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故事十篇

时间:2023-03-23 23:2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家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家故事

数学家故事篇1

关键词:数学家苏步青 几何研究 教学设计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是语文阅读文章,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跨文本阅读的方法,以使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展开,通过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以从这篇阅读文章中体会到深刻的道理。

一、语文阅读课程采用跨文本的教学方法

要使小学生能够认真地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如果不对于课堂教学巧妙设计,是很难让他们集中注意力的。小学生思维单纯,但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正处于活泼好动年龄段的他们,一切的事物都是新奇的。此时,如果对于小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开发,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小学的阅读课程的目的,是要提高读文识字的能力,通过各种感人的故事来净化小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领悟到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从中受到鼓舞和启发,从而激发起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努力学习的决心。采用跨文本阅读的教学方法,是与课文题材相关的文章搜集出来加以整理作为语文阅读课堂辅助教学,主要是为了激发起小学生对于阅读课的兴趣。只有从心理上接受并形成认知,才能够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预期效果。

二、《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以苏步青童年的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场白

教师在对于《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展开教学之前,要以其童年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今天在讲课之前,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当小学生听到有故事可听的时候,很快地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这里,洗耳恭听。教师看到小学生们已经准备好听故事了,就继续讲:“有一位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里贫穷,孩子众多,作为家里的次子,就要承担起家庭的担子。在他的童年时期,就是在各种劳作中度过的。但是,因为他每天几乎都会从私塾路过,听着教室里面朗朗的读书声,他总是情不自禁地跑到窗外,静静地站在那里听着。渐渐地,他就入了迷,直到私塾内的小朋友已经放学回家了,他才回过神来,然后就扛起自己的割的草回家了。他非常珍惜可以在窗外听书的时光,并默默地将知识记了下来。三年过去了,父亲见这个孩子实在是喜欢读书,就把家里把大米省了下来,换一点钱让他去读书。从家到学校要走100里的路程,可是小孩子即使感觉辛苦也没有抱怨过,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

讲到这里,教师向听得入神的小学生提出问题:“请问哪位小朋友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此时,小学生会说出自己的答案。小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如果偏离了课堂内容主题,教师要及时提醒:“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采用这种引导方式,可以让小学生独立思考,并积极而主动地跟随教师的思维。经过一步一步地启发,“苏步青”的名字终于浮出了水面。

(二)数学家苏步青在诗词歌赋方面的造诣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其数学成就是被世界学术界所公认的。尤其是对于微分几何学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已经接近了世界水平,部分甚至超过了世界水平。苏步青的这些学术成就不仅与其成长的环境有关,更与其坚毅不拔的意志力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此时,教师将话锋一转:“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苏步青除了在数学研究上获得很高的成就,在其他方面呢?”

当小学生了解了苏步青的童年以及对于其后来数学研究的影响之后,听到教师提问了第二个问题,就会再一次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提醒:“中国是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苏步青喜欢数学,却没有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此时小学生仍然没有正确的答案,教师则要进一步引导:“中国古人最擅长什么呢?”此时,答案就自然出来了:“诗词歌赋。”

教师讲解:“是的,苏步青善于数学,但是对于文学却非常感兴趣,特别是中国的四大名著,都不知道翻阅了多少遍了。‘三十年前在贵州,曾因奇异点生愁,如今老去申江日,喜见故人争上游。’ 这首小诗是苏步青在将《射影几何概论》(英文版)赠送给自己的学生的时候,题写在扉页上的。”

(三)有关苏步青趣闻

此部分已经接近课堂的尾声,为了调节一下课堂气氛,教师可以讲一讲苏步青的趣闻:“当苏步青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的时候,学生往往议论对多的就是他身上的补丁。这些补丁很有特点,都是一些几何图形。一些顽皮的学生不免会研究苏老师身上的几何图形,竟然还会发现‘螺旋形曲线’。”

当讲到这里的时候,小学生不免会露出笑容,教师接着讲:“苏步青白天授课,晚上就会在破庙的香案上进行自己的数学研究,《射影曲线概论》就是在这种环境条件下诞生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论文对于《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的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采用了跨文本教学方式。通过将苏步青的故事进行延伸,并使这位数学家的故事更为贴近生活,使学生快速理解阅读文章的同时,能够从中感悟到更深刻的道理。

参考文献:

数学家故事篇2

陈chén景jǐn润rùn是shì家jiā喻yù户hù晓xiǎo的de数shù学xué家jiā,在zài攻ōn克kè歌ē德dé巴bā赫hè猜cāi想xiǎn方fān面miàn作zuò出chū了le重zhòn大dà贡òn献xiàn,创chuàn立lì了le著zhù名mín的de“陈chén氏shì定dìn理lǐ”,所suǒ以yǐ有yǒu许xǔ多duō人rén亲qīn切qiē地de称chēn他tā为wéi“数shù学xué王wán子zi”。但dàn有yǒu谁shuí会huì想xiǎn到dào,他tā的de成chén就jiù源yuán于yú一yí个è故ù事shi。

