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规律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7:42:02

成长规律

成长规律范文篇1

一、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基本情况

**县现有14个乡镇,141个村民委员会,设有140个村党总支和1个村党支部。**年4月通过换届选举产生了第二届村党总支委员会,在现任141名党总支(支部)书记中:35岁以下干部18名,36-49岁的79名,50-59岁的40,60岁以上的4名;妇女干部2名;少数民族干部67名;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有10名,高中、中专的40名,初中的73名,小学的18名。

二、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在农村党总支部书记的成长过程中,村党总支书记本人的努力是内因,起主导作用。各级党组织的选拔、培养和教育管理是外因,是催生优秀农村党总支部书记的土壤,同样至关重要。通过认真分析我县近年来农村党总支书记的成长,我们从完善选拔任用,加大教育培训,强化考核激励,健全监督管理等几方面入手,注重给他们提供展示其能力的舞台,并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造就了一批能适应时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带头人。

1、注重培养后备人选,夯实选拔基础

近年来,我们把发展党员和培养村干部后备人选工作放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把它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更新党员发展理念,强化村干部后备人选培养,把发展党员和培养村干部后备人选工作由原来的“等进来”变为“领进来”。认真实施“三个培养”工作,注重把那些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甘愿奉献的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同时,建立村后备干部人才库,注意从普通党员中和“两委”委员中发现、挑选德才兼备、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年轻党员进行重点培养、超前培训,对他们进行跟踪考察,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评议,督促其总结提高,在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中,有目的地让他们进行锻炼,提供参政机会,增强其综合能力,使他们随时能接任并胜任党总支书记工作。通过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拓宽了选才范围,为选拔村总支书记夯实了基础。

2、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配好带头人

“选对一个人,振兴一个村”。一是转变用人观念,引入竞争机制,在全县营造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正确用人导向。二是破除“求稳求全”的陈旧观念,明确了“四有”的选人用人标准,即有政治头脑、会经营管理的人;有群众观念,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人;有奉献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受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人。三是拓宽选拔渠道,打破地域、身份等限制,从致富能人、科技能手、复退军人、个体工商户和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三是在村党总支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了“两推一选”,把一大批靠得住、有本事、群众信任的好党员选拔进了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发展了党内民主,增强了队伍的活力,得到群众的称赞和拥护。

3、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县认真实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并在开展“云岭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推行了科技特派员“四包”制度,切实抓好农村党总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工作。在组织、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搞好学习外,县委组织部、各乡镇党委每年都要集中一段时间,以专题培训班、经验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围绕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找准经济发展路子等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培训活动。同时,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实用技术培训和村干部学历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党总支书记的政治素养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4、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职责

在抓好培训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村总支书记的监督管理。一是建立健全了村党总支有关的工作制度,**年县委组织部从县级留成党费中拿出20多万元,为全县各村党总支统一制作了工作制度,使村党总支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乡镇党委每年都与村党总支书记签订经济、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等责任书,并定期检查落实,做到奖优罚懒。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民主议事制度以及民主监督制度,抓好党员群众关心的村级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工作,使党总支的各项工作始终处在组织的管理和群众的监督之中,增强了农村党总支部书记的民主意识和“依章理事”的自觉性。

三、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这次调研和平时工作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县的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总体情况是好的,大多数党总支书记都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但是,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新愿望,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整体结构还不够优化

一是文化结构偏低。从文化上看,全县141个村级党组织书记中高中以上文化的50人,仅占总数的35.5%,而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91人,占到总数的64.5%;二是年龄结构偏大。从年龄上看,49岁及以下的97人,占总数的68.8%,但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仅18人,占总数12.8%,而50岁及以上的44人,占到总数的31.2%。三是女性结构严重偏少。目前全县村级党组织书记中仅有2名女书记,占总数1.4%。年龄文化性别不够优化,势必会影响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2、后备人选还较缺乏

一是由于大部分村受自然条件制约,村中多数有文化、头脑灵活、能力较强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经商,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致使部分村要选拔个优秀的干部都很困难。二是少数村党总支部书记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保位置”思想严重,将优秀人才拒于党的大门之外,挫伤了部分优秀人才政治上的进取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的工资报酬低,村党总支书记的岗位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导致后备干部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原因。

3、部分村党总支书记缺乏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从我县情况看,具有一批作风正派、工作能力较强、基本素质过硬的农村党总支部书记。但也有一部分农村党总支部书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开拓创新精神不足。有的村总支书记观念陈旧,求稳怕乱,守摊吃饭,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对本村的优势和困难认识不清,找不准本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有的村本来底子很好,但几年下来仍在原地徘徊甚至倒退。对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不具备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经济头脑,缺乏危机感,极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宗旨观念淡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有的村总支书记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不主动考虑村里的事情,对待上级布置的工作能拖则拖,能躲则躲,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辞富的思想动力,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化,在群众中形象不好,威信不高。三是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有的村总支书记,特别是一些新上任的村总支书记,缺乏驾驭全局、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群众普遍反映和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处理,办法不多,甚至工作不得要领。四是民主管村的能力不强。一方面有的村总支书记民主意识不强,搞“家长制”、“一言堂”,影响了党员积极性和班子团结,另一方面由于村改委后,部分村委会主任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片面理解《组织法》中的村民自治,辟开村党总支自搞一套,加之村总支书记自身能力素质的问题,导致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不出来。五是“双带”能力不强。有的村总支书记致富技术缺乏、经济意识不强、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导致自己不能带头致富,而对如何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更是无从下手,力不从心。

4、待遇低,保障机制不健全

农村工作直接与农民打交道,往往要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不仅头绪多,而且难度大,而大量工作都是要靠村级的干部去落实。从我县的情况来看,除极少数的几个村外,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大部分村总支书记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任职时报酬低,退职后几乎没有什么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四、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已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花大力气认真解决,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村党总支书记队伍之源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促进新陈代谢,才能保证我党长盛不衰。一是要认真制定和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按照“十六字”方针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同时加强对新党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新党员的高素质。二是要拓宽发展党员工作视野,注意从各类优秀人员中发展党员。三是要扫除发展党员工作中的障碍,对那些私心严重,嫉贤妒能,故意阻挠优秀青年农民入党和长期不发展党员的党组织负责人要批评教育,直至从领导岗位上撤换下来,确保有优秀的党员队伍,保证党总支书记队伍有可选人才。

2、拓宽选人视野,增强村党总支书记队伍活力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和市场经济需要的选任方式,走宽领域、大范围、不拘一格选人的路子,充分发挥村党总支书记“领头雁”、“带头人”的作用。一是要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制度,扩大群众基础和党内民主,增强村党总支书记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二是要注意从乡土拔尖人才、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大中专返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建立村党总支书记后备人才队伍。三是对于没有合适的书记人选的村,可以从乡镇干部中选派,或者从邻村的党员干部中选调。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村党总支书记队伍综合素质

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是保证村书记队伍素质的关键,因此要进一步抓紧抓好村党总支书记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为基层讲党课、科技特派员“四包”制度。二是要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实际,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心选择教育培训内容,增强教育培训效果。三是要突出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在坚持集中办班、分散自学、学历教育等培训方式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育手段,提高培训效率。另外,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扩大视野,解放思想,开拓思路。

4、强化监督机制,促进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健康成长

坚持多管齐下,建立健全对村党总支书记的监督约束机制。一是要坚持上级组织监督。建立乡镇党委与村党总支书记定期谈话制度,针对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及时、经常地提出要求,做到防微杜渐;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问题严重的,认真对待,严肃处理。同时建立任期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二是要坚持班子内部监督。坚持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理顺关系,明确工作职责,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坚持规范村党组织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使村级事务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实现对农村党总支的规范化管理。三是要坚持群众民主监督。全面推行村务大事村民决策制度和村民质询会议制度,使广大党员、群众有效地参政议政,真正做到事前让群众参与决策,事中让群众参与实施,事后让群众参与监督,强化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工作。继续抓好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工作,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成长规律范文篇2

