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时间:2022-10-28 10:10:14

导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篇1

[摘要]从立德树人的概念出发,分析立德树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应对形势挑战的客观需要,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包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中国当代大学生,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内容的完善,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理想信念铸魂,加强立德树人宣传,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立德树人的概念

立德树人是德育的重要基础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坚决树立道德修养”。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左传》提及“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的初衷是培养人才。青年学生时代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很关键。

二、立德树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一)以德育人是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坚持师德师风的紧密结合

道德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它强调道德修养,从小善到大善、小德到大德。要求大学生崇尚美德,明辨是非,尊师重教,团结友爱,把“美德”作为大学生的灵魂,从而达到“进室之橙,出室之芳”的教育效果,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二)大学生德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多种形式和方法,但只有注重“德”,才能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鼓励、引导学生成为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人,要求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过程中,结合社会和国家实际情况,把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放在首要位置,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三、立德树人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的需要

教育政策对高等教育的形式、类型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在不同时期,我国的教育政策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每一次变化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立德育人,这对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应对形势挑战的客观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思潮不断涌入我国,会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明显,道德观念逐渐下降,思想道德教学和政治素质教育能够及时纠正大学生错误价值观,树立正确思想价值理念。     

(三)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全方位成才的最有效途径,应该以学生为本,着眼学生的全方位、和谐、持续、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要确立“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成才目标为实际工作思想出发点,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需求为价值导向,以大学生自身为核心开展道德教学。培育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力量,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让大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坚持“立德育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武装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多年社会历史发展和成功的办学经验表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精神,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内容的完善

作为践行立德树人的主导人教师,必须对“道德建设”、“育人”、“如何育人”等基本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始终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教育学生。充分发挥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把立德树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中。将“立德树人”等新闻热点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引发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课程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教师要具有开拓进取的工作状态。具备坚强的共产主义信念、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功底和浓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因材施教,根据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进一步发掘和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时代精神内涵,从而不断丰富“立德树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育内容。为大学生疏通认知之困,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立德树人。

(二)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育

不同的价值观通过网络媒体,影响着现代青年群体。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必须在网络文化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通过网络直播结合课堂投入为德育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基于开放式在线课堂互动平台,师生可以参与讨论和探索,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互动中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由被动掌握到主动掌握。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成为志存高远的高素质人才。实践是人们品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之间的中介与桥梁。以道德实践为载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进行大学生道德建设,以提高大学生道德情操。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理想信念铸魂

用理想信念铸就灵魂,就是铸就青年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信念的灵魂,从而进一步强化青年学生学习、提高和生活发展的“政治灵魂”,补充“精神钙”。新时代的铸魂育人工程,关键是要加强时代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把个人幸福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增强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教育为基石,注重引导大学生在多元文化思潮的激荡中坚定理想信念。

(四)加强立德树人宣传,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1.在学校宣传教育工作中,重视文化载体的构建。利用这种文化载体和文化产品,反映其精神价值和学校的精神文化。例如:可以体现在服饰、校园吉祥物、明信片、标签等服饰和物品中;通过在学校公共设施上书写宣传标识,促进学校景观的使用与教学功能达到统一;利用校园文化节、课外活动、宣传栏等传统阵地宣传,塑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立德树人的教育文化,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2.举办“立德树人”主题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书评、征文等活动,组织放映反映立德树人思想的影视片等,寓教于乐,加强对“立德育人”思想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3.将“立德树人”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有利于我国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受到立德树人影响,在思想和知识上完全平等,自觉地把“立德树人”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也有利于加强和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优化和改善大学生的教育环境。

五、结语

立德树人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实践与教育目标就是培育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能力的高层次和综合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建设提高人才保障。因此,在坚持“立德树人”教学宗旨的同时,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培养其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有通过与时俱进的方式把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以深化创新,促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扎实发展,才可以更加切实发挥其功效,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更加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作者:茹菲娜·外力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篇2

