然不够。以浙江为例,浙江有银行曾推出“信贷工厂”模式,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平均的贷款额度在1000万元左右,仍然是对中小企业中的中型企业支持的多,而贷款在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或100万元以内的微小型企业支持的相对较少。2007年《银行家》研究中心课题组的调研结果也显示,在农村微小企业信贷市场,农村信用社是主要供给者,但其信贷供给方式与农户信贷需求产生的各种要素不配套,农村信用社业务仍有进一步创新的空间,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作用是政策性金融组织,开展小额信贷的时间并不长,各方面经验和力度还不够,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地区主要是在吸收存款,再通过网点和机构将存款转移出去,在农村地区进行贷款的额度和规模很小。这些都说明,现有正规金融机构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二) 新型小额信贷机构面临重重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是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试点推出的新型小额信贷机构。三类机构中,各方面发展最好的是小额贷款公司,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资金来源非常少,因为银监会和央行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其资源来源主要是自资本,险些以外的运营资金很少,随着业务的开展,资金需求量增加,后续资金保障不足,影响业务的拓展;另一方面是利率受限。由于小额信贷额度小,而在农村地区进行信贷行为其成本和风险较高,增加了经营成本,所以要采取较高的利率,但目前政策规定其贷款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期基准利率的4倍,使得小额贷款公司的自主定价能力和盈利水平受到限制。并且,由于业务开展有不允许跨区经营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在小的区域内扩展,其发展壮大受到影响。近几年村镇银行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可持续发展受到约束,银监会和央行规定的存贷比的上限是75%并且其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创新能力有限,这些都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同样村镇银行虽然可以吸收存款,但是吸储能力有限,其他的筹资渠道又受政策制约,比如不能加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对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这些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的限制影响到这个新型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二、阻碍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性的因素从大类上划分,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从外部因素看,主要包括:机构和运营的合法地位;政府政策的宽紧程度和支持程度,如利率政策、规范要求、报告制度、监管制度等;获取信贷或其他资金的难易;当地政府对项目的态度和行为;当地其他项目对本项目的影响;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影响机构可持续性的内部冈素,主要有利率、规模、还贷率(贷款质量)、管理效率、清偿力(现金流动能力)等,其中实行商业利率原则是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经营收入能覆盖运营成本)的最基本的要求。影响收入的因素很多,而利率水平的升降与收入水平变化的相关度最高。

(一)在政策方面,监管责任不明确削弱执行力,对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来说,谁来监管意味着监管的缺位,监管的缺位限制了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上的拓展和可持续发展。小额信贷行业法律和制度建设的空白反映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范围、经营区域、监管体制等方面的制度设计上,并直接导致当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困境;利率管制造成效率低下,利率控制使大部分小额信贷经营机构收取的利率不能补偿操作费用,从而不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不少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实施的利率高于或远高于银行基准利率,而这过高的市场利率并没有减弱民众对小额信贷的旺盛需求;资金来源的持续性无法保证,不仅仅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经营农户小额信贷上面临资金实力问题,正规金融机构即使能够吸收存款也面临这个问题。

(二)在经营方面,业务拓展与管理之间存在矛盾,基层网点信贷人员普遍紧缺,极易使贷前和调查贷后管理形同虚设,信贷人员凭主观想法或经验来决定信贷情况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样一来,致使农村地区信贷资金不能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真正需要小额信贷款项的农户有可能得不到这项服务;农村信用环境缺失,有些农户信用观念淡薄,赖债、甩债、逃债等失信行为还比较严重。

(三)在操作方面,小额信贷具体操作上,由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其他的民间组织都开展小额贷款业务,致使小额信贷供给机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我国现行的制度下,对农村小额信贷各个经营机构的市场定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容易造成抢夺客户资源的无序竞争。各个小额信贷经营机构也缺乏相关的约束制度来防止经营的重复性,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每个机构都派出相关信贷人员做相应的贷前调查,也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现有金融机构的作用。

国际上成功小额信贷的经验证明,大的银行是可以发放小额信贷的,比如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印尼人民银行等。因此,在我国除了增加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小额信贷供应机构外,也应该从更好地利用现有的金融机构入手。一方面,鼓励现有金融机构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在制度上通过设立专门的小额信贷部,使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变为常规化,在操作中通过灵活授权、重视一线信贷员的作用、适当的员激励等,改变原有的大企业贷款模式。另一方面,大中型银行可多方面加强与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机构的合作,银行为这些机构提供资金,这些机构为银行推荐小额贷款优质客户,既可解决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不足问题。又保证了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客户质量和来源,银行也还可向这些客户营销银行卡、网上银行等产品,拓宽金融产品营销渠道。

(二)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作用

小额信贷的发展。离小开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政府财政资金的运用要做到用在“刀刃”上,落到实处,既要充分发挥杠杆作用,又要避免鼓励道德风险。建议:一是对涉及小额信贷的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通过制定考核标准对其“支农支小”行为进行奖励,提高其发放小额贷款的积极性;二是对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机构,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其运营成本,以维持稳定经营;三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农业灾害和农产品市场风险等集中风险,建立小额信贷集体风险缓冲基金,以应对可能产生的大面积偿债危机;四是要实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的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 完善农户信用评价制度,建立信用档案。

根据农户以往借贷记录、家庭收入、借贷项目的规模等方面,对农村居民的信用进行评级,建立信用档案对于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村居民,可以给予相对较好的信贷政策,如增加贷款的额度,延长还款的期限,而对信用较差的农村居民,则要谨慎对待,要减少贷款的额度和规模,必要时取消信贷资格,为农村地区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四)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农户需求。

不同农村居民,其信贷的需求会有所不同,有农业生产、养殖、购买机械等多样化的需求,小额信贷面对这种情况,要进行灵活的制度设计,满足农户不同的信贷需要。同时实现利率市场化,这一方面可以吸收农村居民的闲置资金,增加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以使小额信贷利率与市场一致,降低信贷用户的利息压力。

参考文献:

[1] 三农政策与规划部.2009 年“三农”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 2010 年发展展望.[R]. 三农政策与规划部 .

