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词十篇

时间:2023-03-29 06:34:13

阅读诗词

阅读诗词篇1

[北宋]石象之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含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币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上渔者

[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说说诗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 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的抒情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 菊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是郑思肖在宋亡以后写的一首托物言志的绝句,作者在诗中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诗的最后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①

[五代]韦 庄②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③。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④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此诗是作者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的。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堂,大厅。②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③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④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全诗主要采用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沈德潜评此诗颔联时说:“只是说人间富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请你结合沈德潜的评价对颔联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尾联“愁”的具体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李陵台[注]

[元]萨都剌

降入天骄愧鬼才,山头空筑望乡台。

苏郎有节毛皆落,汉主无恩使不来。

青草战场雕影没,黄沙角鼓雁声哀。

那堪携手河梁别,泪洒西风骨已灰。

[注]李陵台、望乡台,即李陵墓。苏郎,即苏武,与李陵交往甚深。苏武归汉时,李陵于河梁置酒送行。李陵亡时,苏武尚健在。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请赏析首联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赏析诗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鹊桥仙 己酉山行书所见

[南宋]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注]这首词是作者罢官后居于江西上饶时所作。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词篇2

一、加强诵读、感悟

赏析古典诗词,诵读是第一位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分诗,七分读。”反复诵读,对理解诗词并深入赏析诗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鲁教版必修五中李白的《蜀道难》,大胆奇特的想象、险峻艰难的蜀地、炽热奔放的情感、开阔的胸襟、雄伟的气势都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慢慢感悟。

再如杜甫《登高》,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铿锵和谐的声韵之美,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品读咀嚼,掩卷深思,令人叹惋无穷。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诵读。而要想读懂古诗词,并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词中那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必须先学会读诗,从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

二、关注标题,抓题眼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题材、情感等,是解读诗作主旨的重要切入点。

如张旭的《山中留客》,由题目推测可能是通过描写山中景致,表达以美景留客的情感;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由题目可推测,诗歌表达的是作者在寒食节,思念京师诸弟时流露出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古诗题如此重要,但是在平时的阅读鉴赏中,许多学生却草草一看,不作深究,这就导致对诗歌的赏析不全面、不深入甚至是理解歪曲,非常可惜。因此,在诗歌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标题,挖掘标题中隐藏的信息,以便为我所用。

三、了解作者,关注注释

诗歌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大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诗歌鉴赏题一般都标明了作者,很多诗歌后有对作者生平际遇的简单介绍,这就为我们鉴赏诗歌提供了条件。因此,读诗时,我们要善于去联系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从注释中揣摩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比如2011年安微省高考卷中欧阳修的《琅e溪》:“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考题中加了一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e溪在滁州琅e山。这一关于诗人创作此诗的信息,提供了解读这首诗的钥匙。“作者被贬滁州”,“琅e溪在滁州琅e山”这些信息,告诉我们,这首诗可能表达的是诗人被贬后,在游览琅e溪中,面对这幽静美好的景象,忘却了仕途的烦恼,醉心于山水的悠然情怀。

四、把握关键词句,揣摩诗人情感

关键词句指的是诗歌中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词语或诗句,我们阅读时准确抓住关键词句,无疑对正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2014年山东卷的《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赏析时,抓住诗中的“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这两句,就会很轻松地读出了陈居士的喜爱喝酒及性格的不羁与洒脱等信息。

五、把握诗歌意象,积累特定含义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如2014年新课标卷1《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诗中选取的意象有“春风吹雨”“落花”“小池寒渌”“落日”“归燕”等,这些都是古诗词中典型的愁苦类意象,理解了这些意象的情感,再结合诗歌的其他信息去鉴赏本诗,就轻松容易得多了。

再如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出塞》,诗人通过画角、牧马、西风、铁马金戈、青冢、夕照、秋雨等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深重悲悯和对卷入其中的女子的深情怜惜。

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一些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特定情感含义。如“梧桐”表凄苦,“梅”象征高洁,“杨柳”代表着离别、留恋、伤感的情感,“鸿雁”传达出羁旅伤感、思乡怀亲之情,“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是高洁、隐逸之士的最爱,等等。

阅读诗词篇3

【关键词】古典诗词阅读 领略 魅力

王蒙曾说:中国古典诗词是一大文学瑰宝,是汉语汉字的魅力的极致表演,是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的,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国古代士人的人生利器,是我们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

