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档案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2 05:13:15

民生档案论文

民生档案论文篇1

(一)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彰显了服务师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民生档案是“关注人的生活品质的档案,在档案资源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要以提升学校师生员工的生活品质作为民生档案工作的价值导向。”由于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桎梏,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佳,经常会出现重物轻人、重领导轻员工、重机构轻个人的现象,致使师生员工对档案馆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意见很大。而民生档案管理工作要坚持以师生为本,切实把师生员工根本利益需求作为档案工作的初始点。进一步实施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可以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使之能够更好地关注师生员工的切实需要,解决师生员工的各种民生档案问题。

(二)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解决了分散和集中、定式和灵活之间的矛盾。一是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档案馆要和其他部门进行系统对接,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沟通和传递,只要和其中一个部门进行联系,就可以查询到与之相关的民生档案信息。这就解决了当前民生档案分散管理和师生员工集中查询和使用之间的现实矛盾。二是实施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各种民生档案目录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或是简单地讲纸质文档转化成电子文档或图片,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媒介,搭建民生档案管理、查询、共享平台,供师生员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进行自动化信息查询,实现权限申请、全文查询下载功能,从而解决档案定式管理和师生员工便捷利用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的满足师生员工的切实需要。

二、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高校档案馆库藏量大,各类民生档案纷繁复杂,在进行数字化转化时,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对馆藏档案进行全面分析,明确档案资源信息的范围,以方便服务广大师生员工所需为目的,逐步地将保存价值较高、利用频率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以教师的教学档案为例,教师的教学档案信息由所授课程名目数量、教学学期和年工作量、教学评价、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和级别、承担的科研项目等等,这些信息是教师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目标考核时,评定机构需要的重要信息来源。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持续性,因此档案管理者循序渐进,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

(二)科学整合原则。民生档案都是与师生员工的生活工作利益紧密相关,如果民生档案丢失或者损坏,将给师生员工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会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主体的各类档案信息的重要程度和使用频率,进行科学的整合,并结合档案载体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合的管理方式和保存形式。通过对教师民生档案进行集中整合,可以分为教师的个人人事信息档案、教学档案。就教师个人人事信息档案来讲,就可以用纸质文档形式进行保存,而对于教师的教学档案档案信息就可以采用纸质和电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三)保密监控原则。在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虽然系统灵活的管理方式给广大师生员工查询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是同样也带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在数字化管理进程的始终都应该做好保密监控工作。在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转换的初始阶段,一般会采用委托外包加工,对大量的档案库存进行集中处理,这时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参与其中,进行全程监控,尽力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保密性。在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档案数据库建构、整理归档过程中,要做好网站的安全保护措施。通过杀毒软件、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检测、信息加密技术、用户身份权限认证等,保障数字化档案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三、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做好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整体规划。实现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仅仅凭借几台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简单的登记扫描,很难达到数字化档案管理和使用的双重需求。“档案数字化是一个体制化、系统化的过程,需要建立基本的规划,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方案。”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讲,要高度重视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做好总体规划和布局,保障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实施。学校领导要将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纳入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要充分发挥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对学校发展和服务师生员工的重要作用,在宏观布局、管理规划、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予以统筹与指导,在资源分配、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等方面予以保障。其次,提高档案馆领导和员工对民生档案数字化的认识,做好相关工作的布局与安排。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档案馆领导要做好实施规划和工作计划,不仅要保证技术、资金和设备的支持,还要根据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合理安排各项工作。

(二)加强建设高校民生档案特色资源管理库。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因此,在进行数字化管理过程中要根据高校民生档案的特性,建立专门针对高校师生员工工作性质和特需要求的民生档案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等。比如对教师教学科研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就可以满足人事部门在教师职称评定时,通过查询教师教学科研档案库,就可以知晓申请教师的基本条件,是否达到晋升的要求,避免了教师奔跑于各个进行登记、证明等繁琐的程序。对于高校民生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深入调研,切实了解校内师生员工的切实需求,以满足师生员工档案使用需求,提高师生员工生活工作便利性为基础,建设行之有效的各类数据库;二是要根据实际,结合学校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为各个部门工作所需的特色资源库,如教学名师档案库,可将教学名师的教学录像、教学图片、教学大纲、教案等等信息纳入到资源库内,为学校对外宣传,申报更高一级的项目提供全面的档案信息资源,从而为学校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资源。

(三)提升高校民生档案管理队伍工作水平。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不同载体的数字化转换,各类数据库的筹建、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多媒体系统的存储与利用、档案信息系统的综合管理等,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档案学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和精通网络系统、应用软件的使用与开发。首先,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熟悉和明确各自负责领域的工作环节、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所需的各种素质和能力,通过比照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其次,档案馆领导要组织员工去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先进单位进行观摩学习,了解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有效地管理模式。在借鉴外在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单位的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机制,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最后,要通过多种渠道提升民生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优化档案管理队伍。档案馆领导要结合本单位员工的实际情况,按时按需选派员工外出学习和培训,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引进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深入优化民生档案管理队伍。

民生档案论文篇2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档案馆;民生档案;社会档案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160-02

一、公共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的主导理念

公共事务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共事务有两重含义:一为公共领域的事务;二为关涉公众共同利益的事务。公共事务可以界定为:公共领域内关乎公众共同利益的事务[1]。可以说,从日常生活中的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到市场秩序维护、大型水利设施的修建,以及公众的财产、人权和自由等权利的实现都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以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理论与方式,民主运用公共权力,并以科学的方式,依法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活动[2]。与传统的行政管理相比,两者的责任对象是不一样的,社会管理的理念也是根本不相同的。传统的行政管理主要是向国家负责,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缺乏一种人文关怀的公益性理念,而公共管理则主要是向社会与公众负责,强调以人为本的公益性理念。公共管理是一种建立在得到强化了的公共精神、公共利益、正义原则与公众参与基础上的一种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它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人为本与社会正义,即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并时刻关注公共利益的实现,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它的核心要素是管理好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意味着以政府投入为主、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的公益化发展模式的回归[3]。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公共领域的发展、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运用等多种社会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社会步入全面的、整体性社会转型期,学习和借鉴公共管理改革的经验,从理念、体制到方式等进行深刻的改革,成为我国公共行政学众多学者关注的课题和理论取向,成为指导我国公共事务管理的主导理念。

二、档案事业――公共管理的核心要素

公共管理的核心要素是管理好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档案馆是我国档案事业的主体,我国的档案事业也可以理解成档案馆事业。我国档案管理体制将档案馆定位于事业单位是有利于档案馆树立“公共利益”服务目标的,因为事业单位定义内在蕴含了“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其概念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一般将事业单位理解为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实体性社会组织。1998年国务院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一次对我国事业单位进行了规范定义,即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因此,事业单位的定位实际上强调了活动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也区别了“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相应地,我国档案馆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是公共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4]。

三、公共服务――档案学思想的新趋向

档案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要素。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思想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档案管理领域,对当代档案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档案服务思想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将封闭性的服务提升到了档案公共服务的高度,逐渐强化为全体公民服务、关注民生民意、维护公共利益的服务目标,更加强调档案部门的公益性和公共责任,更加重视服务受体的公众性和“公民个人”的权利实现。于是,以“公共档案馆建设”带动的“档案公共服务”思想成为我国档案学思想的新趋向,不断诠释着档案事业的服务本质,具体而言,这种趋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公共档案馆理念的形成

