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十篇

时间:2024-03-07 17:47:39

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涉农 专资 问题 办法

近年来,国家“三农”投入不断加大,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涉农专项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专项资金不能正常发挥其使用效益,影响了农业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具体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项目申报单位重项目争取,轻项目后期管理和效益发挥,有关单位申请完项目,不按照项目方案及时安排项目实施,导致专款安排的时间与项目实施的时间相差甚远,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二是财政和一些主管部门在专项资金拨付上环节过多,有关审批手续上级批复迟缓,导致专款到位不及时。这两种因素影响项目实施的进度,引起专项资金的挤占挪用、项目效益低下等问题的发生,使项目难以发挥如期效益。

二是财务管理不规范。具体表现在:一是财务核算不规范,专款未实行专帐管理、规范核算,有的涉农项目未按照项目资金管理的要求单独设账,不能清晰反映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投资、使用情况;二是违反现金管理条例,擅自用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直接收取现金作为保证金;三是用收款收据作为支付项目资金的凭据,?尤其是购材料、工程结算等大额支出均以收据入帐,而未取得合法的票据,导致施工单位漏缴税款;四是不按规定编制竣工财务决算,项目单位仅以预付工程款收据作支出处理,也不结转固定资产,导致固定资产底数不清。

三是资金缺口大,使项目达不到预期效益。具体表现在:一是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一些单位只依赖上级补助资金实施项目,资金缺口大,形成半拉子工程,造成资金损失浪费;二是资金投入分散,形不成合力,影响资金效益发挥,资金分散投入使项目达不到预期效益,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国家惠农政策得不到体现,村民得不到实惠。

三是单位“财”与“事”矛盾,事多财少,有的专款当作应急资金补东挡西,使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

四是项目资金分配、拨付、使用方面缺乏监管。绝大部分涉农项目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技术上指导,项目实施单位负责具体施工,财政部门只负责资金拨付,因此在项目实施的各环节,财政部门可以说几乎插不上手。另一方面按照相关规定工程项目竣工后要经审计,以审计意见作为工程结算和验收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专项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审计部门难以应对,项目竣工后不审计或漏审计现象普遍存在,致使“涉农”专项资金的监督缺乏有效手段,有关部门难以实施具体监管。资金拨付单位在项目考察、资金拨付、工程验收、项目效益等环节监督不到位,重拨款轻监管。

管好用好涉农资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关配套的制度,使涉农资金管理更加规范,使用效益更好。针对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办法:

一是要高度重视项目前期规划工作,简化拨款手续,确保涉农项目资金及时拨付。项目前期规划工作,是项目建设成功的关键,要按照国家和省提出涉农项目的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来安排项目建设内容,进一步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搞好项目立项前的调研和评估论证。要严格执行项目计划,计划一经批复,应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及时履行报批拨款手续,争取资金及时到位,真正发挥涉农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严格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资金使用单位要增强专款意识,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规范使用投放的资金。尤其是对用于购建生产、管理、公益事业设施方面的重大工程投入,要规范工程的发包、承包、工程预决算等行为,通过正规的发包承包程序,与中标单位签定合同,工程竣工要经过相关单位验收,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应有的效益。要严格执行《会计法》等财经法规,规范涉农项目资金财务核算,对政府补助资金如实反映其来源和用途,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篇2

一、明确任务,突出重点

本次涉农项目资金专项整治以“分级负责、层层把关,全面覆盖、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统筹分工、协调配合”为原则,着重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并做到资金、项目、单位全覆盖。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从根源上研究解决问题、堵塞漏洞的措施和办法,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形成保障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

(一)整治检查范围。

省市和区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各项资金;涉农资金专项整治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和处理情况。

(二)整治检查内容。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清理检查和纠正涉农资金申请、分配、拨付、管理、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利用资金、项目管理权,涉嫌贪污、受贿,谋取私利;是否存在基层干部冒领、私分农民补贴资金和补偿款;是否存在项目申报弄虚作假,套取和骗取财政资金;是否存在截留、挪用财政专项资金;是否存在违反政府采购、招投标、民办公助、村民自建管理规定;是否存在资金拨付不足额、不及时,滞留、延压项目资金;是否存在未按规定时间启动项目、未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是否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未经批准擅自变更项目实施内容、地点;是否存在其他违规违纪违法问题。

二、把握环节,精心组织

本次专项整治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分六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

成立区水务局涉农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系统涉农项目资金专项整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制订相应工作方案。

(二)自查自纠阶段。

各股、站、室和相关单位要按照专项整治范围、内容和要求开展自查自纠。自查过程中,要在摸清资金性质、规模和有效梳理资金流向基础上,深入查找涉农资金及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要突出边查边改,按照规定和程序,及时处理案件和相关责任人。涉农资金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未整改的,要结合本次专项整治行动限期整改、追责处理。自查自纠结束后报送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区级督查阶段。

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相关部门自查自纠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时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涉嫌贪污、受贿、挪用等违纪违法问题。检查分两部分:一是由区审计局牵头,检查各级扶贫资金,包括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专项资金、发展资金、以工代赈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林)场扶持资金、扶贫贷款财政贴息、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以及社会扶贫捐赠资金;抽查整合用于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的其他财政性资金等。扶贫资金检查由区审计局单独安排运行。二是由区财政局牵头组织涉农部门,检查除上述扶贫资金以外的其它涉农资金。

(四)市级督查阶段。

涉及各相关单位、股、室,在作好自查自纠工作的基础上,准备好相关资料,接受市上专项检查。

(五)整改完善阶段。

对本次检查发现的问题,按照问题性质分类制定方案,按照定责任领导、责任股室的原则,限期整改。

(六)全面总结阶段。

局专项整治办公室要对本次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认真总结,并将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报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强化保障,务求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局各股、室、站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专项整治工作。局班子成员要按职责分工,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推动专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坚持问题导向。

要把解决好实际问题作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标准,将边查边改贯穿始终。加强基础资料搜集整理,用事实和数据反映问题,体现专项检查工作成效。对专项整治组织不力、工作不实、敷衍应付等问题,局纪委要采取通报批评、从严问责等方式予以处理。

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涉农小企业;金融仓储;融资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10234006);哈尔滨学院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HXS2015-0018)

涉农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存在着喜忧参半的发展现状,一方面是各项利农政策的扶持使得涉农小企业的发展有了可靠的前进方向指引,另一方面又由于涉农小企业自身存在的诸多的发展不稳定因素,让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受到多重制约。而基于金融仓储的涉农小企业的融资金方式中,融仓储企业的运作核心就在于,帮助涉农小企业通过金融仓储企业搭建的平台与银行之间建立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通过存货抵押和标准仓单质押的融资方式尽量减少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提高涉农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率。

