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征信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0-30 17:25:21

银行征信管理

银行征信管理范文篇1

一、加强理论学习。

确保征信管理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指向明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工作目标的根本保证。工作中,时刻关注理论发展的新动向,以先进理论指导具体工作。总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讨论会上,精心准备,总结交流心得体会,得到领导肯定。结合征信立法工作,加强调研,调研中深入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机关党委将本人撰写提交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征信管理新局面系列调研”之《征信立法研究报告》作为人民银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推荐给中央国家工委。

二、积极参与制定《征信管理条例》已获行长办公会专题讨论原则通过

征信立法的条件正越来越成熟。根据国务院法制办2008年1月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社会信用体系法制建设专项工作的工作安排》总行于年内向国务院法制办上报《征信管理条例(送审稿)总行领导运筹帷幄,积极推动出台《征信管理条例》一直是近年来总行征信管理局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前几年的探索和积淀。果断决策,全局上下协同作战,殚精竭虑,条例》立法工作正稳步加快推进,现已取得重大进展。

直接执笔或参与撰写了相关调研报告;多次对征信的概念内涵、行业发展模式、业务种类、业务管理方式、许可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探讨;根据国务院新“三定”方案对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职责的调整,本人全程参与了条例》制定。先后参与了对地方信用立法、信用服务市场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情况的调研。对2002年上报国务院的征信管理条例(代拟稿)及近几年来形成的数个条例草稿进行了认真研究;多次参加了征信管理局、条法司以及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组织的征信立法专题讨论会及内部改稿会;积极听取和学习了有关专家、学者对《条例》制定中诸如征信的概念和边界、征信管理的出发点、征信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征信管理的手段、方式等诸多重要议题的意见和建议;较准确地领悟和贯彻落实了总行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所提意见较好的被《条例》采纳吸收。12月5日,征信管理条例》已经行长办公会专题讨论并原则通过。

三、根据立法工作需要。

参与完成了地方征信立法的分析与评价》研究报告;二是对我国征信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撰写了论我国征信发展模式—以征信产品的公共属性为视角》得到局领导好评;三是为摸清各类征信机构的市场定位、经营状况和发展中存在问题,一是开展了地方信用立法的调查。为理清征信体系建设与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研究设计促进征信服务市场发展的制度措施,完成了关于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状况的报告》签报苏宁副行长,并送条法司、人事司阅;四是通过国际金融公司了解国际数据跨境流动与保护问题的做法,组织重点出口企业和相关商业银行召开座谈会,就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美国、欧盟处理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经验,完成了欧美数据跨境流动比较研究》关于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状况的报告》和《欧美数据跨境流动比较研究》两篇成果入选征信管理局即将出版的征信管理专题研究报告》和《世界版图下的征信业—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征信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两部书稿,目前两部书稿已交金融出版社审稿;五是借鉴国外征信立法经验,采它山之石以攻玉,处领导的直接指导和亲切关心下,组建了国外征信理论与实务研究小组,完成了美国平等信用机会法研究与启示》被《参阅件》采用。

四、积极关注征信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提出完善建议

根据局、处领导的指示,年以来。本人密切关注征信系统和征信市场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就商业银行合规使用信用信息、个人异议受理及处理情况、征信诉讼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密切跟踪有关有关诉讼案件,向有关分支行提出了妥善处理诉讼案件的建设性意见;直接与当事人积极友好地沟通,宣传有关政策,化解纠纷,妥善处理了公民来信和投诉事件;根据苏行长对征信中心《关于个人征信系统异议处理流程及解决其中存在问题的请示》批示,研提了意见和建议签报苏行长;为尽快建立涉及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管理部门、征信中心和商业银行关于异议处理、投诉、诉讼情况的报告制度,完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个人征信异议处理、投诉和诉讼案例报告制度的通知》签报,近期即将以行发文。

五、其他工作

提高了公文处理水平;二是认真办理全国人大和政协委员提出的与征信管理工作有关的议案、提案和建议;三是着手研究《条例》出台后的释义和有关配套制度建设。如制定《征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对不同类型的征信机构明确准入及监管措施,一是日常公文办理。本年度较高质量地办理办结签报、会签文件、请示件、通知、公民来信等各类公文数十件。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又如按照征信分类监管的原则,借鉴国际经验,制定一系列征信机构业务操作规范及指引,规范征信机构经营行为,再如制定征信活动异议处理规程,明确征信投诉、举报处理程序,切实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等;四是多次参加征信管理有关的培训班和研讨会,提高了征信管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银行征信管理范文篇2

一、加强理论学习,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加强理论学习,是确保征信管理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指向明灯,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工作目标的根本保证。在工作中,我时刻关注理论发展的新动向,以先进理论指导具体工作。在总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讨论会上,精心准备,总结交流心得体会,得到领导肯定。结合征信立法工作,加强调研,在调研中深入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机关党委将本人撰写提交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征信管理新局面系列调研”之《征信立法研究报告》作为人民银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推荐给中央国家工委。

二、积极参与制定《征信管理条例》,已获行长办公会专题讨论原则通过

积极推动出台《征信管理条例》,一直是近年来总行征信管理局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前几年的探索和积淀,征信立法的条件正越来越成熟。根据国务院法制办2008年1月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社会信用体系法制建设专项工作的工作安排》,总行于年内向国务院法制办上报《征信管理条例(送审稿)》。总行领导运筹帷幄,果断决策,全局上下协同作战,殚精竭虑,《条例》的立法工作正稳步加快推进,现已取得重大进展。

本人全程参与了《条例》的制定。先后参与了对地方信用立法、信用服务市场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情况的调研,直接执笔或参与撰写了相关调研报告;多次对征信的概念内涵、行业发展模式、业务种类、业务管理方式、许可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探讨;根据国务院新“三定”方案对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职责的调整,对2002年上报国务院的《征信管理条例(代拟稿)》及近几年来形成的数个条例草稿进行了认真研究;多次参加了征信管理局、条法司以及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组织的征信立法专题讨论会及内部改稿会;积极听取和学习了有关专家、学者对《条例》制定中诸如征信的概念和边界、征信管理的出发点、征信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征信管理的手段、方式等诸多重要议题的意见和建议;较准确地领悟和贯彻落实了总行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所提意见较好的被《条例》采纳吸收。12月5日,《征信管理条例》已经行长办公会专题讨论并原则通过。

三、根据立法工作需要,着力就相关重点征信法律制度进行专题研究

一是开展了地方信用立法的调查。为理清征信体系建设与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参与完成了《地方征信立法的分析与评价》研究报告;二是对我国征信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撰写了《论我国征信发展模式——以征信产品的公共属性为视角》,得到局领导好评;三是为摸清各类征信机构的市场定位、经营状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促进征信服务市场发展的制度措施,完成了《关于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状况的报告》,签报苏宁副行长,并送条法司、人事司阅;四是通过国际金融公司了解国际数据跨境流动与保护问题的做法,组织重点出口企业和相关商业银行召开座谈会,就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美国、欧盟处理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经验,完成了《欧美数据跨境流动比较研究》。《关于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状况的报告》和《欧美数据跨境流动比较研究》两篇成果入选征信管理局即将出版的《征信管理专题研究报告》和《世界版图下的征信业——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征信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两部书稿,目前两部书稿已交金融出版社审稿;五是借鉴国外征信立法经验,采它山之石以攻玉,在处领导的直接指导和亲切关心下,组建了国外征信理论与实务研究小组,完成了《美国平等信用机会法研究与启示》,被《参阅件》采用。

四、积极关注征信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根据领导指示,提出完善建议

根据局、处领导的指示,本人密切关注征信系统和征信市场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就商业银行合规使用信用信息、个人异议受理及处理情况、征信诉讼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密切跟踪有关有关诉讼案件,向有关分支行提出了妥善处理诉讼案件的建设性意见;直接与当事人积极友好地沟通,宣传有关政策,化解纠纷,妥善处理了公民来信和投诉事件;根据苏行长对征信中心《关于个人征信系统异议处理流程及解决其中存在问题的请示》的批示,研提了意见和建议签报苏行长;为尽快建立涉及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管理部门、征信中心和商业银行关于异议处理、投诉、诉讼情况的报告制度,完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个人征信异议处理、投诉和诉讼案例报告制度的通知》的签报,近期即将以行发文。

五、其他工作

一是日常公文办理。本年度较高质量地办理办结签报、会签文件、请示件、通知、公民来信等各类公文数十件,提高了公文处理水平;二是认真办理全国人大和政协委员提出的与征信管理工作有关的议案、提案和建议;三是着手研究《条例》出台后的释义和有关配套制度建设。如制定《征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对不同类型的征信机构明确准入及监管措施,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又如按照征信分类监管的原则,借鉴国际经验,制定一系列征信机构业务操作规范及指引,规范征信机构经营行为,再如制定征信活动异议处理规程,明确征信投诉、举报处理程序,切实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等;四是多次参加征信管理有关的培训班和研讨会,提高了征信管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银行征信管理范文篇3

第一条为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促进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组织商业银行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个人信用数据库),并负责设立征信服务中心,承担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日常运行和管理。

第三条个人信用数据库采集、整理、保存个人信用信息,为商业银行和个人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为货币政策制定、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途提供有关信息服务。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前款所称个人基本信息是指自然人身份识别信息、职业和居住地址等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是指商业银行提供的自然人在个人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担保等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交易记录;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是指除信贷交易信息之外的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相关信息。

第五条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在工作中知悉的个人信用信息保密。

第二章报送和整理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标准及其有关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报送个人信用信息。

第七条商业银行不得向未经信贷征信主管部门批准建立或变相建立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提供个人信用信息。

第八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个人信用信息安全。

第九条征信服务中心根据生成信用报告的需要,对商业银行报送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客观整理、保存,不得擅自更改原始数据。

第十条征信服务中心认为有关商业银行报送的信息可疑时,应当按有关规定的程序及时向该商业银行发出复核通知。

商业银行应当在收到复核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发现其所报送的个人信用信息不准确时,应当及时报告征信服务中心,征信服务中心收到纠错报告应当立即进行更正。