一、年轻干部的现状及培养工作的做法

全县4416名干部中,科级领导干部496名,正科级领导干部133人,享受正科级待遇的19人,其中:35岁以下的10名,占7.5%,36至40岁的32名,占24%;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83名,占62.4%,大专及以下学历的50名,占37.6%;副科级干部324人,享受副科级待遇的20人,其中:35岁以下的95名,占27.6%,36至40岁的103名,占29.9%;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49名,占43.3%,大专及以下学历的195名,占56.7%。现任正科级领导干部中年龄最小的26岁,现任副科级领导干部中年龄最小的24岁。

近年来,我县从培训、锻炼、管理、选任等方面积极为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搭建平台。把年轻干部的理论知识情况纳入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指标体系,鼓励年轻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和各类培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一线、信访维稳一线、农村一线、综合部门和急难险重岗位实践锻炼,拓宽年轻干部的视野和工作思路。同时,抓好年轻干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考核考察,建立健全年轻干部一线锻炼、考核、谈话、民主测评等制度。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干部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年轻干部,适时提拔到相应领导岗位。

二、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浅析

通过对我县105名年轻科级领导干部成长过程进行调研分析,年轻干部成长一般都是经过政治、德才综合素质由低到高,职务级别由下到上,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条规律:

1、个人勤奋努力是基础。年轻干部自身素质是成长的基础、发展的起点,干部个人只有勤奋刻苦、努力工作才能为成长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年轻干部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党政理论、业务工作知识以及经济、科技、管理、法律及金融等知识,才能储备工作技能,增强政治敏锐性、前瞻性,提高政治鉴别力,不断提高素质。我县105名35岁以下年轻科级领导干部,64名都是通过在职学习培训,取得了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次,年轻干部只有通过脚踏实地、认真扎实的工作,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达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赢得组织和群众认可。第三,年轻干部只有充分挖掘和展示自身特长,积极参加单位集体活动、大型会议组织及其它各类活动,才能更有利于脱颖而出,更好成长进步。

2、组织培养教育是动力。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只有通过健全后备干部推荐管理机制,采取民主推荐、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法,将各行业人才广泛吸纳进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分类培养,并结合年轻干部的特点,早发现、早培养、早压担子,才能促进年轻干部及早成才,较好成长。要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抓好年轻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对有发展潜力、可塑性强的后备干部,放到基层、综合部门和“急难险重”岗位实践锻炼,增长才干。近三年来,我县先后选派16名县直部门年轻后备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24名乡镇年轻后备干部到县直综合部门上培锻炼,选派15名年轻后备干部到企业改制、创卫、高速路拆迁、重点项目等急难险重岗位实践锻炼。通过组织培养教育和实践锻炼,23名成绩优秀、群众公认度高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被提拔到领导岗位。

3、阳光选人用人是关键。阳光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提供了制度保障,让想干事人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让干部上了能下,下了还能上,能进能出,为成长提供了机会,激发了干部干事创的热情。2005年以来,县委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汉阴县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汉阴县选派年轻干部一线锻炼办法》等制度,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管理做出明确规定,为年轻干部成长进步营造出宽松、健康的成长环境。近三年来,始终坚持“凭实绩用干部、按贡献排座次、以发展论英雄”的用人导向,先后组织4次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共有320余名年轻干部参与报考,15名年轻干部通过报考走上科级领导干部岗位,有89名综合成绩较好的年轻干部被列入后备干部。提拔55名35岁以下科级领导干部,占提拔总人数的51.8%。

4、监督约束是保证。严格干部的管理监督,是永葆队伍纯洁和活力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县注重抓好年轻干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考核考察,全面掌握年轻干部思想动态。严格按照《汉阴县党政干部任职试用期实施办法》的规定,探索制定试用期满干部考核反馈谈话制度,结合考察反馈内容,审慎确定约谈对象、精心准备约谈内容、创造合谐约谈氛围,对初任职的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发现缺点和问题及时告诫提醒,帮助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整改;同时,通过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述职述廉、民意调查等措施,对年轻干部进行全方位监督,有力促进了年轻干部成长。三、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入口关进一步严格、规范,新进干部一般都是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为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提供了源头活水,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了此项工作。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一是高学历人才来源不广,数量不多。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回县工作的大专以上毕业生逐年增多,三年来,我县共招录、安置170余名大专以上毕业生到全县各单位工作,对于本县干部素质补充和提升,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由于引进人才专业、身份等客观条件限制,数量不足、分布范围不广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三年来引进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干部,仅占全县干部总数的3.8%;二是学业水平有高有低,学历与能力不相对等。一方面,由于大学扩招等政策的稳步实施,中学生受到高等教育的面得到了很大扩展,但是新录用大学毕业干部适应能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差、能力水平与学历高低不相对等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原有第一学历为中专或相当学历的年轻干部,有的虽在职取得大专以上学历,但大多数都是通过党校函授等形式取得的,所修专业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太紧密,对工作能力的提升也未起到很大促进作用。由此导致了优秀年轻干部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

实践锻炼机制不够健全。随着机构改革政策逐步贯彻落实,各单位编制、岗位设置限定,基本是一人一岗,岗责相应,大多数年轻干部岗位相对固定,一定程度上对干部的轮岗、交流形成制约。现行的干部一线锻炼机制,只能为各单位少数优秀年轻干部提供岗位交流、实践锻炼的机会,大规模、多层次、深入的干部交流、锻炼长效机制还未正式形成,致使大部分年轻干部工作经历少、缺乏锻炼机会,经验不够丰富,形成成长的瓶胫。

思想观念解放程度不够。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年轻干部成长的空间、渠道和机会得到了一定的扩充,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干部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形式,走上科级领导或单位中层负责人岗位,但由于职位、经验等客观因素影响以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配备、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因素制约,论资排辈、按年龄排坐次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旧存在。

四、加强年轻干部培养的对策

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丰富源头活水。一是全面掌握全县空缺岗位及岗位所需学历、专业等基础信息,认真贯彻落实《汉阴县引进优秀人才管理办法》,下大力气引进学历较高、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我县干部队伍。坚决贯彻落实优秀人才奖励鼓励措施,在单位安排、学习深造、提拔使用等方面予以倾斜、重点照顾,做到以好的措施引人、用深情关怀留人,确保人才引的进、留的住、用的好。二要探索一般干部交流方式。针对少数乡镇和部门一般干部交流难、工作缺乏积极性等问题,研究出台《汉阴县乡镇和部门一般干部交流轮岗办法》,在实行末位淘汰的基础上,对一般干部实行同类乡镇、同行业交流,将优秀人才合理流动到更加重要和关键的岗位重点锻炼,为其提供成长机会,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成长规律范文篇3

(2006年5月15日)

近期,我镇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通过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镇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现状及村支部书记成长规律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获得了大量翔实来自一线的调研资料。从调研情况看,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研究。现就我镇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及其成长规律作一浅显的探讨。

一、村支部书记队伍现状

我镇现有村支部书记19个,其中女支部书记2人,平均年龄44岁,文化层次为中专1人,高中9人,初中7人,小学2人;工作年限20年以上的2人,20以下15年以上的2人,15年以下10年以上的1人,10年以下的14人;全镇19个村有集体收入的17村,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下,村支部书记年报酬平均600元,最高800元,最低500元。在工作中发挥作用较好的有15个,基本胜任的2人,难以胜任的2人。

二、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回顾我镇在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方面的历史,主要做法和经验有以下几点:

1、建立培养机制,储备后备人才。我镇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建立了村党支部书记培养机制,一是结合上级组织部门安排的“双推双培”活动,开展了“四个培养”,建设“双强”型后备干部队伍。“双强”即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四个培养”即把致富能手培养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双强”党员干部培养成党支部书记。如我镇***原任党支部书记***因两个孩子上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向镇党委提出辞职申请外出务工。在此情况下,镇党委及时将培养多年的后备人选***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该同志上任后,整体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在最近启动的村级道路改造工程中发挥了党支部书记应有的作用,得到了党员群众的公认。二是发展年轻党员,解决支部书记后继乏人问题。针对农村党员队伍老化,支部书记人选难寻的实际问题,镇党委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注重培养发展年纪轻、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党员,建立了一批支部书记后备干部队伍。

