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乐教育范文

时间:2024-05-23 17:4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代音乐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当代音乐教育

篇1

1 儒家音乐形成的背景

从夏、商、周三代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儒家乐教思想的萌芽。礼乐制度(包括其教育制度)的产生,如果是追寻其本源,则可上溯至氏族社会的原始礼仪活动。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具体实施内容,是从原始祭乐礼仪活动发展而来的。夏代,使得祭祀礼仪的音乐变成为享乐音乐,标志着另外一种服务于娱乐的音乐教育的形成。商代的乐教,人们习乐是为了服务于宗教祭祀活动的音乐教育观念,商代的礼器和乐器,其乐器的工艺制作与音列形态设计,都达到较高的标准。在夏、商、周三代学校教育制度中,西周的礼乐制度是三代中最为完善的,也是对儒家音乐影响最大的。西周的音乐教育是以礼乐教育为主体,西周的礼乐教育具有伦理化、政治化、宗教化的性质,这是历史的特征。西周的乐教思想,总而言之就是道德伦理教育与乐舞艺术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与审美情感教育的共构一体,为以后的儒家乐教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 儒家音乐教育的发展

孔子是教育家、音乐家,同时也是最早的、最具有影响的音乐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由西周至春秋,“礼崩乐坏”的现实,使孔子的礼乐复兴的思想是一种着眼于新时代的文化复兴,表面上的“复周礼”,实际上是取夏、商、周三代音乐教育的精华,并致力于当时的文化建设。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培养弟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也是延续西周时的教育形势。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对一个人的教育应该从诗教开始,而这个人只有懂得礼貌,有着很好的修养,且注重外表,有正当和正确的行为,才能在社会上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他想要成为更完美的人就必须要进而学习音乐,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从而知书达礼,文艺双全,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乐教是最后的一个阶段,乐是教的结果,乐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孔子的思想体现了音乐的价值、目的和孔子礼乐并重的思想。孔子创办了私学,并将礼乐作为其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乐教的道德方面,对教育的对象提出“有教无类”,扩大了社会受教育面,以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治国才干的贤人君子为目的。儒家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孟子的学说也是源于孔子,他曾自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提出了“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音乐美学思想和“人性本善”的道德主张。孟子是主张音乐教育中伦理的与审美的、感性的与理性的统一。他肯定了音乐美感的共同性,其思想不仅在政治上主张仁政,其音乐思想也体现出对仁与义的追求。“与民同乐”的思想及本质体现了“和”,根本的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同时也体现了民主性和时代的进步性。孟子的乐教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性参考和借鉴。

荀子,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先秦乐教思想集大成者。荀子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荀子在音乐教育思想与孔子和孟子有许多的不同,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十分重视后天的礼乐道德教育,认为只有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才能把人给变成善的、美的,为了达到这种目的,音乐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荀子的音乐教育的内容,它涉及用于教化的音乐在形态上的表现,也涉及到从乐者在自身的审美修养上的培养,突出了荀子的音乐教育思想注重审美意义。荀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不仅仅注重道德教育,他还比前人更注重教育心理。在乐教中,荀子十分重视听觉、视觉以及言语在审美中的作用,荀子的音乐教育思想对当今的音乐教育值得借鉴。

3 儒家乐教思想对当今音乐教育的借鉴

纵观我国的音乐教育课,可以发现大部分的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乐理知识、纯技术的音乐训练、欣赏为主和以唱口号式的歌曲。一些人对于音乐课上的好不好的标准就是理论知识掌握的多少,技能提高了多少,歌曲唱了多少为评价标准。这些所进行的音乐教育不是审美的教育,并且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的目标应该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它是通过教学的手段来实现培育的人才,以此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目的越明确,实现的效果就越好。而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在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情感。音乐教育作为实施德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它是要求在掌握技巧、培养乐感、确立观念、增强美感的同时,艺术性地接受知识来完成或达到塑造美好的人格品德和高尚的思想精神。

篇2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234-01

音乐是当今社会最典型的一种抽象的文化形式,它有效地将音乐创作者自身的情感展现在艺术作品当中,艺术完成度相对比较高。基于音乐的这种艺术品性,音乐审美教育自身也就更加的具有张力和表现性,音乐艺术发展到现在,与许多其他的艺术类型相比,也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审美标准。当代大学生是一群高素质、高文化群体代表,他们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无论是文化知识层面还是自我意识的层面,其表现的也都相对特殊。高校的音乐教学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听音乐与唱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音乐这样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来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

一、对当代大学生开展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

音乐教育的进行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进而实现当代大学生整体的艺术素养的提升,是高校素质教育进展过程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进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1.有效的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是作者情感表达十分有效的一种形式,寄托了作者的精神,内涵十分的丰富。优秀的音乐作品其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的音乐方面的知识,还会涉及到许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在大学生对于音乐赏析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更能够对于音乐作品发生的背景有着透彻的了解。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暴风雨》,就需要听者首先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暴风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就要求听众能够对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斗争的历史有着深入的了解。

