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职业教育启蒙十篇

时间:2024-03-07 17:53:58

中学生职业教育启蒙

中学生职业教育启蒙篇1

器乐是音乐的基本形态,与声乐一同构成音乐,器乐是指通过乐器演奏产生的音乐,既可以单独演奏来表达情感,也可以为声乐伴奏,烘托气氛。

器乐是人类最早习得的音乐技能,科学研究证明,人类胎儿在妊娠早期听觉系统的形态结构就已经形成,随妊娠进展逐步完善和成熟。妊娠中晚期胎儿能感知外界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反应。胎儿能够对外界的声音产生反映,也就是说胎儿能够对音乐产生反映。20周大的胎儿能够听见子宫外的声音包括母亲的心跳、肠胃的蠕动、血液流动的声音;并且能对说话、唱歌、击打乐器产生不同的反应。

1 音乐启蒙教育的意义

声音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最原始的方式,早在孕期的20周,胎儿就能感知子宫外的声音,声音是有美丑之分的,优美的声音包括音乐,大自然中优美的鸟叫,水流声音;不优美的声音包括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噪音。

1.1 开发儿童智力的实践意义

经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人类大脑具有复杂的结构,各个区域有着不同的分工,指挥着感知器官(眼、耳、口、鼻、皮肤)分工合作,收集外界信息,加工外界信息,刺激感知器官采取回应。

音乐启蒙教育主要是通过声音刺激大脑的右半球,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解析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记忆、美感等,通过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有助于大脑整体的发育,结合左半球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全面促进儿童智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让儿童有效鉴赏音乐、歌唱表演、节奏练习、参加音乐实践活动等,引起其充分感受音乐独有的打动人心的情感。音乐启蒙教育对儿童学习心理的成长,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使儿童内心情感与艺术感染力展示得更为强烈。因此,我们需要在儿童阶段对其展开音乐启蒙教育,运用音乐教育来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想象。

同时,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在特定的条件下会产生一定频率的声波影响儿童的脑电波,这就是脑波音乐。

因此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下,音乐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如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波段的脑波音乐,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课堂注意力。人清醒时,波为优势脑波。随着脑波频率的增加,身体逐渐呈紧张状态,准备随时回应外在环境作反应。大脑能量除了维持本身系统的运作外,尚须指挥对外防御系统,因而消减了体内免疫系统能力。在此状态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费加剧,快速疲倦,若没有充份休息,非常容易堆积压力(这是现代人的通病)。然而,适量的波,对注意力提升以及认知行为的发展有积极的助益;同理,适当的播放恰当的脑波音乐也可以改善儿童的睡眠质量,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1.2 助于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一种节奏感较强的语言,通过音乐的启蒙教育,使儿童能够获得较好的语言能力。

音乐是有节奏的,音乐的歌词伴随节奏,很容易被记住,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出现重新填词的类创作现象,这种类创作现象提高了儿童语言能力,丰富了儿童的语言思维能力,强化了语言表达能力。

1.3 有利于全面陶冶儿童的情感

音乐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器乐和声乐表达人类的情感,将人类的情感以一种具有美学价值的方式表达出来,俗话讲唱的比说的好听。

通过音乐的启蒙教育,儿童借助自己的听觉、触觉,将自己感知到的音乐传入至大脑中,使其逐渐转变成为不同类型的情感体验,为儿童的音乐学习注入了全新的动力。

由于音乐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形态上呈现一致性,有效熏陶儿童心灵,为儿童情感发展进行有效调解,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儿童对于美的认知。

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误区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存在着过分强调音乐专业技能,忽视教学技能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选择曲目太难,中职学生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常规的声乐训练中所选用的乐曲难度也是比较高的,这样的教学设置不仅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导致了声乐专业的实用性较低 。

中职学习主要是技能学习,而非专业理论学习,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教学技能的养成是首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当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前教育的学科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技能培养,辅以专业技能的养成,专业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技能训练,做到授人以渔,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

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学技能的养成

学前教育是特定阶段3~6岁教育的统称,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培养等。

对于学前音乐课而言,有以下两项任务要完成:(1)培养儿童的节奏感;(2)培养儿童的旋律感。

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不难发现,学前音乐教学有着多种多样的方法,简要的概括如下:

(1)积极引导幼儿倾听和朗读节奏。

(2)利用钢琴让幼儿感受旋律。

(3)通过TPR教学法巩固幼儿的旋律感。

结合时代需要,提高课程实用性。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用性,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

中学生职业教育启蒙篇2

【关键词】高职 新生 启蒙教育 简历效应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0182-02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考核人才的专业技能,还要考核人才其他方面的素质。因此,高职学生应做好大学生涯规划。高职学生学制多为二至三年,在校时间短,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专业要求,合理安排时间,度过充实并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是每个高职学生一入校就要思考的问题。在入学的启蒙教育中引导大一新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对于高职学生的个性及职业能力的发展都将起着导航性的意义。本文分析高职新生启蒙教育现状,探讨高职新生启蒙教育中的简历效应。

一、启蒙教育现状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新生启蒙教育时间较短、内容较单一、形式较单调,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倾向,缺乏有效的价值与行为引导;教育内容侧重强调制度、纪律及可控性,对学生的启发激励因素不够,特别是在学习方面较缺乏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由此导致一些学生步入大学后无法及时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和评价方式。在连续两年对新入学的大一学生进行启蒙教育时,笔者发现,传统的讲授方式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对专业内容、技术要求、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理解仍然比较模糊,新生入学启蒙教育并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启蒙教育中的简历效应

经多方研究尝试发现,笔者认为以简历建设带动学生进行大学生涯规划相对来说更加直接有效。

(一)简历效应的实施强调“指导”与“引导”的意义。高职新生启蒙教育的实施应强调指导思想、主题内容的选择策略及言说的倾向性。启蒙教育主体内容的选取要有方向性和目的性,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能够指导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和今后发展方向的内容。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启蒙教育主要从“什么是自动化控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做什么?已经毕业的学长在哪里工作?三年的时间如何安排?现有的学习条件有哪些?毕业需要什么条件?”几部分内容入手,合理配置入学教育内容,采用科学合理、灵活生动的教育方法,提高启蒙教育的效率。可在启蒙教育过程中指导学生建设简历,通过建设简历帮助学生克服落榜的失落感,克服在新环境中的恐惧、孤独感,强调简历效应“指导”与“引导”的意义。

(二)简历建设的内容指导学生努力的方向与目标。简历是就业的敲门砖,一份好的简历能够体现一个人多方面的素质,一份详尽的简历也是每个学生大学生涯最直接的表现。表1是笔者从百度文库中下载的一份简历模板,并稍作改动。在这个简历模板中,除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和籍贯在入学伊始甚至一出生就明确不能修改外,其他内容均要靠学生在大学期间加以努力和积累。

举例来说,“政治面貌”有群众、团员和党员之分,有些学生思想端正,积极入党,有些学生却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是简历中重要的方面,“通过英语四级,熟练阅读文献;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熟练使用办公及专业软件”比“会简单英语的听说读写和计算机基本操作”更具有说服力。“实践与实习经历”主要介绍大学阶段学生所担任的社会工作、职务,在各种实习机会中担任的工作;“获奖情况”表明学校或者某一团体对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工作中成绩的肯定,“有”或者“无”,这些都印证了个人的能力、性格。简历中的各个名目都能在教育中催发学生的某种激励与想象,启发与诱导学生,指导学生努力的方向与目标,点燃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激情与梦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