1937年nián,勤qín奋fèn的de陈chén景jǐn润rùn考kǎo上shàn了le福fú州zhōu英yīn华huá书shū院yuàn。一yì天tiān,沈shěn元yuán老lǎo师shī在zài数shù学xué课kè上shàn给ěi大dà家jiā讲jiǎn了le一yí个è故ù事shi:“200年nián前qián有yǒu个è法fǎ国uó人rén发fā现xiàn了le一yí个è有yǒu趣qù的de现xiàn象xiàn: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měi个è大dà于yú4的de偶ǒu数shù都dōu可kě以yǐ表biǎo示shì为wéi两liǎn个è奇jī数shù之zhī和hé。因yīn为wèi这zhè个è结jié论lùn没méi有yǒu得dé到dào证zhèn明mín,所suǒ以yǐ还hái只zhǐ是shì一yí个è猜cāi想xiǎn。”

大dà数shù学xué家jiā欧ōu拉lā说shuō过uò:“虽suī然rán我wǒ不bù能nén证zhèn明mín它tā,但dàn是shì我wǒ确què信xìn这zhè个è结jié论lùn是shì正zhèn确què的de。”

数学家故事篇3

[关键词]数学史 教学 小传 科研 故事会

近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大学本科理科班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史概论》课程。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开放式教学,采用为数学家写小传、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布置开放作业、进行数学故事会等授课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为数学家写小传

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数学史中蕴含着科学探索过程、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及数学家深邃的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积淀着极其丰厚的人文教育营养。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和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面临着危机,数学史也是数学家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危机的斗争记录。从数学发展史可以看到数学的每项成就都是时代的产物,都离不开经验和教训,每项重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都是在别人的基础之上研究的成果。同时,也应看到,在数学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那种一丝不苟、乐于奉献、不畏坚难的追求知识的精神,对学生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教学中,我让学生为数学家写小传,先后写过刘微、泰勒斯、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牛顿、莱布尼茨、高斯、欧拉、阿贝尔、魏尔斯特拉斯等等。把这些数学家的事迹及数学成就串联在一起,就是一部数学发展史。下面是学生写的高斯小传。

二、师生合作科研

大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知识,还要学会如何搞科研。中学时间紧,谈不上搞科研,学生根本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大学生情况就不一样了,学生有较多的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去年我担任了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的主持人。在立项时,我就吸收了两名学生,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科研的意识,从课题的选题、填表、审报、写开题报告、阶段性成果汇报到结题报告书写以及参加鉴定会,都让学生参与,并定期召开会议,公布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从2007年9月到2009年6月近两年的时间里,本课题组把中学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总结,达二十多种,我还让学生把一些思想方法编成歌诀的形式,以方便学生的记忆,效果很好。该课题于2009年6月结题并顺利通过专家鉴定。我们还把研究的成果写成论文“论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发表在《科技信息》上。

通过这一个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全部了解到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对于今后学生进一步深造撰写毕业论文以及搞教学研究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布置开放作业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再认识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教材没有作业,我所布置的作业好多是开放性的,例如:“论述费马大定理的内容及研究过程”、“简述非欧几何的创立”、“介绍欧拉的生平及数学成就”、“简述庞加莱的数学成就”、“20世纪数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数学有那些猜想,研究进展如何”。“数学史上有哪三次危机”

这些作业,需要学生上网查资料,还要到图书馆查阅书籍才能完成,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小的研究课题。这样唤起了学生科学研究的愿望,使教育的外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变必需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内在的自觉的要求,学生的作业兴趣浓厚了。这样的作业形式,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力,对于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四、开展数学故事会

数学故事会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种科技活动形式。数学故事会主要是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开扩他们的眼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数学故事会的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的故事、数学游戏故事、数学童话故事、数学科幻小说等。数学故事一定要突出故事性,情节要引人入胜,还要强调语化。

不同的数学故事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数学家的故事是以介绍数学家生平事迹为主要对象,记人也记事。通过动人的事迹、典型的事例,表现出他们不断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出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再现数学家的形象,使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得到教益。象大数学家欧拉的故事,就很鼓舞人,攻克费尔马猜想,使之成为大定理的过程也很艰难也是十分有趣的。

每两章进行一次“趣味数学故事会”,激励学生查阅搜集有趣的数学材料,并将这些材料进行梳理与整合,写出有趣的数学故事,以便在故事会上演讲。

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史,研究数学史的积极性,使一门枯燥无闻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数学家故事篇4

汽车的出现使人类的交通运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汽车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非常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工具,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和交通运输的时间。但是,汽车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竟高达25万人。

我国的交通事故基本上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上升,并受社会经济状况影响,每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五、六十年代为几百至几千人,70年展至1~2万人,1984年后事故死亡人数急剧上升,1991年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腾飞,国家总体经济势力不断增强,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汽车等机动车辆保有量急剧增加,拥有驾驶证的人数激增,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又急剧增长,成为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汽车道路交通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经济发达国家从70年代以来,虽然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但是因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包括对人的安全教育,使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呈下降趋势,但是受伤人数持续增加。随着驾驶员和行人行为的改善,公路和车辆设计优化以及交通法规的完善,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保持下去。

二、交通事故技术鉴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交通事故的增加不但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汽车等财产损失以及对事故受害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影响社会安定、政府形象以及公共秩序。

由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过去机动车相对人口数量而言比重很小,交通事故量不多,有关交通等方面的法规还很不完善,机动车辆的车主主要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所公有,无论责任的大小一般均有车辆所属单位承担费用;即使因赔偿发生纠纷,也依靠事故处理人员进行调解即可解决。

