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生活更美好十篇

时间:2023-03-21 14:10:20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篇1

我从小喜欢看书,刚上幼儿园时,常常一有空就抱着妈妈给我订的《娃娃乐园》、《启蒙》和各种幼儿图本看,还让她给我读故事和儿歌。从认识一种蔬菜、小动物,写一个数字,学画一个图形开始到回味无穷的复述一个个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知道书中有无穷的乐趣。

入学后,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了阅读不单纯指从头到尾看完一些文字,还有很多科学的方法。首先阅读要广泛,掌握精读、略读、通读、速读等方法,其次还可以边读边写读书笔记,边提出问题并思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印象,又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看完一本书后,不能弃之不管,温习读过的书也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学习方法。

我渐渐地学会阅读、爱上阅读,那时候我觉得书是那样神奇,好像是一个宝匣子,里面藏着许多有趣的东西。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我觉得这话一点不假。通过读书,我深刻地领悟到阅读是生活的一种需要,生活中没有阅读的人,就像一条鱼儿离开了水,很快就会失去生命;就像一只离开队伍的大雁,会感到孤独、无助……如果没有阅读,我们从哪里知道那么多的新奇的事,没有这些事,我们怎么会增长见识呢?拥有了阅读,我们的生活就会丰富多彩,没有阅读的日子,我们生活就会暗淡无光。

阅读,让知识更丰富;阅读,让学习更快乐;阅读,让生活更美好。让书的精髓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富有活力吧。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篇2

书,能带你走向多彩缤纷的世界,带你探索许多未知数,让你解决了疑惑,还认识了书中的新世界。

.阅读书,不仅能让你解决了许多疑惑。丰富你的知识。还能让你在里面找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很会像着了魔似的恨不得每一分没一秒都能有一本课外书在身边。只要一有空,哪怕是一分钟,十分钟,也能够满足自己,当然,虽说月读书。也不要阅读那些七七八八,好不正经的书。比如漫画书等等不知名的书。

阅读书,也不是单单阅读名著书,一直看的话,无论你之前多么爱看书。总有一天也会发燥无味的,所以,偶尔换换口味也是可以的,只是不要太过了。不然的话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

……

阅读书,还有很多用处,你阅读一本书的话,还能明白上其中的某一个道理。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篇3

ESA理论 英语教学 阅读水平

英语阅读教学是我们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ESA理论和接受美学的应用,使我们英语阅读基础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更使学生们更好的掌握学习英语阅读,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好方法。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仅限于英语语言知识的讲解,强调教师和课本知识的绝对性,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ESA教学理论和接受美学对改善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本文分别从ESA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两个方面来阐述怎样提高英语阅读教学。

一、ESA理论

ESA理论是对ESA教学三要素理论的简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对于语言的学习,要广泛地接触语言教料,为实际交际而学习,激发学习的动力,让人们有机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充分的投入(Engage)、学习(Study)及运用(Activate)。通过投入(Engage)使教师最大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Study)就是要通过学生们对课堂活动的掌握与练习,掌握各种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等)。真的让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Activate)则是让学生们尽可能自由地运用所学的语言。

二、ESA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结合ESA理论提高英语阅读教学首先要采用Engage(投入),在我们教师指导学生英语阅读时,可以通过PPT课件介入英语阅读的主要方法。让学生讨论他们所理解的英语阅读,并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材料,激发他们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活跃英语阅读教学课堂的气氛。其次,Study(学习)给学生们一定时间阅读规定的英语文章,让学生把阅读的重点放在对阅读短文的惯用词、语、句的表达上,了解常用的词汇,比如“corporate”、“responsibility”、“conduct”、“principles”等,完成阅读理解后的习题。然后Activate(运用)教师接着解释有关问题,让学生们展开讨论,纠正学生阅读中的一些错误,鼓励学生自我纠错,提高他们的语感与阅读能力。