2、民主推荐,选好支部书记。近年来,我镇在选拔村支部书记工作中,主要采取党内外结合,组织推荐和党员、非党群众民主推荐相结合,民主推选支部书记的办法,收到了较好效果。在支部换届选举中,我们严格按照“两推一选”制度,先由非党群众民主推荐支部书记候选人,再由党员群众推选,最后通过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支部书记。提高了群众对选举支部班子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党支部书记的选举更加民主、科学、合理,群众满意。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村党支部书记是一个村的当家人,是全村的核心人物,其素质高低,人品好坏,直接影响到全村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而,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讲政治、人品好、要廉洁、有能力、有水平、观念新。要达到这些条件,除干部个人自身造化外,主要靠培训、学习、教育。镇党委常年坚持干部开展培训,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村干部培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4、掌握思想动态,抓好日常管理。人的思想是变化的,党支部书记的思想变化也不例外。有相当一部分支部书记经常会犯“冷热病”、撂挑子,因此,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稳定支部书记队伍非常重要。镇党委每年都要对支部书记的思想动态情况进行一次模排,发现问题及时派人谈话,确保村班子队伍稳定。

5、工作考核,严明奖惩。为了推动工作,充分调动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镇党委每年年初将上级组织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逐项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村,并与村支部签订工作责任书,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对有突出贡献者重奖,这对激发村支部书记的工作热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次,是随时掌握支部书记的日常工作和表现情况,对重要的阶段性工作政绩进行记载,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并与工作报酬挂勾。

二、支部书记成长典型事例

我镇农村党支部书记人数虽不多,但综合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悬殊较大,从支部书记成长历程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如***村退职党支部书记吴长松,群众威信较高,说话办事干净利落,可谓德高望重,是一个典型的管理型支部书记,在其任职期间能为镇党委、政府排忧解难。又如***现任党支部书记***,是一个成功的党支部书记,他从担任村民小组组长开始,到村主任,再到党支部书记,其成长过程饱含组织培养的心血和个人努力的成分。该同志现年40岁,第一学历初中,任村主任期间上中央农广校毕业。任村主任期间,与党支部一班人紧密配合,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基础设施建设、新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群众好评。去年,村支部换届选举期间,群众推举他为村党支部书记。在支部书记岗位上,他能认真履行职责,和党员干部一道,组织和带领村民搞建设,抓发展,得到群众拥护。相反,也有失败的村支部书记,如***村前任书记***,在去年村支部换届选举中落选,主要原因是自身存在私心杂念,超收退耕还林证书工本费,给群众加重负担,群众请他让贤了。综观村党支部书记成长历程,共同之处在于:自身努力+组织培养+心系群众=成功。

三、建议及对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实现小康农村是大头、是关键,这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这一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保证农村经济建设有一套好班子、有一个好领头人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因此,在今后的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中,应把握以下几点:

1、加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选好“领头雁”。

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首先是选好人。要把党内民主与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把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选为“领头雁”,首先是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其次,强化教育培训。要组织村支部书记学理论、学政策、学现代科技知识、学市场经济、学管理知识,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科技水平和依法行政水平,从而做好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

提高村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要把有知识、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农村青年团结在党团组织的周围,适时吸收进党员队伍,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要建档立册,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坚持备用结合,当村支部书记出现缺额时,要注意从后备干部中选拔,成熟的及时使用,不合适的及时调整。同时要严把入口关,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2、加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要制定政策,稳定村支部书记。

目前我镇村干部的报酬很低,年平均工资600元左右,这对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很大,许多退下去的村干部也有怨言。合理提高村干部的工作报酬,解决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后顾之忧,显得越来越重要。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基层干部的实际问题:一是要提高村干部的报酬标准,主要村干部的年工资标准要提高到5000元左右,每半年发一次工资。二要实行绩效工资制,把工资报酬与工作实绩挂勾。三要建立责任机制和奖惩机制,对优秀的村干部和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对优化村干部结构,稳定村支部、村委会干部队伍,具有很大的作用。

3、加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必须转变领导方式。

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村政权具体运作过程中往往是“一元化”,即:党组织是农村最高领导者,又是农村最高管理者。实践证明这种体制有不尽完善之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依法治国势在必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是顺应了社会文明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对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村民自治组织的管理职能进行了科学的划分,从而确立了我国农村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作为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学好《组织法》,而且要带头维护好、执行好。党组织要明确责权定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改进领导方式。实践证明,农村“两委”科学的责权定位更有利于党组织集中精力考虑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更好地抓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更好地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把党组织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堡垒。

4、加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必须拓宽信息渠道,壮大村级经济。

成长规律范文篇4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可供选择的余地小。一是分布不均。我县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大多集中在教育行业和卫生行业,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年轻干部相对偏少,相当多数的县、镇两级行政机关人员老化,主要在于近年来公务员进入渠道比较困难,行政编制控制严格,招录公务员偏少,尤其是乡镇机关只出不进。二是文化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从学历来看,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的年轻干部较少。从专业来看,学文科的比较多,学经济、法律的比较少。三是性别比例不协调。如我县现有县管后备干部260人,其中女干部有68人,仅占26.2%。

2、工作的系统性不够,计划性不强。往往单方面等待年轻干部的自己成熟进步,单位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缺乏细致的规划,走到哪算到哪,即使组织培训,也只是上几次理论课;安排实践锻炼,也不分党务干部、行政干部、经济干部、专业型干部,统统到基层转上一圈。这种单一的锻炼方式,在培养和使用上缺乏针对性、延续性,难以给后备干部提供合适的舞台和空间,严重阻碍了后备干部的健康成长。

3、选拔年轻干部重“才”轻“德”。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时,很大程度上主要关注于年轻干部的个人能力,以能力评“英雄”,对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关注得还不够,在德才兼备方面更注重才忽略了德。

4、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重“一刀切”而不“切一刀”。在配备班子时,尤其是换届调整时,过于强调年轻干部的配备,很大程度上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将一些年龄稍大的优秀干部放在了门外。选配干部也要做到老中青结合,在可能的情况下或同等条件可以优先配备年轻干部即采取“切一刀”的方式。

二、优秀年轻干部的基本特征

1、要“清醒”不“糊涂”。年轻干部要信念坚定,头脑清醒,政治上靠得住,需要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坚持磨练提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是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不能把自己仅仅定位于生存和竞争能力的培养上,必须要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忌迷失了自我,更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走样,不糊涂,做一个政治上靠得住的人。二是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追求。年轻干部一定要在事业上有追求,在工作中必须高要求、严标准,精力要更投入、激情要更充沛、成效要更突出,力争在各自岗位有新突破,以事业上好的定位赢得好的作为。三是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在具体的工作中,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克服困难、乐于挑起重担、善于破解难题,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青年的良好形象。

2、要“创新”不“守旧”。一个年轻干部是否充满朝气和活力,应该集中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上。开拓创新,首要的一点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度推进改革。年轻干部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也较为快捷,又没有包袱,敢想敢干,是改革创新的中坚力量。年轻干部要不断提高对改革必然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克服头脑里有碍改革的思想观念,增强参与改革的自觉性。要破除固守过去的旧框框、老办法,不敢突破的思想;破除照搬现成的方案和条文,不敢创新的思想;破除等待别人提供经验,不敢探索的思想;破除“唯上、唯书、不唯实”、怕担风险的思想,要把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既要继承和坚持已有的成功经验,又要学习借鉴外地的新鲜经验,并在自身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善于做结合的文章,做试验的文章,做转化的文章。

3、要“自信”不“自负”。现在年轻干部绝大部分都是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成长起来的,生活在物质比较充裕、环境相对较好的家庭里,很多还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很少有失败的挫折。年轻干部有一种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这是很可贵的。但不能让自信变成自负,更不能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还自我感觉良好。

