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记十篇

时间:2023-04-04 23:32:11

变身记篇1

我的小小记事簿,也在他们的帮助下,从简装到精装,变身的过程记录了我成长的过程。

第一步:我的记事簿从记电话号码开始

有一些人似乎天生神经比较大条,比如我,从小老爸老妈都批评我,太粗心,太随意。妈妈甚至叫我“丢蛋鸡”,因为我常常会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当天的作业忘了带,不得不到学校门房去打电话,让妈妈她老人家给我送来。

大学毕业,跌跌撞撞地进入职场,那时,我刚刚学会骑自行车,每天骑着那辆除了车铃不响全身都响的自行车在大太阳底下横冲直撞地找工作。

有一次,为了去问一家公司的面试结果,我骑着自行车去,在冲一个坡的时候,因为在下坡的同时又往右拐,我一下子摔倒了,车轮拧得像麻花一样,牛仔裤上都留下了永久的洞洞,我的膝盖也摔破了,鲜血渗出来,钻心地痛。惨痛啊,我不得不躲在表姐的宿舍里休息了一个星期。

我的表姐就奚落我:“你啊,笨!那天为什么一定要自己跑去问呢?你打一个电话过去就可以了。以后记住要充分利用现代工具,一通电话,可以省去多少在路上奔波的时间和精力啊,更别说是医药费了。”

确实如此,我为什么不打个电话呢?其实,也是有原因的,不是我笨而是我太没记性了,那天从那家单位面试回来后,我匆匆忙忙就跑了,记得我在一张纸上记下了那家单位的电话号码,准备一周后询问的,没想到后来去游泳,那张纸在与浪花的亲密接触之后,字迹浸洇得一片模糊,我只好亲自上门,挂彩而归。

好在,在付出了血的教训之后,我如愿以偿进了那家杂志社,我后来把这件事当作逸事讲给同事听。并且,甫一开始工作,我就随身带了一个电话号码本。以后到哪里办事,一定要记下对方的电话号码,这样可以随时与之联系,真的少了很多车马之劳。

可是,我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群落。

在这个杂志社的格子间里,一切都在几十平方米内,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所以,我很少记同事案头的电话,但是,有时电话打进来,找的却是另一个同事。我只好大声地喊:“谁谁谁,你的电话是多少?我给你转过去。”

声音如浩荡长风,越过几个格子间。我觉得我做得很不错了。

有一天,一个电话打来,是找社长大人的,我不知道社长的电话号码,就以同样的音量问与我隔3个格子间的室主任。室主任告诉了我。

我放下电话后,室主任把我叫了过去:淙淙,你这样可不好,连自己同事的电话都不记得。办公室里总是听到你的声音呼来唤去的,问这个电话、那个电话,你不觉得这样有些不妥吗?

经她一提醒,我发现自己真的是把幼稚当有趣来着,脸一下子就红了。

她打开自己的记事簿,第一页就工工整整记着所有同事的电话,然后,她讲了一个故事:她刚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周末,印刷厂送杂志到单位,可是,单位一个人也没有,主编找到她,让她找负责发行的人去接货,可是,她却没有发行部同事的联系方式,而她又不知道杂志社刚借的一个仓库在哪儿。结果那天很被动,只好将杂志先卸到杂志社,第二天再转存到仓库去。

看了主任的电话号码本,听了她的故事,我把一干同事的电话号码也一一地抄到了我的电话簿上。我也记住了主任的话:“记住对方的电话号码是跟记住对方的名字一样礼貌的事情。”

第二步:偶像的记事簿让我的记事簿从电话号码升级到记事

不久,我们杂志社召开本年度的笔会,我最最心仪的作家苏苏也在被邀请之列。

十年前,她还是一个大学生时就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当时她就是我的偶像。现在,十年过去了,她已经成为知名作家,她在几家报纸开有专栏,并且一直不断地推出长篇小说,不断地获奖,拥有众多FANS。我很惊讶她的创作活力何以如此旺盛。

那天,她一袭咖啡色的真丝长裙,在人群中与人浅声低语,风格卓然的衣饰,谈吐自如并且富有真知灼见的发言,清雅脱俗的气质,岁月似乎没有减损她任何的魅力,反而让她更成熟,透出历久弥新的质感。

吃自助餐时,我坐在她的身边,向她询问近期的计划,她说,她其实现在很有兴趣往心理咨询方面发展,但因为是初入此行,不知道该怎么入门,希望我能帮她推荐一下这方面的老师。

刚好我认识这次聚会中杂志社请来的一位心理医生,我便向他引荐了她。

她很高兴地和心理医生聊了起来,询问一些入门之道,于是,心理医生向她推荐了几个心理专家。

只见苏苏从自己的挎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记事簿、一根笔,将电话一一地记下来。

我就坐在她的身边,我看到那个厚厚的笔记本已经用了一半了,密密麻麻地写着一些片言只语。页面有磨损的痕迹,看得出,她经常摩挲翻阅。

我对她这个笔记本很感兴趣,问她:“这个本子你用了多久了?”

“快半年了吧。”她说。

“看得出你用得很多啊。”

“是啊,我一般是随身携带,可以记点东西。”苏苏笑眯眯地告诉我,“这个本子是我的宝贝呢。”

一个作家的笔记本,当然记录的不仅是电话号码,相信更多的是心动时刻的感受,灵感飞扬时的文思。那些我只看了一眼就觉得惊讶的文字就是证明。

我想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她的笔下会有那么多鲜活的题材、她一直保有那么旺盛的创作力了,这个记事簿也许就是源泉之一。

我看了看自己素净得只记下了几个号码的笔记本,也许我应该丰富它了,比如说,记下今天与偶像的相遇与相处、她给我的感动,也许,一不小心,自己也能成个作家呢。

第三步:主编的记事簿让我知道记事之后还得钉子回角

新一期杂志出来了,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光鲜亮丽,我很陶醉地给大家展示新封面的超炫感觉。美编嘛,用封面、版式、配图来精心打扮这本杂志就是我的工作。

案头的电话响了,是主编打来的:“淙淙,新杂志看到了吗?”

“看到了。”听主编的语气,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阴霾之气,我的心开始打鼓了,暗自想:“嗯,有什么不对吗?”

