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00:48: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学生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学生论文: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
大学生论文
目前处于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八荣八耻”的提出非常及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把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要加强思想建设.因为知荣明耻的目的在于践行,要确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文明合格大学生!
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特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胡总书记讲话既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少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又指出了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不但要领会在心里,更要落实到行动,从细微着手,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关注时事变化,热衷公益事业,勇担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八荣八耻”是一种尊严导向、价值导向和责任感导向,学习它关键在于认准做人的规范,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八荣八耻”让人们明白了应该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它应当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4、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探索
摘要: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就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与毕业论文质量的相关性对南京某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主因在于大学生普遍科研训练不足,导致撰写毕业论文时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由此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一体化运作模式。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科研训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修订)明确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很显然,本科生的“初步研究能力”直观的表现就是毕业论文的质量,它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所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一现状,有论者从学生方面、教师方面和管理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但却因为过于形式化而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还增加了师生不必要的负担,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情况未有多大的改观。为此,有学者主张“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因此,调查分析毕业生论文质量下滑的主因,探索出保证本科毕业生论文的质量的运作机制,应是高校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主因:大学生科研训练不足
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是高等学校经过长期探索,为提高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所探索出来的重要经验,它是大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前提。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主因,就是大学生科研训练不足,具体表现为:1.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普遍参与度不够。高等院校考量学生研究能力的主要依据是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完成必须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支撑。这就需要学生在大学的学习期间要有足够的科研训练时间。这是因为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撰写毕业论文两者时间上的有先后顺序,其科研活动能够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前期准备,如,查阅和整理文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活动等。因此,大学生科研训练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基础。本文就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现状对南京某高校的学生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不记名回答,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达90%。对“您是否参加过科研训练活动”(调查样本1)的问题,在有效问卷中,只有15人参加过科研训练活动,占比仅为8.9%,没有参加过科研训练活动的人数为153人,占比高达91.1%(见图1)。从调查情况来看,参加科研训练活动的学生很少,大多数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未参与其中。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大学就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这一计划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实施的情况来看高校大学生的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成为了少数优秀生的专利,以至于未参加过科研训练活动的大多数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选题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或过于大而空泛,或是往年论题的简单重复,缺乏实际的意义。加之做毕业论文在时间上与就业、考研等时间冲突,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导致拼凑、雷同,甚至抄袭的现象严重,不能体现毕业论文检验学生学业水平的要求,制约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2.学校对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活动重视不够。众所周知,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要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而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寓于平时的教学、科研训练当中的。毕业论文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科研训练成果的反映。将毕业论文选题寓于平时的科研训练活动中,有助于研究问题的渐进性和连贯性,逐渐深化对问题的研究,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然而,学校对此并未给予高度的重视。调查问卷对从未参加过科研训练活动的学生问到“您是否了解过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调查样本2)问题时,其回答情况见图2。从调查情况来看,学校对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活动宣传不到位,致使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参与到科研训练活动中,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中缺少了必要的训练环节。3.科研训练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够。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对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决于大学四年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还在于实践。大学生科研训练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过程。学生们通过参加科研训练,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资料;如何做样本分析;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等,这样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从而可以避免其在写毕业论文时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而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进行,需要教师经常性地和学生沟通,精心指导。