教学研究的结果表明,结合ESA理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们阅读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们广泛参与到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之中,加深对英语阅读方法的掌握,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也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三、接受美学与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教学作为英语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们良好英语能力的重要体现。接受美学理论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英语阅读教学的内涵和形式,对以往的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创新和借鉴。让我们明确了英语阅读应充分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阅读时让学生掌握好对“期待视野”的正确理解,发挥其关键作用。

虽然,我们了解的接受美学只是一种美学、文学理论,主要探索文本的生成与读者对于接受文学作品的全过程。但是,它也给我们的英语阅读教育教学带来很多的启示,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做出一些改革和创新。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都是我们阅读理解的一种工具,英语阅读也是一种阅读。接受美学阐释的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关系,也同样适合于英语阅读,为我们英语阅读教学所用。

首先,确立英语阅读教学中读者的主体地位。尤其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我国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是主要的,“学”是次要的,围绕“教”来转,让学生们错误的理解为教师的答案就是英语阅读的标准答案。在“教”与“学”中,“教”成为主体,“学”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在学习中毫无自主性,完全靠教师的讲解来理解课文、解答阅读理解的课后习题。我们应该确立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主体地位,文本只有在学生独立自主的参与下,才有意义。因此,在我们英语阅读的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是文章的读者,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我们要根据学生其自身的特殊阅历及知识结构,引导其对于文本理解的独到之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也是组织者与引导者,帮助学生们从更深层次去创造性地阅读和理解英语文章。

其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接受美学认为:阅读文本是一个复杂的物件,存在着读者能“接受”多少的问题。从接受作者的一点点观念到接受整体的意念都是有可能的。读者想“接受”多少意念往往看他在阅读时的主动程度。阅读是一件主动性非常强的活动,阅读的主动性越强效果就越突出,从而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探索能力得到更好的强化,收获也就越多。通过学生们的自我理解,对新鲜的阅读文本产生一种期待,这种期待的产生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指导意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阅读期待,然后把自我的感受充分的融入到对于英语阅读材料中去。提高英语阅读的水平。

通过对接收美学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任何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在作者完成文本时就已经产生,主要在阅读过程中由读者完成的,通过读者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想象去填充和改造文本,进行再创造。教师不应该满堂灌,把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要启发学生自己去领悟。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去指点和引荐,让学生们充分自由地领略其中英语阅读中的奥妙。

四、总结

通过对于ESA理论和接受美学的简要分析,结合这两个理论在提高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不断的提高学生们阅读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们广泛参与到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之中,加深对英语阅读方法的掌握,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的角色更加灵活,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教师可以通过对ESA三要素之间顺序的不断变换,创造出最适合的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只要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输入、吸收和输出的关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们英语阅读的水平以及对于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宗兰.接受美学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J].龙岩学院学报,2009,(4).

[2]王朋.从接受美学角度谈大学英语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7).

[3]吴云龙.接受美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1).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篇4

【关键词】小学语言;阅读与写作;契合点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和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复述叙事性的作品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作方面,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从上面的论述可见,阅读和写作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而阅读和写作是互动促进的关系,写作的基础是阅读,阅读的体验、实践、深化是写作,只有找到了阅读和写作的契合点,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灵感,学生才能把阅读的感受灵活生动地描述在写作里,才能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只有读写一体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验生活,提高自主阅读与写作能力

艺术家罗丹曾说过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教师要教导学生多留心观察发现生活当中的新生事情、美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还要让学生注重积累语言材料,多阅读书籍,拓展文章阅读的范围,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目的及立意,记录文章中的美好词句,丰富自己的语言存储库,不能“书到用时方恨少”。观察、发现、积累的过程很重要,反馈、吸收的过程亦很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给予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机会,更加要给予学生疑惑的机会。

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与思想,并且与学生进行沟通。如果一个学生遇到了好奇的事物没有去及时发现,就会无法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此时,教师就是他们生活中的积极引导者。在课堂上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贴近自然。比如:在春天的时候,让学生去教室外面,感受大自然的新生事物,指出学生不认识的事物,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查找资料了解新事件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对新事物的认识与感受,多引用自己收集储备的词句。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喝一杯白开水的时候并不能感受到其中的味道,如果在杯子里面加一勺糖或者蜂蜜,学生可能会更加细心地去品尝这杯水,而写作也是如此。如果在里面不加以修饰的话,文章就显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教学需要灵活又幽默有趣。

