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十篇

时间:2023-04-04 14:59:55

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篇1

《财经》记者 张宇哲 张曼 吴莹

进入炙热的7月,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却开始降温。

一份旨在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的有关文件将在近期正式下发。这是监管当局第一次正式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投资领域做出规范,实际大大压缩了有关投资范围,并要求银行对部分业务并表管理。

根据银监会向银行下发的征求意见稿,银行个人理财资金除参与新股申购,不得直接投资股市,并严禁其直接或间接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不能参加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不能借道信托以股权的形式为各种政府项目提供资本金。

这是银监会两个月来第二次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收紧缰绳。5月初,监管当局曾发文规范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并要求银行理财计划由事后备案回归事前报批。

据银监会业务创新部主任李伏安向《财经》记者透露,针对投资者投诉集中的银行销售不当行为,下一步,银监会还会对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加以规范。

对于这一可能影响股市资金面的政策动向,几大证券报均高度关注。但7月1日,上证综指继续延续上升势头,重返3000点大关,对这一消息显得无动于衷。

QDII恐惧

近日,国内首起涉及投资外资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案件,一审判渣打银行胜诉。

“这其实是两败俱伤。”渣打银行公共关系部负责人表示。言下之意,虽然赢了官司,但外资银行的声誉难免受到影响。

过去半年,渣打银行因QDII产品的投资者纠纷问题颇为焦头烂额。迄今为止,已有近百名渣打银行客户欲向法院提出诉讼,大量案例均由渣打和客户达成了和解。

目前中国已经有近20家外资法人银行,均可办理各项人民币业务,包括人民币理财产品业务,其产品主要以QDII、开放式海外基金等为特色。

在2003年中国银行业开始改革之际,外资银行最为令人艳羡的就是其强大的理财业务能力。仅仅几年间,内地的银行理财产品快速膨胀,而外资银行竟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纠纷的主角。据《财经》记者了解,其他外资银行如汇丰、花旗、东亚、星展等,也都遭遇过国内投资者的诉讼或纠纷。

这些引发争议的QDII产品,多为直接投资股市或者挂钩股指的银行理财产品。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资本市场深度调整,这些到期的理财产品出现了较大亏损。截至2008年12月,外资银行63款QDII理财产品均跌破净值,亏损超过50%的有13款。

2009年银行系QDII产品仍未扭转颓势。西南财经大学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前四个月,有90款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遭遇零或负收益。

5月以来,受益海外市场的反弹,银行QDII理财产品曾出现“小阳春”,呈上升趋势。不过,由于海外金融市场动荡,QDII产品还是出现了近两个月以来周收益首次下跌。

迄今为止,在这些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纠纷官司中,并无投资者胜诉的案例出现。但在强调“买者自负”的原则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理财中心王增武博士认为,“卖者有责”的原则同样不能忽略。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不充分、产品设计缺陷、误导销售、相关监管过松等均成争论焦点,对银行监管机构形成压力。

和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的理财业务能力也无可恭维之处。在境外投资方面,中资银行因盲目相信外资机构、缺乏产品开发和判断能力而一样造成损失。2007年底,浦发银行、深发展等数家中资银行因为产品“零收益”遭遇严重信任危机。2008年3月,民生银行因发行一款名为“港基直通车”的QDII产品巨亏50%,不得不以清盘告终。

同仅仅几百亿美元的QDII总量相比,占到银行理财产品90%左右的国内理财产品,目前尚未出现全面亏损的情况,“绝大部分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值为正,其中一部分收益率良好。”银监会人士表示。

来自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一季度,各类银行理财产品共479只发生浮亏,占全部理财产品的12%。按照发售金额来计算,整体浮亏幅度仅为2.7%。

然而,这不足以高枕无忧。“外资银行QDII产品的现在,也有可能是我们的未来。”一位国内银行界人士说。

比如,在前景不明的宏观形势之下,银行理财产品是否过多投资了可能动荡不堪的国内股市?是否投资了风险不明的地方政府基建项目?是否成为现在PE(私募股权投资,目前多热衷于投资pre-IPO项目)热潮的接棒者?会否酿成新一轮危机?这些疑问已成为监管者的真切担忧。

在2007年的投资热潮中,为了既维护客户又规避信贷规模管理要求,商业银行相继借助信托的灵活机制,实现了信贷资产“表内转表外”的大腾挪。据银监会统计,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中,银信合作产品占据半壁江山;从投资领域看,信贷资产类占了三分之二。

据《财经》记者了解,央行在二季度初下发基层分支机构的调研问卷中明确提出,要对银行表外信贷融资风险及地方政府融资风险进行评估。

一位银行业人士介绍说,银行往往通过这类银信理财产品,将一些风险较大或规模超出监管指导范围的贷款挪到表外,“这种做法使银行具有巨大的表外风险。”

在经过去年QDII的痛定思痛后,监管当局正在筹划针对所有银行理财产品制定新规、控制风险。

监管回潮

“此次出台这几份文件,是由于去年市场波动比较大,银行以往过度强调高收益、高回报,对风险提示有瑕疵;而中国的投资者也不成熟,在市场下行阶段,这些问题一一暴露,出现了集中投诉现象,我们不能不管。”6月底,李伏安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强调。

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正式规范始于2005年。当年9月,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应风险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实行审批制和报告制――对发行保底类理财产品实行审批制,发行非保底产品即浮动收益类产品实行报告制,商业银行需在销售理财计划前十日,将有关资料报送银监会或当地银监局。

2007年12月,响应国务院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银监会发文取消了审批制,代之要求银行在理财产品发售后五日内采取报告制。这一本意为促进金融创新和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政策,客观上却促成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扩容。2007年底,这一发行数字为8190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倍。

为整顿理财产品市场,2008年4月,银监会发文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并对银行进行了一次全面暗访,暂停了部分银行的理财业务资格,要求所有银行对发行的理财产品全面自查,同时全面评估理财业务。银监会还因风险较大,叫停一只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售。该产品由国内某信托公司管理,挂钩国内期货市场。此后,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节奏有所放缓。

尽管如此,2008年当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和募集资金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3万亿元,竟是上年的3倍多。而当年下半年后,有关投诉和诉讼却随之而来,对监管部门形成压力。

2009年5月初,银监会有关文件,将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模式从事后五天报告制,恢复为事前十天报告制。在这份文件中,监管当局进而要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最迟应在开始发售理财计划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向当地银监局报告。一系列从严措施被业内称作事前和事后的双重监管。

所谓事前报告制,业内将之视为与审批制无异。“银行必须先说服监管者,这是个风险和收益都非常清楚的产品,才可以卖给投资者。这能防止银行出售自己和投资者都不懂的理财产品。”银监会一位官员称。

这一制度亦有致命弱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表示,这易造成银行对监管部门的过分依赖,甚至把责任推向监管部门。长此以往,不利于银行自律意识的培养和理财业务能力的提升。

征求意见稿还将要求银行细分客户和产品,针对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细分合格投资人门槛,拟从原来5万元的投资门槛提高到20万元左右;客户要分为有经验和没经验的,普通客户投资简单的高信用等级产品,高端客户可投资相对复杂产品。

“中国理财产品市场起步较晚,投资者有个认识和学习过程。”李伏安表示。

对前述商业银行利用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贷款搬家的流行做法,此次征求意见稿要求,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用于发放信托贷款时,发行银行应比照自营贷款业务的管理标准,对贷款项目作出评审;向单一借款人发放银行贷款和通过理财产品发放信托贷款的总额,不得超过发行银行资本金余额的10%。这与《商业银行法》中对银行贷款业务的要求趋于一致。此举显示监管当局出于审慎原则,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视同贷款业务严格监管。

此次征求意见稿中被银行业内认为影响最为重大的内容,即为将银行发售的部分理财产品从表外纳入表内管理。这包括银行发售的保本理财产品、银行担保的理财产品、期限错配的理财产品等。银行需要对资产方按相应的权重计算风险资产,计提必要的风险拨备。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存在或有风险的理财业务均将纳入表内监管,并相应占用商业银行资本金。

其中所谓期限错配的理财产品,指的是借短投长,比如发行三个月的理财计划投向回收期为一年的资产项目。此类业务现为银行理财产品设计中收益的主要来源,“如果滚动发行,收益基本锁定,大型商业银行基本不愁滚动发行理财产品。”一位大型商业银行人士称。