4、要“果敢”不“慵懒”。工作热情高,干劲足是年轻干部的普遍特点,但由于工作的阅历还不够丰富,判断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敏锐以及机关工作环境的束缚,考虑问题可能不够周全,做事可能不够到位,但这只是暂时的,一定要始终保持工作的果敢精神,大胆工作。

5、要“作为”不“乱为”。年轻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争抓实干,勇于创新,多出成绩,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锤炼自己、完善自己,在本职岗位上做贡献,出作为,要杜绝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

三、优秀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的共性特征及成长重要因素分析

优秀年轻干部的锻炼成长,一是要注重学识的广博。现在的年轻干部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现有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其中既有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还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理论水平的问题。因而,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与学识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息息相关。二是要注重品行的修养。一个年轻干部要想健康成长,必须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坚持当官先做人,努力塑造高尚的人格。三是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许多在大体相近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干部,成长的速度却大不一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各自成长的动机不同。纵观优秀年轻干部成长的过程,他们无不具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正是因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才会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改造自我。四是要有较丰富的岗位经历。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只有多经历一些困难,多处理一些复杂的问题,才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提高素质。一方面,丰富的人生经历是提高年轻干部工作能力的主要渠道。一个人工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坚实的学识功底,更离不开靠自身经历获得的直接经验。另一方面,丰富的人生经历可以磨练年轻干部的意志,砥砺其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组织上培养锻炼年轻干部,首先要了解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内在因素。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既得益于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更在于个人的勤奋努力,要坚定信念、勤奋学习、扎实工作、深入群众、勇于改革。其次要了解年轻干部成长的外部环境。年轻干部成长,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要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年轻干部始终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健全工作机制。逐级建立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责任制,同时更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牢固树立凭实绩用干部、凭素质用干部、凭作风用干部的正确导向,真正做到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三要构筑有利于年轻干部成长的平台。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年轻干部。一方面大力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另一方面加大年轻干部基层锻炼工作力度,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农村去、到基层一线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在艰难困苦的历练中成长成才。同时加强年轻干部交流和轮岗,帮助年轻干部在不同岗位上积累工作经验。四要建章立制,为年轻干部成长提供组织保证。要根据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现状及发展需要,制定年轻干部培养规划,确定年轻干部在各级班子中的比例。不断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力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用“考任分离”模式,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使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年轻干部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应对意见和建议

成长规律范文篇5

一、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基本情况

*县现有14个乡镇,141个村民委员会,设有140个村党总支和1个村党支部。2004年4月通过换届选举产生了第二届村党总支委员会,在现任141名党总支(支部)书记中:35岁以下干部18名,36-49岁的79名,50-59岁的40,60岁以上的4名;妇女干部2名;少数民族干部67名;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有10名,高中、中专的40名,初中的73名,小学的18名。

二、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在农村党总支部书记的成长过程中,村党总支书记本人的努力是内因,起主导作用。各级党组织的选拔、培养和教育管理是外因,是催生优秀农村党总支部书记的土壤,同样至关重要。通过认真分析我县近年来农村党总支书记的成长,我们从完善选拔任用,加大教育培训,强化考核激励,健全监督管理等几方面入手,注重给他们提供展示其能力的舞台,并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造就了一批能适应时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带头人。

1、注重培养后备人选,夯实选拔基础

近年来,我们把发展党员和培养村干部后备人选工作放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把它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更新党员发展理念,强化村干部后备人选培养,把发展党员和培养村干部后备人选工作由原来的“等进来”变为“领进来”。认真实施“三个培养”工作,注重把那些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甘愿奉献的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同时,建立村后备干部人才库,注意从普通党员中和“两委”委员中发现、挑选德才兼备、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年轻党员进行重点培养、超前培训,对他们进行跟踪考察,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评议,督促其总结提高,在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中,有目的地让他们进行锻炼,提供参政机会,增强其综合能力,使他们随时能接任并胜任党总支书记工作。通过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拓宽了选才范围,为选拔村总支书记夯实了基础。

2、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配好带头人

“选对一个人,振兴一个村”。一是转变用人观念,引入竞争机制,在全县营造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正确用人导向。二是破除“求稳求全”的陈旧观念,明确了“四有”的选人用人标准,即有政治头脑、会经营管理的人;有群众观念,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人;有奉献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受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人。三是拓宽选拔渠道,打破地域、身份等限制,从致富能人、科技能手、复退军人、个体工商户和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三是在村党总支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了“两推一选”,把一大批靠得住、有本事、群众信任的好党员选拔进了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发展了党内民主,增强了队伍的活力,得到群众的称赞和拥护。

3、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县认真实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并在开展“云岭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推行了科技特派员“四包”制度,切实抓好农村党总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工作。在组织、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搞好学习外,县委组织部、各乡镇党委每年都要集中一段时间,以专题培训班、经验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围绕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找准经济发展路子等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培训活动。同时,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实用技术培训和村干部学历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党总支书记的政治素养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4、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职责

在抓好培训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村总支书记的监督管理。一是建立健全了村党总支有关的工作制度,2005年县委组织部从县级留成党费中拿出20多万元,为全县各村党总支统一制作了工作制度,使村党总支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乡镇党委每年都与村党总支书记签订经济、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等责任书,并定期检查落实,做到奖优罚懒。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民主议事制度以及民主监督制度,抓好党员群众关心的村级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工作,使党总支的各项工作始终处在组织的管理和群众的监督之中,增强了农村党总支部书记的民主意识和“依章理事”的自觉性。

三、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这次调研和平时工作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县的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总体情况是好的,大多数党总支书记都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但是,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新愿望,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整体结构还不够优化

一是文化结构偏低。从文化上看,全县141个村级党组织书记中高中以上文化的50人,仅占总数的35.5%,而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91人,占到总数的64.5%;二是年龄结构偏大。从年龄上看,49岁及以下的97人,占总数的68.8%,但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仅18人,占总数12.8%,而50岁及以上的44人,占到总数的31.2%。三是女性结构严重偏少。目前全县村级党组织书记中仅有2名女书记,占总数1.4%。年龄文化性别不够优化,势必会影响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2、后备人选还较缺乏

一是由于大部分村受自然条件制约,村中多数有文化、头脑灵活、能力较强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经商,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致使部分村要选拔个优秀的干部都很困难。二是少数村党总支部书记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保位置”思想严重,将优秀人才拒于党的大门之外,挫伤了部分优秀人才政治上的进取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的工资报酬低,村党总支书记的岗位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导致后备干部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原因。

3、部分村党总支书记缺乏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从我县情况看,具有一批作风正派、工作能力较强、基本素质过硬的农村党总支部书记。但也有一部分农村党总支部书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开拓创新精神不足。有的村总支书记观念陈旧,求稳怕乱,守摊吃饭,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对本村的优势和困难认识不清,找不准本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有的村本来底子很好,但几年下来仍在原地徘徊甚至倒退。对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不具备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经济头脑,缺乏危机感,极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宗旨观念淡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有的村总支书记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不主动考虑村里的事情,对待上级布置的工作能拖则拖,能躲则躲,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辞富的思想动力,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化,在群众中形象不好,威信不高。三是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有的村总支书记,特别是一些新上任的村总支书记,缺乏驾驭全局、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群众普遍反映和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处理,办法不多,甚至工作不得要领。四是民主管村的能力不强。一方面有的村总支书记民主意识不强,搞“家长制”、“一言堂”,影响了党员积极性和班子团结,另一方面由于村改委后,部分村委会主任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片面理解《组织法》中的村民自治,辟开村党总支自搞一套,加之村总支书记自身能力素质的问题,导致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不出来。五是“双带”能力不强。有的村总支书记致富技术缺乏、经济意识不强、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导致自己不能带头致富,而对如何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更是无从下手,力不从心。

