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十篇

时间:2024-03-07 17:48:54

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

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篇1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战略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果,以具体建设项目为抓手,切实提高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确保圆满完成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

(二)编制必要性。

通过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紧紧围绕突出问题,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项目为平台,集中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使财政涉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成2020年减贫任务,综合贫困发生率保持在2%以下。

(三)脱贫目标。

通过整合项目的实施,2020年上半年减少贫困人口310人,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10065户29853人。

(四)综合效果。

涉农整合资金的投入,解决了项目资金短缺问题,扶贫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提升,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产权进一步明确,全县劳动力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得以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升。

二、整合资金范围及规模

(一)整合范围。

以XX省财政厅和XX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扎实做好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及资产收益扶贫等工作的通知》(X财农【2020】X号)为依据,统筹整合使用省、市、县三级安排使用于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各类资金统筹谋划,按需而整,充分发挥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的积极作用。

(二)资金规模。

应整合规模10649万元,实际整合资金6644.5万元,具体:

1、省级资金。省级资金4637万元,其中:省级一批财政扶贫资金4026万元,省级二批财政扶贫资金311万元,省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300万元,占比69.8%。

2、市级资金。市级扶贫配套资金657.5万元,占比9.9%。

3、县级资金。县级配套资金1350万元,20.3%。

三、建设任务

(一)扶贫产业项目:1.投入资金3021.15万元,属资产扶贫购置养鸡设备,年收益302.115万元,用于37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和村集体经济,形成的资产归县政府所有,可带3080户10640贫困人口脱贫,户均增收300元以上。

2、投入资金31.2万元,发展杞柳种植312亩,每亩补贴1000元,涉及61户210人。3、投入资金75万元,用于刘屯扶贫车间,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受益20户20人。4、投入资金20万元,用于周庄扶贫车间20万元,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受益5户5人。5、投入资金25万元,用于大屯村菌菇产业再生产,购置菌棒4.1万棒,受益贫困人口187户590人。6、投入资金387.7万元,在扶贫产业园区内建成菌棒加工厂,占地6700平方米,日产标准菌棒2万个,形成的资产归县政府所有。7、投入资金657.5万元,在扶贫产业园区内建设自动化烘干车间,配备全自动菌菇分选、烘干设备、自动分选、烘干设备、自动包装机及厂房,形成的资金归县政府所有。8、投入资金100万元,在科研中心配备菌种繁育设备,形成的资产归县政府所有。9、投入资金197万元,在扶贫产业园区内建设高标准鲜菇仓储保鲜冷库1座,占地200平方米,形成的资产归县政府所有。10、投入资金34万元,在大屯、闫小寨各建设冷库1个,形成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

(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入资金2070.95万元,用于村容村貌治理,计划硬化道路26万平方米,涉及53个村,受益10000贫困人口。

(三)电力设施项目:投入资金25万元,计划在牛庄菌菇大棚园区配备电力设施,解决园区生产用电问题,形成的资金归村集体所有,受益10户20人。

四、项目实施

(一)项目申报

项目入库主要流程是:村级项目申请、乡镇项目审核、县级项目审定并入库。

(二)项目论证

申报项目按照类型分类,分年度、分部门汇总,依照县级脱贫攻坚职责分工,报经县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县级相关行业部门严格对照县级“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行业部门规划,对乡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的科学性、合规性、必要性、可行性、绩效性等进行论证,并出具论证审核意见。

(三)项目审核

县扶贫部门结合脱贫攻坚规划合理确定项目库储备规模,报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定扶贫项目,经公示无异议,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项目库并予以公告,及时反馈乡镇人民政府、县级项目主管部门。

(四)项目批复及实施

实施方案中的项目从县脱贫攻坚项目库中选取,编报实施方案后,经县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后实施。

产业项目实施由龙头企业和相应乡镇村集体、贫困户,按照县扶贫脱贫领导小组批复的项目计划进行实施,项目完工后验收。相关部门及乡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跟踪监督,严把工程质量标准关。

基础设施类、产业配套类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中标公司与项目业主签订项目实施合同,并按合同施工。

(五)项目验收

由项目村提交验收申请,经镇初步验收合格签字盖章后,由镇向县扶贫办提交验收申请,县扶贫办会同镇政府、驻村工作队、监理、村两会、贫困户代表、以及相关行业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验收。基础设施类验收组只对项目建设基本内容(包含面积、长度、数量)负责;项目监理对实施的基础设施类项目所有的质量和数量按要求进行把关负责,包括灰土厚度、灰土比例、商砼质量、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建设数量等(包含面积、长度、数量),确认项目质量合格后在验收表上签字并出具项目监理有关资料。

产业项目类验收组只对扶持标准负责,乡镇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对项目建设资金到户、权益到户真实性负责。

