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12-13 17:21:43

阅读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篇1

1.在理解中建构

文本的合理解读就是要准确的理解,对文本构建的世界进行感知和探寻,让自己走入文本中,体会文本世界的意义和情感。对文本的理解要对作者的思维和立意重新揭示和分析,应该尊重作者的本意,避免将自己的理解力超越和凌驾于文本之上。解读者应该实现与文本的近距离贴近,在建构文本的同时激活与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修养和感悟力。

2.在整体中关注局部

初中语文阅读教材是静态的文本,语文教师不仅是教材的解读和传授者,更应该是课程的开发和创建者。教师要按照语文阅读教学课程标准规定,结合本文的特点,在一定的高度上对文本进行整体的感知和解读,从专题和板块中解读文本的体例、内涵、人文精神等。语文教师要正确解读本文蕴含的深意,提高自己的解读能力,处理好本文诠释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语文阅读文本有许多空白点和争议点,教师要在解读整体的同时,对这些局部和细节进行关注。教师要对文本中特定的局部展开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并加以拓展,实现本文的个性化和创新性解读。

3.在确定后关注模糊

语文阅读文本的写作大意基本能够确定,阅读者一般掌握了文章的脉络、思想、情感就可以明确,不能随意改变或者曲解,更不能将主观想法强加在文本之上。但是文学性文本又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人们可以大概接近作者的本意,却很难与作者的想象完全一致。

4.在多元中重视一元

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文本的终极价值具有多层取向,文本解读应是多元的。文本解读的多元化也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结果与标志。文本的意义是无限的,因为它永远处于与解读者对话的意义生成过程之中,解读者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文本解读也要重视一元,也就是在解读过程中选准一个角度把文本读深、读透,读出文本的本来面目和文本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借助“历史学解读法”,以作者的生活经历、世界观、艺术风格、创作意图和动机为解读出发点,以恢复作者的原意为解读目的。

二、初中语文阅读课文本解读的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决定阅读课堂教学效果,因为教学活动和过程要依据教学设计开展,因此必须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将对语文文本的良好解读融入教学设计中,提升其对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1.教学设计展示出文本的审美性

语文教学承担着初中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使命,因此,阅读教学设计应该凸显审美性,预设出美的教学环节和过程,培养学生审美的意识和热情,通过审美性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形成良好的审美认知和表达能力,加强审美修养和态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在生活中传播美和实践美。

2.充分预设,突出阅读教学的生成性

语文阅读教学要体现文化的建构和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师生都有鲜活的思维和情感,因此教学活动不是僵化固定的,教学设计必须体现这种生成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师要掌握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性规律,能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为课堂变化与意外问题预留弹性空间,实现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应变方案。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情,对文本进行科学整合,使其更好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同时在文本内容上选好切入点,预设宽松的解读空间,能让学生进行深入挖掘,实现文本资源的创新和丰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重新构筑文本思想内涵,培养自由、创新、具有个性化的文化主体意识和能力。

3.追求个性化设计,促进初中生人格发展

语文阅读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师生双方在阅读中体验本文作者的情感,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感悟生命的真谛,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是实现个性化文本解读的重要纽带。教学设计的个性化过程,能凸显教师的独特教学魅力和风采。语文教师应该把握本文精髓,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能科学进行解读和指引,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运用教师的本文解读体会和教学经验,充分展示个性色彩,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和感受,让不同性格、爱好、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思想上的升华与人格的完善。

4.体现实效性设计,凸显本文的教育与文学功能

阅读教学设计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将文本资源进行优化重建,能对文本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要注意教学设计问题的梯度性,能分层设计,使不同学习梯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教师不仅要重视文本解读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能在对文本的文学解读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文学的向往和思考,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文学的热爱。

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教学设计;阅读教学

学生具有较好的阅读力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理解事物的能力,语文老师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在有些教师的阅读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题解、介绍背景、概况段落大意、总结全文、总结中心思想等等,在教学步骤上没有任何的新意。下面我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就教学目标而言,大部分教师预设教学目标,都会根据考试内容进行设定,“考的就讲、不考就不讲”,把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这些教学目标置之不理,这样使得阅读教学偏离了语文的本体性,比如说:教师在教授课文时所设置的问题和试卷中所设置的问题大同小异,正所谓的“换汤不换药”。这样的教学设计无论是在小说、散文、还是议论文中都可用,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审美体验、思维能力的不到提高,就连最基本阅读的能力、感受文章的美的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所以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多样化的考虑到学生学情、教学要求、文本内容等等,根据不同的文本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美,才能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能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能在不断变化的课堂中守住语文的体性。其次,就教学内容而言,教师都会在上课前设置好教学内容,上课时按部就班的按照所设置的内容上课,对于学生的新问题、新思想难以接纳,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思想火花被无情的浇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拓展,更别提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了。所以,在教师在预设教学内容之前,应该占有大量的资料,做到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教材,合理利用其它的教学资源,比如说:老师、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多媒体等等。把课本知识融入生活中,也让生活经验进入课本中,做到融会贯通,让死的教材变成有生命力、有张力的知识,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再次,就教学方法而言,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引导学生品味文本里的独特词汇和字句,而不只是关注文本的内容。夏丏尊说:“学习国文,应着眼于文字的形式上,不应着眼于在内容上。”朱自清说:“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词汇的发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获得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词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以此可见,着眼于形式秘妙的必要性了。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里有一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讲解这里的“上”和“入”字。一般来讲“上和入”是用于描写人物的,而这里的上和入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给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生命力和特性,

“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让陋室显得更加的生机盎然,也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这样从形式秘妙入手讲解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体味到了语言里的美感,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将炼字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最后,只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有效的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素养为基础,还要有渊博的文化素养、学术研究的素养为辅助,缺一不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具有语文素养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苏轼写的《赤壁赋》中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曹操、孙权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赤壁之战之后,曹仁驻守,周瑜一身戎装,与其对阵,身先士卒,中箭受伤,而本词却写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符合事实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不符合?据苏轼的人生经历来说苏轼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周瑜事业的成功,人生的潇洒,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渴望,也反衬自我的落寞。又如:《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为什么孔雀是往东南飞,而不是往其他的方向飞。”而孔雀为什么向东南飞呢?是从地理知识来说的,刘兰芝回娘家是往东南方向走的,所以孔雀往东南方向飞,指的是刘兰芝往东南方向回家。