调查问卷就这一问题,对参加过科研训练项目的学生问到“在科研训练活动期间,您和指导老师沟通的频率是”(调查样本3),其回答情况见图3。从参与过科研训练活动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不紧密,科研训练项目任由学生自己完成。由于沟通不足,教师不知道学生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即便是学生参与了科研训练的项目,但由于指导不够,其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专业技能也不会有多大的提升。4.科研训练课余化,缺乏系统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课程。目前高校未将科研训练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致使学校开展的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存在着与学科、专业教育相互脱节的问题,科研训练还没有真正地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当中,其训练活动更多地依靠课余时间,常常是由学校团委、大学生社团组织进行,这很难全面地提高大学生对科研训练的认识。由于科研训练活动业余化,使很多学生缺乏系统性科研训练的途径。调查问卷对未参与过科研项目训练的学生问到“如果您要参加科研训练计划,希望学校给予怎样的帮助”(调查样本4)的问题中,其回答情况见图4。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学生迫切希望设置大学生科研项目训练课程,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的专业教育。
二、构建大学生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一体化模式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择业与求职中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论文
大学生择业与求职中的心理健康
一、2006年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
1、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
2、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
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加大,就业服务急待加强。
大学生旅游消费营销对策研究论文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势头最快的产业,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调查显示,2007年1-11月,中国主要城市接待旅游人数为近四千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37%。其中接待外国游客23330404人次,接待香港同胞11176899人次,接待澳门同胞722831人次,接待台湾同胞4740206人次。入境游客中外国人人数为23938139人。其中,入境举行会议或商务活动的为6434616人,入境观光旅游的为12049859人,探亲访友的为72866人,入境的服务员工为2122858人,其他入境人数为3257940人。预计到2010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1226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GDP的7%。很显然,旅游业将会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文化旅游产业有了蓬勃的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调查报告,文化旅游在世界旅游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参加文化旅游的国际旅游者每年有两亿四千多万。文化旅游因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氛围而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它以多样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又因它具有的文化性、变化性、可持续性和季节性不明显等特点和优点而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可以说文化旅游己经成为当前世界旅游的一种潮流和趋势,并将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旅游发展的亮点和主流。深层次、高品位的文化旅游因而成为个性化、知识化时代背景下最具有持续发展前景的一项旅游产品,可以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支柱。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消费群体也在不断的扩大中。传统的旅游项目是针对一些城市白领以及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退休人员。这群人的特点是有工作或者生活压力,他们需要一种方式来释放自己,而且他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支付旅游费用。传统的旅游模式是由旅行社组团出游,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类似于自助游等旅游新模式逐渐出现。针对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消费计划,已经成为各个旅行社提高业绩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这一类群体在未来的十年内存在一个很大的旅游消费市场。他们所需要的旅游模式是打破传统模式的。研究大学生旅游消费营销策略是进一步发展我国旅游业的重要方面,也是旅行社存在与发展的关键。相对比上班族来说,大学生的空余时间要多出很多。也就是说大学生存在旅游时间的可能性。传统的旅游消费群体又的仅是在假期或者是黄金周出游,除去这一周期,很多旅行社和景点都处在不饱和的状态,而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恰好来填补这一不足。避开旅游高峰出游已经慢慢的成为大学生旅游新观念。所以,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制定大学生旅游营销策略,不仅可以给旅游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增加新的盈利模式,而且也能缓解目前旅游业出现的假期爆满,平时无人的现状。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德育学分制试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德育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实施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德育学分制的意义,阐述了德育学分制设计的基本内容,建立了大学生德育学分评价指标体系为大学生德育学分制的推行提供了可行方案。
一、实施大学生德育学分制的意义
(一)德育学分制是体现以德育为核心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四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显然,德育学分制是适应高校学分制改革发展,落实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德育学分制是学生个体德育评估的现实要求
大学生德育学分制分析论文
一、实施大学生德育学分制的意义
(一)德育学分制是体现以德育为核心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四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显然,德育学分制是适应高校学分制改革发展,落实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德育学分制是学生个体德育评估的现实要求
目前,大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过程中,智育较为重视,体育也成为学分制的一部分,而作为“首位”的德育却一直是软而虚,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瓶颈”。高校学生的德育实践环节尚未形成体系,对学生的德育实践评估方式量化评分,在知行统一的育人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学生个体德育评估呼唤德育学分制的实施。
(三)德育学分制是提高学生自觉接受德育的有效措施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
摘要: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牵引,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把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科学研究相融合,把以竞赛为目的变为以竞赛为手段,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问题。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运行模式和激励机制,进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推广到其他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搭建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实现工科院校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创业;学科建设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985年出现于美国[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从1994年起共同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在高校中已变成最广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之一。这项竞赛2007年被列入教育部质量工程首批资助的学科竞赛之一。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由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简化加工而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挑战性[1]。学生面对一个实际问题,对解决方法没有任何限制,学生可以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任何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加以分析、解决,他们必须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主动学习、独立研究的能力。竞赛没有事先设定标准答案,但留有充分余地供参赛者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并充分发扬3人一组的团结合作精神。由于竞赛面向所有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因此每年吸引了大量工科类专业的大学生参赛。