201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来势凶猛,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等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当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仍然存在,对全国人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因此,高校要根据当下形势,准确把握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将其融入到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正确引导大学生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培育大学生爱国、团结、奋进和奉献精神。

一、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一)举国同心的精神

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是一场全国人民参与的斗争。在这场斗争刚开始时,虽然在除夕之夜,但仍有一大批白衣天使放弃与家人团聚,舍小家,为大家,从死神手里争分夺秒,仅仅4万名工人只用10余天的时间建成了临时新冠疫情医院。粮食、蔬菜和生活必需品等连夜从全国汇集。全国人民都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在2020年春节放弃了与亲朋好友的团聚,以家庭为单位自觉闭门不出,及时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链,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做着贡献,集中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家国情怀。高校应培育大学生听党指挥的政治意识,每个人都有为国家做贡献的义务与责任,在疫情期间,人人都应自觉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做一个有远大理想抱负与高尚道德情操的新时代好青年[2]。

(二)舍生忘死的精神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疫情形势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奋不顾身、夜以继日、默默坚守在抗疫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率先拉响警报,提出此次不是一般的流感,在工作中不慎被新冠病毒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4岁;张定宇隐瞒了自己的病症,顾不上被新冠肺炎感染的妻子,咬紧牙关,坚守一线。正是有这些平凡的坚守者,他们无私付出、甘于奉献,才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才换来令世界惊叹的中国抗疫速度。高校应将舍生忘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准衔接,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忘我精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素养。

(三)尊重科学的精神

新冠肺炎病毒来势汹汹,打破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中国共产党在此次疫情攻坚战中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全局出发,及时做出应对之策,研发疫苗、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动态清零、划分“三区”等举措有效阻断了病毒传播,有序开始复工复产,社会经济得以复苏。这是依靠科学所收获的不易成果,也是尊重科学的有力证明。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培养学生秉持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善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相信科学,正确分辨谣言,不制造恐慌,不歧视感染人员,理性应对新冠疫情[3]。

(四)命运与共的精神

在这场战疫中,命运与共是更真切、更深刻的认识与感知,是中国抗疫经验、抗疫精神的科学总结和准确凝练。中国政府坚定与世界各国携手抗疫,与病毒斗争、与未知斗争,组成了一股又一股新生力量,使大国形象展现的一览无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国担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各高校应当培养当代大学生塑造时代主人翁的意识,与全国人民一起同呼吸共命运,用实际行动塑造出一个个“能上岗”“有作为”的青年大学生形象,实现人生价值,担当社会责任。

二、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大学生是寄托着民族希望的一代,因此,应将在抗疫实践中凝练而成的伟大抗疫精神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

(一)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志士仁人为了祖国的命运,忧国忧民,前仆后继,为国捐躯。如今,进入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依然是复杂而艰巨的。在这三年的战“疫”中,全国人民凝聚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用居家隔离的方式支持抗疫。医务工作者、志愿者第一时间奔赴一线,各个省份援助物资,所有人自愿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这都是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体现。要培养大学生践行爱国主义精神,要勇于改变自身,适应新时代的变迁。通过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日常学习,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坚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把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去践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响应祖国和时代的召唤。

(二)培养大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由于事发突然,初期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与威胁,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对此病毒一筹莫展,但无数个医务工作者,抱着“我将无我、不负使命”的大格局与大情怀,奔赴疫区第一线,用一己之力尽可能地守护更多的人。除了医务工作者,还有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他们真正能做到在关键时候顶的上,危难时候豁得出。在疫情面前,要鼓励大学生志愿者面对生命的挑战和威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不怕苦、不怕累、不挑活,服从组织分配,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用青春在抗疫阵地树立起一面鲜红的旗帜,以实际行动彰显当代大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4]。

