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9:19:55

成长教育论文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篇1

“独生子女现象”,当代中国一个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独生子女教育”,当代中国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979年,中国政府出台了独生子女政策,迄今已经25个度春秋,也就是说已经产生了整整一代“独生子女”,并且第二代独生子女群体也正在逐步产生。2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细胞从多子女的大家庭模式演变为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421结构的典型小家庭模式。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价值结构、社会运行机制、文化、消费模式、教育模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必将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延续,对未来中国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因此,对这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研究和教育研究便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并对改进独生子女教育带来启迪。

一、独生子女的成长历程

1、独身子女成长的时代背景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时代背景下出现的。在这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中国社会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和深刻的变化。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繁荣、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使这一代人一出生就拥有比他们的祖辈和父辈优越得多的生存环境,这一切都给独生子女的成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当他们出生的时候,正是中国经历了十年浩劫,经济和社会正在走向复苏的年代,他们的父辈刚从物资的极度匮乏和文化的极度荒漠中走出,从而造就了他们终生的痛苦与遗憾。因此,当他们一出生,一种补偿心理就无形中释放在他们的身上,这种补偿无论是物质还是知识都是慷慨和迫切,这就注定了他们在成为“小皇帝”、“小太阳”的同时,还必须承担父辈未了的心愿和未实现的梦想。

当他们读书求学的时候,中国经历了思想的混乱——在传统文化被破坏和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基础上的价值和道德的重建;经济起飞——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空前丰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他们在享受优越的物质条件时又被要求为国家、家庭、个人学习拼搏;他们在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的时候又要承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他们在接受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又要面对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代独身子女陆续长大成人。

2、独生子女成长的家庭背景

1979年第一批独生子女出生后,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也逐渐开始从大家庭模式向小家庭模式转变,家庭事务的主导也从“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逐步向“星系”结构转变,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父母、祖父母绕其运行的“星系”。于是,“小太阳”、“小皇帝”也就应运而生了。

因为是“独苗”,是家庭的中心,家长们出于“独苗难栽”的心理,“万千宠爱于一身”,过度娇宠、无限满足也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也被当成顺理成章。“要天上星星,给你摘;要水中月亮,给你捞”,这样的故事也就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同样因为是“独苗”,是家庭的未来,凝聚了两代人三个家庭的希望,家长除了提供孩子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外,更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学习各种技能。许多孩子的童年生活常常被深谋远虑的父母安排得满满的。他们的成长一直就笼罩在一种竞争和互相攀比的环境之中。父母们在感慨自己青春流逝的同时,便把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加倍地给予了自己的孩子。

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许多是从“”动乱中走出的青年男女,在他们失去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也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如何教育好自己子女的所应有的知识和能力,而社会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又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是在许多家庭,就有了对独生子女物质上的无限满足和有效教育的严重缺乏,就有了南辕北辙的教育效果,也有了迁就和放纵的教育行为。

另一方面,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形成、分化和发展给几千年的平静、稳定的中国家庭带来了冲击和裂变,单亲家庭(以及准单亲家庭)、破损家庭、过度爱的家庭、失落了爱的家庭、富有家庭、贫困家庭、知识家庭、工农家庭、失业者家庭、社会主流家庭、社会底层家庭等等不断出现和分化,使中国的家庭结构、家庭形式、家庭生活、家庭环境更趋多样。然而,不幸的是,独生子女群落却正是在这种分化和裂变的时候来到这个世界,使他们在面对独特的家庭结构的时候,还有可能要面对独特的家庭形式和家庭生活。

3、独生子女成长的社会背景

现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开放的社会、包容的社会,中国社会正在融入国际社会,中国经济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循环。各种学说、理论、观点,各种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各种文化、风俗、习惯,在中国大地异彩纷陈、此起彼伏。中国社会较之20多年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改变。

这一代独生子女是在看着日本卡通、美国动画,喝着可乐、啃着汉堡包,欣赏美国大片、听着摇滚音乐,打着网络游戏、用着QQ聊天中长大的。他们面对的是比父辈更加宽广的世界,吸取着比父辈更加丰富的营养,学习着比父辈更加广泛的知识,享受着比父辈更加优越的条件。但是,他们在享受空前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承受着现代社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他们的压力和各种消极影响。

现代社会是激烈竞争的社会,父辈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或多或少都会传递给独生子女,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影响。他们会因为父母时间紧张而缺乏和父母的沟通,会因为父母工作繁忙而缺乏精神上的关爱,会因为父母生存压力的转移而和父母产生隔阂,甚至会因为父母的下岗或失业而产生或好或坏的结局。

现代社会又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社会的阴暗、丑恶也不时沉渣泛起,异端邪说、法轮邪教,诱惑、爱滋横行,、赌风日甚等等都威胁和恶化着他们的成长环境,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时有发生的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也可能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投下阴影,尤其是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社会分配的不公的现象,对他们的是非评判、价值取向等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面对着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这样一个巨大变化的社会、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第一代独生子女正逐渐长大成人。

二、独生子女的基本特征

一般说来,这一代独生子女有着优良的素质,掌握着现代科技知识,擅长运用网络、成长平顺;他们关注自身发展、敢于冒险、富有激情、重视权利。他们更注重规则意识,知识面广,表现出了极好的学习、接纳能力。

但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时代、家庭、社会的影响,他们又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缺乏责任心、好高骛远、没有目标;缺乏爱心、偏激自私;娇气任性、以我独尊;心高气盛、目中无人;独立能力弱、依赖心理强;缺乏合作精神等等都在这一代人身上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来。

目前,第一批独生子女正在陆续长大成人,走向社会,迈入职场。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无疑是对他们成长过程的反映,也是对我们独生子女教育的一个总结。

