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十篇

时间:2023-04-12 08:56:44

阅读时间

阅读时间篇1

关于时间的英语对话1

what time is it? 几点了? ab两位都很饿了,用英语讨论到了饭点的时间文本。

a. i'm hungry, it must be super time.

我饿了,绝对过了吃饭时间了。

b. i could eat a horse. what time is it? i don't have a watch with me.

我现在能吃下一头牛(原文马,中文形象说法习惯吃牛),我没戴表。

a. it’s only half past five.

才5点半。

b. is your watch slow?

你表慢了吧?

a. oh, my watch stopped. i must have forgotten to wind it last night.

额,我的表停了。我肯定是昨晚忘了上条了。

b. check you mobile phone.

看看你的手机。

a. ok, mine, it's already six thirty.

嗯,我的现在时六点半了。

b. is this the correct time?

时间对吗?

a. i think so, i set it by the radio last night.

应该对的,我昨晚跟着收音机设的。

关于时间的英语对话2

Fred:What time is it?

Dina:8:50 (ten to nine)。

Fred:Your watch is 10 minutes slow, so it should be 9:00 (nine sharp). I’m gonna be late again. What will my excuse be this time? We should’ve set the alarm for 7:30.

Dina:Don’t cry over spilt milk. Fred, could you stay with me a few more minutes?

Fred:What, why? What’s wrong with you?

Dina:I just hate being alone at home with nothing to do but listen to the clock ticking. It’s so lonely and boring. My sickness makes it worse. When will I recover?

Fred:You’ll be fine in a couple of months. Just be patient. I’ve got to go to work now or I’ll be late。

Dina:You only care about your work。

Fred:Sorry, baby. You’re everything to me. All I do is for this family。

Dina:Stay just a few minutes longer, okay?

Fred:OK. I’ll leave at 9:15. Is that all right?

Dina:Yes。

Fred:I’ll spend more time with you in the future, Dina。

Dina:Thank you。

关于时间的英语对话3

Shopping Hours营业时间

A: On, darn. The grocery store is closed.

B: Yeah, this one closes at ten. We could drive to the 24-hour store on sixth.

A: Alright. We are out of everything.

B: I wish the store close to us was open 24-hous a day.

A: I know, our schedules are so weird. Sometimes, the little corner store is the only thing within walking distance that’s open when we get home.

B: Yeah, and the prices there are very high.

A: I know. Three dollars for milk.

A: 噢,该死。杂货店关门了。

B: 是呀,这家商店10点关门。我们可以开车到第6大街的24小时营业店去买。

A: 好吧,我们什么都没了。

B: 真希望我们附近的商店也是24小时营业。

A: 我知道,是我们的作息时间太离谱了。有时候,拐角处的小店面是我们回家可以步行去买东西而且还没打烊的唯一一家商店了。

B: 是的,那儿的价钱也很高。

A: 我知道,牛奶卖3美元。

看了“关于时间的英语对话”的人还看了:

1.关于季节的英语对话阅读

2.关于天气的英语对话阅读

3.关于日常生活的英语对话阅读

阅读时间篇2

新阅读时代报纸生存空间的拓展过程,说到底就是纸媒扬长避短,用更好的形式表现传统优势的过程。这会是相当痛苦的一次转型,但一定会有破茧而出的快乐。报纸的未来究竟何去何从,或许今天还很难预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新阅读需求和渠道致胜的趋势不会改变“内容为王”的本质,报纸的创新变革必须坚守这条底线。精彩的内容与开放的心态、智慧的应变、先进的技术同等重要,某种程度而言甚至更加重要,只不过精彩内容的表现形式会发生变化而已。

“平的世界”改变阅读

世界被信息技术填平了。

用弗里德曼所著《世界是平的》中的这句话,来形容当下的信息资讯市场,最贴切不过。由于技术的高度发达,信息表达和传递渠道变得前所未有的畅通和丰富,资讯的传播更具互动性、自主性、多样性,我们可以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络、玩手机,可以当博主(博客)、织围脖(微博)。

世界真的已经被信息技术填平了。我们对信息的捕捉,不会因地域界限而阻隔,不会因渠道差异而滞后。日本突发特大地震海啸,瞬间全球皆知;利比亚局势动荡,世界各国的媒体也是每时每刻向外最新消息。

身处“平的世界”,你不会感到资讯的寂寞。我们也由此进入“新阅读时代”——一个受众从被动和单一接受到主动和多元汲取的全新时代。最早我们是纯粹的信息接受者,获取渠道主要是报纸,然后有了广播和电视。随着网络的崛起,我们渐渐发现,获取信息和阅读消费原来可以即时和互动,而且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现者、传播者、转载者、评述者,看见身边有什么新鲜事好奇事,手机一拍马上可以通过微博上传,你的粉丝团和关注者迅即就会把你的这条“围脖”越织越长,广为传播。2011年3月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京梧桐树与地铁建设之争,最后参天梧桐得以幸存,就是因为一名网友在微博中将被砍的梧桐树照片上传,由此引发大量关注和跟贴支持,在这场风波中,受众的角色早已超越了被动的接受者和阅读者。

贝雷尔森和布莱所著《他们为什么阅读》一书,算是美国传播界最早对受众需要和接受信息的原因进行探讨的著作之一。此书归纳了普遍的阅读动机:实用动机、休憩动机、夸示动机、逃避动机等。①1959年,伊莱休·卡茨在驳斥贝雷尔森一个观点的论文中又正式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论。②

可见,阅读其实从一开始就不是受众被动的选择,不管是为了满足怎样的动机或需求,媒体的选择或者说阅读方式的选择都是受众主动挑选的结果。媒体要赢得消费者,就必须让消费者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它”值得选择。

在铺天盖地的阅读渠道中,传统强势媒体报纸被选择优势不足,尤其是综合性报纸,劣势更加明显,生存陷入困局。由于网络技术打破时空限制的传播优势,报纸出版时间相对固定的局限性,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人们已经无需为了获取新闻资讯而特地去买报纸,何况等到报纸印好上市,刊登的新闻其实已成旧闻,因为消费者早就通过各种线上渠道阅读到了各种资讯。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线上资讯很大部分就源于报纸。“在搜索引擎和互联网站的双重挤压下,传统媒体已经成为‘金字塔下的奴隶’。每年,办一张综合性日报的采编成本数以千万元计,但是当我们把优质新闻信息交给网络媒体时,得到的却只是象征性的区区几万元。”③而网媒则依靠对平面媒体内容的重新包装整合,构筑起了新的新闻传播价值链条,使得报纸客观上陷入了线上大量资讯的下游提供者的困局之中。④

综合性报纸的处境就更难。在“平的世界”里,“综合性”即意味着“无个性”。比内容吧,丰富性、即时性竞争不过网络;比深度吧,思想性、深刻性又竞争不过专业类报刊。综合性,事实上等同于“你有我有”的重复,只有量的填空,没有质的上位,结果必然是市场影响力直线下降,发行量不断萎缩。 加上长期以来,综合性报纸赢利模式单一,百分之八九十的利润靠广告,而目前报纸广告正在不断分流。内容贫乏,读者减少,广告缩量,影响递减,报纸正在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实现价值增值的困难越来越大。

上海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至2009年,上海报纸的总发行量已从17.89亿份下降到16.2亿份;发行收入从8.94亿元下降到4.55亿元;广告收入从17.84亿元下降到17.26亿元。这其中,综合性报纸的日子更难过。

新阅读时代的特征

多样的渠道选择,海量的内容生成,实时的更新扩容,互动的信息体验,成就着新阅读时代的快乐。在新阅读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喜好,但因为互动性、共享性、即时性越来越强,阅读自然而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自我沉浸,也能互动分享。

如果我们不是以一种特别抽象和硬性的标准去审视,那么新阅读时代的特征基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表述。

1.线上阅读超过线下阅读,其市场规模和增长势头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立体阅读”与“平面阅读”共存,“移动阅读”与“静态阅读”互动,“快餐式阅读”与“精细化阅读”交融,类似这样多种阅读方式并存发展的局面,已经很普遍。人们可以同时或者在不同时段选择多种阅读渠道,可以一边上网一边看电视,可以一边看报一边听广播,也可以用手机看视频或者用电脑来读报。

