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6:18

阅读教育论文

阅读教育论文范文篇1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能够唤起学生情感。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设置合理的情境,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比如,美读是学生对教材进行感知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在作品中获取美感的一个基本途径。它能够将文字转化成为有声语言,将用来储存信息的各个符号载体转换成为作者的真情实感,使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的思想。比如,对《琵琶行》进行美读,大弦下面的四句必须急读,情调比较轻快,间关两句要放慢速度,一定要流畅,冰泉下面四句是为了高潮进行的蓄势,一定要读小声,银瓶下面四句主要是对乐曲高潮与终止进行描写,一定要紧张热烈,直到裂帛而止。在美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入到角色中,使得读者在想象的过程中聆听琵琶的乐音。美读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得到审美感受。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审美感知进行培养

第一,可以利用音乐创设出美的氛围。音乐可以调动学生对于审美客体良好的审美情感,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使学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使客体与主体之间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使欣赏者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到艺术形象之中,感受作品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审美体验。比如,教师在对《荷塘月色》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春江花月夜》这一古筝名曲,在上课之后播放,乐曲旋律优美,之后将其当作背景音乐,将课文之中比较优美的句段选择出来,由教师和学生不断进行诵读和体会,在音乐和课文一起融合的审美氛围之中,对课文能够深入理解与认识。第二,可以利用影像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播放录像,能够让学生对作品中的意蕴美有直观的感受。比如,《壶口瀑布》这一课,教师可以播放录像,使学生对壶口瀑布的气势以及壮美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带领学生走进作品之中,借助影像的作用,使学生对作品有良好的领悟。

三、对课文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在新修订好的语文课本中蕴含着大量审美信息,审美价值很高。但是这些名篇佳作中的语言并不是对生活进行直述,它们对如画的景物进行描绘,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对人进行感染,进行教育。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能够对语言文字有良好的理解,从而认识美并对美进行鉴赏。在课文中,蕴含了很多自然美以及人性美和艺术美。比如,要对课文中的自然美进行挖掘。自然美是各种美的基础,它能够对文化知识加以丰富,同时还能陶冶情操,对人格进行美化。在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很多自然美。比如,《壶口瀑布》以及《荷塘月色》等,都是客观自然美和主观情感美之间的统一,所以,能够产生美感,领悟美的精神。这些作品展现出来的自然美其实都是作者自己审美意识的一个反映,能够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比较典型的美景,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启发以及引导与点拨,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进行感知,在大脑中形成形神兼备画面,最终对作者情感进行感悟。四、拓展阅读,对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进行培养语文阅读教学并不只是对于课文的阅读,同时还是对于各种文学文本进行的阅读。被选入到课本中的作品数量是一定的,还有很多比较好的作品没有在课本中进行呈现。因此,教师不能让学生审美眼光只局限在课本阅读之中,一定要从课内向课外进行延伸,从而使学生眼界得到拓展,对学生阅读审美进行丰富,积累审美经验。第一,教师一定要利用各种途径对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具体状况进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第二,教师一定要常常推荐一些比较好的文学作品,从而使学生不断阅读,对自身审美素质进行积累。另外,教师还要经常进行课外活动,使学生的审美眼光不只是局限在书本中,要将其引到社会生活之中。作品之中的美的形象都是来自生活。学生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的时候不断发现美,还要在社会生活中养成这样的习惯,不断发现自己生活中的美,使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

阅读教育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诗歌教学;审美教育;探究比较;诵读感悟

小学语文教材中描写、赞美祖国壮丽河山的篇章较多,该类题材的课文蕴含着美的资源,《长江之歌》便是其一。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锁定文本的内容与形式,引领学生徜徉美的境界,接受美的教育,提升审美能力。笔者以《长江之歌》一诗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寓美育于阅读教学之中。

一、欣赏图像,领略丰采之美

为彰显长江之美,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应运而生,而《长江之歌》则是这部系列片的主题歌。歌词配上优美的旋律,唱出了国人的心声,抒发了国人的豪情。当这首歌词选入教材的时候,也赋予了它更多的教学与审美价值。它所蕴含的内容与形式之美,皆可成为陶冶学生心灵的重要元素。基于诗歌创作的主客观背景,笔者认为,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之前,有必要先借助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关于长江的流经路线、风光图片及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初步走进长江,从形象上领略其丰采之美,为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事实证明,当美好的景致呈现在学生眼前时,会令他们心头为之一振;同时,一种表达的欲望也会油然而生。而此时此刻,介入文本的时机也已水到渠成。

