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对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0:05:24

施工对策

施工对策范文篇1

关键词:质量挣值法;施工成本;控制对策

一、质量挣值法概述

挣值法以支持项目绩效管理为基础,其重心就是对项目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别进行对比,较为注重计划中所存在的各项任务,如内容、质量、成本等,并参照差异完成剩余任务的预测以及调控,它属于集成管理的一种[1]。以往的挣值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所涉及的内容只有成本与进度两种因素,基本上没有考虑到质量对成本与进度的影响,致使质量控制容易出现漏洞,因此,质量挣值法被提出来,它将质量作为施工成本控制要素,扩大了传统挣值法范畴,为挣值法集成质量因素使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二、基于质量挣值法的施工成本控制对策

(一)设计好质量挣值法控制流程

要设计好质量挣值法控制流程,首先应对施工工程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建设单位意愿,再联系施工单位实际情况,就可以明确工程项目成本集成控制目标,并做好控制节点设计工作。在控制节点设计完成以后,编制出横道图,在横道图中既要有质量成本体系,又要有质量成本目标,同时确定进度成本与费用成本,有步骤的开展集成控制计划,项目按计划进行,并做好实时数据收集工作,了解实时进度与费用,重视质量水平的模糊评判,以此对质量挣值法进行计算分析,了解其进度、成本以及质量是否存在偏差,无论哪个出现偏差都要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调整实施计划,偏差消除以后再继续施工,最终完成项目施工。

(二)控制节点的设计

融合了质量因素在内的成本控制节点在设计上与以往成本控制节点设计并不相同,需要依照以下原则:首先,将工程实体作为主要载体,工程节点要以实现成本、工期以及质量于一体的工程实体,在核算控制节点时确保已完成部分能够方便质量验收与成本核查;其次,坚持细化与分解实体工程,被分解完成后的实体单位一定要具有能够独立开工与独立完工移交的能力;再者,设计节点时应防止仅以便于核算费用为目的,而刻意减少质量验收的可操作性与完整性;最后,根据施工流程做好控制节点设计,将月度控制方法与重点控制方法结合在一起[2]。此外,还要做到控制节点详略适宜,对于工程量大、投入成本多、耗时长的工程应加以细化。

(三)成本控制计划

首先,确定成本偏差范畴,为做好此项工作可以使用定律估算来实现,将相同工程中的子项工程成本降低额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将统计好的降低率在加权平均法的作用下设定为目标成本降低率,并将计算所得的成本降低率作为成本偏差指标警戒标准值,将计算所获得的降低额纳为竣工结算的一部分;其次,重视质量成本目标。对于质量成本目标来说,往往受到质量挣值法的影响,在质量目标水平的作用下而实现的,它以合同要求、建设等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参考依据,同时联系自身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目标质量水平,此外,还要关注工程验收标准与工程特点等;最后,确定进度成本偏差值,由于挣值管理进度出现偏差就会直接影响到工程以后的施工与成本,通过了解进度偏差值就可以在进度落后时立即做出施工组织调整,并有针对性的加以处理。通常情况下,进度成本偏差范畴的确定需要参照企业与项目部以往的经验,一般占据10%。

(四)分析偏差与纠偏方法

分析偏差可以先将挣值曲线绘制出来,通过挣值曲线能够全面了解特定时间内的质量偏差、进度偏差以及费用偏差,以便实时了解其中所存在的各种潜在影响[3]。并以此为依据,找出导致偏差的原因与相关责任人,及时做好调整工作,实施纠偏。纠偏工作的开展需要根据偏差类型加以处理,如果出现质量水平的偏差指标较大,就意味着质量成本过大,需要调查质量班组等,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偏差,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传统挣值法缺少质量因素,导致建筑工作质量低下,控制成本失调,限制了建筑行业发展,质量挣值法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弊端。因此,本文从四方面重点研究了基于质量挣值法的施工成本控制对策,希望能为相关企业带来有效参考,做好施工建设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王高扬.基于挣值法的湖南建工集团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

[2]杜维栋.基于挣值法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2.

施工对策范文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裂缝处理;对策研究

在很多建筑工程的建设中,混凝土出现的裂缝是一个特别大的安全隐患。如果他出现了问题,就不只是会影响到工程进度或者工程质量的问题了。我们一定要掌握当时的实际情况,找到裂缝形成的原因和规律,使用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减少裂缝对工程的危害,进而对施工安全作出保障。

1土木工程中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

制作混凝土的结构及其复杂,很多物质在进行混合的时候时常会由于外界的环境出现变化致使裂缝的出现。混凝土主要的混合材料有砂矿物,水泥掺合料以及外加的很多调和剂等材料组成,不论是他们的质量还是混合的配比都可以决定混凝土的质量。其次,混凝土还会受到外界的温度、适度或者很多自然的影响。比如湿度比较大可以影响到混凝土的存放和使用、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增加裂缝产生的几率。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混凝土不论是材料问题还是温度、湿度问题都会让混凝土出现裂缝。同时,在运输混凝土的过程当中,养护不到位还会可能产生裂缝,主要是因为在运输时,如果处理不到位,特别容易有离析和分层的现象,引发二次搅拌。所以,在运输结束之后,一定要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测,如果没有达标,一定会增高裂缝的几率。1.1温度原因。在很多土木工程项目当中,混凝土就是整个建筑当中的重要一部分,在结构当中混凝土的抗压能力主要在25~80MPa。在选择混凝土的过程中,一定要选用抗压力承受能力大的,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裂缝出现的几率。但是,由于混凝土具有很强的热胀冷缩性能,一旦外界的问题突然上升或者降低时,他的内部就会产生很大的内外差距,进而会导致混凝土变形。1.2温度的原因。在建筑的过程当中,使用混凝土入模的这一环节时,如果温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者有差异性的状况时,他的外部和内部一定会有很大的温差,这时就会出现混凝土裂缝。具体的产生过程就是在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混凝土会有一个像硬化转变的过程,其中的水泥灰也会有液化的状态,很多热量都会从内壁慢慢的散发出来,致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有明显的增高,这时在中间就会出现一定的拉力。如果在这个视乎处于施工的后期,温度开始下降,这样就会有两个不一样的拉力。在这两个拉力同时的作用下,形成的就是裂缝。1.3钢筋生锈的原因。钢筋同混凝土一样,都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钢筋没有被保护好,他的氧化膜就会被破坏掉,进而使钢筋中的铁和空气密切的接触。再加上混凝土中含有很多的氧原子以及水分子,如果把已经暴露在空气当中的钢筋和混凝土混合在一起时,混凝土的结构就会被腐蚀,钢筋中的锈在腐蚀混凝土时,会产生一些膨胀力,也会导致混凝土有裂缝。