尽管多种阅读方式并存不悖,但越来越清晰的趋势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无线信号的升级扩容,网络的吸引力越来越强,线上阅读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其增长势头在各类阅读媒体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就达3.03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突破3.5亿,比2009年增长14.7%;博客应用的用户规模超过2.9亿,较2009年增长33%。⑤

2.“自媒体”快速崛起并被社会普遍接受成为事实上的主流。

省部级官员注册微博账号,警方微博打拐,突发事件微博滚动播报,这在当下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当报纸等传统媒体不断着此类源自微博的消息时,事实上是默认了“自媒体”的“主流”地位。这似乎有点尴尬和无奈,但也是不争的事实 。

网络媒体就是泛指的“自媒体”,微博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自媒体”的内涵,每个人不仅可以成为信息的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评论者。信息的海量、方便、即时、互动,这样的阅读体验轻易就能让人心动并着迷。很多企业家、经济学家、影视明星和其他公众人物都热衷于微博。有知名导演这样评述微博对于他的意义: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媒体了,可以没有歪曲或曲解的话了。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最大优势就是“快”。只要是关注的人发出的消息,你就会在第一时间获悉。这种简单而迅捷的人际传播方式,与新阅读时代的需求相吻合,其传播速度、广度和深度甚至远远超过门户网站。

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自媒体”事实上已经成为社会所接受的“主流”媒介。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焦点的熊姐打人事件、高考作文门事件、上海电费离奇上涨事件等,最早都出自微博,随后才被传统媒体所关注。目前,很多报纸甚至是电视,都把微博视为最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

3.新兴媒体击败报纸等传统媒体赢得了年轻阅读群体的心。

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完成各种阅读的途径,不再是手捧一本书或者买一张报纸,而是通过网络来实现。对他们而言,移动阅读既方便又即时,而且还可以通过博客或微博评论一番。这种互动式自主式阅读方式,符合年轻人对新事物的好奇感和接受度。目前新兴媒体阅读群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90后已基本不读报。几年前就有一项针对北京市场的调查显示了这种趋势:在北京阅读报纸的人群中,35岁以下读者已经有11.6%的人由过去经常读报转变为几乎不读报。⑥笔者近期对某大报一个重要采编部门做了一次小型调查,发现不订阅报纸的比例已经占到26%,每天只在网上完成新闻阅读的比例超过30%,被调查对象年龄最大的33岁,最小的25岁。

而与新兴媒体阅读群年轻化趋势相对应的,是传统媒体阅读群的年龄结构老化。像报纸的阅读群主要是50后60后70后,尤其是50后60后,他们对传统的东西依恋感较强,是报纸目前难能可贵的忠实读者。然而,由于缺少年轻阅读群加入,报纸有失去新鲜血液补充之危。

4.理性阅读和感性阅读的共存,强化了“专卖店式”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当下一个比较有趣的市场现象是,不论报刊杂志还是电视广播,能引发深度思考的理性类文章和节目,与宣泄类等主打情感特色的文章和节目,各自都拥有比较稳固的阅读群。包括网络论坛,微博资讯,传播快的要么是娱乐性强的八卦类信息,要么就是思辩性强的哲理性点评,不痛不痒不温不火的东西,大都引不起读者兴趣。这种现状表明,社会对理性阅读和感性阅读都很需要。

理性阅读与感性阅读的这种交互存在,与“快节奏”的社会发展态势、“慢生活”的百姓消费需求有很大关系。一方面,竞争的激烈,工作的压力,使得人们需要一种渠道来释放排解情绪,感性阅读正好满足这种身心放松的需求。另一方面,丰富的资讯获取渠道虽然可以即时了解信息,但也对人们提炼和辨别海量信息的粗精真伪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理性阅读恰好满足这种思考性需求。

理性阅读与感性阅读的交互存在,强化了个性化阅读的需求意识,人们希望媒体不仅仅提供信息,更要能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这就要求报纸的版面、杂志的定位、广播的频道、电视的节目、网络的设置等是“专卖店式”的,层级设计清楚,分工定位明确,让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做出阅读选择。

转贴于

报纸生命周期的延续空间

风光早已褪去,当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这样的全球著名大报都在实施裁员,报纸在数字化时代所面临的严峻冲击可想而知。报纸的命运真会如专家所预言的那样,在21世纪中叶某一天,当最后一位读者把报纸扔进垃圾桶,从此消失吗?

答案似乎是不确定的。广播、电视的出现,也曾让人们惊呼影像时代的到来会使报纸等印刷媒介走向灭亡,但结果各种报纸消亡的论断或预言至今还没有实现。纵观媒介发展历程,笔者依然坚信“新媒体对旧媒体的替代效应往往是暂时性的;从长远看,新老媒体终将在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共生、共赢的状态将长期保持”。⑦

但改变是必须的,不仅仅是因为新阅读时代的渠道挤压,还因为多元化阅读需求对内容本身有了更高要求。 有人说,报纸特有的物理属性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决定了它还有生存下去的理由。但报纸这些“活着”的理由并不意味着必然会拥有广阔生存空间,何况尚存的微弱比较优势,会随着新媒体的逐步发展完善而消失。如何把客观上的支撑力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报纸必须面对的事,否则只能眼睁睁看着自身话语权越来越弱,甚至被淘汰。

面对新阅读时代的多样化需求和白热化竞争,报纸怎样拓展生存空间、延续生命周期?总体而言,必须完成两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打破自娱自乐的沙漠布道观念,实现内容上的精准细分定位,尽快完成从“简单的信息提供者”到“精细的内容整理者”的角色转变。

报纸要正视逐渐被边缘化的现实,直面各种形式的阅读需求,不做自娱自乐的沙漠布道者。事实证明,传统报纸“大而全”的人云亦云式的内容,已经无法吸引读者眼球。内容竞争说到底是核心实力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报纸唯一出路就是打破常规编排,走细分市场之路,而且要“精准细分”,细化到对不同的阅读对象提供清晰的阅读内容,因为任何媒体都不可能全覆盖所有受众。

有专家直言,报纸强化其解释性报道将成为其赖以抵御外部冲击的重要手段。⑧客观而言,现在还能坚持读报的人,往往是更具理性思考能力的受众,他们在“信息总量”和“观点浏览”的阅读需求得以满足后,还需要“深度阅读”,报纸恰恰可以匹配这种需求。在此基础上必须再对这部分阅读人群进行细分,例如版面可以按时政直击、财经纵览、社会民生、体育精粹、影视幕后等类别多叠配置,让大家各取所需。通过对海量信息的整理分类,给予阅读人群精准细分的阅读编排,客观上也会强化报纸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优势。

第二个转变:打破传统报业的割裂发展态势,促进营销上的多元混合,实现从“单打独斗”到“组团互动”的角色转变。

大型跨界媒体集团的发展崛起,是全球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也促使全球媒体并购有扩大化趋势。不过,从我国媒体市场的现状来看,跨界融合力度并不大,平面媒体与立体媒体还很难融合。这当然与我国现有的体制机制限制和市场开放程度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报纸就无法实现“多元混合”。

之前已经指出,盈利模式单一是报纸立身的一大困局。要拓宽生存空间,报纸必须走多元混合之路。多元混合也未必要一步到位,可以先不定期发行专题类杂志,像《经济观察报》推行的书评增刊就是一例。

目前各大综合性日报大都成立了以自身为核心的报业集团,报业集团下面往往有多种报纸和杂志,还有自己的网站和新媒体。因此,报业集团完全可以先在自身集团内部实现从“单打独斗”到“组团互动”的转变。报纸之间,报纸和杂志之间,报纸与杂志网站,甚至报纸杂志网站和新媒体之间,都可以寻求内容和营销的互动,有些即时性重大消息可以第一时间先在集团网站上即时滚动播出,然后报纸上进行深度分析,相关内容可以写明链接网址,特别重大的值得深入调查全方位剖析的,可以在之后出增刊,通过杂志给予更全面的报道。报纸甚至可以借助自己的权威性,组织大型论坛和活动,各类媒体之间报道互动,新媒体现场转播,最大范围最大程度扩大影响力。

