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工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4:29:19

共享工程

共享工程范文篇1

**年,我馆以推广使用共享工程资源为切入点,在没有专项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自筹资金,购置设备,采取光盘服务模式,积极为资源找“对象”,抓好试点,全面推广,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先后印发宣传单8000多份,刻录光盘12000多张,为全县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农村蔬菜种植、畜禽养殖提供了及时的、最新的VCD光盘节目,受到了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好评。实践证明,共享工程是一个基层受欢迎、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好项目。共享工程,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共享工程资源利用最突出的“两大板块”就是党员教育和农村先进实用新技术,真正体现了共享工程使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服务宗旨。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农村基层服务点,就是要围绕“两大板块”做文章,从而带动文体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现有各类相关基层服务点运行状况分析

1、组织部党员远程教育和基层电教播放点运行情况。**县目前仅有党校配备了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合乡并镇后,59个村、5个乡镇、2个农牧场的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点设备经过调整补充,仍然能够达到正常运作的要求,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由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选题,图书馆刻录下发光盘4300多张,为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个别较为偏远的村部用完后,将电教设备放在书记家保管,以防被盗。但全年使用次数有限,受众人数有限(仅限于村干部、党员或者开展冬季培训),春夏秋农忙季节,使用频率相对减少,当地群众平时也没有形成没事到村部转转的习惯。

2、各计生科普文体大院的运行情况。**县现有行政村59个,**年有20个村建立了计生科普文体大院。其中配备电视、VCD的有5家,文体活动开展好的有10家。其余的运行情况较为平淡,且主要活动以为主,缺少文化资源和基本配置。存在的问题是管理工作较差,活动室面积有限,业主无盈利性收入,电费和人工费用没有明确有哪个部门补助,所以积极性不高。但文体大院能够聚集群众,受众面较广。

3、各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运行情况。近几年,**县通过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后现有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6所(含九年制),全日制小学50所。按照行政村数量计算,平均1.18个村拥有一所小学。其中57所小学配备了远程教育和播放点设备。主要以接收中小学同步课程辅导节目为主,受众面为教师和学生。学校配有专职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具有业务能力好,专业素质高,设施配置齐全的优势。每周能够坚持开机接收,条件好的学校还接入本校局域网,对师生开放。但由于受部门管理局限,周六、周日和假期没有向附近群众开放。(文化部、教育部就共享工程建设问题下发过**(1)号文件)

二、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的实用性方案

综上分析,根据国家中心**-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整合前端资源平台的前提条件,建立农村基层服务点可选择以下实用性方案:

1、乡镇文化中心配备“共享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三级接收站,设岗定人(大学生志愿者优先),落实经费,专门负责各村计生科普文体大院的管理、共享资源的接收整理,并及时向上反馈信息,组织指导各基层点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乡镇文化中心最低配置电脑6台,建立一个小局域网。其设备中的多媒体投影机可分配给乡镇电影放映队,用于在本乡镇巡回放映共享工程资源节目光盘和影视类节目。

2、各村党员电教播放点和各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室可在县上的统一协调下,增挂文化活动室牌子,承担部分任务,定期组织群众,定时开放,共建共享,进一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3、各村计生科普文体大院如果配备共享工程资源接收设备,涉及人员素质低、经费不足、管理不善、运行成本高、设备重复投资等诸多因素,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基层服务点采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较为实用。

一是加强县级分中心的配套建设,增加经费,配置专用设备和车辆,进一步增强县级分中心服务能力。采取光盘服务模式,可不受电脑设备操作的限制,比较适合西部不发达地区。经过我馆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近年来农民人均收入逐步增加,大部分农户家里都有VCD播放机,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想看即看,这也是我馆制作的农村先进实用新技术VCD光盘在各乡镇集市深受群众欢迎的原因之一。

二是在离村小学较远且群众集中的社建立基层点,采取以设备投资替代政府补贴的办法,签订协议,五年后,设备归农户所有。只需配备一台电脑(有AV输出口),一台34寸高清彩电(有VGA接口,可替代电脑显示器),电脑主机最低配置240G硬盘容量,全部投资只需6000元,在装机时,将现有的共享工程资源同时复制到硬盘,以后的新资源可采用移动硬盘复制的办法,有各村小学或乡镇文化中心专干逐点进行安装。农村基层服务点的主要任务是为群众提供资源借阅、播放视频影视节目,使群众享受到先进文化带来的诸多便捷。

共享工程范文篇2

一、推广使用“共享工程”资源的主要做法

“共享工程”是通过卫星、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等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文化信息资源,达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年8月,**县依托县图书馆成立了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中心。两年来,通过采取光盘服务模式,以推广使用共享工程资源为切入点,先后为基层印发宣传资料8000多份,刻录光盘14000多张,为全县农民科技致富和党员教育培训提供了及时、最新的学习资料和内容,受到了基层广大群众和党组织的欢迎和好评。

一是白手起家闯市场。首先,筹集资金购买设备。在推广“共享工程”初期,由于没有专项资金,县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中心克服困难,自筹资金购置了光盘拷贝机和空白CD-R光盘,迈出了资源利用工作的第一步,为发展“共享工程”奠定了基础。其次,认真做好节目接收。自**年8月“共享工程”开通以来,中心先后制定了“共享工程”资源接收、利用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下载接收资源,坚持接收不脱节。已存档整理适合本地所需资源600多条。根据资源类型,整理了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先进性教育、文化体育、防疫保健、科普知识、农村实用新技术节目单。再次,加大宣传力度。为了扩大“共享工程”的影响力,我们经常组织干部到各乡镇赶集,利用集市发放了5000份农村实用新技术节目单,在**广播电视台打出标语广告,利用图书宣传周,科技宣传周加大宣传力度,收到了良好效果。农民朋友说,在市面上买不到的东西,在你这儿就有,“共享工程”好啊!