目前,随市场动荡,往年银行热推的一两年期银行理财产品,近半年基本处于真空期,而半年期限内的理财产品大行其道。以今年以来风行的投向大型基础设施的“银信政”理财产品为例,这类期限错配、滚动发行的现象不在少数。但这种做法显然潜伏着严重的系统性风险。

“我们的思路是,银行承担责任的产品放在表内,不承担责任的放在表外。”银监会官员解释。

回归稳健投资

“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是经过金融危机的市场检验后,全面规范总结理财产品业务,进一步明确银行理财产品的定性和定位,以稳健为目的。”李伏安向《财经》记者强调。

从这次拟下发的文件内容来看,监管当局的主旨是进一步缩减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资领域,意图促使银行更专注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债券和贷款的传统投资领域。事实上,2008年4月,银监会就曾发文禁止外资银行以发售理财产品名义变相代销境外基金;因参与境内外外汇保证金交易的投资者的亏损面高达80%以上,银监会亦在2008年6月叫停银行外汇保证金业务。

相关文件拟要求银行理财资金不得直接投资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权,并严禁其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未上市公司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不过不包括打新股。这意味着,银行个人理财资金不能直接投资二级市场。

目前,没有数据显示有多少银行理财资金进入了二级市场。统计数据仅表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中,挂钩新股申购、挂钩股票表现等产品仅占两成。不过,由于挂钩股票的产品波动大,在众多发生问题的理财产品中,挂钩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按照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理财中心统计显示,2008年5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4456款,产品的最高和最低到期收益率分别为30%和-45.92%,均属于股票类产品,在28款人民币零收益或负收益产品中,挂钩股票的有19款,占比将近70%。

前述出现零收益、负收益的产品几乎都是投资或者挂钩海外市场的产品,产品挂钩对象包括指数及股票和外汇等多种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基准产品,均给监管当局如何规范国内理财市场以警戒。

“这是少数赌徒的需求,不应该成为银行普遍提供的服务对象。”李伏安称。

此次征求意见稿亦将严禁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投资PE和定向增发,也不能再借道信托以股权的形式为各种政府项目提供资本金,这类投资被认为存在较大风险,且流动性较差,很可能不能满足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兑付的要求。

从2006年开始,银行开始借道信托发行该类理财产品。相关模式多为银行组织高端客户购买产品,信托则担当委托投资机构,私募基金作为投资顾问提出投资意见。

银行理财篇2

光大理财业务“单飞”

一向以财富管理著称的光大银行在此番改革中率先领跑。3月27日晚间,光大银行董事会决议公告披露,其《关于设立理财业务独立法人机构的议案》已经通过该行董事会审议,“董事会同意本公司全资设立理财业务子公司,该事项需报请监管机构审批”。也就是说,不久光大银行的理财业务部将从光大银行分拆出来,设立理财业务子公司,实现法人独立经营。在2013年5月光大银行就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将零售业务板块下的财富管理中心升级为资产管理部,开始了准理财业务事业部式的运作改革,理财和其他业务关系也梳理清楚了,过渡到理财子公司是水到渠成的事。

理财业务部从母公司分离出来,这并不是光大银行脑袋一热想出来的。早在2014年7月,银监会就了《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银行应按照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等要求开展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设立专门的理财业务经营部门,负责集中统一经营管理全行理财业务。不仅如此,在事业部制改革之后,2015年1月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工作会议上再次表达了对拆分的态度:要探索部分业务板块和条线子公司制改革。条件成熟的银行可以对信用卡、理财、私人银行等业务板块进行子公司改革试点,实现法人独立经营。这番表态也意味着银行业务分拆已经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

从银行来说,理财业务的“单飞”意味着其将单独核算并承担风险,光大银行在混业经营的道路上先行了一步。但目前公司并无分拆资产上市的相关工作计划。

回归代客理财

据了解,光大银行理财业务分拆成立子公司后,还是会由银行或大股东持股,在事业部制下,组织架构、财务、考核和收入本身是独立考核的。但是在目前银行体系框架下,激励机制仍然会受一定程度的制约。

不过从风险隔离的角度来看,理财业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理财业务分拆可以有效地阻断风险向银行传递,并且自力增大,子公司可以有更好的考核激励机制和风控机制。通过相互交易来调节收益本身就是不应该做的事情,之前银行采取资金资产池模式不可避免的会有不同产品之间的收益调节。建立银行理财和银行自营之间清晰的防火墙,这将进一步推动银行理财回归代客理财这一本质,并为在未来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铺路。

在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看来,设立理财子公司可以扩大理财业务的牌照功能。未来设想除传统的理财业务外,可以申请养老金管理、企业年金管理等牌照。如果在投资端获得股权直投等投资方面的牌照,将使商业银行通过子公司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子公司可以突破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边界,从国际经验看,一些银行理财业务规模超过银行自身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从业务层面来看,理财部独立出来在做交易时也会更顺畅。比如购买一笔外汇或者是做一个风险对冲,之前需要通过金融市场部来做,必然会产生一定费用。要发行一款投资于股票市场的理财产品,因为不能直接开户,要借道信托,这也会推高成本。但如果成为独立资产管理公司,就可以直接办理或者开户了。整个业务更加独立,操作也更灵活,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当然,新设立的资管公司也会面对很多困难。首先竞争将更加激烈,销售系统、队伍及结算系统都需要重新建立等等。

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

“预计2015年末银行理财资金余额将超过20万亿元。”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资管时代已经到来,理财产品的形态将打破同质化,产品体系将不断完善,净值型产品将在监管推动下大力发展,结构性产品发行将进一步提速,针对高净值人士的个性化产品将渐次丰富。而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将聚焦在“刚性兑付”问题上,银行将通过产品形态转型、收费模式转变和信息披露规范等方式来推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

银行理财篇3

我国投资者的以下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科学的理财理念与指导。

第一,人们的收入由主要用于支付基本生活需要转向支付住房、医疗保险、养老、教育等大宗长期金融产品。人们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趋于稳定化、长期化。

第二,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分布不甚合理,超过80%的金融资产都是银行存款,与金融资产多元化的需求不相匹配。

第三,传统文化和习俗对我国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受封建小农意识的影响,社会信用意识不强,不喜欢将钱交给别人使用;对外人充满戒心,不愿露财,不愿交给专门的理财顾问进行管理;喜欢实业投资,不喜欢金融投资和长期投资;在财富形态上,偏爱硬资产,如房地产、珠宝等。重教育,对子女的投资不惜代价。

第四,传统社会制度的影响。长期以来,产权得不到严格的保护,降低了人们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财富的愿望。

第五,理财理念不清晰,缺乏统筹性,我国投资者心态不成熟。当看到利益时通常会蠢蠢欲动,追涨杀跌。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理财理念呢?

金融理财是一种综合金融服务,是指专业理财人员通过分析和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生活状况,明确客户的理财目标,最终帮助客户制订出合理的可操作的理财方案,使其能满足客户人生不同阶段的需求,最终实现人生在财务上的自由,自主和自在。可见,科学的金融理财不是简单的产品推销,而是综合金融服务;不是客户自己理财,而是专业人员提供理财服务;不是仅仅针对客户某个生命阶段,而是针对客户的一生;不是一个一次性产品,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自2005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金融理财师认证制度。随之而来,各家银行都配备了自己的专业理财师。一个高素质的理财师,一份科学良好的理财方案,可以有效的使我们的财产增值,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份良好的理财方案,应当是在充分了解客户信息的基础上,为客户制定的一个终身的规划,以稳健性为主,兼顾盈利性和流动性;方案应当具有综合性,合理组合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金融产品,使其达到最优效果;方案本身要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表述上应逻辑合理,条理清晰。同时,理财方案对理财师也有较高的要求,理财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能够廉洁自律,为客户保密,要认识到客户是银行的财富,做到对客户认真负责,真实反映产品特点,从而也是对银行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银行与客户的相互信赖与长期合作。

那么,客户是选择自己理财还是依赖银行中的理财师呢?这得从理财原理和金融产品两方面加以分析。另外金融理财有其自身的特点,人口的特征如年龄分布、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分布、传统人文文化等,一国的法律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金融发展状况、投资限限制、税收规定等。