二、从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入手,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讲故事或让学生读名著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一些动画、电视或者图片引起学生的关注,要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最想写的,鼓励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写出自己的新想法,新发现。例如:学生上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让学生感受中华经典诗歌魅力的同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体会诗中作者思乡之情,教师可以请那些外地的学生来畅谈自己对故乡的情感,进而激发所有学生的思乡之情或喜乡之意。最后以《我爱家乡》为题进行写作,学生积压的情感一下子就抒发出来了。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游戏的兴趣要远远高于学习,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体验游戏活动,游戏体验活动对于学生学习以及性格养成十分重要,可以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懂得学习,懂得合作,懂得感悟生活。同时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录下每一个活动的感受。通过时间的积累,坚持不懈努力,学生不仅能从生活中培养阅读能力,而且能从生活中培养自身的活力。一个有活力的学生就会有发现的眼睛,从而去发现生活独特的美好,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积累自己写作素材,在写作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联想的空间更加广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篇5

1.静思绘本绘画之美

绘本中往往有生动的画面,小学生在阅读课外绘本的时候,往往能够将自己的身心陶醉期间。同时,在这个时候,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低声吟诵,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生动的阅读感悟,从而实现对绘本内容的自我发现,在其中,教师适当进行一定的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绘本中独特的内容所在。如绘本《美丽的家》中,将“熊宝宝”的家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学生感悟到了画面的宁静迷人。同时,我让学生练习自己的家居摆设,展开联想,静静思考绘本中的内容所在。

2.感悟绘本独特美感

绘本课本往往是绘有丰富的插图,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可以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在绘本材料中,更是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绘本中的插图往往设计都非常精美,能够让学生感悟到浓浓的生活氛围。在美丽的彩图中,更是融入了生动的绘画元素,有的是简笔画,有的是水彩画,有的是卡通画,生动的绘画中充满了丰富的色彩,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所以,在这种美的期待下,可以更好让学生的阅读带上浓烈的兴趣,激发学生更好的阅读。

二.善用绘本优化童心,获得阅读期待

1.启发思考童话世界

绘本阅读的范本中往往有很多的图画,充满了纯真的童话色彩,在精彩的彩图中,往往通过童话般的人物视角来陈述故事,使得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得到立体感的呈现。在这个故事的讲述中,更是融入了现代学生的欣赏视野,使得整个故事中充满了现代的感受,更能欣赏和感悟到现代的阅读感受。在童话般的讲述中,使得学生沉醉在一个充满真善美的世界中,内心的感悟和体会也会不断被感染,从而体验到更加真切的文本意味,内心的体验也会不断增生。如绘本《红帽旅行记》中,就将小红帽的故事进行续写,让小红帽到不同的国家进行游览,从中遇到的人物中有不同的童话人物,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精灵”等,在串联中实现了一种自然的童话对接味道。让学生感悟到童心悦动的感受。

2.感悟独特的真善世界

学生阅读课外绘本读物,这个过程,不仅是个心灵的旅行,更是培养自己的真善美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其中,学生得到更丰富的人物启迪,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旨趣,从而对自己的心灵世界起到一个净化的作用。在其中,还可以让学生不断进行人物的自我评价,在一定的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到一种独特的绘本教育。教师在教育的时候,将课外的绘本素材和课内的素材,进行一定的关联,将学生的心理过程进行很好的补充,可以将学生的心理过程得到一定的点拨。从而更好启发学生思考绘本带来的思想感悟和艺术魅力,在其中,使得学生更好感悟到绘本中高超的教育魅力。