二是千方百计找“对象”。“共享工程”资源的主要内容从形式上可以分为视频资源和文档资源。为了扩大“共享工程”的服务面,使资源尽快找到“婆家”,我们主要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依托党员电化教育进行推广。在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把“共享工程”中的政治理论和农村实用新技术等一些党员群众需要的内容制作成光盘,发放给基层党员和党组织,以此丰富党员电化教育的内容。现已刻录党员电教光盘100多种4300张。二是主动深入基层进行推广。通过我们的调查了解,大多数农户在种、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一方面是关键技术掌握不好,病害防治不得要领,钱花了不少,但病害没治好,导致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收益;另一方面是市场把握不准,随大流现象严重,价格、销路不好,使得一些农户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而共享资源正好有这些内容,我们变“三下乡”为常下乡,直接服务农民群众。先后在各乡镇集市上以成本价(2元/张)发出3000多张农村实用新技术VCD光盘,在种养集中连片的村社免费发放800多张。新胜三社司龙是村里有名的温棚蔬菜种植户,他告诉我们,看了《西红柿病害防治》光盘之后,很快掌握了技术要领,而且降低了农药成本,以前一栋温棚仅农药一项支出700多元,现在只需150多元,买药不再听别人胡乱推荐。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生产出合格的无公害蔬菜,真正使人们吃上放心菜。三是设立基层站点进行推广。在推广使用“共享工程”的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设立了6个基层点。今年,常信乡张亮村在区团委的支持下,建起了青年中心,配备了6台电脑。得知情况后,我们立即着手准备用移动硬盘复制了130G的共享资源,购买了网线、水晶头、交换机、耳机等局域网设备,将6台电脑连网,建立了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自此张亮村青年活动中心有了可以阅览的文化信息资源,尤其是种植业的视频资源,对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的帮助最大。四是拓展服务空间进行推广。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共享工程”带来的好处,我们积极争取各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年12月初,为自治区科技厅制作“三下乡”农村实用新技术和科普知识光盘3100张(免费发放)。截止目前,已有农技推广、林业、计划生育、文化、卫生、公安等十几家单位上门刻录了1000多张光盘,农民朋友主动上门刻录所需光盘300多张。五是引入招商机制进行推广。为了解决经费紧缺这个难题,我们引入招商机制,以附加片头广告的形式,由商家免费提供所需空白CD-R光盘。一方面宣传了企业形象,增加了客户认知度,另一方面也解了中心经费之困,使此项活动得以持续开展,进而造福于民。

二、“共享工程”资源应用收到实效

一是为农民增收致富搭起了金桥。**县习岗镇新胜村七社,有农户46家,**年在全县率先建起温棚35栋,由于对温棚蔬菜种植的技术掌握不够,农户的积极性也不高,建好的35栋温棚还有15栋闲置。**年10月,中心将新胜七社刘吉平家作为试点,配置有关蔬菜种植的图书35册,VCD光盘40张,免费供群众借阅。农技专干年生祥和村民刘吉平带头利用新技术,更新品种,成效显著,并积极鼓励其它农户发展蔬菜产业,一年后温棚发展到106栋。刘吉平家2003年蔬菜种植人均收入3000多元,**年人均收入5000元,成为新胜村温棚蔬菜的种植能手和致富带头人。新胜七社成为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刘吉平感慨地说:“温棚蔬菜种了几年,基本的技术掌握了,但还有几个关键技术摸不透,一是施肥,二是病虫害防治。看了“共享工程”的光盘后,对我帮助很大,解决了我的问题,真没想到你们送书、送光盘上门,这样的好事,我们欢迎!”

二是为加快农业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做出了贡献。**年4月在立岗镇集市上搞宣传时,有一位农民朋友买了十几张光盘,而且都是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我们好奇地问,你是不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他笑着告诉我们,他是卖农药的,买这么多光盘是为了给乡亲们看,使用农药也要讲科学。

三是为党员教育培训注入了新的内容。“共享工程”对于教育培训党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几年来,精选的有关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实用技术信息资源,共刻录VCD光盘4300多张,分发给全县19个党(工)委,270个党支部,供党组织和党员学习使用。由于学习内容新鲜,授课方式直观,党员们普遍反映学习效果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利用县电视台开办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专栏,为专栏提供了10多个质量较高的节目,得到了上级督导组的好评。

三、“共享工程”资源利用工作的几点体会

1、“共享工程”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共享工程”为基层提供了展示先进文化资源的平台,借助这些丰富多彩的信息,我们在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工作中,就有了新的内容,有了更加适合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科学的、先进的文化资源。建设新农村,发展群众文化,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满足群众当前最需要的科学种田和养殖技术。因此,“共享工程”资源在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发挥了应有作用,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共享工程范文篇3

为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整合各类远程教育资源,将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打造成为农村教育总平台,切实发挥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决定开展全县农村远程教育共建共享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共建共享工作的深远意义

1、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共建共享工作,是加强农村各项教育,提高党员群众素质的重要举措。远程教育是一项惠民工程。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育培训,为推动农村广大群众教育培训从手段到内容全面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决传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有了新的保障。前阶段,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远程教育网点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基本建成了比较健全的网络体系。今后远教重点工作是学用结合,充分发挥其农村教育总平台作用,当前着重是扎实做好共建共享工作,通过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动员各有关部门共同建设远教平台,丰富远教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学用效果。

2、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共建共享工作,是各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建在广大农村的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站点,是各部门和单位服务基层、推进工作的重要阵地、重要资源。每个部门可以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平台宣传政策法规、组织活动、部署工作,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部署及时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真正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和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广大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实用技术的致富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之前的职业技能传授点,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点,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共建共享工作,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有效载体。当前,全县上下正在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各个部门的工作作风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进一步树立心系百姓、真情为民的形象。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和培训,逐步形成教育手段载体化、教育方式制度化、教育内容经常化,可以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通过各部门发挥职能优势,经常性充实远程教育平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功能,可以在服务中拉近与基层党员群众的距离,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自身良好形象,使现代远程教育成为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一个新的凝聚点。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任务,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在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综合作用,为农村基层党员群众接受政治理论、政策法律、科学文化、实用技术等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2、主要目标:整合各个部门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打造成农村教育总平台,推动我县“两个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具体内容

1、整合硬件资源,共同建设远教站点。要充分整合农村基层各类活动阵地、基础设施,将村(居)的办公场所、基层党校、党员活动室、农村文化活动室、科技书屋、计生学校、健康俱乐部等与远教站点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一站多用或多站合用,最大限度地把现有资源用好,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加快现代远程教育与面向农村的政务、党建、农经、教育、卫生、文化、劳动等县级部门各个网络链接,增强实用性;整合农业政策和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市场信息、农业气象、计划生育等各类信息资源,提高远程教育网站针对性。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落实联系点制度,加大帮扶力度,共同推进远程教育工作开展,确保在十七大召开前完成行政村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全覆盖任务。

2、整合课件资源,共同做好课件开发。拥有门类齐全、数量充足、质量可靠、切合农村实际的课件,是发挥好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综合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县远教办要按照通力协作、各尽所能、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教学资源建设协作机制,根据各部门的业务职能和行业特点,将教学资源建设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和单位。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制作工作能力强的单位和部门,建立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制作基地,积极探索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全面开展课件开发制作,提高教学资源建设水平。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教学资源建设作为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为农民群众办的一件实事,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制作农业实用技术、科普知识、优生优育知识、公共卫生知识、普法知识等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课件。

3、整合人力资源,共同抓好队伍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优势,精心选配骨干人员,着力构建层次清晰、纵横衔接、相互支持、覆盖面广的现代远程教育人才体系,确保站点有人管理、有人操作。组织部门和电信部门要做好站点操作员培训工作,提高操作水平。农业、科技、科协等单位要充分利用农技服务人员、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等人员,采取“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方式从中选配教学辅导队伍,壮大远程教育骨干队伍,加大教学辅导力度。计生部门要利用村级计生员相对固定、收入稳定、管理统一的优势采取专兼职等形式从中选配站点管理操作人员。各乡镇要充分发挥新考入社区、村居工作的大学生懂电脑技术的优势,让他们担任站点管理操作人员,提高基层站点操作员的整体素质。团委要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与站点结对活动,确保每个站点都有一名青年志愿者,对站点操作员进行手把手地教,为远程教育提供操作辅导和技术保障。