一、涉农小企业融资约束困境及原因

1.涉农小企业融资困境

涉农小企业没有有效的风险规避手段和机制,同时,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严重缺失,以及其功能的不足,使涉农小企业想要进行直接融资的这条路存在较大障碍。

另一方面,间接融资可以解决涉农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例如向银行进行信用贷款,但是银行的经营方式多倾向于稳健的经营策略,而涉农小企业失败率偏高,这违背了银行追求资金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的基本要求,因此,银行不愿冒险给涉农小企业发放贷款,这也体现出目前涉农小企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等问题。

2.涉农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涉农小企业自身的生产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一方面涉农小企业在抵御风险方面的能力相对来说较为薄弱,涉农小企业本身依靠的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产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营模式走的是粗放型的生产经营路线,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者相应的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信息获取量不对称,再加上涉农小企业风险意识淡薄,不能及时在关键的时间点上对企业状况进行评估。另一方面,涉农小企业在产业的结构方面受到一定固化思想的限制,导致创新思维的匮乏,产业的升级显得尤为迟缓,对来自于更大的市场的不适应性更是加剧了涉农小企业发展的挑战,甚至成为了市场淘汰的首要对象。

(2)涉农小企业贷款需求频繁和资金需求量偏少

涉农小企业贷款需求频繁和资金需求量偏少给银行信贷增加了借贷的成本。而对于小企业来说,控制信贷的成本又是极为关键的环节,如果随意得忽视了信贷的成本,那么信贷的利用率就不高,融资带来的效益就会大打折扣。

3.制约涉农小企业融资的外部制约

(1)土地资源的制约

我国目前正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的资源和农业发展所必需的生态空间正在被逐步的蚕食和压缩,有明显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城市化发展中,部分在行政区划为同一等级的县级市和县级县,虽然在行政等级上相同,但县级县的发展指导思想是“三农”,而县级市的发展指导思想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这就造成大量快速建设的城市弱化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转而向着能快速带来GDP的城市化建设方面大力投入财力人力,大量的农业土地被征收为工业发展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

(2)环境污染的加剧

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我国在畜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方面面临单一的选择,一方面畜牧业的发展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另一方面,农业污染的治理不善导致养殖的效率低下,形成恶性循环。

(3)政策受益程度不高

我国对于农业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虽然很多,而且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但是涉农小企业却难以得到这些政策的扶持,对于政策的受益程度并不高,甚至大部分的涉农小企业从来没有享受过相应的政策扶持。同样,金融支持缺乏力度,作为资产有限、实力薄弱的涉农小企业来说,可以用来抵押的抵押物较少,也就意味着能够进行贷款融资的能力就小很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涉农小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金融仓储融资模式及优势

1.金融仓储融资模式

金融仓储是指需要融资的企业通过将存货(这里的存货可以是原料、成品或者是半成品)作为抵押或者是通过仓储公司根据融资企业提供的实际资料来出具仓单作为质押标的,然后从金融机构得到融资资金的活动(仓单――质押)。因而,金融仓储存在两种基本的操作模式――动产抵押和第三方仓单质押。

2.该模式在涉农小企业融资中的适用性

在融资企业的存货抵押过程中,仓储公司对质押物在质押期间进行全程监管。这种方式的引入,充分利用了涉农小企业暂时闲置的资源,也给企业带来了流动性资金,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融资成本,为涉农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信贷便利。而通过第三方仓单质押的本质是质押相应仓单,仓单的便捷性和背书转让的优越性让质押权利的流通更为灵活,更有利于融资过程中的可行性。

近年来,金融仓储的发展迅速,但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始终是最大的问题,南方地区的金融仓储有着相较于北方地区更为令人欣喜的发展速度,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较为知名的金融仓储企业均坐落在温州、四川、山东等地,这也造成了金融仓储发展的两级分化。但金融仓储在我国起步较晚,有着广阔的提升空间,这也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机会。通过实践证明,金融仓储的发展和自身不断地创新,为我国中小型企业开辟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融资平台。金融和仓储融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金融仓储融资模式。在看到我国金融仓储业发展的规模较小的同时,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因为规模小,所以现在迈出的每一步对于涉农小企业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三、涉农小企业金融仓储融资对策

1.建立专业性和普遍性的仓储监管机制和变现流程

涉农小企业如果使用动产抵押的方式来进行融资,金融仓储企业要解决在融资中涉农小企业所抵押存货的监管问题和存货变现的风险问题,要建立相关的具有专业性和普遍性的仓储监管机制和变现流程,及时反馈相关的存货的监管信息,保证在融资过程中不出现存货的损失,在融资的涉农小企业没有能力偿还贷款时,要能够通过专业的手段把存货变现,尽量保证银行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也要维护融资企业的利益,其目的是要让涉农小企业从银行顺利贷款,同时让银行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所以,对于金融仓储企业来说,提高存货保存监管和存货价值评估的能力是金融仓储企业本身发展的关键。

2.搭建有效的信息交互平台

由于银行难以了解涉农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所以,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信息互通平台,而金融仓储企业就有必要搭建这样的一个平台,为银行和涉农小企业之间提供一个能够将信息平等、及时互通的渠道,使银行能够全面地了解涉农小企业,并且能够及时了解到银行贷款的利好消息,做出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融资决策。同时,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使信用贷款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才能使涉农小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良好的信用基础。

3.金融仓储企业运行过程需要监管机构监督

为了避免在偿还贷款环节出现的风险问题,可以通过监管机构对金融仓储企业收取相应的准备金来进行保障,对金融仓储企业进行实力评估,判定规模的大小,设定规范的金融仓储企业准备金额度,这一手段可以在金融仓储企业抵押的存货或者是仓单权利受到价值损害,而导致贷款无法得到偿还时,通过准备金优先偿还银行和融资企业,为融资过程的资金安全性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

4.保障仓单转让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由于仓单的权利是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进行转让,那么,在转让的过程中,就需要有完善的规则来保障转让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这就意味着建立一个统一的二级市场的必要性,一个有着严格监管和专业的二级市场,能够为仓单权利的转让提供更为便捷和有保障,保证了仓单权利的持续有效性,能够及时、完整的进行变现,金融仓储企业的仓单权利在获得合法的效力之后,相应的监管部门要规范仓单权利交易的空间和程序,监督在交易的过程中各环节的合法性,保障债权人角色转变后的各方权益。同时建立一个统一的二级市场也加强了质押的灵活性,让融资的涉农小企业能够通过参照具体的规定以便更合理地安排自身的生产以及保证存货安全、及时地进行流通销售。