三.妙用绘本感悟生活,领略审美世界

1.收获生活真挚启迪

传统的绘本,往往是童话的缩影,但是如今的绘本教材中,往往融入更多的现实感受,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生活情境进行一定的浓缩,让学生感悟到纯真的阅读乐趣。同时,在阅读中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联想,在现实的缩影中找寻到阅读的无限乐趣。在绘本阅读中,可以激发学生对现实的思考,在阅读中感受到现实中的生命力量,从而启迪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感受到一种来自生活式的启迪,实现自己的生命感悟,不断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阅读是为了服务生活,更能为自己的童年带来一抹崭新的色彩。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篇6

关键词:小学生;文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153-02

文学“总是以深刻的历史、社会、文化和人生的内容与充满激情和美感的方式,表现人,感染人,震撼人,特别是震撼人的心灵。”文学是人学,文学教育就是培养人格的教育。书籍,特别是经过了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家名著,是影响学生智力活动和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最有效的媒介。课外阅读活动是文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升审美能力、启迪智慧、锻造人格的一条有效途径,能改善人的心灵气质,充实人的精神世界。以下,借助具体的课外阅读活动实践,进行分析。

一、开展课外阅读能开阔视野,丰富积淀

阅读是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吸收,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用我们民族和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这是阅读的根本目的。

近年来,在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认为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教育部曾陆续提出“挑战美国阅读”、“卓越阅读方案”。现任美国总统布什将“阅读优先”作为教育改革的政策主轴,拨款50亿美元,希望让美国的所有学童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2003年,英国教育部号召要把阅读进行到底。日本不但定“儿童阅读年”、“儿童阅读日”,还颁布“儿童阅读推进法”。国际上甚至还有一个专门推动儿童阅读的组织――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儿童阅读热潮一浪高过一浪,锐不可挡。我们也不甘落后,随着我国如火如荼的语文课程改革,一种新型的课外阅读活动――班级读书会诞生了。大语文观看来,课外阅读并不是只有读书才是课外阅读,它包括了听、说、读、写,是以书籍为中心的一个活动系统。班级读书会就是一个以书籍为材料,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方式,交流心得、碰撞观念的阅读活动。

班级读书会的延伸活动更是趋向多元化,有着更为广阔的时空。如艺术延伸: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方式展示阅读体验;生活延伸:由作品阅读引向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或作访问调查,或作比较分析;自然延伸:由作品走进大自然的课堂,或者进行实验以验证书中所述自然现象;肢体延伸:以肢体活动为主要表现方式体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文学延伸:续写、仿写、阅读相关作品、进行该作品该作家的专题小研究等。这么多富有创意的延伸活动更是让阅读成果获得了崭新的生长可能,激发起新一轮阅读波峰,让阅读呈现推波助澜、后浪感前浪的理想态势。

英国著名作家培根认为“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英国文艺评论家赫兹利特说:“书籍深透人心,诗随血液循环,少小所读,至老犹记。书中所言他人之事,却使我们如同身历其境。无论何地,好书无须倾尽其囊,便可得之。而我们的呼吸也会充满书香之气。”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二、开展课外阅读能潜移默化,愉悦心灵

课外阅读活动旨在通过引领学生走近文学作品,主动去感悟文学内在的美,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中,逐步培养对于文学作品的敏感与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并在长久的浸润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潜移默化,愉悦学生的心灵。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篇7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形式;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阅读教学的真谛。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长期研究的问题,下面谈谈我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健康积极的情感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教学《孔子游春》时,当揭示课题后,教师问:“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有一学生说:“孔子带他的弟子去游春了,我想那个地方肯定景色很美。”随即我又追问学生:“孔子仅仅是带他的弟子去欣赏美丽景色吗?”这时大家都疑惑不解,此时让他们带着这样一种期待去读课文,一下子就能抓住文章重点。

又如在讲授《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之前,我用多媒体出示了《水浒传》人物的图谱,激发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和欲望。在学生熟悉课文之后,又指导学生角色扮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后,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学生自发地阅读了《水浒传》,可见课内的“固体植根”成就了课外的“枝繁叶茂”。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要善于根据阅读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荷花》时,通过一些实景图片和古筝乐曲的合理搭配,让学生仿佛身处于荷花池中,听着天籁,闻着微风吹过所传来的荷花的清香,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二、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且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