翻开泛黄的书页,面对古人留下的这笔巨大的财富,嗅着书页间弥漫的浓浓书香,阅读着那跨越千年而弥香的珠诗玉词,作为语文教师,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我感到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这一精髓,让学生走进并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中学生还没有足够欣赏分析古典诗词的基础和能力,这就得靠语文老师,而教师教学生欣赏分析古诗词,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局限在字词句和技能技巧的分析上,而是要让学生真正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首先,在平时教学中,帮助学生领略中国古典诗词之美,用古典诗词滋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精神

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源泉。中国古典诗词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阅读中国古典诗词就是阅读中国历史,让我们可以知兴替、明得失;中国古典诗词更是一汪精神道德素养的海洋,对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养成良好品德,塑造健全的人格,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爱国诗人岳飞所写的《满江红》的品读为例。前四字“怒发冲冠”,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不禁热血沸腾。——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而胸中郁闷,于是仰天长啸,抒此万斛英雄壮志。接着,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至此,将军发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字字掷地有声!“饥餐”、“渴饮”畅其情、尽其势。“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反复诵读,学生如何能不从中撷取振兴中华之精神力量。再如杜甫的《望岳》:“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学生每每读此诗,那种开阔的胸襟,勇攀科学高峰勇气便会油然而生。

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力量和教育意义,非老师和家长一遍遍的唠叨和空洞的说教所能比拟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这笔宝贵的遗产,让其充分发挥其功效,带领学生在诗词的王国里尽情呼吸,吸收其养分,让精神和思想道德的幼苗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第二,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切忌满足于字词的解释和分析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灵感的体现,情感的倾泻。“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当外物和诗人内心猛力碰撞时,就会形成优美动人的诗篇,甚至产生千古绝唱。诗歌是灵动的,是整体的,是诗人智慧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千万不能肢解诗歌,如果将一首诗肢解得七零八落,那么她就失去了美感,就不能陶冶学生的心灵,也就不能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反还会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

苏轼评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其实,纵观中国古典诗歌,每一首诗都是一副画。透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看见优美的景物,鲜明的人物形象,张开想象的翅膀,我们还可以感受诗中所营造的优美的意境。故诗歌是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极好教材。教师在教学时当整体把握,反复吟诵,把握诗歌意境,在有限的课堂上培养学生无限的想象力,让诗中景、诗中人在学生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立体的图景,使学生如临其境,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交融,甚而可以跨越千年与诗人进行对话。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过程中不可像讲解文言文一样,将重点放在字词句的分析上,那样会破坏诗歌的意境,也就破坏了整幅画的美感,也就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我们要让学生反复吟诵,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呈现一幅画面:深秋季节,茫茫江面上一艘破旧的小船,船头站着一位身体羸弱、病态十足的老者,看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远处肃杀秋风中纷纷而下的落叶,想到自己年老多病,国家风雨飘摇,不禁悲从中来。从这幅画面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想象,想象杜甫这么多年来在战乱中过着怎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诗人又是如何在这颠沛流离的日子里还心系天下。这样,让学生进一步走近诗人,也就能更好地把握诗中所营造的肃杀的意境,把握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如果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肢解诗歌内容,纠缠于字词的理解,这无疑破坏了诗歌的意境,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亵渎,更可怕的是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只能让学生在痛苦和厌恶中被动接受。

第三,中国古典诗词已跨越几千年的历史,要让学生更好理解诗人情感,还得将诗歌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时代每时每刻在变迁,古人在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也许已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古人在诗词中所抒发的情感也许今人已难以理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将学生带回那种特定的背景中,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

如鉴赏柳永的《雨霖铃》,学生无法理解古人离别何以那么难舍难分,甚至会觉得古人那是无病,抒的是矫情。在他们看来,离别、相聚乃人生之常态,离别之情在现代生活中已渐渐淡化。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就当努力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回到那个特定的时代去把握诗人的情感。在鉴赏柳永的《雨霖铃》时,要让学生明白那是一个交通极不发达,通信也极为落后的时代,那时人们在离别后是很难再相见的,很多的离别就是生离死别,甚至会音讯全无,故古人非常重视离别,重视与亲人的离别,与朋友的离别,与情人的离别等等。这样一结合,学生就能更快更好地把握诗人在诗词中所抒发的情感了。

阅读诗词篇4

一、主题相似,体验内涵

主题指的是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中心思想,有的时候也泛指其主要内容。在古诗词中有一些常见的主题,如展现闲情雅致的田园山水诗,体现志向的咏物言志诗,展现少年意气的边疆征战诗,体现离愁别绪的思妇闺怨诗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尝试总结课文中所学诗歌的中心思想,然后在课外阅读中寻找同主题的诗歌,更好地感受诗歌的内涵。