2在建筑的过程中,出现裂缝的处理办法和防护的措施

2.1修补的方法修补的方法比较。适用于民间的小面积建筑混凝土裂缝处理。修补方法的操作既简单还方便。所以一般会影响到结构的性能就不采用修补的方法,只适用于影响外观视觉的裂缝,而且工作人员不仅仅可以快速的完成修补,还不用影响土木工程的整体承载能力,是一个相对比较常用处理裂缝的方法。2.2加固的方法。这个方法只适用于相对技术比较高的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技术人员应该提前制定好完整的加固方案,还要经过严格的审核讨论之后,才可以使用加固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首先要整体对混凝土的结构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混凝土的结构四周增加加固的点,然后给混凝土的结构增加预应力钢筋,加固修补再浇筑混凝土等等的方法,进而帮助裂缝加固。混凝土的裂缝要施工加固的方法进行修补是可以提高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抗拉坑剪能力的,进而使建筑结构中的安全性有了相应的增强,进而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时间。所以,加固的方法既可以修补裂缝,还能帮助工程的整体质量加强。2.3灌浆的方法。灌浆的方法和修补以及加固的方法有所不同,他的操作相对比较复杂,是需要根据裂缝的大小和位置,找到和他相比配的原材料,把原材料制作成浆液的形状,在使用真空压力装置,把浆液压倒裂缝当中去。等到浆液凝固了以后,再用修补法解决表面的残余问题,进而修补裂缝。如果在工程的裂缝出现了渗水或者漏水的问题时,修补时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的。这是,灌浆的方法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裂缝的实际问题的,进而增强工程质量问题。2.4裂缝的主要防护措施。首先,我们要全方面的对混凝土科学配比做出保证,一定要控制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实时监督混凝土的每一环节工作,对他的施工过程引起重视,掌握好现场的情况。但是影响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问题还是混凝土的质量。只要严格的保证质量,在后期施工完成之后出现裂缝的几率就会减少一半。并且在后期混凝土存放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在运送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减少振动或者碰撞,进而增加破坏的可能。在制作混凝土时,也要掌握配比和搅拌的时间、温度等等。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浇筑的速度,我们一定要尽可能的把裂缝出现几率降到最低。

3结语

由上述可得,在每一个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裂缝问题都是一个普遍的常见质量问题。只要出现裂缝,就很有可能出现工程质量的安全问题,还会影响到工程的使用时间,进而造成结构质量出现问题。所以,我们要对裂缝现象引起高度的重视,找到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还要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后期维护修理的方案。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还要满足各方面的制度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而帮助土木工程建筑可以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泉.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8(30):31.

[2]张项英,李宏义.土木工程施工中裂缝处理方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03):146.

施工对策范文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特点;方式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基建工程,建筑行业发展迎来崭新机遇。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也带来了诸多施工管理问题和质量安全问题,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注重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不断改进施工工艺,促进施工质量安全的提升。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的因素不胜枚举,其中,最重要也最基础的便是确保基坑的安全稳固问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从功能、工艺、美学、规模等方面不断突破创新,各地也相继出现了代表着城市特色、展现城市魅力的地标性建筑。然而,要保证这些高楼大厦的质量安全,必须打好基础工程,即提高基坑施工质量,确保基坑安全稳固,特别是对于地质自稳性差或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在深挖基坑过程中,更要做好基坑边坡支护工程,以确保建筑工程底层结构安全稳固。工程施工边坡支护主要通过加固或防护基坑边坡的形式,防止基坑边坡出现滑塌现象,提高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在工程施工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对工程规模、基坑深度、地质岩土水文状态以及周边施工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确定边坡支护技术,确定边坡支护施工工艺,避免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边坡支护技术应用现状和工程施工实践经验,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推广。

1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方式及技术形式

工程施工中会涉及深基坑开挖的项目,为保障边坡安全稳定,就要做好边坡支护工程。现阶段,施工单位采用边坡支护的措施多种多样,具体选用时需根据项目特点、地质条件和场地限制等认真分析、科学考虑,选择最合适的边坡支护方案。目前,放坡开挖支护形式其技术等级不高、施工要求较低,在小型建筑、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较为常用。除此之外,下面将介绍几种施工单位常用的边坡支护方式。

1.1地下连续墙支护形式

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图1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示该形式支护结构需要构建地下连续墙,利用挖槽机械设备在地下挖出一条相应的沟槽,沟槽尺寸根据设计需要而定,然后用混凝土泥浆喷涂,形成连续墙结构的支护体,以保证沟槽周围土体的稳定性。由于水泥具有固化的特点,通过适当添加软土剂和水泥浆,并搅拌均匀,最终可在沟槽内形成水泥土柱状和挡墙状。该形式构建的连续墙需要满足边坡支护所需的承载能力和降水要求等技术指标,要求支护墙体结构质量可靠、经久耐用,并具备适应性强、抗扰动高、震动量小、防渗性好等特点,否则不能保证边坡支护的安全稳定。但要达到以上设计要求,其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对施工技术要求标准也较高,同时工程造价方面也不低。因此,这种支护方式在大型建筑项目施工中如地标建筑或大型高层建筑的地下防护工程、地铁工程、矿井工程等项目上较为常用。

1.2排桩式支护形式

排桩式支护方式主要是建立支护桩的形式,通过沿着基坑周围打桩,并利用锚固构件共同作用形成支护结构,从而达到稳定边坡的目的。采用排桩支护形式对基坑深度有一定要求,一般在基坑深度6m以上采用排桩锚固的边坡支护方式。由于采用排桩+锚固构件组成,对排桩的变形控制要求较高,因此对排桩平面布局形式的选择要慎重考虑。目前,常见的排桩形式分为隔排列、一字形排列、交错相切排列等,具体可根据不同土质、地下水防渗要求等选用不同的布置方式,并确保排桩支护在控制变形量上满足相应的技术条件。

1.3土钉墙式支护形式

土钉墙式支护形式在工程施工边坡支护中也较常用,其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首先,在边坡上下斜面喷射一定厚度的细石混凝土面,混凝土厚度根据边坡大小、斜度等计算确定。其次,等混凝土凝固以后,在斜面铺设垫板。最后,在基坑边坡上钉入不同数量的钢钉,以达到固定周围土体的支护方式。这种支护方式具有承载能力强、边坡稳定性高、空间占用小、安全、经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人工降水后的黏性土、粉土、杂填土及非松散的卵石土等土质结构。

2深基坑工程中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实例应用

某高楼建设项目高88m,由两个直角边长分别为37m和40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相连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前根据极限平衡法计算出基坑应该挖10m,但是需要注意不能盲目开挖,开挖和支护需要同步进行,且每层开挖深度不能超过3m。