金融理财的核心原理,就是财务管理中价值风险体系在金融产品上的运用,可以从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管理方面加以分析。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的货币,比未来获得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在金融理财规划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最基本的工具和基础,任何有关现金流的分析都离不开时间价值的计算,如住房按揭、养老金、教育金等。其计算原理容易理解,并已有了现成的复利现值和终值表可查算。货币只所以具有时间价值可从三个方面揭示,一是货币占用具有机会成本,是用于当前消费还是用于投资而产生投资回报;二是通货膨胀可能造成货币贬值;三是投资可能产生投资风险,需提供风险补偿。所以货币时间价值的核心是时间的长短和机会成本(资本的租金或利息)的大小在现值和终值的重要作用。介绍一个简单公式帮助大家对时间价值有一个粗略的认识。据经验,如果年利率是为r%,你的投资将在大约72/r年后翻一番。这一经验公式被称为72法则。该法则只是一个近似结果,般说来,利率在2%—15%的范围内,使用72法则较为准确,利率过高或过低,该法则将不再适用。

金融理财的风险原理可划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其影响因素与各金融产品和社会经济环境直接相关。系统风险是无法消除的,非系统风险则可以通过各金融产品的有效组合来化解。

经历了2005年至2008年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特别是股票和基金并不陌生,其风险和收益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股权类证券风险高,流动性较强,通常用于满足当期收入和资本积累;基金类投资产品特点是专家理财,集合投资,风险分散,流动性较强,适用于获取平均收益的投资者;衍生金融产品如期权、期货等(目前银行中尚未开通),其特点是风险高,个人参与度较低;而实物及其它投资产品如房地产、黄金、艺术品等,具有行业和专业特征。这里只介绍一下银行中现有的黄金和外汇。

进行黄金投资首先要明确,它可以作为对冲通货膨胀和货币风险的工具;其次它是相对更稳定的货币形式,不像纸质货币那样被任意制造;最后它可以作为分散风险的选择。目前普通投资者最简便的投资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纸黄金业务。“买黄金”抗通胀是当下理财经理必用的口号,但黄金的抗通胀性是有条件的,就是不考虑货币贬值的因素。如果只看通胀与黄金的关系,会发现只有当实际利率为负,黄金才有高于纸币的抗通胀性。道理很简单,即使CPI高达5%,只要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是6%,老百姓拿钱还是比拿没有利息的黄金合算。纸黄金相对盈利高,但风险较大,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喜爱博取短期收益的客户。而对于比较保守的投资者,他们可能更适合黄金的长期投资,他们不需要技术,只需耐心。他们把黄金视为保护资产的手段,将黄金世代传承。从影响黄金投资的相关性而言,与石油、通货膨胀、战争、社会动荡、消费需求、利率正相关,而与汇率、社会繁荣负相关。经济学家凯恩斯这样评价黄金的作用:“黄金在我们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它的东西可以取代它。”新晨

银行理财篇4

关键词:银行;个人理财;信息不对称;免责

国内商业银行经过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和探索,已普遍认识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把该项业务的控制作为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一、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的迷局

(一)法律结构模糊

个人理财产品名目繁多,但从法律性质的定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咨询顾问合同为基础的顾问型理财服务;以委托合同为基础的委托型理财产品;以委托合同为基础的附带银行保本的理财产品;以委托合同为基础的附带银行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以存款合同为基础的理财产品等。而实践中,银行与客户之间签署的协议通常是“认购协议”或“认购书”而不是“委托协议”。尽管协议使用了“认购”的表述,但双方建立的却不是买卖关系。这种模糊性地表述可能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当银行破产时,理财产品认购人的权利如何实现,是否应该纳入破产债权的范畴;二是银行接受客户的资金后,这些资金的所有权是归属银行还是客户也将涉及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的问题。

(二)信息不对称

1、理财产品宣传和销售中的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银行在宣传和销售个人理财产品时,容易发生夸大预期收益,掩饰投资风险,或突破认购协议或产品说明书等有关法律文件中的约定而擅自对客户进行口头宣传或承诺。另一方面,客户群体自身特定的缺陷或局限,委员会未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了解和收集客户识别风险、认知风险的能力等有关信息。一般投资者在购买某个产品时都是先了解产品情况和收益情况,以便作出投资判断,但很少有银行理财销售人员会事先对投资者做出风险测评。

2、合约内容的概括性

银行在推出理财产品的时候,为了更大程度地吸引客户,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往往通过认购协议或产品说明书等文件内容模糊性来淡化风险,规避责任。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风险分配的约定不够明确,尤其是潜在风险的提示不够充分或不全面,或提示的方式不够醒目;二是有关投资方式、方向的约定不够清楚,该问题与产品的性质有关,一些所谓的“挂钩”产品更是如此。三是收益的分配约定不明,银行对投资收益在手续费、管理费之外的银行收益、客户最终收益等的分配机制上缺乏明确的规定。

3、交易标的的虚拟化

国内银行最近开发的一些投资标的越来越复杂多样,而且其虚拟化色彩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一些与股票指数、利率、汇率、期货指数、美元信用、特定股票价格等挂钩的理财产品。这种趋向使得人们无法从产品的名称去清晰的把握具体投资标的物,客户在签署认购协议后,也很难准确地知悉自己资金的最终去向。另外,对于与股票指数、期货指数以及实物价格与指数挂钩的理财产品,由于银行直接投资这些领域有关产品的法律限制因素的存在,因此银行必须借助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并通过衍生工具将所谓的投资去向虚拟化。

4、风险揭示不充分

银行在销售其理财产品时不能充分揭示风险,主要表现为(1)在产品名称中显示有诱惑性、误导性或承诺性收益安排的字样;(2)在认购协议和产品说明书中有关风险提示的表述处于不明显的位置,或将风险因素分散在不同的条款,有意淡化风险;(3)用过于专业化的语言来描述产品风险,丙有意将风险因素抽象化、模糊化。这些诱导性、模糊性的说明很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不正确地判断。

(三)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合约中的免责条款

自2007年12月以来陆续曝出银行理财零收益、负收益事件。如李小姐去年花了10万元买了一款理财产品,到期后银行给了39.6元的收益。问及银行,才知这39.6元还是央行调息所得的收益,产品收益实际为零。对此,银行的解释是,许多人认为银行把钱拿去买股票中的任意一只都会获利丰厚,这是一种误解,银行不能直接去买股票进行投资,银行只能拿出投资者的本金去买固定收益票据、债券等获得保本的作用,同时用这部分的利息从大的国际投行购买股票的期权,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机会。二、银行理财业务迷局的破揭

(一)对认购协议法律结构的确认

本文已阐述个人理财实际上为委托业务,投资者与银行之间应为委托与被委托关系。在协议中应明确写明委托字样,以确认双方的法律关系,以便解决法院在直面因这种协议而引发的法律纠纷时的两难境地,另外还可以认定当银行破产时,理财产品认购人的权利及银行接受客户的资金后这些资金的归属权问题。

(二)信息不对称的法律约束

面对不但高涨的各类存款和投资意识的复苏,各商业银行日益重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监管当局也对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和风险控制给予高度关注。中国银监会在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强调:“商业银行应在理财计划终止时,或理财计划投资收益分配时,像客户提供理财计划投资、收益的详细情况报告。”“商业银行理财计划的宣传和介绍材料,应包含产品风险的揭示,并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表达,对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应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也规定:“商业银行在向客户说明有关投资风险时,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必要的示例,说明最不利的投资情形和投资结果。”为了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银监会日前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要首先考虑客户的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遵循保证收益类产品的设计规定审慎、合规地开发设计理财产品。在理财产品销售环节,《通知》规定,商业银行为理财产品命名时,不得使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和承诺性的称谓和蕴含潜在风险或易引发争议的模糊性语言。不得销售无市场分析预测和无定价依据的理财产品。同时,商业银行应根据理财产品的风险状况和潜在客户群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设置适当的销售起点金额,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人民币。目前,商业银行销售的部分理财产品是从国际投资机构购买而来。对此,《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应自主设计开发理财产品,不得以发售理财产品名义变相代销境外基金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境外投资理财产品。《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应按照“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充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等情况,对客户的产品适合度进行评估,并由客户对评估结果进行签字确认。《通知》还特别指出,对于与股票相关或结构较为复杂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尤其应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防止错误销售。商业银行对理财客户进行的产品适合度评估应在营业网点当面进行,不得通过网络或电话等手段进行客户产品适合度评估。为了向客户提示风险,《通知》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宣传和介绍材料应在首页最醒目位置揭示风险,说明最不利的投资情形和投资结果,对于无法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提供科学、准确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的理财产品,不得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出现“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字样。为了确保客户能及时获取信息,《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及时做好信息披露,应定期向客户提供其所持有的所有相关资产的账单,账单应列明资产变动、收入和费用、期末资产估值等情况。账单提供应不少于两次,并且至少每月提供一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商业银行应明确约定与客户联络和信息传递的方式。在未与客户约定的情况下,在网站公布产品相关信息而未确认客户已经获取该信息,不能视为其向客户进行了信息披露。《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全面、透明、方便和快捷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提供合理的投诉途径,配备足够的资源接受并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应至少包括处理投诉的流程、回复的安排、调查的程序及补偿或赔偿机制。以上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将会有效遏制理财业务中的收益迷局,弥补其中的法律盲点。