公共服务理念使档案部门全面审视国家档案馆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并重新思考国家档案馆的传统定位和新形势下的正确定位,一种接轨国际、符合国情、以人为本的档案馆建设理念顺势而生。“公共档案馆”的首次提出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2002年,朱基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将档案馆确立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自此公共档案馆的理念开始在我国流行,公共档案馆建设成为学术研讨的热点话题,理论氛围开始形成。2003年在上海举办的“新时期公共档案馆建设”论坛就公共档案馆的定位、目标、功能开发、形象设计、实现途径、未来走向进行了研讨。2005年在上海举办“面向未来的城市档案馆”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新时期公共档案馆的发展之路等议题进行了探讨;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举行的“公共档案馆利用服务社会化”学术研讨会就公共档案馆的界定等问题进行了研讨;2005年在沈阳举办公共档案馆建设专题报告会就公共档案馆的含义及其历史背景、我国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现状及面临的任务进行了阐述。尤其是近几年来,档案报刊发表了不少探讨公共档案馆建设的文章,也有学者在档案馆基本理论专著中就构建我国公共档案馆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索。“公共”二字揭示了档案馆为民众所有的性质。公共档案馆是公共文化设施,理应服务于人民,为民众共享[5]。公共档案馆的提出并不是建造一个新的档案机构,而是从理念到行动上变革档案馆的利用服务工作。公共档案馆的建设也并不仅仅是一种口号和理论,而是承载着我们实现“档案公共服务”的美好理想。公共档案馆建设,充分反映出我国档案服务“公共性”的加强,也凸显了社会公众对“档案公共服务的”现实需要和未来期许。对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实践发挥着总结、引导和前瞻的作用。

(二)民生档案成为新的关注点

民生档案是围绕着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核心内容――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而提出的。2007年12月29日,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民生档案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国家档案局印发《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贯彻实施,档案界迅速掀起一场民生档案的热潮,档案界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民生档案的研究。档案部门借十七大契机提出民生档案,一方面是国家和政府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昭示着档案部门更加关注社会民生,塑造“亲民”的档案文化导向。民生档案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档案工作贴近民众,从而对涉及民生内容的档案加大监控力度,以保证这部分档案的齐全归档、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档案界的学者纷纷从理论高度上来阐释和探讨民生档案的相关范畴。要求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自觉将民生档案工作纳入工作范畴,积极探索民生档案管理和利用途径,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意见下发后,各级档案行政部门立即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宣传工作。除此之外,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学会也积极组织形式丰富的以民生档案为主题的研讨会,各种档案学杂志上也刊载了诸多相关文章,以期为档案管理实践部门提供开展档案工作的新思路,促进档案工作社会化的深入。档案服务民生理念,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响应服务理念以及改善民生的思想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回应,是对档案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进一步强化。

(三)社会档案观初现端倪

1991年,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总结出,档案理论和实践正经历着从“国家档案观”向“社会档案观”的转折。事实上,顺应世界潮流,当前我国也正在经历着这种档案思想的变迁[6]。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对档案的认识还仅局限在“国家档案”、“党政档案”;将档案馆视作党和政府的附属机构,而不是公共性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国家档案观”逐步淡化,1983的《档案馆工作通则》明确了档案馆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性质,也拓展了档案工作的服务范围。1987年,《档案法》制定后,档案界和社会其他各界人士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档案工作是一项社会的公益性事业,而不仅仅是党和国家的政治性活动。21世纪以后,2003年9月的全国社区档案工作座谈会,2004年4月的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2005年4月的全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2006年3月的全国档案馆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座谈会,2007年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在“中国・沈阳家庭建档与和谐社会建设高层论坛”提出家庭建档这项工作有“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家庭、社会、档案工作,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上述档案工作重心的转移,说明了“社会档案观”的深入。从国家档案观到社会档案观的转变,是以人为本,还政于民、还档于民的必然选择,是档案由政治功能向文化功能的回归,是档案工作向从“国家模式”过渡到“社会模式”的思想根基和前提条件。社会档案观使得档案界乃至整个社会开始重新审视档案的价值,体会档案的意义,积极地利用档案为社会服务。

以上三个理念,是笔者基于公共管理视角探索档案领域的新的思想――档案公共服务思想的趋势所衍生的三个理念,它们是从档案公共理念的不同角度的分支理念,有一定的交错性和重复性。总而言之,档案公共服务思想拓展和升华了档案理论界的视野,顺应了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其思想指导的档案管理实践为档案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找到理想切入点。

参考文献:

[1]曹闻民,陈宪.档案文化学[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2]添有.嬗变与重构: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模式转型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徐桂华.新范式与新工具: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李扬新.档案公共服务政策研究[M].上海: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2011.

民生档案论文篇3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市场机制;主体多元化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 and archival science, this paper makes a theoretical demonstration, and analyzes the role of citizens, for-profit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fferent subjects.

Keywords: Archiv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rket mechanisms; Subject multiverse

1 引言

传统理论认为,档案馆与档案工作者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理由包括档案馆有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基础,档案工作者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管理工作对档案信息资源存在利用上的绝对便利。然而,随着政治民主化的不断增强,服务型、参与型政府的建立,档案馆由封闭向开放的逐渐转型,公民素质和档案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公民档案信息需求类型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系统化与广泛化、方式与时间更加个性化。而仅以档案馆自身作为开发主体已俨然不能满足利用者的需求。因此,多元化开发主体参与成为新形势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

2 行政学视角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多元化的理论探析

2.1 公共选择理论与市场机制的引入。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基于“市场失灵”、继而“政府失灵”的社会大背景,产生于美国的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主要学术流派之一。核心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认为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机构来提供。因而主张设立私营企业、非盈利机构等取代处于垄断地位的政府官僚体制;实现公共组织之间的充分竞争以及公共服务组织小规模化;通过分权实现权威分割,允许不同组织之间在职能和管辖区域上的重叠交叉。[1]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市场比官僚机构更有效,主张引入市场机制,依靠社会和市场,强调个人自由和市场作用,通过竞争迫使政府提高效率,从而使公众获得自由选择的机会。

以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几乎完全由档案馆垄断,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弊病。一方面档案馆作为我国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其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的财政支出,因此档案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其开发利用主要围绕党政档案工作便成为必然选择,致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产品形式单一、内容乏味,利用率低。另一方面,由于档案馆在开发、提供档案资源利用服务中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者,致使效率低下、公民需求满意度低。因此,引入市场机制,让私人企业、公共组织、公民个人参与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来形成多元化的开发主体,是公共选择理论对档案馆信息资源开发提出的新要求。

2.2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绩效目标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源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逐步扩展到全世界,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出现的政府改革浪潮。如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全力推行的以公共服务市场化为核心的民营化改革,包括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以及公共服务提供的市场化模式、公私伙伴合作模式的推行;1981年美国里根政府上台执政后,放松政府管制,将众多公共产品和服务通过签订平等、互惠的合同,外包给私人供应商,以实现公共管理的市场化和社会化[2]。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新公共管理的内涵总结为:第一,政府服务应以社会和公众的需求为导向;第二,更加重视政府的产出、结果、效率和质量;第三,主张放松行政规制,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强调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测量和评估;第四,政府应广泛采用企业中成本――效益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管理方式;第五,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第六,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增强灵活性。[3][4]新公共管理理论虽是在西方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以现代经济学为基础的产物,但其着力解决的政府部门人员冗余、官僚体制问题严重、投入产出绩效低下、公共服务效率欠缺等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于我国的档案部门中。

长期以来,档案馆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占据主体地位,再加上局馆合一的管理体制,致使档案馆对档案资源的开发缺乏对投入产出绩效目标的考量。目前大部分档案馆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仍停留在响应政府号召多,挖掘公民兴趣少;出于档案馆利益与编研人员兴趣倾向多,围绕公民利益少;主观臆测公民需求多,实际调研捕捉公民需求少等弊端。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的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合作,引入竞争机制、注重绩效无疑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3 治理理论与国家权利的社会回归。治理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全球化、市场化和分权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范式。核心观点是主张通过政府和公民以及社会的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定共同目标等途径,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其理论观点是:第一,治理意味着管理主体的变化,政府不再是国家唯一的权力中心,各种公共和私人机构也可成为一定层面上的权力中心;第二,公共产品的供应可以由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承担,与政府部门相互依赖,互通资源;第三,治理的目的是达到善治,实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协调与合作。[5][6]治理理论强调管理权力的让渡,是一种还政于民、让被管理者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为管理出谋划策的理论。

众所周知,档案价值实现是基于用户需求的满意程度为标志。尽管随着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给档案馆了解与预测公民需求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然而,基于我国档案馆目前发展现状与人力、财力限制,以及互联网时代下公民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偶然性、时效性等特点,档案馆完全、及时地预测公民信息需求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真正实现了,面对庞大的档案信息资源与众多公民的信息需求,仅凭档案馆自身的能力是不可能实现对所有公民信息需求及时与高质量满足的。因此,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权力下放,引入公民与社会的力量参与开发,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本身成为档案价值实现途径不失为一种更有效的方式。