[2] 丁璨,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212-213.

[3] 杜晓山,孙同全,张群,公益性及商业性小额信贷社会纯净管理比较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1(23):42-47.

[4] 黄心田,易法海.小额信贷的制度核心、类型及启示[J].我国软科学,1999(04).

[5] 杜晓山,刘文璞等.小额信贷原理及运作[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3 - 24.

[6] 何广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制度绩效、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2(11).

[7] 李辉.实现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8] 孙若梅.小额信贷在农村信贷市场中作用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 2006(08).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6

关键词:小额贷款 农村 南北差异 制约因素

格莱珉银行创办至今,使无数农民改变了因贫穷而无法创业困境,在2005年,格莱珉银行就已经将受益家庭发展到一个亿。从1997年设立对联合国的目标起,格莱珉银行一直在不懈努力,联合国同时将2005年定为小额贷款年以表彰他们目标达成。在受益的一亿家庭中有85%都来自于亚洲,尤努斯表示似乎在亚洲更适合做小额信贷实践。另外还有10%来自非洲,5%来自拉丁美洲。2007年,在中国,共有10 万个家庭参与到小额贷款这个项目中,虽然这是个不小的数字,但对于一个拥有着9亿农民的泱泱大国来说,受益程度其实很低。

中国是一个保守而又传统的国家,虽然我们正努力走向开放却总是避免不了某种程度上历史遗留下的顽固性包含在其中,我国长久以来的信贷模式已经将抵押担保当做一种习惯。因此,在没有抵押情况下向穷人发放贷款似乎是天方夜谭。这种类似瓶颈其实在早期尤努斯创立格莱珉银行的时候也曾有过。尤努斯在深入考察了贫困农民的生活后,便立即有了一个想法—创立一个属于穷人的银行,于是立刻联系了当地的银行,可是银行给出的答案也如同上文所说,没有抵押不可能将钱借给穷人。可尤努斯没有放弃,一方面,他作为这些穷人的担保人让银行将钱贷给贫苦的农民,另一方面,他又将偿付程序做了调整,一笔贷款对于赤贫者,确是一笔“巨债”,让他们在期末一次性清偿非常困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尤努斯尝试了分期偿还、缩小每期偿还金额的办法,即采用每日偿还的形式,这样每天只需要还很少的现金。尤努斯不断简化银行的贷款程序,最终将格莱珉银行信贷偿还机制提炼为:第一:贷款期1年,第二:每周分期付款。第三:从贷款一周后开始偿付。第四:利息是10%。第五:偿付数额是每周偿还贷款额的2%,还50周。第六:每1000塔卡 贷款,每周付2塔卡利息。这种简化后的贷款偿付程序被证明行之有效。格莱珉银行现在每年发放贷款的规模已经超过8亿美元,平均贷款额每笔是130美元,还款率达99.89%,并且连续9年保持了赢利纪录,远远高于世界上公认的风险控制最好的其他商业银行。到2006年,格莱氏银行累计放贷高达53亿美元,帮助400万穷人脱贫自立。尤努斯创办银行的模式十分人文化,一方面他解决了农民生活贫困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又教会他们积少成多,有计划去支出。这样正向激励对农民日后的生活也有深远影响。

从中国农村整体分析,制约小额贷款发展的瓶颈

在小额贷款蔓延过程中,传播思想到落实十分艰难,杜晓山教授在小额贷款领域不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在政府政策和民间层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另外一个对于小额贷款研究重视度情况折线图上发现,小额贷款在从2007开始到2010年呈现大幅度增加,但是到了2010年后期突然出现了大量下滑现象,是因为小额贷款模式在中国已经逐渐成熟导致没有继续研究空间,还是大家在研究的过程中慢慢淡化了?尤其是从小额贷款的区域分布上来看,似乎南方对于这个项目更加敏感,那么又是什么阻碍了小额贷款在中国北方农村扶贫的脚步?

不过图1所示,截至2011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366家,与去年6月相比增加了1426家,贷款余额2875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增贷款894亿元,与去年6月底的余额1248.9亿元相比,增幅高达130.18%,连续两年来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图1 2009年—2011年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网

图2 2011年小额贷款公司分地区情况

数据来源:由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统计报告》整理得出

并且据银监会统计,到2007年12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已达2038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已达1351亿元,获得贷款的农户达7742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2.6%,受惠农民超过3亿。但是如图2显示,截止2011末,北方地区小额贷款公司建立是1414家,而剩下3000余家公司均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

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虽然在成倍增长,但是我国的信用体系仍待完善,包括抗风险能力差、小额公司“只贷不存”的制度、以及资金的有限度都成为了小额贷款继续发展的瓶颈。我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原因:第一:利率。我认为这是制约小额贷款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世界上小额贷款比较成功的利率维持是在百分之十左右,当然小额贷款是比较高10%左右。但是,如果跟高利贷比,小额贷款的利率就低得多。比如印度尼西亚的小额贷款28%,但是它的高利贷里120-720%。所以,对于农民来说,特别是对于贫困的农民来说在银行借不到钱,唯一的希望只能借到高利贷的钱。对农民来说,他认为这个比高利贷还低的多,所以我们这个利息比要看跟谁比。但是小额贷款作为惠民政策的一种办法,如果一味放高利率,纵然比高利贷的利率低也会对农民产生一定的精神压力,在考虑到未来的还款问题时,会有很多农民放弃这种方式。