2.1施工准备

在施工前,首先要根据工程的整体结构、周边环境、地质状况、水文和施工条件等制定施工设计方案。开始施工准备、平面布置、区段划分,在施工区域内搭建临时设施、搭设钻机平台,以及相关施工设备的安装和试运行。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技术设计,确定锚杆数量和类型,以及钻孔位置、孔距、孔深。然后开始施工放线,找到每个锚杆的位置和倾斜角。建筑工程所处的地方由第四系冲积层(见表1各土层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构成:填土,大多是由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构成,相对松散;粉土,由氧化铁小姜石及碎风壳构成,砂感强、分布散;粉砂,不稳定层厚变化大,有些致密;黏土,厚度变化大,但底板较稳定。层底埋深比较致密,中等压缩性。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程的地下水为潜水,靠大气降水供给。岩土勘察报告显示地下静止水位为10m左右,且不会对混凝土造成侵蚀影响。

2.2施工程序

钻孔的设备和方法:在黄土地区一般可以使用洛阳铲进行钻孔(孔径70mm~80mm),国外普遍采用的是全液压钻机(孔径50mm~320mm),不仅使用方便,造孔率高,还可以适用于各种土层。钻孔主要有水作业和干作业两种方法,此工程主要使用干作业法。干作业钻孔法,首先用螺旋钻孔,然后去除多余土方,插入拉杆。拉杆安装:在拉杆的制作过程中要保持平直,保证能够顺利进入。钻完后尽快安装,以免钻孔发生塌陷。拉杆使用前要去除其表面的铁锈,避免对锚固体的黏结造成不利影响。拉杆焊接使用对焊,也可以在工地用两个帮条焊焊接(焊高≥8mm,焊缝≥16mm)。灌浆:进行高压灌浆的材料大多都是纯水泥浆(425号以上),假如地下水有腐蚀性,则要使用抗腐蚀水泥浆。一般水和水泥的比值控制在0.4~0.45之间,这样的泥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灌浆也可以使用水泥砂浆,灰砂重量比控制在l~2,水灰重量比控制在0.4~0.5。灌浆的方法是一次性灌浆,由压浆泵将水泥浆压到拉杆管,然后从拉杆管注入锚孔中(管端高度150mm,压力0.4MPa)。由于泥浆的不断灌入,孔内部压力变大,应当在灌浆过程中保证管口始终在泥浆中逐渐把管拔到孔口。压力应始终保持适中,假如压力太大,就会导致吹散泥浆。最后支护面上的钢筋网片需要被固定在锚杆上,一般通过焊接的方法来实现。并且可以将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过程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2.3基坑排水设施

根据设计方案,沿基坑坡顶建立一个保护层(1m宽,100mm厚),以防止地表水对土体产生破坏及对基坑边坡的冲刷。还需要沿基坑周边建设排水沟,把地表水和基坑水经过处理后排进下水管道。另外,要在基坑内周边挖6~8个临时集水坑,集水坑的深度由基坑的深度确定。通过集水坑把基坑渗水和施工废水收集起来,再经过处理之后使用水泵排入下水管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对排水沟进行检查,以保证排水沟时刻处于通畅状态。

3结语

现代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规模和工程形式的要求,往往应用边坡支护技术。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是工程施工安全稳固的重要保障,施工单位对边坡支护技术的实施应引起足够重视。为了提高边坡支护技术应用质量,施工单位应及时总结相关工程经验,加强边坡支护技术培训,合理选择边坡支护施工形式,确定边坡支护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技术、机械等各方面的管理井然有序,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小涛,周文,袁丽佳,等.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结构中钢支撑性能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

[2]牛新会.浅析建筑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J].建筑施工,2021,43(3).

施工对策范文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管理对策

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而言,必须积极面对各种挑战,将新型的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应用到工程项目中,采用现代化工程管理模式,才能有效的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切实提高自身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赢得市场竞争。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制度不完善。随着现代化施工模式的推广,我国施工企业也开始尝试向现代化施工管理方向进行转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普遍面临着施工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施工管理中,无法完全按照施工的实际情况落实员工管理条例;②为了降低本单位运营成本,在员工管理中盲目的裁剪管理岗位,导致部分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无法保证工程项目管理水平;③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过多的关注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更没有明确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制度上的要求,致使工程项目在施工管理中出现了“无制度可依”的现象。1.2施工技术问题。随着高层、超高层项目数量不断增多,这些工程项目对于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施工技术问题也越来越多,涉及到建筑屋面、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施工能多方面施工项目,并且这些施工环节对于施工质量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是对当前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社会覅能够方法,缺乏对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的探究,导致建筑企业无法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有效的组织施工。1.3施工材料问题。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施工材料对工程项目的影响最为明显。这是因为工程项目施工中对施工原材料的数量、种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施工单位在工作中无法对工程项目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因此抽检成为工程施工单位管理原材料的主要手段。同时,由于建筑企业在施工原材料管理中没有与原材料供应商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工程在施工中存在原材料供给不及时对策风险;部分施工企业对于原材料的检查较为随意,无法根据规章制度对施工原材料进行管理。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2.1制定完善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制度。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度是保证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只有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才能保证各种管理工作能顺利开展。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在制定建筑施工管理制度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①明确员工管理条例,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各项工程项目需要落实到个人,发挥项目经理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作用,有计划的进行项目管理;②落实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条例,对按照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对本次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进行配置,制定适合本企业需要的管理与技术团队,例如在保温层施工中,就需要根据保温层的工程量配置2~3名施工管理人员,对保温层施工实施连续性监管;管理中必须要由施工管理人员监督下完成保温层施工,保证施工质量;③将奖惩制度应用到施工管理中,并将其作为施工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实施。对于施工中的表现优异者进行嘉奖,或者在施工中解决重难点施工问题的员工也需要在薪资水平等方面进行提高,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2.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由于现代工程项目的难度较大,并且每到施工工序都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复问题,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重视沟通、交流,避免出现技术交底不对接的问题。为了能有效的避免这个问题,在当前工程中必须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应要求施工管理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并按照施工的相关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每一道施工工序的正确性、可操作性。同时,需要重点考虑到施工阶段的人力资源投入、成本、材料、设备等要素,并根据施工环境统筹安排施工计划。最后在工程施工前,需要由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针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详细阐述本次工程项目施工的技术要点,使全体施工人员做到心中有数。2.3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关。由于施工项目施工原材料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在施工管理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关,有效降低工程施工质量风险。主要措施:①要全面提高采购人员与材料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开展全面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让相关工作人员人事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②原材料的采购数量、规格、品牌等都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相关要求开展,保证原材料性能能满足施工要求;③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稳定、可靠的联系,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与原材料供应商之间建立长久的贸易合作机制,在保证原材料供给渠道稳定的同时,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④对进场原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待施工材料及检验报告合格后,通知建设单位与监理人员验收,并根据施工材料的种类、应用范围等进行分类整理;⑤材料监管人员应详细记录材料的购进数量、规格等情况,并及时记录材料的出入库时间,并定期对材料进行盘点,确保材料账实相符。

3结束语

文章重点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相关问题,并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进行了研究。总体而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难度较大,并且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当前工程施工中,必须要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对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进行管理,并做好原材料、施工技术等多方面就的管理工作,保证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能达到预期,最终更好的满足项目施工要求。

作者:郭培文 单位: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大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33):211.