3 档案学视角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多元化理论探析

3.1 基于档案价值实现的用户主体定位。马克思指出,“价值”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7]冯惠玲教授认为,档案价值是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它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范畴。档案价值作为一种关系,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主体的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前提条件,而客体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8]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必须以主体需求为中心。一方面,各级档案网站以及平台的建设为公民参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公民出于自身的利用需求具有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强大的内在动力。于是将档案价值实现的主体――公民引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来,不仅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更具活力与针对性,同时可使其本身成为档案价值实现的一种形式。众所周知的美国公民档案工作者项目(Citizen Archivist)、英国的档案志愿者(Archive Volunteer)、新加坡的公民档案员计划(Citizen Archivist Project)等都是成功的典范。

3.2 档案信息的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档案源于社会实践,基于产生主体的社会性,因而档案具有社会性。档案信息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内容,是具有明显社会性的公共资源,理应为人类社会所共有。其次,就我国档案馆的性质而言,也决定了档案的社会共有属性。杨霞在《国家档案馆利用服务研究》中将我国档案馆定位为公共档案馆,指出,所谓“公共”即“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侧重于强调档案馆的社会性、公有公用性和非排他性。它是由公共财政资金支持设立的保存公共档案的、负责提供公共服务的开放型档案馆[9]。档案信息的社会性与公有性,为公民参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了权利保障与伦理支撑。

档案作为文化发展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让-皮埃尔・瓦洛曾指出,档案是人类记忆、文化和文明的金子。国际档案理事会2014年会以“档案与文化产业”为主题,就档案文化价值的显现、产品的开发、遗产的保护、产业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0]。档案文化产业建设作为开发利用的新形式,在新时期具有极大的活力与生命力,而仅凭档案馆自身难以实现。因此,通过签订合同、外包等途径引入营利性或非盈利性组织参与开发,成为实现发展的必然需要。如美国国家档案馆于2015年3月举办的“探索美国餐饮文化史”系列活动,受到了众多公民的青睐,极大地发挥了档案的文化价值。

3.3 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多元化思想与档案多元论。美国Anne Gilliland教授在《21世纪的档案建构》中对“档案多元论”作了解释:指相对主义者或非主流的社区和国际化看法下的一种档案范式,是实证主义者立场,民族性导向和现代性的概念建构,反映多元视角下档案存在及其建构意图的多元特征,揭示出学术机构、官僚机构和个人在档案证据性文本和记忆留存意图方面的多样性,在社区视角及需求方面的差异性,在档案专业和学术发展的文化和法律构建方面倡导多主体参与。从传统的档案一元世界观转变为档案多元世界观,由“唯一的”和“其他的”档案认知与实践方式转变为有多种认知途径和实践方式,由一种文化范式主导转变为多种文化范式可以同时存在,允许多种叙事方式共存,多种文本论和认识论互补,尊重社区差异。[11]档案来源、记录形式、管理主体、描述元数据关联等的多元化特性,以及网络空间中连续性思维与意识的存在,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从单一的档案部门业务拓展到跨部门、跨地域,甚至普通公众的多元化参与、协同开发提出了理论要求。

3.4 档案学科范式向后现代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范式理论”引入我国档案学研究中。丁华东教授认为范式是学科领域专业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是一种在宏观上、整体上所设想的学科形象与学科认定的事实,作为科学共同体“理所当然”的自明公理而隐含在具体理论中[12]。新时期,伴随后现代思潮的强大势力,笔者认为档案学科范式面临新的转变。后现代科学认为,一个健全的社会和非祛魅的世界应该是多元的、有机的、整体的、过程的、灵性的、非决定论和绝对自由的,不应是一元的、纯理性的、独断的和原子分立式的[13]。后现代档案学范式理念下,档案利用服务子范式将从限制封闭走向自由开放,关注人的感性思维,关注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人性化以及自由度的把握。范式转变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多元化提供了新的契机。

4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4.1 公民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彰显。伴随档案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公布以及“以开放为原则,不开放为例外”原则的确立,各级档案网站、信息开发平台的设立及公民信息权意识与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公民参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并占据主体地位成为可能。档案馆作为开发主体不论是基于馆藏,还是基于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开发模式,都没有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与用户需求的有效衔接,是一种相对低效的档案价值实现的间接范式;而用户作为开发主体,以其需求为导向、利用为目的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便有效地实现了二者的统一,因此是一种高效的档案价值实现的直接范式[14]。

4.2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组织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5年,国家档案局颁布了《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提出对已公开且存在广泛社会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手段,对其内容进行加工和开发,形成档案信息加工业、咨询服务业等产业,增加社会就业,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我国已有众多有能力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机构,如广告创意、影视制作、文化传播、文化礼品制作、新闻传媒、数据开发等商业性开发机构以及众多的高校、档案学会等非营利性机构。因此档案馆可借鉴美国myArchives商店、英国的“联合品牌在线服务”(co-branded online service)等,运用合作开发、特许经营、合同外包等形式,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权在一定期限内出让给营利或非营利性组织,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档案部门的社会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

4.3 各级国家档案行政与管理部门的宏观指导作用得以凸显。随着普通公民、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组织越来越多的以主体身份参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各级国家档案行政与管理部门的宏观指导作用得以凸显。一方面,档案馆作为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保管机构,应通过多种渠道确保收集档案信息资源的齐全完整,积极推进数字档案馆以及全国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为多元化主体开发提拱充足的资源与平台;另一方面,作为权力部门与档案资源的提供机构,应对公民参与开发的档案主题与范围、形式等进行宏观性指导,对参与合作开发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组织进行宏观层面的指导和监督。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沿着正确的方向,高效、健康地发展。

民生档案论文篇4

根据我国的行政区划的划分,我国共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这些地区都是少数民族密集分布的地区。由调查可知,截止至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档案法规及其规范性文件共有38部,其中有10部为自治区、自治州进行立法并颁布实施的档案法规,另外的28部均为各地档案馆制定的与当地的档案法规相配套的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

(一)五个自治区的档案法规体系较为完善

从档案法规数量上来看,五个自治区的档案法规数量较多,且都是由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进行的立法。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法规名称以“档案管理条例”命名,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法规名称以“档案条例”命名,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则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值得一提的是,新疆自治区根据地方档案事业的发展情况和民族特色又颁布并实施了一部《重大活动档案管理规定》以保证当地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对档案事业和工作的重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法规的制定紧跟时代的潮流,在档案数字化的背景下,当地档案局出台了一系列的电子档案和电子文件数据光盘的整理规则和工作标准,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档案事业的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

(二)三十个自治州的档案法规民族特色较为凸显

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30个自治州中,仅有5个自治州颁布实施的5部档案法规,其余自治州均使用所属的省级行政区的档案法规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虽然自治州的法规数量不多,但每部档案法规都凸显了该地区的民族特色。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文档朝文档案管理办法》中规定了以朝鲜语为表达方式的档案的管理办法;另外《海北藏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档案管理条例中》均提到建立名特档案:“州、县(自治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当按有关规定收集、征集下列档案资料,建立名特档案:海北籍(黔西南)和在海北(黔西南)工作或者生活过的知名人士、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档案资料;重要的名胜古迹、民族民间文化、历史事件和特殊地质地貌等不同载体档案资料;有保存价值的史志、古籍、家(族)谱、契约等文献材料;其它的珍贵、特色档案资料。”名特档案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少数民族档案在历史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凸显了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民族特色。

(三)一百二十个自治县的档案法规制定较为落后

我国共有120个自治县,但档案法规及其相关文件的数量仅有8部,来自6个自治州且都由地方档案局制定。这120个自治县均实施其所属行政区的档案条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由于所使用的档案法规原则性太强,规定只对档案工作的大方面进行原则性的指导,造成档案工作中的标准不统一,从而给档案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这与当地的档案事业的发展的落后密不可分,要完善自治县的档案法规,就要发展档案事业,并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同时档案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也是推动档案法规完善的重要动力。不仅从法规数量上来看档案法规的制定较为落后,从法规的内容也看出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档案法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些档案法规及其规范性文件仅针档案的接受与征集、利用与保管、鉴定与开放等常规性的档案工作。在档案信息化的今天,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制定相关的电子档案或档案工作数字化的相关档案法规及其规范性文件。

