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与成功十篇

时间:2023-03-21 11:04:56

成长与成功

成长与成功篇1

成长中,我们面对一次次突如其来的暗战和猝不及防的挑战,在黑暗中咀嚼着只属于我们自己的酸甜苦辣,然后被时光缓慢地拔节,进而雕琢成一个全新的自我,一步步迈向成功之巅。而成功,正是成长的顶点,是我们一生仰望的高地。

法国作家纪德在《窄门》中说过:“没有进步的状态,不管多幸福,我也不稀罕。没有进展的快乐,我嗤之以鼻。”我想,成长的独特的意义便在于此。第一次的蹒跚学步和牙牙学语,第一次的欢笑与痛哭,都是成长烙在我们人生轨迹上的印记,最终被封存于记忆的一隅。

成长是林徽因的转身,选择云淡风轻的幸福而与惊世骇俗决绝;成长是张幼仪的蜕变,面对喧嚣红尘表现出宠辱不惊的淡然;成长是三毛的流浪,在无垠沙漠上找寻到一片爱的绿洲……这一个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在感情的岔路口作出的抉择,便是一种美丽的成长。

事实上,成长除了情感的成熟,更包括精神上的豁然开朗。如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追问;如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激昂;如秋瑾“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的豁达……

这种精神上的成长如同细小的水滴,经过点点滴滴的汇聚,便会形成滔天的洪流。于是便有了时代的更替,天地的翻覆。历史用浓重的笔墨记下了这徐缓却又扎实的步伐,见证着每一个人以至这个世界的成长!

成长是一种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般潜移默化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永不懈怠,总会有一天,当我们蓦然回首,忽然发现我们已经登上了成功之巅。

似乎很难给成功下一个精准的定义。因为成功对每一个个体而言,其意义都不尽相同。而众多个体就好比夜幕上的繁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璀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于世人而言,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典范。但是谁又能说鲁迅、闻一多、梁实秋、季羡林就不成功呢――尽管他们身上少了诺贝尔奖这道光环。人们总认为成功当如乔布斯,开创了信息时代的先河,改变了世界;成功当如乔丹,在篮球场上争金夺银,英姿飒爽。在这些人看来,成功似乎便意味着高高在上,至尊荣耀。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读,成功藏匿在一些更为细小的方面――成功是史铁生经过思想抗争后活下来的那份执着与勇气,是记者海伦质问美国总统的那份坦然与无畏,是郭明义省吃俭用却慷慨助人的那份纯朴与善良……其实,成功近在咫尺,就在你我身边,简言之,就是超越自我、超越昨天。正如海明威所言:“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成功亦是如此。

说到这儿,人们或许会追问:“成长是一种以成功为目的地的旅行吧?”其实不然。我以为,所谓成功,只是人生路途中的一座座驿站。走进驿站,让你回顾走过的路,更明确未来的方向,然后,依旧身在旅途,依然追求成长。

红学痴儒周汝昌一生著作等身,风烛残年仍然笔耕不辍;莫言更是喊出“是该回到书桌前写出好作品的时候了”。成长才是成功不竭的源泉,人如若不在不断成长中磨砺自己,即便偶获成功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可惜古往今来,迷恋驿站的舒适安逸而放弃远方的人数不胜数,想来不免令人扼腕。某些一手遮天、称霸一方的官员,在名利双收之后踏上了人生的不归路,最终锒铛入狱,在幽暗的囚牢中饮恨终生。他们止步于暂时的成功,不再追求成长,最终在一个个人生的岔道口上迷失了方向。

成长与成功,从来都是形影相伴,不离不弃。成长是一种经过,成功是一种结果,当你懂得宠辱不惊、细水长流地成长,成功对你来说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要坚信,天道酬勤是不变的真理。

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句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滋味。”我想,成长就是品味巧克力的过程,而成功就是“哇,味道好极了”这简单而充满喜悦的评语。但我们不会因为这一块巧克力而止步,因为我们需要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获得这些阶段性的成功,方能成就完美的人生。

当我们行将就木,当我们垂垂老矣,蓦然回首,会发现那不断的成长之中夹杂着点点滴滴的成功的人生,是那样芬芳、那样绚烂、那样惊艳!

成长与成功篇2

[关键词]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辅导员;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9-0150-05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的主旋律是“育人”,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大批有用人才。“育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大学生如何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过程(以下简称“四成”教育),这四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大学阶段,辅导员与大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多,沟通交流最密切,影响作用最直接。辅导员工作涵盖面广,但概括起来都是围绕着大学生“四成”教育而展开的,这也就决定了辅导员要在大学生“四成”教育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重视、研究和推动大学生的“四成”教育。

一、“四成”教育的界定及内在联系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大学生在这一人生阶段要实现自我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这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大学生人生价值实现的四个重要环节。其中成长是前提,成人是根本,成才是关键,成功是目标。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内容,既不可或缺,又不可替代。从入学教育到大学毕业,只有将“四成”教育贯穿始终,教育大学生学会成长、健康成人、励志成才、走向成功,才是成功的大学教育。

(一)学会成长是“四成”教育的前提。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时刻面临着成长的课题,能否顺利成长决定了其各方面的发展方向。大学生的成长根据其人生阶段特点不同又有着特殊的规定内容,在大学阶段学会成长是大学生今后立足社会并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大学生的成长也不是自然自发进行的,需要有意识地去学习并具备以下能力:

首先是成熟的生理和心理。通常情况下大学生进校时身体发育逐渐成熟,但独立生活后良好的生理卫生习惯和性的成长等知识还有待进一步学习。由于离开了父母的悉心呵护与照顾,导致很多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身心适应还需要一个过程。与此同时,大学生心理发育还没有很好地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而同步发展,尤其是现阶段,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由此也引起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其次是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大学教育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大学生首要任务就是学习。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人文、心理、安全、职业、就业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下一步的成人、成才、成功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当今社会是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时代,那种学历高能力低的大学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独立生活、自主学习、人际交往、动手实践、求职就业、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最后是正确的自我意识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大学阶段,由于生活环境的明显改变、身心发育的逐渐成熟、知识积累的不断增加、综合能力的日益提升、社会阅历的不断丰富等因素,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更加强烈地关注和思考人生,特别是对自我的认识、评价及其与外界的关系。与此同时,大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和认识也更加理性和深入,开始确立自己人生更加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二)健康成人是“四成”教育的根本。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化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成人”有三个维度:第一是生理学层面的“成人”,即个体进入发育期;第二是法学层面的“成人”,即个人年满18周岁,能以共和国公民的名义领取身份证,且享有《宪法》所赋予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第三是“精神成人”,此时会敏感地、认真地且持续地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如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怎样生存才有意义……这是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它标志着一个人在对待和处理世间万物、社会人生的时候,有了一个内在自足、持久稳定的价值标尺,不为千变万化的世事变迁轻易改写。

