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3 20:29: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学体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学体育论文

体育德育中的大学体育论文

一、高校体育必然作为德育的基础条件发生作用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在参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举办的“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时指出:“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都对青年人寄予了殷切期望。因此,青年的整体素质高低决定着其社会作用大小的发挥,影响着中华民族繁荣复兴速度。这里的整体素质既包括科学技术掌握的程度,也包括思想道德水平,还包括个人身体素质强弱等,即我们熟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总则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中我们知道,我国高校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的。其中,德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居首位,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因为,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制定高远的目标和追求,并在实现这些目标和追求时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人格。唯有这样的人,才具备肩负起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重任的资格。可以说,德育在大学教育阶段甚至人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是青年学子成人成才的关键。而体育则体现的是基础保障作用。

同志曾在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这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文中,在谈及体育之于德育和智育的关系时,他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3]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再好的人才作用发挥也会受到限制。近几年,因“过劳死”而英年早逝的行业精英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轻。有媒体对2004年至2011年国内16位“过劳死”的企业壮年高管作过统计,发现其中30-40岁的5人,40-50岁的5人,50岁以上的6人。而30-50岁正值壮年和盛年,是人生事业的高峰和鼎盛期。此外,因“过劳死”而逝的还有许多年轻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他们的辞世,是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损失。曾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而“80后”是主力。[4]除了工作压力过大外,其自身身体素质不强也是重要原因。他们中的大多数缺乏健康意识,忽视运动锻炼对身体的强化作用,自身身体素质低,个人的抗压性也相对较弱。这与长期的体育教育地位低,国民运动保健观念淡薄,忽视体育的基础作用等因素是分不开。如果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支柱的“80后、90后”的年青一代,由于身体原因过早衰亡,就谈不上自我人生理想的实现,更无法为社会提供与其多年德育、智育教育成果相对称的社会价值,小则影响个人与家庭的和谐稳定,大则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后继发展,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环节的德育和体育,从其关系上来看,体育是德育的基础,它既保障着大学德育过程的顺利实施,也保障着德育成果的充分实现。没有良好的体魄作保证,德育就失去了基础。因此,充分理解大学体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不断提高大学体育的地位,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二、高校体育有效弥补了德育的不足,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补充

我们从物质的层面阐明了大学体育之于德育的重要基础作用,事实上,除为德育提供必要的身体条件外,体育在德育全过程也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一)高校体育弥补了德育内容中关于人格修养的不足

查看全文

通识教育大学体育论文

1.推行通识教育,国内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理论研究不足

我国有关通识教育的理论虽有不少,但是深度和广度严重不足,研究过于浅显、分散,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目前我国高校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成立了专门的通识教育研究中心或者通识教育学院,进行试探性的研究,开设教育试点。然而从而某高校的通识教育中心的机构组成来看,依旧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色彩,而相关活动亦是机械、单调。由此可见,将通识教育真正推行于大学体育教育的可谓少之又少。

1.2相关体育师资不足

通识教育与传统的普通教育存在较大差别,而在体育教育方面很多教师对于通识教育的概念不甚了解。因为在传统的观念里,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认为体育课就是做做操、打打球。这不仅与我国此前的体育教育理念贯彻不够科学有关,也与体育教师的在综合素质培训方面的不足有关。很多在校学生和教师完全没有意识到体育科学不仅是增强体制,更是提高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素来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其身体肯定不会健康,反过来一个人身体的长期不健康肯定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所谓的身心健康,身与心是密不可分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的。大部分高校基本上没有对现有体育教师进行通识教育思想的培训,当然由于高校本身就没有重视通识教育,那些运用于大学体育教育更是不可能。

2.体育教学改革的问题对策

查看全文

体育理论下的大学体育论文

1、大学体育理论的定位

随着时间的延伸,时代的进步,根据国家教育部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规范要求,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加强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加强对大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而大学体育理论的定位也随着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以及相关规定而发生着变化。

1.1、大学体育教育的内涵当代的大学体育教育是由普通的大学教育和普通的体育教育有机结合的产物,随着大学教育理念的进步、以及体育事业的发展,大学体育教育的里理论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其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大学体育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l)大学体育教育是大学教学活动的一个分支,是大学内部的一个有组织性的自由行为系统,主要包括大学内部由体育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正常体育教学行为、大学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交流的体育活动行为、以及大学内部体育比赛行为三部分组成。由于大学体育其特殊性以及大学体育教学理念与其他教学活动不同等,使得大学体育理论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行为习惯。(2)大学体育相对于中学、小学体育教育,其具有更高水平的体育竞技艺术和文化水平,其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文化内涵。

