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9:48:57

思想道德

思想道德范文篇1

思想道德防线是抵御腐朽思想文化侵袭的前沿防线。要牢固构筑抵御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必须依靠先进文化,即用先进文化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根据先进文化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并将这种要求转化为自觉行为。

先进文化以科学理论为灵魂,给予人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在理想信念上发生动摇,其根源在于理论上不坚定,缺乏坚实的理论根基,这正是构筑思想道德防线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弘扬先进文化,首先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特别是武装好广大党员干部。

先进文化以价值整合为基本功能,促使人们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一些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崩溃,从价值观层面看,就是由于在腐朽文化思潮的冲击下价值取向紊乱所致。这就迫切需要弘扬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进行价值整合。先进文化的价值整合包括两方面:一是用制度进行规范,通过制定各种法规、准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选择自己的行为。二是用进步的精神文化,如民族精神、党的优良传统等来培育、熏陶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强化人们的理性意识和自制能力。

先进文化以知识系统为重要内容,引领人们从学习中提高精神境界。先进文化作为一种知识系统,不仅在于其智力支持,还在于它对人们精神境界的提升。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愈多,腐朽文化在其精神空间的领地就愈小,对腐朽文化的排拒力也就愈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学习意识,自觉地将自己的精神世界纳入到先进文化内在的良性循环中,使先进文化的力量熔铸于自身,从而筑牢抵御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

思想道德范文篇2

通几十年来,生态伦理学在西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既有理论上的突破,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实践成果,人们的生态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保护环境,关注生态,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但是,我国目前在生态道德方面的理论研究水平不高,还没能形成体系,在德育教学中重视不够,在实践运用方面也落后于西方。因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要培养生态道德观,必须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大德育的范围之内,使其成为新德育的一部分。故此,本文就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观的培养问题,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生态道德观的由来。

生态道德观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文明时代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人类对于自身征服自然能力的认可与满足,另一方面又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身行为反思的结晶。反观人类与自然的交往史不难看出,一方面,人们习惯于把自然环境看作是人类活动的空间或满足人类目的的手段,认为人与自然之间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人类完全可以不顾一切,不断地根据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对待自然、改变自然。另一方面,人类由于知识的贫乏和能力的限制,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的状态下。农业对于自然环境的依存度唤醒了全体民众、乃至统治者,不得不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把自然当做高高在上的神灵顶礼膜拜。在没有现代工业支撑下的小农经济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也正是这样,我们才有了绿色和清洁的环境。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总和。但是,它在为人类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就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危机、土壤退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对人类的自身生存提出了挑战。一些西方的先哲们开始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提出了生态道德(或称作“生态伦理”)这一全新的概念。其中有法国思想家施韦兹“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莱奥波尔德的大地伦理学、卡逊的尊重自然伦理学、辛格的解放动物的伦理学、丸山竹秋的地球伦理学、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构成了和谐伦理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为生态伦理学的完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那么何为生态道德观?生态道德观是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时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反映了人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人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

二、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观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观培养的必要性。

1.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要求必须培养生态道德观。

在我国环境的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着对环境现实认识有误、观念滞后等情况。建国后,国家生产全面恢复,基于政治、经济的需要,带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受错误生态观的指导,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采和低效率的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如三江源的原始森林的消失,洞庭湖的水面积锐减等,这也没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经济快速的增长。但是落后的粗放的发展和增长方式,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水土流失、污水横溢、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森林的快速消失等,都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现状让生态道德观的培养变得势在必行。

2.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生态道德教育现状要求必须培养生态道德观。

我国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具体表现在:

首先,理论研究滞后,思想上重视不够,学科体系不健全。有关生态知识的教材缺乏,严重影响了生态伦理的教学;各种教材中有关生态的知识太少,且不系统;各种考试中有关生态知识的,少之甚少;德育对象仅限于学校里,忽视了社会教育的作用;公民生态知识得不到普及,从主观上制约生态道德观的养成,难以用生态道德观自律。其次,从教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生态知识的缺乏,学校的德育师资也显得薄弱,受教育者就不可能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的缺失,生态道德观的养成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让生态道德观的培养变得迫在眉睫。

(二)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观培养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主要是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求,生态环境虽然不容乐观,但一直居于次要的地位。结果导致了思想道德教育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忽视。因此,必须认识到培养生态道德观的重要性。

1.培养生态道德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

学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力军,他们必须具备契合时展要求的道德理念和道德素养。将生态伦理纳入德育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生态道德信念、培养生态道德情感、确立生态道德原则,从而帮助他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自觉维护自然界的权益,并通过自己的表率行为带动公民生态道德的养成。