上述所有损失的纠纷金额求偿是现行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无法达到的,特别是关于心理和精神损失更是相当巨大,为此求助于民事诉讼或附加民事诉讼解决交通事故纠纷也将应运而生。

三、汽车交通事故技术鉴定机构

1.机构分类。交通事故技术鉴定将是中国21世纪社会需要的新兴职业,交通事故鉴定专业人员的工作有很强的技术性,并且因为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发展历史短,目前可供使用的专业理论体系和方法还局限于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因此,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专业人员应是具有多学科性知识的综合型、知识型专门人才。

由于汽车保有量和交通事故数量的增加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才形成对专业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人才的需求。当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专业人才的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一些专业人才就会把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作为其职业,从而形成交通事故技术鉴定行业。一旦交通事故技术鉴定形成一个行业,就将产生不同类型的从事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机构。

第一类机构将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一类的附属于公检法系统的专业机构,这种机构在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作为职业形成的初期,将作为主导地位而存在。在这类机构,有关法律方面的鉴定直接由司法部门自己的专业人员完成,但由于交通事故技术鉴定需要知识型和经验型的专家,有时需要聘请公检法系统以外的学者或工程师对某些特殊交通事故进行技术鉴定。例如,在北京、云南以及东北就有这样的一些专家和学者。

第二类机构将是由一些大学和汽车交通研究院所的专业人员成立的交通事故研究室(鉴定工作室)。由于大学和研究院所专业人员齐备和设备先进,所以,可接受公检法系统委托的有关技术难题进行鉴定,或为事故当事人进行技术咨询。而在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作为职业的发展初期,主要是接受前者的委托,从事交通事故有关工程方面的技术鉴定业务。在这种机构工作的专业人员由必须法学、医学、心理学和工程技术专家组成,并且工程技术专家应占绝对多数。

2.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作为职业的前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能否形成行业或形成一个职业群体,极大地取决于社会的发展,依赖于汽车的普及率、交通事故发展的严重程度、法律的完善程度以及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与法律意识。交通事故技术鉴定在我国已有逐渐发展的趋势,可能有如下因素。首先,随着汽车和交通业的发展,交通事故数量大幅度增加;第二,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文化素质的迅速提高;第三,警力及其技术力量的不足,无法应付如此众多的交通事故问题;第四,道路交通条件日趋复杂和汽车技术与交通技术的日新月异,交通警察因业务繁忙而无法适应技术的发展;最后,因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失败而诉诸民事诉讼的数量逐年增加。基于这些因素,才有了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社会需求。四、汽车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业务范围

1.业务范围。汽车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业务范围主要是从事与汽车和交通相关的检验、鉴定、咨询和指导等技术工作。显然,它包括三个业务领域,第一是汽车的质量监督与检验,在我国属于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所)的业务范围;第二是汽车技术性能检验,属于汽车诊断检测站的业务范围,第三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车损鉴定和伤残鉴定的业务范围清楚,并在我国已比较成熟。而与交通事故有关部门的事故技术鉴定却是各个学科的交叉边缘,目前在我国有所造诣并能够适应实际业务素质要求的专业人才极为匮乏。

2.知识结构。在欧洲要求汽车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从业者至少受过三年以上的高等教育,并依据相关规定获得有关部门的认可。

按着职业的工作性质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机动车辆车损与评估,第二类是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所需要的知识也有所区别。

3.专业知识结构

法规方面,包括诉讼程序、司法鉴定的义务、司法鉴定的程序与内容、司法鉴定的依据等;技术鉴定的形式和程序,包括证据、辩护、辩论等;鉴定概论,包括定义、意义、目的、要求、基础、组成和形式、鉴定种类等;委托,包括接受委托、询问、鉴定拟定、价值鉴定、鉴定证明等;汽车评估,包括接受委托、询问、鉴定拟定、鉴定送达、鉴定检验、汽车检验鉴定;车损鉴定,包括接受委托、询问、鉴定拟定等;汽车性能鉴定。汽车技术性能鉴定、证明确认鉴定;特殊鉴定,如毛发鉴定、灯具鉴定、车锁鉴定、车胎鉴定、安全带鉴定、头盔鉴定等;道路交通事故鉴定,包括接受委托、询问、鉴定拟定、交通控制技术问题鉴定、视距鉴定、安全咨询、节能咨询、环保咨询、鉴定工作室等。

因此,从事汽车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专业人员,除了必须掌握理论力学、汽车理论、事故工程学、结构力学、汽车构造、道路工程学和交通工程学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有心理学、医学(解剖学和外科学)、法学(交通法规学和痕迹学)的一般知识。

数学家故事篇5

关键词:数学;故事;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一、科学筛选故事,链接数学教学内容

科学筛选故事是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科学地筛选故事,链接数学教学的内容。对故事的选择,要与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如在教学“升与毫升”这一内容时,可以引入《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初步了解“容量”的概念。再如,在教学十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可以给同学们讲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小猴子摘桃子。”故事内容如下:“又到了秋天,小猴子又该去地里摘桃子了。它摘了6个,结果在路上不小心丢掉一个,被小松鼠捡去了,那老师问大家,现在小猴子手里还剩几个桃子呢?”同学们回答:“5个。”“为什么是5个呢?”学生有很多种回答,但是总体而言是少了一个。这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板书数字6和数字5(写6-1),最后写6-1=5,在写的过程中边给学生讲述减号和等号的意思,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数学加减法运算知识。