(三)对银行免责的抗辩

首先从认购协议的条款来看,应认定为格式条款。它是银行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好的。格式条款简化了订立合同的过程,但由于双方当事人没有共同参与条款的拟定,容易造成权利的不公平。《合同法》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银行在认购协议中的免责应基于已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投资者注意免除或限制银行责任的条款。而上述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的迷局已充分显示银行只强调收益,根本不提及风险,更没有对免责条款予以说明。比照《保险法》:“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应认定认购协议中银行免责条款也无效。

银行理财篇5

关键词:战略转型;人才培养;服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7-0051-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7.11

交通银行于2005年提出战略转型。近年来,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抓住发展契机,强化理念转型,突出工作重点,推动零售业务取得了较快发展。然而,如何确保零售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如何在营销模式、人才培养、服务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结合交通银行提出的“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战略目标,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与实践,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

一、“以客户为中心”是加快战略转型,打造财富管理特色银行的基本立足点

财富管理特色银行的本质要求是客户财富保值增值和为客户创造价值,在此基础上实现银行盈利增长和资产增值,取得客户与银行双赢。因此,“以客户为中心”是打造财富管理特色银行必须牢固树立的基本理念。

(一)平衡价值增长与客户服务是“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关键

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积极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对影响客户体验的服务流程、礼仪规范等进行了系统化的改进。然而,真正落实到营销过程中,如何协调客户需求同银行即期效益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困扰不少客户经理的问题。面对繁杂的指标任务,许多营销人员开始守株待兔式的销售,无论客户是否需要,只要能够营销出去,完成任务即可。当客户资产结构因为随意的产品购买而不尽合理时,银行不仅失去了客户的信任与忠诚,失去了未来的销售机会,更无法为客户创造价值,打造财富管理特色银行。但是,价值增长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平衡价值实现与客户服务,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实现银行和客户的双赢,才能真正实现财富管理银行的目标[1]。

(二)转变“以客户为中心”,建立新营销模式

起源于西方汽车行业的CS营销战略是被借鉴较多的营销理论。“CS”意为“顾客满意”或“顾客满意度”,它倡导“一切为了顾客”的理念,要求把顾客放在经营管理体系的第一位,站在顾客立场上研究、开发产品、设计管理体系,创造客户满意的服务载体,进而产生顾客满意的群体网络效应。CS思想使银行在客户中产生信任感,同时由于其经营手段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要求而设计的,因此减少了盲目性,更容易使客户接受和理解,很好地协调了客户需求同银行即期利益之间的关系[2]。

交通银行总行所提出的5P理论同样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客户群进行细分,从产品、渠道、服务、推广和价格五个方面前瞻性地发掘客户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这项理论为该行今后更好地区分客户,服务客户,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借鉴以上理论,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对转变营销观念、建立新的营销模式进行了探索。

1.“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内涵。以客户为中心,即是要从客户的角度去寻找客户最需要的是什么,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决定营销方式与营销内容,从而成功地体现不同客户间的差异,增加商机,实现赢利。借用另外一种通俗的阐述,以客户为中心就是通过正确的渠道,在正确的时间面对正确的客户提供了正确的内容。在个金产品营销中,总有客户经理抱怨其他行的高收益产品导致本行客户资产的大量流失。不可否认,追求高收益是所有客户的共同目标,行的产品收益不会永远保持最高水平。那么如何挽留客户,关键就在于提供服务的综合价值。当提供的服务渗透到客户生活之中,客户的资产实现多样化时,单一高收益的产品就很难导致客户大量资产的流动。

2.基于资产配置的营销。“以客户为中心”要求银行从产品开发、流程设计等方面均要形成统一的模式。在营销方面,“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求银行的销售是基于资产配置的营销。细化来讲,对于银行新开发的客户,应以资产配置为先,销售产品为后。首先要逐步了解客户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客户进行长期的理财规划并进行资产配置,帮助客户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深度挖掘客户潜力。基于资产配置的营销其实就是CS营销战略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分析需求,前瞻性地将产品设计、销售建立在客户需求之上,以此协调客户需求和银行利益之间的关系。从总分行层面,可以轻松通过研究客户资产配置发现客户需求,制定相应的产品服务,下达更加有针对性的销售目标。从经营部门及营销人员角度,面对各项销售任务,目标客户的选择就变得更为容易。这样的营销模式既满足了客户需求,同时也为银行带来了稳定的客户群和较好的收入来源。

3.常态销售模式的建立。随着零售业务转型和财富管理的逐步深入,银行现行销售模式凸显粗放、营销和市场的开发不足,缺乏持续销售的规划。因此,建立常态销售模式势在必行。常态销售模式是指营业网点结合网点实际情况,通过细化销售指标、确定目标客户,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及考核机制,在网点营造一种全员参与、适度竞争、连续稳定的销售模式。网点常态销售模式将克服网点为指标冲刺而进行的突击销售,一方面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营造整体的销售氛围,实现网点销售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因为缺乏规划而导致将产品销售给不合适的客户,确保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二、人才培养是打造财富管理特色银行的基本要求

一流的团队创造一流的业绩。打造财富管理特色银行,要求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准、专业化的财富管理队伍,培养一批优秀理财服务人员,发挥人才集聚优势,提高网均、人均财富管理业绩。

(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点

个金营销团队的培养对于零售业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很多,通过职业规划、通过考核、通过培训等等,然而企业是固定的,员工却是可进可出的,如何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把握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理财营销队伍,树立银行在财富管理方面的团队品牌,而不仅仅是依靠个别理财师的个人魅力,是银行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具有财富管理特色的理财营销团队

目前比较成熟的理论是“全方位”激励模式和建立学习型组织。全方位激励模式是指兼顾精神与物质、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激励方式,通过细化考核目标与办法、采用培训、调迁、集体活动等多种激励方式,营造具有适度竞争和挑战、目标明确、适合个人发展的工作环境。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强调适度竞争环境的建立和具有目标性的管理方式,用良好的环境塑造同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人才[3]。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让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帮助企业建立一种不断学习进步的机制,使其永葆生命活力。对个人而言是让员工在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同时,也能达到自己理想。这种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即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弹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要求的、能够持续发展的组织[4]。

借鉴以上理论,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提出“健全考核机制、环境塑造人才”的人才培养机制。

1.上线客户服务经理计价考核系统,建立客户经理平衡积分卡考核机制。个金工作是细致并且长期的工作,因此营造良性的工作氛围,确保营销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于个金业务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种良好的激励模式。在“全方位”激励理论中,强调组织建立适度竞争环境和具有目标性的管理方式。为增强个金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指导和激励个金客户经理,中国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开发上线了客户经理计价考核系统,通过年度主要业绩计价考核方式,以多劳多得为分配的基本原则,实行业绩计价管理,全面、客观、真实反映与计量客户经理工作绩效,并将考核结果与履职津贴及绩效奖金挂钩。与此同时,建立客户经理平衡积分卡评价体系,通过销售业绩、日常业务管理等方面对客户经理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并通过一定比例的末位淘汰机制,激发客户经理竞争意识,优化个金销售队伍。通过完善相关的系统及考核机制,在个金条线中建立适度竞争、奋斗目标明确、赏罚分明的激励制度,并通过激励制度的执行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营销人员。

2.建立学习型组织,用环境塑造人才。随着客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金融创新业务不断推出,对于客户经理而言,除了要掌握最新的金融知识之外,还必须涉及与之相关的衍生行业,关心客户所关心的。这对客户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有必要搭建这样一个平台,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在全行范围内营造一种持续学习与创新的氛围。学习型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成长的关系。学习型组织强调对员工能力的开发与激励,员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造,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对于银行而言,在员工潜能充分得到发挥的时候,银行才更具有竞争力,才能真正地实现创建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目标。所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把银行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真正的双赢。