(三)简历建设是学生参与自我评估的过程体系。学生担任班级管理职务,为老师同学服务;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增加个人阅历;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提高专业水平;学生认真学习,取得良好的成绩,等等。学生在学校里的点点滴滴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准备资料,学生在简历建设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了解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通过简历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评估,对个人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进行测评,认识自己,诊断自己,逐步培养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建立清晰的自我认识,并为此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和行动保障。

综上所述,如果说高中到大学的专业填报是对学生职业生涯的一个初步规划,那么在大学一年级建设简历时则是学生对职业生涯的细致规划。简历效应不仅在大学生活伊始时帮助学生端正总体的思想和态度,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对简历的不断填充和修改过程中也会不断地磨炼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每次进行简历建设都能够使学生重新对自己大学生涯的学习收获、自己的性格特长等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整个简历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挖掘的过程。在新生启蒙教育中启用简历建设,使学生能够在建设简历的过程中尽早明确个人未来职业走向,确立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平衡在校学习各阶段资源的投入,注意训练职业发展所需的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未来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为将来毕业求职、步入岗位、增强竞争能力打好基础,是为简历效应。

【参考文献】

[1]陈晶,侯雪萍,王蕊.高职高专学生求职心里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8)

[2]刘鸿翔,王建平.关于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问题的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9(4)

[3]叶蓉.高职生制作求职简历的误区及教学对策分析[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3)

中学生职业教育启蒙篇3

文章从中学生职业启蒙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设想。

关键词: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吸引力;职业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非常困难的时期,成了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大的,因此职业教育在学生及家长中的吸引力亟待提高。

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需要学校内部和外部大环境的共同努力。学校内部:一是要不断完善办学基础设施;二是要培养一支具备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队伍;三是要配备先进实用的实验实训设备;四是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有一套和社会产业发展规划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在外部大环境方面:一是要加大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逐步实现免费职业教育;二是要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整体规划,从中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意识,让学生在毕业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上高中、上大学还是是职业学校。

一、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现状

我国小学到高中阶段学制是十二年,在这十二年里,学生们每天顶着星星到校,脚踩着月光回家,天天上课有做不完的各种类型的模拟题,放学有写不完的家庭作业,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升高中、考大学。然而每年中考、高考结束,调查学生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工作,考大学想填报什么志愿,许多学生往往是一脸的茫然,摇头不知。因为大多数学生整天只埋头书本,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根本不了解社会究竟有什么职业是适合自己从事的职业。

二、美国普通中学的职业启蒙教育

美国从小学到高中的学制也是十二年,普通高中实行四年制,九到十二年级都是高中,从十一年级开始开设职业技术课程。一般都开设有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平面设计、房屋建筑、汽车维修、电焊、烹调、酒店与餐饮服务、护理等专业。在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课程进行专业启蒙学习。凡在实训中心的学生,不仅要在原高中学校学习理论课,还要计划一定的时间到实训中心学习技能,并且每周需要到工厂、企业或公司进行四课时的实践,护理专业的学生更被要求利用假期到医院进行64课时以上的实习。通过实训中心的学习,培养中学生具有初步的职业兴趣与职业意识,很多学生中学毕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是上大学还是上职业学院。

三、我国普通中学职业启蒙教育的设想

我国现行初高中都是三年学制(六个学期),一般都在第五学期都已学完初、高中文化课,然后在第六学期进行总复习。如果把这些用来重复学习的时间,拿出一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与职业意识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对职业教育与职业分工有初步的了解,那么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就会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院校与专业。

中学生职业教育启蒙篇4

论文摘要:澳大利亚TAFE机构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特色鲜明,是影响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文章通过对启思蒙TAFE机构在课程开发、成绩测评、企业员工培训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考察,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现状,提出我国高职院校应借鉴TAFE机构的发展经验。在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经营管理理念、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应加大改革力度,以实现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对接。

论文关键词:启思蒙TAFE机构;课程开发;成绩测评;员工培训;质量管理

TAFE机构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各州政府管理,各州政府通过产业培训理事会、州教育培训部及其下设的TAFE办公室进行具体管理。[1]启思蒙TAFE机构(Chisholm Institute)位于墨尔本,是澳大利亚顶级TAFE机构之一。它主要执行职业教育I级证书、II级证书、III级证书、IV级证书、文凭、高级文凭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另外,还进行幼儿教育专业的本科与职业教育研究生资格证书的教育;下设6个分校,几乎占据了墨尔本东南部的整个区域;学生来源多样,有全职学生、学徒工及大量的国际学生,学生年龄几乎包括了16岁以上任何年龄段;教育类型既有学历职业教育也有培训教育;教师都必须获得教师资格培训及评估IV级证书,全职教师要求本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学校经费主要来自州政府的支持,但也呈现多元化特征。2010学校年度预算1.2亿澳币,州政府拨款大约占70%,30%左右为机构商业收入。启思蒙TAFE机构的成功是政府政策支持、监督导引、行业参与、院校主动调适的校本管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教学管理及学校发展中的课程开发、学生成绩测评、企业员工培训及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等方面特色鲜明。

一、依据培训包进行的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的依据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体设计,对高职办学起着定位和定向的重要作用。TAFE机构的课程开发是依据澳大利亚政府通过行业主导制定的培训包进行的。不同的州对课程开发的管理方法不同,新南威尔士州由州政府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各TAFE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发,知识产权归州政府所有,州内各机构资源共享;而维多利亚州由各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发,各机构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启思蒙TAFE机构决定开发课程时,除了依据培训包外,还要参考由维多利亚技能协会的《购物指南》,从中了解开发相应的单元可以获得的资助(课程开发过程是不能获得资助的,只有实际招生授课后才能获得资助,政府拨款是依据实际授课时数购买服务)。因此,开发课程需要准确的市场预测,也存在相应的风险。

(二)课程开发的步骤

启思蒙TAFE机构课程立足行业需要,结合国家资格框架和国家能力标准进行课程开发。每一类证书、文凭需要开设多少门课程,开设那些课程,都要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企业团体提供的相关岗位技能要求和标准来确定。[3]因此,课程开发的过程体现了行业需求通过不断调整逐步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过程。其开发步骤为:(1)市场分析,包括需求分析、竞争现状分析、拟开发课程(即证书)与大学之间的衔接等。(2)分析培训包,结合培训包内的行业知识、技能要求,能力评价标准等内容确定课程开发目标。(3)选择能力单元的组合,并确保课程采用的标准与法规相符。(4)选用和开发教学资源(教学标准、教材、主要参考资料及网络资源、学生学习指南等)(5)向维多利亚注册与资格评审局(VIQA)申报注册并得到确认。

培训包包含了课程开发所需要的行业知识、技能等需求信息,是课程开发的向导。培训包中能力要素及标准与能力单元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交叉对应。一门课程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能力单元组合而成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一个证书对应的课程必须覆盖培训包规定的所有能力标准。在此,课程的内涵已经拓展了教育学领域中的严格的概念范畴,形成了在培训包主导下的行业需求主导的弹性课程。如启思蒙会计证书三级课程开发的培训包:FNS30304。该培训包规定了13个能力单元和相应的能力要素及标准。13个能力单元分属三个不同的类别:4个行业核心单元,规定了从事会计行业应该具备的工作场所交流与沟通等四个方面的核心能力要求;5个资格核心单元,规定了会计3级证书必须掌握的编制财务报告等五个方面的核心能力要求;4个选修单元,规定了一定要选修的能力单元的要求,并给出了选修的原则以及推荐的选修内容。另外,培训包规定了交流、团队合作等8项能力要素与标准。