从“2007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暨第三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经济学家汤敏的分析得知,目前很多地方的贷款利率70%,应该按照人民银行在其他地方的试点4倍以下。如果有可能的话,应该去制定一个像美国一样的社区战略投资法,规定有多大比例的资金要留在农村,用在农村,像印度、泰国等等国家,规定所有的商业银行百分之多少,像印度15-20%的资金一定在农村,不贷到就有一定比例的罚款。中国应该采取一些办法,是不是一定完全照搬别人的办法不一定,但是我们要有一个机制,逼着商业银行把一定的资金返回到农村。如果我们有竞争,很多银行的先例也证明如果小额贷款独此一家,也可能利润率过高,像我们刚才看到的比一般商业银行高那么多利率,可能也没有必要。但如果让同一个地方有好几个小额贷款机构来竞争,就会把利率拉下来。在其他国家,当小额贷款有竞争的时候,几个机构进去的时候,他们的利率就会一直往下降,从60%降到30%,降了一倍。所以,要解决最好的办法是让多个小额贷款机构竞争,自然市场化会把利率降下来。第二:条件限制严苛。为此我翻阅了一些关于农村小额信贷以及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实践情况的资料,从中,我发现这些书虽然表面是在介绍小额贷款,但是其本身的落实情况却与GB模式有一定的不同,书中大多介绍的并不是尤努斯强调的小额信贷,虽有提及,但大部分还是在介绍担保贷款的流程及注意事项,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应该从政府的介入着手,虽然在小额贷款积极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介入是很大一部分使其顺利发展的原因,但是支持的方向还是应该更加的明确。

尤努斯在北京大学2007年来到北京大学做讲座的时候说:“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是很讲信用的,同时也富有创业精神。如果能够把钱贷给这些穷人,他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的政府应该进一步的放宽贷款的各种条件限制,从根本上,真正的为那些没有任何供抵押的贫困农民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并鼓励自主创业。第三:信息不通畅,虽然“小额贷款”这一名字被吵的沸沸扬扬,专家们也在极力研究方案,但是真正的受益人—即农民,却没有对这一名词做很好的理解,不理解又如何落实呢?这就是农村的信息不通畅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政府应该派专家有计划、有组织的定期召开农民座谈会,就在农民中间召开,告诉他们最近出台的政策,并用朴实的通俗易懂的话语使其真正的了解政策的好处。

从长江以南以北划分,是什么制约了北方小额贷款的发展

从区域分析着手,南方的小额贷款分布状况是比较均匀的,而在北方,一共有1000余家小额贷款公司,其中近四分之一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同理就是内蒙古自治区以外的长江以北地区总共占了不到全国的六分之一。我认为,导致这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有二:第一,南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不均衡,南方地区受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较早的有了很多对外交流的思想。第二,位于长江以南的农村地区,以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为首的慢慢富裕起来的村庄也日渐增多,在这个增长的过程中,他们更有能力,或者在已经有了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再利用民间借贷、小额贷款这种贷款方式进一步富裕起来便成了游刃有余之事。所以,鉴于这两个客观事实,南方地区相对于北方更能快速接纳、吸收外来较为先进思想。已经有类似案例来证明南方地区的先进性,江西市万年县搬运有限责任公司下岗职工在县劳动就业部门申请到了5万元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利用一手好厨艺,开办了一家农家乐,生意渐好,安置城镇失业人员4名,既实现了二次创业,又带动了就业。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0万元,帮助480人成功创业,带动1000人再就业。今年以来,该县始终把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小额担保贷款,作为落实惠民政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助推就业再就业的倍增效应,努力用足用好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利用有线电视和传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再就业担保贷款政策,提高知晓率。把小额担保贷款与创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从参加培训、推选项目、开业指导到提供贷款扶持、落实税费减免、后续服务等环节上实现全方位服务,形成了“培训+贷款+创业”的联动机制。同时,在办事环节上,规范操作程序,构建绿色通道,建立了政府推进机制。这样的事例虽然逐渐涌现,不过要实现九亿农民改善生活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总的来说,完善小额贷款在中国农村扶贫的制度可归纳为:第一:通过加强政府调控的方式控制利率,具体体现在政府介入并且增加小额贷款公司,使其竞争,有利于降低利率。第二:松弛小额贷款条件限度,鼓励信贷而不是担保贷款。第三:多做农村的小规模的座谈会,贴近农民,解决信息不通畅问题,不对称的问题。第四:不仅仅是贷款,更进一步要鼓励创业,并帮助农民如何创业,形成“培训+贷款+创业”的联动机制。第五:南北均匀化,即增强北方的调研力度,使小额贷款真的信息对称化。

农村小额贷款不仅是宏观的改善并解决中国农村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从个人的角度,这同时也是一个让人们缓解甚至摆脱贫困甚至是改变生活的重要途径,不仅是解决一代人的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我们子子孙孙的教育、生活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小额信贷—缓解贫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尤纳斯教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J/OL]——网上期刊,2009

[2]赵保良,孙丹阳.尤努斯的小额贷款经济思想对我国农村扶贫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7(04).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7

关键词:小额信贷;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

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工作于2008年在浙江省部分县(市)开始启动①,两类机构均面向农村金融市场提供小额信贷服务,运行三年时间来,对改进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解决微小企业融资困难、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经营宗旨和市场定位基本相同——即服务于微小企业与“三农”经济体。由于两类机构在股权结构、法律地位和企业性质的不同,使其在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服务意识、客户群体、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现就浙江省南部a县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运行情况作一比较分析,希望从中揭示两类机构各自利弊,为农村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小额信贷背景

