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兴趣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1:50:06

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范文篇1

[关键词]后20%阅读兴趣

一、改变后20%学生的阅读现状需要恰当的策略

曾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黑人州长》,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籍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他们从小逃学、打架、偷盗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从事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到会的记者对他提问: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面对300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只谈到了他上小学时的校长——皮尔保•罗。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奏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当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相信了它。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读了这篇文章笔者感触颇深:难道是这位校长真的会看手相?难道是这位校长没能感化学生,而自己却被学生同化了——相信迷信了?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真正明白这位皮尔•保罗校长真是用心良苦呀!他不是真的会看手相,更不是迷上了迷信,而是他运用了一。)种教育策略,那就是——教育艺术,顺着孩子喜欢的道路,适时的鼓励他们,认可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坚守自己的信念,朝着自己的胜利之门前进。

就拿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来说吧: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小学阶段要达到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多么的重要。而现在的学生恰恰对阅读是望而生畏,经常有家长这样给笔者说:“我的孩子不喜欢看书,我给他买了好多书,他就是不看,我拿他也没办法!”或者是:“老师你布置的看书作业他会看,要他自觉地找书看,那是比登天还难!”

笔者曾对一个班的语文试卷做过一个调查:90%以上的丢分题就在阅读。孩子容易丢分家长就容易紧张,家长一紧张,孩子就更害怕阅读。害怕了还怎么能静下心来去思考,害怕了还怎么能谈得上去喜欢上阅读呢。课内的即是如此,更谈不上看课外的了。中上等学生况且如此,更何况是后20%学生的阅读情况了。因此寻找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养后20%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1.让后20%学生从“怕阅读”的阴影中走出来

首先,笔者当了一回“皮尔•保罗校长”,在暗地里不断了解现在的学生在课后喜欢干什么事。日子久了,从众多孩子的口中得知: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平时一个人在家,有很多时间都喜欢呆在电视机前看看动画片或是少儿节目。那么如何把阅读和看电视结合起来便是笔者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以后的阅读课教学中,就再也没有“阅读”二字,有的只有“观看”二字。在课堂上,笔者把“看阅读”比作了“观看动画片或是少儿节目”,并把所有课文都分了类,分别把它们归类为动画和活动,同时要求学生把文字想象成活的画面。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对我新形势下的阅读课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兴趣。上课时,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文本,理解文本。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害怕阅读的阴影。

2.让后20%学生“爱上阅读”

当孩子不再害怕阅读时,笔者感觉到引导孩子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契机到了。孩子把看阅读当成了看电视,把死的文字想象成了活的动画,笔者就把握时机介绍给孩子“观看富有童话色彩的片子”,例如:在上《丑小鸭》一课时,笔者毫不吝啬的将安徒生童话的系列丛书介绍给学生。等孩子再大点我又不失时机的把关于名人名著的“连续剧”介绍给他们,例如:在上《草船借箭》时,又把《三国演义》引荐给渴望阅读的孩子们。孩子们被书中的情节和人物所吸引,在那时他哪里还会管到底是在看书还是看电视呀!其实,到那时已经可以证明一个事实:孩子们已经爱上了阅读,已经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3.为后20%学生搭建展示“自我进步”的平台

后20%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学校里的弱势群体,不管任何竞赛都和他们挂不了边,更不用说得奖的经历了,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为此,笔者特意为他们设计了一套纵向比赛获奖法。根据每个孩子的起点不同,我设计了一系列适合后20%学生参加的阅读竞赛活动,例如:每月一次的“课外阅读题竞赛”、“课内段落分析竞赛”,让他们自己跟自己比,只要这次比上一次要好就算获胜,按个人进步的多少分奖项。通过这样一次次的活动,让每一位后20%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心境下,一个不漏的都参加到活动中来,而且只要有进步就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因此,他们在快乐中竞赛,在快乐中进步。

4.让家长为后20%学生的阅读教学“推波助澜”

我们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见,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不同一般。所以,要想巩固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必须做好家长的工作。首先,我们要向家长灌输一种思想:阅读并不可怕,甚至非常有意思,千万不要成天在孩子耳边念叨“你的阅读怎么这么差”之类的话语。其次,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哪怕是丁点的进步,也要给予鼓励。鼓励方式最好是“家校一体”。还有就是家长要精心呵护孩子的阅读欲望,当他想静下心来阅读时,我们要为他创造一个好的阅读氛围。当他想给自己的书库补给新鲜血液时,我们家长千万不要以工作忙成为不能满足孩子买新书的理由。

阅读兴趣范文篇2

我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兴趣做过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努力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儿童的情感、思维和个性对学生的关系很大,儿童只有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在心境良好的情况下,思维才能活跃,学习才能主动,能力才能培养。反之,如果学生心情压抑,如负重荷,怎么有兴趣,怎么会主动地去阅读呢?