随着目前我国现代物流行业跨越式的发展,金融仓储企业的快速兴起,金融仓储企业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和银行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这对于涉农小企业来说更是在融资渠道上开辟出了一条更适合自身融资发展的途径,这也能最大限度地解决银行对于涉农小企业存在“偏见”的问题,消除了银行对于涉农小企业贷款的顾虑,帮助涉农小企业建立更为健全的信用体系,使得融资的难度大幅缩小。

由于涉及农业的生产和加工或者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农业其本身弱质型的产业特性也决定了在运用金融仓储这个模式的融资体系之下,必须充分考虑到涉农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保存和流通运输环节,合理选择金融仓储方式,了解市场的供求变化和产品自身的价值变动。同时,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在整个业务流程中,金融仓储企业的信用风险要始终避免,失信于合作的各方,最终将会失去市场的青睐。

在制度越来越完善,信用体系越来越健全的未来,涉农小企业在融资的问题上会迎来一个新的格局,基于金融仓储,融资的涉农小企业与金融仓储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将会更进一步,融资的涉农小企业将更加省心,而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会更加放心,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在金融仓储企业发展的未来,银行贷款不再是大企业和龙头企业的专属,也将会快速惠及普通涉农小企业,使得涉农小企业的融资不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吕广仁.涉农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学习与探索,2009(04)

[2]姚乐,孙亚凡.仓储物流企业金融物流运作探讨.中国集体经济,2008.

[3]杨安平.我国涉农小企业融资方式分析.金融视线,2011(11)

[4]投融资讯.金融仓储的优点.投融界,2013(12)

[5]尤瑞章,应千凡,徐伟.金融仓储产业化发展与实践――创新涉农小企业融资渠道.金融发展,2010(06)

[6]谢太峰.关于构建涉农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

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篇4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根据相关要求,我镇及时召开了扶贫资金专项清理工作会议,研究布置了我镇专项清理工作,组建了清理工作小组,由镇长罗健勇同志任组长,副镇长郑恩昌同志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具体负责涉农资金专项清理工作。

二、政策执行、项目推进和资金管理情况

我镇认真执行扶贫资金政策,强化了公开公示工作,严格按照项目和范围使用资金;

根据都江堰农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都扶贫办[**]5号)《关于认真做好20**年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文件精神,我镇龙凤村被列入都江堰市**—**年贫困村并启动帮扶。为充分发挥农村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认真选准、选好龙凤村**年农村扶贫开发项目,该村于 **年6月14日在村委会召开了村民议事会议,共有龙凤村议事会成员19人参会。在广泛听取该村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议事会决定:利用**年市级财政扶贫村专项资金对村3、4组的道路路面进行铺设、垮塌处进行浆砌保坎,以方便村民出行和车辆通行,也为下一步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使用资金,无截留、挤占、挪用资金问题,无滞留和资金使用率低等问题;没有多头申报、虚假冒领、套取资金的问题

三、具体工作做法

2、对照项目进行检查:工作小组按照实施的项目到村组进行检查:一是查看公示公开和档案管理情况,二是查看项目实施进度情况,三是查看项目后期管理情况。

四、下一步工作。

通过自查,我镇扶贫专项资金严格按照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无违规使用扶贫资金。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公示和公开工作,以保障扶贫资金效益的最大发挥。

涉农资金自查报告(二)

为了进一步搞好我局涉农资金管理工作,加强涉农资金的监管,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关于对涉农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的通知》(六府办〔20**〕33号)文件精神,我局及时对全局范围内涉农资金来源、用途、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文件要求,检查的年度范围为20**年度;我局接到文件后,迅速组织学习并予以落实。涉农专项资金名称为: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类别为劳动预备制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截止20**年3月19日,对涉农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了整理汇总后,将自查自纠资料整理归档。

二、自查情况

三、工作流程

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培训机构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培训机构组织生源并进行初审制作开班资料报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经办机构对开班资料进行审核批准并公示报特区财政部门审批培训机构开班培训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会同财政、监察等部门对培训情况进行每月2次的实地现场检查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上报资料到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经办机构初审并公示财政部门复审结束将补贴款项拨付给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拨付给培训机构。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通过涉农资金使用自查情况看,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㈠资金拨付不够及时。由于上级资金下拨晚、培训周期长、资料审核时间长等原因,培训资金拨付到培训机构不及时,对培训机构正常开展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㈡建议监察部门积极参与培训检查工作,进一步增加培训涉农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保证资金使用安全。

涉农资金自查报告(三)

一、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学习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开展涉农资金自查自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时向乡党委政府领导作了汇报,乡党委政府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陆珂为组长、财政所工作人员、农口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工作小组。

二、自查内容。主要对我乡**年-**年各级财政预算安排“三农”的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重点检查粮食直接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是否通过“一卡通”及时打卡发放到户,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专户,是否存在多头申报、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抵扣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滞留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其他问题。

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篇5

[论文提要]近年来,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涉农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也注意到,政府的涉农政策还有一些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及资金管理不严格的地方。该文结合近年来涉农资金审计实践,分析了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涉农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及搞好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

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投入了大量的涉农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也注意到,政府的涉农政策还有一些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及资金管理不严格的地方,当前在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损失浪费、跑冒滴漏的现象比较普遍,挤占挪用涉农资金、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资金的投放效果,造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因此,对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审计机关责无旁贷。我们审计机关以及审计工作者必须坚持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的宗旨要求,带着党委政府的重托去审计,带着强烈责任去审计,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审计,做到情为民所系,审群众所盼,解政府所忧。本文结合近年来涉农资金审计实践,浅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涉农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及搞好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

1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

从审计情况看,造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资金管理多部门。Www.lw881.com涉农资金来源渠道较多,有中央、地方各级财政资金,有银行贷款,还有村集体、单位和群众自筹等。国家的涉农资金,由多个部门审批使用,容易存在问题:1、注重部门政绩及利益。每个部门有每个部门的视角,又加上各部门有各自的政绩要求及利益驱动,对涉农资金难以做到统筹安排,将资金安排到最重要、最急需的项目上,而是争着多安排资金在各自部门的项目上;2、规模效应低。涉农资金拨付渠道也较多,有的是财政部门直接拨付,有的是通过农口有关部门下拨。农业项目分布较为分散,资金由多部门分散使用,造成资金的投向分散,形成“撒糊椒粉”的现象,难以形成投资的规模效应;3、重复投资。各部门各有各的资金使用计划,难免会造成投资重复,同时给一些地方套取资金留下了空子。