小额信贷是指向低收人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小、无担保、无抵押。小额信贷可以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正规金融机构提供,也可以由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提供。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引入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作为扶贫的手段。随着近年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小额度的持续信贷服务活动在农村金融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持续发展的农村民营经济是浙江省内小额信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是这种农村民营经济中的主要构成部分。由于无法得到正规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巨大的融资缺口也由此产生。随着以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小额信贷机构出现,合法、规范的民间小额信贷业务正式登台,它打开一条民资“输血”企业的合法渠道,为资金匮乏的“三农”经济体和微小企业带来帮助。

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对比分析

(一)经营模式

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必须为银行业金融机构②,其高管人员和业务骨干均由发起银行派遣,经营方式、操作流程、内部管理制度沿用主发起银行的业务模式,可以说是大银行“克隆”一个小银行,或者说是银行延伸的独立核算的网点。由于股权结构所限,村镇银行是在主发起银行完全控制下经营,很难改变主发起银行固有的经营模式,其董事会和高管人员同样是在主发起银行股东控制之下,以执行者身份履行职责,自主经营空间有限。小额贷款公司由民间资本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最高权力完全归属于全体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团队分工明确,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对独立。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方式没有可以套用的固定模式,完全根据市场情况,制定相关制度,着力于金融服务创新,体现经营的灵活性。

(二)经营理念

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由主发起银行主导,而主发起银行往往受银行业固有的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习惯沿用面向传统银行客户的风险考核框架对村镇银行或者小额贷款公司的潜在客户进行风险考察。对外使客户感觉村镇银行融资门槛并不低,对内在经营团队中形成风险控制至上的“零容忍”企业文化,容易遏制村镇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的内生动力,导致村镇银行在现阶段无法很好满足农村金融服务便捷、高效的要求。小额贷款公司拥有相对自由的自主经营权,以a县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股东均为长期在a县进行生产经营的民营企业,由于股东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均遇到过不同程度融资难的困境,对于广大微小企业及“三农”经济体融资难的问题感同身受。因此,小额贷款公司更愿意选择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经营理念,解决微小企业及“三农”经济体融资难的问题,为当地经济发展作贡献,这与小额贷款公司股东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业绩考核方面,a县的这家小额贷款公司在所制定的业绩经营奖惩办法中,对经营团队实行信贷资产质量和资本回报率双重考核,注重资金使用率和资本回报率的同时提升,坚持以效益为基本前提,为信贷风险的发生留足缓冲空间。

(三)服务意识

村镇银行在客户服务上借鉴主发起银行的一整套规范化的服务体系,在受理贷款的过程中相较小额贷款公司更为专业化、流程化、职业化。村镇银行的营销导向决定了其存款与贷款并重的任务指标结构,一笔贷款是否发放成功与客户经理的经营业绩不完全挂钩。以a县某村镇银行为例,一笔贷款审批流转周期在一周左右,而客户经理对放款成功与否并不是十分关切,导致客户在借贷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容易缺乏主动权。小额贷款公司在服务方面更能体现“草根金融”机构人性化、平等化特性,作为扎根于农村的新型金融服务机构,面对广大乡镇居民和村民,在服务过程中更直接、更直白。在a县的某小额贷款公司中,客户上门咨询借款意向往往是直奔总经理办公室,以平等的商务交易关系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交通,一笔贷款从接洽到成功发放在一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

(四)客户群体

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的市场定为小额、分散,服务对象为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但是由于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差异,具体的客户群体有较大区别。村镇银行主要面向专业的农、商贸市场,采取多户联保的方式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则利用股东及经营团队成员的社会关系,通过多渠道了解借款人及担保人。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在利率定价方面是村镇银行1倍左右,其客户群较村镇银行更加不固定,客户群体主要是短期急需资金周转或者新创办的微小企业,以及优惠利率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种植业。由于涉农贷款以保证担保贷款为主,贷款对象均为弱势群体,同时由于不可测的自然灾害因素,贷款风险大,而户数多、面大、分散、区域广,贷款发放和维护成本高,就目前a县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在现有规模和资源的限制下,难以发挥明显作用。

(五)人力资源配置

村镇银行的经营队伍由主发起银行派遣,注重团队人员的存款资源,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队伍注重行业社会资源和工作经验。村镇银行在大银行的支持下,保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供给和人员管理机制,有利于未来发展的人才需要。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的人员培养机制,仍是靠师傅传帮带模式下信贷管理经验的言传身教,比较适用于小集镇农村客户的交流,但是缺少现代金融管理知识。

三、几点启示

(一)符合农村金融市场特点的小额信贷模式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不因为贷款风险高而“因噎废食”降低资金使用率,这是小额贷款公司与村镇银行在经营理念上的最大差别。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融资难问题,究其根本源自传统金融机构在其风险框架下无法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融资需求,但这并不能否认农村金融市场潜在的商业价值。小额信贷并非传统商业银行观念中无利可图的业务,在当前城市中、高端金融市场已现饱和疲态的情况下,它在农村市场开创了一片“蓝海”,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一样能够融资过程中创造出持续的商业价值。而正是基于这一点判断,国家才推出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定位服务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组织机构。因此,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小额信贷的发展源自农村金融市场,只有符合农村金融市场特点,跟随其变化不断完善更新,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二)打破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思维定式是发展小额信贷的核心

对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而言,其自有资本少,在品德、才能、企业经营的持续性等银行用作借款人信用分析的关注点往往是离散度高、透明度低、规范性差,具有个性化和高隐蔽性的特征,因而传统商业银行在为其融资时注重提供抵押担保。然而抵押担保实际上作为一种事后补救措施,从另一角度来看是不愿意承担适当信贷风险责任的体现,这是与传统商业银行过度强调“零风险”有密切关系。但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普遍没有可供抵押的资产,没有财务报表,甚至可能没有账本,要在这些传统商业银行眼中的“垃圾客户”中找到价值,首先就应该打破其风险管理的思维定式。因此,小额信贷不应该过分倡导零风险的理念,更应该对还款采取灵活的态度,注重对借款人的经营业务分析,强调对借款人的经营活动和还款能力的过程把控。

