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管理十篇

时间:2023-03-24 06:55:53

封闭式管理

封闭式管理篇1

高职院校前身大都是较具实力的中等专业学校,在以往的发展实践中,励精图治,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风格。但正是这种熟门熟路的惯性思维,为领导者、管理者自我欣赏,难求思变打下了顽症的烙印。在某些高职院校里,实行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是沿用原来的封闭式管理,还是大胆废立,实行开放式管理,一直争论不休,校方管理者之间,校方与学生之间始终存在矛盾,不能协调一致。校方认为封闭式管理是学校的特色,得到了社会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赞誉,必须坚定不移,领导者定调,“法宝”是要代代相传的。可学生不吃这一套,逢会问:“什么时候开禁?”“我们怎么就找不到一点像大学的感觉。”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学生之言表明,在他们的先觉意识中,大学就不同于中专。如果我们不能与时俱进,还囿于中专情结的封闭管理模式,只能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羁绊,留下长期的负面影响。

在封闭式管理的模式下,学生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寝,基本上就是按照宿舍、食堂、教室作三点一线式的运动。一日紧张的课堂学习之后,宿舍只能是“铁将军”把门,学生只有被驱赶到教室、图书馆、机房进行晚自习,电视是只能收看新闻的,无论当时有什么轰动影响的影片、连续剧,学生是不能观看的,自、选择权是被剥夺的。问到《走向共和》观否,学生的表情是“不知有汉”。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磋商,只有课间、路上走马行云的时间。无怪乎学生说比高中还管得“死”。

一个“死”字反映了学生对这种管理模式的不满和不认同。我们用不着过多地去分析学生的想法有多少是合理的,有多少是非份的,而应该先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是否存在问题。持“封闭式”管理的人大多认为,学生的天职就是苦读书,甚或死读书,我拿出一套规矩约束你,框住你,完全是为了你好。那么为别人好,别人就一定要接受吗?其实这是没有多少逻辑道理的。每一个学生的天赋、爱好、情趣、性格、行为方式都是不同的,你可以是一个凿壁借光、悬梁夜读上北大的男孩,她或许就是一个轻轻松松上哈佛的女孩。电视里每年都要推出什么高考状元谈高考,状元之谈、升学经典,也只能是仅供参考。不信?大多数状元都是自觉给自己施加压力,而有的学生面对压力就恐惧,再加压,说不定会做出什么蠢事。只有自觉的施压,才会是心甘情愿,有进取力的,即使是外部的施压,也要让学生感到对他们是必需的。中国自古多认为读书是苦差事,“十年寒窗苦”,正因为如此,读书是需要调剂的,是一张一弛的事,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之外,应该把自主、自由的权力还给学生,允许学生自己决定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一种成功的学校管理模式,应该说对教与学都是有利的,是得到教与学双方认同的,这样对管理制度的约束,学生才会有较高的信奉度和自觉的践行度。

在学生管理理念上,我们常能体味到教育者和管理者的一种“单相思”“一厢情愿”的情结。对于学生说管得死,管理者可以不以为然,认为管得死是对学生负责。且不论学生对大学的感觉,单就“封闭式”管理理念的基础而言就是失之偏颇的。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大学管理自然不能低级化,责任化到“幼儿园”式的“保姆化”管理。相对于中专学校的学生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文化层次都发生了转折点式的变化,要说负责,对于理想、前途、命运、所学和择业,以及行为、作为能力,真正能承担责任、最终能承担责任的是大学生自己。

“封闭式”管理的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中专学校的管理起到过示范性作用,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褒奖,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向往。学生家长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他们百里之外,千里之遥把孩子送到学校,总放不下那般“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情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孩子的冷暖安危是父母最牵挂最忧心的事;社会管理者称道这种模式,是因为青年学生精力充沛,容易冲动,封闭在学校里可以减少许多麻烦,至少不会到社会上生出许多事来。如果说负责,管理者主要体现的是对家长、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心,失之偏颇的是对学生进行大学教育本身的责任心。

中小学和大学教育共同点是都具有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职能,但不同的是中小学教育突出知识的传承、灌输,大学教育更重在富有想象力地传授知识,其教育主旨就是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正因为如此,大学教育就要为学生的认知、求知、探知营造一个科学、民主、自由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对专业知识获取的途径、对学习方法、一日生活的安排、个人爱好的追求、休闲娱乐的情趣有较大的自由选择、自主支配的权利。尊重学生的这种权利,也就是对培育、倡导大学教育精神的一种尊重。实际上高职院校的学生走过高中阶段或中专阶段的学习,升入到大学阶段的学习,其心态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决策,体现“家中有女初长成”的人格特征,并开始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独立的承担行为能力的责任。“封闭式”管理模式以“我为你好,按我说的做”“我对你负责,对你家长负责”的思维理念,“尽善尽美”的替学生把一切都安排好,恰恰是有违大学教育本身的特点,忽略了高职学生生理心态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很容易把学生对民主、自由、科学和创新的潜质意识封杀在“象牙塔”里面。

从中专升格为高校,仍一以贯之的坚持“封闭式”管理,绝对是教育理念的滞顿者。从家长的心理看,孩子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孩子,总是需要前辈和长者的呵护,“封闭式”管理模式的理念基础就是承袭了这种“童稚化”的传统观念。管理虽说是手段,但和学生的成长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常听到说一个知道自己要读书的孩子是有希望的孩子,同样一个会自己安排自己,把握自己学习、生活、成长的大学生才能是一个有潜力,有作为的大学生,才能是一个健全的大学生。因此,从学校教育本身的价值观看,模式越封闭,条款越细化,反映的管理水平越趋向低级化,“封闭式”管理的“童稚化”趋向应该说是高等教育的失败。

实行什么样的学生管理模式,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形式、管理方法问题,而是通过管理模式本身的要求性、规定性、约束性,以及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作用,带有很强的导向性,涉及到我们以什么样的思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去培养人、引导人、激励人。

在中国的教育提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时候,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就发现,传统教育理念和体制下的中国教育总是共性的东西太多,个性的东西太少。“封闭式”管理模式下,突出培养的是学生的“服从”意识,甚至倡导“服从”就是美德。在这一模式下,学校习惯于按照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要求去雕刻学生,喜欢用“听话”“循规蹈矩”去褒奖学生,这种导向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就养成了老师怎么说,学校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思维定势,对事、对物、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缺乏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意志、独立的感悟。他们的学习成为被动的、单纯的接受书本知识,一时一刻,一举一动都听命学校的安排,不会表现年轻人张扬的个性和活泼、洒脱的天性,从而不知不觉地禁锢了学生本应鲜活的、丰富的、奇异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理念,必然关乎学生受教育的状况,而学生的受教育状况又必然关乎我们民族在国际竞争中、在学术、科技领域的发展力和创新力。

“封闭式”管理限制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不能做他们所爱所想的事,容易使学生感到压抑,堵塞学生的健全发展空间。比如说规定学生在平常只能收看新闻联播,实际上也就关闭了一扇使学生获取知识、得到信息、受到教育的窗户。中央强调用精品培养人、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很多是通过电视的艺术来施行施教寓乐、春风化雨的作用的,更不要说法制节目、教育节目、科技之光、人与自然、论坛对话等都对学生的素质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即使是一些娱乐节目,只要注意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合理的选择安排,也有利于学生排遣对紧张学习的枯燥感、乏味感、厌倦感。一个人在压抑的环境里,在强迫的条件下,去做自己不愿为的事,是很难有激情的,没有激情就不会有积极性、自觉性,更难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因此,模式越封闭、干涉越多、学生的知识面越窄,学生的主动性越差,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思考能力也就越是缺位。这种缺位还容易使学生成为固执、片面和僵化的人,一切统一规划、整齐划一,学生渐渐地产生对学校、对老师、对社会的依赖性,失去对学习、对生活、对社会、对行为能力的独立思考。一个对自己都缺乏责任感的人,也就会丧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封闭式管理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急诊抢救室为研究对象,从2013年10月对其实施封闭式管理模式,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对比。

1.2 方法: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实施传统管理模式,从2013年10月对其实施封闭式管理模式,然后对封闭式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急诊抢救室的救治死亡例数进行调查,比较实施前后抢救成功率情况,并观察实施前后患者转入普通病房的时间,分析其实施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封闭式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我院急诊抢救室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分析:封闭式管理模式实施前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急诊抢救室共抢救了538例患者,其中有87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在经过救治体征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抢救成功率为83.83%;实施封闭管理模式后从2013年10月至今我院急诊抢救室共抢救了393例患者,其中有19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在经过救治体征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抢救成功率为95.17%,实施后抢救成功率与实施前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216,P<0.05)。

2.2 封闭式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我院急诊抢救室患者转入普通病房的时间比较分析:在封闭式管理模式实施前,我院急诊抢救室患者转入普通病房的时间统计结果平均为(6.41.2)d,实施封闭式管理模式后,我院急诊抢救室患者转入普通病房的时间统计结果平均为(2.80.7)d,实施后与实施前相比有明显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6,P<0.05)。

封闭式管理篇3

【关键词】投资组合;封闭式基金;风险;收益;合理性

一、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基金市场主要是开放式基金,虽然封闭式基金存在的时间比开放式基金的时间长,但是一直没有较大的发展,封闭式基金的数目不多,目前只有60家①,与开放式基金相比,投资者投资于封闭式基金在存续期间不能申购和赎回,这样减少了基金净资产由于赎回而减少的压力,同时也缺少了由于赎回压力所造成的激励。由于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机制能够较好地满足持有人的流动性需求,因而基金市场主要是开放式基金呈现跨越式发展,目前文献对我国封闭式基金的资产组合合理性的研究较少,考察封闭式基金资产配置合理性可以反映我国封闭式基金的运行是否合理,是否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收益,对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封闭式基金的研究主要方向有研究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如Pratt(1996)和Malkiel(1977),Lee Shleifer和Thaler(1991),Constantinides(1984)等人的研究;基于行为金融角度考察封闭式基金的动量反转效应,如解为(2009)的研究;根据CAPM的基本原理,运用收益率指标、风险指标等业绩衡量指标来考察我国封闭式基金的业绩表现,如张姊媛(2009)的研究。