一直以来,我们在教育学生时都提出“要成才先成人”这一观念,由此可见,“成人”是大学教育首要的也是根本的任务。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成人教育时必须要求是在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两个层面都“成人”,这样才是完整的“成人”教育。具体来讲,一方面要教育大学生有“成人”的意识,即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做人的道理;另一方面要教育大学生有“成人”的品行,即具备文明的礼仪修养和规范的行为方式。

关于大学生的“成人”教育,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说,大学生“成人”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院士认为,上大学三件事:第一,学会如何做人;第二,学会如何思考;第三,学会必要的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樊明武院士也认为,上大学首先学的是做人,所谓做人就是要培养一种道德观念,培养好的习惯。

(三)励志成才是“四成”教育的关键。人才在《辞海》中的解释为:“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按照人才学的界定,所谓人才就是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的发展,作出某种较大贡献的人。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对人才的定义作了新的阐释:“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归根到底又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当代大学生是人才队伍重要的后备力量,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能否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从以上人才的不同界定和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才不但要具备德才兼备这一素质,在新形势下,还要具备创造性。中国高校培养的人才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功立业的,因此,大学生的“成才”教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立新型的人才观,解决成什么才的问题。人才的标志是创造,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成才要朝着“创造性”人才方向发展。二是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解决为谁成才的问题。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而成才是大学生应当树立的正确的成才观。三是进行科学的成才规划,解决怎样成才的问题。大学生成才既要志存高

远,励志成才,又要遵循成才的科学规律,需要有科学的规划来指导。

(四)走向成功是“四成”教育的目标。如果把大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看成是一个量的积累,那么成功就是质的飞跃,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志,也是“四成”教育的终极目标所在。人人渴望成功,大学生尤其如此,然而一个人的成功是需要很多因素的,成功的标准又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大学生的“成功”教育不能统一规定,一概而论。如何促进大学生走向成功,这需要教育者和学生共同思考和努力。

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成功”教育应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成功观,用正确的认识和观念引导与激励大学生走向成功。这里所指的成功应该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有积极向上的目标;二是有一个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三是有一定的收获,有所建树。其次,要发掘和培养个人潜质,为成功做好准备。一个人的成功虽然需要外在的机遇,但是具备内在的达到成功的个人潜质则更为重要,正所谓“成功只青睐有准备的人”。最后,要在实践中积极走向成功。成功的取得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是需要在各种实践中磨练的,诸如在逆境中、在挫折中、在失败中坚韧不拔,顽强拼搏,走向成功。

二、辅导员在“四成”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生“四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贯穿大学阶段的全程教育。在“四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共同努力与配合,营造和创建大学生“四成”的良好环境,提供和创造大学生“四成”的有利条件,促进和推动大学生“四成”的顺利实现。值得重视的是,高校辅导员由于身份角色的特殊性及其与大学生关系的密切性,在“四成”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一)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哪些方面“指导”以及如何“引路”才最科学有效等问题都值得辅导员仔细研究和思考。综合大学生“成长”教育的内容,辅导员应当做好“五个引导”,即生活引导、学习引导、行为引导、心理引导、思想引导。

第一是生活引导。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规律,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并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从寝室到班级,从院系到学校,在各种文艺、体育、艺术等活动中发现并发展兴趣爱好、融洽人际关系、学会独立生活、增加生活热情。第二是学习引导。与高中相比,大学的学习方法有着较大不同,辅导员要教会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特点,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第三是行为引导。在大学生入学伊始,辅导员就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特别是行为上的规范引导,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四是心理引导。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突出,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做好谈心、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最后是思想引导。辅导员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

(二)辅导员是大学生成人的“培养者”。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大学不能将人当作一个纯粹的经济人、一个社会工具去培养和训练,而应将人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关怀和对待。真正的教育把人当人,把学生当人,当作个体的人、个体的生命。教育必须把学生当人看,把学生当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看,把学生当目的看,把学生当有价值、尊严、需要、兴趣、个性和自主性的主体看。

因此,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人的“培养者”,要把大学生教育培养成“人”,而不是产品、工具等。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而“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无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此基础上把学生教育培养“成人”,同时,大学生的“成人”教育往往是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达到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能急于求成。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言传身教,持之以恒,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以良好的道德修养、较高的学识水平和正确的行为方式去影响、教育和感化学生。我们经常提倡的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与大学生“成人”教育的衡量标准与目标是不谋而合的。

(三)辅导员是大学生成才的“规划者”。一个人的成才是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辅导员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出发,对于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够成为什么样的才、如何成才等问题是可以预见和规划的,即辅导员应当成为大学生成才的“规划者”。

首先,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家庭、个性、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优劣势等因素因材施教,指导大学生自己量身定做整个大学阶段的《成才目标规划书》或《成才方案设计书》等诸如此类的人生成才规划,同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做到科学规划;其次,在成才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辅导员要跟踪、检查和督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完善,保证成才规划的正常进行;最后,辅导员对成才规划的完成情况要进行检查、总结与分析,切实保证成才规划实现预期的效果。

人才的培养是有规律的,模式是多样化的,类型是丰富的,作为高等教育,更要因材施教,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或成才规划,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成才规划既要尊重成才规律,又要体现个性;既要有宏观分析,又要有微观指导;既要在课堂上传授,又要在实践中锻炼,这样的成才规划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大学生真正成才、早日成才。

(四)辅导员是大学生成功的“扶助者”。大学生无论是在大学学习阶段还是即将走向社会,有的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获得成功,有的可能暂未成功。无论成功与否,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大学生具备了成功的个人素质,就一定会走向成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何时何地何人能够成功,辅导员无法准确预计和设计,但成功需要大学生具备怎样的个人潜质,辅导员是完全可以进行培育的。

在大学阶段,辅导员要积极地创造条件鼓励和促进大学生成功,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育大学生走向成功所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从大学生成功教育的内容和规律出发,辅导员要做好“三个培育”,即观念上的培育、品质上的培育、实践上的培育。观念上的培育,即树立正确的“成功观”,通常来讲,通过努力获得预期的目标即为成功。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要有个人的努力奋斗,二是目标要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益处。成功既有外在的评价,又有内在的感受,每个人的“成功观”可能都不一样,大学生要内外兼顾,正确认识和评价成功。

品质上的培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礼仪修养、科学文化素养、乐观积极的心态等。实践上的培育主要通过院系班级活动、党团学活动、团队合作、学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等实践载体来检验、锻炼和实现大学生的成功。

