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4:29:17

大学生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篇1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共27个问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背景因素与创业意愿的关系调查;第二部分是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包括独立自主意识、学习能力、领导才能、风险承担能力和抗压能力、接受创业教育情况等.本文研究样本来自华南地区3所农业高校的本科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1份,回收率87.8%。有效问卷339份,有效率96.6%。采用EXCEL2010进行受访者基本特征分析,运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本研究对问卷作信度分析,结果发现测评项目的信度系数(标准化克朗巴哈α系数)为0.804,表明问卷结果具有较高信度,问卷调查的数据可靠。

二、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研结果与分析

1.个体背景因素与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密切相关

由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创业人文环境较差,到农村创业更具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在农村开展种植、养殖或农产品加工等创业活动有很大的风险性。这要求到农村基层创业必须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挑战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坚定的学农爱农兴农的信念。而性别、年级因素、专业、心理素质等可能对农科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的形成带来深刻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明显,男生有创业意愿的占25.0%,女生占18.0%,男生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女生;不愿意创业的女生比例高出男生14%(见图1-A)。这可能是因为男生更加追求事业成功,风险承担能力更强,更富于冒险精神;另外男生更加相信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拼搏改变命运,取得创业成功,同时还可能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女性追求工作稳定、男性担负着更多的家庭责任有关系。持无所谓态度(观望)的男生比例比女生高7%,反映男生一方面追求事业成功,同时对创业更加慎重,更显犹豫。不同年级大学生创业意愿有较大差异,愿意创业的学生比例大三>大一≈大二>大四,其中,大四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大幅低于其他年级,而大三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级(高于大四学生17.3%)。相应地,不愿意创业的学生比例为大四>大一≈大二>大三(见图1-B)。大三学生经历过创业憧憬和创业教育成功案例激励后,创业冲动和意愿激增,而大四学生历经了找工作、毕业论文、考研等诸多压力后,变得更加现实,甚至有些消沉和疲惫,创业激情被磨灭,创业意愿大幅下降。依据专业特点,将受访学生分为两大类:传统农科类和非传统农科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传统农科类学生创业愿意(23.5%)明显高于非传统农科学生(14.7%),无创业意愿的传统农科学生比例(45.0%)明显低于非传统农科学生(56.3%)(见图1-C)。其原因可能包括,传统农科学生较多来自农村,受家庭和自身条件限制,就业相对困难,就业质量不高;所学专业比较对口,凭借专业知识更容易自主创业;农科学生由于专业“冷门”,更具危机感,更加懂得努力拼搏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农科毕业校友中成功创业的案例较多,对农科学生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2.人脉和资金支持、自学能力、风险承担与挑战

意愿以及事业心等对创业意愿形成有重要影响采用Bartlett球形度检验和KMO检验对原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样本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概率p值为0.000,即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见表1)。样本的KMO值为0.881,根据Kaiser给出的度量标准,原变量适合做因子(主成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0.6作为纳入标准,运用正交旋转方差最大法提取因子,旋转在7次迭代后收敛,共提取8个因子(见表2),这8个因子共解释了17个原始变量总方差的77.396%,说明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贡献率较高,该分析结果可以接受。最终提取的8个公因子,涵盖了所有17个变量,根据载荷最大的变量对公因子进行命名。各原始变量的载荷、公因子的命名、解释变量如表3所示。由此可见,假设一个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家庭、年级、专业、社会兼职与实习经历、学生干部经历、创业相关经历等不变时,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主要受到8种因素的影响,依据重要程度由高到底依次为:人脉和资金支持(14.081%)、财富与地位的追求(11.502%)、政策了解(10.261%)、自学能力(10.201%)、创业氛围与教育(9.062%)、事业心(7.571%)、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7.494%)以及就业形势感知(7.494%)。将因子分析中所得出的8个因子作为变量,分析其与受访者创业意愿的相关关系。这8个因子与创业意愿的Pearson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1,即所提取的这8个因子与创业意愿极显著相关。为探明各因子对创业意愿影响的方向和大小,各因子作为自变量,创业意愿为因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其中,人脉和资金支持、自学能力、创业氛围与教育、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以及事业心这5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概率p值均小于0.05,因此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资金和人脉支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最强。据此建立回归方程:y(创业意愿)=-0.291+0.398*x1(人脉和资金支持)-0.183*x2(自学能力)+0.286*x3(创业氛围与教育)+0.264*x4(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0.202*x5(事业心)。观察所有个案的残差数据,标准化残差呈正态分布,并且从回归标准化残差的标准P-P图(见图2)可以看到,散点在直线上或靠近直线,说明变量之间呈线性分布。由此可以推断,回归方程满足线性及方差齐性检验。

3.兼职、创业教育或培训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密切

调查发现,有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愿意创业的占28.6%,无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具创业意愿的占20.1%,两者之间相差8.5%;有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不愿意创业的比例(40.2%)比无兼职经历学生的比例(53.6%)低13.4%(见图3-A)。表明大学生课余到校外兼职有利于促进创业意愿的形成。积累必要的经验和技术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社会兼职为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提振了创业的信心和愿景。调查结果显示,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对创业意愿无明显影响。担任和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创业意愿分别为23.5%和22.9%,不愿意创业的比例分别为51.4%和52.2%,均无明显差异(见图3-B)。有研究认为,创业教育中的创业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创业兴趣,提升创业意愿。[2]本次调查发现,创业实践和参加创业大赛活动对学生创业意愿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参加过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的学生其创业意愿(40.6%)比未参加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学生(13.5%)高出27.1%,处于观望状态的比例也高出12%,不愿意创业的比例(19.4%)比未参加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的(58.5%)低39.1%(见图3-C)。表明通过亲身参加和创业有关的活动,接触与创业相关的事务,对于了解创业、激发创业热情有积极的影响。洛达克(Roudaki)指出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和强化有重要作用;[3]李(Li)研究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和印度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发现,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创业意愿形成影响很大;[4]大学期间关于创业的学习经历有利于他们提前了解企业如何运作,对他们预测创业能否取得成功,评估是否做出创业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意愿,应该强化创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让学生了解创业,掌握技能,勇于创业,热爱创业。

4.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显著

家庭创业背景对创业意愿形成有较大影响。本次调查发现,亲友中有成功创业案例的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23.1%)比无亲友成功创业的学生比例(14.0%)高9.1%,前者无创业意愿的比例(46.0%)比后者(55.6%)低9.6%(见图4-B)。这可能是因为如果处于亲友经营企业的环境当中,对企业的经营运作会有一定了解,或者对企业经营产生兴趣,这样也容易激发创业意愿。这些影响可能在于创业氛围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这种支持能够激励具有创业潜能的大学生坚定创业理想并朝着创业目标前进,从而提高创业的可能性。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创业氛围对学生创业有重要影响。政府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和保障制度、必要的资金扶持和贷款优惠,这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调查显示,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无明显差异,即生源地(城镇或农村)对创业意愿无显著影响。

三、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路径

1.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三农”的创业理想

首先,应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将解决“三农”问题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农村条件艰苦、就业岗位少、薪酬低,很多农业院校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去农村基层发展。因此,农业院校应站在推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促进学生基层创业的高度开展创业教育,明确创业教育内涵,培养学生从事农业类创业活动所必备的挑战精神、自学能力和事业心,核心是要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着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创业观念,自觉适应社会需求,将目光转向农村和农业,树立面向农村自主创业的观念。其次,在创业教育中应渗透“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一些农业高校把创业教育视为提高就业率的无奈之举,部分涉农专业毕业生把回农村基层创业视为求职不顺之后的选择。学生创业意愿受事业心的追求影响较大,在创业教育中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基层创业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社会价值与地位的提升。农业院校必须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一批立志学农爱农兴农的优秀学子。如袁隆平院士早年读书期间在学校组织的园艺场参观时,对花草果木和大自然的春华秋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立下了学农爱农的志向。再次,创业教育应与农业知识培训有机结合。农业现代化知识是农科大学生创业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因此,要特别注重农业知识与创业知识的高度结合,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农科教育为特色,创业教育为龙头,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的融合。既要突出专业知识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也要加大创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强调人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要尽量扩大创业教育的受众面,不仅面向有创业兴趣的大学生,更要将创业教育普及到所有在校大学生,尤其要重视对女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普及,培养她们的创业意识。在普及创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层次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分类指导,统筹兼顾,保证农科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要求。还可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专门有针对性地研究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探索农科学生利用农业科技进行创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重视大学生农事训练与实践,积累创业技能

首先,建立农业院校农事训练与实习基地。调查表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创业实践经历对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但是,农业院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相关措施和制度还不完善,创业实践环节薄弱。相对工业类企业和服务业发展,农业企业发展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等问题,这些都导致农科学生创业缺乏平台和载体。因此,农业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主动与农业企业合作,建立以科技创新、课程实践、就业实习等为目标的农事训练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农业企业参观、实习和实践。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温氏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大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习机会,培养了一批立志农村基层创业的学生。另外通过农业科技创业园、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心、大学生创业协会等组织,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机会。其次,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农业技能实践内容。农业院校要以教育部“卓越农艺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实操能力,充分发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激发其创业意愿。定期举办农业文化节、农业实验技能大赛、农业知识竞赛、生态沙盘制作大赛等活动,强化农业技能和农事实训,畅通科技创新和创业探索的渠道,让学生在参与式的教学中感悟创业。还可尝试举办面向农村的大学生基层创业计划大赛,让更多的学生在比赛中接受农业创业教育和模拟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再次,整合社会资源指导创业实践。创业是一项社会活动,需要与多个部门发生联系,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社会的支持。农业院校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人才,其创业教育具有特殊意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起步晚,师资缺乏。一方面需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规定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必须到企业完成;另一方面,农业技术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也可作为创业教育的师资,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训和实践。对愿意在农业领域进行创业的学生,重点开展帮扶和指导,尽量使其掌握一技之长。

3.营造惠农兴农的良好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业意愿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篇2

1.1创业园组织机构及运营

对于创业园组织机构的管理及运营,学院要投入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提高创业项目的质量,对相关创业团队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确定产品线和服务流程。对创业园内入驻公司进行经费划拨、监控、审计与管理;收缴各学生创业公司场地租赁等费用;安排专业的宣传推广工作者,负责创业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1.2创业团队资格条件

为了提高创业园区创业成活率和创业质量,管理负责人要提高相关创业团队的审核标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审核,排除那些非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出明确的行业限制,排除餐饮行业,注重提升创业的品质,保证创业团队的综合实力,对于一些资金短缺,而创业项目良好的团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优秀的创业人才加盟,不断提高创业园区整体的创新能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

1.3进驻创业园区申请程序

学校对申请进驻创业园的相关程序做出了规定:先是由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向创管会提交《入园申请书》和《创业计划书》,向创管会陈述创业计划,由创管会统一评审,确定入驻资格;评审通过的创业者与创业园签署《场地及设施使用合同》及《风险承担协议书》;其次,创业公司履行模拟工商、税务注册手续;再次,创业公司成员需学习创业园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制订出自己公司的规章制度,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

1.4创业团队监督与管理

创管会对创业公司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所经营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对创业公司实施监控,防止其出现转租等违规行为,并避免园区设施被损坏、转移。创管会对创业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为创业公司建立考评档案,对创业公司学期、年度运营成果进行检查评比。也依据园区奖惩制度评选优秀创业公司和创业之星,并将学生创业公司在创业实践中的情况通报所在系部。

2创业教育建设的探索

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能提高学生的创业与创新技能,引导学生从把握眼前细小机会做起,培养持之以恒的习惯和果敢的性格。我院在“十一五”期间,积极推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立专门的创业组织机构,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形成了良好的创业研究基础,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成功的学生创业典型。

2.1实施“TASO”创业教育模式

学院探索出了集课堂教学(Teaching)、社团建设(Association)、导师领航(Supervisor)、经营实战(Opera-tion)于一体的“TASO”创业教育模式,使我院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较好成效。

2.2理实一体创业课程体系

全院各专业全面开设《职业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课,部分专业开设《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创办企业实习》、《创新概论》等课程。同时我们尝试将创办企业方案设计引入学生毕业设计环节,部分学生以创业企业设计方案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学生社团主动参与实践

学院各系部学生会分别成立了“金梭”、“起航”、“雏燕”、“鹰翔”、“霓裳”等五个大学生创业社团,在导师引领下,积极开展创业计划方案竞赛活动和各类自主创业创意活动;组织学生在创业实践网上进行模拟创业活动。

2.4专兼结合打造导师队伍

学院打造了一支具有一定创业教育与实战经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学院专职教师10人,企业兼职教师8人。不但满足了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需要,还对学生的自主创业与创意活动予以指导。

2.5创业教育评价研究

学院从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评价等方面入手,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课题《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高职院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和多个院级创业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任务。20多篇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在《教育与职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江苏高教》等杂志上发表。编写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教材并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业教育特色

校企合作共同建设集“创业认知、创业体验、创业模拟、创业实战”于一体的“四层递进式”“金字塔形”创业型实训基地,使每届毕业生创业知识学习人数达100%、创业成果体验人数达80%、创业过程模拟人数达50%,参与创业实践的人数达10%,建成具有省内示范性的高职院校创业实训基地。

3.1建设创业认知中心

基地创业认知中心的基本功能是创业展示(典型创业人物展示、创业成败案例展示)、创业讲坛(定期邀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创业教育专家等开设创业讲坛)、创业交流(定期邀请创业人员、学生创业团队、学生创业大赛团队等进行创业交流)、创业研究等。认知中心由100m2创业展示区、KAB与SYB培训专用“U型”教室、150m2创业讲坛与交流区构成。进一步完善我院“TASO”创业教育模式,构建适合于高职院学生创业教育的教育体系。

3.2建设创业体验中心

基地创业体验中心的基本功能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创业体验。体验中心主要由各类企业工作站4个、校企合作导师工作室10个、成功创业企业4家构成。在创业体验中心引入家纺设计工作站、汽车服务工作站、物流工作站、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站等4个以上的合作企业基地工作站;建成家居装潢设计业务工作室、服装设计工作室、家纺设计工作室、汽车销售业务工作室、旅游业务工作室、报关报检业务工作室、小型企业会计业务工作室、勤工俭学业务工作室、电子商务业务工作室、物流规划业务工作室等10个以上工作室。

3.3建设创业模拟中心

基地创业模拟中心的功能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创业模拟训练。中心由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网、12组ERP企业模拟经营实训室、60座计算机模拟创业实训室与创业模拟系统软件构成。中心每年组织学生创业大赛、学生营销策划大赛、企业模拟经营沙盘训练与大赛6次以上,组织学生参与中国创业实习网训练400人次以上,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模拟训练。

3.4建设创业实战中心

基地创业实战中心的功能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训练机会。鼓励在校大学生进入基地自主创业,由创业园管委会派员并邀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进行论证,选择创业前景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进驻创业型实训基地,并给予政策扶持,促进其发展。鼓励学生开设非法人形式的校内注册公司,学生向创业园管委会提出申请,由创管会组织相关专家论证,符合基地进驻管理规定的项目,可批准成立非法人形式的校内注册公司实施创业实践。

4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篇3

摘要:创业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基本能力、创业知识等素质能力的培养。文章探索了通过第一课堂课程教学和创业实践活动,发挥社团活动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创业师资建设,创造良好的创业气氛等加强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基本能力;创业知识

创业能力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创新型、技术含量高、管理先进的中小型企业不断涌现,这表明现今社会又是一个创业时代,这既为创业提供了机会,又对创业教育提出了时代的要求。探索成功的创业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迫切要求。

1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应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基本能力、创业知识等素质能力的培养。创业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它是企业主体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基础,培养创业主体的创业自我意识和创业社会意识,形成社会义务感、道德感、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树立为国家、集体、社会进行艰苦创业的精神。如果创业只为了生存,赚更多的钱,享受更多的物质财富,这种创业激情是短暂的、无价值的,而长期的创业激情才是有价值的,即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更多人服务,在为自身谋利益同时,也能为别人谋福利,这才是创业价值核心所在,也是创业教育的主题。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创业心理品质主要是指创业主体的情感品质和意志品质特征,其培养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缜密性、处向性等的培养。在创业过程中,创业品质非常重要,创业者自身必需具备优胜品质,如独立性、敢为性、克制性等。但创业成功单靠个人才华创业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创业者具有合作性品质,创业者发掘团体的能力,让别人创造价值,这是企业长期良好发展的条件。创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创业基本能力是创业主体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主观条件,其培养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组织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的培养和提高。创业知识的培养,创业知识是创业主体进行实践活动必备工具和手段,包括专业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其主要培养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和灵活运用各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倡主动性学习和终生学习的理念。

