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活动记录十篇

时间:2023-04-03 16:11:45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篇1

一、理论学习,夯实基础

我们先重温《幼儿卫生学》《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等书籍,让教师们准确地理解“适宜的运动量”的概念,以及适宜的运动量的三要素:活动强度、活动时间、活动密度。

二、制定表格。分工观摩

为能帮助教师集中围绕“适宜的运动量”主题进行观摩和交流,我们设计制定了《幼儿脉搏抽样记录表》《幼儿练习密度登记表》《教学观察记录表一、二》。样表如下:

1 《幼儿脉搏抽样记录表》

被测幼儿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活动能力

2 《幼儿练习密度登记表》

班级_________受测幼儿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活动能力_________

测定者_________测定时间_________

3 《教学观察记录表一》:重点观察幼儿跟随教师进行练习活动的内容、形式、次数、质量、幼儿身体表现等。

4 《教学观察记录表二》:从教师教学行为角度,观察记录教师组织活动过程中的教学语言、行为、策略等。

在观摩活动前,先明确教师观摩任务,分工填写表格。教研组内有十一名教师、一名保健老师。从参加活动的幼儿群中抽取三名幼儿,活动能力分别为强、中、弱。观摩的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对其跟踪观察记录。保健老师负责监测三名幼儿的脉搏,监测脉搏时间分别在活动前、运动高峰期和活动后三分钟,并及时记录《幼儿脉搏抽样记录表》。安排三名教师分别负责其中一名幼儿,用秒表测算记录幼儿练习次数和时间,并记录《幼儿练习密度登记表》,最后计算出该幼儿的练习密度。安排四名教师重点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具体到语言、动作、活动程度、身体表现等。剩下四名教师重点观察记录执教者的教学行为、师幼互动、活动评价等。在研讨交流中,大家要把各自记录的信息向大家分享展示,在表格数据和文字的结合中探讨幼儿适宜的运动量的教学问题。

三、解读表格。促进教学

(一)通过解读表格,学会了解幼儿。

《幼儿脉搏抽样记录表》实录一

通过表格发现:三名幼儿在活动前后的脉搏数值都有变化,并且活动中的脉搏数值高于活动前,活动后的数值与活动前接近。还发现活动能力越强的幼儿在运动高峰期的脉搏数值越大,活动后恢复较好。幼儿活动能力越弱,活动前后的脉搏变化差异越不明显。所以适宜的运动量应该是幼儿在活动中的脉搏有明显加快,并且在活动后能很快恢复到活动前的脉搏。

通过这一发现,要求我们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时要多关注活动能力偏弱的幼儿,激发他们运动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体育游戏和运动锻炼中,提高他们的运动量。

(二)通过解读表格,调整教学设计。

通过计算得出表格中幼儿月月的练习密度约为20%,运动量过小。在研讨中我们结合《教学观察记录表二》记录下的教师教学行为寻找原因,发现在情境练习中教师提供三种不同材料让幼儿练习,但是幼儿练习的次数分别为3次、2次、1次,幼儿练习投掷的次数太少,影响运动目标的实现。

经过研讨我们调整了教学环节和游戏材料,增加幼儿练习的机会。来提高幼儿的运动量。

经过调整后,活动中的齐齐一共有17次的练习机会,在情境练习中虽然教师只提供了两种材料,但是数量充足,能让齐齐在情境练习中就有10次练习机会,整个体育活动中齐齐的练习密度达到41%,是适宜的运动量范围。

设计体育教学时不仅要考虑整个活动流程的完整性,同时要依据幼儿运动发展规律和体育技能的特点,保证幼儿的运动量。可以考虑提供丰富且有层次性的运动器械,逐步拓展幼儿的运动内容;安排新颖有趣的游戏形式,提高幼儿运动的积极性;还要考虑运动器械的数量、场地、幼儿练习形式等,保证每个幼儿有充足的练习次数,达到适宜的运动量。

(三)通过解读表格,改善教学行为。

《教学观察记录表二》实录节选一

活动目标:练习肩上挥臂向前投掷;乐意与同伴一起参加投掷游戏,体验运动。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篇2

【关键词】数字时代;档案;教学

一、高校教学档案原始记录性在数字时代的“适用性”

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高校教学管理已普遍实现了电子化教学。从现有的科技手段来看:磁盘阵列、光盘库等都已作为电子档案存贮的设备,在高校档案信息存储中广泛应用。在这种趋势下档案的“原件”重要性是否下降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原始记录性在纸质文件时代最直接、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就是“原件”,纸张和内容信息不可分割,固化为一体,通过形式特征很容易辨别是否“原件”。但在数字化时代逐渐应用后,“原件”的概念也不那么明显。取而代之的是用“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可用性”判断和保证电子文件的档案属性。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不是对原始记录性的淡化,而是对原始记录性的继承和发展,是原始记录性在电子文件时代的变现形式。

二、“原始记录性”与“数字化”的关联

“原件”的原始记录性与其“数字化”后,存在一定的共同性。一份真实的教学档案(电子教学档案),应符合下列条件:一是文件与其制文目的相符;二是文件的形成和发送与其既定的形成者和发送者相吻合;三是文件的形成或发送与其既定时间一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 文件管理 第1部分:通则》在认定一份电子文件具有真实性时所必备的条件。实质上,对电子文件真实性的要求也是原始记录性的主要内容之一,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教学档案管理电子化的目的,是实现教学成果、教案、教材、优秀论文、学籍、毕业生名册等一系列教学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管理。教学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是保证教学信息资源共享,以方便档案利用者的使用。由于教学档案范围较小,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部分不会,于是教学档案在其性质上便有了“数字化”的优势,所以,实现进一步的教学档案数字化可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利用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档案信息服务园地。借助教学档案这一信息宝库,及时了解高校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和动态,形成一个紧密的教育教学信息网络。

三、原始记录性与数字化档案可靠性的关联

关于电子文件可靠性的解释是:一份可靠的文件是指文件的内容可信,可以充分、准确地反映其所证明的事务、活动或事实,在后续的事务或活动过程中以其为依据。关于档案可靠性的理解,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都是基本一致的,都是指内容真实可信。也就是说,档案的内容既可以成为人们开展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的依据,又可以在后续的事务活动过程中以其为依据。电子教学档案的可靠性主要侧重于强调档案的形成活动能够成为真实的历史记录,即教学档案内容所对应的是确确实实于原件一致的,通过内容可以反映当时教学内容、成果的原貌,并可以成为我们日后查考的依据。电子教学档案的可靠性要求符合绝大多数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标准,都能成为其形成活动的原始记录。如此一来,就充分保证了电子教学档案文件中不允许档案赝品的存在。

目前各大院校的校园网都已建成,在教学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基础上,利用校园网络实现教学档案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使广大师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研究,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多出科研成果,使高校成为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发动机。在教学档案的利用上,如毕业生名册和学籍等网上查询,不但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减少档案利用者往来学校的时间和费用的支出,并能有效制止假文凭的泛滥,为净化社会学风起到良好的作用,从而使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

四、原始记录性与电子文件完整性的关系

一份档案的完整是指档案是齐全的,并且未加改动的。其实,电子档案的完整性体现了其制作活动与形成活动的一致性,要使电子档案具有完整性,就必须要求其制作活动与形成活动相一致。档案的制作活动必须忠于文件制作形成者的思想意志,忠于文件的形成活动。不管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我们都要求完整地保存档案制作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稿本及其各种改动记录,尤其是具有原始记录性的教学档案。就电子档案而言,应该防止档案内容未经授权而改动,即便是经授权的合法改动,也应把这些改动记录完完整整地保存下来。档案形成之后可对文件进行哪些添加或注释,在何种条件下可授权添加或注释,及授权由谁来负责添加或注释。任何授权的对文件的注释、增或删都应明确标明并可跟踪。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对电子档案制作活动的实时监控,确保电子档案能够成为其制作活动的真实的历史记录,这也是电子档案能够成为其形成活动的真实的历史记录的必要前提。

电子教学档案不同于纸质档案,由于它对计算机系统的严重依赖性,使得它能否为人们所识读、所理解不是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因素,还涉及到生成、识读它的系统环境的影响。如果抛开电子档案系统环境等技术条件的因素,保证电子档案的可用性与维护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使电子档案能够被定位查找、检索、呈现或理解,就必须从电子档案的产生形成、办理运转到归档的整个文件生命周期中将所有的档案制作活动完整地记录并保存下来,这些辅的制作活动记录有助于我们对电子档案内容的理解。同时,确保原始档案与电子档案一致的情况下,也要确保原始档案的妥善保存。便于应对各种尚且不能预测的情况下的原始档案的真实可查。

五、教学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展望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学档案发展也不能置身世外。如今社会兴起的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都要求教学档案管理的电子化,我们只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搞好教学档案的电子化,才能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宁媛.教学档案电子化管理[J].兰台内外,2004,(6):49.