三、发挥两个积极性,取得“四成”教育的最佳效果

大学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大学对人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人际交往、竞争、考研、就业等活动都是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生动写照,大学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大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综观“四成”教育的内容及辅导员在“四成”教育中的作用,为使“四成”教育取得最佳效果,必须注重发挥辅导员与大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一)努力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发挥辅导员在“四成”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承担着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最直接和最具体的教育工作。在“四成”教育过程中,辅导员是联系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和纽带,辅导员被寄予的期望值更高,责任与使命更重大,承担的工作任务更多。在这种情形下,辅导员的育人理念正确,角色定位准确,作用发挥充分,综合素质突出,将直接推动“四成”教育有效开展,促成“四成”教育结出硕果。

在通常情况下,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对于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广泛的。面对大学生“四成”教育的目标与任务,辅导员必须按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标准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科研创新素质等。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首要的基本素质,辅导员不仅要深刻领会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前还特别要认真学习和实践好科学发展观,从而运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有效地指导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鉴于在“四成”教育过程中角色定位的多样化,辅导员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网络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四成”教育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学生工作的深入思考和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新形势下大学生“四成”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争取更多的“四成”教育理论创新成果。总而言之,努力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是“四成”教育有效开展的根本保障,是发挥辅导员主导作用的根本要求。

(二)积极调动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发挥大学生在“四成”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正如“教学相长”的道理一样,大学生的“四成”教育更需要加强师生的互动与配合,而不能形成对辅导员的过分依赖或苛求,大学生要学会自立,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辅导员的教育下自觉努力地学会成长、健康成人、励志成才、走向成功。

大学生是“四成”的承担者,在“四成”教育过程中要有主人翁意识,而不是被动地旁观。因此大学生要学会自立,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自立达到“四成”,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四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成长与成功篇3

其实也很简单的。只是你们没发现罢了,那下面我为大家来介绍一下3种最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吧!

第一种:出现的原因是:你只是发现他会上网,但是上的次数不是那么频繁?

解决的办法:这时你就要注意了,因为这是他还没有完全被网络迷上,这时你要用谈话时的方法和他沟通,要不断的加强对他的教育,说明上网的好处和坏处,要告诉他要文明上网,但是切记要心平气和的和他说,也不要就此让他不要上网,因为在现代社会里,假如不会用网络,将会向人们所说的“不会用网络那这个人将不会走路”你要做的是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告诉他不要太沉迷于网络是关键。

第二种:出现的原因是:他天天上网,有点沉迷了,但不是向人们所说的网虫?

解决的办法:你现在千万不要过分的骂他,打激他,更不要动手打他,因为他沉迷网络是有原因的,你若想要彻底的让她改变,那你现在就要小心了,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误了前盘计划,,你现在要从他的思想出发,通常沉迷于网络的人也有他的难处,也有说不出的,在我们看来思想的压力比任何一种的压力还要难过的,你现在要做的事那就是要弄清楚他最近有什么思想压力,想办法去到他的心灵深处,从他的思想出发,从而来教育他。

第三种:出现的原因:不分时候,沉迷网络,向人们所说的网虫?

成长与成功篇4

成功教育的理念、目标

办学理念:让每一名师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培养目标:培养遵规守纪、文明懂礼、勤学健体、明责自信、个性鲜明、多元发展的好少年。

对成功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加强成功教育理念的宣传 依据霍华德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为了促进学生人人追求成功,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在校门最醒目的位置,设置了宣传成功教育十四句诗歌:相信能成功,才会有成功;没有轻易成功,努力才会成功;你在这里成功,我在那里成功;今天若不成功,争取明天成功;不但自己成功,帮助别人成功;相互支持成功,合作大家成功;创建特色成功,幸福才最成功。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尝试成功 在实施成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运用科学、智慧的教学方式,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使学生逐渐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本校的高雅静老师将亲子阅读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她把亲子读书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家长读孩子听。让孩子感受故事情节,激发他们的自我阅读期待。第二步:孩子读家长听。家长助孩子一臂之力,帮助孩子清除阅读障碍,激发他们的认字热情,也为进行阅读的良性发展铺平道路。第三步:孩子读、家长问。让孩子慢慢与书中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是知晓某方面的知识来指导他的生活实践,从而达到读书的目的。

学生亲自尝试体验成功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要让学生体会到进步的喜悦、发展的快乐、成功的自豪。鼓励、引领学生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L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本校通过多种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体验自己成功进步的幸福和快乐。五年级一名同学在日记《成功让我自信十足》中写道:“记得一年级,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那时已经是下午最后一节课了,老师说谁做完谁才可以回家,我觉得自己平时学习不错,读了一遍题以最快的速度做完,交到老师手里。老师却说答案不对!看着同学个个背起书包走出教室,我急得快要哭了。但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没有轻易放弃,经过老师指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胜利,我成功了!那一次,我真的体会到了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给自己带来的莫大自信和幸福!”

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为成功教育铺路 学校秉承“让每一位师生都获得成功”的宗旨,依据校园文化、生源特点、所处环境开设了7门类25科目校本课程,其中包括经典诵读、溯源识字、读写训练、益智多米诺、舞蹈、书法、阳光伙伴等多个科目的校本课程,切实促进了学生多元发展,提升了师生幸福指数。学校开展的溯源识字校本课程教学,将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有机结合。教师运用“寻字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形象生动地识记汉字的形和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才有动力,有兴趣才能发掘潜力。识字教学第一要务落在了“趣”字上,学生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先人灵性的光辉,智慧的余温,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首歌、一个小故事。

利用社会资源,为成功教育助力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让每个人学会追求幸福、享受幸福、创造幸福,是我们教育者的使命。但育人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只有家庭、政府、社会通力合作,教育事业才是完整的,学生才是幸福的。为此,学校通过家校联系卡、家校互动平台、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优化学生家庭成长环境,让家长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路搭桥。学校经常联合社区开展共建活动,开展为敬老院老人献爱心、与福利院儿童过“六一”等社会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拥有,感受幸福。

创建高雅校园文化,为成功教育增色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在成功教育中,本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以“二让、三讲、四爱、五互助”德育养成目标为抓手,以“三园”“四塑”“六雕”的文化景观为载体,营造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坚持以师生作品装饰环境。教学楼的一至三层挂满了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一首首优美的诗句、一幅幅想象奇特的画面、一张张隽秀的书法,让师生欣赏美、创造美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被展示、被认可,进而体验到了成功的幸福和快乐。

成长与成功篇5

历来说明气沉丹田一类词语的文章很多,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言论引述如下。

刘贵珍在《气功疗法实践》中说:“气贯丹田是指练功中,由于呼吸的锻炼,逐步形成腹式呼吸,吸气横膈肌下降,下腹部随着隆起,呼气横膈肌上升,小腹部随着收缩,同时在吸气时,使意识诱导气沉丹田,这样练习久了,腹腔内脏的动就给人以像气沉到丹田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气贯丹田。”