二是项目投资决策不科学。涉农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既包括技术上的可行性,又包括对农民的实用性,还包括经济上的效益性。从审计情况看,有些项目在决策的科学性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有的项目不切实际盲目上马,前期资金投入后又成为“半拉子”工程,有的项目不实用,或是配套设施工程没跟上,完工了又不能投入使用,这些都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干部思想作风问题。从审计情况看,有些问题并不是或不完全是由于资金管理体制造成的,也不是或不完全是由于缺乏科学知识造成的,而是由于部分干部缺乏责任心,对农民的疾苦关心不够,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因此,才造成决策上出现问题,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如工程质量低下,出现“豆腐渣”工程),在配套工程上出现问题,在项目完成后的管理和使用上出现问题。比如,有的地方搞了供水工程却不铺设供水管网,不能入户,造成农民使用不方便,从而使工程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

2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重要性

由于涉农资金存在效益低下的问题,因此涉农资金审计更要注重效益审计。审计机关应将维护农民利益、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审计监督检查的重点,特别要不断加大对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监督检查力度。密切关注新农村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有效开展涉农资金效益审计,摸清涉农资金的家底,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典型性及效益低下的问题。通过审计,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和影响效益的问题进行归类,从政策层面研究分析,从法规制度研究如何防范和避免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从机制上研究如何规范管理,不断解决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问题,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从宏观角度上提出改进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建议,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涉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

3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

相对于真实、合法审计,效益审计对审计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农审计面广量大,要缩短审计周期,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创新审计方法,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二是账面审计与账外调查相结合;三是同级审计与交叉审计和“上审下”相结合;四是传统审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审计相结合。在审计对象的选择上,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二是投入规模大、涉及面广的重点专项资金。三是农民最关心的一些问题。在审计内容的确定上,要关注涉农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的主要环节,检查资金管理情况和使用效果,促进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对于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通过分析把握了影响效益低下的因素后,有利于找准审计方向,拓宽审计思路,我认为除应遵循上述涉农审计的“四结合”、“三关注”外,在具体的审计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工作思路:

3.1慎重选择效益审计项目

好的审计项目,往往会产生好的效果。涉农资金名目种类多、渠道多、资金性质复杂、项目分散。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审计机关不可能对每项资金都进行效益审计。因此,在选择效益审计项目时,要紧紧围绕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要求,重点关注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重要性,即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投入大,对经济、社会影响大,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二是时效性,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三是可行性,即充分考虑审计机关的人财物等条件,使审计能够顺利进行。如农村公路硬化项目、农村“低保”项目、救灾救济项目、征地补偿费项目等,都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中央、地方和全社会都十分关注,被审计单位也很重视,配合程度较高,因此我们将其确定为重点项目,在人、财、物上予以重点倾斜。

3.2锲而不舍追查问题

涉农资金大多与农民群众的利益直接相关,审计部门如果只是看看报表、翻翻账本是无法揭示资金的真正用途。涉农资金的审计应以资金的流动为主线,跟踪检查、评价资金投入、管理、使用、效益情况。必须在充分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审计跟着项目、资金走,项目做在哪里、资金流到哪里审计就监督到哪里,必须深入到现场、到农户中去,取得农户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揭露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3.3扎扎实实分析建议

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是建立在对产生问题原因高质量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在涉农资金效益审计项目中,要始终围绕既定的审计目标,从国家政策的实现和维护农民利益的角度去揭露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看资金使用是否姓“农”,看农民群众是否得利,提出完善政策制度,加强管理的审计建议。

3.4积极督促追踪问效

涉农资金效益审计不能只停留在查出问题的层面上,要从根源上找原因、查漏洞,促使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且要积极地督促其整改,不能让被审计单位当作“耳边风”一吹即过,否则会削弱审计的力度,更重要的是农民群众的利益得不到维护。要通过积极地督促检查、追踪问效,促使地方政府加强管理,完善相关的制度,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放大审计效应,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3.5适时调整审计思路

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 涉农资金;统筹安排;监管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各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涉农建设项目逐年增加,涉农资金投入不断增长。涉农资金是涉及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分为工程项目类资金和补贴补助类资金,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村合作医疗等多个项目。河南省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到70%,各类涉农资金使用情况如何,值得关注。

一、河南省涉农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支持农业增产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财政整合扶贫资金,用于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

近年来,河南省财政集中8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用于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经过多年努力,已完成4 800多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建设任务。2008年全省共有10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从2006年起先后在20个贫困县、185个贫困村开展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截至2008年底,全省互助资金规模达到1 916万多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 350万元,农户入股资金534.51万元,累计发放借款1 341.91万元,累计到期借款338.57万元,到期借款归还率达100%。①

(二)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

一是在中央财政投入方面,2003年至2009年,中央财政累计补助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2.77亿元。尤其是在安排2009年预算资金时,国家农发办安排河南省中央财政农发资金总计7.25亿元,约占13个粮食主产省的8%,占全国的5%,充分体现了对河南省的倾斜。二是在地方财政投入方面,河南地方财政每年除按照政策足额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外,近几年省级财政还安排8 400多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粮食核心产区建设。在整合其他支农资金方面,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平台,在24个重点县,近四年统筹涉农项目资金5.84亿元。2003年至2009年,地方财政累计筹措落实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9亿元。三是吸引、统筹其他资金共同开发。鼓励和引导项目区农民群众为其受益的项目建设筹资投劳,2003年至2009年,累计投入达15.1亿元。同时,通过投资参股、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78.17亿元。以农业综合开发规划项目区为平台,统筹整合涉农资金7.7亿元。②

(三)积极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支持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2009年河南省财政筹措47.6亿元,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由2008年的91.8%提高到94.2%。省财政落实1亿元,支持1万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二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2009年河南省财政拨付农村低保补助资金20.6亿元,低保对象扩大到363.6万人,人均月补差标准提高不低于52元,落实2.2亿元,保障农村五保对象基本生活和加强敬老院建设。三是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2009年河南省财政筹措4.9亿元,支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四是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农村公路、户用沼气、饮水安全建设投入、支持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当前河南省涉农资金使用与管理中主要问题所在

由于监管体制不够健全以及基层面临的实际困难等多种原因,在涉农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甚至出现违法违纪现象。当前河南省涉农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显不足