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的感人之处,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走进文本,收获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以知促情,知情交融,必定会促进教与学。如教学《草原的早晨》时,我打开电脑,出示一幅幅草原风光图片,简介了草原的迷人的的风光,富饶的物产,奇特的风俗,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畅所欲言。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自己所读过的东西,如讲讲、唱唱、演演、画画等。例如《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课文故事性都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讲故事或童话剧的表演形式进行课堂训练;《快乐的节日》课文朗读后,可以让学生边跟《快乐的节日》的录音歌曲唱,边随着教师的示范动作翩翩起舞;学习《小动物过冬》后,可以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分角色进行表演;学习《这儿真好》这一课后,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堂素描,让学生想象小熊和其他小动物们在小岛上的生活,并动手画下来。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接收阅读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要求授课教师能够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难点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阅读中提出问题,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并解决问题于阅读教学中。在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我就引导学生从矛盾冲突中质疑。我说:“读了这篇课文后,你们发现了哪些‘前后矛盾’想不通的地方呢?”学生说:“爱他的大黑骡子,可为什么又把它杀了?”我借机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开展探究或同桌互相交流解决,进而体会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以及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再如在讲授《青海高原一株柳》时,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之上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株柳树“神奇”在哪儿?作者为什么对它产生了望而生畏的感觉?我抓住契机对学生说既然是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就让我们自己解决吧,有信心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有”。我趁热打铁,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在读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识高原一株柳的品格,从而对上课伊始时提出的问题迎刃而解……教师就像一个引路人,一步一步地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开来,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主体性的同时,也在一步一步培养阅读能力,逻辑思维不断增强,更是将语文阅读和生活更加紧密的联系到一起。

四、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

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要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受到审美的乐趣。小学生生活经历少,知识面比较窄,有的课文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共鸣。授课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具体场合,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最佳情境。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拓展

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而课外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密切关系。阅读对人生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学中要倡导学生要与书为友,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让更多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1.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从激发兴趣开始。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教师要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从激发兴趣开始。学生如果有了兴趣,就能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真正受益。学生有阅读兴趣,会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活动,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积极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师生要做到全员参与,立足课堂教学,利用教材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的积累。课堂上要保证阅读时间,抓好早读、午读:“早读”、“午读”时间为学生到校后到预备前,每个班级晨间、午间的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学生每人都要有一本好词佳句摘抄本和日记本(包括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中低年级的读书笔记以摘抄好词佳句为主;高年级的读书以写心得体会为主。教师要定期进行检查指导批阅,好的读书笔记将以班级展示进行交流,定期评选班级读书小明星,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兴趣。

2.为学生搭建起了展示阅读才能的舞台。

(1)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架起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学生从小爱读书的好习惯。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提高了家长的阅读素养,家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热情,也能感染孩子热爱阅读的习惯。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例如一段优美的文字、与孩子讨论评价书中的内容、彼此朗读一段,或复述书中故事情节,谈谈读书心得,就书中某一角色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孩子知道自己思考的思路,这对孩子的表达能力有着很大帮助。这些崇尚学习的活动,也有利于孩子的成才。教师通过家校联系会,向家长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引导孩子阅读,从这样几方面考虑:阅读时间、阅读内容、故事中的人物、喜欢的词句、通过阅读认识的生字、生词、明白的道理等。(2)开展读书交流主题活动。阅读活动需要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例如,举行“班级读书交流会”、“诗词朗诵会”等为主题的活动。学生通过读书,给他们一次展示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能散发出浓浓的书香气,让它浸润孩子们的人生,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奠基。如在学完以“爱”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中,很多孩子感悟最深的就是感恩类的书籍,如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等,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孩子们感悟到了亲情的伟大、老师的无私、友情的珍贵和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感人肺腑的故事。而正是这些充满了墨香的文字,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化解为对读书的渴望和高尚的追求。(3)向学生推荐好书,建立班级图书角。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如:《古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小兵张嘎》、《中国民间传统》、《爱的教育》等,并“结识”了许多知名作家,如:中国女作家冰心、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美国残障教育家海伦・凯勒等。通过阅读,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上升到了一定程度,对生命的意义也体会深刻了。为了拓展图书来源,可建立班级图书角。完善班上的图书角及班级图书借阅登记制度,全班可每人交换看,并为学生带来的书进行了编号登记,敞开小书柜。(4)读书卡或书签的制作。学生们在读书活动中制作了很多精美的读书卡,记录了孩子读书收获的点点滴滴。这些读书卡,融文字、图画、设计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读书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在各自的生活、学习之余,更自觉地沉浸于浓浓的书香,更自觉地读好书,更好地长知识、明事理。每一张设计得很有创意,如“读书是种美丽的休闲!”“让书香伴我成长!” 读书卡或书签记录了孩子阅读成长的足迹,在孩子终身阅读的路上留下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各年级开展的阅读活动都是异彩纷呈的,如《我与课外书的故事》《我们爱阅读》《我是小诗人》等活动,为学生搭建起了展示阅读才能的舞台。