马礼堂在《养气功健身法》中说:“我们要求气沉丹田,就是练功时,真气下沉到丹田之间,从起式直到结束,每一个动作,吸气时会阴轻轻用意上提,气升头顶,呼气时放松,气沉脐下丹田之内,行功日久,则小腹有气团形成。”

刘晚苍和刘石樵的《太极拳架与推手》说:“‘气沉丹田’指腹部鼓荡,使身体上部的气劲下沉而集中于丹田,并用提肛圆裆使身体下部的气劲也集中于丹田……”

马有清在《太极拳规范》中说:“太极拳要求呼吸自然深长,即所谓的气沉丹田。”

赵宝峰在《健身气功的意守问题》一文中说:“以意守下丹田为例,多种功法都要求形成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形成的开始要以意领气,也就是用意念引导吸气下行,其气由浅、深逐渐达到小腹(即气贯丹田)。”

当下,有关部门推广健身气动。《健身气功》杂志在其刊登的2013年全国健身气功知识竞赛(试题之二)中说:“‘气沉丹田’是指练功时稳定意识,吐故纳新,用意念引导呼吸,将‘气’徐徐送入脐下部分,使小腹有充实感。”这是当今社会主流对气沉丹田活动的说明。

这些看法不完全相同,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内容或可能得到比较多的认同,可以作为讨论气沉丹田的基本资料。

在气功传统理论中,气沉丹田的气是所谓的真气或内气。气沉丹田是指这种气自身体上端或上部下沉到腹腔内的生理活动过程。

气沉丹田或许可以认为是指腹腔内脏的活动,给人以像气沉到丹田的感觉。

气沉丹田是深长匀细的呼吸活动,特别是深长匀细的腹式呼吸活动。

本文认为气沉丹田活动是练功者在气功锻炼时人体内发生的肌体特殊生理活动,与呼吸活动相关,与肌肉活动有关。高水平的深长匀细腹式呼吸活动内含着气沉丹田活动。在没有破译气功之气、气功的本质之前,深入研究深长匀细的腹式呼吸,可以进一步了解气沉丹田,或许可以认识气功之气的本质、气功的本质。讨论气沉丹田,应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气沉丹田活动主要发生在身体上半部。人体上半部肌体浑然一体,似不可区分。但从呼吸活动的观点分析人体上半部的结构,可以把对呼吸活动产生相同作用的人体局部作为一个部分,或把因呼吸活动产生相同活动的人体局部作为一个部分。这样,人体上半部可以分为胸廓与其间的肌肉群、胸廓外肌群、腹肌群、肺、横膈等部分,其他有关部分暂且不提。呼吸时这些部分的生理活动很复杂,本文主要讨论这些部分的位移活动。

呼吸活动最基本的肌移活动是胸廓与其间肌群活动。胸廓间肌肉群的收缩、舒张引起胸廓的扩张、收缩,使肺得到扩张、收缩,形成呼吸活动。胸廓与其间肌群的位移活动又可表述为升降、开合,或升降开合兼有的活动。

腹肌群的起伏活动,当腹式呼吸时,吸气或呼气间,腹肌群向内收缩,为合,或向外扩张,为开。

呼吸时,横膈配合其他与呼吸相关的部分活动,横膈收缩下沉,或舒张上升,也可表述为横膈的降、升活动。

呼吸时,由于胸廓与其上肌肉、横膈、腹肌群等肌体作用,肺收缩或扩张。肺收缩时将废气排出体外,肺扩张时吸入新鲜空气。在一定条件下,肺的活动可视为肺的升降活动或开合活动,或升降开合兼有的活动。

胸廓外肌群一般不直接参与呼吸活动。其中极少数肌肉会在剧烈呼吸活动时参与活动,胸廓外肌群会受胸廓与其间肌肉群等影响作相应的升降、开合或升降开合兼有的活动。这些都是被动活动。如果胸廓外的肌群自身有活动,其他人体部分有活动,这时胸廓外肌肉群作非常复杂的混合活动。

呼吸活动时,与呼吸活动相关的各部分分别作升降开合的位移活动,这些部分位移活动的方向是不同的。各个部分的升降开合方向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这体现在呼吸方法上,一般有胸式呼吸、顺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等。这些呼吸活动,与呼吸相关的人体各部分的升降开合位移方式是各不相同的。举例说,在做顺腹式呼吸活动时,胸廓与其间的肌肉群没有明显活动,也可能有些微活动:吸气时横膈向下活动,腹肌群向外扩张,作开的活动,肺向下活动,新鲜空气自上向下活动,胸廓外肌群,因腹部外突,一般说向下作位移活动的可能性较小;呼气时,横膈向上活动,腹肌群向内收缩,作合的活动,肺向上活动,废气自下向上活动,胸廓外肌群,因腹部内合,一般说向下作位移活动的能可性较大。

调息是气功锻炼的主要内容之一。调息是对肺呼吸活动的调整训练,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提高肺的素质、肺的功能、肺呼吸的效率,同时增强横膈的活动的幅度、力度,能对人体其它内脏产生按摩作用,从而提高这些内脏的活力。这样可以增进人体的健康水平。气功传统理论认为,调息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肺呼吸活动的调整训练培育人体内的真气或内气。这样的活动和调心活动一起,可进一步加强人体的生命活力,将人体的健康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通常认为常态呼吸活动,在做到深长匀细时,特别是腹式呼吸活动在做到深长匀细时,肺呼吸活动即后天呼吸将转变为先天呼吸活动,人体开始生成显性的真气或内气,人体内开始生成气沉丹田活动。换句话说深长匀细的呼吸活动,主要是用腹式呼吸活动诱导显性的真气或内气的生成,这样的活动内含着气沉丹田活动。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

呼吸做到深长匀细,与呼吸相关的人体各部分的位移活动的方向与常态呼吸活动时没有变化,各个部分的活动方向仍然不相同,仍然按照一定的方法组合起来活动。如果有真气或内气产生,其位移方向会与呼吸相关的人体各部分的位移活动方向不完全一致。现在的问题是,每一种呼吸方法、每一种呼吸方法的吸气和呼气是否都生成气沉丹田活动。

已经学会气功的人,根据气功传统理论,体内已能生成自由运转的真气或内气,先天呼吸活动与后天呼吸活动相分离,两者可以自由运转。先天呼吸活动,就是培育运转真气或内气的活动。这样的练功者以任何一种呼吸方法呼吸,无论吸气或呼气活动都能形成气沉丹田活动。