2.培养生态道德观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

生态道德教育丰富了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学生通过接受生态道德教育,必须懂得人类应该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尊重并维护自然界的权利,自觉维护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要形成对后代以及其他生命形式承担责任的道德价值观。不仅要让学生在行为上有所提升,还要在价值观念上有更新的认识,在道德情感上有更好的体验,在道德意志上更加坚定,从而促进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3.培养生态道德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高素质人才不仅仅是对知识积累和技能掌握方面的要求,还是对个人道德素质的要求。首先,知识积累和技能掌握越多的人,越需要以生态道德自律。其次,具有生态道德的高水平人才能影响公民道德的建设。高素质人才必须把生态道德行为从以前的仅仅是避免一些生态伤害性行为提升到促进万物和谐发展的自主行为。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象,只有比普通市民具备更高的道德素养,才符合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目标。

三、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观培养的策略。

要培养生态道德观,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拓宽德育的教育范围,把全民纳入德育教育对象之列德育是全社会的工作,教育对象应该包括全体民众,不仅限于在校学生。生态道德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必须把全体公民纳入教育对象的范畴。不仅要重视法律建设,同时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积极地开展生态知识的教育与普及,提升公民的生态道德素养,树立生态道德的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从而达到全民关心环境、全民保护环境的效果。

(二)注重理论研究,完善学校的德育教育教学体系。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必须牢牢地抓住,不可懈怠。

我国目前生态道德观教育现状应该侧重两方面:一方面,就是要加强生态道德观理论的研究,建立生态道德观的学科体系以及相关的配套的措施,建立和完善适用于各类学校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道德观教育的教材及相关的生态知识的科普读本,这是提高全民生态道德观的首要条件。另一方面,要着力打造一支乐于生态道德教育、精于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生态道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生态道德观培养要从教育对象的知情意行入手。

要培养生态道德观,就要把科学发展观教育、生态道德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丰富教育对象的生态环境知识,培养教育对象对自然的敬畏情感,规范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入手,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协调、规范作用。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教育对象的生态道德意识。

一直以来,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中心主义占据着指导地位,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使人凌驾于整个自然之上。而人在对自然的挑战中取得的暂时和表面上胜利,则被当作人的独一无二性及地位高贵的明证。而整个自然环境,包括在这一自然环境中生存的其他物种,根本就不具备与人平等相处的道德主体地位。因此,人类在与自然的交往中,除了毫无止境地索取,根本不必恪守任务道德义务。正是在这种自私的、缺乏长远眼光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指导下,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毫无道德观念的束缚,为谋求暂时的利益而无所顾忌地破坏自然环境,结果陷入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困境。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教育对象形成符合特定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思想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建立和倡导一种新的、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推卸的时代任务。

思想道德教育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引导教育对象树立人、自然及社会相统一、相协调的自然观,热爱和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树立全新的环境价值观,从而引导教育对象从强调天人对抗,转而关注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

2.培养教育对象维护生态环境的自律能力。

思想道德教育要通过科普讲座、组织讨论会、开展科学知识竞赛等活动,使教育对象明白,地球上多样的生命形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地球现有状态既是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也需要生命活动的调节、控制来维系。要引导教育对象科学地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人的包容。要使教育对象意识到,对地球上飞禽走兽、自然景观的珍视、爱护不仅是热爱生活的表现,更体现了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操。要使教育对象树立起生态道德善恶感、良知感、正义感和义务感,把保护生态环境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思想道德范文篇3

(一)农村留守人员思想道德状况堪忧。现在农村家庭里几乎只剩老人和小孩,小孩子也几乎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本来老人的思想观念就落后根本就没有文化,对小孩也是放任不管不顾。少数孩子即使在父母身边,但父母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不高,对子女的教育很有限。而且农村家长教育孩子欠缺方式方法,一打二骂,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难于沟通,除了给钱,他们之间额感情处于荒漠化。久而久之导致现在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扭曲,妨碍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取而代之的是不思进取、沉迷于网络游戏、盲目攀比、打架斗殴、拉帮结伙。而且现在的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应试教育情况,因为升学的压力,学校都不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有的学校连一周仅有的一节思想课也被主科老师给换走了。这样思想道德教育难以前行。

(二)农村基层组织存在权力道德腐败问题。权力道德主体在农村主要是农村干部。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关键要靠以党为主的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去落实。但农村基层组织干部任免不科学,有的地方每当换届选举的时候总是会出现贿选,买选票,请客吃饭的不在少数,几乎变成了谁给钱就选谁,这样选出来的基层干部根本就没有树立正确的公仆意识,他们身上没有为人民服务,爱祖国的理想信念,只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这些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

二、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新农村的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一要坚持不懈在农民群众中间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社会诚信教育,在农民群众心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二要对农民群众进行和谐文化意识教育,用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使广大农民群众坚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三要赋予符合时代和潮流的新内容,在农村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四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农民群众明确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鼓励和帮助农民群众树立荣辱观念。五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环保意识,帮助农民群众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一要积极推进乡镇文化站的建设,逐步实现村村都有文化室,以其为主要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活动。村委会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组织开展读报会、故事会、演讲活动以及观看教育片等,以此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二要把文化、体育、广播、信息等设施引进农村,提供农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1]。三要使农家书屋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开展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形成读书氛围,发挥其凝聚效应。农家书屋的管理应在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的领导下进行,要建立一项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其纳入村年度工作计划中。四要农村的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休闲、娱乐需要上,云南省是一个民族文化十分丰富的地方,应该鼓励农民在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扬弃创新,鼓励有兴趣者组建民乐、地方戏曲、花灯、民族歌舞社创作出现代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产品,这样既可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也可以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实现自我价值[2]。