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中介作用;教学设计;优化

一、引言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辅相成。而阅读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运用语言的主要途径。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色列心理学家费厄斯坦的中介作用理论是近年来教育心理学和社会互动学的核心理论。但是目前,很多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中心地位容易被教师忽视,教学活动及学习情境等教学设计并没有体现出教师的中介者作用。因此,本文从中介者作用的视角,对一节课例的教学设计教学进行精心的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

二、中介者作用

20世纪60年代,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中,苏联物理学家维果斯基首次提出了“中介”概念。儿童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与自己有重要关系的成人如父母、老师、同伴即中介者(mediator)的影响与干预。以色列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费厄斯坦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中介作用理论,其实质就是在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及学习过程中,中介者通过选择在他们看来合适的刺激,用他们认为最有利促进学习的方式来显现这些刺激,并且干预和调整学习者对刺激的反应。其中,费厄斯坦提出了12种中介特征(MarionWilliam,RobertL.Burden,2011)。(1)让学生明白意图;(2)重要性;(3)超越当前的目的;以上三种基本是用于所有的学习情景。(4)培养胜任感;(5)行为自控;(6)树立目标;(7)创造挑战;(8)变化的意祝;(9)相信积极的结果;以上九点与学会学习的自我控制有关。(10)共享;(11)个性;(12)归属感。以上三点与促进学习的社会化发展有关。

三、教学设计的优化与反思

本课选自牛津高中英语选修六第四单元Unit4HelpingPeopleAroundtheWorld的一篇阅读课文TheUN—BringingEveryoneCloserTogether.该篇文章是一篇由当时的联合国亲善大使所发表的演讲稿,向学生介绍有关联合国基本信息和联合国亲善大使的工作和职责。文章结构清晰,学生在训练阅读技能的同时,也能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色。其教学步骤如下:Step1:Pre-reading首先,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照片,图片内容为联合秘书长与联合国亲善大使面带微笑的握手的场景。T:Doyourecognizethesetwogentlemen?Whatagreementdotheyhave?其次,老师引出联合国的背景后,再提出一些关于联合国基本信息等填空问题。分析:教师通过图片导入,从而引出将要学习的话题和内容。同时还设计了一些信息差,大家可以知道联合国的一些基本信息,但对于机构的目的职责等问题还需要思考,而正好可以带着问题通过阅读文章寻找答案。优化:当老师提出这些问题时,学生多说给的是沉默或者少数人小声尝试说出答案。老师一直占主导地位的讲解答案,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体现。费厄斯坦中介作用理论中提到,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完成所面对学习任务的问题。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理解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要使学生学会发现认识和评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所以,不如从一些事实上的难度较低的问题,如图片上的两个人在干什么?引出握手。那人们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握手?引出达成协议,谈判成功,合作过程。如果教师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话夹子打开,不论回答问题的对与错,都说明学生已经有思考的过程。而如果教师一开始就以一种自我陶醉的角色,教学将会进入催眠的模式而难以激发学生,这个就是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Step2:While-reading老师在这个部分一共设计了三个步骤。第一,通过略读找出文章大意,以填空的形式进行解答。第二,读文章找出每段话的中心句子。第三,仔细阅读文章,以问答的形式抽取并讲解文章主要信息。分析:教师的讲解以一种自上而下(top-downmodel)的形式,从分析全文的中心思想到段落,到细节信息的处理,以不同的活动形式来理解文章内容。从中也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策略及阅读技巧,这是大多数阅读课的基本思路。优化:从精细阅读上来说: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找学生回答。在这里老师变成了一个主持人,教学就像是在既定的轨道上进行,而没有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出发,已经脱离了中介者作用的轨道。不符合费厄斯坦的中介作用理论认为确认目标,寻求挑战的特征。从总体结构上来说。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文本特征来决定使用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思路。本文也可从一些关于文章当中对联合国及联合国大使的一些事实细节性的信息,通过问答或者是表格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因此,教师应该使学生有能力制定现实的目标并且满足他们对挑战的需求,或者是我们可以用更大胆的设计,让同学们在三分钟内自己列出来三条问题,这增加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度互动。或许学生给的问题都是一些细节上的浅层的问题,所以也需要老师在最后以更深层的思考来激发学生思维。Step3:Post-reading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出一个情景,小组合作选出一位学生代表作为中国的某一代表团就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上的问题上台演讲。分析:我们作为阅读的输出一般有两种形式,第一个是口语输出,第二个是书面输出。本节课以口语输出为主。这让学生在了解本节课联合国基本知识以及其职责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时事及现实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优化:费厄斯坦的中介作用理论认为教师的中介者作用要符合共享,个性和归属感的特征。既要强调合作学习,也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属于一个团体和一种文化。所以,老师要全程观察和监控学生任务完成的过程,在学生给予任务展示的过程当中给予适当的点评以及提示。

四、结论

维果茨基和费厄斯坦提出的中介理论,如今已经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师作为教学的中介者,应该在实际课堂中结合中介理论精心设计教学设计,并发挥中介者的桥梁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徐锦芬,李斑斑.中外籍英语教师课堂中介作用调查与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301.

[3]Vygotsky,L.S.Mindinsociety[M].Cam-bridge,Mass:MITPress,1978.

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1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深入总结了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课改的优秀成果,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合,对高中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围绕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的语篇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探究文化内涵,吸取文化精华,同时,尝试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提高理解和表达效果,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均衡发展。基于此,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也需把这些要素考虑进去。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要素进行安排,以确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它对课堂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2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教学设计需根据课标和学情来进行定位,但一些老师对课程标准不够重视,甚至有些教师从未读过课标,这种情形实在令人担忧,若如此以往,对我们的教学尤为不利[2]。其次,一些老师不习惯进行教学设计,偏重语言知识点的讲授,备课老套,上课也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导致耗时低效的结果。因此,老师急需改变教学现状探索更为有效可行的方法进行教学,需要从教学设计着手。此外,一些老师也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但是缺少深度,导致教学设计表层化、肤浅化,也未把新课标要求下的要素渗透于课堂当中,使课堂缺少灵魂。鉴于此,笔者结合具体实例来谈谈如何进行英语教学设计。

3高中英语阅读课设计的对策

为了更好帮助读者理解,笔者接下来将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一Unit5ExploretheChinesewritingsystem(readingandthinking)为例进行分析。