(六)资金拨付

扶贫资金拨付实行报账制管理办法。扶持资金直接到户的直接支付到贫困户的卡(折)上;权益到户的根据验收情况,由县财政拨付到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提供的账户上;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监理确认工程质量合格后拨付到施工单位账户。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领导小组职责全部纳入县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职责范畴,全面负责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工作,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县情实际,抓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相关工作。

(二)加强项目与资金管理。

审计、财政部门要把财政涉农资金作为监管重点,重点检查统筹整合情况、使用绩效情况、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三)完善绩效评价。

对各项目单位整合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对资金使用安全、发挥效益大的乡镇给予重点倾斜。对资金落实率低,影响扶贫成效的,扣除项目资金。

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篇2

陆川县在全区率先建立涉农资金电子监管系统,将全县20个县直涉农部门和14个乡镇纳入电子监管范围,把相关政策和资金使用全过程“晒”在阳光下,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彰显出“科技监管”的强大威力。

该系统把县纪委、县直各涉农部门和各乡镇“三级”之间的数据进行链接,执行涉农项目“三公开”制度,即:政策公开、补贴标准公开、补贴结果公开。系统使用后,农民群众随时可以通过涉农资金电子监管系统了解到最新出台的惠农政策、相关涉农部门兑现政策的情况,以及项目实施的进度等,真正实现了动态管理、动态监测。如果系统检测到有项目存在实施进度缓慢或不按有关政策规定操作实施的,系统会自行提示项目执行部门改正;对于涉农资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漏报、瞒报等行为,系统将自动向项目执行部门发出预警督办信号,及时堵塞漏洞,把苗头性的违纪行为解决在萌芽状态。去年5月,陆川县通过该系统对农村低保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乌石镇陆河村没有按规定将本村居民的低保金如数发给低保对象,截留4.37万元,马上采取措施,保证了低保金的如数发放。今年1月,监管系统显示良田镇库区移民后续扶持资金相关数据出现异常,检查组立即展开专项检查,发现该镇有两个生产队23户99人存在虚报、重报现象,涉案金额100多万元,目前,县纪检监察部门已对相关责任人谢某某、黄某展开了立案调查。该县电子监管覆盖了低保、新农合、种粮补贴、农村贫困生补助等多个民生领域。今年1至3月,系统开展检查52次,对涉农资金的专项检查已成为一种常态。

2. 钦州:“两级备案”、“三级公开”“两级督查”

为确保涉农专项资金安全运行、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今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出台涉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两级备案、三级公开、两级督查”制度。编印了《钦州市钦北区惠农政策阳光手册》,对目前实施的惠农政策的项目、标准、审批程序和申请办理流程逐一解答,并公开了投诉、监督方式,让群众做个“明白人”。

“两级备案”促规范。对涉农专项资金、项目监管实行区、镇(街道)两级备案制度,并采用资金文件备案和电子表格备案两种方式进行备案。区级备案主要是由各涉农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向本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和同级财政、发改、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纠风办)报备资金安排文件和电子表格。财政和发改部门分别负责对辖区涉农专项资金和项目进行收集统计汇总,并以电子表格方式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前5日内将上季度情况逐月累加报备本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和本级纪检监察部门(纠风办)。镇级备案主要是实施涉农项目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镇直单位、站办所负责将所实施的项目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和镇纪委报备,在项目安排后15个工作日内报备,电子表格备案在每季度第一个月前5日内报备。

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篇3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财政支农资金为引力,以县(区、场)为整合平台,以涉农项目为依托,通过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的项目建设机制,有效整合涉农项目,推进规模农业发展,实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有力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综合开发方式的原则;坚持规模建设的原则;坚持整合项目、资金,创新管理的原则;坚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则。做到科学选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设计,归口申报、用途不改,县级负责、部门实施,整合资源、整体推进,规模开发、验收考评,分别利用、各记其功。

三、目标任务

通过三年的涉农项目整合,建设一批水田林路相配套的标准农田;开发一批规模大、质量优、效益高的种养业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农业科技园区。各县(区、场)整合涉农项目,建设规模农业示范园区任务:*县8—10个,新建县、进贤县6—8个,安义县4—7个,涉农区(场)3—5个。在完成以上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铺开规模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为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整合范围和支持重点

(一)整合范围。能够纳入规模农业建设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的涉农项目及其他相关项目,主要包括现行的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建设、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蔬菜基地建设、果业基地建设、泵站改造、水利末级渠系和节水灌溉建设、良种繁育基地、精养鱼池改造、土地整理、农村道路建设等,以及新出台的政策性财政支农、涉农项目;引进“三资”参与规模农业发展的项目等。

(二)支持重点。一是规模种植基地。原则上支持连片5000亩以上种粮基地,连片1000亩以上的蔬菜或果茶等高效经济作物基地,规模较大、标准较高的设施农业种植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规模养殖基地。2000亩以上精养鱼池基地、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基地、5万羽以上的家禽养殖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选定时,对新建规模大的,已有一定规模基础再进行较大规模建设的,已争取中央或省里项目,需要再加大投资、做大规模、提升标准、形成特色(品牌)的优先实施。