二、立法坚持原则性和变通性相结合原则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第2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权力机关在制定条例时,对国家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做出必要的变通性规定。不因民族区域大小、民族人口多少而在法律变通上有差别。当然,在变通的同时也要受到一些原则性的限制,即从档案立法角度来看,民族地区制定档案法规时,可以对《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作适当的变通。

(一)立法坚持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相结合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制定档案法规的同时也颁布了一些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辅助这些档案法规得以落实。当地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档案法规指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大方向,而具体的法规执行则需要更为细化的规则、标准和裁量权的说明。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在颁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条例》的同时,还出台了一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纸质档案数字化操作规范》来规定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的一系列工作环节和步骤。又如湘西自治州在实施当地档案法规的同时还制定了《湘西自治州档案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对于档案法规中的奖惩措施细化分类,使奖惩工作落到实处。

(二)综合性档案立法和专业性档案立法相结合

民族自治区地方立法实现了综合性档案立法和专业性档案立法的有机结合。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档案概念的外延的不断扩展。为更好的发展档案事业,使其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也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将一些新兴的专业档案纳入归档范围,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专业性档案法规以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实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的同时,也在专业性的档案方面实施地方立法机关颁布的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录音录像档案归档整理规则(试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国家档案局颁布的专业性档案法规,其中包括《建设项目(工程)档案验收办法》、《开发利用科学技术档案信息资源暂行办法》、《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

三、少数民族地区档案法规形式的多样性

法律形式,又称法律的渊源是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从以下语义进行理解。首先是历史渊源,即指引起特定法律规范产生的过去的行为、事件和法律。换句话说,法律的历史渊源是指特定法律规范与历史上出现过的行为、事件有什么联系,或从历史上某种法律中汲取了什么内容或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其次是理论渊源,即指特定法律规范(包括法律原则)的理论源泉。这些理论提出并论证了某种社会行为或法律原则的合理性,并得到掌握政权的阶级的普遍认同,成为特定法律规范(包括法律原则)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渊源的多样性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档案法规理论渊源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法规名称多样化,地方性法规名称主要包括条例,规定,办法,规范性文件包括标准,细则,规范,裁量权基准等。各自治区档案法规的理论源泉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各自治州的档案法规的理论来源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外还包括自治州所在的省所颁布的地方性档案法规。各自治县档案法规的理论源泉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各自治县所在的市、省所颁布的地方性档案法规。

民生档案论文篇5

今年上半年,我们紧紧围绕__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经济强市、生态靓市、文化名市、和谐新市”的战略目标,结合__市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加强自身建设,规范基础业务,强化服务职能,促进了档案事业与__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坚持依法制档,档案法制建设成效显著。

档案法制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和档案各项业务工作开展的根本保障。我们把档案法制宣传与档案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了《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山东省档案条例》等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将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引向深入,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法制意识,增强了档案工作者依法治档观念。强化档案执法检查,督促__市各单位健全档案工作体制,建立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业务基础、增强服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了档案法规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得到认真贯彻落实。针对执法检查和平时监督指导发现的个别单位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体制、人员不落实,归档不及时等问题,采取召开专门会议督促、现场监督整改、通报批评等方式加以纠正。今年我们把深入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作为档案法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__市范围内形成了学习贯彻的热潮。

(二)夯实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档案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1、加强档案馆基础建设,提升了现代化水平。

加强档案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档案资源科学管理、安全保护和有效开发的物质基础。今年上半年,我们投入10余万元,采购了电脑、刻录机、空调、去湿机、吸尘器等仪器设备。调整优化档案库、资料库、特藏库等库房,对部分库房进行了整修,升级了档案库房防盗报警系统,档案馆的管理条件进一步完善,提升了档案馆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健全了档案馆安全责任体系,建立了《档案馆工作细则》、《档案馆库房管理制度》、《档案馆保密保卫制度》等规章制度,实现了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强化档案资源建设,进一步丰富了馆藏。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改善馆藏结构,丰富馆藏内容,把广泛开展档案征集、接收工作,作为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不断加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宣传力度和档案资料征集力度,拓宽收集、征集范围和渠道,逐步建立了档案资料的征集管理机制,明确了档案资料的收集、征集范围和时限,使档案资源建设在常抓不懈中得到持续的加强和深入。通过加强对市委市政府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要事件的跟踪拍摄和档案资料的跟踪收集,保证重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广泛收集历史、名人、文物资料,以孟子文化为重点,加大对有关孟子的文字资料、声像资料的收集力度,购置并整理孟子文化书籍38种122册。修订完善了《档案寄存管理办法》,加大对民间特色档案寄存服务,极大丰富了特色馆藏内容。目前,__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已达到122个全宗、15个门类,57522卷,资料14312卷。

3、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进程,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按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不断加大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力度,丰富“四库”建设内容。建立了馆藏全部档案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照片档案全文数据库。进一步充实了建国前革命历史档案、现行法规性文件等珍贵易损档案的全文数据库。完成了馆藏图书分类、图书财产、图书期刊目录进行录入,共录入案卷级目录755条,文件级目录18843条,对20__、20__年现行文件进行了扫描,共录入机读目录478299条、原文13968页,对馆藏珍贵历史档案进行了原文扫描,整理装订副本21卷。整理归档20__年《__新闻联播》电子文件2257件,刻录光盘25张,采集20__年《__新闻联播》近1000件刻录光盘10张。针对档案保管期限的变更,完成了全市17个镇街及20余个部门档案管理软件的升级工作。进一步丰富__市档案信息网的内容,开通了政务公开、馆藏介绍、开发利用、法律法规展厅等栏目,并做到及时更新。

4.搞好开发利用,发挥档案馆的服务功能

不断创新机制,拓宽服务范围,丰富服务方式,开辟服务途径,大力提升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一是加强现行文件收集、提供利用工作。根据社会需求,紧扣民生、促进和谐、推进发展等主题,补充完善了文件服务中心现行法规性文件,并将现行公开性文件目录公布在网站上,供群众提供查询利用;二是加大档案资源的开放范围和利用力度。成立了开放档案鉴定小组,完善了鉴定制度、标准和办法,加大对馆藏档案的鉴定力度,使符合开放要求的馆藏档案全部开放至1978年。上半年,__市档案馆共接待查档人员1118人次,提供档案4143卷次;三是强化档案资源的编研和理论研讨工作。立足馆藏档案资源,围绕中心工作,加强档案编研工作,组织编写了《__市大事记》、《__市委关于农业工业档案汇集》、《__市政府关于城市经济专题汇编》等17种专题汇编,对于领导决策、经济建设、科学研究以及城镇建设等事业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加强档案馆规范化管理,顺利通过国家二级档案馆的验收。

今年年

初我们把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晋升国家二级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国家二级档案馆的晋升工作。根据国家档案局《市、县级档案馆测评细则》和《测评标准》要求,把任务分解到各个科室,结合测评标准逐项进行了自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认真分析原因,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细化了任务目标。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__市档案馆达到了国家二级档案馆标准。5月28日,受国家档案局委托,省档案局组成考核组对市档案馆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工作进行了全面测评考核,通过认真细致的评定,__市档案馆以86.36分,通过了国家二级档案馆测评考核验收,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四)强化业务指导,推动了基层档案工作的开展。

1、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监督和指导。紧紧围绕__市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强化对各单位、各领域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完善各单位的档案收集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机制,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争创部级、省级档案室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档案目标考核机制,把登记和年检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促进各单位档案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上半年,我们派出专人对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靠上进行技术性指导。按照8号令的规定,修订了__市《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完成了110多个进馆单位的《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和审批工作。

2、大力开展归档月活动。4至5月份在__市开展了归档月活动,各机关严格按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规定,认真开展了当年度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5月中旬__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档案局组成了联合检查组,对全市110余个市直机关、镇街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并以市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文件下发了检查通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大大提升了__市档案基础工作的水平。

3、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围绕解决“三农”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着力加强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力度。不断强化镇街综合档案室和村级档案室的规范化建设。指导镇街、村居加强“三农”档案的收集整理,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跟上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对部分镇街的综合档案室进行了资源整合。