二、以能力为主导的成绩测评

(一)成绩测评的思路

澳大利亚TAFE机构对学生成绩的测评独具特色,能力是评价的核心。TAFE机构坚持以能力为本的评价方式,主要围绕每一种能力中三个关键能力范围:技能、知识、态度进行。技能是指按照行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能力;知识指按照行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相关理论知识;态度指按照行业标准和工作场所的规定,以安全、有效的行为方式去从事某项工作任务。启思蒙TAFE机构的成绩测评重在考察学生的能力,而能力是指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综合。采用传统的考试,只能测评学生知道什么,不能测评学生能做什么,因此,他们普遍采用基于(类似于)实际工作环境的测评。这种测评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测评的标准及用什么手段确定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二)成绩测评的方法

成绩测评采用过程性评价形式,并积极推行元评价,保证评价的过程及评价结论的有效性。TAFE机构学生成绩测评需要综合学生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信息。评判学生考核是否通过,是以收集“证据”为基础,考核实际上就是收集“证据”和对“证据”做出判断的过程。成绩测评一般都是综合平时作业、期中测评、期末测评成绩而得出最后结果。对操作能力要求高的课程,平时作业占较大比重。启思蒙TAFE机构的国防部厨师培训项目对学员每周都进行测评,测评的结果不仅仅是分数或等级,而且还有关于知识、能力、态度的评语,每周的评分及时向学生反馈,4周的平时成绩占到了80%,此外,还有20%的理论知识考核。为了提高平时测评的效率,启思蒙设计了专用软件,教师可以使用手机上网在课堂直接输入评语。另外,还通过“评估复审”实施元评价,反思评价过程,结合评价反馈提高评价的有效性。通过复审评价过程,改进以后的评价活动;通过复审评价结论,发现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更正。一般情况下,如有提出疑义或申诉,就需要对成绩进行复审,直到给学员满意的答复为止。

(三)成绩测评的特点

启思蒙TAFE机构的成绩测评坚持能力本位的过程性评价形式,也是院校发展中行业主导基本特征的要求,在有效性、可靠性、灵活性和公平性等评估原则的指导下,测评体现出如下特点:(1)一般采用综合测评的结果反映学生的成绩,将测评过程贯穿于学生学习和培训的全过程,体现了可靠性和有效性原则。(2)测评方式及比例由专业决定,整个机构并不统一规定各部分比例,体现了实事求是和灵活的原则。(3)测评方式必须在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指南中明确并严格执行,体现了可靠性原则。(4)专业课程突出形成性评价,不仅计分还给出评语,促进学生不断改进提高。(5)平时注重对学生的反馈,及时帮助学生进步提升,特别是对“风险学生”(学习态度不好、有语言障碍或其他身体缺欠、技能掌握差)的特殊关注,充分维护了教学管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以工作为基础的企业培训

(一)企业员工培训模式

职业培训是TAFE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其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TAFE机构所提供的课程类型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它能把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结合在一起,一所TAFE机构既有职前教育,也有职后培训,既有全日制学习,也可通过半日制或利用业余时间逐步完成学业。启思蒙TAFE机构除在校内开展学历职业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外,还将企业员工培训置于重要的地位。其中,以工作为基础的培训是比较成功的对单一企业培训的模式。如启思蒙TAFE机构对一个聚氯乙烯企业40名员工的培训,组成了6名教师团队,历时2至3年,仅前期调研、沟通以及对拟培训员工现有能力评估就进行了半年之久。为适应企业的工作时间(企业5班工作制),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同一内容的培训分成了5个班次进行,最早的早上5:30就开始上课,符合了企业及员工对时间成本的要求。

(二)企业培训课程的形成过程

企业培训课程的开发遵循TAFE机构课程开发的总体要求,同时,根据企业的不同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基本过程如下:(1)了解企业需求。尝试了解企业的工作方式,解决企业可能提出的各种需求;(2)客户群细分。机构对客户群进行分类,由专人进行沟通协调,了解客户群的基本状况;(3)组织师资团队。根据企业需求及客户的情况组建合适的师资团队;(4)比较企业内部培训要求与国家标准的不同;(5)对企业拟培训学员现有能力进行评估。能力认证的方法是使用《能力记录书》,让学员主管每天记录,为期3个月,然后由两名教师对学员进行评估,向企业汇报评估结果。(6)设计培训课程。结合前期准备工作,在得到企业认同后开始设计培训课程——以补差与提升能力为目标。(7)进入正式培训阶段。(8)对培训进行评估。以上所涉及的是对单一企业员工的培训,对于来自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员工,需要相同能力的培训,则集中在不同的公司轮流进行,学徒工的培训则在学校进行。TAFE机构根据企业个性化需求设计符合员工培训的课程体系的过程也体现了课程教学与行业互动的过程,是行业主导特征的反映。

四、以科学性、实效性为导向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澳大利亚所有的教育培训机构都必须依据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AQTF 2007)进行每5年一次的外部质量评估,另外,各TAFE机构也根据校本需要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启思蒙TAFE机构质量管理体系(Chisholm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QMS)文件共分10个方面,包含政策和程序两类,文件按000—900序数排列,依次为:总体政策、质量管理体系、策略计划、教学行政事务、教学实施、行政资源、设备资产、财务、人力资源、职业健康与安全。除总体政策和策略计划两个方面之外,其他每一个文件标准均配备了严格统一的规范和操作要求。如人力资源质量标准文件下设了从QMS801到QMS832共32个操作性文件。把国家政策、市场需求、雇主要求、学生需要统一于教学设计过程,以国际上通行的ISO质量认证格式的方法,转化为能够科学地规范学校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的标准化文件。启蒙思TAFE机构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理解,借助这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以教育理念的形式,融入实际教学过程,在思想、理论、理念、目标、行动上实现了统一,为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奠定了基础性前提。

(二)质量管理体系特点

启思蒙TAFE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是国家宏观政策背景下院校个体主动实践的产物,它附属于国家对TAFE机构的宏观质量管理要求,同时又具有校本适应性。启思蒙TAFE机构QMS的特点有:(1)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之上;(2)以高标准的教育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的基本理念;(3)总体政策、策略计划、教学管理政策及各种资源管理政策构成了系统、严密、科学的体系框架;(4)精细化、易操作的管理程序,甚至文件柜的样式、尺寸等均作出明确且统一的规定。这种精细化的质量管理标准,不仅方便了操作者的实施,对管理者而言,也可以进行简单易行的评估。(5)符合ISO质量认证格式的文本要求,体现了国际化特色。

(三)质量管理实践

启思蒙TAFE机构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使文本描述应用于指导管理实践具有了可行性。启思蒙TAFE机构把职业健康与安全作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10个重要方面之一单独列出,并下设了26个方面的具体操作性文件,如对责任划分,分别明确一般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区别等等。此外,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环境布置、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等措施综合保证质量标准的实施。如汽车维修三级证书中,学生就要学习30小时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的课程。学校教学楼、实训室随处可见各种醒目的安全提示,特别是在关键位置关于逃生出口、火灾预警文字的标识更是反复设置,并以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师对学生监督严格。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只有付诸于实践才能表征其实效性、科学性,TAFE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设计符合质量管理的一般要求和国际化标准,通过院校层次的实践将其转化为院校质量控制的保障。

五、启思蒙TAFE机构经验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启示

(一)统一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澳大利亚行业主导制定、全国统一并不断完善的培训包制度,实现了行业能力标准与TAFE机构职业教育与培训目标的对接,将学生培养与雇主需求相联结,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使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前景相互推进。[7]虽然我国199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并在2000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由于现行国家职业标准并不完善,部分职业资格认证的管理仍然是证出多门,尚未实现统筹和统一,因此,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与课程体系建设缺少体现行业统一标准的依据,不同程度存在着因人设课的现象。因此,基于行业要求,完善我国职业标准,统一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标准的对接。