三、优质服务是财富管理特色银行的重要手段

服务是银行的主题,在金融竞争不断加剧的今日,在打造财富管理特色银行的过程中,优质、高效的服务尤为显得重要,它成为银行留住现有客户、挖掘潜在客户的重要手段。

(一)价值实现是服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随着服务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的社会评价度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通过服务管理,该行网点有了崭新的环境,服务实现标准化,流程化、网点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客户钱包份额逐渐增加,交叉销售率跃居系统第一名。然而通过分析交叉销售率的构成可难发现,该行普通客户的交叉销售率明显高于他行,位于系统第1名,但中高端客户的交叉销售率仅为系统第14、27名,并且落后于系统平均水平。普通客户的忠诚是提升服务质量工作后的重要成果,然而对于创造大量价值的高端客户而言,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服务礼仪也许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个人银行业务的本质在于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就银行的服务管理而言,真正做到优质的财富管理,让客户体验尊贵的服务感受,才是最终目标。

(二)进一步深化服务管理,打造与众不同、更强调客户体验的服务质量

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所提供的服务其实刚刚起步,优美的网点环境、标准的礼仪、优化的流程等等实际上还只是一种服务的基础。如何提供更为吸引人的服务,可借鉴酒店管理中的金钥匙服务理念。“国际金钥匙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的酒店服务专业性组织,他们为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专业化服务,包括从代办修鞋补裤到承办宴会酒会,充当导游等大大小小的细致服务,目的是为客人提供一般饭店没有的有“一定难度”的所谓“额外”的综合服务。酒店金钥匙的服务哲学,是指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使客人获得满意加惊喜的服务。让客人从接触到酒店开始,一直到离开酒店,自始至终都感受到一种无微不至的关怀。

对于银行而言,所提供的服务较之酒店业应有着更深的含义,除了细致周到的服务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财实现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因此金融服务的要求更高。但就本质而言,能够吸引住客户的服务,一定是具有“惊喜”的综合。因此,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提出“服务打造品牌、品牌创造价值”的服务管理工作思路。

1.提供具有“惊喜”的综合服务。经过一年多的提升服务质量工作,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品牌和社会形象获得较高的评价。然而,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就要求在巩固现有服务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一种具有“惊喜”的综合服务。“惊喜”是指银行在认真分析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提供一些额外的人性化服务,带给客户超过预期的感受,例如搭建客户交流平台,在客户之间形成“丰沃共享”的互利氛围。“综合服务”则是指不断丰富服务的附加价值,提供一种全面的、细致的服务,通过搭建平台,联合其它力量,将银行的服务渗透到客户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伴随和见证客户的成长。

2.深化服务内涵,以创造价值为最终目标。脱离业务发展的服务质量是没有意义的,提升服务质量工作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服务打造品牌,运用品牌创造价值。通过分析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的交叉销售率可看出,该行对于创造出绝大多数利润的中高端客户的维护与挖掘是远远不足的。长期以来,该行把重点放在前台柜员的规范与考核上,然而这仅仅是基础,对于中高端客户而言,提供高品质的理财服务,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才算是优质的服务。因此,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要将提升服务质量工作同银行的业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逐步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中高端客户的维护与挖掘上,使提升服务质量工作成果真正转化为促进各项业务发展的动力[5]。

参考文献:

[1]黄宪.国际银行业的转型[J].金融研究,2001(10):62-70.

[2]陈淼鑫.实施CS战略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J]. 经济工作导刊.2001(13).

[3]毕克.关于建立农业银行系统全方位激励机制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1996(1).

银行理财篇6

2013年178家银行共发行了46823只理财产品,同比增长45%。2014年一季度,可供统计的163家银行已发行13464只理财产品,相比去年同期的9530只,继续保持着超过40%的高速增长;

预期收益率只是一张饼,能否吃到嘴里,要看银行的责任心,也要看投资人是否心明眼亮。仅凭运气,很难持久享受到优质银行理财产品的甜美收益率;

从今年一季度最新情况看,16家上市银行中,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吻合度最高的是民生银行,一共799只产品中,有655只实际收益率等于预期收益率,吻合度为82%;吻合度最低的是招商银行,其今年一季度到期的理财产品共有461只,实际收益率等于预期的只有28只,吻合度仅为6%。

《投资者报》记者 罗雪峰

307

2014.4.7

超“6%”!超40%!超45000只!一个个吸引眼球的数据背后,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单兵突进。

互联网理财“宝宝军团”正在谢幕,开年以来收益率已由“6%”普遍下滑到“5%”;银行理财产品大军正在阔步前行,不光是产品发行提速,预期收益率也你追我赶。《投资者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3年178家银行共发行了46823只理财产品,同比增长45%。2014年一季度,可供统计的163家银行就已发行了13464只理财产品,相比去年同期的9530只,继续保持着超过40%的高速增长。

与发行增速媲美的是预期收益率,2014年以来,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的产品频频出现。银行理财产品的繁荣,吸引了大批手握现金的上市公司。据《投资者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逾百家上市公司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涉及金额已达数百亿元。

那么多热钱涌入银行理财产品,是淘到了金矿呢还是买了一堆垃圾?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是一回事吗?究竟哪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实际收益大于或等于预期收益的占比多,买入获利的概率比较大?《投资者报》记者在对近两年来的银行理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得到的并不全是鲜花和掌声,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大幅亏损、风险提示形同虚设、投诉无门、推脱责任等现象屡屡存在,高息揽存、信息披露不充分、资产表外转移等弊端也屡见不鲜。如同所有的投资一样,银行理财产品同样“投资有风险,介入需谨慎”。

数量暴增40% 收益率逆势上扬

2013年,受各类互联网理财“宝宝军团”的影响,银行揽储大战越发白热化。银行一贯用来保障存款规模的理财产品这一手段更是被运用到了极致,不单产品数量新高迭创,其预期收益率也是一路提升。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2013年,可供统计的178家银行共发行了46823只理财产品,较2012年同比增加了45%。而且预期收益率也普遍在5%以上。

这一趋势在2014年不但没有缓解,而且愈演愈烈。据《投资者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4年一季度,银行已经发行了13730只理财产品,比去年同期的9684只增长了41%。

Wind数据显示,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超过1000只的银行共有11家。其中,建设银行以5015只、市场占比11%排在首位;紧随其后的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与南京银行,分别发行了银行理财产品3275只、2498只、2304只、2304只、2132只、1777只、1420只、1389只、1330只、1234只。

从上述数据来看,国有大银行、城商行与股份制银行仍分掉了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的蛋糕,2014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这一格局仍未改变。从产品数量上看,截至3月31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超过500只的银行有8家。建设银行仍以1374只居首,民生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农业银行、广发银行、交通银行紧随其后,分别发行了银行理财产品905只、753只、666只、626只、625只、610只、585只。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互联网理财“宝宝军团”开年以来收益率由“6%”普遍下滑到“5%”不同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继续向高位进发。

据《投资者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31日,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百度百赚利滚利以及苏宁零钱宝等挂钩的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已失守“6%”大关。而同期推出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则基本全在“6%”以上,如长沙银行发行的金芙蓉长盈17号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7.7%,理财期限为363天,起始金额为20万元;天津银行发行的汇富计划61期理财产品期限只有3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却高达6.4%。南京银行今年以来发行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超6.2%的产品也多达7款。2月10日,招商银行推出的一款“金葵花”焦点联动系列之股票指数表现联动理财产品,其预期收益率更是达到了罕见的12%。

“由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冲击,银行普遍面临存款流失的压力,为了吸引更多的存款,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就势在必行。”平安银行一位理财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据了解,类似平安银行这样的股份制银行,今年其推出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主要针对贵宾客户,如平安银行“私行专享尊贵组合A资产管理类2014年15期”投资期限105天,预期年化收益率则达6.2%。兴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人民币理财产品第043号”169天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6.5%。华夏银行、广发银行针对高净值客户也发行了预期年化收益率超6%的理财产品。

预期不等于实际

招行一季度“不靠谱”