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常给学生讲学校里以及班级上勤读课外书的同学的例子,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或向学生们讲讲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科学家小时侯刻苦读书的故事,无形中就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伟人无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楷模,使强大的阅读原动力在潜移默化中产生。

3.引导我们的孩子爱读书,会读书,真正做到与书为友。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引导我们的孩子爱读书,会读书,真正做到与书为友。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采集书里的好词好句,在优美词句下面划横线,写体会、写困惑,引导孩子读童话、名人故事、成语故事、成长经历等,让他爱不释手。即使是能力弱的学生,他们也慢慢乐于思考,展示自己思维的方式了对于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应加以精读、反复吟咏,且随时批注、摘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标志标出符号划出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兴趣的知识等。教师也可以通过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段、讲书中的故事、优美词句大接龙等形式,督促、鼓励孩子记忆。阅读时要尽量引导其养成边读边思维的好习惯。如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什么地方有趣、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等等,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总之,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对于观察和认识世界有了新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这其中还涉及到许多相关的问题,都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因此作为教师要引领学生养成热爱阅读、善于阅读的好习惯,拓展课外阅读,与书为友,让阅读相伴孩子们快乐成长!幸福一生!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篇9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1. 故事“诱”读。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教师应利用阅读指导课、班队课、思想品德课向学生讲一些有趣、扣人心弦的故事,把精彩的片段做成课件,让学生观看,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并借机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这样,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成果“励”读。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利用阅读指导课赏读、交流读书心得,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开展“我是出彩小导游”活动;举行“同年段同读一本书”PK大赛,并评出优秀,给予奖励;创建校刊《霞光》,登载孩子们的美文佳作;利用国旗下讲话、校门口的LED进行宣传表扬。

3. 榜样“激”读。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通过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告诉孩子: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从孩子的身边入手,在学校、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激励学生,热爱书籍,积极向上。

二、教给方法,学会阅读

1. 教会读通和读懂。首先应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基本阅读方法上下工夫。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阅读菜单”在培养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方面有较大的成效。我们设计的“阅读菜单”:一是“生字新词”。设置了“我会拼”和“我能懂”两个项目。“我会拼”主要让学生主动地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扫除文字障碍。“我能懂”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对生词进行解释,并注明理解词语的途径和方法。二是“阅读印记”。设置了“个性批注”和“日积月累”两个项目。“个性批注”主要是鼓励学生对不懂的句子,通过反复阅读去领会,并在旁批注,教会释疑。“日积月累”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摘抄,培养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三是“答疑解惑”。让学生思考后提出不懂的问题,运用网络查找资料等,教师再针对学生的疑难处,在课堂上稍加点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重点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答案。