2高校加强创业教育的举措

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第一课堂课程教学和创业实践活动,在帮助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逐步养成选择、融合各类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体验,形成创业综合素质的教育。

2.1在第一课堂教学上,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设置创业课程模块一是创业意识心理课程模块,包括企业常识、创业指导和创业心理与技能等;二是创业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创业营销、创业财务管理、创业计划写作、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知识课程,并将其纳入学分制体系,可采用选修课方式。另外,要注意更新教学内容,把企业意识、创业品质渗透到教学中,树立市场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特点,进行特色创业。改革教学方法,多用启发式、研究性教学,包括案例教学、活动教学、讨论教学等形式进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桂林医学院为例,现在已经开设了相关创业系列公共课程,其中包括必修课《创业入门》、《创业能力与实践》等,选修课程有《市场营销》、《企业财务管理》等,要求每一个在校生必须修满10个学分,才能毕业。整个创业教育教学计划贯穿学生在校期间,从大学一年级到四、五年级,教学内容从创业入门、创业能力培养到创业实践逐步深入,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与能力的综合人才为目标。

2.2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创业基地实践是理论知识的验证,学生只有经过实践,进行知识重构后,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创业基地是进行创业实践的重要依托。创业基地建立包括校内的创业基地建设和校外基地建设,校内创业基地可在现有的校内实习基地上建立,也可以单独设立,如桂林医学院建立了生命科学创业园、药学创业实践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基地。创业基地的运作方式,可以是老师指导下开展创业活动,也可以学生自己组织创业团体进行创业活动。在资金上,一方面学校划拔专项学生创业资金;另一方面争取企业进行投资或银行的小额贷款。建立校外创业基地,可以在原有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或学校与企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基地,这既可让学生在企业中学习各种创业知识的技能。如参与企业的产品营销过程,掌握营销技能;参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掌握企业管理技能等。企业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创业实践情况,可择优留选人才。这不但让学生学到了不少创业知识、技能,还可以解决部分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在随州技师学院已建立了三个校内创业基地:生命科学创业园、药学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参加学生达在校生的85%,学校每年还拔了专项奖金支援;在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有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益百药业公司、南海口奇力制药公司等。

2.3营造良好创业的气氛充分利用“三会”、墙报、板报、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等宣传阵地,让学生了解国家和各级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如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方面的政策。建立学生创业支撑的服务体系,如争取政府和银行支持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落实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扶持政策,建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成立专门顾问团队,由教师、企业家组成,负责创业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咨询,包括项目风险评估、技术咨询、奖金筹集等。开展创业教育的系列讲座,不定期邀请创业成功校友、企业家、创业专家进行演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掌握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大学生适应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级创业设计大赛,在网络上开展模拟公司大赛,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提高创业的综合能力。开办创业沙龙、创业论坛,为学生搭建创业交流平台等。

2.4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提高创业素质大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团是开办校园文化、营造创业氛围的有效载体;是拓展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渠道。社团是自愿群众性组织,在社团民主自治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了学生处理人际的技巧,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为学生身心健康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社团的活动,创业素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通过社团艺术表演活动,学生不但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而且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通过社团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区卫生服务活动、“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学生不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人民服务,而且锻炼学生的适应调节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了学生奉献精神,提高了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社团的各类体育、学科竞争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增强身体素质、身心健康等。总的来说,社团从建立开始,直到其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都可以作为一个企业来经营,社团成员在此过程就能享受到创业的喜悦与艰辛,也能学到在组织、协调、管理、合作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学校社团进行活动,要求每个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先进行社会筹资活动。近3年,学生社团与企业合作每年达10多次,如:“激流”社团与娃哈哈桂林分公司联合成功举办自行车比赛,“体育爱好者”社团与大光明眼镜公司合办校园足球比赛等。

2.5加强创业师资建设师资是决定教学水平质量重要因素。一个有创业和创业管理经验的教师无疑是创业教师最好人选,可以聘请企业成功人士作为创业教育的教师,或邀请成功创业者或创业专家培训教师,此外,可选派教师参加全国“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之类相关的师资培训,以提高创业教师的水平,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3结语

总而言之,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创业教育应重视第一课堂课程教学和创业实践活动,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创业教育中作用,加强创业师资建设,创造良好的创业气氛等,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作者:谢万宝 单位:随州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房欲飞.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兴起、现状与挑战[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4(6)

2蒋开东,朱剑琼.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3左殿升,李兆智,刘泽东.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4张美凤,赵映振,蒋锋.关于大学生创业特征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10)

5王晓霞.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7(6)

第二篇:大学生创业教育“三层次”培养模式

一、大学生“三层次”递进式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应是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我们经过多年创业教育实践,探索出了涵盖系各年级学生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三层次”递进式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三层次”递进式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在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积累创业知识,激发创业意识,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价值。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态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通过创业实习实训和孵化基地,培养了职业素养,凝练了职业创新能力。为此,针对大学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分三个层次递进式进行创业教育。“三层次”指的是针对大一学生入学后创业意识培养的启蒙层次、针对大二学生实施的创业素质提升发展层次和针对大三学生创业实践实施的创业实操孵化层次。

二、“三层次”递进式创业教育体系的具体实施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唤醒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从而实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三层次”递进创业教育体系依据学生的年级梯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分阶段分层次的创业教育。“三层次”递进创业教育体系包括创业意识培养启蒙阶段、创业素质发展提升阶段和创业实操实战孵化阶段。“三层次”递进创业教育体系工作方针实际上是学校创业教育目标和理念的具体体现[3]。

1.创业意识培养启蒙层次

创业意识培养启蒙阶段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为教学目标。2012年9月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把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1]。大学生创业教育第一课堂—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这是一门创业理论课程,是唤醒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启蒙教育。本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主要是采纳的是理论课程教学的方式,为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创业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课程,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普及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以“大学生自我设计职业生业规划”活动为载体,结合各类创业教育培训讲座活动,邀请企业家和往届优秀创业毕业生来校给学生普及创业知识,与学生分享创业经验等。同时,创业理论教育还可以包含学科渗透的各类选修课。选修课可以包括公共关系课、经营管理课、法律知识课、市场营销课及各类专题报告等等。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以及不足等有选择地学习,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创业意识培养启蒙层次的教学设计应侧重创业知识的传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2.创业素质发展提升层次

创业素质发展提升阶段以侧重学生参与并获得创业体验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获得创业经验的各类创业活动为载体。大学生创业素质发展提升的第二课堂是创业活动课程,这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课程。创业素质发展提升层次主要是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引导他们参与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为他们提供必备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支持。以结合学科专业特长为特色,通过开展创业竞赛活动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创业活动课程主要包括开设创业论坛、举办创业讲座、举行创业计划竞赛、成立创业社团、实地参观访问成功企业等。大学生创业教育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创业教育。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河北省创业计划大赛,这一创业计划竞赛活动是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运用创业理论知识、体验模拟创业、积累创业经验的良好平台[2]。创业模拟活动是大学生体验初步创业的有效途径,它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使得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创业教育实践中。

3.创业实操实战孵化层次

创业实操实战孵化层次以搭建创业平台,提升创业能力为教学目标。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对于具有自主创业愿望和创业特质的学生,给予创业者实质性帮扶,例如,为其提供创业所需的咨询资金等,帮助其实现实体创业,实现高校创业教育与市场孵化的对接,创业实操实战孵化平台也是催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向社会与市场转化的重要途径[3]。

三、结束语

目前,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应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在实施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为宗旨,逐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王蕾 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育部教办[2010]3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05-04.

[2]刘晓东,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模式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63-65.

[3]黄文光,等.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09,(1):47-49.

第三篇:大学生创业教育作用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东西文化碰撞,引发高校大学生各种思想意识问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二十余年,获得了不菲成绩和经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开拓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思维,达到更好更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关键词:新意识形态;大学生;创业教育

1目前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状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思潮不断涌现,而高等院校独特的优势就决定了其成为思想最活跃阵地,各种各样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促进了文化多元化发展[1]。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青年团体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他们正在这种东西文化剧烈对冲的环境中逐步成长。整体来说,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他们大都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不再满足于课堂知识,更多的是通过新媒体进行学习。同时,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关注社会问题和自身的发展。但不得不承认,目前来看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影响非常明显,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下,出现以个人为中心,自我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差,没有艰苦奋斗意识和服务意识,集体荣誉和公共服务意识薄弱,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低,缺乏理想目标,精神领域空虚等问题[2],还有一部分青年不能正确认识我国当今社会出现的不公平、政府效率底下以及社会治安等问题,认为西方国家才有真民主、真公平,真自由,出现对西方国家无限崇拜和敬仰的错误思想。这些文化冲击无论是对大学生本身还是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抵制不良思想的侵害,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一项工作。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本论文认为必须与时俱进、贴近学生,既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又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的做到“知行合一”,达到提升大学生整体思想素养和实际能力的目的。

2创新创业教育在解决大学生意识形态问题的作用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为基本目标,以培养人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3]。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4],到目前已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国内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最初的单一模仿到多模式发展路线[5],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宏观到微观、从局部到整体、从理论到实践的多方位成效[6],其中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已达成共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创业教育课堂教学阵地,传授创业相关专业知识,分析讲授成功企业及企业家的创业故事,结合创业的实际情况分享创业精神,充实和更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社会道德意识,帮助解决当前大学生理想目标,精神领域空虚的问题。;(2)创业素养训练,通过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素养,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运用方法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当代大学生解决自我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差等多种能力问题。(3)实战体验,即理论联系实际,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吃苦意识、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帮助大学生解决艰苦奋斗意识薄弱,理想丰满、行动力薄弱的等问题;(4)心理辅助指导,即通过创业老师、创业指导师的在模拟创业或者真实创业过程中的及时有效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困难,提高大学生的抗压心理能力,受挫对抗力,以及更好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业教育现有局限及展望

当然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局限,如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设置制不合理,不能差异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课程设置上有些学校仅在毕业班开设了《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程,忽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有些学校只热衷组织学生“听讲座、听报告”,开展“创业大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很难被调动起来,实践创新和技能创新培养更是缺失,不能真正起到提升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作用[7]。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很多是由各个专业的老师思政工作者等兼职担任,这些老师有些没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大都也没有创业经历,因此创新创业课程难免会流于形式,不够生动,难以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实际问题。尽管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我也相信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各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体系研究,会号召到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行列中来,这既是国家转型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自身更高更远发展的必然途径,更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道路。

作者:陈珮珮 章恬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锋.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第一版).

[2]李斯文.新形势下中国高校思想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3]陈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其养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27),97-100.

[6]任拓.论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D].长沙:中南大学,2012.

[7]王雪飞.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1):73-74.

第四篇:社会嵌入理论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究

1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分析

本次在安徽农业大学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75份,有效回收率96.7%。具体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1.1创业意愿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90%的同学表示对于创业有兴趣,只有少数同学表示对于创业不太感兴趣或者没有兴趣。由此看出,大众创业的理念已得到大多数学生认同。从图1可以看出,“大一”是大学生产生创业兴趣的高峰期。这些数据说明,我国高校已出现理解创业、支持创业、有利于创业教育开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正当其时[3]。

1.2创业动机

1.2.1创业想法来源

在对大学生创业想法来源的调查中,30%的同学选择“家庭影响”,24.2%的同学选择“朋友影响”,21%的同学选择“媒体影响”,而只有5.6%的同学选择“学校氛围影响”。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任重道远,其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1.2.2创业动力来源

对于大学生创业动力来源选择的调查,有46.7%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积累财富和经验,35.9%的学生选择实现自我价值。这表明,获取利益和实现价值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目的。可见,在创业认知上,大学生群体参与创业不仅有现实意义的考量,也有价值实现的考虑,精神和物质双重属性兼备。

1.3创业认知

1.3.1创业好处认识

数据显示,将近一半的大学生对创业有较好的认识,认为创业是“对人生规划的实施”,但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一种,还有8%的大学生对创业持有悲观态度,认为大学生创业是“梦想破灭的开始”。可见,在创业认知上,还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理性看待创业。

1.3.2创业行业选择

针对“正在创业和计划创业,您会选择哪种行业或产品?”的问题,更多的学生是选择食品类和服装类,分别占了25.65%和26.18%,而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却很少,仅有10.47%。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大学生创业缺乏科学指导,大学生创业只着眼于当今社会的消费趋向,以普通民众为重点消费对象。

1.4创业教育

在提到“是否参加过创业辅导课程或创业大赛”的时候,仅有11.1%的大学生选择“是”。对于高校创业课程指导,同学们最希望获得的创业帮助排序分别为: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市场营销,开展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一些创业实践活动:财务、税收、法律、案例分析、工商管理。

2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2.1创业兴趣日益浓厚,但存在年级效应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持有兴趣。不过,一年级学生创业兴趣显著高于二、三、四年级,而且随着年级的不断增加,他们的创业兴趣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一年级的新生刚刚来到大学,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想象,因此创业动机较为强烈。而到大二、大三以后,一方面,随着周围环境的熟悉,注意力开始转移,很多同学开始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暂时淡忘了创业的有关想法;另一方面,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媒体、学校教育等方式,对创业有了更多了解,知道创业成功仅有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机遇和拼搏,因此创业热情逐步消减。

2.2创业动机呈现多样,但缺乏专业指导

通过调查分析得知,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想法和动力来源多样,但是也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大部分学生对创业动机的理解仅停留在表层,他们的创业动机绝大多数不是来源于学校的教育成果,普遍认为家庭是其创业的最大支持者和动力,学校和社会的作用不大;二是将近一半的受访学生认为创业目的是为了积累财富和经验,当然在创业中这个创业初衷很重要,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强调赚钱就会进入创业的误区,使得自己的事业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从调查结果来看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大学生创业的动机还不够完善,高校应该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创业更有价值。

2.3创业认知渐趋成熟,但缺乏理性思考

调查数据显示,在媒体和高校的宣传指导下,大学生对创业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因为高等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还不够系统完善,缺乏实质内容,使创业教育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影响。一方面,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创业风险的评估不够准确,很多同学对于创业仍处于比较悲观的态度,认为创业就是或者注定失败,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另一方面,使得很多正在创业和计划创业的大学生只选择符合社会消费趋向的领域创业,很少涉及与他们专业相关的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不利于他们创业的持续发展。以上情况的存在,将成为他们创业的最大阻碍。

2.4创业教育备受重视,但支持力度不够

近些年,一系列关于“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国进入“大众创业”时代。但是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对于学校开始的创业课程满意度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甚至表示没有参加过创业课程或比赛。其次,学生反映创业课程没有针对性,更无操作性,老师上课以基本创业理论和简单的模拟为主,学生创业综合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再次,大部分学生对于人际交往能力、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非常渴望,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备,技能培养内容较少,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创业课程建设,将创业指导课程纳入公共必修课。

3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大学生创业教育究其本质,就是由创业主体、创业内容、创业途径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化的行动机制。本文将社会嵌入理论引入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研究中,从嵌入主体的角度,从对大学生创业主体的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和认知嵌入着手,通过多种嵌入途径构建探讨发展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路径(见图3)。

3.1大学生创业主体的关系嵌入

3.1.1开设创业课程

开设创业课程、提供创业教材是大学生获得创业知识的重要基础。英国45%的高校都开设有一门或多门创业教育课程。然而在我国,创业课程严重缺失。因此,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应将创业课程纳入公共必修课范畴,给予学生提供科学系统的创业课程教育,给予学生全面专业的创业指导,不仅让学生了解创业涉及的法律法规知识,更让学生学习更多的人际关系和市场营销培训等知识,帮助学生做好创业知识储备。

3.1.2优化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高等农业院校的突出特点就体现在“农”。因此,和非农院校相比,要凸显出“农”的特点[4]。一方面,要适应当今农业科技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结合专业设计具有农科特色的创业课程;另一方面,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和创业人才需求设置专业,不断拓宽专业培养口径,使高等农业院校的创业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富有宽厚的文化基础。

3.2大学生创业主体的结构嵌入

3.2.1开展创业路演项目实训

创业路演项目是一项全新的实习实训项目,与传统单一课程的实习实践项目不同,创业路演项目是一门综合性、覆盖多门课程的实习实训项目[5]。创业路演项目实训为学生创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培训和开发,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全面实践理论知识,切实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能力、企业管理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等,为高等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提供坚实的实践平台。

3.2.2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高速平稳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主要是以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宗旨,在产品研发、生产、经营方面提供所需场地,并在教育培训、信息咨询、政策保障、融资渠道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6],帮助大学生规避创业风险、降低创业成本,保证大学生创业顺利起步和发展。

3.3大学生创业主体的认知嵌入

3.3.1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创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天时、地利、人和”。除了资金、项目、人员等物质条件,还需要创业者具备较强的创业精神。因此,高等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必须嵌入创业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业理论和实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理想,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3.3.2强化大学生的创业学习

对于什么是创业学习,学术界还存在争论。Rae(2000)提出“创业学习”就是学习以创业的方式工作[7]。Minniti(2001)将创业学习看作是学习知识,以及利用知识学会更好地决策的过程[8]。虽然对于创业学习的本质内涵尚不存在统一观点,但是创业学习的重要意义已经引起学术界关注。因此,高等农业院校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创业学习,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促进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4结语

当前,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就业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抢抓机遇,尽快转变发展思路,加大创业教育力度,重视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实现“引领80万大学生创业”的目标而努力。

作者:刘惠东 黄 伟 吴永红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统战部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报告[N].人民日报,2013-11-13(4).