二、激情诵读,欣赏语言之美

首先,整首诗歌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即把长江当作人来写,准确地说是当作母亲来写——她有甘甜的乳汁,她有健美的臂膀。这就赋予了长江博爱和崇高,赋予了其乐于奉献的精神。其次,诗歌语言凝练,有着较强的感染力,能够引发人的无限遐想。像第1节诗中的第1~4行,描写了长江的源头和归宿,其中的一“走”一“奔”,让原本在大地上匍匐前行的长江一下子“立”了起来,其磅礴的气势跃然纸上。“挽起高山大海”“推动新的时代”,让人想到了其气势之盛大,力量之强大,贡献之巨大。再次,诗歌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脍炙人口。两节诗中的“你从……你向……你用……你用……”语句简练,相互对称,且前后彼此呼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江的源远流长、气势磅礴、古老悠久。最后,诗歌还成功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尤其是末尾两句的反复吟唱,直抒胸臆,水到渠成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诗歌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去品读,去交流;同时,还可以通过换词、比较等方式,引领学生去揣摩、玩味,欣赏语言之美。

三、涵泳咀嚼,领悟情感之美

大凡上乘的诗歌都是美的载体,真情涌动,能够引发人的共鸣,给人以美的启迪与熏陶。《长江之歌》作者的情感与滚滚东去的长江水融为一体。这种情感首先体现在整首诗歌都运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上,即称长江为“你”——这是多么亲切的称呼!一个“你”字拉近了作者、读者与长江的距离;一个“你”字体现了作者对长江的尊重,在其心目中长江已不是江,而是人,是有情有义之人。“你”字在诗歌中共出现了12次。那一声声亲切的称谓,那一句句洋溢着真情的话语,无不撼人心魄。运用第二人称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教师应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比较辨析去感悟、体会。比如,可以把“你”全部换成“长江”或“它”,再读一读,学生就会感到情感的抒发已经黯然失色、大打折扣。针对诗歌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发,鼓励学生自由诵读、涵泳,在朗读中感悟、品味、咀嚼,还可以借助图片、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浸润在美的天地中,升华情感,提升认识。

四、探究鉴赏,发掘构思之美

美的情感需要用美的语言来表达,需要用美的形式来支撑。《长江之歌》之所以能取得一鸣惊人的效果,不外乎其语言、构思及情感等有着独特之处。首先,如前文所述,诗歌在人称的选择上瞄准了第二人称,且把长江比作母亲,一下子让诗歌有了情意和诗意。其次,两节诗分别从地理特点和时代的角度对长江进行了讴歌,概括了长江丰富的内涵。两个方面,两个视角,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次,诗歌每一部分的后面四行反复吟诵,将两部分内容巧妙地贯通,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水乳交融地将长江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与炎黄子孙的炽热情怀融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促进了学生爱国情感的升腾。

阅读教育论文范文篇3

一、利用“阅读材料”树科学家形象,学科学家精神

当前中学生中不少人属“追星族”成员,他们把影星、歌星的名字可以说出一大串,每天嘴上谈的是“星”的趣闻轶事,身上着装模仿的是“星”的装束.但对于科学家,他们却说不出几个名字,对科学家的方方面面,更是一无所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是:电视、电影、杂志、画刊中频频露脸的都是这些影星、歌星,而极少向这些天真的学生介绍科学家.所以他们没有机会了解科学家,科学家的形象在他们心目中树立不起来.

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介绍了牛顿、安培、法拉第……等众多科学家的生平和事迹.我把这些材料与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精神、道德、意志等方面的教育.

例如,当讲电磁感应现象时,介绍法拉第的生平,介绍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介绍他一生对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还指出,法拉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重视实验,他的许多重要发现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等.法拉第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又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人们的爱戴和称颂.通过介绍,同学们既了解了法拉第,也从中学到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我还针对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怕吃苦、不勤奋,又想取得好成绩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有目的地介绍科学家的有关事例.如:爱迪生为找做灯丝的最好材料,先后实验了1600多种材料;法拉第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才找到了磁生电的方法;现在看到的欧姆定律公式那么简单,但是欧姆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经历了多次失败,花费了十年心血,把数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最终才把电学中的三个量U、I、R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即I=UR.

学生从科学家的身上理解了“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阅读材料”有些是以故事形式出现的,风趣生动,很适合初中生年龄及生理特征,学生很喜欢听.每当我介绍科学家后,总有一些学生进一步追问,想知道更多的情况.

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的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正在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利用“阅读材料”学物理史实,受辩证法教育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大多数教师注重让学生掌握的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使得学生对物理学发展的曲折历史知道得很少.学生不了解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了解.教科书在“阅读材料”中对这方面内容做了一些弥补.