五、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整合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涉农项目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政府成立涉农项目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市整合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秘书长、财政局长、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担任,成员为国土资源局等各涉农项目单位的主要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综合开发办,办公室主任由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兼任。

市整合领导小组职责:审定全市规模农业示范园区及发展规划;确定年度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市整合办职责:下达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审核年度项目计划;组织对项目的评估论证;协调督促项目实施;组织项目验收及考评;负责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市整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负责落实市整合领导小组分解的所属项目整合计划;配合市整合办做好评估论证工作;负责督促县(区、场)推进所属项目实施;配合市整合办对项目进行验收;负责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各县(区、场)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各自职责。为保障涉农项目整合工作顺利进行,市、县财政应在预算内安排相应工作经费和项目配套经费。

六、整合工作的程序和要求

(一)科学选点

乡镇(含国有农垦、农场企业)根据当地基础条件及农民积极性向县(区、场)整合办提出申请,作出区域起止方位、规模面积、建设条件、建设类别等书面说明,跨乡镇的可联合提出申请,各县(区、场)整合办召集涉农项目单位,对实地进行察看,择优筛选出若干个规模农业建设点,填写整合项目建设登记表,交整合项目领导小组审定后,分别上报市整合办和项目主管单位,项目主管单位组织审定后送市整合办组织审议,再交市整合领导小组确定规模农业示范项目点。

(二)统筹规划

按照“项目围着规划选,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建立以园区为平台,规划为龙头的整合机制。由县(区、场)整合办根据市整合领导小组批准的项目点,高起点制订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特色突出、亮点明显的整合项目规划(先制订三年规划,即2009年—2011年)。整合项目规划分别经市整合办和项目主管单位审核后,报市整合领导小组审定。县(区、场)整合办根据审定后的整合项目规划,组织项目单位按照规划目标、建设内容、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资金来源、保障措施等编制项目建议书,进入项目库,并报市整合办和项目主管单位备案。

(三)编制计划

县(区、场)整合领导小组从项目库中择优筛选年度项目,初步确定涉农项目单位任务分解方案,整合办组织涉农项目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汇总后上报市整合办和项目主管单位。市整合办和项目主管单位组织整合项目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估后,报市整合领导小组审定。各县(区、场)整合办根据审定分解的任务,组织编制年度计划,归口申报,并报市整合办备案。涉农项目单位要积极落实好项目和资金。

(四)综合设计

各县(区、场)整合办根据项目年度计划,制订总的设计方案。由各涉农项目单位聘请具备相应资质设计单位或具有设计能力的设计人员,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设计要求,编制所属项目的初步设计。县(区、场)整合办根据方案要求审核综合汇总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搞好相关项目点的衔接。县(区、场)各涉农项目单位按审核后的初步设计报上级主管部门审定批复,上级部门没有批复要求的直接交县(区、场)整合领导小组审定。技术含量高的主要单项工程项目,各涉农单位要根据审定后的初步设计编制单项工程施工设计。

(五)部门实施

项目计划下达后,县(区、场)整合办按照投资主题不变、项目性质不变、管理要求不变、验收标准不变的要求,成立整合项目建设现场指挥部,调度协调各类项目施工。各涉农项目单位具体负责实施所属的整合项目。市整合办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向整合领导小组汇报实施情况。

七、项目和资金管理

市、县(区、场)整合办、涉农项目单位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整合项目和资金的管理,积极推行“项目和资金公示制”、“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

(一)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县(区、场)整合办和项目实施单位通过在项目区设立公示牌、公示栏等形式,公布项目和资金有关内容,以接受项目区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的制度。项目申报、实施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应分别进行公示。申报阶段的项目范围、项目设计、项目资金等情况由项目单位负责公示;施工阶段的所建工程的标准、投资和施工、监理单位等情况以及竣工阶段的投资完成、主要工程及数量、项目预期效益、运行管护等由县(区、场)整合办负责公示,市整合办负责指导和监督。

(二)招投标制。项目招投标工作由县(区、场)负责。省以上(含省级)财政支农资金项目按各涉农项目单位上级部门招投标规定执行,市、县财政支农资金可按地方相关招投标规定执行。没有具体招投标管理细则的部门和地方涉农项目,可参照《江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招投标管理细则》执行。

(三)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监理委托单位为县(区、场)涉农项目单位。在工程开工之前,监理委托单位择优选定具备相应监理资格或监理能力的单位。年度财政投资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主要单项建筑物工程纳入监理范围,包括小型水库、拦河坝、排灌站、机电井、渠道防渗、机耕路、桥涵闸等,可委托专业监理单位进行监理,或委托具有监理资格的专业人员进行监理。年度财政投资10万元以下的主要单项小型建筑物工程、一般性土方工程,可委托专业监理单位监理,或委托具有监理资格的专业人员进行监理,也可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乡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扩大项目整合工作的影响力。