[2]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5.

[3]徐国权,等.大学生创业需求与实践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月刊,2009(13):76.

[4]李剑.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44.

[5]刘占军,等.创业路演项目在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分析——以辽宁水利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5(7):107.

[6]金玲,殷春华.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5(4).

[7]DavidR.Understandingentrepreneuriallearning:aquestionofhow?[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trepreneurialBehaviour&Research,2000,16(3):145.

[8]MinnitiWB.AdynamicmodelofentrepreneuriallearningMariaEn-trepreneurship[J].TheoryandPractice,2001,125(3):21-22.

第五篇: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教育在大学生创业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时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人格以及构建高校创业模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对社会有贡献的大学生,从心理资本视角来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也能为高校创新性发展寻求一个新的出路。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教育;高校发展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上升,与之而来的是许多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其中较为严峻的问题。由此,我国大力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而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已经屡见不鲜,归根到底是心理问题,这便引人深思,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教育到底有何重要性,如何在心理资本下培育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

1相关心理教育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和挑战[1]。“教育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这两个名词经常交替使用,但人们通常倾向于称从事理论工作及研究的人员为教育心理学家,而在学校或学校相关场所从事实务工作的就被归类为学校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如何学习与发展,实务工作上特别关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理解教育心理学也有一定的帮助。首先,教育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基础,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就像医学与生物学,或工程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关系。然后,从教育心理学又可以发展出研究教育问题的众多特殊领域,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课程发展、组织学习、特殊教育和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从认知科学及学习科学中得到养分,也回馈到这些学科之内。在大学里,教育心理学专业通常设于教育系内,原因可能是在心理学导论教材中常缺少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2当前高校发展心理资本教育的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的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进行新技术、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等都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热点,在这些领域要使最新技术快速实现社会效益,那就需要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实践,依靠最新科技成立新的企业无疑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比亚迪将铁电池技术应用于汽车领域成立比亚迪汽车公司,这将对环境的保护和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是获得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学毕业时,即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有所掌握,又年轻力强,无疑他们是未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只有将他们掌握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应用于实践,才会对社会做出贡献。心理资本教育创业是将这种科学文化知识快速有效利用的良好途径,大学生将自己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将是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验表明创业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将会忘我的投入到自己的创业事情中,因此可以说创业是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快速通道[2]。要创业首先要有创业的意愿,我们想让大学生去创业,首先要看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意愿强烈了,创业的可能性才会比较大,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意愿的高低和心理资本是如何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业方和就业结构发生转变,自主创业正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学生走上创业之路是当今高校、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研究创业行为就要首先研究创业意愿。大学生创业意愿就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一种主观态度和期望程度。

3发展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教育的意义

所谓“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一种积极心理状态[3]。它建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研究成果之上,并且超越了这两类资本。人力资本关注“你知道什么”,社会资本关注“你认识谁”,心理资本则关注“你是什么样的人”或“你在成为什么样的人”,三者共同构成了个体可开发、投资和有效管理的人力资源。相较于前两者,隐性的心理资本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改革僵化的创业心理资本开发培养方案,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学生要学会自我负责,为了个人的发展主动了解市场动态并进行相应调整,把自己培养成企业需要的人才。为此,高校首先就要将硬性的大学学制改为弹性学制,以修完学分为毕业的主要条件,允许学生自己根据个人情况和市场行情来决定学习年限。其次,要在专业选择上增加灵活性,完善“大类招生”,让学生在入校2~3学期之后根据对社会、学科以及自己的了解,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专业,以减少职业规划的盲目性。再次,适时推广高校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方便学生转专业或转学,这样可避免学生因对所学专业和所在学校不感兴趣而产生的厌学和被动学习,增强选择的自主性。心理资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在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随着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进一步发现,掌握特定知识、技能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创业者对创业的态度和由此态度所产生的行为在创业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4]。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只是实现创业的潜在能力,而创业态度和行为则是将潜力转化为现实能力的工具。而一个人的心理资本决定着创业态度和一个人的行为,心理资本由此很快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心理资本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学标准的心理状态,它区别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而独立存在,并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发和引导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

作者:张滨铄 单位:淮海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德慧.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习绩效影响实证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6):97-98.

[2]张阔.心理资本、学习策略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11(1):48-53.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篇4

一、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责任主体的几种模式

国外的创业教育有着较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营造出的创业教育支持系统非常完善,主要表现为组织支持和资金支持。国外大学生创业促进的责任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政府的参与程度区分大概可以分为以下模式。

1.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或称“美国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主导和高校辅助”的责任格局。美国政府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提供杠杆融资,提供宽松的政策法律环境,优惠的税收政策,政府补贴、预签购货合同等扶持政策。美国社会各界是大学生创业促进体制中的主要角色,美国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表现得特别活跃。美国的私人企业、社会团体、社会基金对大学生创业进行了全方位和多样性的支持,不仅在创业教育上,而且在中介服务和融资贷款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给予了有力的引导和帮助。美国高校在大学生创业的整体环节中居于辅导地位,主要是负责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业内化为大学生的一种特定的素质。美国创业教育组织主要包括教师组织和学生组织,这些组织分有不同的层级,如全国级、州级、地方级等等。它们进行或支持创业教育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开发、教学信息交流等工作。这些组织吸引着大量的教师和学生,因而在促进美国的创业教育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资金支持方面,美国有雄厚的资金保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鼓励创业者积极创业,小企业的创办者可以从联邦政府得到5万美元的拨款作为创办经费,继而可发行几百万美元的股票,联邦政府以资助和贷款方式为他们提供直接的帮助。此外,州政府还以风险资本计划允许发行免税工业集资债券,以支持小企业的开办。不仅如此,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也很丰厚。自从1951年成立了第一个主要赞助创业教育的基金会——科尔曼基金会(ColemanFoundation)以来,美国出现了许多支持创业的基金会,包括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等,这些基金会每年都会以商业计划大赛奖金、论文奖学金等多项奖金和捐赠教学的形式向高校提供大量的创业教育基金。

2.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或称“日本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和高校辅助”的责任格局。日本政府是大学生创业促进制度中的主导力量。为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日本政府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扶植政策,改革教育科研体制,修改和制定相关促进创业的法案,形成了以产学官联合的创新体系。在创业融资方面,日本政府金融机构发挥主导作用,能够满足不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日本高校在大学生创业促进体制中主要充当教育者的角色。

3.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模式,或称“英国模式”,形成了“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位一体”的责任格局。英国在推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和调动各级政府、各种组织和民间的力量,形成了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促进体制。英国政府是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参与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创业教育、创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等。英国政府专门拨款建立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UKSEC)来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后来又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NCGE),全面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社会团体、商会、企业等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信息咨询、创业指导、资金赞助、创业培训和创业实习等。英国的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力量,负责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通过分析上述三种大学生创业促进责任体制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实施大学生创业促进措施的主体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创业促进体制通常是由政府、社会和学校来通力合作,共同实施的。虽然这三个主体的性质不同,职能各异,但三者通过在各自的领域里制定各种措施,采取各种行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互间的无缝对接,责任环环相扣,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责任格局,可以有效地将大学生创业促进政策和措施衔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学生创业促进的责任体制。尤以美国的模式为最佳,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各方主体之间的配合和互动显得非常地默契,互相渗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责任格局。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责任主体的进一步明确及对策

针对国内创业教育中的问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明确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责任主体,构建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至关重要。

1.确立创业教育的战略高度。创业教育应定位在国家的战略高度,在教育理念上要表现出前瞻性和长远性。党的十八大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推进创业教育”。我国应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高度出发,把创业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鼓励和倡导各类大学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并把创业家和各类社会创业资源引入高校,密切企业、社会和学校的联系,使创业型人才培养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创业教育的正确理解与认识,引导国内各高校认真思考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定位,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明确创业教育对于社会进步、大学自身建设与学生发展的深远意义,摈弃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将创业教育提高到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战略高度。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力争形成政府、社会、学校联动的创业促进责任格局。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政府积极扶持,社会大力支持,才能进一步优化创业教育的环境,确保创业教育的顺利推进。因此,政府、社会、企业和学校应共同努力,为创业教育创造有利条件。从政府、社会和企业的角度出发,政府要鼓励学生独立创办或与他人合伙创办小企业,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将大学生创业纳入社会创业的系统中,解除大学生创业的诸多限制。通过贷款担保,基金支持引导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创业,且要建立专家诊所,帮助他们解决创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建立政府和社会支持体系时,积极探索新的金融机制,通过地方中小银行的建设推进大学生创业。政府、社会和企业,尤其是有关企业,应对大学生的创业给予资金扶持,如按照国际惯例成立相应的投资基金,与其共谋发展,支持他们的创业实践和事业发展。高校的侧重点在于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由个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为学生自主开展创业实践提供资金、环境、政策和其他条件方面的支持和保证。学校应制订相关政策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创业的思考与实践。学校还可建立科技园,形成知识、技术、智力、资金的密集,使其成为高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和高科技产业的发源地。大学科技园既是学生创业教育的课堂,又是创业实践的基地,是将创业教育转化为创业实践并检验其效果的广阔舞台。若能在科技园区设立配套的风险投资基金,必定会更有效地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而学生方面的重点应当充分发挥自主性、自由个性和开创性,不拘泥于某一种创业实践方式,尽可能自主地开发和开展各种创业活动。

3.高校合理有效利用资源,促使创业项目成果化、产业化,实现资源全面共享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高校创业教育离不开强大的外部环境平台,当前形势下,高校要主动承担起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的主渠道作用,整合利用地方政府、企业家、学术界、其他高校、社会创业机构等资源,促使创业项目成果化、产业化,实现资源全面共享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改变目前高校创业教育政府投入力度不大,社会参与程度不高,国内交流平台不畅的现状。一方面,高校积极争取政府扶持和社会参与,将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争取地方政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优惠支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的资源,设立丰富的创业基金,建立多样化的各级企业孵化器,发挥高校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拓宽创业机会,扶持创业成长。同时,构建国内交流平台并与国际学术研究接轨,实现资源全面共享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加强与社会其他创业教育机构的合作,与高校间的合作和校内跨专业学科的合作,共同促进创业教育和创业研究的发展,使有限稀缺的创业教育资源和经验能得到全面共享,使创业教育的范围、水平和影响力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作者:余国宇工作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第二篇

一、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创业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偏向理论型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对于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培养明显欠缺。由于基础教育和语言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相比其他学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造成少数民族学生的压力增大,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就更加艰难,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当中开展创业教育,通过大量的讲座、实践、讨论等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和创业能力,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竞争力。

(二)创业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高校大学生毕业前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的比率大约为30%,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有17%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在县级以上的政府部门和外企、国企等大型企业就业,83%的已就业毕业生在县级以下的政府部门和小型私人企业工作[1]。近年来金融危机频发,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加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度,而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能够促使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甚至能够带动一批人创业,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

(三)创业教育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

很多大学生有创业意向,却因为种种原因搁置,创业教育可以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会选择回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参加创业教育培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指导后回家乡创业,可以很好地带动周围的人就业,创业成功则能够有力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体系设置不健全

目前,高校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仅仅停留在开设几门创业课程,举办几场创业讲座,开展几次创业大赛等层面上,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没有一个逐年递进的教育规划,这样单单一两个环节的创业教育,很难真正有效。目前没有一个完整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理论研究水平不够,使得高校的创业教育仅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很难与专业教育形成良性互动,创业教育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脱节,甚至两者相互排斥,直接导致的恶性后果就是学生参加创业教育的热情很高,影响正常的专业学习,导致学业成绩很差,而创业教育又收效甚微,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二)创业教育师资配备不齐全

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强有力的师资配备为后盾,然而当前高校急缺创业教育师资,在创业教育上的师资配备匮乏,创业教育要求由理论水平和创业实践水平都很高的教师开展,然而当前的师资却普遍偏向理论层面,而实践层面的能力较差,这就导致了创业教育更多的偏向理论教育,一些从没有创过业的教师教学生创业,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三)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不完善

实践教学不完善与师资不齐全有很大的关联,缺乏实践型的教师,自然导致实践教学不足。创业是一种实践型活动,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创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需要真刀真枪地进入社会做事业的,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至关重要,然而高校创业教育却在这个环节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结果导致创业的失败,甚至根本没有能力创业。

(四)创业教育平台建设不长效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往往止于大学生毕业,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就要完全自力更生了。事实上,创业初期是最艰难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夭折的时期,更是最需要帮助和指导的时期,然而目前没有一个高校能够做到将创业教育平台延续到大学生毕业,更多创业成功的例子是学生在校期间创业,那时能够很好地得到高校创业部门的帮助,创业成功也能够成为高校的典型,而毕业后创业成功与否与高校并无太多关系,这也使得高校没有动力做实际创业指导这件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

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于20世纪初提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在对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规划的教育活动[2](P.18)。高校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当中,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切实的帮助。

(一)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1.构建全过程的创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全过程的活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因此高校在创业教育体系的设置上也应体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性。要按年级形成层次,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渐进式的创业教育规划,对于大一的少数民族新生,要培养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确定职业规划方向,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为其制定相适应的创业教育规划;学生大二时,应注重基本创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以创业团队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其合作意识,在团队讨论和学习中增强创业能力;大三的学生就要注重创业实践的培养,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和模拟创业大赛等等,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提前接触创业相关的事务;到学生大四时,培养学生如何确定项目,如何争取投资等,可以确定一个共同的创业项目,让学生都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中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在项目中提高自己。

2.开展个性化创业教育

在注重有层次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创业教育的模式创新,每个少数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其创业教育需求也各不相同,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创业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因此在系统地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创业教育。个性化创业教育是在创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下,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辩论赛等形式,充分倾听学生的见解,根据学生的理解,相应地进行创业启发,加深学生对于创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创业教育中结成教师与学生、成功创业者与学生、优秀学生与学生一对一帮扶对子,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努力在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互融合中寻找出有效的结合点,形成富有特色的个性化创业教育模式[3]。

(二)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队伍建设

1.引进优秀实践型师资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缺乏实践型的教学人才,引进优秀的实践型教学人才是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队伍的当务之急,高校可以采取兼职和聘用制的方式,从社会中聘用优秀的创业人才,面向社会吸收有实践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充实到创业教育队伍中来,同时引进或聘任科研类、经营类、法律类等不同类别的人才,形成层次、类别齐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从而完善创业教育师资建设[4]。

