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十篇

时间:2023-04-10 11:00:02

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篇1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题,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在新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大的背景之下,自主学习已经逐渐取代接受学习, 成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式,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紧靠在学校学的知识远远不够,每个都必须终身学习。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能,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的驾驭知识的本领,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个体发展的必备要素。培养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的效率和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

陶行知曾说:“思有其序,学有其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历史课堂中践行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明确学生是实施自主学习方式的主体。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只是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师是通过学生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因此,真正的课堂主体不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被动的。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感受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其次,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大胆改革,勇于探索,通过自主预习、创设情景,启发导学、自主探究,质疑释疑、小组研讨、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等步骤,构建了具有校本特点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第一步:自主预习(5――8分钟)

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内预习。教师要布置预习,明确提出预习任务与要求,并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巧设问题。通过预习把握学生学习的动向和兴趣,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打好基础。

第二步:创设情景,启发导学(3分钟)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悔不发。”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由浅入深的启迪学生智慧,根据学生的预习首先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为启迪创新思维创设有利条件。出示由现成的知识结论改编成的探究性问题,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操作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第三步:自主探究,质疑释疑(10――15分钟)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学生自学探究要包括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第四步:小组研讨、合作学习(10――15分钟)

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是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模式的重要策略。小组成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既可互相学习,又可互相讨论、共同研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上一环节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第五步:归纳总结(3分钟)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探究的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重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

第六步:小结、作业(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和预习)(2分钟)

课堂教学模式篇2

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成为关于化学的广泛应用及社会价值的教育,要主动地适应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目的多样性的需要。特别是初中化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化学基础教育阶段,不仅仅要关心提高化学课程的理论水平。学科知识体系等学术性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每天都会接触到诸多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水、食物、环境保护、能源和材料、资源等。初三化学是起始学科,仅仅设一学年,受中考(含预选)时间、分数、学校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任务重、适应慢、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堂教学模式

我国关于课教学模式的说法大致有三种。第一属于方法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第二、教学模式是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综合各种认识下,我们所要研究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配有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并将教学模式具体转化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框架和主要流程:

教学理论

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1、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依据。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环节的选择和教学策略和运用,明确了教学评价的指向,可以认为教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简化形成。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因素,它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起着制约作用。正确地制约作用。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教学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学生独立自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已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

3、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环节的顺序结构,确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该完成的各项教学任务。

4、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服务并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原则。教学策略确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生活动的方式、方法、任务、地位、关系等。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教师的策略,学生的策略。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联想推理、类比迁移、分层递进、形象比喻、摹仿操作、自主探究、激发支机、师生合作等。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中心,依据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师素质、师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评教、评学,又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四、介绍几种课堂教学模式

I、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1、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用引导---探究的方式教会学会学生学习

2、功能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探究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学力。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测定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

3、教学程序

课题兴趣--素材疑问--点拔、假设、验证--评论、结论

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是分层递进,学的策略是自主探究。

5、教学评价内部动机:直接经验的获得;知识只结构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

II、辅导---自学教学模式

1、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

激感,会把学到的东西溶入记忆中去。

2、功能目标调控学习过程,达到有效学习;从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逐步

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双基落实和知识技能的提高。

3、教学程序

主题情感--目标阅读思考--设疑讨论质疑--反馈讲评

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组织讨论、评价激励;学的策略:知识编码、有效记忆、集体效应、创造思维。

5、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多元化、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习结果的检测等。

合肥市初中义务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卡片

设计人:朱世贤

学校:安农大附中

章节: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一、理论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

由此及彼”这一规律。

教学思想:1、“教学主导,学生主体。”2、遵人认识规律,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年

龄牲和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

二、功能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化学实验操作)。

三、实施条件:1、学生已经获得了氢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知识,有过动手做实验的初步实践;2、本节教材的写法采用的是计论模式,便于学生学生自学;

3、本节课演示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所需仪器药品均为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物品。

四、教学程序:1〖复习〗讨论氧气和氢气实验定制取垢比较,挂出小黑板表格:

(二氧化碳为后来拼续部分)填表过程中鼓励差生发言。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合肥市教委教研室蒯世定

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必革的重要课题。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必需推进素质教

育,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

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成为关于化学的广泛应用及社会价值的教育,要主动地适应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目的多样性的需要。特别是初中化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化学基础教育阶段,不仅仅要关心提高化学课程的理论水平。学科知识体系等学术性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每天都会接触到诸多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水、食物、环境保护、能源和材料、资源等。