对于考察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的评价模型中外学者都有很多研究。Harry M.Markowitz(1958)的均值―方差模型从理论上解决了如何测定组合投资的预期收益与风险,如何以这两种指标进行资产分配的问题。Treynor(1965)、Sharpe(1966)和Michael C.Jensen(1968)以CAPM模型为基础分别提出了三个单因素绩效评价模型,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基金收益进行风险调整,得到可以同时对收益和风险加以综合考虑的评价指标,即特瑞诺指数、夏普指数和詹森指数。以CAPM模型为基础的单因素评价模型只考虑了市场风险的影响,无法解释按照股票特征进行分类的基金组合收益之间的差异,于是出现更多的关于多因素模型的研究,多因素模型建立在套利定价理论上,以此为基础,Fama、French(1996)提出了关于绩效评价的三因素模型。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评价基金绩效必须考虑投资的收益和风险两个方面,从收益和风险两个方面综合评价投资组合构建的合理性。

以上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考察封闭式基金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是:很少有文献基于投资组合合理性去考察封闭式基金的业绩,对封闭式基金投资组合给予更基础性的研究,这里我们参考李学峰、曹小飞(2008)的研究,构建衡量风险与收益匹配状态的模型,对封闭式基金的投资组合合理性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将风险收益相匹配的“一般原则”与“最优原则”区分开。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一般原则是指证券的预期收益率与其所承担的系统性风险之间是正相关的,即投资的高收益将伴随较高风险,而较低的收益其所承担的风险也将较低;最优原则是指理性投资者具有不满足和风险厌恶的特点,即在一定风险下追求更高的收益,或是在一定收益下追求更低的风险,从而达到风险与收益的最优匹配。这样的模型设计能够科学地考察封闭式基金的业绩,对封闭式基金投资组合的特征进行评价。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设计

(一)风险与收益指标的选定

本文选择系统性风险β作为表征风险的指标②。投资组合的β系数为βp,等于该组合中各股票β系数的加权平均:

其中为第i支股票的β系数;Xi为各股票市值所占组合总市值的比重。

如果投资组合的βp=1,其系统性风险与市场风险一致;如果βp>1,该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即大于市场风险;如果βp<1,则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小于市场风险;βp=0,则该组合无系统性风险。由于βp=0的可能性很小,故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设定证券组合的收益用Rp表示:

Ri为组合中各股票的收益;Xi为各种股票的市值占该组合总市值的比重。

其中,t期的Ri由Rit表示,有:

其中,Pit为股票在t期的价格;Pi(t-1)为股票在(t-1)期的价格;Dit为t期分得的股利。

(二)投资组合合理性初判

1、基于一般原则③

一般原则是指投资组合的收益应该与其所承担的市场风险相匹配,根据β值的定义,市场组合的所有资产的加权平均β值必定为1。从而可得到投资组合与市场组合的β值关系式βpm:

对于收益方面的指标,用Rpm来表示投资组合的收益与市场基准组合收益的关系。关系表达式为:

在一般原则下,我们分为三种情况。情况1:βpm<0而Rpm≥0;或βpm=0而Rpm>0。其特征是,在所承担风险低于市场的前提下,获得了等于或高于市场的收益;或者在所承担风险等于市场的前提下,获得了高于市场的收益。这说明封闭式基金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超过市场收益的超额收益,在同一风险水平下为投资者赚取了较高的收益,这是一个较好的状态。

情况2:βpm>0且Rpm>0;或βpm<0且Rpm<0;或βpm=0且Rpm=0。其特征是,在承担风险高于市场的前提下,所得收益也高于市场;或者在承担风险低于市场的前提下,所得收益亦低于市场;或者在承担风险等于市场的前提下,所得收益等于市场。在这种状态下,高风险对应高收益,低风险对应低收益,能够较好的体现风险与收益匹配的一般原则。

情况3:βpm>0但Rpm≤0;或βpm=0但Rpm<0。其特征是,在承担风险大于是市场的前提下,所得收益等于或低于市场;或者在承担风险等于市场的前提下,所得收益低于市场。该种状态下,高风险对应低收益,不符合风险收益匹配的一般原则,该封闭式基金的投资组合是不合理的,属于较差的状态。

2、基于最优原则④

下面我们构造一个考察在给定的风险水平下投资组合是否获得了更高的收益的基准。首先将收益用风险进行调整,形成Rrp:

Rrp=Rp/βp(6)

其中,Rp为组合的收益;βp为组合的风险。

该比值的含义是:投资组合承受单位系统风险时的收益,代表收益率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对应关系。

然后,选择市场收益和风险作为比较的基准。构造指标Rrm:

Rrm=Rm/βm(7)

其中Rm为市场收益;βm为市场风险。由于市场总体的系统性风险βm为1,于是得到Rrm=Rm。这里,市场收益率Rm表示整个市场的风险与收益的对应关系。

最后我们构造出衡量在给定的风险水平下投资组合是否获得了更高的收益的基准MD:

当MD>0时,说明在承担相同风险水平的状况下,投资组合的收益高于市场基准,在非有效的市场中符合风险与收益的最优匹配原则,这种情况是有利于投资者的,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大的收益;当MD<0时,说明在承担相同系统风险水平的状况下,投资组合的收益低于市场基准,未能满足最优原则,说明基金的投资组合存在不合理性。

三、封闭式基金资产组合合理性实证检验

(一)研究时期及样本的选取

本文采用的样本数据是成立在2004年之前,存续截止日在2011年之后的封闭式基金的数据,一共选取了26只基金,分别为:基金开元、基金普惠、基金同益、基金景宏、基金裕隆、基金普丰、基金天元、基金同盛、基金景福、基金裕泽、基金丰和、基金久嘉、基金鸿阳、基金金泰、基金泰和、基金安信、基金汉盛、基金裕阳、基金兴华、基金安顺、基金金鑫、基金汉兴、基金兴和、基金通乾、基金科瑞、基金银丰。

选择这26只基金在2005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这24个季度的数据⑤,这样选择的原因有:第一,2005年之前距离现在时间太远,而且股权分置改革在2005年以后取得较大的进展,有利于考察股票数据的统一。第二,研究选择的24个子期,正好经历了中国股市从低迷走向繁荣又走向低迷的过程,有利于综合考察封闭式基金分别在牛市和熊市的表现。

在考察单个基金数据时选取每季度各封闭式基金作为十大流通股的股票组合,以此组合代表封闭式基金投资于A股市场的组合。这种选取方式是由于作为十大流通股东的股票在封闭式真实的投资组合当中应该是举足轻重的,能充分代表基金投资组合的特征。

本文选定沪深300指数作为市场基准,沪深300指数选取沪深两市300只A股作为样本,覆盖了沪深市场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因而将沪深300指数定为本研究的市场组合,市场收益率Rm即为同时期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

(二)实证结果

首先,利用公式(1)、(2)计算得到各期各机构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值,并计算各期市场基准收益率Rm,然后取Rp、Rm及βp平均值,利用公式(4)、(5)与公式(8)计算βpm、Rpm、MD值,对各封闭式基金在总考察期内的风险与收益匹配状态进行衡量,并根据一般原则和最优原则下的匹配状态进行投资组合合理性判定。

将基金在24个时期的数据汇总共有624的考察样本⑥,通过数据处理⑦,我们可以算出,基于一般原则的考察结果是,符合第一种情况的一共有311个,占总样本的49.81%;符合第二种情况的一共有310个,占总样本的49.68%;符合第三种情况的只有3个,占总样本的0.48%。⑧这说明在一般原则下,大多数封闭式基金均构建了较好的资产组合,取得了低风险高收益的成绩。

基于最优原则的数据统计表明MD>0的样本共有427个,占总样本的68.43%,说明大多数封闭式基金在承担相同风险水平的状况下,投资组合的收益高于市场基准,即取得了超额收益,做到了“战胜市场”。

四、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基于一般原则的考察结果说明在一般原则下,大多数封闭式基金均构建了较好的资产组合,取得了低风险高收益的成绩。基于最优原则的考察结果说明绝大多数封闭式基金在承担相同风险水平的状况下,投资组合的收益高于市场基准,从这个角度来说,封闭式基金取得了“战胜”市场的投资回报。进一步分析MD值,1至24时期MD大于零的个数分别为:25、8、14、9、16、17、20、25、16、21、16、25、25、0、0、22、24、23、26、26、10、17、23、19。

从表中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有些季度(如第2,14,15等季度)封闭式基金普遍为负,结合市场收益率可以看出封闭式基金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的资产配置能力较低,但是大多数封闭式基金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资产配置能力较好,很少有出现绝大多数封闭式基金没有战胜市场的现象。

五、结论及启示

本文依据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一般原则和最优原则,通过构建衡量风险与收益匹配状态的模型,考察了我国封闭式基金投资组合风险与收益的匹配状态,由此判断投资组合构建的合理性。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封闭式基金在资产组合管理能力方面表现较好,大多数封闭式基金都能够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取得较好的收益,即能够战胜市场。

在对MD值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封闭式基金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时候资产配置能力会有一定提高,而行情较差时资产配置能力则会降低。这说明我国封闭式基金在牛市中表现更好,其中原因可能是由于封闭式基金没有到期之前的赎回压力,在行情较好的情况下积极配置资产,取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率;当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封闭式基金并没有主动适应市场行情而调整资产组合配置。这也说明了封闭式基金由于没有持有人赎回压力而缺乏主动根据市场变化而调整资产配置的激励。

从整体上来看,考察我国的封闭式基金的资产配置能力得出较好的结果,这说明我国的封闭式基金具有较强的资产组合管理能力,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较好的收益。我国基金市场上封闭式基金数目较少,可以适当鼓励增加一定的封闭式基金,增加基金市场产品的多样性,让投资者拥有更多地选择,满足不同流动性需求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注释:

①参考wind数据库2010年的数据.