[2]归吉官.再认识档案的原始记录性[J].山西档案,2009(06):15-17.

[3]吴宝康.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40.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篇3

关键词:

数据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要据此进行分析,寻找规律,或者发现新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学习者,小学生们不可避免地要与进行记录的物质——记录单打交道。那么,记录单是不是只要反映实验数据就够了呢?不行。因为它的使用者是还不会探究、还没有掌握具体方法、还没有形成科学思维习惯的学习者。对他们来说,记录单同样是学习的对象,而不仅仅是数据记载本。对他们来说,记录单是可以指导他们进行有效探究的、可以利用的、使用方便的工具。所以,对教师而言,要拓展记录单的功能,让记录单的效益最大化。

记录单可以提醒学生探究活动的目的。

我们做这个研究活动的目的是需要在活动前明确,在活动中牢记的。我们所有的活动是为目的服务的,我们发现的现象、变化意味着什么,是需要思考的。不能把研究活动降低为“活”与“动”,似乎只要学生在动手他们就自然有收获,这就把研究是否能够取得结果的机会完全建立在学生纯粹的自发探索上。别忘了,他们只是未成年人,他们是少年儿童,他们的目的意识还未建立,他们容易被新奇的现象吸引,沉迷在光怪陆离的表象之中。于是教师要做的是提醒他们将视线再往深入投放一下,将思维的触角伸出来,发现规律。

那么,在学生浑然忘我地活动时大声嚷嚷吗?还是在活动结束后再另外给时间思索?都是亡羊补牢之举。做法一,学生不易听见,即使听见了也不见得会理会。做法二,是对时间的浪费,对效率的忽视,也会助长学生行与思分离的习惯。

明确目的的时间肯定是活动之前。但让学生在活动中还记得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就需要在过程中有一样可以提示他们的物品。记录单可以承载这一任务。在设计时,记录单上除了可以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事物的变化,还可以出现一些提示思考的记录内容。比如:两者有相同的地方吗?两种现象哪里不一样?说明了什么?这让你产生新问题了吗?或者这种情形要怎么避免等等。学生在进行现象记录时,必然要看到这些问题,如果他们遗忘了、忽略了,这些同样需要记录的问题会帮助他们想起活动的目的。

在《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的记录单上,教师在要求学生设计天气符号的同时,提示了一个小小的思考问题“你对这种天气中生活的人们有什么建议吗”,让学生将天气现象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用合适的方式描述天气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当然,思考的提示并不一定需要以一个标准的问题的方式出现,它可以是多样的,可以让学生以文字记录,也可以是图案。

记录单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分工。

科学课的许多观察、探究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因此,需要调配好组内的人力资源,让每个人有事要做、各司其职,让每个人的工作成果整合后显现出这一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工作的合理分配就显得极为重要。分工合作的训练虽然一直贯穿于科学课程的学习之中,但学生可能会遗忘,尤其是刚刚进入科学学习的三年级学生;或者学生的分工轻重不均,有人很快完成了,有人却不然,让整体的研究进度滞后;或者趣味性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急着动上了手,缺少分工的活动低效、混乱。

记录单就可以对分工进行提醒和指导。要求学生动手之前先看看记录单该如何填写,然后自然关注到记录单上对分工问题的提示。如果是简单的分工,记录单上写上一句小小的温馨提示即可。如果这个分工需要大家商讨商讨,则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的路径,如:要完成这个研究活动需要做哪几件事?我们有几个人?哪些事可以合并由一人完成?谁更适合做某件事?诸如此类。减少分工安排中可能出现的误判和冲突,提高效率,也让学生学着如何进行分工,掌握一些策略,也许他们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模仿着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合理地分配研究资源。

记录单可以帮助有效汇报。

观察、探究之后要把活动的成果展现在人前。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清楚地表达出他们活动的过程、这中间的发现和他们对规律的探索。有时可以用图示,清晰明了;有时则需要用语言,详尽准确。不管哪种方式,都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挑战。所以,有时我们会看见学生活动后无法汇报他们的过程、遇到困难后的解决方法等相关信息。此时,教师需要提供一个支架,帮助学生整理活动中的信息,梳理分析思路,组织汇报语言。谁可以承载这一功能呢?记录单。它可以不言不语地完成这一任务,不必教师多费唇舌,能有效节约课堂时间;它可以让这一支架一直停留在学生的视野中,而不像口头指导容易随风飘散。

这就要求记录单的设计体现出顺序,逻辑性要强,能给出一些关键的点拨,还能给出交流时的语言组织。可以这样来结构,以“摆线”的研究为例:

本组数据:

第一次试验,摆线     厘米,15秒内摆动    次、    次、    次,平均    次。

第二次试验,摆线     厘米,15秒内摆动    次、    次、    次,平均    次。

其他小组数据:

            摆线     厘米,                        15秒内平均摆动    次。

            摆线     厘米,                        15秒内平均摆动    次。

可以得出的结论:

此外,我们还有新发现: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篇4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能力;民办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004-03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6月至9月,笔者选取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达县、宣汉等地区的21所民办幼儿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自编调查问卷“达州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状况问卷”230份,回收224份,有效回收率为97.39%。通过前期研究发现:达州市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存在着专业结构不合理、新手型教师偏多、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存在着严重缺陷、教师具有较强教学反思意识但教学反思能力不强等问题。民办幼儿园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特殊性,如大多数被调查幼儿园都是实行的“一教一保”制。教师和保育员两个人承担一日活动的全部保教工作,较少有休息和学习时间,工作量较大;相较于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职称评定、培训机会较少。结合研究结果和实际情况来看,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势在必行,需要通过各种职后培训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另外,学前教育研究者应该关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途径,以及怎样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幼儿教师真正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教育理论知识的获得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把教育知识和观念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内化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智慧。而行动研究恰好能将教师的知识和教学实践完美结合,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前,关于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较少,主要从教师的观察能力、实践智慧等维度探讨行动研究前后教师能力发生的变化,对今后的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有一定启示。蒲月娟通过对40名来自不同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游戏观察记录的分析和访谈,发现幼儿教师角色游戏观察中存在观察意识弱、观察随意性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榜样激励法、参与式培训、世界咖啡馆分享法、案例对比法、手册推进法等方法,帮助幼儿教师有计划地在反复观察实践中养成观察的习惯,获得观察的方法,从而提高幼儿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观察能力。对于教学反思的界定和结构,很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申继亮认为,教学反思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能力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监控:二是指教师对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加以自我规划与设计的能力。吴卫东认为,教学反思能力主要由自我监控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两大部分构成。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达州市民办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意识较强,但教学反思能力不足。因此,应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方法

1.研究被试

以达州市小红帽幼儿园6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行动研究。

2.研究程序

首先,通过被试已有的反思日记和问卷调查结果,了解其教学反思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可能的原因。其次,对现有问题提出行动研究方案,引入专家讲座,明白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对比法,以反思日记的记录和分享作为载体.反复训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和他人教学过程及结果反思的能力,并制定反思能力提升机会,让教师进行反复实践和调整。一方面,训练她们反思日记记录的框架,包括讨论反思日记记录的原因、记录事件的选择、分析的几个层次、改进的措施。另一方面,引入优质课观摩,让两位教师同时对其他教师的某一教学行为、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等进行观察并写下反思日记,比较即时记录与回忆记录、授课者和听课者在教学反思中的差异,帮助幼儿教师找到自身的原因,提高教学反思的水平。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停留在有语境的表面内容。缺乏自我觉察和深刻分析的交叉

对16位教师的16篇日常教学反思日记进行分析。主要借鉴Joplin.L等人提出的“2×2表:日记陈述一反思层次”,以日记陈述作为横轴(包括内容和过程),反思层次作为纵轴(包括表面反思和分析反思),把教学反思分为4个象限:A象限(表面内容,没有情绪语境)、B象限(表面内容,包括情绪语境)、C象限(对内容的复杂理解)、D象限(自我觉察和深刻分析的交叉),见表1。

对16位幼儿教师反思日记记录的层次进行分析,87.5%的教师都存在着记录停留在表面内容,缺乏深层次的反思和分析的现象,这可能与大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教龄分布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前期调查发现,民办幼儿园教师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仅占47.8%,毕业于学前教育專业的幼儿教师还不到教师总数的一半,而其他的专业所占比例多达52.2%,这影响了教师在职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获得。另外,民办幼儿园中,新手型教师居多,他们的职业发展尚处于经验累积阶段,而教学反思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培训和实践才能形成。