4、待遇低,保障机制不健全

农村工作直接与农民打交道,往往要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不仅头绪多,而且难度大,而大量工作都是要靠村级的干部去落实。从我县的情况来看,除极少数的几个村外,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大部分村总支书记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任职时报酬低,退职后几乎没有什么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四、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已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花大力气认真解决,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村党总支书记队伍之源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促进新陈代谢,才能保证我党长盛不衰。一是要认真制定和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按照“十六字”方针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同时加强对新党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新党员的高素质。二是要拓宽发展党员工作视野,注意从各类优秀人员中发展党员。三是要扫除发展党员工作中的障碍,对那些私心严重,嫉贤妒能,故意阻挠优秀青年农民入党和长期不发展党员的党组织负责人要批评教育,直至从领导岗位上撤换下来,确保有优秀的党员队伍,保证党总支书记队伍有可选人才。

2、拓宽选人视野,增强村党总支书记队伍活力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和市场经济需要的选任方式,走宽领域、大范围、不拘一格选人的路子,充分发挥村党总支书记“领头雁”、“带头人”的作用。一是要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制度,扩大群众基础和党内民主,增强村党总支书记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二是要注意从乡土拔尖人才、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大中专返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建立村党总支书记后备人才队伍。三是对于没有合适的书记人选的村,可以从乡镇干部中选派,或者从邻村的党员干部中选调。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村党总支书记队伍综合素质

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是保证村书记队伍素质的关键,因此要进一步抓紧抓好村党总支书记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为基层讲党课、科技特派员“四包”制度。二是要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实际,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心选择教育培训内容,增强教育培训效果。三是要突出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在坚持集中办班、分散自学、学历教育等培训方式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育手段,提高培训效率。另外,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扩大视野,解放思想,开拓思路。

4、强化监督机制,促进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健康成长

坚持多管齐下,建立健全对村党总支书记的监督约束机制。一是要坚持上级组织监督。建立乡镇党委与村党总支书记定期谈话制度,针对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及时、经常地提出要求,做到防微杜渐;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问题严重的,认真对待,严肃处理。同时建立任期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二是要坚持班子内部监督。坚持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理顺关系,明确工作职责,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坚持规范村党组织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使村级事务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实现对农村党总支的规范化管理。三是要坚持群众民主监督。全面推行村务大事村民决策制度和村民质询会议制度,使广大党员、群众有效地参政议政,真正做到事前让群众参与决策,事中让群众参与实施,事后让群众参与监督,强化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工作。继续抓好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工作,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成长规律范文篇6

一、四个优秀农村党(总)支部书记个案

二、村干部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从以上四个村支部书记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成功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都有一种不计得失乐于奉献的心态。在调研中发现,四位村支部书记在当地都具有道德权威,这是他们多年来“舍小家,为大家”的结果。在担任村干部之前,他们都是当地的富裕户,为了村上的工作和发展,他们的家庭均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牺牲。但他们能够致富不忘本,对集体、对国家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并愿意为之奉献一切。

二是都有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精神。四个村过去都是闻名的贫困村,四个村支部书记上任后,都以改变家乡的面貌为己任,带领支村两委一班人历尽千辛万苦创业,以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换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

三是都有一种服从组织报答乡亲的境界。四个村支部书记都体现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冲突的时候,在个人发展与组织托负矛盾的时候,他们都忠诚地服从了组织,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四是都有一种勤奋学习勇于创造的意识。四个村支部书记均出身贫寒,都没有读过很多书,走进社会后,或当过兵,或打过工,或经过商,或办过厂,都有着丰富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开拓,在人生历程中不断提升自我。

分析四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成长过程,大致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作为追求进步的优秀青年被吸收进党组织;第二,在企业、部队、村班子或其他岗位得到锻炼,阅历日益丰富,能力不断提高;第三,按照"两推一选"的办法,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第四,经过在支部书记岗位的磨砺,政治上日益成熟,能力上不断提高,成为党支部书记中的佼佼者。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村党支部书记本人的努力是内因,起主导作用。首先,他必须具备为人民谋利益的意愿,愿意为大众服务;其次,他必须具备一个正派人的基本素质,为大家拥戴;其三,他必须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志向,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进步。上级党组织的选拔、培养和教育管理是外因,是催生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土壤,同样至关重要。具体来讲,培养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有效途径,应该注重把握六个关键环节,为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脱颖而出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党员,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夯实选拔优秀党支部书记的基础。近年来,我们把发展党员工作放到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把它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注重把那些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甘愿奉献的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明确要求以每村2-3人的数额,建立村后备干部人才库,由乡镇党委指定专人培养,定期考察,为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夯实了基础,解决了后继乏人的难题。

二是要拓宽选人视野,不拘一格用人才。“选对一个人,振兴一个村”。在确定人选的标准上,我们破除"求稳求全"的陈旧观念,明确了"四有"的选人用人标准,即有政治头脑、会经营管理的人;有群众观念,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人;有奉献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受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人。在选人用人的范围上,一是从后备干部队伍中选;二是从退伍军人和经过锻炼的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三是从群众公认的在村、企工作实践中成绩突出的人中选;四是从乡镇分流人员选。从*年起,我市村党支部书记均由“两推一选”产生,进一步扩大选举环节的民主,提高了村党支部书记的群众基础。

三是要健全村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切实提高村支书素质。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工程",切实开展针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工作。在组织、指导农村党支部班子搞好集中学习和自学外,每年都要集中一段时间,以专题培训班、经验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同时,市委组织部与湖南农业大学联合开办了村干部大专班,目前已开办3期,共培养了168名大专学历的村干部,组织开展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养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实践证明,抓好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特别是村书记的教育学习和培训,是催生优秀村支书脱颖而出的重要环节。

四是要加强管理,完善监督,规范村书记工作职责。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离开了组织的管理和制度的约束,即使是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也很难保证不变质、不蜕化。因此,浏阳市委于2004年就出台了《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规定》,并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在村支书的管理上,我们一方面严格管理,在任前进行公示,任中实行民主决策、村务公开、重大事情报告等制度,离任后进行离任审计;另一方面加强监督,制定和完善了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议事制度,以及以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使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始终处在组织的管理和群众的监督之中,增强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民主意识和"有章理事"的自觉性,使村级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2006年我市全面推行党代会常任制以后,村书记和党代表年终要向村党员大会述职,村党支部书记要接受村党员大会和党代表的双重监督。

五是要着眼于农村工作实际,对村支书既要严格管理又要关心爱护。村支部书记处于农村改革与发展最前沿,长期面对面地与群众打交道,直接碰到的矛盾和问题多,工作难度大,有时甚至被群众所误解。因此,我们本着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态度,工作上支持他们,对一些因工作遭到打击报复的,由组织上给予补偿,并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替他们撑腰壮胆,使他们能挺起腰杆大胆工作。在引导村书记搞好理论学习,认真对照检查,改进思想作风的同时,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如以上四位村支部书记都多次获得政治荣誉,邓启发还被选为湖南省十届人大常委委员。这些举措为他们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管一村百姓,富一村群众,保一村平安"的工作热情,推动了农村突出问题的解决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经济上提高村干部工资标准,由市、乡镇、村三级配套,保障村干部月工资在800元以上。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按镇政府、村级、个人三级负责的原则,为每个在职村干部购买了养老保险,解除了村干部的后忧之忧。并且我市还出台了村干部荣誉养老金制度,村主职以及集体在任职期间获得10次以上浏阳市级荣誉、或6次以上长沙市级荣誉、或3次以上省级荣誉、或1次部级荣誉,离职以后每月可领取80元荣誉养老金。

六是要强化绩效考核,注重培树典型,发挥先锋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年初乡镇、街道与村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年终组织对村班子和各项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年终村工作、村干部评优的重要依据。制定绩效管理办法,明确村干部工作行为规范,明确绩效考核扣分和加分标准,实行日常+季度+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每季100分,全年400分。村干部工资直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考核结果还将予以通报。通过实行绩效管理,对量化村干部工作,营造了一种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我们注重对优秀村书记的发现、扶助和宣传,较好地发挥了典型引路作用。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片田"的作用,形成了广大农村党支部“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促进了一批优秀村支书的诞生。