“请你到我的办公室来一趟。”主编的语气很严厉。

忐忑不安地进了主编的办公室。果然,主编一脸的愠怒。

他指着桌上的杂志问:“你怎么搞的,这期杂志的版心还是没有改。上次讲过版心是上下留2.6厘米,左右从1.8厘米调到2.2厘米。可你怎么忘了改,还是用的1.8厘米,和以前一点变化也没有?”连珠炮般轰过来的,是主编的责问。

调版心,从1.8调到2.2?我蒙了,我怎么一点也不记得这事啊?我一时语塞。

“你看你,又忘了。”主编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他指着桌面上自己那本硕大的记事簿,“你看看,上月19日,早上10点多,开编辑部碰头会时,因为读者反映我们杂志页面铺得太满,我就吩咐叫调整,你全忘了。”主编竟然把时间记得那么清楚,就差将几分几秒记录在案了。

我傻了眼,这才依稀记得好像开会时主编说过要改版心的事。

“早就跟你说过,以后开会要带个本子,有什么事情就把它记在本子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你从来不经心,仗着年轻记性好是不是?你已经不是第一次犯这样的错误了。”主编瞪着我。我回忆了一下,此情此景,真的不是第一次。有一次,主编让在版权页上加一个网站的LOGO,我迟了一期,从此给主编留下了粗心的印象。

“对不起。”我低下头说,“我记下了的,我……”我确实记下来了,我坚信我自己记下了,因为,我就是在10天前买回的那个绿色记事簿,这个要求应该就在那个本子的前10页上。

“那你后来怎么还是忘了呢?为什么不翻一下看看呢?以为自己做到了,事实却没有做到。这就是你犯的错。这个月的奖金,全扣。”主编说。

“扣吧。”我喃喃地说。目光落在桌子上主编的记事簿上,真的像写日记一样,开头的年月日,甚至天气都有,然后,是诸项事宜的备忘录。然后,有一些小钩钩打在一些事项的后面,一看就是已经完成了的,而没有打钩的,则是有待完成的。

我缺少的就是这种精神,我只学会了表象,却没有掌握实质――在记事之后,还要去做事,并且让事情完成得稳妥。用主编的话说,是缺少一种“钉子回角”的精神。“你见过木匠钉子吧,他们在把钉子打到木头里后,一定要让钉子的尾巴回个角,这样,这颗钉子就再也不会松动了。这才叫钉牢了。”

哇,真是长学问啊。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想像着一枚牢不可动的钉子。

下班之后,我直奔文具用品店,把那个小本本换了一个像主编那么大的记事簿,我决定以后,要在每件事情后面加上备注,以记录它的进展情况以及最后的完成情况,并且及时地反馈。

变身记篇2

关键词:流动的水;再利用;生态楼梯

一、脏水滴的诞生――楼梯蓄水

每天,当水龙头一打开,干净的小水滴们就兢兢业业地开始为小朋友们的清洁卫生忙碌,昊昊每天总是喜欢静静地注视着脏水滴们缓缓地流走……“瞧!脏的肥皂泡流走了,抹布里的灰尘也流走了!”“老师,它们还会变成干净的水回来吗?”孩子每个问题背后,都隐藏着老师和孩子一起开启探索大门的钥匙。“让脏水滴变干净”是生态楼梯诞生的创设灵感。于是,改造楼梯第一步:自制楼梯蓄水区域的行动开始了!

哪些水可以再次利用呢?孩子们通过全面调查发现,生活污水、自然降雨都可以在简易的污水处理后进行养殖和灌溉,于是在幼儿园小朋友的洗手池边,总会有一个小管道通向一个用整理箱做成的污水“蓄水池”;在楼梯拐角的小露台,小朋友们带来了很多大口的瓶瓶罐罐作为接雨水的“蓄水桶”。

二、脏水滴的变身――楼梯净化

围绕怎样让脏水滴变干净的问题,探索楼梯净化的活动紧接着也展开了。孩子们想自制一个可以用于净化的废水过滤通道,而这个通道就设计在幼儿园的一个有梯度且敞开式的户外楼梯上。这个设计打破了常规的平地式环境创设模式,巧妙利用楼梯自上而下的倾斜特点,非常适合进行水的净化实验。

过滤是个有趣的过程,需要让孩子能够亲眼观察脏水滴的变化过程,所以管道材料必须是透明的,便于收集的。经过筛选,最后确定用废旧色拉油桶来制作过滤通道,将一个个油桶首尾相接,既可以随意制作成我们所需长度的管道,又能巧妙利用油桶的瓶口制作成投放过滤材料的过滤口。

小朋友还一起收集过滤材料――滤网、纤维棉、椰壳活性炭、沸石、麦饭石、火山石、石英砂。当材料组装完工,孩子们迫不及待要尝试过滤实验,当污水“蓄水池”的脏水滴缓缓流入过滤通道时,孩子们个个神情紧张地围在透明的管道旁期待着,“哇喔!太神奇了!干净的水滴真的从出口流出来啦!”随着孩子惊喜的尖叫声,我们自制的楼梯净化通道算是成功了。

当孩子们发现脏水真的能够通过过滤变成干净的水时,孩子们感觉真是太神奇了,为了揭开污水过滤的秘密,孩子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了。各种过滤材料有什么作用?过滤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怎样定期更换过滤材料?生活中的污水又会去哪里处理?……

正因为我们的管道是组装式的,所以我们的材料不仅可以放在管道内给孩子们看污水过滤的全过程,也可以分段取出,让孩子们观察在每种过滤材料中究竟会过滤出哪些杂质,更便于孩子们定期清洗、更换新的过滤材料,以保证过滤通道的过滤效果。