2.与创业培训机构合作

由于目前实践型的创业教育人才比较稀缺,高校很难在短期内迅速完善实践型师资的配备,而高校自行培养理论型教师,促进教师开展创业实践,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取得实效,要想迅速充实创业教育队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同优秀的创业培训机构合作,创业培训机构拥有一流的实践课教师,高校可以委托他们进行实践方面的教学,从而弥补高校在实践教育方面的不足。

(三)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

1.建立创业实践基地

创业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活动,实践环节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高校在开展职业规划的创业实践活动时,应当注重学生的创业专业性和针对性,使得实践同学生的创业方向有机的结合起来,防止实践与实际的脱节,通过实践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素养。高校要利用自身的资源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校属企业资源,配备专门的教师,建立实践基地。

2.开展创业计划大赛

创业计划大赛几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与大赛取得的喜人成绩是分不开,创业计划大赛可以很好的促进大学生创业,是十分有效的创业实践方式,大学生通过参加创业计划大赛,能够全面地了解创业初期的各项活动,很多大学生就是在创业计划大赛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业而取得了成功[5]。因此,学校重视创业计划大赛的开展,给予参与者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四)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

针对高校在学生毕业后就停止创业教育和帮助的现象,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将历年创业者纳入到交流平台中,由专门的老师负责交流平台的运行,确保平台的可靠性,毕业之后少数民族创业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创业成功的师兄师姐联系,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学校的创业教育老师联系,请教相关问题,学校可以在平台上再开辟法律、政策援助等平台,切实解决初次创业的毕业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切实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服务。

作者:宋晓东周建涛工作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三篇

一、科技创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一)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包括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科技创新无疑都会促进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产生,以及促进它们产生新的结合方式,因此,它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狭义的创新教育(InnovationEducation)是指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或创新性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而广义的创新教育是指为了使人们能够创新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即凡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有两种定义,狭义的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从广义来说,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笔者认为,创业不是所有大学生的最终发展目标,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才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要求。由此看来,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密不可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正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目的。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形式和现状

大学生科技创新,包括学习—创新—应用三个环节。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各所高校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而有所不同,但都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来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推动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多数学者认为,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十分重视,但成效不足,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活动整体开展热烈但发展不均衡;2.形式丰富但层次不高;3.成果显著但孵化率不高。而其中第三点是最为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如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便难以产生实际效用,推动经济发展。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形式和现状

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相同,高校创业教育也通过创业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来开展,其中课外活动包括创业竞赛、课题研究和创业实战。对于创业教育工作的现状,多数学者认为,高校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高校师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统一、不合理;高校本身缺乏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教材五花八门,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创业课程与其他课程缺乏有机结合;创业教育模式陈旧,内容滞后,方法、途径相对单一,特别是缺乏创业思维与创新精神的教育,等。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结合的现状

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教育的开展形式来看,二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结合的机会很多,但在实际过程中,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结合主要是通过竞赛来实现,特别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随着政府的重视和国际交流的增多,高校中开展的创业计划竞赛并不止“挑战杯”一项,也有如SIFE、杭州赛伯乐等各企事业单位组织举办的创业计划竞赛,但“挑战杯”还是目前竞赛规格最高、在校大学生参与面最广的一项赛事,全国有3000多所学校参与,200万大学生参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创业竞赛的奥林匹克”,在高校师生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也听到一些不认可的声音,比如有教师认为创业计划竞赛距离真正的创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有学生认为比赛是老师、领导和部分学生的事情,如火如荼的各项活动并未给他们带来多大益处;一些外界人士也认为该项赛事场面热闹,但与实战尚有一定差距。这些评价也从侧面说明,在“挑战杯”这个平台上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的相互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目前,“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项目主要分为技术类和服务类。据统计,在技术类的参赛作品中,10%是大学生自己发明的项目,20%是由导师带领学生做的项目,而剩下一半以上是外界人士的科研和创意成果。这样的数据透露出,一方面,鲜有理工科学生为了参加创业计划竞赛而进行科技创新,即使参赛,也主要担当技术顾问的角色,对于创业意识的培养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商科或文科类同学,在自己寻觅或在学校相关教师的帮助下有机会接触到理工科学院的专利从而进行商业包装,但并无参加科技创新这一环节的相关经历,对于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明显。综上所述,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并未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二者长期孤立,缺乏系统有机的结合造成了目前两方面工作都难以获得实质性进展的不利局面。

三、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思考

(一)创新双螺旋理论的定义

创新双螺旋是指在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推动力的技术进步与作为拉动力的应用创新之间的互动推动了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个方向可以被看作既分立又统一、共同演进的一对双螺旋结构,或者说是并行齐驱的双轮———技术进步为应用创新创造了新的技术,而应用创新往往很快就会触到技术的极限,进而鞭策技术的进一步演进。只有当技术和应用的激烈碰撞达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时,才会诞生出引人入胜的模式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新热点。正是这种创新双螺旋的互补与互动,带动创新多主体、多要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创新生态。

(二)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的思考

创新双螺旋的理论认为,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多要素参与活动的过程。创新与创业是一对不可割裂的概念,而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更是不能孤立开展的,科技创新可以推动高校的创业活动,而创业教育的成熟也会给科技创新带来动力。而在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并不符合这一理论,创业教育被分割成两块,即受众面广而效果不佳的理论教育和小众参与个别辅导的创业实战。如何更好地推进创业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和提供学生创业平台创业机会的目的,我们需要从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对此进行重新审视。

1.学校应成为“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促成者。首先,作为学校,想要取得丰硕成果,就必须重视创业教育,将其放在一个高度重要的位置,在政策和经济上予以大力扶持。其次,应从宏观角度出发,合理规划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教育。明确创业教育并不是一个“创业教育办公室”或者几个创业示范学院所能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全员和全程的积极参与。同时,开拓二者多方位的合作渠道,不能只指望在通过“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一二次活动,就能全面地推动二者的结合,而是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实习实践活动等各类工作中充分贯彻创新与创业结合的理念,使之互相渗透,互推互进。

2.企业要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创业实践”的帮助者。中国的创业教育想要取得成功必须重视企业的重要作用,它是创新创业的需求者、推动者和帮助者。美国作为创业教育的起源地和创业环境最自由的国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校外企业和校办企业对创业教育的推动。然而,在我国,只有少数名校能得到知名企业的资助,校办企业和学生的创业机会没有关系,这是一种缺乏动力的状态。企业应更多地参与到高等教育中来,代表社会的需求,鼓励创新思维,为技术研发提供一定的支持,真正使科技创新转化到符合社会需求的实际层面。作为学校也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择企业的进入,并不是每所大学都能吸引世界500强的资助。斯坦福大学师生创办的惠普、雅虎、硅谷图文等公司也是通过时间和实战的磨砺才成长为今天的知名企业。

3.教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者。创业需要教师的理论指导,更需要教师的实践引领。这里,教师不止是指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还包括社会上的相关人士。创业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发展,目前,在高校中,进行科技研发的教师往往专注于专业领域的发展,对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关注。在今天,他们要想靠一己之力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创业成功,给学生以创业教育的辅导,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我们要求高校教师开拓自己的视野,关注市场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提升自己的创业意识;另一方面,我们应加强与创业成功者的合作,鼓励他们走入校园,为教师、学生带来更多的创业思路和创业感染力。

4.学生要做术业专攻和全面发展的践行者。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专业教育,每位大学生都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专业,但是如果只专注于自身的专业就很难有创新和创业的思路产生。因此,在学习自身专业的同时,也应注意学科间的融合,开拓自己的视野。然而,由于我国的课堂教学形式和电子科技的进步,在国内很多大学中,同学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更缺乏思想的相互碰撞。学生宁愿整天面对着手机,却很少和同学讨论有关学术等方面的问题。这与大学的精神是不符的,更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大学生应该是开放、活跃的群体,应该积极与各个专业的同学、教师、社会人士进行广泛的沟通,在从网络获取信息的同时,加强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商科的同学与工科的同学交流,寻找适应社会需求的新技术;而工科的同学学习商科的知识,将专利包装成产品。各种专业思想的相互交流与碰撞能诱发创新思维,创造创业机会。

作者:冯律工作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第四篇

一、创业教育:大学生由“增压器”变“减压阀”

1.创业的现实意义

近10年来,学术界给出了四个方面的答案:一是教育结构失衡;二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特性及其他约束性制度的缺陷;三是金融危机的影响、用人单位的挑剔、社会的歧视和排斥等外在因素;四是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和就业观念陈旧的原因[2]。而笔者认为这四个方面的原因或多或少的都与高校盲目扩招违背了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有关。各高校“重量轻质”的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让钱老也不得不发出“中国为何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感叹!“重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平衡。“轻质”所造成的大学生“今非昔比”的现象,一方面导致用人单位不得不“挑剔”,另一方面,大学生自己却没有醒悟,还沉浸在与昔日的“大学生”相提并论中。当前,想要把大学生的数量缩小到扩招前是不可能也是不科学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升大学生的质量。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便是在高校开展以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创业教育。相对而言,大学生心怀更崇高的理想,拥有更迫切的自我实现需要,具备更专业的知识、更优质的潜能、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聪慧的大脑。也即大学生创业的内在和外在条件相对更优越,他们缺乏的是正确的引导,他们需要的是接受科学的创业教育。根据前面的分析,当前中国大学生创业大部分应是符合企业家效应假说的,其创业行为必然是对大学生甚至是社会其他群体就业问题的解决产生促进作用。行文至此,对于文章第一段提出的问题,我们暂且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其创业最直接的现实意义便是有助于其本身及相关群体就业问题的解决,其创业行为与其就业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但这两者之间关系并非停滞于此。

2.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如前所述,自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成倍增长的同时,就业率却逐年下滑。近10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145万人增长至2011年的660万人,与此同时,就业率从同年的74%下降到72%,10年内就业率最低时曾达到68%(见表1)。也许,从数字上看来,就业率下降幅度并没有很大,但我们必须清楚的是,毕业生人数这个基数增长幅度是直线上升的。如果这些数字还不足以提高警惕,那么我们可以再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以2011年为例,660万人*(1-72%)=184.8万人,即2011年处于失业状态的大学生为184.8万人。根据中国城市规模按人口划分的标准,城市人口在100-400万之间即为特大城市(城市人口在20万以下为小城市,在20-50万之间为中等城市,在50-100万之间为大城市,在400万以上为超大城市),也即如果将2011年失业的大学生集聚在一个城市,得到的结果是一个特大城市的全部人口处于失业状态。如果当前形势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和控制,那么2011年我们“失去”了一个特大城市,2012年我们又将“失去”一个特大城市,2013年我们“失去”的会不会是一个超大城市,答案虽目前不得而知,但也绝不是危言耸听。综上所述,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是扩招政策的实施造成其供大于求的失衡局面,这使得创业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创业有成功,亦有失败,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创业能力,同理,可以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就业力”[3]不足,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能力”问题。如何才能获得这种“能力”,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一个有效途径便是接受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教育以学生创业成功为目标的,而广义的创业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目标的,其实质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大学生不应成为社会负担的‘增压器’,而应成为社会压力的‘减压阀’。”在这一质变的过程中,创业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见图1)。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全面阐述了创业教育概念,并指出:“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4]。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创业产生于商业领域,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同样,创业教育在我国为解决就业问题而生,但也不仅仅局限于此。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未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将创业教育完全局限于操作层面,这样一种“功利性”的创业教育观念,不仅是对创业教育的一种扭曲,更会“把中国的高等教育引向歧途,进而导致中华民族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枯竭”[5]70。

二、“创业教育”在中国

1.从“功利性”的创业教育到“全面性”的创业教育

尽管近几年来,创业教育被越来越多地大学和学者提倡、研究和推动。但是,“就其具有普遍意义来说,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在大学的教育行政、教师和学生的层面上,对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理性认识尚未形成”[6]70。有学者提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创业素质的教育,另有学者提出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创业型人才,更有甚者提出创业教育就是对大学生实施创业的全方位的指导,包括理财、营销、经营等。此类关于创业教育的理解的着眼点是创业的技巧和技能,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倾向[7]18。虽然,创业教育确实包含这些内容,但这些内容却远远不能囊括创业教育的全部内涵。随着对创业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学者等也认识到这些观点的局限性并加以改正,但是,持有此种观点的人仍然不在少数,或者即使思想上认识到此类观点的局限性,但在实践中又浑然不觉地走向“歧途”。这类现象在高校中尤为突出,正如席升阳教授所说的那样:“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大多还属于‘感性的功利’”[6]70。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形式,它的目的和意义远不能止步于此,我们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解应当更加全面深刻。随着对创业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各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的陆续开展,我国学者开始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创业教育加以全面阐释。鉴于本文研究需要,在此想借用席升阳教授在其著作《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中所提出的观点。他是从“创业”的语义出发来研讨创业教育,并限定在高等教育的“语境”中展开,最终将创业教育定义为: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行为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他认为创业教育的内核是关注人的本质力量的培育和主体性的塑造,并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作为其核心的价值观。围绕其内核和核心价值观的诉求,他提出创业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特点,并建议将创业教育的内容分为创业精神学、创业知识论、创业实践论三大部分[6]53-54。

2.“大众化”创业教育与“差异化”创业教育相结合

大众化的创业教育是“全面性”创业教育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首先,从宏观角度看,现在国家重视培养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创业是创新力的一种重要体现方式。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队伍也日益壮大,“挖掘大学生这个最具潜力群体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不仅仅能够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更是提升整个民族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8]。其次,从更现实的角度看,如前文所述,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大学生想要从社会的“增压器”变为“减压阀”就需要接受创业教育,需要通过创业教育来提升自我的就业力和竞争力。最后,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看,根据一项对全国六省市近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近八成大学生表示有创业的意愿[7]19。木志荣老师对厦门大学的大学生创业者进行的抽样调查更是显示有94.5%的创业者认为创业教育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9]81。因此,不论是从国家、社会、高校的宏观角度,还是从大学生自身的微观角度,都迫切需要创业教育实行“大众化”,尽量面向全体大学生。创业教育“大众化”是各高校的共同目标和美好愿望,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一个现实:不是所有人都想创业,不是所有人都能创业。这一差异化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更是明显。不是所有大学生都有同等的创业意愿和创业潜质,他们对创业教育内容、目标的理解存在明显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基础各异,因而对创业教育的内容需求是各有侧重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调查发现,参加过创业计划竞赛的学生和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一般的在校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更为强烈,因为他们在实践当中发现知识与能力的欠缺,对接受创业教育更具有目标性,相对而言,他们接受创业教育的基础与能力也是较好的[7]19。当然,这并不代表不参加竞赛或不自主创业的学生就不需要接受创业教育。从大学毕业生的人生走向来看,选择创业的人数只占小部分,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就业,这大部分人接受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在于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经调查发现,有将近70%的学生是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就业或创业打下基础,还有将近25%的学生则目标很明确,希望通过创业教育使自己能成功创业[7]19。对于这两大类不同需求的学生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以区别对待。在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大众化”创业教育的同时,对那些拥有创业热情、创业愿望和创业潜质的学生加以重点培养,集中优势创业教育资源,使他们能够接受更有针对性的“精英化”创业教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在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能够有助于节约创业教育资源。

三、创业教育在中国何以开展?