李清照的《声声慢》体现了作者哀婉凄苦之情,她描写了自己在万物凋零的秋天心中所愁所感,体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这种黍离之痛是亡国之民经常撰写的创作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找找其他相同主题的诗词,并进行对比品鉴,如李煜的《虞美人》就是其中的经典作品。在大量阅读此类诗词作品之后,学生发现同样是表现亡国之痛这个主题,不同的诗词作品所体现的内涵也有所不同,如《声声慢》主要体现的是亡国给自己带来的不幸,描写的主要是自己孤苦伶仃、无枝可依的悲哀之情,而《虞美人》同样写的是亡国题材,但是主要展现的却是对往日所作所为的悔恨,体现了对往事的追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阅读《泊秦淮》、《}临安邸》、《春望》等具有相同主题的诗词,在对比中学生可以发现它们的创作风格和内涵体现皆有不同。

主题拓展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通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同主题的诗歌作品,能令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古人的创作风格,让他们尝试分析相同主题所展现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二、情感延伸,激活共鸣

古代诗歌大多都有言志咏情的特点,能从诗词中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在指导学生拓展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情感延伸法,让他们阅读一些体现同类情感的诗歌,在大量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这样就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登高》是杜甫创作的诗歌,表现了作者在重阳节登高远望时内心所想所感,分析这首诗歌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变化。一开始作者描写的是萧瑟的秋景,表现内心凄切悲哀之情,而后当他看到无边落木萧萧的场景,则情感又变得豪壮,最后他再次回想自己的经历,又产生悲苦之感。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古人有很多作品都体现了人生迟暮的悲哀之情,尝试找出这些诗词并加以分析。”学生分别找到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诗词作品进行阅读。在大量阅读之后,学生感受到了古人想要建功立业,但是却无奈二毛已生,心中无限悲伤之情。在此过错中,他们和作者形成了情感共鸣,体会到了凝聚在诗词中的英雄迟暮的悲伤之感。

《尚书》有云:“诗言志,歌永言”,可见古人很早就对诗歌有准确的认知,知道诗歌具有抒发胸臆、表达心曲的效果。在阅读诗歌并感受诗人情感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古人用诗歌表达人生理想,抒发内心情感的创作风格。

三、风格近似,引导鉴赏

不少优秀的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汲取某一作者的诗词作品进行综合阅读,在阅读中感受他独有的创作风格。除此以外,在诗词创作中还形成了不少风格相近的流派,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选取其中的代表作进行阅读,感受这些流派不同的创作风格。

在学习《雨霖铃》之后,学生对于柳永的创作风格有了大致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柳永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并组织学生阅读柳永其他的词,鉴赏其创作风格。柳永是北宋年间第一个专注写慢词的人,他运用原有曲调来翻制新曲,打破了文人词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改写慢词。刘熙载在《艺概》中评价道:“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由此可见柳永的词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即注重铺叙,常常在写作中加入口语或俚语成分,体现了词的赋化。学生阅读了柳永的《定风波・自春来》、《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海潮・东南形胜》等作品,总结柳永作品更多的风格特点,如喜欢使用“伊家、阿谁”等代词,“都来、消得”等口语化词汇;喜欢用一组象征性的意象来表达主人公的情怀,体现内心复杂的情感;擅长借助时空转换来叙事、言情,创作结构十分巧妙等。

风格指的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面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展现创作者思想,体现时代和民族特点。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让他们赏析具有相似风格的作品有助于他们尝试总结,提高鉴赏能力。

阅读诗词篇5

关键词:古典;诗词;文学修养

古典诗词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趣味,充满了诗意,所以,我们必须学会阅读古典诗词,学会在阅读中欣赏古典诗词,学会在欣赏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教育就是诗词教育,可见诗词对每个人的影响有多么重要。直至今日,我国的语文教育中还收录了几十首古诗供学生欣赏和解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和欣赏古典诗词呢?如何在阅读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提高文学修养呢?接下来,我将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一、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学修养的几个关键环节

1.注重古典诗词的积累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积累。文学修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不断积累的。我们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古典诗词的积累。比如说,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我们可以开展“每日诗词”“每日名句”等活动来进行诗词积累。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多买古诗文书籍,多阅读古典诗词,我们还可以利用每日的早晨进行古典诗词的晨读。只有当我们的古典诗词和文化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古典诗词的含义,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我们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文学修养的目的。