第三章查询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办理下列业务,可以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一)审核个人贷款申请的;

(二)审核个人贷记卡、准贷记卡申请的;

(三)审核个人作为担保人的;

(四)对已发放的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的;

(五)受理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贷款申请或其作为担保人,需要查询其法定代表人及出资人信用状况的。

第十三条除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四)项规定之外,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应当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书面授权可以通过在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以及担保申请书中增加相应条款取得。

第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当制定贷后风险管理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内部授权制度和查询管理程序。

第十五条征信服务中心可以根据个人申请有偿提供其本人信用报告。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制定相应的处理程序,核实申请人身份。

第四章异议处理

第十六条个人认为本人信用报告中的信用信息存在错误(以下简称异议信息)时,可以通过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或直接向征信服务中心提出书面异议申请。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申请的2个工作日内将异议申请转交征信服务中心。

第十七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在接到异议申请的2个工作日内进行内部核查。

征信服务中心发现异议信息是由于个人信用数据库信息处理过程造成的,应当立即进行更正,并检查个人信用数据库处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存在的问题。

第十八条征信服务中心内部核查未发现个人信用数据库处理过程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书面通知提供相关信息的商业银行进行核查。

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当在接到核查通知的10个工作日内向征信服务中心作出核查情况的书面答复。异议信息确实有误的,商业银行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应当向征信服务中心报送更正信息;

(二)检查个人信用信息报送的程序;

(三)对后续报送的其他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检查,发现错误的,应当重新报送。

第二十条征信服务中心收到商业银行重新报送的更正信息后,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对异议信息进行更正。

异议信息确实有误,但因技术原因暂时无法更正的,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对该异议信息作特殊标注,以有别于其他异议信息。

第二十一条经过核查,无法确认异议信息存在错误的,征信服务中心不得按照异议申请人要求更改相关个人信用信息。

第二十二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在接受异议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向异议申请人或转交异议申请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提供书面答复;异议信息得到更正的,征信服务中心同时提供更正后的信用报告。

异议信息确实有误,但因技术原因暂时无法更正异议信息的,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在书面答复中予以说明,待异议信息更正后,提供更正后的信用报告。

第二十三条转交异议申请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征信服务中心书面答复和更正后的信用报告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向异议申请人转交。

第二十四条对于无法核实的异议信息,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允许异议申请人对有关异议信息附注100字以内的个人声明。个人声明不得包含与异议信息无关的内容,异议申请人应当对个人声明的真实性负责。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妥善保存个人声明原始档案,并将个人声明载入异议人信用报告。

第二十五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对处于异议处理期的信息予以标注。

第五章安全管理

第二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关信用信息报送、查询、使用、异议处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二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用户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员用户、数据上报用户和信息查询用户的职责及操作规程。

商业银行管理员用户、数据上报用户和查询用户不得互相兼职。

第二十八条商业银行管理员用户应当根据操作规程,为得到相关授权的人员创建相应用户。管理员用户不得直接查询个人信用信息。

管理员用户应当加强对同级查询用户、数据上报用户与下一级管理员用户的日常管理。查询用户工作人员调离,该用户应当立即予以停用。

第二十九条商业银行管理员用户、数据上报用户和查询用户须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和征信服务中心备案。

前款用户工作人员发生变动,商业银行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和征信服务中心变更备案。

第三十条商业银行应当制定管理员用户和查询用户的口令控制制度,并定期检查口令控制执行情况。

第三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保证个人信用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只有得到内部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触个人信用报告,不得将个人信用报告用于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以外的其它用途。

第三十二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制定信用信息采集、整理、保存、查询、异议处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控制度,保障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

第三十三条征信服务中心及其工作人员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篡改、毁损、泄露或非法使用个人信用信息,不得与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恶意串通,提供虚假信用报告。

第三十四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内部运行和外部访问的监控制度,监督个人信用数据库用户和商业银行用户的操作,防范对个人信用数据库的非法入侵。

第三十五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建立灾难备份系统,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系统数据丢失。

第三十六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对商业银行的所有查询进行记录,并及时向商业银行反馈。

第三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当经常对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查询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所有查询符合本办法的规定,并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及征信服务中心报告查询检查结果。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定期核查商业银行对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查询情况。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八条商业银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的,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罚款。

第三十九条商业银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准确、完整、及时报送个人信用信息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

(三)越权查询个人信用数据库的;

(四)将查询结果用于本办法规定之外的其他目的的;

(五)违反异议处理规定的;

(六)违反本办法安全管理要求的。

第四十条商业银行有本办法第三十八条至第三十九条规定情形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建议商业银行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一条征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篡改、毁损、泄露或非法使用个人信用信息的;

(二)与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恶意串通,提供虚假信用报告的。

第四十二条中国人民银行其他工作人员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造成个人信用信息被泄露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所称商业银行,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专门从事信贷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

银行征信管理范文篇4

一、征信信息安全巡查的优势明显

“巡查”简言之为“巡视检查”。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是指征信监管部门派巡查组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以下简称运行机构)、征信机构及其接入机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等巡查对象(以下简称巡查对象)处进行有目的的巡视检查。通过动态走访巡视检查,征信监管部门可以对巡查对象在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做出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找出问题和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管措施,督促巡查对象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提升征信监督管理能力。实践证明,征信信息安全巡查的优势明显。(一)合规性与真实性。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根据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的通知》(银发〔2018〕102号)(以下简称《通知》)、南京分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等文件精神依法进行,巡查的内容、程序和处罚符合法律制度规定。同时,巡查人员直接深入巡查对象,通过听取汇报、实地问询、查阅资料、现场核查,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使信息资料更加真实、可靠,并对其在量上进行准确界定,在质上进行准确定位,保证巡查结果的公平与公正。(二)目的性与全面性。巡查人员依据巡查法规制度,有目的性地对辖区运行机构和接入机构等巡查对象进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帮助巡查对象发现征信信息泄露问题和征信信息安全隐患,并提供专业的整改意见,督促其整改提高,确保不发生征信信息安全重大风险事件[2]。巡查的内容有16项,既有对文件精神的执行和工作要求贯彻落实情况,又有责任体系建立、征信查询服务合规、制度建立和修订及报备、内部检查、教育培训情况,还有征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情况等,覆盖了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全流程、各环节。(三)灵活性与及时性。巡查工作,“巡”是方式、“查”是手段、“改”是目的。巡查人员通过听、看、访、核相结合方式,听取专题汇报,现场调阅和查看有关制度、档案及相关资料,并与征信牵头管理部门、系统各类用户、相关服务对象进行个别谈话或走访调研,掌握征信信息安全的管理情况。同时,对于发现的问题及相关安全隐患,及时沟通、妥善处置,既防止信息丢失、泄漏或篡改,确保征信信息安全有效,又保证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取得实效;如果未能及时遏制征信信息被非法使用或泄漏,必然会对信息主体造成损害,甚至对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产生影响。