2.有助于塑造当代大学生完善的人格与品行。音乐是一门比较高雅的艺术,是作者内在感情的一种外在寄托。音乐教育不仅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更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塑造学生的情感体系,使得学生培养出一个健全的人格与品行。音乐通过耳朵给听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让听众产生舒适的心情,并且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赏析,能够全面的感受与领悟到音乐作品当中作者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3.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造创新意识。不同的音乐作品其具体的形式与内涵也是不同的,每一种类型的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这种形式的多种多样也让所有不同的音乐形式充满了魅力。大学生作为社会当中思维十分活跃的一个群体,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在鉴赏各种音乐作品的同时,也可以给自身提供一个全方位展现自身才能的机会,对不同的音乐作品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教育形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与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高校的音乐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不可避免的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滞后,对于音乐教育认识上仍然存在偏见。其实在中学阶段,学校为了升学率考虑,对于音乐、体育等高考考核之外的课程都不能够加以重视,很多的家长以及教师都把音乐定义为“副科”。这一思想逐渐的被整个社会所接受与默许,根深蒂固,直到现在高校的音乐教学都没有实现完全的落实与普及。很多高校由于自身的经费稀缺,自身的办学条件比较差,对于音乐课程的整体安排都不是很重视,课程安排形式十分的单一,公共音乐的教学环节备受冷落。

2.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学目标单一,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高校的音乐教育活动当中,很多教师都是单纯的为了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过分的注重对于作者、作品类型的分析,教学内容死板。教学内容仍然是以教师自己的讲授为主,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缺乏学生自己对作品的鉴赏,形式重于实质,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悟与分析不够透彻。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并不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好学生自身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低。

3.缺乏针对性的教材,教材内容落后。现在很多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教材整体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滞后性,缺乏时代的特色,不能够充分的把握好音乐教育发展的脉络,与现在大学生群体很强的时代责任感显得格格不入。教材内容的落后使得很多的大学生对于音乐审美与鉴赏缺少了应有的兴趣,自身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不大。因此,今后在教材的选取方面,教师一定要紧密的结合好时展的需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选取一些紧密联系实际的音乐教学内容。努力的培养当代大学生多层次、多维度的审美思想。

三、加强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建议

1.改变思路,创新音乐课程学习模式。要真正的培养好、塑造好大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必须要改革长期以来树立的音乐为“副科”的观念,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把握音乐自身教育意义的充分发挥。学校要积极的完善音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之上灵活的开设音乐课程,实现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在原有公共课程的基础之上,开展更多的实践性课程,比如音乐欣赏、音乐话剧赏析等等,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与选择空间。最大程度的革新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摒弃固有的观念。

2.革新教学模式,把握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在高校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都是以教师自身为主体地位,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递,并不能够有效地发挥自身的能动性。音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在教学过程当中不应该仅仅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更注重的应该是学生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赏析与评鉴。音乐教师要及时的改变思路,转变角色,给学生更多思考与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当中,积极的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得大学生们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3.教学紧跟时代步伐,不断革新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当今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更加的多种多样。高校的音乐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教师要能够紧密的结合起来学生的需要,积极的讲授适应学生自身欣赏水平的音乐作品,不断的革新滞后的教学内容,摒弃教材当中落后的东西。诸如对于流行音乐的讲授,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中外不同国家流行音乐的具体形式,通过系统性的比较与借鉴,展现不同音乐形式不同的特点,使得大学生们能够真正的理解流行音乐背后的深刻内涵。

4.研究音乐深层次的意义,注重对音乐内在的情感把控。前文指出,音乐是创作者情感寄托的主要形式,在对音乐形式进行赏析的同时,还要注重对音乐背后深层次内涵的把握,注重对大学生思想感情的训练与培养。音乐审美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心理活动,通过一系列感官的具体的感受实现一种意识中理性的审美感受。教师在音乐审美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对于一些十分经典的音乐作品要在对其内涵进行深入讲解的基础之上,利用好音乐的美感,借助于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感官与情感的双重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的领略到音乐背后的情感,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

四、结语

21世纪是一个需要全方位发展的人才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要想适应不断变化时代的需要,必须不断的打造自己,多角度的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音乐审美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要认清当前音乐审美教育过程当中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加强对学生的诱导,努力的带动好大学生地全面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武邵宏.刍议大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J].黄河之声,2012(09).

[2]付敏.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浅谈[J].安徽文学,2008(05).