初三化学是起始学科,仅仅设一学年,受中考(含预选)时间、分数、学校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任务重、适应慢、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堂教学模式

我国关于课教学模式的说法大致有三种。第一属于方法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第二、教学模式是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综合各种认识下,我们所要研究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配有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并将教学模式具体转化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框架和主要流程:

----------------教学理论-----------------

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

1、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依据。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环节的选择和教学策略和运用,明确了教学评价的指向,可以认为教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简化形成。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因素,它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起着制约作用。正确地制约作用。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教学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学生独立自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已国家和民

族的文化传统。

3、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环节的顺序结构,确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该完成的各项教学任务。

4、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服务并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原则。教学策略确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生活动的方式、方法、任务、地位、关系等。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教师的策略,学生的策略。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联想推理、类比迁移、分层递进、形象比喻、摹仿操作、自主探究、激发支机、师生合作等。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中心,依据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师素质、师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评教、评学,又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四、介绍几种课堂教学模式

I、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1、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

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用引导

---探究的方式教会学会学生学习

2、功能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探究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学力。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测定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

3、教学程序课题兴趣-素材疑问-点拔、假设、验证-评论、结论

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是分层递进,学的策略是自主探究。

5、教学评价内部动机:直接经验的获得;知识只结构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

II、辅导---自学教学模式

1、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激感,会把学到的东西溶入记忆中去。

2、功能目标调控学习过程,达到有效学习;从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双基落实和知识技能的提高。

3、教学程序

主题情感-目标阅读思考-设疑讨论质疑-反馈讲评

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组织讨论、评价激励;学的策

略:知识编码、有效记忆、集体效应、创造思维。

5、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多元化、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习结果的检测等。

合肥市初中义务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卡片

设计人:朱世贤

学校:安农大附中

章节: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一、理论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

由此及彼”这一规律。

教学思想:1、“教学主导,学生主体。”2、遵人认识规律,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年龄牲和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

二、功能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化学实验操作)。

三、实施条件:1、学生已经获得了氢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知识,有过动手做实验的初步实践;2、本节教材的写法采用的是计论模式,便于学生学生自学;

3、本节课演示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所需仪器药品均为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物品。

四、教学程序:1〖复习〗讨论氧气和氢气实验定制取垢比较,挂出小黑板表格:

(二氧化碳为后来拼续部分)填表过程中鼓励差生发言。

━━━━━━━━━━━━━━━━━━━━

┃制取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

┃化学反应原理││┃┃

──────┼────┼────╂──────

┃反应物状态││┃┃

──────┼────┼────╂──────

┃反应条件││┃┃

──────┼────┼────╂──────

┃实验装置││┃┃

──────┼────┼────╂──────

┃收集方法││┃┃

──────┼────┼────╂──────

┃检验方法││┃┃

━━━━━━━━━━━━━━┻━━━━━━

2、【板书】学习气体实验室制作法的思路和方法;

(1)需要研究该气体实验室的化学反应原理;

(2)需要研究制取该体所采取的实验装置;

(3)需要研究如何验证该气体。

3、【引题】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取的比较可知:制取气体的人口选择取决于化学反应原理,收集气体的方法取决于该气体扔物理性质。下面我们要学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来研讨。

【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4、【讨论】已经的能够着重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加热石灰石;高温下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讲述】以上这些化学反应虽然都有二氧化碳产生,但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都不采用,为什么?这个问题留待课后去探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93页内容:(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阅读后带着下列问题观看演示实验:

为什么不用普通漏斗?为什么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下?回顾一下怎样证明集气瓶里已充满二氧化碳?

5、【实验】先由教师演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再请丙名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上台做制取、收集和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实验后及时讨论和讲评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操作。

6、【小结】仍以表格方式用小黑板拼续在氧气和氢气的制取比较表的右面。强调

制取二氧化碳的瓜原理,写化学方程式(此处是否介绍复分解反应,酌情掌握)要过细分析。

7、【板书】泡沫灭火器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由教师演示泡沫灭火器实验,简要介绍人口装置。(若时间允许,最好能将一只报废的泡沫灭火器实物边拆边讲,以满足学生兴趣。)

8、【布置作业】(1)课后思考讨论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不能用碳酸钙?在泡沫灭火器里能不能用石灰石?能不能用稀盐酸?