二、有效讲述故事,提升数学课堂效率

故事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能够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教师有效地讲述故事,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让学生能够走进故事,在故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讲 “间隔排列”的知识点时,可以讲述相关的故事。在课上,教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和小乌龟一块儿来排队了,大家可要留心要帮助小乌龟找到自己的位置哦。”师:“有25只小乌龟在排队,为了保证排队时队列整齐,它们请来了小鱼帮忙。已知每两只小乌龟中间有一条小鱼,那它们一共需要请多少条小鱼帮忙呢?”接着,要求学生分组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教师走进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学生得出很多结论,有的说23条小鱼,有的说24条小鱼,有的说25条小鱼。通过一系列讨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探讨小乌龟间隔排列游戏,让班级中女同学和男同学分别扮演小乌龟和小鱼的角色,真实地体验间隔排列的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到间隔排列的规律,进而得出间隔排列中的数量关系,即排列在两端的物体个数减去1 ,就等于排列在中间的物体个数,并举例让学生熟悉这一规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30只乌龟排队,需要多少条小鱼帮忙呢?”

三、合理续写故事,延伸数学课堂内容

数学教学中的故事续写就是指“举一反三教学法”,“一”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入的故事;所谓“三”,就是指学生根据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故事,从中总结出一定的数学规律,然后将这一规律合理地运用到类似的故事中,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学生对这一知识很陌生,教师通过讲解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分苹果的故事来引入分数的概念。故事大意为:“白雪公主将7个苹果中的三个分别分成3、6、9份,然后3个小矮人分别取其中的1、2、3份……”然后让学生思考白雪公主这样的分配方式是不是不公平。学生通过激烈讨论后,得出白雪公主的分法是公平的,因为虽然分配的方式不同,但是小矮人得到的苹果份数是相同的。然后让学生续写故事也就是新编故事,将故事的主人公或者是事件换掉以后再进一步地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

总之,将故事与小学教学有机融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有效地开展教学,用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数学家故事篇6

【关键词】故事;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童话和动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故事教学作为真实性任务型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故事教学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动机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数学学得很糟糕,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因此,对教师来说,找出激励学生动机的办法是极其重要的。故事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可以两全其美的好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是有一种真实性的任务教学方式,它对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有着多种多样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探索规律》时,可以用《高斯的故事》导入,高斯是德国著名的大科学家,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在他10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这下可难倒了刚学数学的小朋友们,他们按照题目的要求,把数字一个一个地相加,可这时,却传来了高斯的声音:“老师,我已经算好了!”老师很吃惊,高斯解释道:因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而像这样的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只要动脑筋,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了,要学的也就自然而然地听进去了。因此,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故事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方法。

二、巧设疑问,深入挖掘故事材料,创设故事情境

教师应具备深入挖掘故事材料的能力,深入挖掘故事材料还意味着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与故事话题相匹配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任务活动。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用“猴妈妈分饼”的故事教学:一天,猴妈妈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她先把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给了大猴子1份。二猴子看见了,嚷着说:“1份太少了,我要2份。”于是,猴妈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份,给了二猴子2份。三猴子一看,喊道说:“我最小,我要3份。”猴妈妈听了,便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份,给了三猴子3份。……当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时,教师问:“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猴妈妈这样分公平吗?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满足猴子们的要求的?如果四猴子要4块,猴妈妈该怎样分呢?”由此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展开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探索和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学生精神愉悦,又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冲突,为后续教学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

三、利用故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化难为易

在二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

下面是林林家第二季度的水表:

四月 五月 六月

月末水表读数(吨) 242 249 261

林林家5月份用水多少吨?6月份呢?

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白水表上的数字并不是指当月所用的水,是一个月一个月累积而成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用了20 分钟讲解此题,可效果并不理想。该怎么办呢?后来教师尝试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在某个时间里会下黄金雨。有个老汉听说后,急匆匆地跑去了,临行前只带了一个杯子。说来也巧,老汉到那的第一天就接了20毫升的黄金雨(教师边说边用杯子演示),第二天又接到了黄金雨(教师继续演示,水升到35 毫升处停),老汉得意地说:“今天我接到了35毫升黄金雨!”老汉说得对吗?为什么?

数学家故事篇7

关键词:核动力装置 事故诊断 专家系统 冲突消解 推理流程

中图分类号:TL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019-03

与核电厂反应堆相比,船用核动力装置运行工况复杂多变,在装置出现异常状态时,更加依赖操纵员及时有效的干预。但这无疑将增加操纵人员的工作负担,导致人因失误概率提升[1]。因此,针对船用核动力装置,开发在线的事故诊断专家系统,对辅助运行人员及时确定事故类型、事故原因,给出事故对策,确保反应堆的运行安全都a具有重要的意义[2]。该文在系统对比各种专家系统工具的基础[3-4]上,选择专家系统工具CLIPS作为基本平台,开发完成船用核动力装置事故诊断专家系统。