篇3

现代传播媒介是一把双刃剑,既给现代音乐教育带来种种便利,但同时也提出了众多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

1.1音乐泛滥使用,欣赏意义流失

现代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使得音乐的普及更为简便,音乐无处不有,音乐无处不在。家庭接受音乐的方式,不外乎电视。电视节目,使用音乐;电视剧,片头片尾曲,插曲也是音乐;电视广告,无不是音乐。商城街道,有婉转动听、柔情蜜意的背景音乐;校园广播,电影院,公园到处都能够与音乐插身而过,就连载运垃圾的垃圾车都播放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现在的日常生活中,俨然与音乐息息相关,紧紧相连,然后很多场合播放的音乐目的不在于让听者欣赏,而是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一为营造氛围,缓和气息;二为商业需求。美国尼尔•波兹曼在谈到电视新闻节目时说道:“所有这一类的节目都是以音乐开始、以音乐结尾的;而且在播映告一个段落的时候,所播放的商业电视广告也有音乐。这种音乐的用意何在?跟戏剧和电影一样:刺激观众的情绪,制造紧张气氛,为某种心理期待作铺垫。”[2]长此以往,人们对音乐的泛滥接受使得欣赏意义顿时流失,音乐带来的强烈感受和冲击感也愈发变淡。德国R弗兰德H劳厄指出:正是由此而不可避免地产生的音乐听赏习惯的平庸化和对音乐的麻木不仁,尤其对儿童和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伤害,这种伤害是无可测算的,而且将长期存在。因此,现代媒介传播方式对音乐教育所带来的影响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1.2心不在焉的听觉方式

MP3、MP4、手机的多功能,使得大学生与音乐亲密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些东西的便捷促使他们终日养成戴耳机听音乐的习惯。由于数码音乐传播的便捷,学生们甚至养成了边听音乐边学习的习惯。暂且不说对音乐的欣赏是否具备意义,音乐加学习的模式对提高学习能力是否有用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如此情况日益普遍,大学生对音乐的欣赏需求日益减退,能力也日渐消散,对音乐教育来说是需要重视的问题。这种心不在焉的聆听方式与习惯既不能很好的欣赏音乐,更不可以把握音乐的真谛。因此,音乐教育层面应重视对大学生掌握音乐的特征以及欣赏音乐的方法,合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养成聆听音乐的正确方式和习惯。在音乐欣赏中,必须发挥主体能动的意向,在感知音乐旋律的同时,不断回忆方才消失的旋律,将孤立的音乐片段联结成整体,并且投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补充、丰富和阐释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深入理解音乐的深层意蕴。

2音乐因媒介的形式而致使音乐教育困难重重

在当前音乐媒介环境下,音乐的传播渠道与它们紧紧相连,现在的大学生大多90后,他们从幼年开始便已与许多新兴的音乐媒介产生了接触,时至今日,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已与从前大有不同,他们现有的音乐价值观势必对音乐教育造成不小的冲击。因此,音乐教育者应对面临的各种媒介所造成的影响具有深入的认识与分析。

(1)时空分离的音乐。

由于存在多样式的音乐媒介,音乐的呈现出现了时空分离的局面,即是表演者与观赏者不同时出现在同一时空下。以往的音乐欣赏方式,大多以表演者在特定的场合中演艺,欣赏者直接欣赏带来了音乐震撼力与感受力是十分强悍的。

(2)表演缺席的音乐。

以往的音乐表演是与观众面面对的接触方式,然而由于现在音乐媒介的多样化,这些情况愈发难得。大多学生欣赏音乐,很少有机会直接的与音乐表演有直接的接触,他们无法直接的感受到音乐现场带来的震撼力,这种缺失是我们作为音乐教育者应该把握住的。所以我们要旨在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制作与音乐审美的能力,让学生走进丰富的音乐世界,主动去接触器乐,在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做音乐的欣赏者,还学会做音乐的创造者表演者,全面领悟音乐的真谛与魅力。

(3)消费型音乐。

现代是一个经济发达的社会,音乐也不免成为一个消费品。譬如CD、DVD、彩铃等诸如此类的音乐消费品,它们已然成为一种典型的大众消费文化,然后市场经济下的音乐制作和消费活动为迎合某一类特定人群的审美趣味而获取商业利润,不免落入俗套。譬如现代流行音乐与传统古典音乐相比较,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获得普罗大众青睐,那是因为它的曲式结构、旋律篇章都相对简单,大众接受起来较为容易,此外现代流行音乐的制作大多以追求大众口味为目标,所以能够受到欢迎。当代的大学生正式处于这样的音乐氛围下,他们难以避免的走入这样的欣赏队伍中,如何体味个中的含义已然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作为音乐教育者,应当对大学生面对这样的消费型音乐予以引导和教育。

3结语

篇4

关键词 音乐学院 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nservatory Students

ZHAO Xu

(School of Arts,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Shenyang, Liaoning 110168)

Abstract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s important meaning and function on improving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construction of persona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music colleges should focus o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active methods reform and innovation concept. We should pay equal atten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knowledge skills training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practice actively to cultivate a strong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practice and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music schoo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是最有朝气和活力的生力军,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切实需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心理素质的提升,都是关系到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当代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标准。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考验,陈旧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作为音乐院校的辅导员,我们唯有充分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的新特点,并结合本学院学生的具体情况,才有可能总结出新的教育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以及人格的塑造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当前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技能培养缺乏融合