“频繁跳槽”:这不仅表现出独生子女的责任感缺乏,还表现出他们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对自我估计过高和对工作想象过于单纯等,总觉得工作不能符合自己的期望,这种态度就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的强化表现。

“不好协作”:独生子女的心高气盛、好高骛远、目中无人是自我为中心意识的强烈表现。在工作中就表现出不尊重工作伙伴和协作对象,缺乏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从而给工作造成损失。

“不守纪律”: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被无限迁就和放纵,缺乏纪律和约束。在工作中就出现了不愿意接受纪律和制度的约束、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没有组织和集体的观念,娇气、感情脆弱、缺乏心理承受力、不愿意接受批评等现象。

“动手能力差”: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被过度包办和代替,其生活的知识和能力相对低下;过度的保护,使其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发育不足”。因此,在工作中表现出了应对实际工作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不足和欠缺。

三、独生子女的教育方略

众所周知,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因而,独生子女群体也将会长期存在并逐步成为我们社会的主体,他们将支撑起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以,在研究他们的成长过程、基本特征、社会表现的基础上,发现在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和完善我们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其《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里,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应该注重和加强对其的人格教育、苦难教育、爱心教育、协作教育、能力教育和亲情教育。

1、人格教育

人们开始思考教育的核心到底是传授知识,还是教孩子学会做人。许多专家、学者和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是首要的任务。“光有品性,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性,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人格教育着眼于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把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技能的形成看成是人格培养的组成部分,而且把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比如情感、道德、意志、动机等都看成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人格教育就要注重自主、自尊、言行一致的教育,反对谎言、贪婪、假心假意、夜郎自大。教育孩子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人诚信,以诚相待;对己严缜,谦虚谨慎;善于不断反省自己,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对各种人生的打击和挫折能坦然面对,等等。从而形成全社会的“人格互补优势”。塑造完善人格,固然操之在我,但家庭、学校教育,社会教化,别人的帮助引导,榜样的示范作用等方面也是极其重要的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

2、苦难教育

每个民族都在培养自己的后代,为了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强者,能自立于人世间,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独生子女应当少一点怜悯和照顾,多给他们一些磨练的机会。培养坚强的意志,是未来事业成功所依赖的重要资源。培养锻炼意志,最好的老师就是各种艰难困苦。吃苦是一种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讲,吃苦对我们来说是第一位的资本,能吃苦的人是不怕困难和挑战的。从小让孩子吃一点苦,就是为了使孩子将来经得起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炼。因此,我们在提倡孩子学习的同时,还要提倡孩子吃苦,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苦难教育,并不仅仅是在口头上教育孩子要“艰苦朴素”、“吃苦耐劳”,也不仅仅是给孩子“忆苦思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吃一点苦,只有吃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孩子身上的“娇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的环境,尤其是生活条件越好,越要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使其懂得创造社会财富并非易事,这对教育好独生子女是非常必要的。

3、爱心教育

充满爱心的孩子往往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善于关心他人的孩子其父母也必然是很会关心他人。但对独生子女的爱要注意掌握好“度”,“过”和“不及”都是不好的。对独生子女付出的爱绝不仅仅是“奉献”,而是为了对他人、对社会的加倍回报。对孩子播种爱,是为了让孩子去感受爱、认识爱、传递爱,是为了让世界充满爱。如果只是一味地给予爱,而从未教孩子们去体会、珍惜爱,孩子们自然就不知道去爱他人,去理解、宽容他人、善待他人。仔细分析部分孩子缺乏爱心的缘由,其根源在父母身上,是父母对自己孩子太多爱心,把孩子应具备的起码爱心吞噬了。这种“过犹不及”之爱,只会助长孩子对“爱”的麻木,成为产生“自私”的温床,因此,我们应注重强化独生子女的“爱心教育”。

4、协作教育

职场不相信眼泪,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会被强制磨合。家庭可能会包容骄横的孩子,社会却不会容忍成年“皇帝”横行。社会有其公认的行为规则和规范,随着独生子女逐渐长大,其社会化的程度加大,社会要改造独生子女们。因此,为了让独生子女更好地适应社会,应该为他们创造群体环境,为他们“人工合成”伙伴关系,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以“儿童教育儿童”,即互教。这是对独生子女进行教育的根本原则。儿童是从模仿开始他的学习生活的,而模仿最好的对象是儿童伙伴。尤其是从一些优秀的儿童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家长要放心地让孩子到小伙伴中去锻炼,培养强烈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协作能力,这种能力将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迁移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5、能力教育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书中提出:应当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我们的教育不能简单地把知识等同于能力,让孩子有能力比有知识更重要。不要以为孩子是在说教中长大的,孩子是在生活体验中长大的。父母的责任不是让子女依赖自己,而是要使子女能够独立,过量的保护只会扼杀子女们的独立要求,给予孩子太多的指示和提出太多的要求只会损害孩子的独立性和判断力。相反地如果孩子们遇到某些问题时,给孩子们一些机会去思考、行动,自己去学习如何处理问题,便能养成他们的独立性和判断力。只有具备当机立断、不怕挫折的性格才会有韧性,所以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急于告知答案,更不能包办代替。能力感强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来,遇事总是着眼于如何处理而不是一味担忧。

6、亲情教育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篇2

要想在孩子空白的画板上添上独一无二最绚丽的颜色,那么就要从孩子成长中的一点一滴入手,从源头上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当今社会谁也不能否认父母以及一个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庭作为孩子成长学习生活的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一个场所,在有形中或者潜移默化中将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心理、智力、体格等多方面。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类似,都是通过环境因素来影响到孩子未来发展以及健全的人格发育,可以说,家庭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有可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说要想在孩子空白的画板上画上独一无二、多姿多彩的颜色,就要认识到家庭环境教育与孩子之间的相关性。