1 专家系统工具CLIPS概述

CLIPS是一种多范例编程语言,它支持基于规则的、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编程,属于开源程序[5]。该文主要是运用CLIPS中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部分,它的基本组成:(1)事实表:包含事故诊断推理所需的数据;(2)知识库:包括所有的事故判断规则;(3)推理机:对诊断过程进行总体控制。基于CLIPS专家系统其采用的是正向推理方法,其结构组成主要有产生式规则库、工作存储器、模式匹配器、冲突消解器和解释机等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产生式规则库中的规则在CLIPS语言中由规则左件(LHS)和规则右件组成;工作存储器主要是用于存储事实列表,其中包括专家经验知识和大量的运行数据信息;模式匹配器是规则左件与工作存储器中事实进行匹配的场所;冲突消解器是处理模式匹配过程中规则之间的冲突,本专家系统主要利用优先级的控制策略来处理冲突消解这一问题;解释器主要给出系统模式匹配的故障结果、推理的解释及故障的处置措施。

CLIPS具有良好的兼容性、集成性和知识表示的多样性,同时运行效率高,经济可靠,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化学、医学、地质学等各个领域。

2 船用核动力装置事故知识的获取和表示

船用核动力装置事故诊断专家系统是运用特定的知识表示方法将核动力系统这一领域内的专家经验知识按照一定的形式输入到计算机中,使得该计算机能够模拟专家进行推理诊断,找到故障原因。由于船用核动力装置系统复杂,运行工况多变,事故知识多样化。为准确描述事故信息,便于事故的准确诊断,该文对事故进行了分类,并系统研究了知识的获取和表示方法。

2.1 事故分类及知识获取

借鉴核动力装置安全分析报告、事故处置规程的研究成果和事故的特点规律,从事故诊断专家系统设计的需求出发,将核动力装置典型事故分为8类,主要包括:二回路系统排热增加、二回路系统排热减少,主回路流量丧失事故,一回路系统中小破口失水事故,一回路系统冷却剂装量增加事故,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损事故,未能紧急停堆的预期瞬变事故,放射性屏障失效事故,专设安全系统冗余能力下降事故。在事故分类基础上,研究确定事故诊断信息,即事故知识的获取方法。

所谓的“知识获取”实质上是指从专家或其他专门知识来获得知识并向知识型系统转移的技术。知识获取的基本任务:(1)提炼经验知识,对知识进行理解、选择、分类和组织,最后形成知识库;(2)从已有的知识中产生新的知识;(3)检查知识的完备性、一致性和冗余性,这是对获取的知识检测最重要的环节,也体现了专家系统知识库的灵活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知识获取是事故诊断专家系统的重要环节,同样也是构建专家系统的难点。目前专家系统知识获取方法从知识来源看,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知识工程师以会谈的形式从专家那里获取知识,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抽取知识,从实装事故运行数据中提取知识,从外部环境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一个成熟的知识库应该具备知识的获取和学习机制等能力,它们是保证专家系统的性能的重要因素。

2.2 确定性知识表示方法

针对核动力装置事故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专家系统对知识进行抽象合理的表达。目前专家系统的知识表示主流方法有以下几类:谓词逻辑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框架表示法、语义网络法。其中产生式系统简称产生式,它是构造知识型系统和建立认知模型时常用的知识表示的形式,是人工智能系统中最典型的结构之一。与其它常规程序不同之处在于产生式系统中规则的激活不在事前硬性规定,各个产生式之间不相互调用,关键看规则前件与数据库中相应数据是否匹配。产生式系统基本结构包括:(1)总数据库:它包含了与具体任务相关的信息;(2)一套规则:它是对数据库进行操作运算;(3)一个控制策略:它针对的是哪条规则复合条件并激活。产生式系统的优点是:(1)模块化:每个产生式系统是相互对立、互不相关的,所以可以较容易的对知识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2)均匀性:每个产生式系统只是表示整体知识的一个部分,知识分布结构分布较细易于理解;(3)自然性:直观知识的表示非常自然。

基于产生式系统,确定性规则的基本形式可表示为:

上式表示的是单故障征兆对应的故障。

上式表示的是多个故障征兆对应的故障。

其中和表示的是产生式的前件部分,是判断规则是否被激活的前提条件。表示的是产生式的后件部分,是这一规则的结论或动作。当且仅当前件匹配成功时,规则的后件才能激活给出相应结论。

2.3 模糊性知识表示方法

知识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证据或者事实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规则的不确定性。故障征兆是判断故障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专家系统中知识库的主要组成部分。故障征兆又称故障现象,在本系统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1)以自然语言的形式存在,例如稳压器水位下降,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压力等,这一类主要是通过总结前人及专家的经验得到的;(2)以数据形式存在,在使用数据前要先对数据进行滤波,降噪等处理,形成比较直观的征兆表达形式,而该类征兆在此处主要是通过模拟故障或舰艇实际运行数据来获取的。

由于核动力装置的复杂性使得其故障形成的原因和征兆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故障之间相互关联难以分离,征兆与故障之间难以建立明确的数学模型,只能用描述性的语言把一些设备的运行状态描绘出来,例如“压力快速升高”、“温度下降”等模糊性的语言。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及专家经验,针对上述对征兆的描述及特点可将其分为五个变化状态,即“快速升高”、“升高”、“正常”、“降低”、“快速降低”。这五种状态分别对应的五种特征值,即1.0,0.5,0,-0.5,-1.0。