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的表情要自然真挚,常带笑容。教师对学生微笑,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更平易近人,更有魅力。教师的微笑就是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情感交流。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的,“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身上产生的那种高涨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没有一个学生会喜欢一个一天到晚板着脸孔上课的老师。教师要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他自己,取决于他的活动和他对儿童的态度。教师和蔼可亲的微笑和自然真挚的表情,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轻松愉快的气氛,会产生积极有益的教学效果。

第二,努力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除了教师本身的魅力外,还要从儿童年龄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方法,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比如,经常性的开展竞赛,评选活动:最佳提问手、读后感比赛等,使学生有竞争机制。比如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阅读的欲望,使他们进入“最佳阅读状态”。

另外,教学中要有幽默,使课堂气氛轻松,经常有琅琅笑声。

这些都要靠教师主导,善于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读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感悟课文内容。

教师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使学生产生愉悦感,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会到创造性阅读的乐趣。

二、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

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以有了初步的阅读兴趣,为了让他们有更浓厚的兴趣,以形成更大的获取知识的动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辨证唯物论阐明了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观点,那么,小学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也是互相联系的。语文是各科的基础,可以促使各科的学习,那么,也可以通过各科来促进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尤其是艺术类的课程。

根据汉字汉语的特点,又顾及儿童生理、心理的需求使语文阅读教学与艺术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等的欣赏能力,扩大语文阅读的应用范围,必将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第一、可以使阅读课上成图画语文课、音乐语文课等。图画语文课,顾名思义就是这堂课既有语文课的特点,又有图画课的特点。借助图画的手法开展阅读教学,通过图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古诗阅读课,先让学生自学理解古诗,在检查时,可以说意思,也可以将诗意用图画来解释。音乐语文课也是一样,用音乐来做教学的线索、做背景、做结尾都成。如上《月光曲》这课,先让学生猜《月光曲》的旋律,然后通过课文的学习,修改旋律,最后欣赏《月光曲》。如《鸟的天堂》结课时,让学生写写唱唱小鸟的歌。

第二、开展各种类型的语文活动课。活动课在阅读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讲故事、演课本剧、唱自编的歌曲、跳自编的舞蹈,让四十分钟活跃起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得到启示,从而感受到创造的愉悦。

语文活动课是使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的最广阔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为儿童发挥创造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既可以发掘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得到升华,对创造性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

三、教学难度适中

良好的教学氛围,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创造性阅读的兴趣。但维果茨基认为,儿童身心发展包括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我们不能只去顺应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水平“,而应立足”最近发展区“,依靠儿童正在成熟的身心机能,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如果教学在原地踏步,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挫伤他们的阅读兴趣;但如果教学远远难于学生现有水平,学生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兴趣,就要使教学难度适中。

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激趣。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所提问题不要求解答,让学生带着悬念读课文,待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后,“悬念”不解自明。设计问题时可多采用一些“弹性设计”,即只提一个问题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过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要学生说说“你最感动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这是一个解答范围较广。可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可以给学生以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利。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这样做,学生确实成了课堂的主人,阅读的兴趣就可以激发。

其次,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可以唤起学生对感知体验的回忆,悟出文章的真谛。如教《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后,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想象:“这篇课文是从志愿军的角度写的,是志愿军向朝鲜亲人告别,那么,你可不可以想象一下朝鲜亲人向志愿军战士告别的情景,在大娘、小金花这、大嫂中任选一人,向志愿军说说告别的话?”这样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动脑,用生动感人的语言向志愿军说起了告别的话。这是在课文学好之后的延伸环节。我们还可以结合插图,启发想象,因为“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叶圣陶语)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欲。

再次,要设计少而精,有趣味且稍有难度的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减少机械重复的抄写,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途径。另外,设计少而精,趣味性强要稍微动脑筋的题目可以适应学生多变的特征,唤起他们对作业的兴趣,使创造性阅读深入一步。

阅读兴趣范文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兴趣感悟

一、意义在于发现和感悟

阅读的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个人的精神必需”、“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之,说“筛选信息”“披文得意”者亦大有人在。其实这些说法都不无道理,但未免过于简单,有些偏颇。纵观我们的语文教材,占绝大部分的是文学作品。其丰厚的人文精神是任何文字材料所无法比拟的,新的课程标准也对阅读提出“理解直至鉴赏”等较高的要求。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因此,把阅读看成是学生与文本的一个互动过程,一种平等自由和对话,一种思想的碰撞乃至情感的交流,一种发自内心的发现和感悟,我认为更为恰当。也只有这样,阅读者阅读功底才能不断的得以充实,人生智慧才能不断得以提升,从而真正体会到阅读过程中那种痛快淋漓的愉悦感。

二、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

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训练学生尽可能多地扒到分数,而不是通过阅读帮助他们打开思想之门、智慧之窗。阅读教学中不是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容器,就是“引君人瓮式”的启发式一预先设置一个个圈套(问题)、让学生往里钻。较多地强调学生如何发现和正确领悟作品的“原意”,而忽视了学生作为读者所具有的自由联想,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再或者是把一篇文章切成几个知识点,毫无目的地肢解一通,再把几个知识点拟成所谓标准答案来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说这么多,未免有些苛刻,但回头细想自己的教学中确曾存在。这样一来,同一问题换种说法,学生便不知所措,几个问题稍加整合,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如果这样日复一日,学生将渐渐变得懒惰、麻木、失去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失去阅读的兴趣。因为经验告诉他们:老师的答案是对的,记住就行了。长此一往,何谈能力的提高?何谈人的发展?