二、父母感情对于儿童的影响

首先就要探讨家庭中父母之间的感情对于儿童成长所造成的重要影响。每一个儿童都渴望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而决定童年幸不幸福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家庭氛围是否和睦,父母是否相亲相爱。爸爸妈妈都是每一个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在一个充满爱和幸福的家庭氛围中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快乐,感受到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儿童生长在一个父亲母亲总是吵架、家庭成员之间没有信任可言的环境里,那么儿童只会感觉到家的冰冷和冷漠,久而久之,会对家庭失去希望,会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迷茫更甚者会使孩子的人格发展不健全,在感情上有缺失,这些都不利于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更何谈使他们成为国家未来的希望。

三、父母对儿童教育起到榜样的力量

父母永远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很多孩子真正的启蒙者便是自己的父母。在与父母的日夜相处当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父母眼中的世界观,感受父母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所以作为家长,最重要的便是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诚实守信、正直的人,这也是当今社会荣辱观建设的重要内容。父母的三观正,下梁才能更好地继承发扬。每一个儿童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种延续不仅是血液关系上生命的延续,更是一种人生价值、处事态度、品质精神的延续。要想培养出人格健全、开朗活泼、阳光积极的孩子,首先,作为父母就不应该思想态度不端正、不能做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也不能用贪婪自私的态度为人处世。要时刻记得家长自己才是孩子第一位启蒙老师。要从小让孩子的心里树立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做一个充满爱心、有责任感、有正能量的人。

四、父母要重视对儿童的成人教育

在21世纪的现在,更多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偏头疼的,他们通常会抱怨自己平时上班忙得要死,下班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管教孩子,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疲于应对。现在的社会是浮躁的,也是急功近利的。越来越多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无形当中会加大对孩子成才的培养却很可惜地忽视了对孩子成人的教育。一个人的成功,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成才。其实,这些父母更应该看一看中国名人史上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先例。应该有不少人读过《傅雷家书》。傅雷和他的夫人在对两个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问题上可谓苦心孤诣、呕心沥血。一封一封的家书没有华而不实的言语也没有做人父母的自夸自大。一封又一封的家书先教会他们做人,再教会他们成家。每封家书都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展现不同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也正是由于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父母的以身作则和苦心劝导,才会培养出了傅聪、傅敏两个优秀的孩子。其实说到家庭教育对儿童的重要影响,就离不开中国家教史上最牛的父亲梁启超,“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我想这可以说是对一位父亲最高的荣誉褒奖。作为近代中国思想界启蒙者的梁启超先生,我们要看到的不仅是它自身的光环,更要看到他在对于九个子女培养和教育的过程中的斐然成就。他的故事可以说是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重要影响的最有说服力的实证。同样的,在梁启超一生动荡缥缈、颠沛流离的生涯中,他与九个子女的联络也是通过400多封书信。400多封书信没有父亲对子女的高高在上,仅仅是仿佛拉家常的口吻亲切地劝说着对儿女的教育和对儿女的期望。作为一个名门文化的代表,梁启超家族在对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可谓是成功的,也是令人叹服的。梁启超对于儿女的教育问题上,不仅是将知识教授给他们,更重要的是以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为依托,将家学家风的浑厚底蕴传达给儿女,也正是因为这才真正地将梁氏家族的后人培养成才,谱写了中国家庭教育史上最精彩的篇章,为现代人们所歌颂传扬,也成为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楷模。

五、结语

说到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很多父母是相对委屈的。他们都在抱怨孩子没有共同语言,相互之间有代沟,抱怨孩子不能正确理解父母的苦心。可是相反着来想想我们又何尝真正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呢?为人父母出发点是好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是年幼的孩子、瘦弱的肩膀、蹒跚的步调又怎能一次又一次追逐着社会急功近利的步伐呢?这份沉甸甸的爱是孩子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所以说新时代下父母在家庭教育这块要格外注意对孩子的成人教育,也许我们并没有如傅雷、梁启超那样高超的家教氛围和精神,但是每个父母都可以做到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要格外注意良好家庭氛围的培养,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父亲是一个沉重如山的角色母亲是柔情似水的角色,山与水,一个沉稳一个柔情才会相互交织成一个家庭网,在这个网中才会培养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思想正常的儿童。

参考文献:

[1]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5,390.

[2]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90,291.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篇3

环境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习惯的影响是隐性的,效果是不会被迅速感觉到的。许多教师在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的时候,只重视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约束,每天苦口婆心地强调。这样的养成教育是在外力的影响下进行的,不是学生自主成长的。这样的养成教育不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环境却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对一些积极、向上的言行产生向往感。所以说,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我们要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要让学校的每一片土地都能说话,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让每一件物品都能说话,让它们时时刻刻地提醒学生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因此,我们要重视环境建设。除了要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之外,还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与人文气息的营造,为学生的养成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活化课堂教学,培育养成教育细节

课堂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习惯都是在课堂上得以形成并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借助学科内容来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可以学会认真倾听,是否可以独立解决问题,是否乐于与别人合作,是否会积极发言等行为习惯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慢慢渗透。这些养成教育的细节做好了,才能辐射到课堂之外,才能让学生形成好习惯。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只注意学生的学习结果,从来不过问学生是如何得到这个结果的,也就是不去考虑学生的思维过程。有的教师只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不重视他们学习态度与学习情感的培养,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的。在这样的课堂上,虽然学生可以习得一些知识与技能,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未来的学习当中,还是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要从养成习惯的细节入手。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时,要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要用我们的爱来引导学生自觉形成好习惯,既包括学生的行为习惯,还有他们的学习方式是否正确,他们的学习心理是否健全。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认真把握。