2.反思日记的结构上.缺乏操作性强的改进措施

16篇反思日记中有9篇提出了改进措施,主要有教学语言的儿童化、教学设计的修改、关注幼儿的个别化需要等,其分布频率见表2。

在16位幼儿教师的反思日记中。仍有43.75%的教师的反思日记在结构上缺乏改进措施这一环节,存在着结构上的缺陷。虽然反思日记写作没有统一的规范结构,但笔者认为,从反思的层次上看,应该有原因的分析,以及改进措施的提出。

在有改进措施的9篇反思日记中,有的出现了教师所预设的反思措施名称,但是对于“具体的做法”提及甚少。例如,一位教师提到“讲故事的时候表情和动作很丰富”,这个点的反思只是笼统的描述,就像生活中我们要求孩子“要做个好孩子”一样,对于好孩子应该有哪些行为却没有具体标准。从这点看,也体现出教师的教育理念通过不断的专业培训有所更新,但却没有操作性强的实施步骤,往往使反思的效果落不到实处,停留在表面上。

3.幼儿教师即时记录与回忆记录的差异分析

选择两位教师,对同一个教学活动“野猫的城市”进行观摩,教师1在活动过程中边观察、边记录并完成反思日记,教师2在活动结束之后。对活动进行反思并撰写反思日记,探讨反思日记的记录时机对反思效果的影响。

案例1:不同时机教师的反思

教师1:即时记录

“这位教师出示封面中的野猫,提问画面中有谁?可能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孩子们大多数说出了答案——野猫。有的孩子说野猫想找小朋友玩,有的说野猫在树林里散步……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在第二部分讲述故事的时候,让孩子用动作表示城市的美,很形象生动……第四部分,幼儿介绍自己的城市时,一个孩子说自己的城市很美丽,有的说自己的城市有很多垃圾箱,有的说自己的城市有凤凰山……应该让孩子两个一组,互相介绍,这样就能让大多数孩子有机会说话。”

教师2:回忆记录

“活动开始时,老师采用了图片导人的方式,这种方式很普通,但是孩子们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图片上。老师的语言很生动,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最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回忆故事的内容。我认为这位老师的优点是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很多。”

这两位教师针对同一活动的反思记录,应该说体现了记录时机存在的差异,教师1(即时记录)能更多地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幼儿的行为反应甚至是幼儿差异性的回答进行思考,并延伸出一些孩子想象力相关的分析。当然,这位老师可以进一步分析是哪些行为促成了幼儿有想象力的回答,以及教师提问的开放性、教师提问时鼓励的语气、教师给予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对幼儿回答的肯定等,通过这些分析.对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行为的专业化有更大的帮助。

教师2(回忆记录)则是概览性的记录,像记日记一样概述教师的教学过程,分析其优缺点,细节性的描述和反思较少,可能会丧失对一个教学活动价值的挖掘和反思。回忆记录会受到记忆力的影响。容易遗漏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4.授课者与听课者反思日记的差异分析

选择两位老师,教师1是授课者,组织教学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教师2是听课者,对教师1的活动进行观摩和评价,探讨授课和听课两种角色的教学反思特点和角色对反思效果产生的影响。

案例2:不同角色教师的反思

教师1:授课者的反思

“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开始听得很认真,但坚持不了多久就开始东张西望了。他们很喜欢故事中的斑马,但是不明白为什么河马说城市是一个很痒的地方。”

教师2:听课者的反思

“这位老师的语言很有亲和力,孩子们很专注:讲故事的时候表情和动作很丰富,我喜欢她的这种方式,我要向她学习。”

以上两位老师,针对同一活动的教学,站在授课者和听课者的角度进行反思,从反思的文字进行分析,有情境的分析,如故事讲述的方式、幼儿的兴趣点、教师的语言等。但是,两位老师的关注点有很大的不同,教师1(授课者)更关注幼儿注意力的集中状况,因为这是影响评课者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因素,然而这位教师对于幼儿注意力分散原因的分析,以及根据这些原因怎样调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位置安排等缺乏深刻分析,教学反思仍然停留在表面。

教师2(听课者)关注点在于教师的语言、体态等,结合自身缺点进行反思,他们的反思与自身的实际联系更多,属于取长补短式的观察和反思。但是,較少关注授课者的其他信息,反思深度也不够,仅仅是点到为止的几句话,未涉及具体的改进措施。当然,这两种视角也反映了大多数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特点,因为角色的不同,反思点也存在差异。

四、实践的成效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篇5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研究在教学互动分析技术和TIMSS录像研究技术两次重大突破的影响下,进一步向微观化、技术化的纵深路向发展,使课堂微观研究进入了信息技术的鼎盛时期。教学互动分析技术是一种适合从微观上探索行为规律和性质,综合运用结构性观察、话语分析等多种方法的研究技术。TIMSS录像研究技术则是在互动分析技术的基础上,从跨文化、跨学科的视角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研究和系统研究的新技术,特别是大型课堂教学录像数据库和数字化分析平台的创建,极大地显示了信息技术在当前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巨大威力。

课堂微观研究是西方20世纪S0. 60年展起来的教学研究趋向,这种研究趋向与教育研究领域的一系列技术革新紧密相联,也可以说,课堂教学的微观研究是在教学理论研究的迫切需求与对教育信息技术革命的回应和互动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在哲学领域从技术视角对课堂进行微观研究的首推福柯,其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生态学、语言学、政治学、技术学等诸领域都开辟了课堂微观研究的疆域。一时间,课堂政治学研究、课堂交往(互动)研究、课堂生活体验研究、课堂民族志研究、课堂叙事研究、课堂生态学研究、课堂技术学研究等各种研究异彩纷呈,竞相斗艳。其中,早期研究中具有较大影响和代表性的要推课堂人类学和课堂社会学的研究。后来,随着教育技术领域教学互动分析技术和TIMSS录像研究技术的两次突破,课堂微观研究借助全新的信息技术进入了鼎盛期。

一、课堂微观研究的技术化趋势

1968年,英国教育人类学家扬(Young )、史密斯 (L. M. Smith)和杰弗里(W. Geoffrey)首次应用人类学( Microethnography)的方法,即所谓的“微观民族志”对班级过程进行人类学实地研究,从此开始了“实地研究”的历史。他们宣称自己的“基本目的在于描绘一所贫民学校中某一班级文化的沉默的语言,从而使那些没有生活在其中的人能够理解他们的微妙与复杂之处”。他们搜集资料的技术主要是“参与观察”( Participant-observation)与“深度访谈”( depth-inter-view )。所谓参与观察是指教育民族志家在一所学校或一个课堂中做研究时,不仅作为旁观者观察所研究对象的一切,同时也相当程度地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作为其中的一员,以求更密切地、接近地观察。所谓深度访谈则是指教育民族志家与研究对象作无拘无束、较深入的访问谈话,即事前不规定所要访谈的问题,更不限定回答的方式,而是就某一范围的问题作广泛的聊天式的对话,或对某一特定的问题作详细的说明。在这种观察和访谈中,录音、摄像等技术起了主要一记录作用,为后续的微观研究反复进行积累了大量生动、翔实的资料。

我国学者将民族志方法运用于课堂作微观研究的时间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南京师范大学吴康宁教授所开展的课堂教学社会学研究即其中具代表性的一例。他们认为,不论从理论还是从事实出发来分析,课堂首先是一个正式的“社会活动场”,然后才是一个“教育活动场”。在课堂社会中,存在着特殊的社会组织—班级与小组;特殊的社会角色一一作为权威的教师与有着不同家庭及群体背景的学生;特定的社会规范—课堂规章制度,以及由此而发生的各种基本的社会行为,诸如控制与服从、对抗与磋商、竞争与合作等。

但是,不管“微观民族志”的“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也好,也不管课堂社会学研究的“社会活动场”分析也罢,都显示了一个共同的趋势,那就是都渐渐地走向了微观的技术化方向,都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寻求与日新月异的教育技术、信息技术领域的融合。而最终促成这种融合的是教育技术领域两项关键技术,即课堂教学互动分析技术和TIMSS录像研究技术的出台。

二、教学互动分析技术—课堂微观研究的首次突破

课堂教学师生行为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Analysis System ,FIAS )由美国教育学家内德·弗兰德斯于20世纪六十年代初提出,由于它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为人们探索课堂教学规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至今仍是西方教育界分析、评价课堂教学,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理想工具。教学互动分析技术是一种适合从微观上探索行为规律和性质,综合运用结构性观察、描述性观察、访谈、内容分析、话语分析、定量数据处理等多种方法的研究技术,通常用于互动过程规律、互动特征、教学结构的发现以及教与学现象的评估。无疑,教学互动分析技术的提出,使课堂微观研究得到了首次突破。