“尽管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断高涨,但投资人仍要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讲,预期收益率只是银行按照其投资标的以及历史投资收益数据,预期理财产品能实现的最高收益率。”光大银行西城金融街支行一位谭姓理财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也就是说,银行理财产品在发行时向投资人宣传的收益率,只是画了一个大大的“饼”,这个“饼”与投资人真正吃到嘴里的饼,可以一般大小,也可以不一般大小。比如某银行在售的一款72天期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7%,但由于种种原因,到期后该产品银行给出的实际收益率是0.7%,那么投资者拿到手的也就是0.7%的收益率,而非购买时所说的7%。

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银行理财产品的这种情况并不违规!因为按照有关监管部门的规定,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同样存在风险,所以不得承诺收益。所谓的预期收益率只是一个预计最好情况下的收益率,不是真实给出的。

“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光关注预期收益率是不够的。理财产品发行者的实力和信誉、发行者过往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的吻合度等等都要综合起来考虑。”一位资深银行理财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记者查找Wind数据,发现去年有8000只以上理财产品没有收益资料,占总数的20%,就此,记者采访wind客服人员,经理赵红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缺少收益资料’是指该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公布实际收益率。”因此,《投资者报》记者在统计发行银行过往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的吻合度时,只考虑已有部分理财产品公布实际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全都没公布实际收益率的银行不纳入统计分析范围。

据Wind数据,2013年可统计的178家银行中,实际收益率大于或等于预期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只数占比超过50%的有104家,再排除年度发行产品总数量不足100只的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大于或等于预期收益率占比超过50%的一共有40家银行。其中,恒丰银行吻合度最高,2013年一共发行了1016只银行理财产品,除了3只缺少收益资料外,其余的1013只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均等于预期收益率,两者吻合度达到99.7%。贵阳银行紧随其后,2013年一共发行了128只银行理财产品,其中4只实际收益率大于预期收益率,123只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等于预期收益率,两者银行占比之和达到99.2%。厦门银行排在第三,共发行了191只理财产品,188只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等于预期收益率,吻合度占比达到98.4%。

南洋商业银行、广州农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吻合度排名靠后。其中浦发银行共发行1235只银行理财产品,仅有244只产品实际收益率等于预期收益率,两者吻合度仅为19.8%;

银行理财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问题;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层次有待提高

近年来,国内各家中资银行纷纷成立了“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但只有在一些大城市才有一些针对高端客户的服务,而大多数理财中心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提供较低层次的服务。一些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业务基本还停留在原来的存贷业务层面上,即使增加了,也只不过是如代买国债、金融业务咨询等简单的业务。银行做的只是把自己的产品展示出来供客户选择,而并非是为客户量身裁衣,进行专业的理财咨询服务和投资组合建议。

(二)金融产品(包括理财产品)单一,且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推出合规的金融产品只有几十种,与世界各大银行两万多种金融产品相比简直是沧海一粟,根本不能满足广大个人的理财需求。同时,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能力很弱。在金融产品的开发上,好的就一哄而上,缺少创新意识和特色,只是照搬照套,令顾客无所适从。

(三)个人理财服务对象门槛过高,缺乏适合普通大众和工薪阶层的金融品种

金融品种缺乏广泛的适应性。虽然近年来银行开拓的个人理财品种在不断增加,同时为不同的客户开发不同的产品,但是能向大众普及的产品并不多,例如有些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起点需要达到5万元甚至10万元才能办理,个人通知存款的起存点也要在5万元以上,服务范围狭小,没有适用普通大众和工薪阶层的金融品种。

(四)商业银行提供的是金融产品,而不是金融服务

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是把产品的宣传单分别展示在架子上供客户任意选择,而缺乏个性化服务。因为客户不能单凭自已对一些宣传单上的介绍而全面了解这些产品的功能和效用,而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各种摆出来的理财产品,而是银行的理财人员在详细了解分析其需求后,再根据客户的特点来设计的个性化的理财方案。

(五)现有商业银行的普通员工和专业理财人员理财专业素质急需提高,高素质专业理财人员非常缺乏

在目前商业银行中,很多银行的普通员工都不知道什么是“个人理财”,又怎样去开展个人理财市场的营销?有些银行理财人员只是经过银行内部挑选,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和学习就直接上岗。而对于一些资深的理财专业人员又缺乏行业规范管理和职业道德约束,例如一些客户资料保密、产品风险提示等风险管制等。高素质专业理财人员非常缺乏。

(六)部分客户个人理财观念不正确,个人理财市场有待培育

由于国内普及性金融教育严重滞后,客户对风险收益没有正确的认识,许多顾客在很大程度上把理财等同于发财,只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投资的风险;部分银行理财营销侧重于收益的宣传,没有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使个人理财金融产品的预计(设计或宣传)收益率与顾客的实际收益率差距很远,其结果是绝大多数客户不在银行开办个人理财业务。

二、关于改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建议

(一)加强对客户需求的调查研究,寻找和开发市场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效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9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9.26万亿元,储蓄余额达到14.23万亿元。在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四个城市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曹文,银行个人理财市场问题凸显)。这说明了我国目前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的社会需求很广泛,越来越多的普通客户渴望得到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一站式”服务。但是现在中资商业银行一般都和外资银行一样,把着眼点放在20%的重点客户市场上,而把80%的普通、工薪阶层客户忽略掉。外资银行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于他们所拥有的网点资源、经营金融业务品种范围等条件的限制,而这正是中资商业银行所拥有的优势。根据以上的调查和现在的实际情况,城市大部分家庭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家庭都有数额不等的储蓄存款。如何对这些存款进行保值、增值、投资和理财?这是客户和中资银行须共同考虑研究的。中资银行要实现由经营产品向经营服务、品牌、文化方面转变,就绝不能对中低端客户“一弃了之”。反而,更应该把它作为重点开发的市场。

(二)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对中低端客户理财的服务

中资商业银行应加大在中低端客户理财的服务力度,例如大力开发一些“基金定投”的业务,让更多普通工薪阶层客户参与其中。而对于一些中高端客户还可以细分产品以供客户选择,比如银行传统人民币理财产品区,外汇理财区,基金区,保险区等几大板快。这样使所有的客户就对金融理财产品的分类一目了然,便于选择。

(三)实行差异化服务,不同的客户配备不同类型的理财服务

首先,对于绝大多数客户来讲,太多的产品会导致其不能选择而失去兴趣。银行理财人员可以针对每一款产品做个标签。这个标签从六个指标来评定该产品的特性,即: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加入门槛和成本、接受服务的便捷性和提品商的背景。绝大多数理财产品都具有复杂性、虚拟性、未来性和风险性,但通过上述6个评价指标,基本上”锁定”了理财产品的特性,当然还有一部分产品特性只有市场和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如此一来,客户在获取相关信息的同时可以对不同产品加以优、劣势比较,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其次,理财群体有不同的层次,有的只需要购买一种或几种理财产品就可以,有的需要对自己大笔资金进行理财规划,这时我们就需要实行差异化服务。一些单一的,小额的理财服务可以由一线或大堂经理代为解答,而一些大额的、复杂的、多种理财产品组合的应由金融理财师(简称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或注册金融理财师(简称CFP)等高级理财规划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服务了。

(四)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开发产品力度,增加理财产品种类,开拓理财渠道

1.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选择理财产品的开发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产品首先考虑的是市场需要,市场才是风向标,因为没有市场的产品设计得再好也没用。2.设计和开发理财产品要全方位地运用风险判断技术和收益测算技巧,要求开发人员对所有金融产品,对各类金融市场了如指掌,并能够进行综合运用,测试的程序也非常复杂。所以应该长时间地大力投入。3.银行除了自行开发产品外也可以加大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合作从而增加理财产品的种类和渠道。商业银行由于受金融、证券和保险分业经营政策的限制而无法开展一些业务,但却可以通过代销或的渠道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商业银行可以与一些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信托公司合作设计一些灵活多变的理财产品放在银行代销代售,从而填补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某些空白。由于现行的个人理财市场的格局是银行搭台、多家唱戏,但其主角仍然是银行,银行凭借庞大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以及快速的销售能力,会进一步加强其在个人理财市场的主导地位。

(五)建设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理财品牌产品,实行多层次品牌战略

1.各商业银行应开发和建设有特色的理财品牌产品,防止产品同质化现象,增加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顾客。2.从整体发展趋势看,今后的理财品牌将会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创新能力强、产品差异大、服务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成熟品牌,包括光大银行“阳光理财”、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中国银行“中银理财”等;第二层次是创新一般、产品差异较小、服务差异化程度较低的品牌;第三层次是投入有限、创新差、服务能力差的品牌。商业银行应实行多层次品牌战略,吸引和服务多层次的顾客,扩大顾客群。3.在品牌建设中,商业银行应多运用公众媒体等资源传播和塑造品牌,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和营销。因为提供技术含量高、设计差异高、服务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对于提高品牌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整个银行业务转型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六)提高理财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壮大理财专业资格人员的队伍