3.1仔细解读课标,做到心中有数

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教育教学的行动指南。解读课标能够清楚每个标准对应何种能力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量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是否得体,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逻辑有条理,也方便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微调。所以,教师需要有研读课标的意识,在此指导下才能帮助自己做好教学设计。

3.2研读语篇,挖掘文本信息

语篇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资源,因此,深入挖掘文本信息是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的前提。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解读语篇文本的意识,对教材语篇文本的解读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定位。根据新课标,主要着重解决what,why,how等核心问题,what解读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所有的教学活动均需要围绕主题这一条主线展开;why则需要对语篇的深层含义进行解读,包括作者的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how立足于整体解读文本体裁,内容结构框架及特点。总之,文本是作者和读者的心灵对话,我们不仅要读懂文本内容,而且也要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3],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设计避免表层化和肤浅化,使其富有灵魂和意义。

3.3分层设计问题,形成梯度教学

不同阅读问题设计对学生提取信息、培养阅读策略、概括归纳文章大意、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建立新信息与旧信息的联系、开阔视野和发扬个性等有很好的引导作用。但与此同时,需要考虑每个问题的设计意图。问题设计可检测学生对文本掌握的程度如何以及决定是否还需要教师的深度解读。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要考虑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等,更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使教学设计环环紧扣,层层递进也是好的阅读设计的评价标准之一[4]。3.3.1精心设计表层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表层问题的导向是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直接可从文本中获取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主要内容,在该层次主要是利用略读(skimming)和精读(scanning)策略来理解语篇知识,如让学生通过略读关键词语或者是段首句等快速捕捉关键信息。【案例】1)Readingforthemainidea:whatisthemainideaofeachparagraph?2)Findoutthewordsandphrasesthatdescribeatime.Thenwritedownwhathappenedateveryimportantmoment.[设计意图]通过略读和寻读,让学生快速浏览首段、每段主题句等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培养常用的阅读策略。3.3.2巧妙设计深层问题,训练学生的推理批判思维深层问题是在表层问题之上的进一步拓展,需要在老师搭建脚手架的基础上,挖掘文本信息,已有信息与新信息相结合的一个过程,此类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并不能直接从文本中得出,回答此类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判断推理。当然,深层问题对一些学生肯定有难度,因此教师可以以不同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现生生、师生之间的给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气氛活跃的环境下,学生会更愿意说,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案例】Readthetextagainanddiscussthefollowingques⁃tions:1)HowdoeswrittenChineseconnectChinesepeopletodaywiththoseofthepast?2)Accordingtothewriter,theChinesewritingsystemisonefactorthathashelpedthe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survive.Whatdoyouthinkaresomeoftheotherfactors?[设计意图]深度理解语篇内容,从细节之处推理挖掘更多相关信息,理解作者高层次的言外之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4抓住文章主线,理清文章结构

在阅读设计中,除了关注微观层面的语言知识外,也应从整体上把握篇章内容,在大脑中形成整体框架,可以以思维导图等方式呈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受影响而学会采用此策略,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有了框架对后续的课文复述等有很大帮助,也能减少学生的认识负荷,减轻记忆负担。【案例】从体裁来看,这篇文章属于说明文,对学生来说话题又不太熟悉,且涉及历史文化知识,难度稍大,需要考虑如何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更易于接受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考量,这篇文章可根据其时间顺序作为切入点,围绕该主线进行教学清晰易懂,学生也易于掌握接受。[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理清文章主要内容以及其脉络和框架,助于后续活动的开展,也为写作课做了铺垫。

3.5妙用语篇学词,克服易忘烦恼

据了解,很多老师仍然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去教词汇,即先学习课本后面的词汇表,讲解教读之后让学生识记,把词汇难关过了再进行其余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的结果是学生普遍觉得枯燥无味、难记易忘。基于此,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不妨试试在语境当中学习词汇,这也许是一种可行且高效的学词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及用法等,而不是孤立地进行词汇的学习,理解之后再给以适当练习进行巩固加以运用。【案例】例如,课文中的一句话:WrittenChinesehasalsobe⁃comeanimportantmeansbywhichChina’spresentisconnectedwithitspast.关于这里的means一词,学生平时只熟悉两个常用的搭配,即meantodosth.打算做某事,meandoingsth.意味着做某事,而文中的means并不难看出是一个名词,而且前面用了不定冠词an来修饰,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再结合整句话的意思学生不难理解该词的意思,便能大体猜测其意。因此,在语境中学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尤其是一词多义的词,如此在阅读中学习词汇之后,便可让学生完成如下练习加以巩固,看能否在任务中灵活运用。eg:Soonafterthat,theideadevelopedthatcalligraphywasnotonlyabeautifulartformbutalsoa________ofshowingthecharac⁃terofthe“manbehindthebrush”.[设计意图]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理解词汇,达到学而会用的效果。

3.6渗透文化意识,升华学生情感

文化意识也是学生需要摄入的一部分,就以本单元为例,该文本就需要涉及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等,我们可以涉及如下问题供学生讨论,如:1.DoyouthinkChinesemightbeagloballanguagelikeEnglishinthefuture?2.What’syourfeelingabouttheChinesewritingsystemafterlearn⁃ingit?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从中便可无痕习得文化意识。总之,无论从句子结构还是用词方面都比较好,若学生能够学会把如此句式用于作文中,便会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背诵、朗读中体验和感受语言之美。

4结束语

在新课标要求下,对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探索对学生更有利的阅读教学设计,使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教学成效相匹配,才能不断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而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邓新侦.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9(15):35-38.

[3]王芳.“宝塔式”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9(31):67-69.