当前音乐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受到学校和领导的充分重视,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同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相脱节,一些教师也没有充分重视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地开一两门思想政治课,或者是进行几次教育讲座和报告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不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同学生的专业学习融合起来,就无法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

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总会联想到空泛的说教和长篇的理论,这也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给我们印象,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教师泛泛地讲,学生迷迷糊糊地听,起不到根本的作用,更谈不上使学生从思想上得到深刻的认识和转变。这样缺乏实效性的思想教育方式,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共鸣,也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理念的滞后。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绝不应该是枯燥的理论和说教,而应该是鲜活而生动的,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践行和提高的人格修养。

1.3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缺少时代感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过于陈旧,没有适应时展的特点,也是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本和教育模式还沿用多年前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感兴趣,也就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空泛。如果不能很好地研究当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选取有时代感的内容和话题,思想政治教育就很难焕发活力,这也是高校辅导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加强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2.1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两手抓”

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两个领域,对于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说,只有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才有可能在艺术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和进步。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心系社会的道德责任,会给他们带来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帮助他们完成更多优秀作品的创作,也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进取,不断提(下转第63页)(上接第59页)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音乐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要两手同时抓,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专业学习中,思想素养的提升与专业技能的提高并重,这样才能培养出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

2.2 贴近生活,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改变传统的“老面孔”,把枯燥的理论说教转化为贴近生活实践的具体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修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也要由单向向多向积极扩展,深入到同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紧密相关的各个领域,围绕学生成长、交流、就业、成才等多种主题,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思想素养和心理素质提升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校园氛围,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尊师爱校的风气。

2.3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革新工作方法

在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音乐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积极改革和创新工作思路,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平等的态度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创建网上交流平台,及时最新的信息,并给学生介绍党的最新政策和方针,让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良好政治素养和习惯,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并及时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

总之,音乐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许多具体而细致的工作要做,需要辅导员老师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和思考,根据音乐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培养方式,总结出适合的教育方法,采用多种实现途径,充分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方式,给学生以积极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以乐观、进取的心态来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武装自己,把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奉献给社会,服务于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1] 文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7(31).

[2] 胡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对策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

[3] 李旭辉.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探索,2006(6).

[4] 王友良.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

篇5

前言:21世纪已经不再允许我们使用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老师们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飞翔……

关键词: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让处在音乐干涸期的流行乐坛为之一震,成为此次春晚的一个亮点。《老鼠爱大米》以其诙谐、风趣的歌词和简单明朗的旋律走进了万户千家。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将传成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再来谈谈关于音乐创作的问题。众所周知,儿童歌曲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优秀歌曲的数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间根本无法保证,造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外部设施的缺乏,使我国的广大地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这是我国的各级官员们特别是打着“孩子至高”应旗号的人们应该认真检讨反思的。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是在是因为其难度以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被填塞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曲式以及数十种音乐记号,并视唱带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升降号的曲调,听辨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认识到了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后,我们的老师们应如何改良我们的音乐教学法呢?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1895—1982)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种用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篇6

关键词:音乐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0 前言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了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高校教学过程中,需要选择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相关调查分析来看,大学生具有学习音乐的兴趣,这就为高校大学生利用音乐治疗心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基础。音乐具有唤醒个人人格的作用,高校利用音乐能够治疗和解决大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障碍,这就需要学校重视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缺乏专业音乐治疗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当代音乐治疗理念,发展时间比较晚,经济的日渐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音乐治疗得到了人们越来越高的重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音乐治疗发展并不是非常理想。从目前发展来看,我国从事音乐治疗服务的工作人员主要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音乐治疗相关学历的学士或者硕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获得了音乐治疗工作委员会的音乐治疗师资格认证,但是我国高水平音乐治疗师的数量并不多,无法满足心理咨询市场的实际需求。另外一种则是具备音乐能力但是并不是专业从事音乐治疗的工作人员,如音乐教师或者心理咨询师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危机,对音乐治疗师的需求非常大,但是目前专业从事音乐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数量并不高,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1.2 缺乏对音乐治疗的正确认识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音乐治疗起步相对较晚,大多数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音乐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会混淆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的概念,一味地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实现音乐治疗。实际上,音乐教育、音乐治疗二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无论是对象,还是目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音乐教育主要针对学生,旨在提升大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审美能力,音乐教育的两个主体是教师、学生,两者之间是教和学的关系。音乐治疗则是高校大学生在音乐治疗师的帮助下所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音乐治疗师、大学生之间属于单向性关系,也就是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音乐治疗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对策