三、建立培育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机制的思考

培养出一批优秀党支部书记同样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营造各级党组织关心农村党支部书记成长的浓厚氛围,实现培育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建立选拔任用机制。以选拔、培养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为抓手,培育一批党建强村、经济富村、文明建设新村,并实行动态管理,使它们经得起风浪的考验,永葆先进,带动落后支部共同进步,从而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除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学习外,还要多组织一些高起点的参观学习活动,使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保持视野开阔、精神振奋、观念更新、信心增强的状态,在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当好优秀设计师和领头人的角色。

成长规律范文篇7

一、村支部书记的素质要求:

“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澄潭江镇能够于*年率先全省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级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迅速,与我们培养和造就的这支政治过硬、素质精良、务实创新、战斗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是密不可分的。结合澄潭江的实际,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村党支部书记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贴近群众、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二是发展经济、致富一方的战斗力;三是勇于奉献、公道正派的凝聚力;四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党支部书记只有做到了这几点,新农村的建设和村级各项事业就真正有了主心骨、领头雁。象我镇在*年之前没有一寸水泥路的基础上,在镇财政投入相对较少的前提下,新修建水泥路75公里,从而实现村村通,14位村党支部书记是功不可没的。

二、对当前村党支部书记出任规律的认识

一个村党支部书记的上任,总是跟他自己之前的素质、表现等有关:一是实干型人才。自身素质好,为人公道正派,长期担任村干部,村级工作经验丰富;二是经济型人才。自己经商办厂,事业开展崭露头角,公德心强,有办事实力;三是组织培养型人才。乡镇党组织在村级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了人才,并给予其锻炼的平台,使之能够脱颖而出;四是局部利益的代言人。如个别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世袭制”,姓氏集中地的家族代表等。以上各类人员在自身经历、特定历史条件和居住场所等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获得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出任资格。

三、村党支部书记的后天培养

1、从提高履职能力着手,把党性修养与观念更新有机结合起来。

村党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带好一班人,做好一方事”。一是依托镇党校、农科教成立村党支部书记素质培训班。将知名专家学者请进来,定期对村支部书记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二是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三是建立村党支部书记跟班锻炼基地。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与省市级小康示范村达成传帮带协议,建立村干部跟班锻炼基地。

(1)加强思想建设,引导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公心与私心的关系,引导村党支部书记端正“为官”认识;二是谋人与谋事的关系,要引导村党支部书记多谋事,少琢磨人;三是党性与个性的关系,要求做到个性绝对服从党性;四是同心与离心的关系,村党支部书记要处理好与支村委其他同志、新老班子的关系,努力形成团结干事的氛围。

(2)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引导村党支部书记从经验型、行政型人物向经济型,技术型人才转变。村党支部书记不仅要自己发家致富,更要带领全村人致富;既会做行政工作,又要有一技之长和经济头脑。

(3)加强各类政策法规培训。引导村党支部书记依法开展工作,增强工作主动性,减少村级矛盾和纠纷的发生。

2、从激发创业热情着手,把权限下放和待遇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对村居一级实行“两下两提高”的工作措施。所谓“两下两提高”即:将管理权限进一步下放,村干部待遇进一步提高;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对村级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

一是政治上高地位。镇党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邀请村支部书记参加调研,充分征求村级意见,统筹兼顾村级利益;将村支部书记纳入机关干部的学习、培训、外出考察等活动;创设《今日澄潭江》刊物,大力宣传村支部书记的优秀事迹,对优秀村干部予以表彰奖励。

二是经济上优待遇。自*年以来,镇财政实行按月发放村干部补助,并根据镇域经济增长和人均纯收入情况逐年适度提高。*年镇财政按职数计发到各村的月补助在2200元以上,其中村支部书记的月补助在600元以上。另外,各村根据村级资金运行情况可适度调节。同时,为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自*年元月1日起,依据国家保险法,并参照城镇职工参保方式,由镇财政负责,为在职村干部办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险问题上,我们对村支部书记完全参照城镇职工的出资比例执行。

三是管理上宽权力。对村级重大事务,由村支部书记主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进行决策,镇党委只引导而不干预;凡应由村级组织先审批、办理的事项,须从村一级办起,做到村组不“缺位”,镇上不“越位”。

四是资源上强保障。村级区划的调整,村干部待遇的落实,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的加强,彻底改变了无人当或无合适人选当村支部书记的“贫乏”状况。

3、从增强工作信心着手,把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从严考核工作。镇党委将镇机关考核办法下移到村,将村级主职纳入机关干部管理范围,并健全村级综合目标管理机制,实行村干部目标承诺、实绩记载公示、公开述职评议等制度,做到按月、季和年度考核“三结合”。

二是从严督促本人。镇党委定期走访老同志、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定期找村党支部书记本人谈话;发现问题不姑息迁就;家庭有困难,组织送温暖。

三是工作有难题,党委作后盾。全面维护村干部的合法权益,对群众反映问题慎重对待,对打击报复村干部的坚决依法处理。

4、从形成竞争机制入手,把争先创优和选贤任能有机结合起来。

(1)实行奖优罚劣,未位淘汰。年终组织对村级各项工作进行评比。全面掌握村党支部书记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和公益事业等各个方面的绩效,广泛听取群众对村级工作和村党支部书记的反映。对村级综合排名连续两年未位的村党支部书记予以免职。

成长规律范文篇8

××位于××市东南部山区,全镇辖14个村(居)党支部,人口5.86万人,党员1589人,其中农村党员1257人。我镇于*年率先实行科学并村,*年开始实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年镇党委荣获长沙市基层党建示范点称号。在对村党支部书记成长规律这一课题的认识上,我们特别注重环境的营造和长效机制的形成。

一、村支部书记的素质要求:“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澄潭江镇能够于*年率先全省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级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迅速,与我们培养和造就的这支政治过硬、素质精良、务实创新、战斗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是密不可分的。结合澄潭江的实际,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村党支部书记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贴近群众、一呼百应的号召力;

二是发展经济、致富一方的战斗力;三是勇于奉献、公道正派的凝聚力;四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党支部书记只有做到了这几点,新农村的建设和村级各项事业就真正有了主心骨、领头雁。象我镇在*年之前没有一寸水泥路的基础上,在镇财政投入相对较少的前提下,新修建水泥路75公里,从而实现村村通,14位村党支部书记是功不可没的。二、对当前村党支部书记出任规律的认识一个村党支部书记的上任,总是跟他自己之前的素质、表现等有关:一是实干型人才。自身素质好,为人公道正派,长期担任村干部,村级工作经验丰富;二是经济型人才。自己经商办厂,事业开展崭露头角,公德心强,有办事实力;三是组织培养型人才。乡镇党组织在村级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了人才,并给予其锻炼的平台,使之能够脱颖而出;四是局部利益的代言人。如个别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世袭制”,姓氏集中地的家族代表等。以上各类人员在自身经历、特定历史条件和居住场所等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获得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出任资格。