[2]罗国恒.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7,(2):149+157.

施工对策范文篇5

关键词:裂缝;湿度裂缝;干缩裂缝

1混凝土裂缝的本质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脆性材料,由骨料和水泥石以及存留其中的气体和水份组成。在温度和湿度化的条件下硬化并产生体积变形,由于各种材料的变形不一致,互相约束而产生初始应力,造成在骨料与水泥石粘结面或水泥石本身之间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缝,一般称为微裂(或不可见裂缝),这种微细裂缝的分布是不规则的,而且不连贯,但在荷载作用下或进一步产生温差、干缩的情况下,裂缝开始扩展,并逐渐互相串通,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见的裂缝称为宏观裂缝,(或可见裂缝),可以说混凝土的裂缝是微观的扩展。

混凝土裂缝在施工中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出现裂缝,有的破坏结构或构件出现裂缝,有的破坏结构的整体性,降低构件刚度,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有的虽对承载力无多大影响但会引起钢筋锈蚀,降低耐性,或发生渗漏,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宽度小于或等于0.05mm的裂缝对使用没有多大危害因此应根据裂缝性质和大小,结构情况和使用要求区别对待。实际上由于微裂缝在混凝土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TJ10-74)明确规定,对有按其所处条件的不同,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就是说裂缝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但施工中仍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使结构尽量不出裂缝,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以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裂缝按生产的原因可分为:

由外荷载引起裂缝:主要包括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静荷载。由变形引起的裂缝:包括温度、温度变形、不均匀沉降等。

由施工操作引起的裂缝:主要指制作,脱模、养护、堆放,运输吊装等。(有时按裂缝的程度分为:表面裂缝,深进裂缝、贯穿裂缝)。

2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预防

下面对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作具体的分析和预防。

2.1干缩裂缝

2.1.1现象

裂缝在结构表面出现,形状很不规则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其走向纵横交错,大多在混凝土浇筑初期(一般在浇筑后4小时左右出现)一般在干燥的情况最容易出现,又称“龟裂”。比如:较薄的梁,板类构件,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

2.1.2原因分析

混凝土收缩分湿度收缩(即干缩)和自收缩,湿度收缩是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蒸发,随湿度降低体积减小而产生和收缩而产生的收缩,其收缩量占整个收缩的大部分。自收缩为水泥化作用引起的体积收缩,收缩量只有前者十分之一。

(1)混凝土成形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的水分失散过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的湿度变化很小。因此表面的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再有构件水分蒸发而产生的体积收缩,受到基层或长垫层的约束,而出现的干缩裂缝。

(2)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积,表面湿度经常由于天气变化而引起剧裂变化。

(3)采用含泥量大的或粉砂过多的骨料配制的混凝土。

(4)混凝土振捣过度,表面形成水泥量过多的砂浆层。

(5)使用收缩量较大的水泥,或水泥用量过多。

(6)水灰比过大,模板过于干燥。

2.1.3预防措施

(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的含量,避免使用过量的粉砂,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注意对表面进行抹压,以提高抗拉强度,减小收缩量。

(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露天堆放的予制构件,可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

(3)薄壁构件则应在阴凉地方堆放,并覆盖,避免发生过大湿度变化。

2.2湿度裂缝

2.2.1现象

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5mm以下,裂缝沿全长分段出现,而多发生在施工期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细。沿断面高度,裂缝大多呈上宽下窄状,但个别也有下宽上窄情况,遇上下边缘区配筋较多的结构,有时也出现中间宽两端窄的裂缝。

2.2.2原因分析

(1)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度的变化较大引起的。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差很大,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差时,此时如施工中注意不够,过早拆除模板,冬季施工过早除掉保温层,或受到寒流袭击,将导至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早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很低,因而出现裂缝,由于这时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所以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2)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下降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当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墙体浇筑在坚硬地基或厚大的老混凝土垫层上时,没有洒取隔离层等放松约束的措施,如果浇筑时温度高,加上水泥水化热的升温很大(当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过大或用高标号水泥拌制时),使混凝土的温度很高,当冷却收缩,全部或部分地受到地基,混凝土垫层或其它外部力量的约束,将会在混凝土中产生很大拉应力,产生降温收缩裂缝。

2.2.3预防措施

(1)预防温度裂缝,可以控制温度,改进设计和施工操作工艺,改善混凝土性能入手,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用量,减小水化热。

(2)选用良好级配置骨料,并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降低水灰比(0.6以下)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度和抗拉强度。

施工对策范文篇6

关键词:土建施工;技术;问题;对策

在施工过程中很多因素可能对建筑产生影响,其中技术工艺必然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技术工艺水平对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起到决定作用。所以,加强施工技术管理非常重要,其能够为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1土建施工技术的重要意义

建筑企业想要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开拓市场并平稳发展,就必须通过科技创新使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紧跟时代步伐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使工程施工质量更高,帮助企业获取最大效益。由于我国整体建筑技术水平较低,并且难以有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导致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工程施工时,在施工技术中融入先进的科技成果,将会提高工程的使用性能。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应用到工程中去,不仅能有效保障工程质量,还能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土建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2.1混凝土问题混凝土技术会对整个工程的使用安全产生影响,所以在进行工程施工管理时首先应该对混凝土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近年来,部分企业和地区响应政府环保号召,开始使用商品混凝土代替传统混凝土,但是仍然无法避免出现一些施工问题。例如施工现场与搅拌站间的距离较远,在运送过程中可能降低混凝土质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振捣棒没有插入到规定深度,导致振捣不够密实,会出现孔洞和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2.2墙体渗水问题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墙体渗水主要包括门窗渗水和墙体成片渗水。其中门窗渗水是因为墙体和门窗之间没有黏结或堵塞好所导致;而墙体成片渗水是因为没有有效黏结切块与砂浆,导致两者之间存在缝隙,并且水泥、砂浆的抗拉性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再加上低温和雨水的影响就会出现渗水现象。