2. 教会精读和泛读。在阅读实践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对一些经典的文章和一些精彩的片段进行精读,熟读成诵,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泛读,广泛涉猎。面对五花八门的课外读物,孩子们如何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教师当然不能以个人的意愿和喜好硬性地规定必须阅读哪些书,孩子们有自己的选择权。因此,指导学生如何浏览、略读、跳读、速读是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3. 教会链接和拓展。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曾经介绍说,他一般只花一学期的12的时间教完教材,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让学生阅读教材外的内容。因此,我们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要 “依标扣本”,链接课外。利用早晨课前十分钟落实学生阅读情况,与学生一起谈作者、谈内容、谈感受,一段时间之后,学生自觉找来跟课文内容(或作者)相关的书来读……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

4. 教会品味和欣赏。阅读欣赏课的开设是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学时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欣赏那些优美的语言,汲取丰腴的营养。我们主要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欣赏:(1)形象美;2)结构美;(3)语言美;(4)手法美;(5)音画美。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领会全书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整理知识,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同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升华,进一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逐渐培养学生以欣赏的眼光阅读,以评判的思维体会。

三、优化资源,广泛阅读

1. 家庭阅读资源。家庭是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阵地,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了彻底转变家长的陈旧观念,学校组建家长读书委员会、发放读书倡议书、请教育专家为家长开讲座、请家长到校参加各种读书活动、交流教育孩子读书的经验等,增强家长培养孩子阅读的意识,极大地促成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2. 学校阅读资源。不断充实学校图书室藏书数量与质量。要求学生看的书,教师必须先看,进而才能有针对性地介绍好书并与学生展开讨论。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放在校园网站上介绍给学生阅读。开设“班班通”,在同年段师生“同读一本书”的活动中利用网络进行读书评论,营造了学生读书的氛围。

3. 班级阅读资源。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本人担任学校负责人后,完成的第一件事就是为50多个班级配上图书柜。图书柜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进行交换阅读。鼓励学生订阅报纸杂志。各班教师根据本学段、本班学生的特点推荐美文打印出来供学生欣赏;每个月开办一次“课外书跳蚤市场”活动,不同班级、年段之间的学生把书拿来交换。

4. 社区阅读资源。霞林街道办事处 “书香溢霞林”全民阅读活动启动后,社区依托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强化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丰富文化活动载体,力求打造一个学习进取、奋发有为、温馨和谐的书香型社区。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子女同样享受着社区居民的待遇,沐浴浓浓的书香氛围,极大地推进了“校、家、社”三位一体携手创建“书香溢霞林”的进程。

四、师生共读,推进阅读

1. 选好共读的内容。要让孩子喜欢上阅读,首先要寻找切合他们心理特点的书。如解放儿童的心,保护儿童的想象世界,承认游戏是重要的,满足儿童潜意识中的需求……儿童文学作品的这些特性,正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相结合。当然,不同的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具体的选择应该以各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为依据。

2. 师生共读的方法。低年级阶段,如让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一同阅读,互相讲述书中故事,这样还能起到带动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充分利用早读或辅读课等平台,轻松愉悦地与孩子一同诵读。这样,一节课,一个月,一个学期……渐渐地,学生读书有了兴趣。

五、说写结合,提升阅读

1. 说出来。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外书读了,如果还能说出来,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回顾,一举两得。为此,我们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学生搭建“说”的平台,如 “讲故事”比赛、 “读书交流会”、 “新书推介”……

2. 写出来。课外阅读后可以让学生写心得体会,但如果读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写读后感,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写的形式要多样,可以让学生仿写、缩写、续写、扩写、改写,但我更主张“自由写”“创新写”。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篇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标准”还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专家断言: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的机会。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尝试创造性阅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趣,让创造性阅读成为需要

“读”是思的凭借、“悟”的前提、“说”的储备、“写”的基础。“标准”明确提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认为:一个人

只有在真正认识到做一件事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才能更加迅速地萌动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更有热情与激情。因此,我给学生讲名人勤奋读书善于发现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最想读哪篇课文,告诉他们这些文章一定让他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请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开展名言朗诵会,品味书的无限魅力;告诉他们:“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个哈姆莱特”的道理;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和“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与学生一同阅读,畅谈读同样的课文不同的感受……这样,揭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好奇心,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让创造性阅读成为他们的需要。