(2)习题:课本96页2、3、4题:

(3)酌情做家庭小实验。

课堂教学模式篇3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对策研究 初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翻转课堂研究述评 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翻转课堂”教学 基于传统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德汉口译翻转课堂模式研究 初中地理翻转课堂模式研究 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 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思考 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出纳实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5-22.

[2]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5]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

[6]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

[7][10][1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8]Jonassen,D.,K.Peck & B.Wilson,Learning With Technology: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Prentice Hall,Inc.1999.

[9]Zhu,Z.T,Cross-Cultural Portability of Educational Software:A Communication-Oriented Approach.University of Twente,1996,P.99.

课堂教学模式篇4

论文摘要: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赫尔巴特理性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导致课堂教学过分程式化和教师对教材的过分倚重。在课程标准下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相关理论科学的研究作基础,同时需要发挥教师研究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反思性。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大纲被课程标准所取代。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也随之而改变。但目前,课堂教学因效率低下而受到了批评和指责,比如有学者认为课堂中的弊端至少有四个方面: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和静态化。

影响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自然是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教学理论”。中国课堂教学深受影响的是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四阶段及赫尔巴特范式的“苏联版”—凯诺夫的教学五段论。赫氏企图用演绎的方式来构建教育学说,使各概念间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关系。至今许多教师将模式奉为课堂教学之圭泉,以“科学”的原则来设计教学、评价教学。教师—学生—教材亦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稳定三角”。而我国从应用理论中派生出的实践型教学模式(atiernodl)总是把焦点过多地集中在教师行为上,认为“教学理论是关于教学即教学行为的理论”。正是在这种以“教师行为”为主导、“讲授—接受”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不可动摇的“正式权威地位”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并试图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期待纳人到自己的图式中。但同时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又深受教材内容的制约,学习的本题不是来自教师,而是来自教材。由此,就产生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三大矛盾:l、教师如何为学生确立学习的起点2、教师如何判定教学是适合学生所需的3、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材内容能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当教师将每一次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时,有多少实际课堂教学时间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

二、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模式建条件分析

近年来传统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深思,也孕育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教育不应当再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容器,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当然,这并不否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者和学习的指导者,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的占有优先上。还是思维的成熟上,都有极大的优势。但是,在信息化社会中,以大众传媒和因特网为主千的社会因素的教育功能的发挥打破了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垄断地位,并对作为社会主流文化传承载体的学校课程内容形成冲击。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的要素也发生如下变化(见图):

从图中仍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课程作为社会文化载体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的关系,教师倡导的应是一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品质的自主学习,学生能保持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智慧的挑战,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能让学生从中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教学模式既是对教学理论的运用,又是对教学实践的概括,其研究对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推动都是不言而喻的。在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下建立教学模式,是教育研究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的必由之路。教师作为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者,能否整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发挥研究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是新的教学模式产生的必要条件。同时还要做到:

(一)重建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理念的完善是促进教育改革的根本因素,其他因素(如教育手段、教学组织手段等)只不过能引起教育的部分改变而已。最好的办法是“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一旦新的思维方式得以确立,旧的问题就会消失”。必须认定,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可以以适当的方式教给任何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动建构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所以,教育应该把儿童(学生)的世界还给儿童(学生)。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不可或缺。

(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避免教学程式化在教学中,我们还存在一个“读不懂误区”,即教师(教育者)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学生只有依靠教师才能获得或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殊不知,正是这一教育教学的“误区”无形之中阻碍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发展,限制了学生自觉主动发展的机会。儿童本身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儿童有学习的天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师生双方的意识和机体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著名物理学家功厄曾说:“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时所剩下来的东西。”教材也只是作为知识载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是给教师提供了组织课堂教学的素材和范本。一切学习的过程都要通过学生自身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解释。因此,“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依靠学生自身资源(包括学生的学习动力资源和已拥有的学习基础)和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音像资料、社区资源、社会资源等)进行教学,会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另外,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每个学生都在班级中进行学习,但这仅是因教学需要,在“静态的群体背景”下而暂存的教学单位,全班学生实际上是一个个“狐独的个体”,并未形成有意义的功能群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只是师生个体交往,不注重发挥群体活动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群体活动能力。教师应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群体功能的开发引起重视,提高课堂教学的功效。