为了使知识的表示更为准确,采用模糊数学中求隶属度的方式,从实际情况出发,并根据专家经验找出满足条件的隶属函数,本系统采用的隶属函数算法如式(1)所示。

(1)

式中,为参数正常值;为参数变化的最小限值;为参数变化的最大限值。

征兆模糊隶属度函数的模糊语言描述,利用下式进行计算。

(2)

表达式(2)中,

是人为确认的系统默认阈值,这样由式(1)、式(2)可得到不同程度描述的数学特征值。

3 核动力装置事故诊断推理机的设计

上述知识表示方法可将得到的故障征兆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形式,但还需要按一定的策略进行推理得到相应的诊断结论,推理即是由一个或多个已知事实推导出未知结论的过程。推理机在专家系统中具有核心地位,该文推理机设计考虑了推理方法和推理策略两个方面。

3.1 推理方法研究

该文所设计的专家系统是由故障征兆得到故障类型,采用的是正向推理策略,其推理流程包括:(1)判断数据库中已有事实能否得到诊断结论;(2)如果不能得出结论,则将综合数据库中的事实与规则前件相匹配,将匹配成功的规则加入到规则集;(3)在按冲突消解的策略选出一条合适的规则,执行规则得到结论事实,并把结论加入到数据库中。正向推理流程示意如图2所示。

3.2 冲突消解策略

在专家系统中推理机通过设定的特权值将激活的规则进行分类,这过程称为冲突消解。冲突消解是决定下一个触发规则的冲突,CLIPS按照议程中所给定的权限值(salience)来确定哪条规则被激活,一般规则被激活是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salience的值设置范围为(-10000,+10000),默认特权为0。CLIPS具有7种不同的冲突消解策略,它们分别为深度优先策略(depth)、广度优先策略(breadth)、LEX策略、MEA策略、complexity策略、simplicity策略和随机策略(random)。这7类冲突消解策略各有各的优点,只是每一种冲突消除策略在针对不同的软件程序时适用程度有所区别。

深度优先策略(depth strategy)是CLIPS标准默认策略(default strategy)。它是类似于故障树的推理策略,其搜索的起始点为顶层节点,由顶层节点向第二层某一子节点进行搜索,再由该子节点向其下一级的节点搜索直到匹配到目标节点为止,如果未找到目标节点,则返回上一层节点重新搜索,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找到相匹配的目标节点为止,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该模型搜索到目标节点后,即结束搜索,其搜索路径为:

路径1=> A ―> B ―> E ―>J,经优化变为=>A ―> B ―> E ―>J;

路径2=> A―> C―> F―>H ―>K,经优化变为=>C―> F ―> H ―>K;

路径3=> A―> C―> F―>I―>L,经优化变为=>I―>L;

路径4=> A―> C―>G,经优化变为=>G;

路径5=>A―>D,经优化变为=>D。

经过优化后的搜索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搜索时间,在搜索过程中忽略了已搜索过的节点直接进入该节点的另一未搜索的子节点中进行搜索,降低了搜索的复杂程度,提高了搜索效率。

3.3 推理流程

按照CLIPS的推理方式,专家系统的推理流程如图4所示,其过程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将初始事实表中事实按照规定的计算机的语言形式加载到综合数据库中;

(2)知识匹配,通过扫描知识库中的规则知识,将知识库中的所有知识的规则前件与综合知识库中的事实相互匹配;

(3)检查是否存在匹配的规则,如果存在匹配的规则时跳转到(4)继续进行推理,假如不存在匹配规则时,则结束推理;

(4)将匹配成功的规则放入到议程表中,然后对规则进行执行并得到新的事实,最后新的事实重新加载到综合知识库中;

(5)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议程表中激活的规则执行完毕。

在此基础上,利用CLIPS与VC++混合编程构建了船用核动力装置事故诊断专家系统,克服了CLIPS界面不友好和VC++诊断推理存在缺陷等问题[6-7]。在实验论证阶段以主系统破口、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损及安全阀卡开等事故作为诊断实例,结果表明船用核动力事故诊断专家系统能快速诊断出这三类故障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4 结语

该文针对舰船核动力装置的事故特点,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典型事故类别进行了归并,并研究提取了事故诊断知识,建立了知识表示方法,设计推理机,开发了相应的事故诊断专家系统。在船用核动力装置出现异常或事故瞬变时,可以辅助运行人员开展智能诊断,减少人员误操作,对提高核动力装置的运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刚,苗海,张大发.船舶动力装置仪表与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系统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2,14(5):333-337.

[2] NASA.CLIPS Reference Manual Volume I Basic Programming Guide [M].Vesion6.24June 15th,2006.

[3] Nabeshima K,Suzudo T,Ohno T,et al.Nuclear Reactor Monitoring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Neural Network and Expert System[J].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2002,60(3):233-244.

[4] Liao S H.Expert system methodologies and applications-a decade review from 1995 to 2004[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5,28(1):93-103.