4、拓宽社区档案工作领域。增加了社区档案的门类,提高社区服务功能,大力发挥档案在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推进民主管理,树立文明新风方面的作用。把家庭档案建设纳入到社区档案建设的重点工作中去,今年我们选定了千泉街道华龙社区、唐王湖社区,作为家庭档案的示范社区。5月份我们在这两个社区召开了家庭档案工作座谈会,并发放了《家庭档案建档指南》,指导群众建立家庭档案。目前,在这两个社区的带领下,__市的家庭建档工作正全面开展。

(五)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1、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学习。建立了档案干部队伍理论学习机制,引导广大档案工作者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大力提升业务能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促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和现代化建设,全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干部队伍。上半年,我们组织在全市档案干部队伍中,开展以学习十七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以贯彻落实8号令为主要内容的业务知识学习,通过学习增强了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对档案法律法规的理解,增强广大档案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2、加大__市档案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把专业理论培训作为提升全市档案工作人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了全年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内容和方式。今年3月我们举办了业务培训班,来自全市机关、企事业、社区等单位280余名档案工作者参加了培训班,重点学习了国家档案局8号令、科技档案、声像档案。

3、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探讨。制定了档案理论研究和探讨规划,明确了理论研究和探讨方向,鼓励档案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理论研究和探讨。今年以来,全市档案人员积极撰写理论研究文章29篇,已有4篇论文参加了济宁市级以上的学术交流,2篇论文在国家、省级档案理论刊物上发表。

(六)深化“三学三创”活动,干部作风有了很大转变。

1、把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深化“三学三创”活动,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科室制度,全面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研究制定了《深化“三学三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印发了集中学习材料汇编,对活动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结合在全市开展的机关纪律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通过深入细致的专题调研,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公款大吃大喝、超标准接待问题,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车问题,公款旅游问题,机关效能低下、纪律松弛等六个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为此次集中整治活动的重点,坚持“一手抓清理,一手抓规范”,注重从源头上整治,把集中整治突出问题与完善工作制度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了责任追究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推进干部作

风转变,强化了干部队伍的宗旨意识,打造了一支作风扎实、奋发有为、廉洁高效的档案干部队伍。2、大力开展“学苏北精神,促跨越发展”活动,迅速掀起“学苏北精神、促跨越发展”的热潮,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苏北地区“不比基础比精神、不比条件比干劲”,“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的实干精神,把“新思路、新理念、高起点、高效率”作为各项工作的总要求,全面推进机关工作理念、思路、内容、载体、机制和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了全员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局面。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工作中,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__市的发展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档案保管利用职能,以服务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档案法制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新领域建设以及民生档案的规范化建设,为更好的服务全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推进__市档案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继续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加大档案法规宣传力度,结合“五五普法”和《档案法》颁布21周年之际,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适时请__市人大开展一次对档案工作的视察活动。年底组织一次对__市直部门、镇街执法检查活动,推进依法治档进程。

(二)继续深入开展档案资源建设。不断完善档案资源体系、安全防护体系,进一步拓展档案资源征集范围,加大档案接收力度,丰富馆藏,推进档案资源向纵深发展。继续开展地方特色档案资料的征集、代存工作,进一步突出馆藏地方特色。

(三)大力构建民生档案体系。把民生档案作为档案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结合贯彻《政府公开信息条例》,加大政府已公开现行文件的收集力度,把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档案以及相关数据纳入接收范围,建设面向民生的多元化馆藏体系。

(四)进一步加强民生档案工作。建立适应民生需要的档案管理体系,重点加强对劳动保障、婚姻登记、安置、抚恤、救济、房产、城建、公证等涉及民生档案的监督指导。

(五)强化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组织一次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档案管理培训,使示范村的档案达到规范化标准。

(六)积极开展社区档案工作,并把社区档案工作延伸到家庭。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召开一次家庭建档经验交流会,推进__市社区、家庭建档工作的全面开展。

(七)加强新经济领域的档案工作。主要对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林业园区等新经济领域的档案工作监督和指导。

民生档案论文篇6

[关键词]档案馆;文化建设;作用;策略

一、档案馆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档案馆文化不仅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综合国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状态和国民财富的增长水平。国民财富主要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部分,物质财富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物质资源和物质产品,而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资源和精神产品。档案馆无论是其馆藏还是馆藏衍生品都属于精神资源及精神产品,所以可以说通过档案馆文化建设,可以更好的提高国民财富的增长水平。

(二)档案馆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档案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而且也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易受到重视。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含量不断增长,产品和服务中文化价值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也对经济效益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人们的消费领域中,各种文化都渗透其中,所以需要对档案馆进行有效的开发,更好的挖掘出档案馆的文化潜能,使其文化潜能能够有效的释放出来,确保各类经济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能够有所增加,从而更好的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通过档案馆文化建设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粹力量,档案馆文化是对民族灵魂的传承,能够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充实,特别是在当前物质财富水平的提升,给人们带来了富足的生活,人们容易迷失生存的意义。档案馆利用所保存的人类文化遗产,可以有部铅和锌的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更好的推进民主、社会教育和休闲消遣等,给人们生存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对提高民众的文明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档案馆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良文化和灵魂的有效传承。

二、档案馆文化的建设的策略

(一)加快传统观念的改变

应加快人们对档案馆固有观念的转变,从而更好的发扬档案馆的文化。重新对档案馆进行定位,将其看成是一个集行政职能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场所,使民众都能够走入到档案馆内,自由对各种图文资料进行观摩和借阅,档案馆内井然有序。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进入到档案馆中,通过对成长档案的阅读,告诉孩子们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老年人可以围坐在一起,通过对老照片的翻阅来回忆往事。学校可以将档案馆作为课外学习的重要场所,利用档案的真实故事来对历史进行还原。这就需要人们对档案馆进行深入了解,而且档案馆也需要加从向公众开放的步伐,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档案馆档案文化的重要人艇,形成一种具有独特性的档案馆文化。

(二)处理好档案的保密与开放问题

档案馆在开放过程中,需要做好保密工作,即能够开放的档案一定要对公众进行开放,但需要保密的档案一定要保护好档案的机密。无论是开放档案还是保密档案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在档案开放过程中,会直接涉及到公民的民利和文化需求,因为档案馆只有在档案开放的情况下,利用者才能实现对开放档案的有效利用,所以档案馆档案开放并不仅仅是内部业务。在档案开放过程中,档案馆需要严格遵守档案法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对档案开放原则和法规进行完善,进一步对其进行细化,做好落实工作,确保档案的开放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更好的推动档案馆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提高档案管理员的文化素养

档案管理员是档案馆事业的灵魂。目前档案学学界与档案学业界还有隔阂,未能完全实现学术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学术,这就导致了档案的文化性研究遇到困难。档案馆应该首先培养档案工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学术兴趣,引进或邀请专家学者指导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展档案管理员的培训,提高作效率,将档案管理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促进档案馆建筑的现代化、公众化

在我国古代,由于档案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统治阶级。改革开放以来档案馆大多深藏在党委和政府机关的高墙内院里,远离公共文化空间,也很难得到公众的关注。所以现代档案馆无论是选址还是建筑特色上,都应该更大众化,公共化。

(五)以档案文化产品提升档案馆文化功能

要有效地发挥档案文化功能,必须探索挖掘档案文化资源的多种途径,积极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首先要将服务对象从学术界转向公众,注重发掘民族文化中优秀的传统和精髓,将文化元素融人进现实生活中去,让人们深刻体会到身边的档案文化。此外,档案文化产品开发还要注重开发途径和形式的多样性,通过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和一系列展览来进行档案馆文化产品多元开发的有益尝试,各档案馆可充分利用不同的载体、不同形式的档案,开发相应的具有文化价值的产品。

(六)处理好档案馆网络文化

档案馆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档案馆的管理文化,它不是档案馆传统文化的简单延续,而是在继承档案馆文化的基础上具有网络时代特征的一种新的文化体系。首先网络时代档案馆要处理好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相兼容,即实体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共同发展,传统纸质档案和新型电子档案的兼容并收。其次网络时代档案管理员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互动,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传输的双向哇和交互性,将彻底改变我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档案的利用已不局限于传统的查档调档。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领域的用户可以和档案馆员之间平等交流,档案管理员应该是以平等的身份与用户共同创造知识和文化财富。

三、结束语

档案馆文化建设在国家、社会发展过各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档案馆文化建设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档案馆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需要加快观念的转变,加大宣传力度,使民众对档案文化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更好的将档案馆的档案文化功能有效的发挥出来,使其能够有效的服务大众,公众能够更方便、快捷的实现对档案的有效利用,近距离的接触历史,进行文化消遣,更好的将档案的文化功能有效的发挥出来,有效的推动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玉民.论公共档案馆的文化责任[J].档案学研究,2010-01-25.

