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4:28:20

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范文篇1

关键词:水文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勘察;影响因素

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时,要根据水文地质勘探的实际情况,完善水文地质架构体系,对存在差异的勘探境地进行侧重描绘,根据水文的实际情况进行水层深度绘制,以提升水文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查时,要结合水文地质的实际情况,创新水文地质勘查技术的水平,以便水文地质工程的顺利开展。

1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探的基本影响及要求

在工程地质勘查过程当中,水文地质勘查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水文地质勘查出现问题,那么会对工程地质勘查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时,没有重视对地下水的勘查与分析,就会对工程地质勘查过程当中的岩石结构会造成一定影响,而岩石的结构是工程地质勘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时,要重视地下水的勘查,以便保证岩石不会出现崩坏或者损伤等问题,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勘探人员勘探工作的安全性,保障工程地质勘查的质量。

1.1地质相关条款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探之前,要对工程地质的环境数据进行确认,根据勘探地质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水文地质勘探方案,并且还要对需要勘探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地质勘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划分,如果工程地质情况较好,在进行地质勘查时,就要制定科学的地质勘查应用方式和方法,如果需要进行勘查的地质环境较差,地质勘探内容出现变化的话,就要根据地质勘探内容变化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勘查方案。另外,在进行地质勘查时,还要对地质工程勘查区域周围环境的空气湿度、周围热度等因素进行科学的勘查,以提高工程勘探工作的质量。

1.2地质及周遭境况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探方案制定时,要对施工区域附近的情况进行护体的分析,根据实际的分析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水文地质勘查方案,保证勘查方案能够符合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在水文地质具体勘查工作中,还要标记勘查区域地层架构、地表的详细数据信息,对工程施工区域的泥土结构环境进行测定。勘探人员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时,要有专业的勘探准备与设备,在进行水文地质环境测定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要求对土壤进行测定,以便勘探人员了解到更多地土壤信息。在对工程施工区域进行水文地质测定时,仅仅对土层进行勘探是无法看出地质运动轨迹的,随着地壳构造的变化,泥土的结构也在不停的变化。因此,在对工程施工区域土层进行勘测时,勘探人员要对施工区域的土壤结构运行轨迹进行科学的测量,以提高水文地质结构信息测量的准确性。

1.3含水层水位在进行水文信息勘探时,要对含水层位置变化的特征进行详细的了解,在对土层下方含水层进行识别时,要确定土层的具体坐标,通过简单坐标的方法识别含水层,通过识别含水层的位置进行相关信息确认。但是,在进行含水层进行定位时,就会出现由于含水层分布较远,坐标识别净赚度不足的情况,给工程项目施工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在进行项目工程施工现场含水层测量时,采用的测量手段一般主要为低水位判定法、高水位判定法两种,虽然这种判定方法非常简单,无法测量出航水层的准确信息,但是勘探人员可以通过含水层的普遍特点,对施工现场地下位置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判断,对于地表上层的水源,以及地底深处的水源进行有效分析。同一时期的地壳结构变化有着一定的共性和关联性。因此,在对工程地下结构进行分析时,可以参照同期地表上层水源等的具体数据进行研究,对含水层的水位进行科学的计算。

2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探影响的问题评估实质

2.1水文地质的评估体系在进行水文地质评估时,要严格按照水文勘探的内容进行实际评估,提高水文评估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进行工程施工时,重视水文勘探。另外,在进行水文特征勘探时要将水文特征的实际情况,通过详细的水文地质数据反映出来,以保障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现在我国水文工程体系仍旧存在不完善之处,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因为工程项目要求非常高。因此,在进行水文地质评估时,要保证水文地质评估能符合匹配内部的标准。

2.2架构影响及范围性特征在进行土层架构以及岩层勘探时,要充分考虑到地下含水层构件对水文地质勘探造成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层勘探时,要对地下水的土层构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且在进行分析时,还要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工程地质勘探的实际设计方案,如果地下水位变化非常大的话,就要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另外,还要保证工程施工现场的岩层构架与土层构架始终处于规定的范围内,降低水文结构对工程地质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以提升工程项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对工程项目地质进行勘探时,可以发现地质结构本身有着一定的范围性,这一情况出现的云因主要为水流对土壤层结构造成的影响。因此,要想减少地质因素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就要提高建筑工程架构的稳定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以便提升建筑工程的防御效果。

2.3演化特征及差异性在进行建筑工程水文地质勘探时,要明确水文地质本身有着一定的演化特征,并明确水文地质的演化指标,以提升工程水文地质勘探评估系统的水平。在进行工程施工时,可以采用适当排水的方式对地下水位进行调节,以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不同工程施工内容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时,勘探人员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开展水文地质勘探,在看待问题时,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对水文地质建设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提高水文地质勘测的全面性。

2.4水理性质评估体系在进行工程水文地质勘测时,要掌握岩层结构与土层结构的特征,土层的水理特征较为明显,岩层的物理性较强,含水层会在涂层内部进行互相作用,当土层结构出现变化时,水源会出现在土层表面,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土壤结构。土层的水利结构非常明显,在对土层进行勘探时,勘探人员要掌握水理特征的相关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在实质上反应土层架构的实际情况。

2.5透水性、崩解性及软化性在对岩层结构进行勘探时,勘探人员要对岩层结构进行测试,优先进行重力测试,并且还要对岩层的透水性进行详细的了解,提高岩层结构透水性测试的准确性。在岩层的长期作用之下,含水层会充分发挥自身穿透性的特点,对岩层结构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渗透到岩层结构内部,最终导致崩解岩层结构。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为岩层结构本身有着一定的软化性,岩石遇到水后会出现软化。利用这一点相关勘探人员可以优化渗透系数测定,完善水文地质勘测评估体系。以此开展水文地质待工程勘测环节影响的数据比对。而崩解性则稍显简易,通过含水层植入水文测定装置,待岩层内部信息尽心分析,并通过岩层结构与结构之间的特征及强度关联,加以观察,最后给予详尽的指标数据。

2.6给水性及膨胀性给水性的检测内容主要体现在,土层内部结构含水度信息计算中。土壤下部的含水层出水前夕,会给予一定的征兆,起初土壤会呈现出色泽艳丽的湿润感,而后图表会出现众多大小不一的水泡。而岩层则稍有不同,岩层含水层于出水前期,表面结构如若用手触摸,会呈现出不同感觉的柔软触感,而最为柔软的一端,便是岩层的出水口。给水性便是利用这两项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分析出水口具体方位,对水度指标进行控制,以此加强工程的建设强度。而膨胀性特征则体现在,水文工程建设指标与地质勘探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境下,通过热胀冷缩原理,结合空气热度及湿度,待测量系数进行分析,并于所得数据,依照指标内容对建筑架构进行指标调整。

3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时,水文问题对其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在进行地质勘探时,要对地质事项进行重点检测,以提升地质事项检测的成效,根据地质勘查的实际情况,调整建筑体系结构,以减少建筑工程施工时存在的问题。另外,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时,还要重视湿度、温度以及热量等因素对工程项目施工选址造成的影响,以保障建筑工程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牟成志.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查的影响要点研讨[J].城市地理,2017.

[2]蒙松玮.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查的影响要点研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7,15(12).

[3]谢腾.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查的影响要点研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8,507(15):249,251.