[5] 杨家涛.基于CLIPS的船舶机舱设备诊断专家系统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数学家故事篇8

按照一些学者的考证,从碎叶内迁的李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就失去了功名的机会。不死读书,却成就了艺术天才李白的数学范儿。在李白一生所写的1100首诗歌中,最让人难忘的是李白对于数词的使用:白发三千丈、千里江陵一日还、对影成三人、四万八千岁、飞流直下三千尺、落九天,这是中国其他诗人望尘莫及的。李白这种数词使用的灵感,来源于李白一生的万里行路。

目前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的20首李白诗歌中,有明确数词使用的就有18首,只有《静夜思》《越女词》没有数词使用。而像“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既有数词又体现速度,而“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是用比喻表现速度,虽无数词,但也是用数据说话。在数据理工男看来,李白诗歌有两个特点让他有别于一般的诗人,一是用数据说话,二是讲故事。

用数据讲故事,不仅要求你会讲故事,还要求你会使用数据。如果你是文青,你要有数学范儿;如果你是科学家,那么你要会讲故事。汉斯・罗斯林是瑞典卡罗琳学院的国际卫生学教授、医学统计学家。1996年他将人类几百年的GDP数据收集起来,用一种名为Trendalyzer的软件展示出来,并用动画技术让这些数据讲故事,颠覆了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的社会制度、治理水平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预示着全球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和共同规律以及发展阶段之间的内在关系。浙江大学医学院李兰娟院士承担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协同创新平台的项目,2015年项目验收时,邀请了美国著名的数据科学家张小彦博士对公共卫生决策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张小彦博士用了几个月时间,其重心就是让公共卫生决策专家系统,变成友好的会用数据讲故事的界面。在张博士看来,故事讲得好,就会变专家决策为用户决策,“SELF-SERVICE”是故事讲得好的最高标准,不是吗?李白的诗写得好的原因在于,巧妙地运用大量的数词,故事根本不用文学评论家辅导解读。

数学家故事篇9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就必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学习数学的动机。数学故事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而且能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于是,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投其所好”,用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出新课。为了更好地教学“0“这个数字,我结合例1的图片,以小兔的身份讲故事:今天是兔妈妈的生日,我们几个兔宝宝要去采美味、可口的蘑菇,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妈妈。请小朋友们和我们一起去采蘑菇吧。(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他们各自都采了多少啊?通过观察、回答,发现其中的一只兔子表情沮丧,原来它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提问:一个也没有采到,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自然引出“一个也没有一个”可以用“0”表示。追问:“0”表示什么意思?“0”的第一层含义就在故事的情境中得到了解决。因为有了故事的衬托,学生对“0”的含义的理解也显得自然,印象也深刻。

有了这次的体验,每次上新课时,我都要求自己尽可能的根据教材的内容,或应用数学中的数学故事,或自编一段故事。一说到讲故事,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学生们个个都竖着耳朵,听得很认真。故事讲完了,数学问题也出来了,学生们会带着好奇去解答问题,数学知识也就进入了学生的脑海。这比你一次次的叫他们“坐好”、“认真听好”不知道要管用几倍。

二、故事参与,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一年级的教材,多数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示的。要解决好每个题目,首先要理解好每个题目的意思。所以解读图片是一年级学生解题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发现单一的采用完成一个再来一个的形式,学生一开始思维还比较集中,做了两个后,东张西望的、抓头摸耳的、同桌悄悄说话的慢慢就出来了,练习的质量自然不会高了。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图片的内容是相同的,于是,我尝试把多张图片串联成一个故事,边讲故事边解决问题,效果很好。在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时,我把四张图片串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小猴子爱吃桃。今天它来到一棵桃树下,数了数(故意慢慢地说出,示意让学生也数一数),发现树上有()个桃。(学生回答并填写相应的空格内);小猴子看了眼馋又嘴谗,连忙摘了一个,现在树上剩下()个桃;吃完一个,小猴子还不解谗,又摘了两个,现在树上剩下()个桃;吃完了桃,小猴子又把树上最后一个也摘了,它要带回家去给妈妈吃,现在树上()桃。(用哪个数字来表示)故事讲完了,学生的练习也完成了,教室里一巡视,发现没有学生填错数字,也没有出现填错位置的现象。

数学家故事篇10

数字故事是编写文本故事并加入声音、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元素所创造的可视化故事。那么数字故事是如何创作的呢?

数字故事的创作流程:第一步,选择主题;第二步,故事编写与脚本设计;第三步,故事板设计,该环节是文本故事可视化的关键;第四步,故事素材收集、创作与处理,故事素材包含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各种元素,对这些元素的收集、创作与处理的方式是做好一个数字故事的关键技能;第五步,综合各种素材进行编辑合成;第六步,在初稿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第七步,作品展示与共享。

选择主题

明确核心主题,是形成一个优秀的数字故事的基础和关键。个人的或者具有观点性的故事,用做报告或者教学用的故事以及讲述历史事件的故事,常常被选为数字故事的创作主题。在数字故事网站http:\\省略中,作品《蜕变自己改变世界》、《泰迪的故事》、《互联,课堂在进化》等,就是上述主题的典型代表。这些优秀的故事是基于真实的事实,但又不是简单的“镜像”记录。在对主题深度解读的基础上,创作者融入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故事编写与脚本设计

完成主题的选择后,我们需要编写故事。故事编写完成后,需要将故事中的主要情节提炼出来,并用多媒体元素重建故事情节,其间需要标注出所用的媒体元素及其呈现方式。脚本设计模板如表1所示。