(二)坚持“顾客”为本的管理理念

启思蒙TAFE机构在实施教学及培训过程中关注顾客的个性化要求。如培训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原有能力的认可,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及时反馈和服务,对风险学生及身体欠缺学生的特殊关心,企业培训过程中依据顾客需求灵活的课程安排等等。我国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顾客”的弹性需求,而代之以刚性的课程、教学安排。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关注学生个性需求。在继续教育方面,逐步开发顾客化的培训项目,基于顾客需求,灵活安排培训的时间、内容、方法等。另外,在“顾客”学习效果评价方面,坚持能力本位的评价模式,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及行业标准要求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三)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

启思蒙TAFE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实践通过系统、严密的体系框架,精细化、易操作的管理程序以及严格有效的操作实践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时效性的导向。这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服务对象相对单一,且多定位于课堂教学,对诸如职业健康与安全之类的保障缺少关注,系统性不强,而且管理文件内容的描述也往往偏于原则性要求,可操作性尚显不足。因此,综合国家政策、市场需求、院校发展要求等影响因素,以国际相关质量管理标准为依据,细化管理内容,重点改善质量保障体系包含的内容的可操作性,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

中学生职业教育启蒙篇5

关键字 职业教育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7-0005-05

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正在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以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主题,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尊重我国当前社会背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以及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提出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层次缺失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由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组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并不完善。我国绝大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只限于专科层次,学制为2~3年。没有本科以上职业教育。专科高职学生只能升入普通本科院校,从此脱离职业教育体系。某种程度上,高职生是以放弃自己的教育经历为代价而获得接受本科教育机会的,这导致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隐性萎缩。

另一方面,我国当前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重大经济转型挑战。产业升级必须依赖于技术进步,对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特别是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现实需求。虽然大专层次的技术教育能够基本维持我国企业当前的正常运作,但“如果我们希望发展以国际尖端技术为基础的企业,希望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并进一步提高现有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那么发展技术本科是必需的”[1]。因此,缺少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尤其是技术本科教育,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结构中的突出问题。

(二)中高职定位不清

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都应该有明确且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职业教育体系设计的基本问题。但在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定位不够清晰,尤其表现为中高职培养目标不清晰、差异度小。

根据“职业带”理论,20世纪上半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分工是:初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工程教育培养工程型人才;但到20世纪下半期,整个职业带右移,初等职业教育已经很难满足需求,技能型人才转由中等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也逐渐转由高等教育培养,高等职业教育随之产生并发展。21世纪初,职业带继续右移,且技术型人才细分为技术员系列和技术师系列,分别由专科和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因此,从理论上讲,中职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技能型人才,高职专科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技术员系列的技术型人才,技术本科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技术师系列的技术型人才。

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中职学校还未能适应这种角色转变。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也也陷入困境,难以摆脱普通本科教育的影子,成为了普通本科的“压缩饼干”,然而在强调技能和就业后,又矫枉过正,在一定程度上与中职培养目标趋同。一些高职课程的难度和广度甚至还不如中职,出现了“倒挂”现象,高职的“高等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三)阶段不完整

职业教育体系分为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其中职业启蒙教育渗透于基础教育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2001)中曾明确提出:“初步了解技术和职业生活应是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形成对现代文化的技术本质的理解,并使他们尊重那些需要实际技能的工作。这种入门教育应成为教育改革和民主化过程所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它应该成为初等教育直到中等教育头几年课程的必备内容。”然而,我国渗透于基础教育中的职业启蒙教育非常薄弱。

在基础教育阶段,虽然一些学校象征性地设有劳技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但对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还未有清晰的规划和设计,职业意识教育与一般的职业知识教育也未能充分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受到的职业启蒙教育是片断的、零碎的,甚至有时是反作用的。其危害:一是作为个体人,学生所受教育本身是不完整的,普通教育学生缺少对其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尤其是工作世界)的基本认识;二是未能为职业准备教育奠定必需的认知基础,学生进入职业准备阶段时的选择盲目性大。

(四)纵向缺乏衔接

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纵向相互衔接、横向相互沟通的、立体的、灵活的体系。从纵向衔接来考察,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还未能实现纵向的顺畅流动。这体现在升学制度和课程体系两方面。

在升学上,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专升本考研究生,职业院校学生在每一个升学环节都要遭遇难关。中职毕业生虽然可以通过高职单招,对口升入高等职业院校,但目前受基本政策的限制升入高职的中职毕业生比例很小。高职专科毕业生中也只有很小比例的人可以升入本科院校,而且不是职业教育体系的技术本科。

中学生职业教育启蒙篇6

一、幼儿园现状分析

(一)幼儿园概况

咪咪幼儿园自开办以来得到普陀区教育局及相关科室领导直接关心指导,今年暑期区教育局派遣基建队本园屋顶漏水、地管堵塞进行大修,当前本园硬件设施符合上海市《幼儿园建设标准》。现有规模6个班级,其中托班1个、小班2个、中班2个、大班1个。幼儿园占地面积2319平方米、建筑面积2126.59平方米。全园教职员工25名。教师14名。有教师资格证4人。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都在读学前教育专业和教师资格证书。

(二)幼儿园发展基础

优势: 全园教职员工积极向上,有团队精神。基本能以“心语”来审视自己的工作,确保幼儿的“欣悦”:安全、健康、卫生、快乐、聪明、自信。“心语”是:用爱心去监护好每个宝宝、用细心去呵护好每个宝宝、用责任心去做好每项工作、用诚信服务于社会和家长、学习进取工作细致有创意、学会反思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同伴相处讲究尊重与宽容、发生冲突先找主观原因、当工作失败时不找借口、当工作成功时积累方法。

不足:

分层管理畅达不够、中层干部职责明确工作到位不够、人人自我管理,做到自尊、自律、自检不够。

二、学期目标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基本素质、人文素养,在日常工作中体现:教师工作专业性、后勤工作规范性。

2、加强安全教育,把幼儿园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3、加强园本课程建设:体现:共同性课程与园本特色课程相融性。即“礼仪启蒙教育” 特色课程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礼仪”作为切入口,形成咪咪幼儿园的礼仪教师、礼仪幼儿、礼仪家长。

(一)管理工作

1、 分层管理畅达,职责明确,工作到位。

2、 人人自我管理,做到自尊、自律、自检。

措施:1、对未尽后勤组长、教研组长等干部职责的当即撤销任职资格。

2、对不善自检、不服他检、不愿互检的教师,到期解除教师合同。

3、加强教代会、家委会的参政议政。

(二)队伍建设

1、非专科生教师就读“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工作专业化水平。

2、后勤三大员持证上岗,持证率力争100%,提高后勤工作的规范性。

3、提高员工人文素养:说话时做到三个有利于、发生与解决矛盾能找主观原因。

4、自觉遵守园规章制度:实施员工手册条例。

措施:1、园长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每一位教师、发展每一位教师、成

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时时有教育。帮助他

们在研究性实践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对于上班不迟到、进园后时不换校服、工作时不溶于幼儿之中、

说话时不注意三个有利于、碰到问题时强调客观不找主观原因、上班时间打手机、发短消息、上网(与工作无关)、吃东西,搭班未经领导同意随便换班等,引导无效,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3、园长关注每一位后勤人员的工作实况,做到眼中有事情、环境清