水文地质范文篇2

由于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地下水位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峻的。面对这样的形势,为了有效保障煤田勘察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必须要对煤田地质勘察工程现场的水文状况有充分的掌握。水文地质勘察在工程勘察中虽然仅是小小的一部分,但确实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优质的水文地质评价工作对于提高工程勘察的施工效率和整体质量是极为关键的,同时还能将勘察工作中的不利因素进行消除。一般来说,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对于地下水位、地理地质条件等都会涉及,在进行水文勘测时,对于测试工作方式以及钻孔的选择可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和具体的工程要求来进行,进而分析煤田地质勘察地区具体的水文地质情况。

2水文地质对煤田地质勘察产生的影响

2.1地下水对基础埋深产生的影响

基础深埋应当根据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地下水埋藏的具体要求来进行确定,如果存在地下水问题,基础底面应当置于地下水之上;如果基础底面只能埋藏在地下水下的话,务必做好排水降水的相关措施,以免出现钢筋水泥的腐蚀。在埋藏有承受水压、包含地下水层的地方,在进行基础埋深时对于承压水的因应当充分考虑,以防在后续挖地基时出现承压水冲出的状况。

2.2地下水压力作用引起的岩土危害

受开矿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地下水的压力平衡会受到破坏,导致局部产生大的压力,如果遇到粉土层,就很容易引起流砂、管涌等现象,从而造成基础变形、位移等现象,甚至会造成边坡失稳,因此工程安全施工事故,对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要求勘察人员认真分析人为活动带来的地下水压力变化状况,并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保障施工安全。

3工程勘察中发挥水文地质作用的有效对策

3.1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和技术

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熟练掌握地质勘察的具体流程以及施工目的,带动水位地质勘察工作朝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其次,对于地质勘察中运用的施工技术应当高度重视,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做好勘察准备工作,布置好施工勘察的位置,不断提升勘察水平,整理好勘察数据和资料,数量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对结果的准确性有明确的把握,能够更好地指导施工。

3.2促进工程勘察操作流程的规范性

在地质勘察之初,对于施工人员和各种仪器设备都应进行合理的安排,勘察计划的编写应当明晰,保证勘察工程的任务被具体下达。水文地质的勘察应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现场的数据记录在案。遇到地质条件复杂的状况,应当多方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指导地质勘察施工的顺利开展。

3.3不断提升工程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煤田工程勘察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低和技能专业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对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产生着影响,所以加强勘察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勘察队伍,人员不仅能够胜任工作,还能满足每一项的操作规范及要求,尽可能降低违章事故的发生。勘察单位在这方面起着引导作用,所以应当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与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其绩效相挂钩,促进员工学习先进的积极主动性,在履行好自身职责的前提下,保障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有序开展。还应当数量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用计算机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对于勘测精度也是有效的提升。

4结语

水文地质范文篇3

关键词:地质;勘查;水文;影响

水文地质主要是对自然界里地下水实际的运动情况以及运动变化进行记录。地下水不仅仅是岩土体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同时也属于水文地质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直接会对岩土工程自身的特性产生影响。伴随着当前地质勘察的持续快速发展,其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广泛的关注,假如忽视水文地质实际的勘察,就不能够对水文地质的参数给出精准的分析研究,那么自然也就会使得勘查质量受到影响。

1水文地质的重要性

1.1是对工程施工建设安全性和稳定性给予保证的重点。因为地质、气候、水文、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多种因素带来的影响,尤其是伴随着地质勘查不断深入到矿区的时候,地下水位产生的转变对于当前现有可能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后果。所以,在实际进行地质勘察过程中不能够缺少水文地质,所以地下水文地质环境不只是岩土体的的主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基础工程的环境,会为岩土体工程特性带去非常直接的影响,其会对工程的耐久性以及稳定性产生影响,诸如,海潮波动产生的的含水层地下水位产生波动等,在对于岩土工程进行地质勘察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检查是否是水文地质产生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地下水对于建筑物产生的影响以及起到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并指出与其相对的预防措施与整治对策,使其能够为工程地质的设计以及施工的合理进行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参照资料,尽可能减少地下水对于工程带来的危害。例如,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使用的大比例尺的1∶7万的水文地质调查,能够促进其快速的摸清楚区域地下河资源家底,其对于建设水源工程规划有着非常主要的意义。1.2是提升工程勘察质量的主要保证。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到水文地质问题,那么就需要参照工程地质勘察提出的具体要求,不仅仅要检查和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和相关地质条件,同时还需要对于地下水为岩土体以及建筑物产生的不利地质作用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以及适当的评价。此外,因为人们对其给予的关注程度存在差异,因此经常会产生很多不同的问题。所以,在具体进行工程勘察的过程中,要求对于所需要面对的水文地质产生的危害进行适当有效的分析,事先使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其给予科学防治,防止出现各种各样的负面的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潜存的一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及时的掌握与水文地质有关的技术,赚使用多种方法,使用多种相关仪器去精准的对主要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测量,不仅仅能够有助于快速勘查,还同时还能够更好的防止并且降低多种勘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所以,持续的运用勘查水文地质多方面条件,能够深入的认识并且分析矿区地质特征等与开采技术相关的条件,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会对矿区开发建设的水文地质条件产生影响的内容进行深入并且客观的研究与分析,最终公示期能够得出勘查区相关的地质环境条件。

2对水文地质进行勘探的要求

2.1地质环境条件。如果想要有效的完成水文地质的勘探,那么需要持续的对地质环境条件进行探究。通常情况下,地质环境当前的核心内容主要指的是工程所处在位置的基底构造和地质构造的特点还有对于其自身构造厚度的控制,出了需要切实的进行好相关工作之外,还需要对于新出现的构造和相关的运动情况与地层的岩性问题进行好研究,因为出现的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都会对整体工程的最终勘探结果带去影响。2.2自然地理条件。通常的情况下,自然地理条件其中主要涉及到了地形地貌的特征和水文以及气象的特征等多个方面。气象水文特征其指出的是在工程建设所处在位置的气候特点和与其相对的气候类型之外还需要对当地的气候类型是属于何种类型进行测量使其能够得到确认。地形地貌其自身的特点指出的是工程建设周边是属于平原地貌还是属于高原丘陵地貌。在对四周地形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地形周边的水系和地貌的侵蚀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这样可以适当的降低地理条件对其产生的影响,从而有效的推进工程建设的进行。2.3分析地下水位的情况。在对地下水文情况进行有效分析的过程中,其本身不可以只是局限在目前的地下水位,其还需要对于之前前几年实际的水位情况进行精准分析,需要通过计算获得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转变趋势给出一个精准的分析。在工程实际进行建设时,地下水是对工程产生影响比较大的一个因素,需要在勘探的时候对当前地下水的疏忽情况给出准确的分析,并且还需要对地下水情况产生的变化给予高度关注。

3水文地质勘查的作用

3.1预防因为地下水升降造成不利影响。在实际勘察的时候,对水文进行细致的勘察可以切实的防止因为地下水的问题对于当前整体工程产生反面影响。地下水具备不确定的特点,地下水的波动幅度相对要大一些,产生地下水波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季节和气候的不稳定以及对于河流还有湖泊的水位产生不定期的改变而产生的变化,引力和气压产生变化也会对整体水位的变化产生影响。地下水如果产生过度沉降的情况,就会使得整体工程建设受到影响,例如,如果因为粉土和粉细砂的饱以及液化出现的管涌与流砂等相关情况,水位的不确定转变还有可能会出现土地的盐渍化和沼泽化,产生这样的一种情况就对于建筑物其自身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威胁,这样的一种情况会对建筑物产生腐蚀。只有有效的对地下水的水位完成控制与掌握,才可以较好的进行工程整体的施工建设。3.2预防压力作用带来的问题。在稳定的自然情况下,地下水产生的压力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微弱的,可是在工程建设的时候,其容易对地下水其自身的天然动力平衡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样的一种情况会使得地下水丧失原本的平衡性。在动水压力其产生的作用影响下,则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从而会对岩土工程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同时在这些方面,需需要持续的强化对水文地质的勘测以及观察。如果想要处置产生的这样一种情况应该使用桩基的时候,对使用桩的整体适应性给出有效的评价,在桩基工程进行建设的时候,需要对于其中涉及到的全部环节以及步骤进行好有效的监督与检测,防止其在实际进行工程建设时,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带来安全事故,防止出现人员以及经济上的损失。3.3预防地下水位对岩土性质造成影响。在稳定的情况下,地下水位将与岩石直接接触,岩土物力学和地下水位彼此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利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手段,强调地下水对地球物理变化影响的重要性。通过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明确分析地下水位对岩石的影响,做好预测和管理相关工作,尽可能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工程事故,保证地下水位的顺利开展。

总的来说,不管是在工程建设时亦或是在其他的一些领域,水文的地质勘查都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水文勘查工作进行的好坏会对工程建设的完成进度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工程建筑自身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产生影响。因此,有关的工作人员和相关的施工单位需要提升对水文勘测的关注程度,并且适当的提升勘测的力度,还需要使用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勘测设备,使其能够对于水文给予更加精准的勘测。使得工程可以快速的完成。

参考文献

[1]王大纯,张大权,史毅虹.水文地质学基础[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2].田学君.浅析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0.