事实上,报业集团现在就应该从战略上考虑把从属于报纸的线上资源独立出来,并利用报纸采编实力强和信息整合能力强的优势,实现线下线上互动阅读,为未来报纸的线上订阅探索新路;而利用报纸的平台坚持不懈地举办活动,做大品牌,延伸报纸的影响力,也是着眼于未来的战略之举。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化讲坛”的成功举办就是最好的案例。

新阅读时代报纸生存空间的拓展过程,说到底就是纸媒扬长避短,用更好的形式表现传统优势的过程。这会是相当痛苦的一次转型,但一定会有破茧而出的快乐。报纸的未来究竟何去何从,或许今天还很难预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新阅读需求和渠道致胜的趋势不会改变“内容为王”的本质,报纸的创新变革必须坚守这条底线。精彩的内容与开放的心态、智慧的应变、先进的技术同等重要,某种程度而言甚至更加重要,只不过精彩内容的表现形式会发生变化而已。

事实上,理解未来媒体的关键,是不再把媒体当作媒体看待——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革新,我们面对的大众传媒是综合了各种现代互动传播方式的庞大系统,其本质意义绝非在技术层面,而是一种全方位互动交流的信息观。未来的受众会不会在互动传播中实现真正的“大众”传播?像报纸这样的传统媒体如何调整架构以适应未来更紧密互动融合的新时代?我们还需要不断思考。⑨

注释:

① 杨汉云等著《新闻传播学综合案例教学》,第143-144页。

② 同上。

③ 尹明华著《传媒再造》,第8页。

④ 许颖著《媒介融合的轨迹》,第17-18页。

⑤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101/t20110120_20302.html。

⑥涂晓华著《报刊创意与策划》,第215页。

⑦涂晓华著《报刊创意与策划》,第216页。

阅读时间篇3

关键词:阅读 教学 时间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041-0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关于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这一理念现已深入人心,每位教师都认识到在阅读教学的文本阅读和课堂教学阶段应实行对话。要真正地实现对话教学,须学生自主体验阅读,这是前提;体验后采取描述性表达方式,这是起点;对话中的回归性反思,是对话教学的关键。而时间作为教学的相关变量,与体验、表达、反思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直接影响到对话教学能否展开与深入的重要因素。

一、后现代课程视野中的时间观

时间自身是学习的相关变量,在教育上我们必须认识到时间对于学生发展的影响。

1.现代与后现代课程关于时间的观点

现代课程将课程勾勒为一系列需要掌握的内容和材料,教学就是教师有计划、逐步地有序地传递这些材料。并认为学生的任一发展与变化都有着因果的逻辑关系,因此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可预测的,可控制的。因此是从累加的步子来看待学生的变化与发展的。也就是说,时间作为学习内容的相关变量只是从累加的角度予以对待:时间越长,积累的学习越多。“时间便仅仅是给人以机会去‘看’宇宙中更多的部分。‘掌握学习’便假定了这样一种框架——给予学生必要的时间以掌握呈现的材料,达到某种预定的熟练程度”。在这样的框架中时间是线性的、可逆的,即在学生发展的序列上不存在倒退,停滞与突变,而且可以通过重复讲授强化训练。比如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为了能提早完成教学任务并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在初次授课中快速按照分段,分析段落,概括中心,分析艺术特色的程序完成课文,然后在复习中再次将重点拿出来巩固,诸如本文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精神,本文语言描写上的特点是什么等等本来是初次学习时需体验才能有所感悟的问题,这就是将时间作为累加的和可逆的因素来使用,而“不被视为发展内在于任何情境之中的创造性潜能的必要的积极的成分”。[1]

而后现代将“从过程——发展、对话、探究、转变的过程——的角度而不是从内容或材料(‘跑道’)的角度出发来界定课程”,[1]将更强调人“跑”的过程,以及众多人跑步所形成的模式。即更注重对话中学生探究、发展、转变的过程,更注重众多人对话形成的教学情景。对话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对话是一种生产性、创造性的过程。思想此时不是生活在孤立的个人意识之中,而是同别的思想发生着重要的对话过程,在对话中自己的思想形成、发展,“思想是在两个或几个意识相遇的对话点上演出的生动的事件”。[2]即对话中思想的产生,情感的触发具有开放性、随机性,在对话中会出现兴奋点,即“对话的灵光”产生。作为一种教学情景,它是一种现场的情景,在这种情景和现场中,人有一种在场的感受,在场就意味着自觉地卷入,自觉地投入,自觉地参与。在场感最能激感、思维,能最本真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在场感最能诱发与唤醒人的主体意识,最能激发主体的体验,也最能激发人的表达欲念;在场感也最能使对话者忘却师生尊卑,意识高下,也即忘却自己,积极、自由地投入。

因此,在对话展开的所有时间过程中,对话双方随时都可能发生转变,而且这种转变是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它是动态生成的,决定于对话双方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时间在这里是非线性的,因为变化不是逐步发展的,时间是不可逆的,因为对话具有转变性,同样的对话不可能再发生,对话中的思想的产生,情感的升华不可能再次同样出现。也就是说,“在过程与存在于过程之中的宇宙中,时间体现出一种不同的质,它具有转变性,因为一种或另一种发展总是在发生。情况、情境、联系总是在变化;现在不能再创造过去(尽管它当然受过去影响)也不能决定未来(尽管它是一个影响因素)”。[3]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对话中的“发展不仅仅是累加的,而且具有质的转变性:转变随相互作用的扩展、增长和成熟——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3]因此,“在教育上我们必须认识到时间作为一种转化框架所具有的内在潜能,我们需要超越线性的累加的方式来看待时间,视其为达成质变必要而根本的因素”。[3]

这正恰合了马克思关于时间的两个重要命题,“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4]“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发展的空间”。[4]

2.时间成为质变因素的条件

既然时间在对话教学中对于人的发展是一个必要的积极的成分,而时间又是非线性的,那么怎样看待时间则是关系到是否能促成发展的问题,那么时间究竟怎样才能成为转变的积极因素呢?

在我们通常的认识中,时间似乎总是和“速度”,“效率”连在一起,而后现代课程观则吸收了化学领域的思想发展了自己关于时间的认识。化学中的热辐射所带来的热力变化不是累加的、线性的、易于控制的,它是不可逆的和转化性的;而且它是耗散的,似乎需要耗散才能促成转化发生。某些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是“失去”,或用对课程具有启发性的方式来说,当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关系中存有一定量的多余时,转化才产生,也就是说,在转化过程中可能需要过度发展,可能需要时间的过剩。根据科学效率模式实际上是时间的“浪费”,才会促使转化发生。这就是说,“在形成新的洞察之前,个体需要对所拥有的知识以及所提供的时间量感到适宜。在此过于狭隘地界定的压力,过度的指导和目标都是抗生产性的”。[5]具体到阅读对话中,就是指教师不必要求学生迅速准确地得出一个结果,说出一个结果,不必在学生未经整理的表述和未加彻底地思索完成之前便介入,提供已想好的答案,不必在一个问题还未完全理解和思索就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体验,去表达,去反思,从而促成个体的转变,“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前提”。[6]

二、时间与阅读对话中诸因素的关系

1.时间与体验

体验须静,须感知、想象。静即避免满堂发问,满堂抢答,因为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为了回答老师的提问,往往忙于寻章摘句,搜罗语词,来不及心灵的感受,激不起情绪的波动,也就没有意义的建构和心灵的冲动。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只有在静读与体味中,学生才能感知到自然万物的灵性和人物细微的感情变化,才能自由放飞自己的想象。正如宋儒理学大师陆九渊所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让学生潜心静读,给足涵泳品味的时空,让学生托手凝腮,一任思绪飞扬,心灵驰骋。

很多时候,老师们为了追求“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为了表现合作、探究的热烈与积极,很少使用这样的教学用语:“请同学们先静静地想一想,”“用心慢慢体会。”取而代之的是“下面开始讨论”,或者问题一提出,不到半分钟,就问“谁想出来了?”“哪一个先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速度对体验,对语文阅读是不可取的。

还学生一片静的时空,就是让课堂有相机适度的“休止”与“空白”,让课堂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的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的时刻。”

2.时间与表达

因为描述性表达并不是将观点一下子完全展露出来的,而是在“半遮半掩”和“半透露的可能性”之中“逐渐地创造出来的,因此需要充分的时间,让他“创造”出自己的观点来;因为描述性表达是在“理解的与不理解的”之间协调信息,而这种表达恰恰会出现错误甚至无效,不会直入中心,因此需要时间,允许他暴露,暴露他的错误与问题,允许他展开自己的思维过程,允许他发现自己思考到了哪里。