课堂教学模式篇5

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体现新的课程思想与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的前沿思维,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体系与教学实践契合的生长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意味着教学效益的确定,良好模式的推广即是效益的放大。随着人们对教育真谛认识的不断追寻和探究的深层化,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也随之从传统走向现代。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教学模式的利弊,努力重构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新模式。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和促进人的生命完善发展,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生态模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生态课堂主体──学生学习生态的建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无限的潜能,学生学习是有个性和独立性的。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全部的教育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生态课堂教学要求把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人的意识和机体活动,情感与认识活动,社会规范的要求和学生的天性统一起来,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学生能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生态课堂环境。

(二)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把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头脑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因而是人对自己的挑战和创新,是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的核心基础。为此,生态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只有学生自已“生产”出来的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才会产生刻骨铭心的爱。这是生态课堂教学生成的重要标志。

(三)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重视讨论的常规化,使学生的体悟水平得以提升。人类具有天生强烈的对集体所具有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价值观的学习需要,求得同集体具有的文化方式的一致是每个人内心的一种强烈愿望。学生个体的体悟有时也许不是很深透,通过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讨论,使学生对已有悟见重新组合、选择、建构,使体悟水平向更深层次内化,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讨论的常规化不但使学生获取深层感悟的经验,而且加强了集体内部的沟通与合作,培养了集体探究和团队精神,和谐自由的富于创造的课堂讨论氛围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民主参与欲望。民主参与的课堂氛围正是灵动与创造的必要条件。因此,只要是学习需要的就可以讨论,让学生的学习天性自由释放,才能使学生进入“乐知”、“好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学习生态。

因此,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精选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时空占领,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开展不断提升学生感悟层次的常规化讨论,实现教师、知识、学生以及家庭、社会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与互动,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这就是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基本教学模式。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在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教学活动很好地开展的保证。如果学生拥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那就说明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不会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学生拥有的学习兴趣越大,说明学生的学习动力将会越大,教学活动也将会更好地开展。所以,有趣的事例、形象的语言、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生态课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好的激发,可以让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必须重视知识的“精选”。由于生态课堂教学的伦理价值的核心是指向生态课堂的主体──学生,因而教学的内容选择既要适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更必须尊重知识生成规律和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因此,生态课堂教学必须把教材当作范例,精选“知识”,使知识能真正进入学生视界,只有学生喜欢的知识,乐于接受和感悟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

(三)科学、巧妙地“设疑引思”。“问题”是激发思维的起点和动力。在生态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的任务,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列举出现实的生活材料,开展生动的课堂活动,让活动来引出学习的问题,让问题启发学生去探究和发现,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去讨论,而且能够让学生思维产生碰撞,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得到提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的作用,才能为学生以后的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做好准备。

课堂教学模式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电气控制与PLC;实验;教学设计

【Abstract】At present,this course is taken as a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course in the mos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designing of the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can hardly inspire the initiative and creative of students.As a result of this,the learning efficiency needs to be improved.Based on the weak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c knowledge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the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electric Y- reduced-voltage starting main circuit wiring experiment is taken as an example,and the improved PLC experiment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are used in this article.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flip”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electrical control and PLC”course is shown in detail from the four aspects as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examining ways,learning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In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the student ca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explore and acquire new knowledge.Which inspire them to expand thinking,analysis and solve problems initiatively.The student will easily to be educated to become to the skilled personnel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Flipped classroom;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lectrical control and PLC;The experiment;The teaching design

验教学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联系课堂理论教学的桥梁,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1]。很多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改革。发现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方法和课堂形式则显得尤为重要。

1 翻转课堂应用于《电气控制与PLC》实验教学

1.1 传统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一般情况是教师演示一遍,然后学生进行模仿,或是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然后编译、运行、观看结果。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实验中过分依赖教师和实验指导书,实验课程中验证性实验较多,程序固定、方法简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不够,缺乏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掘。

1.2 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的基本思路是将传统的课堂形式和操作过程进行反转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翻转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反转,而且也体现在对传统意义上师生角色关系的一种颠覆性改变,进而在教学时间的安排和处理上也进行了重新的分配[2]。

翻转课堂教学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将课堂知识的传授移到课外,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等进行课外学习,达到甚至超越传统课堂中教师灌输式讲授的教学效果;二是,课堂中,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和协助,学生能够完成课程内容的内化[3]。

1.3 实施翻转课堂的支撑条件

首先,以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方便了教学资源共享。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了教学效果。