2.注重古典诗词的朗读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朗读。古典诗词的朗读是理解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的一个关键因素。古典诗词不同于现代白话文,每一首古诗词都像诗歌一样有节奏、有韵律。古典诗词讲究的是音韵和谐,所以古典诗词朗读起来是朗朗上口,非常押韵的。如果能够配合着音乐对古典诗歌进行朗读,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古典诗歌的节奏,可以更好地感知诗歌的意境和诗歌的情感,可以进一步地帮助我们提高文学修养。

3.注重古典诗词的理解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理解。古典诗词不同于白话文,它的文字精练,每一个字和每一句话都有着深刻的含义,如果不注重古典诗词的理解,很难真正地领会古典诗词的内容和情感。例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诗中本来是“僧推月下门”,但是诗人经过反复推敲炼字之后,改成了“僧敲月下门”,在万物入睡,没有一点声音的时候,一个“敲”字更加地衬托出了夜深人静。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古典诗词基础知识的掌握,我们要掌握古汉语的意思,要掌握古典诗词中出现的典故,要掌握古典诗词写作的文化背景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达到透彻地理解古典诗词,提高文学修养的目的。

4.注重古典诗词的背诵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背诵。古典诗词的背诵应该从小开始,在小的时候就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加强古典诗词的积累,对于日后提高文学修养有着重要的帮助。在初读一首古典诗词时,我们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诗词的意思和意境,如果我们能将这首古典诗词进行背诵,当日后我们的人生阅历增多,我们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时,我们在头脑中再回味起这首古诗词时就可以有更深层次的解读,这对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5.注重古典诗词的内化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内化。阅读古典诗词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内化古典诗词,让古典诗词真正地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提高文学修养。如果我们阅读古典诗词只是流于表面,而不是真正地进行深入理解,那就与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了。为了更好地内化古典诗词的内容,我们要加强对古典诗词的阅读、积累、理解和背诵,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就一定会使我们的文学素养有质的提升。

二、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学修养的方法归纳

为了更好地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化修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古典诗词的探究与学习。这几种方法可以引导我们学会去糟取精,提高自己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

1.通过诗人和背景进行赏析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要想真正地读懂一首诗,只是理解古诗词的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首先要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诗人杜甫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坎坷,诗人李白一生郁郁不得志,诗人李煜一生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诗人孟郊一生穷困潦倒,这些诗人的生活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他们的诗词作品。我们可以通过诗人的人生经历更好地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古典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赏析,《忆昔》写的是繁华盛世,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对盛世盛况的描写和赞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战争乱世,诗词中描写了战乱之苦以及思乡之情;《相见欢》写于李煜亡国之后,诗词中就多多少少会带一些对故国的哀思。所以说,只有透过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2.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赏析

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句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古典诗词的创作讲究锻字炼词,诗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诗人经过无数次推敲才最终确定下来的,可以说只要换掉诗词中的一个字就会影响到古诗词的整体感觉。所以,我们要抓住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和每一句话进行推敲和赏析,只有这样才能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

3.根据诗词意象赏析渔家傲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词意象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古典诗词的意象是指在诗词中出现的能表达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我们在阅读古典诗词时,一定要抓住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和理解。我们要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意象寄托的诗人的情感。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就用“衡阳雁”“长烟落日”“孤城”“羌管”“霜满地”等意象来描写塞下秋景,寄托了想要建功立业却郁郁不得志的心情。“杜鹃鸟”这个意象多数情况下是表达悲痛的情感,“子规夜半有啼血,不信东风换不回”这句诗就通过子规(杜鹃鸟)这个意象表达了哀伤、凄切的思想感情。所以说只有对古诗词中的意象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真正地了解诗词的含义,才能真正地理解诗词要表达的情感。

4.根据诗词意境进行赏析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词意境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多个意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就是我们常说的古诗词的意境。之所以有的古诗词让人能够沉溺其中就是因为古诗词中拥有优美的意境。比如说“暮日残柳落影长,冷月寒池落红妆”这句诗就写出了黄昏时刻残柳的落影和冷月寒池印映着红妆的意境美,通过凄凉景色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凄凉。所以说我们在阅读古典诗词时,不只要流于表面意思,还要将古诗词中意象进行串联,要学会仔细地体会古诗词中的意境美,这样才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5.尝试延伸和创造诗词