二、基层人民银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实践

(一)主要做法。1.精心组织策划,确保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顺利开展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作为法定巡查组织单位,在分管行长领导下,组建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组(以下简称巡查组)。巡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一般由征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巡查组长,组长为巡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成员由辖内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业务骨干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行使巡查职责。组织巡查人员学习《条例》《通知》《细则》等法规制度和文件,做到“六个明确”,即明确巡查目标、巡查对象、巡查组织、巡查内容、巡查程序和巡查工作要求,确保巡查工作合法、合规、有序进行。同时,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巡查内容、巡查程序与工作要求全面到位,实现辖区内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全覆盖。2.采取动态核查,促使巡查对象重视征信信息安全工作基层人民银行巡查组在巡查中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调研、现场查验等动态核查形式,全面了解巡查对象征信管理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征信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及落实情况,征信查询服务合规情况,征信内控制度建立、修订及报备情况,征信信息安全内部检查、教育培训情况,征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情况等。利用中国人民银行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提取的系统用户信息、查询日志、接入机构信息等电子数据,筛选出查询业务量异常、非工作时段查询、睡眠用户查询等可疑线索,突出巡查中关注的重点,力求找准、查深、查透。帮助巡查对象发现、解决问题,提高其对征信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3.坚持严谨求实,适时报告巡查情况与反馈整改意见基层人民银行巡查组在巡查结束后,按要求形成包括巡查组织情况、巡查对象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整改意见等内容的巡查工作报告,经行领导同意后,形成“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整改意见书”,10个工作日内向巡查对象反馈。巡查对象应以积极配合姿态,在收到“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整改意见书”后,15个工作日内按要求将整改情况报送巡查组织单位——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同时,巡查组还要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督促整改落实,对整改落实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确保巡查整改取得实效;对问题严重、整改不力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分支机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及个人的责任。另外,巡查组还应做好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及保管工作。4.执行工作纪律、塑造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者的形象基层人民银行巡查组按照“依法合规、客观公正、深入细致、严谨求实”[1]的要求,积极开展巡查工作。巡查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巡查事项合法、巡查程序合法、巡查问题定性合法。巡查人员要敢于担当,用专业、科学的建议彰显征信信息安全巡查价值,及时发现并处置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巡查人员应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规定,严格纪律、严肃执纪,主动接受巡查对象监督;保持巡查人员的品行操守,主动说明征信信息安全巡查的背景、目的,主动深入相关部门了解情况,主动与巡查对象征信线上人员进行沟通,说明风险和问题的严重程度,明确制度依据。(二)初步成效。1.提高了巡查对象的征信信息安全意识征信信息安全巡查相比过去的静态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更能引起巡查对象的高度重视。巡查前,由巡查组负责人与被巡查对象负责人进行谈话,明确巡查内容、意义,对巡查组和被巡查对象提出具体要求。巡查中,被巡查对象分管征信业务负责人全程陪同,及时协调巡查相关事宜,保证了巡查工作的有序进行。巡查后,被巡查对象及时针对巡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进行整改,有的被巡查对象还将整改和业绩考核挂钩,责任明确到人。征信信息安全巡查使得巡查对象清醒认识当前征信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了征信信息安全意识,强化了征信信息安全主体责任。2.推进了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措施落实基层人民银行根据相关法规文件精神,对巡查对象适时实施征信信息安全巡查,督促巡查对象加强对征信管理人员和征信从业人员的征信合规教育培训。围绕征信信息安全管理,通过加强征信系统用户管理、健全征信信息查询管理、优化自助查询机管理、完善征信异常查询监控机制、妥善办理异议与投诉等措施,完善征信业务操控流程,守住不发生征信信息安全风险的底线。同时,结合实际对自身的征信内控制度及问责制度进行自建自查,查漏补缺,完善了征信内控制度及问责制度的报备制度、征信信息安全情况报告制度、征信合规与信息安全自查自纠制度及报告制度。另外,还从查询、使用和存储环节落实技防措施,降低了征信信息泄露风险。3.初步掌握了巡查对象的风险状况通过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发现了巡查对象在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比如,有的单位征信信息安全管理负责人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单位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缺位、防控措施弱化,有的单位征信信息安全“自查自纠”不认真不深入,还有少数单位征信合规与信息安全管理教育培训不到位,等等。同时,深入掌握了巡查对象的各项数据信息和内部管理状况,纠正了一批征信信息安全风险和违规行为。对巡查对象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情况、风险状况、业务合规性等有了较为客观的评价,为征信合规管理和信息安全评级奠定了基础,为维护辖区征信信息安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使征信信息规避金融风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巡查工作得到了上级行和巡查对象的认可,树立了基层人民银行的良好形象。4.增强了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监管能力征信信息安全巡查能将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的监管资源进行整合,如对非现场监管涉及内容的真实性,通过巡查予以确认;对存在未报、漏报、虚报、瞒报等情况的巡查结果,将启动重点现场执法检查,巡查承担着依法事中监管不可或缺的重任。因此,要求巡查人员既要拥有非现场监管本领,又要掌握现场检查技术,更要运用好动态走访的巡视检查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释放出征信监管之能量,优势互补,形成执法检查合力,较好地解决基层人民银行监管资源匮乏、监管手段单一、监管力量薄弱等诸多不足,显著提高征信执法检查质量和效率,强化征信监督管理职责。通过征信信息安全巡查,不仅对征信监管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而且初步锻炼出了一支懂业务、会核查的巡查队伍,征信监管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当前征信信息安全巡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方法掌握不够灵活。基层人民银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主要通过听取工作汇报、查看资料、随机走访等方式进行。在巡查中,这些方法在了解和掌握巡查对象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现有的巡查方法侧重对“面”的巡查,巡查工作难以深入。以听取汇报为例,被巡查对象在汇报时,多是谈部署、摆成绩,存在问题仅是寥寥数语,甚至回避不提。同时,目前的巡查手段主要采取的是“明察”,即巡查组公开地在被巡查对象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这些手段和方法,当然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仅仅只是这些还是不够的,需要进行隐秘的“暗访”巡查,否则,就可能会存在听不清、看不透、了解不深的情况,严重影响巡查工作成效。(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成果运用不够到位。在基层人民银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中,“重线索查找,轻成果运用;重问题整改,轻责任追究”的现象或多或少有所体现,这不利于问题的深入整改,影响巡查效果。由于缺乏硬性制度规范,个别巡查对象对整改建议的落实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督查力度不够。巡查组虽然要求被巡查对象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却没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有的虽然以查问题为主,但对问题产生的原因缺少必要的分析;有的只看眼前,无长远治本之策,往往是“按下葫芦起来瓢”,顾此失彼,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的主观上存在等待观望思想,整改措施只停留于汇报材料上,未能变成约束自身行为的“紧箍咒”;有的对整改落实情况缺乏必要的跟踪督促,问题整改留有尾巴,甚至出现反弹现象。(三)征信信息安全巡查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方面,巡查组自身建设存在差距,巡查人员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巡查人员虽说均来自一线业务骨干,然而针对巡查工作开展还是缺乏巡查经验和巡查技能,发现风险、分析隐患、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加之,个别巡查人员存在做老好人的想法,在巡查中,只看好的方面,不注重存在的问题;在汇报中,被巡查对象中的隐患与问题不涉及,失去了巡查的本意。另一方面,巡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足,巡查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当下巡查人员在单位内的工作负担已经较重,还要兼顾巡査工作,责任及压力较大,即便巡查工作成绩突出,也很少与其职务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挂钩。同样,巡查人员的巡查工作偶有懈怠,未能发现问题,也不会被追究责任。

四、提高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效果的思考

信息安全是征信的生命线[2],要提高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效果,应进一步完善巡查制度,不断探索和创新方式方法,努力加强和改进措施,提升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一)进一步细化巡查工作规范。从巡查实践来看,巡查能强化监督、遏制风险、防范隐患、揭示问题,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征信信息安全巡查过程要求。对照《条例》《通知》《细则》逐条进行详尽解读,使巡查工作要求具体化,便于巡查人员理解、掌握和操作,确保巡查程序合法。巡查前,包括提前安排部署、事前立项、送达通知书;巡查中,做到持“执法证”执法,告知被巡查对象的权利及义务,填写“征信信息安全巡查会议纪要”;巡查结束后,及时向行领导汇报,并制作“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整改意见书”发送给被巡查对象。要确保巡查结果处理合法,即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或隐患应提出整改意见,对重大风险事件或者线索,由人民银行同级机构依法启动执法检查程序或责令巡查对象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保证处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针对现有巡查要点应区分重要性,确定基础、一般和关键的控制点,制定更为科学的巡查记录制度,确保巡查人员能够在规定的时限内既全面而又有重点地实施巡查工作。(二)认真研究巡查工作重点。在巡查实施过程中,巡查工作在指导思想、对象和内容、方式方法上应明确重点和突出重点,增强征信信息安全巡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巡查工作中,坚持风险为导向,及时发现、处置征信信息泄露问题,以征信信息安全隐患为重点,突出运行机构、征信机构及其接入机构的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以及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贯彻落实总行征信信息安全工作。围绕征信管理环境稳定性、用户管理合理性、制度与技术防控完备性、业务操作过程合规性和内部监督约束性进行巡视检查,及时发现无授权查询、查询行为不规范、未妥善保管授权书、异议处理不当等引发的风险。另外,要把握好巡查对象自查环节,注重汇总巡查对象自查存在的突出安全隐患、信息风险以及自身难以解决的需要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或本系统上级行帮助解决的棘手问题,做到巡查有备而去、巡查有的放矢,以增强巡查的预见性、主动权和针对性,切实提高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的实效性。(三)不断创新巡查工作方式方法。开展巡查工作,发现问题是生命线,解决问题是落脚点,方式方法是不可或缺的“桥梁”。因此,巡查中应做到“三结合”和“两提升”。一是“定期巡查”与“不定期巡查”相结合。巡查一般以定期巡查为主,针对问题较多的单位可不定期地开展巡查。比如,巡査中发现与已巡查过的单位存在同类问题的,可适时杀“回马枪”,检查其整改落实情况,能较为容易发现和揭露问题。二是“听取汇报”与“实地查看”相结合。听取汇报是巡查不可缺失的环节。在此基础上,巡查人员还应通过实地查看及走访,验证汇报中所涉及的事例是否真实可信,达到验证和补充的作用。三是“明巡”与“暗访”相结合。“明巡”一般是指在巡查前事先通知被巡查对象而行。要在“明巡”基础上,对反映的风险和问题,特别是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适时进行“暗访”,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积极探索、实践区域性的“交叉巡查”,切实提高巡查质量,并依托科技手段提升巡查发现问题和线索的能力。(四)有效运用巡查工作成果。巡查工作成果能否得到有效的运用,是衡量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效果的重要标准。一是巡查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客观地向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报告情况,提出处置建议。被巡查对象应明确职责,充分重视巡查组提出的建议,按照职责范围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和上报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改,并按期报告整改落实情况。二是基层人民银行要将每一次巡查资料整理成一个研究专题,形成简报、信息、调研报告,并在征信系统局域网上共享。同时,对巡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要进行抽象和归纳、举一反三,把普遍性问题找出来,把教训总结出来,提出治标治本的对策建议,及时汇报,为提高监管效率提供参考。三是完善巡查成果共享网络,把巡查成果与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和金融系统内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干部考核推荐、金融系统内部等级考核等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巡查成果的作用。(五)不断强化巡查工作队伍建设。巡查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业务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对巡查人员的要求相应较高。一是选好配强巡查组成员。要把那些法律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敢于担当的人员选配到巡查队伍,同时要注重选配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结构的人员,要求他们既熟悉征信业务,又懂得征信管理;既熟悉征信法规制度,又懂得征信监管方式措施。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对巡查组成员开展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及保密规定方面的学习,切实提高其政策水平和理论素质,筑牢纪律防线。注重巡查业务技能学习,了解巡查工作“巡”的方法、“查”的技巧、“改”的途径,提升巡查业务能力,适应巡查工作的需要。三是注重对巡査人员的考核。强化对巡査人员的监督,要求巡查人员遵守纪律要求、严守规章制度。巡查组组长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带好巡查队伍。同时,建立对巡查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强化激励保障,调动巡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严格责任追究,促使巡查人员严格履职,不让巡查走过场。总之,通过分析基层人民银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可以看出,要深入推进巡查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是基础,细化职责任务是重点,创新方式方法是抓手,强化成果运用是关键,加强队伍建设是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试行办法[EB/OL].(2018-05-02)[2018-05-04]http://www.sohu.com/a/230413831_99910122.html.