如在热学部分,“阅读材料”介绍了历史上对“热的本质的认识过程”.学生学习后知道了历史上对“热”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把热看成是一种特殊物质,即“热质说”;另一种认为热是物质的某种运动形式.“热质说”这种违背事实的观点,曾一度被人们所承认,后来科学家们通过对一些热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反复的大量实验,证明了“热”不是一种物质,从而否定了“热质说”,为分子运动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为能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把历史上不同学派间的争论展示给学生,可以打破传统的逻辑教学给学生留下的科学发展是直线前进的印象,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发展史是一部理论与实践交叉、失败与成功并存的发展史.回顾历史,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进一步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探索、开拓精神方面的教育.

不同内容的历史,可以使学生得到不同方面的教育.例如利用“热机发展史”可以向学生阐述这样一个道理:各种机器的发明,是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先进机械设备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工业革命的发展又带动了机器设备的不断改进.社会要前进,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物理学史实中包含有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介绍物理学的某段历史,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领会并接受辨证唯物主义.

三、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各种能力

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物理教学在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技术等方面做的还不够.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知识学的死,影响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阅读材料”广泛收集了物理学联系实际的事实.大到世界各国重视的能源问题,小到家用电器;上到无线电波,下到海洋开发;远到日本银行大楼的日光镜,近到常看的电影片.它们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把学生眼中用概念、公式堆积起来的物理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物理.

在介绍“阅读材料”中的“电冰箱”时,我特意把冰箱里里外外做了仔细的观察,弄清了冰箱各个部分的位置、形状、作用,还查阅了有关资料.课堂上我既结合汽化、液化讲清了冰箱的原理,又给学生讲了使用冰箱时节电的关键是,缩短开机时间,延长停机时间.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应注意尽量少开启冰箱门,减少冰箱内外的热交换.还要注意冷凝器的通风和清洁,以保证良好的散热.我在讲“海市蜃楼”时,把光的折射规律结合进去;在讲“不是老天爷显灵,是建筑师的杰作”时,把回声知识融进去.从“阅读材料”中,学生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阅读材料”中讲的物理知识并不深奥,但使学生感到了知识的价值;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物理实践活动.在学校,老师课堂上做的演示实验,学生总要利用课外时间,三三两两在教室、到办公室重新操作,仔细观察.在家中,学生找日用品作材料,亲自动手做课本上、习题中介绍的小实验.如:把缝衣服的钢针磁化后做成指南针;用铅笔芯做滑动变阻器,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和电阻的关系;利用音乐生日卡上的闪光二极管做单向导电实验;还有制作潜望镜、小天平…….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阅读教育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倡导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步伐创新阅读教育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词汇量积累有限,在开展阅读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为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本文从阅读方式、阅读教学等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绘本中的“新”阅读方式

为了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很多语文教师给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籍时选择了经典的绘本故事作为阅读材料,绘本故事凭借其优美的画面和短小精悍的文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绘本阅读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通过画面与文字的结合加深他们阅读的印象。例如,很多的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小黄和小篮》《逃家小兔》《我只爱你》《爱心树》等优秀的绘本故事,从故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比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就描述了兔子母子之间怎样比较谁比谁爱的更多一点的故事,通过比较谁跳得远、站得高、伸得长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浓浓的亲情溢满每一位小学生的心间,这是最好的亲情阅读教育。学生通过故事的阅读,就会模仿故事中的行为和语言,从而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增加词汇量,为他们之后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二、无字阅读中,培养学生阅读想象力思维

有的绘本书籍只有画面,没有一个字,目的是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读出画面里蕴含的深层含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领悟能力。例如,阅读绘本《在远处-房子》《影子》等书籍时,书中只有颜色丰富的画面,没有文字的描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影子》中,学生可以得出每一种事物在光线下都有自己的倒影,而且是对称的,一模一样的。同时在阅读中,学生还会发现有的事物并没有倒影,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对倒影的理解,将漏掉的部分补上去,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此外,对于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也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层次,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阅读目标的梳理。

三、组织课外实践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很多语文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促进他们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例如,在教授《荷叶圆圆》这篇文章时,教师就组织学生到公园的荷花池旁边进行教学,使学生把文章的内容与自己所见到的荷花进行比较,从而体会课文对荷花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在对荷叶进行观察的同时,要让他们描述荷叶的颜色、形状,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荷花的整体结构,进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阅读氛围的营造,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自然的阅读氛围,并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提升阅读理解的层次。例如,在教授《夏夜多美》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舒缓的音乐,以此为背景进行课文的朗读,使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会夏夜的美,产生广阔的想象力,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也提升自己的词汇积累。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仿照文章描述一处自己喜爱的景色,锻炼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为以后的作文奠定基础。综上所述,阅读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还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还能促进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与时俱进,改变阅读教学方式,增强语文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从内心爱上阅读、喜欢阅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作者:苏凤芬 单位:福建省平和县坂仔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阅读教育论文范文篇5

一、利用“阅读材料”树科学家形象,学科学家精神

当前中学生中不少人属“追星族”成员,他们把影星、歌星的名字可以说出一大串,每天嘴上谈的是“星”的趣闻轶事,身上着装模仿的是“星”的装束.但对于科学家,他们却说不出几个名字,对科学家的方方面面,更是一无所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是:电视、电影、杂志、画刊中频频露脸的都是这些影星、歌星,而极少向这些天真的学生介绍科学家.所以他们没有机会了解科学家,科学家的形象在他们心目中树立不起来.