民生档案论文篇7

适应发展 建好综合档案室

2001年3月,德加社区成立。作为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社区承担了政府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成为社区服务重要载体。由此,产生了涵盖社区党政工作、卫生工作、计划生育、社区服务、文化教育、综合治理和物业管理等方面内容的丰富的档案材料,这些档案生动地反映了新型社区高标准发展的真实面貌。随着社区工作的发展,德加社区的干部们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的社区档案工作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建设离不开档案工作,要根据社区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定位,发挥社区档案对社区工作的指导作用,促进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去年,省档案局与省民政厅把德加社区列为省社区档案工作试点单位之一。试点之初,在档案部门的业务指导下,结合社区工作的特点,德加社区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抓制度。在制定档案管理各项制度时,德加社区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制度的操作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建立了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文件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和档案利用制度等,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管理等内容的规定,贯穿了灵活性、实用性原则,以保证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二抓收集。根据归档范围,开展档案材料的收集,力求保证社区档案的齐全、完整。我们除日常的收集外,对社区的每次活动,都派专人跟踪记录和拍照。新闻媒体前来采访的重要活动,都索取和留存音像资料。报刊杂志刊登的有关社区文章,也注意剪辑保存归档。另外,针对德加社区非常重视社区文体的特点,还收集了大量反映网络文化、道德文化、民俗文化、节日文化和科普文化活动的文字材料、音像资料以及书画作品等等,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档案内容,体现了德加社区的特色。目前,已收集整理文书档案835卷、居民档案41卷、特种载体档案216卷。三抓硬件。社区建立综合档案室后,根据档案保管的要求,拨出了一间专用库房,落实了专人管理。同时,还添置了电脑、复印机、扫描仪、打印机和空调等设备,以保证档案的安全管理,也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任托网络 创立“网上档案室”

德加社区作为城市建设中崛起的新型社区,居民电脑拥有率在80%以上。针对这种情况,德加社区建立了社区网站,社区活动中心建立了拥有20台电脑的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同时德加社区将网站建设和档案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建档工作与档案信息化结合起来,在社区网站创立了"网上档案室"。

目前,社区综合档案室1000余件档案已全部扫描上网,凡可公开的部分,社区居民可随时上网浏览和查阅。为了保证档案信息的机密性,网络还设立了"安全认证功能",根据特殊部门的工作需要,可授权使用。

随着社区网站内容的不断丰富,"网上档案室"除了综合档案室保存的档案内容外,还设立了一些栏目,把网站有关内容充实进去。如《德加风采》主要有德加社区辖区构成、地域环境、住户人口、社区工作者情况、社区动态、社区荣誉榜、物管公司概况、社区工作基本经验总结等情况介绍;《社区教育》既有有关社区教育的法律法规,又有社区举办的科普讲座、环保知识讲座、公民道德教育活动的真实记录;《居务公开》不仅有社区居民自治的各项制度、规章、公约、自律守则,还有社区委员会、小区业委会各种会议的通报、纪要、决议、居代会和业代会的工作报告,业委会与房产开发商协商对话备忘录等资料;《社区论坛》收集了居民的近两万个帖子,既有现实教育作用,又有留存的历史价值;《社区新闻》即时记录了社区发生的要闻。这些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按照社区归档范围逐步转移到"网上档案室",重要的下载归入综合档案室,作为档案保存起来。

社区居民不仅是社区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区档案利用者,居民与物管处有了争议,就到社区"网上档案室"查阅有关材料,寻找法律依据;对于不文明的行为,居民可以对照"网上档案室"的《德加社区居民文明公约》、《德加业主自律守则》等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网上档案室"是社区24小时全天候向居民开放的"档案室",开通三个月来,点击"社区档案"窗口已多达2000余人次。

服务社区 充分发挥社区档案的作用

建立社区档案的目的是为社区建设、管理和居民服务。德加社区建档时间虽然不长,但开发利用社区档案信息的效益十分明显。

民生档案论文篇8

关键词:民生档案 监督指导 开发利用档案馆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生计问题,它包括民众的衣、食、住、行、劳、用、生、老、病、死等多方面,是构成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内容,也是国家和社会组织活动的重要目标。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民生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论述。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重要标准。强调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民生之本。

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了领导集体的光荣传统,站在时代的最高处,想在人民的最深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发展。”这不仅指明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战略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解决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同时也为档案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民生档案问题的提出

2007年12月29日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做好民生档案工作作为档案部门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来抓。《意见》指出,各级档案部门要充分认识服务民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敏锐性,不断总结经验,自觉将民生档案民生工作纳入工作范畴,积极探索民生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最佳方式和有效途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2008年,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在讲话中重点指出以下三点:一要提高对民生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要解放思想,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暨要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要转变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像重视机关团体利用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用,建立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三要广泛宣传,整体推进民生档案工作的开展。民生档案与两个体系几乎同时提出,都是人本思想和档案工作的有机结合,民生档案从实践、微观的角度,两个体系则从理论、宏观的角度。建立两个体系必须从民生档案抓起,民生档案工作必须以两个体系为指导。

三、档案部门如何做好民生档案工作

(一)提高对民生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民生档案,是党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形成的真实记录,是维护人民群众各项权益的原始凭证。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建好用好民生档案并服务民生,是新形势下党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是档案部门在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内容。无论是涉及民生的各部门、各单位,还是所有档案工作部门,都应该重视民生档案,把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当作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人民服务的一件实事、要事来办,当作一项应尽义务和必办工作来完成。

(二)规范民生档案管理,建立覆盖民生、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

按照统一分工、分级管理的原则,民生档案工作由民生档案形成部门和单位依据工作职责和全市档案资源建设的总体布局,分别组织和实施。

1 民生档案形成部门和单位为民生档案管理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要将本部门、本单位形成的民生档案作为本单位档案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档案管理体系,按照统一的工作制度和业务标准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民生档案实体在本部门、本单位档案室集中存放,登记档案数量,填报档案目录,接受档案业务检查。

2 各级综合档案馆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结合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大政府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的收集力度,把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档案及相关数据纳入接收范围:对一些保管期限较短的民生档案或基层单位形成的民生档案,有计划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档案接收进馆。编制覆盖全市的《民生档案管理责任单位一览表》,掌握全市的民生档案资源分布情况,做好全市民生档案数据库备份工作,并要求向当地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数据。

民生档案论文篇9

【关键词】档案;社会记忆;法律制度;管理体制

谈到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社会记忆的由来,提到社会记忆,则不得不提两个人,即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和美国的社会学家保罗・康纳顿。哈布瓦赫是“社会记忆理论”的开创者,他在其著作《论集体记忆》中对集体记忆的建构提出了精辟的论断,他认为:“集体记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而不是恢复的过程,在群体提供的统一框架(记忆的框架)下,个人的记忆都要以此为前提。”同时他提出:集体记忆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描述,而是对过去的重构。他在这里强调要立足于当下来进行集体记忆的建构,并且通过社会交往来实现这种建构。美国社会学家保罗・康纳顿在接受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记忆”的概念。保罗・康纳顿从新的视角谈论他对社会记忆的理解,“社会记忆不是集体记忆的一个完善缺陷的补充,社会记忆是一种由其自身的独有特征来定义的、本质上可行的、能够实际地自我维持和逻辑的自我包容的理论框架。”康纳顿把社会记忆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个人记忆、认知记忆和习惯记忆,他认为:“社会记忆只有保证记忆能够传递才有意义,人是一种社会记忆的存在。”同时,他也创造性地提出“社会忘却”的概念,并指出我们学会了用“社会忘却”来解释社会记忆的选择。