众所周知,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已经形成独特的规模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可以说: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本身是一部恢宏的“创业史”[10]。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创业教育向大众化和尖端化两个方向发展,在多样化创业教育模式的推动下,既保证创业教育的广泛开展,又保持创业教育项目的较高水准。在美国创业教育项目排名前38位的高校中,有10所高校采用聚焦模式,有20所高校采用全校性模式,还有8所高校采用前两种模式兼具的混合模式。所谓“聚焦模式”是指创业教育所需的师资、经费、课程等由商学院/管理学院负责,学生严格限定在商学院/管理学院。全校性创业教育模式指向了商学院和工程学院之外的学生。其又分为磁石模式和辐射模式两种。采用“磁石模式”的创业教育的整个项目的发展仍然依托商学院/管理学院的资金、师资、校友等因素,与“聚焦模式”有所不同的生源更加广泛,其大部分创业教育课程可适应各种专业背景的学生。这一模式在保证开放性的同时,也保证了便利性,最大的弊端在于除商学院/管理学院的其他专业的教师、学生及其创业教育课程获得充分的发展。采用“辐射模式”的创业教育是指各学院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分别开展创业教育和活动,资金、师资、校友等由各学院自己负责。这一模式克服了“磁石模式”的弊端,但协调各院关系、课程设计、资金募集、师资调动都是该模式面临的挑战。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的几种模式或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或是片面注重实践,缺乏理论基础;或是盲目扩大生源数量,“一刀切”,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或是存在“精英性”、“少数化”的弊端。结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借鉴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经验,笔者试图建立在前文对创业教育内涵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三层‘金字塔式’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见图2)。

整个模式的建立遵循创业活动的一个基本规律:从有创业冲动到最终付诸创业实践的人群一般呈金字塔式递减[11]112。同理,不论是从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层面还是从合理开展创业教育的客观层面,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人数从思想层到实践层一般也呈金字塔式递减。首先,建立在创业精神学基础上的思想层。这一层次包含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两种软技能的培养。创业精神是创业主体进行创业实践的灵魂和支柱。通过对创业哲理、创业伦理和创业心理知识的整合,培养大学生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企业家精神与良好的道德情操[6]54。创业意识是通过对“感性的创业冲动、知性的创业认知、理性的创业理念的逻辑演进和多维建构”[6]54激发大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挖掘其善于发现“机会”的敏锐眼光。这一层次的创业教育可采用“磁石模式”,并将这一阶段的课程纳入公共课程体系,采取大班教学的形式。思想层的教学与专业关系甚小,采用这一模式既不会出现专业差异的弊端,也能够整合有限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建立在创业知识论基础上的知识层。知识层和实践层所关注的都是硬技能的提升。知识层包含理论和方法两方面的教育内容。其一,创业理论主要是指通过第一课堂传授创业经济学、创业人才学、创业环境学、创业管理学等相关基础理论,使大学生创业者掌握创立、经营、发展、规划企业和应对社会环境与市场需求变化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其二,创业方法主要是指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专家讲座等形式向大学生传授创业方法与技巧等。这一层次的创业教育可采用“辐射模式”,知识层,顾名思义,与专业关系密切。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也为了调动各学院老师的积极性,可将这一层次的教学分散在各学院进行,各学院的课程由本学院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量身定做”,并纳入专业选修课程体系,采取小班教学的形式。

最后,建立在创业实践论基础上的实践层。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创业是一种探索性行为,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创业前的铺垫式教育,实践层必然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一层次包含模拟实践和全真实践两个方面。模拟实践可通过创业设计、沙盘实验、模拟经营、商道大赛等方式进行,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们将前期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这一阶段的实践教育可在知识层的基础上继续依托各学院采取“辐射模式”。从目前我国高校现有的创业教育模式来看,大多数还停留在模拟实践阶段,很少有高校将全真实践纳入到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来。石国卿和王桂荣提出“对于具有良好创业意识、掌握扎实创业技能、具备完善创业能力,同时拥有具备市场潜力的投资项目的学生或者学生团队,学校一定要‘扶上马再送一程’”[11]113,也即进入全真实践阶段,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是值得借鉴的。理论上,完善了创业教育体系;实践上,既能够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能够从实际上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够进入全真实践阶段的学生数目比起思想层的学生数目会大幅下降,所以可采取“磁石模式”。这一“磁石模式”不依托任何学院,而是集中各学院的优势资源形成创业教育中心。既能够整合有限的资源,提高创业效率,也能够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第一步,在学校成立创业教育中心,这一中心独立于各学院,但由各学院的优秀教师和聘请到的“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政府官员等兼职讲师”[9]84组成。第二步,该中心以行政媒介的身份为学生和青春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及社会企业牵线搭桥,推动双方在平等自愿、双向选择的基础上达成合作,或由企业方为学生投资项目单独立项,让其独立经营[11]114。第三步,在学生创业项目运行过程中,学校一方面配备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另一方面免费为其提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相关服务。

作者:张贤方鹏顾剑秀工作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五篇

一、文献综述

(一)创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赵绚丽(2011)[1]经过详细的研究后认为创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教育的充足与缺失,与采用的创业教育的形式关系不大。创业教育研究不足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瓶颈。要想取得创业教育与产业活动的成功,就必须结合创业教育的规律、要求与特点,实施合理的、科学的创业教学。鲍桂莲、冯爱秋[2]等人认为必须有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做支撑,才有可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实践类课程,缺乏稳定的实践基地与平台。大多创新创业实践借助于“挑战杯”及创业设计类竞赛开展,只有少数精英参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创业实践仅仅停留在想象的层面上。

(二)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刘艳(2010)[3]从高校教学内容角度出发,认为内容目标模糊不清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遇到阻碍。对学生来说高校更像是大学生的就业培训处,要解决当下创新创业教育出现的问题就应该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目标。郭云贵(2012)[4]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角度出发,认为当前大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足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很多大学仅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一门课程。创业教育教材也存在缺少或编排不当的情况。这些都会导致大学生不能及时、广泛地掌握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政策,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狭小的范围之中。

(三)学生认识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林雪岩,刘洋(2013)[5]从学生的角度经过详细调查后发现,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看法落后,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缓慢、效果不明显,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出现一系列问题。李贵兰[6]认为创业意识影响着人们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与能动性。可以说,创业意识是创业的精神支柱,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生走向创业的重要动力源。唐根丽,王艳波[7]经过调查分析后认为尽管各高校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理念,但实际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尊重、支持创新创业的氛围。另外,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也存在一定的阻碍。

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2003年,美国共有1600所高校开设了2200多门创业课程,并成立了100多个创业研究中心。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日趋成熟:创业课程逐渐增多,教育模式反复更新,理论研究逐层深化。

(二)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创新创业教育形式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举办创新创业知识讲座、开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其中,创新创业大赛颇受重视,全国以及各地区每年都会举办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大赛(参见表1)。另外一些高校也会举办相关专业的创新创业比赛。

2.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经过十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各地区、各高校的创业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种类逐渐增多,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创业指导”等;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总体趋势呈上升势头;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提高,文献的产出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3.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不恰当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思想使得学生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一些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楚,认为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意义不大[9]。其次,大学生的“求稳”使其缺乏冒险精神。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创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为22.9万人,有意从事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0%,而最终选择创业的仅为1%[10]。最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现阶段,虽然很多院校都开设了创业类相关课程,但是并没有建立起比较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全面加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性教育工程建设迫在眉睫。

三、创新创业教育瓶颈产生的原因分析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意向、创业率以及创业成功率都较低。本文认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出现发展瓶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校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讲授课课时过长,实践课缺失

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一般以公选课或必修课类型出现,上课时间为32学时—36学时。大部分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讲授课的形式开展。讲授课的目的是集中时间将所学知识教授给学生。目前国内高校讲授课课时过长,一方面会使课堂内容冗长枯燥,造成“拖延时间”的感觉;另一方面会造成只学“理论”而欠缺“实际”的局面出现,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展开。

(二)学校与企业/公司之间欠缺诚信、可靠、长久的合作关系

选择创业的大学生需要通过建立企业/公司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如果学校与企业/公司之间有合作平台,那么学生可以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去企业观摩、学习或实习,在具体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目前虽然有些大学与企业建立了学习交流平台,但是这种合作关系很难维持长久。一般的合作企业都是不断发展的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大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给他们灌输就业的思想;或者一些本想创业的优秀大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过程中很可能会“享受”工作的感觉,最后放弃创业走上就业的道路,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失去原本的作用。

(三)创新创业大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更进一步。但是创新创业大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创新创业大赛的选题很大程度上受指导老师能力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大赛与企业联系不够,很难吸引到有实力的投资方,导致很多优秀方案都只停留在方案阶段,很难真正地实施开来。

四、总结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篇5

2014年,总理首次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想要借助改革创新“东风”,助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2015年,国办出台实施《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至此“创新创业”迈入高校教育,2015年又《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知,再次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新高潮。尤其面临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困境,“大学生就业”成为一大社会课题,国家、各级政府、各高校纷纷构建协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效机制。笔者从高校教育视角,剖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真正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1.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理念,整合资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创新理念,整合资源,结合高校实情,制定教学标准、创新网站、学分体系和体验计划。其中,教学标准是高校立足办学定位,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要明确目标,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高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变革教学方法,将实践经验引入课堂教学;创新网站,高校可借助互联网+东风,创新学校网站,为大学生建设创新创业项目交流平台,加强创新创业理念宣传,融科技资讯、政策、项目交流、各类竞赛于一体;学分体系,是高校从大学生学分方面,明确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训练新规格要求,将对大学生素质考核以学分形式系统化、固化,从制度层面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提升;体验计划,重订与专业学习相适应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体验计划,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重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案:更新目标,整合课程

高校应按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要求”,基于新常态下互联网+经济发展需求,考虑市场人才需求,立足高校实情,重新定位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并组建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组。高校可以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背景,创新构建大学生学分体系,注重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培养的基础上,重视大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的教育,如大学生创新与就业、创业管理、创业投资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并辅以与专业理论教学配套的课外实践课程,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综合提高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以自己的创新创业经验,举办系列创新创业讲座,宣讲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基于高校教育设计视角,创新高校大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创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铺设创新创业教育大道。

3.强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课题计划,以赛促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关键在于强化教育训练,完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产学研、校企合作基地,搭建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平台,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体验计划,渗透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将企业项目引入教学基地,实施校企合作,以科研反哺教育,助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化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验和训练,积极倡导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参加学科竞赛,创办企业,参与课题,出版专著,,发明专利,拓展创新创业训练手段,积极培育“大学生职业生涯大赛”、“模拟双选会”、“通用职业能力大赛”等品牌活动,积极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大力推进创新创业课题计划实施,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一定鼓励,依托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练,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借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孵化:搭建平台,多方支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孵化、催化,搭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平台,为孵化基地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公开入驻条件,开放平台,积极邀请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催生创新创业成功。高校还应整合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提供多方支持,创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圆梦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扶持政策倾斜,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此外,高校还应发挥校企合作办学效应,积极发挥企业帮带作用,聘请优秀社会专家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通过一对一的创新深度帮助,发挥实际辅导效果,借力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际运营能力;邀请社会力量,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注册、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借力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然成为高校教育实力的综合体现。可见,高校教育应顺应创新创业教育趋势,重订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理念+整合资源),明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设计(定位培养+课程组建),强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课题计划+以赛促练),借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孵化(搭建平台+多方支持),打开新常态下高校特色教育之大门。

作者:张冬姣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邢善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山东高等教育,2014,04:25-31.

[2]邹建良.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5,05:56-58.

第二篇: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

一、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010年4月《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认定办法(试行)》(教育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印发),同年5月教育部再次下文《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通过以上文件可见国家对创业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2012年8月教育部下达《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该文件认为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是创业教育的目标。2015年全国两会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创新”这个词出现了38词,位列第一,“创客”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庆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创业教育,根据2013届重庆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重庆市2013年高校自主创业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5%,其中研究生占3.4%,本科生占76.9%,专科生占19.7%。文学和工学类研究生创业比较较高,艺术学类本科生创业毕业较高,电子信息大类专科生创业比例较高。

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载体

(一)创业教育的现状。根据2014年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年终就业方案数据显示,院校2014届毕业生创业人数121人,占毕业生人数的3.9%,根据2015年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初次就业率就业方案数据显示,2015届毕业生创业人数50人,占毕业生人数的1.2%,学生创办微型企业2家,个体工商户54家,未注册12家。目前学生对于创业的激情很高,但是缺乏创新性,不能够正确区分“创业”、“创新”和“创意”,对创业精神理解不到位。

(二)创业意识的培养。目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开设的与创业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SYB创业培训班等,ERP沙盘模拟实训课仅仅开设在经济与贸易学院大三年级。目前学校每年开设各类创新创业讲座、沙龙数十场,平均每一个月一场,但是这个数量明显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创业求,且能够请到的讲座老师一般都是理论派的教师,或者是刚刚开设企业成功的企业家,或者是政府官员为代表的官员派,要么是理论派,要么是实践派,没有理论派和实践派结合的专家。

(三)创业氛围的营造。目前学校拥有SYB培训师2人次,创业指导师6人次,并先后派3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的创业培训。学校每年投入10万左右的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创业教育,但是学校目前在校生人数大约为16600余人,这么多学生的需求,教师人数和教师素质、教学课程量还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从2012年到2015年,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共组织近5000人次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各项部级、省部级、市级创业大赛,学校曾两次获得省部级“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我校麦藕动漫创业团队在2012年8月在台湾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自主命题组团体一等奖,2014年度“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三等奖。

三、对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总结

(一)转变教育理念,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为鼓励我校大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创新、创造、创业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在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学习。“翻转课堂”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通过学生自学获得知识,老师只是协助同学完成。创业教育是一门新型课程,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传授,采用的是类似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如何在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进行“翻转课堂”的创业教育,是今后在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目前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解决,一是把创业课程改成小班制教学,课堂人数控制在80人左右,这样上课的老师能够更好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讲解创业知识,该课程主要开设在大三年级。二是把创业课程改成公共选修课,针对选择该课程的学生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因为这一部分学生才是真正想创业的学生。三是把创业课程改成网学课程,这样可以不拘泥于当前学校教室教师不足的局面,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课程的学习。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目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创业师资主要由SYB培训师、创业指导师、各级各类的创业培训师、辅导员等组成,SYB培训师并未在我校进行创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而其他的创业教师都基本上是兼职构成。所以要解决师资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是学校成立创业课程教研室,把全校所有的创业课程纳入该教研室,教研室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设计。二是SYB培训师、创业指导师、各级各类的创业培训师、辅导员这几类教师不能进行通篇的创业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每一个教师负责一个板块的教学方式,这个教师就专门针对这一个板块进行教学活动。

(三)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发展性。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除了关心创业基地建设、师资的建设外,更应该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发展。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新生入学后就开始进行创业意识的培养,关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能力,拓展和保持人际关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今后发展的方向,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以点带面、以小见大,让它成为创业教育的铺垫。二是在大二期间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刻理解思维的过程,参观学校的孵化基地、合川当地的创业园等,掌握一些基本的创业思维方式和技巧。三是让学生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开始尝试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担任团队的领导者,去相关的公司实习或见习,了解创业的过程。

四、结语

创业教育是21世纪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经济转型的需要,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不能无目的性、无系统性,不能只依靠传统的讲授方式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需要认识到创业教育是一门特殊的教育,通过文化、创业榜样、创业实训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要特别重视质量和影响力,制定创业教育相关的服务、保障和激励措施等,加强创业理论研究和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以创新意识带动创业意识,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学生创业,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基地条件和环境,优化创业资源,着力提供一个多功能创业平台。在基地运行初步成功的基础上,投资建设大学生创业大厦,形成一个综合性服务型大学生创业就业综合孵化区,提高创业项目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收益性,打造示范性创业基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基地健康、有序发展,逐步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工程体系。

作者:许雪梅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大力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部授予徐州创业园“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称号[N].中国教育报,2010,4,27.

[2]夏坤,沈鹏.新生头年计划:美国高校入学教育的有效途径[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4.

[3]史广政.高校加强创业教育,努力培养创新人才[C].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论坛论文汇编,2010(7).