描述性表达最能展开自己的思维过程,最能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学生尚未完全表达出来时,不要急于介入,帮助他说出,当他似乎偏离中心时,不要急于打断,中止他说完。给他充足的时间,过剩的时间形成自己的思维,转变自己的思维。“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没完没了地讲授标准知识部件,而是将大量的经历和时间保护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火花进一步燃烧、扩展,使学生的‘不同意见’成为进一步学习和讨论的材料”。[7]

我们已广泛认同语文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唤醒功能,唤醒什么呢?唤醒的是学生的 个性、潜在能力、创造力、生命觉悟和文化意识。而对话教学恰恰是最具唤醒功能的 ,如果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对话中与体验、表达、反思密切相关的时间问题将更有助于,甚至决定了语文对话教学的唤醒功能的发挥。

我想用贝多芬的一句话作为本部分的结束,他说:“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打一下瞌睡,也是为了她更有力地醒来。”[8]时间,“充足”而“过剩”的时间似乎是浪费,是停止,然而“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在这里,时间是转变,是发展,是创造。

参考文献

[1] 小威廉姆·P·多尔著,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55,51,19.

[2] 周宪.生存与对话主义[J].江海学刊,1998,(2).

[3] 小威廉姆·P·多尔著,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55,52,52.

[4] 孙孔懿.教育时间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42,42.

[5] 小威廉姆·P·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0.

[6] 孙孔懿.教育时间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68.

阅读时间篇4

①儿子放假了,天天日上三竿才起。每天上午十点之前,我俩跑到附近的德克士快餐店,要上两个汉堡两杯可乐,早饭就算打发了。德克士这段时间搞活动:早上十点以前、晚上八点以后,汉堡买一送一。在儿子看来,这就是他的幸福生活。

②这天,我们进去刚坐定,从门外急匆匆进来两个人,看样子也是父子俩。父子俩在柜台前站定,气喘如牛。父亲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儿子则跟我孩子不相上下。他们身上的装束,显然是农村集贸市场上的流行款,与时尚明亮的大厅显得格格不入。这对父子的到来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我注意到有些食客像我一样,一边大口嚼饮一边余光旁观。我的位置刚好正对柜台,父子俩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里。

③乡下父亲一边急急地掏钱,一边喊口令似的对服务员说:同志,要两个汉堡。服务员似乎不大习惯他这种称呼,用手掩了下嘴,笑着说:先生要什么样的汉堡?乡下父亲有点犹豫,显得拿不定主意,但仅仅一瞬,他便坚定地指着墙上一幅宣传画说要那个,十块钱的。服务员微笑着说:两个超级鸡腿堡,20元。乡下父亲愣了,说:你们不是买一送一吗?服务员微笑着解释:对不起先生,我们的活动规定,早上十点之前或晚上8点以后购买可享受买一送一的优惠。说着用手一指墙上的报时钟,您看,现在已经十点过三分了。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④他的儿子在旁边似乎也明白了,很丧气的垂下了头。乡下父亲不安起来,局促地对儿子说:勇,要不,咱明天再来?叫勇的小孩说:明天还要看我妈哩!乡下父亲搓着手不吭声了,脸上的表情更加尴尬。他转而试探地问服务员:同志,能不能,宽限几分钟?我们一大早就往这儿赶,结果还是给耽误了!服务员依旧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对不起先生,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我也做不了主。乡下父亲又失望地转向儿子:勇,要不晚上过了8点咱们再来?勇说:爸,十几里地,天黑咋走呀?乡下父亲说:你不用来,我来!勇说:算了,我不吃了,就当我没有考双百。说着又低下了头。

⑤乡下父亲咬了咬牙,枯皴的手在衣袋里摸索,似乎做出来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不经意地看了眼手机,显示十点零五分。儿子正往嘴里海塞,见我看手机,顺口问几点了,我刚要回答,一个念头突然在脑海里出现,让我既紧张又兴奋,心里怦怦直跳。我答道:十点﹗事不宜迟,我还要将错误进行到底!硬了硬头皮,我朝柜台方向高声喊道:服务员,你们的表快了!快了整整5分钟!意想不到的是,旁边竟然有人附和:对,对!快了5分钟!还有人迅速地调着手机,然后高高举起:看,现在刚十点!我看到,尽管这时用餐的人不多,但几乎所有人都发出了一致的声音。

⑥一时间,柜台里的服务员全楞了,你看我,我看你,有些不知所措。刚才几个正忙不迭地说着 先生欢迎关临先生请慢走的服务员也马上噤了声,纷纷朝这边张望。乡下父亲和儿子也转过头来,一脸感激的寻找,寻找帮他们说话的人。他们的眼睛逐一扫过去,找不到定格的地方。顿时,整个大厅安静下来了,只有反复播放的轻音乐在低回萦绕。

⑦刚才一直为父子俩服务的那个服务员掏出手机,狐疑地看着。一边看,一边模仿着电台播音员报时的腔调:现在是北京时间她故意顿了一下,而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不到点!说完扬起脸,冲其他姐妹诡秘地一笑。接着,我听到,整个柜台内响起一片银铃般的报时声:北京时间不到点!北京时间不到点

⑧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悄悄揩了下眼睛。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10、联系全文,说说北京时间不到点的含义。(3分)

11、第(2)段对乡下父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4分)

12.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6分)

(1)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2)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揩了下眼睛。

13、如果你是乡下儿子,吃到这来之不易的汉堡时,最想说些什么?(不少于30字)(4分)

参考答案:

9. 在德克士,乡下父子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在我和顾客的帮助下如愿以偿买到优惠汉堡的故事。

10、(1)为了让乡下父子买到优惠的汉堡,我和顾客以及服务员故意将错就错说北京时间不到十点。

(2)北京时间不到点是一句善意的谎言,充分体现出众人的爱心、善心和同情心。

11、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暗示了乡下父子生活的拮据,为了买优惠的汉堡,他们一大早急匆匆地从遥远的乡下赶来,为后文优惠时间以过,众人为了帮助他们善意撒谎做铺垫。

阅读时间篇5

2009年第4期(No.4,2009)图书馆界(Library World)周云云,葛明贵,陈亚峰:青少年阅读习惯研究 [摘要]阅读对青少年的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研究青少年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 性和阅读效率,促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主要是从课内阅读习惯和课外阅读习 惯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青少年;阅读;阅读习惯

阅读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关注阅读习惯,有助于图书馆的发展。本文从心 理学的角度来探讨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为提高青少年的阅读效 率提出一些建议,同时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阅读习惯的界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研究所处的角度、所涉及的方面都有很大差 别。有的学 者把阅读习惯看成阅读内容,有的学者把阅读习惯看成阅读方法,有的又从阅读时间上来研 究阅读习惯等等。这些研究大多把阅读习惯局限于课外阅读,对于课内阅读习惯的涉 及较少。本文将把阅读划分成两大部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阅读习惯的研究也 基于这两大部分,即课内阅读习 惯和课外阅读习惯。

1 青少年课内阅读习惯研究

有关资料显示,由于课内阅读一般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的自主性、个体间的差异 较小,因此青少年课内阅读习惯的研究比较单一,大多都是集中在各门学科之内,没能突 破学科间的局限。如尚双凤[1]指出英语阅读要养成计时阅读和默读的习惯;洪福 来[2]指出物理阅读要加强动手的能力,多做些实验。

不同的学科之间由于其内容、性质差异较大,在阅读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李国纯[ 3]指出语 文阅读和数学阅读存在着差异,语文阅读侧重于欣赏性,而数学阅读则侧重于应用性。有关 各门学科阅读习惯的研究较多,但相对独立,没有综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

2 青少年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

青少年课外阅读习惯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主要方向包括:阅读内容、阅读方法和方式、阅 读时间以及阅读环境。