据对17个省辖市48个县(市、区)144个行政村的农田水利设施的调查③表明,河南省农田水利设施在建设和管理中问题重重:一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被调查的144个村中四成以上的机电井建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70%以上的坑塘、堰坝及小型水库则建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经过几十年运行,因疏于管护、年久失修而毁坏严重。二是部分工程质量差且利用率低。三是重建轻管,毁坏严重,特别是一些小型水利工程长期以来处于无管理机构、无管理人员、无管理经费的“三无”状态,导致部分设施毁坏严重。被调查的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当中无专人管护的占47.4%。四是重大轻小,投入不足。近年来中央政府加大了对大江大河、病险水库等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能够使农业生产直接见效的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按照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体制,大中型水利设施由中央财政投入,省级政府配套;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由县乡政府负责,对个别特殊项目省级政府进行适当补助。但近年来县乡财政普遍困难,基本上属于吃饭财政,无力对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支持,导致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二)涉农资金使用缺乏统筹安排

由于涉农资金投放数量大、渠道多,政府对涉农资金缺乏统一管理调度,涉农部门各抓一块,资金管理较松散。一些地方在同类型项目的申报、审核及实施等环节上缺乏统筹安排。个别项目资金,本来资金总量就不大,由于各地争项目、争资金,资金管理部门为平衡关系等原因,将资金分散下拨,从而影响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也影响了涉农项目建设的整体效益。

(三)财政支农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不够规范

一是部分涉农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不规范。部分工程项目开工前未经过招标投标,建设期缺乏有效监督,建成后未经过竣工决算。工程实际造价无从知晓,工程质量更难有保证。个别涉农部门或乡镇因经济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占挪用或套用项目资金等不良现象。二是项目配套资金缺乏。个别涉农部门或乡镇只局限于涉农项目本身争取的资金,较少或没有安排相应的配套建设资金,致使项目必要的配套工程缺乏相应的建设资金,影响了主体工程的顺利推进和投入使用。三是由于涉农资金拨付环节多、监督体制不健全、少数人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涉农资金违纪违法案件呈易发多发趋势。仅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河南省共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案件927件1 163人,涉及农村建设、道路交通、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农村医疗、土地开发、抢险救灾、农村低保等多个领域,涉案总金额2.5亿元,查办案件总数居全国第一。④

三、加强河南省涉农资金规范管理的思路

(一)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突出支农投入重点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基础设施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当前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除了配合搞好中央大中型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外,应着手搞好农业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着力解决好中小型农业基础建设资金无来源、维护无人管的问题。解决该问题,既要发挥好财政的支持作用,也要发挥好社会力量和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对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可实行财政补助;对受益对象明确的项目可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招标委托社会力量进行经营、收费和维护。采取定期招标以确保中标者经营、收费和维护的合理性,财政对中标者予以适当补助,可降低农民的使用成本。

(二)建立整合涉农资金资源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涉农资金名目繁杂,来源渠道广,管理部门多。可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的原则,建立统筹安排各部门、各渠道、各层次支农资金的整合机制。基于现实,最好由省级财政部门牵头,将分割在发改、扶贫办、农业综合开发办、国土等有关部门的支农资金统一归口到财政管理,建立起“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的运行机制。若以县为单位整合,既缺位又越位,因为受现行资金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上级对资金性质和用途有明确规定等限制较多,操作难度较大。因此支农资金整合最好是从中央级、省级为龙头,再到地、县级实施。整合资金的同时,应加强涉农项目整合,由政府牵头组织领导,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按照统一规划,围绕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公益事业项目等,相对集中管理项目,统一上报和审批项目,统一实施和验收,可有效避免多头申报多头审批、各行其是、擅自调整改变项目,导致重复投资和分散投资的情况,从而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投资效益。

(三)加强涉农资金监管,促进涉农项目资金管理日趋规范化

一是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从本地实际和项目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安排项目的配套建设资金,从而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及时峻工并投入运行。二是要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责任制,同时严格项目资金监管。规范项目招投标制度,从项目立项、项目实施直至项目建成后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明确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峻工审计等各个环节的制度规范和监督措施,并且责任落实到人。三是严格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结合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强化审计监督。严肃查处涉农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重点检查滞留闲置、挤占挪用涉农项目资金等突出问题。

【参考文献】

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篇7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实施。我县面向农民的财政性补贴资金发放的总体工作安排是“统筹规划、由内而外、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即优先整合财政部门管理的涉农补贴资金,然后逐步将其他部门管理的涉农补贴资金集中由财政部门统一发放。为了做好涉农补贴发放工作,县、局领导高度重视,首先完善了乡镇财政信息化网络,先后投入近*万元资金,为每个乡镇财政所配置了完整的电脑设备、设施,配备专门的信息化工作人员,负责全县惠农补贴的登记、发放工作。我县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涉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工作,多次召开部门协调会,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涉农补贴发放实行五项原则:一是整合资金、集中发放的原则。

凡是涉及农民的财政性补贴资金都必须逐步纳入“一卡通”发放范围,由财政部门集中管理,委托金融机构打卡,实行信息化发放。二是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原则。坚持效益至上的指导思想,重点在指标管理、资金分配、制度建设等方面推陈出新,建立与“一卡通”发放相适应的分配机制、规范有效的使用机制和完善的监督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三是公开透明、公平合理的原则。按照依法理财的要求,将资金数额、分配方法及补贴对象、金额等予以公开,实行阳光操作,增强面向农民的财政性补贴资金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在补贴范围、标准等方面严格审核把关,确保补贴资金发放的公平、合理。四是保证安全、方便快捷的原则。所有面向农民的财政性补贴资金均由金融部门直接打卡,不得转交他人代领,不得抵扣任何税费。与此同时,尽力减少发放环节,简化发放手续,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到达农户手中。五是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的原则。我县首先将财政部门负责管理的面向农民的各种补贴资金统一集中由财政(乡财)部门管理发放,然后对其他部门管理的涉农补贴资金进行整合,由财政(乡财)部门集中统一发放。同时强化督促检查,县里成立督查组,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强化协调,扩大发放项目。作为主管惠农补贴发放的乡镇财政管理局,在保证财政内部各项涉农补贴正常发放的同时,积极争取其他部门更多涉农补贴项目纳入“一卡通”的发放。按照省厅的补贴项目明细,乡财局认真审核,对于能通过“一卡通”发放的补贴项目,主动上门找到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业务人员进行沟通,耐心向他们讲解“一卡通”信息化发放的优势以及业务办理流程,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并给他们安装了财政补贴系统,让他们随时了解发放情况,打消他们的顾虑,从而争取了每年都有新的补贴项目纳入“一卡通”发放。