至于初学气功者,在做气功锻炼时人体与常人无异,没有自由运转的真气或内气,也没有气沉丹田活动、先天呼吸活动。学习气功的过程,是培育运转真气或内气的过程,训练后天呼吸向先天呼吸转换过程,也是气沉丹田生成的过程。传统认为人体各部分都存在着真气或内气。常人常态下,这些气是隐性的,不会显现出来,它只是自由运行。只有在学习气功的过程中,才能逐渐产生显性的自由运转的真气。气沉丹田是这种气从人体上端、上部向下至腹部的位移活动。吸气或呼气时都有可能形成气沉丹田活动。因此胸廓外的肌肉群是这种气产生和活动的基本部位。所谓的气只有通过人体肌肉才能作位移活动。气和肌肉都是物质性的存在,都有形体。肌肉的物质密度高,气的物质密度低,气也没有很强的穿透肌肉的能力。如果人体肌肉自下向上作上升的位移活动,而气体作向下的位移活动,两者的活动方向相反,肌肉的位移活动必然妨碍气的活动。因此,可以初步确定,与呼吸相关的人体部分的多数或主要的部分与气的位移方向相同,两者都作向下的活动时,气沉丹田活动才比较容易实现。人体肌肉如以丹田为中心作扩张活动,情况与人体肌肉自下向上作升的活动一样,同样妨碍气向下的位移活动。这样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气沉丹田时的气是与肌体的下降或内合活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进一步说,气功中气的位移活动是与肌肉的升降开合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举例说,顺腹式呼吸,胸廓与其间的肌群没有明显活动,吸气时,横膈向下活动,肺向下活动,如腹肌群首先隆起,将影响胸廓外肌群向下活动,气沉丹田因此比较困难。呼气时,横膈向上活动,肺向上活动,胸廓外肌肉首先向下活动,然后腹肌群内收,这时气沉丹田比较容易生成。在同样条件下,吸气时,横膈与肺向下活动,如胸廓外肌群首先向下活动,然后腹肌群隆起,气沉丹田比较容易生成。因吸气与呼气相配套,呼气时,横膈与肺向上活动,腹肌群内收,胸廓外肌群将向上活动,气沉丹田难以实现。

总之,呼吸活动时,与呼吸活动相关的人体部分,其中多数或主要部分,特别是胸廓外肌肉群、腹肌群作下降内合的位移活动,比较容易生成气沉丹田活动。一般说,任一种呼吸方法都能生成气沉丹田活动。至于呼气或吸气哪一个比较容易生成气沉丹田活动,则要看呼气时还是吸气时,与呼吸相关的人体各部分的多数部分或主要部分是否能作下降内合的活动,如有可能,则比较容易生成气沉丹田活动。有些呼吸方法在呼吸时,与呼吸相关的人体各部分下降内合的部分比较多,更容易生成气沉丹田活动。

呼吸深长匀细,并达到一定水准,内含着气沉丹田的生理活动。呼吸深长匀细首先是指呼吸气流的深长匀细,它有以下特点:第一,呼吸深,要求呼气要净,吸气要足。第二,呼吸长,就是呼吸慢。一呼一吸为一次,就是一个周期。成人在安静时每分钟呼吸16~18次。呼吸长、呼吸慢就要求呼吸周期长、呼吸频率慢,练功者每分钟呼吸可能只有数次。第三,呼吸匀,要求每一次呼吸的呼吸气流的流量流速要均匀。第四,呼吸细,呼吸气流要细。呼吸深或说深呼吸与呼吸深长匀细是不同的,深呼吸只要求呼吸时呼尽吸足,如进出气流大,短时间内就能实现,这与呼吸长的要求相悖。

呼吸深长匀细的四个要求必须互相配合。呼吸在慢的原则上做到呼吸深,在呼吸深的基础上做到呼吸慢。呼吸在深长的条件下做到匀细,只注意其中的一些要求,是学不会气功的。

呼吸气流深长匀细是由呼吸活动生成的。这样的呼吸活动就有自己的特点,似乎也可以用深长匀细来表述。它要求胸廓与其间肌群的升降开合活动、腹肌群的开合活动、横膈的升降活动具有深长匀细的特点,这些肌体的位移活动幅度要大,位移时间要长,位移的速度要匀,位移的力度要小。呼吸活动深长匀细,就是要求肌体的位移活动是一点一点升降,一点一点开合。这又是一个重要的结论。

成长与成功篇6

说实话,一书在手,我却有了一丝是否上当的疑惑: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售书活动吗?然而当我静心走进这本书中,欣喜地发现,这“当”上的值!篇篇文章如不同的良师让我心生共鸣,受益匪浅!尤其书中选编杨澜的文章《可以不成功 不能不成长》让我常读常品,咀嚼不已:在这篇文章中,杨澜阳光地展示了自己一路走来的成功与坎坷,真实而又真诚的笔触让人感到曾有无数光环的她也是一个普通人,正因为如此,她的历程才存在一些共性,才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文中讲述了她在央视成功的一些心得——一是勤奋,二是容易和别人交流;剖析了创办阳光卫视的挫折与艰辛,道出了一些无奈—— 一是未必努力一定会成功,二是“了解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缺陷所在”才能确保至少可以在未必成功的前提下,尽可享受“成长”之喜!这,也许是杨澜为什么要给文章冠以如此标题的缘由吧!

卷,掩了;思,如潮。贵为杨澜,也存诸多不顺,却难掩成长之喜,而作为教师的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成功,还是成长呢?也许在我及大多数同行内心,不成功就是彻底失败,哪还有成长的喜悦?是否我们对孩子“健康成长”解读有误,抑或功利心太强?

在“应试”向“素质”转轨的行程中,也存在一些迷茫和碰撞。但“健康成长”才是法制破雾障,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怎么变,怎么改,“健康成长”才是永恒的主旋律,作为教师,引领学生成长,任重而道远。

毫不讳言,“走向成功、体味成功”是“健康成长”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杨澜文中说“易与人交流”是成功的一大优势。这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在教育中,我易于、善于和孩子们交流吗?我教会他们这项本领了吗?反思我的教学,课堂上,大多是我侃侃而谈,即使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也是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我的设计中去,稍有“偏差”,立即“纠正”,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下,我自诩为孩子们的“朋友”,但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汗颜:一位孩子犯了错,我大谈他如何对得起自己的父母等等,说得他“动情不已”,没想到一次家访,方知他父母情感早已破裂,对孩子漠然置之,丝毫未让他感受到家的温馨,当时了解到情况的我,真哭笑不得,正因为我的交流出了问题,让我的学生也不易交流了。“言为心声”,孩子“言”路不畅,心窗不开,何以吸纳新鲜空气,感受灿烂眼光,何以健康成长?