其次,随着课堂形式的转变,慕课、微课等线上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使学生的学习视域更宽、学习内容更丰富、学习方式更灵活[4]。这些课堂形式产生的网络学习资源足可以支撑开展翻转课堂模式教学。

另外慕课、微课等线上课程,一般每个视频都在10分钟左右,均可以通过微信、QQ等通讯软件推送,因此也从另一方面支撑了翻转课堂模式的进行。

2 翻转课堂实施于《电气控制与PLC》教学过程(以三相异步电动Y-降压启动主电路接线实验为例)

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接线实验是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中的一个典型基础实验。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能够避免学生机械化的模仿,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让学生自主去探索什么是Y-降压启动,如何实现电动机的Y-降压启动,教师起到引导、纠错及评价作用。

2.1 翻转课堂实施于课前

笔者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于课前的准备工作及步骤如表1所示。

本阶段第一步教师的工作非常多,考虑问题要相对全面,微课视频、PPT等的制作内容要精简,并且符合高职学生的观看兴趣点。第二步教师通过交流群向学生问题,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很容易查找到答案,但是答案看似相同却又各自不同,细心的同学会产生第一个疑问。第三步,教师较难问题,学生通过网络会搜索到很多相关资料,此过程学生发现的难点。在网络上搜索实物接线的各种资料,答案不尽相同。基本没有详尽的视频实物接线,而图片资料因为会同时有控制电路的接线,对于学生来说看图比较有难度。学生通过一系列搜索而无法获得准确答案后,部分学生会觉得有难度而放弃,部分学生会继续查找,一部分学生开始求助教师。此时教师可以开始第四步,相关微课、视频等资料给学生,并配以文字和音频说明。

2.2 翻转课堂实施于课中

理论课堂上,不会再像常规教学中教师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学生会对实验的实施过程有针对性的向教师进行请教,在自己已经构建的知识框架中查漏补缺、强化完善。

实验操作课中,以小组为单位,竞赛性的考核评分,再适当加以奖励,充分激发学生的斗志。课堂重心由以前的“讲解”移至“运用”上来,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落到实处。

笔者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于课中的工作及步骤如表2所示。

为保证成员间更好的配合每组人数不能多于3人。实施过程中,教师督促每个同学都要亲自操作。接线完成,教师任意指定小组内一名成员讲解接线情况,一硖逑盅生的主人翁意识;二来防止有消极怠工者;第三其他小组听的时候能发现亮点,给自己以启示,拓展思维。同时教师检查接线情况,保证上电前的安全性和保护元器件。如果此过程中检查出接线问题,教师不直接告诉原因,让学生自己查找、小组讨论,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每项实验都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自评和互评有所依据,对所得评价结果心服口服,并能自我查证。

2.3 翻转课堂实施于课后

课后,学生自行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记录实验数据,绘制简图。并通过云班课作业,进而积累平时成绩。

3 总结

整个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问题要由简到难,在引入时使其产生成就感,以免刚开始就有挫败感,知难而退。课堂中,学生作为演示讲授的主体完成实验的操作及知识点的讲解,并以赛促学,提高学生重视程度和全程配合度。课后总结心得,自由张扬个性,并自发提炼、巩固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梁波,董玉林.PLC技术及应用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2]余姿.基于认知耦合范式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

课堂教学模式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模式;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07-01

尽管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早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教师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照本宣科,画地为牢;教师按教学参考书的提示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这一宗旨的实现惟有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今天的教育,面临着高素质的挑战。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形成条件

1、教师彻底放下架子,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教师既能是学生的良师,又能做他们的益友,长期以来的师尊、严师,使很多教师舍不得放下架子,学生更不敢“违师圣旨”,哪怕明知老师有时是强词夺理,也甘愿“忍辱负重”,而甚觉是听话的乖孩子,可这样的好学生,将来又怎敢为自己、集体、国家的合法权益而义正辞言、慷慨陈词的辩护?

2、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教师必须改变狭隘的教育观,并努力使学生和家长懂得: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知识,还有能力和品质;学习的目的,不是为提高分数,而是为社会需求。让学生既了解自己的缺点,又看到自身的优点,从而努力发挥潜能,让大家都知道:学生,没有真正的差生!