2.1阅读内容

综观所有的调查可 以发现,在阅读内容上,青少年还是以经典阅读为主。陈碧卿[4]的调查显示,初 中 生侧重于阅读童话和民间文学,而高中生则侧重于阅读知识性强且有欣赏价值的优秀作品。 张颖,张媛[5]调查结果显示,以文字为传播介质的媒体中,杂志是大学生的首选 ,其 次是报纸,第三位才是图书;当代大学生对时尚生活类书籍格外关注;在文学类书籍 的阅读中,经典名著的阅读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网络的兴起,传统阅读受到了冲击。宋飞,王卓铭[6]指出互联网的诞生 使 阅读内容多元化,受政府的控制变小,从而出现了相应的问题。王素芳[7]对中 学 生和大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指出中学生的阅读内容依次为:新闻、校园文学、中外 文学名著、幽默小品、武侠小说。大学生的阅读内容:研究资料、BBS论坛和聊天、邮件、 校友录、网络原创文学、畅销书、幽默小品等。李筱悠[8]指出了报纸的阅读内容 : 最主要是新闻,对非新闻类的阅读也有所增长。王余光,汪琴[9]指出阅读文本越 来越通俗化,对图画的阅读不断增加。

从以上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阅读内容方面,虽然传统阅读受到了网络的冲击,但是在青 少年的阅读中,经典名著仍然是他们阅读的重点。同时相应的一些流行阅读也在不断地兴起 ,如漫画、生活娱乐等,流行阅读与经典阅读的较量也因此展开了。

2.2青少年的阅读方法和方式

对阅读方法的研究是青少年阅读习惯最重要的研究之一,阅 读方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阅读的效果。对于阅读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蒋蓉[10]指出中小学生的阅读方法比较单一,不能根据阅读的需要选用相应的 方 法,小学生较多地采用精读的方法,初中生综合应用的能力略高于小学生。杨秀文[11 ]发现,中学生在阅读时,做笔记的学生较少,不做笔记的学生占很大一部分,甚至 有的学生在阅读时聊天和听音乐,她认为这是不好的习惯,值得去关注。

在阅读方式上,传统的阅读主要以纸质阅读为主,但是网络的出现,使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网络阅读的快捷与方便,网络阅读逐渐成为一种阅读潮流。于红梅[12]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正在流行着“浅阅读”。沈丽红[13]指 出文本阅读正在迅速退化,而超文本的阅读却在迅速的流行。赵燕[14]也指出, 传统的平面阅读正在被新型的网络阅读所替代,并指出了影响人们选择阅读方式的因素。

从以上的文献可以看出,青少年的阅读方法比较单一,随着网络的发展,阅读方式也发生了 变化,这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一定挑战。

2.3青少年的阅读时间

当代青少年在阅读上所花费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在哪些时间安排阅读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多长时间的阅读才是合理的?这些都是我们对青少年阅读研究所要解 决的问题。

PaulT.Wilson[15]阐述了阅读时间和阅读成绩的关系。他指出阅读时间越长,则 阅 读分数就越高。同时,他还指出,杂志和报纸的阅读与阅读速度有关,漫画的阅读和阅读词 汇有关。AlanKennedyandBarbaraPidcock[16]研究了眼动和阅读时间的关系。 杨秀文[11]的调查发现,以一周计算,阅读时间超过3个小时的学生占一半,还有 一 半 的学生阅读时间是3个小时以下和没有阅读,说明初中生的阅读时间还相对较少,有待增加 。詹锦荣[17]指出青少年的阅读量明显不足,青少年在阅读上所花时间明显少于 在 网络、电视和音像制品上的。邓利萍[18]调查显示,中学生在晚上阅读最为频繁, 其次是节假日。

从上面可以看出,前人对阅读时间的研究所涉及的方面相对较少,而且没有具体涉及时间的 安排,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哪些时间段是阅读的最佳时间,阅读的时间长短,什么时间安排 什么样的阅读上,从这些具体的情况入手,给青少年的阅读提供参考,提高阅读效果。

2.4青少年的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也可以影响阅读效果。张传伟[19]建议改善少儿图 书馆的阅读环境,并指出少儿图书馆的环境设计应以服务对象、馆藏状况、服务方式、管理 模式和机构设置等因素为出发点。在平面布局上,可划分出“静区”和“动区”。风格上使 用适合少儿的色彩、形状等,同时讲究绿化。张双莲[20]指出阅读环境是激发读者 的 一个重要因素。他从装备环境、色彩环境、照明环境、声控环境、文献环境和感觉环境六个 方面阐述了阅读环境。林斌皇,姜勤[21]指出书香环境资源在图书馆中处于重要 的 地位,它是图书馆成功的法宝。李娜[22]建议图书馆要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要 积极 推荐优秀图书,改善青少年阅读的图书环境。董宇昭[23]强调了绿色植物对阅读环 境 的影响,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营造一定的绿色环境。温联欢[24]认为图书馆 环 境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营造贴近自然的“绿色”阅读环境、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息、保持 馆内清新的空气、保持宁静的阅读环境。

从以上的文献可以看出,阅读环境已经得到重视,许多图书馆都在想尽办法来为读者营造一 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虽然手段不太一样,可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促进阅读。

3 对青少年阅读习惯研究的缺陷和盲区

对于课内阅读习惯的研究局限于各门学科之内,只指出了各门学科间的阅读习惯存在着差异 ,但是这些差异能否推广到文科和理科之间,则没有太多涉及。

在阅读内容上,中学生和大学生存在明显不同。初中生主要以名著和民间文学的阅读为 主,高中生侧重于知识性阅读,大学生则以专业知识的阅读为主。是不是这些流行的阅读只 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呢?哪些是不同年龄段该有的阅读呢?哪些是不该有的呢?我们应 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来安排不同的阅读内容。

在阅读方法和方式上,现有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方法和方式,可以确定特定的学生所适合 的阅读方法和方式,以及在不同的年龄段有没有特别的阅读方法和方式。同时,学生在使用 方法上比较单一,应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阅读方式和方法。

从阅读时间上看,现有的研究比较少,内容也较单一,这就可能成为今后研究青少年阅读的 一个重点,如:是不是不同的阅读时间会收到不同的阅读效果;有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阅 读时间;多久的阅读时间才是合理的;不同的年龄段在阅读时间上是不是存在着差异,如果 有,到底有哪些差异;等等。

从阅读环境上看,现有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了。如果要寻求突破口,可以从中学和大学 两个不同阶段的环境来进行,比较两者在阅读环境的设置上有什么区别,怎么样设置才是最 好的。

[参考文献]

[1]尚双凤.如何帮助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3) :71.

[2]洪福来.谈物理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J].现代技能开发,2003(2):39.

[3]李国纯.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习惯[J].成功,2007(12):126.

[4]陈碧卿.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10):13.

[5]张颖,张媛.天津市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2006(2):62—63.

[6]宋飞,王卓铭.网络时代青少年阅读习惯调查[J].传媒,2005(6):34—35.

[7]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J].图书与情报,2004(3):91—92.

[8]李筱悠.2007年报纸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J].报海观潮,2008(2):31—32.

[9]王余光,汪琴.世纪之交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J].图书情报知识,2005(4):5—7.

[10]蒋蓉.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1):75—76.

[11]杨秀文.初中生阅读心理的调查分析与建议[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7):21 —22.

[12]于红梅.大学生“浅阅读”的危害及图书馆人的责任[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 11):150.

[13]沈丽红.论网络时代下的文本阅读退化[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4):162.

[14]赵燕.网络时代大众阅读方式的选择[J].图书馆学刊,2006(4):79—80.

[15]PaulT.Wilson,RichardC.Anderson,andLindaG.Fielding.Children'sBoo k-ReadingHabits:ANewCriterionforLiteracy[J].ResearchQuarterly,1986(3):7 7—79.

[16]AlanKennedyandBarbaraPidcock.EyeMovementsandVariationsinReading Time[J].PsychologicalResearch,1981(43):69—79.

[17]詹锦荣.浅谈图书馆如何做好青少年阅读工作[J].图书馆园地,2007(18):93—94.

[18]邓利萍.如何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美国的一项相关调查及启示[J].河南 图书馆学刊,2006(6):65—67.

[19]张传伟.略谈少儿舀书馆阅读妹境议计[J].图书情报论坛,2007(3):59—61.

[20]张双莲.激励读者的重要因素阅读环境[J].图书馆学刊,2003(5):44—45.

[21]林斌皇,姜勤.书香环境资源:图书馆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J].山东图书馆刊,200 7(4):55—56.