(三)建立标准规范的企业运行机制是发展小额信贷的保障

面向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的小额信贷,呈现出单笔放贷金额小、个性化强、手续复杂的特点,相对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来说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同时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资产总量小,抗风险能力低,且无财产抵押,理论预期违约率高,导致小额信贷的交易成本明显高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因此,搭建一套符合市场需求导向、富有创新内生动力、公开、透明、可量化的企业运行机制,通过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规范化的业务流转,将能够有效降低业务成本且覆盖业务办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同时,量多面广的小额信贷要求有相应的人力资源做保障,结合实践操作中具体的案例式教学和系统的培训体系,保障团队人员能保持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来开拓小额信贷市场。

注释:

①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末《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在农村地区新设村镇银行;2007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村镇银行试点工作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2008年5月,银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②2009年6月,中国银监会正式《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对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准入条件、改制工作的程序和要求、监督管理要求进行明确规定,包括必须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

参考文献:

[1]李树杰.孟加拉格莱珉小额信贷银行二次创业的经验[j].金融经济,2007(3下):56-57.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8

关键词:小额信贷;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

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工作于2008年在浙江省部分县(市)开始启动①,两类机构均面向农村金融市场提供小额信贷服务,运行三年时间来,对改进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解决微小企业融资困难、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经营宗旨和市场定位基本相同——即服务于微小企业与“三农”经济体。由于两类机构在股权结构、法律地位和企业性质的不同,使其在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服务意识、客户群体、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现就浙江省南部a县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运行情况作一比较分析,希望从中揭示两类机构各自利弊,为农村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小额信贷背景

小额信贷是指向低收人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小、无担保、无抵押。小额信贷可以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正规金融机构提供,也可以由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提供。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引入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作为扶贫的手段。随着近年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小额度的持续信贷服务活动在农村金融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持续发展的农村民营经济是浙江省内小额信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是这种农村民营经济中的主要构成部分。由于无法得到正规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巨大的融资缺口也由此产生。随着以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小额信贷机构出现,合法、规范的民间小额信贷业务正式登台,它打开一条民资“输血”企业的合法渠道,为资金匮乏的“三农”经济体和微小企业带来帮助。

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对比分析

(一)经营模式

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必须为银行业金融机构②,其高管人员和业务骨干均由发起银行派遣,经营方式、操作流程、内部管理制度沿用主发起银行的业务模式,可以说是大银行“克隆”一个小银行,或者说是银行延伸的独立核算的网点。由于股权结构所限,村镇银行是在主发起银行完全控制下经营,很难改变主发起银行固有的经营模式,其董事会和高管人员同样是在主发起银行股东控制之下,以执行者身份履行职责,自主经营空间有限。小额贷款公司由民间资本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最高权力完全归属于全体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团队分工明确,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对独立。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方式没有可以套用的固定模式,完全根据市场情况,制定相关制度,着力于金融服务创新,体现经营的灵活性。

(二)经营理念

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由主发起银行主导,而主发起银行往往受银行业固有的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习惯沿用面向传统银行客户的风险考核框架对村镇银行或者小额贷款公司的潜在客户进行风险考察。对外使客户感觉村镇银行融资门槛并不低,对内在经营团队中形成风险控制至上的“零容忍”企业文化,容易遏制村镇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的内生动力,导致村镇银行在现阶段无法很好满足农村金融服务便捷、高效的要求。小额贷款公司拥有相对自由的自主经营权,以a县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股东均为长期在a县进行生产经营的民营企业,由于股东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均遇到过不同程度融资难的困境,对于广大微小企业及“三农”经济体融资难的问题感同身受。因此,小额贷款公司更愿意选择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经营理念,解决微小企业及“三农”经济体融资难的问题,为当地经济发展作贡献,这与小额贷款公司股东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业绩考核方面,a县的这家小额贷款公司在所制定的业绩经营奖惩办法中,对经营团队实行信贷资产质量和资本回报率双重考核,注重资金使用率和资本回报率的同时提升,坚持以效益为基本前提,为信贷风险的发生留足缓冲空间。

(三)服务意识

村镇银行在客户服务上借鉴主发起银行的一整套规范化的服务体系,在受理贷款的过程中相较小额贷款公司更为专业化、流程化、职业化。村镇银行的营销导向决定了其存款与贷款并重的任务指标结构,一笔贷款是否发放成功与客户经理的经营业绩不完全挂钩。以a县某村镇银行为例,一笔贷款审批流转周期在一周左右,而客户经理对放款成功与否并不是十分关切,导致客户在借贷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容易缺乏主动权。小额贷款公司在服务方面更能体现“草根金融”机构人性化、平等化特性,作为扎根于农村的新型金融服务机构,面对广大乡镇居民和村民,在服务过程中更直接、更直白。在a县的某小额贷款公司中,客户上门咨询借款意向往往是直奔总经理办公室,以平等的商务交易关系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交通,一笔贷款从接洽到成功发放在一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

(四)客户群体

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的市场定为小额、分散,服务对象为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但是由于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差异,具体的客户群体有较大区别。村镇银行主要面向专业的农、商贸市场,采取多户联保的方式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则利用股东及经营团队成员的社会关系,通过多渠道了解借款人及担保人。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在利率定价方面是村镇银行1倍左右,其客户群较村镇银行更加不固定,客户群体主要是短期急需资金周转或者新创办的微小企业,以及优惠利率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种植业。由于涉农贷款以保证担保贷款为主,贷款对象均为弱势群体,同时由于不可测的自然灾害因素,贷款风险大,而户数多、面大、分散、区域广,贷款发放和维护成本高,就目前a县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在现有规模和资源的限制下,难以发挥明显作用。