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自信;国际视野;课外阅读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五年来,“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学外语教学”,已成为当前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新趋势和新方向。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以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此问题展开了讨论,学术观点比较一致并且集中,主要建议从体制上进行根本性地改革,扭转在现有的国内高校外语教育中中国文化缺席和失语的现状,主张适当加入中国文化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中华文化自信[1-3]。然而,这样的改革思路,一方面对于改变高校外语教育中国文化缺席和失语现状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无论是出于文化安全考虑提出杜绝使用原汁原味外文教材,还是主张大学英语课程应该以传播中国文化为课程目标,都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化自信问题。文化自信所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最早是近代政治腐朽、闭关自守的中国社会受到西方先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无情冲击,而出现的文化自信不足或者文化自信丧失。2014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有很强的文化自豪感,只是到了鸦片战争时期,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文化自信被严重损害。”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国人“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4],对当时日新月异的世界知之甚少。究其实质,文化自信不足的问题,本质上是对东西方制度、文化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而造成的盲目西方崇拜。“浮慕西化而不深知西方文化的底蕴,憎恶传统而不解中国传统为何物”[5]。因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文化自信问题,必须从源头上入手,提升国际意识和综合人文素养。

二、课外阅读教学与高校文化自信建设

文化自信教育是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以及必要的组成部分。文化自信教育中所必不可少的“国际意识”和“人文素养”元素,在2017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2017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基本工具,为迎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大学英语教材以精读模式在国内的外语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大学生的外语技能尤其是在读写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打下了较为坚实的语言基础。但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本教材一学期”——只有精读而没有泛读的课程与教材设置现状,造成大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对西方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缺乏认识,无法进行东西方制度文化的比较互鉴,因而不利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中外的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专家都非常重视广泛阅读在外语学习和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大量接触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掌握第二语言的关键,输入的两个主要途径就是听和读[6]。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马克•埃德蒙森强调在人文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阅读无所不在,其作用不容忽视[7]。上海对外贸易大学黄源深教授认为“英语学习的功夫主要在课外——即学习者需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8]。显然,开展外文原著课外阅读教学,不仅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应然性和必然性要求,也是基于文化自信外语教学改革的应然性和必然性要求。在西方文学、历史、社会政治等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著作文献,无声地驳斥、颠覆了西方国家所自我标榜的一切,有力、有理、有据地揭示了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的虚伪本质。如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获得者卡洛尔•安德逊的《白色愤怒》(WhiteRage,2016),揭示了美国黑人在1865年《解放宣言》发表后至今150余年的血泪历程,揭露了美国大多数白人根深蒂固的极端种族主义倾向和沙文主义白人优越论的荒谬本质;英国诺奖作家多丽丝•莱辛的自传《刻骨铭心》(UnderMySkin,1995),揭示了为了维护少数人利益而发动的非正义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与无尽痛苦,表达了战后英国人民对英国国家政府的无比失望,同时也谴责了帝国主义国家对外实行殖民统治的罪恶与黑暗;美国诺奖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中篇小说《人鼠之间》(OfMiceandMen,1939),揭露了美国梦的虚伪本质,再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底层劳动者的绝望与幻灭;加拿大诺奖作家爱丽丝•门罗的很多短篇小说作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西方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强烈的贫富差异,如《周日下午》(“SundayAfternoon”)与《受雇女孩》(“HiredGirl”)等。课外阅读西方原著,并不单单局限在认清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的虚伪实质,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通过阅读,真正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差异性和互补性,认识到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通过阅读自觉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求同存异,不卑不亢,以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形成文化大国公民应有的“海纳百川”的恢弘气度和宽广胸襟,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在未来担当中国社会的文化中坚力量筑起一座坚不可摧的桥梁,逐步消解国际上对中国的负面消极的误解、诬蔑,让国际上任何抹黑中国的政治阴谋和企图不攻自破。正如1999年余秋雨先生在湖南大学演讲时所指出的,这样中国才能从世界工厂逐渐升级为向世界输出普适价值和文化思想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三、可行性问卷调查与教学设计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的思想。他强调,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从主体的角度来看)、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9]。因此,课外阅读教学要产生良好的效果,就要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他们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一)问卷设计收集与研究对象笔者课题组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对辽宁大学在校本科生文科、理工科各两个班,以及研究生人文、理工、经济类各一个班,共328人(其中男生135人,女生193人)进行了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本科生为2019级的在校文科生101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65人)和理工科生98人(其中男生55人,女生43人),研究生为2019级在校人文、理工、经济类硕士研究生,共129人(其中男生44人,女生85人)。采用单选题和多选题对受试者是否具有课外阅读习惯、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每周课外阅读所用时间、所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的种类(可多选)、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可多选)、影响课外阅读选择的因素(可多选)以及常用的课外阅读工具(可多选),共七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2019年3月中旬由相关任课教师在线上授课时将问卷链接发到各班级微信群。回收的328份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二)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1.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基础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如何调动所有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和无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分别占受试总人数的75%和25%。选择“很喜欢”“喜欢”和“一般喜欢”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分别占受试本科理工科生总数的96.94%,占受试本科生总数98.5%,占受试研究生总数的93.8%,占受试总人数的96.65%。选择“不喜欢”的学生在受试研究生中占比最高,为6.2%,其次是本科生理工科生,占3.0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调查结果,无论是不同专业的本科生,还是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从整体上看,都已基本上具备了开展原著课外阅读教学的基础条件。无阅读习惯者或者选择“不喜欢”阅读的学生可能需要慢慢适应,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热情鼓励。如何调动所有学生的课外阅读参与热情,是课外阅读教学必须妥当、及时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2.受试大学生存在着课外阅读整体自主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多数的大学生每周课外阅读用时甚少,每周课外阅读时间低于5小时的学生,分别占受试本科理工科生总数的56.12%,占受试本科生总数52.76%,占受试研究生总数的63.57%,占受试总人数的57.01%。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存在着大量空闲的时间与空间可供灵活支配,为大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但是这一事实同时也凸显了大学生存在着课外阅读整体自主能力不足的问题。3.大学生课外阅读以扩展知识和娱乐为主要目的。从统计数据来看,娱乐消遣和扩展知识是大学生课外阅读最主要的两个目的。以扩展知识和娱乐消遣为目的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分别占受试总人数的75.91%和78.05%。同样,与之相对应的人文类和娱乐类读物最受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在课外选择阅读人文类和娱乐类读物的学生,分别占受试总人数的64.94%和57.93%。此外,影响课外阅读的因素选项中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阅读的内容”(占受试者总人数80.49%),以及“老师或朋友推荐”(占受试者总人数69.51%)。4.手机和纸质书本是当今大学生中同样重要的两个最为普遍的课外阅读工具。使用纸质书本和手机作为课外阅读工具的学生,分别占受试本科理工科生总数的71.43%和88.78%,占受试本科生总数76.38%和88.42%,占受试研究生总数的61.24%和80.62%,占受试总人数的70.43%和82.32%。