2.3钢筋问题

安全事故在土建工程施工中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面积之间的比例问题。无法对受拉区进行有效控制,工程钢筋的内部连接无法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均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同时,在连接钢筋时工人应该规范合理地使用钢筋连接技术,连接技术的使用情况会对建筑工程建筑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另外,部分建筑工程存在使用再生钢材代替钢材施工的问题,导致施工中的抗拉强度无法满足要求,再加上不规范的钢筋施工,比如钢筋的焊接长度和搭接长度无法满足要求,或者高度与技术规范不符合,钢筋焊缝不够饱满,钢筋在搭接梁板时位置不恰当等。施工人员不会根据相关规定错开柱纵筋的搭接,抗震的箍筋方面也难以满足技术要求。

2.4施工管理问题

无法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管理也会对土建工程建筑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施工管理方面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施工管理制度不够明确,导致土建工程的建造无法受到相关制度的约束,在施工中就会出现质量问题;②无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施工技术、人员、设备、材料,导致施工中经常出现施工技术不合理、施工材料质量差等问题。如果施工项目的人员数量多、施工规模大,在土建施工中经常会存在秩序交叉、人员素质差异大、人员流动性大以及人员控制管理制度缺乏等问题,会增加质量问题出现的几率;③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的缺乏。在土建工程建造企业中,虽然每个项目都会贴出施工安全标语,但是并没有真正做到深入人心,相关的管理人员无法有效管理、材料、设备、人员安全,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土建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3解决土建施工技术方面问题的对策

3.1钢筋施工要点

首先,应该对施工现场的钢筋质量审核制度进行完善,从而在使用钢筋前确保钢筋质量满足土建施工要求,避免使用不合格钢筋。其次,在钢筋施工中应严格遵守以下施工规范:①在对钢筋进行加工时,应与图纸相结合准确计算钢筋长度,预留充足的搭接长度和弯曲长度,对钢筋的弯曲位置进行正确标注;②在捆扎钢筋时,应该严格检查钢筋的质量、形状、规格、类型;③在绑扎时严格遵守捆扎顺序,保证准确预留孔洞位置;④应该注意错开钢筋的接头位置;⑤在绑扎底板钢筋时,应保证主受力钢筋和副受力钢筋位置准确;⑥借助砂浆垫块使钢筋拥有更高的稳定性;⑦应该结合受拉区合理控制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的面积百分率。如图1所示为某一土建工程钢筋施工现场实景。图1土建工程钢筋施工最后,在完成钢筋施工后,应该仔细检查钢筋的数量、规格以及所在位置,并与实际图纸相结合进行准确校对,在浇筑混凝土前确保钢筋施工符合土建施工要求。

3.2混凝土施工要点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整个土建施工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混凝土是由水、水泥、化学外加剂、细骨料、矿物质等材料根据一定比例配合而成,通过均匀拌制、充分振捣及硬化养护形成的人工石材。抗压强度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指标,混凝土所用水泥的强度越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则越强。当使用相同的水灰比时,高标号水泥配置出的混凝土明显拥有更高的抗压强度,所以在混凝土施工时必须对水泥标号进行合理选择以及仔细核对。在混凝土施工中,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定混凝土拌制地点,同时工程管理人员也应该合理调整搅拌时间,有效控制振捣间距,必须保证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出浆,并且采用人工振捣和有刀片的振捣工具再次振捣混凝土的密实之处。另外,应该对混凝土浇筑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施工准备充分,保证浇筑材料、浇筑设备、浇筑人员均不存在问题,再与浇筑时间和浇筑计划相结合,准确执行施工程序,保证均匀、连续地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从而使混凝土浇筑拥有更高的质量。在混凝土养护中,降温和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是关键工作。与温度应力相结合,在浇筑混凝土的15天内应该严格控制温度,如图2所示施工人员可以利用保温隔膜控制混凝土温度。在拆除混凝土表面保温隔膜时,应逐层拆除。施工人员应结合温控要求和实际情况对养护混凝土的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在进行保温养护时,应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度,从而对温差裂缝进行有效预防。另外,为了降低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有效预防裂缝的出现。此外,在养护混凝土时,应该密切关注湿度和温度,尽量保证在良好的环境下养护混凝土。

3.3防水施工要点

在进行土建施工时,应该合理利用防水技术,提升施工人员防水意识和强化工程防水设计。施工中运用的防水技术水平,能够直接决定土建工程的施工性能。在进行屋面防水时,可以借助复合涂膜和聚合物水泥降低出现渗漏和裂缝的几率,其中复合涂膜不会影响屋面的美观度和整体质量。在进行施工时,需要在适当的位置固定钢丝网,涂刷水泥与108胶水混合液。在进行门窗防水时,可以用砂浆灰压紧密封胶塞在门窗处。

3.4施工管理要点

首先,应该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严格管理施工材料。管理人员应严格审查入场的施工材料,保证施工材料满足相关质量要求。原材料是土建工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如果原材料质量不达标,无论施工工艺多么科学规范,土建工程都无法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②严格管理施工人员。在确保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力度,严格约束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保证施工人员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施工;③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管理人员应该合理奖励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的施工人员,同时适当处罚不遵守施工规范的人员,从而对施工人员土建施工技术质量意识进行有效培养。另外,可以在施工人员绩效考核标准中加入他们的奖惩情况,使施工人员正确认识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强化施工现场技术和人员的管理,保障土建施工技术质量。其次,管理人员应当致力于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措施如下:①适当提升施工人员招聘标准。现阶段,部分施工单位为了降低人工费用投入,会使用以次充好的方式招聘施工人员,对招聘人员的施工技术不重视,招聘的工资要求低,缺乏施工技术的人员。虽然使人工费用投入得到一定程度降低,但是很难有效保证土建工程施工质量,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给施工单位带来更大的损失。所以,施工单位应提高施工人员招聘标准,保证施工人员具有过硬的施工技术;②应当重视培训工作,在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同时提升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再次,应当加强施工验收工作。施工单位应该严格验收各个施工环节,管理人员指派专业人员验收各项施工技术、施工流程的执行情况,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就要督促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返修,直至验收合格为止,方可继续进行下一环节施工。这样既能够提升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又能够使验收阶段的责任划分更加明确合理。如果在竣工之后有质量问题存在,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对负责人进行追责,有利于约束相关负责人更加严格地开展施工管理工作。最后,还应加强土建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和文档管理。只有保证各方面得到有效加强,才能使土建施工质量保障系统更加全面、有效,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拥有较大的土建施工需求,在此结合土建工程的施工规模、技术标准、施工周期、投入产出比等问题对土建工程进行深入分析,及时解决土建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对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并且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能够有效提升土建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珏.关于我国在土建工程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9(5).

[2]葛缘泽.建筑土建施工中常见的技术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建筑与装饰,2019(10).

[3]杨永亮.建筑工程测绘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1).