弗兰德互动分析技术大致由三个部分构成:(1)一套描述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2)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3)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研究目的的矩阵表格。弗兰德编码系统把课堂上的语言交互行为分为教师语言、学生语言和沉寂或混乱三类共10种情况。按照弗兰德分析技术的规定,在课堂观察中,每3秒钟取样一次,对每个3秒钟的课堂语言活动都按编码系统规定的意义赋予一个编码码号,作为观察记录。这样,一堂课大约记录800一一1000个编码,它们表达着课堂上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每个事件占有一个小的时间片断,这些事件先后接续,连接成一个时间序列,表现出课堂教学的结构、教学行为模式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记录数据的显示和分析是通过分析矩阵来实现的。从弗兰德的课堂教学互动分析技术可以看出,教学互动分析强调结构化、定量化,有利于从大量微观的信息中挖掘意义。

目前教学互动分析技术主要是基于交互言语的分析,即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或discourse analysis )。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简称CSCL)拓展了弗兰德互动分析技术,在研究中尤其注重言语所扮演的“社会情境角色”,主要表现在对以下方面的关注:(1)成员个体和小组整体的知识结构变化;(2)小组内社交关系网络(Social Network)的形成;(3)协同知识建构过程的互动结构;(4)互动过程中的情感水平和认知加工水平。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智能交互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保证高质量的意义协商、相互教导和小组协作。可以说这是教学互动分析技术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或最高境界。

FIAS这种著名的教室观察系统,不但可以用来记录和分析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的教学行为,提供教师改进教学的反馈信息,更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一项参考指标。其优点在于以量化的方式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交互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合课堂观察所得到的有关教学的质性描述,可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分析。其局限在于重视口语行为,而忽略了非口语行为的信息;其次,重视教师对整个班级的行为,却较忽略个别学生的行为。

三、TIMSS录像信息分析模式—课堂微观研究的二次革命

1994-1995年,41个国家(地区)约50万名学生参加了第三次数学和科学教学比较研究项目(Third International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的测试。在TIMSS录像研究项目中,美国、德国、日本的研究工作者首次大规模地对这三个国家八年级231节数学课进行了实录,并构建了录像信息分析模式,用于比较研究三个国家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成就的关系。TIMSS应用录像分析方法的数学教学比较研究报告《德国、日本和美国八年级数学教学比较研究项目的方法和发现》于1999年2月在互联网上正式,立即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被誉为是信息技术在教育研究中应用的革命性的突破。在TIMSS录像研究项目基础上,从1998年开始,由James W. Stigler教授领导的课程实验室又开展了TIMSS-R录像研究项目。该项目每四年举行一次,参与的国家已由1995年的41个增加到2007年的60多个,并且对世界各国教育的影响日益增强。TIMSS录像研究技术首先由上海市教科院的蒋鸣和引入我国,开发了符合我国中小学实际的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模式和相应的工具软件,并创建了一个供试验用的录像资料库,深受广大教师欢迎。

TIMSS录像研究项目的研究程序是:选择样本课;现场摄录;录像带的数字化处理;课堂教学信息编码;统计分析;比较研究。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是其复杂的信息编码方法。

1课堂教学录像的信息编码方法

课堂教学录像信息编码过程指对课堂教学录像提供的丰富而又复杂的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其基本目标一是构建教学质量的概念;二是能有效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因此,TIMSS录像研究项目设计了一种两轮的信息编码方法。

第一轮编码:课堂教学结构编码。课堂教学过程的客观描述是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编码的基础,为此,TIMSS设计了一种课堂记录表,把课的过程按下列几个维度分类:

第二轮编码:课堂谈话编码。在课堂中的谈话可分为公共和私人谈话两种,公共谈话定义为每个人都能听到的谈话,私人谈话则仅涉及到教师和个别学生的谈话。在编码中,主要关注的是公共谈话。TIMSS录像研究采用两次编码方法对课堂谈话进行编码,第一次是对谈话片段(utterance进行编码,具体方法是每一课随机选择30个谈话片段。谈活片段编码分为十二种类型,其中教师谈话片段分为6类,学生谈话片段分为5类,这一分类的描述见表2。

转贴于

第二次是在初次编码基础上进一步对内容作细分编码,增加了谈话启发一响应序列(Elicitation-Response)来刻画师生之间的交流。启发一响应(ER)序列是指一系列师生交流的循环、每一循环从初始的启发开始,通常以最后的领会结束。谈话片段的启发类别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五个子类,分别是内容启发、元认知启发、互动启发、评价启发和其它等五个子类。

2 TIMSS-R录像课堂研究的分析框架

TIMSS-R录像研究在TIMSS录像研究分析编码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课堂教学分析的框架,作为编码的理论和方法基础。这一课堂教学分析框架分为六个维度:课的目的 (Purpose)、课堂常规< Classroom Routines )、参与者的行动(Action of Participants)、课堂谈话(Classroom Talk)、内容(Content )、气氛(Climate )。这个分析框架也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开辟了空间。

3 TIMSS-R录像课堂研究的分析平台

虽然会话分析技术并不是一种新技术,但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会话分析,并在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互情境中应用会话分析,却是一类较新的研究领域。面对面的互动活动中,参与者的行为表现(包括身体姿势、语调、表情等)均可被录像保存供分析者作反复而细致的分析研究。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互记录(包括文本信息、语音信息、与系统软件的交互行为序列)也可被保存。这些交互数据的分析可借助一些工具软件来实现,包括德国Altasti公司产品(支持文本、声音、视频格式的定性内容分析)、澳大利亚QSR公司产品NiJD*IST, CATPAC(应用神经网络算法确定文本中词句的关联性)、Transana(方便标注视频录像信息,建立解释信息和视频信息的关联)、希腊的Agna(社交网络分析软件)等。

由美国威斯康辛一麦迪逊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中心牵头的数字化洞察力(Digital insight)项目开发的Transana平台用于把录像数据转化为文字并进行分析,是同类产品中性能最佳的一种。它提供了一种观察录像的方式,创建文字,并把文字置于录像的框架下。它提供了对研究者需要分析的录像部分进行辨识和组织的工具。同时,它通过给录像标注关键词用以组织和储存大型数字化录像文件。Transana平台可储存8000余节课的数字化录像文件,从理论上讲,截割的录像片断没有数量限制,即研究者可根据需要随便对储存的录像进行截割和提取。应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从案例分析扩展到大型课堂教学录像数据库的研究与管理,是课堂教学录像研究发展的新方向。因此,TIMSS录像信息分析模式的建构对课堂教学的微观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篇6

关键词:虚拟世界;外语学习;研究

中图分类号:3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6-0050-03

一、引言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外语教育领域。虚拟世界基于学习管理系统,代表一个完全不同的网络学习环境,它是外语教育的重要平台,是课堂外语学习的有益补充,是非正式外语学习的重要保障。虚拟世界的外语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的教育模式,也不同于网络教育的其它教育模式。它代表着网络教育最新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同步交流的方式,交流的时间和交流组织形式。

虚拟世界可以使学生通过适时交互,主动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给学生以真实感,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自然环境相对匮乏,虚拟世界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应用对于我国外语教育尤其必要。目前,我国外语教育领域对虚拟世界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还未形成。本文通过对国外虚拟世界中外语学习研究问题与方法的介绍与分析,以期对我国虚拟世界中外语学习研究提供参考。

二、虚拟世界的环境特点

虚拟世界的环境特点主要表现在:作为封闭或者开放的环境;作为远程互动环境的虚拟世界。

1.作为封闭的或者开放的环境

虚拟世界经常是开放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可以自由地观察人们之间的互动。这种环境中的教育事件是结构性的,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会面,共同参与某一个教育事件。如在远程教育平台进行交流或者面对面的课堂、演讲厅等。这种封闭和开放的空间往往是教育机构所创建的,在这种虚拟世界环境中,学习社区被创建,进入某一空间的限制被设置,学习者能够构建自己的空间,掌控学习内容和活动。

虚拟世界为教育观察提供了各种语境:从非正式学习到自然开放环境中的互动到控制或者封闭学习环境中的结构式学习。很显然,开放和封闭的可能范围(非正式和正式学习)对研究设计和研究伦理产生影响。

2.作为远程互动环境的虚拟世界

虚拟世界是远程互动最理想的。虚拟世界的三维编排形式增加了存在感,组黏合和功能可见性可以适应计算机为媒介的各种交流模式,而且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还可以操作和创建数字对象,支持社会互动、交流、辩论和平行班级语言类国际分散学习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使远程协作的目标得以实现。