(四)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项目财政资金归口管理。各涉农项目单位按现行项目资金管理程序签字预拨或报账。严禁挤占、挪用、滞留项目资金。县级财政部门监督县级报账,对不按县级报账制规定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县(区、场)涉农项目单位严格执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自觉接受财政监督,及时通报项目资金运行情况。县审计局每年进行一次专项审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

八、验收考评

整合项目竣工完成后,各县(区、场)涉农项目单位初验所属项目。然后,县(区、场)整合领导小组组织有关涉农项目单位对项目建设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项目管理情况、项目效益情况进行验收,对各涉农项目单位是否按计划完成了整合领导小组所分解的任务进行考评,并将验收考评结果报市整合办。市整合办组织市级有关涉农项目单位对县(区、场)整合工作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报市整合领导小组。

(一)项目建设情况。项目建设地点、规模、面积、任务是否与计划一致;各项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建设标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资金使用是否与设计中所列用途一致;报账进度与工程进度是否一致;报账手续是否规范。

(三)项目管理情况。是否科学制订了三年规划;是否按规定建立了项目库;是否按规定实行了项目和资金公示制、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是否按上级批复的设计及时组织项目实施;是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

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篇4

一、充分认识实施**工程的重要意义

实施**工程,建立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是加快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是农民进行科学生产决策,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科技素质的现实需要。实施**工程,对于促进城乡间信息传递、互动和交换,给农村社会带来更多接触新知识和接受现代教育的机会,扩大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层面,有效缩小城乡数字差距,解决涉农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广大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工程的目标和内容

(一)**工程的主要目标:

到“十一五”末,在郊区1000个农业比重较大的行政村初步建成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基本实现面向农民的公共信息服务终端的覆盖;整合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实现涉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基本实现农村信息宽带网络“村村通”;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模式,基本建立市、区、镇、村四级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开展“千村万户”信息化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

(二)**工程的主要内容:

1、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农村宽带网络全覆盖,提高农村的信息传输能力,为实现传输方式多模式、信息来源多渠道、服务手段多样化,提供信息基础设施条件。

2、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服务站建设的基本标准:1台触摸屏(农民一点通),3台电脑终端。各区县根据村实际情况确定配置,有条件的地方可增设投影仪等其他设备。

3、整合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前台界面统一,后台信息联动”的涉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该平台体系由市、区县两级架构组成,内容主要涵盖农民生产和生活领域,可提供农科热线咨询、涉农信息查询、农业科技人员和单位查询,灾害信息、供求信息,村务公开、社会公共事业及公共文化资源等综合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内容集成,并根据农民需求,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订购等电子商务和其他服务功能。

市农委会同市相关部门负责市级平台主要功能和内容建设,以及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维护;区县按照市、区两级平台框架标准要求,结合本区域实际,负责本区域平台的功能和内容建设,以及本区域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维护。

4、建立健全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形成为农信息服务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市、区、镇、村四级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在市级层面,做好涉农信息共享的制度性安排,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区县和乡镇负责收集、传递和整合本地区的涉农信息,对村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村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负责本村信息的管理和维护,收集和反馈当地涉农信息和农民需求,指导和帮助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各类涉农信息和政府服务。

5、强化培训,建设农村信息员队伍。广泛开展农村信息化宣传培训,在两年内完成10000人次的培训任务(每村重点培训5人,农村信息员1名、村干部1名、技术骨干或农业大户3名);注重提高各级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济人信息技术培训,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要求;要突出村级信息员队伍的组织、培训和管理,力争到“十一五”末,每个行政村有1-2名合格的农村信息员。

三、推进**工程的原则

推进**工程要坚持资源整合、强化服务;统筹规划、稳步推进;面上聚焦、求得实效的原则。

资源整合、强化服务。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涉农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实现实用涉农信息资源共享;重点加强面向农村广大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服务,提升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市级部门要统一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工程;各区县要立足本地实际,编制“十一五”期间推进**工程的规划,合理确定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展建设工作。

面上聚焦、求得实效。根据“成线、成网、成片”的要求,优先支持以镇为单位,统一建设行政村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优先支持现代农业先行区中各行政村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工程不搞花架子,以服务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让农民利用信息搞好生产经营,增加收入,丰富文化生活,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实惠。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工程建设资金

**工程面向“三农”,主要提供“涉农公共信息”服务,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按照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对**工程建设资金划分如下:

市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建设和运营维护资金投入以市财政为主;按基本标准配置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中终端设备(相关软硬件,不包括房屋等设施)建设和维护,由区县政府投入为主,市根据区县财力不同的状况给予补助。