四、课外阅读的原著教学设计与实现路径

(一)形成性评价机制与终结性评价机制相结合,平衡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张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将学生的求知要求视为影响教学过程的关键因素[10]。基于文化自信的大学英语原著课外阅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阅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了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采用多角度的形成性评价机制与终结性评价机制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如大学英语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各占总成绩的50%。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较好地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同时也平衡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依托。(二)自主学习与合作式讨论相结合,形成从输入到输出的良性循环。自主学习绝不是一种完全脱离教师的学习,教师在帮助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1]。教师必须能够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地引导,为学生设定每周的读书任务,要求在个人自主阅读与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以小组汇总的形式按时提交读书报告。分组尽量以随机形式进行,一定程度上实现人员结构的合理配置,从而确保课外阅读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此外,李赋宁(北京大学)指出,读书必须落实到笔头,这是古今中外学人的共同体会[12]。因而,自主学习与合作式讨论相结合,形成从输入到输出的良性循环,既是课外外文原著阅读教学的重要实现途径,也是课外外文原著阅读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小组内学生可以自由交流书中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就没有读懂的地方进行讨论,既锻炼了口头英文沟通的能力,也锻炼了英文书面表达的能力,体会思想碰撞交流的快乐,形成一定的向心力。在布置学生阅读中篇或者短篇小说时,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故事排成短剧表演出来。这既是帮助学生树立阅读信心的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可以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三)充分汲取经典原著的养分,运用阅读策略有效缓解外语阅读焦虑。课外外文原著阅读内容必须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既要喜闻乐见,引人入胜,又要具有深刻的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历史、小说、人物传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可以充分满足这方面的阅读需求。内容的选择是课外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学生会非常重视教师或朋友的推荐,但起决定性的根本因素还是阅读内容本身。课外阅读应尽量选择推荐经典的原著,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并了解大师的思想,继承人类宝贵文化遗产中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将其内化于自己的行为、情感与思想中[13]。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内容时一定要特别慎重,要综合考虑阅读内容与大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锲合度、阅读内容的文字难度与大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匹配,阅读内容的长度与大学生的学期学习计划是否协调统一等多方面因素。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来缓解包括畏难心理压力在内的外语阅读焦虑,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阅读信心。外语教师既是外来文化的传播者,也是本土文化的传承者,肩负着双重文化使命。既要帮助学生消除学习外语和外来文化的陌生感,又要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弘扬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外语教学效果[14]。(四)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和信息资源教师在课外阅读资料的选择中,既可以给学生布置阅读纸质书,也可以提供给学生免费电子书资源,由学生自愿打印,而电子书资源优势尤为明显。这样,既不会增加学生额外的购书负担,又可以保证阅读版本的统一,保证课外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开世览文等馆际互借服务为高校外语教师获得纸质或电子外文图书教学资源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布置外文原版文献阅读任务的同时,随时跟进国内国际新闻动态,聚焦热点问题,及时向学生微信群分享,使大家可以随时接触鲜活生活中的时事英语,在碎片化阅读中形成高度自觉的民族意识、国际意识和家国情怀。向学生推荐介绍相关的微信平台、公众号,如新华社公众号的中英对照“说”、全民学英语、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等。鼓励学生用英语讨论国内国际政治、文化、经济生活大事件,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确立文化自信。

五、结语

基于文化自信的大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旨在打破一个旧的、落后的外语教学框架,改革因循守旧的教育思路,尤其是改革当前普遍存在的“一本教材一学期”的落后局面。“一本教材一学期”是我国在一穷二白时期的权宜之计。新时代外语教学,不能再仅仅满足语言上的、知识上的输入,更重要的是培养面向未来人才的国际意识和人文素养。因此,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同时重视“精”与“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人文综合素养,培养具有广博的国际文化视野和深厚的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这是建设文化大国、文化强国,提升中华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淑梅,胡晓华.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4):82-87.

[2]任海棠,邓秀梅.刍论创新我国外语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理论导刊,2017(4):80-83.

[3]刘毓容.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6):35-36.

[4]魏源.圣武记[M].上海:世界书局.1936:359.[5]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255-256.

[6]KrashenS.TheInputHypothesis:Issueand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17

[7]EdmundsonM.TheIdealEnglishMajor[N/OL].The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2013-07-29)[2020-08-10].

[8]黄源深.英语专家如是说[J].英语学习,2007(6):1.

[9]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王宪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1.

[10]佟艳光,赵红军.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99-102.

[11]何莲珍,等.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之探索[J].中国外语,2011(5):18-24.

[12]董亚芬.我国英语教育应该终以读写为本[J].外语界,2003(1):2-6.

[13]宋艳芳.以提高人文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为目标的“英语阅读”课程改革[J].外语研究,2015(3):57-60.

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篇6

小学语文教材以主题单位进行组合,这本身就是一种群文设计思路,教师要有单元学习意识,让学生掌握单元主题,也为展开群文阅读创造良好条件。从三年级开始,教材编辑时,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一篇略读课文,到五六年级,每一个学习单元设置了两篇略读课文,其用意当然是为增加学生阅读量。为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教师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根据文本内容,为学生搜集更多同类文本资源。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参与到文本资源搜集过程中,学生在搜集过程中获得的阅读认知,会更深刻更可贵。在学习《渔夫的故事》时,教师根据童话体裁内容,选择了《小壁虎借尾巴》《七颗钻石》《犟龟》等内容组成群文组。教师给出阅读提示和要求:这几篇童话故事在主题、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针对教师问题设计,展开定点式阅读。学生阅读展示时,有学生说:这些童话故事都涉及智慧、善良、执著等主题,在结构上都出现了反复讲述的特点。教师集合相关童话故事形成群文,为学生群文阅读创造条件,学生从群文阅读中形成共性认知,极大丰富了阅读手段,提升了阅读品质。

二、整体设计,实现群文横向衔接

小学阅读教学内容注重字词句的应用、常见修辞方法的选择和一些写作技巧的探索。教师在具体阅读引导时,需要对群文进行整体考量,从多篇文本阅读中提取信息,设计比较性、迁移性更强的阅读问题,促使学生思维形成多元启动,对群文展开阅读、分析、整合、评鉴、创新等阅读活动。在学习《刷子李》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时,先让学生对文本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然后找到人物描写抓特征的手法。教师搜集《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让学生找到相关人物描写,体会描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在抓人物特征进行描写方面有什么创意表现。学生阅读兴趣很高,针对教师给出阅读问题展开相关信息搜寻。在阅读成果展示时,很多学生都找得非常准确。教师让学生对同类文章进行同质问题探讨,学生在具体阅读体验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共性认知,特别是对人物描写技巧有了一些切实认知,这对提升学生写作水平语文素养有重要帮助。

三、意识渗透,实现群文深度挖掘

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篇7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阶段目标,我们觉得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着重落实以下几个方面: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针对目标,我们又以怎样的策略去应对?