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介绍了牛顿、安培、法拉第……等众多科学家的生平和事迹.我把这些材料与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精神、道德、意志等方面的教育.

例如,当讲电磁感应现象时,介绍法拉第的生平,介绍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介绍他一生对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还指出,法拉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重视实验,他的许多重要发现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等.法拉第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又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人们的爱戴和称颂.通过介绍,同学们既了解了法拉第,也从中学到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我还针对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怕吃苦、不勤奋,又想取得好成绩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有目的地介绍科学家的有关事例.如:爱迪生为找做灯丝的最好材料,先后实验了1600多种材料;法拉第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才找到了磁生电的方法;现在看到的欧姆定律公式那么简单,但是欧姆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经历了多次失败,花费了十年心血,把数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最终才把电学中的三个量U、I、R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即I=UR.

学生从科学家的身上理解了“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阅读材料”有些是以故事形式出现的,风趣生动,很适合初中生年龄及生理特征,学生很喜欢听.每当我介绍科学家后,总有一些学生进一步追问,想知道更多的情况.

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的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正在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利用“阅读材料”学物理史实,受辩证法教育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大多数教师注重让学生掌握的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使得学生对物理学发展的曲折历史知道得很少.学生不了解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了解.教科书在“阅读材料”中对这方面内容做了一些弥补.

如在热学部分,“阅读材料”介绍了历史上对“热的本质的认识过程”.学生学习后知道了历史上对“热”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把热看成是一种特殊物质,即“热质说”;另一种认为热是物质的某种运动形式.“热质说”这种违背事实的观点,曾一度被人们所承认,后来科学家们通过对一些热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反复的大量实验,证明了“热”不是一种物质,从而否定了“热质说”,为分子运动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为能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把历史上不同学派间的争论展示给学生,可以打破传统的逻辑教学给学生留下的科学发展是直线前进的印象,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发展史是一部理论与实践交叉、失败与成功并存的发展史.回顾历史,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进一步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探索、开拓精神方面的教育.

不同内容的历史,可以使学生得到不同方面的教育.例如利用“热机发展史”可以向学生阐述这样一个道理:各种机器的发明,是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先进机械设备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工业革命的发展又带动了机器设备的不断改进.社会要前进,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物理学史实中包含有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介绍物理学的某段历史,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领会并接受辨证唯物主义.

三、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各种能力

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物理教学在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技术等方面做的还不够.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知识学的死,影响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阅读材料”广泛收集了物理学联系实际的事实.大到世界各国重视的能源问题,小到家用电器;上到无线电波,下到海洋开发;远到日本银行大楼的日光镜,近到常看的电影片.它们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把学生眼中用概念、公式堆积起来的物理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物理.

在介绍“阅读材料”中的“电冰箱”时,我特意把冰箱里里外外做了仔细的观察,弄清了冰箱各个部分的位置、形状、作用,还查阅了有关资料.课堂上我既结合汽化、液化讲清了冰箱的原理,又给学生讲了使用冰箱时节电的关键是,缩短开机时间,延长停机时间.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应注意尽量少开启冰箱门,减少冰箱内外的热交换.还要注意冷凝器的通风和清洁,以保证良好的散热.我在讲“海市蜃楼”时,把光的折射规律结合进去;在讲“不是老天爷显灵,是建筑师的杰作”时,把回声知识融进去.从“阅读材料”中,学生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阅读材料”中讲的物理知识并不深奥,但使学生感到了知识的价值;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物理实践活动.在学校,老师课堂上做的演示实验,学生总要利用课外时间,三三两两在教室、到办公室重新操作,仔细观察.在家中,学生找日用品作材料,亲自动手做课本上、习题中介绍的小实验.如:把缝衣服的钢针磁化后做成指南针;用铅笔芯做滑动变阻器,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和电阻的关系;利用音乐生日卡上的闪光二极管做单向导电实验;还有制作潜望镜、小天平…….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阅读教育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通识教育;阅读推广;人文素养;基地建设