杨澜在文中传达了一个观点:付出未必定能成功,但“可以不成功,不能不成长!”这似霹雳一般,震得我大彻大悟!在日常的教学中,曾不厌其烦地,诲人不倦地告诫学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曾要求、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成绩优异,对成绩不佳者或恨铁不成钢,或横眉冷对,或言语相讽,内心还被“反正是为了你们健康成长”的信念自我感动着。其实试想一下,一个不是运动员的料子却硬逼着去练竞走,这种有悖成长与良性发展的“耕耘”,会有“收获”吗?一个具有音乐家潜质的人被强迫去画画,他能成功吗?他会快乐吗?他可以健康成长吗?“了解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缺陷所在是成长甚至成功的真谛”(杨澜语),可谓一语中的,我们对学生的教育确实不能一个模子,一个标准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一根尺子了,我们对学生的成长不能一味以“成功”为目标了。多一些耐心,多一份关心,多一点细心,发现孩子的“比较优势和缺陷”,因材施教,让他们抛去狭义的 “成功”,快乐学习。这样,即使“再努力也成为不了刘翔,但能享受奔跑!”(杨澜语),能享受这份健康成长的喜悦,能体验付出而不单求“收获”的充实,何言不是最大的成功呢?

感谢《引领你走向成功》,感谢杨澜的《可以不成功 不能不成长》!是它们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更能称职地做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且用一副对联表达阅读带给我的欣喜,也聊作结尾吧:

常读书,常读常受益教学方有方

成长与成功篇7

关键词:班级管理 功能小组 模式 中小学

中共十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时代,突出以人为本已成为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新要求。目前,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主体以班主任为核心,管理方式集中表现为“班主任领导+班级制度规范+班委会管理+榜样示范”,长期以来,这种模式对中小学管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随着教育的改革和时代的进步,班主任任务不断加重,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这种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新要求。

一、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传统模式

国内教育界和学术界对中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集中体现在“班主任—辅导员”制、小组模式、“以人文本”的班级管理模式、以团队建设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模式等方面,也有学者从价值取向、组织结构、领导方式三个角度,提出了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然而,这些相关研究要么只停留在理念层面,要么未能突破班主任的传统框架,实际操作性不强,这也是目前中小学班级管理仍普遍以班主任全权负责领导为主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些研究突出了以人为本、协作与优势互补等理念,对本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中小学生的特点分析及启示

(一)学生差异的客观性和互补性

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学生的发展是不同步的,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有的学生课外动手能力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通常,“特长”是可以被学习的,只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加以引导,“特长”可以在不同的学生之间得以相互学习和加强。同时,具有同类“特长”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可以增强这类“特长”的影响力,形成显著的示范带动效应。例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聚在一起,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彼此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可带动其他同学提升学习成绩。

(二)学生“特长”的传递与扩散

学生始终是班级的“主体”,为了更好地促使“特长”被学习,需将具有某一类“特长”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形成具有某种功能的小组,并通过这种功能小组增强“特长”的影响力,更好地扩散和传递某种“特长”。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可以尝试构建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将具有某类“特长”的学生进行有效组合,组建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小组,并通过这种功能小组将“特长”传递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也可与这种功能小组进行积极互动,从而在一种隐性环境中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接下来,本文将进一步讨论:上述功能小组的内涵、类型和职责以及其构建、实施与管理。

三、功能小组——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新思路

(一)功能小组内涵班

级管理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手段,提供和创造学生主动成长的机会。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够激发学生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和管理意识,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这表明班级管理要始终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另外有研究表明,成功的班级管理需具备以下条件:和谐平等的同学关系、师生沟通的良好氛围、良好持久的班风学风、因人而异的批评方式、班级管理的激励机制。综上所述,班级功能小组应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兼顾学生的校园生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效利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将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突出的学生通过某种形式凝聚在一起,组建成学习小组和生活小组,并通过发挥学习小组与生活小组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二)功能小组类型及职责

1.学习小组的主要职责:(1)定期组织班级学习经验交流活动,班级成员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说明学习障碍,并分享学习成果;(2)基于班级成员的个性差异,举办“优势互补”活动,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

2.生活小组的主要职责:(1)组织班级活动,拉近班级成员的心理距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班级成员之间的信任感;(2)建设和谐的班级文化。例如,过节时给其他同学送个小礼物(中秋送月饼、平安夜送苹果等);(3)有计划地学习相关的“生活技巧”,包括人际交往技巧等。

四、功能小组的构建与实施

(一)功能小组构建

班级功能小组是对班委会的一种职能补充,并不是与班委会背道而驰。班级功能小组在班主任的引导下,以小组负责制的形式运行。首先,班主任通过观察,结合学校相关考核文件,初步确定学习小组和生活小组成员名单,并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公示和征求意见;再次,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确定学习小组和生活小组的名单,并根据学生意见,在每个小组中确定一名“小组负责人”;最后,班主任制定完善功能小组实施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并定期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对学习小组和生活小组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

(二)功能小组实施

建成班级功能小组后,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科学地组织实施。要使功能小组管理模式得以顺利实施,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功能小组成员的培训,主要对学术交流活动、优势互补活动、班级互动活动、生活技巧展示活动等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流程、宣传方式、活动内容设计、互动环节设计等方面展开培训。培训在功能小组最终名单确定后的一周内组织实施,培训方式以班主任讲话、资料学习、座谈会等方式为主(包括“老生”培训“新生”),培训频次每个月不应少于3次。(2)功能小组活动的支持。学校、班主任应加强对功能小组活动的指导和支持,在活动场地、活动道具、现场布置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指导,并可研究设立班级功能小组活动资金,对于意义重大、具有广泛教育作用的特色活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3)功能小组的内部管理。班主任应引导和加强功能小组的内部管理,逐步提升功能小组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功能,对于内部管理形式可以考虑“流动式组长负责制”。

参考文献:

[1]张丽婷.中小学“班主任—辅导员”制班级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9):163-164.

[2]陈满红.“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3):16.

[3]刘向前.班级管理的小组模式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4(31):29-31.

[4]李振峰,王立腾,牛爱之.以团队建设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J].基础教育,2012(1):98-103.

[5]时伟,王贵海.试论班级管理模式[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0-53.

[6]白云霞.班级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3.

[7]于佳鑫.浅析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建立[J].才智,2012(28):118.