我们可以通过尝试延伸和创造诗词的方法来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化素养。阅读和鉴赏古诗词可以帮助我们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但是我们不单单要学会鉴赏诗词,我们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能够学以致用,能够充分地运用自身掌握的古诗词知识以及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自己创作诗词。我们可以对古诗词进行延伸创造,我们可以对古诗文进行续写、扩写和改写,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综上所述,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古典诗词的风格多变,有的婉约,有的豪放,无论是哪一种风格都是诗中有画,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阅读古典诗词,仿佛是在与诗人促膝长谈;我们阅读古典诗词,仿佛是在感受壮阔的塞外风光;我们阅读古典诗词,仿佛是在浏览祖国的大好山河;我们尽情地在古典文学的海洋中徜徉。在阅读古典诗词时,我们要注意古典诗词的积累和朗读,我们要注意古典诗词的理解和背诵,我们要注意将古典诗词进行内化和运用。在阅读古诗词时有一些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可以通过诗人和背景进行赏析、可以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赏析、可以根据诗词意象进行赏析、可以根据诗词意境进行赏析,还可以尝试延伸和创造诗词。相信通过这些有效方法,我们一定能够提升自己的鉴赏品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赵菲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析[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阅读诗词篇6

关键词:古典诗词;王安石;泊船瓜洲;拓展阅读

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古典诗词文学作品时,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细读深品,还要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的阅读、思考、品鉴、比较、积累等,以期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高品位的古典诗词文化修养等。下面。我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为例,谈谈拓展阅读的具体方法。

一、立足文本,拓展语文基础知识

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古典诗词,我们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在立足于《泊船瓜洲》文本的基础上拓展语文基础知识。因为,《泊船瓜洲》虽然篇幅不长、生字生词不多、诗歌内容与主题等浅显易懂。但是,基于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还比较薄弱之缘故,还基于学生的古典诗词文化修养不高之缘故等,对于这首诗歌中诸如“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重”“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还”等多音多义字的读音与含义,对于这首诗歌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最富有色彩美、又充满勃勃生机的形容词“绿”活用为动词的品鉴等,如果没有教师的耐心引导和细心指导,学生很可能无法知晓,如此,则对于《泊船瓜洲》文本的意境、意蕴等的理解、品鉴等就无法准确与深入,甚至还有可能因为读错“间”“重”“还”等多音多义字而闹出笑话来。故此,教学这首诗歌,我们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拓展最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

1.请学生说说诗歌中的“间”“重”“还”各有几个读音,几种意义?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大意推测“间”在此的读音为“jiàn”,是动词,意思是“阻隔”;“重”在此的读音为“chóng”,是量词,意思为“座”;“还”在此的读音为“huán”,是“回”之意。

2.请学生议一议“绿”的词性和意义,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诗意推测“绿”在此中是动词,意思是“吹绿”。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在这首古典诗词中,作者选用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绿”字活用为动词,而不采用常用的“到”“过”“满”“入”等动词,是为了给诗歌增添美丽的色彩与动态感。

二、以点带面,拓展古诗品鉴技巧

以点带面的拓展品鉴方法,是以作者王安石或者古典诗词

《泊船瓜洲》为延伸点,将与上述信息相关的古典诗词巧妙联系起来后,引导学生对之进行比较鉴赏,以此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品鉴古典诗词的水平。比如,可以以作者王安石为延伸点,引导学生谈谈此前学过王安石的哪些诗歌,诗歌的题目和内容分别是什么,能否再背诵出来。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设施将学生没有学过的王安石的其他诗歌比如《元日》《登飞来峰》等展示出来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还可以以《泊船瓜洲》为延伸点,运用多媒体展示与这首思恋家园、怀念故乡主题相类似的其他作家的诗歌比如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固北山下》等,引导学生说说二者的主题、诵读节奏、情感基调等有什么异同。还可以以《泊船瓜洲》为延伸点,运用多媒体设施将写“船”意象的古典诗词比如唐代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二者在内容、格律、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并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帆”字,本指挂在船舷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但是在这首诗歌中的意思是“船”,这里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格。

三、读写结合,积累古诗名言佳句

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古典诗词时,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理解、背诵、默写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经典名句,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收集、交流、整理、积累与此同样精彩、同样脍炙人口、同样流传千古的古典诗词名言佳句。如此,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泊船瓜洲》文本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古典诗词文化知识,迅速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文化品位。比如,教师可以以作者王安石为生发点,引导学生收集、交流、整理、积累王安石其他诗歌中比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等名言佳句,引导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议一议等。也可以以古典诗词《泊船瓜洲》为生发点,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品鉴、交流其他诗人以思念家乡为主题的古典诗词中的名言佳句,比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等,鼓励学生写一写、读一读、背一背等。当然,无论从哪个基点拓展延伸,我们都应该引导学生知道上述名句的出处、大意以及成为经典名句的缘故等。

如上所述,对于王安石《泊船瓜洲》等古典诗词的拓展阅读教学,应该在立足文本,拓展语文基础知识;以点带面,拓展古诗品鉴技巧;读写结合,积累古诗名言佳句等诸多方面入手。因为唯有如此,才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阅读诗词篇7