3、不断创新,切莫半途而废。新的教学模式,是从传统模式进化而来的,它既有传统教学的优点,又有适应新要求的特征。新事物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种理论上认为较好的新形式,不一定在实践中有好结果;一种能适应社会的新模式,不一定易被师生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勇于探索、创新和实践的过程中,更要有耐心和毅力,绝不能半途而废。

二、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具体形式

1、共辩式。是指在教学中,学生间、师生间展开的共同辩论形式。它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讨论式。共辩式重在教师帮助,启发学生全面的、多角度去认识和分析事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事物的能力、透彻领悟事理的能力和积极思维,迅速辩驳的能力。共辩式可用于基础知识、认识观点、学习体会、知识运用等许多方面。下面以两篇语文课文为例,谈谈“共辩式”的应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册课文《小麻雀》,学生对小麻雀的命运,自然形成了两个辩论小组,10分钟的激辩,仍无定论。大家的目光集中到我身上,希望获得支持。我笑着称赞了双方的辩驳技能,又说双方的观点,我都赞成,请想想,这是为什么?”又一番绞尽脑汁的思索,他们终于明白:小麻雀的命运,不仅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更与它自身素质有关;明白了不能只就某一方面,就轻率盲目的给事物下结论。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背影》,文中作者眼看父亲肥胖的身子爬铁道时,竟有一学生“嗤”的笑出了声。我顿了一下,随即说这位父亲小丑似的爬上爬下,真好笑,多丢脸啊!”便沉默了。顿时,学生们都积极举手表白自己对这位父亲的敬佩和热爱,同时,对刚才发笑的那位同学以唇舌讨伐。最后,那位学生真诚的对大家说长期的优越生活,腐蚀了我对真挚伟大之爱的感情,我才真正成了课堂上的小丑,感谢这位伟大的父亲,感谢老师和同学,让我清醒了!”共辩式教学,要求教师有敏锐的思维,能激发引导学生展开辩论,特别注意不能以什么标准答案强加于学生。

2、活动式。所谓活,是指将文字符号进行复苏、活化的过程。“动”是指将文中的情节再现的过程。这种活动,不同于简单的形象再现,它需要学生充分调动智力、知识和技能,理解文意并能合情理的联想。它体现了语文与各学科和生活的联系。好诗就是一幅好画,也是一首好歌,学习诗歌,让学生感受音韵美,用画笔画出诗中画。如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课文《出塞》中的明月、边关、征夫,人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课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西湖荷色等等。将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课文《石壕吏》和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课文《羚羊木雕》等改编成电视剧;将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课文《傻二哥》中卖药糖的情景进行“现场”表演等,在这样的“活”“动”中,你简直可以惊喜的发现:学生原来都这么聪明!

3、增新式。这是针对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在课堂适时增加社会热点、法制知识、环保知识、防震减灾和自我防范等内容。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而不是书呆子。开展新闻评述,让学生关心国事,关心天下事,将人生理想、学习目的、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开设法制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用法律约束和保护自己,如学习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课文《故宫博物院》时,渗透《文物保护法》,学习《我的母亲》时,渗透《妇女权益保障法》,学习《生物入侵者》,渗透《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学习《马说》,渗透《义务教育法》等等;进行防范教育,培养学生临危不乱,冷静理智地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4、运用式。是指将学生所获知识、能力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让他们明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教师可带到课堂,让大家想办法解决。教师也可假制一些事故,要求学生立即处理。毕竟,校园不同于社会,要使学生将来成为社会上的一代风流,运用式教学就尤为重要。

当然,新的教学模式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渐完备,但它更期盼着考试制度的合理改革,否则,学生为分数而学,教师为升学率而教,新教学模式终会是表里不一的口号。

参考文献:

[1] 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育游戏试题.

[2] [哲学]《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3] 法治教案.

课堂教学模式篇8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课堂;中职学校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尤其是在中职学校,由于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太扎实,学习动机也调动不起来。如果把课本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学习情境,积极调动他们课堂的主动参与性,相信会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听过同事的一节数学课,其所讲授的内容是“补集”这一节。对于全集、子集、补集这些概念,该老师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用身边的事与物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现在全班同学看作一个全集,戴眼镜的同学看作子集,不戴眼镜的同学看作补集,现在请同学们马上找好自己的位置。这么一来,全班同学都参与了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贴切,也真正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更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数学理论之用处,从而也收到很好的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空间图形”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可具体联系身边事物一教室,点线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例子均可在我们教室环境中体现出。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学生由被动式的接受变为主动式的自主学习,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加强课堂的有效互动。可见,教师积极去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总认为将课堂宝贵时间交给学生,会影响教学效果。这种观点仅仅一味地灌输,而忽略了教育的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只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在课堂中多留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交流学习,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无限学习潜能。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大幅提高。