水文地质范文篇4

关键词:地质勘查;水文地质;问题

因为水文地质跟工程地质两者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水文地质的勘查工作,来为后续的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地下水作为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岩土体的工程特性以及建筑物的使用性能。部分区域因为水文地质状况比较复杂,导致在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难以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的避免,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跟使用性能。

1水文地质评价内容标准

地下水对于建筑物的施工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做好现有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才能够有效避免岩土工程危害的出现,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工程勘查过程中需要在密切结合了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上,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特点进行水文地质资料的针对性选择。就工程角度进行分析,要求在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过程中能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如果地基压缩层中存在有松软土质,则需要对潜蚀、流砂以及管涌等可能性进行预测;②若存在有承压含水层,需要在基坑开挖之后对底板使用性能进行计算跟评价;③在地下水位之下进行基坑的开挖工作时,需要事先做好渗透性跟富水性实验,从而保障工程项目的后期使用稳定性。可以说在进行水文地质的评价过程中,除了对地下水的自然存在状态以及以往的变化规律进行明确之外,还需要对地下水的变化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跟预测,推断地下水在运行过程中对于岩土体以及建筑物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地下水位的高低对于各类型的建筑物造成的影响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对工程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分析时,可以具体分为地下水位之上或者之下两部分来进行考虑,促进勘查结果的合理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2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

2.1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的危害性。地下水的水位一般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降水比较多的季节中,地下水位会得到明显的上升,对于地质情况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各项地质因素影响下,潜水位上升,直接影响到地质的含水层以及土岩层的性质。此外地下水位还会受到水文气象以及气候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后期使用性能。除了自然因素之外,灌溉以及施工等人为因素均会导致地下水位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并会造成比自然水位上涨更加严重的后果。2.2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危害性。在降水比较少的季节中,地下水位还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除此之外,气候因素跟大量抽取地下水等人为因素也会导致地下水位得到较大程度的降低,对于岩土以及工程建筑物也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当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较大时,会引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诸多灾害,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水源枯竭或者水质受损等问题,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当地的生态环境均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2.3地下水动压力造成的危害性。在自然情况下地下水所产生的动压力比较小,对于建筑工程所造成的危害也能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是在人为因素影响下,还会直接打破地下水原本的动力平衡条件,促进地下水的动压力大幅度增加,引起流砂、管涌等严重的岩土工程灾害。因此相关工程地质部门在进行水文地质的勘查过程中,还需要就管涌以及流砂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应用措施来进行岩土工程灾害的控制。

3岩土工程地质勘探中地下水问题解决路径

3.1钻孔中水位测量法。为了对岩体中的地下水位起到良好勘查效果,还可以通过钻孔水位测量的方式来进行透水带的寻找。一般在进行地下水位的钻孔测量过程中,多选用分段钻进的方式来进行。测量人员需要对每天钻进的工作量进行准确计算,在开钻之后以每天一天的组那尽量作为一段,在第二天开钻之前需要进行水位的准确测量。如果在上部已经测出了含水层,测量人员要进行测量端的密封处理,抽干其中的水质之后,在第二天进行该测量端水压大小以及水位情况的准确测量跟计算。一般情况下岩体的完整段是不含水的,而因为岩体渗透过程中的裂隙性,会在断层以及密集节理带等小部分区段出现水。3.2提高对水文地质测量人员的培训力度。水文地质测量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会直接影响到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勘查结果,对于工程项目的后续进行也会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以及地质勘查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相关部门对于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也进行了针对性规章制度体系的出台,这些规范性文件对于勘查工作的目标以及要求均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因此各工程地质勘查技术人员在进行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勘查要求来进行工作,保障勘查结果的准确以及合理性。因此说各工程勘查部门还需要对勘查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引导勘查人员积极进行规章制度的学习,在日常勘查工作中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将相关的勘查规范严格落实到水位地质勘查工作中,借此获得良好的勘查效果。3.3加强对降水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重视力度。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跟地区降水条件以及降水量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并且会受到人类日常活动的影响。因此在对地下水位运动情况的预测过程中,需要结合该区域降水量大小进行合理的计算,随后在可预测的水位变化范围内进行工程施工方案的合理制定。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大面积灌溉以及抽取地下水等人类活动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保障地下水位计算的准确性,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足够多的勘查数据。

4结语

水文地质范文篇5

1水文地质勘察的几个方面

水文地质勘察的几个方面主要包括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情况、地质环境、地下水位的情况、自然地理条件等等.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1.1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情况

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情况为:含水层厚度及其埋深: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水位、地下水类型、流向等等:主要含水层的分布情况。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必须通过现场试验来测定

1.2地质环境

基底构造及其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范围内的底层岩性、工程地质勘察所属区域内的地质构造特点、新构造运动等等情况。

1.3地下水位的情况

最近的一段时间内最高地下水位和水位变化的趋势.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补排关系及其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等。

1.4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涵盖了气象水文特点和地形地貌等等等影响工程地质勘查的一些因素。

2.岩土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分析

2.1地下水的几种存在形式

地下水的几种存在形式主要包括下面的四种第一,重力水。在重力作用下能够在岩土空隙、裂隙中自由运动的水,这是地下水的一种。毛细管水不受分子力的作用,不能抗剪切,能够传递静水压力。重力水在受到天然和人为的作用之后能够形成非常活跃的渗流.所以.它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第二。弱结合水.弱薄膜水,位于吸着水外层。弱结合水的厚度比吸着水要大许多.它要受到小于强结合水的吸附力.能够在颗粒水膜之间进行比较慢的移动弱结合水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之后会出现变形。弱结合水不会受到重力作用.也不可以传递静水压力第三.强结合水.紧附于颗粒表面的结合最牢固的一层水.这层水具备非常强大的吸附力。强结合水的密度接近普通水的两倍,而且。它的粉滞性和弹性也是非常巨大的.强结合水能够抗剪切并且不会受到重力作用.强结合水也不可以传递静水压力。第四.毛细管水.由于毛细管作用保持在岩土内毛细管空隙中的地下水。毛细管水主要包括下面三种:悬挂毛细管水、孤立毛细管水和真正毛细管水毛细管水能够受到毛细管力和重力的双重影响,如果毛细管力比重力要大,那么毛细管水就会上升。反之,毛细管水就会下降。

2.2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就是岩土与地下水发生相互作用时所体现的各种性质.它是和岩土的物理性质一样的.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勘察地质性质.一方面对于岩土的强度及变形情况起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也能够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一。软化性.就是岩土体在侵水后岩土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通常情况下,通过岩土在侵水处于侵水饱和状态同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之比来表示软化性.软化性也是对岩石耐风化、耐侵水能力进行判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标。第二.透水性.就是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允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主要由岩土体空隙的大小和连通性以及空隙度来决定岩土体的渗透性的强弱,所以,它仅仅具备非常差的透水性,通常情况下.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透水性.通过抽水试验来求得渗透系数第三.给水性.就是水在重力作用下从饱水岩土内通过空隙裂隙等自由流出的性能通常情况下.通过给水度来表示给水性.它是含水层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一方面可以使基坑涌水量的大小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对施工场地的疏干时间具有一定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采用实验室方法来测定给水度。第四,崩解性,就是岩土体在侵水湿化后.导致土粒间连接被消弱、破坏而崩散、解体的性质。通常情况下,使用崩解所用时间、崩解量及崩解方式等来表示崩解性。崩解性与矿物成分、岩土体的颗粒成分及结构等等都是关系非常密切的第五.胀缩性.就是岩土体在吸水后和失水后发生体积上的变化的特性胀缩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而在失水后变薄胀缩也是导致地裂缝或基坑隆起等一系列的问题的重要根源所在.胀缩性对工程地质勘察地基发生形变和土坡表层稳定性都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用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等来表示胀缩性。