第三篇: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思想引领研究

与就业形势严峻相对应的是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各项政策规定越来越完善,《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对于普及创业教育、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等各种具体措施来支持和促进大学生进行创业。女大学生具有激情和活力,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互联网+”能够给女大学生创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促进女大学生创业的成功。

一、“互联网+”时代

(一)“互联网+”概念2015年3月,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以此来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形态。“互联网+”时代将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等进行融合发展,支撑产业智能化,创造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二)“互联网+”特征跨界融合。“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与其他领域进行整合,实现变革、开放、融合,进行跨界融合之后能够更好地进行创新活动,实现群体智能。实现了跨界之后,身份也会发生融合,客户消费可以转化为伙伴参与、投资等。跨界融合需要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的时候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知识技能结构单一的人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跨界融合催生了“斜杠青年”的产生,进行工作的人具有多重身份,具备多项工作技能,知识结构不仅多层次而且有更多的方位。创新驱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淡出依靠资源驱动的增长方式已经无法进行下去,必去将发展基点放到创新上来,利用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新的方向发展。利用互联网思维来进行创新,变革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既能够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快速传播又能够促进自我革新,因此进行创新驱动势在必行。尊重人性。对人性的尊重是推动科技进步、文化繁荣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创立之初就是基于分享这一人性化的目的而进行设计的,对于人性的尊重、敬畏和重视,能够发挥巨大的力量。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人性的遵守促进了科技更好地为人服务,不仅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更加尊重人性,对于人的尊重更加体贴入微。开放生态。生态本身就是开放的,推进“互联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将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将孤岛式的各种创新链接起来,让努力创业者能够实现价值。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物联网的兴趣,各行各业不再是单独进行的一门行业,隔行不再如隔山,进行跨界的创业者越来越多,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的氛围更加自由轻松。重塑结构。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来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等各种结构的破解,新的结构正在重建过程中,“互联网+”正在重塑传统结构。连接一切。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将经济领域中的各个方面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获取更大的价值是“互联网+”的目的。互联网的连接是有层次和差异的,连接所产生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最终目标是要实现连接一切。

(三)“互联网+”应用领域工业领域。“互联网+工业”是将传统制造业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进行结合,改造传统产品生产和研发方式,可以获取客户的想法和智慧,拓展制造业创意来源。工业领域与互联网相结合促进了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例如3D打印技术在我国进一步繁荣发展,3D打印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采用适当的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在工业生产中有十分普遍的应用。金融领域。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互联网金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的金融行业,在线理财、支付、众筹、P2P等模式越来越获得大众认可,互联网金融模式也进一步稳定,走向成熟并接受监管。互联网与金融领域的融合,一个重要的代表就是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促进了广大民众对于理财活动的关注,余额宝以其方便快捷和复利计算方式获得了众多民众的支持,打破金融垄断,倒逼银行创新,促进金融领域发展。商贸领域。互联网与商贸领域的结合最早体现在电子商务领域,但是随着“互联网+零售业”的提出,各大B2B平台开展“团购”“秒杀”等活动,极大地改变人们的购物消费方式,促进了电子商务的极大发展。网购已经成为购物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京东、天猫仅11月11日“双11”活动在线交易金额的公布,消费者使用网络进行购物的狂热可见一斑。交通领域。“互联网+交通”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出行方式,使用互联网进行订票可以节约排队买票的时间,而且网购之后自动取票减轻了售票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售票工作效率。除去火车、汽车、飞机网上订票等行为,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拼车、订车软件的使用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增加了车辆的使用效率,减少了尾气排放,促进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医疗领域。“互联网+医疗”能够帮助患者通过移动医疗数据监测自身健康数据,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积极预防,在诊疗服务过程中,网上挂号、询诊、支付等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在医疗领域中与互联网进行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缩减许多中间环节,患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在治疗之后与医生进行沟通,获得治疗之后的康复和保持指导。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能够实现学生足不出户在家上课,教师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教育活动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中国教育在“互联网+”时代迈入教育4.0时代。“互联网+教育”影响的不仅仅是创业者,对于已经工作的从业人员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也提供了便利,无数的从业人员学习者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技能。通信领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更多的即时通信APP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提供的语音通信以及文字视频业务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因此通信领域中的语音和短信收入大幅下滑。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流量业务的收入为运营商提更了更多的收益,其数据流量的收入大大超过语音和短信收入,互联网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促进了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升级和变革。

二、海南省女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

(一)自主创业环境差

虽然,自2015年起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大众创业,并且取消和下方了一批审批权,但是我国的创业环境依然具有较多的问题制约着创业者进行创业,而且大学生相对于社会创业人士来说并没有太多优势可言,支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完整政策法规也并没有得到落实,大学生相对社会人士获得的优惠政策也并不明显。自主创业者给当今女大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发了大学生创业激情的同时,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创业所提供的条件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女大学生进行创业会受到一定的家庭阻力,相对于男生来说,女大学生进行创业获得家庭支持和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支持女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环境更加恶劣。女大学生在选择进行创业活动的时候,受到的质疑相对男生更多,相对男生来说,要想获得对于创业的支持和信任,女大学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启动资金来源受限

大学生创业获取启动资金的机会和平台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大学生获得创业资本支持的机会微乎其微,所以大学生的创业资金几乎都是通过自筹获得。大学生获取创业基金的主要渠道少,小额贷款、创业基金等各种大学生获取创业基金的渠道有限并且获得的启动资金不多,门槛很高,办理手续复杂,大学生很难获得足够的创业启动资金来进行创业活动。尽管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支持举办海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大赛促进大学生进行船业,但是创业大赛与创业之间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女大学生获取创业启动资金的来源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限制而影响创业活动的进行。由于女大学生创业获得家庭的支持相对男生比较少,除部分家庭富裕女大学生除外,女大学生创业要想从家庭获得资金支持难度更大,其进行启动资金筹备时间也相对于男生来说更长。

(三)创业能力有待提高

女大学生对待创业的理解更多的停留在想法和概念上,对于市场和商业经验缺乏,并且在创业过程中急于求成,在争取资金的时候更多谈论的使技术的领先性和独特性而不是技术或产品的市场空间以及利润空间这一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的问题。创业者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用人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而女大学生由于一直在学校中进行学习,缺乏一定的锻炼,即使在某些方面具有突出的能力,但是无法具有综合能力,经受不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学校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进行创业教育方面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对较少。女大学生由于性别原因,在进行创业过程中会受到更多的阻力需要克服,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积极进行创业活动是海南省女大学生取得创业成功的关键。

三、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

(一)“互联网+”时代创业离不开政府、社会、学校的支持

政府在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时候应该构建完备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优化融资渠道,为女大学生进行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例如,整合资源,发挥政策优势激励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搭建融资平台,为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提供资金支持。高校在鼓励女大学创新创业上,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来培养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灵活多样的选修课程和多元化、个性化的探究学习,激励女大学生进行实战,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完善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在女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时候,政府和社会不要进行性别歧视,而是应该平等的对待,给予女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机会。学校在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要引导女大学生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充分了解海南省的经济特点,引导学生选择创业前景良好的项目来进行创业活动,还可以在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遇到困难过程中及时对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女大学生顺利创业。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女大学生自身优势和所处环境来进行创业活动指导,保证女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更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进行。

(二)“互联网+”时代女大学生创业引导方向

女大学生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虽然相对男生存在着体力和精力上的劣势,但是在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的使用,应该引导女大学生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并且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进行创业活动。女大学生进行创业,自身存在诸多优势,可以在如下创业活动中凸显出来。开网店。“互联网+”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和优质的平台,女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创业。女大学生开网店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内的学生资源,在进行顾客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更能够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动力;另一方面,网店相对实体店来说需要的启动资金少,而且经营管理方便,经营活动时间方便,对于地点要求比较小,省去了学生开店选址的麻烦,而且营业时间灵活,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不影响正常上课。海南省地理位置偏远,相对于大陆地区购物环境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女大学生可以通过淘宝或者微商的费开设网店,根据设定的受众群体来确定网店出售的物品,提高创业成功可能性。网络+科技。女大学生在高校内,对于科技前沿的动态比较关注,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女大学生对于软件编程、网络服务、广告设计、动画开发等技术具有较高的兴趣和专业水平,女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和科技来进行创业。想要在网络技术方面有所发展的大学生可以多参加一下创业大赛,以便获得更多的机会来吸引风险投资和慈善投资者的关注,为获得资金和技术知识打基础。互联网的存在打破了传统的地理界限,通过互联网的传输,各种网络技术服务可以快速到达客户手中,利用网络科技进行创业可以有效弥补海南省地理位置为创业成功带来的缺陷。尽管女大学生在网络科技方面可能并不如男生擅长,但是女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强,可以进行广告设计活动并借用大学期间的人力资源来组建自己的团队进行网络+科技领域的工作室。智力服务。智力服务领域的创业门槛较低,启动金额较少,女大学生作为智力资源的拥有者,可以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自立资源创办设计工作室、翻译事务所、程序检测、辅导培训等机构来进行创业。女大学生还可以将智力资源进行组合,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进行创新创业,比如开展在线教育,制作微课等方式来进行创业活动。女大学生相对男生来说比较细致认真,在从事智力服务领域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利用好自身存在的优势来进行创业,能够促进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成功。女大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相对于男生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女大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办翻译事务所,组建自己的团队进行翻译工作。加盟连锁。女大学生的创业资源十分有限,如果可以借助连锁加盟的品牌、技术、营销等优势进行创业,可以以较少的投资和较低的门槛实现自主创业,比如快餐行业、校园超市、数码快印等具有大量受众的行业。海南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紫外线强烈,防晒护是每个爱美女生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爱美是每个女生的天性,女大学生可以通过加盟品牌护肤品连锁店,通过定期在校园中进行护肤防晒讲座的方式进行宣传活动提高影响力来带动人气,女大学生进行护肤品讲解和销售工作由于有实际经验而更加得心应手。结束语“互联网+”时代为当代女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机遇,政府和社会为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提供了很多机会,教师在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要根据女大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来也紧跟时代步伐,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引导女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做出一番事业。

作者:洪飞 单位:琼台师范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创业教育视角下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教学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现在极为严重的问题,也是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一毕业就开始自己创业了,然而学生在创业之前,我们各高校要让学生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运用。不要就凭着学校学到的一点知识就一股脑的自己去创了业,而我们学校该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观念,在我们开设课程的时候自然地多增加一些关于创业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提前了解创业需要了解的知识。

一就业过程中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在目前的高校当中,对创业教育的关注已是越来越多了。创业不仅仅再是创业的狭义解释,而是更具有广义上的开创新的事业,开展业绩等各种含义了。同时也体现了首次创业的困难与艰辛,体现了创业过程当中的开拓性和创新性。而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狭义与广义之间的相互过渡作用。而现在的创业更应该是往人的综合素及人的精神方面提升的,这些关于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是在创业方面,以后只要你出去,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是相当重要的。

二现如今创业教育所存在的不足

大家都对“创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学校再给学生普及就业指导课程的时候,就应当把创业教育也放到我们就业指导的这一块来,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的了解,创业不等于就业,而现在我们的学校都很少有老师给学生普及创业这一块的知识,所以,我们应该把创业教育也放进我们就业指导的课程当中来。经过探索了解,现在一大部分的学校已经将创业教育放进了就业指导这门课里面,同时也把这门课程作为了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了。但是目前还是存在一些小问题的,比如:在给同学们上课的时候,很大一部分的老师在关于创业教育方面都没有给学生起到很好的启发式教学,一些老师则认为学生在校期间的首要任务是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不需要进行创业的教育工作,有些老师也会认为我只是负责学生的安全问题,关于学生就业创业这一块我是不负责任的,只要学生在校期间表现良好就可以,只要不在学校做出违纪的事情就可以,可是各位老师们,你们是否又曾想过,学生关于创业的知识本来就了解的少,而且学校没有给他们普及相关的知识,有些学生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是并不知道创业之后所要承担的风险等各种问题,所以是比较盲目和冲动的。

三缺乏专业的教师团队及专业是书籍配备

师资对于任何一个学校甚至是985.211的重点大学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而如今,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一个学校没有专业的师资团队,怎么才能将一个学校给出好的名声呢,而在我们的创业教育这一块是同样重要的,如果说给学生们上课的是一位非常不负责任且又不专业的老师,当学生来问你一个需要你解答的问题的时候,而你的答案却是说让学生百度的话,那么我想问一句,那要你给学生上课的意义在哪里呢。而我们现在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团队,一般都是由学校的辅导员等老师组成的团队,都是之前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所普及的知识,然后普及给学生,可是这样传下来的知识就没有那么全面了,另外我们每个学校都没有一本关于就业创业指导的是比较完善的书籍,都是学校的老师东拼西凑所制定出来的书籍。在创业这方面我国与其他的国家相比较的话,我国可能在有些地方可能会稍微差一点点,我国大部分高校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了解的不够透彻的,在现实生活当中当学生有了创业的意识之后,我们就应该知道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成功创业,让学生知道那些大企业家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我们就应该要让学生知道那些成功人士怎样取得成功的,也让学生吸取他们的经验。但是我们现在的就业指导现状只停留在创业比赛上面,让学生实地考察的地方非常的少,而且大部分的企业也不远接受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他们认为,刚毕业的学生缺乏相关的经验,所以也不愿给学生提供机会。还有一点就是,我国在资金保障这方面做的也不够到位,没有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定,在大学生刚刚毕业的时候给学生一定的创业补贴,让学生在刚刚踏入社会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经济压力。所以说有关的法律政策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四就业指导应该摆脱它的“单一性”

(一)在大学里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就是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各大高校都应重视对学生在进行就业及创业这一方面,进行专业的指导,学院应该思想一致,有针对性的对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改革。在我们给学生上就业指导课程的时候,我们也要对学生的未来进行一定的了解,在学生在校期间,学生有哪方面不足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进行提醒及指导。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展开不同的创业比赛,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再让学生发表参与比赛之后的感想及自己的收获。同时组织这种活动既能够让学生了解求职的技巧和创业的实践训练,又能提升专业技能。

(二)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在创业教育理念当中的重要性

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师资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这门课程上课以后的效果好不好,老师占得比重也是比较大的。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基本都是来自各院系的辅导员相关的创业知识还不够完善。因此,各高校应该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寻找相关的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创业的相关知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我们的就业指导课程当中一定要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同时,我们可以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进行返校演讲,为学生讲授他们在创业的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如果今后遇到同样的困难得时候该如何解决。

(三)校企合作,只为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能力

学生为什么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为什么要进行校企合作。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怎样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知道假如自己目前是在企业当中,也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暂时的定位。了解之后,便会积极的提前去感受公司里所需要走的流程,同时,在暑期的时候,学校可以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暑期实践,这样既锻炼自己,有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学生便可以知道自己该定位什么层次,对自己未来的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四)开拓创业教育,严抓教学质量

创业教育不能只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创业模式,其实我们可以召开研讨会对创业教育进行一定的探讨,在学校进行创业大赛,给学生提供实际的门店,让学生在学校边开店实践,边学习,实践经验,理论教育两不误。还有就是通过进行模拟面试,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了解我们在面对面试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在面试时应该注意的形象、以及面试时应该注意的各种问题。此外,我们在设置就业指导课程的时候,可以掺杂一些到公司实习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创造就业的知识与技能。除了在课堂中所学的,还可以已通过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比如:让学生参加学校的创业比赛,然后再往高一级的比赛向省级、部级的比赛出发,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学会总结和收获经验,这样才会对自己的创业知识有所提高。说到底,创业教育目前在我国还是一个需要加强的问题,通过几年的观察,创业教育也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当中的一部分。但是怎样创业,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学会总结经验,学会自我反省,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才迸发。

作者:祝李杨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第五篇: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考

当今时代是创新创业的时代,我国为在这个领域占领制高点,取得领先地位,近几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目的都是为了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深化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范围,鼓励全社会尤其是年轻人创新创业[1-3]。当前,大学生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难。在此背景下,自主创业在帮助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作用就越来越显现,也越来越为政府和高校所重视。在这方面,作为高校,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优势,进一步搞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1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现有的做法

什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呢?总的来说,它是使大学生们通过学习建立创新创业的信心和激情,培养一种创新创业的素质,促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的教育。它一方面能帮助大学生掌握创办企业的方法,以及在创办的过程中,申请和募集到所需的经费;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在实践的过程中,能真正培养大学生们的创业能力、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还包括其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及内部效能管理的经验,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很有帮助。从目前来看,高校包括独立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这一块,存在发展模式不同、发展进度不一的状况。一种是复合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组织学生上好相关课程之外,还在技术咨询和资金方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如清华大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依托科技创新基金,开展创业大赛等;一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通过开设与创新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专业课或选修课,如中国人民大学,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授创业意识、创业管理、创业风险投资等方面内容;一种是抓好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培训,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了相关的培训学院,设立了相关的创业基金和教育实践平台[4]。