三、村党支部书记的后天培养1、从提高履职能力着手,把党性修养与观念更新有机结合起来。村党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带好一班人,做好一方事”。一是依托镇党校、农科教成立村党支部书记素质培训班。将知名专家学者请进来,定期对村支部书记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二是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三是建立村党支部书记跟班锻炼基地。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与省市级小康示范村达成传帮带协议,建立村干部跟班锻炼基地。(1)加强思想建设,引导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公心与私心的关系,引导村党支部书记端正“为官”认识;二是谋人与谋事的关系,要引导村党支部书记多谋事,少琢磨人;三是党性与个性的关系,要求做到个性绝对服从党性;四是同心与离心的关系,村党支部书记要处理好与支村委其他同志、新老班子的关系,努力形成团结干事的氛围。(2)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引导村党支部书记从经验型、行政型人物向经济型,技术型人才转变。村党支部书记不仅要自己发家致富,更要带领全村人致富;既会做行政工作,又要有一技之长和经济头脑。(3)加强各类政策法规培训。引导村党支部书记依法开展工作,增强工作主动性,减少村级矛盾和纠纷的发生。2、从激发创业热情着手,把权限下放和待遇提高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对村居一级实行“两下两提高”的工作措施。所谓“两下两提高”即:将管理权限进一步下放,村干部待遇进一步提高;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对村级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一是政治上高地位。镇党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邀请村支部书记参加调研,充分征求村级意见,统筹兼顾村级利益;将村支部书记纳入机关干部的学习、培训、外出考察等活动;创设《今日澄潭江》刊物,大力宣传村支部书记的优秀事迹,对优秀村干部予以表彰奖励。二是经济上优待遇。自*年以来,镇财政实行按月发放村干部补助,并根据镇域经济增长和人均纯收入情况逐年适度提高。*年镇财政按职数计发到各村的月补助在2200元以上,其中村支部书记的月补助在600元以上。另外,各村根据村级资金运行情况可适度调节。同时,为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自*年元月1日起,依据国家保险法,并参照城镇职工参保方式,由镇财政负责,为在职村干部办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险问题上,我们对村支部书记完全参照城镇职工的出资比例执行。三是管理上宽权力。对村级重大事务,由村支部书记主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进行决策,镇党委只引导而不干预;凡应由村级组织先审批、办理的事项,须从村一级办起,做到村组不“缺位”,镇上不“越位”。四是资源上强保障。村级区划的调整,村干部待遇的落实,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的加强,彻底改变了无人当或无合适人选当村支部书记的“贫乏”状况。3、从增强工作信心着手,把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有机结合起来。一是从严考核工作。镇党委将镇机关考核办法下移到村,将村级主职纳入机关干部管理范围,并健全村级综合目标管理机制,实行村干部目标承诺、实绩记载公示、公开述职评议等制度,做到按月、季和年度考核“三结合”。二是从严督促本人。镇党委定期走访老同志、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定期找村党支部书记本人谈话;发现问题不姑息迁就;家庭有困难,组织送温暖。三是工作有难题,党委作后盾。全面维护村干部的合法权益,对群众反映问题慎重对待,对打击报复村干部的坚决依法处理。4、从形成竞争机制入手,把争先创优和选贤任能有机结合起来。(1)实行奖优罚劣,未位淘汰。年终组织对村级各项工作进行评比。全面掌握村党支部书记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和公益事业等各个方面的绩效,广泛听取群众对村级工作和村党支部书记的反映。对村级综合排名连续两年未位的村党支部书记予以免职。(2)要求述职述廉,接受监督。一是村干部述职述廉。年终分村召开村干部述职述廉大会,要求村党支部书记就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情况、个人执行上级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以及坚持民主集中制情况向村民代表作了汇报。二是群众点题评议。与会群众代表就村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现场质询。三是领导问题谈话。联村党政领导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进行提问,要求村干部突出某个专题重点作出报告或说明。对发现的一个苗头性问题、倾向性问题及时地对当事人予以了谈话。(3)注重发现人才,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入党积极分子、乡土人才、后备干部“三位一体”人才库。善于从班子其他成员中,从其他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中以及从其它方面着手培养和发现党支部书记人选。

成长规律范文篇9

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始终把它作为人才战略工程中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以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为主要目标,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和形式,分层次、分类别组织教育培训,全面推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但是,面对当前社会转型期和战略机遇期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探索和把握干部教育培训规律与干部成长规律,促进干部教育培训更好地服务干部健康成长,继续保持并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是我们当前遇到的新的历史课题。

一、当前干部教育培训与干部健康成长之间的主要矛盾

通过对近年来各地干部教育培训意见的调查分析,干部培训质量的矛盾体现为三个不完全适应: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与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现状还不完全适应;培训机构能够提供的教育培训资源的有效供给与市委对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要求不完全适应;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的改革力度与全体干部的需求程度还不完全适应。这三个不完全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单位和少数干部的思想认识与大规模教育培训干部的新形势、大背景还不完全适应。部分领导和单位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当作一种负担、任务去完成,没有从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上去认识。不能把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真正摆到应有位置,认为抓具体业务和经济建设才是硬任务,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抽不出时间学习,因而参加培训不积极、不主动,甚至出现了替训、代训或缺训的现象。

2、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与大规模培训的客观需求不完全适应。主要是硬件设施与培训要求有一定差距。近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对党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党校的硬件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这一问题在县级学校尤为突出。比如,有的地方党校没有干部教育培训阅览室,也没有宿舍、食堂和体育活动场所,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形势发展;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拨给的资金大部分用于教职员工的人头费和日常基本的运转支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缺乏应有的物质保障机制,很难满足大教育大培训的需要。

3、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不相适应。通过对以往各类培训班梳理分析显示,尽管党校专兼职教师队伍平均素质较高,但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经济发展的准确把握能力不强,实际工作经验比较欠缺。在教学方式上,存在“两主两次”的问题,即“先生”讲课为主,学生听课为次,理论讲座为主,实践锻炼为次,学员参培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

4、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的设置与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和干部培养的系统性不相适应。一方面,长期以来,干部教育偏重于形势和政策的宣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在保证干部“靠得住”方面成效显著,但是新的形势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领导干部,面对社会环境和教学对象的深刻变化,目前的培训对干部的综合能力培养不够。另一方面,目前干部培训的课程设置还只是根据当前时政热点、工作难点等举办针对性的理论和业务培训,并没有形成针对干部个体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和终身继续教育体系。在培训内容上存在着“两多两少”的问题,即传统内容多,创新知识少,共性教育多,个性教育少。

二、干部教育培训服务干部健康成长的思路及对策

1、以探索干部教育培训规律与干部成长规律为基础,促进干部教育培训与干部健康成长的结合。

干部教育培训是指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及社会与个人发展的需要,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综合文化素质,业务工作能力为目的而对干部进行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教育、培养。干部培训是一种成人教育,因此干部培训就应该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掌握干部学习的特点:干部在培训过程中除了补充新知外,学习重点往往放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上;干部在工作实践中都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对问题的独立判断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干部的独立思考多于简单接受,对问题的关注多于对系统理论的关注;教学中应该让干部对学习内容和活动具有适当程度的控制,使他们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去。认识和把握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是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实现干部教育培训与干部健康成长有机结合的基础。多年的实践表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两个基本关系:一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要求之间的关系;二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教育培训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两对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了干部教育培训必须适应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需要,促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发展,同时还必须适应干部成长规律的要求,帮助和促进干部全面健康成长。这“两个适应”和“两个促进”是指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规律。干部教育培训规律与干部成长规律密不可分。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层次和工作经历,有较丰富的领导和管理实践经验,其身心发展特征明显不同于普通教育对象。同时,这些干部就其成长条件而言,是个体素质、组织培养和社会环境综合塑造的结果;就其成长途径而言,是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自我修养与组织培养相结合,组织选拔与群众推荐相结合,政策导向与制度保证相结合等方式综合运用的结果;就其成长周期而言,需要经历知识准备期、素质磨砺期、优势发挥期、成熟发展期等阶段。这一切都决定了切合干部实际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至关重要。为此,应高度重视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探索和研究,注意分析和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减少和避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盲目性、被动性,提高有效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以便更好地促进干部的健康成长。

2、以创新培训内容为重点,促进“教”与“需”的结合

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设计是否合理,与是否满足培训对象的学习需求相联系,而培训对象学习需求满足的程度又决定着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必须坚持以培训对象为本,围绕干部能力建设这一核心,按需施教,使培训内容体现适时性和根本性的统一。培训内容的适时性,主要在于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培训对象的需求来设计、调整、充实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培训内容的根本性,主要在于发挥干部教育传统学科的优势,注重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干部学员的党性修养。干部通过培训,不仅仅是要掌握理论,更重要的是对于知识的运用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继续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能力培训,从理论培训向理论和实践能力相结合转变。一要聚焦时政大局,紧扣工作热点。内容设置应紧紧围绕“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围绕中央和省委工作大局和重大决策,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与工作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二要根据学员特色,提高培训针对性。内容设置应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干部的工作需要结合起来,因班施教、因材施教,灵活设计和调整每个班次的学习重点,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三要以提升能力为立足点,提高培训实效性。内容设置应把提高干部统揽全局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培养“发展上有本事”的领导干部。