与国内外的外资银行理财从业人员相比,国内中资银行的理财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和专业素质,部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具备专业理财资格的人员很少。要改善这种状况,应同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加强对目前在岗理财从业人员的培训。2005年3月,我国的《金融理财师考试认证暂行办法》开始实施。现在已经有很多关于金融理财师(简称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或注册金融理财师(简称CFP)的课程开办,各商业银行可以对其在岗理财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第二,要求和支持鼓励理财经理层或业务骨干通过考试具备金融理财师(简称AFP)资格,少数优秀的已经具备金融理财师资格的,再去通过培训考试具备国际金融理财师(简称CFP)资格,使整个理财队伍具备专业从业资格人员从无到有不断增加。尤其是要注重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注重理财类高端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只有从业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技能,才能令客户信服,让银行为其理财。

(七)应加强理财从业人员和理财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诚信

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行为或者说销售行为不够规范和缺乏规管。因为个人理财产品严格来说是风险产品,而风险的承担者是客户,而现在商业银行的理财人员大多数是一味强调收益保证,而在谈到风险时往往含混其辞,过多过高的承诺不符合金融产品的客观规律。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作出内部指引,从风险提示到产品设计再到收益说明,全面规范和引导金融产品的销售行为,用规则和流程科学地防风控险。只有讲究理财的道德和诚信,才能令客户放心,并让其为自己理财。

(八)倡导正确的理财观念,追求收益风险均衡,不断培育和开发个人理财市场

银行理财篇8

2007年商业银行私人理财产品销售得异常火爆,使其成为各行稳定存款、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业务。然而,出于竞争压力,银行用高预期收益率吸引投资者的做法,却为双方矛盾的激化埋下了隐患。如今,随着不少理财产品的陆续到期,部分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议论。而面对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商业银行私人理财产品如何走出阴霾、迎接挑战,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内忧重重

透视去年以来银行私人理财业务的市场表现,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带有共性的现象:银行私人理财产品总是呈现一种“羊群现象”。去年资本市场形势大好,人民币理财产品就“蜂拥”打新股产品,比重占到了人民币股票产品的47%;今年,资本市场振荡走低,理财产品又“蜂拥”债券票据产品;期限长的不好卖了,就纷纷改成短期的。而且理财产品的推销,始终围绕着收益大做文章,较高的收益预期一直是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卖点。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说,银行这样做不对,恰恰是这样的做法成就了去年银行理财业务的高增长。社科院的相关报告中,甚至指出“2007年中资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投资价值几乎完全归功于打新股产品。”但是,我们又不得不说,正是这种做法也为日后出现的问题埋下了隐忧。

首先,银行私人理财产品的“羊群现象”,不仅造成了“赚钱效应被过分发掘”,继而也使银行在这种盲目的竞争中迷失了自我和方向。在2007年发行的1760多只人民币理财产品中,以信用、股票产品最多,其它类型产品不仅份额减少,甚至发行数量也出现绝对萎缩。这种状况所产生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用简单重复替代了产品的创新,当出现一个“零收益”的时候,难逃一损俱损的结果。

其次,银行销售的产品以及销售的方式,实际上也对投资者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误导。在零收益问题上,方方面面都在强调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但是,我们没有看到,银行销售什么产品以及如何销售,这个过程正是对投资者最重要的培育过程。如果银行自身对理财业务的定位,就是把它仅仅当作一个博取高收益的工具推销给投资者,总是在预期收益上大吊胃口而不注意充分提示风险,那就难免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出现“误读”。去年,在大牛市的情况下,理财收益水涨船高,大家日子都好过;今年,遇到市场振荡,理财收益不尽如人意时,投资者必然怨声不断,并由此产生对银行的不满和不信任。

今年以来,由于零收益等问题导致对银行信任度的下滑,到底给银行私人理财产品的销售带来了多大的影响,目前虽无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无论最终的影响是大或小,都要看到背后所蕴含问题的严重性。

理财研究机构的调研分析表明,国内现在大多数银行QDII理财产品,一般都是投资境外投资银行或大型商业银行开发设计的结构性证券(票据)产品,如购买基金、股票组合、指数产品等(甚至有银行完全委托境外大行投资管理募集资金的情况),国内银行很少有自己开发设计的资本市场产品或工具组合。这一方面反映出国内银行盲目“迷信”国际大行的投资管理能力,缺乏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自主管理投资和设计产品的能力和经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银行没有有效的防范国际大行受到资产损失而连带受其影响被动承担资产损失的风险管理机制。最近大半年的实践就证明,很多国际大行在全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中也不能躲过灾难。

外患不断

当前中国经济复杂多变,正如总理所说,“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难在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在如此宏观形势下,商业银行私人理财产品也面临着相当的挑战。

高利率预期影响银行私人理财产品。去年以来,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加大。2008年3月,CPI和PPI分别创下历史新高。社会公众对央行紧缩预期不断增强,并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提出更高期望。如果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明显低于同期存款利率水平,不仅会打击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信心,而且也会导致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陷入困境。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影响银行私人理财产品。从落实“两防”要求来看,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会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央票发行力度等措施,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将面临挑战。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应对存款分流的重要举措。由于银行理财产品与银行存款、保险产品、贷款、持有债券之间具有明显的“替代”和“挤出”效应,加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出现银行理财产品的“负替代”,市场供应和需求出现“双萎缩”,从而影响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

不断强化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银行境外私人理财产品。尽管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突破了“7”大关,预示着“6”时代的来临,但当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仍然十分强烈。如果境外理财产品收益低于人民币升值幅度,将直接影响境外理财产品需求。

监管力度加大影响商业银行私人理财产品。随着理财产品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不断暴露,监管层的监管力度将加大。从目前消息来看,将从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理财产品、规范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行为、强化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等方面对理财产品市场进行规范,也会对银行经营产生较大影响。

除此之外,一些商业银行对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黑洞”极可能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动荡的程度缺乏前瞻性和准确性的分析判断,冒然加大投资股市高风险产品的比例,在股市出现深幅下挫之际没有及时止损机制,以至出现巨额亏损。如2007年到期的东亚银行低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是一只美元6个月期汇率挂钩型产品。该产品的投资收益与英镑兑美元汇率挂钩,由于该产品看好美元升值,不料市场行情正好与产品设计相反,美元一路下跌让投资者颗粒无收。这反映出该行在推出这一产品时对美元汇率走势的判断出现方向性错误。

强身健体

2007年的快速发展给银行私人理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的挫折与考验,对于各商业银行不是坏事,更应该成为在理财业务上加快创新以及精耕细作的动力。从长远看,这是利于银行私人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的。

首先,完善和创新银行私人理财产品,最重要的是回归银行理财的本质。好的市场定位才是新生。从市场的长期发展和客户需求看,社会对银行理财服务的需求绝不仅仅是购买几个银行理财产品,或仅仅是为了赚取高收益,而是需要包括教育、保险、医疗、住房、投资、分散风险、移民、甚至财产的继承等一系列的投资管理和人生财务规划。因此,为客户提供综合的财富管理,最大限度地为客户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才是银行理财业务今后的发展方向。只有看清了这个大方向,商业银行才会知道今天应该推出哪些理财产品以及应该提供哪些服务;而今天卖出的每一个理财产品,都应当是在为财富管理做铺垫和准备。

站在这一点上,反观目前银行理财业务的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纠偏已十分必要。所谓纠偏,就是要吸取前一时期产品销售中只重收益甚至夸大预期收益而不重风险带来的教训,树立银行理财业务以资金安全为第一位的共识,回到以稳健为本的基础上来。同时要让投资者充分认识到,银行理财产品不是炒股票、买基金,如果要博取高风险下的高收益,就不应当到银行来。所谓调整,就是要认真思考银行在理财市场上应当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重新确立在理财市场中的定位;要明确银行理财绝对不等于简单销售理财产品,银行也不能满足于简单销售理财产品,而应当以综合化、个性化为方向逐步向财富管理迈进。