(三)强化大学生的勇于担当意识

青年一代是充满希望的一代,是肩负民族使命的一代,青年一代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将个人命运与时代紧紧捆绑。因此,社会责任感教育成为时代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而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要进一步加强责任担当意识教育,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培养途径,要让大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深深明确并筑牢社会责任感。高校大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基层、西部,通过对社会进一步地了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接过老一代的接力棒继续奋斗,在实践中强化个人担当,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更好发展的后备军和中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戮力前行。

(四)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教育

“科学精神”是中华民族求真、向善、向美内在涵养的基因流淌。党和政府在面对严峻的疫情和汹涌的舆情时,以务实高效的态度科学研判形势,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扩散蔓延。与病毒的较量,与疫情的作战,离不开科学精神的引领。无论是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对疫情当前局面的研判,还是众多医护工作者对病人的救治,以及普通民众日常的科学防护,无不彰显着科学精神的重要性。科学精神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应把握人生中黄金学习时间,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钻研专业问题,培养创新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另外,大学生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与锻炼。大学生要在实践中加以磨炼,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创新灵感,塑造其科学创新精神,培养其求真务实的品格,从而进一步提高科学精神教学的实效性与意义。

作者:赵子彤 蔡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篇3

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系统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类要素整合的产物,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演进、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社会发展理念、内容和方式,是人类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宝贵经验和根本方法。另一方面,每一次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都会对社会发展进程进行一次新的定位,对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处于社会经济文化中的人产生巨大冲击,社会个体对自身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产生更高的需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剧烈震荡和急速转向。大学生是这个时代中,思维最为活跃、对社会变化最为敏锐、行动最为果敢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政治意识、思想观念与行为模式深植于所处时代现实社会的各种思潮与价值取向。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带来的阶段性特征与现实发展症结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体现得最为鲜明,大学生们无论是对于外界信息的接收、还是自我认知的判断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行为方式,都呈现出与以往时代深刻的差异性。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调和社会矛盾的工具功能以及人的思想“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观问题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主体之于客体的行为,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有意识的思想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融入这个大变革时代,与时代前进方向同向而行。

二、美好生活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我国由生存型社会逐渐向发展型社会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已经超越了对于物质生活的满足,从生存需求转向了生命意义的言说”[3]。在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大变革中,大学生同样对自身的发展需要产生了更高的期盼,他们逐步弱化对满足生存需要的纯粹物质索取,开始转向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全方面、高质量的供给,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精神与个体生命等多个方面完整的样式。

(一)美好生活回应了大学生对自由全面发展的诉求

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生存需要、占有需要、自由全面发展需要三个层次,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及其围绕实现需要所发生的一切活动又诱发新的需要。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从本质上说即是人的需要升级,人们开始从生存占有需要向个体自由全面发展需要延展。美好生活回应了人们对自由全面发展的诉求,只有个体得到普遍的、全面的、充分的发展,人的本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彰显。思想政治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做人的工作,也就是如何将社会个体塑造成社会需要的并且得到全面发展的“人”的样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最终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鲜明价值导向,美好生活奋斗目标强化了这种价值导向,赋予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全新内涵。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势而为,以美好生活作为工作目标和导向,积极回应大学生对自我全面发展的诉求,增加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培育更加符合当下时代要求的精神文化给养,持续改进“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情操、以丰富的文化沁润心灵,使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有更实质性的进展。

(二)美好生活内蕴着大学生意识形态引领的基本功能

美好生活是人们对未来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描绘,中国共产党把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作为执政的奋斗目标,这既是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更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它承载着党的政治理想以及党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政治承诺,事关人民群众的利益福祉,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美好生活的目标以解决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求为价值导向,根源于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执政为民”“发展惠民”的政治理念及实践,具有强大的政治生命力,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意识形态引领功能解决的是社会成员思想统一的问题,它主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使社会成员对社会主流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形成认知与行为认同。美好生活目标的确立,就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它所蕴含的理论性、实践性与政治性,决定了其对全体中国人民特别是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意识形态引领功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确立美好生活的发展目标,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社会发展现实作出的科学判断,更是中国共产党深刻理解人民对于更好生活愿景所作出的政治回应与政策调整。对于这样的政党,它所有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无不渗透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引领功能,这样的政党也理所当然得到大学生的支持和拥护。