洁做到“净美”两字。对于工作马虎拖拉者引导无效,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如:卫生包干区:*教室卧室天天消毒、清扫、拖。每月底大扫一次。

*教室窗台与玻璃两周抹擦一次。*前中后操场天天小扫一次、一周大扫一次(前操场:用水冲刷、中操场:湿拖、后操场:湿拖)等。

(三)课程设置

1、实现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相融与互补性。

体现:行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幼儿在做中学,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课程的内容是行动——幼儿怎么学?是备课的要点)。

2、拓展幼儿多元智能:开设幼儿英语、奥尔夫音乐、蒙氏数学、珠心算、阅读、东方之星思维课程。

本学期侧重研究:

共同性课程: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研究。

特色课程:“礼仪启蒙”教育研究。

选择性课程:“奥尔夫音乐、蒙氏数学”教学研究。

3、实现主题活动与主题墙及区角游戏的联系性。

4、实现学习活动目标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体现:具体可操作、整体、在最近发展区。

5、实现课前准备充分:材料投放与备课相符,教具大而色彩鲜艳、便于幼儿观察,幼儿学具应人手一份,便于幼儿直接体验。教学过程教师发音正确(改变词语发音不准确现象:哪里(NA)√(LA)X.及前后鼻音等)。

6、实现选择性课程:(1)分级阅读中大图书与小图书的有效互动、(2)英语教学中大挂图与小图书的有效互动、幼儿运用英语小卡。

措施:把上述条例作为活动评价指标。

7、实现礼仪特色课程在一日活动的渗透性。

按照咪咪幼儿园“礼仪启蒙教育”评价指标、参照《幼儿教师礼仪基础教程》

设计渗透于一日活动的礼仪教育方案,探索形成一套2-6岁幼儿“礼仪启蒙教

育”的园本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多元渗透、评价途径)。

8、开发0-2岁亲子早教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途径)。

措施:早教兼职教师(朱、佳)广阅国内外早教信息、针对本园、本地区婴幼

儿身心特点,制定“0-2岁亲子早教课程开发”计划,定期开放散居婴幼儿早

教活动,积累早教课程内容,来填补早教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途径)

在本园的空白点。

(五)园本研修

1、提高教师“礼仪”特色课程实施水平。

2、提高教师教研活动水平。

3、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措施: 园长引领、扶持教研组长开展园本研修:

1、以教研组为核心,依据《课程指南》、对新教材进行园本化实施,关注新教材主题活动的预设,重视对主题活动整体框架的全面思考,重视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和多元游戏环境的创设,提高教师新课程园本化实施能力。

2、青年教师自学学前教育基本原理、自学课程指导纲要及市下发的学前教育相关文件。以“笔试”、“实践操作”等手段加强对教育理念和教学原理的感知、理解、运用。

3、以“教育问题”为教研专题和课题研究内容、实施教研、科研、研训一体化。

(六)环境创设

1、创设探索性的学习环境。

2、创设自理性的生活环境。

3、创设挑战性的运动环境。

4、创设自由性的游戏环境。

5、创设表现性的英语、音乐环境。

措施:1、为每个幼儿创设温馨亲近的心理环境。

2、购置适合幼儿各年龄段、开启幼儿智能的教玩具。

3、把下列作为评价指标:

(1)、教师能变废为宝自制教玩具:有数量、质量、有创意。

(2)、活动时教学具布局合理美观、有顺序操作合理。

(3)幼儿入睡时教师视线面对幼儿、护理时坐在椅子上、午睡时巡视、幼儿被子不散地、午睡起叠被整齐美观、仪容清洁、仪表整齐。

(4)教学过程教具放置、演示手势有序不乱、幼儿操作投入。

(5)中午散步教师带领幼儿看礼仪画、说礼仪画、展礼仪行(我是环境整洁的小卫士:捡起地上的纸屑放进垃圾桶。让散在地上的活动器具回家:把小推车、小斑马等送回家等)

(6)各班都成立奥尔夫音乐小乐队,制定打击乐活动计划,让幼儿认识乐器、喜欢乐器,天天练习。

(7)各班都成立英语剧组,编剧本,排练英语剧(结合课程内容)。

(七)教育科研

各班继续在“幼儿礼仪启蒙教育”总课题框架下确立本班“礼仪启蒙教育”子课题活动方案。

侧重:“感恩”教育:

*对爸爸妈妈的“感恩”教育研究。

*对爷爷奶奶的“感恩”教育研究。

*对老师的“感恩”教育研究。

*对同伴的“感恩”教育研究。

措施:

1、各级组选择子课题内容。

2、园长指导教研组长设计子课题实施方案。

3、每月交流一次(图文)、期末阶段小结。

(八)安全卫生保健工作:

1、提高保健工作质量,预防手足口病发生。

2、加强对教工、家长有关卫生健康、安全知识的宣传指导,提高家园一致教育质量。

措施:

1、以“保教质量评价指南”、托幼机构保育工作手册指标为考量标准。

2、完善园长、教研组长、后勤组长对保教分层管理网络,加强对日常安全卫生保健的检查、反馈与调整。树立做好安全卫生保健工作人人有责思想。

3、后勤组长和教研组长加强对教师保教工作的检查,找出一日活动中的安全卫生保健要素,确保幼儿的卫生健康。

(九)家庭、社区工作

1、实施家园一致教育。

2、开展0—3岁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工作。

3、实行家园社区联谊敬老活动

措施:

1、举办1—2次家教指导讲座、建立与家长网上互动的制度。

2、定期开展0—3岁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站活动,活动有计划小结、有家长反馈。

3、在重阳节开展敬老节活动方案、带领幼儿到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1—2次。

三、内容安排

9月

1、工作计划交流:本学期班级计划、教研工作计划、家长工作计划、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后勤四大员工作计划:保健员、保育员、保安员、营养员)。

2、各班确认一个“感恩”研究专题(参上述:礼仪启蒙教育中感恩课题)。

3、幼儿基本测评:(课程指南中的发展指标、礼仪启蒙教育指标)

4、班级家长会:(1)向家教讲解班级计划、(2)讲解以家园联系栏和咪咪网站等形式和家长联系,让家长感知课程安排和幼儿发展情况等、(3)听取家长合理建议。

5、继续学习与笔试《教师成长手册》《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

10月

1、共同性课程: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研究

重点观察:*实现学习活动目标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具体可操作、整体、

在最近发展区。*实现课前准备充分:材料投放与备课相符,教具大而色彩鲜艳、

便于幼儿观察,幼儿学具人手一份,便于幼儿直接体验。*教学过程:幼儿学习

主要行动方式:幼儿在做中学,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教师发音正确(改变词

语发音不准确现象:哪里(NA)√(LA)X.及前后鼻音等)。

2、学习主题活动与主题墙及区角游戏的联系性研究

重点观察:*主题墙是否反应主题活动内容?师幼共同布置,体现发展性。

*区角游戏内容是否是学习主题活动的预备与后续?

3、消防、抗震演习。

4、家园社区联谊——“重阳节”活动。

11月

1、特色课程:礼仪启蒙教育—感恩活动教育研究

重点观察:*礼仪活动能否体现生活性、情境性?*活动过程能否面向全体?

*让幼儿主动探索直接体验?在行动中学,师、幼、物能否有效互动?