2.3抽水试验测试

通常情况下.抽水试验测试的目的就是掌握地层含水层透水性和弹性失水等特性.同时结合当地经验值.使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得到保证.多孑L抽水试验是经常被使用的。

2.4给水度测试

通常情况下.给水度测试采用原状土取样释水试验法,也就是说.用环刀取出含水层原状土或将原状土不被扰动的装入试验圆筒.经充分饱和后排出水.对于排出水的体积进行测定.按照体积进行给水度的计算。

3.地下水的地质问题

3.1水位上升导致的问题

主要是由于总体岩性产状、降雨量、含水层结构、气温及人为的灌溉或施工等因素而导致地下潜水位上升。潜水位上升可能导致岩土体沼泽化或盐渍化而使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得到增强;使斜坡、河岸等岩土体产生滑移、崩塌等地质现象。

3.2水位下降导致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自然界岩土体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导致下游地下水被截留等人为因素。地面沉降、地裂或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后果会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而造成.从而不利于保持建筑的稳定,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3.3水位频繁升降导致的问题

因为地下水的频繁交替将岩土体内胶结物内铁、铝等成分淋湿,土体失去该部分成分后变的疏松.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及承载力降低等会导致水位的频繁升降。如果情况严重.就会导致岩土尤其是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胀缩变形.因为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就会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增大.从而产生地裂的问题而破坏建筑物。

3.4动压力作用导致的问题

水的动压力在自然状态下是非常小的.然而.人类的工程地质勘察活动改变了地下水的天然动力平衡条件.从而会带来管涌、流砂、基坑及隧道突涌等一系列的工程地质勘察问题。

水文地质范文篇6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很多地区已发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础下沉和工程结构开裂的质量事故,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1)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工程结构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岩土水理性质及工程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工程结构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水文地质勘察为查明一个地区地水文地质条件而对地下水及与其有关地各种地质作用所进行地勘察研究工作。水文地质勘察包括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试验和水质分析、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等工作。根据不同地目地要求,可分为综合性水文地质勘察,综合性水文地质勘察是为了掌握区域性或地区地水文地质情况,为工农业建设提供基础资料;专门性水文地质勘察是为解决生产上某项与地下水有关地实际问题而进行地调查,如城镇、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矿床水文地质勘察及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勘察等。水文地质参数主要包括渗透系数、导水系数、释水系数、水位传导系数、压力传导系数、越流系数、降水入渗系数、给水度、影响半径和弥散系数等。

(3)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水文地质问题,如: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工程结构,应考虑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性。地下水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溶液,常含有溶解的气体、矿物质和有机质等。常见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溶解的气体有氧、氮、碳酸气,偶尔也有硫化氢、沼气等。这些溶解于水中物质,使地下水具有各种特性,如酸、盐及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地下水就会侵蚀以至损坏地下工程结构体中不致密的混凝土,金属材料最容易受到腐蚀;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引起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如果岩体裂隙发育,贯通程度好,地下水在岩体中渗流,产生一定的静水压力和生动水压力,从而增大边坡岩体的下滑力。在边坡岩体中,如果节理、裂隙发育,且有充填物,地下水可使充填物软化,降低结构面间的抗剪强度;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尚应预测产生机械潜蚀、管涌甚至流土流砂等渗透变形而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的可能性;对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岩土基坑和工程结构基础,应考虑在最不利组合情况下,地下水对结构的上浮作用。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特别是高水头的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产生坑底土层的隆起或突涌的可能性进行验算和评价,通常用压力平衡概念进行计算;当地下水位回升时,应考虑可能引起的回弹和附加的浮托力等;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或截水措施引起软土地基产生固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边环境的可能性,尤其在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范围内,应考虑地面沉降及其对工程的危害;验算边坡稳定时,应考虑地下水及其动水压力对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地下水对边坡岩土体通常具有产生静水压力、动力压力及降低岩土体的强度参数等方面的作用。静水压力是对孔隙水压力、裂隙水压力及浮托力等的总称,它是岩土体孔隙、裂隙和空洞中的地下水静力传递自重至岩土体上的力;动水压力系指由于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使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施加于岩土体上的力;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应考虑地下水位上升对湿陷性的影响;在季节性冻结地带,岩体中的地下水可能冻结,在裂隙中起楔胀作用,破坏边坡的稳定性。

2岩土水理性质及工程影响

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岩土水稳定性是指由于工程活动中岩土体对水的影响所表现出的抵抗性能水稳定性的强弱表明了岩土体抵抗水的作用的能力和工程稳定性的高低。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够全面的。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不示。

2.1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结合水是地下水在粘性土中的主要赋存形式,在砂土中含量甚微。结合水尤其是弱结合水与粘性土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性质如可塑性、膨胀性、收缩性等归为粘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因其受强力束缚,活动范围极为有限,对岩土的动态水理性质影响较小。

2.2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土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触变性:当粘性土结构受扰动时,土的强度降低。但静置一段时间,土的强度又逐渐增长,这种性质即土的触变性。这是由于土粒离子和水分子体系随时间而趋于新的平衡状态之故。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岩土的胀缩性往往是产生地裂缝、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地基变形和土坡表层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标定岩土胀缩性的指标有: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等。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解、解体的特性。岩土的崩解性与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结构等关系极大,某地区的残积土试验,一般崩解时间5~24h,崩解量1.79~34,以蒙脱石、水云母、高岭土为丰的残积土以散开方式崩解,而以石英为主的残积土:多以裂开状崩解为主。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土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指在水的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的能力,以渗透系数表示。容水性:指常压下岩土孔隙中能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以容水度表示(岩土孔隙中能容纳水量的体积与该岩土总体积之比)。

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在常压下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的水体积与该岩土总体积之比)。给水度是含水层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不仅和包气带的岩性有关,而且随排水时间、潜水埋深、水位变化幅度及水质的变化而变化,给水度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能力和储蓄水量能力的一个指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的潜水含水层柱体,当潜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时,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的水量体积和相应的潜水含水层体积的比值,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持水性:指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排水后仍能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以持水度表示(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释水后,所能持水量的体积与该岩土总体积之比)。毛细管性:以毛细管上升高度、速度和毛细管水压力来表含水量:岩土中含水的重量(体积)与干燥岩土重量(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之比,分为重量含水量与体积含水量。液塑性(稠度):粘性土的液限、塑限(由实验室测得)及由这两个指标计算得来的液性指数和塑性指数几个指标是工程中必需提供的。粘性土由于含水量的不同,分为固态、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这即是粘性土的稠度状念。各稠度状态间的临界含水量称界限含水量,界限含水量随粘粒含量和矿物成份的不吲变化较大,也反映出工程地质性质的显著差别。因此界限含水量及界限含水量与天然含水量的关系,即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往往作为土的分类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重要参数。灵敏度:天然状态下的粘性土具有一定的结构。当受到外来因素的扰动时,土粒问的胶结物质以及土粒、离子、水分_『所组成的平衡体系受到破坏,土的强度降低和压缩性增大。土的结构性对强度的这种影响,一般用灵敏度来反映。活性指数:衡量土内粘土矿物吸附水的能力,粘性t的粘性和可塑性被认为是由颗粒表面的吸着水引起的,因此,塑性指数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颗粒吸附水能力的强弱。对给定的土,其塑性指数与小于0.O02mm颗粒的含量成正比。

3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3.1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小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3.1.1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Ij;I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工程结构腐蚀性增强。⑦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④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L}I现流砂,管涌等现象。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工程结构失稳。