4、整合活动载体,共同推进学用工作。已经建成遍布全县城乡基层的接收站点,是各部门和单位服务基层、推进工作的重要阵地、重要资源。各个部门要立足业务工作实际,利用远教平台组织活动、部署工作、开展培训、普及知识、信息,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远教科普活动日、远教普法宣传周、远教文化下乡、远教计生活动月等有针对性地活动,增强远程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让广大群众直接受益。各镇乡(办事处)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根据不同的地域农村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当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普遍关注的利益问题,组织指导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为群众提供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让群众在学习中受教育、在运用时得实惠,真正把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成为“惠民工程”。

四、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共建共享”工程活动在县委和县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由县远程办负责牵头、协调、督查,并定期召开各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和协调会,研究部署工作,沟通交流情况,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成员单位要把共建共享工作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来抓,摆上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要确定一名同志专门负责教学资源建设和联络工作,加强与县远程办的联系,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工作,确保共建共享工程的顺利实施。

2、加强配合,合力推进。在活动过程中,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本部门的职能和资源优势,为共建共享工程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保障。县远程办要加强终端接收站点的组织管理与队伍管理,制定切实有效的学用工作考核管理制度,为各部门的教育培训提供完善的平台保障与组织保障。电信部门要加大远程教育网络的技术维护力度,充实技术队伍力量,为共建共享工程提供完善的技术保障。各成员单位在充分整合资源的同时,应合理安排使用本部门的支农、助农等各类项目资金,为远程教育的课件制作、设备维护和日常培训经费的正常投入,提供有效的经费补充,在共建共享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合作机制。

共享工程范文篇4

为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整合各类远程教育资源,将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打造成为农村教育总平台,切实发挥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决定开展全县农村远程教育共建共享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共建共享工作的深远意义

1、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共建共享工作,是加强农村各项教育,提高党员群众素质的重要举措。远程教育是一项惠民工程。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育培训,为推动农村广大群众教育培训从手段到内容全面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决传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有了新的保障。前阶段,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远程教育网点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基本建成了比较健全的网络体系。今后远教重点工作是学用结合,充分发挥其农村教育总平台作用,当前着重是扎实做好共建共享工作,通过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动员各有关部门共同建设远教平台,丰富远教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学用效果。

2、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共建共享工作,是各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建在广大农村的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站点,是各部门和单位服务基层、推进工作的重要阵地、重要资源。每个部门可以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平台宣传政策法规、组织活动、部署工作,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部署及时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真正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和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广大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实用技术的致富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之前的职业技能传授点,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点,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共建共享工作,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有效载体。当前,全县上下正在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各个部门的工作作风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进一步树立心系百姓、真情为民的形象。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和培训,逐步形成教育手段载体化、教育方式制度化、教育内容经常化,可以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通过各部门发挥职能优势,经常性充实远程教育平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功能,可以在服务中拉近与基层党员群众的距离,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自身良好形象,使现代远程教育成为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一个新的凝聚点。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任务,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在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综合作用,为农村基层党员群众接受政治理论、政策法律、科学文化、实用技术等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2、主要目标:整合各个部门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打造成农村教育总平台,推动我县“两个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具体内容

1、整合硬件资源,共同建设远教站点。要充分整合农村基层各类活动阵地、基础设施,将村(居)的办公场所、基层党校、党员活动室、农村文化活动室、科技书屋、计生学校、健康俱乐部等与远教站点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一站多用或多站合用,最大限度地把现有资源用好,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加快现代远程教育与面向农村的政务、党建、农经、教育、卫生、文化、劳动等县级部门各个网络链接,增强实用性;整合农业政策和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市场信息、农业气象、计划生育等各类信息资源,提高远程教育网站针对性。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落实联系点制度,加大帮扶力度,共同推进远程教育工作开展,确保在十七大召开前完成行政村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全覆盖任务。

2、整合课件资源,共同做好课件开发。拥有门类齐全、数量充足、质量可靠、切合农村实际的课件,是发挥好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综合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县远教办要按照通力协作、各尽所能、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教学资源建设协作机制,根据各部门的业务职能和行业特点,将教学资源建设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和单位。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制作工作能力强的单位和部门,建立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制作基地,积极探索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全面开展课件开发制作,提高教学资源建设水平。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教学资源建设作为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为农民群众办的一件实事,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制作农业实用技术、科普知识、优生优育知识、公共卫生知识、普法知识等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课件。

3、整合人力资源,共同抓好队伍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优势,精心选配骨干人员,着力构建层次清晰、纵横衔接、相互支持、覆盖面广的现代远程教育人才体系,确保站点有人管理、有人操作。组织部门和电信部门要做好站点操作员培训工作,提高操作水平。农业、科技、科协等单位要充分利用农技服务人员、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等人员,采取“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方式从中选配教学辅导队伍,壮大远程教育骨干队伍,加大教学辅导力度。计生部门要利用村级计生员相对固定、收入稳定、管理统一的优势采取专兼职等形式从中选配站点管理操作人员。各乡镇要充分发挥新考入社区、村居工作的大学生懂电脑技术的优势,让他们担任站点管理操作人员,提高基层站点操作员的整体素质。团委要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与站点结对活动,确保每个站点都有一名青年志愿者,对站点操作员进行手把手地教,为远程教育提供操作辅导和技术保障。

4、整合活动载体,共同推进学用工作。已经建成遍布全县城乡基层的接收站点,是各部门和单位服务基层、推进工作的重要阵地、重要资源。各个部门要立足业务工作实际,利用远教平台组织活动、部署工作、开展培训、普及知识、信息,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远教科普活动日、远教普法宣传周、远教文化下乡、远教计生活动月等有针对性地活动,增强远程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让广大群众直接受益。各镇乡(办事处)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根据不同的地域农村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当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普遍关注的利益问题,组织指导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为群众提供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让群众在学习中受教育、在运用时得实惠,真正把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成为“惠民工程”。

四、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共建共享”工程活动在县委和县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由县远程办负责牵头、协调、督查,并定期召开各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和协调会,研究部署工作,沟通交流情况,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成员单位要把共建共享工作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来抓,摆上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要确定一名同志专门负责教学资源建设和联络工作,加强与县远程办的联系,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工作,确保共建共享工程的顺利实施。

2、加强配合,合力推进。在活动过程中,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本部门的职能和资源优势,为共建共享工程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保障。县远程办要加强终端接收站点的组织管理与队伍管理,制定切实有效的学用工作考核管理制度,为各部门的教育培训提供完善的平台保障与组织保障。电信部门要加大远程教育网络的技术维护力度,充实技术队伍力量,为共建共享工程提供完善的技术保障。各成员单位在充分整合资源的同时,应合理安排使用本部门的支农、助农等各类项目资金,为远程教育的课件制作、设备维护和日常培训经费的正常投入,提供有效的经费补充,在共建共享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合作机制。

共享工程范文篇5

论文摘要:通过对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深入调查和研究,系统、全面地掌握共享工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推进发展,努力探索新时期加快共享工程建设的新办法、新途径,更好地发挥政府公益性职能,为构建和谐遂宁和实现“四大跨越”服好务。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等现代高新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擞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这项工程建设对于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消除“数字鸿沟”,实现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距,共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文化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文社图〔2005)14号)中规定:共享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创新,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全面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村村通”。中西部地区服务网络建设要分级逐步推进,县级支中心建设2007年要建成30%,2008年建成60%,2009年建成90%,2010年实现县县建有支中心;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将与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即将实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统筹安排;村级基层服务点要随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层点建设同步推进,将基本型基层点全部升级为扩展型。

因此,加快遂宁共享工程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促进遂宁“四大跨越”,实现“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的发展任务的必然选择.