②参考李学峰,曹小飞.QFII投资组合构建的合理性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8(4).

③参考李学峰,曹小飞.QFII投资组合构建的合理性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8(4).

④参考李学峰,曹小飞.QFII投资组合构建的合理性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8(4).

⑤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

⑥这里将数据汇总是为了考察封闭式基金整体的情况,综合反映封闭式基金能否进行较好的资产配置,并不是对于单只基金进行分析.

⑦数据处理所使用的软件是MATLAB和EXCEL.

⑧限于篇幅,具体的数据如果读者需要可以向作者索取.

参考文献

[1]Harry M.Markowitz.1952.Portfolio Selection[J].Journal of Finance(7).

[2]William F.Sharpe.1966.Mutual Fu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39).

[3]Woochan Kim,Shang-Jin Wei.Offshore Investment Funds:Monsters in Emerging Markets.NBER,1990.

[4]李学峰,曹小飞.QFII投资组合构建的合理性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8(4).

[5]李学峰,张茜.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管理行为成熟性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6(10).

[6]孙立,林丽.QFII投资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6(7).

封闭式管理篇4

[关键词]人文关怀;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满意度;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 R1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7(b)-0162-04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umane care on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closed-end management of psychiatric wards.Methods From August 2014 to February 2016,120 cases of hospitalized psychiatric patients in closed-end management of psychiatric ward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jects,according to order random number table,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nd each group was 60 cases.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usual psychiatric care,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umane car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satisfaction,survey results of humane care,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results of patients′satisfaction showed that services active and enthusiastic (t=2.76,P

[Key words]Humanistic care;Closed-end management of psychiatric wards;Patients′satisfaction;Anxiety;Depression

精神科患者因思维、情感、行为不受大脑支配常表现为认知、行为紊乱,在住院治疗期间,医院为保证患者的安全通常采用封闭式管理,却无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且对护理满意度也不高[1-2]。本研究中对患者采用了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精神病患者,并根据患者真正的需求来改变对患者的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我院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住院治疗的24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患者纳入标准:年龄>20岁,住院时间>2个月,患者自知力恢复,愿意参加本次研究,沟通困难、有智障及意识不清者不能参与本研究。根据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20~56岁,平均(35.5±2.5)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48例,高中34例,大专及以上38例;家庭经济状况: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如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治疗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理论的形成及内容:精神科护士在护士长的带领下集中学习人文关怀理论相关知识,并结合目前科室管理制度,将不符合“以人为本”理论精神的内容进行修整,现具体介绍如下。

1.2.1根据患者特点做好入院时的安全检查工作 患者入院治疗期间人身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精神病患者也应该得到医院的保护以防止发生意外。因此,患者在入院时均需经过医院的安全检查,即检查患者带入院的物品,查验有无刀、剪子或尖锐器具等,护理人员要耐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这些物品带入医院对患者及其他患者的危险性和不适宜性,尽量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和配合。

1.2.2重新修改患者住院探视制度 最初精神科的探视时间为每周3次,目前在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管理制度的积极配合下,只要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休息,家属就可以随时探视,并设置了单独的会客室以供家属和患者交谈,以不影响其他患者的休息。

1.2.3取消女性不能用玻璃类器具的规定 最初精神科规定女性患者不能使用玻璃类瓶装化妆品和小镜子等物品,采用人文关怀后,已将这一规定取消。女性可以照镜子,用化妆品,但这些物品需要由护理人员代为保管,使用时取出并由护理人员看管,用完后再放回原处,不得擅自取出。

1.2.4丰富患者晚间娱乐活动,将晚间服药时间推迟 患者住院期间多接触不到外界的亲戚朋友,因此护理人员可安排多项娱乐活动,如看电视、打牌、下棋、交谈等,且加派夜间护理人员将患者服药时间由原来的18:00推迟到晚上20:00。这样不但可以丰富患者的晚间娱乐活动,而且大大减少了患者藏药、拒服药现象的发生。

1.2.5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时主管护士应详细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及作息时间。护理人员应有足够的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慰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尽快适应环境。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治疗及恢复情况随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和康复活动。主管护士需每天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每天5~20 min),需要知道患者的床号、姓名、诊断、用药、存在的问题、护理措施及心理要求,护士长每天抽查,并将这一部分纳入对护士的绩效考核中。人文关怀共进行2个月。

1.3调查工具

1.3.1满意度调查[3-4] 根据华西医学院设置的护理满意度量表为基础进行修订并进行问卷调查。对本院以前采用的护理满意度量表条目进行了部分修订:①精神科输液较少,取消输液时的技术质量与加液时的速度;②增加了“对环境条件、卫生满意度”条目;③增加“探视时间较为合理”的条目。修订后问卷包括以下6个条目共18项内容:环境设施、病区管理质量及安全、服务主动热情、心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总体满意。评分采用3级评分法:非常满意4分,满意3分,一般满意2分,不满意1分,非常不满意0分,此量表得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1.3.2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状况 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5]。SAS、SDS量表各有20个项目,评分均采用1~4级并对应1、2、3、4分。最终标准分=20个项目得分相加后得到的粗分×1.25。焦虑分级: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为≥70分。抑郁分级:轻度=50~63分,中度=64~72分,重度为>72分。

1.3.3问卷填写 首先对患者讲明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及填写方法,并及时答疑。人文关怀进行2个月时进行满意度调查,SAS、SDS量表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2个月时进行填写。患者要独立填写问卷,护士不能进行指点,约30 min完成。由2位主管护师将问卷内容录入电脑,并相互核对,以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测评结果的比较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服务主动热情、心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总体满意条目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两组患者人文关怀测评结果的比较

对患者人文关怀的测评结果显示,合作程度、关心并了解病情、保护隐私、尊重患者、态度满意、探视时间合理条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入院时两组间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2个月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同一组入院时比较,两组入院2个月时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人文关怀并没有确定的概念,护理人文关怀专家Watson认为,人文关怀是一种充满爱心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实施人文关怀的愿望是帮助他人在精神、生理及社会活动等方面达到健康水平,以更好地回归社会和家庭;国内研究[6]也认为,关怀是关心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生命的一种情感。在护理领域中,人文关怀体现的是以人为主的人文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可强化护理人员的爱心、责任心和耐心,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体会到被关爱和被尊重,能加强护患之间的理解和及时沟通,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而且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是反映医院护理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对于精神病患者这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疾病患者相比更需要护理人员的关心爱护和理解、更高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7-9]。

本研究中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了人文关怀护理管理,加强了患者入院时的安全检查工作,优化了患者的住院环境;重新修改了患者住院探视制度,使患者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家人朋友进行交谈,缓解了患者对住院环境的不适应;服务态度提升,允许女性患者使用玻璃类瓶装化妆品和小镜子等物品,极大满足了女性患者爱美的心情,且融洽了护患关系;推迟晚间服药时间使患者有更多的时间去娱乐,使其住院生活丰富多彩不单调;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了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时消除了患者心理障碍,使其可以顺利接受治疗和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未使用人文关怀的对照组,表明人文关怀护理管理的实施,改善了多年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使护理人员不再是简单、机械化地遵照医生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而是与患者充分接触,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尊重患者且注重保护患者隐私,对患者的护理更加主动热情,使患者得到了高水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患者人文关怀的测评结果也证实了人文关怀护理管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与有关研究[10-12]相一致。

有研究表明,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疾病的影响,住院期间其心理状态较差,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社会功能差等药物无法有效治愈,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3-14]。因此,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关怀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人文关怀护理的基础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表明人文关怀护理的全方位应用使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提升,有利于提高患者回归社会的动力和信心。

综上,对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患者实行人文关怀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贺美玲,孙宏,胡丽丽.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6,6(3):41-42.

[2]朱丽英.人文关怀在精神科病房中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41-42.

[3]赵惠英.实施关怀性管理制度对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9-30.

[4]段征征,刘义兰,鲁才红.武汉市某医院住院患者“关怀护理”满意度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2,25(8):20-22.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6]官春燕,刘义兰.患者人文关怀满意度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5,30(22):106-109.

[7]刘丽丹.精神分裂症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5):103-104.

[8]后凤茹,冀秀英.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7(13):249.

[9]李素清.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0):119.

[10]陈丽香,叶郁葱.人文关怀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82-83.

[11]商婧,梁丽梅.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20):4433-4434.

[12]王t娜.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新举措[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0-111.

[13]魏月玲,李遵清.精神科开放病房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管理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323-327.