三、阅读的意义还在于能够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从而引发学生广泛涉猎各种书籍的兴趣

激起求知的欲望,现在的学生大多喜欢看电视或上网。但电视剧、电影无论怎么好看,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懒惰,不愿读书,不愿动脑。学生的思维世界是巨大的,思维潜能是不可限量的。例如前些年一位美国小学教师上作文课,他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儿”,让学生以此为题写作文,大多数学生把“点儿”想象成雪花,写它纯洁等等,但还有学生把它写成冰冷,遇阳光就化,非常虚伪等等,还有一个学生把它想象成自家老母鸡下的一个蛋。他把它放在孵化箱里,居然孵出了“克林顿”。虽荒诞些,但你不得不承认学生的思维发挥的好。学生个性思维潜能的开发,就在于阅读,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想象和再造。因此,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承载的一个重要任务,且这个任务是潜移默化的。

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而阅读正是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而不能再以“标准化”的解读,去代替学生的体验,去制约学生的头脑。

四、怎样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和感悟呢

(1)营造良好的氛围,做好学生阅读的领路人。课标中提到的“尊重”和“珍视”,正是学生发展个人才能,展示阅读个性的必要环境。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师生之间展开平等的对话,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有利于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阅读课上教师“展得宽”,学生自然也就“放得开”。在宽松愉悦中学生的思维展开了,语言放开了,就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内存,那么学生的发现和感悟何愁不来?当然,在学生发现探究和创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在转变,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或称之为“平等的首席”,教师的作用始终是个“领路人”。要在“放得开”的同时“收得拢”,绝不能放任自流。确如俄国作家鲁巴金所言“阅读,就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作为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尊重学生的看法,另一方面不能消极处理,一味迁就。否则,说“阅读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更谈不上“建立自己的思想”了。公务员之家

阅读兴趣范文篇4

【关键词】留守儿童;阅读兴趣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的各个角落充斥着农民工的身影,与之相呼应的是他们的仍然留守在家乡就读的孩子们。这些整日与祖辈们朝夕相处的孩子也许并不缺乏生活的照顾,但隔代教育的弊端,父母教育的缺失,学习习惯的监督与养成,却不得不令我们这些农村一线教师担忧。如何让这些沉迷于网络游戏、沉醉在电视里的留守儿童走出困扰,丰富他们的家庭文化生活,让他们从小乐于阅读,与书本为伴,从书籍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操、了解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显得势在必行。高尔基说:“一本好书就像阶梯,每攀登一级,我就脱离动物走向人——走到更美好的生活理想,达到对于这种生活的渴望。”

一、提供源泉营造氛围

留守儿童的家长和其他家长一样也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而且可能更为迫切。他们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创业,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给孩子更加美好的未来。可是,也许他们不曾想到,他们留守在老人身边的孩子,缺失的不仅是父母的爱,更是人生的引路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责无旁贷,为弥补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做些什么。“家庭阅读”无疑是最简便、最可行的答案。

1.班级书柜,后顾无忧。雨果曾这样感慨:“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现在家庭生活条件都有较大提高,我想,让一个孩子买大量书籍阅读的可能性不大,并且并不是每一位家长在挑选书籍时都能选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万一书籍的内容不适合孩子,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思来想去,我和家长商量,让每个孩子交10到20元集体买书,共同阅读,绝大部分的家庭还是拿得出来并愿意的,所以从一年级起我在班上建立班级书柜,每学年每孩子交20元,由班级统一购入适合孩子年龄段阅读的书籍,放入书柜,轮流借阅,保证每个孩子每天有书借、有书读。从开展至今,班级书柜里已经有两百余册书籍,每到假期,孩子们每人至少可以借4本书回家阅读,这无疑为家庭阅读开展解决了后顾之忧,不用担心无米下锅了。

2.联系家长,以书为礼。与看护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们沟通是不容易的,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以照顾孩子生活为全部要素,只要不病不闹,就万事大吉。所以,我把沟通的对象转向孩子们年轻的父母们,他们在外地经历得多,自然对孩子抱有更高的期望值。于是,在开学时,我想方设法留下每一个孩子父母的联系方式,一一联系,建立班级QQ群,鼓励家长回乡带各式书籍为礼物,与孩子通电话时也不忘经常询问孩子正在看什么书,与老人交流时经常做做父辈的思想工作,给予孩子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为孩子的阅读营造氛围。

二、乐在兴趣重在培养

1.时时督促成果展示。谁都希望获得他人的称赞与认可,童真的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孩子们的内心都是互相比较、不甘落后的,我在教室的外墙上创建了一块园地——阅读实时记录,也就是在园地写上每个孩子的名字,在其名下记下他在家里所阅读的数目名称和页数,由于园地空间有限,率先填满书名的孩子就将获得一本专属于自己的“阅读存折”,每本存折可记录40本书籍的名称。一旦阅读存折全部填满,那这位“阅读小能手”就将在班会课上,在同学们的掌声中领取奖状和奖品,同时我也会将他们手捧奖状、奖品,展现灿烂微笑的瞬间定格,上传至家长QQ群,让他们的父母共享这份荣誉与喜悦。

2.激励相伴扬帆远航。弗•培根说过:“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班上有位孩子叫黄燕婷,妈妈去世,爸爸常年在外打工,自己一直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只是有时姑姑有空去看看她。刚入学的她,对文字不感兴趣,在家成天看电视,就连广告都不放过。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她的身上,课间、路上,经常询问她阅读的进度,只要发现她的点滴进步,我就马上大声表扬她,肯定她,并奖励一封表扬信给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黄燕婷变了,变得经常能看到她手上拿着一本本有趣的故事书,看图写话时也时不时冒出一两个语文书中并未学到的词。我自然不会放过这令人惊喜的进步,在班级内点名表扬,并委任她为“图书管理员”,为其他同学借阅图书,在同学们羡慕赞扬的掌声中,我看到她的小脸红了,绽放着可爱的笑容,我相信,这个孩子一定会在家庭阅读的阳光大道上继续迈步向前,扬帆远航。