(三)美好生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大学生富有朝气、怀揣梦想,更拥有无限创造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靠的是行动,行动决定一切,任何的口号都比不过大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的切身体验。人民至上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它必须落实到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要让大学看得见、摸得着、共享到。因此,必须将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我党的神圣使命,拓展并深化人民至上思想的理论厚度和时代认知,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发展的目标要为民所立,社会发展的成果要为民所享,彰显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最基本价值追寻,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夯实我们党的群众基础。

三、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向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和机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方法,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不偏移、育人任务不减持、工作方法不弱化。

(一)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以学生为中心价值取向相统一

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显著特征,这种向往并非虚幻的想象,而是体现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现实诉求中,是具体实在的。一是更加关注教育质量改进。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供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改进教育质量是高校办学的关键,也是大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优质的办学质量能够助力大学生获取知识、形塑思想、习得本领,事关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因此,当代大学生对教育质量提升有着迫切的需求。二是更加关注个人职业发展。个人就业和职业发展是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它涉及到大学生的社会生存发展问题。如今大部分大学生从入学伊始就做好了未来职业规划,并在大学期间为之努力奋斗。学校及社会如何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职业发展,能够提供什么样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培训,是大学生在学期间非常关注的内容。三是更加关注民主参与。新时代大学生民主参政意识愈发强烈,体现了大学生胸怀国家民族、渴望建功立业的淳朴情怀。对民主参与的要求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参与学校管理和社会治理是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也是他们反映诉求、争取利益的重要方式。四是更加关注精神生活提升。精神生活是比物质生活更高级别的生活需要,在我国社会生产繁荣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大学生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需要,要求社会能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精神需求。五是更加关注生态环境改善。青山绿水的优美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重要指标,对于丰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生活外又一重要的生活诉求。大学生始终关注生态环境的改善,对青山绿水的需求更加迫切,在保护环境的行动上也始终走在前列。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大学生在学校里的主体地位,高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大学生的需要出发,体现高等教育办学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回归到高等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要把大学生当做一个具体的“人”来看待,克服过去“抽象人”的教育,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思想情感和成长成才过程,不能按照同一个模式去塑造学生,要带着情感去教育人而不是去管理人;要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贯穿于学校全部工作,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要始终围绕育人这个中心,尊重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现实诉求,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大学生去实现他们的梦想和需求。

(二)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选择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统一

多元文化指的是“由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等存在一定冲突的文化所构成的一个系统”[5]。主要表现为人类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多元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增加了个体的选择机会,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了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在文化多元化的进程中,不同文化的彼此激荡与冲突,强势文化的极度扩张,给文化弱势国家的文化安全带来很大冲击,甚至威胁到这些国家的政权稳定。当前我国社会各种文化样态多元并存、自由发展,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需求角度来看,这就要求社会文化产品供给,样态上要更加丰富、内容要更加多元、形式要更加多样,能够真正满足人民对多元文化样式的需求。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最本质特征。立德树人是对我国几千年教育传统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经验的高度凝练和系统总结。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立德树人首次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得以正式确立。