三、脏水滴的利用――楼梯养殖

过滤后的脏水滴变成了小鱼、小虾生活离不开的天然泳池!这时,欣欣小朋友又有疑问了:“老师,我们的鱼缸里还有一个会吐泡泡的氧气机呢!”孩子们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欣欣,于是关于养殖小鱼、小虾的探索话题就这样被孩子们传开了。有的孩子说:“我爷爷会养鱼,我回去问问!”孩子们了解到水里及时送氧有利于鱼、虾生活!还查到可以在水里同时饲养一些水草既可以美化我们的小鱼池,又可以为小鱼、小虾增氧!于是,孩子们开始自制了一些有趣的提示牌!让更多的同伴知道怎样才能养好鱼和虾。脏水滴的二次利用在大家的不断思考中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饲养水生动物,进行水培植物的养殖……就这样,楼梯不仅变得绿意盎然,而且更有生机了。“老师,这水能给植物浇水吗!”孩子们的新想法又冒出来了,的确植物的养殖离不开营养的输送和水的灌溉。巧用养殖水生动物的水灌溉植物的想法其实非常科学,小鱼、小虾、小龟的排泄物都是天然的有机肥料,每一次给鱼池换水的时候搜集这些养殖水,把它们当成植物的营养水进行灌溉,绝对是动物养殖与植物种植的生态结合。

老师在楼梯的扶栏处设计了很多可以悬挂的小花盆,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喜爱的植物,这样又将小鱼池里的“脏水滴”进行了三次利用,浇灌花卉和植物,这真是一举多得。

“脏水滴变身记”这个系列活动,以污水处理、水的循环利用这些环保理念作为自然角创设的一个切入口,让孩子在楼梯这个会流动的水源附近发现自然养殖、种植活动与水的密切关系,让孩子发现了干净的水对于每个生命的重要性,更让孩子发现了水的充分利用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收获。

变身记篇3

虽然胡萝卜有着诱人的颜色和丰富的营养,但它确实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令有些人难以接受。我知道让孩子们立即改变不吃胡萝卜的习惯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与班里另两位教师商量。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决定从班级环境入手,配以亲子活动和集体活动,帮助孩子们深入了解胡萝卜。我还通过班级QQ群和校讯通等方式,向家长介绍近期围绕胡萝卜开展的系列活动,希望家长给予配合。

经过一番思考,我们首先将班级环境作了调整。一个用KT板制作、用彩色纸装饰的卡通胡萝卜站在了活动室门口,笑眯眯地欢迎大家入园。走进活动室,整个环境布置也以温暖的橘黄色为主色调,每个游戏区域牌上都有“胡萝卜”的身影。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下,孩子们渐渐熟悉了胡萝卜。

接着,在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我和家长们一起带着孩子们去农场拔胡萝卜。在那里,孩子们不仅仔细观察了整株的胡萝卜,还学会了拔胡萝卜,获得了有关胡萝卜的感性认识。最后,大家在欢呼声中满载而归。

第二天上午,科学活动“胡萝卜的秘密”开始了。我们引导孩子们通过看、摸、闻、切、尝,进一步了解胡萝卜的特点和营养价值等。当孩子们看到切开的胡萝卜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胡萝卜横切面的花纹就像人的眼睛一样。于是,我趁机对他们说:“这就是它的奇妙之处了。看,它的花纹像眼睛一样,有瞳孔、虹膜以及放射的线条。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吃了对眼睛非常有好处。”该活动的重头戏是“尝”这个环节,厨房的叔叔阿姨用前一天孩子们拔来的胡萝卜做出了一道又一道美味佳肴:有软糯诱人的胡萝卜土豆小饼,有酸甜爽口的凉拌胡萝卜丝,有香气四溢的胡萝卜烧肉,有颜色缤纷的胡萝卜炒饭,还有酥脆的脱水胡萝卜棒,等等。孩子们穿梭在各个餐盘前开心地品尝着,生怕错过了哪一种美味。

变身记篇4

假jià,我wǒ突tū然rán发fā现xiàn客kè厅tīnɡ的de

窗chuānɡ台tái上shɑnɡ多duō了le一yì盆pén不bù知zhī名mínɡ的de植zhí物wù。它tā们men白bái白bái胖pànɡ胖pànɡ的de,紧jǐn挨āi着zhe泡pào在zài水shuǐ中zhōnɡ。我wǒ很hěn好hào奇qí地de问wèn妈mā妈mɑ:“谁shéi把bǎ“大dà蒜suàn”泡pào水shuǐ里li啦lɑ?这zhè还hái怎zěn么me吃chī啊ɑ?”妈mā妈mɑ笑xiào了le笑xiào,说shuō:“记jì着zhe给ɡěi它tā换huàn水shuǐ,过ɡuò几jǐ天tiān你nǐ就jiù知zhī道dào了le。”

我wǒ每měi天tiān给ɡěi它tā换huàn一yí次cì水shuǐ。没méi过ɡuò几jǐ天tiān,“大dà蒜suàn”竟jìnɡ然rán长zhǎnɡ出chu了le白bái白bái的de根ɡēn,“蒜suàn头tóu”上shɑnɡ还hái露lù出chū了le一yì点diǎn点diǎn绿lǜ叶yè。我wǒ更ɡènɡ奇qí怪ɡuài了le,缠chán住zhù妈mā妈mɑ,问wèn她tā到dào底dǐ是shì怎zěn么me回huí事shì。妈mā妈mɑ神shén秘mì地de说shuō:“我wǒ会huì魔mó法fǎ,过ɡuò几jǐ天tiān,还hái会huì有yǒu奇qí迹jì发fā生shēnɡ。”果ɡuǒ然rán,那nà“大dà蒜suàn”的de叶yè子zi长zhǎnɡ得de更ɡènɡ快kuài了le,绿lǜ油yóu油yóu的de叶yè子zi间jiān还hái长zhǎnɡ出chu了le几jǐ个ɡè可kě爱ài的de花huā苞bāo,可kě白bái白bái胖pànɡ胖pànɡ的de“大dà蒜suàn”却què越yuè来lái越yuè瘦shòu了le。妈mā妈mɑ究jiū竟jìnɡ用yònɡ了le什shén么me魔mó法fǎ,这zhè么me神shén奇qí。

变身记篇5

【邓康延先生,生长于西安,曾任职《深圳青年》策划总监、香港卫视《凤凰周刊》主编,现为越众影视有限公司、越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制片人,主要从事纪录片制作。个人著作有《远方不远》、《常常感动》、《老照片新观察》、《一杯江河》等。任主编编着:《最是难忘》、《一滴水的海》、《高处相逢》等。参与电视作品:《太白音画》、《日出》等;纪录片《寻找少校》、《深圳民间记忆》、《岁月山河深圳人》、《发现少校》、《六十年三地歌》等。】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本该记忆和纪念的人和事正被有意无意的遗忘,而纪录片可能是最好的拯救者和提醒者。邓康延先生就是秉持这样理念和实践的纪录片人。