封闭式管理篇5

关键词:封闭式基金;折价;投资价值

一、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各种理论解说

1、成本理论。基金的折价是因为基金管理费用过高或者基金投资组合的管理不善所引起的。基金的日常运作需要成本,如管理费、托管费、信息披露费等,这些费用作为基金的运营成本直接从基金资产中扣除。如果基金的管理费用过高或者基金未来的管理业绩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那么基金的价格应当低于其单位净值。该理论认为,如果基金的管理费用太高,或者投资者预期基金未来的管理业绩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那么就会导致基金的折价。

2、流动性缺陷理论。证券交易过程中的预期摩擦成本会反映到证券的真实价值中,流动性较低的资产组合的真实价值低于资产组合的市场价值。换言之,流动性缺陷理论认为,由于基金对某些股票的大量持仓,将引起基金重仓股价格上涨,使基金资产同步增加,同时由于基金重仓持有,使股票的流动性降低,当基金减持时,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必然引起股价下跌,引起基金资产下降,所以用基金持仓股票的市值计算的基金资产具有流动性缺陷,也就是说,基金公告的净资产高于其实际净资产,从而产生折价。

3、资本利得税理论。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税法规定,基金投资者在基金资产出售或基金分配已实现资本利得时必须缴纳资本利得税。Pratt(1966)最早指出,投资者需承担潜在的资本利得税,但这些资本利得税并没有在基金的单位净资产价值中得到反映。当基金将来卖出相应资产,实现这些资本升值时,必须支付资本利得税。因而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税的存在造成基金折价,而且基金的单位净资产价值中包含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税越多,基金折价越大。

二、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原因阶段分析

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是先由封闭式基金开始,逐渐引入开放式基金等其他形式的基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绝大多数时候,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均低于资产净值,即处于折价交易状态。如美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幅度一般在10%~20%之间。回顾我国封闭式基金走过的历程,可以发现其总体价格变化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1、1998年4月到1999年8月。在这段期间内,封闭式基金总体处于溢价状态。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刚上市交易的时候,由于广大投资者对封闭式基金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出台的新股配售等优惠政策,封闭式基金成为二级市场追捧与炒作的对象。1998年4月17日,金泰基金作为第一只新基金上市,以1.45元开盘,溢价45%以上;兴华基金上市期间,基金溢价交易进一步加重,多只基金价格达到2元以上,溢价率达100%以上。

2、1999年11月到2006 年10月。在这段期间内,封闭式基金出现了折价的现象,在此阶段封闭式基金折价大,持续时间长。2005年10月21日,封闭式基金的价值加权平均折价率达到历史新低-43.84%。远高于国外发达证券市场中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这种深幅度折价暴露出了种种问题。①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噪声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同时,我国的证券市场尚在发展初期,无论是在运行体制的完善程度、信息的披露、交易者的素质、市场规模以及立法、执法等方面都与西方相差甚远;②封闭式基金逐渐被边缘化。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使其逐渐成为基金业发展的主流,吸引了大部分投资者的资金;③我国股本结构的特殊性。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占很大比例的国家股和法人股是不能流通的。这使基金管理公司完全有可能持有某上市公司流通股的30%以上,基金管理人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可能会重仓持有一些股票以便于拉抬股价,这使得基金的资产净值中含有较多的“泡沫”,基金能够实现的价值会低于甚至远低于其账面资产净值;④基金管理公司存在较大道德风险问题。由于投资者忧虑基金公司自身治理状况,而不愿介入封闭式基金投资,导致封闭式基金高折价。

3、2006年11月到2008年4月。这个阶段封闭式基金出现了价值回归现象。自从2005年推行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发生了重大转折,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影响封闭式基金价格的因素也正在发生变化,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也从之前的40%左右下降到了目前的20%左右。股权分置改革改善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解决了各类股东权利对等,解决了制约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上市公司业绩提高使股价得到了回归,因而封闭式基金投资收益增加,折价率收窄。基金公司的治理也在改善,这对封闭式基金的业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原因分析

1、制度设计的缺陷。封闭式基金的制度设计缺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交易方式和治理结构缺陷。

从交易方式看,封闭式基金的交易方式使基金管理人的收益和投资水平相脱节。封闭式基金在发行期满后即行封闭,基金规模不再变动,并设立存续期,到期清盘,投资者不能直接从基金管理公司及其承销机构处申购或赎回基金。为满足投资者的变现要求,封闭式基金类似股票一样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基金价格以单位基金净值为基础,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这种交易方式的设计,使基金在存续期内几乎不存在经营方面的压力,无论经营好坏,基金规模都是确定的,基金管理人的收益是稳定的。也就是说,封闭式基金一旦设立,无论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水平如何,都拥有了获得稳定收益水平的制度保证。相比较而言,开放式基金的交易方式设计就要合理得多,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可以随时在基金管理公司及其承销机构处按单位基金净值申购或赎回基金。这种交易方式使开放式基金面临着重大的经营压力,如果操作不好,净值增长率低或下降,投资者就会赎回,赎回越多基金管理人管理的资金规模就越小,管理人的收益也就越少。也就是说,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和与其投资效果是联系在一起的,经营得好,基金规模扩展,管理人的收益增加,反之则反。

从治理结构看,就是封闭式基金的持有人和管理人之间的治理结构失衡。在我国,封闭式基金持有人的权利受到忽视,缺乏制度保障是封闭式基金高折价的最主要原因,封闭式基金高折价实质是“持有人权利折价”。我国的封闭式基金都是契约型基金,契约型基金没有董事会,监督职责就落在了托管人身上,但托管人对管理人监督主要是经营程序是否规范,对基金运作的监管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更何况托管人是由管理人选择的,管理人可以根据需要更换托管人,管理人是托管人的雇佣者,托管人的地位缺乏独立性,独立性缺失必然导致托管人对管理人监督的软弱性。另外,基金托管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中间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托管银行也不会有很强的动力,为持有人行使监督管理人的职责。封闭式基金的持有人既无法对基金管理人实施有效地监督,也不能像开放式基金那样通过赎回形成对管理人的压力,托管人的监督流于形式。在这样的治理结构下,持有人不满意基金的业绩回报,也就只能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卖出基金,加上投资者情绪波动、噪声交易等因素,我国封闭式基金高折价也就不足为怪了。

2、对基金资产变现成本的预期。基金净资产的基本估价方法是:已经上市的证券按估值当天的市场交易均价或收盘价计算,若当日无交易,则以最近一个交易日的市场交易均价或收盘价计算,未上市的证券按取得的成本计算。然而,市场有起有落,未来基金出售该证券时,也许该证券的出售价格高于现在的估价,但也有可能该证券的出售价格低于现在的估价。因此,基金资产在未来变现时,未必能够实现基金资产的估计数量,除非证券市场极度向好。在通常的市场情况下,以低于估计净值的价格投资于封闭式基金是投资人理性的选择。

3、基金资产净值失真。通过分析我国基金的投资组合,我们可以发现重仓股现象在基金中非常普遍,基金对股价的影响力就可想而知。在这种格局下,基金净值所反映的资产增值可能是账面利润。如果对基金账面利润进行变现的话,一定的折价不可避免,因此折价交易也就成为必然。

4、缺乏规避风险的工具。从证券市场风险角度看,我国证券市场系统风险占总风险的比重偏高,虽然该比重在逐年下降,但仍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依然偏高,个股齐涨齐落现象仍旧突出。在这种系统风险偏高的情况下,我国反而没有做空机制,缺少一系列规避风险的工具,因此在大盘下跌之时,基金净值只能下降而没有其他选择。这种情况给基金运作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折价也是对我国基金运作环境的一个反映。

四、结语

造成封闭式基金高折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原因需要长期努力方可解决,有些原因将伴随基金市场而长期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熟视无睹,随着众多基金封转开的顺利实施,表现出来短期基金折价率随着到期日的日益临近而逐渐降低。但其对长期基金的影响并不明显,长期基金的折价率比较稳定。长期基金的大比例分红,相当于将部分折价率对应到期收益提前兑现,能够有效降低折价率。随着2007年上半年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为封闭式基金投资提供规避市场系统风险的有效工具。而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方案的推出以及封闭式基金作为融资融券标的物的规定,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封闭式基金的市场需求和交易量。我们应该尝试改变封闭式基金的某些制度缺陷,深入研究瑞福进取等创新型封闭式基金的成败得失,推动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制度创新,使其价格向净值逐步回归,不仅是证券市场各方希望的结果,也是封闭式基金走向健康发展的标志。

(作者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景.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及投资价值分析.中华会计网校,2010.12.