3.1.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1.3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位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工程结构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频繁活动,会引起土层中的胶结物——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率、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3.2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一定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水文地质范文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勘察;水文地质;问题研究

如今,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地域范围发生了较大变化,水文地质问题已不仅局限于山区和农村,即便是在平原和城市内,也会出现水文地质问题。因此,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工程概况

水闸位于阿勒泰地区某河流的现代河谷,河谷呈浅“U”型,现代河床宽广,宽约110m。两岸均发育河漫滩,左岸高漫滩宽约100m,间断发育,高出河床4m左右,岸边生长较多的杨柳,后缘与I级阶地相连,漫滩上零星的发育风成砂丘,高出地表2-3m。河床右岸发育广阔的冲积作用形成的河谷三角洲。

2.水文地质

受总的地貌形态控制,该区地下水总体径流方向为从两侧山体向河谷中排泄,最终由坝址区径流排泄出本区。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多数片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蒸发排泄较为微弱。山沟独特的地貌形态和较大的汇水面积,使沟内较易汇集地下水,经河床向下游排泄。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含水层性质主要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2.1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水埋藏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按补给条件及含水层特征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分布于两岸第四系冲洪积物中的孔隙水;冲洪积物多堆积于两岸洪沟及低洼缓坡,主要由不细粒土质砂组成,层间夹杂薄层砾砂,厚度约0.2-0.3m,成分混杂,厚度不大,一般在5.0—10.0m。主要由大气降水及洪流补给。水量大小受季节性影响很大,旱季多干枯消失;另一种为埋藏于河床淤积细粒土质砂与冲积砂砾石层的孔隙潜水。2.2新近系承压水库区大面积分布着新近系承压水,库区新近系砂泥岩互层沉积,主要以黄色泥岩和砂岩泥质为主,单层厚度3-5m,泥岩层中有薄层的灰白色和粉黄色细砂岩,承压水主要分布在细砂岩层中,厚度较薄。第三系承压水水量及其贫乏,其补给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和融雪水入渗补给,河谷低洼区靠河水下渗补给。本次工作共采集两组水样进行水质分析,第一组为河水;第二组为坝后探坑内地下潜水。

3.坝基工程地质条件

水库大坝横跨沙拉根现代河床,座落在中低山环绕的山间冲洪积平原上,地形在此处较宽阔,坝型为碾压式均质土坝,坝顶全长190m左右,坝基直接座落在现代河床、河漫滩及I级阶地堆积层上。现就其工程地质条件分述如下:3.1桩号0+000—0+024段。为大坝左坝肩,主要布置在左岸I级阶地阶坡上,坡降在16%左右,地层上部为厚3.0—6.0m的冲洪积细粒土质砂层,坝肩直接坐到此层之上,未曾进行任何的清基处理。呈土黄色,含少量碎石和砾石以及粉、粘粒;以下为第三系砂岩,厚度在3.0—4.5m,呈中厚层分布,砂岩中局部夹有薄层泥岩或泥质砂岩,以中砂岩为主,局部见细砂岩,弱—半胶结,其表层0—1.0m段风化强烈,多属全风化过度强风化段,渗透性较大,渗透系数一般在10-4—10-3cm/s范围内,属中等透水性。1.0m以下属强风化层,强风化厚度在2.0m左右,渗透系数一般<10-4cm/s,属弱透水性;以下为泥质砂岩,呈灰白色、浅灰黄色,泥质胶结,弱—半胶结,钻孔岩心多呈长柱状,属弱透水性。3.2桩号0+024—0+082段。为河谷段,宽一般在50m左右,由于河谷狭窄、水量小等原因,河漫滩和河床无明显的界线,无地形地貌上的较大变化,地形基本平坦,起伏不大,微倾河床中部。上部为厚度在3.0m的冲洪积细粒土质砂,呈土黄色,结构稍密—中密,含少量细砾和小碎石,含量在10%—20%,粉、粘粒含量在20%左右,其余为砂,以细砂为主,渗透系数在1.5*10-3cm/s左右,为中等透水性;以下为冲积砾砂层,厚度在3.0m左右,颜色呈浅灰褐色,结构紧密。据颗分成果其>2mm的砾石含量在50%左右;不同粒径的砂约占总量的40%左右,<0.075mm粘、粉粒含量在10%左右。其中砾石磨圆度较差,多呈次棱角状,次圆状,部分为呈棱角状的碎石,渗透系数在10—15m/d左右,为强等透水性;以下为第三系地层,其上部为厚2.0m左右的砂岩,呈白色、灰白色,以中砂岩为主,弱—半胶结,其表层0—1.0m段风化强烈,多属全风化过度强风化段,渗透性较大,渗透系数一般在10-4—10-3cm/s范围内,属中等透水性。1.0m以下属强风化层,渗透系数一般<10-4cm/s,属弱透水性;砂岩以下为泥质砂岩,厚度一般在4.0m左右,强风化层厚度在1.0m左右,呈灰白色、浅灰黄色,泥质胶结,砂以粉细砂为主,弱—半胶结,钻孔岩心多呈长柱状,渗透系数一般<10-6cm/s,属微透水性。3.3桩号0+082—0+122段。右岸坝坡段,坡降在10%左右,地层上部为厚度3.0—5.0m的冲洪积细粒土质砂,向I级阶地前缘逐渐变薄,连续分布,呈土黄色,结构稍密—中密,含少量细砾和小碎石,含量在10%—20%,粉、粘粒含量在20%左右,其余为砂,以细砂为主,渗透系数在1.5*10-3cm/s左右,为中等透水性;以下为厚度在0—1.4m的冲积砂砾石层,颜色呈浅灰褐色,结构紧密。据颗分成果其>2mm的砾石含量在50%左右;不同粒径的砂约占总量的40%左右,<0.075mm粘、粉粒含量在10%左右。其中砾石磨圆度较差,多呈次棱角状,次圆状,部分为呈棱角状的碎石;以下为第三系地层,主要为砂岩和泥质砂岩互层,其上部为厚3.5m左右的砂岩,呈白色、灰白色,以中砂岩为主,弱—半胶结,其表层0—1.0m段风化强烈,多属全风化过度强风化段,渗透性较大,渗透系数一般在10-4—10-3cm/s范围内,属中等透水性。1.0m以下属强风化层,渗透系数一般<10-4cm/s,属弱透水性;砂岩以下为泥质砂岩,厚度一般在3.5m左右,强风化层厚度在1.0m左右,呈灰白色、浅灰黄色,泥质胶结,砂以粉细砂为主,弱—半胶结,钻孔岩心多呈长柱状,渗透系数一般<10-6cm/s,属微透水性。

4.施工排水问题评价

据坝址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坝基地层主要由上部3.0—4.0m厚的第四系松散岩层和下部强风化第三系岩层组成,上部第四系岩层主要为冲积细粒土质砂、砂砾石层等,属中等—强透水性,富含地下水,主要受上游河水及周围基岩山体中裂隙水的补给,最终排向河谷下游段,因此上部第四系松散岩层在施工期间面临施工排水问题,即在坝前沿坝轴线开挖的基坑将集中大量的地下水,需往外排。目前常采用的排水措施有重力排水或集水坑排水,即基坑中的集水采用排水渠或抽水的方式排到下游。坝址地形较平坦,横向坡降小,不具备采用排水渠排水的地形条件(上、下游坡降在1/50左右),且此类排水措施耗资大,技术含量高,因此推荐采用抽水方式。基坑开挖边坡应在1:2.5—1:3.0,排水期间设置有效的过滤器防止土粒流失,在基坑内侧采用挡板支护,来防止基底隆起、失稳等。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水利工程的勘察过程中,还是水利工程的后期管理中,都必须要保证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重视。对于水利工程勘察工作来说,其存在着自身的主要特征,在进行工程勘察时,相关人士必须要对其主要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其特征对工作进行开展,只有如此,才能完善整个工程勘察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一涛.水利工程坝址选择的工程地质勘察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44(03):36-37.