1遂宁共享工程基本状况

1.1共享工程硬件建设

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四个,即:遂宁市图书馆、篷溪县图书馆、大英县图书馆、射洪县图书馆。2006年3月,市图书馆自筹资金5万余元,采购电脑10余台,创建电子阅览室。2006年10月,大英县图书馆争取国家投入15万元,采购电脑40余台,建立电子阅览室。2007年蓬溪县图书馆投入资金20余万元,采购电脑43台,建立电子阅览室。2007年初,大英、射洪县馆分别接受国家共享工程中心的地面卫星接收设备一套,正待安装并投入使用。由于经费匾乏,市、县级支中心尚未建设。

1.2文化信息资源建设

近年来,市图书馆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派出专业人员参加省级专题学习、培训,并开展了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重点收集了观音民俗文化、遂宁文化艺术、遂宁文史资料等文献资源,其中:书籍2000多册、光碟10余张,建立联合目录进行了续集出版,为共享工程数据库建设积累了一定文献资源。

1.3开展网络服务活动

一是利用电子阅览室开展免费上网服务,并向区县、乡镇赠送共享工程读书卡。二是开展网上读书活动,积极宣传共享工程。组织开展“五一文化黄金周”活动,读者可通过提供的网站,免费上网阅读;组织用户参加《我与数字图书馆》的讨论,撰写理论文章。世界读书日期间,走上街头,广泛宣传,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共享工程。

2遂宁共享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地方经济的欠发达状况致使政府对共享工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共享工程还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06年、07年,虽然市、区县相关责任部门制定的规划、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方案多次申报,但均未争取到共享工程建设的基础建设经费和日常运行维护经费,也未纳入市、区县财政年度经费预算,市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是争取省级设备补助经费5万元建成的,大英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争取国家补助15万元建成的,蓬溪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自筹资金解决的,其它没有任何经费投入。同时,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共享工程补助重点是扶持区县共享工程支中心和乡镇服务站,对市级支中心没有扶持项目。因此,共享工程缺乏服务的平台—市、区县支中心建设,服务的载体—电子阅览室也非常落后,呈现出“有点无网”、“有名无实”的状况。

二是市、区县各类网络齐备,但都是独立运行,整合资源成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瓶颈”问题。为党政机关服务的电子政务网、为学校学生服务的学校教育网、为农村党员服务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和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村村通”工程均已具规模,运转正常。文化共享工程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定期将国家优秀文化资源传输到网络上去为党政机关、学校、农村、社区提供资源、信息、技术等服务还没有得到领导重视和支持,更没有投入建设。

三是缺乏必要设施设备,无法进行资源数据库建设,地方优势、特色资源等不能成为公共资源上传到省级分中心和国家管理中心,打不开这个对外开放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共享工程是互动的。国家中心定期将全国优秀文化资源通过卫星、互联网等渠道到市、区县支中心,并通过电子阅览室或终端进行服务,市、区县支中心也可定期将地方特色资源上传到国家中心,国家中心经过编辑、整理,再向全国。如果没有必要的照相、录像、录音和资源处理等设施设备,就无法进行地方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更谈不上地方资源的数据库建设。我市共享工程难以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是共享工程建设的专业人才匾乏,使用人才的机制、体制严重地制约着事业的发展。市、区县图书馆人员编制少,专业人才奇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更是微乎其微。市图书馆现有编制16个,在职职工12’人,07年考进2名。其中,大学学历5人,大专学历6人。射洪县图书馆人员编制7个,在职职工7名,其中,大学学历1人,大专学历I人。蓬溪县图书馆有人员编制7个,在职职工7人,有大专学历S人。大英县图书馆有人员编制3个,在职职工3名,有大专学历1人。在全市公共图书馆的30多名职工中,只有2名学过计算机或电子商务专业。如果要让共享工程发挥应有的效能,现有职员是无法承担的。如果面向市场招聘专业人员,那么,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保险、管理等诸多方面在政府没有特殊措施的情况下是市、区县图书馆根本无法解决的。

3加快遂宁共享工程建设的思考

3.1千方百计增加必要的投入,启动市级支中心和电子阅览室建设

各级党政领导、相关责任部门应当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上对共享工程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把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跨越的重要载体,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和“惠民行动”的重要手段,作为对外开放、交流、宣传的重要窗口。在共享工程建设的投入上,要按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会议纪要》的要求进行如下工作:一是市、区县级财政要将共享工程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和收集特色文化资源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切实予以保障。二是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共享工程建设的补助经费,加快共享工程升级,促进资源整合,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质量,真正发挥共享工程的实际效能。在市、区县级共享工程支中心的建设上,要坚持技术标准,重点突出资源建设和网络建设,尽快建立市、区县支中心镜像站,完善数字资源的存储能力、传输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技术有保障、服务有标准、管理有规范。在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上,要与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紧密结合,建成配置先进的电子阅览室,为广大基层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文化信息服务和绿色上网空间。同时,担负起对乡镇、村基层服务点的管理、资源更新、技术维护、人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职责。公务员之家

3.2建立一支机制和体制都适应共享工程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采取培养与引进、自有队伍和社会队伍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一支稳定的、适合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需要的管理队伍、技术保障队伍和基层服务队伍。同时,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推行以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为主的全员聘用制度,以“实绩论英雄”,创建客观公正的实绩评估体系,建成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服务优质的员工队伍,充分调动工作主动性和创造力。建立科学定岗、以岗定人、以绩定酬、项目管理和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和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活力,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此外,坚持业务培训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按照分级分批的原则,通过集中授课、卫星广播、网络互动、光盘教学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区县、乡镇、村要加快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农村基层服务点工作队伍,使每个基层服务点都有获得上岗资格的操作人员。

共享工程范文篇6

1.东莞地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1.1东莞共享工程的概况与建设目标;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市分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根据国务院、文化部的要求,结合地区实际和图书馆发展趋向,依托全市城乡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镇级基层服务点和村级基层服务点三级网络建设,形成了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1.2如今东莞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从03年开始,东莞市共享工程分中心充分依托东莞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下半年,东莞32个镇(街)图书馆都已经成为基层服务点,实现镇级全覆盖率100%,镇、村两级基层服务点共达到123个。按照国家共享工程中心的要求,我们的基层服务点在硬件设备和服务效果上都已经达到一级标准,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与东莞当地的图书馆之城建设相结合,共同促进,收到良好的效果。