三、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养成教育情感

养成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所获取的养成教育是零散的,是不具体的。所以开展主题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又一重要平台,以主题活动这一个平台,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中来,自主感受道德,自主丰富情感,以达到践行统一的目的。同时,因为每一次主题活动的内容只有一个,在活动中就可以丰富学生的这方面情感,就可以强化他们对主题活动内容的认可,从而调动他们的内驱力,并外显为行为。学校可以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进行一项专题讲话,强调本周的养成教育内容,可以利用各种节日来开展纪念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比如,在“三八”妇女节活动中,让学生去了解、记录自己母亲的一天安排,回到学校之后,以演讲、作文等形式来说一说自己母亲的辛苦,并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谢,还可以开展“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活动。这样,通过一个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了感恩,并养成了主动帮助母亲干活、为母亲分担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构建家校系统,整合养成教育资源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篇4

一、认真履行好班组长职责,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工作。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组长,对于班组长的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与学习。

首先,我将继续本着理解、关心、支持的态度与班级各位老师合作,统一工作思想、教育的一致,发挥教育的合力。

其次,作为班组长对幼儿的发展充满信心,更要以此来感染班组没一位老师,并以巨大的热情投身于幼教事业,运用内在的激励方式凝聚人心,以成就感、事业感去驱使班组成员在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都有自尊与自信。

再次,善于接受每个人提供的最好方法,并在工作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计划、行为,以适应新的需要与新发展。

再次,定时召开班务会,商讨、交流班级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寻求集体智慧的最大化。

最后,深入学习开展家长工作。有针对性的做好家长工作,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配合;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的需要,指导家庭教育和家庭亲子游戏活动。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首先,在理论学习中成长:

1、主动关心国内外学前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

2、通过多种途径:幼教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等,吸取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3、自学有关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托班教育内容。

4、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进行教育学函授学习。

5、进一步学习课题研究方法,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

其次,在实践中成长:

1、积极参加专业学习培训和教研活动。

2、尊重孩子、走进孩子,用一百中语言去诠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想法和做法。

3、探索适合托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4、学习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每周记录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反思。

6、在活动中学习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及对事物的反应、行为态度、学习状况,并进行一些记录,提高教师的观察、记录技能。

7、认真做好教养和阅读笔记,积累自己一些学习或工作上的经验。

三、重视师德修养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首先,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点滴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树立起“一切为孩子”的崇高思想。

其次,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做表率。

再次,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团结协作,进一步提高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

最后,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质量观和道德观。

四、具体实施内容:

二月份:1、学习纲要的内容,领会《纲要》中的精神。

2、学习教育论文的写作。准备幼儿教育论文的选题、收集有关资料。

3、制定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各类活动计划。

4学习托班课程目标、内容。

三月份:1学习教师观察技能。

2确定幼儿教育论文的提纲,收集论文的资料。

3写好一篇幼儿观察记录。

四月份:1学习创造性美术活动的方法,阅读有关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的书籍。2书写有关阅读笔记一篇。

五月份:1学习教师的师德,书写一篇心得。

2对各别幼儿进行有针对性家访。

3教研组对有关创造性美术教育活动进行开课、研讨。

六月份:1幼教论文修改后定稿。

2整理幼儿生成活动的内容、记录。

3向家长反馈幼儿的阶段表现。

七月份:1书写学期班务总结。2书写教育笔记两篇。

3班级物品整理、归类。4召开学期末的家长座谈会。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八月份:1、对新生开展家访工作。2、班级环境的总体策划。

九月份:1、制定新学期的各类计划。

2、准备家长会有关内容并召开家长会。

3、班级环境布置,迎接新生。

十月份:1、撰写课题方案。、2、学习〈〈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3、书写学习〈〈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心得一篇。

十一月份:1、修改小课题,参加定海区小课题评比。

2、撰写活动设计方案,参加陶行知“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案评比3、准备幼儿园青年教坛新秀评比。

4、园级课题:2-3岁幼儿口语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

十二月份:1、整理幼儿区角活动的方案、活动记录。

2、参加幼儿园教坛新秀评比。

一月份:1、书写幼儿海味游戏活动方案一则。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篇5

大家好!我述职的主题是——做一个有良心的教育人。

2009年,南京教育论坛上,南师大博士生导师杨启亮说:“教育工作就是良心工程”,我也深有同感。因为,在这个看似浑浑噩噩的嘈杂世界,良心应该就是最后的底线了。最近看于漪的介绍,深受感动,这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她说:“教师应当时刻保持内心的深度觉醒,不断地提升自我、挑战自我正是保持清醒的途径。”今天在这里述职,汇报一下自己一学期来所做的几件事,希望以大家的公平测评来鞭策自己进一步做好工作,从而使自己保持内心的觉醒!

从2010年暑假一直到9、10月份,马不停蹄!暑期,作为南京四十几家课题实验学校的小学教科室代表,在《主体育德》课题结题会上作了《“三原色”志愿者在行动》交流发言产生一定的反响。中国教育学会论文评比、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评比、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的有序组织;市第五期个人课题的申报工作、第四期个人课题结题工作准备充分;“经验分享,共同成长”个人课题结题培训等活动效果明显。期间,配合学校召开《口语交际》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会,校对六本校本教材,并对教材封面进行设计,与印刷厂交流、沟通、修改。

11月份,接到全国个人课题事项,就日思夜想!虽说雨小课题的数量、质量在全区不是排在首位的,但雨小的发展迅速也是有目共睹的。正因为这一点,市教科所才敢将如此重大的活动放心地交给雨小。全国个人课题主会场的发言稿一共修改了19次,课件材料修改了8次。全国个人课题分会场的一份主持词、四份发言材料都经过反复斟酌,或反复建议与修改。三份新闻材料(分会场、主会场以及中国教育报)经过反复思量,同时,还接待了雨花有线电视台的采访。