**工程不得让乡村举债搞建设。各区县要加强投入,确保基层正常运转。

五、加强领导、规范程序,推进**工程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农委、市信息委、市财政局、市文广局等部门共同建立**工程推进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工程总体规划和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负责各自涉农信息资源的组织提供,推进涉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市农委做好“金农工程”落实,主要负责**工程具体方案的制定和组织推进,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涉农信息资源的等工作;市信息委做好信息产业部试点的组织推进工作,组织开展有关方案论证、规范标准制定、信息化培训等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协调监督**工程资金使用情况;市文广局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落实。各区县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本区县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指导镇、村**工程的建设工作。

2、规范实施程序。各区县根据实际,并结合自身需求,制定**工程实施方案,上报市**工程推进联席会议办公室;经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开始实施;工程结束后进行评估验收。

3、加强监督管理。各区县对工程资金应实行专户管理,区县联席会议做好**工程实施方案的审核和推进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市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区县实施的指导工作。

六、有关要求

1、各区县在推进**工程实施中,要充分利用存量资源,要因地制宜制定推进计划,不增加基层和农民负担。

2、各区县要根据自身推进方案落实年度配套资金和运行维护资金。

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篇5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掌握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否存在非法集资情况,及早发现非法集资活动线索,依法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妥善化解非法集资风险。同时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财政、金融服务中心等部门或单位定期风险排查和信息上报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域非法集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非法集资风险处置工作力度,有力遏制和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我县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排查范围

此次风险排查对象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往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资活动进行排查,重点对群众举报的非法集资案件线索认真调查核实。通过全面排查和重点调查,摸清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案件的数量、案件隐患、区域分布、发案特点、主要方式、风险状况、危害后果等,及时做好一线把关,力争将非法集资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工作原则

坚持统筹领导。县人民政府牵头统筹指挥,领导联席会议推动、协调督导,部门协同配合、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和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到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中来。结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资风险线索及时上报业务主管部门。

坚持稳步推进。依法、有序、稳妥处置风险,更要做好防范预警,尽可能使非法集资不发生、少发生,一旦发生要打早打小,在苗头时期、涉众范围较小时解决问题。依法持续严厉打击,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协作配合,最大限度追赃挽损,防范好处置风险的风险,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坚持疏堵结合。依法将打击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与保护合法投融资、鼓励正规创新活动相结合,对合法合规行为予以保护支持,对非法集资犯罪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在积极遏制高发蔓延态势的同时,要注意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和措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宣传教育,全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风险防控和处置长效机制建设,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非法集资风险。

四、整治措施

(一)加强摸清底数。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局等部门,协同镇街摸排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涉农互助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资线索,形成全覆盖、无疏漏的排查网络,确保不留死角。重点对以下行为进行排查:

1.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按规定进行登记、备案,无办公场所、无办公人员或与注册登记不符,未经许可开展或超范围开展吸收和发放资金业务。

2.农民专业合作社未进行资金存管,违规设立使用账户,通过各种方式吸收合作社成员以外无特定群体存款并承诺对其还本付息或给与高额回报的行为;

3.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及传单、手机短信等方式涉嫌非法集资广告咨讯等。

(二)强化监测预警。全面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预警监测,建立社会化、信息化、立体化的预警监测体系,加强与金融机构信息共享,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异动线索摸排涉嫌非法集资违法行为,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统筹整合人员信息、经营信息、资金信息、舆情信息、线下信息,逐步形成上下左右联动、线上线下结合,集合情况采集分析和疑点识别,处理全流程的预警监测体系。镇街履行属地管理、行政审批局履行行业一线把关、农业部门严格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建立监测台账,定期汇总本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风险情况,形成监测报告,及时上报。

(三)稳妥处置风险。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风险线索,要加强会商研判,充分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意、资金投向或用途、造成资金损失及信访维稳等因素,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分类处置,平稳有序化解风险,最大限度维护投资人权益。有违规集资现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得领用专用收据、不得参选评比各级示范社评定、不得享受各类财政项目资金支持。

(四)依法打击犯罪。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犯罪,坚持统一指挥协调、统一办案要求、统一资产处置、分别侦查诉讼、分别落实维稳的工作原则。公安部门落实牵头责任,依法合规、公平公正地制定统一处置方案,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协作配合,严厉打击、妥善处置,防止风险蔓延扩散,实现执法效果与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五)规范行业管理。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严格坚持对内不对外,入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的原则,限于合作社内部成员开展信用合作和资金互助,并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开展互助资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指导和审计监督。

(六)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法治宣传周、普法教育、风险提示、广告咨询等媒体手段,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净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正确引导投资人合理合法反映诉求,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用好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和惨痛教训,教育农民群众提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名义非法集资的风险防范意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经县政府同意,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席会议,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担任召集人,邀请县政府主管领导参加,联席会议由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安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金融服务中心、农经站等单位组成。农业农村局负责统筹协调,并配合市场监管局做好涉嫌非法集资线索的排查;行政审批局负责把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业务范围;市场监管局做好超范围经营等涉嫌非法集资行为的排查处理;公安机关负责非法集资活动犯罪线索的侦办和查处;金融服务中心、人民银行督促金融机构落实各类账户监测管理;财政局负责享受各类财政项目资金的审查并提供经费保障;农经站负责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行。