去年,我县发放的补贴项目*项,其中有:1、农业补贴类*项:良种补贴、种粮直接补贴、对种粮农民综合直接补贴、油菜良种补贴。2、林业补贴类*项:森林生态效益林补贴、退耕还林生活补贴、退耕还林粮食补贴。3、畜牧业补贴*项:能繁母猪养殖补助资金。4、社会保障补贴*项:农村低保补贴、五保户分散供养补贴、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补贴、廉租住房租赁补贴、遗属困难生活补助、农村孤儿生活补助。5、计划生育补贴*项:农村放弃再生育奖励补贴、计生手术并发症治疗及特困家庭救助、农村纯二女户结扎优待金。6、移民补贴类*项:库区移民后期扶植基金、移民其他补贴、移民青苗补偿、水库伤残夫员生活补助。7、灾损补贴类*项:自然灾害救济补助、农业保险灾害赔偿款、农房保险受灾赔偿款。8、其他补贴类*项:精简退职人员补贴、村干部工资、起义投诚地方武装人员定期生活补助、离任村干部工资。

社会保障类补贴是所有补贴中项目最多,且享受补贴人员家庭住址分散,发放对象多数是老弱病残,数据采集最难,在争取这类补贴纳入“一卡通”发放时,民政局部门提出诸多问题,如:五保户、农村孤儿对象没有户口薄,没有身份证;农村义务兵名单不是家庭户主,发放时又必须将资金打入本人存折帐户;遗属对象户口在甲乡,而补贴资金预算又在乙乡,跟信息化资金发放口径不一致;老弱病残补贴对象到农信社领取补贴资金不方便等等。针对民政部门提出的这些实际问题,乡财局经过认真仔细分析与探讨,以确保补贴准确及时发放到补贴对象手中为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加以解决。对于没有户口薄与身份证的五保、孤儿对象,由财政所工作人员到村组出具相关证明,到乡镇签署意见后再到公安户籍部门帮助其办理新户口薄,然后再到农信社开通“一卡通”存折,保证相关补贴顺利发放到位。对于年老体弱的补贴对象,一方面相关补贴发放时,由财政所通知到其家人帮助领取,或者通知村组干部帮助领取,财政所工作人员与乡镇民政工作人员不定期下乡到户走访,核查补贴到位情况及处理各项补贴发放问题。

对于遗属补贴预算资金安排和发放乡镇口径不一致的问题,由国库股将资金拨付到乡财帐上,然后由乡镇财政所核实补贴对象户口所在乡镇,上报后由乡财局编制补贴调整表,按补贴对象实际户口地发放该补贴,解决了补贴对象原跨乡领取补贴的难题。对于农村义务兵优待金补贴,乡财局与民政部门核实了身份证后,到农信社为其新办“一卡通”存折,方便义务家属对补贴的领取,也便利民政部门对补贴的核对与发放资金的核查,取得他们对我们针对“一卡通”发放中可能出现的有关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认可。通过我局三翻五次的衔接和协商,耐心细致讲解“一卡通”发放的优势、操作流程,特别是向他们反映原来渠道发放,由于每次发放时间不固定,造成补贴对象多次走怨枉路,而且发放时间较长,无法及时进行帐务处理,还容易发生乡村挪用补贴现象,造成农民群众对他们的误解,甚至发生上访等问题。我们还把他们的领导和财会人员带到县乡财局机房现场观看粮食补贴的发放程序,最终他们被我们的工作热情所打动,同意将所有民政部门发放的涉农资金全部纳入“一卡通”信息化发放。

三、规范程序,确保发放到位。财政面向农民补贴资金管理和发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因此必须有软件的技术支撑,以提高效率,确保资金安全、快捷发放。我县以乡镇数据资料信息为基础,结合现有的各项财政面向农民补贴资金的管理办法、资金拨付和发放程序,以网络为依托,构建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业务处理和资金管理系统。建立了县、乡财政涉农补贴资金管理信息平台,确保财政面向农民补贴资金安全、及时发放到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各类财政面向农民补贴资金的全面落实。涉农补贴资金信息化发放主要是以系统管理软件为平台,各种信息、数据都需要通过软件进行处理,这些工作技术要求高,开展岗前业务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每年对乡镇财政所、信用社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参训人员在较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财政涉农补贴统一发放管理系统”软件基础数据、发放管理、业务处理及数据维护等知识,为“一卡通”发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切实做好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我县实行以“统一渠道、统一方式、统一时间”和“公开补贴资金项目、数额及计算方式”为核心内容的“三统一、一公开”的管理和支付模式来运行。

“统一渠道”就是各类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实行由财政(乡财)部门统一管理,并根据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时间要求统一下达各类涉农补贴指标,统一开设“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专户”,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方式”就是各乡镇财政所负责对涉农补贴对象、项目、标准等进行审核,编制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分户清册,并下发财政涉农补贴资金通知书,同时将涉农补贴相关资料上报审核后再由县财政乡财部门将所需资金拨至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专户,由基层金融部门分户打卡发放,各项涉农补贴资金统一使用一个存折,简称“一卡通”发放。“统一时间”就是指财政(乡财)部门根据有关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发放的时间要求和资金调度情况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安全、快捷、便民的原则在统一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组织发放。各项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发放项目、数额和计算方式都要实行张榜公布,并在补贴资金发放前由县公布到乡镇,乡镇公布到村组,村组公布到农户,乡镇财政所负责对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进行统计,及时编制发放汇总表。

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篇8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加快,各级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如何确保涉农资金真正用之于农?涉农资金来源渠道较多,有中央、地方各级财政资金,有银行贷款,还有村集体、单位和群众自筹等;拨付渠道也较多,有的是财政部门直接拨付,有的是通过农口有关部门下拨。农业项目分布较为分散,这些特点为监督带来一定难度。涉农资金的审计应以资金的流动为主线,跟踪检查、评价资金投入、管理、使用、效益情况。具体来说,涉农资金审计应坚持“四个结合”:

一是结合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项目决策科学性。涉农资金投入是否到位、管理是否有序、能否达到预期的效应,关键是决策。而决策的关键又在各级、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将国家资金审计与涉农行政部门、县(市、区)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结合起来。将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涉农项目的决策依据、程序及其效益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及时发现和揭示涉农资金运行中的领导决策问题,从根本上保证农业开发资金科学、有序的管理和使用。