2.1 重视音乐治疗宣传

新闻媒体的过度宣传以及商业方面的夸张营销促使音乐治疗效果呈现出过度宣传的问题,使大多数大学生在音乐治疗方面形成了错误的认知,在音乐治疗方面存在着偏见。高校需要重视音乐治疗的宣传工作,开展高校讲座以及公共选修课,利用高校校园宣传栏、校园网络等多种渠道,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音乐治疗,感受音乐治疗的好处,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治疗积极性。在音乐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与音乐相关的活动,如音乐创作、即兴演唱以及音乐游戏等,但是大部分人只是认为音乐治疗就是听音乐和放松。在音乐治疗过程中,主要有个体和集体两种形式。在音乐治疗师指导下,个体通过音乐试听以及唱歌等形式进行训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在集体训练中,则需要选择具有问题的一类同学,了解其精神上存在的问题,缓解学生的抑郁情绪,在音乐治疗师的指导下,可以利用合唱练习以及音乐游戏等形式,提升学生集体意识以及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愉悦的心情,有效缓解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高校需要重视音乐治疗的宣传工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音乐治疗,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2 重视音乐治疗师资队伍建设

在音乐治疗工作中,音乐治疗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治疗师不仅需要具备非常丰富的音乐知识,还需要有心理学、医学以及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高校环境的限制,促使音乐治疗师需要真正地热爱学生,提升自身的亲和力。根据大学生性格以及情感等方面的特点来处理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音乐治疗的重要实施者,音乐治疗者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校音乐治疗师需要提升自身音乐治疗宣传能力、推广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综合国内外音乐治疗师的实际情况,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鼓励音乐专业教师参与音乐治疗培训工作,获得技术资格证明。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具备非常强的音乐能力,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音乐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借助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工作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高校还可以鼓励医学类的心理咨询师参与到音乐知识学习中,培养出更多从事音乐治疗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2.3 成立专门的音乐治疗工作室

在音乐治疗过程中,音乐治疗师需要给大学生营造更加安静、更加和谐、更加舒适的治疗环境,这样学生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处于放松舒适的状态。在音乐治疗过程中,专门化得治疗场所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完善音乐治疗设备,为音乐治疗的工作提供保障。因此,构建专业音乐治疗室非常的重要。在原有心理咨询师以及团体辅导室的基础上,高校可以构建个别以及团体性质的音乐治疗场所,在音乐治疗室需要配备音响、音乐音响等,为学生构建温馨安静的治疗环境。利用音乐能够构建更加轻松、更加舒适的咨询环境,也要构建音乐治疗咨询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利用试听以及游戏等方式构建有效的音乐治疗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 结语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治疗能够有效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陶冶大学生情操。通过音乐治疗能够有效地调节大学生的心理,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转变有的同学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塑造更加积极的人格。高校教师缺乏对音乐治疗的认识,大多是利用音乐欣赏课程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使得音乐治疗成为音乐教育形式。高校并没有给予音乐治疗硬件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大多是通过举办唱歌、舞蹈比赛来满足学生的音乐生活,音乐治疗在高校中并没有有效地推广。音乐治疗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体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开辟新道路,虽然音乐治疗并没有在高校中普及,但日渐完善的音乐治疗体系促使其在高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雷薇.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展作用及实施[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下),2008(08):13-15.

篇7

一、音乐教育要以人为本

人文学是人学,是以人为主体,所有内容都是围绕人这个主体本身和主体的一切活动开展进行,作为与人密切相关的音乐教育同样如此。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同时音乐教育又应以人为核心,为人服务,推动全社会向更高、更好的层面发展。2007年4月5日,教育部召开新课程出台六年后的修改课标的全体会议,一位教授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这也是我们音乐教育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或者说是需要确定的重要目标。然而,在我国现今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副科”,学科地位极不受重视,经常作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而被语文、数学等“主干课程”所填充,特别是在期中期末考试前期,这种行为就成为一种更为普遍的现象。在一些中学,由于升学率的要求,学校干脆就取消了音乐课,即使课表上排有音乐课,实际上也名存实亡。在这种形势下,音乐老师的教学地位势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音乐老师课程研究和学术钻研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课程教学的信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反映在广大中小学生心目中的对音乐课乃至对音乐的理解,就仅仅局限在唱唱歌、听听音乐。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大大削弱,“育人”“化人”功能根本就无从谈起。音乐教育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进行规范扎实的音乐专业学习应该是以人文科学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引导。在当代中国,应重视涵盖人文知识在内的音乐教育,对音乐课程的认识和研究,应上升到课程论的研究层次,综合整体文化意义的思考。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对受教育者进行必要的音乐专业技能训练外,还必须进行“真”“善”“美”“知”“情”“意”的人文施教,实行文化渗透,完成个人修养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通过人文的传承,经过知识经验的积累和长期的实践,我国的音乐教育水准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二、音乐教育要体现民族性