(一)加强认读,逐步提高

大家都知道,学生入学前认识的字还很少,入学一段时间后,逐渐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为阅读奠定了基础。但由于低年级缺乏注意分配能力,所以,即使课文中没有生字,好多学生也会一字一顿地读,或者反复重复或回读,难以形成连贯的语流。因此教师应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课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可采用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对于较难读的句子,教师可做朗读示范甚至领着学生读。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体悟,习得经验,切实过好认读关。如从一字一字地读到以词或词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扩大认读单元。

(二)感受乐趣,引发对话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加工处理课文的符号信息,与课文和课文作者对话交流,接受课文丰富内涵的影响。于是学生体会到阅读可以跨越时空,将世界各地的风光尽收眼底,将古今中外的伟人一一道来,多有乐趣。渐渐地,这种阅读的乐趣转化成一种需要,而需要又是人进行实践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然而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对初学的儿童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自主阅读,感悟语言

兴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成为可能。因为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在教育影响下与客体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过程。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又使体验、感悟这种心智活动成为可能。因为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是阅读行为的发动者和操作者,而且自始至终决定着阅读的目的、任务、方式和效果,应当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地位。

如何引领学生畅游在符号世界“体验”其中的乐趣呢?

首先,应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像。儿童的语言特征是词语概念总是和事物表象紧密结合。教师针对这样的特点可利用插图、多媒体等模拟再现生动的生活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模块,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准备”。这是因为阅读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生活,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相应生活场景,使学生情不

自禁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受到感染。

其次,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正是教师彻底摒弃了刻板的指令,丢开了标准答案,学生的潜能才得到释放,对课文的再创造成为可能。长此以往,学生探究的愿望会被激发,良好的学习方式便得以形成。

此外,熟读成诵是加深体验、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一篇文章,若能读出抑扬顿挫、神情语调来,就表明受到了感染。为此,要让学生充分读书,在语言文字中多走几个来回,多角度、多层面的触摸语言、揣摩浯言,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这样可引起学生相关生活体验的联想,从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体验。当然这是师生共同参与、多向交流的过程。

(四)培养习惯,持之以恒

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篇8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基于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并坚持一定的设计原则开展实施,以确保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具体原则分析如下:

(一)创新性原则

“教是为了不教”,而“不教”指的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亦即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时坚持创新性原则。优质的问题设计能够拓展教学空间,发散学生思维,打造高效阅读课堂。因而,教师需结合文本的语言、结构、主题、思想情感、修辞手法等进行创新延展,亦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特点、审美能力、个人爱好进行适当拓展,从多维视角出发,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二)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探究性以及挑战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解决问题。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其主动思考,形成良好思维习惯,进而提高阅读学习效率。需注意的是,在探究性问题设计时,教师需结合文本积极挖掘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并获取学生学习反馈情况,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个人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针对性原则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以扩展,认知能力得以增强,思维习惯也有了很大改变,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时根据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问题设计,以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互动。此外,学生个体学情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需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问题设计时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的问题,体现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

(一)基于学生兴趣进行问题设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应讲究方法,不能教师想怎么问就怎么问,而需结合教学实际,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问题。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例如初中学生情窦初开,有了追求浪漫的小心思,喜欢研究不同花的花语。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我就把握住了学生的这一兴趣特点,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花,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花的花语,如玫瑰代表爱情、康乃馨代表母爱等,并适时引出本堂课要讨论的问题:“莲花的花语是什么?周敦颐为什么独爱莲?”如此,由兴趣引入问题,再由问题深入文本,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阅读教学更具高效性与趣味性。

(二)紧扣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不然则会使教学失去意义。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也需紧扣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明确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例如在《紫藤萝瀑布》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作者在描写紫藤萝花时采取了何种顺序?作者在面对紫藤萝瀑布时为何会出现那样的情感变化和人生感悟?”问题一提出,学生便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自主思考与研读中逐步理解课文内容。这类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理清思维脉络,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三)结合教学实际把握问题设计的“度”

问题设计不仅要精彩、要合理,还要有“度”,即问题设计需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性,同时还要把握适宜的深度。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本,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一方面,教师的问题设计需由易而难,层层递进。例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依次设计了如下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课文题目有何深刻含义?文章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本文与《秋天的怀念》在思想表达方面有何不同?你对父亲有着怎样的理解?这四个问题层层递进,既有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和拔高升华,有效关联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发散了学生思维,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的问题设计需深度适宜,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鲁迅弃医从文是一种怎样的爱国主义?这种行为是否可取?你认为什么是最好的爱国主义行为?”随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形成自我认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了阅读教学由课堂向课外延展。

三、结语

总之,问题设计关乎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初中语文教师应把握好问题设计的原则,提升学生主体作用,从学生出发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运用问题设计方法,通过优质问题的提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而确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生成。

作者:黄康梅 单位:广东省吴川市中山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金海鹏.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思考和做法[J].读书文摘,2016(18).