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和《财政部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2017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农〔2017〕4号)精神,2017年我市继续将xxx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纳入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范围。三个试点县于2016年相继制定出台了《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方案》及《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在2016年基础上,制定了《2017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方案》《2017年度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规模计划》《2017年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试点项目规划》,我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科学编制脱贫攻坚项目规划

资金跟着项目走,科学规划编制好脱贫攻坚规划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我市各试点县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脱贫攻坚项目规划,及时抽调县直相关部门骨干业务人员,走村入户开展调研,结合“挂包帮、转走访”入户调查和贫困户脱贫规划,认真研究,科学编制脱贫攻坚规划。项目规划紧扣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退出指标体系,涵盖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安居、能源、环境、公共服务、能力素质提升等项目建设内容。先后编制了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规划、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方式6件套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规划、普米族整族帮扶脱贫攻坚规划等一系列重点规划。为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项目管理,明确责任分工

项目启动后,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落实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实现每个项目都有专人负责。凡技术含量高、群众投工投劳难以完成,需要进行外包的项目,如投资达到国家招投标管理标准的,必须要实行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实行合同化管理。同时,建立定期工作报告、督查通报和问责制度,各项目乡(镇)细化目标、分解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行项目旬报工作动态、月报建设进度、季报目标完成情况、半年报工作小结、全年报总结的工作报告制度。

(三)强化资金监管,加大监督检查

我市各试点县财政局高度重视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管理工作,在资金拨付管理中,依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云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各县制定的《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资金进行拨付管理。同时,每逢单月要求四县一区报送《丽江市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进度情况统计表》,跟踪了解各县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工作情况。

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目标,强化监管措施,完善管理方式,不断地提高资金监管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一是突出重点,及时分配下达和拨付资金,优先保障脱贫攻坚的财力支撑,确保统筹整合使用的财政涉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严格执行批复项目和资金计划,以批复项目方案为蓝本,坚持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相结合,资金随着项目走,确保扶贫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三是健全县、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和专账核算管理体系,确保资金规范、安全和高效运行。四是加强资金的日常监管。积极参与各项目主管部门的日常检查、验收工作,及时发现和纠处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完善措施,扎实整改落实。

同时,将统筹整合使用的财政涉农资金作为财政资金专项检查、财政内部监察、民生资金督查等工作重点,不断地加大专项检查工作力度,提高了资金使用精准度和实效性。

(四)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情况

1、计划整合资金规模

xxx

2、已整合资金规模

xxx

3、已完成支出资金规模及整合后实际投向

xxx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工作尚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一些涉及部门利益的涉农资金项目上,除财政部门外,其他职能部门协作配合不够,由财政部门单独牵头开展整合工作难度大。大扶贫、大整合、大投入、大变样的工作格局尚未真正形成,按照整乡整村推进的相关政策,贫困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需要整合相关部门资金予以扶持,各相关部门对上级的政策理解不深不透,有的还有偏见,有抵触情绪,工作推进不力,资金整合力度小,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不高,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

   (二)资金到位时间不一。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部门整合资金比重大,部门整合资金完全依靠县级部门整合。然而,县级部门整合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部门年度投资计划资金,同时由于扶贫项目整合资金项目和部门年度到位资金计划具有不确定因素,且部分部门年度项目建设与扶贫项目建设存在时间不同步,个别部门整合项目资金难度大,资金到位不及时,导致项目建设资金整合难度较大。

(三)项目推进受到制约。在编制2017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规划时,不明确上级财政能有多少资金下达,能有多少资金能纳入整合范围,存在等米下锅做饭的情况,项目落地难,建设推进难,严重影响了项目顺利实施,制约了项目的有效推进。

(四)部分资金整合后依旧原渠道下达。根据县级整合情况来看,不少部门的资金经过整合后依旧原渠道下达,仅走走整合程序,为形式上的整合。究其原因,一方面,一些部门对上级的政策理解不到位,认为自己的“蛋糕”别人动不得,财政部门前脚切块下达资金,某些职能部门后脚下达资金分配计划,阻碍了资金整合工作;另一方面,部分拨付给已开工或已完工未报账项目的资金被纳入整合,然而这部分资金确实只能按原渠道下达,无法整合。两方面因素共同虚增了整合资金的规模及支出,还加重了县级整合资金工作负担,既不利于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

三、工作建议

(一)健全机构,构建好平台。一是及时调整、充实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财政、农业的副职领导分别担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农业、林业、国土、水利、交通等涉农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由财政局负责日常工作,形成“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实施、共同配合”的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平台体系。二是加强规划布局。结合“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抓紧完善农业农村建设整体规划,明确一个时期内农业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以及重大举措,逐步形成按规划统筹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的投资管理新格局。