成长与成功篇8

近几年,功能性饮料在国内市场的涨幅不低于30%,因此也吸引了传统饮料巨头纷纷抢滩登陆。2012年3月,娃哈哈推出了新的功能饮料“启力”,据媒体报道,截至6月底“启力”已实现2000万罐的销量。虽然销售高歌猛进,但市场仍存隐忧,比如“启力”的口感与主要竞品相比并无超越;全面出击式的卖点诉求难以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清晰的品类定位与功能联想;主打产品概念之一“提神不伤身”值得商榷等。

目前,功能饮料在国内市场的成长已接近30年头,形成了(红)牛脉(动)领军、众宝(健力宝、宝矿力、葡萄适等)相随、群牛(以虎力士、冰牛为代表的红牛模仿跟随产品)尾随的倒金字塔型市场格局。而推动国内功能性饮料高速增长的力量主要有三个:其一,大量的城市亚健康人群、富贵病人群以及特定需求人群(如开车提神),是功能性饮料高成长的核心驱动力;其二,一系列和体育、运动相关的盛事、活动使运动饮料的市场边界迅速扩大;其三,由于拥有核心配方与功能附加值,功能性饮料比普通饮料拥有更大的定价空间,厂商也有更大的能量进行市场培育与推广。

影响功能饮料长销的核心问题

近年来,在“国产”功能性饮料中也出现了不少红极一时的产品,分析这些案例的成败,我们发现决定功能性饮料生命周期有三大“命门”。

第一,清晰的品类战略。重创意,轻品类的“他+她-”饮料从2004年3月份上市到5月底,曾创造回款5亿元的神话。然而到2005年上半年,“他+她-”饮料高层却已在总结产品迅速衰落的原因:销售团队的成长未能跟上急剧扩张的市场步伐;对总经销商模式的过分依赖导致对渠道的无力和失控。

“他+她-”失败的根源在于战略问题。在产品功能层面,“他+她-”将品类定位为“营养素水”。但营养素水到底是什么水?在当时10个人或许会有10个答案。在产品规划中,“他”和“她”虽然根据性别重新定位了产品,但产品功能并无突破,“他+她-”的品类形象也因此更显模糊。我们一再强调品类,是因为饮料尤其是功能性饮料的购买都存在着“情境触发”。比如剧烈运动后极度干渴,第一个想喝的饮料品类很可能是“可乐”,因为可乐“畅快解渴”;夏天吃火锅,消费者第一个想到的饮料品类可能是凉茶,因为凉茶可以“预防上火”。“他+她-”?模糊的品类印象让消费者无法在大脑中对产品归类,其“情境触发”可能更容易引导恋爱中的男女一起购买。如此一来,产品将沦为“小众”,难以持续“快消”。

第二,愉悦的产品口感。功能性饮料不是简单的“矿物质加水”,市场上能够长销的功能性饮料基本上都有接近普通饮料的口感。前几年,国内有些知名饮料企业推出的功能性饮料竟然不做严格的口感测试,最后不得不为盲目自信埋单。

第三,聚焦的功能概念。红牛的“困了累了喝红牛”这一卖点坚持了八年之久,这在概念迭出、崇拜流行的功能性饮料市场颇为不易。而娃哈哈的“启力”在同一载体(公交站牌)中出现的广告语就有五条之多,其主要功能卖点就有四个:标本兼顾(由内而外增强免疫力)、提神、不伤身(包括不含防腐剂)、七大营养。在这样一个信息传播极度过剩的时代,只有化掌为拳,才能集中力量“打疼”目标消费者。

应避免的概念诉求误区

在打造产品的具体概念时,很多厂商都在尝试对功能概念进行差异化表达,或是在产品的其他方面寻求差异化。如农夫“尖叫”的尖嘴瓶型设计,提高了产品的趣味性与可玩性,无意间吸引了大批6~12岁消费群体的追捧。在产品概念打造上,致力于做长线的产品应该回避以下概念诉求误区:

生搬硬造,自造概念。今年流行XXX,今年就喝XXX。类似这些不注重与消费者互动、平等沟通,强推硬灌的产品概念越来越被消费者无视,甚至反感。

投机心理,盲目跟风。在去年成都春季糖酒会上,有一款借力“给力”概念的功能饮料。“给力”无疑是2010到2011年度最“给力”的热词,但是“给力”更适合做产品的副品牌或促销主题,而非产品主打概念,因为依附于流行文化的产品生命力是不确定的。

过度细分,自我设限。有一款即冲型五谷膳食纤维饮料的产品概念是:“我的健康早餐!”这好比切蛋糕,先把不吃早餐的人群切走,在早餐人群中又把习惯在外就餐的切走,最后的消费人群集中于在家自己动手或办公室自带早餐的人群。然而,接下来还要面对豆浆、牛奶、牛奶与果汁复合饮料、燕麦片等早餐主流品类的竞争。最终产品能够分到多少蛋糕,令人担忧。

过分承诺,过犹不及。功能性饮料的功能宣传要把握一个“度”。说得太虚,难以取信消费者也难以支撑产品的高价值;说得太实在,功能性饮料毕竟不是药,即使是药品,效果也要考虑个体差异。最好的策略是“虚实结合”。有一款主打醒酒概念的葛根功能饮料,主要诉求是“酒后难受,喝XXX”。这样的诉求一方面会直面醒酒药剂、保健品的竞争;另一方面人为拔高了消费者对饮料的功能期望值,一旦产品力稍有欠缺,对定位于做长线的产品必定有害无益。

为功能饮料注入长销基因

要想把功能性饮料做成长线产品,就必须从源头为其注入长销基因。首先,我们对影响产品生命周期的七大环节进行梳理与总结。

1.品类定位:无论采取跟随、对立还是创新战略,都要将品类建立在雄厚、牢固的消费基础上。

2.品牌卡位:分析品类尚存的市场机会,通过抢占品类主流心智,实现品牌在消费者大脑“品类阶梯”中的优先排序。

3.真诚可靠的产品概念:在国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出的大背景下,取信消费者比取悦消费者更难,务实、真诚的产品概念与功能利益承诺显得尤为珍贵。

4.建立严格的口感测试、质量保障与应急机制。产品口感欠佳,尤其是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在“自媒体”病毒式传播时代,往往会酿成信任危机的燎原大火。

5.打造成熟稳健的招商与销售团队,同步打造团队深度分销与终端决胜的能力。

6.基于自身资源与能力构造渠道体系:娃哈哈的“联销体”模式注重分销渠道的建设,康师傅的“渠道精耕”与可口可乐的“101”模式注重公司直控终端。而直控终端将成为功能性饮料的主流渠道模式。

7.坚持聚焦产品核心卖点与产品主打概念,集中力量培育并启动消费市场。

成长与成功篇9

【关键词】 肌功能;正畸治疗;稳定

著名解剖学家Harry Sicher曾言:Whenever there is a struggle between muscle and bone,muscle wins!