[2]丛海燕.水利工程建设中坝址的地质勘察工作[J].吉林农业,2016(05):88.

水文地质范文篇8

关键词:煤矿区;水文质地;勘查工作;现状;建议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很多的组成部分共同促进了我国的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在这里面就包含了我国的煤炭资源领域。近些年我国的煤炭行业一直在稳步的提升以及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因此我国也非常地重视煤炭资源的勘探工作。在煤炭领域中,煤炭地质勘探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作为煤炭行业中的重要工作内容,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质勘查是一项初始工作,如果没有到位并且精准的水文地质勘查就会导致后续的煤炭地质勘查失去作用。因此良好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在我国煤炭开采的过程中,煤矿开采行业一直非常重视煤矿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我国对于能源的消耗量在不断的增加,我国开始大范围的提升煤矿开采以及勘探工作。虽然在我国的煤炭行业中煤炭地质勘查取得了非常大的的发展,同时成绩也是值得肯定。但是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煤炭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最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的煤矿在开采的前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对煤矿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针对性的进行煤炭水位勘察工作,这样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首先会严重地影响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会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能够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造成煤矿周边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资源破坏等问题,这些问题引发的影响都是非常负面并且长期存在的。因此在我国的煤炭开采过程中要对煤炭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有足够的认识,同时要对水文地质的勘察结果进行分析以及落实,最大限度地保障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同时也保障煤矿区域周边的环境以及生态得到有效的保护。

1在我国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煤矿区域水文地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我国的煤矿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助力,但是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查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三点:首先,在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缺水问题以及干旱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煤炭行业的长远有效发展。其次,在我国煤炭行业开采的过程中,有部分煤炭开采企业是不计后果的进行煤炭开采,这样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最后,在我国煤炭开采的过程中,我国煤炭区域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呈现出越来越脆弱的状态。

2我国煤炭行业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现有状态

2.1目前在我国的煤炭行业中水文地质勘探工作非常的滞后。在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矿区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贡献的非常多,并且目前在我国的煤炭行业生产的过程中,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已经是一项常规的工作。我国的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矿井防水以及治水标准已经形成了一种体制和规章,这些都是煤矿水文监测工作作出的突出贡献。目前我国矿井防水治水规章的制定以及相应技术的规范都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我国煤矿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提供的数据报告进行编制以及完善。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煤矿行业的发展以及提升,我国的煤矿行业在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中还是延续了以往的经验,这种经验虽然给我国的煤矿地质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并没有同世界先进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查相统一,相同步,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煤矿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和提升,同时对于我国煤矿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目前我国的煤矿地质勘查工作面向更加深入的方向进行发展,这些都需要我国的煤矿水文地质工作有相应的提升和跟进,因此我国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改变极度滞后的现状。2.2我国的煤矿在生产开采的过程中矿井防水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以及提升。随着我国对于煤炭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我国的煤矿企业承受了较大的生产压力。这一问题在我国的东部以及中部的煤矿企业更加的明显。这主要是我国这些区域的煤矿上部的煤炭资源已经开采殆尽,这样就需要东部以及中部的煤矿企业向着更深的煤层开采。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深度越深导致的压力越大,越容易出现生产安全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矿井的喷水问题。由于井下的岩层在开采的过程中承受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就会导致岩石出现溶解的问题,造成矿井突水的问题,这一问题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非常大的破坏,同时也会对矿井中的工作人员造成人身伤亡,我国的很多矿井都出现了类似的矿井突水问题,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在理论上讲,矿井突水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矿井水文地质勘查得到有效的减缓或者预防,但是在我国煤矿开采生产的过程中,对于煤矿特别是矿井的防水以及治水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针对这一问题出台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以及指导意见。同时针对矿井防水以及治水工作的经费,我国的财政部门也是大力的支持,因此我国目前矿井的防水以及治水问题要及时地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解决。2.3我国的煤炭企业要对煤矿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有进一步的强化认识以及重视。在我国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非常重要。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正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存在,导致了我国的煤炭行业在开采生产的过程中对周边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很多的破坏是无法修补的。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矿井中的个别工作人员对于环境保护以及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到位,没有对环境保护进行针对性的重视,也没有采取措施保障对矿井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环境进行保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谐的人与自然的环境是每一个人所期待的。但是在我国的个别煤矿生产企业中,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出现过度开采,无序开采问题,这些行为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同时大多数的自然环境里破坏是非可逆的。因此在我国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3针对我国目前煤炭行业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建议

3.1在我国的煤矿区域,相关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要有针对性的超前进行以及分析落实。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建设的不断增多,传统形式上的煤矿地质勘查工作已经不能够满足其发展需求。因此我国的煤矿地质勘查需要一个有力的落实以及执行,这样就需要在我国进行矿山建设的过程中,针对煤矿水文地质的勘察要超前进行,等待水文地质勘查结果出来后,再进行矿山项目的建设分析以及执行。3.2在我国的煤矿生产过程中要科学有序的安排并且落实矿井的具体防水以及治水工作。随着我国中、东部煤矿上部资源逐渐走向枯竭,对下煤组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对于下煤组的开发与利用,主要需要注意的问题除了矿井工程地质的一般问题以外,还有就是距离下煤组几十米的深部高压岩溶水的“突水”威胁。在解决好上面问题基础上对现有矿井的防治水工作进行加强,实现安全生产,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3.3在我国的煤矿水文地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对矿山的相关环境问题进行必要的重视和分析管理。我国众多的煤矿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因为大规模的开采活动地下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地面严重塌陷,这些问题都给矿山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在新形势发展之下,按照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今后要加强矿区水环境的勘察评价工作,从具体的工作中做好矿山的环境治理。除了上述的建议之外还有以下几点:首先,在我国的煤矿水文地质工作勘察的过程中要针对供水以及排水问题进行有效的勘察处理,最大程度上解决好供水以及排水的问题,让矿山发展向着绿色有机和谐的方向发展。再次,在我国的煤炭水文地质勘查的过程中要有效的引进并且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要与时俱进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宏科.陕西主要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现状及建议[A].陕西省煤炭学会.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陕西省煤炭学会,2010(4).

[2]杨秀芬.我国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评价现状及未来趋势展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9).

[3]李维.简析我国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评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学,2013(11).

[4]罗颖峰,盖春平,闫连群.新疆煤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动因分析[J].科技信息,2012(9).

[5]吴吟.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写在《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一周年[J].煤炭企业管理,2006(09).

水文地质范文篇9

1.1水文地质的产生

水文地质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基于地下水在地质单元内运移时所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发展起来的,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地下水或防治其危害的学科。水文地质学诞生于19世纪中期,法国水力工程师达西,进行了水通过砂的渗透试验,得出线性渗透定律,即著名的达西定律,奠定了水文地质学的基础。水文地质学正成为地质科学中一门比较完整、系统的独立学科。水文地质学己被公认为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是跨越于地质科学和水文学之间的一门独立科学。水文地质学在二战以后有了深入的发展,特别是在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质编图、水文地质采矿、模型和同位素方法、水文地球化学和地下水监控这些领域。人类活动对包括地下水在内的自然环境的改造异常强烈,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当代水文地质学进入了生态环境水文地质学的新阶段。

1.2水文地质的发展

水文地质历史在各个不同的领域都有发展,例如地下水文学、土壤力学、经济地质、石油采钻工程、矿藏开采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地质学和生态学。

1.2.1新学科的生长点

地质环境指的是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岩石圈的最上部分,包括岩石、土壤、液体、气体和有机物。环境地质自2O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地质学中发展最快的分支之一。

1.2.2地下水管理的政策和方法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但是很多的水资源都存在严重的污染和浪费现象。在总体研究结果基础上对地下水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计算,以有利于管理机构的决策。

2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工作内容

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①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性。②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③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④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⑤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3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实践