(二)强化源头整合。尽快建立“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整合和管理机制。一是由县级财政部门在预算编制环节进行整合。在预算编制时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农资金进行整合。二是在项目申报时进行整合。建立涉农资金整合使用联席会议制度,对不同业务部门分别管理的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专项资金,在项目编报前,就认真梳理整合,集中打包统一申报。三是在资金使用环节进行整合,继续以现代农业、小型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专项资金为平台,把投向相近、目标相似、来源不同的各项涉农资金进行整合,集中投入,充分发挥涉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篇7

分级负责,层层把关。落实主体责任,专项整治行动在省、市、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乡政府牵头,指导督促各村、乡乡相关部门具体负责抓好本村、本部门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实施,层层把关,抓好落实。

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全面检查近两年所有涉农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做到资金、项目、单位全覆盖。突出重点,着重检查问题多发地方和资金规模较大、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既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对违规违纪违

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又着眼长远,从根源上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形成保障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

统筹分工,协调配合。切实加强专项整治行动组织保障,明确职责任务,统筹协调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自本实施方案印发之日起至 201__年__月1__日结束,分八个阶段。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政府将成立以政府乡长为组长的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乡级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和各村(社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各村(社区)乡级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

展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建立联系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各村(社区),按照分片负责原则,加强所联系村(社区)的指导、督促、重点检查等工作;主动收集、整理所联系村(社区)专项整治行

动的有关情况和信息;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和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及时向领导小组或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信息和有关情况。

(三)健全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主动加强与各乡村(社区)各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各环节工作指导、协调、督促;定期向上乡通报工作进展情况,重要事项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

(四)建立工作保障。各村(社区)乡有关部门要强化人员和经费保障,确保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要安 排专门人员负责专项整治工作,选择专业队伍实施检查,加强有关人员的培训,确保工作质量。要为检查、培训等各项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要建立督查和激励机制,加强对各村(社区)乡级有关部门的督促检查。

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篇8

一、博兴县财政惠农“一本通”的现状及成效

2012年,博兴县财政惠农“一本通”涉及9.6万农户,补贴资金包括:粮食直补687.39万元,农资综合补贴5204.59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60万元,玉米良种补贴499.59万元,棉花良种补贴386.14万元,能繁母猪补贴188.89万元,农村低保1879.61万元,计生家庭奖励630万元。

为了做好“一本通”资金管理工作,该县加强领导,落实各项工作责任。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并印发了《博兴县“一本通”工作实施方案》和《博兴县涉农财政补贴资金兑付办法》,提高“一本通”资金的兑付效率。二是加强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通过新闻媒体、乡村广播、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综合直补政策,组织基层干部深入到农户宣传讲解政策,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三是开展财政涉农“一本通”资金集中兑付周活动,包括粮补、农资综合、玉米良种、棉花良种等在内的每项政策补贴资金一般在七天内顺利完成。

在保证补贴政策宣传到位的同时,继续做好对农民兑现补贴的村级公示制度,政策内容、资金兑付,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切实加强资金管理,确保粮农得到实惠。规定补贴资金必须通过专户封闭运行,保证资金安全。必须按照农民应得的补贴金额,全部兑付到农民手中,让农民真正得到政策实惠。

二、财政惠农“一本通”补贴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分散,补贴效果不明显。补贴数额占粮食收入的比重较小,有些农户耕地只有几分地,领到的补贴比较少,起不到政策所要达到的效果,较少的补助让老百姓觉得无所谓。这样使用补贴资金对促进粮食生产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用不明显。

二是县财政资金紧缺,粮食风险基金数额不足。直补范围包括农户实际种植的粮食作物面积,直补资金由上级部门按比例下拨,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补贴,导致县财政负担加重。

三是粮补变地补。虽然补贴对象的确定原则是“谁种粮,谁享受补贴”。在行政区域内小麦的种植所有权人,包括种植小麦的农民、良种场以及外地到本地域承包土地的人员。承包集体土地种植小麦的,补贴对象为承包集体土地的农户。但在实际过程中有些补贴却没有发给承包土地种粮的农民,而是发给了农田的户主。

三、对财政惠农“一本通”补贴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实行归口管理。将对农业的补贴如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水稻良种补贴、玉米良种补贴、棉花良种补贴等惠农补贴移交农村财政管理局统一管理,有利于减轻基层工作压力。

二是建议将类似按面积的涉农补贴统一整合为一项综合性农业补贴,提高补贴标准,增加补助金额,减少发放工作量。这样既能集中资金,又能减少财政工作压力,提高补贴效率。

三是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投入,提高粮食风险基金数额,缓解县级财政紧张状况。确定符合实际的配套及自筹资金规模,更多用于“三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进一步明确政府的涉农投入责任,促进形成稳定可靠的涉农投入保障机制。