自1995年,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与实践开始起步。通识教育的内涵是指通过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受教育者具备“择其善而识之”的能力,成为人格健全、视野开阔、和谐发展的完整之人[1]。实施完整有效的通识教育需要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需要在正规课程设置和正式的课堂教学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更需要从正式课程之外的隐性课程入手,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将学生在课堂以外的阅读及交往内化为身心的知识、情感、态度,成为学生生活的经验和创造的源泉。因此,笔者认为建设大学书香校园与实现通识教育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加强高校阅读推广工作,重视高校人文精神的构建,促进大学生良好文化品位修养的形成,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均应成为通识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1国内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堪忧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2]。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通识教育视阈下完整之人的培养即应同时拥有科学知识及人文素养,缺一不可。而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堪忧,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重科技、轻人文,重职业能力、忽视价值追求等现象,高校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较少组织体现文化底蕴的集体活动,大学生缺少深阅读、深思考,凡此种种,都深刻影响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大学生是全社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低,对其自身能力的提升,对书香校园乃至小康社会的建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构建高校阅读推广基地,努力通过阅读来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大学生人格与气质,并使之内化为他们做人的内在品质与修养将是高校乃至全社会都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

2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阅读推广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

根据文献及调研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家倡导全民阅读、开展通识教育的背景下,为提升大学生阅读水平及文化修养,各高校纷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开设了人文修养类课程。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收到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大学生的阅读状况未得到明显改善,偏重专业知识学习而忽视人文素养提升的现象在高校仍普遍存在。2.1高校阅读推广工作模式存在局限性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阅读推广工作主要是通过高校图书馆的日常服务和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开展,这种模式虽然对高校阅读推广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效果,但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教辅部门,所举办的征文、读书竞赛、美文诵读、阅读达人评选等系列活动对学生阅读只是起到倡导的作用,而完全没有任何硬性举措来约束大学生的阅读行为,没有更多的能力来激励大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所以,高校亟须统筹学校人力、物力等各类资源,建设阅读推广基地来强化阅读推广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2.2高校阅读推广工作力度有待增强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目前多有赖于高校图书馆来完成,图书馆各类型的书籍、愈来愈舒适的环境,都为大学生入馆阅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但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往往仅限于提供资源,即“为人找书”。而各专业、各层次的大学生阅读兴趣多种多样,他们对书籍的需求类型也各有不同,而真正能做到“为书找人”的图书馆寥寥无几,迫切需要高校教师的加入,来为大学生的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避免他们的阅读出现盲目性与随意性。同时,对于其阅读质量的高低,也需要高校职能及教学部门出台相关的制度来检查、监督,实施阅读管理。2.3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缺少联合协作机制众所周知,阅读推广是一项复杂而深入,需要长期持续不断进行的工作,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而从目前高校情况来分析,大部分的阅读推广工作仍仅限于高校馆实施,虽有学生管理部门、宣传部门等机构的参与,但真正起实质作用的极少,而要想把阅读推广工作做的扎实到位,仅凭高校图书馆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高校相关职能部门都能充分认识到阅读推广工作对于大学生的重大意义,从而联合起来,相互协作,把阅读推广工作深入、持续、扎实地推进下去。

3通识教育视阈下推进高校阅读推广基地建设的策略研究

3.1良好的物质条件是阅读推广基地建设的保障。任何活动的开展都要以物质条件的构建为基础,高校阅读推广基地建设也是如此。基地的物质条件应包括设立专门的阅读活动场所,配备专业的器材与设备,室内设计应符合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康向上、充满活力。要加强与高校图书馆,各学院专业资料室、图书室的紧密联系,确保为基地提供源源不断的各类型文献资源,满足大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将高校阅读推广活动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高校财政部门应为基地建设设立专项资金,以保证各类阅读推广活动的正常开展。3.2拓宽阅读推广活动主体是阅读推广基地建设的灵魂。通识教育视阈下,拓宽阅读推广活动主体,打造一支高素质、稳定、专业的阅读推广队伍是高校阅读推广基地建设的灵魂,能使各项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高校应成立以图书馆专职馆员与各学院专业教师相互协作的阅读推广队伍,一方面,这支队伍应热爱阅读推广事业,具有深厚的人文修养及专业的素质,具备一定的组织及领导能力,熟悉新技术的使用与开发等等。同时,要加强阅读推广队伍的培训工作,通过外出学习、内部交流、聘请专家讲座及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阅读推广队伍的核心技能,尤其是要深化理论问题的研究,为高校乃至整个阅读推广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撑。3.3创新阅读推广形式、深化活动内涵是阅读推广基地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多数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均以文化节、读书月、读书周等形式开展,线下活动内容较为丰富,在短时期内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阅读推广活动的主体——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早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阅读、移动阅读器阅读已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流,微阅读,碎片化阅读也成为其阅读的主要背景。在这种变革的推动下,高校阅读推广部门应积极适应这一特点和趋势,在继续坚持传统的文本阅读、经典阅读等形式的前提下,在形式上采用“线上+线下”的多元化双重互动模式,利用新技术开展网络化阅读;在内容上,在加强经典人文类阅读方向之外,更要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优势,开展专业知识的深入阅读和研讨,以期达到专业技能与整体素养全面发展,培育学生完整的精神世界。3.4联合阅读推广体系的构建是阅读推广基地良性运行的基础。目前,我国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仍以高校图书馆为承办的主体,学校其他部门的参与度微乎其微,这与“全民阅读”“书香校园”建设的宗旨差之甚远。因此,高校应及时设立校内联合阅读推广机制,联合图书馆、学生处、宣传部、各个专业学院等相关部门,建立起一个覆盖全校的阅读推广网络,随时随地指导学生阅读,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更应联合校外阅读机构,如政府相关文化部门、书店、各民间读书会等一切力量开展联合阅读推广,这既可以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弥补校园阅读的不足;又可借鉴社会阅读经验,为高校阅读推广基地赢得更多的关注,推进高校阅读推广基地良性运行。3.5动态监测与评估体系是阅读推广基地持续发展的保证。动态监测与评估体系的设立,是阅读推广活动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日本、韩国等高校已启动阅读水平认证方案,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认证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成效。我国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也应借鉴其成功的经验,设立完整的监测与评估服务体系,对阅读推广基地一定时期或长期举办的活动进行评估,对活动频率、参加人数、活动的影响及效果等各方面设立标准和测算依据,对大学生阅读特点及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实时跟踪、分析,为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以不断调整阅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持续推进阅读推广基地的建设。