1.2、大学体育理论的外延(l)大学体育教育的主体是当代大学生,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时,课程内容要紧紧围绕日常体育活动设施和大学体育文化进行设置。提高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设置的外延J胜。(2)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大学体育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大学课程而存在,在日常的体育课程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履行好作为教师的教育职能和科研职能,在进行对学生体育教育的同时,积极做好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大学体育教育研究工作,加强大学体育理论研究工作,提高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水平,确保大学体育教育在满足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更加适应于当前的社会需求。

1.3、大学体育的定位根据大学体育的内涵及其性质,大学体育教育的定位如下:(l)系统化。结合大学办学宗旨,系统化建设大学体育课程,将大学体育教育与大学文化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2)社会化。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中,加强体育课程设置研究,提高课程设置水平,有针对性进行体育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3)教育化。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培养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全面综合性人才。

2、大学体育理论定位的影响因素

查看全文

田径课教学大学体育论文

摘要:田径运动作为体育运动项目中较为基础的一类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是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使得学生可以对田径运动相关知识了解得更多。有效开展田径教学,不仅是大学体育教学任务的要求,更有利于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但当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足以应对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情况,无法全面多元地满足所有学生。基于此,本文对分层教学法应用于大学体育的田径课教学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人士交流与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大学体育田径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田径课。田径是最适合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方式,但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得学生在面对田径运动时产生拒绝抵触心理。因此,在新时期“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指导思想下,使用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大学体育教学中田径存在的部分问题

1.1学生身体素质相对较弱,教学效果不理想。经济水平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随之水涨船高,衣食住行的更新换代导致一些学生出现暴饮暴食,对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食用过多的现象,而锻炼却在不断减少,导致三高和过度肥胖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甚至近半数学生体重严重超标,也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体重偏大,热衷减肥,但减肥过度造成贫血,营养不均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而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也给了游戏可乘之机,使得学生每周除了体育课,锻炼时间每周不超过2h。种种原因都会造成学生身体素质偏弱的现象,使得教师上课时也不能有效的开展相关体育活动,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除去学生方面的原因,教师也有一部分原因,如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导致体育课在学生看来并不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课程,而是娱乐放松的时间,流于形式的体育教学不仅无法有效开展田径教学,反而是在浪费时间,空耗资源。1.2体育教学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落后。任何课程的展开都离不开丰富理论知识的指导,在田径这一传统的运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育理念的落后更是显得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体育最后也是应试考核结束,用体育成绩来判断学生身体情况十分片面,很难反映出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情况,造成体育好的依旧好,而体育差的同学通过体育课是否进步却看不出来,无法正确反映学生体育课学习情况和教师体育课教学情况。再有就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落后,体育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理论教学多采用“满堂灌”的形式,不仅没有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没有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界线十分明显导致理论传授时枯燥乏味,理论教学的效果差反映到实践教学时就是动作的不规范,动作的不规范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在运动时出现受伤的情况。1.3缺乏完整的体育教学体系。体育教学体系的完善不仅可以将同学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合理的规划安排,提提高教学效率,更可以指导教师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当然,目前有些高校的体育教学体系并不够完善,甚至并没有建设体育教学体系,教学手段相对而言仍然十分单一[1]。在体育理论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多媒体技术等,在学习跨栏等知识时,利用影响资料进行规范教学,避免出现干巴巴教学导致学生并不能有效地学到相关知识的情况,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教师主要讲解体育的教学理论和知识,没有对学生讲述在平常锻炼时需要注意什么,导致学生无法在平时生活自己锻炼时起到相应的效果甚至出现危险的情况,长远来看也不利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教学体系的不完整,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完成。1.4忽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当前开展的高校体育田径课教学,其教学模式仍然和其他理论课相同,采用班级教学制,虽然班级教学制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但却有些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对于事物的看法和接受能力都不相同,教师在班级制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整体看待,可能就会导致能力强体育好的同学更好,而能力差的同学却只能勉强跟着走,无法切实有效的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提高自己,将教学和学习分离的后果就是学生不仅接受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减低,学习欲望也会降低,在体育知识的学习之余,教师应与学生成为朋友,进行友好的交流,虚心接受同学们的意见,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烦恼[2]。

2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田径课教学中的应用

查看全文

合作教学大学体育论文

1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

1.1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合作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作教学通过学生间相互帮助解决学习当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互鼓励对方激发学习的热情,当学生通过合作后就会加深对该问题的印象,进一步感受共同完成任务后所带来的成就感。合作教学通过发挥每一位同学的特长跟优点,通过集体讨论后得出最优方案,解决所遇到的一些难题,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教师也省去了平时学生分散的学习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懂得与同学间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1.2引导学生认识团队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越来越强调团队精神跟合作精神,而这种精神俨然已成为当代人必要的一份综合素质,在实际课堂教学模式中加入合作教学模式则能很好的锻炼到每一位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很多体育项目是可以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的,例如一些田径运动,通过接力赛等方式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这些活动进行当中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小的意外,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学生能够团结有爱,互帮互助,培养每一位学生的优良品质。