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篇9

一、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对象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对财政专项支农资金中,除救灾资金、惠农补贴资金、畜牧防疫、病虫害防治、抗旱防汛岁修等专项资金以外的各级财政管理分配的支农资金和农口部门预算项目建设资金及各类社会融资进行整合。根据我县实际,资金整合的重点是:低收入农户发展资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特色优势农产品建设、土地整理、水利项目建设资金(包括各级财政小农水资金)、低产林改造、林区道路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移民(项目建设)后期扶持资金、财政贴息资金等。

二、涉农项目的申报程序

在进一步建立健全涉农项目储备库基础上,涉农项目申报应严格按照“自下而上、逐级申报、统一审核”的程序操作:

(一)下发申报指南。省级涉农项目申报指南下达后,由负责项目申报的主管部门及时向县涉农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县涉农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省级涉农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结合县级涉农项目储备库,召集相关部门对项目整合方向、项目安排初步意向和具体申报要求等进行研究,确定县级具体申报指南,由负责项目申报的主管部门会同县涉农项目办下发给各乡镇(街道),并做好项目申报指导工作。

(二)乡镇(街道)组织申报。各乡镇(街道)收到县里具体项目申报指南后,按照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结合已列入县级涉农项目储备库的项目,择优确定申报项目,按时做好项目申报。未按时上报的视为放弃。

(三)联合择优评审。县涉农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项目主管部门组织涉农项目评审人员,进行联合评审,提出项目申报评审意见。

(四)审定联合上报。县涉农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联合评审意见提出项目审核意见,报县涉农项目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后由项目主管部门或与财政部门协同上报。负责项目申报的主管部门要在项目申报期限内做好项目文本编制、文件会签等具体工作,确保项目按时上报。

三、涉农项目的竣工验收

涉农项目建设完成后,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按相关规定,由项目主管部门会同县涉农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竣工验收。

同时,项目实施单位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项目自查。项目主管部门要对项目建设进度、管理及财务情况进行初查,对存在的问题,建设单位要及时报送整改方案和整改结果;

(二)做好审价和会计、审计报告。对政府投入项目按政府审价要求提交审价,其他项目按照《县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执行,及时报请相关部门竣工验收;

(三)做好资料归档。项目主管单位和建设单位要做好所有文件资料、财务决算审批及审计文件的归档,以备验收;

对竣工合格的项目,要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审批和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不得将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的项目长时期挂帐为在建项目。

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篇10

今年以来,**县聚焦破解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和绩效发挥不充分等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制定出台了涉农资金整合和项目使用管理等系列制度,全面推行扶贫项目资金模板管理,着力打造**脱贫攻坚资金项目管理使用新模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是突出抓好建章立制。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及资产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领域资金监管的实施意见》《村(社区)扶贫资金监管使用办法》《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管理办法》《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绩效考评办法》等21项制度,重点解决“如何规范高效使用资金”“如何科学管理实施项目”等问题,有效破除“添油式”和“撒芝麻式”的资金分配模式,让整合资金随着规划来、跟着项目走、投入扶贫中,切实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已完成全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库建立工作,共收录项目2410个,总投资24.6亿元,申请财政涉农资金11.06亿元。

二是突出抓好模板管理。根据不同扶贫项目类型,分类建立了贫困户生产发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带贫绩效奖补和贷款贴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产收益扶贫、一村一园)等六大项目资金管理及档案资料归整清单参考模板,供部门、镇办、村(社区)借鉴使用,有力地促进了扶贫项目资金规范化管理、精准化实施。

三是突出抓好日常监管。坚持严把项目规划、设计和报备关口,做到“4个凡是”。凡是下达的项目必须是县级项目库中的项目;凡是建设内容发生变动的,第一时间向县脱贫办申请变更,且变更内容要控制在建设内容的10%以内;凡是需要招投标的项目,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凡是产业类项目,在编制实施方案时明确带贫目标和利益连接机制,项目实施前必须以协议、合同等方式落实利益联接,项目验收前要有分红明细台账。按照批复方案建设期限,主动倒排工期,切实加快项目实施,不折不扣地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和公告公示制,落实专人按进度收集项目影像印证资料和报账资料。同时,加强对项目监理的监管。要求项目实施单位(甲方)加强对项目监理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理必须到施工地实地查看,对隐蔽工程留存影像资料,填写完整的监理日志,切实履行工程质量监理职责。

四是突出抓好资料归档。档案资料作为项目实施过程的客观反映和真实记载,要求各镇办和行业部门落实专人、对照清单逐项收集。建立项目和资金资料清单。实行一个项目一套资料管理,由各镇办扶贫办、行业部门业务股室及村委会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归档资料要落实专门地点存放,原则上镇办部门留存一套资料、村(社区)或项目单位、经营主体留存一套资料。同时,镇办和行业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依据项目进展情况,第一时间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系统上传各环节的项目工作资料和整改印证资料。建立项目财务资料清单。具体由各镇办财政审计所及行业部门负责收集,并作为资金拨付附件装订归档。日常发生收付业务时,由财务人员负责及时上传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