封闭式管理篇6

关键词:封闭式基金;折价;投资价值

中图分类号:F8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1016502

1 文献综述

1.1 传统金融理论解释

对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的传统金融理论解释主要建立在市场有效性假设的基础之上。如果市场是有效的, 那么基金的内在价值应该等于单位份额基金的资产净值, 基金交易的价格也应该与其单位净值基本一致。

(1)成本理论。

即基金的折价是因为基金的管理费用过高或者基金投资组合的管理不善所引起的。基金的日常运作需要成本,如果基金的管理费用过高或者基金未来的管理业绩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那么基金的价格应当低于其单位净值。Boudreaux(1973)提出, 如果基金的管理费用太高, 或者投资者预期基金未来的管理业绩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那么就会导致基金的折价。Kumar和Noronha(1992)实证检验了管理费用与基金折价的关系, 也发现了管理费用和基金折价之间的显著关系。

(2)资本利得税理论。

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税法规定,基金投资者在基金资产出售或基金分配已实现资本利得时必须缴纳资本利得税。Pratt(1966)最早指出,投资者需承担潜在的资本利得税, 但这些资本利得税并没有在基金的单位净资产价值中得到反映。当基金将来卖出相应资产, 实现这些资本升值时, 必须要支付资本利得税。因而, 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税的存在造成基金折价, 而且基金的单位净资产价值中包含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税越多, 基金的折价越大。

(3)流动性缺陷理论。

流动性观点认为,由于基金投资于一些流动性较差的股票, 当大量出售这种股票时, 会造成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 因此,基金所实现的资产少于公布的资产净值,其价格会有一定程度的折价。Malkiel (1977) 与Lee 等人(1991) 的研究发现, 基金折价的大小与基金投资组合中所含流动性较差的股票数量的多少有显著关系。国内刘煜辉和熊鹏(2004) 、何小锋和程勇(2004) 认为资产流动性假说对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有较强的解释力。张俊喜(2002) 、杜书明(2003) 、顾娟(2001) 的观点却与之相反。

(4)业绩预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基金价格与其净资产价值的持续偏离是符合有效市场假说的,折价或溢价反映了对基金未来业绩的预期。Malkiel(1977)认为基金的折价反映了公众对基金业绩的预期,基金管理人管理能力作为一种资产, 其价值不尽相同。如果投资者认为基金管理人具备优秀的投资管理能力, 预期未来的基金业绩很好, 基金可溢价, 反之, 基金则应折价。而Lee 等人(1991)不赞同这一理论,他们发现,折价幅度较大的封闭式基金的资产表现反而优于幅度较小者。

1.2 行为金融学解释

在有效市场理论的框架下,传统金融理论没有很好地解释基金折价现象, 这使得有些学者对市场理性产生了质疑。20世纪90年代以来,行为金融学打破了理性金融学关于投资者理性的假设,发展了新的观点,对封闭式基金折价提出了新的解释。

(1)噪声理论。

DeLong、Shleifer、Summers、Waldmann (1990) 等人提出了“噪声交易者模型”, 即DSSW模型,认为噪声投资者交易的不可预测性阻碍了理性套利者的套利行为,结果使得价格严重与资产基本价值相偏离。该模型解释了为什么即使投资者并不悲观, 封闭式基金仍然会折价交易,同时使一些金融异常现象变得清晰起来, 包括资产价格的过度波动, 封闭式基金的折价, 以及股权溢价之谜等。薛刚(2000) 提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噪声问题具有普遍性,投资者持有封闭式基金需要承担较大的噪声交易者风险, 其资产净值中更含有较多“泡沫”,加大了流动性风险, 基金能够实现的价值就会低于其账面资产净值。

(2)投资者情绪理论。

Zweig (1973)最先提出,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可能反映了个体投资者预期的假说。他认为非信息交易者是封闭式基金的基本持有者,当非信息交易者乐观时,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幅度变小甚至出现溢价。Lee et al1 (1991)沿用DSSW的模型得出,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可能受到投资者情绪因素的影响而脱离基金净值呈现更大的波动性。Bodurtha 等(1995) 在国际证券市场上,也找到了支持投资者情绪理论的证据。黄少安和刘达(2005) 通过采用较大时间跨度的数据进行研究, 认为当前保险公司占据主体并采取被动投资策略的情况下, 个人投资者的情绪仍然会对基金折价产生重要的影响。

2 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原因的阶段分析

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是先由封闭式基金开始, 逐渐引入开放式基金等其他形式的基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回顾我国封闭式基金走过的历程,可以发现其总体价格变化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

(1)1998 年4 月到1999 年8 月。在这段期间内,封闭式基金总体处于溢价状态。当时我国封闭式基金处于兴起阶段,广大投资者对封闭式基金的市场价格定位认识不足,加上出台的新股配售等优惠政策,封闭式基金成为二级市场追捧与炒作的对象。

(2)1999 年11 月到2006 年10 月。在这段期间内,封闭式基金出现了折价的现象,在此阶段封闭式基金折价大,持续时间长。2005 年10 月21日,封闭式基金的价值加权平均折价率达到历史新低-43.84%。远高于国外发达证券市场中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这种深幅度折价暴露出了种种问题。如①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噪声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同时我国的证券市场尚在发展初期, 无论是在运行体制的完善程度、信息的披露、交易者的素质、市场规模以及立法、执法等方面都与西方相差甚远。②封闭式基金逐渐被边缘化。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 使其逐渐成为基金业发展的主流, 吸引了大部分投资者的资金。③我国股本结构的特殊性。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占很大比例的国家股和法人股是不能流通的。这使基金管理公司完全有可能持有某上市公司流通股的30%以上,基金管理人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可能会重仓持有一些股票以便于拉抬股价,这使得基金的资产净值中含有较多的“泡沫”,基金能够实现的价值会低于甚至远低于其账面资产净值。④基金管理公司存在较大道德风险问题。由于投资者忧虑基金公司自身治理状况,而不愿介入封闭式基金投资,导致封闭式基金高折价。[JP]

(3)2006 年11 月到2008 年4 月。这个阶段封闭式基金出现了价值回归现象。自从2005年推行股权分置改革以来, 我国证券市场发生了重大转折, 在新的市场环境中, 影响封闭式基金价格的因素也正在发生变化,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也从之前的40%左右下降到了目前的20%左右。一年多来的股权分置改革,改善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解决了各类股东权利对等,解决了制约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上市公司业绩提高使股价得到了回归,因而封闭式基金投资收益增加,折价率收窄。基金公司的治理也在改善,这对封闭式基金的业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我国封闭式基金投资价值分析

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现状,可以发现我国的封闭式基金的投机机会如下。

(1)折价带来的投资机会。 折价率实际上是封闭式基金的“安全垫”,可增加持有封闭式到期的收益率,减轻净值损失的可能。封闭式基金高折价现象的存在是吸引很多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投资者更加看好封闭式基金,认为这是一个相对更为安全的投资领域。同时,股指期货推出以后,部分投资者可以利用封闭式基金与股指期货进行无风险套利,这将促使封闭式基金消除折价率。

(2)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的投资机会。从理论上说, 以低于净值的价位买入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在其转为开放式基金时就会获得基金净值和基金买入市价之间的差价收益,由此就产生了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的套利机会。如果封闭式基金到期时,二级市场的价格与其净值依然相差很大,那么基金持有人就不会选择延期而会选择终止或者转为开放式基金。目前,实行封转开已经成为即将到期封闭式基金的一致选择,在实施封转开以前,一般都会有一个停牌复牌的过程,基金价格往往会上升以消除折价率。目前已经封转开的基金都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上涨,折价率也逐渐归零。

(3)封闭式基金分红的投资机会。如果投资者对封闭式基金未来分红预期强烈,这也有助于推动封闭式基金折价率降低,使得分红之后的折价率向一个稳定的水平回归(实证结果可以表明该假设的合理性) 。封闭式基金的分红存在以下两种套利模式: 第一,折价交易的封闭式基金分红之后,折价率会上升,这时,市场认为原来的折价率是合理的,就会要求使新的折现率有下降的要求,价格就会上升,可以利用这期间的价差进行套利。第二, 如果某只封闭式基金存在分红预期, 红利收益就会吸引投资者介入, 从而使其价格上升, 折价率下降, 在分红完成之后, 折价率又回归到稳定水平, 可以利用分红预期效应进行套利。

4 结论和建议

相对西方封闭式基金的历史,我国封闭式基金存在的历史不长,但随着我国基金市场的不断发展,基金的折价现象成为众多学者和投资者很关注的问题之一,要弄清楚它的本质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入。

首先,只有建立一个真正运行完善、信息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更加有效、健全的基金市场,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解开这个谜团。其次,要改变封闭式基金越来越边缘化的境地,减少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我国证券市场噪声交易的程度。完善对基金的业绩评价体系,增加基金的品种,增大基金管理的差异性等是至关重要的。最后,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增加封闭式基金的吸引力。通过发放红利,一方面降低基金单位净值,另一方面,通过套利实现基金价格的理性均衡。

参考文献

[1]尹华阳,王浩名.1998 年-2008 年封闭式基金折价的统计特征分析[J].时代金融,2009,(2).

[2]伍燕然,韩立岩.不完全理性、投资者情绪与封闭式基金之谜[J].经济研究,2007,(3).

[3]黄惠婷.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研究[J].学术研究,2008,(5).

[4]张权.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及套利机会分析[J].经济论坛,2008,(16).

[5]邓国华.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05,(11).

[6]王明,,蔡晓钰.国外封闭式投资基金折价现象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3).

封闭式管理篇7

摘要:文章对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进行了深度的对比研究,在定性和定量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封闭式基金比开放式基金更有投资价值的观点,对普通居民的基金投资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一、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定义

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资,并将投资收益按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间接投资方式。

按是否可自由赎回和基金规模是否固定,基金可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是指经核准的基金份额总额在基金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基金份额可以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交易,但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得申请赎回的基金。由于封闭式基金在封闭期内不能追加申购或赎回,投资者只能通过证券经纪商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基金的买卖。封闭式基金的期限是指基金的存续期,即基金从成立起到终止之间的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封闭式基金合同到期有3种处理方式:第一,封闭式基金转化为开放式基金;第二,可以按照《基金法》第66条的规定,延长基金合同期限;第三,按基金合同的约定进行清盘。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目前已到期的封闭式基金都采用了第一种到期处理方式,全部转型为开放式基金。

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份额总额不固定,基金份额可以在基金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场所申购或赎回的基金。为了满足投资者赎回资金、实现变现的要求,开放式基金一般都要从所筹资金中拨出一定比例,以现金形式保持这部分资产。这虽然会影响基金的盈利水平,但作为开放式基金来说是必需的。

二、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性质对比分析

1.期限不同。封闭式基金有固定的期限,存续期通常在5年以上,一般为10年到15年时间,经受益人大会通过并经证券主管部门同意可以适当延长期限。开放式基金没有固定期限,投资者可随时向基金管理人赎回基金份额,若大量赎回后基金份额规模低于法律规定的最低规模,开放式基金会被要求清盘。