(三)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一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营业性网吧不得让未成年人进入,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要重视学校思想道德的教育,确实保证好思想品德课的顺利进行,学校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上面更是要走社区,联系学生家长与他们进行沟通,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三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公安派出所、工商所、卫生院等单位的业务人员到学校进行禁毒扫黄、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安全等法制宣传教育。云南农村是一个边境线很长的地区,受到来自境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必须更加重视此项工作。四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父母应该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不要眼里只有钱,就算是外出打工也要积极的与子女进行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3]。

(四)加强法制教育,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思想道德教育本身一般只能够起到规劝作用,并不具备强制性得约束作用,当社会倡导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还没有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时,仅仅靠道德教育是难以凑效的。如果辅之以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把道德要求上升为惩戒性得法律约束,一方面保护大多数社会成员免受不道德行为造成的侵害,另一方面,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把道德上升为人们的自觉意志。一要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云南边境线农村恰恰是法制意识最薄弱的地方,各个基层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必须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法律宣传,增强全体农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观。二要在树立农民法律意识的宣传法律的方式上创新。应借鉴其他普法经验,将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法律条款用生动的手法表现出来,使农民更乐意接受。四要完善农村基层司法机构,让农民有事是可以随时咨询。要在普法的基础上彰显道德教育的作用,道德教育是依靠社会舆论、价值评判、良知,通过说服、劝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在社会上有极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道德和法律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道德为法律奠定了思想基础,法律为道德提供了依据。所以我们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协调二者,让农村的人们都知道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范文篇4

绝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高考的后进者,心理上普遍的特点是自卑心重,自信心不强。同时面临着来自社会的不良诱惑、人际关系的冲突,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学生心理不平稳,容易叛逆形成心理应激、心理危机、心理障碍等各类心理问题。离开初高中紧张的学习环境,远离父母的管教,加之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弱,没有了纪律约束,对于出现在周遭的不良诱惑难以抵抗,学生容易出现不良行为,例如抽烟、酗酒、沉迷网络、打架、盗窃、婚前性行为等。不难看出,职业院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易受环境影响,在其是非观念与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若没有接受到正确的指引和有力的监督,极易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孔子思想在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要以正确而新颖的方式将孔子思想融合到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主流道德观,纳入职业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一,以孔子的“仁”“孝”思想帮助学生学会宽宏感恩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高的道德标准,掌握住了"仁”,就是掌握了孔子思想中关于怎样做人的关键。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做到仁,首先要爱人,爱人就包括既爱别人,也爱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何以爱别人?其实这也是自立自强自爱的思想。孝悌是中国文化精神。以孔子之孝悌思想教育职校学生,使其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母生你养你,是慈爱,你回过来爱他们是孝。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尽孝道,要无违,当然尽孝不适说完全不违背父母的意思,这里的“无违”以不违背礼仪法制为前提,其次不违背父母之命。同时,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体会他们,当自己生病时,父母是多么的揪心担忧,要像父母爱自己一样去爱他们,这就是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对长辈的态度要好,不能摆脸色,辞色要温婉和顺。这就是“不敬,何以别乎?”以及“色难”。同时,以“仁孝”之思想践行于实践,不做违法乱纪之事,并将自己的行为影响扩散到周围。

第二,以孔子之“师道”教育学生尊师重友,求知治学

当今部分青年学生尊敬师长的意识淡薄,有不少不尊重甚至侮辱师长的态度和行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能为人师者必有其长处,作为学生应该认真向老师学习,培养职校学生的尊师重道之意识。从《论语》也可看到孔子的弟子对孔子都是非常恭敬的,孔子的教导他们都铭记在心,终身诵之、行之,唯恐不能践行老师的教导。并且,学生们即使做了大官,仍会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思想行为动态,求得老师的指点,一辈子都尊敬自己的老师。在孔子思想中,“学”具有根本性的地位,除了前面提过的注重个人道德修养,还有学习知识、礼乐、从政、生活等。《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说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并不断温习,没什么比这更快乐了。尤其要培养职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爱,只有爱上了学习,才能在自己的专业上取得成绩,通过学习变得越来越优秀,努力充实自己,齐头并进,实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第三,以“忠信”之道培养学生求实务本、诚实守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十分中意的弟子曾子就每日反省自己“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也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守信用的人,是无法成事的。子曰:“言忠信,行笃敬”、“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在学文知礼之后,就要恪守忠信,对上尽忠,对人守信。培养职校学生的忠信,不只使其在生活学习中保持诚信行为,也是培养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能肩负责任,忠于企业公司,信守承诺。