通识教育强调“育”的多样性,注重人的全面性与多样性发展,主张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完整的人,这完全符合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理念。因此在通识教育的大背景下,在社会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的浪潮中,加强高校阅读推广工作,提升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将对培养大学生成为具备专业知识和人文修养并重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庞海芍,郇秀红.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回顾与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16(1):12-19.

[2]张南,魏福生,邱爽.大学生人文素养[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9):5.

[3]孙景余,李雁行.基于阅读推广的高职院校阅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探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6(5):93-95.

[4]杨家燕.基于阅读推广的本科生信息素养通识教育课程研究——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9):41-43.

阅读教育论文范文篇7

一、多阅读,发现审美元素,理解美学观念

不同的人读书,常常会有不同的见解,因此一个人理解审美内涵,常常会带上个人的主观因素。如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有人将其看成一部爱情悲剧小说,有人认为是一部封建社会历史的反映,但我们往往简单地将其划分为某一种类型。如果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自己的个人批判,就能理解这本名著里面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其中涉及了封建社会的家庭伦理观念、礼法习俗。也有人简单地评价林黛玉是一个清高孤傲、倔强刻薄的形象,这是对封建文化的反抗,而不理解其知性懂礼的一面,不理解曹雪芹笔下人物的多面性格。对于这部文学著作,我们要精读、细读,准确认识到其中的人物美以及整个文本的悲剧美。比如在阅读《论语》时,我们要学会鉴赏其中的思想情感,理解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思想体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故乡的秋》表达了浓厚的自然风光美,以及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沈从文的《边城》描写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的美,凸显了心灵纯净、人心善良之美。很多名著都带有着自己的特色和美感,有些显而易见,有些则需要发现美的眼睛,这需要读者去深入发掘。

二、多思考,欣赏审美内涵

当然,在名著阅读中有发现美的眼睛,还要有学会欣赏美的心灵。在欣赏一部文学名著时,要结合各个方面的内容,比如时代背景、作者性情,甚至涉及到哲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等。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的课文《氓》,选自《诗经》,这篇课文最突出的内容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常用的手法,从中我们可以学习欣赏这种手法创作出来的美。再如《楚辞》中的《离骚》一文,体现了屈原的人文价值观、爱国忠君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要让其正确的思想观念嵌入学生的思想之中,构建起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神话名著《山海经》中的神话原型一直留存在人们的心中,其中的神话素材,不断的被后人加以改造和利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发现一部名著为何能被成为名著、流传千古的背后原因,学会了思考,其中的审美体验会上升一个层次。