20世纪90年代国内档案界对“记忆”的研究萌发了兴趣,随着“世界记忆工程”和“城市记忆工程”的进展,“档案记忆”在学术界也掀起热潮。档案是记忆的传承者,作为保存社会记忆的场所之一的档案馆,更是在构建社会记忆工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档案在社会记忆构建过程中,也暴露出其局限性,档案部门如何有效地开展档案工作,对构建完整的社会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

学界对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的看法有很多,其代表学者有著名的上海大学丁华东教授,他在《档案记忆观的兴起及其理论影响》一文中,详细阐述了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他认为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表现为载体、客化、建构和控制关系。在《档案与社会记忆构建》一文中,薛真真也论述了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认为档案是在社会记忆建构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载体形式和中介方式,是人类社会在时间维度上相互联系的纽带,在建构社会记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不同的学者所站的角度不同,看法也有点差别,笔者想在此着重论述档案是社会记忆的载体和工具,正是因为它是社会记忆的工具,从而具有对社会记忆的建构功能。

档案具有知识属性、信息属性,进而延伸到社会记忆属性,这些都是档案的一般属性,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那么,作为具有社会记忆属性的档案,它本身就是社会记忆吗?笔者不太认同,档案的确具有传承、建构社会记忆的作用,但他本身和社会记忆不是一物,更确切的表达来说,它可以说是社会记忆的载体和工具。档案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直接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物。档案作为记忆载体在维系历史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中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实现了记忆功能,又发展成为重要的信息载体,这就是文化的积累。人类之所以能在传承中发展、进步和不断延续,就是因为通过对档案的收藏和保护,使社会成为一个统一连续的时空整体。这一切体现了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它是社会记忆的载体和工具。

二、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中的局限性

1.档案法律内容不够完善造成的局限性

这主要体现在档案公布权设定不合理以及缺乏保护档案机构的免责条款。《档案法》在肯定档案利用权的同时还设置了档案公布权的规定,在第二十二条规定了:“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这样是为了限制档案开放的范围,把档案开放的权利控制在档案机构手里,对档案开放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不利于公民对档案利用权的实现。档案公布权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将档案馆置于了不利的位置,即档案馆有可能会因为利用者对已开放档案的不当利用而承担连带责任,然而目前的档案法规中缺乏为档案馆设置的免责条款,档案工作人员的行为得不到法律的保障,为了规避风险,免受到责任牵连, 自然他们对于档案开放的工作也不会积极落实开展,延长档案开放时间的情况普遍存在也具有合理性了。这样一来,不利于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中起到桥梁的作用。

2.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局限性

档案鉴定的过程,可以说就是决定哪些社会记忆将被留存下来,哪些将被销毁。加拿大档案学者T・库克也说过“鉴定是档案事业的中心,是一项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工作”。“我国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30年,涉及国家安全或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30年”,然而在实际鉴定过程中,档案鉴定标准和保管期限的划分标准都比较笼统、模糊。鉴定工作一旦做的不好,会造成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大量浪费。相当一部分有价值的档案会被忽视,会因为没有被接收进馆而不能永久保存,破坏了社会记忆载体的完整性,使社会记忆构建受到损失。这是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局限性。

3.官方档案多,民间档案少,内容片面造成的局限性

我国档案馆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馆藏内容单一,数量不够充分。据调查所知,我国档案馆所保管的档案中,绝大部分为机关文书档案,显得馆藏内容十分单一,相比而言,科技档案、基建档案、房地产档案、设备档案、科研档案极少。历代的档案成为权力象征的一部分,都只是那些与国家机器相关的记录,然而贴近老百姓实际的档案却十分少,一些珍贵的民间档案遭到忽视。近几年档案部门虽加大了民生档案的进馆比例,但由于数量总体还比较少,因此这部分的档案始终处于缺失和片面的状态。在社会记忆的过程中被遗忘总是不可避免的。

三、建构社会记忆中档案部门的发展方向

档案部门是保存社会记忆载体的重要场所,正如一句话所说,档案馆是记忆的殿堂。档案部门也正是通过对各种载体档案收集、整理、修复和编研等工作来保护这些历史记忆载体,实现社会记忆的传承和重构。档案工作要切实在社会记忆建构中不断自我完善,体现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部门在这些方面所要做的工作很多。

1.完善档案法律制度

对一些档案法律法规进行慎重、必要的修改,解决档案公布权不合理和档案免责声明的问题,调整档案公布权的设置。关于调整档案公布权的设置问题要慎重的对待,并不是说这样一来所以的档案都能被随意的公布。允许利用者通过各种方式公布那些已经经过鉴定可以开放利用的档案,建议档案部门取消对档案公布权的控制。对于对国家、社会或者个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处在不开放范围的档案,应防止利用者因缺乏档案意识,随意在利用的过程中公布不应该公开的内容,档案部门仍然保留对档案的公布权。

2.健全档案鉴定管理体制

可以适当考虑调整档案馆的鉴定职责,档案馆只起审查和监督的作用,由档案生成单位承担主要的档案鉴定工作,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协助,配合档案生成单位更好地完成档案鉴定工作。档案工作人员根据进馆鉴定时设置的保密期限按时开放,同时已进馆鉴定的档案,不再单独承担档案鉴定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档案馆承担的开放责任,改变工作人员普遍因规避开放风险而延期开放的现状。从而使得档案开放更加便利,有利于档案在社会记忆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3.提倡馆藏档案的多元化,注重保管平民档案

馆藏档案不能只是收集党政机关的档案,要更多地贴近民众,对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档案接收进馆保存,将具有代表性的农村、民营企业、家庭档案等纳入档案馆收藏范围。同时档案馆要不断拓展档案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让档案更充分地反映社会活动,让档案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利用者,充分发挥档案在宣传教育人民、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帮助民众维护自身权利、帮助百姓排忧解难、提供市民休闲娱乐中独特的作用。

4.加大宣传力度

面向社会全面进行宣传,走全面特色宣传之路。例如:为更好地宣传档案文化、让档案走进百姓生活,提升黄山市档案文化影响力,助力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黄山市档案馆与黄山日报・黄山晨刊签署协议,定于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合作开办《档案时空》专栏。此次双方合作开办专栏,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实现了新的跨越,对档案部门的宣传形式和新闻媒体自身的栏目建设都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一次双赢的合作。

四、小结

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且十分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一样的答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发展的新阶段,档案在人类文明的记忆建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档案部门需要做的是完善体制,提供良好的环境,解决不利因素,便于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莫里斯・哈布瓦赫(法).毕然.郭金华(译).论集体记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保罗・康纳顿(美).纳日毕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丁华东.档案记忆观的兴起及其理论影响[J].档案管理,2009.01

[4]薛真真.档案与社会记忆构建[J].档案管理,2006.02

[5]李锦华.从档案馆的角度论述档案开放的困境[J].档案学通讯,2013.06

[6]T・库克(加拿大).铭记未来――档案在构建社会记忆中的作用[J].档案学通讯,2002.02

[7]王向明.档案管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06.