1.3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简介;

东莞地区在行政架构上分为市、镇、村三级,东莞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分中心设在东莞图书馆内)是由市财政资助的公益型事业单位,目前东莞图书馆下属的分馆共有40个(其中镇级分馆26个,村、企业、学校分馆14个)。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东莞打造图书馆之城的目标的实施,总分馆在业务上的往来越来越频繁,使得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密不可分,利用已经成形的总分馆网络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东莞走的是一条有东莞特色的共享工程建设之路。

2.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2.1依托总分馆体系,把镇级图书馆改造成基层服务点;

从2003年起东莞着力构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截至2008年下半年,已经加入总分馆体系成为分馆的图书馆达到40个,镇一级分馆达26个。已经建成的分馆从设备、人员和服务上都符合共享工程的要求。利用好现有的图书馆总分馆网络,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必定事半功倍。东莞的镇(街)共有32个,我们通过对总分馆体系下26个镇(街)图书馆的整改,并对余下未加入总分馆体系的6个镇加以督促并进行适当扶持(举办培训班、现场辅导、搞活动、赠书、赠设备),终于在2007年下半年使得东莞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镇一级覆盖率实现100%。

2.2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向农村推广共享工程;

在建设村级基层服务点过程中,我们发现村基层图书馆的场地、人员素质、设备等都相对落后,如何选做在农村推广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道难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到镇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具有地缘上的优势,他们比较熟悉自己本镇的村和社区的情况,因此,因此我们充分与镇级分馆合作,由他们负责大部分农村基层服务点的推广与建设工作,而我们主要负责最后的验收和支援。

举例:在东莞市常平镇,我们依靠常平分馆的工作人员对本镇的情况了解的优势,把选点、与村委会协商、人员培训、设备配置要求等工作都交由常平馆承担,我们分中心负责验收授牌和监督。截至2008年下半年,常平镇的桥梓村、金美村、下墟村、塘角村、板石村、东田丽园社区等都以加入成为基层服务点(按照当时的要求每个镇要有2个村建成基层点,常平镇超额完成了任务)。另外在此基础上,常平馆还发展了常平勤上集团、常平运城制版厂、常平宝丽美化工公司、常平振兴中学、黄水职业中学、常平第一小学等企业、学校图书馆成为基层服务点,把优秀的文化资源送到企业、学校中去。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建设农村级基层服务点是东莞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来的方法。

2.3以丰富的电子资源为卖点,"推销"共享工程,吸引基层加入成为服务点;

共享工程的建设的目的就是给人民群众带去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新兴的电子资源服务,能很好地祢补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不足,给群众带来新的接受文化资源的方式。东莞分中心拥有着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各类题材的影视资源和课件,30万种电子图书,龙源、维普等电子期刊和各种电子报纸数据库。随着社会的进步,基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已很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的需求,我们打着"凡是加入成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图书馆,都能免费使用中心的电子资源"的口号,以此来吸引基层积极主动申请加入成为服务点,这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树立了共享工程就是给人们带来丰富文化资源的形象。

3.依托总分馆体系,提升共享工程服务效果;

3.1定期组织培训班,通过考核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由于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以提高人员素质。通过现场培训和每年一次的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给他们介绍文化共享工程概况、数字资源的使用和网上上报系统等,在集中培训时通过上机考试、颁发合格证书等形式加深基层人员对共享工程的重视,从而提升基层服务点的人员素质。

3.2不拘形式,以创新的服务方式服务群众;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由于东莞的情况与西部地区不同。西部地区有专门资金用于购买卫星电视,并利用卫星接受信号播放影视资源的方式开展服务;而位于珠三角的东莞经济较为发达,没有国家资金的扶持,只能依托自身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这是我们东莞的特色之路。由于总分馆体系下,馆与馆之间可实现资源的全市大流通,因此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形式也可以创新,我们的服务形式包括:免费上局域网观看课件、每周末播放热门电影、定期开展巡回展览、光盘外借、电子资源凭证免费使用、开展少儿影视专场、生活知识讲座等等。

4.对东莞共享工程建设的经验总结;

4.1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事实证明,利用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是可行的。传统的图书馆与共享工程服务相结合不但能增加图书馆的魅力,而且避免了文化建设的重复投资,节省人力与财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2共享工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目前,东莞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不足。由于东莞地区经济较发达、休闲方式较多、家庭电脑和有线电视的较普及,所有对图书馆的依赖性不大。绝大多数人在选择文化消遣方式时会优先选择电视、上网等,对于到图书馆利用各种资源的动力不足。此外,共享工程所能提供的电影吸引力不够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4.3对进一步完善共享工程服务的探讨;

在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利用新的方式来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利用东莞地区互联网线路发达的特点,可考虑利用网络来传播共享工程优秀的文化资源,这比现在的光盘播放、硬盘拷贝播放的方式要快得多。所以,我们设想使用IPTV(网络电视)的形式,使广大市民只要能上网,就能随时观看地到共享工程的影视资源。以后无论在家、网吧还是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都可以通过IPTV来点播自己喜欢看的节目。我们期望不久的将来能使用上类似IPTV这样的手段来推进共享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国平.江苏省"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的建设与发展[J]新世纪图书馆,2006,(06).

共享工程范文篇7

一、中国文化共享工程发展的基本概况

中国文化共享工程的开展,是由国家文化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实施的一项具体文化创新工程,在它发展的过程中,运用了现代科技信息方法,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开发并利用。文化共享工程使用计算机网络功能以及高科技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效果。我国先进的电子信息网络技术被应用到文化共享工程中,不但促进了文化工作的效率水平,同时也完善了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为我国建设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有利支持[1]。中国文化共享工程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这项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一些落后地区文化单位资源缺乏的现象。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减少了地区文化服务手段的单一性,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一些地区人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等问题的发生。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发展的意义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发展可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的需求,进而不断提升公众变得思想到的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生活娱乐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量在不断提升,因此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发展也需要提上日程。尤其是对农村乡镇基层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这对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基层公共文化体系是中国文化共享工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发展能推动城镇乡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为缩短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提供有利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组织的,属于一种非盈利的文化组织机构。它传播的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文化,以此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基层公共文化体系的建立发展能够促进我国的国计民生发展,因此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保障服务体系的实用性、便捷性以及普遍性,以此来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2]。