[22]李娜.公共图书馆在改善青少年阅读环境方面的作为[J].图书馆学刊,2007(6):5 2—54.

[23]董宇昭.绿色植物对高校图书馆阅读环境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5 ):65—67.

[24]温联欢.论如何营造良好的图书馆阅读环境[J].环境,2006(2):93—96.

阅读时间篇6

【关键词】大学生;数字阅读;阅读动机

最近几年智能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大量普及,让数字阅读日益便利,各种手机阅读软件的层出不穷,即可见数字阅读之风日盛。为了解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现实状况,发现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特征,通过对两所大学大一至大三学生纸质调查问卷和网络调查问卷,涵盖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量(阅读时长、阅读数量、阅读时间分配)、阅读主题(专业学习、文学作品)、阅读动机(学术科研、技能提高、个人成长、成功励志、娱乐消遣)、阅读入口(数字阅读使用的硬件工具、数字阅读软件、新阅读内容发现)等共计27个问题,分为多个向度,部分指标量化的问卷调查,经过历时一个月的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107份,其中网络调查问卷81份。经过对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具有如下特征:

1.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量

1.1数字阅读时长特征

在该项调查下,通过被调查人对个人数字阅读时间(指在电脑、手机、电子书阅读器等数字设备上浏览、阅读各种内容所花费的总时间)的自我评估进行统计,发现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时间每天在2个小时以上的最多,而每天数字阅读时间超过1个小时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的常态。

表1 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时长(单位:小时)

1.2数字阅读数量

数字阅读数量因无可通用的操作方法进行精确计算,经过调查确定以(阅读时间X阅读速度)推算计量所得阅读量,阅读内容类型多样化的情况下,如:手机新闻、微信文章、微博等为阅读对象的以每条微博数字为140字及相当的阅读时间进行推算计量。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每天能够达到1万字以上的为绝大多数,个别大学生的数字阅读量大于3万。经过对阅读量大于3万字的个别大学生进行访谈得知,“微博控”是每天数字阅读量大于3万字的主要原因,对于一个“微博控”来说,每天刷上三、五百条微博是件常事,而300条微博的阅读量已经基本能够达到4万余字,同时侧面反映了微博阅读在大学生数字阅读内容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同时微博内容的碎片化特点导致了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内容的碎片化倾向。最近有否完整阅读完一本数字读物,问卷中答复为有者在107名调查对象中有55位,比例为51%,与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曾艳进行的网络调查中“大学生完整阅读最近一本数字读物的只有47.2%”,结论相近,表明大部分学生没有阅读完整本数字读物。

表2 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数量(单位:万字)

1.3数字阅读时间安排特征

在个人数字阅读时间安排/分配上,各种碎片时间(如坐公交车、排队打饭等)成为数字阅读的最多的时候,晚上、周末等个人休息时间数字阅读量也相当大,而拿出专一时间段(如周末抽出时间读书)进行阅读的人数则显得有些不足。基于调查问卷匿名的前提,特地设定了一个显得有明显时间冲突的调查项目――上课时间数字阅读情况调查,结果发现上课时间进行数字阅读活动的大学生比例达到了79%之多,如果以当代大学生的时间分配计算,可能会出现大部分数字阅读活动发生在课堂时间之内的情况。考虑到部分被调查者对上课时间阅读这一事实可能出现的有意识回避而导致在该问题的回答上进行了否定选择,实际上在正式上课时间内利用手机进行数字阅读的数量应该与现有的统计数据有所不同。

表3 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时间安排/分配

2.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主题与动机分析

2.1数字阅读主题调查

在107份调查问卷中,就阅读内容的主题分类来说,在备选的13个选项中,除了微博外,当代大学生阅读主题选择最多的是文学类作品,但另外一个特征是网络文学阅读量最大,已经超越了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量,而在文学作品中以喜欢程度递减排列,则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玄幻、修仙、穿越、言情、现实几类作品占据了主要位置,这说明娱乐消遣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对于个人成长有较大影响的成功励志、学习进修、技能提高类排列在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内容中第二位,以扩展知识范畴为目的的社会科学类阅读内容排列在第三位,学术研究类内容居于最后。

2.2数字阅读动机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阅读动机排列在首位的是个人成长相关内容,其次为学术科研、成功励志,而娱乐消遣排列在最后,与数字阅读主题调查结果呈现不一致结果。这一结果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在数字阅读时表现出的美好目标定位与实际中的自我约束行为之间的现实差距。

3.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入口调查

3.1数字阅读硬件入口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使用的主要数字阅读硬件设备(智能手机、电脑、电子书阅读器)进行分析,可知智能手机成为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的首选硬件,其次为电脑,而专业的电子书阅读器在当代大学生中仍属小众用品,使用人数不多,充分展示了智能手机作为便利性突出的非专业阅读工具超越专业阅读工具的特征。

3.2数字阅读软件入口

在数字阅读软件入口方面,新浪微博、网易云阅读、多看读书、亚马逊、QQ阅读、百度阅读、淘宝读书、京东读书等智能手机APP已经牢牢占据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的入口,多数被调查者直接在客户端内搜索下载需要阅读的内容,只有少数人通过其它方式得到个人需要阅读的电子书后再用客户端进行阅读。在所有的数字阅读客户端中安装使用最多的为新浪微博。

3.3新阅读内容发现策略

在新阅读内容发现方面,手机端数字阅读APP首页的推荐内容和网站上首页推荐的阅读内容,成为当代大学生新阅读内容发现的首选策略。而师长推荐、同学朋友推荐虽然也是很多被调查者会采用的新阅读内容发现策略,但与手机端APP每次打开即时更新首页推荐内容相比,在时效性上差距较大,另外,手机端数字阅读APP和网络文学网站基于阅读者个人阅读历史数据所进行的精准个性化推荐也更能吸引阅读者,从而使手机软件和网站推荐成为当代大学生新阅读内容发现的导引者。

4.结语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在数字阅读方面出现了与传统阅读不同的众多特征,阅读时间虽然不少,阅读量多数大于1万字/天,但阅读的内容质量不高,阅读时间安排不合理,阅读内容碎片化严重,阅读内容从传统的严肃阅读向娱乐消费阅读转变,阅读目的中娱乐消遣占据首位,数字阅读的主要硬件入口为智能手机,软件入口则为智能手机软件所把控,新阅读内容发现受制于阅读软件和网站推荐。据英国《卫报》网站2014年6月4日的报道,2018年英国的电子书销量将会超过普通印刷图书 ,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在数字阅读的浪潮中准确自我定位,如何在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之间找到平衡,如何更好地利用阅读为人生所带来的丰富价值,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肃问题。

【参考文献】

阅读时间篇7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

导言

随着当代数字化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进行阅读的媒介、态度以及阅读品味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电子书的出现、快餐文化的普及以及社会的高负荷运转带来是巨大压力,使得现如今的人们很少有时间坐下来耐着性子慢慢看书。

阅读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也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不仅关系到学生知识面的扩展,而且,更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塑造。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大学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是反映一个学校学风的标杆,因此,促进大学生课外阅读将对加强校园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如今,90后大学生已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们拼命追名逐利的社会大环境下,90后大学生的校内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呢?90后大学生的课外阅读会不会因此而发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呢?90后大学生是否重视课外阅读?阅读的动因是什么?阅读的内容又分别是什么呢?