3.1工程地质概况

该工程处于高山背斜核部一带。高山山脊线呈北东东一南西西向延伸,与构造线基本一致,高山地形整体趋势为北东高而南西低,顺两翼地貌由低山逐渐过渡为丘陵。而工程头尾部分分别位于高山背斜北南两翼,其核部发育为F1高山断层(上游)、F2瓜瓢洞断层(下游),两断层互为对冲式。区内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rv)砂泥岩互层,共分为六段,第四段分三层,第三段共分七层。地表泉点分布于河床两岸,泉点多分布在砂岩与下部泥页岩分界面附近,为接触泉,长观资料表明,大多数泉点流量随季节降雨量变化较大。

3.2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3.2.1基岩裂隙潜水

基岩裂隙潜水主要分布在Tv4—3层和Tv4—1砂岩层中。Ty4—3层由于所处位置较高受风化卸荷影响,裂隙较发育,不利于地下水贮藏,仅砂岩层底部靠Tv4—2层局部有地下水出露,其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为150~200mg/L。该泉点表明,该泉点流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而其它该层中钻孔长观表明,水温及水位年变化较小。Ty4—1层底板处于河床以下,由于河流切割,地下水埋藏于此层下部,水位略高于河水。地下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重碳酸钠型、氯重碳酸钠型水,矿化度为132850mg/L。各钻孔终孔水位表明,该层地下水位线平缓。

3.2.2基岩裂隙承压水分析

基岩裂隙承压水主要分布在Ty3—5、Tv3—3、Tv2层砂岩中,其特征见表1。Tv3—5层含水层厚度约为20~28m,以Tv3—6、Ty3—4层为相对隔水顶底板。工程段初始水头较稳定,高程为348~350m,由于岩层倾向下游,倾角为1012~,其实际水头为50~80m甚至更大。本层水化学类型为氯钠型水,矿化度为2000~10000mg/L。Tv3—3层含水层厚度约为30m,以Tv3—6、Ty3—4层为相对隔水顶底板。工程段承压水头高程约为370m,高出含水层项板约为100m。本层水化学类型为氯钠型水,矿化度为1000012000m~JL。长观资料表明,其水化学动态稳定。Tv2层含水层厚度约为70m,以Tv3—2、Ty3—1层为相对隔水项板。据CK15、CK3钻孔表明,其水头地面超高分别为47.5m、55.22m。CK15钻孔涌水量较大,最达951.87m3/d,钻孔水化学类型为氯钠型水,矿化度为2650mg/L,其水化学动态稳定。

3.2.3岩体透水性特征

(1)Tv4—2、Ty3—6、Ty3—4等岩层主要为泥页岩,岩体透水率大多小于llu,透水性微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2)Tv4地层两岸砂岩随着深度的增加,岩体透水性逐渐减弱,但受裂隙发育程度的影响,局部透水率较大,大于1001u,属强透水层,且其分布规律性不强。一般而言,钻孔深5070m以下,岩体透水率小于3Lu。河床中rv4—1砂岩含水层由于位于谷底,由于层面及构造裂隙发育,与地表水水力联系明显,单位涌水量多在1s•m以上,且涌水量随降深增加不明显;抽水试验成果表明,Tv4—1河床砂岩渗透系数为4.58~14.28m/d,影响半径为68~166m;在斜硐Tv4—1砂岩中抽水时,地下水多沿层面及横向裂隙以股状呈悬挂式向汇点集中,随深度增加,出水点也向下迁移,证明其裂隙是普遍存在的,且周围的长观孔地下水位显著降低,形成降落漏斗,由于岩体渗透性差异,观测分析表明,降落漏斗影响范围向左岸约2530m,而向右岸约85~90m。(3)Tv3—5、Tv3—3、Tv2层涌水试验表明:Ty3-5、Ty3—3层水头较高而流量较小,单位涌水量多在0.1【/s•m以下,其渗透系数分别为0.0490.395m/d、0.0122.066m/d,部分钻孔揭示该层未见有承压水或不明显,反映出岩体裂隙发育极不均匀,各向异性大。Tv2层水头大,为176.5m,涌水量大,但深埋地下,具有极大的非均匀性。

3.2.4地下水类型、补给与排泄及动态变化

综合分析之后,Ty4—3、wy4—1地下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潜水,它们有各自独立的隔水顶、底板,远离工程一带,应具有(半)承压性质,只不过由于河流切割,在工区一带具有自己独立的自由水面,局部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准确地说,应为(半)承压一潜水,Tv4—1层地下水类型较复杂主要也是这方面的原因。Tv3—5、Tv3—3、Ty2层中承压水为自贡井盐区盐卤水的一种类型,俗称为黄卤。其补给范围主要为越溪河上游的荣县双古、威远复立一带,距工区约15km以上,为高山背斜核部,因沟谷切割侵蚀而使上述含水层有较大范围出露,该段最低高程为460m,因此工程段承压水头具有较高的特点。

3.3工程防渗帷幕深度的确定

根据钻孔压水、抽水试验表明,工程基岩体中存在强弱透水层,应进行帷幕防渗。左右岸存在明显的相对隔水层(透水率Ⅱ<3Lu),帷幕应深入相对隔水层5-10m为宜,防渗帷幕深度55~85m。河床中存在多层含水层,砂岩类透水率变化较大,个别达65Lu,而泥岩类透水率小。工程属单斜构造,岩层产状倾向下游偏右岸,虽然Tv3—3、Tv3—5层砂岩透水率较大,但其上部的Ty3—6层泥岩厚度较大(1015m)、稳定且往下游埋深逐渐增加,可作为河床工程基隔水层,防渗帷幕深入该层510m即可。由于在工程轴线上游局部rv3—6泥岩薄(厚度2~3m),且有Tv3—5层出露的上升泉,蓄水后,库水势必与Tv3—5层地下水连通,水工计算考虑扬压力时,其承压水头高程就不应是350m,而是正常蓄水位431m。

3.4Fl、F2断层的渗漏评价

F1、F2断层为区域性断层,横穿整个库区,其渗透性对整个水库蓄水构成一定的影响。断层破碎带宽28m,主要由糜棱岩、断层泥、断层角砾等组成。根据钻孔压水试验,透水率q一般小于1Lu,为微透水层。但勘察时,有些同志对断层影响带的透水性提出了怀疑,事实上,承压水的分布就是一个很好的反证。在F1、F2之间在五六十年代有自流的盐井,其层位为Tv3—5,在F2上游上工程河床钻孔在Tv4—1层也发现了承压水,其承压水头为145m,地面超高为69m,流量为4.7L/s。地层分布表明,F1、F2上下游及其间的承压水含水层、隔水顶底板皆被Fl、F2断层切断,若断层影响带是透水的,就不能形成层次多、高水头、矿化度差异大的承压水。所以,F1、F2断层其渗透性是很微弱的,具有较好的防渗性。

水文地质范文篇10

关键词:测绘技术;水文地质勘查;应用探讨

1水文地质勘查内容

水文地质勘查指的是在工程中,利用各种技术以及水文地质实验,来探测工程周围可能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其中水文地质勘查主要用于地下水的情况勘查,从而来了解工程地下水的地质参数。在进行勘查之后,对于各项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及整合。整合过后,根据所得出来的水文情况,来评价地下水对于工程可能存在的影响以及注意事项,为后续的安全施工,提供数据。水文地质勘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需要十分的细心与耐心,还有对数据的敏感度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量,能够及时分析出相关情况。

2水文情况变化情况

2.1自然变化情况

一般情况之下,水文情况变化大致指的都是其地下水的运动变化。如果地下水位上升,最简单的就是可能导致其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渗水的情况。复杂的话,地下水水位如果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很可能导致其周围土地盐碱化,对于工程的施工带来一定的问题。如果是地下水位不正常下降的话,也会存在问题,会使得这个地区的岩石之中产生大量的胶状物质。如果地下水的水位发生经常性的水位波动,则会导致其工程的地下岩石环境不稳定。