2、秋游

3、级组感恩课题实验研究(课题方案与实验研究交流)。

12月

1、选择性课程:“奥尔夫音乐、蒙氏数学”教学研究。

重点观察:*教师引导启发性 *幼儿学习兴趣性 *教学活动环节的小结提炼和自然过渡。

2、迎新年活动

形式:以班级活动为基本形式,向家长开放活动。

内容:*“礼仪启蒙教育——感恩主题”教学活动。

*“蒙氏数学”教学活动。

*奥尔夫音乐小乐队演出(有结合课程内容剧本)。

*班级英语剧组演出(结合英语课程内容,有剧本)。

2012年1月

1、幼儿基本测评:(课程指南中的发展指标、礼仪启蒙教育指标)

2、撰写礼仪—感恩教育文章:

3、教师会议: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经验交流

中学生职业教育启蒙篇7

生涯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学校、个人的全面关注,人们普遍寄希望于通过生涯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生涯规划能力,让学生从人生发展角度思考当前的学习生活。然而,如何构建生涯教育体系为学校和老师广为关注。“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生涯教育模式,从生涯启蒙、生涯探索、生涯决策三个角度全方位开展生涯教育,成为符合生涯教育规律的生涯教育新模式。

王涛,两年前是北京某知名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材生,既是本班班长又是学生会主席,老师、系里都对这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寄予厚望。然而,大一一年课程结束之后,王涛没有先兆地提出了退学。退学之后王涛没有待业、没有创业,而是回到自己曾经就读的高中重新备战高考,并且选择了文科,这一弃理从文的决定让老师和家长大为惊讶,大家都想问王涛一句“为什么”。而今,王涛已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一名大一新生。

中途退学、重新高考、弃理从文,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生涯规划的意识,盲目决定或者没能遵循自己的特质做出决定。生涯教育在国外发展得已经非常成熟,生涯教育是一项终生教育,从孩子几岁就开始引导其进行有意识的探索,规划自己的生涯。

然而,如何开展生涯教育呢?

一、生涯教育系统――构建生涯教育立体框架

开展生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生涯教育并不是开几节课为学生讲讲老生常谈的劝学道理就可以取得生涯教育成果的,为此,生涯教育应该遵循哪种教学模式甚为重要。

十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职业生涯的教育传播,在多所高中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讲师,培训了1000多名职业生涯规划的老师。在多年的生涯教育和中国第一套计算机辅助生涯探索系统开发过程中,笔者总结出如下的经验:以“计算机辅助生涯探索系统”为中心,围绕“生涯意识启蒙”、“生涯探索”和“生涯决策行动”三个出发点,辅助课程、活动、咨询、辅导、课题等生涯教育模式,使高中的生涯教育效果大幅提升。

首先,以计算机系统为辅助的生涯教育能够更深入地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剖析学生兴趣、优势、短板、个性特征等内在特质,而基于高度自我认知的生涯教育才能够为生涯决策提供客观的参考。并且,通过计算机辅助生涯探索系统,学生可以更广阔地探索外部世界,了解全国多数高校的强势专业、各个专业相关课程、相关专业的职业特点、各个职业的就业要求等各方面的信息,更快更准确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职业。

其次,这一教育模式遵循了生涯教育的教育规律,生涯意识启蒙在于引导学生将自己未来的发展与当前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从人生的角度思考当前的决定;生涯探索涵盖自我探索和外部探索,自我探索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特性而外部探索则引导学生对外部社会有较深的了解;生涯决策是在自我认知和外部认知的基础上做出生涯承诺并采取行动为自身生涯作准备。

在这样的生涯教育模式下,生涯教育围绕“三个基本点”的阶段性目标也更为清晰,在这些目标下开展的生涯教育更加有的放矢。

二、生涯启蒙――激发学习源动力

外界诱惑太多、学生对学习没兴趣是当前众多老师面临的棘手问题,国内外的诸多数据表明:人生目标在学生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拥有人生目标的学生不仅学习动力更强,而且学习效果常常超过没有目标学生的数倍。

然而,怎样才能为学生勾画出人生目标呢?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三)班学生黄海聪明而有潜力,但是学习一直处于松懈状态,不仅上课不认真听讲,而且作业也不按时完成,成绩持续下滑。家长、老师每天在耳边敲警钟也无济于事,过度的敦促反倒引起了他的抵触情绪。他跟班主任陈老师的一段谈话,道出了他的心声:反正我将来生活不愁,为什么要拼死拼活地学习这些无聊透顶、又不知有何用的枯燥知识呢?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心理教师王晓菁意识到这一普遍性问题之后进行了深入分析,王晓菁认为:帮助学生清晰认识自我,认识当前学习和未来人生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并结合自身优劣势树立人生目标,明确长短期学习规划,是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关键所在。

解决黄海的“问题”时,王晓菁老师重点突出了两个内容:生涯意识启蒙、自我认识提升。生涯意识启蒙目的在于引领学生从人生发展的角度看待当前的学习;自我认识提升帮助学生澄清我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想要什么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劣势,并有针对性地提高。

找到了解决路径,王晓菁开始思考解决方法,王晓菁发起了各种各样体验性的活动:

1.通过CareerSky高中计算机辅助生涯探索系统的测评部分及详细的报告解读,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兴趣、价值观、能力等特点;利用系统的职业信息初步引发学生的生涯意识,结合系统推荐专业和相关职业,初步关联学生特点和未来学业、职业生涯。

2.引导学生通过生涯角色饼图和生涯彩虹图了解自己生涯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认识到高中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3.在随后的生涯幻游活动中,王老师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设想自己的未来生涯,由此联系到当前的学习、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为未来理想生活奋斗的动力。

经过生涯规划课的探索,王晓菁发现: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活动不仅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转化学习态度。很多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有了大幅转变,学习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他们纷纷表示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三、生涯探索――成就未来新航向

初高中时期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非常欠缺,社会上存在多少种职业、每个职业需要哪些技能、对从业人员有哪些要求、专业和课程和职业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自我认知和外部认知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涯,帮助他们决策。

然而,就像很多老师一样,江苏苏州中学园区校的老师们面临着不知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决策的困惑:文理分科该如何选择?选修课学什么?社会实践实践什么?升学、出国,众多深造机会学生又该怎样抉择?……苏州中学园区校心理老师何一萍希望通过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消除困惑,促进学生探索未来发展方向。

我要去哪儿?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恰好关联到生涯教育的生涯探索问题。在生涯教育中,基于深刻的自我探索,引导学生对外部世界进行探索是另一个重点。外部世界探索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所需的资格和能力,了解大学不同专业、学科的大致学习内容及专业跟职业的关系等多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开始为生涯决策作准备。

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校园就了解各种外部信息呢?何老师反复思索,最终确定了教学思路:

1.生涯人物访谈:首先让学生从CareerSky系统的职业信息部分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了解该职业的基本情况及对人的要求,然后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选取一名从业人员进行采访,了解他们的职业状况和从业要求,通过这一活动促进学生在自己认同的职业领域做深入细致的探索。

2.生涯环境探索:在高一高二年级还聘请学生家长、社会成员成为学校生涯导师,邀请他们来校给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涯发展故事,并提供工作场所给学生参观访问,升华学生对生涯世界的认识。

3.生涯系统信息指导:在高三年级特意安排广场咨询及志愿辅导等活动,利用CareerSky系统的专业信息、学校信息及志愿选择流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心仪的专业和学校,在细致进行比较和核对后做出选择。

4.生涯实践:通过社团活动(如天文社等)、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途径,促进学生探索生涯世界,促进学生对职业世界的认识,激发学生为自己的未来奋斗的动力。

外部世界探索加深了学生对职业、专业的认识,并将未来的目标职业要求和目前选课、选科、选专业、选校等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条畅通发展的人生路径。这一系列生涯教育工作获得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首肯,荣获“2008年度苏州市中小学十大德育工作创新案例”奖,在当地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