[4]陈阳.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的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分析研究[J].建筑工程与管理,2020(3).

[5]杨芳.土木建筑施工技术问题的对策与发展讨论[J].中国航班,2019(11).

[6]杜方正.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6).

[7]吴登慧.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筑·建材·装饰,2019(22).

施工对策范文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问题与对策;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1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任何一项建筑施工作业其关键的,也是决定其使用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之一则是安全问题。作为具有特殊性的高危且突发性较强的行业,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多数是暴露在外进行施工作业而完成的,相比其他作业工程而言要求施工作业人员人数众多、流动性大,是一种相互协调的联合作业,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因某一环节施工问题而导致人员的伤亡。所以作为主要因素安全问题则是建筑行业及相关部门必须引起的重要问题。一定程度上来讲,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也与我国的生产力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加强了管理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来约束其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实际施工作业中存在的不文明施工现象还是频频发生,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整体施工作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等等以上因素的存在都将是对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为此,在未来的实际建筑施工作业中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管理,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来规范施工作业中的不合理现象。将有关规定彻底贯彻落实到建筑施工作业中的各个环节,并不能基于形式对其只停于书面管理,要彻底查处每个施工作业环节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1.2质量管理。现阶段建筑行业施工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分包的现象,由于分包管理现象的存在使得建筑施工管理体系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方式,且在分包的过程中关于很多施工细节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一旦出现问题相互推诿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尤其是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极其明显,管理秩序混乱,施工质量存在各种不合格现象。发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在实际建筑施工作业中,多数施工单位都将是分包作业,由于每个施工环节分包作业人员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缺乏质量管理意识且施工作业零散,多数施工作业人员都是农民工出身,受自身文化、技术水平的影响也会对建筑施工质量构成一定威胁。二是建筑施工作业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并不符合规定要求,这也将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不仅如此还将大大降低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1.3成本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效的成本控制将大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它是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从目前的建筑行业发展现状来讲,其在成本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等问题:(1)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在正式施工作业前能够顺利完成投标,则采取恶意竞争的方式增加中标率,相互报价上远远不能从实际施工作业的角度出发,故意压低竞标价格,使得相互竞争产生了恶性循环,然而实际上的建筑施工预算却大大超出竞标价格,于是又要降低成本,在施工各环节使用各种方法如以好充坏、恶意缩短周期等。(2)一些建筑施工单位在投标前不能从市场规则的角度出发,为了获得竞标而不择手段,拉关系、找门路的现象十分严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投标价格占整个企业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比例,对经济效益的达成、利润及其他经济指标等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正在进行投标的过程中必须依据实际施工作业情况进行合理的价格预算、要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把控,而不是随意的进行恶性竞争,故意压低价格,这样后续承担的费用将严重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并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1.4进度管理。建筑施工进度的合理开展对整个建筑施工作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渐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质量问题有了更高的要求及标准,虽然不可否认的是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成本都是建筑施工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但对其建筑施工作业人员而言也绝对不能忽视建筑工程进度管理的重要性。简单来讲,建筑工程进度管理也是一项比较复杂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在建筑施工作业环节中进行科学的、有序地、合理的进度把控,是每个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实际建筑施工作业中,一些建筑企业却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的追赶工期,压缩建筑施工的合理周期,导致建筑施工中所发生的人员伤亡现象比较严重,甚至会给整个建筑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有些施工作业中能够被及时的察觉发现,然后进行反复作业,虽然降低了安全隐患但却延长了工期,这样反复作业不仅会耽误周期更会增加成本,导致建筑施工效率下降,并不利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不容估量的。

2改进建筑施工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组织体系尚未完善,在技术管理、人才管理、服务功能及组织体系等方面都无法达到现代建筑施工管理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建筑施工管理涉及到质量、安全、成本等多个方面,需要从政策、法律的层面上为施工管理工作的有序性、科学性提供保障。为切实改变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制度的管理理念以及解决经验还比较缺乏的问题,应多组织专业的施工人员以及具有丰富管理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共同研究探讨,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建筑管理理论和经验,在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结合国内外先进管理制度、法律、法规,从顶层设计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及建筑行业发展的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使建筑施工管理能够拥有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支持,保证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依法依规有序、有效开展。2.2加强对建筑施工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1)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结合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人才储备的不足,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来进行人才的培养,增强建筑人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还能让他们体会到企业对于他们自身的素质和发展是极其重视的。可以在一定阶段组织施工培训工作,让他们自然融入到施工管理过程中。(2)增强建筑施工管理人才的教育方式,可以对优秀的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及管理者对其先进管理方式的培训和先进经验的学习,结合国内外较为优秀的理念,充分发挥建筑人员对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理念的认识,同时还要针对施工作业环节中不同的施工技术及人员进行培养,严格要求施工作业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不断更新对建筑施工作业环节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2.3完善对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1)对进入建筑施工作业现场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在实际建筑施工作业开展前,作为建筑采购人员必须按照严格规定采购符合标准的建筑原材料,依据实际建筑施工的客观需求针对采购数量、规格、设备型号及品牌等都要有依据可循,通过专业的质检人员审查后方能进行采购。不仅如此,还要对采购进来的原材料予以妥善的保管,要对不同原材料及依据使用情况进行分类处理,最后再由相关负责人进行数量、规格等信息的登记,方便日后对其进行再次盘点。(2)针对建筑施工作业单位中存在的违规现象或是不文明施工作业都要给予不良行为的通报批评和存档,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醒相关质检部门及管理者要定期对以往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期审查,杜绝这种现象的“合规性”,将任何一种不规范的施工现象都必须制止。(3)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对建筑施工作业中每项施工环节进行归档,依据施工全过程的实际情况确认责任人,切实将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在建筑施工作业中充分发挥出来。

3结束语

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建筑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加强建筑施工中安全、质量、成本、进度等管理水平,是提高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与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施工管理水平的迫切需求。本文就当前我国建筑施工在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以及进度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从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相关人员培训,建筑施工全过程监督、监控等三方面加以改进,以期对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黄艺.论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4(6):120-121.

[2]金建利.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2):324-325.

[3]陈大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3):21-23.

[4]李艳廷.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06):149-150.

[5]杨雄.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和处理办法[J].建材与装饰,2018(04):141-142.

[6]赵强.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居业,2017(11):147-148.