2.2人为变化情况

水文地质变化情况除了自然的变化,也有人为的变化。上述的地下水下降的情况大部分都来源于人为影响,尤其是一些工程队存在过度使用地下水的情况,就会导致其相应的地下水平衡环境遭到破坏,严重的会导致出现地表下沉的情况。还有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规范其污水的流动,导致其地下水受到污染,这也是极其严重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它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地下水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贯通以及流动性,一旦出现污染情况,所损害的可能是整个城市的地下水源。

3测绘技术在水文勘测中应用

3.1遥感技术

所谓遥感技术指的就是利用其电磁波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且最终呈现出想要的数据,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以及其状态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其应用的优点在于,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从日常的工作中就可以感觉出来,人工所用的时间长,比起遥感技术存在较大的差别。并且遥感技术可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的检测活动,而且其检测的数据一般不会被天气等外在因素影响,达到了又快又准的特点。且遥感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其人力资源成本。遥感技术不会像人一样被地域、环境、天气所干扰,它可以做到全方位的资料收集,且收集资料十分的迅速与快捷。但是遥感技术的运用也存在一定不足。如在一次性获取很多数据的情况下,需要从其庞大的数据当中筛选数据,需要一定的数据敏感性。且遥感技术所获得的数据很多都没有办法直接在水文勘测中使用,需要结合一定的人工。遥感的充分应用是时展的表现,也是科学进步的表现。遥感技术除了在普通工程里做到十分出色的帮助,在矿区以及水利工程当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应用。尤其是矿区,这两年随着采矿业的发展,采矿事故也是频发,除了较多的坍塌事故,其次较多的就是矿井渗透事件,其事故十分严重,常常会造成采矿人员的伤亡,其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十分迅速而又方便的了解矿下的情况,十分迅速方便。但是遥感技术再方便,其中的不足也仍需要人工进行补上,所以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数据,以求达到最大的互补,仍是一个挑战。

3.2GIS

GIS指的是地理信息技术,此技术的出现大大改善了很多领域的现状,方便了他们在相关方面做数据的收集以及整理,已经是信息社会当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水文勘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作,它涉及的领域之广,资料收集难度之难,收集资料的时间跨度之广,已经让很多技术人员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且水文勘测的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的几率较高,人员限制性较大。而GIS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情况,它极大的方便了技术人员的资料收集,也缓解了技术人员的技术压力。(1)GIS水文测评。这几年来,GIS技术正在不断扩大其应用的范围,成为了水文勘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近十几年以来,水资源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全球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GIS的应用成为了必然。GIS的水文测评也是有效而迅速的,它能让工程人员及时的了解到水文情况。(2)GIS水文模型。现在的水文勘查过程中,除应用遥感技术,GIS技术也是应用十分广泛的。通过GIS技术,我们可以收集到有效的水文信息数据,了解到其城市地下水层分布,并依据相关信息做出模型,生动而又形象的描绘出地下水等级图,充分了解到地下水的情况。也可以准确而又生动的分析出城市地下水补给情况、水质好坏以及地下水所处的相应的环境。可以说,GIS技术对于水质方面的监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模型的建立,也方便了后续相关人员的使用以及查询。这样的数据库建立其意义在于,能够更加方便技术人员查询相关数据以及更加清晰明朗化的了解水文地质的情况变化以及当前的具体情况。同时,GIS技术还可以结合相关的水文地质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大大提高了其数据的准确度,避免了可能因为地下水活动或地质活动所带来的数据偏差。(3)GIS水文管理。水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又繁琐的过程,涉及了诸多的领域。对于人员的技术以及知识储备拥有相当高的要求。GIS的出现,大大改变了其水文勘测的方法,同时也大大方便了水文勘测活动。传统的水文勘测,常常存在于得到的数据十分有效且可能存在相应的偏差等问题,无法掌握其数据的准确性,难以准确的把握地下水的活动情况,从而对相应的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危险性。而GIS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它的出现,能够有效的掌握其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有效的掌握相关地区的水文地质整体变化情况,能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建立其完整且较为完善的水质管理系统,提供有效的水文勘测的相关数据。

3.3水文地质参数

水文地质参数指的是含水层或透水层水文地质性能指标,如渗透系数、导水系数、水位传导系数、压力传导系数、给水度、释水系数、越流系数等,一般通过抽水实验测求水质参数。(1)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此图来源于安徽省五道沟实验站的相关数据。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指的是降水从地面渗入包气带土壤,又从包气带土壤渗入到潜水的那部分水量。此过程十分遵循水往低处流的特点,此图展现了其相关的基本类型,蒸发型、入渗型、聚合型以及发散型。一般情况下,在降水过程中,一般是先满足上层土壤的吸水量,在其饱和之后,才会影响到下层土壤。而如果只是作用于上层土壤吸水量的降雨,是无用的降雨。而这过程中,作用到下层土壤,并且补充了地下水,这才是有效的降水,而这其中,复杂的相关数据的整合与收集,以及降水所有效补充地下水的效率,这就是降水渗透补给系数。(2)渗透系数:渗透系数指的是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对于水的渗透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不同的物质,对于水的渗透率也大为不同。而水对于不同物质的渗透率,也影响到了水文勘测。对于相关岩石的调查以及实验,得出相应的数据,并且进行整合与归纳,这样方便其在日后的过程对岩石的渗水性的运用,从而制定其相关的应对侦测,确保其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不会存在较大的问题。(3)导水系数:导水系数主要指的是其含水层全部厚度导水的能力。其意义在于由于不同的含水层在不同的厚度情况下,其导水能力完全不同。其导水能力的不同间接影响其地下水的水位。它的重点在于含水层对于水的导水能力。同样材质不同厚度的导水能力,以及不同材质相同厚度的导水能力都是其研究的重点。(4)给水度:给水度指的是其含水层的释水能力。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含水层的特性、所在位置的深度以及水位下降的速度。而含水层的物质特性也会影响到其释水能力,如果含水层为松散的沉积物,沉积物为颗粒粗,大小均匀且拥有一定的缝隙,那么它的给水力度就很大,反之,则很小。同时,当潜水面深大于岩土中毛细管水最大上升高度时,给水度是一个变数。潜水面深越浅,给水度越小。只有当潜水面较深时,给水度才是常数。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发现,地下水位下降较大时给水度偏小,降速很小时给水度较稳定。通过对给水度的研究,相关含水层的物质特性也被研究了出来,这大大方便了水文勘测中的应用。

4结束语

地下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且存在一定的突发性。地下水的储水量以及相关的运动轨迹都是其研究的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相关的技术,建立其相关的模型以及数据库,方便技术人员对于相关数据的应用。我们也要做好信息技术与人工之间的互补,信息技术虽然方便了其技术人员对于数据获取的方便性,但是也存在因为其数据的过于巨大,无法第一时间从中找出相应的有关信息,这就需要人工进行信息的整合,从而方便技术人员的查找。水文勘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同时,除了对于水工程方面的帮助,地下水是否被污染也是十分重要的话题。随着淡水资源的减少,地下水作为淡水资源之一,其污染情况也是令人重视的。尤其是有一些城市的用水就是来源于地下水,那么一旦出现水文勘查的不严谨,导致其施工过程中污染了地下水,这种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如何利用好相关技术,加强对于水质问题的监测,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水文地质参数也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复杂的过程,它需要人员的大量数据收集,大量的采样分析以及大量的实验,从而得出相关信息,并且依据其相关的信息,在后面的水文勘查中,有更加方便的应用。也更加直观了解其相关特性,不用在特意进行分析,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一些工作步骤。同时这样的系数建立,方便了技术人员的运用,同时也激发了一些人员的知识求知欲,想去验证其真理性。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其当地的特性以及相关的系数从而得出只有当地特有的系数,大大加强了其研究的严谨性,是一个十分鼓励的过程。总而言之,水文地质勘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它既加强了其施工的安全性,也大大方便了技术人员的信息收集。我们应不断地尝试与应用新的测绘技术,不断的提高其勘查水平,大大加深其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也不断促进我国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涛.测绘技术再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探微.

[2]苏锋,李欣.人文地质变化对工程地质造成的影响与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