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原生态

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渗透,原生态教学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原生态教学是指一种自由自主的学习方式,与新课改倡导的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相契合。阅读是生命自由活动的具体体现,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语言特点,汲取文本的“营养”。学生天性浪漫,思想纯真,原生态阅读设计更契合学生的认知特性。因此,教师不妨从原生视角出发,对教学环节、内容展开规划和设计,让英语课堂在转型中展现独特个性。

一、让趣味情境引领阅读

朱熹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里的意趣是指对事物产生的某种积极心理倾向。原生态教学并不是要摒弃先进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想方设法激趣,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既是原生态教学的本质,也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动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兴趣为激发点,驱策学生去探究。现在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它属于外部激发手段,虽然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外部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教师不妨从内部机制上进行驱动,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将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兴趣的广度和效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Unit2《Myschoolbag》时,教师先给一张纸和几支彩笔,让学生完成绘画任务:“Schoolbagisnecessaryforourschool.Whatkindofschoolbagdoyouhave?Canyoudrawit?”学生都非常喜欢这项任务,很快,五彩缤纷的书包就呈现出来了。学生将“schoolbag”这个单词写在图画下面,教师继续引导:“Whatareyourschoolsuppliesinyourbag?Canyoushowittous?”学生继续绘画,经过一系列的绘画活动,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对单词的感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学活动初期,学生的大脑处于零开始的状态,根本没有进入学习情境。教师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展开与主题相关的绘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感知水平都会实现跨越性发展。

二、让竞赛诵读深化阅读

语言学科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在原生态教学理念的冲击下,一些教师认为既然是原生态教学,只要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就可以了,这显然是对原生态教学的误读。原生态教学要创优教学手段,从趣味朗读着手,触发学生内心深处最深层的阅读意愿。朗读形式多元化,有看图朗读、想象朗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集体朗读、串读、竞赛诵读、接龙朗读等,这些都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帮助他们快速触摸文本,实现语言感知和积累,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Unit5《Dinnerisready》时,学生对文本主题很感兴趣,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条件,从朗读形式着手,展开点拨和指导:“Whatkindoffoodwillyourdinnercontain?Doyoulikethefood?”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对各种食物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讨论结束后,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分组、设计诵读形式进行对话,将文本材料涉及的句型表述出来,其他小组则在聆听中进行打分。学生轮番表演,快速抓取阅读重点和难点。小学中段学生对阅读的认知是比较肤浅的,如果教师完全放权,课堂就会呈现无序、混乱的状态,连基本的课堂秩序都无法保证,谈何主动阅读,谈何效率?因此,教师要主动发现学生的认知起点,展开竞赛性诵读,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

三、让多元任务驱动阅读

任务驱动是英语阅读教学出现频率最高的现象。教师要从文本实际和学生接受能力这两个视角出发,让学生在解决任务过程中掌握知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新课改的强势推动下,原生态阅读初见成效,大部分教师都产生了教学意识。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调控力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新思想无法落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存在。要想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彰显原生态教学特色,必须让多元任务发挥积极作用,驱动阅读活动顺利实施。教师要布设具体可行的任务,让学生进入操作程序,懂得归纳总结、举一反三。任务布设需要在文本探究的基础上推进,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思维引擎得到启动,语言感知更加深刻、全面。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Unit6《Meetmyfami⁃ly!》时,教师以插图为载体,呈现信息,为知识传输提供有效渠道:“Herearetwopictures.Pleasetellmewhatyouseefromthepictures.”学生瞪大眼睛,看得非常仔细:“asquirrel,threerabbits,abiglion,abigtree.”学生热情洋溢地表述,顺利完成任务。教师继续提出问题:“Guesswhatthey’retalkingabout?”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猜测:“Ithinktheyaretalkingaboutthepainting.Becausetheboyispointingatthepicture.”在英语教材中,词汇、句型比比皆是,学习内容的难度系数虽然不大,但学生要精准把握其中的要义是有难度的。任务驱动很好地检验了学生知识把握的程度,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纵深发展。因此,教师要布设精准化的学习任务,梳理多种关系,以问题为切入视角,帮助学生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完成关系的构建。

四、让交际训练延展阅读

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篇10

在中国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听说读写4项基本技能的重中之重,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扩大词汇量和拓宽知识视野,还能提升英语教学效率和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然而中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较低的英语阅读有效性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不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又导致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低下。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有效结合新课标要求,教给初中生理解英语知识和学会逻辑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促使他们掌握有效的英语阅读技能。初中生贫乏的词汇量和肤浅的阅读体验,以及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他们懈怠于阅读,缺乏阅读时间,尤其那些枯燥乏味的拗口句型更让学生懒于大声朗读,加之缺乏跨文化知识与信息储备,很多文章也读不懂、读不通,很难从那些英语文章中获得有用的知识信息和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要对阅读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不断增加初中生的词汇量和阅读时间,运用生动有趣的英语故事和文学作品,增添初中生的英语阅读乐趣,利用网络英语教学资源丰富英语阅读教学内容。还要鼓励初中生积极参与到英语阅读教学之中,并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动力,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充分感受英语阅读的魅力。为此,由朱萍撰写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一书,有助于跨文化意识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研究。该书主要由思考篇和实践篇两部分组成。作者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教学案例,为中国初中英语教师提供了大量可供操控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方案,这些阅读教学设计过程还蕴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可以帮助广大初中英语教师深刻理解阅读教学设计思想与实践。在思考篇,主要深入思考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对阅读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了整体把握,详细分析了初中阅读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读前、读中和读后等活动的有效设计,还对阅读作业进行了合理布置。在实践篇,主要通过大量的课堂阅读教学设计案例,指导读者如何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每篇阅读教学设计案例的内容隐含了教师需关注与思考的问题,例如,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时需要分析教材文本特征、文本特点。

作者还根据各个学校的学情特点要求教师制定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有效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选择恰当适合的教学策略等。作者把研究重心放在了初中二、三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上,因为高年级阶段英语阅读教学与高中英语衔接更为紧密。作者还选取了英国牛津上海版的《英语》教材的主课文,作为主要研究的阅读教学文本,再辅以其他优秀教材阅读文本内容作为拓展阅读文本进行阅读教学设计研究。总之,该书具有内容丰富翔实、逻辑清晰、语言凝练和表述通俗易懂等特点,为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资源。第一,书中思考了如何整体把握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问题。作者认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贯彻整体教学思想,才能真正有效提升英语学习效率和形成语言能力;在初中语言阅读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对语言和信息进行表层的理解与把握,让学生通过文章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和写作主旨等方面的关注,对文章进行深层次把握,然后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结构特点和谋篇布局,通过文章的遣词造句、语篇布局技巧进而鉴赏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整体教学方案,能有效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树立整体教学理念,整体把握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读前、读中和读后3个阶段。在读前阶段,要充分调动初中生的相关知识背景,提前扫清生词障碍和预测文章内容,为阅读课文做好思想和精神准备;在读中阶段,要注重单词短语和句型学习,并重点引导初中生通过信息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作者写作意图;在读后阶段,要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巩固新学的语言知识。通过这3个紧密相连的教学环节训练初中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还要尝试整体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读前课堂观看短片教学活动引出本节课话题的生词,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然后再通过自由讨论活动让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并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利用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训练他们的听说和阅读能力,以旧带新逐步导入新课,从而大大降低中学生的英语阅读难度。在阅读教学环节整体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阅读课的词汇和语法处理、课堂阅读保障等问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意识的渗透等问题,第二,书中思考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读前活动设计问题。初中英语阅读读前活动教学设计有助于提升英语阅读效率和效果,读前作为阅读教学的开头应该像凤头那样美丽、短小而精彩,读前作为下一个阅读环节的垫脚石,旨在激活学生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读前教学活动设计要有的放矢,不能挤占阅读本身时间,读前教学设计活动还应遵循一定原则和设计策略,可从文本理解、语言知识和运用拓展等角度探究读前活动的有效设计,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背景图式,为阅读活动做好充分的语言知识准备。