12月份,三原色志愿者课题个案研究事项,力求细致准确!其他事项主要有:第四期个人课题结题材料申请市教科所再审联络工作,教师获奖论文信息收集及分析工作,教科研基地申请工作等。

2011年1月,学校校史《岁月有痕》重大事件综述两篇文稿的撰写,其他重大事件的修改建议事项。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每每收到教师的各类获奖、发表的信息是我最开心的事,我想,这也是校长室的最开心事。2010年5月,市教育案例评比,我们尝试了修改建议法,我校31篇参评,25篇获奖,获奖率达81%,其中一等奖三篇,这是雨小历史的新纪录。2010年12月,市教育论文评比,学校获奖10篇,一等奖一篇。另外,中国教育学会、省师陶杯获奖论文5篇。第五期市级个人课题申报,我校递交24份方案,18份在市级立项,区级立项6份,市级立项率为75%,是历年来我校在市级立项的最高纪录。第四期个人课题结题,我校27项课题,10项市级结题(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16项区级结题(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2个)。2010年,学校被评为“市个人课题实验学校”。

伴随工作的开展,我个人也获得一些新的思考。本学期,我撰写的文章中,有两篇发表,两篇获得市级一等奖,两篇获中国教育学会三等奖;一篇获得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三等奖;个人课题:第四期二等奖结题,第五期顺利立项;代表学校在全国个人课题研讨会的主会场发言受到《中国教育报》的关注;撰写的三原色志愿者结题报告被收录于市教科所的《主体育德》一书。

我想,我所做的这些符合教科室岗位工作的师德、能力、绩效等要求,对得起良心,也是真正的内心的富有!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篇6

1963年教学大纲规定:“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78年拨乱反正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1986年教学大纲规定:“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92年新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此外,1986年和1990年的大纲,都在“阅读能力”部分列出各年级阅读文言文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梯层分明的不同要求。不过,1990年前的四个教学大纲,都把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作为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共同取向,只是1992年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提法与前四个大纲略有不同,但基本要求和1990年前的大纲没有差别。

那么语文界的先辈们为文言文教学又提出过什么要求呢?这里,我们不妨听听吕叔湘先生的话:“教学文言文的目的,……有四种提法:一、为了了解现代文章里出现的成语和典故;二、为了欣赏古典文学作品;三、为了接受文化遗产;四、为了写好白话文。”(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吕先生在评议一、四两种的提法颇有不妥之处后,全然肯定“应该认真考虑的是二、三两种提法。”至此,我们综合教学大纲的界定和语文前辈的论述,同时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确切取向是:学习必备的文言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努力接受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初步学会赏析优秀古典文学作品,积极吸收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精神,全面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这也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总体目标要求。

如何实现为文言文教学设定的目标要求呢?这要靠教学全程的切实有效的操作来实现它。吕老先生说:“接受文化遗产非具有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不可,也就非有基本训练不可。”(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吕先生把是否具有“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作为能否“接受文化遗产”的先决条件,而能否具有“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则全靠“非有基本训练不可。”这就是说,“基本训练”是培养“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的必由之径,而“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的形成,则是“基本训练”的必然结果,它们二者之间是互为依存密不可分的。文言文教学正应从这里起步,在教学中,着力不懈地抓实抓好下面几项基本训练。

抠紧字词认读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文言文字词的构成,除与现代文相同的常用字词外,教学中最应重视的是:通假字、古今异读字词、古今相异字词、古代专用字词、冷僻字词。这五类字词,是学生自由阅读文言文的拦路虎,教学中必须首先解决它们。当然,阅读文言文,要用普通话读准字音,这是无疑的。但是,一些特殊字词的读音,仍要按古字音认读,如“可汗”(kehan)、单于(chanyu)等,都要指导学生准确认读,切不可读错。其次,要精确认准字形。辨认字形,注意力要放在通假字、象形字、形声字上,尤其要重视形声字的认读。指导学生通过辨析字形结构,准确把握字意。再次,要准确理解字词义,这是抠紧字词认读的目的。吕叔湘先生指出:“难字固然要注意,常见的字更需要注意。常见的字大多数都不止一个意义,而这些字又常常有时代限制不但不能用现代的字义去理解古书,并且同是古义也不能用后起的字义去理解时代在前的文字,特别要留意的是与习见的意义相近而又不同的意义。”(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吕先生的话为我们理解文言文指明两个要点:一是要注重大量存在着的一字多义的理解,二是要特别留意古书字义的时代变化,切不可用今义解古义。这一点正是现今文言文教学必须加强的薄弱环节。

学会句意转换

这是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关键。理解句意靠理解词义支撑,因此,教学中要把理解字词义放在首位。理解字词义,虚词为辅,实词为主,实词中又以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为最。要指导学生运用归类、比较、列表、调换等方法,理解字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准确意思,这是能否准确转换句意的关要之处。要在反复训练中让学生会学“保”(保留人名、官名、地名)、“调”(调换句中的词序和句子结构顺序)、“补”(补出句中省略成分)、“去”(去掉不切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的语词)等转换句意的方法,使之成为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的技巧。要对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句表达习惯的异同进行比较,让学生按语言表达规律实现古今顺意的准确转换。