二是结合财政财务审计,重点关注资金管理规范性。涉农资金有的是实行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和报账的管理模式,有的是由项目实施单位管理和使用资金,建账核算。由于项目资金面广量大,一些资金很难管理到位,少数地方存在挤占、挪用、配套不足等问题,造成项目实施不到位。如果不把这些问题弄清并加以揭示,将对整个农业开发留下隐患。因此应将涉农资金收支管理作为财政同级审和上审下及农口有关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重点内容,揭示存在问题。

三是结合工程项目审计,重点关注资金投入效益性。涉农资金使用,很大一部分是工程项目,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农业开发中看得见、摸得着、最为关注的一项内容。审计机关在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中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一定意义上讲也在于农业工程项目审计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应加大对涉农工程项目的审计,重点关注擅自降低建设标准、调整项目建设点、以旧报新帐实不符、开发工程量造价不真实、高估冒算工程建设资金等问题。同时对项目效益情况进行调查,看有无因立项不准、责任不清、管理不善或工程质量等原因,造成损失浪费或事故隐患问题。

四是结合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资金运行安全性。农业开发资金总体上数额较大,但多数单个项目的资金量较小,而且比较分散,既容易被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忽视,也容易给少数人钻空子。在对重点涉农资金进行审计的基础上,为保证项目资金能够安全运行,应该有选择地安排涉农资金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有无资金虚假配套、挤占挪用、虚列支出、增加农民负担等情况。采取审计调查的方法,既有利于及时掌握面上的总体情况,发现普遍性的问题,也有利于集中审计力量,突出审计重点,节约审计成本。

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篇9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国家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各级下拨我县的各项涉农项目资金逐年增多,如何运行好、使用好,管理好各项资金,使广大农民群众能真正受益,只有确保各级投入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才能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此,加大对涉农资金的监管,是新形势下摆在纠风工作面前的一大课题。以来,我县就农村公路修建、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三小”水利、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治理、沼气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各种种植、养殖业项目资金,扶贫、救济、救灾、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低保、新农合补助、危房改造、易地移民搬迁资金,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资金,“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用于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事业发展资金等进行重点监管。5月至6月,我县组织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县监察局、县纠风办、县审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四个调研组,深入27个乡镇和有关部门,采取听、看、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历时一个月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涉农资金总体上管理较好,使用效益比较明显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成立了以县级领导担任组长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18个重点监管单位,并与之签订了涉农专项资金监管责任状。特别是近年来,各级下达我县涉农专项资金达6亿多元,改善了我县的基础设施条件。群众久已盼望的岩头河大桥得以顺利实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车站、码头已陆续启动;全县农民总数588973人,参合524113人,参合率达88.9%,31万农民得到了就诊补偿,以来共补偿农民就医资金5600万元,大大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投入,投资500万元,建起了种草面积4450亩、建圈舍6750平方米,购种公羊6750只,购基础母羊9826只;投资200万元发展茶产业、金银花等;兑现农村低保、农村医疗救助、农村五保、能繁母猪补贴资金7800多万元,这些资金的到位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三农”上了新台阶。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措施,一是建立了登记备案制度,要求各涉农部门要把涉农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在项目安排后的15日内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二是建立公开制度,各涉农部门要在项目资金安排后15日内,将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和项目安排,作为政务公开内容,在项目区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实行资金专户管理,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四是实行项目规范化管理,项目实施程序依法合规,项目质量达到规定要求,项目实施完毕进行审计、验收、并建立健全项目档案,有效地控制了专项资金的“跑、冒、漏、滴”现象的发生,使涉农资金发挥了较好的使用效益。

二、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涉及面广且繁杂,拨付渠道多,参与管理部门多,在管理上又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规范。资金的投入、分配、使用、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使用效益。

1、资金安排缺乏全局统筹协调,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目前,我县对涉农资金实行分块管理,主管部门之间沟通不足,整体协调不够,使资金分配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导致一些项目多头申报,重复拨款;另外,还造成资金分散使用,不能形成合力。如通村公路的实 施单位既有扶贫办也有交通局和发改局,劳动力培训既有农业局也有人劳局和扶贫办,小水池建设既有水利局也有扶贫办和烟草局。

2、项目审批不科学,造成资金安排不合理。有的乡镇、部门申报的项目所需资金数额都是非常巨大的,即使是当年全县财政全部用于支农还远远不够,但其中不合理成份所占比重也是很高的,加上主管部门在组织评审中,存在着较普遍的走过场现象,致使一些项目立项草率,缺乏科学性和效益性。一些乡镇还受利益驱使,积极跑项目,争资金,更使项目立项中出现“人情项目”,个别项目重复立项,造成资金安排不合理。

3、有些涉农资金用途混淆不清,致使这些资金实际投放不足额、不到位,上级下达计划资金与实际到位资金不相吻合,存在调剂项目现象,造成一些社会矛盾。就我县的水利建设资金而言,下达计划4369.38万元,而实际到位2196.57万元,。

(二)资金拨付不规范。

1、资金拨付环节过多,影响使用效率。目前资金拨付的基本程序是,县财政主管部门乡镇村农民个体。这种拨付流程中的环节比较多,资金在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流转,影响了资金的时效性,而县(来源:文秘站 )财政在资金安排时间上又较晚,一般都在四、五月份下达文件,往往拨付到受援单位或个人时,都已是下半年,这就影响了相关工程项目建设进度,降低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增加了资金管理难度。如教育事业建设资金中的寄宿生困难补助费,基本上都在各校放学时才下拨,导致一些初三或小学六年级学生已毕业回家,学校则以找不到学生为由占为公有。

2、资金发放不规范。如农村低保资金实行以户施保,在操作中存在挂户的现象(即一户头上可能有几家人的低保),导致了有的由户头领取后,少发给所挂户的现象发生,有的没有使用规范凭证等等。这些资金的拨付由于缺乏规范,存在着较多的漏洞。

(三)资金管理混乱。

1、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近年来,我县财政支农工作中对分配资金比较重视,而对资金的使用管理则相对薄弱,有些乡镇涉农资金没有单独建帐、专款专用,项目间相互拆借移用,资金拨付没有与文件规定项目相对应;个别单位没有专职财政会计,财政帐户管理比较混乱。

2、移用、截留现象普遍,涉农资金流失严重。我县乡镇财政普遍亏空,存在严重拆东墙补西墙情况,导致有的单位不同程度上出现擅自降低下拨标准、截留、移用资金等现象。如宽坪等学校将部分寄宿制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用于学校的其它支出等。

(四)资金使用监督不力。

1、监督不到位。正是由于县有关职能部门对涉农资金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跟踪监督,致使支农资金被移用、截留,使用效益不佳,有些项目效益明显不好,照样通过验收,补助资金一分不少。