施工对策范文篇8

1.1施工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1)材料问题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在对采购的材料进行检查时,并没仔细地对货物进行检查,只是急忙地开展了验货工作。这样一来,容易使得一些品质较差的材料流入工程。在具体使用时,加上施工企业不恰当的管理,建筑材料的保管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材料是胡乱安置的,在使用时难以准确地辨认。某些时候,可能用错材料,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有些时候,则是过度地节省成本,选择了质量比较差的材料。这些情况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工程的实体强度无法满足施工标准。

(2)人员问题

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管理最容易产生的一个问题则是人员安排不对。目前,为保证工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企业在选择施工人员时,具备相当大的随意性。并且这些人员并非是固定的,未经过任何有效的培训,就直接进入现场进行施工。其对需要建设的工程并不清楚,而且管理人员也不具备足够的经验,加上项目经理没有加强对项目管理这方面的关注,许多管理工作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如此一来,施工人员不清楚工程的特点就开始工作,不能有效地预防质量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危害到工程的进展。

1.2缺乏施工安全管理意识

在公路工程施工时,必须设置安全警示牌,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过路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然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这种牌子以及标语的数量是十分有限的,加上位置较为隐蔽,难以被人注意到。若有关的企业部门一直不去关注此问题,那么在施工现场则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若无法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那么工程的施工进度也是比较难以控制的。与此同时,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是比较多的。例如,一些施工人员没有注意安全防范措施,没有配备护具、安全帽等等。

2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基础工作的管理

许多施工企业认为,公路桥梁地质勘探工作是比较简单的,因而并未作出一个准确的评价,测算的方法也不合理,使得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出现失控的现场,给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作为施工企业,应该做好地质勘探工作的管理。其首要任务是,从思想上做好整个工程的评估工作,以及合同签订等等;然后,必须建立相关的领导小组,开展专业评估工作;在这之后,需要签好承包经营合同,仔细地落实项目中的各项工作,如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使得施工效果更佳。

2.2加强技术的重视力度

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时,必然需要应用到各项施工技术,如何使得这些技术更为规范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针对施工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企业内部需要作出一个技术层面的分析,并且制定出一个合适的施工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加强对技术的关注程度,在进行施工图纸的绘制时,要注意制定出一个清楚的结构。一直到施工方案的制定,都必须将这种思想贯彻下去。

2.3现场施工项目管理

只有让施工企业的施工更加合理、科学,公路工程才能顺利完工。在现场施工中,施工队伍必须注意施工的秩序性,不断地增强施工质量,使得工期缩短,最终实现降低工程投资的目的。这样看来,在整个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建设中,组织施工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项目管理和进度计划之间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在进行项目管理工作时,最为重要的一个依据则是进度计划。

2.4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作为整个工程的关键工作,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高速公路设计标准高,施工起来较为困难,施工企业一直将工程的质量作为重要工作来控制。在具体施工时,为了使得质量责任制度进一步落实,使得质量保证体系得以完善,可以分析影响质量的多个因素,比如“人、机、料、法、环”等。具体的措施如下:

(1)在整个工程中,实施全程实时动态监控。这主要指的是除了改善事后的质量控制工作,还必须做好事先的工作。使得质量控制工作更为严格,以便及时找出存在的质量隐患。

(2)加强全员质量控制,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尽可能地将质量控制和个人的利益结合,创建出一套奖惩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3)做好工序质量验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若观察出任何一道不符合要求的工序,应立即将其列出,督促其作出整改。

2.5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

现阶段,由于公路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增强,能否在市场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显得相当重要。在这个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项是如何做好施工企业的公路施工成本管理。所以,公路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必须认真核实每一道工序,并且作出相应的计算,得到每个阶段所需要花费的资金。此外,可以创建出一个有效的预算成本管理机制,制定这个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得工程效率不断提高,并且实现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

3结语

施工对策范文篇9

关键词: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防治对策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极大地促进了建筑事业的发展,为了确保人口密度和建筑面积之间的矛盾得到顺利解决,我国建筑规模越来越庞大化。基于此,建筑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其中,建筑消防给排水的建设质量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分析当前建设质量发现,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具有较大的难度,极易引发一系列建设问题,因此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保证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的顺利进行,给予建筑消防给排水建设质量强有力的保障。

1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1消防管网试压问题

通常来说,在建筑消防给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建筑外的消防管网需要设计的环状水管最少为2条,要想实现消防给排水质量安全目标,应确保居民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应将2条网管与市政给水管道结合在一起,防止出现进水故障,最大程度上预防水流拥堵现象,确保供水的畅通无阻。在给排水管道安装工作中,施工人员应第一时间检测消防给排水的排水管,对管道是否出现测漏进行观察,确保水压的高度稳定性,给予管道正常输送水一定的保障。但是实际上,一些施工单位出于节约建筑成本的目的,尚未有效落实排水管网的引入工作,在同一条市政给水管中,引入2条环状水管,从而加剧了消防给水的拥堵程度,导致供水不足[1]。此外,一些施工人员对于水管试漏检测实验不够重视,水管原材料质量问题经常出现,从而造成消防隐患的出现。

1.2室内外消防栓系统问题

现阶段,在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室内消防栓的安装与其相关的压力值并不相同。首先,施工人员基于防盗视角,取消设置墙砖内部安置消防栓洞部上方的横梁,但是会导致消防栓压力值过大,引发相应的变形现象,而且对于消防装置的开关也是极为不利的,特别在出现火灾状况时,由于开关失灵,很难确保消防栓的正常使用,从而不利于灭火工作的顺利开展[2]。其次,施工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在建筑工程二次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对于消防栓的安装问题并不重视,没有做出明显标识,会遮盖住消防栓。此外,一些施工人员不能对消防栓位置的进行合理确定,不仅会增长火势,还会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

1.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问题

要想提高感温喷头感应现场温度的准确性,应及时反馈火情。施工人员在安装感温喷头时,应在感温喷头周围留有足够空间,确保感温喷头和其他设施距离的合理性,使感温喷头温度测定的准确性得到保障。若感温喷头和周围设施的距离较近,就极易影响喷洒效果。实际上,诸多施工人员对该问题明显不够重视,因此难以保障感温喷头测定火灾温度时的准确性[3]。此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的警铃安置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现象。在安置过程中,警铃的安装位置与值班室距离较远,但警铃响起后,工作人员需要迅速赶到现场。换言之,如果发生火灾后,值班人员赶到现场的时间较晚,极容易加剧火势的蔓延,使火灾的救援有所延误,从而威胁到人员的生命安全。

2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的防治对策

2.1合理设计给排水施工图纸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图纸的指导作用显著,可以为施工方向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要想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施工人员应提高对施工图纸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具体来说,首先,在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着较多的细节,并且复杂性特点突出,因此施工图纸的引导性作用不容忽视。在施工图纸设计方面,设计人员应对建筑物所在地周边的环境和施工细节进行深入分析,为图纸设计的合理性提供可行依据。其次,在建筑消防系统设计方面,既要满足实用性需求,又要维护整体建筑的美观性,因此对于图纸设计人员来说,应合理布置消防喷头,有效预防火灾现象,并注重建筑的美观性。与此同时,要想提高消防喷头喷水的均匀性,图纸设计人员应将消防喷头合理配置在配水分管中,并从相关建筑物实际情况出发,对喷头的范围、数量以及类型进行合理设计[4]。最后,在施工前,应及时完成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图纸的设计工作,这是因为在施工中,如果反复修改设计图纸,极容易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增加不必要的材料和时间成本,因此施工人员应确保图纸的优化工作在施工前完成,为建设合格的消防给排水设施创造有利条件。