练习文句诵读

这是训练学生养成文言语感的有效之途。对此,叶圣陶先生早有论述,他说:“读法通常分为两种:一种吟诵,一种是宣读。无论文言白话都可以用这两种读法来读。”(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但现今文言文教学都未能认真实践叶老提倡的这两种读法。虽然诵读文句的训练各有分差,但训之有效、终成良习的几步总是切不可错过的。一是默念通读。这种读法多用于预读、自我感知文句的阶段。要让学生自查字典认识生字生语,运用注释自解文句大意,在边默读、边解难字难句中,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同时列出疑难之点,准备发问解疑。二是宣读文句。这是在学生课前默念通读的基础上,“依照对于文字的理解,平正地读下去,用连贯与间歇表示出句子的组织与前句和后句的分界来。”(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宣读是最基本的诵读训练,它要求学生放开喉管,张口朗朗诵读。借此,一可检验默念通读的理解程度,二可在宣读中进一步促进理解文句内容,真可谓一切二得。三是吟诵。叶老说:“文言的吟诵,各地有各地的调子,彼此并不一致;但是都为了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吟诵之妙,贵在以声传情,情随声出,声情并茂,这样,既可传递文句自身的情味,又可宣泄学生自我体悟文句的感受。这种诵读文句的训练,已步入理解文言的佳境,非有通读、宣读做铺垫不可,更少不了老师示范、耐心指导、反复训练的功夫。实践显示,训练诵读之法,全在激发学生目之视之、口之诵之、耳之聆之、脑之思之。发挥目、口、耳、脑的整体功能,对文言词句进行由音及义、由形及义、由表及里的全面感悟,经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天长日久的磨练,便会逐步养成文言语感。

注重读背积累

这是接受承继优秀文化遗产的奠基工程。俗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吼”,这是说没有足够的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篇目占全套教材总篇目的20%左右。教学这些文言课文,要求学生学过之后都能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这是万不可降低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编者规定背诵的篇章、句段,要一律字准句确的背出来,并能手写无讹,呼之即出。这是铁板一块的定规,教学中不可打丝毫折扣。抓住课本文言篇目的读背积累,这仅算有个“基本口粮”,还不能称“温饱”,更算不上“小康”。教师应从课本篇目出发,再精选若干类似篇目,供学生阅读欣赏。引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自读自解课外选篇中的疑难;教师可在课外,解疑答难,指导欣赏,也可在教课本篇目时适当联系课外相关篇章,举一反三,内外结合。还可指导学生把高初中所学文言课文中的名篇佳作、名言警句、文化掌故、文化文学常识等分门别类,梳理成条,以利记忆,这是加强积累的好办法。总之,读背积累这项基础工程的实施,全在坚持要求,着意做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当我们学生头脑中的优秀文化精品愈积愈多时,我们学生的人文品位也便会渐渐提高起来。

编导专题赏读

这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较高层次的训练。只有这样的训练,才能使学生深刻领悟古典作品的丰厚底蕴和精美的艺术方法。进行这项训练,首位在选好赏读专题。确立专题,可按中国文化文学发展史列出若干专题:如诗经赏读,诸子散文赏读,史传散文赏读,南北朝乐府民歌赏读,唐诗赏读,宋词赏读,等等,使学生在掠览祖国文化文学发展史的长廊中,认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辉煌轨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亦可按同一文学体裁的不同时期、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作比较赏读,让学生欣赏文化长廊中镶着的一颗颗璀灿明珠的奇光异彩;还可就作品的内容列成赏读专题,如赞美爱国精神、高尚情操的,揭露黑暗腐朽制度、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歌颂祖国山河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的等,使学生从多层面的赏读中汲取优秀精神营养,塑造他们的完美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感。赏读专题列好后,赏读方法的指导是否到位,则是赏读训练成功与否的关键。要指导学生学会从时代背景、作家的生活经历、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品的结构谋篇、作品的艺术技巧等方面,全面客观评价分析作品,特别要指导学生学会从参考前人的评价中有主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机遇,对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成长将大有裨益。赏读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教师课堂示范,师生同台赏读,教师指导学生赏读,学生自主赏读,请专门家作赏析报告,等等。赏读形式的安排,要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赏读,有益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指导古为今用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篇7

1963年教学大纲规定:“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78年拨乱反正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1986年教学大纲规定:“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92年新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此外,1986年和1990年的大纲,都在“阅读能力”部分列出各年级阅读文言文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梯层分明的不同要求。不过,1990年前的四个教学大纲,都把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作为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共同取向,只是1992年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提法与前四个大纲略有不同,但基本要求和1990年前的大纲没有差别。

那么语文界的先辈们为文言文教学又提出过什么要求呢?这里,我们不妨听听吕叔湘先生的话:“教学文言文的目的,……有四种提法:一、为了了解现代文章里出现的成语和典故;二、为了欣赏古典文学作品;三、为了接受文化遗产;四、为了写好白话文。”(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吕先生在评议一、四两种的提法颇有不妥之处后,全然肯定“应该认真考虑的是二、三两种提法。”至此,我们综合教学大纲的界定和语文前辈的论述,同时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确切取向是:学习必备的文言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努力接受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初步学会赏析优秀古典文学作品,积极吸收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精神,全面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这也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总体目标要求。

如何实现为文言文教学设定的目标要求呢?这要靠教学全程的切实有效的操作来实现它。吕老先生说:“接受文化遗产非具有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不可,也就非有基本训练不可。”(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吕先生把是否具有“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作为能否“接受文化遗产”的先决条件,而能否具有“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则全靠“非有基本训练不可。”这就是说,“基本训练”是培养“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的必由之径,而“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的形成,则是“基本训练”的必然结果,它们二者之间是互为依存密不可分的。文言文教学正应从这里起步,在教学中,着力不懈地抓实抓好下面几项基本训练。