1.3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全文

课堂教学大学体育论文

1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目前学校体育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包含学生运动权需求日益殷,学生体适能与健康水准逐渐低,体育课程及教学品质亟待提升,参与运动人口有待提升,学校运动场所有所足,优秀学生选手培训制尚待强化等问题。数据显示大学运动人口比有明显下趋势。因此,为提升大学生的运动风气,体育教师应调整学生运动学习的态及实大学体育教学的方式,才能改善大学生作息不正常、健康状态欠佳,并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以达到全人健康的教育目标。目前因大学体育课程各校自,因而在体育课程上有必修及选修的安排,至于必修及选修的限则由各校自决定。由于体育课程不再是四必修,和过去相比,明显足,导致学生的活动剧减,加上外食文化抬头,精致的饮食,产生热摄取过剩,以至于体能态每况愈下。

因此为改善大学生之生活型态,唯有减少坐式的生活型态,增加身体活动,强化心肺功能,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康。要以“健康为导向”的体育课程目标,创造大学体育教育的新主轴,以突显出大学体育教育的社会价值,藉以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因为学生期盼于体育课中获得运动技巧和终生体适能的需求满足。倘若学生在体育课期间,无法有效地学习技巧,以致无法建立运动习惯时,学生可能因此对体育失去兴趣,而不想发展终生体适能。影响运动生活化与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基于学生在求学过程,对体育的认知取向与对体育的爱好程度。Keogh亦指出体育课有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即是帮助青少年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发展出正确、积极的态度。另一长程目标,希望能引导他们即使在离开学校后,依然继续从事运动及保持有活力的生活方式,藉由体育课,学生可以评估自己的运动能力,并找出自己偏好的活动类型,并奠定终身运动的基础。综上所述,大学体育课不仅要培养个人健康体适能与良好的社会行为,更是大学教育的基础,藉由上体育课培养学生基本的运动能力,并鼓励他们多方面接触运动。以长远的目标来看,更要培养大学生终身运动的习惯,有效的大学体育课对全民体育的落实与国家体育目标的达成均有正向的帮助。

2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和训练优化的策略

2.1大学体育教学应配合学生身心特征与需求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运动环境并涵盖教学目标,结合教师、教材、教法,配合场地设施与运动器材,有效的授予学生体育相关知识及技能,使学生达到自身该有的运动能力与活动性,并给予运动的观念与技巧,使其有热忱的运动动机,以达到鼓励并足以使学生运动之目的。体育教师对于学生、课程、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教学观点,不仅会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判断与决定,同时也会影响教师在教学计画、教学互动及教学反省等表现的各项教学行为,甚至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就。

2.2强化体育教师的教学信念教学信念乃是教师教学历程中的重要关键因素,不仅影响教师在教学计画及教学互动中的思考与决定,同时亦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成效。而教学信念亦是检视教师专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可将其视为一种经验不断累积的过程产物。学生如何进行学习以及学习者在教学历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何,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核心课题。而教学信念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对于教学者而言,在整个教学历程中教师对于教学活动所抱持的信念会直接影响到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表现。大学体育教师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对于课程目标的达成而言,教师扮演着重要的关键。而基于体育教学需与运动场地器材密切配合的特殊性,目前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信念层面是否由知识与课程、教学效能、设施器材与活动、学生差异与学习、师生关系等五个层面构成,将进一步探索

查看全文

部分高校大学体育论文

1、现实问题

1.1体育公选课程学生不能自主选择在对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做调查分析中显示,有近30%的学生在体育公选课上不能自主选择。随着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已是电子信息化、自动化教学。学生在体育公选课的选择上一律采用网上报名。但在报名时却不能选择自己喜欢和爱好的体育项目,原因不一,或是由于报名人数众多导致无法登录网站,亦或是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名额已满,结果被挡在门外。但无论什么原因,最终学生只能是放弃个人爱好,为修学分,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杨坤的“无所谓”。如若不然,系统过期将自动关闭,不予受理。这就使学生失去了自主的兴趣与爱好,最终只能是带着一种无奈,甚至是气愤的心理参与到大学体育团队中来。

1.2、部分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学时过少在部分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学时调查中显示,每学期有36学时的,有30或者26学时的。还有的24学时。而在24学时内,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以24式简化太极拳为例,其教学进度是:前2学时身体素质练习,然后每2学时(1次课)教授一段(6个动作),利用8学时讲授完全部课程,10学时复习所学内容,再利用2学时进行期末考核,最后2学时机动。从进度上看,无论是在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上,还是在学生个性发展与主体地位的体现上,都失去了平衡,无法达到最终目的,致使学生在期末考核时不能完全掌握所学内容,甚至有的同学在考核中投机取巧、应付了事。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号召全国人民“加强身体素质锻炼”。党和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2007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为贯彻会议精神,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阳光体育”的浪潮,做出重要批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无论是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还是“阳关体育”,都是在落实“健康第一”、“促进全民身体素质”的指导思想。而对于我国部分高校大学体育而言,仅仅24学时的体育课程非但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自身需要,更加达不到党和国家所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所提倡的“阳光体育”的指导思想。