从最初的《深圳青年》到《凤凰周刊》,以及如今的纪录片制片人,邓康延先生坦言,带有很多感性的选择。在一定的时间追寻一定的事情,是他文章里和纪录片里聚焦的人物,也折射他自己。变化的过程,交织着机缘的闪现,社会的变化,也有命运的提醒。偶然里带有必然。在这条媒体人和独立学者的路上,他是见证者、记录者,也是亲历者。

“发现不应被湮灭的人和事,记录真实,尊重每一个人,正直公理永远是第一位的利益。”

在邓康延先生心目中,有深度、有命运感的纪录片是一个国家、城市的影集,是家国血脉的形象传承,对未来具有史料性、考古学价值。电视剧、电影可以在书斋里编写、酒桌上碰撞,可以随着政治需求把握方向、个人好恶结构人物情节;而纪录片是以真实为度,平实客观地把镜头对准人群,甚至主客混为一体,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一起陷入生活的常态。所以历史悲喜剧的讲述,转型期社会矛盾冲突的揭示,都在当事人情绪不平衡的内心袒露中,并构成纪录片平衡世道人心的力量。其实,平实自有生命力,比如,在当时司空见惯的事,多年后的观者会看得啼笑皆非或目瞪口呆,因为里边有了一个悄然掩身入座的角色――时间。

众所周知,纪录片周期长,回报低,目前投资者、播出者、收看者相对落寞,但价值也正在于此。热闹处,是集市,是每天的口粮;冷寂的书店里有口粮以外的东西,但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是在灯火明灭处要看看粮食和星空的关系。这也是纪录片的苦和妙之所在。大事件的结果不能吞噬过程中的细节,如果过程被扭曲,结果下的结论也一定有问题。纪录片就是回溯过程的过程。

邓康延先生称,万事万物都在动态平衡中,他所做的也不例外,既然有内心的回报,一些片子也受到好评,做此事的琐屑艰难和入不敷出也是合理的,是成本。许多纪录片的沉郁、平凡或反主流的激烈,都是纪实的特质,势必会与播出平台与市场有冲突。这时需要的是胡适的理性务实,而非鲁迅的激愤刚烈。比如,中国的纪录片节,既有京沪主流媒体的豪迈张扬,也有云南和南京独立展的低调坚守。他和他的越众影视公司的制作,也许在二者的平台上播放都会有共鸣,毕竟纪录片人的大理念是相通的,需要的是自我坚持中的方式方法。都能实现的不是梦想,都不能实现的也不是梦想,跳着够到的果子最好吃。也因为这份坚持,他得到了很多志同道合朋友的支持,其中来自民间组织也有政府机构,来自文化同道,也有企业社会。

邓康延在恢复高考第一年1977年考入故乡西安矿院地质系,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一边搞科研一边在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杂文、译文,散淡地坚持中渐有影响。1992年南下深圳,改行发展。谈及如何走上文学和影视的道路时,他说:一是不安分的心和一直不变的文学兴趣,另外就是转型期带给每个人的机遇。上山下乡、77级大学生、工科单位、励志青年刊物、新闻时政周刊,独立纪录片的转换过程,是人的性格河流与社会河床的适应与冲撞。这30年,哪个人不是跌宕起伏,四处寻找?每个人创造力探险力的集合,聚拢的是社会活力,也折射着国家的进步。从人性的角度、历史的维度去挖掘或被挖掘,都让他兴奋和忧伤。

近5年间,他和朋友和自己的团队一直沉浸于远征军的那段史料里,先拍了战死于腾冲的美军少校梅姆瑞的故事《寻找少校》。片子与商业无关,也并非宏大叙事,它静静讲述的,只是一个关于遗忘和寻找的故事。历史总是在反反复复中丢失了许多细节,但有时候,细节却决定了人们怎样去记录历史。他们既是在寻找故人故事,也是在寻找内心的安宁与历史的公正。《寻找少校》已在中央电视台、上海纪实频道、安徽卫视、陕西卫视、深圳卫视、凤凰卫视、北美黄河卫视多家电视台播放,获取过2008-2009年度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奖”等各项大奖。

历史不应被模糊、歪曲,不管是履行程序上的公正,还是正视他人付出的努力。纪录片就是要追寻来龙去脉,正本清源。历时3年新拍竣的《发现少校》,叙说93岁的远征军少校赵振英的一生坎坷辉煌,要让风烛残年的老兵体味些许最后的温暖。同时,也表达今人对历史的敬畏。此片正待11月底央视十套首播。

成立影视公司三年间,邓康延的越众影视团队已拍摄纪录片50余集,以民间视角审视深圳的发展,用华人流行歌曲去梳理的社会变迁,以信仰与财富交缠中的彷徨艺人揭示民族的困惑。他认为,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里,每一滴水都包含着海。

“我相信冥冥之中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远征军给的,难于瞑目者给的,未来人给的。正是这种力量支撑我坚持去记录历史的案例,社会的转折,大环境下小人物的命运。”

诚然,纪录片的市场还处在培育之中,但是邓康延认为,纪录片带来的效益可能不是当下的,却有益于以后。

比如说现在寻找二三十年前城市的影像,除了一些会议纪要领导讲话开工典礼,其它鲜活的社会生态元素很少。那么,若要让后世不再失望,现在就得多拍些世情百态、人物事件。历史不可空白。

再比如,正因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大家如蔡元培、胡适等对教育的坚守,才得以让我们有所藉鉴和传承。半个多世纪来为什么再出不了如民国大家的风范和成果?最广博、最形象的思辨可能要数纪录片解读。以鉴古知今看教育的十集纪录片《先生》已在启动,《老课本》系列的纪录片和动画片也已在筹措中,展开的是向辛亥革命、向民国的致敬之旅。