三、文化共享工程与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对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作用。基层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认识水平程度会影响文化共享工程项目的实施,因此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同时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把文化共享工程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能够拉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政府在进行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当地开设文化站、建立图书馆等等。随着我国网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应该建设完善的网络文化议论平台,让广大人民群众利用电脑、广播、手机以及报纸等认识到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作用。(二)政府应该建立有效的经费保障制度。文化共享工程与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发展,是由我国政府支持和国家资金投入来完成的。基层公共文化体系的自身公益性质决定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一定要由我国政府提供。我国政府在文化共享工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政府就应该建立有效的经费保障制度,为文化共享工程以及文化服务体系假设提供保证。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过程中,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工作的监督,政府财政部门应该做好审计文化部门工作。(三)完善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国文化共享工程想要取得更好成效,少不了相关文化工作人员的精细化管理,因此,完善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可以保证文化共享工程相关项目的顺利开展。因此,我国文化部门管理者应该建立一个管理水平高、业务熟练的队伍,为文化共享工程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提供有利支持[3]。首先,政府可以组织建立一批经验丰富的文化专职队伍。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对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最后,建立健全文化项目工程的业绩考核制度,以此来激发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四)建立具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对于中国文化共享工程的建立有重要影响,地方区域应该利用当代的科技网络手段为人民群众传播信息资源,建立健全人民群众信息接收渠道。地方政府还应加强资金投入力度,让数字网络电视落户到乡镇农村的每一户家庭,让人民群众达到文化共享的目的要求。与此同时,地方区域还可以根据自身本土文化特色,把传统的民间艺术进行发扬,建立民间艺术信息资源库,以此来丰富文化共享工程和基层公共文化体系。例如,发扬浙江省温州市的木偶戏以及东阳木雕等民间艺术,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同时也能把当地的特色进行传承和发展,把民间艺术投放在信息资源库中,可以使文化共享工程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

共享工程范文篇8

一、工作目标

从2008年起,在全市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残疾人康复工程和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到2012年,全市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有适应指征贫困残疾人的助明、助听、助行等康复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力争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基本纳入集中托养、日间照料或居家安养。

二、工程内容

(一)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对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城镇或农村低保标准的持证重度残疾人(残疾等级二级以上,含二级),单独施行最低生活保障,并按照当地城镇或农村低保标准,全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家庭人均年收入在当地城镇或农村低保标准100—150%之间(含150%)的持证重度残疾人(残疾等级二级以上,含二级),参照当地城镇或农村低保标准,全额发放重度残疾人补助金,并同低保家庭的重度残疾人一样,享受医疗救助及其他社会救助政策。

(二)残疾人康复工程。对家庭人均年收入在当地城镇、农村低保标准150%以内(含150%)、有适应指征并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由政府出资,为符合条件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低视力残疾人验配助视器、听障残疾人验配助听器、下肢缺失残疾人安装假肢。

(三)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对生活不能自理、残疾等级为一级的重度残疾人逐步实施集中托养、日间照料或居家安养。集中托养对象一般为日常饮食起居需要专人护理的重度残疾人,在自愿的前提下,由福利院、敬老院或专门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及其他社会福利机构实施托养。日间照料对象一般为夜间其家庭可以照料而日间需要他人照料的重度残疾人,由工疗站或其他社会福利机构照料其日间基本生活。对其他符合托(安)养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如因特殊原因或受条件有限无法实行集中托养或日间照料的,纳入居家安养,政府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照料护理残疾人居家安养的岗位,可作为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管理。

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福利院、敬老院、工疗站等福利机构,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新建专门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各县、区要制定政策措施,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托养照料机构,并加强规范管理。

三、保障办法

(一)经费标准。全市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各项目经费补助标准,按省规定标准执行。其中对家庭人均年收入在当地城镇、农村低保标准150%以内(含150%)的重度残疾人实施集中托养,其补助经费含残疾人本人享受的低保金或低保补助金。

(二)资金保障。全市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所需经费,除省补助经费外,三县由各县财政负责承担;吴兴区、南浔区、**开发区和太湖度假区由市、区财政分别承担,在一般预算和基金中统筹安排。各级财政补助重度残疾人托(安)养的资金,主要用于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康复、基本照料和护理等费用补助,具体安排比例由各县、区确定。

纳入乡镇敬老院实施集中托养的重度残疾人的基本医疗服务,享受农村“五保老人”同等待遇。

四、组织实施

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是全面改善民生、建设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残疾人工作的重点任务。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具体内容。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各成员部门的作用,精心组织,周密实施。

残联系统:主要负责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方案制定、对象调查、工作协调、工程实施及建章立制、工程总结和考核评估等。

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所需经费保障,并加强对资金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促进各项资金发挥最佳效益。

民政部门:主要负责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的对象审核、《重度残疾人救助证》的印制发放、全额低保金和补助金的发放管理;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的审批建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乡镇敬老院集中托养重度残疾人的日常生活与护理管理。

劳动保障部门:主要负责社区重度残疾人护理人员公益性岗位落实。

卫生部门:主要负责残疾人康复工程的白内障复明手术,重度残疾人托(安)养机构的医疗保障服务。

五、评估考核

(一)掌握政策,严格把关。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对照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各项标准和条件,严格规范审核审批程序,切实加强动态管理。对申请相应救助保障的残疾人,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对因家庭收入提高或通过康复使残疾等级发生变化的保障对象,应及时退出相应的救助保障或调整救助保障标准,确保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公开、公正、公平和有序稳步实施。

(二)强化管理,提高绩效。要加强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各项基础性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共享小康工程基础数据库,实行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要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同时对现有残疾人的生活救助政策进行梳理整合,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要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及时掌握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促进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残联、民政部门必要的工作经费列入部门预算安排。

共享工程范文篇9

知识流失在建设领域经常发生,项目中知识的流失主要是由项目的特征决定的,比如组成项目团队的临时性,以及工程项目中的知识对经验工程师的严重依赖性(KhalfanM.M.A.等,2003)。目前,工程项目中的知识管理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只有少数的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中的知识加以管理,而且管理手段单一,多数集中在工程项目资料文档管理。有关工程项目中知识管理的研究层出不穷,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中的知识获取(SerkanKivrak,GokhanArslan,2008)、工程项目中知识集成(钟波涛、丁烈云等,2005)等方面。工程项目的临时性导致工程项目中的知识管理相对复杂,工程项目中知识的获取、传递和共享需要依赖一定的信息技术、文化制度等。本文从支撑条件的角度研究工程项目中的知识管理,构建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支撑体系。

一、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功能目标

目前,关于知识管理没有统一的概念。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卡尔·费拉保罗,2003)。Bassi认为,知识管理是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Bassi,1997)。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寻求知识获取的有效途径,实现知识在个体之间的传递,最终达到知识在群体范围内共享的过程,其功能目标是减少知识的流失,促进个体间知识的交流,促使知识在传递的过程中得到创新,充分利用知识资源,提高企业效益,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工程项目知识管理则是指在对项目进行管理时,将知识作为管理的对象,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将工程项目的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加以整合,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分享,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知识创新能力,实现项目的有效管理,其功能目标是从项目中获取知识,实现知识在组织内的传递和共享,最终实现知识的创新。

二、工程项目中知识流失的现状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各参与方(业主、设计、监理、总包和分包)之间协同工作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工程项目中的知识贯穿于整个项目生命期,随着项目的进行,知识不断地流向项目参与者。工程项目的临时团队中,各参与方是单独的个体,团队成员之间缺少默契,缺少信任,形成沟通障碍,不利于知识的交流,使得建设效率低下。随着项目的结束,项目临时性的组织机构随之解散,在一个项目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知识和经验随着项目的结束而丢失,在后续项目或其他项目中,当面对同样的问题时,人们只能重新从零开始,重复其他人员已经进行过的活动,造成知识浪费现象。