错颌畸形通过正畸治疗矫治,使牙齿和颌骨的位置发生改变,在去除矫治力后,发生改变的牙齿和颌骨有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趋势,这就是错颌畸形的复发。一切正畸治疗的结果都有一定潜在的不稳定性和复发性。因此,正畸治疗中真正具有挑战和需要延续的不是如何机械高效地矫治畸形,而是怎样长期保持矫治后的健康和稳定。

在错颌畸形的形成过程中,除了颌,颌面表现出形态上的异常之处,肌肉系统的发育畸形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口腔除具有摄取食物、咀嚼、吞咽功能外,还有辅助鼻呼吸,参与发音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需要口周、颜面部、颈部众多肌肉的协同作用,不仅是唇、颊、舌、咽部,还包括支配下颌及颈椎关节运动的肌肉。如果肌肉发育不全或功能异常就会使牙列及颌骨失去平衡而发生错颌畸形。唇、颊、舌及口周肌等各部位肌肉产生了与错颌畸形相适应的肌动力平衡。肌肉系统的动力平衡就是肌肉系统功能性力量的总和。错颌畸形的矫治,不仅是使用矫治力矫治颌、颌面的形态异常,恢复正常功能,还要打破肌动力平衡才能完成矫治目的。由于错颌畸形形态学的改变往往先于功能和肌肉的动力的改建。也就是说,随着牙、颌面畸形的矫治,牙周组织、骨缝、颞颌关节等进行相应的组织改建。这些组织的改建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矫治虽然达到了新的形态,建立了新的硬组织平衡,但神经、肌肉动力平衡的改建并未完成,软组织与骨骼间新的平衡关系尚未建立,原有的动力平衡对矫治后的牙齿,牙弓及颌骨位置仍将产生影响,使之呈现不稳定状态,导致畸形的复发。这意味着,无论正畸矫治器是如何有效地排齐牙齿,但牙齿最终位置的稳定性还是取决于口颌系统及呼吸系统等多种功能之间力学平衡作用的结果。简言之,绝不能忽视神经肌肉系统的平衡状态。

一直以来,正畸学科发展的一个主要推动力就是理解形态、功能、正畸力、矫治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肌肉力量的重要性。大量临床实践早已证明,良好的颌关系是矫治结果稳定的关键。如果不重视咬合与舌体及口周肌、咀嚼肌活动的基本功能而单纯改变咬合,矫治后不仅会复发,还会给矫治后的生长发育及下颌运动功能带来不良影响。正畸治疗后,咬合状态会随着生长发育、下颌运动、舌体和口周肌、咀嚼肌以及颈部肌的活动与呼吸方式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随着治疗后牙齿的移动及牙轴的改变,颌平面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治疗早期为了恢复功能而改善咬合,将牙齿排列到相应的位置上,这将对其以后的生长发育产生良好的影响,最终在功能和美观上达到牙、颌、面结构上的均衡。因为恢复舌肌、口周肌、咀嚼肌、颈部肌和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主动矫治结束后咬合长期稳定,并在其后的生长发育以及下颌运动中自然地形成适合的牙齿转矩和功能性的咬合状态。

牙颌面的矫形治疗不但是口腔正畸治疗的常用方法,而且有时也用于矫治后的功能保持。功能矫形的生物学原理就是对功能与形态之间的深刻理解,认识到神经肌肉是治疗的关键。矫形治疗是通过改变下颌位置,改善口颌系统肌群的功能状况,使相关的咀嚼肌及口周肌受牵张,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传递到牙齿、颌骨及颞颌关节,促进软组织发生适应性变化,重建新的功能形态平衡,达到引导、调控生长及防治错颌畸形的目的。功能与形态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生物学规律。各组织结构正常生理功能的行使,对促进形态的正常发育有直接的影响。功能矫形治疗不仅与下颌运动诸肌的功能活动有关,还与口面各腔隙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口腔、鼻咽腔功能的正常行使是其治疗重要的生理学基础。功能矫治器通过调控肌群间协调性、重建各腔隙正常功能活动、阻断异常生长发育,使牙弓、颌骨的异常形态得到改正和改善,并且,通过维持新的肌功能平衡协调,使其矫形效果达到长期稳定。因此,神经肌肉,颌骨及颞下颌关节正常协调的生理活动是面颌正常发育及功能矫形治疗成功的保证。在正畸治疗中,深刻地探究功能异常的原因,把恢复功能作为治疗的根本是获得正畸疗效长期稳定的关键,是最天然的正畸矫治器。

口腔不良习惯是引起牙颌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牙颌畸形矫治后,口腔不良习惯仍未破除,则虽通过保持器进行保持,但矫治效果不稳定,畸形容易复发。破除不良习惯除了戴用一些机械矫治装置,另外相应的临床应对措施就是进行肌功能训练。肌功能训练是根据患者口颌面肌功能失调的具体情况,通过长时间、持续性、节律性的肌肉收缩颌舒张交替运动,从而改变某些肌肉的功能强度,使其达到正常,以建立良好的肌肉功能平衡,促进口颌面的生长发育。例如:有不良吐舌习惯,通过舌的功能训练去除这种不良习惯,使得错颌得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缓解,这将有利于阻止牙颌畸形的发展,并对正畸治疗后疗效的巩固和维持有重要意义。舌体参与咀嚼、吞咽、呼吸等口腔功能,并与牙弓的形态密切相关。因此,舌体与口周肌力量协调与否对牙轴的方向有着显著的影响。如果肌肉的动力平衡被打破将使上下颌切牙牙轴出现异常,并可诱发开颌、牙列拥挤等畸形。在许多安氏Ⅰ类开颌病例中,下颌磨牙、前磨牙均向近中倾斜。单纯使用矫治器进行磨牙的直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如果同时配合相应的咀嚼肌功能训练,进行舌体上抬等训练,增加咬合力量,可在短期内完成磨牙的直立。进行舌体上抬训练的同时再加上正常吞咽动作训练,从功能上改变牙弓的形态,能获得与正常肌功能协调一致的牙弓形态。功能与形态协调就是长期的稳定。

牙颌矫治的目标是平衡、稳定、美观。而这一切同重视恢复正常的肌功能是分不开的。异常的肌功能导致错颌畸形,加重临床症状而且导致矫治复发。因此,重视肌功能减轻症状,简化治疗,减短疗程,而保持矫治结果的长期稳定。

参考文献

[1] 赵美英,罗颂椒,陈扬熙.牙颌面畸形功能矫形.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1-42.

成长与成功篇10

其实成功与失败都是对于一个人的考验。但都有两个优点与两个缺点!

成功的优点在于,试明了人生某一个目标的完成,给于自信之上的自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与信念!

成功的缺点在于,当一个人成功之后,长时间的生存于,成功的那一刻。而却不知道,成功与他已经慢慢的,产生了距离。失败的优点在于,真正考验了一个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于失败的看法。要知道失败的原因,明白如何对待他!努力战胜眼前的失败,战胜了眼前的失败,就等于失败中的成功。因为战胜自己的成功,是非一般的成功!你才会铭记在心!

失败的缺点在于,长时间无法从苦海之中,逃离出来。一个人失败在时候,是需要时间的,但时间的长短就等于,一个人的修为!所以才会在茫茫苦海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