中国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华夏民族文明。同时,中国有全世界最庞大的教育体系,有近20万名音乐教师为21994万的大、中、小学生提供音乐教育,并有388所各类高等音乐教育机构。这些学校的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起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中国音乐教育在体现文化多样性方面不尽人意。据一些调查,许多学生不熟悉不了解自己的本民族音乐,不喜欢传统的民族音乐却只热衷于西方的流行音乐。据抽样调查的数据统计,90%的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明确提出喜爱民族音乐的只占总人数的20%。在一则对全国66所师范院校音乐院系的抽样调查中,这些未来的音乐教师们希望能“在实践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另一项对来自广西各地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1700多学生进行的“多少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的问卷调查显示,仅有3%的壮族学生,5%的瑶族学生,29%的苗族同学和31%的侗族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这些(虽然还仅仅是局部的)统计数据表明,在西方流行音乐文化的强大影响下,年轻一代忽视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这种口头文化遗产正在一些民族当中逐渐丧失,学校音乐教育在传承民族音乐方面也十分乏力。

然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民不热爱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民族音乐地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民族唱法”到“原生态”迈上央视青歌赛舞台,从京剧、黄梅戏走进学校课堂到融入民族元素的歌曲《花田错》《苏三说》等在年青一代的流行传唱,点点滴滴的细节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音乐的重视支持,体现了民族音乐更广泛地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喜爱。在这种背景之下,实现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将更为可能。我国的民族音乐也将更能焕发其应有的魅力与生机,并走向世界,与其他各国家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共同组成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

三、音乐教育要与时俱进,迈向国际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音乐审美教育

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音乐教育是知识性教育、素养性教育,也是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充分参考现有各个高校对大学生素质教育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制作了《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问题调查问卷》,于2012年10月―12月,分别对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院、新乡学院等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了不记名问卷抽样调查,从1―4年级每个学校随机选择了的2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同时每个学校还随机抽取了5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从高校对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音乐课的开设情况、课外活动中开展音乐活动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调查和分析。调查中,共发放学生问卷800份,回收792份,有效问卷790份,有效率98%;共发放教师问卷200份,回收195份,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为95%。

总体情况上看,尽管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理念中,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但是事实上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收回的调查问卷上,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基本上在回答“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选项时,选择“重视”的总计13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7%;而“不重视”选项则有340人,占调查高校生总数的43%;“不清楚”的学生有130人,占调查总数的17%。其中男生有不清楚的人数较多,这与男生的兴趣爱好有关,男生大都喜欢运动比较激烈的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从总的统计情况看,对学校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选择中,“不重视”和“不清楚”的比例占调查总数的60%,这充分说明了高校应该进一步提高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加强音乐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二、高校音乐课的开设情况

学校教学计划列入音乐教学是开展音乐活动的重要保证。统计结果显示:总计有596人都认为学校“开展有”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占调查总人数的76%;有164人认为学校“曾经开展有”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占调查总数的21%。他们认为学校曾经开展有的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学生曾经在选修课程时,看见过选修课表有音乐教育。在以后的学习中,因为音乐选修课只在一定的年级开设,他们没有再看到音乐教育选修课,因此便认为学校曾经开展有音乐教学。

在进一步的访谈中,一些从事音乐教学活动的教师认为,即使学校开设音乐活动,也只能是“僧多粥少”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就在于学校对音乐教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毕竟很多高校不是专业的音乐院校,除了开设有音乐院系的学校有专门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开设音乐教育外,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只能采取选修的形式开展。目前很多非音乐专业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开展主要是选修的方式开展。

但是在对高校有关主管教育教学部门负责人的访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对高校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是认可的,可是由于现在受学校师资力量限制,再加上缺乏应有的音乐场地,尽管也开设了音乐教育的选修课程,但现有的音乐教师不能满足大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一方面很多学生因为教学人数限制不能参加音乐选修课学习,另一方面一些规定的音乐活动根本无法开展,即使开展了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在课外活动中开展音乐活动情况

目前在课外活动中,高校基本上都开展有涉及音乐活动的内容。尤其是在一些学校举办的“月末文化活动广场”、“素质教育活动周”、“周末舞会”以及一些文艺联欢活动等场合中,不管是古典舞还是现代舞都能看到大学生在表演。另外在一些学校还成立有大学生音乐社团,经常组织学生开展音乐活动,主要是现代的交谊舞、街舞类。

从调查统计整体情况看,有755人都认为学校课外活动中开展有音乐活动,占调查总数的96%,也就是说大学生对高校校园文化生活中开展音乐活动是基本认可的,并且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但是也有35人选择学校“偶尔有”,仅占调查比例的4%。。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对于课外活动不够关心,没有刻意去参加课外的音乐活动,但有过参加音乐活动的经历。总体情况来看,作为音乐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尽管音乐教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在课外大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参加音乐活动的。

从统计的情况来看,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满足了大学生不同的需要。调查中:有154人选择了“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选项,占调查总数的19%;有229人选择了“提高精神境界和身体素质”,占调查总数的29%;有212人选择了“训练了思维方式,培养了创造力”,占调查总数的27%;有182人选择了“激发了学习兴趣”,占调查总数的23%。这表明,在高校开展音乐教学活动非常有必要。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素质教育理解的错位,没有充分认识到音乐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和地位。在高校开展音乐,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专门的音乐家,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力、音乐鉴赏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最终全面推进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宏健.音乐概论[M].文化音乐出版社,2000.