三、美中不足亟待弥补

阅读兴趣范文篇5

如何做到既能提高学生阅读成绩,又能使学生喜爱阅读并保持其阅读兴趣?这一问题无疑是学校校长和教师们共同关心而又面临的难题。事实上,帮助学生成为阅读爱好者并取得良好的阅读测验成绩完全可以做到。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而不像传统那样把教孩子的全部责任都推到教师身上。在注重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问题上,美国全国阅读风格研究协会(NationalReadingStylesInstitute)执行主席玛丽·卡波(MarieCarbo)和理事罗伯特W·科勒(RobertW·Cole)及其同行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探索,而且进行了广泛的教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这一实验正在多所中小学的很多班级中推行。他们提出的有关阅读的五个理论假设及其相应的教学策略,无论是教学方法及训练方式都有其可取之处,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拟就培养阅读兴趣问题,引他山之石,对他们在教学实验中的具体做法作一论述。

假设一:从模仿中学习阅读让学生从自我观察中充分了解和体会教师及高年级对阅读的重视和评价,以及具有良好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保持浓厚阅读兴趣而受益匪浅的事实。而低年级学生往往是通过自我观察角色榜样而认识到这一点的。因此,教师有必要让成年或高年级学生在低年级学生面前表现出他们非常重视和喜爱阅读。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学生进行的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活动,并让高年级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看法等讨论,使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阅读能学到很多知识,增添生活乐趣。这样,就能够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或校长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往往非常想了解或倾听他们的班主任或校长的学习经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一番预期教育,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和玛丽·卡波(MarieCarbo)及理事罗伯特W·科勒(RobertWCole)一起进行教学实验的校长便是很好的例证。这位校长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最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在她的影响下,她所在学校的学生早已行动起来,从图书馆中核对这些书并借出,劲头十足地读起来。她给学生强烈而又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像你们这么大时我就已喜欢上阅读,因此,我想你们也一定能感受到从前我年幼时的那种阅读乐趣的。”很显然,一个角色原型很可能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并伴随整个人生。可以想象出,当教师朗读时所自然流露出的热情、趣味、欢乐之情,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对教师来说,应努力实施以下教学策略,可使得学生能从中模仿:

1每天至少花15分钟时间向学生朗读。

2对于刚学习阅读的学生,在认识字词的同时要求阅读大量的图表和书籍。

3对于言语欠流利的阅读者,教师应大声朗读某一小段,要求他们跟读数遍,直至能独立朗读该段为止。

4为学生提供教材的录音带,让学生听录音并跟读。录制教材或故事书的音带,并要求学生反复地听读这些音带。

假设二:孩子天性喜爱阅读,其阅读兴趣能被激发应理所当然就阅读教学而言,学校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使阅读成为令人愉快的活动,能引发孩子天生的阅读兴趣及好奇心,并激发其新的兴趣。对孩子来说,对他们大声朗读就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激发并保持孩子天生的阅读兴趣将促使他们自觉地成为终身的阅读爱好者。不仅如此,学生阅读动机强,对待阅读也更认真,更有可能进行自觉的、有规律的阅读训练。

为了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可以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尝试:

1让各种各样的人(教师、校长、作家、父母、高年级学生)经常向学生朗读。

2根据学生的兴趣,在每间教室内给学生提供有较大选择余地的阅读材料。

3成立图书俱乐部,定期聚会,互相交流读书的感受和经验。允许学生设立公告栏,反映学生的阅读兴趣。

4鼓励学生进行读书讨论。讨论他们最喜爱的书,最喜欢的人物以及最感兴趣的事件等。

假设三:学会阅读并不难,而且非常有趣对学生来说,促其模仿他人并激发他们学会阅读是通向读书识字的第一步。一部分学生在上述那些教学策略的影响下成为流畅的阅读者,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未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或许就成了这另一部分学生作进一步努力的潜在障碍。特别是当阅读学习过程变得颇为费力甚至令人迷惑不解时,学生产生厌恶或逃避阅读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作为教学者,应该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学习阅读时感到轻松自如和放松,并尽可能避免失败。在阅读训练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训练形式和训练量,以激励孩子们继续学习。为了使学生更能接受和放开学习,应缓解压力,这样,学生学习得也更快、更轻松。

玛丽·卡波(MarieCarbo)和理事罗伯特W·科勒(RobertWCole)及其同行在教学实验中采取了以下策略,使学生摆脱对阅读的畏惧心理,增强信心。

1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内有软座、地毯和枕头。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进行阅读,有助于学生把阅读同舒适相联系,而不再看作是令人厌恶的苦差事。

2尽可能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和他(她)的朋友在一起阅读。

3不要盲目滥用语音教学法,尤其是对那些有听力障碍的学生。

4允许学生在为小组朗读前练习各段。

5运用特别录制的段落来提高朗读的流利水平。用稍慢于普通朗读的速度录制饶有趣味的故事,音带的两面各录制一小段(大约2分钟)。让初学朗读者听录音带,跟读数遍后,大声朗读这一段。

6保证学生自主选择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所读过的内容。如:哑剧、讨论、绘画或写读后感等形式。