银行征信管理范文篇5

一、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难点

以往人民银行开发的软件项目数据项较单纯,数据量相对较少。例如,会计支付系统、银行卡数据交换平台系统、企业信贷登记系统等就是如此。这些项目大都是以商业银行的交易数据为主,数据项少,而且一般软件不含客户的资料信息。即使企业信贷登记系统含有一定的企业资料信息,但企业贷款客户量(全国只有400万户)也远远少于个人贷款客户量(仅工商银行信用卡业务一项就有600万户)。而个人征信系统内容比较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数据项繁多。它涉及商业银行所有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如信用卡、汽车信贷、房屋信贷、助学贷款、个人消费信贷等。②数据量庞大。它涵盖了商业银行所有个人信贷业务的客户资料信息及交易信息。③数据覆盖面广。数据库的建设不但有商业银行的数据,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还会采集公安、司法、社保等社会信息。④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存放分散。由于各家银行业务系统建设的时间背景不一样、使用数据库类型不一样、管理模式不一样,数据结构与标准便不一样。有些商业银行的业务数据库分散在各省、市,有些商业银行业务数据则集中管理。因此,在项目建设中应对上述困难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国内某些征信公司也曾开发过类似软件,大多是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①在开发过程中开发商忽视了业主的需求,造成开发出来的产品不符合业主与用户的要求,难以投入实际应用。②业主在开发项目过程中没有履行监管与验收的职责,使项目成果质量大打折扣。③因业务需求编写人员不参与项目开发,需求书编写完之后一走了之,造成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问题,软件人员不知向谁咨询,使开发结果偏离业务需求。④在开发过程中没有注意培养日后的项目应用与管理人员,造成开发与应用衔接不上,出现系统维护不到位、故障排除不力、项目文档无人管理、制度管理衔接不上,使项目不能顺利移交给业主。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最初一个很好的设想,结果是开发出来的产品无法推广使用,得不到业主与用户的认可。

另外,在征信产品的推广使用方面,银行从业人员一时间还脱离不了传统的工作方法。在对贷款客户的信用考查方面,一直沿用传统的资信审查办法,很难马上采用“信用局分”的理念去辨别一个客户的信用。在新的贷款品种推出时如何正确利用征信产品嵌入在贷款审核流程中去替代和简化传统的做法方面,还显得不成熟。这些都需要征信局的从业者对商业银行进行培训,才能使个人征信系统在商业银行应用的更广泛、更深入。

二、项目开发中应采取的措施

人民银行组织各家商业银行参与并完成了个人征信系统业务需求书的编写工作。经过多家银行历时一年的研究与讨论,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对需求书的初稿已达成一致意见。这是项目成功的良好的开端,为今后的项目开发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建立技术开发人员与业务人员的沟通渠道

为了避免在开发工作中软件人员对业务需求的理解上出现差异,建议在开发过程中要求编写人员以“项目特约开发组成员”的方式全程参与项目开发工作。在开发工作中主要起以下作用:①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准确的需求解释与可靠的数据分析。由于软件开发人员对商业银行的业务不熟悉,加上软件开发人员的流动性较强,新加入的软件开发人员需要对业务需求进行重新学习。②由于各家商业银行的数据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数据采集过程中业务数据项的变更,软件开发人员很难取舍判断,需要商业银行业务人员协作。③因商业银行数据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账户不完整(客户只有存款无贷款)、时间不完整(有些数据只有时点数)、产品不完整(贷款品种存放数据库不一致),整合起来很非常困难,如果没有业务人员全程跟踪到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最终项目便可能与业务需求偏离太大。

2.项目建设需要业主的监管

为了保证个人征信系统项目的开发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开发工作,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应组织专人负责项目的开发监管工作。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与各家商业银行是个人征信系统项目开发的业主,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摆正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关系。业主与用户向开发商提出业务需求,开发商依据业主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项目开发。为达到以上目的,业主应就项目的各项指标及完成情况与开发商签署合同。

开发过程中业主除按照合同要求对项目的质量与进度进行监管与跟踪外,还要对合同中各项指标进行阶段性的测试与验收。任何一个项目的开发成功,都离不开业主与开发商的紧密配合。

3.开发项目验收及产品推广

一个开发项目完成之后,业主需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除针对软件产品的质量进行重点检测外,还需对系统维护的方法、各种文档的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编写等方面进行验收,验收结束后项目才能移交业主。

如何使项目推广开来?这还需要组织一批人业务人员去商业银行进行培训,完成项目的推广与应用工作,而“项目特约开发组”成员便可以胜任此项工作。

银行征信管理范文篇6

一、“五大难点”的集中表现

其一,立法相对滞后,征信发展难。目前,国家尚未建立信用体系方面的法律框架和系列法规,尤其是对信用信息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内容该如何保护,没有法律依据;对信用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和具体方式没有法律要求;对信用信息的征集、使用和管理的权利与义务没有作出法律规定;这使得整个征信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不明确,领导不统一,协调不一致,建设不到位。中国人民银行在征信建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其信用信息征集、使用、传播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和质疑,阻碍了基层人民银行的征信工作的开展。

其二,舆论宣传落后,氛围建设难。通过征信宣传树立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虽然基层人民银行面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大专院校学生、下岗职工等群体,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征信宣传,但毕竟势单力薄,不能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没有得到政府及社会的呼应与支持。地方政府及社会相关部门没有真正树立征信理念。对信用建设的宣传不到位,全民诚信意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差甚远。

其三,业务指导缺失,形成合力难。建立全国统一完整的社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工作。目前,国家不少部委都在进行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注册登记的企业、个体私营业主建立信用档案、税务部门对企业依法纳税情况建立信用档案,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各领域的信用信息资源割裂,信用信息分散,信用信息整合存在一定的难度。而目前全国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存在多个部门“齐抓共管”,而缺乏对各领域、各部门信用信息整合的统一指导、统一协调、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没有形成各行业、各部门对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信息整合的合力。

其四,“利益”对称失衡,信息采集难。为不断扩大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库的数据征集范围,增强数据库对外服务功能,各级人民银行一直在努力征集工商、法院、技术监督、税务、电信等与征信相关的部门所掌握的信用信息。但由于受法律制度的制约,这些部门没有义务向人民银行报送相关的信用信息。加之,银行信贷信用信息暂时不能向社会开放,使人民银行在征集这些非银行信用信息时不能承诺向其提供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库的信用信息,无法形成“信息共享,公平对等”的信息交换机制。阻碍人民银行对非银行信用信息的采集。同时,一些公共事业部门有关社会公众的征信信息的反馈也相对不足。

其五,企业行为失范,信息征集难。近年来,各级人民银行组织银行机构就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的建设进行了“艰苦工作”,应该说有一些成效。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人民银行宣传不到位,加之商业银行受授权授信的限制,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使得部分中小企业不愿亮出自己的信用,不愿向基础数据库报送信息资料,给基层人民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进一步强化基层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对策

(一)动员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更是征信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征信工作的开展应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人民银行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征信工作长效机制。只有各个部门统一行动,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数据库的信息整合,不断在数据库中增加案件审理执行信息、缴纳的各类公积金、社会保障费用信息、欠税信息、环境保护信息等,进一步提高信用信息数据库的质量,扩大信息覆盖面;也只有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征信立法建设

信用信息的征集与整合,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必须有法律法规作保障。因此,征信立法是征信建设的核心。但信用立法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难以在短期内完成。为此,建议国务院应尽快出台《征信管理条例》,并以行政管理规定的形式颁布征信相关的行政法规、条例或指导意见,来指导全国的征信体系建设。同时研究修改《人民银行法》,增加征信管理的相关内容,确立人民银行在征信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使基层人民银行在开展征信工作时有法可依。

(三)强化相关部门沟通

征信工作的开展有赖于地方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和协作。人民银行应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进行沟通,着眼发展大局,本着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原则,形成合力,重点推动非银行信息征集和征信宣传工作。

同时,人民银行应研究在保证数据库安全的前提下,有步骤、有管理、有限制地为相关部门开通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库查询用户,有条件的允许其进行数据查询,以尽力为地方政府部门使用信息提供方便条件。这不仅有助于促进非银行信息征集工作在自愿和互换的原则下广泛开展,而且有助于宣传人民银行建立的企业和个人数据库,宣传人民银行在征信建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银行征信管理范文篇7

一、经营管理现状

(一)总体情况

交通银行(BankofCommunications)始建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1958年,除香港分行仍继续营业外,交通银行国内业务分别并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和在交通银行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86年7月24日,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1987年4月1日,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

**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交通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整体方案。在改革中,交通银行完成了财务重组,成功引进了汇丰银行、社保基金、中央汇金公司等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年6月23日,交通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内地商业银行。

交通银行拥有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机构体系和业务网络。在境内有27家省分行、7家直属分行、58家省辖分(支)行,在137个城市设立了分支行(除上述92家分支行外还有45家非单独核算的县级城市支行),营业机构近2600个。在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汉城设有分行,在伦敦、法兰克福设有代表处。与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的819家银行的1751家总分支机构建立了行关系。全行员工5.5万人。

交通银行拥有以“外汇宝”、“太平洋卡”、“基金超市”为代表的一批品牌产品。**年,作为银行设立基金公司的三家试点行之一,交行发起设立了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推出了带有战略合作伙伴汇丰银行标识的“中国人的环球卡”――太平洋双币信用卡,这标志着交通银行将为海内外客户开展服务。

**年,资产和存款总额双双突破1万亿元,不良资产比下降到了3%以内。截至**年6月末,交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11.29%,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达8.68%;资产规模达到12,925亿元,较重新组建初期的201亿元增长63倍;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1,475亿元;**年上半年,交通银行实现税后利润46.05亿元。交行已经成为国内仅次于四大国有银行的第五大商业银行;按总资产排名,位列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89位。

(二)实习所在分行情况

交通银行大连分行,位于于大连市中山广场6号,地处大连市中心商务区,毗邻中国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东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大连市的金融于商务中心地区。

机构设置上,大连分行设有行长室、行政处、公司业务部、计划财务部、私人金融部、授信管理部、国际业务部、清算中心和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分别处理不同种类的业务。实习期间我所在的授信管理部主要从事对个支行贷款部门申报的贷款贷款、票据贴现、担保等资产项目进行审查批准、指定工作政策及规范和从事贷后监控等工作。