事实上,虚拟世界作为合作工具可能存在很多风险。首先,虚拟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步环境,意味着合作大学有可能存在时间、学期安排的差异。第二,如果学生在校园里使用计算机,防火墙和安全设置要比合作事件优先考虑。第三,虚拟世界是同步环境,同一时间和同一领域可能有几个不同的活动,也就是说,虚拟学习空间与传统的在线会议系统相比更难于管理和监控,当涉及评价、文献记录和数据收集时,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在虚拟环境的远程协作活动前,研究者的精心策划是非常有必要的[1]。

三、虚拟世界中的研究方法

虚拟世界中的语言研究方法可以从研究数据的类型、数据收集方法、数据的阐释以及语言研究的伦理问题几个因素来考虑。

1.研究数据类型

在语言教育领域,虚拟世界经常被用于同步语音、聊天通信和文本聊天室,内置语音聊天或者聊天记录工具。针对交流中多模态使用的可能性,私人文本和即时通讯的进一步加强,这使得数据收集更加复杂。虚拟世界的交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同步和异步多模态语言沟通,在这种沟通中,公共交流和私人交流的可能性同时存在;非语言交流,空间的设计以及虚拟世界的文化变量也会影响交流过程和研究活动。研究问题不同,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不同,数据收集的程序也不同,这就需要研究者在所需研究信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之间找到适切的平衡。

2.数据收集方法

数据的收集不仅与研究者的兴趣有关,还与研究者拥有的时间和财政资源有关。虚拟世界一般拥有聊天记录检索和截图工具,有许多免费软件可以直接与计算机的声卡相连,获得纯语言交流事件和静止图像,这适合于质性数据记录。但教育领域中使用的虚拟世界往往没有内置的记录系统,所有的虚拟世界事件的记录都需要使用电脑的外部记录软件,研究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同时使用能捕捉音频和视频软件的复杂性。

首先,在与他人进行互动的同时,再通过同一电脑屏幕捕捉程序进行记录是不实际的。很多屏幕捕捉程序并不允许同时记录内外声音,捕捉同一时间的声音和图像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请另外一个人到现场,整个的任务就是跟随这些事件并通过电脑屏幕捕捉软件记录这些事件。第二,要提前做好调试,设置正确的声音和图像的记录,确保所有的系统都能正常运行。如果录制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数据,结果却发现由于外部扬声器的原因,声音没有捕捉到,这是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最后,声音和图像文件经常是极大的文件,要占用很多空间,研究者务必保证用来数据采集的电脑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完成此项任务。

在考虑虚拟世界数据收集的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虚拟世界的三维特性。如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地点,很多会话往往同时进行,当虚拟化身距离足够近时,聊天才可以被记录。而且,在同一教育空间,在不同的位置可能有几个平行的会话在进行。如果学习者被分成更小的组或者离开此位置去进行两人一组的活动,超出声音可以录制的距离范围或者到了一个隔音区域,本地聊天不可及或者淡出虚拟世界的视线之外,他们的声音和活动就不能够被记录。但是可以要求学生通过适切的屏幕截获技术,随拍或者屏幕快照保存他们的个人聊天记录或即时消息交换的副本而跟踪学生者活动。

虚拟世界教育事件可以通过研究者或者观察者的虚拟化身来直接观察。在直接观察中,观察者/虚拟化身可以是这个环境的一部分,可以与学生和教师一起走来走去,如果研究需要,还可以与学生互动。虽然这种观察没有可见的记录设置,具有隐蔽性,且观察者的悖论依旧存在[2],但是参与者的知情权不能忽略。

3.研究数据的阐释

在虚拟世界中观察虚拟化身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时,要重点关注用户的技术能力、情感慰藉和技术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研究者观察的影响。虚拟世界的交流与面对面的现实世界交流有很大不同,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虚拟世界的学习者处于很平静的交际环境,完全可以掌控这种环境。如,学生对聊天信息不回应,可能是学生不会使用操作工具,而不是不愿意沟通。即使是有经验的用户也会遇到声音传输的技术问题,这种技术方面对交流事件的影响也必须考虑,还有学生沉默可能是麦克风出现功能障碍而不是学生害羞。因此,研究者辅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使学生有机会谈论技术缺陷之类的问题,以补充环境数据记录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虚拟世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在进行虚拟世界研究中,有三层伦理问题需要考虑:第一层是社会科学研究所共有的,一般研究关注的问题:知情同意书。在虚拟学习社区中,研究者要确保研究参与者有充分的知情权,对于知情同意书呈现的方式、呈现的途径、呈现的时间以及呈现的媒介都要提前规划,告知研究者研究的目的、研究结果呈现的方式、谁有权看到研究报告以及研究本身对研究参与者有何益处和伤害,如有伤害,是何种类型的伤害,怎样采取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

第二层所涉及的道德伦理问题是在线交流、在线研究和网络研究共同存在的,如美国网络研究协会伦理指南[3]强调的:研究者应该关注作为研究对象的私人和公共空间。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经常是非常模糊的,研究者应该考虑虚拟世界中学习者对私密性的具体的期望。要用跨学科的方法和多元文化的视角来认识虚拟社区中的隐私权。虚拟社区是基于网络的,网络是一种跨国资源,研究者和研究参与者对于国家的法律和隐私立法都必须予以关注。

第三层是关注研究参与者对虚拟环境的感知意识[4]。虚拟世界中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大多是公开的,窥探另外的虚拟化身也相对容易。在语言教育领域,与面对面的课堂相比,虚拟世界中的匿名和隐私可以使学生更公开地表达自己或者更加冒险、更加主动。同时,虚拟世界中一些没有经验的学生会被环境的复杂性所吓倒,回避与其他虚拟化身进行互动。一些有经验的学生不能认真对待虚拟世界中的学术学习或者外语学习,不愿意在这个环境中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因此,学习者对环境的感知,对环境舒适度、容忍度和接受程度也是研究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五、虚拟世界中外语学习研究趋势

到目前为止虚拟世界中的语言教育收集的研究数据和讨论还很有限,因为虚拟世界中的语言研究在2007年由于语音聊天的引进才真正繁荣起来。到目前为止,虚拟世界中很多教师和研究者开始探索学习方案的创设、实践指南以及虚拟世界中语言教育的特点。但这些研究只限于师生和生生语言聊天话语的分析,而对虚拟环境中语言学习与其他因素的相互关系探究较少。

未来虚拟世界中的语言研究将超越语言特点,探究虚拟环境所提供的其他的交际维度,如表征的、表现性的和艺术的交际维度,从跨文化语用视角、非言语行为以及社会语言学领域对虚拟世界中的语言学习进行多维互动研究。

参考文献:

[1]Dooly, M., & O'Dowd, R. Researching Online Foreign Language Interaction and Exchange: Theories, Methods, and Challenges [M]. New York: Peter Lang, 2012. 128-132.

[2]Labov, W. Sociolinguistic patterns [M]. Oxford: Blackwell, 1972. 89-92.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篇7

强化“三会一课”留痕管理,每次活动结束后,召集会议的领导要对活动记录内容进行审核,并在活动记录内容最后一页空白处签字。以下是整理的三会一课主题素材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具体内容

“三会一课”制度是指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定期上党课的相关制度,是党的组织生活最基本的制度, 是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的主要途径,其他组织生活制度(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报告工作等)都必须依托“三会一课”的形式开展,或者是“三会一课”内容和形式的拓展。

“三会一课”制度具体内容(详见附件1)。

工作要求

1. 制定全年计划。每个支部每年1月底前,要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级党组织工作安排和党支部中心任务,制定“三会一课”计划(样式见附件2)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如执行中有调整的,每季度统一报告1次。

2. 规范会议记录。为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会议记录,增强工作的执行力和操作性,经借鉴、综合,拟定“三会一课”会议记录样本供参考(详见附件3),力促工作落小落细。

3. 落实工作责任。党支部书记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第一责任人,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要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市直机关“三会一课”常态化制度化的指导意见》(X〔201X〕XX号)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活动。强化“三会一课”留痕管理,每次活动结束后,召集会议的领导要对活动记录内容进行审核,并在活动记录内容最后一页空白处签字。

附件1

“三会一课”制度

一、支部党员大会

1. 会议时间:设党小组的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不设党小组的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也可根据工作需要增加召开次数。

2. 会议召集:会议由支部委员会召集,党支部书记主持;支部书记不在时,由支部副书记或支部其他委员主持。

3. 与会人员:会议由全体党员参加,根据会议内容的需要,可吸收入党积极分子或非党员干部列席。如需讨论决定有关事项,参加党员大会的正式党员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方能开会;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党员超过应到会党员的五分之四,会议方为有效。

4. 会议主要任务:

(1)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党规党纪及党内有关文件。

(2)传达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和重要工作部署,制定党支部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

(3)定期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

(4)讨论决定接收新党员、预备党员转正,以及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

(5)选举支部委员会成员、推选上级党代表,增补和撤销支部委员。

(6)讨论需由支部党员大会决定的其它重要事项。

5. 会议决议:会议形成的决议由支委会负责检查落实。

6. 会议记录:支部组织委员负责会议记录,并由召集会议的领导审阅签字;会议记录要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二、支部委员会

1. 会议时间:支部委员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也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

2. 会议召集: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书记不在时由副书记主持。

3. 与会人员:支部委员会议的参加对象为支部全体委员,也可根据讨论问题的需要,扩大到行政、群团组织负责人和党小组长。支部委员会议须有半数以上委员参加方能召开。讨论重要事项,一般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参加,会议方为有效。

4. 会议主要任务:

(1)传达学习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指示精神或重要工作部署,研究制定支部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研究制定支部党员大会决议的具体计划、意见、方案。

(2)研究讨论党支部班子自身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3)研究讨论工会、共青团、妇女及民兵等方面的工作。

(4)研究讨论需向支部党员大会报告及提交大会讨论决定的有关事项。

(5)检查总结上级党组织部署、支部党员大会决议、支部工作计划执行情况。

(6)研究需由支部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其他重要事项。

5. 会议决议:会议形成的决议由召集会议的领导负责检查落实。

6. 会议记录:支部组织委员负责会议记录,并由召集会议的领导审阅签字;会议记录要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三、党小组会

1. 会议时间: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也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

2. 会议召集:会议由党小组组长主持。

3. 与会人员:党小组全体党员,也可扩大到入党积极分子。

4. 会议主要任务:

(1)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传达党内文件和党的决议。

(2)根据党支部的布置,讨论本小组的工作以及党员应该承担和完成的任务,研究贯彻执行决议的办法。

(3)安排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4)讨论分析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思想、学习、工作状况,并向支部提出意见和建议。

(5)分析并反映群众的思想情况和意见。

5. 注重效果:会前要有准备,会议内容要集中,每次会议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解决一两个问题即可。

6. 会议记录: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并由党小组组长审阅签字;会议记录要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四、党课

1. 上课时间:支部党课一年1-2次,也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增加。

2. 授课对象:聘请有党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代表等进行讲授。党支部书记每年要带头上1次党课,鼓励普通党员上微党课。党课由党支部负责人主持。

3. 参加对象:为支部全体党员。可扩大到入党积极分子,也可吸收本单位没有写入党申请书但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志参加。

4. 党课内容:围绕支部学习计划来安排,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党规党纪、党性党风教育为主,同时结合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本单位的情况和党员思想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

5. 相关要求:每次授课必须要充分准备,讲课时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

6. 党课记录:要安排专人做好党课记录,授课结束后一般要组织讨论,并将授课提纲整理存档。

附件2

X党支部“三会一课”计划(样式)

时 间主 要 内 容

党 员 大 会

第一季度听取、讨论支部上一年度工作总结及新一年度工作计划;讨论、研究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第二季度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研究支部“七一”活动安排;讨论、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第三季度上专题党课,根据实际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第四季度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会议;支部书记进行个人述职;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支 部 委 员 会

1月谋划新一年工作思路,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2月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3月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4月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5月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6月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7月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8月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9月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10月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11月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12月总结支部年度工作,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党 课

X月主题:

X月主题:

注: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要结合年度工作和支部实际进行。

附件3

“三会一课”记录(样本)

一、党员大会会议记录:

会议名称:支部党员大会 时间:XX年XX月XX日 地点:X应到人数:XX人 实到人数:XX人缺勤或请假:X、X、X、X主持人:X 记录人:X 会议议题:1.传达学 2.部署开展XX 3.讨论研究XX4.XX 5.XX

会议内容:

一、传达学

(一)X同志传达X

(二)讨论发言

1.X同志:X

2.X同志:X

3.X同志:X

(三)X(支部书记)总结讲话主要记录传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本支部如何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措施等。(以下各个议题记录方式参照本条三个步骤样式)

二、部署开展

XX主要记录开展该活动目标任务、具体措施、责任分工、工作要求等。

三、讨论研究

XX主要记录党员们讨论研究的具体发言、不同意见和最终决议等。需要表决的,还要记录表决方式和赞成人数、弃权人数、反对人数等情况(要注意表决人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四、XX五、XX

(召集会议的领导审阅签字)

二、支部委员会议记录:

会议名称:支部委员会议

时间:XX年XX月XX日

地点:XX

应到人数:XX人

实到人数:XX人

缺勤或请假:X、X、X、X

主持人:X 记录人:X

会议议题:

1.传达学X

2.研究制定X的计划、方案

3.研究讨论XXX

4.XXX

会议内容:

一、传达学

(一)X同志传达X

(二)讨论发言

1.X同志:X

2.X同志:X

3.X同志:X

(三)X(支部书记)总结讲话

主要记录传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如何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措施等。(以下各个议题记录方式参照本条三个步骤样式)

二、研究制定

x的计划、方案主要记录研究制定该计划、方案的讨论情况、具体要求和相关负责人等内容。

三、讨论研究XX主要记录讨论研究的具体发言、不同意见和最终决议等。需要表决的,还要记录表决方式和赞成人数、弃权人数、反对人数等情况(要注意表决人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四、XX五、XX

(召集会议的领导审阅签字)

三、党小组会议记录:

会议名称:党小组会议

时间:XX年XX月XX日 地点:XX

应到人数:XX人 实到人数:XX人

缺勤或请假:X、X、X、X

主持人:X 记录人:X

会议议题:1.传达学习X

2.研究讨论XX的事宜

3.召开XX组织生活会

4.XXX

会议内容:

一、传达学

(一)X同志传达X

(二)讨论发言1.X同志:X2.X同志:X3.X同志:X

(三)X(党小组组长)总结讲话

主要记录传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如何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措施等。(以下各个议题记录方式参照本条三个步骤样式)

二、研究讨论X事宜记录讨论落实支部大会、支委会的有关决定和工作布置的情况,包括贯彻执行的意见、具体措施和相关负责人等内容。记录需提交党员大会决定事项本小组的讨论意见,包括党员发言、不同意见和经过讨论形成的本小组最终意见。

三、召开XX组织生活会

主要记录党员们逐个发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况。

四、XX

五、XX(党小组组长审阅签字)

四、党课记录:

会议名称:党课教育

时间:XX年XX月XX日 地点:XX

应到人数:XX人 实到人数:XX人

缺勤或请假:X、X、X、X

主持人:X 记录人:X

授课人:X

党课课题:XXX

党课内容:

XX记录授课的主要内容。讨论情况:

(一)X同志(主持讲话)X

(二)讨论发言

1.X同志:X

2.X同志:X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篇8

1、课程开设情况。学校基本上能按照课程标准开设各种课程,音、体、美开设节数基本符合要求,保证了学生在校体育锻炼和活动时间。小学、小学、小学等学校还能严格按照规定开设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且能按课表上课。

2、各类计划制定情况。大部分学校的学期计划拟定能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有的学校还能有创新的内容,能重视学校教学改革。大多数教师教学计划的拟定,能结合本班学情和自己的教学特点从学生概况、教材分析、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措施等方面详细制定,以及各教学阶段的活动也都能灵活安排。

3、课堂教学情况。本次检查,我们对每所学校随堂听课3至4节课,课型分布各个年级各学科,讲课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因为是随堂听课,评价标准有所降低,因此课堂教学情况较以往有较大的改善。从听课情况来看,教师大都具有比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上能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根据新课标适时选择比较灵活的教法和学法,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比较好,教学模式也基本符合新课标精神。

4、备课。总体上看,大部分老师们备课态度较认真,所检教师都能根据课程进度提前备课。主要科目能备详案,能将教材、教参、教案综合起来应用,在教案中能体现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教师写的教学后记比以前有所提高,少部分教师的课后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解剖。有的老师的反思极详细、深入、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感而发,显示出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大多数教师能够服从分工,钻研教材,课堂上能够尝试“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成立的学习小组能真正发挥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作用,没有流于形式。学习效果较好。

5、听课方面。多数教师能主动听课、评课,听课节数达到了要求,并把精彩的瞬间记录下来,总评恰如其分,既有优点不足又有建议,做到了教学相长。如路口中小学肖水林校长听课达35节。

6、作业布置与批改方面。本次检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作业设置适量、适度,均能及时批改作业。采用双等级加激励性语言的评价。学生作业中的错题能及时更改。多数学生书写比较认真,格式比较规范。教师批改记录比较细致,能够反映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做法及纠正措施。