四、生涯决策――升华“十字路口”的抉择

人的生涯发展是由一个又一个生涯决策组成,生涯决策在自我的认识、对外界的探索的基础上,回答了“我怎样去那儿”的问题。

北京东直门中学的陈萱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教师,每次文理分科之后她总会接到很多学生的求助:

李楠文科成绩比理科成绩好,但是由于学校理科升学率比较高,所以没做太多思考就选择了理科。可是进入理科班一个月后,他发现学习起来非常艰难,想换到文科班。

王非在文理分科的时候没过多考虑便留在了文科班,成绩也不错。可是,当她发现自己喜欢的心理学专业(较好的几所学校)只招收理科生时,顿时觉得不知所措了。

文理分科是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第一个重大生涯决策,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做出决策,成为了学校老师很关注的问题,陈萱老师在本届高一学生文理分科时做了细致的辅导工作:

生涯启蒙:利用CareerSky系统,在高一年级开设生涯辅导课,帮助学生对自己有基本的探索和认识,大致对外部职业世界有初步的认识。

中学生职业教育启蒙篇8

关键词: 幼师;启蒙;人文素养;学前教育

20世纪初,澳大利亚教育史学家康纳尔提出教育要转向“人性化”,前苏联教育家哈尔拉莫夫提出“教育人格化”的要求。从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存”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社会提出“学会关心”,都在表明当前的教育需体现人文精神,教育需要人文关怀。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与外延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彖辞》:“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文化现象,是对人生的关怀,对文化的关切。“素养”,则是后天形成的知识、思想、能力、习惯以及道德修养的积累。“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的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

“人文素养”是重视人的文化,重视人类心灵感悟的开发、道德良知的觉醒,是对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心胸的开拓。而以上作为人文素养的种种体现,则是对道德、美学、哲学、艺术、国学、历史、民俗、法律等各个文化学科的学识积淀与文化涵养的结果,而这一切则全靠教育而得以实现。同时,人文素养也是教育作为教化万方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二、学前教育在人生教育与生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幼儿教师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周易・蒙卦》卦辞云:“蒙以养正,圣功也!”作为人生发展与教育启蒙阶段的学前教育,自古便受到高度的重视。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什么样的开端便有什么样的延续。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心灵开发、习惯养成,为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这一切全赖幼儿教师健全人格的影响与正确教育的引导。

幼儿在学龄前阶段对外在事物、学习的能力就像“海绵吸水”,完全百分之百的学习与吸收。所以,幼儿教师平日里的举手投足、语默动静、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文化积淀等的“人文素养”,决定了幼儿心灵认知、性格习惯、人格养成的发展方向与成长模式。常言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幼师是“人类灵魂工程的奠基者”,所以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大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命脉,小到家族的兴盛、个人的荣辱,幼儿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肩负着社会、历史的使命。

三、从频繁出现的虐童案件看当前人文素养教育在幼师培养中的缺失2012年10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发生一起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事发后不久,该教师虐待班上幼儿的视频在网上被曝光,一时间众网友声讨不断。

虐待儿童是静悄悄的犯罪,其身体伤害通常不严重而心理、精神伤害尤其是对成长的负面影响是巨大和长远的。这些受虐过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成为像施虐老师这般变态人物亦或生成更复杂的心理顽疾。这或许是社会大环境下衍生出的变态扭曲心理,一代侵蚀一代的过程。悲哀父母苦心挣钱只望孩子拥有起步良好的教育却不知孩子每日在被心理揉捏。

反思虐童案件,与涉案幼儿教师的人格、心理以及道德良知的扭曲是分不开的,更直接地说明了其道德人文素质的低劣与缺乏。

四、导致学前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1幼师学生的素质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中职学校的幼师学生大都是15〖FGS〗~〖FGN〗18岁的花季少女,她们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着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但这些学生大多学习差、升学无望,来学幼师的学生多是迫于社会和家庭压力,而非主观愿望,所以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在她们身上出现。网上调查称,有48%的同学是因为没有别的出路,才来学幼师的,34%的同学是家里硬逼来的,专业不是自己选择的。45%的同学认为学习就像应付差事,60%的同学选择做幼儿教师只是权宜之计,并没有想把它当做终身职业,62%的同学认为做幼儿教师是一件又苦又累的事。

显然,在这种状态下培养出来的幼师,素质差,不爱学习,不爱孩子,不爱事业,自私自利,更谈不上有职业素质与人文素养,她们往往自己就是“问题少女”,她们怎能去教育比她们还小得多的孩子呢?虽然她们或许取得了幼师资格证,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明白自己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他们把对社会、对生活的怨恨发泄到孩子身上,以至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当前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道德、人文素质才是最值得研究、迫在眉睫的课题。

2社会大环境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不够

社会环境的改变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沦为了知识的奴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功利化的教育重知识技能,轻道德人文。应试教育以分数为指标、以升学为导向,学会了知识但不会做事;而职业教育则是以技能为指标、以就业为导向,学会了做事但不懂得做人。

目前,我国大多数三年制中职学校为了使毕业生抢占就业先机、占领实习岗位,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限制在一年半左右。在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里,要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声乐》《美术》等十门专业课以及《中职语文》《中职数学》《中职英语》《普通话》等九门公共基础课。合计十九门课程在短短的一年半内怎么也消化不了。更何况《钢琴》《舞蹈》《声乐》《美术》等专业技能课的学习与训练并非一日之功便可达到目标的。有限的时间内专业技能课的课时尤显不足,遑论人文素养课的增加了!

3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随着学术科研专业分化的加剧,在当今的教师队伍中,知识技能单一的专业型人才居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对教育技术的过分依赖,加之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得教师平日里只顾得照本宣科地讲授知识技能,对自身人文素养及艺术熏陶无暇顾及。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瓢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不提升其道德人文素养,不广博自己的知识与见闻,如果其只有一桶水的话,那么他们的学生,未来的幼师们就只有一瓢水,进而这些幼师们所培养的这些“祖国的花朵”就只有可怜的一滴水了!

纵观中外教育史,打好人文教育基础的最佳时期便是学前教育的启蒙阶段。如何开展与提高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是时下学前教育专业应当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则关系到幼儿的幸福与前途,大则关乎国计民生与民族发展的命脉!幼儿师资的人文素养教育乃至教育方向与着力点值得国人深切的反思。

参考文献:

中学生职业教育启蒙篇9

关键词:就业指导;本科生;普通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25-02

普通高校本科生进入大学之初,一般会有一段适应期、迷茫期,有些学生很快就跨过适应期和迷茫期,以大学生身份投入大学学习、大学生活。但是,不少大学生并不能很快跨过适应期和迷茫期,不能很快地转变角色,而是进入一段比较长的迷茫期,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有些同学甚至到了大三、大四仍不能摆脱对未来职业的迷茫。这些问题涉及普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同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情况不一样,但从一般情况看,目前普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不够系统、不够规范等问题,对普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普通高校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等层次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育方式、培养方向等是有区别的。根据研究需要,本文研究对象为本科生。

普通高校对本科生的教育培养一般为四年。就业指导也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就业指导工作不应仅限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阶段,而应贯穿本科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即从本科生进入大学始至毕业离校,都应对他们展开就业指导相关教育工作。

就业指导其实应该包括大学生的大学教育和培养,但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牵涉较广,学科种类繁多,本文仅讨论缩小范围的就业指导,不包含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涉及各专业各学科的具体教育。