抠紧字词认读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文言文字词的构成,除与现代文相同的常用字词外,教学中最应重视的是:通假字、古今异读字词、古今相异字词、古代专用字词、冷僻字词。这五类字词,是学生自由阅读文言文的拦路虎,教学中必须首先解决它们。当然,阅读文言文,要用普通话读准字音,这是无疑的。但是,一些特殊字词的读音,仍要按古字音认读,如“可汗”(kehan)、单于(chanyu)等,都要指导学生准确认读,切不可读错。其次,要精确认准字形。辨认字形,注意力要放在通假字、象形字、形声字上,尤其要重视形声字的认读。指导学生通过辨析字形结构,准确把握字意。再次,要准确理解字词义,这是抠紧字词认读的目的。吕叔湘先生指出:“难字固然要注意,常见的字更需要注意。常见的字大多数都不止一个意义,而这些字又常常有时代限制不但不能用现代的字义去理解古书,并且同是古义也不能用后起的字义去理解时代在前的文字,特别要留意的是与习见的意义相近而又不同的意义。”(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吕先生的话为我们理解文言文指明两个要点:一是要注重大量存在着的一字多义的理解,二是要特别留意古书字义的时代变化,切不可用今义解古义。这一点正是现今文言文教学必须加强的薄弱环节。

学会句意转换

这是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关键。理解句意靠理解词义支撑,因此,教学中要把理解字词义放在首位。理解字词义,虚词为辅,实词为主,实词中又以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为最。要指导学生运用归类、比较、列表、调换等方法,理解字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准确意思,这是能否准确转换句意的关要之处。要在反复训练中让学生会学“保”(保留人名、官名、地名)、“调”(调换句中的词序和句子结构顺序)、“补”(补出句中省略成分)、“去”(去掉不切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的语词)等转换句意的方法,使之成为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的技巧。要对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句表达习惯的异同进行比较,让学生按语言表达规律实现古今顺意的准确转换。

练习文句诵读

这是训练学生养成文言语感的有效之途。对此,叶圣陶先生早有论述,他说:“读法通常分为两种:一种吟诵,一种是宣读。无论文言白话都可以用这两种读法来读。”(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但现今文言文教学都未能认真实践叶老提倡的这两种读法。虽然诵读文句的训练各有分差,但训之有效、终成良习的几步总是切不可错过的。一是默念通读。这种读法多用于预读、自我感知文句的阶段。要让学生自查字典认识生字生语,运用注释自解文句大意,在边默读、边解难字难句中,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同时列出疑难之点,准备发问解疑。二是宣读文句。这是在学生课前默念通读的基础上,“依照对于文字的理解,平正地读下去,用连贯与间歇表示出句子的组织与前句和后句的分界来。”(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宣读是最基本的诵读训练,它要求学生放开喉管,张口朗朗诵读。借此,一可检验默念通读的理解程度,二可在宣读中进一步促进理解文句内容,真可谓一切二得。三是吟诵。叶老说:“文言的吟诵,各地有各地的调子,彼此并不一致;但是都为了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吟诵之妙,贵在以声传情,情随声出,声情并茂,这样,既可传递文句自身的情味,又可宣泄学生自我体悟文句的感受。这种诵读文句的训练,已步入理解文言的佳境,非有通读、宣读做铺垫不可,更少不了老师示范、耐心指导、反复训练的功夫。实践显示,训练诵读之法,全在激发学生目之视之、口之诵之、耳之聆之、脑之思之。发挥目、口、耳、脑的整体功能,对文言词句进行由音及义、由形及义、由表及里的全面感悟,经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天长日久的磨练,便会逐步养成文言语感。

注重读背积累

这是接受承继优秀文化遗产的奠基工程。俗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吼”,这是说没有足够的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篇目占全套教材总篇目的20%左右。教学这些文言课文,要求学生学过之后都能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这是万不可降低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编者规定背诵的篇章、句段,要一律字准句确的背出来,并能手写无讹,呼之即出。这是铁板一块的定规,教学中不可打丝毫折扣。抓住课本文言篇目的读背积累,这仅算有个“基本口粮”,还不能称“温饱”,更算不上“小康”。教师应从课本篇目出发,再精选若干类似篇目,供学生阅读欣赏。引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自读自解课外选篇中的疑难;教师可在课外,解疑答难,指导欣赏,也可在教课本篇目时适当联系课外相关篇章,举一反三,内外结合。还可指导学生把高初中所学文言课文中的名篇佳作、名言警句、文化掌故、文化文学常识等分门别类,梳理成条,以利记忆,这是加强积累的好办法。总之,读背积累这项基础工程的实施,全在坚持要求,着意做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当我们学生头脑中的优秀文化精品愈积愈多时,我们学生的人文品位也便会渐渐提高起来。

编导专题赏读

这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较高层次的训练。只有这样的训练,才能使学生深刻领悟古典作品的丰厚底蕴和精美的艺术方法。进行这项训练,首位在选好赏读专题。确立专题,可按中国文化文学发展史列出若干专题:如诗经赏读,诸子散文赏读,史传散文赏读,南北朝乐府民歌赏读,唐诗赏读,宋词赏读,等等,使学生在掠览祖国文化文学发展史的长廊中,认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辉煌轨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亦可按同一文学体裁的不同时期、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作比较赏读,让学生欣赏文化长廊中镶着的一颗颗璀灿明珠的奇光异彩;还可就作品的内容列成赏读专题,如赞美爱国精神、高尚情操的,揭露黑暗腐朽制度、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歌颂祖国山河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的等,使学生从多层面的赏读中汲取优秀精神营养,塑造他们的完美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感。赏读专题列好后,赏读方法的指导是否到位,则是赏读训练成功与否的关键。要指导学生学会从时代背景、作家的生活经历、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品的结构谋篇、作品的艺术技巧等方面,全面客观评价分析作品,特别要指导学生学会从参考前人的评价中有主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机遇,对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成长将大有裨益。赏读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教师课堂示范,师生同台赏读,教师指导学生赏读,学生自主赏读,请专门家作赏析报告,等等。赏读形式的安排,要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赏读,有益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指导古为今用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篇8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工作,是面向家庭、服务家长、提高家教水平的需要;对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形成和谐、文明的人际关系,建立学习型的家庭起着积极的作用;为培养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夯实了基础。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工作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