课堂进行自主探索与小组讨论,让学生的学习态度更自主,他们也乐于交流和展现自己的思考答案,这种互动也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曾有机会到一学校参观学习,听一节数学课“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整节课的设计上都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为主,题型的设计都是以身边事物有联系的。如,在讲授加法原理这一知识点时,引用的问题:某天桥有东西南北四个入口,当你从一个入口上又从另一个人口下,请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也各抒己见,某些学生的见解也让老师感到“意外”,甚有学生借助数型结合思想进行解释,课堂气氛活跃非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结合多媒体技术,采用新颖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常规的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由于课堂时间的约束,画图也受限制,图象性质也得不到体现,学生只有通过机械的死记硬背这些性质。现在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改变了这种局面。首先,利用本校数学教师自行开发的数型器软件,制作函数的图象,根据参数a的取值不同,得到不同的图象。最后利用软件来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学生在电脑上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总结得出结论,最后派小组代表回答。

四、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精神

课堂教学模式篇9

已经适应的课堂30min提示音,在不知不觉中取消了,学校现在的教学模式由“30+10”转型成了“20+X”,即在40min的课堂中,保证20min甚至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先学,再进行Xmin的后教,这无疑是科学教学又一个挑战。

学校搭建了“20+X”课堂模式展示平台,由优秀教师先行开课。

教学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力的存在》第一课时。教师在利用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对学生进行教学目标和自学要求指导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探究,历时23min,这23min中,教室内异常热闹,充满了近乎课间的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除了学科内的听课评课外,学校又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全校性跨学科听课、评课、讨论。经过多次的学习、反思、总结后,笔者也尝试着开始“20+X”教学了。

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按照自己设计的“20+X”,第一环节是预习,因为内容简短,所以只给了2.5 min,巡视下来,学生也能在2.5 min内浏览完新课内容;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学生根据导学稿,四人小组活动,寻找规律。这一环节安排了15min,但似乎时间不够,大多数组还在边看书,边实验,有些甚至在探究中出现了违背原理的现象。考虑到后面内容安排较紧,所以在16 min时匆匆截止;第三环节——总结交流,学生的回答比往常自信些,只是知识凌乱不全,最后还是自己补充完整,这一环节历时16min,超过预期3-4 min;第四环节——典型习题,基于学生对擂台赛的兴趣,气氛较活跃,由于时间不允许,只解决了一些简单问题。下课铃声响起,初次体验了“20+X”。

为了在每一次尝试中得到更多的收获,特地将另一个班的课时安排到第二天。

笔者调整了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时间——6min,巡视一周,每一个学生都在仔细阅读,6min末,他们也就刚刚阅读完。第二环节的活动明显缩短了时间,13、14min末就有同学完成实验和导学稿,有些不经意地玩弄起器材,聊起了天。第三环节,在完成导学稿的基础上,总结交流就显得轻松,但在衔接与完整性上,仍有一定的差距。当开始第四环节时,还有8 min,在这8 min内,顺利解决了题库中8个典型题型。下课铃声响起,初次尝到了“20+X”的甜头。

之后的实践中,还是尝试—失败,尝试—收获,再尝试—失败……

多次的重复经历,让我在失败中似乎看到了前进的路。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模式转型

陶行知先生很早以前就提出了六解放的教育思想: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这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核心思想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校实行“20+X”课堂模式,保证至少有20 min的时间留给学生,将预习融入课堂,不仅减轻了课业负担,更是对学生进行全面解放,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权力,让其自行获取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较大的成果。

但每一次课堂转型,必定会经历曲折,我们要直面失败,冷静思考,汲取教训,积累经验,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挑战。

二、 加强自身建设,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模式转型

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只有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有由志向来培养,才干只有由才干来培养。”教师要培养有思想、有能力的学生,自身也要寻求各种继续教育的途径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学校在这方面已经为我们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我们要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在校园网“论坛”中多发言、多交流,碰撞出教育的火花,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同时通过上网求知、阅读书籍、撰写论文等途径与时俱进、挑战自我。

三、 勇于实践,善于总结,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模式转型

1.合理设置教学环节,把握时间尺度,不走形式化

“20+X”模式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时间分配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有效性问题。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不可能代替学生感知,不可能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不可能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预习和自主探究环节不能省,也不能减,不过根据不同课型,可以集中执行,也可以分时段进行。