2.发行规模限制不同。封闭式基金的基金规模是固定的,在封闭期限内未经法定程序认可不能增加发行。开放式基金没有发行规模限制,投资者可随时提出申购或赎回申请,基金规模随之增加或减少。

3.基金份额交易方式不同。封闭式基金的基金份额在封闭期限内不能赎回,持有人只能在证券交易场所出售给第三者,其交易在投资者之间完成。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在首次发行结束一段时间后,可随时向基金管理人或其机构提出申购或赎回申请,绝大多数开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开放式基金的交易在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或其机构之间进行。

4.基金份额的交易价格计算标准不同。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基金份额除了首次发行价都是按面值加一定百分比的购买费计算外,以后的交易计价方式不同。封闭式基金的买卖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常出现折价交易现象,其价格并不必然反映单位基金份额的净资产值。开放式基金的交易价格则取决于每一基金份额净资产值的大小,其申购价一般是单位份额净资产值加一定比例的购买费,赎回价是单位份额净资产值减一定比例的赎回费,其交易价格不受市场供求影响。

5.基金份额净资产值公布的时间不同。封闭式基金一般每周或更长时间公布一次份额净资产值,而开放式基金一般是每个交易日连续公布。

6.投资策略不同。封闭式基金在封闭期内基金规模不会减少,因此可进行长期投资,基金资产的投资组合能有效地在预定计划内进行。开放式基金因基金份额可随时赎回,为应付投资者随时赎回变现,所募集的资金不能全部用来进行投资,更不能把全部资金用于长期投资,必需保持基金资产的流动性,在投资组合中需保留一部分现金和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

三、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特征对比分析

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是基金管理公司提供的两类间接投资工具,它们都具有集合投资、分散风险、专家理财的特点,但在金融产品的交易成本、流动性、风险特征方面它们是有明显区别的:

1.交易成本不同。封闭式基金只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和股票的买卖交易不同,封闭式基金的交易无需缴纳印花税,只需缴纳最高0.3%的交易佣金,进出一个来回最高只需支付0.6%的交易成本。投资者申购、赎回开放式基金是以基金管理公司为交易对手的,一般情况下开放式基金的申购需要缴纳1.5%的申购手续费,开放式基金的赎回需要缴纳0.5%的赎回手续费,申购、赎回一个来回投资者需要支付2%的交易成本。由此可见,封闭式基金的交易成本明显低于开放式基金。

2.流动性不同。封闭式基金和股票一样是实行T+1交易制度的。投资者当天买入封闭式基金,基金份额当晚过户到投资者账户,次日即可出售已购入的基金份额。当天出售的封闭式基金其成交金额虽然次日才能提现,但卖出委托确定成交后其成交金额可立即用于购买其它证券。开放式基金的份额在投资者有效提交申购指令后T+2日入账,即当日申购某只开放式基金,申购日后的第2日其份额才能入账,其份额才能抛售。投资者赎回开放式基金,其资金到账时间也比较迟,一般需要4~7个工作日。由此可见,封闭式基金份额入账的时间和资金到账的时间明显快于开放式基金,其流动性明显更强一些。

3.风险不同。根据一般封闭式基金的基金合同,封闭式基金至少要保证20%的债券投资比例,其投资股票的比例最高只能达到80%。而一般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规定,开放式基金只需要保证5%的债券投资比例,其投资股票的比例最高可以达到95%。股票是高风险的投资工具,股票的投资比例越高,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越大。由于封闭式基金的股票投资比例略低,其投资风险也略低于开放式基金。四、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投资绩效对比分析

由于封闭式基金的股票投资比例略低,从理论上来讲,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收益要逊色于开放式基金。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封闭式基金无论是在我国证券市场还是在西方成熟证券市场,封闭式基金都存在广泛的折价交易现象。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一定程度上低于其单位净资产值。由于我国封闭式基金到期一般都采用封转开的处置方式,如果投资者以折价的价格买入封闭式基金,然后一直持有到期,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可自然获取交易价格向其净资产值回归的差价收益。如果考虑这部分差价收益,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收益可以和开放式基金相媲美。

笔者对2007年年底前19只封转开基金的收益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该实证分析建立在以下假设基础上:(1)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起始日都是2005年12月31日;(2)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都是长期投资,即封闭式基金购入后一直持有至退市日或份额转换日;(3)由于封闭式基金是股票型基金,所以可以直接将封闭式基金的收益率和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收益率进行对比;(4)不考虑封闭式基金的交易手续费,也不考虑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手续费。实证分析的结论如下:

1.如果在封转开基金的退市日出售封闭式基金,19只基金中除了基金兴业、基金同智、基金裕元、基金金鼎之外,其余15只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收益率都超过了同期所有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而基金兴业、基金同智的收益率较低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两只基金的封转开没有先例可循,它们在封转开之前股票仓位比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明显要低,较低的股票仓位直接导致了较低的投资收益率。

2.如果将封转开基金持有至基金份额转换日(封闭式基金份额转换为开放式基金份额的日期,一般按封闭式基金的单位净资产值转换,如当天单位净值为3.6690元,1份封闭式基金可转换为3.6690份开放式基金),19只基金中除了基金兴业、基金裕元之外,其余17只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收益率都超过了同期所有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收益率。

3.总体来看,随着时间的延续,封转开时间越迟的基金其投资收益率越是高于同期所有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比如:基金兴业2006年8月8日终止上市时,其投资收益率30.69%,低于同期所有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收益率14个百分点;基金普华2007年4月24日终止上市时,其投资收益率251.49%,高于同期所有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收益率74个百分点;等到基金兴安2007年11月21日终止上市时,其投资收益率414.07%,高于同期所有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收益率151个百分点,封闭式基金和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投资收益率的差距越拉越大。

4.封转开基金持有至基金份额转换日的平均收益率为266.77%,持有至退市日的平均收益率为234.46%,封转开基金持有至基金份额转换日的平均收益率要高出32个百分点,虽然这里面有12个百分点要归功于大盘的上涨(同期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但是还有20个百分点的收益率要归功于封闭式基金市场价格向其净资产值的回归,因为封闭式基金是按照基金的单位净资产值转换为开放式基金的。

综上所述,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相比,其交易成本低,流动性强,风险低,由于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存在,长期投资封闭式基金不但可以获取指数上涨带来的封基价格上涨收益,还可以获取其价格向其净资产值回归的收益,其总收益大体高于同期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收益,所以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价值要更胜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一筹。封闭式基金更值得广大投资者投资。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市场基础知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封闭式管理篇8

由于封闭式基金在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采取竞价的方式,因此交易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并不必然反映基金的净资产值,即相对其净资产值,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有溢价、折价现象。国外封闭式基金的实践显示其交易价格往往存在先溢价后折价的价格波动规律。从我国封闭式基金的运行情况看,无论基本面状况如何变化,我国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走势也始终未能脱离先溢价、后折价的价格波动规律。目前,我国封闭式基金正运行在“折价”的阶段,并且自2002年以来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市价减净值再除于净值)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部分封闭式基金长时间的折价率竟高达30%以上,明显高于国外封闭式基金的折价水平。

关键词:封闭式基金;折价;运行;因素;对策

一、封闭式基金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90年代初,珠信基金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投资基金(封闭式基金雏形)的起步。之后,天骥、蓝天、淄博等投资基金作为首批基金在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志着我国全保、基金拆借或者贷款;禁止基金从事证券信用交易等等。随着新的证券投资基金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的投资基金业开始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

然而那些成立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前的基金(俗称老基金),却在运作上存在诸多方面的缺陷,如基金治理结构不符合信托法的原理,规模相对偏小,投资效率低下,且流通渠道相当不规范,同时其投资组合严重不合理,规避风险能力差。当时有为数不少的老基金在未经过科学分析与论证的前提下,将大量基金资产投入南部沿海省份的房地产项目或其他实业项目,使基金资产缺乏应有的流动性。此后,在九十年代中期各地房地产投资普遍降温的大环境下,很多投资无法收回,基金资产严重缩水,投资者损失惨重。对此,1999年3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出了对原有投资基金进行清理规范方案的通知,各证券交易中心交易的基金逐步摘牌,交易所上市基金也进行清理规范。在经过一系列的基金合并、资产重组,将原先老基金的不良资产全部置换为流通性较强的上市公司股票、国债或现金资产,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基金的扩募和续期,最终实现了新老基金的历史过渡。如现在的“景博证券投资基金”即是由湘建信基金和湘农信基金合并而成;“同智证券投资基金”则为海湾基金、武汉基金、赣中基金、中盛基金、开信基金和长江基金重组而来。

截至2002年9月,我国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8家,已经批准筹备、正等待开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有1家,另有14家(不包括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处于申请筹备阶段;国内已募集成立并已挂牌上市的封闭式基金达54只,筹资总额达807亿元。

但是,自从2002年下半年以来,封闭式基金的形势急转直下。

笔者发现,虽然由于证券市场的低迷、投资者不成熟的投资理念等原因,1996年起步的开放式基金(是指投资者可以按基金的报价在规定的场所随时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基金规模不固定的投资基金)遭遇了“劣基金驱逐良基金”的大额赎回怪异现象,但开放式基金仍然处于不断的扩张之中。2003年,我国的开放式基金不论是从基金发行规模,还是从基金发行质量来讲,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有关统计,2003年已发行38只开放式基金,还不包括正在发行的3只货币市场基金,较2002年增加171.4%,首发募集份额为635.91亿份,较2002年增加41.96%。

但封闭式基金的发行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即自2002年9月后至今,没有一只封闭式基金在投资基金市场发行。封闭式基金此次遭遇的“停滞”现象不同于1998年前的“停滞”。那时的“停滞”是出于整顿规范的需要(是主动的),而如今的“停滞”却发生于基金业大变革、大发展的年代(是被动的),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其实,从2002年下半年发行的几只封闭式基金中,我们已感到封闭式基金的发行危机。这些基金名义上虽然发行成功,实际上市场已拒绝买单。如基金科瑞高达4.39亿份(银丰也有1.3亿份)的余额被主承销商包销。基金久嘉拜大盘反弹之赐发行还算顺利,但由于原发起人之一的新疆证券突然退出,被迫延迟40天上市。小盘改制基金的扩募情况也相当糟糕,如基金景业、基金天华、基金安久、基金融鑫的弃配率分别高达98.47%、90.4%、94.44%、95.27%。曾经风光无限的小盘基金扩募遭到了市场的遗弃。

那么,投资基金市场是否就没有需求了呢?并非如此。随着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随着投资意识的不断增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存在现实的和潜在的理财需求,为基金更大规模的扩张奠定了雄厚的资金供给基础。特别是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证券市场将有可能改变2001年以来的低迷走势,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购买基金。2003年开放式基金的红火就辅证了这一点。但就在同一种市场机制、同一种生存环境下,封闭式基金失去了踪影。是谁抢了封闭式基金的奶酪?又是什么原因让曾经风光的封闭式基金就这么没落?