7、开展辅导方面。大部分学校对学优生和学困生的情况有分析,有辅导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

8、教研活动。大多学校能定期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检查中,我们发现各校都能提出自己的校本级教研课题。中学、小学、小学、小学还申报了省级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让广大教师参与到教学研究的领域中,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南陂中小学等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教育刊物并积极组织教师学习。

9、师资培训方面。各校暑期都能结合校本培训对老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指导。绝大多数学校由校长或教务主任主讲,教师都能写学习心得。

10、教学评价方面,各校都能制定比较祥细的计划和方案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评价方式以阶段性评价为主,认真组织月考和期中考试,并能及时反馈小结。

神泉中小学还积极工作,促使本土爱心人士成立了瑶溪基金会,今年颁发了“克振优秀教师奖”和“榜高优秀学生奖”,获奖教师及学生人数达70余人,解决了家庭困难学生的燃眉之急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对这次视导检查没有引起重视,少数校长不闻不问,检查时,资料东拼西凑、凌乱不堪。

2、有部分学校计划的制定可操作性不强,落实不到位,过程无记录。教学计划中对教材分析的不够详细,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没能扣住学段特点,教学措施的制定也没结合各自的教学策略适当选择。

3、相当部分学校没有按照教育部规定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体育课未按规定开足,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课没有开设或未开足,语、数、英、理、化等主课普遍多开了课。

4、课堂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相当部分学校对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未真正抓起来,部分教师新课程理念不强,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仍显单一,课堂上缺少开放而充满活力的精神,新课标倡导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从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不当,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教师对课堂生成性重视不够、应对不当,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教学反思流于形式,如中学一位老师超前备课多节,并且都有了“教学反思”。

5、备课环节不全。很多教师的备课,缺情境创设,缺整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后记)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

6、作业布置与批改方面。少部分教师作业批改后学生的错题没有及时订正,有的没有及时批改。学生的书写还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批改作业用一个大钩了事,没有强调学生对作业的订正,教师无批阅时间,批语欠规范。辅导学生有计划,无记录。

7、学校的教研氛围不浓。主要表现为教研活动的次数不足,有所学校近2个月的时间,英语组只有一次教研活动记录。部分学校公开课没有正常开展,学校教师、领导听课节数较少,部分教师听课笔记上听课意见一栏写得很少甚至不写。校本教研没有深层次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浮在表面,明德小学到检查的时候还没有开展过校本教研活动。

8、多数学校对申报省市级课题积极性有待提高,课例研究的开展也有待深化。很多学校课题研究虽有计划,但不懂得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简单,虎头蛇尾,无延续性,没有省级和县级教研课题,对如何实施课例研究很模糊,有的甚至不知道课例研究是做什么事。

9、部分学校对师生竞赛重视不够,组织不力,甚至将一些竞赛通知束之高阁,致使师生竞赛参与面低、获奖层次低。

10、绝大多数学校在“四个一”读书活动中所做的工作仍然很少,甚至不知道“四个一”的内容是什么。

11大多数学校没有按要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仅仅就是一本《学生成长记录本》。

12、很多学校在办学方面没有形成其特色。

三、对策与建议

1、应加大对学校各类计划制定的监控力度。杜绝“搬抄”现象。

2、围绕构建高效课堂,加大对教师的校本研修力度。针对部分教师课改意识淡薄,课堂教学中课改理念模糊,教学行为不太规范等特点,通过学习课标、研读课标、典型课例的学习和交流等方式让教师对新课程有全面而清醒的认识,引导广大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转换教师角色,掌握教学技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等。

3.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单元水平测试等环节的监管。我们可以广泛运用教师个人自查、教师间互查与教研组集体查、学校突袭查的方式,加大教学流程的各环节的监管,堵住任何疏忽和遗漏。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篇9

关键词:记录;互动;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10-02

一、我的思考

1、“新基础教育”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从而形成教学殊的“人――人”交往关系。在这样一种具有开放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课堂中,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需要。

2、学生的思维活动,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表达,正确的语言表达是进行正确数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它是思维的结果状态。另一方面是书面表达,用文字符号的形式记录思维状态,它记录的是思维的过程状态。无论是学生语言的表达,还是学生用文字符合记录的书面表达,都是学生思维活动状态的显现。

二、记录习惯培养的作用意义

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单位’,不是由‘教’与‘学’两个单位相加而成。

1、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记录,是孩子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多种方法的体现,让孩子进行记录,可以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交流过程中得以修正、补充,也是学习重心下移的体现。

2、促进了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记录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思维状态、了解学生学习障碍所在并进行及时指导、课堂上互动资源生成的需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生成。

三、记录习惯培养的目标要求

1、让学生学会记录思考过程,试着会把脑子里思考的内容写出来。

2、有序、有条理、完整地进行记录。

3、学会分类、整理信息。

4、会用数学符号来进行记录。

5、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记录。

最终目标还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升思维水平、形成好习惯,促进课堂学习的互动生成。

四、课堂上的实践

在“有向开放”的过程中进行记录,促进“资源生成”。

“有向开放”是指教师在确认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提出指向目标实现的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的相关资源,为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平台。这种开放的导入,为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留言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为师生有效互动提供了思维涌动的源动力,不同的学生所生成的“基础性资源”为师生有效互动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性资源”。

案例1:二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片断:

1、探究算法:谈话:今天继续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29+7你会算吗?你是怎么算的?把算的过程写下来。呈现资源:

交流:(1)交流口算方法。(2)交流笔算方法:第2种和第3种都是竖式,为什么答案不一样?(3)交流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之间的关系:拆数口算和笔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设计意图:

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多种方法,让孩子记录下来。根据孩子记录的情况,了解学生前期思维状态,灵活处理课堂资源,交流过程中有的放矢。同时,让学生记录的资源并联呈现,促进方法多样化,发散思维。在交流过程中对错误资源修正,半成品资源进行加工,促进资源的有效生成。在“交互反馈”的过程中进行记录,促进“过程生成”。“交互反馈”是伴随“有向开放”而生的一个步骤,它可以是在“有向开放”基本完成后的继续,也可以穿插在“有向开放”的过程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学习的“指导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的“生成者”。教师提高倾听和捕捉、点拨和组织,使师生向着有效高质量的目标“互动深化”发展。

案例2:《年、月、日》的教学片断:

T: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年历表,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S:小组合作探究。

T:追问:谁能发现得比较多而全?你能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吗?

S:进一步思考,并进行归类,记录。

31天:1,3,5,7,8,10,12。

30天:4,6,9,11。

发现不同的地方就是2月份的天数,有的28天,有的29天,大部分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

T:再追问:到底哪些年份是28天,哪些年份是29天呢?这些年份的特点是什么?你能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吗?

S: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记录,把二月份29天的年份记录下来。

T:交流,得出发现,给出闰年和平年的概念。

1、设计意图:

教师在这样的开放的课堂中,让学生事先自己搜集几十年的年历,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记录发现,并提出要求,分类进行记录。这样,学生就在教师的引导下,交互反馈,学生学会了有条理地进行记录,互动生成,逐步发现规律。教师努力倾听和捕捉课堂中生成的学生资源,并作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向着“育人”目标实现的方向不断实现课堂教学的“过程生成”。

2、在“开放延伸”的过程中进行记录,促进“拓展生成”

不论课堂教学如何展开、如何推进,它都要进行总结。教师应该利用好总结这个教学环节进行“开放延伸”。通过多维、多视角的拓展,巩固已经形成的认识,使它具有灵活性,为下一个整体性的教学过程提供新的方向性问题与目标。这个环节,同样需要面向全体提供每个学生思考的机会,提供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也同样需要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而不只是教师、也不只是由学生单方面进行总结。

案例3:《加法交换律》教学片断:

拓展延伸 纵向拓展:

1、在加法中,我们存在交换律,那么其他运算方法呢?课后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自己研究。

2、在整数范围内进行研究,这个运算律在小数范围内、分数范围内还成立吗?