今年,有些银行开始着手对自己的理财业务进行升级改造。3月22日,在民生银行财富管理启动的活动中,就特别强调了银行理财是一种综合的金融服务,并表示今后将力求通过提供多元化产品和定制服务,使客户由目前的买产品变为选产品,使银行与客户的关系从简单的关系交易型,转变为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长久依赖与信任关系。

其次,银行理财业务是不同于传统存贷款业务的金融创新业务,随时会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因此需要银行适应国内外金融市场的波动趋势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机制,增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前瞻性和有效性。无论这轮美国次贷危机如何演变恶化,作为经营和管理风险的银行机构都应当凭借不断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把银行理财产品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并尽可能为投资人带来稳定的回报。

银行理财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改革

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体制方法滞后

现代商业银行实行“垂直领导”及“双线负责制”,这种传统体制造成的后果就是分、支行财务主管只对其分、支行领导负责,从而形成了分散的财务管理体制[1]。这种制度不但不能使财务管理职能得到发挥,反而降低上级的权利,同时又放大下级的权力,在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的情况下又加大了经营风险。显然这种财务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发展。另一方面“重算轻管”是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方式,主要是重核算及财务处理,轻成本及盈利控制,同时缺乏对财务资金的监控和分析,财务资金的投放不严谨造成资源浪费[2],存在严重的顾此失彼。

2.资源分配利用率低

商业银行财务费用一般由变动费用及固定费用组成。而变动费用上,特别是对相关业务的资金需求上,领导层不能十分准确地对下级做出合理的相关指标。在这种情况下致使费用资源配置利用率十分低下。在固定费用上,只一味的去追求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使得某些固定资产过于饱和,导致利用率低,财务资源严重浪费。成本上,相对过于简单的计算方法,也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资源管理方法。从而造成相关不必要的开支,加大了成本费用。由于自身资源配置不当,商业银行下级机构在创造利润的动力不足的多方面的情况下,导致实收资本的充足率多年来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严重制约和影响银行整体经营管理。

3.风险与收益均衡的意识较弱

商业银行最重要的经营活动就是放贷款,但由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局限性,商业银行和企业接收到的财务信息存在差异。银行给企业贷款的时候很难保证贷款资金能否及时有效地收回,一旦企业到期不能归还贷款,银行就只能通过法律去追回贷款的资金,但一般这种情况下银行是很难获得贷款的本金和利息,由此银行的风险防范就比较被动。另一方面现阶段商业银行对损失规定的责任及约束措施不强,导致了大部分银行通过扩大贷款来增加收入的同时又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缺乏计划,使得风险和未来收益不确定性增加[3]。

4.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及管理素质的不足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工作不仅复杂,而且量大,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甚至一些财务工作者出现了无法胜任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从业工作者专业知识水平不够高,无法胜任财务工作;二、银行没有及时进行对员工高层次、有效地专业培训及心理辅导,造成员工工作管理能力下降,不能够完全的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对财务管理者的要求。

二、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改革的对策及方法

1.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制方法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还处在比较粗放的阶段,在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的管理体制基础上结合我国“垂直管理”和“双线负责制”制度,进一步完善相关组织框架、减少重复的管理层级。同时理顺内部之间的管理关系,明确银行经营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盈利和财务安全相统一。为了更加高效的财务决策,应该进一步提高财务计划指标、优化绩效考评,可通过相关分析法,如回归分析法及杜邦分析法等来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计算,以此用来作为分析各项预测所占比重的一个衡量标准。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商业银行的流程,实行系统完备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有效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2.优化资源配置

商业银行可以设置绩效考评体系,通过“按月考核”,“年末总评”的方式,根据“财务成果最大”和“财务状况最优”的原则,最后将考评成绩与各行费用相挂钩[4]。通过激励制度将资源向盈利能力强的银行倾斜,优化网点布局,整合管理,对地理位置十分偏僻且业务量极少的地区应撤销网点的设置;而对于效益好的机构网点,应扩大其经营范围,增强经营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实力。商业银行通过这种优胜劣汰的方式降低成本,集中资源的管理,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

3.建立先进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管理体系是预防和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能够确保商业银行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实施风险预警[5]。商业银行通过一些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和互相制约的机构和岗位,而将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两者相结合起来,并且通过风险管理去寻找风险与发展两者相平衡的最合适的位置点,有效做到提前防范风险,从而在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

4.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十分优秀的理论水平、足够的社会实践经验以及对数据具有较强的敏锐感。首先应控制从事财务人员的进入财务行业标准,除了责任感强、思想素质健全外,还应要求他们做到业务水平高,综合实力强,严格执行上岗持证制度。同时可通过提供给财务人员再教育的机会,或对出现的新业务或新形势做一些必要的培训指导培养一些工作能力强的优秀财务人员。

三、结语

通过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改革与探索的问题分析,使我们意识到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这与商业银行现在所经历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历史发展、人文自然环境等因素相关。而在全球化日趋完善的现在,商业银行所面对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也越来越难,只有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恰当合理的财务管理活动可以增强和提升商业银行经济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我国商业银行才可以在日益竞争的经济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清漪,马清友.论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现状、目标及机制[J].财贸研究,2002(04):72-74.

[2]刘大伟,姜宁.试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创新与改革[J].时代金融,2014(06):76-77+80.

银行理财篇10

日前,银监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从投资管理原则、投资管理方式、投资方向等多个层面,对以往的政策和做法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规范。笔者认为,新规定的出台将会推动银行理财产品回归稳健。

应当说,过去几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获得了井喷式的增长,无论是理财产品的市场规模、投资范围,还是产品种类,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之相应,理财市场风险开始显现,问题也开始不断暴露。“零收益”、“负收益”事件频频曝光,某些银行理财产品面临清盘,投资人和银行业之间纠纷不断,以及银行理财内部操作的不透明,都引起市场的质疑与诘责。

表面上的问题反映了银行在理财业务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等深层次环节上能力薄弱。目前,不少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对理财产品表内表外的处理没有统一标准,类似的产品既可以作为表内核算,也可以采用表外核算,随意性很大。这造成部分银行可能利用这一空间将部分有风险的资产转移到表外,由于表外资产无需拨备,管理标准相对较松,因此,这种理财资产表外化极易造成银行风险的积累。例如,去年由于贷款规模的控制造成银行放贷能力受限,银行通过”信托+理财”的形式将贷款转移到表外以规避额度控制。而贷款的发放对象包括房地产等行业,这在干扰货币政策的同时,也造成银行经营风险的积累。

同时,由于缺乏第三方托管等原因,造成理财资金的实际运用不透明,部分资金有被滥用、甚至同客户进行对赌的可能。从前一段时间风波不断的外资银行“投资者杀手”某产品来看,外资银行有可能并没有运用客户的资金在市场上进行实际的投资,而是仅仅以市场上的资产价格为参照标准与客户进行对赌。这种交易不透明现象在五花八门的国内结构性理财产品中也很可能存在。

从近几年的投资风格上看,银行理财产品有不断走向激进的趋势。由于国内理财市场竞争激烈,各家银行纷纷利用高收益率吸引客户,而更高的收益率无疑意味着银行不得不采取更为激进的投资策略。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大规模投资的开展,部分银行扎堆发行投资于大型项目的信托产品,而房地产、资本市场的回暖也吸引理财资金的大量涌入,这都使得银行业经营风险加大。这无疑会导致理财产品和投资者出现错配现象,部分银行将高风险的理财产品销售给风险承受能力不强的投资者,引发一些诉讼事件,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因此,在此背景下,银监会出台新的措施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防范银行业风险,推动理财业务稳健经营,促进理财市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新措施也可能对理财业务带来一定冲击。特别是在当前银行利差缩小、利润下滑,急需发展中间业务来覆盖缺口的时候,积极发展理财业务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监管措施的趋于严格,在有利于加强风险控制的同时,也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以及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速度带来一些影响。

应该看到,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尚不明朗,银行投资渠道比较有限,理财产品大部分集中在信托类等产品。但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银行给客户的回报率远远高于存款利率,以这种方式贷出资金和直接吸收存款进行贷款相比,利润空间不大,加之今年取消了贷款规模的限制,原先利用理财产品规避贷款规模控制的作用也无从发挥。因此,目前银行微利开办业务,主要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不得不“赔本赚吆喝”。如果再将这些产品纳入表内核算、计提风险准备,难免会进一步压缩银行利润空间,挫伤发展理财业务积极性。而禁止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基金、PE等规定则会进一步收窄投资渠道,驱使银行业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