(五)人力资源配置

村镇银行的经营队伍由主发起银行派遣,注重团队人员的存款资源,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队伍注重行业社会资源和工作经验。村镇银行在大银行的支持下,保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供给和人员管理机制,有利于未来发展的人才需要。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的人员培养机制,仍是靠师傅传帮带模式下信贷管理经验的言传身教,比较适用于小集镇农村客户的交流,但是缺少现代金融管理知识。

三、几点启示

(一)符合农村金融市场特点的小额信贷模式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不因为贷款风险高而“因噎废食”降低资金使用率,这是小额贷款公司与村镇银行在经营理念上的最大差别。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融资难问题,究其根本源自传统金融机构在其风险框架下无法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融资需求,但这并不能否认农村金融市场潜在的商业价值。小额信贷并非传统商业银行观念中无利可图的业务,在当前城市中、高端金融市场已现饱和疲态的情况下,它在农村市场开创了一片“蓝海”,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一样能够融资过程中创造出持续的商业价值。而正是基于这一点判断,国家才推出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定位服务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组织机构。因此,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小额信贷的发展源自农村金融市场,只有符合农村金融市场特点,跟随其变化不断完善更新,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二)打破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思维定式是发展小额信贷的核心

对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而言,其自有资本少,在品德、才能、企业经营的持续性等银行用作借款人信用分析的关注点往往是离散度高、透明度低、规范性差,具有个性化和高隐蔽性的特征,因而传统商业银行在为其融资时注重提供抵押担保。然而抵押担保实际上作为一种事后补救措施,从另一角度来看是不愿意承担适当信贷风险责任的体现,这是与传统商业银行过度强调“零风险”有密切关系。但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普遍没有可供抵押的资产,没有财务报表,甚至可能没有账本,要在这些传统商业银行眼中的“垃圾客户”中找到价值,首先就应该打破其风险管理的思维定式。因此,小额信贷不应该过分倡导零风险的理念,更应该对还款采取灵活的态度,注重对借款人的经营业务分析,强调对借款人的经营活动和还款能力的过程把控。

(三)建立标准规范的企业运行机制是发展小额信贷的保障

面向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的小额信贷,呈现出单笔放贷金额小、个性化强、手续复杂的特点,相对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来说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同时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体资产总量小,抗风险能力低,且无财产抵押,理论预期违约率高,导致小额信贷的交易成本明显高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因此,搭建一套符合市场需求导向、富有创新内生动力、公开、透明、可量化的企业运行机制,通过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规范化的业务流转,将能够有效降低业务成本且覆盖业务办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同时,量多面广的小额信贷要求有相应的人力资源做保障,结合实践操作中具体的案例式教学和系统的培训体系,保障团队人员能保持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来开拓小额信贷市场。

注释:

①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末《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在农村地区新设村镇银行;2007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村镇银行试点工作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2008年5月,银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②2009年6月,中国银监会正式《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对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准入条件、改制工作的程序和要求、监督管理要求进行明确规定,包括必须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

参考文献:

[1]李树杰.孟加拉格莱珉小额信贷银行二次创业的经验[j].金融经济,2007(3下):56-57.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9

2007年10月23日,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在“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允许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机构改建为村镇银行或者贷款公司。

银监会曾于2006年底下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6省(自治区)的农村地区开展首批试点,大幅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条件。其中所试点的村镇银行,同样进行小额信贷业务试点。

根据这份文件的规定,设立村镇银行的条件是:一、以境内银行为主要股东,占20%或以上的股份;二、允许自然人和企业法人入股,但最多不得超过10%;三、村镇银行在乡镇一级注册,注册资金为100万;在县一级注册,注册资金为300万;四、只能在注册的乡镇或县域范围内经营。而设立贷款公司则是由境内银行设立,注册资金为50万。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的“小额贷款机构改建”,其实就是针对央行曾经创设的五个省内七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意图将央行试点,在新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条件下,纳入银监会推行的村镇银行与贷款公司序列。

但与此同时,中国现尚有100多家非政府或半政府性质的小额信贷组织,它们的运作资金还大多依赖于外部组织和人士的捐赠,其资金来源相对比较单一,资金严重匮乏,在组织和财务上有可持续能力的只在少数。

央行试点憧憬

2006年初,国内生猪价格急剧下跌,不少养殖户的猪场不得不忍痛杀掉母猪,有的因资金缺乏而被迫关门。而山西平遥县养猪专业户却凭小额信贷逃过一劫。

“晋源泰小额贷款公司总共贷给了我7万元,生猪出栏后,我已经将贷款本息全部还清了。”山西平遥中都乡道虎壁村的农户侯生元欣喜地说。依靠这笔贷款,侯生元不仅没有关门,而且还保住母猪,扩大了猪肉生产规模。等到2007年生猪价格上涨时,侯生元单养猪在一年间已经赚到近10万元钱。

这里提到的晋源泰小额贷款公司,正是央行提倡和支持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之一。作为试点,这批小额贷款公司由央行设立,于2005年部署,是中国第一批正式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之一。

除晋源泰之外,还包括山西平遥日升隆小额贷款公司、四川广元全力小额贷款公司、贵州江口华地小额贷款公司、陕西户县信昌和大洋汇鑫小额贷款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融丰小额贷款公司,总共五省的七家试点。

央行试点组织者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补充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上的不足,填补农民的贷款缺口,鼓励适度竞争和给民间资本有合法经营的出路。

虽然只有不到两年的运作,但央行的上述7家试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状况都还不差。据本刊记者了解,截至今年9月底,晋源泰累计发放贷款7002万元,收回贷款4850万元,贷款余额2716万元,迄今实现利润355万元。而陕西省户县大洋汇鑫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给本刊的数据为,共发放贷款1700万元,回收贷款200万元,贷款余额为1499万元,利息收入118万元。