二、具体实习工作

(一)翻阅贷款审查材料

为熟悉贷款项目的形成,我翻阅了一些过去的信贷资料。此材料原本用于上报总行审计之用,其中包括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4亿固定资产贷款、大连中汽进出口有限公司4150万元贷款、大连富华房地产有限公司500万元贷款三个项目的贷款审查材料。一般而言,这样一份贷款项目(包括票据贴现等)的审查材料主要包括了借款申请书、借款法人和抵(质)押人法人的营业执照和近三年及当期财务报表、信用分析报告、授信对象风险评级表、贷款合同等审批文件。经专业贷款审查人员审核之后方可由放款中心正式放款。

其中信用分析报告一般由授信客户经理撰写。他们直接与企业接触,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确认企业是否有还款能力并评估其风险,同时也对企业经营者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另外授信客户经理业要对贷款项目进行贷后监控,定期到借款人处了解企业经营和资金使用情况。交通也会对客户经理定期培训与考核。授信对象风险评级表主要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所处行业地位、全行业状况等信息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进行评估的授信工具,交行授信管理部也引进了最新的信用评级软件,只要将企业财务情况输入计算机即可获得评级软件给出的评级建议。至于贷款合同等都有相应的规范模板。

对于已有的贷款项目,在授信管理部的贷款审查科有从事贷款审查的专业人员。对于风险评级在1-5级(共10级)的企业每年要根据其经营和财务状况给出审查报告评估风险,6-7级的企业则要每半年进行一次。7级一下的就要交于资产保全部门(风险审查委员会)进行处理,例如进行贷款重组等,甚至提起诉讼要求还款。并且我了解到,一般审查人员需要上市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或者年报等数据信息时都上巨潮资讯查询,其为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

(二)熟悉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

现在国内银行贷款、票据贴现等授信业务都要上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存入信贷征信系统以备查询。信贷征信系统与支付清算系统、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系统、反洗钱系统和国库系统并称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五大支持服务系统。信贷征信系统能使金融机构更加清楚地了解企业的信贷、抵押和企业信誉等情况,它与个人征信系统一起为国内金融领域防范信贷风险发挥了巨大作用。

今年7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启用新一代的征信系统同时废止现有的旧系统,在实习期间我一同参加了新开发的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的使用培训。从我个人来看,系统界面设计得非常清晰、美观大方、易于使用。此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借款企业的财务情况、借款信用记录以及在其他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等信息(当然部分信息是保密的)。授信客户经理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到企业的纳税信息、生产伪劣商品的记录和在海关的不良行为记录,为他们对借款人信用情况的评估和撰写信用分析报告提供了信息支持。

(三)学习《信贷业务手册》

信贷业务手册是交通银行重要业务工具,是由交通银行请世界银行(WorldBank)参与指导并制定,内容非常丰富,在国内金融机构中也属十分先进的工具。它给出了整个信贷流程的操作规范,从授信业务的受理和营销,授信调查、分析和申报,信贷风险评级到授信额度的管理都有一整套明确规范的指导,使业务操作标准化。

我重点查看了手册中的行业投向引导,即各个行业现状分析和行内对此的信贷政策。学公司理财的时候老师形象地打过一个比喻,金融中介企业比如商业银行就像个嫌贫嫉富人。他们只会把钱借给富人,遇到经营困难的企业便不理不睬。所以政策当然是对景气的行业加大信贷营销力度,对不景气的当然要谨慎关注了。这番感性认识刚好验证老师的话。

(四)参加《信贷业务手册》的学习培训

交通银行非常重视《信贷业务手册的》在工作中的推广使用,总行不仅安排了远程视频培训讲座,还要求每个分行抽出时间安排有经验人员对各支行的授信客户经理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就是学习新《信贷业务手册》的内容,尤其是其中对贷款工作流程的改进。

我一同参加了三次培训,规模都到达30人以上。内容分别为:一、授信业务流程,二、信贷风险评级,三、授信额度管理。其中在有关信贷风险评级的培训中,听取了两位支行的授信客户经理所述的关于集团集中授信模式(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小企业(大连金利隆喷胶棉有限公司)授信评级升级的案例。课后我也保留了培训提纲以备日后参考。

当然就个人而言,我从未参加过具体的信贷工作。由于缺乏感性认识,对讲座的部分内容也是一知半解,只能在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询问和交流中了解具体的细节。无论如何经过这三次的培训,我也对授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流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五)尝试完成授信客户经理考试题

对于授信客户经理的工作,交通银行规定都要经过考试合格才能录用上岗。今年四月大连分行进行授信客户经理的考试,我在统计报考人员名单的同时,也尝试做了考试试题。试题主要参考了《信贷业务手册》的内容,以便对授信人员具体业务操作能力有全面考核。

在做题的过程中我发现,试题主要是涉及具体业务知识和规定,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在校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即使是参加过了行里的培训之后,试题还是有很难度。当然试题中也不乏在学校课堂里学习过的诸如财务报表的定制、财务比例的计算和贴现现金流分析等知识。

(六)阅读国家外汇管理局文件

在实习期间我也翻阅了一些政策性文件和专业杂志。主要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文告》和《中国外汇》杂志。除非在图书馆专业阅览室里,这些资料平时是不多见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主要了解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引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OTC方式交易制度的情况和国外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后者也属于近期外资银行相继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股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并帮助其上市的指导政策。而在《中国外汇》这本国家外汇管理局主管的专业性杂志中能更多地了解到现在国内乃至全球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情况,可以看到更多专业学者的分析文章。其中比较有名的作者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等人。

三、实习感受

关于实习后的感受,总的来说让我认识到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无论专业对口与否,实习这一过程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进一步说,具体的工作经验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公务员之家:

实际工作与在校的学习有着巨大的不同,实习可以让人深深体会到长辈们所说的从工作中再拾起书本的困难性。每天早晨大早就要出门赶车,傍晚回家后深感疲惫,难有精力能再静下心来读书治学。这样想来,那些能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考学的人想必有非常过人的决心和毅力。这样让我更加珍惜在学校的时光,好在我也并未虚度四年的光阴。

银行征信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大连市旅顺口区;农业金融;小额信贷

大连市旅顺口区对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十分庞大,但是资金需求与供给并不平衡。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村金融发展速度较快,目前担保贷款占比较高、贷款总量供给不足、风险管控严格等。大连市旅顺口区当地农户面临着小额信贷对农业支持力度不足、发放标准过高、缺少健全的担保体系、信用风险难以把控等诸多问题。

1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1.1信贷总量。由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户、渔民较多,且距离大连城市中心较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特征突出,农、渔业聚集现象较为明显,因而当地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相对较好。截至2017年,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村小额信贷余额达到937.2万元,占全区小额信贷比重约为17%。1.2信贷结构。从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村小额信贷类型结构来看,当前其小额信贷当中,担保贷款占比高达46.3%,其中农业经营类贷款占比为26.1%,政策信贷资金和合作信贷资金占比居高。由此可见,当前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业小额贷款表现出担保贷款占比居高的特征,这也说明商业银行并未放松对此类小额贷款的风险防控。1.3信贷主要特征。大连市旅顺口区是大连农户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农业发展需求较大的区域之一。但是长年以来该地的金融需求一直未能得到满足。根据当前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情况来看,当地的农村小额信贷特征明显。主要特征如下:首先,农业小额信贷的总体规模一直不高,当前全区的信贷余额仅为1000万左右,整体信贷满足率非常低。第二,商业银行仍然未能够放松对小额信贷的风险防控,因而担保抵押类贷款占比非常高,这也导致许多小额信贷需求被拒之门外。第三,农村小额信贷的申请方多为当地农户,单笔金额非常小,规模不高。

2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小额信贷对农业支持力度不足。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小额信贷当前尚不能够为农户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甚至只能够满足极少数信用良好农户的贷款需求。目前,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业小额贷款供给主体多为当地农信社,商业银行的供给量严重不足。然而我国农信社自建立起便一直伴随着产权不清的弊病,然而是否采用多元产权模式会对当地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到此为止尚未脱离制度缺陷快速发展,其在揽储量、市场竞争力、产品类型等诸多方面均与国有和股份商业银行存在很大差距。然而在当地,商业银行对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支持力度一直未有明显进步,处于风险防控考虑,商业银行更加青睐风险低、单笔授信金额大的优质客户。2.2发放标准高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户申请小额贷款的门槛相对较高,意味着多数农户并不符合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发放标准。农户申请小额贷款后,实际放贷前,工作人员会进行上门调查和实。地走访,会实地考察借款人住址、经营业务、现金流量情况等等,了解具体业务特征、盈利模式以及相关风险。而在涉及到抵押贷款情况时,则会走访调查抵押物现状,尤其对房产抵押物则会观察抵押物状态、使用情况和估值信息等等。许多银行在实地考察当中会很多农户贷前风险是较大的,因而就会通过提高发放标准,严格通过贷前风险防范就可以筛选掉高风险客户,降低贷后风险管理。因此,多数具有金融需求的农户仍然不能从正规渠道获得信贷支持。据大连市旅顺口区的情况统计来看,仅仅不足30%的农户可以顺利申请获得贷款,其余人皆因不满足授信条件、缺少资产或者抵押物等无法通过审批。因此,当前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业小额贷款渠道中,除了不要求抵押物的民间贷款以外,多数农户无法从商业银行成功申请到农业贷款。2.3缺少健全的担保体系。当前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业小额贷款最常见的形式是担保单控,因此当前该区的农业小额贷款无法顺利发放的重要原因在于担保困难。尽管当前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且正在鼓励构建农村居民征信体系,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个人征信体系的缺失意味着农业小额贷款难的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大连市旅顺口区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信用制度缺失问题,尤其在当地农户当中,健全的个人征信体系并未建立,农村居民很少有系统内的信用记录,这为征信信息的收集和审核贷款资格提供了很大的困难。由于多数农户的信用资料仍然处于人工处理阶段,联网信息极为匮乏,因而商业银行在授信审核阶段难以从与人民银行联网的征信系统当中读取到信用信息与资料,也就为农户审核贷款申请、发放贷款提供了较大的困难。从本质上来看,这实际上是银行与农户之间的信用信息不对称现象,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不仅会导致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业小额贷款发放困难,农户也因难以得到金融支持,长远来看会阻碍当地农业的发展。2.4信用风险难以把控。大连市旅顺口区农业小额贷款发放中,信用风险最难把控,而农户信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难以防控的自然灾害。面对日益激烈的银行业竞争态势及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事件频发,暴露出其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和短板。因此多数银行在信贷业务环节更加注重资产质量,大力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措施,风险防控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重要战略原则。农业投资从本质上讲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这种风险一直难以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大幅度降低,因此农业信贷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则具有较高的风险。许多商业银行会因为风险高、收益低、贷款规模小而不屑于农业小额贷款业务。即便开展此类业务的商业银行,也会在审批阶段充分执行贷前尽调,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最终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数量极为稀少。正是因为农村小额信贷业务高风险、收益低,及高投入低产出的特征,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将其视为风险集中程度较高的次要业务,避之不及。但是,农业保险是非常好的规避此类风险的措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保险机构合作,共同抵御风险,提高收益。