二、封闭式基金困境的因素分析

封闭式基金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是多方因素造成的,既有内因,包括高成本发行、低效率运作和低标准服务等;又有外因,即外部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一)内因

1.高成本发行

根据有关规定,封闭式基金必须达到计划募集规模的80%以上才能成立。例如,一只30亿规模的封闭式基金,必须募集24亿资金才能达标。为此,基金管理公司将付出更大的代价以确保封闭式基金发行的完成。高成本发行有两层含义。对发行者而言,发行同样的基金份额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对投资者而言,购买同样的基金份额需支付更多的资本。罪魁祸首是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交易。

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交易,对新发封闭式基金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在折价基金俯拾皆是的情况下,市场(投资者)对封闭式基金的冷淡是比价效应下合乎理性的选择。如新发封闭式基金是按1.01元/份的价格发行的,投资者与其买1.01元/份价格的新基金,不如买高折价的“老基金”。如前所述,2002年下半年所发行的几只封闭式基金,名义上发行是成功的,其实大量余额是被主承销商们包销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主承销商们包销被市场遗弃的新发封闭式基金,表面现象是结好于基金公司,背后必有商业利益所图。这也是基金公司高成本发行的潜在因素之一。

另外,封闭式基金由于在封闭期内投资者不能赎回基金单位,唯一办法只能到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变现。受其供求关系影响,基金的市场价格与它的单位净值往往不一致而出现“折价现象”。折价的普遍存在致使大机构投资者陷入“流动性风险”之中,即套现封闭式基金相当困难。唯一的出路就在于现金分红,但大部分基金的净值低于面值,使得分红成了空中楼阁。因此,从此角度观察,也能佐证封闭式基金在目前状况下“高成本”的结论。

2.低效率运作

封闭式基金成立后,需要基金管理公司悉心打理、高效运作。然而,从十多年的实践看,基金的理财水平并不高明、对投资的时机把握火候不佳,基金净值增长并不理想,专家理财优势未能体现。如2002年基金出现了大面积亏损;2003年基金的半年报显示,54只封闭式基金中只有13只跑赢大盘,而且上半年基金累计亏损超过15亿元,加上5亿多元的管理费,基金总资产累计减少超过20亿元。另外,基金的投资风格也有待商榷。如过去曾遭到诟病的集中投资模式、现在又全面转向分散投资的这种投资方式,显然不被市场认同。如此运作方式,如此业绩回报,自然吸引不了投资者的注资。

封闭式基金低效率的运转与其约束和激励机制存在缺陷是分不开的。对封闭式基金管理人而言,由于封闭期(如10--15年)的事先确定,在此期间无论基金业绩如何均可以每年获得可观的固定收益(通常为1%--3%的基金管理费)。封闭式基金管理者没有赎回压力和流动性压力以及扩大规模的激励。如果基金投资者对基金管理不满意,也只能在二级市场转让而不能向基金管理人赎回自己的基金份额,并不影响基金管理者所管理的基金规模和相应的基金管理费收入。同样,基金份额的固定性也不能增加基金管理人的收益。在这样的机制下,基金管理者缺乏积极,其最终结果则是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使市场发展处于被动局面。

3.低标准服务

购买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实质上就是基金的股东。基金对自己的股东或潜在股东应当做好服务工作。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封闭式基金在此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具体有:

(1)封闭式基金信息披露存在水分。基金上市后的信息披露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重要事项披露不够详尽,公告间隔时间过长,公开性不够,报告格式不规范、不统一等等,使投资者较难获取基金经理人的行为信息,无法追踪监督其对基金的动作。同时封闭式基金二级市场价格往往脱离基金管理人的真实经营状况,市场上的供需波动经常会掩盖基金管理人存在的一些问题。

(2)基金创新少,品种单一,这使得基金的服务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基金发行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事,还应在基金产品创新方面下工夫。开放式基金就有相当丰富的品种如债券基金、保本基金、ETF基金等。当然,封闭式基金品种单一与目前市场本身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有关系。但稍有常识的投资者不难发现,封闭式基金的产品创新意识远不如开放式基金。

(3)基金公司本身在服务、宣传方面做得也不够。如投资者教育问题。很多不接触证券市场仅仅是储蓄的人,可能也不太了解基金。在发行难正成为基金业当前最大问题之际,封闭式基金的服务、宣传尤其必要。

(二)外因

外因是指影响基金成长与发展的外部市场环境因素。我国的封闭式基金以股票和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所以,基金的发展、表现和业绩都要取决于整个市场的情况。我国的股票市场总体上仍然属于新兴市场,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境界,投机炒作成份重,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运作机制、盈利能力以及发展潜力、技术水平、研究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等等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多次出现上市公司违规以及弄虚作假的现象,导致市场整体缺乏良好的信用体系。加上市场却缺乏对冲机制,基金不能通过沽空股指来回避其回落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如2002年市场回落18%,多数基金在2001年年报中已对来年持相对悲观的态度,但仍无计可施:一方面有80%的持仓比例限制;另一方面市场又无股指期货之类的对冲工具可予利用。在这样的市场上进行长期投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都比较大,增加了基金运作中风险控制的难度。

另外,开放式基金的异军突起分流了市场尤其作为主力的保险资金的注意力;封闭式基金市场属性的日趋呆滞、基金黑幕的呈现更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基金市值不能参与新股配售这一歧视性规定,也使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长期持有的积极性大为降低。这些都是构成封闭式基金目前的困境以及制约将来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封闭式基金的生存展望及其对策

毫无疑问,开放式基金已成为国际基金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也是我国基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看待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地位,不能简单地采取扬此抑彼的绝对化、片面化的做法,即在无限拔高开放式基金的同时,有意无意地贬低封闭式基金的作用。

其实,作为两种本质上并无区别的投资类型,二者各有长短。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是明智的选择。英国的开放式基金堪称发达,但封闭式基金仍占有重要地位,1998年底,开放式基金的资产规模为4191亿美元,封闭式基金为1280亿美元。即使开放式基金最为发达的美国,其封闭式基金仍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其资产规模也在迅速增长,1996年美国封闭式基金资产达1167亿美元,是1946年的146倍。2000年美国的封闭式基金数量为517只,总资产为1345亿美元;而2001年美国新发行封闭式基金为38只,筹集资金68亿美元,是自1994年以来发行数量最多的一年。这说明封闭式基金仍有开放式基金所不能替代的优势,在开放式基金突飞猛进的同时,封闭式基金也在迅速发展。而且,在西方国家(如美国)一百多年基金的发展史中,一直是封闭式基金独占鳌头,直到八十年代后才让位于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一方面受惠于封闭式基金的充分发展,另一方面更与美国证券市场在80年代以来的狂飙突进及金融创新步伐加快息息相关。至于新兴市场,更是封闭式基金发展在先,开放式基金跟随于后,如目前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仍维持以封闭式基金为主的格局。

因此,与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封闭式基金目前还远未到寿终正寝、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即使在未来开放式基金成主流的情况下,封闭式基金仍旧具有其独具的优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封闭式基金之所以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全球投资者,主要是在波动剧烈的市场里,它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组合的稳定性。封闭式基金的规模一般保持固定,基金管理人不必应对基金的大量赎回。而开放式基金在市道低迷时,却深受赎回难题的困扰。二是操作更具控制性。封闭式基金通常在交易所挂牌交易,投资者操作起来方便快捷,资金的可利用效率也较高。而开放式基金须在基金契约规定的开放时间内办理基金申购赎回,且手续比较繁琐。三是低运作成本。封闭式基金没有基金份额持续销售的成本,其在二级市场中的交易费用要略低于开放式基金。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开放式基金的平均运作费率比封闭式基金高。此外,在美国的封闭式基金种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债券型基金占据多数,其中1年期和5年期业绩记录都胜出标准普尔500指数。如2002年尽管美国整体市场环境比较恶劣,封闭式基金的表现却相对稳定。以市场价格和基金净值两项指标来看,美国国内封闭式基金二季度内分别平均下挫8.8%和8.3%,领先标准普尔500指数5个百分点,后者二季度内下降了13.4%。如果比较1年期的市场表现,封闭式基金的成绩则更加突出,市价和净值虽然分别平均滑落5.9%和8.1%,但市场基准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却跌掉17.9%。显然,美国债市近年来的良好表现为债券型基金的走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也正是近几年封闭式基金在海外市