[8]安徽档案信息网

民生档案论文篇10

一、真抓实干,档案业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机关单位档案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业务培训工作稳打稳扎。今年4月份,我们举办了一期档案业务培训班,对全市一级机构80多名专(兼)职档案员进行了为期4天的专业培训,通过学习《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各单位的案卷整理质量大大提升;通过对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学习,各单位的编审质量有所提高。截止11月底,全市共有50家一级机构上交了本单位的编审材料,目前我们正在对这些单位上报的材料进行逐一的复核确认。年检年审工作力度加大。今年6、7月,我们对全市100家一级机构和部分二级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年检年审,其中优秀率达到了26%,合格率达到了96%,比往年稍有提高。对4家不合格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在约定期限对其进行了复查,并下发了年检年审通知结论书。

2.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扎实推进。今年,我们按照省级标准《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利用4个月的时间,集中精力和人力,指导*地方税务局机关档案室的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对该单位自成立以来所产生的文书、业务、财务、基建、照片及声像等各门类档案进行了归档和整理,共清理归档各类档案近2000卷(册),录入案卷级目录3846条、文件级目录2230条、全文扫描3000多页。市地税局机关档案室在今年11月顺利通过了省特级档案室的测评验收,晋升为省特级档案室。至此,我市特级档案室增加到3个。

3.企业档案工作有条不紊。首先,在对已经进馆的改制企业档案进行进一整理、加大保管保护力度的同时,做好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档案的接收工作。今年,*汽车车桥厂与*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强强联合,于9月份组建了*车桥有限公司。为确保*汽车车桥厂改制重组顺利完成,确保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档案不流失、不损毁,我们与市改制工作组一行,多次到该企业,向企业负责人及档案员宣传解释《*省贯彻<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加大了对国有企业档案监督指导的力度。目前,我馆已为车桥改制档案进馆安排了专门的库房,并添置了91立方米的密集架。其次,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为认真落实《*省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我们和市工商联、市推进工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召开了20家民营企业负责人会议,宣传《档案法》和《*省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在业务工作方面,我们除指导原来的*石油化工仪器有限公司和*雪丽造纸有限公司的档案工作外,今年还重点指导了*省鸿鹰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档案工作,该公司档案基础工作已全部完成。我们力争通过示范企业的带动,引导一些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民营企业,让他们的档案工作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4.新农村建设档案、社区档案工作稳步推进。今年,我们几次下到乡镇了解《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对全市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文件材料和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林权制度改革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进行了指导,共整理村委会换届选举档案2盒、林权制度改革档案40盒、土地二轮延包档案9盒。特别是对灵泉镇戚家村的农户档案、生产经营档案、山林权证档案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分类、归档立卷进行了指导,力争通过探索,找出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需求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机制与服务方式。对“村档乡管”工作做了初步的探索。在社区档案工作的指导过程中,进一步扩大社区示范点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市23个社区建档率达100%。

5.社会档案工作协调发展。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一方面在承建重点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企业做好《*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和《*市重点建设项目廉政档案管理办法》的宣传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了重点建设项目申报登记制度。对*嘉山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益林纺织三万锭精疏紧密纺生产线、雪丽造纸热电联产等重点项目档案工作进行了跟踪监管,还组织企业档案员学习《*市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今年,上述三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形成各类档案73卷,图纸384张。“创平安*”重大活动档案工作:今年,我市把“创建全国平安县市区”纳入了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市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我们档案局本着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做到哪里的原则,积极与相关部门,特别是市政法委搞好创建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目前,《平安*——创建之路》资料已经汇编成册。婚姻登记档案工作:全市完成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共计110*对婚姻登记档案工作,已有1个街道办事处移交了20*年以前的婚姻登记档案,计100多盒。污染源档案工作:会同市环保局对污染源进行了调查,共登记整理污染源档案18盒。

二、突出重点,档案馆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1.推进档案馆库建设。今年我们抓住市政府财力不断增强的有利条件,把改善库房建设作为档案馆库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向市委常委会、向市政府全会汇报,争取了10万元资金,购买了两个小库房共计91立方米的密集架,对记录本地区发展成果和历史进程的档案资源进行了妥善保管。其次,部分机关单位档案室的保管保护条件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今年,市地税局、市公安局、市交警大队、市民政局都添置了密集架。

2.推进馆藏资源建设。一是大力接收应进馆档案。今年,我们接收了粮食局、征稽所等6家单位的1000多卷(册)文书和财务档案。二是收集整理抗冰救灾档案。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我们对抗冰救灾档案进行了收集整理,共接收13个单位抗冰救灾档案资料235件。三是接收现行文件。全年接收12个单位的35件现行文件,并对此进行整理编目上架。四是接收名人档案。今年档案馆新增名人档案、民俗民风档案200多卷(册)。

3.加大档案编研工作。在档案资料的利用服务上,我们本着为机关部门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在编史修志、案件查处、落实政策及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档案资料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今年,我们与市人武部、市国土资源局合作编写了《*市军事志》、《*市国土资源志》。

4.加强服务窗口建设。今年我们积极推进已公开现行文件查阅利用中心和档案查阅利用中心两个服务窗口建设,以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着力点,加强档案馆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的建设,积极打造政府信息公开的服务平台。全年共接待查阅770人次,出示证明1500多份。特别是我们接待特殊工种退休人员查阅365人次,为他们顺利退休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为80家改制企业的255名退休工人养老保险金清欠提供了最原始的数字信息。

5.逐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大设备更新换代的力度。今年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共添置新电脑3台,安装电话3部,录入文件级目录2000多条。二是加大档案信息网站的建设。上半年由于市政府网站的服务器感染病毒,致使档案信息网站一度无法运行,查阅率、点击率下滑,对此,我们积极协调各方关系,聘请专业人员对网站进行修复和完善,全年在档案局网站共、转发文件资料120份,上报信息7条。三是基层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正在走入正规化。今年,市建设局、市地税局、市移动公司等单位在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管理、基础档案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丰富档案信息利用手段、扩大档案信息利用范围、提高档案信息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健全制度,档案法制工作取得明显突破

1.加强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今年,认真贯彻实施《*市档案系统“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加大《档案法》和《*省档案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全年举办培训班两期,宣传档案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国家档案局8号令;编制、打印有关法规宣传资料300余份,为档案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做了一些宣传工作。

2.加大档案执法检查力度。今年我们重点对2007年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中下发了《档案执法检查通知书》的10多家单位,进行严格复查,对照整改意见要求进行了认真梳理,大部分单位都按照整改意见要求进行了整改,对单位档案工作的认识,重视有明显改观。

3.完善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在认真总结去年行政执法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执法依据,健全各项配套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长效机制,提高档案行政执法质量。

4.全面推行档案执法听证制度。今年,我们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在推行档案执法模拟听证方面进行了探索,不仅成立了执法模拟听证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而且还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档案执法模拟听证方案。在档案执法的过程中,力争做到程序合法、文书规范、组织严密。

四、强化管理,档案队伍建设得到明显提高

1.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一是开展大讨论活动。今年,我们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在全市专(兼)职档案员中开展了“重新认识档案工作”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动员、开展讨论、总结提高各阶段的活动,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对新时期档案工作者的责任、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我们还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开展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大家围绕“档案与民生、档案与社会、档案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档案工作不能被社会边缘化,档案工作者必须要跟上时代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素质,创新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这两次讨论活动共征得论文6篇,其中《档案工作者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应如何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被*市档案学会评为二等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我市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新突破》在*“百名局长论发展”专题节目中滚动播出。二是开展机关支部活动。年初,我们走出机关,到灵泉镇鹿山村开展“十七大精神宣讲活动”,不仅为该村村民宣讲十七大的主要精神,还为4名特困党员、困难户、五保户送去慰问物资和现金800元。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后,我们及时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全局捐赠现金和交纳“特殊党费”计1500多元。“七一”期间,我们组织干部观看电影电教片,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思想教育,并用实际行动庆祝建党87周年,我们为汤家湖社区和灵泉镇戚家村的部分贫困党员、老党员送去慰问金800元。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全市档案工作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继续发扬档案工作者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业务能力建设。一是积极派人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今年4月,我们组织湘澧盐矿、*汽车车桥厂、市地税局、市自来水公司等基层单位的5名专职档案员参加省档案局举办的业务培训班学习。今年9月,按照*市局的统一安排,我们又参加了省档案局组织的*省档案局(馆)长上海培训班的学习。二是自已举办各类业务知识培训班。今年,我们为了提高档案人员岗位适应能力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借助档案学会共举办了两期业务知识培训班,主要是学习《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学习国家档案局8号令、学习《档案法》和《*省档案管理条例》、开展“重新认识档案工作”大讨论。三是下基层指导业务工作。为了提高基层档案员的动手操作能力,今年,我们多次派出专业人员到100多家单位进行业务指导。针对一些档案员不懂业务,我们进行个别指导,手把手的教基层档案员整理各种门类的档案。今年,我们指导市人大、襄阳街办事处等10多家单位的档案员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整理本单位所产生的各类档案。针对档案员不会使用档案软件的情况,我们派专人上门指导,今年,我们对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国土局等单位的档案人员开展了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指导,让他们尽快掌握了网络技术、软件应用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使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有了较好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