[3]托尔斯泰.音乐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47.

篇9

关键词:高中音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策略;学生体验

教育技术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的教育技术,主要包括:广播、录音机、黑板以及粉笔等;另一种是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远程教学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方便快捷,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推动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进一步促进我国高中音乐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将文本、音频和视频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增强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高中音乐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效果,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全面地感受高中音乐所具有的魅力。下面谈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整合音乐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学校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把“音乐鉴赏”作为必修课,而学校内部关于音乐类的书籍和报刊非常少,这种情况的存在会使高中音乐老师和学生的需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音乐资源,从而丰富高中音乐的教学内容,在满足学生和教师音乐需求的同时,使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得到拓展、学生的视野能够得到开阔。如,《生命之歌》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生命从诞生到成熟再到结束进行描述,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命诞生———摇篮曲《槟榔树下摇网床》、生命成熟———婚礼进行曲《婚礼现场》、生命终结———送葬曲《猎人送葬行列》(小调),听完之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这些乐曲进行分析,找出不同乐曲的曲调性,并在此过程当中将音符、力度等简单的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指导学生分析乐曲节奏变化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态度。

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灵感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但包括传授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应该教会学生想象”,高中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想象是音乐灵魂具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高中生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而实现对音乐灵感的培养。高中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我们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进入具有声音、图片、文字以及场景的音乐情境当中,让学生在这个氛围和环境当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并进一步欣赏音乐,通过这样的音乐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高、智力得到开发,从而在音乐学习当中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地激发自己的音乐学习潜能和音乐灵感。如,《情感之声》这一节在讲授过程中,老师一方面让学生欣赏《母亲教我的歌》《阳关三叠》《沃尔塔瓦河》这三首乐曲,另一方面向学生讲述这三首乐曲创作的背景,让学生从乐曲中分析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指导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乐曲、学唱乐曲。

三、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我们知道,音乐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更好地展现音乐所具有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高中音乐老师应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转变音乐学习的态度,向学生传递多元性、多样化的音乐,让学生意识到音乐对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和心理状态调节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在积极的思想观念和学习态度的推动下,集中精力对音乐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的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会到音乐当中所具有的乐趣,缓解自身因繁重的学习任务所造成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另外,音乐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音乐创作当中发泄自己,从而实现调节自己情绪的目的。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精忠报国》《欢乐颂》这些乐曲,让学生在激昂的旋律、有利的节奏、欢快的音符之下感受令人振奋的情感,发泄自己内心压抑的情绪。

参考文献:

[1]周丽娟.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更多还原《大众文艺》,2012(11).

[2]刘晓磊.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8).

[3]杨立.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5).

[4]高群.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数字技术的应用研究[J].音乐教育科学,2012(9).

篇10

关键词:音乐教育;马克思主义;人文内涵;辩证思想

音乐是一种优美的艺术,它通过旋律、和声、唱词的美,传达一种情感和精神,能够有力地影响人们的内心。音乐的本质就是如此,其内涵的重要性要高于表面之美,但是相对难以被人们所捕捉。音乐是脱胎于人类生活的艺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延续至今,音乐的形式、韵律、风格一直在变,不变的是其独特的、作用于人类内心的育人特征。音乐可以直接对人产生某种激励,进而使人潜移默化地感知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音乐乃至艺术的魅力所在。人类需要音乐的抚慰,以发掘自身存在的意义。自教学改革以来,我国教育部门一直强调要普及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表面上看来,马克思主义与音乐教育并无关联。马克思主义是经历过历史考验,融合了人的思维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而音乐教育则是当代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音乐艺术为根基,遵循着哲学的基本要义。因此,音乐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微妙关系,即马克思主义引导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前进方向,为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是至高无上的,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像音乐那般以节奏和韵律直达人心,给予人类最强烈的震撼。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当铭记音乐的艺术与价值,并将之传递下去。”音乐不仅是音符的简单组合与演奏技巧的展现,它的真正魅力在于其所蕴含的音乐创作者对世界的思考、对人类情感的探索。音乐教育不应该只注重音乐的艺术美,更应该关注其深厚的人文内涵。从广义上来说,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媒介,以育人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实践。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里的“乐”泛指的就是音乐教育,当代教育体系也提倡素质教育。可见,音乐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使其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面对来自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当代大学生普遍有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大学阶段是青年塑造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所以,高校需要通过音乐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抚慰。音乐是人类对于美的规律和本质的不断探索,蕴含着无尽的人生哲理,能够指引人生的方向。音乐教育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艺术的平台,同时,其也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发掘音乐中的人文内涵是当下音乐教育的重点。