假设四:要成为一名良好的阅读者必须花费时间不断地进行阅读经历了模仿、激发阅读动机和学会轻松、有趣地进行阅读三个过程之后,接下来该做什么努力呢?一般而言,良好的阅读者总是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学生掌握阅读这一学习技能带来的不仅是乐趣和快乐,还会给他的生命创造奇迹。如果教师们能坚持运用上述方法,孩子们一定会希望自己多进行阅读。而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助于扩大词汇量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阅读测验成绩。因此,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和充分的阅读时间,鼓励学生进行经常性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鼓励孩子把书带回家中阅读。

2除了假日,每天应安排特定的、连续的时间供学生进行阅读活动。

3建议学生互相借阅,并允许他们进行书籍(同学之间)的买卖活动。

4向学生公开出售一些适宜阅读且价格低廉的书籍。

5降低(教科书)辅助练习册的重要性。应该让孩子把大部分时间花在阅读上,或听别人朗读,或讨论有关他们所读及所写的东西。

6保存一些已录制音带的书籍,供那些未能独立阅读的孩子能随时取用。

假设五:学生需要用更高程度的阅读材料来发展其阅读能力如果教师不向学生提供更高程度的阅读材料,学生就很可能不会阅读这样的材料或读不懂这样的材料。对学生来说,无论从学业的实际需要,还是从语言认知能力发展来看,这种阅读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生必须面对这种挑战,而不是望而却步。由于以往的大多数补偿性或辅助性的教学方案对于学生的这种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学生通常在冠以第一教学方案下独自花过多的时间,专注于低程度的技能与操练活动。事实上,在这一时期,对学生寄予更大的期望和更高的要求会更有益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由于一些学生的阅读能力未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他们常常是在补习班中度过整个学校生涯,重复那些令他们厌倦的阅读材料。为了能使学生的阅读水平能逐步地得到提高,教师应该选择一些较高难度的阅读材料,提出一些与材料有关的思辨性问题。具体做法是:

1经常向学生大声朗读一些易引起争议的材料并提出几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2提供真实的情境,以引起学生思考。如,进行玩具的买卖,或是计划一次旅行。

3提出一些高层次的问题。如,为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作出论断或解释。

阅读兴趣范文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兴趣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只有把握各个时期的阅读行为,分析各个阶段的阅读需要,才能较为准确地掌握他们各个阶段的阅读动机,从而在读者工作中掌握主动,指导课外阅读。

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是图书馆读者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读者的阅读兴趣千差万别,要培养他们好的阅读兴趣,有针对性地做到符合读者的要求,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不是容易的。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读者,研究读者的学习心理、阅读动机、阅读兴趣和爱好。

读者的学习心理,阅读需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社会因素、职业、年龄以及个人兴趣爱好、求知欲、性格等特征,都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阅读的能力。

阅读动机是反映阅读需要引起兴趣的行为,并为了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的内在原因。培养读者的阅读动机,首先是通过阅读目的,激发读者的阅读,通过阅读的过程,调节个人的阅读活动,引向一定不变的方向。同时还要不断创造各种“诱因”来引发读者,培养读者阅读动机。中学生尚未正式进入社会,职业尚未定向,知识能力、思想感情等方面还不成熟。因而,他们的阅读目的只能是为了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而做好准备,主要是做好知识能力、行为思想方面的准备。图书馆就要开展有计划、有目的地辅导学生课外阅读,开展各种座谈会、报告会、图书展览等来激发学生,把直接、间接主导和辅导的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阅读兴趣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研究问题、探索未知的一种认识倾向和心理素质,是人们对阅读某种出版物的一种特殊的情绪倾向。培养读者阅读兴趣是图书馆当今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读者阅读兴趣呢?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文化水平和年龄差别,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读者阅读兴趣是有它的广泛性、深刻性、选择性及自觉性。读者阅读兴趣都是由一定的需要而引起的,或是实践的需要而决定,亦受社会政治、经济、社会职业、活动、环境、个人兴趣爱好等影响而产生的兴趣。而中学生的阅读往往凭兴趣,随意浏览,遇到什么看什么,没有一定的阅读目的。因此,阅读起来缺乏方向性和系统性,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市场“鱼龙混杂”,有些书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优秀读物,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以上的特点,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创造条件,根据不同爱好兴趣,提供不同的读物,并提供一些爱好以外的读物,作参考阅读,培养学生的多种阅读兴趣,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手段。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仅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扩大知识兴趣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还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中学生阅读兴趣亦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他们二者能够有机结合。能够使阅读兴趣持久下去,并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培养课外阅读兴趣。首先要做好:

一、学校图书馆应为师生提供学习资料

现在的课程结构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组成。除了必修课以外,选修课有知识类(实用知识和理论知识)、技能课(家电、电脑)和体、艺类(体育活动和艺术教育)以及研究性的学习等多种类型。活动课也将是丰富多样的。因此,图书馆要为新的课程结构、新的教学内容提供多种学习资料,要按上述教学内容和要求,添置各类课外读物供师生阅读。

二、搞好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和阅读能力

中学时期是人生里程的关键阶段。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其年龄、身体、性格、思想、学识等各方面都经历着跨度较大的变化。学生不但需要在课堂内打下坚实的基础,也需要从课外获得广博知识。其主要是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类作品。为此就要开辟学生阅览室,让他们在良好的场所阅读图书、报刊资料,逐渐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三、积极引导,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范文篇7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兴趣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只有把握各个时期的阅读行为,分析各个阶段的阅读需要,才能较为准确地掌握他们各个阶段的阅读动机,从而在读者工作中掌握主动,指导课外阅读。