一、90后大学生的课外安排

在大学里,以“教”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变成了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形成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问题的模式。学习的自主安排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学生的自主安排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学习至关重要。

在大学里,属于大学生们的自由支配时间有很多。而对于课余时间如何利用这一问题,据调查统计:有近一半的人每天睡觉时间为7—8小时,花在完成老师布置内容上的时间一般为2—4时,自主学习的时间一般为2-3时甚至更少,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学习都在紧跟老师,而自主能力很差。由数据,仅有14%的人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辅导班,为自己的将来投资,大多数人很少把时间花在考试上。大部分人在课余时间会看一些书,集中在看小说和各类杂志。还有很少的人花时间做些兼职,不过一周一般很少超过7时,大部分人认为学业太忙,做不了。当然,作为大学生,与亲友交往花去了很多时间,以致时间没能很好的利用。据调查,笔者发现,90后大学生平均每天有多于2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笔者调查了解到,面对这么多的课外时间,大多数90后大学生主要是在课外时间进行上网、体育休闲和参加社团活动等,在课外时间喜欢读书看报的90后大学生所2如何占的比例较少。因为有超过1,3的学生安排课余时间的目的是调节放松,占了37.4%;锻炼自己的能力的为25.3%,还有17.2%是为了能更好的学习,其余的选择其他目的。

关于对提高课余时间利用率的问题上,笔者建议不盲从他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跟着别人,只能导致自己的规划完不成,别人的东西也学不到。还有就是少上网,他们认为上网会浪费很多时间,导致规划在心里被一遍一遍地更改,最后甚至面目全非。

二、90后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大学生是如何利用这些课外时间?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如何?阅读的主要内容如何?以及如何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等等,成为新时期学生工作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新课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以下特点:

(一)大学生课外阅读态度呈消遣性

在大学里,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不在少数,但是,具有正确的阅读心态的人却不到一成。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只把其当成是一种消遣,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亦或是为了应付学业应付老师而临时抱佛脚的一种应付心态。这种错误的阅读心态之间导致了课外阅读结构的不合理性以及阅读目的的不明确。

(二)大学生课外阅读无计划性、结构不合理

据多数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对象是小说等书籍以及具有娱乐性的文章;却很少浏览文史社科类等书籍,有时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其阅读结构极不合理,且缺乏计划性。只有少部分学生是想要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虽然也有些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存在不足,但是却无力改变。从此可看出,大学生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缺乏正确的引导。对此,学校有责任也有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阅读观。

(三)大学生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

一些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大多是为了放松、消遣。因此,大学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阅读小说类等图书上,就算是偶尔阅读中外名著类图书,也是看过就抛之脑后,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仅仅只能称之为“看书”,而不能称为阅读,这也与大学生的阅读心理有很大关系。

大学生阅读具有放松心理,放松心理能够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缓解学生的疲劳感。但是阅读目的不明确容易荒废专业知识的学习。自制力稍差的大学生往往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气,。因此,我们要及时端正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课外阅读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的深刻影响力。

(四)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减少

近年来,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在不断减少。调查显示,课外阅读时间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外阅读兴趣不高以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于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学生往往只选择言情小说类而忽视了其他类别的书籍。且相当大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周末大多数学生选择出门游玩或呆在寝室上网睡觉,只有绝少数愿意进行课外阅读。

(五)网络时代下大学生阅读习惯变化

在当今网络时代,进行课外阅读的载体不断多样化,这使大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方式上有了多种选择。而在当今网络时代,互联网和手机成为了阅读的重要载体,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发挥的作用愈加显得薄弱。互联网所蕴藏的知识量是极其丰富的,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只有善加利用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与成熟。

三、对90后阅读现状的思考

从调查结果看,90后大学生的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平均少于1小时,这是远远不够的。另外,据调查,即使有更多地课外时间,他们也表示不太愿意把这些时间花费在课外阅读方面,大多数的大学生课外时间花费在上网或者其他消造活动方面。大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进行课外阅读;在大学,也有大量可利用的资源提供。只要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一定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从大量的书籍中获取有益的知识,从各位大师前辈身上学到我们自己所不具备的知识。

笔者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种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生方面

1.阅读从态度开始。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调查我们认为要改变同学们的阅读态度,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可以组织活动来提高阅读能力,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同学们的心理,使大家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而且在活动中应该互动、比如让同学们上台讲故事等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们可以采用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改变阅读态度,增强阅读的兴趣。

2.引导大学生提高阅读效果,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效果是大学生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文化素质的关键,指导大学生们把所读的书读好,提高阅读效果,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益和质量。可以通过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在此我们小组推荐几种方法:①选读法。此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同学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在同学去借阅相关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②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要求同学们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四到”(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三边”(边读,边想,边批注)、一养成(即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③速读法。这种方法要求同学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摘录批注法。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种阅读法,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诠释,写评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我们应该根据个人不同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运用。

(二)学校方面

1.完善管理制度,督促大学生多读书。从教学管理角度讲,应结合选修课,在尊重学生兴趣,保证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建议以“提交读书计划——教师推荐书目——学生阅读——提交读书笔记——教师评阅——取得学分“的模式,督促大学生读书,提高读书效果。

2.举行专题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像言情,武侠,动漫级消遣类快餐读物,文化含量相对较低,对构建完整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无实质帮助。通过举行专题读书活动,正面引导学生选择文化含量跟高的书籍阅读,无疑是帮助大学生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

3.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严重缺失,这种“缺失无疑会成为明天的社会症结”。大学课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而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课外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大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吸取人文教育的养分,进而提高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时间篇8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阅读时间;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39-01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阅读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技能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尤其是课外阅读,它已经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外阅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对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初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阅读时间不足、阅读内容不明及阅读方法不对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探讨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策略。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目前我国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诸如课外阅读氛围不浓厚、课外阅读兴趣不高、课外阅读内容模糊、课外阅读指导不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及课外阅读检查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一)课外阅读时间不足与检查不到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生在课外看书的时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一方面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另一方面是由于考试与升学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就少之又少,这不仅封杀了学生的兴趣,更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没有将课外阅读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作业来布置,加上检查不及时导致课外阅读效果非常有限。

(二)课外阅读氛围不浓厚与兴趣不高

目前,很多初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开展读书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既有学校不重视课外阅读原因,也有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这导致校园课外阅读氛围不浓厚。此外,由于初中生喜欢看电视,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花在看精彩的电视连续剧上,而无心阅读一些古典名著。

(三)课外阅读内容不明与指导不够

目前,初中学生在课外主要看的是一些小说,其中言情与武侠类占很多一部分,一般来说,目前,初中生课外读书无非是出于爱好及应考试两种目的,其中很多初中生面对如此多的书感觉茫然,无从下手。此外,教师在初中生课外阅读方面关注不够,没能及时地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进而影响了阅读效果。

三、优化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目前,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氛围不浓厚、内容不明、指导不够、时间有限及课外阅读检查不到位等问题,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更不利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量,将对学生带来终身的财富。

(一)确保课外阅读时间,注意阅读的实际效果

目前,很多初中生课外基本上是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在看电视或者上网上,真正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少之又少。一般来说,要真正使学生课外阅读起到实际效果,一定要让学生坚持阅读,确保每天阅读的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说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比如,学校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适当控制学生测验与考试的次数;教师将课外阅读作为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且及时检查;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寻找空余的时间,合理地规划。此外,还可以采用开关于阅读的多种活动、创建学生阅读展示的机会及督促落实学生课外阅读等手段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效果。

(二)积极营造课外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般来说,营造课外阅读氛围既要从学校入手,同时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对学校来说,首先,要强化校园环境建设,积极建设书香校园,让浓郁的书香弥漫整个校园。其次,教师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成为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好榜样,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最后,学校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资源来开设课外阅读课,一般来说,每周安排一到两节就可,此外,在阅读课上让学生交流彼此阅读心得,促进共同发展。对家长来说,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控制他们上网与看电视的时间,进而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从课外书籍中汲取营养。

此外,兴趣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要通过名人名言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还要借助榜样与教师实际行动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怀着一颗强烈的阅读之心去畅游书的海洋。

(三)介绍优秀的读物,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般来说,给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要适合其身心发展,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让学生看得懂,促进其全面发展,通常情况下,给初中生推荐的书包括中外文学名著、当代精品美文及一些优秀的报刊杂志,通过这些书籍或报刊杂志来丰富学生的文学内涵,扩大他们的视野,进而提高其人生境界。

通常情况下,好的方法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一方面需要注意阅读与思考结合,让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素养,同时还需要选择合理科学的读书方法,注意让学生有机结合使用精读、浏览及略读等方法。此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将阅读中精彩的内容记录下来,且将阅读中不懂的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做好摘录。

阅读时间篇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青少年的阅读经验又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要使生命底色变得丰厚润美、光彩照人,学生除了课内要研读文本,更需要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实践。以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又以课外阅读的积累回补并丰富课内阅读之不盈,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效融合的良性循环,是我的语文课堂不断探索的目标。另外中考失分较多的往往也是课外阅读,如何有效的在课内阅读的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的能力,这是中学语文老师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有效结合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培养兴趣,立足课堂,拓展课外,构建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之整体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首先我对学生的阅读需求做了细致分析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外阅读时间、书目、兴趣、习惯、目的、喜欢或不喜欢阅读的原因等几个方面。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但所读书目比较杂乱;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以消遣为目的的占多数,真正意义上读一本文学名著或优秀儿童读物的学生不多。根据上述调查情况,我们确定了研究策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以阅读内容为抓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使课内外阅读成为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有效融合的整体。