关键词:抓住背景;掌握意象;探析技巧

一、抓住背景,了解作者

古诗词的时代背景是当时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缩影,写作背景是针对作者个人创作的经历、遭遇等。古诗词的作者都生活在特定的大环境中,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对他的创作势必起到一定影响,可文学创作又是富有个人主观、情感的活动,个人的经历、遭遇定会为他文学的创作奠定良好基础。

我们所接触的古诗词都是作者经历、遭遇的一个外在表现,为此阅读鉴赏古诗词首先对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情感都要细致地了解。

二、掌握意象,细品词语

“意”是作者的情感体现,“象”是客观物象的一个客体。所谓的意象便是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结合,是呈现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质。我们去抓住古诗词中的意象,这对于学生细致理解古诗词立意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古诗词讲究的是提文炼字,因为作者将他的主观情感付诸于作品中,我们去细品其中的重要词语,便可以直接抓住作者的情感,深刻理解作者所要呈现的感情,体会到炼字的最佳之处。

三、探析技巧,品析修辞

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作者的古诗词表现技巧,千万不要一概而论,要依据古诗词的不同,有的放矢地品析。

古诗词的修辞手法能够把诗人自己的那份情感形象化地展现出来,掌握修辞手法对学生鉴赏古诗词作用很大。古诗词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对比、对偶、夸张、拟人、比喻等,探究赏析古诗词的修辞手法,会更能理会作者所积蓄的那份情感。

四、意境想象,比较对比

我们所教学的古诗词中都有“言有尽而意却无穷”的最鲜明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及联想,这样就能非常透彻地让学生理解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古诗词,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及联想,让学生能够依据古诗词描绘出画面,呈现出优雅的境界来。再通过比较对比,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随之得到提高。

总之,古诗词是博大精深的海洋,阅读鉴赏的方法应该是广泛而多样的,只要对我们审美视野的延伸与发展,审美能力的上升与拓展,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开拓都有利,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古诗词阅读鉴赏的教学搞活。

阅读诗词篇8

[关键词] 古诗词;阅读教学;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9-090-1

中国是诗的国度,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我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教学生学习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要着力于整体感知,充分发挥诗词所蕴含的丰富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得到提高。

一、有意识地用中华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精神哺育,打思想、道德、文化的底子

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相当的文化底蕴和健全的人格。诗词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做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审美的趣味,应有尽有,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学习、背诵,用这些优秀诗篇打做人的底子,打文化的底子,底色亮丽,在人生旅途中将受用不尽。

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情感魅力,举不胜举。我们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是在用中华优秀文化、用精练、精湛的母语哺育我们的后代,在他们心田播撒文化的种子,撒播做人的良种。我们要教出感情,教出气氛,学生从诗词中受到感染,受到启迪,往往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二、把握诗歌的诗情画意,培养学生想象力,培养和发展创造意识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歌是灵动的,充满诗人的智慧和灵性,因此,教学生阅读诗歌,千万不能肢解,不可嚼烂,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教呆板了,就使它们丧失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教学古诗词时应整体把握,朗读吟诵,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加工,展现一幅幅立体的图景,引导学生步入诗境。诗歌极具形象性,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储备,让他们展开想象。如教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时,为了引导学生感知领悟杜甫笔下春天的美景,鼓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要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生机盎然、风光旖旎的迷人画面,学生们对诗中景、诗中情从不同侧面、不同方位进行理解,展现了作者笔下和他们心中美好的春天。然后鼓励他们用美丽的色彩画出令人心驰神往的春景,之后我让他们讨论“全诗的景物描写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心情”?此时答案已水到渠成,学生们脱口而出:表达了作者欢快喜悦的心情和开阔的胸襟。

把握诗歌的形象,联系学生实际,启发学生读出画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画意,学生的想象创造意识就能得到发展。

三、要把握诗歌内涵,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人文精神的渗透

教师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对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认真加以体会、感悟,并与学生交流。在教学孟郊的《游子吟》一诗小结课文时,教师把握诗歌意境,因势利导,发表了简短的演讲:“是母亲,撑托起我们成长的蓝天丽日;是母爱,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感念母亲的恩德,我们就应该以积极奋发去回报母亲的辛劳操持,让我们永远敬重母亲,以此来报答神圣无私的母爱。”学生听后,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然后向学生推荐散文《悠悠寸草心》,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给母亲洗一次脚”。通过反馈,学生心灵受到很大震动,家长反响强烈,并建议多开展此类有益的活动。