在读前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要研读文本、关注教学目标和了解学生学习需求,选用图式激活语义建构图、预测、多媒体导入法和单词预教法等合适的方式,为整体阅读教学活动保障服务,才能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中国初中英语读前准备活动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过分重视图式激活方式,读前活动设计时间过长,严重影响了阅读任务,过度讲练语言知识,把读前活动变成了语言知识点新授课,滥用与过度使用媒体从而忽视了学习目标和教材特征,面面俱到从而缺乏针对性,无视学生背景知识盲目设计等。因此,还需遵守阅读前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如需求分析原则、创设语境原则、适度原则、关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原则,以及基于学生的认知差异多样化设计原则等。因此,作者建议读前教学设计活动形式,首先要准备好读前活动资源和预测工作,通过阅读活动文本的题目与标题、数字与图片等信息,预测文章的内容、词汇、预设情况和布置任务等活动资源,以及预测作者的写作方法、目的和态度等,这样可以加快阅读速度和降低阅读难度,增加学生的阅读欲望和阅读兴趣;其次,利用头脑风暴构建语义图来激活学生图式,借助语义图式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有助于阅读所需要的知识;再利用生本资源设计动情性导入,通过背景介绍或讲故事的方法为阅读做准备;最后,通过开展话题讨论引入阅读文章的主题。第三,思考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读中活动设计问题。在初中英语阅读过程中要设计好读中活动,可以提高中学生的阅读技巧,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所要阅读文本的信息,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整体到部分的阅读顺序和原则,最终实现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与结构、写作目的与态度等方面的理解,并能形成学生逻辑推理、判断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设计好读中活动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在读中活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标题的预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标题预测策略来预测文本的内容、体裁和作者的措辞等,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与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标题的权威性,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判断力和有思想的人。然后,运用速读、略读、细读和精读等阅读方法,通过快速浏览文章的标题和首尾句,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内容、文章框架结构和作者写作意图,以此验证读前预测并概况文章大意;通过略读快速浏览全文,重点阅读开头、结尾及每段的首尾句,以此快速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主题思想与结论;通过细读教会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借助主题词、标题、版式及印刷特点准确找到目标;而对于填表格、选择题和判断正误等题型,可以采用通篇略读的方法;而对于那些主要事实和关键信息部分,可以采用精读和详细地分段阅读等阅读方法,注意细节处理和语言精华的细细品读,还要注意分析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以及重点句子的仿写、改写和释义等。第四,思考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读后活动设计问题。初中运用阅读读后活动是读中阶段的有效延续和拓展,英语阅读读后活动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拓展他们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读后活动是为检查中学生阅读效果和运用语言能力,更有助于中学生对阅读文本的体验,进而达到对学生心灵的唤醒。因此,在读后活动设计过程中不能脱离文本,应该围绕文本深入挖掘和提炼内涵,针对目前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读后活动的消极怠惰,应该着眼于文本的理解、拓展、延伸和文化的意识培养等活动的开展,设计移动数字学习空间和情境,让学生多维立体参与读后活动。读后阶段作为全文内容的总结,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图片或关键词进行总结全文,也可以结合阅读文本进行概要的写作训练,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文章相关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逻辑分析和概括能力。也可以通过讨论和即兴演讲方式,有效地提升学生分析评价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最后通过布置作业培养学生语言的输出能力。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可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结构,它可以触发学生的丰富联想,从而帮助他们记忆和构建写作基本框架结构。在语言输出教学设计过程中,可采用讨论课文主题深化学生对主题内容的认识,从而呼应读前活动;通过课文内容的复述、读后感的编写、改变结局的尝试、角色转换等教学方法设计,从不同角度了解课文人物的思想,从而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第五,思考了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备受关注,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监控性和相对性等特征,在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阅读形式主义比较严重,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弱化了思维训练从而大大降低了他们主动学习意识;阅读材料内容与范围狭小导致学生失去阅读兴趣,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没能将知识文化与语言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导致阅读教学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积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以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动机,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地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能力;明确英语阅读目标和增强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动力;改进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系统指导和训练;立足于阅读课堂教学和阅读时空,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发展学生的参与能力。还要创设自主学习情境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原始阅读与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与交流整合、放飞想象与学会创新,以传递人文精神和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还可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文本的阅读兴趣、阅读教材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和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情境创设方式和注重阅读情境的整体性。最后,论述了初中英语阅读课如何进行词汇教学的问题。词汇作为阅读的基础和根本,一定要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才能顺利地进行文本阅读;文本又是词汇的载体和语境,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词汇。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科学地嵌入词汇处理为阅读教学服务,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作者认为词汇教学任务活动设计要科学合理和形式多样,要做好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词汇衔接方面的问题,词汇教学不能脱离语篇孤立存在,阅读过程不能支离破碎,更不能脱离阅读教学目标。在读前,要基于主题与文本确定有利于交际的目标词汇教学,依托语篇设计核心词汇,并创设情境呈现词汇,以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和扫清阅读障碍;在读中,通过多种活动复现核心词和操练词汇,以培养学生词汇学习技能;在读后,通过创设情景和设计不同阅读活动,以帮助学生活用词汇和巩固词汇。可采用多种模式让学生体验词汇学习的乐趣,如采用直观教学法和创设情景来教学词汇,还可以通过联想和借助头脑风暴扩展词汇,指导学生运用构词法记忆单词,通过游戏、表演、故事和报告等各种活动创设情景活用词汇,指导学生有效利用词典和采取多种形式操练与巩固词汇,还可以巧用英语语篇推动词汇教学。

作者:周杰 单位:连云港市朐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