学生:课后尝试。

“加法交换律”教学作为整个单元教学的起始课,承担了“教结构”重要任务。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让学生自己归纳、用喜欢的符号记录结论。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提高学生对规律的表达能力和用字母表达的抽象过程。最课最后的开放延伸中,让孩子去猜想其他的运算律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让孩子课后去思考,从而回顾反思体验学习全过程,形成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结构,为后续学习作铺垫。经过这样一个思考、记录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认知得到了建构,会主动运用这样的方法去探索其他的运算律。

记录习惯的培养,可以使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呈现的多种状态与具体情境,通过师生的交互作用,不断生成、推进和提升,从而实现丰富内涵、智慧灵动与生命活力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这样一种“生命关怀”的课堂下,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篇10

一、“三会一课”制度具体内容

“三会一课”制度是指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定期上党课的相关制度,是党的组织生活最基本的制度, 是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的主要途径,其他组织生活制度(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报告工作等)都必须依托“三会一课”的形式开展,或者是“三会一课”内容和形式的拓展。

“三会一课”制度具体内容(详见附件1)。

二、“三会一课”制度有关工作要求

1. 制定全年计划。每个支部每年1月底前,要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级党组织工作安排和党支部中心任务,制定“三会一课”计划(样式见附件2)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如执行中有调整的,每季度统一报告1次。

2. 规范会议记录。为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会议记录,增强工作的执行力和操作性,经借鉴、综合,拟定“三会一课”会议记录样本供参考(详见附件3),力促工作落小落细。

3. 落实工作责任。党支部书记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第一责任人,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要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市直机关“三会一课”常态化制度化的指导意见》(X〔201X〕XX号)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活动。强化“三会一课”留痕管理,每次活动结束后,召集会议的领导要对活动记录内容进行审核,并在活动记录内容最后一页空白处签字。

附件1

“三会一课”制度

一、支部党员大会

1. 会议时间:设党小组的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不设党小组的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也可根据工作需要增加召开次数。

2. 会议召集:会议由支部委员会召集,党支部书记主持;支部书记不在时,由支部副书记或支部其他委员主持。

3. 与会人员:会议由全体党员参加,根据会议内容的需要,可吸收入党积极分子或非党员干部列席。如需讨论决定有关事项,参加党员大会的正式党员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方能开会;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党员超过应到会党员的五分之四,会议方为有效。

4. 会议主要任务:

(1)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党规党纪及党内有关文件。

(2)传达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和重要工作部署,制定党支部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

(3)定期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

(4)讨论决定接收新党员、预备党员转正,以及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

(5)选举支部委员会成员、推选上级党代表,增补和撤销支部委员。

(6)讨论需由支部党员大会决定的其它重要事项。

5. 会议决议:会议形成的决议由支委会负责检查落实。

6. 会议记录:支部组织委员负责会议记录,并由召集会议的领导审阅签字;会议记录要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二、支部委员会

1. 会议时间:支部委员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也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

2. 会议召集: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书记不在时由副书记主持。

3. 与会人员:支部委员会议的参加对象为支部全体委员,也可根据讨论问题的需要,扩大到行政、群团组织负责人和党小组长。支部委员会议须有半数以上委员参加方能召开。讨论重要事项,一般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参加,会议方为有效。

4. 会议主要任务:

(1)传达学习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指示精神或重要工作部署,研究制定支部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研究制定支部党员大会决议的具体计划、意见、方案。

(2)研究讨论党支部班子自身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3)研究讨论工会、共青团、妇女及民兵等方面的工作。

(4)研究讨论需向支部党员大会报告及提交大会讨论决定的有关事项。

(5)检查总结上级党组织部署、支部党员大会决议、支部工作计划执行情况。

(6)研究需由支部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其他重要事项。

5. 会议决议:会议形成的决议由召集会议的领导负责检查落实。

6. 会议记录:支部组织委员负责会议记录,并由召集会议的领导审阅签字;会议记录要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三、党小组会

1. 会议时间: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也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

2. 会议召集:会议由党小组组长主持。

3. 与会人员:党小组全体党员,也可扩大到入党积极分子。

4. 会议主要任务:

(1)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传达党内文件和党的决议。

(2)根据党支部的布置,讨论本小组的工作以及党员应该承担和完成的任务,研究贯彻执行决议的办法。

(3)安排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4)讨论分析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思想、学习、工作状况,并向支部提出意见和建议。

(5)分析并反映群众的思想情况和意见。

5. 注重效果:会前要有准备,会议内容要集中,每次会议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解决一两个问题即可。

6. 会议记录: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并由党小组组长审阅签字;会议记录要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四、党课

1. 上课时间:支部党课一年1-2次,也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增加。

2. 授课对象:聘请有党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代表等进行讲授。党支部书记每年要带头上1次党课,鼓励普通党员上微党课。党课由党支部负责人主持。

3. 参加对象:为支部全体党员。可扩大到入党积极分子,也可吸收本单位没有写入党申请书但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志参加。

4. 党课内容:围绕支部学习计划来安排,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党规党纪、党性党风教育为主,同时结合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本单位的情况和党员思想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

5. 相关要求:每次授课必须要充分准备,讲课时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

6. 党课记录:要安排专人做好党课记录,授课结束后一般要组织讨论,并将授课提纲整理存档。

附件2

X党支部“三会一课”计划(样式)

 

 

时 间

主  要  内  容

党  员  大  会

第一季度

听取、讨论支部上一年度工作总结及新一年度工作计划;讨论、研究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第二季度

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研究支部“七一”活动安排;讨论、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第三季度

上专题党课,根据实际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第四季度

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会议;支部书记进行个人述职;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支  部  委  员  会

1月

谋划新一年工作思路,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2月

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3月

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4月

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5月

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6月

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7月

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8月

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9月

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10月

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11月

根据实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12月

总结支部年度工作,传达贯彻X,研究决定支部其他重要事宜。

党      课

X月

主题:

X月

主题:

 

 

注: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要结合年度工作和支部实际进行。

附件3

“三会一课”记录(样本)

一、党员大会会议记录:

会议名称:支部党员大会

时间:XX年XX月XX日 地点:X

应到人数:XX人 实到人数:XX人

缺勤或请假:X、X、X、X

主持人:X 记录人:X

会议议题:1.传达学

2.部署开展XX

3.讨论研究XX

4.XX

5.XX

会议内容:

一、传达学

(一)X同志传达X

(二)讨论发言

1.X同志:X

2.X同志:X

3.X同志:X

(三)X(支部书记)总结讲话

主要记录传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本支部如何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措施等。

(以下各个议题记录方式参照本条三个步骤样式)

二、部署开展XX

主要记录开展该活动目标任务、具体措施、责任分工、工作要求等。

三、讨论研究XX

主要记录党员们讨论研究的具体发言、不同意见和最终决议等。需要表决的,还要记录表决方式和赞成人数、弃权人数、反对人数等情况(要注意表决人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四、XX

五、XX

(召集会议的领导审阅签字)

二、支部委员会议记录:

会议名称:支部委员会议

时间:XX年XX月XX日 地点:XX

应到人数:XX人 实到人数:XX人

缺勤或请假:X、X、X、X

主持人:X 记录人:X

会议议题:1.传达学X

2.研究制定X的计划、方案

3.研究讨论XXX

4.XXX

会议内容:

一、传达学

(一)X同志传达X

(二)讨论发言

1.X同志:X

2.X同志:X

3.X同志:X

(三)X(支部书记)总结讲话

主要记录传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如何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措施等。

(以下各个议题记录方式参照本条三个步骤样式)

二、研究制定X的计划、方案

主要记录研究制定该计划、方案的讨论情况、具体要求和相关负责人等内容。

三、讨论研究XX

主要记录讨论研究的具体发言、不同意见和最终决议等。需要表决的,还要记录表决方式和赞成人数、弃权人数、反对人数等情况(要注意表决人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四、XX

五、XX

(召集会议的领导审阅签字)

三、党小组会议记录:

会议名称:党小组会议

时间:XX年XX月XX日 地点:XX

应到人数:XX人 实到人数:XX人

缺勤或请假:X、X、X、X

主持人:X 记录人:X

会议议题:1.传达学习X

2.研究讨论XX的事宜

3.召开XX组织生活会

4.XXX

会议内容:

一、传达学

(一)X同志传达X

(二)讨论发言

1.X同志:X

2.X同志:X

3.X同志:X

(三)X(党小组组长)总结讲话

主要记录传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如何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措施等。

(以下各个议题记录方式参照本条三个步骤样式)

二、研究讨论X事宜

记录讨论落实支部大会、支委会的有关决定和工作布置的情况,包括贯彻执行的意见、具体措施和相关负责人等内容。记录需提交党员大会决定事项本小组的讨论意见,包括党员发言、不同意见和经过讨论形成的本小组最终意见。

三、召开XX组织生活会

主要记录党员们逐个发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况。

四、XX

五、XX

(党小组组长审阅签字)

四、党课记录:

会议名称:党课教育

时间:XX年XX月XX日 地点:XX

应到人数:XX人 实到人数:XX人

缺勤或请假:X、X、X、X

主持人:X 记录人:X

授课人:X

党课课题:XXX

党课内容:

XX

记录授课的主要内容。

讨论情况:

(一)X同志(主持讲话)X

(二)讨论发言

1.X同志:X

2.X同志: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