三、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难点

(一)显性知识难以共享

目前,工程项目中的知识管理普遍没有得到重视,只有少数的建筑企业实行项目中的知识管理,这些企业对知识管理实施的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是对文件进行存档。这些存档的文件,例如可行性研究、总结、技术报告或用户手册等等,在编写上常常是很肤浅的,仅集中在把握标准的业务数据或是对项目结果进行描述,对失败的原因或如何解决某个特殊问题的记载常常被省略了,并且只有少数人知道文件的存放地点,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因此,这些文件很少会被利用。鉴于文档管理的方式只重视知识的存储,而忽视了知识的整合和共享,基本上都是建筑企业为了要实行知识管理而做出的一个形式,没有实现知识管理的真正目标。

(二)隐性知识难以管理

除了显性知识和已交付的项目所包含的知识外,项目知识还包括专门技术和经验这样的内隐知识。项目经验与参与相应的问题解决的个体联系在一起,但是它常常不是项目文件的一部分,在项目实施期间它也很少转移到其他人身上,这些知识难以编码、保存在项目成员的记忆之中,在完成项目任务后,项目成员回到原来的职能部门或转到了其他项目中,他们也将新的经验带走了。项目结束就是集体学习的结束,项目参与人员转向了新的项目或回到原来的职能部门中。如果他们所掌握的关于项目的特殊知识不是直接需要的,就会产生“组织健忘”,造成项目知识的丢失。从建筑企业的员工来看,由于缺乏对知识贡献、知识创新的激励措施,很多员工不愿意将知识拿出来供大家分享,缺乏集体学习的动力。由于学习文化氛围的缺失,建筑企业部门的员工之间缺乏知识的流动与共享意识,造成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知识垄断,甚至对一些毫无价值的知识保密,这严重阻碍了知识管理的实施。

四、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支撑体系

工程项目中知识管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知识管理手段单一、知识传播障碍等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目标,需要构建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支撑体系。

(一)技术支撑

基于项目的组织是按项目生命周期来运作的,它的生命周期往往很长、不重复,而且是围绕特定项目团队而建立的,项目团队的多职业化导致了知识的细分,使知识管理困难。尽管现在有了一些管理项目知识的方法,如项目事后总结、将具有专有知识的个体派到项目中、最佳实践指导、局域网等,但是它们的有效性不高。工程项目规模较大,管理过程复杂,如果将项目中所有的知识都以文档的形式管理,不仅加大了管理者的工作量,而且当员工要使用这部分文件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寻找,降低了员工利用知识的积极性,造成知识利用率低下。此外,仅仅通过文档管理,员工之间的知识难以交流,不利于知识的共享。因此,知识管理需要依赖一种更方便简捷的技术系统,即网络系统,以加速知识的传播速度,促进知识共享。本文介绍一种知识的共享平台——项目博客。

博客是用户用来表达个人思想而自己生成的网站,其内容按时间顺序显示。博客一直被认为是私人的媒介,由于其具有知识管理潜力,能够及时捕获和收集组织内部分散于各个角落的技能知识,近年来已经被认为是知识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博客作为知识管理的一种工具,在很多领域已经得到应用,比如IBM公司允许其分散在30多个分公司的员工在博客中讨论软件的开发过程和业务战略(LeeJ.,KangH.,JungT.,SeoJ.,2005)。

博客作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工具,通过用户推动社会网络,是一种民主的、自下而上的知识管理方法,有助于消除建筑企业内部由上而下严格控制而导致的障碍。建筑企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了取得成功必须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网络手段来实现知识的共享(Mills,2007)。项目博客,是以项目知识为基础,员工将项目中的知识写入自己的博客当中,以此作为个人知识库。不同的博客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相互链接,员工可以互相访问博客,可以就博客中的知识加以探讨和评论,有利于不同部门员工之间的相互学习。基于项目的知识博客相互链接。

项目博客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是不同的员工博客,员工是项目和博客之间的联系者,项目博客的内容来自于员工对项目中知识的整理和加工。管理部门的员工可以通过内部网直接访问,而分布于各地工程项目部的员工则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这样可以使知识在建筑企业内部最大范围内得到共享,从而避免了由于建筑企业分散生产所带来的知识管理障碍。同时,为了加强工程项目内部的沟通,可以将属于同一个工程项目的成员的博客群集在一起,形成项目博客群,以实现快速沟通和交流,促进知识创新。

博客作为员工个体知识的基本载体,可以满足员工对于知识管理的个性化需求。员工可以以工程项目中的现有知识为基础,同时结合个人的经验和想法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个人的思想和知识,储存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知识,并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分类,以方便将来调用及查看。员工之间可以相互访问博客,并且对对方博客中的知识加以分析和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参考,员工之间形成团队学习效应。通过这种形式,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隐性知识可以适当地表达出来,而这种方式储存的知识超越了项目、地域的限制,实现了在整个建筑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

(二)文化支撑

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知识的共享,在项目知识管理的初期,知识共享还没有成为一种自觉、自然的行为,许多项目成员往往不愿将自己掌握的特别是自己的专有知识与别人分享。要促进项目成员的知识交流,实现知识共享,必须培养一种学习的理念,通过一些制度和政策来促使员工分享自己的知识。

1.培养组织学习文化。组织学习的概念是从个人学习借鉴引申而来,指的是组织为了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围绕信息和知识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它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是一个创新过程,它包括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全组织学习和组织之间的学习(黄健,2003)。组织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不同,它不仅仅是补充丰富知识理论,还使知识化碎为整并且系统化,实现知识的积累过程。在工程项目团队中,经验工程师组成学习骨干,带领全体员工进行组织学习,可以提高经验工程师和员工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团队的合作精神,促使组成工程项目组织的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

2.创建基于信任的项目文化。工程项目组织中的所有参与方把整个项目的利益作为最高的共同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参与各方的自身利益。项目参与方能跨越组织边界进行紧密的沟通和协作,为了共同的项目利益在项目组织中积极地共享知识,进行组织学习、知识创新,建立一个学习型项目组织,创建一种基于信任的项目文化(张立军、苏萍,2005)。基于信任的组织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

从表-1中可以看出,基于信任的项目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起来更有利于知识的共享。在基于项目的文化中,员工之间相互信任,彼此在相互竞争中取得共同进步,员工拥有共同的心智模式,拥有共同的愿景,具有与组织相一致的目标,员工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各自学习转化为团队学习的方式,员工的生存价值在于实现自我超越。