三、创造审美形象,体现美的意识

阅读教育论文范文篇8

一、让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在英语阅读中,教学所选的内容都要源于我们的生活,最好是选取我们平时的熟悉的,或是我们经历的事情,只有这样,大家的感受才会产生共鸣。但是,单纯的文字是很枯燥的,要想让学生深层次地感受这些,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对情境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其中的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习变成快乐的事,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就能掌握本来很难掌握的内容,做到事半功倍。例如,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学生去商店买物品的情景,可布置题为《逛商场》的英语口语训练。商店里各种文具的种类名称都标上英语名称,视频中的学生推销商品和购买物品,都有意识地与售货员用英语进行交流,突出物品的样子、颜色,并简单用英语介绍物品的用途等,情景交融,主动交际。学生看得认真耐心,从中感受到英语带给我们生活的美感。要引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坚定信心,鼓舞勇气,不断追求,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他们的人生财富,我们要很好地开发和利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二、让英语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如果学习与课外实践分离,那么学习就会变得生硬,所以我们要让英语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多读一些各方面的课外阅读材料,让他们能更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机会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可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另外,我们要多订阅报纸杂志,从中学习西方的风俗文化并区分东西方文化。它们之间存在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就会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理解,做出不同的判断和反映。所以,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局限于书本知识,让学生多读一些各方面的课外阅读材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地运用好英语这个谁都离不开的工具。

三、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对于语言美的教育

审美化阅读在我们英语阅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挖掘现有阅读中的美,把阅读本身与美育结合到一起,形成审美化的阅读模式。学生的感情丰富,容易受到感染,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学生,那么肯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时刻体会美,细心鉴赏美,竭力创造美,让学生把阅读当做体会美的过程,提高各种能力。同时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多层面、全方位、立体的学习模式,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唤醒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主动探究能力,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渗透对于语言美的教育,要追求语言的幽默感、韵律感、新鲜感,运用一定的形式,把教学的内容转化成审美对象,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英语阅读水平。

作者:黄诗贻单位: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第二篇

一、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体验美

在英语阅读中,教学所选的内容都要源于我们的生活,最好是选取我们平时的所熟悉的,或是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只有这样,大家的感受才会产生共鸣。但是,单纯的文字是很枯燥的,要想让学生能深层次的感受这些,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对情境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其中的内容,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习变成一种快乐,在很轻松的环境中,学生就能掌握本来很难掌握的内容,做到事半功倍。例如,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学生去商店买物品,可布置题为《逛商场》的英语口语训练。商店里的各种文具的种类名称都标上英语名称,视频中的学生推销商品和购买物品都有意识地与售货员用英语进行交谈。交流的时候,突出物品的样子、颜色,并简单的英语介绍物品的用途等,情景交融,主动交际。学生看的认真耐心,从中感受到英语带给我们生活的美感。要引导学生养成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坚定信心,鼓舞勇气,不断追求,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他们的人生财富,我们要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二、让英语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如果学习与课外实践分离的话,那么学习就会变得生硬,所以我们要让英语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并且让学生多读一些各方面的课外阅读材料,让他们更能深层次理解的文章的内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机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已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样能让与之交流的人更加愉悦。另外,我们要多订阅报刊杂志,从中学习西方的风俗文化与东西方文化。尽管他们存在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就会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理解,做出不同的判断和反映。所以,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局限于书本知识,让学生多读一些各方面的课外阅读材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的运用好英语这个谁都离不开的工具。

三、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渗透对于语言美的教育

阅读教育论文范文篇9

一、高中语文学科教育中开展文学名著的阅读教学具有的审美价值

(一)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学名著均是经过教育专家的精心研读和挑选,内容更加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内涵性。学生通过对这些文学名著进行课程学习,不仅可以认知更多的字词,更能掌握相关联的文学知识,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有效的培养。具体说,教材中所选择的文学内容的选段可以凸显文学的主体和背景,让学生可以掌握文学作品所要表述的思想。同时,文学名著中所使用的字词比较优美,蕴含着比较深刻的感悟,或者是精神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文学名著的课程学习,可以提升其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二)提升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程度。文学作品之所以被称为名著,不仅是其使用的文字更加优美,语言表述更加具有严谨性和逻辑性,更是因为在文字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或是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批判,或是对通过某些事件的描述展示其思想观点。文学名著的内容很难在通读一遍的时候就能抓住其思想精髓,而是通过多次品读,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所以,学生在开展文学名著阅读时候存在体会不深刻,或者是不能正确理解作者所要表述的思想。如果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作品所具有的美感,理解作品在文章中隐含的思想。可以说,教师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开展审美欣赏,可以让学生对名著中的主人公内在的情感进行更深度的解析,进而更好地认知文学名著。