3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小额信贷的解决建议

3.1加大小额信贷资金支持。3.1.1提高农村信贷资金配置。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小额贷款的主要供给者为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对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商业银行以其网点覆盖面广泛、业务齐全等优势深受农户信任,且具有充足的资金实力,能够满足当地农村小额信贷资金的需求。推动商业银行在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小额贷款当中的资金配置规模,提高其授信额度,将会大大普惠当地农户,能够为当地农户的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也需要商业银行衡量短期收益和长远利益,支持农业发展,惠农助农。在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也需要加快转型改革,尽快脱离原有的体制弊端,进入到发展的快车道当中,发挥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能,为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小额贷款提供重要支持。当地农村信用社需要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经过人民银行审批和监督,积极尝试改革与创新,尽快转型成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农业金融的专业银行,以其专业性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来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3.1.2给予优惠贷款利率。尽管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对农业小额贷款的利息是具备一定优惠政策的,但是低利率贷款并非所有农户都能够申请得到,在无法满足贷款需求的情况下,许多农户会向民间借贷寻求帮助,然而如若出现风险事件,农业生产蒙受损失,农民则会因为无法偿还贷款而倾家荡产,非常容易激发社会矛盾。因而大连市旅顺口区的金融机构应当针对农业小额贷款提供湿度的优惠措施,例如利率优惠、免手续费等等,以此来吸引和鼓励农户从正规途径申请贷款。对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小额贷款而言,政府应当配置一定的财政资金作为支持,补贴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或者要求商业银行每年发放一定额度的农村小额贷款,此类贷款不计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的口径当中。通过多方支持,尽可能降低农户贷款成本,以此来为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3.2适度降低小额信贷发放标准。当前小额贷款发放标准对于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户来说,发放标准仍然过高。目前,满足贷款条件的农户数量非常少,因而长远来看,仍需要湿度降低小额信贷的发放标准,才能够使得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户获得农业贷款支持。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户当前在农村缴纳社保,部分农户也持有一些市场上具有价值的农业物资,且贷款用途多用于农业种植与经营等可以带来收益的方面,因此从一定程度来讲,农户贷款的风险是可以抵偿的。因而,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尝试开拓这一市场,通过湿度降低农村小额信贷的发放标准,或者采取些变通性的资信评价方式,来扩大小额信贷的受众,以此来支持当地的农业发展。3.3构建有针对性的担保体系。3.3.1拓宽农村信贷抵押物范围。农村信贷抵押物相对较少,许多农户的资产中,房产、机械和土地是重要部分,其他资产则是农业生产经营用的生产工具,此类工具不仅作为抵押物,且价值非常低,因此针对农村信贷的当前情况,应当适当拓宽农村信贷抵押物范围,例如将土地存单进行抵押等等,同时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基于此,还需要不断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转变生产方式,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由此来促进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3.3.2构建农业征信管理系统。当前,大连市旅顺口区非常有必要构建农业征信管理系统。因此,大连市旅顺口区需要不断完善农村征信体系的建设,以我国征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不断推出严格的市场管理制度,为商业银行开拓农村小额信贷市场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根据大连市旅顺口区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积极制定征信管理配套措施,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措施,不断完善当地征信管理体系的构建。此外,还需要与联网征信机构取得信息沟通,不断构建征信监管,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便于农民申请农业小额贷款。3.4加强信用风险管理。3.4.1加强重大农业风险的防范。首先,农村小额信贷应当对应建立风险识别系统,针对农业经营特征与小额信贷的重大风险类型来进行风险监控。在划分信用风险的具体级别过程中,信用针对农业信贷中的重大风险作出详细的应对措施,以此作为重大风险信号,并进一步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例如,可以通过对信用较高的农户的经营异常变化作出应急处理,来降低经营波动对其资信状况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通过农业保险的方式来对应对重大农业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在发售贷款的同时捆绑出售低额农业经营保险,以此来尽可能的降低风险代来的损失。3.4.2加强信贷后期跟踪管理。商业银行往往会对信用水平较低、行业风险较高的客户加强贷后管理工作,提升贷后检查的频率。在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也应当通过强化贷后管理工作来防控风险,降低风险。由于农业信贷用户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就是农业经营风险,且往往较难防控,因而个人债务问题高发。此时,贷后跟踪检查和管理则非常有必要,商业银行应当加强检查,在定期检查基础上还要实施不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的重点则是随时到农户经营现场查看是否与合同约定内容相符,是否与贷款特征相符,尽可能做到有重点的覆盖到高风险领域,防范重大风险的发生。3.4.3构建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农村小额信贷保险是进一步消化农业经营风险,降低商业银行业务风险的一种必要手段。如若没有农业风险的管理和补偿机制,商业银行永远不会真正进驻到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当中,对农业经济的支持作用也就难以有效发挥。因而,大连市旅顺口区的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当地保险部门大力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为农村农户经营提供赔付比例更高、风险补偿效果更改的保险,使得农户在经营当中能够更加放心,银行放贷时的风险也进一步降低。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为旅顺口区农业小额贷款授信时,还应当着手建立一些科学而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大连市旅顺口区政府也应当积极促成商业银行与保险机构三方合作,例如设立“政银保”基金,以基金的方式为农户贷款提供信贷担保,并作为自然灾害导致的农户损失的赔付金。这样,在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过程中,农户的信用风险水平就有了大幅度提高,风险发生后也有了补偿机制,农村小额信贷自然也就可以顺利开展。

4结束语

农村小额信贷是助推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力量,是带领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当地农户信用信息难以收集、信用状况不佳以及缺少合适的抵押物等特征,当地的农业小额贷款发展情况一直不容乐观。多年以来,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业小额贷款发展水平停滞不前,农业积极性大大受挫,人口外流十分严重。大连市旅顺口区是大连市农户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农业发展需求较大的区域之一。但是长年以来,大连市旅顺口区的金融需求一直未能够得到满足。基于此,本文对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做出深入了解,分析当地的农村小额信贷需求,指出当前面临着小额信贷对农业支持力度不足、发放标准过高等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一一提出具体对策建议,希望改善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小额信贷问题,推动当地农业金融发展,更好地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成为地方性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金融示范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金融机构为农业发展的地方性金融支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NO.5聚集“三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朱玉伯.小额贷款实务操作与法律风险防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3]周悦丽.我国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功能与定位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4).

[4]何广文.中国的小额信贷需求分析[J].西南金融,2018,(4).

[5]李海艳,周孟亮.小额信贷高利率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6]周孟亮,李明贤,孙良顺.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银行征信管理范文篇9

个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按客户对象划分出的专门的以低收入的个人和家庭为服务对象的业务范围和市场,是对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的银行及其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总称.国际经验表明,随着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心从“生产服务”转向“消费服务”,消费者已成为各国际性大银行的“座上宾”,在银行的利润来源表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我国个人银行业务正面临着“信用缺失瓶颈”,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个人征信制度、推动我国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金融界的现实课题。

一、国内外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比较与差距

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消费需求主要以信用消费需求为主,它对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以信用消费为核心的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却十分落后。

(_)国外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程度较高。在英美等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金融业在GDP增加值中的份额已超过6%。这些国家面向居民个人的消费信贷、银行卡等个人银行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领域和效益源泉。如美国的花旗银行,个人信贷占贷款总额的60%,英国的马克莱银行、汇丰银行等主要商业银行,个人金融服务占其全部收益的60%-90%;银行资产50%以上为住房按揭贷款。在银行卡业务方面,发达国家银行卡业务的股本收益率超过30%,资产收益率达3%,是贷款业务盈利能力的3倍多。在美国,每年6000多万家庭用银行卡付款消费。

(二)我国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相对落后。目前我国银行开办的个人银行业务主要是在住房按揭、汽车贷款、助学贷款等消费信贷及信用卡领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银行转向发展以银行卡为重点的个人金融业务。到2003年末,全国银行卡发行量6.5亿张,但使用率较低。2003年全国使用银行卡消费金额是3380亿元,仅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7.2%。

(三)中外个人银行业务差距明显。在银行卡种类方面,我国银行发行的大多是不可透支的借记卡,而贷记卡不足1%,而国外可透支的贷记卡一般占银行卡的60%以上;在银行卡使用方面,发达国家商品零售的结算手段主要是信用卡,其比重可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80%-90%,而我国通过银行卡进行的消费仅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0%左右;在银行卡利润方面,国外银行卡来自于利息差额、手续费、透支利息的收入分别是10%、70%、20%,而国内这三项的相应收入分别占70%、20%、10%,主要收入来自利差的事实明显反映出我国银行卡业务盈利能力不足;在消费信贷方面,西方国家消费信贷在整个信贷额度中所占比重大多在20%-40%间,有的甚至高达60%,而我国2001年底的6990亿元消费信贷余额仅占信贷总额6%,而且其中80%以上是有抵押的住房贷款,个人信用贷款比重甚低。