2.2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建筑工程质量方面,施工人员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关系到建筑消防给排水的质量安全。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而且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如果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不足[5],对消防给排水的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极容易为火灾的发生埋下安全隐患。基于此,必须引导施工人员树立高度的防火意识和消防意识,此外,管理人员还要将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活动落实到位,使施工人员掌握先进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除此之外,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明确分工,不断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避免因人为原因引发消防问题。

2.3加大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监管力度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督和检验,对给排水施工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不断提高安全建设水平。如果发现人员有违规操作,应第一时间给予通报批评,并引导其及时改正[6]。各个监管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的施工行为,以免对整体工程质量造成影响。除此之外,在具体监管过程中,还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信息技术监管平台的构建,通过图像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辅助监管。借助信息化管理,可以科学、高效地管控人员考勤和在岗情况,促进移动办公的顺利实施。在线实时视频监控也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可以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如及时发现和查出没有佩戴安全帽等行为。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

2.4规范设置走道喷头

在走道空间设计方面,既要将建筑消防系统的使用性体现出来,也要注重其美观性[7]。因此,在具有大量可燃物的夹层和闷顶中,应加强喷头的合理设置,以此来有效预防火灾。同时,要想确保喷淋系统自动配水的均匀效果,走道喷头应布置在配水支管中。在喷头的布置数量和选型方面,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除此之外,要想合理维持喷淋管道的实际压力,应分区安装减压孔板。总之,喷淋系统作为疏散走道的重要部分,在火灾发生时对于帮助人员逃生,提高逃生概率,具有重要意义。

2.5开展消防产品检验工作

消防产品的质量对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消防系统施工时,应积极落实消防产品的检验工作。首先,在消防设备产品投入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对行业内部建筑消防材料监督检验的相关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检测消防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待消防设备产品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相关人员还要不定期检查其质量、性能的变化情况,确保投入使用的消防设备产品质量、性能良好。其次,在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对排水系统设计的各项要求进行深度剖析,对消防水池的容水量进行合理控制,确保良好的使用效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较为复杂,涉及较多的环节,要想提高工程质量,应对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防止火灾发生,并促进防火救火工作的顺利实施。对此,建筑企业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重视。

参考文献:

[1]文晓.建筑室内给排水消防设计及施工探究[J].北方建筑,2021,6(2):33-36.

[2]汪任科,徐观富.建筑消防给排水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6,1(5):190-191.

[3]朱利娜.探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164.

[4]曹斌.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中消防水系统安装刍议[J].工程技术研究,2016.1(6):126+233.

[5]马晓丹,王凯,王鲁.关于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的思考[J].BuildingDevelopment,2020,4(7):46-47.

[6]孙晓怡.基于消防安全问题下城市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97-98.

施工对策范文篇10

1建筑施工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对建筑施工坍塌事故原因的分析与了解,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帮助我们及时的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样就能避免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的坍塌的现象,以此也就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下面,就针对建筑施工坍塌事故原因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1.1个别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淡薄。就针对当前的建筑企业而言,其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还较为淡薄,在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这样就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有些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在施工的过程中选择使用不符合施工规范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行为,这样就给整个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展开带来了安全隐患。此外,虽然有些企业内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但是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开展意义,这样就导致施工现场常常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进而就会增大建筑工程发生坍塌事故的几率。1.2部分施工单位落实危险性施工方案不到位。部分施工单位落实危险性施工方案不到位也是当前导致建筑工程发生坍塌的主要原因。其中,就针对目前的施工现场而言,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往往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相匹配,对于工程施工活动的展开并没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这样就导致工程施工活动的展开不符合相应的施工规范。此外,对于所编制的施工方案,在没有经过专家审批的情况下,就投入到了施工现场并加以运用,这样就导致施工方案的使用缺乏科学性。此外,虽然有些建筑企业加大了对施工方案的审批力度,但是施工行为往往是依据施工人员的个人经验所展开的,这样就会给施工现场带来较多的安全隐患。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缺乏系统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就会影响施工人员施工活动开展的安全性。1.3部分监理单位不能发挥安全监理监督作用。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可以规范建筑工程的施工行为。但是,就针对当前的建筑企业而言,其对于施工现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不能及时的进行处理[2],对于所出现的安全隐患事故,也没有及时的向有关部门汇报,这样也就无法真正的发挥出监理的作用与价值。因此,建筑企业就应建立完善的监理监督制度,加大对施工现场的监督。

2预防建筑施工坍塌事故的对策

2.1依法强化企业责任主体安全责任落实。较为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可以有效的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展开。因此,建筑企业就应依法强化主体安全责任落实,将责任具体到人,这样当发生坍塌事故时,就能避免出现责任人相互推诿的现象。建筑企业还应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时的排查施工现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的做好防范解决措施,以此就能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性。此外,建筑企业还应加大对机器设备的检查力度,组织对重机械以及模板支架等危险性较高设备的使用验收,确保机械设备的使用能够有效的符合工程的施工规范。2.2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对于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危险性较高的机械设备和施工行为,建筑企业应派相应的人员来加大对其的监督,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展开。施工单位还应建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等级以及公示控制管理制度[1],确保提高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此外,建筑企业还应加大对所购进施工材料的审核,对于不符合的施工材料应避免其流入到施工现场。建筑企业还应定期的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坚持安全检查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时的消除施工现场的不安全行为,以此就能避免建筑工程坍塌事故的发生。2.3加大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力度。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多,且危险性较高。只有不断的秉承安全性开展的原则,才能提高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因此,对于建设工程生产安全死亡事故应进行严格的“红线”管理,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一旦发现施工现场出现安全死亡事故,不仅要停止工程的施工,而且还应暂扣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这样就能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此外,政府还应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展开能够有效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工程施工规范,这样就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此也就能有效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3结论

不断的研究与分析建筑施工坍塌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对于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性以及有效的避免工程坍塌事故的发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首先对建筑施工坍塌事故原因进行合理的分析,进而从依法强化企业责任主体安全责任落实、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以及加大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力度三个方面来有效的预防建筑施工坍塌事故的发生,这样就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展开,以此也就能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孙世梅,刘柳,管中铭,傅贵.基坑坍塌事故不安全行为及对策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2):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