在实践中感受到:诗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沟通心灵的对话、实现人文精神积淀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是生命实践的新方式。

四、把握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学生积极性,积累语言,增添学生文化积淀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学习诗词对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有帮助。诗词的语言准确、生动、凝练、精辟、优美、形象,言简意赅,言简意深,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闹”字,一个“绿”字,境界全出,成为千古佳话。

古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节奏鲜明,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而,诵读指导千万不能一个模式,学生是有个性的,每名学生对诗中形象、诗中情味、诗中语言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因此,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只要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与诗中情、诗中景、诗中人沟通;只要积极性高涨,可以读得慷慨激昂,可以读得委婉含蓄,与诗意、诗情、诗境合拍;只要发挥主动性,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就行。

在古诗词教学中只要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让他们学得愉快,学得欢乐,让他们沉浸在中华文化的氛围中,就能扎扎实实积累语言、积累文化,促使他们在思想情操上受熏陶,形象思维、创造意识等方面得到锻炼。

阅读诗词篇9

关键词:阅读教学;审美性;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课文所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古诗词,都饱含着作者无限的深情,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凝聚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是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绝好素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古诗词进行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最佳选择。那么,小学古诗文中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情感教育素材?作为教师,又应该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素材来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小学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素材浅析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是古人抒感,表达理想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明诗》中有云:“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诗的产生,乃是出于七情自然表达之需要。凡是优秀的诗篇,都是诗人用他们的真情实感,用他们的人生遭际,用他们的一腔热血乃至生命写成的。诗的生命,无不饱含着诗人的真情。

1.热爱大自然,追求人性坦率豁达,自然纯真

古代的智者、仁者从自然山水的形象中看到了和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通过歌咏自然景物来体现自己人性的坦率豁达、自然纯真。“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春日》),朱熹独具慧眼地将自然景物当作生命意象来观赏,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洒脱的心情融为一体,既写出了大自然的郁勃生机,又表达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悠闲自娱的心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自然意象承载着的是陶渊明那颗刚正不阿、淡泊名利的心,而主宰着自然意象的无疑是诗人熠熠生辉的人格意境;“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此时,静的不止是这夜色,这景物,更是诗人王维闲适恬静的情致,陶然忘机的心境,摈弃世尘的隐愿。

2.爱国爱家,思亲念友

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是具有浓厚的爱国爱家情怀的,他们在其所处的时代,触景生情,感时伤怀,写出了很多饱含爱国爱家情怀,思念亲人的优秀作品。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道出的是于谦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对山河破碎、国家将亡的现实的悲壮激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对中原领土的念念不忘,对祖国重新统一的热切盼望。同样,对漂泊他乡的亲人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也是诗人们吟咏不衰的主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慈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对兄弟、亲人的深深思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及交友之道历来受重视,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饮酒一杯,恋恋不舍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优美的诗句无不使学生感到友情的珍贵,体悟友谊的真谛。

3.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豪迈开阔的胸襟

无数的文人墨客在经久不衰的历史长河中,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豪迈开阔的胸襟,谱写出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动人歌谣。“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在贬谪期间用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唱出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李白是唐朝诗人中最富有想像力,不畏挫折的人格美的代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李白的乐观、自信书写得淋漓尽致!

这些宝贵的情感教育素材本身就无声地在向学生进行着情感教育,只要教师善加引导,就会发挥其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升华其良好情感的作用,值得教师倍加珍惜、善加利用。

二、阅读教学中利用古诗词的情感教育策略

1.根据意境,情境表演,寓读于演

例如,在学习纳兰性德《长相思》这首词时,原本我想借助多媒体手段出示文中插图,并引导他们反复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纳兰性德“身在何方”“心又在何方”,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纳兰性德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挚爱与炽热的爱国心。结果在朗读并理解作者心境的过程中,我发现班上一名男生有感而发,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在朗读中加入动作,做了很好的情景表演示范,我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本节课接近尾声时,让这名男生作为“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配乐朗读情境表演,寓读于演中,全班同学都热情高涨,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熟练地背诵本首词。这样的情景表演,我又尝试了很多次,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爱上了这种寓读于演的学习方式。

2.反复朗读,读出节奏,体会情感

诗词是音乐文学,也就是古时的流行歌曲,可以反复的朗读和歌唱,所以朗读是古诗词学习的一个古老而又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朗读,可以由老师范读,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或者学生自读。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使他们掌握朗读的技巧。懂得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的要领;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把教师指导和学生朗读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形成自己独到的体会。