2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2.1教育模式过于老旧

一方面,是独立学院的教育模式相对老套,形式过于单一。部分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有待加强,同时尚未建立比较完整的创新创业的课程,平时告知给学生的创业信息也很有限。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因循守旧,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课堂上师生互动不够,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参与提问的环节基本上没有,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老师教、学生听。这使得课堂上的教学变成了纯粹的书本传授,学生学到的知识缺少实践的验证,与社会脱节。

2.2实践平台过于简单

目前,由于全国各独立院校的办学条件不尽相同,会使实践平台的建设过于简单。主要体现为:一是由于有的独立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时间相对滞后,使得课程教学时间偏少,课程内容的设置和编排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有的独立学院为节约经费,只安排学生参观实践基地,学生很少亲自动手操作,过程形式化,这就违背了实践基地建立的目的。三是实践操作时所需要运用到的知识并不是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是日常实际操作中的知识,这使得学生平时课堂所学不能用于指导创新创业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环节相互脱节。

2.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相适应

目前,部分独立院校在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方案中,没有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很好地融入大学生整体教育当中,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来开设。在培养计划中,没有有机地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造成了二者之间的脱节,也使得学生所学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践、指导于实践。这种教育模式,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建设创新型国家,急需大量专业型、创业型、复合型人才的背景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所以需要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引导,切实使学生学以致用,学以成才。

3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思路

3.1利用资源改进管理

(1)利用资源。依托利用湖南农业大学本部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拔尖创新型实验班和复合应用型实验班等优势资源,统筹开展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改进管理。更新教师评价机制,支持教师在教好课、做好科研的同时,利用专长创办企业,带领学生创业;进一步加强并完善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修订教学管理制度,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允许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修订学校学生管理制度,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学生休学创业,为学生创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3.2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1)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引进有创业经验的创业成功者、优秀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等进入学校创业教师队伍,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工作;鼓励更多教师考取创业培训相应资格证书,参加各种创业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安排创业教育教师到企业脱产挂职锻炼,积累实战经验;联合兄弟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师互聘制度,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2)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项目实践、模拟创业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心理品质;通过导师制,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和创业团队制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以专题讲座、文化艺术节、科技周、创新创业论坛等形式,吸引企业、培训机构、杰出校友、资深专家、教授等参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

3.3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1)加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扶持力度。每年设立一定金额的专项经费,用于资助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合大学生学术科技节,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科技竞赛活动,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扩大校级科技项目的覆盖面,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2)积极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各学院、各专业特长,成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团队,并为其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开展咨询指导服务,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成功率。

3.4开展创新创业主题教育活动

(1)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深化以大学生实践研究、ERP沙盘模拟对抗、数学建模竞赛等为主要形式的校园创新创业活动,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组织有创新创业潜力和意向的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运行模式和管理制度,激发学生创业激情。(2)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每年定期组织创新创业论坛,讲授各专业内的前沿科技、发展现状、市场机会,介绍创业经验,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沙龙和交流座谈,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向校外拓展,与市场接轨。

3.5建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1)建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整合校内外资源,每年建设一定数目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加强各平台、多专业的协同,构建由校内教学科研平台和校外共建科研单位、农技推广部门、涉农企业、种植和养殖大户等组成的科研实训实习基地网络,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空间支持和条件保障。(2)提升现有创业孵化基地的孵化空间和孵化能力。通过学校、政府、企业合建方式,建设学校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新基地;探索基地新的运作方式,重点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较高、创新性较强的本校师生创办的科技企业、科技项目等科技实体。

4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社会、学院、教师、学生共同重视、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方能实现。独立学院要从自身的办学实际出发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平时要注重实例教学,注重在教学中多带领和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实践,积累创新创业经验。学院要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并根据市场变动的实际,及时修订相关方案,及时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抓好创新创业教育,有力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

作者:张慰卫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5-35.

[2]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45.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篇6

(一)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从学校教角度来看,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及顺利就业是其工作重心,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价值与意义认知不到位,导致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没有放到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流于形式的较多;从学生视角来看,相当多的学生在对创业的认识上存在功利化倾向,认为创业就是能立即带来经济效益的事业,,同时大部分学生的创业热情感性多于理性,对创业的难度及风险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是对其自身全方位的要求与衡量,导致了创业教育打上了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从而违背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质。

(二)创业教育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在资金方面,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条件和科研实验设施跟不上,学校在给予学生创新、创业资金方面的支持有限;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多数学校都只是讲授一门创业课程,且课程内容较为肤浅,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缺乏必要的实训训练。

(三)创业教育学科体系不完善、不系统,课程设置形式化。实施创业教育要有完善和系统的课程体系,否则无法开展,并且完善的、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实施创业教育最主要、最有效的形式和内容,目前我国只有极少数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并且课程只有少数几门,根本谈不上形成体系,更不用说完善。它们主要通过举办创业竞赛、创业讲座等形式进行简单的创业教育,并没有将其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融合到高校教育体系之中。高校没有发挥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没有形成。

(四)缺乏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实战的经验。因此,创业教育需要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和企业家来给学生上课。与此同时,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意识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大学生已经开始逐渐走出原来的就业分配模式,能够积极地寻求自己的创业途径,以改变就业被动的局面。我国高校教师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创业实践经验,若不经过培养成长成才后很难胜任创业教育工作。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认识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经济学看,如果大学生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后无法找到合适工作,个人的投资收益无法得到补偿,挫伤积极性,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为此,高校须认清形势,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素质全面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在激烈的就业市场占据有利地位。

(二)培育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和氛围。宏观层面,政府要构建一个支持、帮助学生自主创业的系统,有关教育部门在推行创业教育方面应制定明确的、强有力的、完善的、系统的宏观决策和政策,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企业要利用自身的条件协助高校实施创业教育,使高校创业教育得到企业强有力的支持;社会大众应在观念上形成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认同感,使创业者有尊严,有自豪感;从政府、企业、社会大众等多个方面建立起崇尚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微观层面,高校要健全机制,营造一个宽松的、激励创业的氛围。一方面领导要重视,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是开展和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学校领导层面要树立“把学生创业教育视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的意识,从而统一全校师生认识,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冒尖学生在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创业,使得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创业教育工作走向深入。

(三)设置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构建以创业教育为价值导向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能力放于中心地位,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展开,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主动创新、勇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为此要把创业教育融入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之中,在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基础上,增设既有一定理论性又有一定实务操作性的多系列创业教育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课教学,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须使学生对创业的整个过程有全面的理解,并基本上掌握创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篇7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市场化选择的深入。高校“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必然对自己培养人才的就业和创业等社会适应能力做出相应的策略反应。大学创业教育就是这种背景下形成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自觉行为。

1.提升职场能力,正确引导创业

《就业促进法》的第44、49、50条提到了两种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都要有。我们倡导创业是因为创业对就业具有较高的贡献率。创业是在寻找现有的商机,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自身资源如知识、技能、社会其他资源等开展的社会商业活动。往往能产生社会经济的巨大创新和变革。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之所以有较高的创业率反过来证明经济的繁荣与和科技创新与创业密不可分。创业教育与国家创新型社会建设的策略不谋而合。网易、搜狐、阿里巴巴、纷众传媒等一大批新兴企业的崛起都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业的典型案例。

创业成功的关键并不完全在于专业对口,而是如何利用自己在观念思维、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优势,进行管理、技术和市场营销创新。提升大学生尽快能适应本职工作的隐形知识如思辨力、创造力、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融资能力、危机化解能力等和显性知识如外语能力、管理知识、财务知识、行业知识等是大学创业教育的关键。

2.破除创业高端化误区,立足市场需求

讲创业,我们容易联想起微软、谷歌、通用、丰田、中石油等国际化巨型企业。其实,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个统计上的现象是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中企业总数的99.5%以上是中小企业。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发达国家,每千人口的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数量平均在40~55个;全部劳动力在灵活职业、微型和中小企业中就业的比例在65~80%。以经济升级成功的日本、韩国为例:2000年的日本,中小企业共508.9万家,占企业数99.7%,每千人口企业数量为41个,从业人员4168万人,占总就业人员比重72.7%;2004年的韩国,人口为4829万人,企业数量为280万个左右,每千人企业数量将近58个,微型和中小企业就业的比率占总就业的80%;美国目前共有中小企业2140多万家占了全美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60%。新增加的就业机会有75%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小企业的人均发明创造是大企业的两倍,美国的高技术公司在起步阶段,通常都是中小企业大企业。在市场的“丛林哲学”中,只有投身现实,不断学习,不断自我超越,才能取得成功。马云的成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最好的创业范例。

3.锤炼意志品质,培养企业家精神

面对在特殊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新生代的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锤炼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团队合作、群体交往、挫折教育是必修的课程。“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是第一代“浙商精神”的真实写照。浙江成功的企业家如南存辉、鲁冠球、钟庆后都具备了企业家良好的特质和精神。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这与他们个人的个性特征有必然的联系。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要有体力、有脑力、有耐力、有魄力。创业成功既需要具有创业的硬实力,更要具有软实力,还要注重创业实践,比如创业能力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需要实践的锻炼培养,因此只有理性的认识,没有实践是不行的。大学创业教育应鼓励学生更多地参加社团、课余兼职和实习、参与志愿者行动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企业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雨果曾说过:“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具备企业家胸有成竹的宏韬伟略是学生创业教育成功的重要元素。要创立自己的企业,必须学会在逆境中求生存,善于居安思危,开拓创新。有战略眼光,能看到潜在利润的机会;有胆识,敢于冒创新的风险;有组织能力,能动员社会资金来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简单地说就是一能确认一种商机;二能管理一种资源;三能领导一个团队。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

中国改革开发30多年经济持续增长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也积累了深刻矛盾。多年来集聚的各种不利因素的累积效应逐渐释放,如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土地、自然资源价格、能源包括国际油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加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压力,增加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许多不确定性。区域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过大依的赖性,对资源、环境的承载的巨大压力以及依靠投资拉动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已难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走到了十字路口。

由于大量企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企业对高端人才的依赖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为降低运营成本,企业就尽可能地减少人员的招募和使用。这样产生的结果是新增的劳动力面临就业困难。根据统计,2003-2008年,各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分别为212万、280万、338万、413万、496万,559万人,年均增长率大大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达到610万人。这种远远高于经济增速的人才就业需求,在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势下,给社会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客观上降低了人力资源使用和预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数据,2008年有15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2009年大学生失业率仍将达到9.4%。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大学创业教育已经变得举足轻重,成为2009年社会的最大热点问题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创业能力定义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创业作为国家策略来实施,更突出了它的战略性地位。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划、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三、大学创业教育展望

创业教育、创业能力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创业教育经历了从简单到综合,从无序到有序,从隐性到显性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这反映了一种国家行为和国家战略。大学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创业教育呈现出以下一项特点:

1.大学创业教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创业教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必须建立完整的创业科学教学学科体系。它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研究、总结、指导创业实践与创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专门科学。研究如创业教育实习实践基地的搭建、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创业教育质量体系的内涵、创业教育质量控制体系的方法、创业实体后续扶持体系的构建等。

总体而言,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育观念、师资队伍、组织架构、制度保证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之所以有较高的创业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源于创业科学的发展。所以,大学创业教育的科学化是创业教学的必然选择。

2.制度化

制度是社会的博弈规则,是人类设计的制约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North,1990)。制度是社会或组织的游戏规则,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据教育部一项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点研究课题披露:中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率仅为1.94%。大学生创业率低,一方面,高校的创业教育严重滞后,另一方面,制度缺失是深层次的因素。美国的大学生创业率基本保持在20%~30%,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贯穿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创业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完善社会化、开放式的创业环境,帮助创业者成功开办企业和经营企业,逐步形成以创业者为基础,以创业扶持政策和创业服务相结合,推进创业服务就业工作,就必须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加以制度化。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委就出台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11个部委联合制定的一份关于创业带动就业的文件——《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种鼓励创业的地方性政策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3.专业化

KAB是KnowAllBusiness的简称,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教育项目。该项目通过教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对创业树立全面认识,普及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青年人才。KAB属于创业的启蒙教育。在高校实施创业教育除了类似KAB基本的课程以外,还必须拥有专业的教材、专业的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支持平台。

要取得创业教育的成功,必须保证有一套完整的创业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实施方法可行的新颖教材。该教材应该具有鲜活的素材、立体化的呈现手段和可触可摸的现行案例。

专业化、训练有素的教师是保障教材内容得以正确传递和被学生理解的重要因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推进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成功保证。创业教育的学科特性要求创业教育师资需要具备“学者+企业家”素质。“学院派”师资,缺乏创业实战经验,而创业教育需要“双师型”人才,从实践来看,现在教育的师资条件不成熟,专门从事创业指导的老师往往只是从理论到理论,把国外的教材、职业生涯理论、MBA理论移植过来,缺乏自身实践的经验。为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大多数高校只能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担任客串教师。教学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报告”显示31.62%的高校认为师资不足成为开展创业教育的瓶颈。所以,加快创业专业教师培养成为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4.市场化

大学创业教学市场化趋势一是指大学创业教学必须整合校园资源,集社会化力量开门办学。二是指大学创业教学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的放矢去引导学生创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以科学技术对整个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来理解。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科学还不是直接的生产力。很多项目只能留在实验室作为一个概念存在,但没有市场,成为一种变相的“格雷欣法则”(Gresham''''sLaw)。

为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协调发展,国家及时推出了产业振兴的一揽子计划。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计划、中部崛起计划、西部大开发、振兴装备制造业、振兴文化产业计划等。这些计划都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地域、行业更多的选择。

《2007中国创业观察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已经确立进入“机会型创业”阶段。机会型创业在创业类型中已从40%的比例提高到2007年的60.4%,而生存型创业则从60%降到39.6%。机会型创业中,本科和研究生比例占50.2%,而生存型创业中本科与研究生比例仅为15.6%。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优势是大学创业教学和大学生创业的必然趋势。

四、结束语

创业教育是一种市场需求更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它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提高。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亮点和必然选择。创业教育将成为未来高校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茶文化视角;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制;价值内涵

大学生创业指导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融入丰富完善的文化思维,同时也要注重精神理念的有效诠释。做好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其基础在于对创业活动形成深层次认知和深度理解。因此,营造学生创业活动的最佳氛围就极为必要。

1当前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开展现状认知

不仅如此,结合当前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具体开展诉求看,丰富完善的创业指导理念和价值思维,尤其是越贴近实际活动,其效果就越明显。就当前各个高校所开设的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实施状况看,很多学校开设了该课程,但是在具体教学活动时,忽略了实践内涵的丰富融入,从而限制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有效开展与妥善实施。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完善的教育理念与指导机制,将为学生培养提供良好的空间与氛围,从根本上实现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施价值。当然,结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要求,以及大学生培养的客观特征,其决定了我们想要优化教学内涵,就必须从学生自身的具体习惯出发,通过完善构建创业指导服务机制,从而实现最佳效果。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在具体开展时,其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大学生价值认知所开展的创造性工作,而对于目前整个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其基础是认知大学生自身价值资源的根本所在,我们不可能忽略大学生自身的价值,正是因为大学生具有创业的精神思维和主动性理念,所以,其能够为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具体实施提供帮助。并且逐步探索将该文化体系中的思维内容与学生培养教育相结合,其不仅能够引导我们深层次理解思维要素,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就业活动之中。

2文化理念、价值思维:茶文化体系的具体价值内涵分析

针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具体开展与实施,我们需要从几个层级来具体认知:首先,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业活动,这实际上是发挥大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尤其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好,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到当前活跃的市场环境中,针对一些高端、前沿的时尚元素,大学生不仅接受速度快,同时其理解能力也更强,这就为大学生发现创业机遇,做好创业工作提供了全面可能。其次,就当前大学生就业以及大学生培养活动的实际情况看,如今大学生培养规模远远大于社会需求规模,从而限制了大学生顺利就业。如果大学生在接受完具体的培养活动之后,仍然不能实现就业,那么其不仅影响了其生活的积极性和态度,同时实际上也是大学生资源浪费的重要表现,所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将为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提供重要支柱,其三,如果我们对整个创业活动的开展本质进行分析,我们应该看到,多数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是基于自身学习兴趣和聪明智慧,乃至社会资源整合利用的结果。可以说,对于整个大学生创业活动开展来说,如果学生具备成熟而完善的心理素质,掌握必要的思维内涵,那么其一定能够实现创业活动的最佳效果。因此,在进行学生创业教育时,我们所需要向学生讲述的绝对不仅仅是客观而片面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同时,其中也需要注重从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探寻合适的内容应用其中,比如从我国茶文化体系中,我们可以将其中所包含及展现的优秀道德礼仪和文化思维理念,及积极的价值内涵等一系列元素,融入和应用到整个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体系之中,从而使得大学生自身能够形成积极完善的健康思维,并且使学生在创业活动时,能够全面精准地把控各种潜在的风险,同时即使创业失败了,也能够以正确的心态来进行面对与解决,进而让大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融入到整个创业、创新机制中,从而实现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精准效果。