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是图书馆读者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读者的阅读兴趣千差万别,要培养他们好的阅读兴趣,有针对性地做到符合读者的要求,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不是容易的。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读者,研究读者的学习心理、阅读动机、阅读兴趣和爱好。

读者的学习心理,阅读需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社会因素、职业、年龄以及个人兴趣爱好、求知欲、性格等特征,都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阅读的能力。

阅读动机是反映阅读需要引起兴趣的行为,并为了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的内在原因。培养读者的阅读动机,首先是通过阅读目的,激发读者的阅读,通过阅读的过程,调节个人的阅读活动,引向一定不变的方向。同时还要不断创造各种“诱因”来引发读者,培养读者阅读动机。中学生尚未正式进入社会,职业尚未定向,知识能力、思想感情等方面还不成熟。因而,他们的阅读目的只能是为了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而做好准备,主要是做好知识能力、行为思想方面的准备。图书馆就要开展有计划、有目的地辅导学生课外阅读,开展各种座谈会、报告会、图书展览等来激发学生,把直接、间接主导和辅导的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阅读兴趣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研究问题、探索未知的一种认识倾向和心理素质,是人们对阅读某种出版物的一种特殊的情绪倾向。培养读者阅读兴趣是图书馆当今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读者阅读兴趣呢?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文化水平和年龄差别,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读者阅读兴趣是有它的广泛性、深刻性、选择性及自觉性。读者阅读兴趣都是由一定的需要而引起的,或是实践的需要而决定,亦受社会政治、经济、社会职业、活动、环境、个人兴趣爱好等影响而产生的兴趣。而中学生的阅读往往凭兴趣,随意浏览,遇到什么看什么,没有一定的阅读目的。因此,阅读起来缺乏方向性和系统性,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市场“鱼龙混杂”,有些书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优秀读物,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以上的特点,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创造条件,根据不同爱好兴趣,提供不同的读物,并提供一些爱好以外的读物,作参考阅读,培养学生的多种阅读兴趣,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手段。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仅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扩大知识兴趣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还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中学生阅读兴趣亦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他们二者能够有机结合。能够使阅读兴趣持久下去,并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培养课外阅读兴趣。首先要做好:

一、学校图书馆应为师生提供学习资料

现在的课程结构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组成。除了必修课以外,选修课有知识类(实用知识和理论知识)、技能课(家电、电脑)和体、艺类(体育活动和艺术教育)以及研究性的学习等多种类型。活动课也将是丰富多样的。因此,图书馆要为新的课程结构、新的教学内容提供多种学习资料,要按上述教学内容和要求,添置各类课外读物供师生阅读。

二、搞好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和阅读能力

中学时期是人生里程的关键阶段。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其年龄、身体、性格、思想、学识等各方面都经历着跨度较大的变化。学生不但需要在课堂内打下坚实的基础,也需要从课外获得广博知识。其主要是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类作品。为此就要开辟学生阅览室,让他们在良好的场所阅读图书、报刊资料,逐渐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三、积极引导,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范文篇8

一、兴趣程度

兴趣程度感兴趣较感兴趣不感兴趣

诗歌散文70%20%4%阅小说戏剧76%12%6%读记叙文32%44%10%材议论文30%30%32%料说明文16%28%48%

文言文60%30%2%

二、兴趣指向阅读材料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

主要因素主要因素诗歌散文语言生动优美,好看但不实用,

意象具体鲜明又难学到手

情节曲折生动,学后觉得没多小说戏剧人物形象个性大收获,篇幅太

鲜明长

内容平实易学,

记叙文对写作很有帮平淡,篇幅过长

与考试作文关枯燥,难学到

议论文系密切,对写作手,教学形式单

有帮助一

有些内容较新语言平淡,一看

说明文鲜就懂,教学形式

单一

文章精炼;词句教学形式单一

文言文学得实在,成效乏味

明显

从上述调查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高中学生课堂阅读兴趣的几个特点:

一、倾向于阅读材料的形象性。根据认知发展的理论,儿童进入青年前期和青年初期,认知功能渐渐由具体、直觉水平占优势过渡到抽象水平占优势。但教学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资料又表明,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难度的材料中,出现的年龄不同,程度也有不同。调查表明,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的仍停留在形象的感知阶段,尚缺乏一种深层的抽象思考的自觉性和爱好。这就势必影响阅读的效果,即使兴趣极高。如散文的阅读,由于兴趣只指向具体可感的语言、意象,而缺乏对构成意象的诸多原因的思考,如表现手法、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具体鲜明的意象的关系,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如何情景交融等,因而最终没有掌握散文的本质内容。有些学生认为散文好看但难学到手,原因也在此。当然,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已有较浓的语言抽象思维的兴趣,因而他们能感到议论文那种严密论证的雄辩之美,对议论文也有较高的兴趣。

二、阅读兴趣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这表现在两方向,一是他们把阅读与是否实用相联系,如是有助于写作,特别是考试中的写作;二是与阅读的成效相联系,读了之后是否有明显的收获,如学古文,他们觉得一篇文章学了之后,马上可以感到自己掌握了哪些文言词句。不过这种兴趣有时也不太稳定,因为有时阅读的成效不是很明显,如阅读对写作的帮助,一般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时学生若以一种急功近利的动机去学习,一旦达不到功利目的,其阅读兴趣随即动摇直至失去。