1.以“趣”诱读,激发阅读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设法运用多种手段燃起学生阅读欲望,激发阅读热情,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上好每堂阅读课,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充分享受阅读的空间及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

(1)针对学生喜欢的文章上阅读课,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与教材有关的名篇佳作,并注意积累。阅读课上,可组织学生在课上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谈出为什么喜欢?同时,大家可以评议交流积累所得,包括阅读感受、收获。

(2)搭建班级读书平台,学生读书热情高涨。结合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我在班级建立了班级图书角,课间向学生开放。为了补充图书种类,设立了班级图书交换空间,让学生可以互相交换阅读。孩子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心爱的图书,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搭建班级读书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勾起了他们脑中的“书虫”意识,不少学生从此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喜欢上了阅读。

2.创设氛围,养成阅读习惯

为了保证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与质量,学生每天早读20分钟,午读自主阅读20分钟。早读是学生在第一节课前能集中精力大声朗读的时间,而大声朗读能调动整个大脑最活跃的思维,是在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为一天的学习热身。

3.找准切入点,据文拓展阅读

研读文本之后,帮助学生尽可能找到由阅读文本向课外阅读延伸的“阅读点”,以巩固文本知识,丰富、扩展文本内涵。我们根据文本特征及学生特点,做好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展的选材工作,让学生读有所依,同步阅读相关内容,及时巩固、拓展与文本相关的知识点。

二、探寻课内外有效融合的阅读方法,依“法”导读

做任何事情,掌握了恰当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伏尔泰也认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与读书本身一样重要。”经过反复的阅读实践,师生归纳出以下几种可行的阅读方法。a.精读法:对有价值的中短篇课外美文集中精力细读,读书时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考。b.选读法: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读,读时目光只扫描关键词句,拎出“主干”,忽略“枝叶”。c.浏览法:对篇幅较长的书籍,只作走马观花式的浏览。d.摘录法:课外阅读到精彩的句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还可以写出对感兴趣的句段的感受。e.批注法:用规范的符号和格式,随读随写,眼、手、脑“协同作战”。开卷有益,开卷动笔更有益。

三、创建班级文集,展示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之硕果

阅读时间篇10

【关键词】 阅读 早期 培养

早期阅读是幼儿口头语言过度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在幼儿园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发展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和习惯呢?良好的能力是一种习惯的积累与飞跃,首先应该提倡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量的积累引发质的变化,从而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行为能力。

1.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有兴趣才有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要帮助幼儿萌发出对阅读的最初步的情感倾向。

1.1 创设有趣、丰富的阅读环境

要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早期阅读活动,激发出幼儿的阅读兴趣。如在活动室中的门、窗户、一些设备材料上,张贴上相应的文字信息,提供生动、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无形中认识、记忆并进行了阅读活动。

1.2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

如让幼儿认识各种语言和文字,并进行比较,区分他们的不同,从而激发幼儿对语言文字产生好奇,激发学习的兴趣、阅读的欲望。如:可以让幼儿对比汉字与英文的区别,通过找不同,以及寻找他们之间互通的关系,来激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2.为幼儿提供形式多样、生动直观,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早期阅读材料

2.1 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具体直观的形象思维阶段,在此阶段,应该为幼儿提供具体直观的阅读材料,便于幼儿更好的进行早期阅读活动

对于成人来说,阅读只是简单的读份报纸或者书刊,但只为幼儿提供一份平淡无奇的报纸,根本不能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时,要注重为幼儿提供具体、直观的阅读材料,如:在语言区中,为幼儿提供桌面活动操作玩具,在幼儿进行阅读时可以边操作,边阅读,幼儿通过讲述与表演行为达到阅读的目的与效果。当然,同一个内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只要是是生动、直观的、能被幼儿理解的形式都能引起幼儿的共鸣。

为幼儿提供的早期阅读材料,同样不能忽略幼儿的年龄特点,拔苗助长,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特点的阅读材料,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小班幼儿,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初步阶段,完全是以直观的实物为表征的思维活动,这时就应该为幼儿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直观、生动、具体的材料,如认识"苹果"可以提供苹果的图片或者实物结合文字,进行阅读认识。

2.2 所提供的阅读材料注重图画和文字的有机结合

研究表明,人脑的信息约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早期阅读通过图文并茂的视觉刺激,能够加快大脑的发育,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决定了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应该是生动、具体的,特别是年纪越小的幼儿,更要注重为其提供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如:为小班幼儿准备的图书阅读材料,应该选择配有大字,图画色彩艳丽的材料。

3.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充裕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机会

3.1 创设专门的阅读环境

在幼儿园活动室中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准备专门的场所,并添置一定的设备、材料,如:舒服的桌椅、有趣的图书、可操作的阅读材料等,让幼儿有宽松、自在的阅读空间,幼儿在舒服、惬意的环境中,自然会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从而激发幼儿对阅读的情感倾向,产生阅读的行为。

3.2 整合立体空间,创设良好、丰富的阅读环境

营造良好、丰富的阅读环境,可以充分的利用活动室的各个区角、生活环境周边,努力营造有趣的、惬意的阅读情境。如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立体空间格局,采用悬挂、支架、张贴等方式,合理的、充分的将空间整合、融合在一起,使活动区与整个环境融合一体,扩大阅读活动的范围与空间,又可融合各个领域的内容于早期阅读活动中,增强了早期阅读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促进幼儿空间思维的发展,更激发了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

4.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幼儿、环境、阅读材料、阅读指导以及家园配合入手。教给幼儿基本的阅读技能是阅读活动的必被备条件,有了阅读技能,才能保证阅读活动的开展。

4.1 培养幼儿观察的技能

在阅读活动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观察,观察图中的内容,背景及阅读材料中的特别之处,为下一步的阅读理解打下基础。

4.2 指导幼儿学会正确的使用阅读材料的方法

当幼儿拿到阅读材料时,教师应该指导幼儿掌握这些材料的使用方法,如幼儿第一次拿到图书时,教师要指导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封底,还要教幼儿看图的顺序,更要引导幼儿知道,阅读时应该从左往右阅读等基本方法、技能。幼儿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才能让阅读活动顺利开展。

4.3 培养幼儿良好的早期阅读常规

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学前幼儿集体早期阅读活动有利于幼儿阅读分享行为的出现,体验阅读分享的乐趣,提高阅读的积极性。也能很好的发展培养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和行为习惯、情感态度。

5.注重家园配合,整合早期阅读与其他领域的活动内容,形成教育合力,发展幼儿阅读能力之外的能力

5.1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积极作用

如家长每天抽一些时间陪孩子进行阅读活动,不仅利于亲子间的情感交流,更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直至形成终身的阅读习惯。在亲子阅读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分享幼儿在幼儿园的阅读内容,也可家长自己选择适合幼儿的、家长期望幼儿能学习的阅读材料,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亲子间的阅读活动。亲子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早期阅读的积极的态度,而且亲子阅读是父母与孩子一对一的进行的,孩子受关注的程度比在幼儿园时更为强烈,对孩子的能力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家园的配合无疑是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让幼儿充分的融入到早期阅读的强烈的氛围之中,从而形成更好的、更积极的阅读情感与态度。

5.2 广义的早期阅读能力

不仅注重阅读活动本身,更强调通过阅读活动而得到的其他能力的发展。如在集体阅读时,幼儿的分享能力等到发展;阅读优美的内容时,能激发出幼儿对美的感受;在阅读乐观、快乐的内容时,能陶冶幼儿积极、开朗的情感。

幼儿早期阅读,在要强调知识内容的学习,也不能忽视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应该真正的做到知识技能学习与情感态度培养并重,两者和谐发展,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阅读学习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对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的决定因素,会阅读才会有所进步,才会有所发展。因此,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影响尤为重要,更是幼儿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学习书面语言的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也是入门的基本 。在学前阶段,家长与幼儿教师应该协力一致的,担负起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重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