(三)大学生对自由个性的追求与三全育人工作方法相统一

马克思从人类的社会发展关系角度出发,把人的发展概括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人的自由个性三种形态。马克思认为,人类自由发展的程度,是一个具有历史发展规律的复杂的延续性过程,同人类过去的劳动分工、实践活动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紧密结合。自由个性阶段是人得到充分发展的阶段,人们完全控制自己的生存条件,具有充分的能动性,构成人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的身体、智力、行为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成熟。每个社会个体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特点,而这些个性特点的差异是由其思想观念的不同引起的。一个有个性的人能够对社会现实和具体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会被别人的思想所左右,并且具有较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社会的发展有赖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对自由个性的追求,对思想独立自主的渴望。追求和促进大学生的自由个性发展是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永恒的现实出发点和终极价值目标。大学生对自由个性的追求,不代表大学生在实现个人价值时可以无序索取和盲目任性。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出它的重要性,在工作方法上要遵循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充分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生存状态。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是一种协同互动的系统,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特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与环境的不断演化过程中,通过长期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灌输性和启发性、建设性和批判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相互转换,形成机制提升能力的螺旋状发展过程,并呈现出教育内容一脉相承的承继和教育方法与时俱进的创新[6]。全员,是指高校全体教育工作者都自觉地在各自本职工作中对大学生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思想价值引领,强化育人意识和责任担当;全过程,是指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融入高校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课堂授课、课后监督、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形成全领域、长时段、持续性的育人机制;全方位,是指从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多个维度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筑多维并进、互补互动、融合贯通的“大思政”格局[7]。以三全育人工作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的个性教育,促进大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育人实践中,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反思;尊重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建立健全适度的容错机制,努力为大学生创造展示和表现自我的空间和环境;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理念,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运用自己独特的个性优势,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总的来说,三全育人机制就是要挖掘不同领域中的育人因素、整合不同社会力量的育人功能、探索不同实践载体的育人方式,构成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教育整体,助力大学生在实现自由个性的同时,不断成长成才。

作者:陈由登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篇4

湘潭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对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各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各高校也开始不断探索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措施。从湘潭红色文化的内涵来看,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高度重合,对湘潭红色文化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透彻分析,对于大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深远。

一、湘潭红色文化的界定

中国红色文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极具中国本土特色的文化,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是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和崇高境界的具体体现。湘潭红色文化,是指湘潭本地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人和物。湘潭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诞生并养育了一大批为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革命前辈。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影响了无数勤劳勇敢的湘潭人,给湘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让湘潭成为一片红色的热土。

二、湘潭红色文化的价值

(一)政治引导价值

湘潭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不断发展和补充的先进文化,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及精神谱系,政治导向引领十分鲜明,倡导国民建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具有丰富的政治导向价值。湘潭红色文化的发展过程和所包含的具体内涵,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波澜壮阔,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湘潭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史实性教育和证明性教育,让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大学生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在熟悉湘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重温历史,追根溯源,把党的执政理念和政治思维内化于心,在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面前保持清醒认识。同时把政治思想内化到学习、生活中去,不断坚定政治信仰。

(二)思想引领价值

在了解湘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可以让大学生铭记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更加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努力方向,促使他们自觉地继承和发扬湘潭红色文化,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成为祖国和人民未来的希望。

(三)道德示范价值

湘潭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其包含的道德规范作用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和人民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离不开强大道德力量的支撑。正是有了道德力量的推动,我们才能不断前进,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依然屹立在世界强国的行列之中。湘潭红色文化在发源和发展的过程中汇集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标准,如舍生忘死、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这些道德品质无一不折射出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为大学生起到了道德示范作用。在遇到困难时,回望先烈们在革命战争中的勇往直前;在找不到努力方向的时候,想想先烈们为了追求真理而做出的英勇牺牲。湘潭红色文化中包含的道德示范案例不胜枚举,对大学生向上向善、树立正确的“三观”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在示范作用的感召下,他们能自觉地培养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使他们成长为有道德修养的时代新人。

三、湘潭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湘潭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来说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高度一致,倡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二者就有了形成合力、相互促进的可能性,让湘潭红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巩固和提高。

(一)二者都具有政治教育功能

湘潭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的都是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优秀的道德情怀,都具有浓厚的思政教育功能,能够让大学生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大学生在接受湘潭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我国革命历史、党的发展历程的清醒认识,进而更加珍惜目前优渥的生活学习环境,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主义道路,把自己的努力方向同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这一远大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进一步筑牢思想政治堡垒。