二、个人征信业的欠发达:目前我国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瓶颈制约

(﹁)个人信贷征信业的缺失导致“银行一居民”的信息不对称。当前,我国个人征信制度几乎一片空白,同时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个人基本账户制度等配套制度尚未出台,造成居民个人的信用记录普遍缺乏。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与居民之间必然存在着广泛的信息不对称。消费信贷申请者个人收入水平、财产数量、负债状况以及过去有无信用不良记录等个人信用信息,对银行决策很重要,但银行却不易全面获知;或通过专人调查研究能够获知,但是信息搜寻成本高昂,得不偿失。

(二)“信息不对称”制约着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信息不对称极易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即那些寻找消费信贷最积极、最可能得到贷款的消费者,往往资信状况不佳,导致银行对信贷客户做出错误的选择,此为“逆向选择”;借款人得到消费贷款后,从银行角度看,可能从事风险非常大而不宜介入的活动而改变银行与借款者商定的借款用途,此为“道德风险”。为了规避坏账风险,银行在办理个人银行业务时制定了较严格的条款。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消费信贷等个人银行业务的供给。

(三)个人信用缺失严重阻碍了个人银行业务的开展。我国目前社会信用基础十分薄弱,恶意申请购房贷款、助学贷款,信用卡恶意透支、手机恶意欠费等失信现象层出不穷。个人信用缺失导致个人信贷市场上形成“格雷欣法则”:信用不良者驱逐信用优良者。

(四)传统消费观念影响了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由于受历史文化和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我国居民“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根深蒂固,大多数人仍对个人信用贷款持谨慎态度,这在一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三、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分析

(一)符合中国国情的征信法律体系有待完善。1999-2000年,我国相继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的规定》等法规,但这些法规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差,更没有对更为关键的个人信息的使用和传播进行规范。此外,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个人账户制度等相关政策法规尚未出台,影响了个人征信制度的建立。

(二)征信市场运作机制远未形成,个人征信缺乏“生存力”。一方面,专业化的个人征信市场主体少。我国目前专业从事个人征信的机构仅有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公司,且它们都是在政府机构的强势推动下建立并垄断经营的,因而,根本谈不上征信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个人征信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由于社会普遍缺乏使用信用产品的意识,对个人征信服务的社会需求严重不足,尤其是银行等在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和实施风险管理时并不要求由公正的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进行评分,个人信用评估公司也就没有市场,无法商业化运作。

(三)个人信用档案一片空白,个人征信成为“空中楼阁”。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门的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记录进行系统的收集记载,普通居民普遍缺乏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由于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个人信用状况无档案可查,只好抬高放贷门槛,造成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难有大的起色。

(四)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有待建立,个人征信缺乏“质检员”。

一方面,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价办法自成体系,核心指标和指标权重不同,导致评估结果大相径庭,可比性不强。另一方面,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过于注重个人职业、收入、家庭财产等现实资料,对个人未来的发展潜力很少考虑或根本未考虑。另外,信用评价中过分看重抵押、担保,忽视借款人自身还款能力;未将个人储蓄账户、信用卡账户和个人贷款业务的信息综合使用,无法动态地、全面地反映个人信用状况。

(五)个人信用资料的分割封锁,个人征信缺乏“联络员”。目前,我国居民的个人信用信息“原材料”,要么掌握在公安、法院、人事、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政府相关的部门中,要么掌握在银行、公用事业单位、通信、保险等非政府机构,处于极端分散的状态。同时,这些部门和机构的信用数据档案系统相互封闭,条块分割情况严重,制约了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步伐。

四、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制度、推动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现实举措

(一)完善个人征信的相关法律制度,确保信息合法使用

1.进行新的信用立法。(1)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对散布于银行、税务、工商等政府机构的数据的公开制定统一的法律,确保征信机构合法、快速获得相关数据。(2)尽快制定《个人数据保护法》。我国可借鉴欧美国家的个人情报保护法或隐私权法,建立个人数据保护法,维护消费者个人的合法权利。(3)尽早制订一部类似美国的信用基本法——《公平信用报告法》,为我国征信公司提供一个基本的运作框架,为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银行业务提供法律保障。(4)制定《个人信用征信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个人征信原则、主体、范围、方式和途径,违法采集的法律责任等。此外,我国还应制定推动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相关信用法规,如制定《信用卡发行法》,《平等信用机会法》,《房屋抵押公开法》等法律。

2.完善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1)修改《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公民有隐私权、信用权,对信用滥用和恶意失信行为要制定严厉的处罚机制以强化消费者的信用观念。(2)修改、完善《商业银行法》和《储蓄存款管理条理》等法律、法规。明确商业银行有关客户的个人数据开放范围、提供方式、使用及传播限制等内容。(3)修改现行行政法规或规章。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修订、补充现行的《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与个人征信相冲突的部分条款。

3.尽快改革相配套的社会经济制度。即进一步完善存款实名制,实现全国银行间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和个人基本账户制度,推行个人支票等新型结算工具,完善个人债权债务管理;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允许个人在一定条件下进入破产程序,豁免其剩余债务;建立个人信用担保、保险制度,以分散和共担个人信用风险。此外,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住房制度等也都是建设个人信用制度所需要的相关配套制度。

(二)加强对个人征信业的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保证信用信息质量

1.建立并发挥征信管理机构的作用。我国目前已经新设立了央行征信管理局。其主要职责是:促进数据开放,推动区域性征信数据网络互联互通,推动民间行业协会建设;审查从业人员和中介机构资格,充当信用立法提案人的角色,协助立法机关建立失信约束和制裁机制,促进和监督征信行业的规范发展。

2.建立个人征信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社会信用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个人信用管理行业组织或民间机构。我国可按不同的业务范围或专业领域组建个人信用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责是开展个人信用管理与应用研究,提出立法建议或接受委托研究立法,提出有关个人信用管理法律草案;制订行业规划和从业标准以及行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个人信用评价标准;协调行业与政府及各方面的关系;加强行业从业人员培训;进行国际交流活动等。

(三)建立失信惩罚机制,提高个人守信意识。美国建立失信惩戒机制的主要措施,一是把交易双方失信者或经济生活中发生的失信行为,扩大为失信方与全社会的矛盾,从而对失信者产生强大约束力和威慑力。二是对失信者进行经济处罚和劳动处罚。三是司法配合。美国法律规定,个人、企业的偷漏税和刑事诉讼记录保存7年,破产记录保存10年。我国失信惩罚机制建立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一要建立合理的惩罚尺度,对不同的失信行为施以相应的处罚;二要建立快速反应的失信举报机制;三要将个人不良信用记录按照时间长短记录于相关数据库中;四要建立被惩罚人申诉机制;五要对诬告、诽谤者诉诸法律。

(四)探索个人征信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降低信用信息价格

1.按照市场原则,逐步组建商业化个人征信机构。美国的1000多家地方性征信公司大都从属于三家消费信贷报告机构或与之有协议关系,进行商业化运作。因此,我国第一步,在政府指导下,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在有条件的地区组建区域性个人征信机构;第二步,按照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原则,推动个人征信机构之间的联合、兼并,逐步建立全国性的个人征信机构和征信网络。

2.在个人征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如果全国只设一家征信公司,不但其效率难以保证,其信用记录的公平性也难以衡量。比如在美国,住房信贷部门发放贷款时就需要申请者提交至少两家独立的征信公司的信用报告。有鉴于此,个人征信不能垄断经营,而应降低“门槛”,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进入个人征信领域,鼓励中小资信企业的建立与发展,形成综合性、地方性和行业性征信公司并存的多层次的竞争格局。

(五)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第一步,由当地人民银行牵头,以各商业银行为单位,充分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技术平台,采用接口程序,统一个人信息征集内容和技术标准,在各行台账中自动产生数据文件,并向个人征信机构传送。这样可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第二步,由当地央行征信管理局牵头,联合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公用事业单位、“三金”管理处、财税、审计、司法、街道等所有拥有个人信用信息的部门,实现本区域个人联合征信。第三步,待条件成熟后,由国家个人信用管理局牵头,对各区域间的个人信息库进行联网,实现全国个人信用信息共享。

银行征信管理范文篇10

完善征信业监管体系的目的是通过运用征信法规、开展征信监管、实行行业自律等方式,规范征信机构的行为,维护征信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征信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障被征信人的合法权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我国征信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加快征信业发展己成为社会共识,而仅靠征信业的自然发展无法满足市场紧迫的现实需要,必须由政府进行推动。征信监管机构作为政府推动的执行者,可以通过制定征信业发展的整体规划,认可征信机构的执业资格,监管征信机构和征信市场的运作,营造良好的行业竞争氛围,培育市场需求主体等多种方式,促进征信市场的形成,确保征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维护被征信人合法权益的客观需要

征信业涉及征信机构、被征信对象、征信产品使用者等多个方面,对各方的权利、义务和各环节运作都要进行规范,其中保护被征信人合法权益是征信监管的重要内容。征信业监管体系一般通过三种途径维护被征信人合法权益,一是通过征信立法保障被征信人的知情权、异议权、纠错权等权利,同时明确界定征信机构数据采集的范围和用途、数据扩散的条件等。二是赋予部分政府部门专门负责实施被征信人数据保护事宜。三是以多种方式确保被征信者及时发现问题并以较低的成本提出异议和加以解决,树立被征信者对征信机构的信心。

(三)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保障

从各国市场经济发展经验来看,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都是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的。征信监管部门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规范征信市场,可以促使征信机构合法采集和利用信息,并在全社会逐步建立起失信约束机制,加大被征信主体的失信成本,促使其从自身长远利益出发,自觉规范自身的市场行为,维护信用市场秩序,在全社会营造讲诚实守信用的浓郁氛围,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立。

二、国外征信业监管模式选择与启示

(一)国外征信业监管模式概述

由于征信数据及其处理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比较敏感,因此不论哪一国政府对征信行业都要进行监督管理,但各国对监管体系的选择有很大的区别。目前国际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监管模式:

1.美国模式——以征信公司商业运作为基础的征信业监管模式

美国、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家属于这种“美国式”的监管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表现为政府对征信行业的监管主要体现在制定和细化征信法律法规方面,行政监管手段相对弱化。它的主要特征是政府不对征信行业实施任何准营许可,征信业实行完全的自由准入制,征信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完全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必须具备比较完善的征信业法律体系,征信活动的全部过程均被纳入法律轨道,征信机构只需依法开展征信业务即可。同时,为形成相互制约机制,。这些国家往往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机构对征信行业实行监管,监管部门主要是在信用监督和执法方面发挥作用。

2.欧洲模式——以中央银行建立征信系统为基础的征信业监管模式

这种模式以比利时、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为代表。与美国相同,欧洲经济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征信立法工作,但是完善的法律并不能取代监管机构对征信机构严格的行政监管。按照法律规定,欧洲国家成立征信公司必须向国家数据保护机构登记。同时,由于中央银行建立中央信贷登记系统,有关信息的搜集与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也由中央银行提供并执行,因而对征信机构的监管通常由中央银行承担。

3?郾“政府驱动型”监管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的征信业监管模式

一些发展中国家属于这种“政府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表现为政府不仅是征信市场的监管者,而且是促进该国征信行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它的主要特征是政府监管部门对资信评级机构和评级业务的推动及有效监管是评级业务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该模式下,国家一般会对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资格认定以及评级业务范围的核准等做出明确规定,而且有的国家的监管机构还直接参与发起设立评级机构。但这种模式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如这些国家征信机构的生命可能会由政府所左右,而不是由市场来决定等。

(二)国外征信业监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启示一:政府对征信业的管理方式与该国征信业法律体系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从国际经验看,征信法律法规越完善,政府的直接管理职能就相对弱化,征信行业的发展也比较规范;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或中央银行的直接管理职能就更为重要一些,征信业的发展状况就容易受政府行为的影响。在我国,征信业的发展只有十几年的历史,相关的法律法规基本空白,因此,在加快征信立法进程的同时,征信监管部门对该行业进行必要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启示二:各国监管机构不仅管理征信业,而且还代表政府直接推动征信业发展。

征信行业的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很难在短期内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因此需要借助政府的推动,无论是信用制度的建立、征信机构的建设,还是信息的披露、社会信用文化的培育等,都离不开政府的制度供给和积极推动。各国的征信监管机构在征信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管理征信业,而且还是政府推动的执行者。即使是在征信行业发达的美国,也离不开监管机构的直接推动。例如,美国资信评级业发展的主要动因就是政府将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市场的准入条件,同时,监管部门于1975年以“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方式对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的评级机构资格进行了认定。通过这种形式,不仅直接推动了这些评级机构的发展,而且规范了评级市场,方便了投资者和监管者对评级结果的使用。

启示三:征信业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是各国选择征信监管模式的主要依据。

对于征信业发达的国家而言,随着征信市场的形成和完善,以制度约束和行业自律为主的监管模式也会随之形成。而对于征信业刚刚起步的国家,为便于集中管理,统一筹划和资源利用,缩短征信体系建设周期,减少行政冲突,往往由政府直接推动建设征信系统,并由一个机构对征信业进行独立监管。我国征信机构建设虽然有一定基础,但从整个体系建设来看,基础还十分薄弱,要在短期内形成高效、统一的征信市场,建成比较完善的征信体系,必须由政府进行组织推动。同时,为便于行业的协调发展,应明确由一个监管机构对征信业进行集中监管。随着征信体系建设的日渐完善,再逐步向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向过渡。

三、我国征信业监管体系现状

(一)征信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尚未形成刚性的市场监管

征信活动直接涉及公民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等方面的问题,是一项法律性要求很强的工作。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直接规范征信行业的法律规范主要是以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为主,缺乏效力层级较高的法律法规。同时,各规章之间缺乏协调,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统一的征信业监管法律体系。以各省(市)己出台的地方规章为例。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安徽、福建等16个省(市)均己经出台了征信方面的地方规章。从总体看,这些规章主要是规范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活动,关于个人征信和征信监管方面的规范较少。即使涉及到征信监管,各地规章的规定也不尽相同。这些规章关于行业监管的条款,大致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设立新机构行使行业监管职能。如上海专门成立了征信管理办公室,深圳成立了信用征信及评级监督委员会;海南、湖南成立了信用活动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征信管理条例》(2002年征求意见稿)也有类似规定。第二类,由省政府指定一个部门为行业监管部门,大部分为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如广东、安徽和浙江省。第三类,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行使监管职能,如宁波市等。这些地方规章虽对各地的征信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各地授权的管理部门和管理方式各不相同,采集信息的范围和对征信活动各当事人权利、义务、责任规定也有很大差异,不仅加剧了征信业的多头监管,不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征信市场,而且由于征信机构缺乏完备的法律法规约束,发展呈现出无序状态,法律监管的约束力大大减弱。

(二)行政监管模式尚未成熟,未能形成统一的市场监管

行政监管是法律监管的必要补充,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之前,行政监管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征信业监管模式尚未成熟,主要表现在:

1.征信监管主体各自为政。这里的监管主体是指由谁来对征信业进行监管。目前,对征信业进行监管的部门很多,包括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各地建立的监管部门等。以资信评级机构为例,目前,资信评级机构在从事不同业务时,归口管理部门也不尽相同,如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企业债券发行的评级管理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负责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信用评级管理工作;证监会负责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的信用评级管理工作。这些部门监管的依据不同,管理要求不一,给评级机构增加了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同时,由于在责任追究方面没有统一负责的监管机构,被征信人的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2.行政监管措施不到位。行政监管的主要内容,一是市场准入。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的原则,征信机构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具备一定资质。二是征信业务规范。监管机构必须对征信机构执行征信法规情况和规范运营情况等进行有效监管。目前,我国对征信机构进行监管的部门虽然很多,但监管的措施相对有限,行政监管的主要内容无法实现。在征信机构的市场准入方面,我国还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样的社会中介机构可以从事征信业务以及中介机构如何进入市场即市场准入条件和准入机制。在征信业务规范的监管方面,我国还没有出台征信机构的从业人员执业资格、执业技术准则、行业标准等方面的规范性管理规定。资信评级机构的从业人员执业资格、执业技术准则等方面迄今为止没有出台任何规范性的管理规定,人民银行于2006年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规范评级机构的执业行为,对信用评级标识进行了统一界定,开始对评级机构部分业务进行规范。由此可见,由于我国对征信业进行行政监管的法律规范依据不足,各监管部门对该行业的行政监管也相对较弱。

(三)征信行业缺乏自律机制,难以达到规范的市场监管

征信机构的行业自律至关重要,作为独立第三方的征信机构长远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征信机构的公信力。从国际社会看,各征信国家均成立了行业协会,如美国的信用管理协会和信用报告协会等,这些行业协会在整个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征信业受发展情况等制约,至今没有行业协会。虽然目前存在中华资信评估联席会、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各地的资信评估机构总经理联席会等组织,但无论规模、影响都较小,尚不能起到行业协会的作用。由此可见,我国的征信行业自律机制并未形成,行业内的交流、人员的教育培训、行业执业技术标准和执业规范的制订等都不能提上议事日程,制约了征信业的规范发展。

四、借鉴国外监管模式,完善我国征信业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借鉴国外监管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我国在选择对征信业监管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有效性原则。我国在选择征信业监管模式时,要充分考虑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现状,监管模式要适合我国国情,能够对我国的征信机构进行有效监管。二是低成本原则。对征信机构监管的成本控制。因为监管的高成本最终是要分摊到征信机构身上,不利于我国征信业的长远发展。三是可操作原则。即强调我国选择的监管模式要有明确的程序设计,要做到在监管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坚持上述几项原则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对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我国征信业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规范我国的征信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而征信业监管体系的完善无疑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我国征信监管中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

1.加快征信立法步伐,提供监管的法律依据征信业的监管法规调整对象是征信机构和全社会的征信活动。主要内容应当包括规范征信机构资格、市场准入、从业范围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规范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披露和使用;规范被征信人权益保护,异议信用信息的核查、处理;规范征信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监管方式和有关机构的法律责任及违规处罚等。建议尽快颁布《征信管理条例》,对上述内容进行明确规定。考虑到征信立法过程较长,在条例颁布前,为尽快规范和促进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可由国务院先行组织相关部门统一协调,统一出台一些暂行性行业指导规范,避免不同地方不同部门各行其是,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同时,要尽快完善配套法律规范。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改现行法律法规中与征信立法相冲突的地方。比如《保密法》、《商业银行法》、《合同法》、《贷款通则》等。修改后的法律应明确规定,何种数据可以向社会开放、开放的方式、数据处理和传播的方式、范围以及时限等等,为征信活动和征信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2.统一监管机构,实施有效监管考虑到我国要在短期内建成比较完善的征信体系,应选择单一监管模式,明确由一个监管机构对征信业进行集中监管。监管机构可以新设立也可以在现有的监管部门中指定。但无论是新设立还是指定,需把握和解决四个关键问题:一是监管部门的法律授权和权限界定问题。从理论上讲,征信涉及全体公民的基本民事权利,属于法律调整的范畴。如果没有高层级法律法规的授权,地方政府、各部门必定会各自为政,独立监管,公民面临的权利和义务也就会各不相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规定。从全国征信监管实践工作来看,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是被国务院唯一明确授权具有监管职责的部门,但并没有从法律上对人民银行授权,因此,人民银行在征信管理工作中面临无法依法行政的尴尬局面,严重制约和影响征信管理职责的履行。要实施有效行政监管,必须从法律法规层面对监管部门授权,并明确界定权限范围。二是单一监管不能离开相关部门的配合。征信数据分散,行业协调和数据集中等都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三是监管部门必须做好职能定位,设计好监管运行机制,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做到既能在征信体系建设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又不过分干预征信机构在市场中的自主行为。四是监管方式问题。在法律法规出台前,行政手段仍然是主要的征信业监管方式。监管机构要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的原则,确定征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准入资质;积极制订市场规则,维护平等竞争秩序;加强业务规范管理,对征信机构提供虚假信息、以级定价,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多种行为进行严格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