故事板设计

故事板设计即是将脚本设计可视化呈现,有效地组合各种素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也就是预设数字故事中每个场景包含哪些元素,元素间怎样组合。故事板设计是数字故事创作过程中重要而且必需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形象而直观地显示出了作品完成后的可视化效果,而且引导我们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场景的布局,合理地处理各元素之间以及元素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数字故事网站中的部分作品为例,如图1所示,介绍故事板的设计,仅供参考。

素材收集、创作与处理

数字故事是由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元素多样化组合而成的。因此,在创作数字故事的过程中,这些元素的收集、创作及处理方式显得非常重要。

1.素材收集

首先,文字方面,故事文本经过脚本设计,已经非常简洁凝练,此时就要关注字体了。字体如果运用恰当,可以成为数字故事的点睛之笔,如图2所示。

其次,图片方面,数字故事作为可视化讲述故事的方式,运用图片表情达意。一张图片运用恰当,可以省掉很多文字的赘述,同时也能让读者快速进入故事场景,融入故事情节。那么如何才能收集到自己想要的图片呢?搜索图片的关键,在于提取文字的关键词。要学会运用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同时还要尝试用英文搜索。

再次,音视频方面,在创作故事时,运用较多的是背景音乐,特别是轻音乐,用来烘托气氛。音乐的选择需要多听、多收集,最好能够归类。在数字故事中,视频用到的会比较少。

2.素材创作,鼓励原创。原创可以让故事更加真实

数字故事的素材除了可以在网络中进行收集之外,笔者极力推荐大家进行原创。数字故事是在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学习中的故事,那么,真实的图片和音视频更能让故事的真实性展露出来。原创的途径有很多,比如拍摄、手绘、软件做图等,具体如表2所示。

3.素材处理

一般情况下,收集到的和创作的素材都要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应用到数字故事中,那么如何处理这些素材呢?

(1)文字的处理

文字是故事的精髓,也是数字故事的核心内容。如果留心,你会发现,无论什么形式的画面设计,都是要通过文字或者图示化的文字表达意义。因此,如何对文字进行设计显得非常重要。

文字处理有三个方面。从案例中会发现有很多比较优秀的数字故事,在文字表达、字体选择和排版方面都做了精心的设计。

(2)图片的处理

对于图片的处理技巧一般会有:裁剪(主要是为去掉图片的冗余信息、改变图片的形状、突出主体,常用软件如PPT、SnagIt、QQ等);抠图(主要是为去掉背景、保留关键部位、实现剪影效果,常用软件如PPT、Photoshop等);加边框、着色、渐变(主要是为实现整体色彩协调、凸显强调部分,相关软件如PPT、QQ影像、PhotoWORKS等);压缩、转变格式(主要是为缩小文件容量、处理特殊图片,主要软件如ImageOptimizer、Photoshop、PieBatchConvert等)。

(5)音视频的处理

大多数数字故事都是配有背景音乐的,再加上音乐与视频的处理大同小异,因此,这里重点介绍背景音乐的处理。对于背景音乐的处理主要是根据特定的时间进行音乐的截取、合并、转换格式、去除杂音、设置淡入淡出等。这里推荐几个比较好用的音频处理软件:QQ影音、Audacity、会声会影等。

目前,制作数字故事的软件很多,在这里,我们选择简单易学、功能强大的PowerPoint 2010作为数字故事制作软件,在所设计的故事板的引导下,整合各种素材,制作成完整的数字故事作品。PowerPoint 2010也具有制作视频的功能,制作方法如下。

点击“文件”菜单,然后选择“保存并发送”,在“保存并发送”中选择“创建视频”,此时会看到相应的提示,根据视频日后运用的环境,如用于计算机显示器或投影仪,可以选择“计算机和HD显示”;用于上传到Web和刻录到标准的DVD中,可以选择“Internet和DVD”;用于便携式设备,可以选择第三个选项。

修改与完善

作品制作完成后,还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我们可以沿着下面的路线图,检验自己的作品,如图3所示。

展示与共享

有些数字故事的展示涉及有关的评价。数字故事的评价可以从四个方面人手:故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和创新陛。如表3所示。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展示和分享数字故事的方式越来越丰富,包括数字故事网站、微博、数字故事爱好者群、视频库等,而这些也成为了大家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场所。

综上所述,数字故事的创作是一项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创作过程要融入创作者的热情、信念、价值观。当创作数字故事时,要把握六个关键点:第一,对故事进行整体设计,首先关注数字故事的目的、受众、场合,然后是结构、版式、色彩、情感,最后才是文本、图片、图表、图示和视音频等;第二,聚焦故事,故事是第一位的;第三,画面简洁,一张图示只说一个观点,充分利用留白的艺术和关键词呈现方式,适当的时候采用剪影效果,注意文字图片的排版和背景设计,背景最好是简单清晰的图片,第四,充分发挥视觉传达,即尽量能够把文字翻译成图;第五,学会利用动画引导读者的思考;第六,不断改进,数字故事创作完成第一稿后,还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很多精品的数字故事都是反复修改之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因此,要不断地反思总结,观摩学习(优秀作品、优秀图书、电视广告、街头广告、海报、卡片、名片、报刊杂志、商品包装等)以及与同行交流。

优秀数字故事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探索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之初,我们常会选择模仿他人的优秀作品,领悟其中的设计思想和制作要点,进而在此基础上慢慢地形成个人的特色。而优秀的作品如何获得?在这里,我们提供了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数字故事网站http://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