第四,以“君子”之范本教育学生知行合一、正直勇敢

在孔子看来“君子”是一个道德符合礼法的形象,要教育职校学生做君子,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君子自重好学知错就改。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是说人要自重,不断学习才不会固步自封,冥顽不灵。职校学生虽然是前一阶段学习的后进者,但并不代表他们一直就在一个位置上,要让他们明白总有一些朋友比我们厉害,要善于学习,犯了错也不要害怕,知错就改。君子的高境界有三: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不忧”是说像仁德的人一样没有忧烦,很快乐。对国家天下事,相信自有办法解决,遂无忧,纵使没有办法解决也能坦然处之。仁者的修养可以超越物质环境的拘绊。第二是“智者不惑”真正有高度智慧,没有什么难题解不开,没有迷惑怀疑之处,上自宇宙问题,下至个人问题,都了然于心。第三是“勇者不惧”只要公义之所在,心胸昭然坦荡,人生没有什么恐惧。

第五、学习敬业乐群思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以和为贵的大局意识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是说做人要庄重矜持,但不相互争执排挤;与人和睦相处,但不勾结私党。要与周围的同事同行相处愉快,做好自己的本分。敬业乐群强调的是职业道德规范。知和而和倡导的是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职业学校学到高技能之后,站上岗位后要做到“敬业乐群”,既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断提升技术,同时与周边同事相处融洽。

三、孔子思想融入职业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改革德育课堂模式

改变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的局面,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做到“专”“通”结合,充分发掘文化素质教育课的德育资源,把德育融入到文化学习的各个环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德育课可组织学生到校内或校外孔子学院、儒学院学习,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室的学习,将德育课堂变成灵活应变的可移动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孔子思想的积极性。

第二,孔子思想融入校园文化与校园系列活动之中

在校园文化中积极融入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全面发挥校园文化功能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措施。将孔子思想融入学校精神。如校训可以化用孔子的经典名言。精心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将当下发生的时政新闻和重大事件结合孔子思想开展讨论会,或定期开展以孔子思想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话剧表演,组织设立孔子协会等,使广大学生在缅怀孔子高尚仁礼之时,深刻认识到学习孔子思想,提高思想,践行道德重要意义。

第三,孔子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网络化课程中

思想道德范文篇5

通过上述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分析,再加之对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剖析,结合多年来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针对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提出如下的建议:

1、加强高职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做好高职学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首先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施者,这个实施者就是辅导员。只有大力加强辅导员的师资队伍,对辅导员进行相应的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才能让辅导员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交心朋友”,“沟通大师”,“良师益友”。通过对多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经验发现,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可以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向快速成长,也可以帮助学生洗涤心灵,指明方向,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一个不合格的辅导员,不仅不能好好的教导学生,更可能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导致与学生之间沟通困难,交流不畅,最后出现“学生不好管,学生管不了”的尴尬局面。由此看来,加强高职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加强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势必放在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首位。

2、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仅仅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里开设了思想政治修养课,制定了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的评分制度,这些方式只能从初级层次完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对于自身约束力较差,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这些思想道德教育都不能起较大的作用。因此,建议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从本质上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如何能更好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符合实际需要的开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改善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里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单一,采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评比思想道德优秀学生等方式,这样的教育模式单一,而且所能受用的学生范围也较小,对于自身约束力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这样的教育模式收效甚微。因此,应从当代学生的特点入手,改变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让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能提供更加适应当代学生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增设诸如开创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周,设计一系列宣传思想道德的FLASH动画,听取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意见后制定思想道德的教育方式,……。改善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让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地深入学生的心中,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结语