2、执行纪律不严肃。近年来,有的部门查出问题后只是罚款了事,未上报处理,把大事化小。

三、管好用好涉农资金的对策与建议

对农业的支持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管好、用好涉农资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通过建立健全相配套的制度,使涉农资金管理更加规范,使用效益更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合理安排,完善涉农资金分配机制。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全县一盘棋,县政府要在不断完善全县城乡发展规划的同时,科学、合理地编制好涉农项目建设规划。每年财政安排涉农资金要以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提高实效性,做到上年底报计划,当年初下指标并及时向社会公示。对农业建设项目的财政支持,要避免资金分散,避免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各自为政,自行建设,重复投资。在项目审定的基础上,相对集中投入,分年分批实施,支持一个落实一个,生效一个。对农业生产户的直接补助,要减少环节,做到足额、及时。要增加对优势农产品生产性补贴,如良种推广补贴、标准化生产补贴、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补贴等。要实施财政贴息,积极引导信贷资金的投入,拓宽支农资金渠道。可采取事后奖励方式,对农业规模生产、利用技术生产以及项目建设完成优秀者给予财政补助,树立先进典型,产生激励效应。此外,还可以通过职业技术培训补助等方式实施财政支农。

(二)健全制度,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制。乡镇实施的支农项目,其资金应由有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审定,避免多头申报,重复拨款。要明确乡镇政府和各分管部门在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的分工,做到权责分明,责任到人。对项目的管理,要强化项目申报、评审程序,杜绝随意拍板,从源头上把握财政支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建立包括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实施、政府采购、验收、评价及后续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资金的管理,应由财政部门及涉农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系统的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要为不同项目建立不同专户,做到专款专用。所有项目资金从分配到使用都要发文明确,做到资金、项目、文号对应,要抄送相关部门单位,归档备查,以明确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防止管理混乱及移用、挪用、截留现象的发生。要坚持县局机关和乡镇主要领导离任审计制度。要加强财政会计队伍建设,实行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增强责任感。?

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农业;专项资金;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农业专项资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农业专项资金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计监督。长期以来,国家各级审计机关为了促进“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以财政支出为基础,保障每一笔支农专向资金能够对应投入,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在拨款、分配、投入等等方面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更好的防止了资金非法挪用、无辜流失等现象的出现。

一、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特点

覆盖面广。从横向看,涉农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多,涉及财政、水利、农业、国土资源、林业、扶贫开发等多个部门;从纵向看,资金分配链条长,涉及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从资金最终流向看,受众面广,不但包括涉农机构、龙头企业、合作化组织,而且还涉及农村的千家万户。

政策性强。每项农业专项资金都有其政策背景、目标、实施重点方向及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资金政策意图明显。

二、我国农业专项资金审计难点

1.不易正确把握审计的深度与广度

我国农业专项资金多种多样,并且项目众多,存在“小而散”的特点,涉及到农业、林业、牧业等部门,而这些项目通常都分布在各个乡村与农户。审计部门受到时间、人力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对每一个项目、每一笔资金进行详细的审计监督,通常是以资金量大小开展抽样式审计,而这种方式所得出的数据无法反映真正的整体情况,也无法对项目效益进行准确的评价。

2.审计处理难

我国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处理难主要体现在:审计结果落实难。近几年,查出了支农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的违规问题,除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因素影响之外,通常与行政单位弥补本单位经费不足有密切的关联,尤其是农村集体收入减少,资金被占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部分资金流失,无法及时追回,导致审计无法落实。违纪问题处理难。

三、改善支农专项资金审计的一些措施

(一)抓好重点资金的审计。从近几年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实践看,抓住重点资金审计,一方面能反映出农业资金管理使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能引起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对“三农”方面存在问题的重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对扶持龙头企业资金、水利资金、农业专项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重点资金的审计,不仅揭露查处了专项资金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规范了专项资金的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引起政府部门对相关问题的重视。如通过我们去年对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不仅使政府有关部门加强了对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也促进了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农业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出台规范性文件,建章立制,完善规章制度,审计建议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

(二)采用分析性复核、现场实地调查、点面结合等多种审计方法,将账面审计与深入乡镇、农户调查结合起来。农业专项资金的财务往往集中在财政或有关的实施主管部门,就账、表、证进行账面审计,以摸清农业专项资金投入的总体规模,掌握支出的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沿着资金流向,深入乡镇、农户及项目实施地进行检查,核实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如我们在对粮食直补资金审计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村干部利用职权之便将村集体机动地以个人名义领取粮食直补资金未入村集体账。少数龙头企业申请的重点项目扶持资金未经批准改变资金用途。

(三)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目的是促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资金管理,落实国家的农业政策,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深入查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是达到审计目的的关键,也是提升专项资金审计成果的重要途径。重点应突出以下两方面:一是突出原因分析。面对审计发展的新阶段,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必须跳出就事论事,重审计处理处罚,轻揭露宏观管理问题的思维定式。对重大问题要深刻揭露,并针对这些问题,自下而上综合分析制约和影响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方面的政策、制度缺陷,确实把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宏观、微观方面分析透彻,从加强宏观管理,完善政策、法规,促进改革,提高效率的角度,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引起各级领导重视,进入领导决策,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二是突出信息挖掘。充分利用好既有的审计资料,对每个分散的专项资金审计项目材料必须进行收集、整理、提炼,从中归纳带有倾向性、普遍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上报有一定深度的综合性信息或专报,提出高层次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服务。

(四)开展效益审计是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方向

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主流,也是最高的审计目标。它的重点在于揭露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因管理混乱、决策失误或由于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而造成的重大损失浪费。它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即对农业专项资金投入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审计,看资金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发挥了应有或最大效益。

从现行审计情况看,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目前还处在探索和初始阶段,但开展效益审计是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方向。一方面,从审计发展趋势看,随着法规、制度逐步完善,在财务收支方面违规违纪问题已不是重点、突出问题的情况下,专项资金审计必将从偏重查错纠弊向效益审计过渡;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我国农业专项资金的投入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资金供需矛盾仍然很突出,所以亟待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科学地确定项目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科学地界定项目效益的高低。从目前现状看,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知识结构还不能达到效益审计的要求,有时仅靠审计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无法确定某些项目效益评价指标,也无法评价某个项目效益的高低。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外,也可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加入,对某些项目做出评估,这样可以从多种角度对项目实施及运行情况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结论,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云龙.我国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支农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

[2]侯晓博.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省域差异性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