二、提升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名著阅读的教育策略

(一)科学设计课程导入。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文学名著开展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对课程导语开展科学性的设计,让学生将关注力放在课程讲解中。课程导语的设计要具有较高的情感,让审美教育可以实现有效的开展,让学生可以对文学名著中的情感进行初步的感知。教师开展导语设计时候,可以依托当前的多媒体资源,对学生开展课程教育的导入。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高二下册《雷雨》教育时,教师可以依据节选内容播放电视剧《茶馆》中的相应视频,感受人物的语言和行为特点。通过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可以让其感知到该部文学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的特点,体会不同人物讲话的差异性。通过这样的课程导入,可以让班级学生能够体会文学名著中人物的生活背景和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促使学生更好感悟其中的情感,让学生掌握此名著的情感基调,为后期的深入讲解奠定基础。(二)启发学生对文学名著进行深度的品读欣赏。文学名著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让学生进行名著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的情感教育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在对高中生开展文学名著的阅读教学时候,应该重视启发学生对文学名著进行深度的品读欣赏,把握作品所要表述的情感。在具体课程教育时候,教师可以从审美角度着手,通过实施有效的课程引导,让学生对名著语言进行品读,感受作品中语言的表现力量和情节的安排特点。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高三下册的《宝玉挨打》文章讲解时候,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开展审美的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文字表示特点,通过对作品所使用的文字进行赏析,更好地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如贾政说宝玉是“葳葳蕤蕤”,宝玉“怔呵呵”地站在那里,可以感知这时两个人的情感波动。再如,贾母在宝玉挨打之后赶到的情节描写,作者通过“颤巍巍”“喘吁吁”“厉声说道”和“冷笑”等语言的使用,让阅读者可以直接感知到贾母对宝玉的关怀和对贾政的怒气。学生通过对这些文字的品读,可以分析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研究此部作品中内在情节。(三)运用多种的教学手法强化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如果想要更好对学生开展文学名著的美学教育,则应该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融合,促使课程教育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多元性。例如,教师在进行名著教育时候,可以借助插图以及影视资料让学生对开展阅读教学,更好地开展课程引导。此外,教师可以开展分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对文章中美学进行分析,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的探讨,促使学习效果实现不断地提升。

阅读教育论文范文篇10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步学习阶段,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为了满足相关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阅读知识储备水平,单一的依靠语文课本教学已经远远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育则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及知识储量的必然路径。

1.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学好小学语文知识,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拓展阅读教育期间,其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课外知识补充形式,在教育时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让阅读教育变得充满活力与趣味性,从而获得小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量,为其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2.帮助学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开展语文阅读教育,能够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见识,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语文阅读拓展训练,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数量,并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因此,这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接触课本获取相关知识的。所以学生的阅读知识获取途径受到限制,这将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小学生好玩天性的存在,很多学生都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无趣的阅读课等不敢兴趣。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效果不佳。以下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谈:

1.阅读面不宽

课程改革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多数是以语文课本为教学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语文阅读空间的扩展及内容的更新,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的积累,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使学生的语文水平也随之受到影响。另外,这也会让学生开始厌烦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及教学效果。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成为了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的主导者,而学生恰恰缺乏这种主动阅读的能力与兴趣,在家长与教师这种鞭挞的方式下,学生自然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

3.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多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且对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做好日常的阅读训练。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采用机械分析法,仅仅在课堂上讲解课本内容,基本不与学生互动;或者仅仅对部分重点段落进行讲解,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不断降低,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4.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过于死板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评价标准的把握中,往往单纯的以课后标准答案为基础,对学生自身从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及感悟基本忽略不见,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面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若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提升、知识储备量的增加等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因此,相关问题的存在必须制定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

1.拓展语文教育内容

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拓展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讲解书本内容外,还要讲解课外、生活中的阅读知识。例如,可以合理将一些吸引小学生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纳入阅读内容。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阅读,并认真撰写观后感或心得体会,并在此过程中鼓舞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体会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制造悬念、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索欲望。同时还可以鼓舞学生大胆的将阅读知识实践运用在生活中,并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著名的成语故事、神话典故等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然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月活动,为学生制造课外阅读开放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中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并通过读后感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识与乐趣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此期间将学生所获得阅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加以利用。比如,在阅读“四大名著”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在其中学到的成语和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诗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就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教学,由于是学生自身搜集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3.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开展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训练的时候,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拓展阅读的灵活性及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融入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做好阅读文章的通篇讲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情境再现教学,让学生办成阅读内容中的人物进行故事再现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利用阅读比赛的形式调动

学生给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虽然表现的非常的积极,但是依旧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参与课外阅读拓展环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参与阅读过程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举办阅读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参与的兴致。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成语故事》这本书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读物,然后分阶段的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比赛或者是成语接龙、故事接龙比赛,然后通过给予优胜者奖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加课外语文阅读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改善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步。5.改善阅读评价语文教师应摒弃以答案轮结果的评价模式,教师应优化语文拓展阅读评价体系,把学生阅读后的感受与情感收获等放入评价模式当中。比如,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鼓舞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引导。

四.结束语

总之,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育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改善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育时,应完善教育手段,积极地处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优化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阅读能力。

作者:林敬琦 单位:福建省诏安县霞葛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钱艳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