思想道德范文篇6

1.传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信息十分发达,人们的思想信息来源多样化,传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且实效性低迷,局限性凸显。第一,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与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发展脱节。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比较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而不太重视法律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的培养。对于处在不断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群体来说,能够关注思想政治与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从宏观整体角度透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毕竟占少数,这就使得思想道德教育不太贴合实际、贴合青少年,脱离了青少年群体最迫切的思想道德需求。第二,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忽视间接的、非正式因素的影响。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一般只重视政府主管部门、学校教育机构、共青团等这些正式组织直接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一些间接的非正式的因素被忽略了,比如同龄群体的影响。虽然他们不直接从事思想道德教育,但他们的活动间接地促进了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发展。事实上,青少年并不仅仅生活在一个正式的、有组织的和条理化非常充分的世界,在他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十分丰富灵活的朋辈教育方式,对这些因素的忽视将严重影响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第三,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从总体来说是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等机构实施的,其主要内容是围绕社会价值观念而展开,要求青少年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缺乏对青少年必要的人文关怀,使青少年始终处于被塑造的地位,主体性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2.现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中共中央国务院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项中心任务长抓不懈,从现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两个方面对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一方面,中国要发展、要前进,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同时还有赖于整体文明程度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年来,从“最美”现象喷涌、道德模范受推崇,到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能够感受到从公民个体到国家、社会层面,对道德提升的需求和呼唤。另一方面,与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相伴而来的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对人们的冲击和影响不断加大,有部分人开始对思想道德教育产生冷漠和抵触情绪“,德育无用论”、“德育次要论”也有了一定的市场,使得现阶段思想道德教育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十八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不仅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从思想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就是要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一个心灵层面的“美丽中国”,建设一个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美丽中国”。其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当前青少年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层次性越来越明显,为了给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不能不顾及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客观差异,简单地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的青少年。面对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要求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知行合一。但是我们的社会道德领域却存在着一些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一方面抱怨“人心冷漠”,一方面又告诫自己“少管闲事”;一方面抱怨别人不守公德,一方面又时常纵容自己。这种相互矛盾的“双重标准”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因此,从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来看,推进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十分必要。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内容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内容涉及众多方面,笔者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教育理念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中,就必须“以青少年为本”。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从人本身、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而是把思想道德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强调它对人的约束和驯化,这种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无德的教育”,把人当成物的“物性化教育”“、无人的教育”,它偏离了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而我们要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物性化的、无人的教育,把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性、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放在核心的位置。思想道德教育改革要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性,就是要提升青少年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每个青少年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看待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己如果没有对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就无法体现其主体性。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是以人为目的的教育,而不是以人为手段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把具有主体性的人当作灌输的容器。如果只是以一种思想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限制人们独立思考的权利、自主判断的自由,那就使人物化、工具化,其结果就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异化。思想道德教育改革要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前提是要求教育者要把青少年看成是有能力实现自我的人,其目的不在于看青少年是否掌握了最高的道德标准,而是看作为教育对象的青少年的思想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2.教育内容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而且包括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对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却有所忽视,以致部分青少年入团、入党很积极,但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心理问题时有发生。近些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思想道德教育日益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精神需要,但离青少年的现实需求还相距甚远。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很少涉及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内容。高校虽然开设了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相关课程,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往往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很少关注学生道德、法制和心理困惑的排解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最近发生的复旦大学学生投毒导致室友死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因口角捅死室友等悲剧可以看出,改革和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刻不容缓。

3.教育方法

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法,从效用关系角度看,主要包括灌输引导法和实践体验法。由于长期受“无人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育方法上,有些教育者缺乏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尊重和对学生的兴趣、需要及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遵循,过分强调思想道德的灌输。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有些学者指出灌输法虽然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实施方法,但是其适应性是有限的。在现代社会,它在价值观方面是一元的,容易造成教条化和空洞化。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完全抛弃灌输也是不正确的,应该使理论灌输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教育者应该在理论上泾渭分明,让青少年懂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另一方面,也要加强青少年的养成教育,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地面对各种道德难题,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反复经受锻炼,从而养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行为和习惯。只有经由青少年自己认真思考并认可的道德,才可能内化为青少年自身的行为准则,从而自愿地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更好地实践道德生活。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途径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必须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考虑,进行整体综合建设。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三方面探寻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路径,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1.建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学校、社会和家庭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因此,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就必须整合这三者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1)搭建学校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平台。

建设学校网站,使家长通过学校网站,既可以了解到学校的规章制度、发展情况,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建设短信平台,学校和班主任可以通过短信向家长学校的德育信息和反映学生的最新表现,争取家长的配合;建设班级QQ群,便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与家长互动,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道德信息。

(2)建立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德育活动机制,学校与社会机构共同开展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德育活动,如义工活动等;建立环境净化机制,尤其是网络环境的净化,使活跃于网络的青少年从网络中呼吸到更多的清新空气、见到更多的蓝天白云,如过滤和屏蔽网络不良信息等;建立榜样导向机制,如社会道德榜样进校园与学生互动等。

(3)建设家庭与社会合作互动的阵地。

比如,从社区建设入手,举办社区论坛,充分挖掘社区自身教育资源,请法律人士介绍法律知识、教育人士介绍教育方法、成功人士介绍奋斗经历等;编辑社区简报,社区成员互助的供求信息,报道社区邻里互助的好人好事等;组织家长和小孩开展爱我社区活动,使青少年从身边做起,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缺乏良好的联系与互动,无法形成合力。只有建构学校、社会和家庭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资源和力量的优化配置,才能切实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建构大学、中学、小学一体化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二是大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有效衔接,表现为:目标混乱,内容重叠,顺序颠倒,形式单一。要切实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就必须实现大中小学德育的一体化。

(1)目标清晰、层次分明。

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理论思维能力较差,其教育目标应该是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规范意识(法律意识)、心理健康;中学生心智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其教育目标应该是在小学阶段的基础上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心智比较成熟,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其教育目标应该是在中学阶段的基础上培养正确的国家观、政治观、公民观。

(2)内容适度、安排合理。

大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要适度,即符合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小学阶段根据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需要,教育内容应以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主;中学阶段根据学生思想观念培育的需要,教育内容应以思想教育为主;大学阶段根据学生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需要,教育内容应以政治教育为主。