而已在收尾的6集移民片《迁徙》,和刚刚开机的10集摄影师人物篇《从照片开始》都是深圳题材,更多民间视野、人文反思。他的十多人团队里,有凤凰卫视原来的纪录片同事,有资深出版人,也有才从大学毕业的学生,不同的经历、性格共聚在纪录片的专业公司里,每天所谈、所争、所拍、所悲欣交集的都是纪录片。邓康延感到很幸运。因为职业和志趣是一体的,人也是志同道合的。

变身记篇6

伦敦奥运会结束至今,奥林匹克公园里仍旧熙熙攘攘,不过往来的并非游客,而是忙着拆卸场馆的工人们。主场馆“伦敦碗”上层的5.5万个临时座位被拆除,变成只有下层2.5万个固定座位的中型社区体育场。而变化最大的当属篮球馆,这座当时被称为世界最大临时性建筑的体育馆已被拆除,拆卸下来的1,000吨钢材构件和外表可循环使用的PVC薄膜也计划转售给巴西奥组委,供2016年的奥运场馆使用。

与伦敦奥运篮球馆的“昙花一现”不同,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用的五棵松篮球馆早已更名为万事达中心,在“服役”之后又开始了新的商业化探索之路。

鲜为人知的是,这一地标性的场馆建筑是由一家民营企业负责运营,并且也是北京奥运会中唯一一个采取这种运作模式的场馆。

民企力量介入

负责运营万事达中心的是北京五棵松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五棵松运营公司”),该公司为华熙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熙国际”)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投资公司,华熙国际近八成的投资在商业地产领域,并以高端写字楼为主,北京的华夏银行大厦、中环世贸中心、皇石国际公寓等都是其开发项目。

五棵松项目早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包括了五棵松篮球馆、五棵松棒球场、文化体育设施以及作为公共服务的配套设施,由中关村建设、北京城建、海淀区国司和天鸿集团四家联合承建。但在之后的操作过程中,联合体一直未能拿出满意的方案。最终,在2006年由北京市政府牵头,华熙国际旗下的民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从联合体手中收购了控制性的股权。

随后,中关村建设与北京城建只承担了工程的建设任务,场馆所有权易主华熙国际。如今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有限公司作为五棵松场馆群的业主,已经是华熙国际的全资子公司,五棵松运营公司则作为五棵松场馆群的具体运营管理公司。不论从业主方还是运营方来看,五棵松篮球馆(即万事达中心)都因此深深地烙下了民营企业的属性,华熙国际也从此开始涉足于文体地产领域。

“近两年我们做了一些文化娱乐体育地产项目,由此来带动整个商圈的发展,就像五棵松场馆带动了周边的商业,提升了周边写字楼的品质,甚至拉动了海淀区的GDP。”五棵松运营公司总经理国今娇在接受《新商务周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尽管顶着唯一民营奥运场馆的头衔,但奥运会结束后实际的商业运营过程中,五棵松篮球馆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据国今娇透露,万事达中心的经营状况如今仅能持平,略有盈利。对于这么大体量的场馆而言,建设和维护成本都很高,华熙国际当初对五棵松篮球馆的修建和改造投入超过15亿元,整个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的全部设施投资则超过60亿元。

选择AEG走弯路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这么大规模的体育赛事,赛后对于场馆的使用自然也没有经验,即便在此前举办过奥运会的其他城市里,这一问题都是不小的考验。对于民营企业华熙国际来说,选择什么样的运营团队,采取何种经营方式,成为场馆生存下去的关键。

“我们原本就是一家投资公司,当初的想法是找最专业的公司来做运营,然后我们作为业主方来支持就好了。”国今娇表示,经过一番比较和商谈,五棵松运营公司找来了AEG负责具体运营。

AEG是全球第二大现场演出和场馆运营商,目前管理或经营着全球100余家知名体育娱乐场馆,其中包括与五棵松篮球馆类似的斯普林特中心和美国航空体育馆(美国职业篮球联赛迈阿密热火队的主场)。AEG同时拥有洛杉矶国王队(北美职业冰球联赛球队)和两支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球队,并持有洛杉矶湖人队(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球队)的参股经营权。拥有如此丰富的场馆运营和举办体育赛事的经验,AEG似乎就是为五棵松篮球馆而生的。

双方一拍即合,AEG于2007年进驻五棵松篮球馆,开始运营管理工作。因为进驻之后面临的最大任务便是奥运会,因此AEG在前期并没有太大的市场动作。“奥运会期间基本是奥组委的人在管理,等到奥运会结束后他们撤离了,便逐步显现出场馆运营方面还是有很多问题。”国今娇所说的问题,主要是AEG作为一家国际企业有些水土不服,融合时容易出现矛盾,集中体现在管理人员的配备上,不能够完全有效沟通。

以活动的安保工作为例,北京市规定大型活动演出现场,要由公安局大型活动处协调治安总队、消防局、交通局、防爆总局、武警总队、安保公司等多个单位配合展开,而AEG一贯的经验做法则完全没有这么复杂。由于文化理念的巨大差异,AEG没能将自身在欧美市场上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五棵松篮球馆。

实际上,AEG在奥运会之后也在五棵松篮球馆举办过大型活动,如碧昂斯演唱会以及当年美国篮球职业联赛中国赛北京站的赛事,但这些尝试并没有解决水土不服的根本问题。直到2010年3月,合作双方修订合同,AEG结束了对五棵松篮球馆的独立运营,转而承担起了运营顾问的角色。

不过,退出五棵松场馆的运营并不代表着AEG在中国市场的全面失败,在此之前该公司已开始介入上海演艺中心(现已被冠名为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的运营管理。AEG中国区CEO葛伯强(John Cappo)表示:“上海的开放态度更有利于国际大型商业演出的落地,发展空间也更大。”

重起炉灶探索新路

变身记篇7

在活动室,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结果大多数孩子说喜欢玩大型玩具,还有部分孩子说喜欢玩攀爬墙,几乎没有孩子说喜欢玩我们精心制作的那些玩具。我细细地观察并深深地思考着,就这样,自制晨间活动玩具大“变身”开始了。