以焦煤起家的晋源泰公司董事长韩士恭告诉记者:“小额贷款公司利润约在15%左右,要比焦炭业利润稳定得多,为‘三农’提供贷款服务,风险不大。”但相对于稳定的利润而言,能够更加吸引韩士恭的原因还在于升级为“银行”的预期。

因为目前的央行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均不允许吸收公众存款,只能运用“来自几个有限股东的自有资金和来自一个机构的批发性融资开展相关业务”,以防范金融风险。这也就是目前所说的“只贷不存”的限制。而这一限制曾被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看作是“锯了小额信贷的一条腿”。

本刊记者注意到,央行在四川广元小额贷款组织招标的有关提示要项上已说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为2~3年,最长5年。试点结束后,小额贷款公司的未来或撤销或升级为金融机构。”这种具有暗示性的承诺令韩士恭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但央行试点的不仅不是银行,还可能涉嫌“非法”。此前银监系统有官员认为“小额贷款组织是未获银监部门认可并颁布金融许可证的狭义金融机构”。

毕竟,自2003年银监会从央行独立出来,行使对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监管;央行则行使货币政策制订等职能。只有得到银监会发放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才能算是合规的金融机构。

更令央行尴尬的是,银监会于2006年底下发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设立村镇银行注册资金为100万~300万,贷款公司注册资金为50万。“注册资金50万的机构可以从银监会拿到许可证,我们放贷2300万元却是无证经营!”韩士恭很不解。

“近日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提到的‘允许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机构改建为村镇银行或者贷款公司’,正是对央行方面质疑的回答和解决之道。”杜晓山说。

10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也公开表示,下一步银监会和央行将进一步共同推动小额贷款的试点,银行和央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间渠道年内有望打通。“这种大的商业银行吸收资金,做批发商,把一部分资金批发给有能力掌握客户情况、了解客户的小额贷款公司,由小额贷款公司做零售商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模式。”吴晓灵说。

尽管直接操作了小额信贷试点的央行研究局方面没有回复记者的采访要求,但各试点地方上的选择已经非常明确:平遥县副县长温启华称,“成为央行试点的平遥县已经逐级向上行文,希望能把平遥也作为银监会的试点。”

民间组织期待合法化

自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参照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在河北易县建立中国第一家小额信贷机构以来,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扶贫方式已经在中国走过了14个年头。迄今为止,除去央行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等寥寥几家官方机构外,民间只放贷不吸储的小额信贷机构已先后存在过300多家。

“区别于政府部门和农行合作试点的政策性小额信贷组织,这些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以公益和扶贫为宗旨,我们一般称之为或是福利主义或是公益性制度主义这两类的小额信贷组织。这些机构虽然发展年头最长的14年、最短的5年,但较之政府试点动辄千万的资金投入,规模较小,有的只有十几万,超过千万的只有一两家。比较大的机构和项目的覆盖面达到五六千农户,小的不到一千户。”杜晓山告诉记者。

通过对历年的小额信贷统计调查发现,这一类的小额信贷项目和机构主要以扶贫、妇女、儿童发展为目标,其中80%以上的项目位于部级贫困县。

“它们都是非营利性的机构,并以扶贫为目的,很多以农村妇女为主要扶贫对象,贷款金额多以5000元为上限。2005年以来的政府部门推出的商业性小额贷款试点,以农村中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普通农户为贷款对象,且以营利性为目的。”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称。

茅于轼自1993年用500元,在山西省临县湍水头镇龙水头村开始了他的中国小额贷款尝试,这个小额贷款扶贫基金目前已经发展到注册资金100多万元。

“如果这些非政府的小额信贷机构也能拥有合法身份,与两部门的试点共同作用,那才能达到农村金融机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目标。”杜晓山表示。同时杜也告诉记者,社科院曾多次与央行、银监会沟通过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试点的合法身份问题,但目前仍无答案。

“其实,银监会、央行的试点小额贷款公司是在政府授意下运作的,即使没有金融牌照,它们也能运作得很好,倒是我们这些非政府的小额信贷机构更需要合法身份。”茅于轼对本刊记者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

他创办的龙水头村小额贷款扶贫基金就一度受到警告。因为,央行曾在1999年的相关批文里指出,“一切个人或单位未经批准经营小额信贷都属非法。”央行临县支行也曾下发文件,宣布该基金为“违法集资”,并称将予以取缔。最终能够存活下来,并且发展到百万资金量,作为一个民间小额贷款机构实为少数。

“转正”疑云

茅于轼同时也告诉记者,“拿山西省临县湍水头镇的试点来说,‘既存又贷’也是在央行的允许之下的,否则是要被抓去坐牢的。”但即使如此,他也丝毫不放弃任何一个将这个小额贷款项目转为合法的机会。

“我们正在与农业银行洽谈合作,准备一起推出试点,共同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相信明年就可实施,这将是个双赢。”茅于轼欣喜地告诉记者。而他在2006年底接受记者采访时,还很忧虑不能找到一个国有银行做大股东,无法正式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不过他认为非政府小额贷款组织的“产权问题”将是最大的障碍。据记者了解,中国目前最主要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包括商务部交流中心管理的由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的小额信贷机构,社科院的扶贫社,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小额信贷和四川省乡村发展协会等,这些机构或者注册成社会团体,或者注册成民办非企业单位。

但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认可的股东,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法人或者自然人,社团法人被排除在外。“社团法人存在所有权不明确的问题,这也意味着责任不明,银行作为营利组织是不愿意与之合作的。”茅于轼坦言。