(3)形式多样、方法得当。

大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即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操作思维发达,在学校适合开展活动德育,在家庭和社会适合开展生活德育;中学生形象思维发达,在学校适合开展故事德育,在家庭和社会适合开展社区德育;大学生抽象思维发达,在学校适合开展理论德育,在家庭和社会适合开展体验德育。只有实现目标、内容、形式相互衔接的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立一体化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改善和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构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思想道德范文篇7

1.思想上,缺乏理想信念,主流意识淡漠,价值取向扭曲,认为现实比未来重要、奋斗目标模糊。

2.品德上,缺乏起码的文明礼貌,不注重集体荣誉感,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责任感,自以为是,自负叛逆。

3.行动上,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动手能力差,个别学生甚至连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4.性格上,缺乏宽容之心,骄横跋扈,攀比心理严重,承受能力差,稍有不如意或失败,便意志消沉。为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改革方法,根据新形势下少年儿童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特点,深入细致的开展思想道德。

二、深入分析新形势下思想道德的新要求

学校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更是肩负着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历史使命。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新形势下对思想道德提出了新要求:

1.育人为本,道德为先。道德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要努力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整体规划,科学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遵循学校思想道德规律和少年儿童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少年儿童道德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学生健康成长。

三、全面拓展新形势下思想道德的新途径

立世德为首,立道德为先。如何把少年儿童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传播正能量,是思想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健康发展,精心构建教育平台,着力整合道德资源,不断拓展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新思路、新途径。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全方位渗透道德教育

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对提高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负有重要责任。长期以来,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素质教育、道德的主渠道。要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思想。任课教师要挖掘教材的道德资源,不断改进教法、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培养真、善、美的品质和情操。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不光重视知识的正确传授,更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赢。

(二)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以高尚的情操塑造学生

少年儿童兴趣广泛,可塑性强,开辟第二课堂教育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可利用区域内名胜古迹、教育基地等开展野外实践课。我县是“七连冠”的双拥模范县,辖区内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驻长各部队都是理想的道德第二课堂。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小社会

浓厚的文化氛围,洁净的班级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积极创建文明班级,争做“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奋发向上的良好品质,真正牢固树立了育人为本,道德为首的观念。

(四)整合道德资源,拓展道德阵地

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科学整合道德资源,充分利用各种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升国旗仪式。利用国旗下演讲,对学生进行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2.学习园地。利用学习园地,拓宽学生学习、教育、生活的途径。学习园地就像一个百花园,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不断进步。

3.开展革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进行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从中接受革命传统、高尚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感。

4.科学利用信息化育人方式。充分发挥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宣传栏、班级QQ群、短信平台的作用。鼓励学生踊跃投稿,表扬好人好事。

思想道德范文篇8

音乐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能起到以美导善的作用。音乐教育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任何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创作者浓重的情感。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按照时代的要求去熏陶、塑造人的品德。使学生充分体验蕴藏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从而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陶冶性情,体验到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音乐作品能对学生的情感、意识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并唤起学生追求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养成健康、向上、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音乐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能起到以美导学的作用。音乐艺术是一种情感艺术,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以形感人、以情感人的功能,结合音乐来自现实和贴近生活的特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并富有时代色彩的音乐旋律,来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通过音乐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渠道更通畅,导向功能发挥更实际。学生能通过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在音乐的影响和熏陶下,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内在的理性力量,从而逐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音乐教育能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的理论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来引导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是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音乐艺术因素有着割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通过开展音乐教育,让大学生接受中外经典戏剧,乐器演奏以及交响乐等艺术形式的熏陶,吸纳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提升自身精神境界,促进当代大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真正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对切实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作为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两个彼此独立的领域,而是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进音乐教育的内容,可以使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收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教育者要紧扣音乐来自现实和贴近生活的特点,通过音乐教育确立远大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使思想道德教育更富成效。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如果能够遵循音乐教育的发展规律,关注音乐的发展动向,在教学中将它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信念理想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以及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有良知、且品格高尚的一代新人。当《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悠扬歌声响起,就会将我们带入那牛羊满坡、绿草幽幽、溪流广阔的美好世界,使演唱者和听众的心灵与情感世界产生共鸣。世界各国的人都可以在施特劳斯美妙的圆舞曲声中翩翩起舞。又如,不管谁加入《欢乐颂》的合唱,都能进入一个神圣的境界。在音乐的熏陶下,我们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我们都会在那崇高而神圣的气氛中感受到天下一家的平等、博爱的精神。每当我们听到《毕业歌》这首慷慨激昂的励志歌曲,一定会激发莘莘学子的爱国热情。概而言之,音乐作品的教学就是对人的良知与美德的培养,就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德育,在“寓教于乐”的氛围当中,让大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情感和思想共鸣,从而获得思想道德教育更加理想的效果。

思想道德范文篇9

关键词:思想道德;载体创新;煤炭企业

近年来,我们不断深化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挖掘道德典型,宣传先进事迹,引导干部、职工、家属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矿井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了矿井精神文明建设,为矿井实现科学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氛围。

一、煤矿思想道德建设载体创新的目的意义

良好的道德意识不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且对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健康与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煤矿思想道德建设载体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