3、以改进培训方式方法为动力,促进培训对象“主体”作用与培训教师“主导”作用的结合

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是培训内容的实现形式,是提高培训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培训方式方法是否得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与培训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适应,并主要体现在“学”与“教”两方面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为此,必须确立干部教育培训中学员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使教学方式方法从接受性教学为主向研究式教学为主的转变。重视学员参与教学过程的作用,倡导学员在学习中研究问题,在研究中深化学习,探索研究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途径,使教学过程成为激活思想、分享智慧、提高思维水平和认识能力的过程,成为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把学员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目的和干部学习的特点,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应该从把学员看成是被动的灌输对象,教师是权威的真理传播者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师与学员平等交流、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现代教学理念上来;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应该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到强调教师和学员充分互动的方式上来,让学员通过自我体验和亲身感悟来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鉴当今国际上的新形式、新做法,更新教育培训工作理念,创新现代教育培训方式,主要有:(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和研讨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能力培训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案例的选择、案例分析理论框架的设计、案例研讨的组织和归纳总结等方面;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案例材料的辨析和相互交流等方面。案例教学具有多种形式,比如,“全景式”案例教学,即借助图片、照片、视频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把案例真实、全面、客观地展示给学员;“邀请式”案例教学,即邀请案例单位负责同志和教师共同剖析案例,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还可以采用“捆绑复合式”案例教学,即围绕某一个专题对具有不同特点的诸多案例进行比较分析。(2)现场教学。现场教学就是把课堂设在具有经济社会发展典型经验和实践特色的地方,通过参观、主题演讲、研讨交流、互动答疑等,提高学员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训方法。现场教学的特点和流程决定了它有诸多优势:一是请典型单位负责人报告事例,通过实例印证,印象深刻;二是通过互动交流,能有效地指导学员的实际工作;三是使学员对某一专题的理论达到认识上的升华,从而促使理论向实践的转化。(3)论坛式教学。论坛式教学是由教师设定命题、组织学员围绕一个主题分别从多角度、多层面展开讨论,学员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教师通过观察,对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论坛式教学的特征在于:一是分阶段多角度呈现一个主题,综合了多种研究方法;二是教师与学员共同参与,即时互动。

成长规律范文篇10

作为天地万物之灵的人,其生命的生存、成长与发展是一切实践活动的起点与终点,这一理念同样应贯穿于教育活动中。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实践活动逐渐远离了生命,教育的目标被物化了、工具化了,教育不是以唤醒生命的潜能、促进生命的成长为宗旨,而是让生命不断地满足外在的需要,出现了教育的异化。现实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教育问题,可能有其外在的原因,但在深层次上,是缘于我们的教育理念出现了问题。

一、“功利化”的教育理念偏离了生命的航道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教育的质量问题,为此培养了许多人才,但同时也扼杀了许多生命。因为这种教育质量的要求只与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挂钩,致使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在为考大学做准备,淡化了对人的生命成长与发展的关注。这种“教育异化”的结果,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太紧张,太缺乏宽松、缺乏欢乐了,大家都绑在分数的‘战车’上,为分数而奋斗,弄得所有人都很累,大家不会互相欣赏——家长不会欣赏自己的孩子,教师不会欣赏自己的学生,……我们自己不会欣赏我们自己”,以至于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压抑、孤独、冷漠、残忍等人格变异和人性的扭曲现象。

在这样一些教育理念支配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束缚了,他们失去了生机与活力,面对繁重的学业负担,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他们苦不堪言。家长、老师都希望他们的孩子、学生考在前面,可是,有前面,就必然有后面相伴随,那就意味着,大多数学生无论怎样努力,都达不到预定的目标。为此,他们要遭受成人世界的责备。他们应当承受这样的痛苦吗?是他们做错了,还是我们的理念有问题?

二、教育要改革,教育理念要先行

值得庆幸的是,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看到:不顾及生命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强迫生命不断满足外在的要求,以牺牲生命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去换取一张社会通行证,这并不是明智之举。但是,教育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天的教育现状是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的,我们不可能脱离现有的环境,盲目地推行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改革只能渐进地推行。

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实践还要符合当前的社会现实,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教育理念更符合生命成长的内在规律,那就会在现有条件下,给予学生最好的教育。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人说,只有那种心中看见了好的教育的人们,才可能在他们的实践中显现出好的教育的品质。

有时,当教育出现这样那样问题的时候,我们太愿意从外部找原因,什么竞争激烈呀、社会潮流呀等等,仿佛一切错误皆来源于外部,唯独没有检讨一下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是否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偏移?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外部现实都是某一种思想的外显。比如,在中学阶段,各个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家长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都在拼命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以致牺牲他们的活动和睡眠时间,这样就能提高学习质量吗?生命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背离规律的一意孤行,其结果是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他们对学习极度的厌倦,这能是我们所期待的吗?我们成人世界太看重自己的利害关系,太顾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太强调自我的意志,恰恰对学生生命本身的成长缺乏应有的关怀。作为处于弱势的孩子,当他们生命已经承受不了来自外在的压力时,就会通过出现各种问题表现出来,而当此时,我们又会针对他们的问题去斥责他们,却没有想一想我们在其中就没有过错吗?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自己的意志、愿望放一放,遵循生命的成长规律,还给学生一个更自由的生长空间。其实,这并不能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因为遵循规律的活动方式是最有效的。是我们心中的观念放不下,促使自己和孩子活得都很累。

因此,在现有条件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能不能从自我意识着手,不断纠正自己的教育理念,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首先是学生的成长,其次是我们的愿望和期望。也许,我们内在的微小变化,都会给年轻的生命带来崭新的面貌。

三、生命的成长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

其实,教育的本质应当是促进生命的成长,唤醒生命的潜能。我国学者黄克剑先生把教育的使命归为“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根本。每个生命都有他成长的最佳点,作为社会有机组成部分,都有他最适合的位置,这个世界本身是丰富多彩的,需要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就像一座金字塔,需要有人立足于塔尖,更需要庞大的人群分布于塔基。我们的教育应当基于生命本身的特点,给以合适的教育,成全每一个健全的生命,使他在社会的坐标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光亮。然而,我们的教育理念,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推到塔尖上,这并不是基于生命本身去给以合适的教育,而是让生命去符合外在的人为定立的目标,结果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生命被扭曲了。“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的最大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敬畏生命是教育的伦理起点,也是教育的价值皈依。”

教育固然离不开知识,但真正的教育是用知识启迪人的心智,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溶入生命,而决不是把人变成贯彻某种知识的工具。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技术技能的训练,但训练是为了涵养人的整体智慧,是对人生命的成全,而不是把人当作训练的机器,使训练成为与人的生命隔离的异己的活动。因此,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终点。

生命的成长有其固有的规律,我们不能无视其生长的内在规律,受功利化目标驱使,揠苗助长。因此,我们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教育是慢的艺术,“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

教育的急功近利,不但不能促进生命的成长,反而会扼杀年轻的生命。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之春,此时的生命纯洁、欢乐、向上,这是生命中最可宝贵的部分,是无价的。然而,功利主义教育观,使年轻的生命为了满足外在的各种需要,背负沉重的课业负担,失去了纯真,丢失了快乐,本应洒满阳光的笑脸,却布满忧愁与疲惫。这一切都是得不偿失的。

在物欲潮流中,我们迷失了方向。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所达到的各种教育目的,都是对教育本质的背离。让我们呼唤回归生命本身的教育,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决定教育的内容与手段,“让教育成为儿童享受自己生命的最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冯建军:《回归生命的教育》,《中国教师》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