例如,在对《泊船瓜洲》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次,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在读中抓准韵脚,读出节奏。《泊船瓜洲》一诗的韵脚有四个:“间、山、岸、还”,如果把这四个韵脚都重读了的话,就会使人感到重复乏味。这时应根据诗意的表现需要,对“间、岸”给予恰当重读,而“山、还”的朗读力度应稍弱一点儿。

最后,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在读中感悟情怀。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如《泊船瓜洲》一诗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静下心来,去除杂念,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王安石,当他站在船头,回望自己的第二故乡――钟山,看到这漫山遍野的绿时,心情会如何,此时再让学生入文朗读,就能读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喜悦之情,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读出内心的喜悦时音量应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再让学生回归课文,看着这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致,想着自己却要离开,而且不知何时是归期,心情会如何?让学生再次换位思考,感受作者内心的思乡之苦,并相机指导学生读出内心的忧伤时要注意语调和力度从强渐次减弱,语速平缓。这样上句与下句语调配置交错对应,便能取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

阅读诗词篇10

【关键词】古诗词 阅读 写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73-02

古诗词是我国特有的文体,优美婉转、纵横多姿的古诗词也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积淀了几千年文明的、吸收了多民族文化的中国古典诗词对于提升初中生的文学素养,加强初中生的语文功底,提高初中生的审美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据调查了解多数初中生古诗词学习能力薄弱,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写作训练上也普遍呈现出苍白、空洞无内容的状态。因此,将古诗词阅读和写作训练进行有机的结合,发掘其中的互动作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古诗词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1.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初中古诗词作品多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生动的生活场景和作者的主观情感,为初中生情境交融的写作手法提供了实例。初中生通过对古诗词意象的感知,感受作者的“言外之意”,使学生获得情感共鸣,积累了许多经典意象,写作素材也随之得到了积累,为处于校园中的初中生打开了大自然和社会的大门,从宁静优美的村庄到曲径通幽的花园,从散发着思乡之情的明月到象征着离愁别绪的杨柳,丰富的意象扩大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2.生发学生的写作联想

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古诗词,层层递进、层层深入,从理解古诗词的韵味开始,感悟古诗词的形式和思想内涵,直至还原古诗词的情境,在古诗词细读的过程中学生也融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学生借助联想能力,结合生活经验,进行阅读鉴赏。学生对古诗词意象的联想,对古诗词的发散,是对文本意境的再现。当学生积累的多种文本意境,深刻感悟了情境交融,文思悠远的内涵,就能够依靠联想进行文本再造,在写作训练中就能重现甚至深化古诗词的意境。

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阅读效率

1.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

古诗词在语言的组织和行文方式上,多注重音律、平仄等,其架构特色、音律工整、文字优美,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感情,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表层含义轻松,理解深层意蕴少有困难。写作训练的加强,能够使初中阶段的学生感知中文的魅力,感知文字的深层次含义,理解“表象”、“意象”,理解“虚实”,理解“暗喻”,提升学生文学底蕴的同时,也展开了语文的翅膀,在古诗词的天空中飞翔。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够使学习更加高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实现终生学习。古诗词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些难度,教师必须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加以多方式、多策略的引导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教师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如同理论知识教育,而写作训练相当于实践锻炼,写作训练之中将课堂上学到的文字知识融会贯通,加以实践,发现了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初中古诗词与写作训练结合的教学实践

古诗词的范围非常广,从《诗经》到元曲,从《楚辞》到宋词,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沉淀了无数先人前辈的智慧,浓缩了多数文人墨客的精华。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古诗词的文本细读,理清作者的思绪,分析作者的思想,鼓励学生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然后根据古诗词学习的内容和探讨的重点,拟定写作的方向和题目,贴近学生实际,这种经过学习实际探讨,获得自我见解和感知的写作训练,更容易写出成效。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拓宽阅读范围之中,要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感知优秀的写作技巧,掌握对画面剪裁的能力,加强情境的布局技巧,学习以情铸景法,使学生对语言的揣摩更加到位,对古诗词的鉴赏更有品位,对于词句的赏析更加敏感,形成对生活细心观察的思维习惯,锤炼文字的功力,明白优秀的文章和不优秀文章之间的差距,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写作能力进一步提升之后,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对古诗词的内容和理法更加熟知,既能提升古诗词阅读效果又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必须同时进行阅读和写作,写作训练是古诗词阅读的理论实践,古诗词阅读为写作训练提供了方向。初中古诗词阅读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写作训练的提升有助于初中古诗词阅读能力的强化,两者之间存在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互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光霞.借鉴古诗词进行高中写作训练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