3实际、实践、实操: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实施诉求

我们说:时代变化与发展造就了机遇非凡,尤其是在当前创新与创造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推动时展的核心群体,其具有的智慧力量和创造性,是我们当前必须充分发挥和高效应用的力量,我们不可能始终如一的处于顺利的时代环境中,尤其是当前时代的多变性,也让我们所具体面临的发展环境出现了隶属于整个环境的特点,比如信息技术时代,信息资源发展的多变与融合特性。而且与以往所不同的是如今整合多项资源,创新时代内涵,已经成为我们自身的一致认可。我们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铸牢大学生创业创造防线,同时也能通过优化发展理念,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全面实现。如果我们从资源优化及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不难看出文化的内涵属性和整体驱动性。而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出现创业失败的现象,根源在于其未能高效、准确地处理创业投资过程中的问题及风险,从而使得创业失败。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鼓励创新,大胆主动去尝试创造的时代,如果我们能够在准确把握大学生创业活动规律特点的基础上,做好必要的创业指导,其必然能够实现创业活动的成功实践。在知识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和趋势,尤其是在我国陆续出台相应政策支持之后,创业活动更是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特点。但是我们在对大学生创业活动进行认知和理解时,则应该从辩证的观点来具体认知。所谓辩证分析及看待,正是因为我们应该以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大学生创业。创业是一项机遇始终伴随风险的活动,尤其是很多学生自身经验相对较少,其看到的通常是机遇,缺乏对经营困难的合理、全面认知。所以,即使整个创业项目极具市场环境,但是由于多数大学生自身并不能对整个创业活动的各项细节及要素进行精准把控,也往往会导致创业失败。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去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应该从大学生创业的本质特点出发,通过制定有针对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从而有效指导学生的创业活动,并且在该过程中,也实现了整个教育体系的完善发展与有效补充。

4融入茶文化理念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实施机制

具体来说,想要做好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其需要注重做到:首先,要注重结合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整体诉求,丰富具体的教学指导内容,尤其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分类,从而满足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多样化诉求。对于大学生创业活动来说,其中所具体包含的内容是多样化的,其中包括必要的经济知识教育、法律、政策知识的讲解等等,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企业管理和文化,可以说,在大学生创业活动具体推进的大背景下,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全面而多样的,而想要让整个创业活动顺利完成,其离不开从具体政策知识教学到相关创业项目、方案综合应用的全面诠释及表达。当然,在当前大学生创业活动热潮不断兴起的大背景下,该活动日益被社会所认可,因此,想要有效帮助和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就必须注重文化思维的深层融合,其中所包含的内涵和理念能够有效激发和驱动学生以更加合理和沉稳的心态参与其中,通过精准分析,从而扎实推进学生创业活动的具体实施和有效推进。其次,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过程中,各个相关高校,都陆续开设了该课程教学,但是对于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的具体实施要求来说,其不仅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上的教育融入,同时也要充分注重为学生参与创业活动提供充足支持和必要的物质基础,比如,在学分设置上,将创业指导课程设置为全校选修课程,允许学生通过参与该课程获得学分。此外,也要结合学校自身的资源状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环境。例如为学生提供创业活动的场地,让学生创业具备相关场地。同时,也要通过设置相关创业基金,为学生参与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事实上,经过相关调查,我们发现在大学生创业活动具体推进过程中,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和不足之一,在于缺乏必要的资金与物质基础。因此,如果我们在开展具体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最后,要注重构建完善的校内、校外统一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制,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必要的创业社会实践之中,从而真正去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客观来看,目前我们所具体实施的创业指导服务,更多情况下停留在理论教育上,忽略了必要的实践元素,从而使得很多大学生在真正参与到创业实践活动时,所经历的具体状况与实际状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仅如此,要为学生创业指导活动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比如与相关企业及行业搭建合作平台,为学生事先了解创业活动需要提供重要支撑。

5结语

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在陆续补充和完善关于大学生创业指导活动的教育机制,进而为构建合理全面的大学生培养体系奠定基础,而在这一环节中,有效实施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则是在立足当前整个时代背景下所实施的教学体系和细节。因此,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优化教学体系的完善度与全面性,将实现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最佳实施。

参考文献

[1]陈晓仪.新疆喀什地区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问题研究[J].福建茶叶,2013,(06):247-249.

[2]赵姗姗,.大学生创业素养的主旋律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8):119-122.

[3]刘万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探析———基于创客文化的视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6):247-249.

[4]徐迁乔.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研究———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8):179-181.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篇9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高校开始大量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趋势日益明显,这最终导致应届毕业生的总体规模不断增长,据教育部预测,我国2014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约为727万人,在城市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目前,自主创业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尽管大学生创业能为实现个人梦想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供了契机,但是社会各界人士依然对大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持怀疑态度,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前的社会大环境是否适合大学生创业?相应的扶持政策是否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但社会阅历和人脉关系网浅,其创业成功的概率是否比其他类型创业者高?再次,部分在校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就开始创业活动,能否保证学业的顺利完成?有限的时间是更应该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还是学习与创业能够兼顾?为了详细了解目前大学生创业相关问题,课题组选取了九江本地的九江学院、九江职业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高校,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0份,除去数据不完整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85份。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级、学历、专业、创业兴趣、选择自主创业的因素、创业存在的障碍等。

2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

2.1九江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较强

调查结果显示,有59%的大学生表示对创业感兴趣,明确表示没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所占比重比较低,仅有15%,这说明九江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比较强,而在有兴趣开展自主创业的学生中,男性大学生占85%,女性大学生占15%,这说明性别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识有着强烈的影响。对于“当创业和学业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选择”这一问题,有69%的被访者选择边学习边创业,剩余31%的被访者选择了找人业务,没有任何被访者选择休学创业或彻底放弃学业去创业。这表明,更多的被访者还是更愿意选择先完成学业,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取得毕业证书较之自主创业还是更能提供给他们一个稳定的就业机会,九江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具有一定的理性。

2.2九江高校大学生创业目的比较明确

本次调查关注了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大学生认为“创业能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有30%的人表示“创业成功能使自己和家人的经济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认为“创业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的比重约占被访者的14%;完全是为了挑战自己的能力而选择创业的比重非常低,仅占8%。总体而言,九江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创业目的比较明确,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创业的首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或直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

2.3九江大学生创业存在很多障碍

对于“你创业的最主要障碍是什么”这一问题,约44%的被访者选择了没有物质、经济基础,28%的被访者选择了与学业有冲突,14%的被访者选择了没有好的创业方向,6%的被访者选择了创业团队难以组建,有8%的被访者还选择了其他因素,而没有得到家人或身边人支持这一因素则没有人选择。由此可见,良好的物质、资金支持是阻扰大多数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没有得到家人和朋友支持”这一选项没有被访者选则说明现在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普遍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2.4九江大学对创业必备素质的认识比较清晰

85%的被访者认为其应具有较好的组织、领导能力,70%的被访者认为其应善于交际,60%的被访者认为其应具备吃苦精神,55%的被访者认为其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有60%的被访者认为其应还具备专业的知识背景,只有25%的被访者认为其应具备创新意识。由此可见,九江地区大学生普遍对于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2.5九江大学生创业行业的选择多样化

到底该选择什么行业进行创业是每一个想创业的大学生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为此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了“如果创业,你会选择什么行业”的问题,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会选择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行业进行创业,其比重占到45%,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还是努力想把专业知识变成自己创业的“武器”;而明确表示会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关的领域来创业的比重也占到30%左右,这说明大学生创业的行业选择日益多样化,已经超出了专业的限制。

2.6九江大学生对创业外部条件有充分认识

大学生创业成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创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资金支持,其比重为85%;认为应有广泛的人脉关系的受访者占到70%;另外,有65%的大学生认为具有一个良好的创业团队也是创业成功的条件之一,还有35%的大学生认为“良好的经济形势”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外部保障。选择”应有一定的办公场所”的大学生比重非常小,仅占12%。由此可见,“资金支持”、“经验和社会关系”、“良好的创业团队”是九江在校大学生普遍认为自主创业时需要的外部条件。

3对策与建议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深入调查和访谈,我们掌握了九江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情况,总体来看,大学生对创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多数同学也愿意去尝试创业,当然在大学生创业时也暴露出职业素质低、社会经验不足、财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从大学生本人、高校、政府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3.1大学生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兴趣来选择创业的行业

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中有一条就是“需求决定供给”,大学生考虑创业的行业选择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只有在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去选择相应的行业创业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另外,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行业,有句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毫无疑问,选择创业时最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那一行业,这样自己做起事来也能够事半功倍,不至于创业到一半时自己先放弃了。

3.2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的教育

九江的高校已经对创业教育有了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以九江学院为例,学校每年举办各类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成功创业人员的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并且将“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必修课,积极鼓励学生坚持创业与就业相结合、与地方经济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成功率。

3.3政府要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篇10

1.提供创业素材

学生创业活动一旦是基于导师的技术、资源、产品,借助导师的人脉和社会网络,其可行性将会极大提升,有助于形成创建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创业业务。

2.培育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或公司能够盈利的方式,通过提供服务或者产品销售赚取利润的整个运营体系称之为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或项目整体运作思路的概括,选择合理的商业模式就意味着有了明晰的发展方向和路线;反之就可能使项目运作陷入迷茫和困惑,甚至导致项目和企业遭受挫折与失败。好的商业模式包括:目标客户、市场定位,具体包括销售和营销渠道,如何做产品或提供服务,收入模式,市场竞争、市场份额等诸多因素。没有清晰商业模式的创业公司,是争取不到创业投资的。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成熟,新型商业模式不断出现。例如,Skillshare是个教育平台,创始人MalcolmOng推出了每月10美元类似“点餐”式的教育服务,用户可在学习平台上选择任何感兴趣的课程,且收费低廉,让顾客“活到老,学到老”。Skillshare依靠拥有专业知识和聪明智慧的普通人,开发出了一个可以人人参与的教育平台,使公司获得大幅收益。大学生不缺乏新颖的创业想法,但很多项目可操作性不强。为了获取一个具体、可行的公司经营模式,创业人需进行小规模、小范围的创业探索。这样,商业模式的形成就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实践探索。在探索商业模式阶段,创业者争取不到风险投资,此时创业导师就成为大学生创业者关键的第一笔投资人和帮扶者。比如,大学生开展研发外包创业项目,利用实习期间学习到的专业技术,通过现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营销,获取潜在的技术服务业务。对于这样的商业模式,学生可通过创业导师的帮助进行小范围的预创业,从而规避大面积铺开所面临的各种创业风险。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场地、仪器设备和服务材料,使学生在探索阶段,以很少的经费投入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检验创业想法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创业模式,最终走出校园成功创业。

3.争取创业资源

创业是创业者建立并不断整合和拓展资源的过程。每一个人创业,必然有其凭依的条件,即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创业者必须整合好资源,只有具备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能力的公司,才能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最终成功创业。由于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成熟,绝大多数大学生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为了克服这一障碍,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和学校纷纷建立了一批创业中心,包括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园、科技园等。这些创业中心为创业者引入了外界的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法律、风险投资及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广告策划和财务等配套服务,创业孵化园还为创业企业争取了政府科技项目资金、搭建融资平台,缓解了创业者的融资压力,因此成为一种宝贵的创业资源。除了创业中心外,创业竞赛也是一种获取社会资源的途径。例如,大学生创业中心和大学生创业竞赛。如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高校和各级政府层面广泛开展,学生参与人数众多,通过竞赛的形式获得风险投资。在竞赛过程中,创业者要选择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某个技术、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创业设计,组建团队,制订完整的创业计划,现场介绍企业概述、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退出策略、投资管理及财务预测等方面的内容。整个创业竞赛极大地锻炼了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同时也可能进一步争取到政府的创业扶持基金。学生通过创业导师的帮助,一方面全方位地提高商业计划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创业导师的推荐和宣传,在社会层面争取更多的评审支持,从而获得竞赛胜利,争取到更多的创业资源。此外,有些企业级创业导师,还能帮助创业者整合金融风险投资、营销网络合作渠道、中介等多种创新创业资源。还有的导师能够直接投资,介绍天使投资,争取大企业的配套,等等。因此,在争取创业资源方面,创业导师往往具有重要作用,是大学生争取社会资源的一扇窗口。同时创业导师将自身资源无偿与创业者分享的做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4.提供运作经验

创业导师往往熟悉所在行业,更在自身创业、经营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具有卓越的创业精神和优良素质,而这些正是大学生创业者缺乏的。创过业的人都知道,早期创业是一场现金流的生死搏斗,每个创业者都要高度重视公司现金流,甚至在必要时调整销售策略,保证有不低于半年的现金储备。对于这样的创业经验,大部分初创者往往都缺乏。例如,一次对南京中医药大学淘宝创业者的座谈交流会上,很多学生谈到了现金流相关的问题。大部分创业学生的经营资金在几万元左右,如果不能将供货商的货物快速地销售出去,造成货物积压的话,现金流就会中断,导致每月的营业额下降,甚至经营出现困难。创业导师对此进行了分析,为学生设计了根据现金流进行货物搭配的销售策略。理论上,销售的货物大致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A级货物(常规价格、销售周期短、利润低),另外一种B级货物(价格高、销售周期长、利润高)。如果创业者资金有限,应主要进购A级货物,少进配B级货物。A级货物虽然利润低,但销售速度快,周期短,创业者可以快速收回货款,投入下一次的经营活动,保障每个月的销售额和利润。当创业者积累一定资金,现金流宽裕时,可增加B级货物的配置比例。宽裕的现金流可以抵消B级货物销售周期长、回款慢的缺陷,同时以较少精力付出获取更多利润。经过创业导师指导,大家认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找到自身经营困难的原因,调整A级货物和B级货物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创业活动更合理、科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创业导师的指导和影响,将他们在创业、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相对低的成本“传递”或者说“复制”给大学生创业者,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创业帮扶策略。

5.提供心理支持

创业遇到困难甚至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创业的信念和前进的勇气。创业者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往往是创业中途夭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创业导师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帮扶作用。创业导师不仅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方法、技巧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导师传授了为人处世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及正确的创业观和价值观。大部分创业导师都经历、体验过创业的艰辛或失败,有丰富和独特的心理感触。导师站在更高的层面和“过来人”的角度可以帮助创业者进行理性、客观甚至乐观的审视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挫折,从而给在困难中的创业者给予心理上安慰与精神支持,有助于保持平和、理智的心态,在顺境中谨慎,在逆境中坚持、不放弃。

二、高校实施创业导师的建议

1.建立功能互补的创业导师队伍

创业是复杂、系统的工程,往往需要不同专业和经历背景的导师进行指导。在创业的不同阶段,可建立各类创业导师合作方法,形成多样化的创业导师团队。不同的创业导师在传授相关创业知识时,相互协作,有助于实现优势互补,有助于快速提高创业者的实战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其中,创业启蒙导师的工作任务是使大学生了解创业、产生创业的兴趣和动力,为其余创业导师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创业项目导师主要由高校的技术型老师负责,具体是发挥高校在专业知识技术方面的优势,指导大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创造出合适的产品或服务,并通过各类创业活动大赛进一步争取创业资源。创业市场导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企业学习、实践机会,帮助创业者进行产品的市场推广,利用反馈信息不断完善项目。融资导师负责帮助创业者开发融资渠道,将有前景的创业项目推荐给各种天使投资家等。创业管理导师帮助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企业方案设计,进行企业的运作与管理。总之,创业导师团队分工有侧重、相互协作,共同承担创业教育的重任。

2.创业导师制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