竞赛实际上包括三个阶段,即赛前培训阶段、竞赛阶段和赛后研究阶段,彼此相互联系。在赛前培训阶段,学生要通过课程学习或课外讲座掌握一些包括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软件的使用等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际建模得到训练;竞赛三天集中完成竞赛题目;赛后对赛题继续深入研究。在“十二五”期间[2],国家决定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而数学建模竞赛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打开了新思路,给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辟了新途径,所以要充分利用好数学建模竞赛这个平台,让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不断扩大师生的受益面,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组织好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和建模竞赛活动,以及如何积极引导师生广泛参与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如何结合数学建模竞赛活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也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牵引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内容
1.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在实践平台上以模拟实训的方式培养学生初步的创业意识。在构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过程中要突出课堂理论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在大学期间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学科建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等各个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构建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竞赛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群体,让学生适时调整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自我分析,寻找进入社会的切入点。2.探索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运行模式和激励机制。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之一,良好的竞赛运行模式和激励机制能够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不以比赛为目的,而以比赛为手段,重视比赛的各个阶段,从赛前的课程学习到校内选拔赛,再到赛后继续研究,在激励机制的调动下构成了一个紧密结合和协调发展的氛围。3.提出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方案。针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专业,在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即每年的3月份开设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对于全校其他专业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每个学期都开设数学建模公共选修课。在每年的5月份进行数学建模竞赛的校内选拔赛,6—8月份进行赛前的培训实训,9月份进行全国赛的比赛,12月份进行赛后赛题继续研究的立项申报工作并积极开展研究,数学建模教学团队给每个项目配备了指导教师,次年3月开始结合赛题的后续研究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争取进一步的基金支持。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理学院的数学建模实验室、数学建模开源平台全程对学生开放,提供研究的软硬件条件以及团队教师的及时指导。
大学生德育学分制论文
论文关键词:德育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实施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德育学分制的意义,阐述了德育学分制设计的基本内容,建立了大学生德育学分评价指标体系为大学生德育学分制的推行提供了可行方案。
一、实施大学生德育学分制的意义
(一)德育学分制是体现以德育为核心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四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显然,德育学分制是适应高校学分制改革发展,落实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德育学分制是学生个体德育评估的现实要求
大学生毕业选择因素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毕业选择;影响因素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但主要集中在国内升学、就业和出国留学。本文分析了影响毕业生选择的诸多因素,并为大学生提出可行性建议。
1引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本次调查通过“关于北京地区大学生毕业选择情况调查问卷”的研究(数据来源于管理学院周亚老师提供的2004年人事局对北京高校2895个学生的调查结果),运用社会统计学原理进行系统分析,以得到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各方面因素,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供科学依据。
2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北京地区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五所院校共289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此论文采用其中30%的数据,共849个样本,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对毕业生选择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目前,大学生毕业主要有三种选择——国内升学、就业、出国留学。我们可以得出,本次调查777个有效样本中,超过半数毕业生选择国内升学,占有效百分比的54.2%,37.6%的毕业生选择就业,5.0%的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此外,还有3.2%的学生对毕业选择不确定。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研究从以下家庭社会因素、个人因素两个方面加以研究,其中家庭社会因素又可分为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所在学校等,个人因素可分为以性别、性格为代表的先天因素和以学历、成绩、综合能力为代表的后天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软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毕业生选择收到家庭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从家庭、社会因素来看,是否独生子(女)对毕业选择造成一定影响,独生子女的出国概率显然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最为直接,这点与我们预期相符。学生在毕业后选择问题上,经济问题显然是最为直接的。所在学校的不同,也使学生在价值观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再加之各学校培养方向的不同,使毕业选择产生很大差异。此外,有可能影响到毕业选择的家庭、社会因素还有很多,我们考虑了集中有代表性的因素,诸如,父母和亲友期望、周围同学等生活环境、社会舆论与评价、国家政策、学校老师的就业指导、学校的教育培养。其中学校的教育培养和周围同学的生活环境对毕业选择的影响比较大,而其他因素则不明显。从个人因素来看,根据调查结果,先天因素中的性别和性格对毕业选择并未造成影响。这与我们的假设并不相符。可见,一个人先天并不影响发展方向。而与之相对,后天因素对毕业选择有很大影响。首先,学历不同,思维角度不同,做出的选择不同,研究生有更大的倾向进一步学习研究。个人成绩和综合能力均对选择造成很大影响,这点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