在一周时间里,我们每天只投放一种自制玩具并要求孩子们比一比谁的玩法多。一听说比赛,孩子们都来劲了,大家使出浑身解数,努力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玩法。最终大家总结出了自制玩具的多种玩法。如“小手爬”可以摆在地上当“小跳花”,让大家一个一个轮流跳过去,还可以当“过河跳板”,即取两个“小手爬”交替着从另一个上面跳过去,轮番跳上“跳板”过“河”,也可作为抛接材料,让两组孩子面对面抛接着玩。对“毛毛虫”,孩子们原本只会拉着跑或抱在怀中玩,现在大家想出了很多玩法,如将“毛毛虫”摆成一条弯弯曲曲的“长龙”,孩子们轮流从“长龙”的弯曲处跳过去。“小飞盘”是用布、线和稻草盘绕而成的,以往孩子们通常的玩法就是抛接着玩,现在孩子想到可以放在地上滚或顶在头上跑,甚至可以放在背上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跑。“小推车”可以变成“小拖车”,也可以变成“小桥”或“小沟沟”。“小竹马”则从骑着玩变成了可当作拐棍拄着走路,可当作木枪扛在肩上,甚至还被摆放在地上拼成了多种图形。孩子们在“竹马”拼成的三角形、正方形、梯形里跳来跳去,开心极了。

在“一物多玩”的基础上,孩子们还将多种自制玩具组合起来玩。想出了“背物过河”“撑杆跳高”“推车过桥”等玩法。我们看到,孩子们背驮“小飞盘”,脚踩“小手爬”,小心翼翼地在“过河”;骑着“竹马”在高度为30厘米的竹梯上跳跃;推着“小推车”在“平衡桥”上快跑……那种新鲜感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孩子们充分享受到了挑战成功的喜悦。

变身记篇8

想到鑫鑫是个特别喜欢唱歌的孩子,我不由计上心来,对美工区正处于剑拔弩张气氛中的“战争”双方做出“无视状”,径直走到美工区旁边的表演区“自言自语”道:“哎,今天表演区的歌声怎么不那么响亮了呢?”发现鑫鑫和晓晓都如我所愿地盯着我时,我又在思考片刻后作恍然大悟状:“哦,原来少了声音最清脆的鑫鑫啊!”看到鑫鑫的小眼睛散发出奇异的光彩,我又适时发出了热情的邀请:“鑫鑫,您愿意来和我们一起唱首歌吗?现在我们这里太需要你了!”小家伙听后,想都没想立刻放下手里的车轮子,兴高采烈地来到了表演区,晓晓也拿起轮子投入到汽车的装配工作之中。而我并没有因为消除了眼前的“战争”危机就鸣锣收兵,而是引导鑫鑫和表演区里的孩子们一起演唱《谁和谁好》。鑫鑫晃着小脑袋用最响亮的声音唱道:“谁和谁好?我和小朋友好,玩具大家玩,一起做游戏……”见状,我不动声色地问:“谁愿意把这首歌唱给其他小朋友听一听?”

“老师,我!”正如我愿,鑫鑫笑眯眯地举着小手。“好,鑫鑫,你来吧!”听他一板一眼地唱完后,我随口问道:“鑫鑫,你和咱班哪个小朋友好啊?”鑫鑫笑容有点不自然,环顾四周,几乎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我和双双好。”“我才不和你好,你不和我一起做游戏还推我了!”双双马上拒绝。“那我和凡凡好!”鑫鑫说。可惜凡凡也嘟着小嘴道:“我也不和你好,你总是抢我的玩具,让我不开心!”在遭受到连番拒绝后,鑫鑫并没有气馁:“哼,那我和自己好!”

“鑫鑫,其实只要你能像刚才唱的那样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活动材料和玩具,我想所有的小朋友都会愿意和你好的。”我贴心地送上了早已酝酿多时的为他量身打造的温馨提示。“会吗?”鑫鑫的眼睛又发出了明亮的光彩。“当然是真的,不信你问问小朋友!”我积极鼓励着鑫鑫,也暗示着其他小朋友。“你们会和我好吗?”鑫鑫将信将疑地问其他小朋友。“会!”孩子们大声回应着鑫鑫。终于,他的小嘴又笑成了小月牙。

变身记篇9

自成一统的苹果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一款款独特的产品一次次地将它带上波峰,又一次次地陷入低谷。苹果作为一家公司至今也没有充分发育出一家成熟企业所具备的成长惯性和对市场的持续拉力。在iPod逐渐趋于成熟之后,苹果需要寻找新的产品来革自己的命。

苹果有着自己的独立王国。这个“与世隔绝”却又强大的帝国,正用自己的标准来影响世界。可以说,一路走来,苹果所走的每一步,每演进一步,都牵动着万千果粉的心。

1976年,高中生和辍学生斯蒂夫沃兹尼亚克、罗恩.韦恩和斯蒂夫乔布斯创建了苹果电脑公司。他们的第一款产品Apple I被沃兹尼亚克手工制造出来,并在加州帕罗奥图的“组装电脑俱乐部”首次展出。

1977年,苹果公司成为了股份制企业,当时没有韦恩,因为他以800美元变卖了他的股份。沃兹尼亚克和乔布斯开发了Apple II,这是第一部拥有彩色图案塑料外壳的个人电脑。在这部电脑上,磁带被运用于存储。直到上世纪70年代,苹果才有了专门的设计师、程序员和生产线。Apple II主要由苹果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负责设计。Apple II后,苹果在Apple II平台上衍生出大量后续产品,如Plus、EuroPlus、J-Plus、Apple III和IIe等。Apple II与后续产品使苹果持续盈利十多年。Apple II平台的最后一款产品于1993年终止。Apple II也由此成为苹果最为畅销的个人电脑产品之一。

1980年,虽然Apple III定位于商务电脑,但当初并不是出于挑战IBM市场优势地位目的。该产品大量型号由于发热问题而被召回。尽管Apple III未能取得市场成功,但丝毫不影响苹果的IPO活动。在苹果股票上市首日,乔布斯所持苹果股票价值达2.17亿美元。苹果上市,这也是自1956年福特汽车股票上市以来规模最大的IPO。

1983年,苹果创造了“Lisa”,这是拥有绘画用户接口的商业台式电脑。一年前,乔布斯离开了Lisa计划,随后他开始研制一种新的低成本的电脑计划-Macintosh。这两个计划在苹果公司内部产生了竞争,但是最终Lisa率先诞生,但是由于定价过高的失败。(当时售价10000美元)