三、阅读兴趣有片面性。他们的阅读兴趣往往指向阅读材料的某些方面,而不是全面的或是主要的方面。如阅读小说,只专注于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的一些表象内容,而不是通过情节对主题思想作深层的思考,不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具体表现去发掘其思想性格特征等。由于兴趣指向的面过狭,有时甚至发生错位,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全面的训练,因而阅读效果明显下降。另外,由于兴趣指向的这种单一性,也导致在一篇文章的阅读时,其兴趣难以持久或出现断续,当某个“兴趣点”过去之后,其他内容就激不起阅读兴趣。学生感到有些课文过长就是如此,如小说,其阅读兴趣常在第一教时,故事情节熟悉后的几教时常常兴趣骤减。

四、要求课堂阅读形式的多样、新奇。既要求阅读材料形式的多样,内容的新奇,又要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而不喜欢议论文、说明文教学中一味的论证方法、说明方法、论说层次之类的分析,不喜欢文言文教学中刻板的串讲,不喜欢教师分析学生记录之类的方式。

可见,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因势利导,适当调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针对上述高中学生阅读兴趣的特点,我们认为,这种调控应特别注意如下四方面:

一、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深度,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的水平,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习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高中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已达到了一定水平,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就会产生流于肤浅的现象。我们要认同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在其浅层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作深层的思考,以唤起他们更高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的目的。

二、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主人,并让他们多感到阅读的成果。“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目前的课堂阅读教学有两大弊病:一是“讲”风长盛不衰,学生的阅读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剥夺;二是缺乏明确的阅读教学的目标。通过一篇课文或一节课,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常常不清楚,有时甚至教师也不甚清楚。为此,要多用一些点拨式、问题讨论式之类的教学方式,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多读多分析;还要把阅读目标具体化,把总目标分解到每篇课文乃至每节课,然后根据具体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步骤;在每一单位的教学过程中还要适当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

三、要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阅读兴趣,使其兴趣更持久,阅读效果更全面更好。如文言文的阅读,学生大多关注词句意义,此外,我们还应引导学生注重其语言精炼典雅的特色,学习名家名作高超典范的写作技巧。如学习《过秦论》,自然要让学生掌握许多典型的实词,但也要激发学生对其语言的气势、论证的气势的兴趣,领悟文章观点的普遍意义。又如文学作品的阅读,不能让学生的兴趣只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还要引导学生对形象的创造、对艺术形象的深层思考,对艺术技巧的鉴赏。学生对论说文兴趣不大,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体会论证的雄辩严密,说明的准确科学,要培养对问题的思考、对事物的观察等习惯;而不能只停留在论说文的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的教学上。

阅读兴趣范文篇9

关键词:兴趣阅读;兴趣评价理论模型;大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1引言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引导人们探索新知识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发生的重要内因,也是从事职业活动的重要驱动力。兴趣的重要性很早就被教育学家们发现,直到近几十年来,对兴趣的研究又呈现活跃的状态,对兴趣领域的研究正在慢慢复兴。兴趣是一种观念,它与特定的内容相关联,比如课题、人物或任务等,而这一点与现代认知理论不谋而合,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总是在特定的领域中获得的。兴趣基于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成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动力因素,是一种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李洪玉,何一粟,2004),它能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兴趣的这种动力性是认知其他因素无法比拟的。此外,兴趣也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它能够刺激人脑积极地吸收外界知识,并进行信息加工,产生新的观念和方法,从而不断地积累人类社会的物质成果和文化成果(孟昭兰,2005)。有很多教育家倾向于把兴趣视为情绪进行神经学特征研究,他们认为兴趣是一种情绪,认为“兴趣是一种与好奇、探索和信息搜寻有关的一种情绪”。美国学者PaulJ.Silvia(2005:20)及其兴趣的评价理论模型就是基于兴趣是一种情绪这一假设,这一理论模型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既能适用于文本,又能适用于活动等不同情境、不同刺激,是一种综合性兴趣理论。