3.建立激励制度。激励制度是实现知识共享、建立基于信任的项目文化的重要保证。工程项目具有工作周期长、任务量大、内容繁杂的特点,长时间的持续工作难免会搓减员工的工作热情,这就需要项目组织制定合理的物质和心理性质的奖励措施。如每一个项目完成后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给予额外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肯定员工的工作能力,同时增加员工的自信心和热情,激励员工自愿乐意地奉献出本属于自己的那种隐性知识。通过奖励对知识共享起推动作用的人员,增强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相互帮助和交流知识经验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员工积极的知识创新欲望。由此可以将对企业知识管理有利的人员潜力发掘出来,并且不断增强这种知识共享和创新的意识,形成学习型组织的思维模式和企业文化。

(三)组织结构支撑

传统的工程项目组织结构(见图-2),限制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阻碍了各部门之间的知识共享。在这种组织结构中,各参与方都以自己的利益为目标,参与方只需实现自己的目标,即完成工程项目,而忽视了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得不同部门总会重复一些同样的工作,造成资源的浪费。

要改变这种知识垄断的现状,就要对原来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将原有的组织结构变革成一个集散式的组织结构,使得组织结构呈现出扁平化、横向型、动态性的特征,促进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比如网络型结构。

在网络结构中,以团队、工作小组为网络的节点,大多数节点相互间是平等的、非刚性的,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之间形成一个网络状,促进了组织内全方位的知识信息的交流、共享,促进了组织各种知识的融合,提高了组织学识以及组织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共享工程范文篇10

1.东莞地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1.1东莞共享工程的概况与建设目标;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市分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根据国务院、文化部的要求,结合地区实际和图书馆发展趋向,依托全市城乡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镇级基层服务点和村级基层服务点三级网络建设,形成了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1.2如今东莞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从03年开始,东莞市共享工程分中心充分依托东莞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下半年,东莞32个镇(街)图书馆都已经成为基层服务点,实现镇级全覆盖率100%,镇、村两级基层服务点共达到123个。按照国家共享工程中心的要求,我们的基层服务点在硬件设备和服务效果上都已经达到一级标准,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与东莞当地的图书馆之城建设相结合,共同促进,收到良好的效果。

1.3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简介;

东莞地区在行政架构上分为市、镇、村三级,东莞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分中心设在东莞图书馆内)是由市财政资助的公益型事业单位,目前东莞图书馆下属的分馆共有40个(其中镇级分馆26个,村、企业、学校分馆14个)。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东莞打造图书馆之城的目标的实施,总分馆在业务上的往来越来越频繁,使得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密不可分,利用已经成形的总分馆网络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东莞走的是一条有东莞特色的共享工程建设之路。

2.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2.1依托总分馆体系,把镇级图书馆改造成基层服务点;

从2003年起东莞着力构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截至2008年下半年,已经加入总分馆体系成为分馆的图书馆达到40个,镇一级分馆达26个。已经建成的分馆从设备、人员和服务上都符合共享工程的要求。利用好现有的图书馆总分馆网络,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必定事半功倍。东莞的镇(街)共有32个,我们通过对总分馆体系下26个镇(街)图书馆的整改,并对余下未加入总分馆体系的6个镇加以督促并进行适当扶持(举办培训班、现场辅导、搞活动、赠书、赠设备),终于在2007年下半年使得东莞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镇一级覆盖率实现100%。

2.2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向农村推广共享工程;

在建设村级基层服务点过程中,我们发现村基层图书馆的场地、人员素质、设备等都相对落后,如何选做在农村推广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道难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到镇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具有地缘上的优势,他们比较熟悉自己本镇的村和社区的情况,因此,因此我们充分与镇级分馆合作,由他们负责大部分农村基层服务点的推广与建设工作,而我们主要负责最后的验收和支援。

举例:在东莞市常平镇,我们依靠常平分馆的工作人员对本镇的情况了解的优势,把选点、与村委会协商、人员培训、设备配置要求等工作都交由常平馆承担,我们分中心负责验收授牌和监督。截至2008年下半年,常平镇的桥梓村、金美村、下墟村、塘角村、板石村、东田丽园社区等都以加入成为基层服务点(按照当时的要求每个镇要有2个村建成基层点,常平镇超额完成了任务)。另外在此基础上,常平馆还发展了常平勤上集团、常平运城制版厂、常平宝丽美化工公司、常平振兴中学、黄水职业中学、常平第一小学等企业、学校图书馆成为基层服务点,把优秀的文化资源送到企业、学校中去。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建设农村级基层服务点是东莞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来的方法。

2.3以丰富的电子资源为卖点,"推销"共享工程,吸引基层加入成为服务点;

共享工程的建设的目的就是给人民群众带去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新兴的电子资源服务,能很好地祢补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不足,给群众带来新的接受文化资源的方式。东莞分中心拥有着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各类题材的影视资源和课件,30万种电子图书,龙源、维普等电子期刊和各种电子报纸数据库。随着社会的进步,基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已很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的需求,我们打着"凡是加入成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图书馆,都能免费使用中心的电子资源"的口号,以此来吸引基层积极主动申请加入成为服务点,这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树立了共享工程就是给人们带来丰富文化资源的形象。

3.依托总分馆体系,提升共享工程服务效果;

3.1定期组织培训班,通过考核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由于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以提高人员素质。通过现场培训和每年一次的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给他们介绍文化共享工程概况、数字资源的使用和网上上报系统等,在集中培训时通过上机考试、颁发合格证书等形式加深基层人员对共享工程的重视,从而提升基层服务点的人员素质。

3.2不拘形式,以创新的服务方式服务群众;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由于东莞的情况与西部地区不同。西部地区有专门资金用于购买卫星电视,并利用卫星接受信号播放影视资源的方式开展服务;而位于珠三角的东莞经济较为发达,没有国家资金的扶持,只能依托自身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这是我们东莞的特色之路。由于总分馆体系下,馆与馆之间可实现资源的全市大流通,因此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形式也可以创新,我们的服务形式包括:免费上局域网观看课件、每周末播放热门电影、定期开展巡回展览、光盘外借、电子资源凭证免费使用、开展少儿影视专场、生活知识讲座等等。

4.对东莞共享工程建设的经验总结;

4.1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事实证明,利用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是可行的。传统的图书馆与共享工程服务相结合不但能增加图书馆的魅力,而且避免了文化建设的重复投资,节省人力与财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2共享工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目前,东莞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不足。由于东莞地区经济较发达、休闲方式较多、家庭电脑和有线电视的较普及,所有对图书馆的依赖性不大。绝大多数人在选择文化消遣方式时会优先选择电视、上网等,对于到图书馆利用各种资源的动力不足。此外,共享工程所能提供的电影吸引力不够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4.3对进一步完善共享工程服务的探讨;

在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利用新的方式来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利用东莞地区互联网线路发达的特点,可考虑利用网络来传播共享工程优秀的文化资源,这比现在的光盘播放、硬盘拷贝播放的方式要快得多。所以,我们设想使用IPTV(网络电视)的形式,使广大市民只要能上网,就能随时观看地到共享工程的影视资源。以后无论在家、网吧还是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都可以通过IPTV来点播自己喜欢看的节目。我们期望不久的将来能使用上类似IPTV这样的手段来推进共享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国平.江苏省"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的建设与发展[J]新世纪图书馆,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