1984年,苹果首次展示了Macintosh个人电脑。但是由于价格过高和缺乏软件而迅速走下坡路。第二年,乔布斯离开了苹果公司。苹果意识到,体极更小、重量更轻的电子产品会更加受到消费者欢迎。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苹果推出了Apple II系列个人电脑的第四款型号,这就是Apple IIc。

1987年,苹果推出Macintosh II个人电脑时,公司时任CEO为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y)。斯卡利曾执掌苹果10年时间。《纽约时报》报道称,在他任期期间,苹果销售额由8亿美元增至80亿美元。

1989年,苹果所推出Macintosh Portable便携式个人电脑,也是该公司推出的首款笔记本电脑。只是与当前的笔记本相比,Macintosh Portable可谓庞然大物,其重量高达16英磅。Macintosh Portable当时售价为6500美元,若带硬盘则为7300美元。自那时以来,苹果笔记本越做越轻薄。

1990年,与苹果此前推出的与Macintosh Plus、Macintosh SE等产品相比,Macintosh Classic经典版的性能并无太大区别,但该产品售价首次跌破1000美元大关,尤其受到教育界人士以及对于处理任务要求不高消费者的欢迎。

1991年,苹果了Powerbook 100,这是第一部便携式电脑。它的重量只有17磅,具备12小时的电池寿命。苹果同时也了7系统,这是一个他们在操作系统的最新更新,具备多种色彩,并更新了它们的软件。

1993年,苹果原计划通过该设备实现个人电脑的革命,但事与愿违,苹果这一市场计划并没有取得成功。在苹果1993年正式推出MessagePad后,消费者发现它不过是一款并没有多少新意的PDA(掌上电脑)。虽然MessagePad连续销售了6年,但销量一直没有多大起色。乔布斯1997年重新执掌该公司后,他的首要措施之一便是砍掉MessagePad产品开发部门。1998年2月,MessagePad产品正式宣告失败。

1994年,Newton是苹果在PDA市场上的第一款产品。这款产品有一个尖笔触摸屏,还有日历、地址簿和E-mail功能等,这些在现在的智能手机上都非常普遍。虽然这款产品也没能获得成功,但是给后来的iPhone和iPad铺平了道路。

同年,Power Macintosh是苹果首款采用PowerPC处理器的电脑,后来该电脑名称改为“Power Mac”。Power Macintosh产品的最后一个型号为Power Mac G5,其推出时间为2003年,2006年8月停产。

1997年,苹果联合创始人乔布斯再度加入苹果公司并担任CEO,这时苹果已经在过去的两年中损失了18亿美元。乔布斯引进了一种新的Macintosh电脑G3.他也了一个新的网站可以让人们直接从苹果公司买到电脑。

1998年,苹果了像气泡一般造型的iMac台式电脑,同时还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在发售后的前5个月售价约8000美元。苹果也购买了Macromedia的 Final Cut软件。

同年,在采取有效措施后,乔布斯于1998年1月宣布,苹果已重回盈利阶段。该iMac产品于当年5月对外展示,并于同年8月正式上市。iMac G3后两年内销量为200万台。《财富》杂志1998年11月撰文称,iMac重新使苹果充满发展活力。

1999年,iBook采用了所谓“翻盖式”设计。与苹果PowerBook笔记本电脑相比,iBook价格更低,因此受到普通消费者和教师人群欢迎。

同年,经过重新设计的Power Macintosh G3,与1997年的同名产品存在较大区别,尤其是以蓝、白颜色来代表新款产品。

2001年,随着OS X系统的开发,他们对操作系统进行了大修。苹果同年也了iPod,这部数码随身听是mp3史上的一次革新。在之后的6年里,苹果共售出了超过1亿台iPod。同年,在加州和维吉尼亚州的苹果专卖店开张,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涌入苹果专卖店。

同年,PowerBook G4为苹果高端笔记本电脑。与iBook相比,PowerBook G4性能更强大,价格也高出很多。

2002年,新款iMac推出,乔布斯2002年在旧金山宣布推出新款iMac电脑。这款经重新设计的电脑配有一个可便于屏幕转动的支架以及支持DVD刻录的“SuperDrive”光驱。

2003年,iTunes商店允许Mac和iPod用户通过互联网购买他们的音乐、电影和电视节目。

2004年,iMac G5体积更小,处理速度更快。

2005年,苹果宣布2006年开始用英特尔的芯片,直到2006年。iPod可以观看视频,同年苹果了低端的iPod shuffle和时尚的iPod nano。

2006年,苹果自己开发处理芯片。为此,苹果用Mac Pro, MacBook和anMacBook Pro取代Power Mac,iBook and PowerBook。MacBook Pro采用了铝合金外壳,并取代PowerBook G4成为苹果高端笔记本主打产品。

2007年,苹果进军手机市场,并iPhone。乔布斯在iPhone当天,同时宣布苹果公司名称中将去掉“计算机”字样,以体现苹果产品多样化的事实。自iPhone以来,苹果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

同年了苹果电视。同年,苹果与此前的iPod型号相比,iPod Touch性能更强,且采用了全屏幕设计,并能作为移动媒体播放器使用。

2008年,苹果开放iTunes上的应用程序商店,消费者可以通过自己的iPone和iTouch购买和下载自己所需的游戏、社交媒体工具和商业工具。同年,2008年,苹果当时表示,MacBook Air为“全球最薄笔记本电脑”,重量仅3英磅。

2010年,苹果iPad。在发售的第一天就卖出了30万台,第一周卖出了50万台。

同年,在苹果iPad之前,一些批评人士曾表示,iPad只不过是尺寸更大的iPhone手机而已,因此不看好该产品的市场前景。但iPad上市后的第一个季度内,其销量达730万部。业界人士甚至宣布,iPad上市意味着“后PC时代”的到来。事实上,iPad弥补了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产品空缺。