(二)二者都具有文化传承功能

中国红色文化是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产生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这种先进文化继承了我们一路走来的革命、改革、发展过程的先进经验,是中华民族和人民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祖国和人民不断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强大力量源泉。充分发挥和利用湘潭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是践行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要求。

(三)二者都具有强化认同功能

通过湘潭红色文化的耳濡目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润物无声,能够让大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发展历史和我党的革命历史,让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在大学生心目中生根发芽,使他们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情感不断提升。还可以让大学生进一步清醒认识、坚定立场。

四、湘潭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湘潭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继承和发扬湘潭红色文化精髓,推动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二者形成合力、双管齐下,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祖国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湘潭红色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现实支持

湘潭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革命故事、历史人物、伟人故里等现实素材非常丰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大量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支持和历史依据。在聆听革命故事、瞻仰历史人物、参观伟人故里的时候可以让大学生有深刻的代入感,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沉浸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内容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更加显著。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对各方面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接受教育,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湘潭红色文化蕴含着极为丰富优秀的精神内涵,通过对湘潭红色文化的进一步挖掘和提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大学生对湘潭红色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使其充分发挥在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具体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湘潭红色文化的传承可以达到对价值要求和思想要求的灌输,促使大学生更加坚定地投身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之中。由此可见,湘潭红色文化中包含的价值观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方向高度一致,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提炼湘潭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湘潭红色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支持。

(二)湘潭红色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湘潭红色文化用事实依据给出了有力的回答,毛泽东以民族复兴和祖国强盛为己任,从小小的韶山走向了广阔的全中国。学习党史,要深入了解韶山的少年毛泽东、乌石的少年彭德怀等一大批革命伟人,他们留下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湘潭红色文化的载体作用具体体现在教育实践的活动过程中,湘潭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遗产,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建立在这些精神和物质文化遗产之上,通过湘潭红色文化向学生传递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让学生在无形中加以接受。与此同时,还要将红色文化中所提倡的各种思想政治要求外化于行,这既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也是以湘潭红色文化为载体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湘潭红色教育基地参与实地教学、湘潭红色诗文朗诵、湘潭红色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这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同时还是真正实现湘潭红色文化载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在对湘潭红色文化进行挖掘、提炼、传播、发扬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湘潭红色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吸收,进而将这种理解和吸收外化为日常行为,实现思想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便是载体作用的具体体现。湘潭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对其加深理解和感悟,体现其教育载体的具体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不断飞跃,使大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方式也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和喜爱。因此,湘潭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载体。

(三)湘潭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

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深入、全面、直观地感受湘潭红色文化,为湘潭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拓展了途径。而湘潭红色文化在挖掘、提炼、传播、发扬的过程中,又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方式和措施,大学生在感受湘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既接受了教育,又受到了思想的洗礼,且这种直观的教育方式比单纯的理论教学更容易让大学生所接受。湘潭红色文化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教育者和学生之间思想传递的有效桥梁,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传递的湘潭红色文化内涵,能够为湘潭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供具体路径。因此,这两者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无论是以什么角色出现,都体现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提升的教育事实。湘潭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着高度的重合。在湘潭红色文化的挖掘、提炼、传播、发扬的过程中,不断提炼和运用红色文化的教育功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言,是丰富和发展的具体措施之一。当然,在探讨湘潭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具体的教育效果,不仅需要不断地提炼和充分利用湘潭红色文化的精髓,还需要配合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达到预期目的。湘潭红色文化中包含的教育内涵,使其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既以载体的形式出现,又以具体路径的方式发光。因此,湘潭红色文化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又是重要的教学措施。以湘潭红色文化为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教育内容的接收过程中,教育者和学生以湘潭红色文化为桥梁建立起有机联系,形成了湘潭红色文化与大学生间的紧密互动,推动着湘潭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不断提升。

五、结语

湘潭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对提高大学生思想品质和素质,强化和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更是改革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把湘潭红色文化合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一定能够成为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前进的又一强劲助推力。

作者:袁贲 单位: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