一、文献综述

马于强(2005)、张金华、艾修俊(2007)、陈树冬(2010)、彭晓波、林逢春(2010)、王乾丰(2010)、邹团(2010)等从就业指导观念、内容、形式、师资、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这些研究从多个角度分析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但有些研究的范围仅限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阶段,忽视了就业指导应该覆盖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此外,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缺乏一条主线提领,显得较为散杂。

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方面,李铁莉、王永强、徐绍文(2005)、陈啸、董承军、李小晨(2010)等认为就业指导中心职能应该进一步扩展,成为集研究、教学、管理、培训、指导、咨询、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部门。郑邦山(2005)、陈啸、董承军、李小晨(2010)等认为应建立学校、专门部门、院系的就业指导组织结构。王晓三(2005)认为就业指导应摆脱原来纯技术指导的狭隘思想,应以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角色技能发展为主线,从职业生涯、人生规划、职业角色技能等更高层面去认识和把握就业行为。王乾丰(2010)认为应重视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就业工作管理机制,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实施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突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结合专业教学、加强社会实践。

以上研究对就业指导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拓展了思路。但同时也忽视了一些问题,一是普通高校本科生就业指导应该是分阶段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接受不同阶段的就业指导;二是普通高校学生的专业、学科较多,除共性的就业指导内容外,还应该有区别地展开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就业指导工作;三是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应根据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增加可操作性,以系统地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就业指导主线、阶段及内容

普通高校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培养人才,普通高校就业指导也应该围绕教育和培养人才进行。就业指导虽然包括就业指导观念、内容、形式、师资、效果等内容,但就业指导地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职业发展、就业相关素质、知识和技能,以更有目标更充实地过好大学生活,并顺利走向社会,把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奉献社会;这些任务才应该是最核心的,就业指导的观念、内容、形式、师资、效果等内容,以及学校需提供的政策、人、财、物等的支持都应围绕其产生和进行。

根据大学生培养计划以及大学生学习规律,可以把普通高校本科生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提炼出一条主线,具体包含三个递进阶段:职业启蒙、职业选择与准备、就业准备与就业,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为职业启蒙阶段,就业指导内容应包括:职业规划启蒙、自我认识及完善、就业价值观引导、专业导论等。实施阶段为大一阶段,全体学生均应参加职业启蒙教育。

第二阶段为职业选择与准备阶段,就业指导内容应包括:专业发展介绍、专业/学科学习和实践经验交流、专业实习基地参观、社会实践、职业探索与选择、职业能力与素质拓展、职业规划个体咨询等。实施阶段为大二、大三阶段,按专业/学科进行,个别内容由个体根据需要进行。

第三阶段为就业准备与就业阶段,就业指导内容包括:专业实习、简历制作、应聘知识及技能(面试、笔试、形象礼仪等)、就业服务(政策宣讲、就业信息、就业手续办理等)、就业困难生帮扶等,实施阶段为大三至毕业离校。

三个阶段的主要逻辑是依次递进,但它们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它们的某些内容可以相互穿插,比如职业启蒙阶段的“自我认识及完善”,可以贯穿三个阶段、走向社会后的职业生涯,甚至贯穿学生的整个人生。

三、就业指导建议

(一)总体建议

中学生职业教育启蒙篇10

【关键词】乡村儿童;美育;创新课程

一、新时代振兴乡村儿童美育的战略意义

党的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初心、灵魂和方向,以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铸魂工程。然而,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乡村文化面临着资源流失、“空心化”的价值困境,乡村文化的“失落”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对文化的渴望与需求。在此现实境遇之中,大力发展乡村儿童美育,促进乡村美育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第一,促进乡村儿童本真发展。囿于传统价值理念的思维桎梏,我国中小学教育进程之中普遍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而对美术、音乐这种所谓的副科则置之不理,这种情况在乡村学校尤甚。此种价值理念的异化衍生,严重阻碍学生素质的全面、本真发展。“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在反思传统“分数至上”价值理念的基础之上,在乡村学校大力推进美育课程的创新实施,其在促进学生美育素养提升的同时,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第二,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目前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具体来看,城市的学校美育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在教学资源等方面,均是乡村美育无法比拟的。由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开发的“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以“爱”之名,以美术教育为载体,运用先进的课程理念建构课程体系,通过培养新乡村美术教师,提高乡村学生的美术素养。它的实施与推广,对于振兴乡村儿童美育,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振兴乡村儿童美育的实践困境

(一)应试主义理念盛行致使乡村美育缺失立足点

在传统功利主义、应试主义价值理念的影响与制约之下,学校举全校之力发展与“应试”相关的教学科目,是以将多数教学资源仍集中到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科”,而忽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课程的发展。此即造成美术课程被所谓的“主科”大量侵占甚至取消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学校也是对此种现象司空见惯、置之不理。此种重应试轻素养、重形式轻内容价值理念的异化衍生,造成乡村美育缺乏基本的立足之地,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二)职业地位致使乡村美育教师队伍缺乏着力点

美术教师的稀缺是乡村学校长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2016年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颁布的《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师资状况分析报告》指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有美育教师占全部专任教师总数比例达6.5%,但美育课程的课时量应占全部总课时的9%至11%。若要满足最低标准开课目标的需求,全国尚缺美育教师45566名,美育师资的绝对缺额主要分布在乡村学校,占了83.4%。之所以缺口如此巨大,究其原因,是因为乡村美育教师的职业地位相对较低,从而造成乡村美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受限。

(三)办学条件致使乡村美育教学资源缺乏突破点

教育资源匮乏且不平衡是乡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应试主义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盛行,致使多数学校将并不充裕的教学资源投入到所谓的主科课程之中。在此境遇之中,乡村学校很难再将教育资源投入到美术教育之中。此即造成乡村学校很难设置专门的美术教室。同时,教学教具和绘画材料时常面临短缺的困境。此种境况的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乡村美育的长足发展。

三、新时代振兴乡村儿童美育的实践探索

“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是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组织专家研发而成的创意公益活动课程方案。“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以“爱的启蒙”儿童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为核心内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6-15岁儿童,优先关注教育资源匮乏群体,尤其是乡村儿童、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美术模块课程。该课程由“我爱生命”“我爱家园”“我爱生活”“我爱梦想”四大主题共十六个单元构成,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水平分为初、中、高三个课程阶段,对应和涵盖整个小学阶段(见图1)。该课程方案力求通过美术学科教学手段,以主题式教学为特色,以美育工作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侧重儿童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心灵教育。培养具有积极情感、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人文素养的新时代接班人。为充分落实国家政策,促进乡村儿童美育发展,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积极探索落实国家美育战略的实施方案,策划与运营“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实践公益项目。具体来看,基金会积极为项目合作学校无偿提供创新活动方案,提升乡村美育课程的丰富性、多样性与创新性。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了解艺术、接触艺术与学习艺术的机会。通过美术教育的载体,促进乡村儿童美育的发展。例如,自2018年起,基金会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教育和体育局合作,在区内5所乡村小学引进“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活动,进行试点教学。同时,基金会还为这5所小学建设艺术教室、培训美术教师。通过双管齐下,提升乡村学校艺术教育的软、硬件条件。另外,基金会还配合乡村美育以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基金会为试点学校举办“艺术之旅”“艺术家进校园”等主题艺术活动,引领学生接触最经典的绘画、舞蹈、音乐、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截止目前,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在河北省保定市、四川省成都市等地进行的乡村美育公益活动,累计受益学生人数已经达1,600人次,并受到了广泛好评。

四、结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积极探索乡村儿童美育教育的新模式,新时代的价值理念开发出“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方案,并在乡村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推广与运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为振兴乡村文化、促进乡村儿童成长、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进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