“小额信贷是一种与传统银行完全不同的金融模式,想通过传统金融机构来很好地执行,其成功率很低。”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对记者谈道。其担忧在于,即便能找到合作银行,社团法人入股问题也能解决,如何将民间小额信贷组织覆盖极广的各机构纳入到银监会系统内,也是个问题。

目前银监会以及地方各级银监部门,都面临着监管力量短缺的问题。这现存的100多家民间小额贷款组织即使是部分转正,对其监管力量无疑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即使按银监会现行的运作,将来全国2000多个县每个县设立一家‘村镇银行’,也根本监管不过来。到时候又会出现新的问题。”茅于轼担忧。

“我们希望与央行、银监会多做协商,很好地解决民间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或半金融牌照等相关问题。”杜晓山期望,“而且,对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机构不需要审慎性监管。”

寻找监管主体

茅于轼则希望利用更多的市场手段解决监管问题。他对本刊记者说:“未必非得需要政府来做,美国的银行100%都是民间的。银行行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对整个银行运作承担法律责任。政府只为银行提供信息和资金,没有被束住手脚反倒没有出大娄子,没有巨额的坏账。中国的小额信贷也可由民间成立组织来具体运作。”

与此同时,多头监管同样是令小额贷款进展缓慢的关键原因。

中国银监会近日宣布,将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的范围,将试点省份从现在的6个省(自治区)扩大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市)。央行方面也迅速反应,宣称将逐步扩大试点面。

一边是正在积极推行试点的央行,一边是手持许可牌照的银监会,到底哪一个才是小额信贷的主要监管部门?为何此次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会强调称,“此前由央行试点创设的5个省7家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在银监会本次试点中,将允许其按照银监会相关要求,改建为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

“小额信贷一直存在着多头监管的问题,央行可以推出,但没有权力发正式的文件。”杜晓山对此表示。

“银监会没有依据来监管小额信贷,需要法律授权。”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局长黄毅这样表示。

事实上从此次银监会方面表态,允许央行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转为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的办法来看,银监会同样是规避了对小额信贷是否将特殊监管的问题。

中国央行研究局副局长焦谨璞也认为小额信贷“监管模糊”,而目前小额信贷发展的最大问题正是“没有任何针对性的政策或法规,监管尚属真空状态”。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10

一、小额贷款企业的特征

(一)商业兼公益性

小额贷款企业和其他商业企业一样,是以市场为导向、追求自身利润的独立运行的机构,追求商业的可持续性。《指导意见》中第4条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经营,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但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下限为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具体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变化自主确定,这就赋予了小额贷款企业更多的谋求财富的自主经营权,是其商业性的基础。但是小额贷款企业也体现了一定的公益性,例如在一些地方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向三农建设提供贷款的数量占资本的比例。

(二)民间全融草根性

小额贷款公司属于民间金融的一部分,民间金融经历了一个完全禁止到逐步放开的时期,因此,民间金融在我国发展相对滞后。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民间积累了大量的民间资本,民间金融己经占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总规模约33%,具有巨大的潜力,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有可能借助民间金融的优点快速发展,并很好的服务于草根阶级。但是,民间金融具有极不规范性,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强有力的监管。

二、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风险分析

(一)自身经营风险

首先,小额贷款公司其运营资金的渠道受限,有些小贷公司存在违法吸收存款的现象;抽逃资本金、出资不实也是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中存在着的问题。其次,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着违规给关系户,发放贷款等不良现象。当出现借款人违约时,暴力追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极大损害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形象。

(二)借款者违约风险

在北大法意的数据库中,搜索小额贷款公司,有3128个案子(占总数的99% )都是借款人违约引起的纠纷,诉讼的最终结果都是借款人败诉。

三、小额贷款公司法律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定性引起的监管混乱

《指导意见》及各地管理办法没有明确小贷公司是否是金融机构,这为监管问题提出了一个难题。定性不明确导致监管部门不明确,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的划分不明确,这既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又不能使金融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同时由于监管的缺位,为了严控风险,规定小贷公司只贷不存、杠杆利率等处处限制,导致融资渠道的受限,这是监管异化的表现。

(二)重合规性监管,导致风险并没有得到控制

目前,我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要是考察其执行有关法律、规章的状况来进行的,监管部门并不能随时跟踪小额贷款企业的运行,很容易造成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虚设凭证、伪造账簿等方式来躲避监管,单纯地合规性监管不能起到监管的作用。

(三)法律文件中没有对小额货款公司法律地位的确认

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金融机构分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两类。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开展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向社会提供支付和结算业务,而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能吸收社会公众的存款,主要从事信用、货币业务,不具备支付、结算等功能,如信托公司、担保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显然,从上述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模式来看,小额贷款公司应该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但是我国的法律文件并没有将这一法律地位予以确认。

四、加强小额贷款公司法律监管的建议

(一)明确监管部门和监管内容

监管部门和监管内容的确立是监管体系的基础。目前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部门主要是政府金融办或由当地政府指定一个部门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金融办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和人才,很难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办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管,人民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测,并将小额贷款公司信用状况纳入信贷征信系统。小额贷款公司应定期向信贷征信系统提供贷款人、贷款金额、贷款担保和贷款偿还等业务信息。

(二)完善监管制度

目前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准入门槛等制度的设计主要是参照传统的金融机构,而小额贷款公司和传统的银行又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又不同于一般性工商企业,因此,应该对小贷公司准入门槛制度进行专门的设计。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门槛较低,容易将风险扩散到社会公众。因此,要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运用监管。上海《关于促进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若千意见》X2010年修订版)中己经允许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国内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但是在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等方面的监管比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监管更为严格。同时,适度放宽融资杠杆比例限制。按照现行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向银行的贷款不得超过资本金的50%。在市场准入上,降低最低注册资本和放开上限要求,使投资人拥有更大的自主决定权,使市场具有更大的决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