拓新煤矿思想道德建设载体,是建立企业思想道德体系的需求,是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人生道德观的现实需求,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精神需求。企业发展和职工富裕,靠的是全体职工万众一心、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凝聚力的支撑。

三、煤矿思想道德建设载体创新的主要做法

1.抓学习,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第一,重视政治理论学习。通过采取集中学习、座谈研讨、知识竞赛、电视直播等形式,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上级理论,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集团文件及领导讲话要求,做到有规划、有目的、有安排、有重点。第二,注重业务知识学习。坚持把英雄行动、班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作为业务知识学习的平台和载体,深入开展,常抓不懈。用高素质、高技能的管理精英和作业榜样,调动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全矿班组中,全面推行“1161”班组建设模式,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小革新、小设计、小发明、小创造、小建议”活动,创新思路、创新载体、创新工作,为推动班组建设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积极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带动和提升职工队伍技术素质,用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推动矿井科技进步和管理升级。第三,在读书中提升自我。读书重在学以致用,贵在分享。我们依托职工图书馆和基层单位图书馆,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2.抓教育,弘扬爱国爱矿精神第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年来,我们引导职工创新思维,刷新理念,脚踏实地,务实工作;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新时代雷锋精神,推动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平煤股份二矿(以下简称“我矿”)学雷锋活动和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深入持久开展。活动的开展,更加激励了职工立足岗位做贡献的热情,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促进了我矿思想道德建设和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第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按照集团的主题规划,创造性的开展主题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在“二次创业谱新篇,献礼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全矿干部职工班子会、学习会,加强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职工参与企业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电视站、网络、宣传橱窗、微信公众号和《文化二矿》内刊等多种方式,大力教育实践活动,让职工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将感恩之情化作强烈的社会责任,把忠诚企业、热爱企业、回报企业、奉献社会作为内在动力,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投身二次创业伟大实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第三,开展献礼活动。我们围绕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创新、后勤服务等内容,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迎接,奉献我先行”献礼活动。制定具体献礼项目,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党员认真履职尽责,立足岗位争创先进,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和职工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企业克难攻坚、应对危机出谋划策,从而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3.抓载体,营造感恩奉献氛围第一,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日常性的思想道德工作中,重视职工的思想动态、情感交流,多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活动,以文化艺术活动为舞台,倡导文明健康生活。通过各种活动陶冶职工情操,引导职工健康、向上、积极的生活,引导职工养成反对迷信的生活方式。第二,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为我矿2000多名志愿者建立电子档案,成立由100多名志愿者骨干为主的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志愿者开展“助老”活动,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上门为其服务,使老同志倍受感动。积极开展“送温暖”爱心帮扶活动,帮助弱势群体,救济困难职工。4.抓宣传,选树道德先进典型。充分利用宣传平台,宣传企业的道德先进人物及典型事迹。利用宣传排版、宣传标语、电子屏幕、文化长廊等形式,展示职工的愿景、理念,引导我矿干部职工积极争做道德先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推动了我矿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了煤矿工人的质朴精神。

作者:杨莉莉 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平煤股份二矿

参考文献:

[1]陈建华.思想道德修养.第7版[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

[2]夏伟东.新编《思想道德修养》教材的基本思路和特色[J].教学与研究,2003(8):59-63.

思想道德范文篇10

由于受传统思想和生活条件的影响,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普遍来说较低,极大地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进程。新型职业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落后的小农意识思想。我国农村几千年来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式生产、生活,居住分散、交通闭塞,长期以来受到经济的制约和思想的禁锢,形成了生产规模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许多农民则养成了安贫乐道、思想保守的小农意识。由于小农意识作怪,农民常常表现为满足于自给自足,得过且过,害怕竞争,看重眼前利益,缺少开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部分农民对土地有严重的依赖性,缺乏创新精神,不敢承担市场风险,习惯于沿袭以往的劳作和生存方式,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和发挥农业规模效应存在不信任感和恐惧感。

(二)愚昧的封建习俗。在农村很多地方,由于科普工作的滞后,普遍存在新型职业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初探□百色市那坡县职业教育中心苏剑华封建迷信的思想,遇事请道公巫婆驱魔问卜,出门要看个吉日,逢年过节上香拜佛,甚至是修庙堂、建寺院、塑神像,各种封建迷信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但破坏了原本淳朴的民风,还阻碍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三)单调的精神文化生活。由于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活动范围小等诸多原因,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普遍较单调,缺乏较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虽然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丰富的电视节目,有农家书屋,甚至有网络等资源,但是很多农民都不愿接触、不愿学习新的知识,单方面攀比物质条件。例如,有的农民在生活富裕之后,红白事上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不重视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提高,业余时间大多用于参与酗酒、等有害活动。