场仍稳步增长的动因。

不过,开放式基金在美国还是主流的投资品种。美国目前共有633只封闭式基金,而开放式基金达到8949只。但封闭式基金凭借自身的优势,在弱市里仍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在国内基金市场,近几年虽然封闭式基金经营业绩不甚理想,但也不乏先知先觉的智者。基金年报显示,基金前十大持有人有机构化的迹象。近几年保险公司、券商大幅增仓封闭式基金。以券商为例,据深圳证券信息公司的统计数据,在54只封闭式基金前十大持有人中,2001年仅有16家券商露脸29次,持有基金仅6亿多份。而2002年有20家券商现身73次,共持有基金24亿多份。2003年在国内券商中综合指标名列前茅的国信证券,2001年仅名列基金普惠、基金普丰的前十大持有人中,共计份额4500万,而2002年进入了17只基金的前十大持有人,共持有份额2.5亿多份。另外,招商证券、海通证券和光大证券也是基金大户。基金年报显示,它们分别持有封闭式基金6.35亿份、3.37亿份、1.7亿份,其中大部分属2002年主动性的买入。

虽然近几年年开放式基金快速发展,虽然封闭式基金的业绩不甚理想,但券商自营部和资产管理部对开放式基金的热情远不如封闭式基金。券商在2002年大举买进并持有封闭式基金,不单是因为券商(经过2001年的股市调整)的指导思想趋于保守和稳重,更主要的是(与开放式基金相比)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交易凸现了它的价值。因此券商加大对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企望分享到封闭式基金内在的价值。

其实自从2002年下半年基金银丰上市后,新发行的都是开放式基金,从另一个角度看,封闭式基金反而成了稀缺货,反而提升了封闭式基金的“稀缺”价值。

最近,二级市场的封闭式基金出现了集体普涨的景象,虽然表面看是市场对于基金由封闭转开放的预期,其实是封闭式基金价值回归的必然结果。在市场完成调整重新步入牛市(绝大多数人的观点)之际,由于基金净值的快速上升以及折价率的缩小,“销声匿迹”一段时间的封闭式基金必将“重出江湖”。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封闭式与开放式这两类基金也必然会在未来的中国市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只有形成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携手并进、共同繁荣的局面,才能有利于两者的优势互补,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国性投资基金市场的诞生。从封闭式基金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看,封闭式基金大致经历了起步、规范和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封闭式基金的起步期

1991年7月,伴随着海外(香港)中国基金迅猛的发展势头,发行规模达6930万元的珠信基金(原名一号珠信物托)成立了,它是国内发行时间最早的基金。之后,武汉基金(第一期)、南山基金相继发起设立。1992年8月,金华市信托投资公司创立的“金信基金”在浙江金华市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按股票交易模式上市竞价交易。同时,深圳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这是我国大陆投资基金业中成立的第一家专业性基金管理公司。11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批准深圳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发行天骥基金,规模为5.81亿元,天骥基金是当时全国基金中发行规模最大的基金。此后又有多家基金发行,包括淄博基金等。199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颁布了《深圳市投资信托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这是当时唯一一部有关投资基金监管的地方性法规。

1993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批准天骥投资基金、蓝天基金作为首批基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同年8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淄博基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志着我国全国性投资基金市场的诞生。此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又陆续上市了几家基金,并与其他证券交易中心的基金市场进行联网交易,全国性基金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据统计,1993年1月至5月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广东、深圳、四川等分行共批准设立基金12家,规模达到18亿元人民币,国内基金业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1992至1993年是投资基金成立较多的几年,至1993年底,共设立各类基金近50只,发行地主要集中在广东、黑龙江、深圳、沈阳、大连、海南、江苏等省市。其中基金发行规模最大的是深圳市,达13.7亿元人民币。但过快的扩张速度为基金的统一监管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防止基金市场的盲目发展,制止各地出现越权审批基金的现象,1993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作出了制止不规范发行投资基金的规定,其中投资基金的发行和上市、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以及中国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投资基金和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一律须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任何部门不得越权审批。此后,除1993年9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上海发行了额度各为1亿元人民币的金龙基金、宝鼎基金、建业基金外,相当长的时间里(直至1998年上半年),未再批准设立过各类基金,国内基金的发行陷入停滞状态。

相对处于停滞状态的基金发行市场而言,此阶段的基金交易市场却较为活跃。1996年3月18日,深圳基金指数开始编制,基准指数为1000点,将当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直接交易或联网交易的10只基金全部纳入计算范围。据统计,截止于1998年初,我国共设立各类投资基金78只,募集资金总规模为76亿人民币,在上海深圳挂牌(联网)交易的基金共27只。在此期间,专业性基金管理公司很少(不足10家),基金总的说来规模很小,运作也很不规范,也称为“老基金”时期。本文出自:

封闭式管理篇9

封闭转开放可能导致整个封闭式基金市场的崩溃。这种担心不但存在于基金管理公司,而且 也存在于监管部门。因此,在基金从封闭转开放上,必须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为避免 "封转开 "下封闭式基金有可能被"赎光"的危险,这里提出一个兼具"股份回购"与"封转开 "特色的、带有"选择权"的封闭转开放的设计方案。具体设想如下:

在封闭转开放日之前的一个月(或七日)公布封闭转开放方案,规定选择退出基金的投资者 的最低赎回费率为5%,而选择继续持有基金的投资者则在一年之内不得赎回投资。赎回费 的90%计入基金资产,其余10%作为登记费用列支。在这种情况下,二级市场的价格会在方 案公布前后作出反应,价格会回升到一定高度,使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就可以完成一定的换 手。如果二级市场价格未达到投资者期望的退出价格,投资者还可以选择在封闭转开放日进 行赎回的方式进行变现。

对现有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来说,这一方案提供了即时的流动性和高于目前市场价格的交易 解决方案。投资者可以以比目前市价高得多的价格卖出基金份额,实现投资的退出。其代价 是必须付出较高的赎回费。对选择继续持有基金的投资者的好处是,基金的单位净值会 因 收取了高额赎回费而上升。其代价是在封闭转开放后的一年内需要放弃投资的流动性。

对基金管理公司来说,这一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封闭式基金资产被"赎光"的风险,确保了 "封转开"后基金继续生存的能力。而且封闭转开放后,又可能通过吸引新的投资者而扩大 基金的资产规模。因此,该方案应能获得基金管理公司的支持,但代价是其必须承担一定的 资产下降的阵痛。

封闭式管理篇10

关键词: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封转开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6-0063-02

一、折价率水平对基金价格的影响

我国封闭式基金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份额比例较大、基金每股净值波动率明显、换手率较高,这使得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居高不下,基金价格低估明显。

基于此,我国有很多学者对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进行研究,张俊喜、张华在《解析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对传统理论提出质疑,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成本假说、资产流动性假说、基金管理人能力假说不成立,并且发现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者情绪”理论有较强的解释力。对于张俊喜等得出的结论,熊鹏、刘煜辉通过进一步研究,在《再析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中得出以下结论,认为资产流动性假说对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有较强的解释力,基金绩效及机构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与折价呈显著正相关,在对“投资者情绪”假说考察度量中,发现折价与规模投资组合收益的关系并非如张俊喜等文中实证结果那么强。

但从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结构我们也应考虑到,由于我国市场规模小,真正具备成长潜力的优秀上市公司不多,而基金以其领先市场的投资理念和研究手段,所扎堆投资的优质股票无论是成长潜力还是盈利增长水平,均大大超出市场平均水平。更可贵的是,这些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是真实的,其股价的上涨绝不是以庄股时代一度流行的虚假题材做支撑的。目前,基金的投资理念往往具备引领市场潮流的效应,基金所挖掘的股票参与者众多且交投活跃,因此,部分基金集中减持这些股票虽然可能会打压股价并使最终实现利润缩水,但影响程度并不会太大,如此之高的折价率当属过度“流动性贴水”。从国外市场来看,封闭式基金同样存在折价情况,但其比例仅维持在5%~10%的水平。这更凸现目前两市封闭式基金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

二、我国封转开的成为现实的市场条件已逐渐成熟

就封闭式基金现状来看,部分由老基金规范改制后成立的封闭式基金,目前距封闭到期日已经非常接近,距离到期日在三年附近的品种凸显封转开套利投资价值。下表列出两市41支封闭式基金的存续期、折价率数据:

1.模型设立

初步拟定回归模型如下:

(二)样本及数据

本文选取了最早上市的25只基金(2004.1.2至2006.12.29)来分析其折价率的协整性,结果显示基金折价是受共同的因素影响。因此可以采用各基金的混合数据来做基金折价的多因素回归研究。

出于数据的可得性及复杂性,本文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将用由10只基金组成的Panel Data。它们是:基金普丰、基金景博、基金裕华、基金天元、基金同盛、基金金元、基金金鑫、基金安瑞、基金汉兴、基金裕元。时期为2004年1月2日至2006年12月29日。选取依据是:这10只基金投资范围都是沪市和深市的股票与债券,基金定位既有成长型又有价值型,基金规模跨度为5~30亿;样本变异性有保证。

(三)回归结果分析

3.基金每股净值的系数为27.528,表明基金净值的波动幅度对基金折价率具有显著影响。基金净值越大,折价率越小;净值越少,折价率越高。

4.基金管理费用的系数为较小且Prob.较大,该指标已经舍弃,这符合张俊喜等在其文中的第一条结论,那就是成本假说不成立,在这里通过又一次的实证分析确实了这一点。

三、结论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