二、马克思主义于音乐教育中的哲学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由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它为社会发展绘制了美好而实际的蓝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概括,其关于教育本质的理解及丰富的内涵,对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仍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下面笔者就马克思主义主张的“人文关怀、科学辩证、实践原则”,对音乐教育展开分析。

(一)音乐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

音乐教育时刻渗透着对人性的思考,即关于人在社会生活中对各种关系的处理、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实现等。人的自由是建立在独立、自我的基础之上,这种精神独立在人的内心意志和行为处事上得以体现。人只有具备了对内心的感知和自我意识的掌控,才有能力感知外界。音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对个体而言,音乐教育意味着审美情趣的提升及人格的升华塑造,音乐的熏陶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人对客观事物的敏感程度。“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似乎别有一番意趣,这就是音乐教育带来的审美视角的变化。其丰富了人对于音乐的感观,有效促进了独特审美情趣的形成,进而使人以一种更加严苛的标准去审视自己的心灵、规范自身的行为。就音乐的内涵而言,音乐教育相当于载体,其通过在高校中有效地传播音乐,使学生深刻地感悟音乐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和情感思想。音乐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表现为对主体的关注。音乐教育的对象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他们普遍个性活跃。如果对所有的学生运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认为,万物皆是从变化中获取进步,音乐亦如此。音乐的本质是人类情感的共鸣,拘泥于形式将会滞后不前。因此,音乐教育必须遵循音乐的发展规律,以人为本,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在具体落实上,教师首先要做出改变,既要加深对音乐多元化发展趋势的理解,还要提高对学生个性的认知。前者是为了丰富自身的音乐素养,后者则是为了与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只有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灵活地掌控教学方法,学生才能真正地融入音乐教育,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其审美能力和人格品质也会在持续的艺术接触中获得显著的提升。

(二)树立科学辩证的音乐教育观

历史证明,事物始终在重复着变化、发展、稳定、矛盾的历程,客观环境的异同,使固定时期的正误有了特殊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到,哲学具有时代性,某种哲学只有在特定的时代才有其历史意义。在这点上,音乐教育与之相同。历史上,音乐教育曾经有过各种理论观点,基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彼此各有所向、互相对立。然而正是基于这种对立和统一,音乐教育才取得了今天的进步。因此,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应是有所侧重的,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以辩证的思维看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育稳定而有效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形成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应当肯定,这种教育观念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它是基于我国国民大多缺乏艺术认识、艺术素养较差提出的教育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艺术在我国的普及。然而,时代在发展,“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环境。这种音乐教育偏重于形式化,存在较为严重的局限性。首先,“审美”将音乐视为客体形式,使音乐教育对于音乐的理解过于狭隘,将音乐的本质和音乐作品的价值混为一谈,这意味着其严重低估了音乐创作过程中无处不在的艺术思想和创新能力。审美是对物质的感知,而不是创造。因此,“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培养的是大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而不是主动发掘、创造的能力,这在本质上有违当代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其次,音乐的客体属性影响了学生对于音乐的主观理解和体验,原因在于“审美”总是要求学生专注于作品的曲调结构,忽略了情感的多元化,这就导致了音乐鉴赏的标准化。审美是一种纯粹的、艺术性的体验过程。要求听众以狭隘的角度感受音乐,进而得出一致的、标准的审美体验,这种同一的鉴赏方法不再适应当下的社会生活,极大地弱化了音乐艺术的时代教育性。既然“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教育体系,那么作为音乐教育者,一定要审时度势,抓住时代特征,以辩证的思维看待音乐教育中的问题,从而科学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并实现自我的提升。

(三)当代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实践

根据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当代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实践。音乐是人类通过无数的生活实践创造出的情感艺术。所以,由美国学者戴维•埃利奥特创立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一经提出,就获得了业界的认可。音乐教育是在特定情境下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仅通过审美的方式理解音乐作品是不完整的,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如上文所说,音乐并不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它是社会生活实践的再现,音乐教育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是理解音乐的关键。此外,一旦音乐教育融入了实践因素,学生就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因为音乐是生活情感的积累,而不仅是旋律和歌词的组合。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将音乐教育的实践因素积极地在教学中体现出来,使当代大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堂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音乐教育必须经过实践,才能体现出德育的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出于时展的需要,还是音乐的本质,高校音乐教育都不应该仅局限于审美。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广大音乐教育者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合理地把握审美范式和实践范式的尺度,在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前提下,充分带动当代大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从而为其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帅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朝刚,严永福.“以审美为核心”与辩证思维[J].中国音乐教育,2008(11).

[2]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李松林.推进教学论研究的突破口[J].教育研究,2012(8).

[4]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