(四)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商品交换的法则渐渐侵蚀到农民的精神领域,影响着农民的是非观、荣辱观、得失观、义利观。部分原本淳朴的农民也变得功利起来,价值取向功利化,进而引起传统的孝文化缺失,甚至是道德沦丧。例如,不尊敬老人、不赡养老人、夫妻关系紧张、父子反目的现象在农村一定程度存在着。买卖不讲诚信、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等行为也有所显现,对本地原有特产的信誉造成极大的危害,有的地方甚至遭受惨重的经济损失。

(五)严重的短视行为。部分农民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目光短浅,为了眼前利益,放弃对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学习,参加技术培训只是为了得到少数的误工补助,有的甚至是到时间发放误工补助才急忙赶到培训现场。他们的理由是:学习技术耽误生产,搞生产多少能挣点钱。这种短视行为在农村基层干部当中也有所体现。短视行为限制了农民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和范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限制了农民自身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

(六)淡薄的法制意识。近年来,农村由于经济利益或矛盾纠纷产生的教训较多,存在群众缠访、冲击政府部门等现象,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遇事稍不满意就产生极端化思想,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清楚用法律解决问题的途径,当自身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往往采取粗暴方式,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友好乡邻也变成仇敌。例如,因争水争地引起的民事纠纷、斗殴、危害乡里等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

二、影响新型职业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主要因素

(一)改革开放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由原来的集体劳动者变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者,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也因此逐渐淡化,在生产经营中,他们更强调自我意识。而当时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缺乏具有较强约束力的道德力量,多种有害思潮有所显现。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较缺乏辨别能力,导致其思想道德素质呈现矛盾、复杂、多元甚至畸变的状态。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农民群众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由于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部分农民产生了利己主义甚至是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集体主义观念有所淡化,不关心集体,对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这部分农民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就会采取实用主义观点,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有的甚至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坑蒙拐骗,制假售劣,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

(三)重科技培训轻思想文化教育。多年来,部分地方的基层干部和群众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上面,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单调。平时注重开展科技讲座、致富交流和政策宣传,忽视思想教育,即使在各种培训、会议上谈到思想道德问题也只是流于形式,客观上削弱了教育效果。

(四)精神文化活动吸引力有待提高。近年来,针对农村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由于针对性不强、设计不合理、缺乏延续性等原因,难以贴近群众的生活实际,加之各种检查、评比重内容轻形式,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又能进行深刻教育的并不多,有些甚至劳民伤财,既不能解决实质性、根本性的问题,还加重了群众负担,对农民群众没有吸引力,无法调动群众积极参与,甚至遭到群众抵制。

(五)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受到忽视。部分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在教育内容上,忽视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教育对象上,放松了对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教育。同时,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脱离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现象,未能很好地正视和解决农民思想中存在的疑问。

(六)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机制不健全。面对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完善,管理人员不到位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农村基层组织思想建设工作机制上,普遍存在靠上级领导重视、靠上级督促来落实的状况,随意性较大。系统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机制还没有走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仍有待加强。在农民群众受各种思潮影响的关键时期,如果引导不好,不良的思想道德就会在边远农村滋长。

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措施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现代思想道德观念。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要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教育和武装广大农民,就是要在广大农村中切实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党对农村的政策教育。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通过政策法律、文化科技、艰苦奋斗与移风易俗、无神论、“八荣八耻”等内容教育,增强广大农民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对祖国、对家乡的自豪感,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使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无私、奉献、勤俭的良好风气。持之以恒地向农民传播先进观念,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团结互助、尊重知识的现代精神,使他们树立现代思想道德观念。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古人云:“仓廪实,知礼节”。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局限,农民也不例外,许多道德问题,往往是日常生活中具体经济利益问题没有解决好而引发的。因此,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打牢物质基础。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在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中教育引导群众,让群众既受教育又得实惠,只有抓住两者的结合点,才能形成互动共长的和谐局面。

(三)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做好农村道德形象的示范引导。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文明村”、“文明户”、“五好家庭”、“三好评选”(如好公婆、好儿女、好媳妇)、“信用村”、“信用户”等形式创建道德实践活动,树立一大批体现时代精神的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楷模,让他们在农村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同时,要大力宣传这些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向这些先进典型学习活动,通过一件件典型事迹感染人、教育人、带动人。让广大农民群众从先进典型感人事迹中受到鼓舞,让先进典型人物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榜样,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四)办好农村职业学校,建立技德一体的农民培训基地。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举措。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统筹县乡级各种培训,建立以县级职业学校为龙头,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以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实用型、开放型农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不但把农村职业学校办成信息服务、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与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开发服务的基地,而且把农村职业学校办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注重农村职业学校的文化内涵建设,加强农村职业学校的思想道德精神塑造功能,让农民技术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道德素养也得到提升。

(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民主法制环境。在广大农村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通过举办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咨询、送法下乡、以案说法等活动,深入宣传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广大农民遵纪守法、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依法维权、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同时,在社会管理中,既保护和支持广大农民通过正当、合法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又提倡和鼓励为他人和社会作奉献的高尚道德,更要对那些无视法律,扰乱、破坏社会秩序等违法行为从严打击,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民主法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