1.3、期末考核制度不够合理化由于笔者自工作以来一直担任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所以对期末考核的程序比较了解。仍以24式简化太极拳为例,期末考核时,3人或5人一组同时进行,其间难免有的同学对所学内容没有完全掌握,这就出现那些没有掌握所学内容的学生在模仿、跟随、照做等现象,进而蒙混过关、囤圈吞枣。

2、对策

2.1、拓宽学生体育公选课的自主选择渠道有关部门在制定网上报名系统程序时,应尽可能拓宽渠道。比如延长报名时期、增加所限人数等等。这样便使学生拥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即可按照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大学体育公选课程。学生在上课时便会带着高涨的热情去学习,同时也避免了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怕勺心理态度,既满足了大学生自身的体育需求,也给授课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授课热情。此乃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

查看全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体育论文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做法

1.1以就业为导向,变革教学新模式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提出的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也应跟随时代变化进行相应的改革。体育教师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要跳出“教”的禁锢,从总体目标出发,进行学科教育向职业化教育的转型,以就业为导向,变革教学新模式。体育专业是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培养各类体育专门人才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教育,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大学体育专业教学应从专业特点出发,加强体育教学与学生的职业联系,让体育教学服务于就业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1.2重视体育田径运动教学,提高体育技能田径是体育运动中历史最悠久、基础性最强的学科项目,它的形成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被称之为“运动之母”。作为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之一,田径项目有着其特有的体育地位,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的开展都是以田径运动为基础,其可以是个人的锻炼运动,如:单人跑步项目;也可以是团队合作项目,如:接力赛跑等。可以这样说,田径运动内容广泛,灵活方便,其运动规则简单,不受运动规则和人数限制,有着其他体育项目所无法替代的地位。由于田径运动能有效和全面的发展大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能在一定能够程度上激发他们对其他各项体育项目的兴趣。因此,大学教师应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时,应充分利用田径运动这一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对学生开展田径运动项目的同时,培养他们对其他体育项目的兴趣;在开展其他体育项目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育爱好和需要选择体育内容,充分挖掘内在的体育潜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3教学手段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在大学体育专业理论课程内容授课过程中,教师习惯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内容,如此单调、枯燥乏味的体育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模式容易引发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并对此感到厌倦,长期下去极有可能引起学生的超限抑制,降低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成效。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体育与就业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上体育理论课程时,可以有效利用多种现代教学设备,丰富教学资源,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以便相应的提高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1.4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通过师生的互动才能达到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教学结合。因为课堂教学活动本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交往互动,教学就不能进行,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发挥。为进一步突出教学与学生就业的联系,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减少师生之间的不和谐。这样,教师就能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借助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诱导,联系当今社会的现实,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业观,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结语

查看全文

课程设置大学体育论文

一、设置大学体育课程的必要性

体育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必不可少的有机构成,其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教育中,设置体育课程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体质提高和全面发展

由于大学生尚处在青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这一阶段的身体锻炼在人的一生中影响是比较大的,通过设置体育课程,促使学生进行定期体育锻炼,能促进过渡阶段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任务、生活压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沉重,长时间思想上的压迫和束缚,使其精神状态处在昏沉状态,迫切需要得到调节。体育锻炼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健康的、放松精神的有效途径,舒缓其心情,让久经紧绷的心情得到放松,调节学习的状态,使其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充满活力。

(二)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步入大学以前的学习生活是仅仅围绕着学习的,缺乏体育意识,因此,在步入大学后,很多人会对锻炼缺乏热情———即便是能意识到锻炼的重要作用,但是却在行动上无法迈出那一步。这也是导致我国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滑的重要原因。采取体育锻炼课程化的形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并帮助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查看全文

田径教材大学体育论文

一、体育教师应

当对田径教学的教学目标有正确的理解田径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还应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提高学生的拼搏精神和自强精神。

二、合适的教学方法

能够帮助教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效果,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田径教学过于强调对于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心理,使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丧失学习田径的热情,严重阻碍了田径教学的健康发展。教师应当在完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同时,将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健身习惯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将课堂还给学生,减少教师枯燥的讲述,而是让学生自主、开放地参与田径锻炼,保证最终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田径教材

很多体育教师都忽视了对教材的重视,往往单单凭借自身的经验进行田径教学。田径教材包含了最科学的教学方法、最有用的教学要点和最鲜活的教学案例,是教师顺利开展田径教学的有力工具。教师必须深人研究、有效运用这些教材的相关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