她由教师改行做妇女主任,85年在街道任妇女主任,由91年正式调入敦化市妇联,在妇联工作已有23个年头了,先后做过市妇联组宣部、城乡部、妇儿工委、维权儿童部工作,从事家庭教育已经8个年头了,身为一名妇联干部,普通的党员,她非常重视该项工作,她把一生都奉献给妇联事业,始终坚持家庭教育工作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于稳定大局,以创新精神搞好家庭教育工作,与北京网校101成立了家长学校,帮助广大家长增强自身素质,掌握育子方法,提高敦化市家庭教育水平。

为贯彻国家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她带领妇联系统以教育工作为阵地,丰富了家庭文明建设,拓宽了家庭教育领域。她为领导出谋划策,只要工作给她,领导十分放心,保证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市妇联经常与关工委、教育局联合开展“亲子教育活动、家庭教育培训班”等活动,组织全市广大妇女,学生家长受教育率达90%以上,举办各类培训班40余期,参与率达到90%以上。

八年来,她时刻关注着敦化市的家庭教育情况,一是制定方案、学习计划,定期走访检查,每年开展评选活动,推举出省级“优秀家长”3名,市级“优秀家长”18名;二是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讨,推举出家庭教育论文省级2篇,州级1篇;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家庭教育论文评选活动,她在评选当中被州评为“优秀论文奖”,这项工作现已形成了规范。并针对“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做了问卷调查狠抓典型,带动全市文化建设,在全市四个街道16个乡镇抽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10份,分析报告4份,论文获奖1个。在工作中她是强者,个人家庭生活中她是一名言传身教的好家长,大女儿已毕业于辽宁法律学校。“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是在以身示范,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不仅要带头学习,成为孩子的表率,还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二、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八年来,她始终把德育工作作为家长学校的首要任务来抓,走学校、社会和家庭育人一体化之路。勇于向市委、市政府提意见和建议,让全市学生、家长通过家长学校接受一轮德育教育,把“怎样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怎样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等内容纳入家长学校的课程,开展“警校共建文明学校”活动,各中小学与辖区派出所结成一对一的警民共建关系,以达到净化校园治安环境、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三净化”目标,敦化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她提的意见和建议,部分工作已经开展,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和成效。

总之,高连杰通过以家庭为阵地,农村为重点,找准位置,发挥了市妇联在家庭教育中的优势,巩固发展了家长学校,不断提高了家长素质,在敦化市家庭教育工作中积累结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篇9

2006年是我市实施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全市基础教育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教育内涵逐步提升。教育发展与群众性教育科研的良好互动关系进一步形成。市教育学会在过去的一年中,紧密结合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心工作和实际需要,积极发挥学术团体在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中的组织、指导、服务作用,全年工作显现了“适应改革,中心突出,有所开拓,成效较好”的特点。去年,市教育学会做了十件有意义的工作,其中不乏“亮点”。一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行业协会和学会改革发展的意见》,完成了学会管理体制改革,开始实行“政会脱钩,自主办会”的新体制;二是首次和市陶研会合作,向政府部门购买《制定或修订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编写无锡市志(教育卷)》这两个服务项目,并完成了年度计划;三是扩大民间的对外教育交流,组织会员代表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考察基础教育,与有关部门一起承办了江苏省首届东南亚小学华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和第三届朝阳杯中小学生国际朗诵比赛;四是基本完成了学会系统“十五”立项课题的结题任务,并对88个省市级“十一五”学会立项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五是组织省、市优秀教育论文评比推荐工作,参赛论文、案例、课件达到5000多篇(件),为年度历史之最;六是出版会刊《教改与科研》6期,为宣传、推广学术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平台;七是制定了素质教育实验基地校工作规范,新增基地校13所;八是成功举办了初中课堂教学创新课评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九是重新组织了学会学术指导小组,12位教育专家的加盟,增强了对我市群众性教育科研的指导力量;十是学会所属业余文化艺术学校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教育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学会一年来所取得的进步是广大会员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坚持走科研兴教之路的必然结果,充分体现了学会对促进我市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工作价值,同时也为学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市的重要一年。教育学会的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工作指导思想上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为指南,坚持“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服务”的正确方向,不断激发新体制的活力,集聚人才优势,活跃学术研究,培育科研品牌,使学会的工作质量和办会水平有新的提高,以为发展我市的基础教育作出更多的贡献。今年学会主要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定位于“三个进一步”:

一是进一步繁荣教育科研。要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这一中心,继续滚动发展一批省市级“十一五”课题,对正在进行的“十一五”学会课题的研究要加强“五环式”过程管理,帮助教师提高目标意识、研究意识、过程意识、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年内要精心组织省市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和教学案例的有关推荐评审工作,精心办好会刊,开好科研工作交流会,宣传推广有应用价值的学术成果,使学会的学术研究能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在更广的视角、更深的层次上有序展开,并逐步形成一些研究的亮点。

二是进一步构建教育服务平台。学会是群众性学术团体,多渠道、多形式地为会员构建各种服务平台就能为各类学术活动提供有效载体和支撑。课程改革的主战场、主阵地依然是课堂教学的创新。要精心做好省教育学会主办、我会承办的全省初中优质课的赛课工作。学会应为素质教育基地校的群众性科研提供必要的服务。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学会要继续组织对外教育交流活动,进行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同时,要进一步拓展学会系统的信息化平台,积极开发网络资源,畅通信息交流的渠道。此外,要开展高中课程改革情况的调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并与市陶研会通力合作,完成政府部门交给的服务项目,使学会的工作能更直接地为行政决策服务,并在有效的服务中得到行政更多的支持。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篇10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把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爱好和提高课堂的工夫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经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搜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爱好,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活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运用,更有助于学生的爱好、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详细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轻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运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朴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浸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怀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统考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生物课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获区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学科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创新活动想象方案获区年度一等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区镇有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