变身记篇10

吹面不寒杨柳风,多么好的一天,小石头依然一反既往的把手头上的活儿干完了,就伏在窗边。痴想着有一天……“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了一个古典优雅的鹅卵石,拥有着鲜明古朴的色泽,坚硬顽强的品质。那该多好啊。”小石头丰富的想象就连自己也迷得如醉如痴。突然,天边闪着夺目的金光,一位来自天宫的女仙飘然而落,白色的迷你裙,婀娜的姿态,惊呆了小石头,他揉了揉眼睛,再重上到下的大量了一下。“你好啊,我是玉王大帝的私生女儿,白衣仙女。”那甜到入心的声音。小石头早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你。。。你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闻的白衣仙女?”“想不到我这么受欢迎额。”白衣仙女得意的笑着说。小石头跪在地上,双手紧握举得高高的,睁着那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副可怜委屈的样子。“那你能让我成为一个美丽的鹅卵石么?”“当然可以,也不看看我是谁。看在你那么崇拜我的份上,我就帮你一次吧。”红衣仙女仰了仰头。傲慢的说。小石头激动得连泪带笑的。还没来得及说谢,已经转身变成了一个美丽的鹅卵石了。

小石头变成了一个美丽的鹅卵石之后,自己也难以相信。在宽敞路上傲慢的走着,行人看见了都赞叹不已。当小石头正玩得高兴的时候,“咦,该不是我漂亮的飞起来了吧?呵呵呵。”这时小石头才发现,原来他是被人捡起来了。后来,被做成了小路。小石头,动弹不了了,只能静静的躺在小路上。不久,陆陆续续的人走了过来,都光着脚踩在了它的身上,“哇,多吃维生素B1可以治脚气病啊”小石头痛苦着。可是,却没有人听得见。小石头已经伤痕累累了,他怎么也忍不住了。他对着天空大叫一声着“我不玩了”小石头变回了一个普通的石头。

小石头即悲伤又生气,这时,白衣仙女飘了过来,“怎么样,做你心目中古典优雅的鹅卵石还好吧。”“鹅卵石太低级了,我要变成高雅美丽的孔雀石,珍贵而不易得,虽然不具备珠宝的光泽,却有独一无二的高雅气质,而且每个人都喜欢,都珍惜。”口齿伶俐的小石头,连红衣仙女也斗不过。“好吧好吧,没你办法。”眨眼的功夫,小石头,变成了孔雀石。

小石头看了看他身上的绿衣裳,绿得最正,绿得最浓。小石头幸福的点点头。眉毛翘得更上了。这才是我真正的梦想。如今,终于梦想成真了。可是……以小石头现在的身份地位,这头出现,那头就被人盯上了。小石头被一个大男人带回了家。小石头孤独的站在一旁。有个小孩向他跌跌撞撞的走了过来,口水鼻涕揉成一团。小石头一边叹气一边摇了摇头,“一看就是没品位的人。”小男孩脚上一滑。狠狠的扑向了小石头,小石头左跌右晃,最后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声摔倒在地。此时的他,并非以前坚硬的石头,他早已粉身碎骨了。可怜巴巴的小石头又变回了一个普通的石头。

小石头很伤心,到处寻找着那位白衣仙女。走了三天三夜,终于在河边找到了她。小石头兴奋地左脚绊右脚的滚了过去。“美丽、高贵、动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红衣仙女啊,帮帮我,我要变成世界上最坚硬的金刚石。白衣仙女无奈地摇了摇头。挥一挥手指,小石头又成了坚硬无比的金刚石。

果真,小石头现在怎么摔,怎么跌,也不会有丝毫损害。小石头心中又重新充满了自信。小石头摸了摸自己的身体,心想:这些天受的苦,如今终于可以补偿回来了。我不能再去没文化的穷人家里呆。于是,小石头来到了一家大户人家。豪华的家境,足以让小石头过上奢侈的生活了。可是金刚石的宝贵,无人不知。尽管对于那样的大户人家,也算是一个宝贝。那家人对如今的小石头可谓悉心照顾。她们把小石头困在一个盒子里。丝毫不敢动,虽然小石头现在无比安全,却一点儿快乐和自由都没有。小石头顿时泪流满面,在那一尺不到的盒子里。小石头呆过了好些日子。终于他忍不住了。他又变回了普通的小石头。

小石头失落的在河边徘徊。一声不吭的低着头,小石头难过极了;怎么会这样,只想做一个受人注意,有价值意义的东西而已,也那么难吗?不行,也许是我想的不太周到而已,我要做一个能显示社会文化气息的大众艺术品,不会被人踩踏,不会被人打碎,不会被人困着的艺术品。那么就做个雕像好了。白衣仙女不耐烦了,“这是最后一次。”

小石头变成了一个雕像,坐落在广场的中心,那里热闹非凡,人山人海。每个经过的人都投来热切的目光,小石头应不暇接的到处望着。“兴许,我已经找到了我心目中的梦想。”“嘀嗒”一滴滴豆大的水滴滴在了小石头的脸上、身上、还有心里。渐渐地,雨越来越大,人群也随之散去了。小石头又是孤独一人,他更觉得寂寞难过了。这场雨说来就来,而且大得无法想象,小石头浑身湿淋淋的。把他的心也渗透了。过了好长时间,雨越下越小,从云缝里偷偷地溜出了几丝阳光。小石头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睁开了疲倦的眼睛。太阳出来了,好像世界又重新了。然而这阳光来得也太猛太烈了。晒得叫人无法忍受。小石头还是放弃了。

小石头慵懒地躺在海边,望着无边无际的苍穹,心里流出的血,都快要把沙滩染红了。白衣仙女实在不忍心,飘到的小石头身旁,“你现在,还想变成什么?”“不需要了,我这么没用,变什么都不好。”小石头从嘴里蹦出了一句。白衣仙女摇着摇着头,离开了。不久一个老夫把小石头捡了起来,不知走了多长的路,小石头从梦中醒来的时候,他已经被人做成了一间又大又漂亮的房子。白衣仙女不知从哪飘了出来,拿着一块小镜子,对着小石头说,“你看吧,你现在是这间漂亮的房子的一个角落,没有了你,这间房子,就不完整了。”小石头瞧了瞧镜子中的自己,既不是美丽的鹅卵石,也不是高雅的孔雀石,更不是价值昂贵的金刚石,只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小石头。小石头,笑了,笑得那样真,那样美。白衣仙女也欣然的飘走了,她只留下了一句话“改变自己,还不如更好的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