2“新颖性—复杂性和可理解性”评价模型

PaulJ.Silvia通过对各个领域的兴趣机制进行实验研究后提出了兴趣的评价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又被称为兴趣的“新颖性———复杂性和可理解性”评价模型,按照Silvia的观点,有两个评价因素可以促进兴趣的产生,一个是“新颖性———复杂性”评价因素,指的是事物的新颖性、复杂性和神秘性等特征,事物如果越具备新颖性和复杂性,那么就更能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反之,如果这个事物没有新颖性也没有复杂性,那么人们是不会对它产生认知的兴趣;第二个因素是“可理解性”评价因素,指的是人们能否有技巧、知识和资源理解和应付事件的评估。如果事物的复杂性远远超于人们的可理解范围,那么即使它具有新颖性,也是无法让人们产生求知欲和认知欲。总而言之,被认知的事物应该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新颖性,并且又是在人们理解范围之内的,那么这个事物是能引起人们的认知兴趣的。由此笔者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抽取本校2016级非英语专业三个班166名学生,以问卷形式为主,采用的题型是多项选择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问卷收集后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收集了一些有意义的资料和数据。调查问卷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材料本身因素,如篇章复杂性,图片复杂性等,二是学生的理解程度,如解释,控制和预测等,三是学生的期望值。经验证,当图片复杂性高时,78%的学生能够引起兴趣,当图片复杂性低时,理解能力与兴趣没有明显关系。此外,当材料复杂性低的时候,69%的学生的兴趣不能被激发,并且这种差别并不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可见,兴趣的新颖性——复杂性和可理解性评价模型的确能够预测学生兴趣是否被激发,外在信度比较高,具有综合性和延伸性的优势,能够运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3兴趣的评价模型与大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PaulJ.Silvia的兴趣评价模型给了大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很好的启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阅读课应该具备三个特征:新颖性、适当难度(和速度)和可理解性(不超出学生的因应能力范围)。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谨记这三个原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1新颖与变化性策略作者:。“新颖性———复杂性”评价维度,教师应该不断改变教学内容、事例、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组织形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变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例如利用导入式课文阅读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视频导入,也可以提供实物、模型、标本、挂图等可直接感知通过图片演示,直观生动,增加课堂色彩、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使用提问式导入,首先应保证题目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其次题目不应太过于宽泛笼统让学生无法回答;还可以采用讨论式或场景代入式导入,通过讨论或者是模拟的身临其境来引出课文的部分内容,增加学生兴趣。3.2适当难度与速度策略。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适当的难度与进度,即课堂教学内容应具有“可理解的复杂性”。首先选取的教材文章内容太难,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其次在问题设置方面,不能太过于宽泛让学生无从回答,也不能太过于简单,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保持;此外,在布置作业方面也应该考虑难度的设置,既要有新意能够激发兴趣又要符合学生实际能力,不能超越学生实际英语水平。3.3先行组织者策略。根据兴趣的评价理论,学习材料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或挑战性才能让学习者感兴趣,但如果学习材料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容易挫伤学生阅读积极性,对学习成绩不利。“先行组织者”,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能引导学生迈向更高的水平,是学习者在其已知的材料和需要学习的材料之间的一道桥梁。课前教师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背景材料,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观念上的桥梁,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新的学习材料,保护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意义学习。3.4脚手架策略。根据可理解这个评价维度,在进行高难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脚手架”教学策略,把复杂的阅读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支架和提示一步一步地爬升,逐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认知领域,语言能力掌握情况等做全面的调查和了解,以便在备课时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准备的授课内容不会超出学生现有的理解范围和能力。

总之,大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而兴趣阅读需要教师关注课堂教学兴趣机制的三个情境变数:新颖性、难度与挑战和可理解性进行科学而创新的设计,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Lazarus,R.S.Emotionandadaptation[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1.

[2]Schiefele,U.Interest,Learningandmotivation[J].Boscolo:Wley,1991:151-182.

[3]Watson,D.Moodandtemperament[M].NewYork:GuilfordPress,2000.

[4]李洪玉,何一粟.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阅读兴趣范文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就目前阶段来看,初中语文教学由于应试教育及升学的双重压力,导致教师对学生阅读兴趣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课外阅读。学生的时间几乎被上课及写作业占满了,很难去实现自身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所以,积极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迫在眉睫。

一、从课堂阅读有效延伸至课外阅读

众所周知,课外阅读是对课堂阅读教学的补充及知识延伸,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以及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推荐适合他们的课外阅读书籍。对这种阅读过渡,需要教师将课本内容与课外阅读进行关联,并有效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比如,在讲解《女娲造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大致讲述这个传统的民间神话故事,并让学生思考女娲为何造人,并如何造人的故事,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故事复述,学生复述故事的过程中能加深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并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及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类似题材的课外读物。比如,国外关于上帝创造人类的神话故事《伊甸园里》,并让学生把中西方关于人类起源的题材进行对比与分析,适时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1]。

二、组建关于课外阅读的兴趣讨论组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及人际交往欲望,他们希望有人可以分享及渴望被别人关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语文课堂中组建以课外阅读为主的兴趣讨论组,这有利于组员之间进行阅读交流,并有助于相互督促,共同进步。课外阅读讨论组组建后教师可以分派阅读任务。比如,在学煜的《相见欢》这首宋词后,教师可以给兴趣讨论组按人数比例分配任务,然后在规定时间内让组员合作一起阅读完成规定数量的宋词内容,最后就宋词主题来进行组内交流,谈谈他们在阅读任务完成后对宋词有什么新的看法及了解。整套流程下来后学生基本对宋词相关的背景、文化及内容会有更深入、透彻的理解,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也能丰富学生阅读理解及写作方面的素材。另外,兴趣讨论组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他们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三、采用多样性的课外阅读方法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更好地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具体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点。1.对经典文章多进行阅读众所周知,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的大国,而能在经历几千年历史依然保存下来的经典名著必定有其历史文化价值。比如,鲁迅的小说、朱自清的散文以及我国经典的四大名著等,学生应多阅读这些经典的文章,有效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且其生动有趣的内容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2.做好摘抄及学会记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及趣味故事时,可以用笔记本进行摘抄记录,这样就算时间过去很久也不影响随时翻阅加深印象[2]。随着翻阅次数的增加,学生对记录内容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好词、好句的摘抄可以在考试前翻阅,对语文写作能提供很好的写作素材。所以说有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课内学习考试中也能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3.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比如,对言简意赅的文章,采用粗略的泛读方式即可;而对学生自身比较感兴趣的经典名作则可以多花时间进行深入阅读,并仔细推敲作者对字词的用法,以便更好地揣摩其文章深意,有助于学生合理分配阅读时间,提升阅读效率。总而言之,语文课外阅读对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对既定教学内容的讲解,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习惯及阅读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吉骁智.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J].才智,2019(2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