接受美学家尧斯用“期待视野”指一种接受者在对文学作品体验之前就已经存在心理期待结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阅读的期待,让他们明白阅读不可通过外在的统一训练或灌输而进行,而是一项自己个性积极的活动,是一项伟大的发现活动。学生有了教师的积极期待,一定乐于阅读。

没有思辩的小语课堂教学是没有生机的,语文学科教学模糊性的特点使思辩成为可能。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这样的情境。创设思辩的情境要与学生的探究结合起来,没有经过探究的课堂思辩只能是胡思乱想或异想天开,思辩情境的创设应当在促进学生创新与哲理思索的过程中进行。当然,思辩情境要求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实现个体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思辩活动的创设一定会让学生更加喜爱创造性阅读。

二、吟悟,为创造性阅读提供支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吟诵和感悟结合起来。只有高度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情境中进行自主的阅读感受,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目的,有趣味。吟诵后的感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作为学生一种情感意识共同投入的学习行为,其意义在于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如在教学柳宗元《江雪》时,教者反复让学生朗读这首诗,接着提问:“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吗?”学生纷纷发言:“景色太美了,山这么多,没有一个人,好宁静啊!”;“这么冷的天,老爷爷太浪漫了,一个人到这样的地方来钓鱼。”“也许他心情不好,一个人来借钓鱼散散心”……虽然这些学生的回答与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相距甚远,但教师还是认同了。阅读感悟的多样化,正是体验了生命的自由,尊重了学生生命的独特存在。正是有了吟悟,学生创造性阅读才有了支点,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悟出更多的问题,从而获得更多。

三、积累,为创造性阅读奠定基础

学生的创新活动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知识靠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会、学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建构去获得知识。离开积累,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创新思维的火花将难以迸发。在教学《黄山奇松》后,我让学生试说:欣赏了黄山奇松,你会这样感叹:__________。学生语言丰富,思路开阔,有的活用成语:“黄山奇松,名不虚传”;“黄山奇松,百闻不如一见”……有的巧用修辞:“黄山奇松,你是一名了不起的化妆师,让黄山更神奇!”……有的学生干脆写出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文:“黄山,美在松树,松树,贵在奇特……好一个人间诗境啊!”。学生能活用成语,巧用修辞,善用美文,与平日学生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俗话说得好“厚积而薄发”。试想,如果没有平日的阅读积累,学生能有如此精彩的语句,能有如此创造性阅读吗?

四、运用,为创造性阅读营造空间

教师应充分让学生“言论自由”。“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健康理念表明:“学生是人本,自由、多元和个体的”。这就告诉我们,要

全方位地解放学生不但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而且要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种群体的语言交流过程。教师只有让学生说,学生才愿说、敢说,并逐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自己阅读的成果从“零碎型”过渡到“整合型”再发展到“价值型”。这样的“言论自由”为学生创造性阅读营造更多交流空间。

在创造性阅读中,教给学生多样的方法也是必要的。教者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填补课文的“空白”。如《莫高窟》一文中第3自然段写出壁画上的飞天的多种姿态后用了一个省略号,教师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姿态,填补了这些“空白”也需要一定的积累。利用“不确定性”寻求多种答案。由于作者描述中的某些跳跃,会给作品的意义留下“不确定性”,这里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三袋麦子》中的三个小动物到底是谁最好的,这就是创造性阅读的好素材。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续编文字,拓展内容。如学完《滥竽充数》可以让学生想想南郭先生回家以后怎么做,结果怎样等,既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同一读物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中会产生新的意义。这种阅读更具有创造性。如《狐狸和乌鸦》这一名篇,已流传了二千多年。我们历来是从批评乌鸦爱听好话上了当这个角度去理解,同时把狐狸看成一个狡猾的骗子。我国当代诗人高洪波却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用诗写出了对狐狸的喜欢。这样的阅读需要较高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交流的时间、表达的机会,为创造性阅读营造广阔的空间。

五、评价,让创造性阅读更具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