在第一次“20+X”课堂教学尝试中,给予学生2.5 min预习时间,学生只是在按我的时间行事,纯粹仅仅阅读了教材,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给探究活动带来了盲目性与无效性,也影响了他们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取。在第二次的尝试中,6 min对学生来讲比较宽裕,他们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思考,对第二环节的探究过程也有了初步认识,不需要再“边看书,边实验”,明显缩短了时间。所以在40 min的课堂中,我们要删减自己多余的提示与帮助,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但要注意不浪费。

2.优化设计导学稿,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通过导学稿这个载体合二为一。“导学稿”实际上是“给学生的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不仅能指导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的习惯。

在第一次尝试的课堂中,造成学生探究时失败的原因是导学稿的指导缺乏明确性与完整性,如探究“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时没有强调磁体不能离小磁针太近,所以造成不少小组由于“磁化”而无法完成作用规律的探究,虽然最后解释了原因,但学生失去了验证正确理论的兴趣。展示课中,学生完整、正确的诠释,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导学稿精心、有效的设计。如在引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时,不仅利用了图片,也引导学生体验活动,从而轻易得出结论。

从预习到探究到诠释与巩固,学生产生疑问、探究疑问、解决疑问的全过程都会在导学稿上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师还可以随时检查、指导和调控。

3.走近学生,以学定教,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以往的教学趋向于“齐步走”,即在相同的时间内,运用相同的学习条件,掌握相同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达到同样的水平,忽视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而且,能够回答教师提问的学生也只是少数,大多数被“冷落”在一边。“20+X”课堂,增大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学习,由于基础和潜质不一,学习进度也不一,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能够走近每一个学生,确切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针对的个别倾听、了解和指导,按照学情来决定教与不教,不需要面面俱到。切不可将学生的回答引导到自己的预设上。没有生成的课堂,不是好的课堂,没有按学生的“学”来决定“教”的课堂,更不是“20+X”的课堂。

4.巧用策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X”的课堂模式对学生自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原有经验上的积极建构,并不一定是自觉的、高效的,相反,很多时候是自发的、低效的,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并未获得理智与情感上的收获。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策略、开展自我评价等。

首先,要有效地指导,使学生对教材的自学目的明确,方法恰当。如在《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的展示课中,觉得教师指导得很恰当。幻灯片显示“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8~59页,完成活动1、2、3”。“活动1:观察手中透明胶离手后的运动情况;竖直上抛的橡皮离手后怎样运动;联想蹦极、瀑布、苹果落地等等现象,物体都是从高出落到低处,原因是由于它们都受到__________的吸引力。重力的概念_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通过阅读、活动学生会轻而易举地得出结论,不需要教师再重复,而且教师的选材都是学生身边的物体,如透明胶、橡皮等,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印象更深。

其次,小组活动角色分配要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等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如果组织不好,只能流于形式。我们在分组的时候要考虑组内学生的学习基础、动手能力与表达能力。

再次,精心创设一些对智力和意志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如在《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的课堂教学中,对巩固环节的设计较满意,将全班分成四组,设置擂台赛,每组自由选择题目,按照解决问题的难易获得分数,有效地激起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课堂教学模式篇10

新课程改革三学再教当堂练”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以来,围绕新课程理念和学习方式,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百花竞放,层出不穷,对课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复杂,过多追求形式,浮躁浮华,牵强附会,自主学习不深入,合作学习形式化,课堂效率低下,效果不佳;更有部分教师,课堂上学生一知半解,讲不会,学不会、学不透,提出“学不会练会”的口号,课外搞题海战术,超量训练,剥夺学生的课外时间,过分地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等等;问题多多,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根据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实践和认识,经过思考论证提出“三学再教当堂练”课堂教学模式。

一、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三学再教当堂练”即“学教检测当堂练”,教学分为辅助环节和主要环节。

(一)辅助环节(大约1分钟左右,一般必须采用多媒体)包括揭题、示标和导学。

1、揭题:一般简明扼要,开门见山,板书课题。

2、示标:主要出示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目标准确简明、具体可测,让学生一目了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般教师内心掌握,不课前告诉学生,主要在过程中经历和体验。

3、导学:使学生做到自学内容、方法、时间和检测四明确.

【要求:自学内容具体,问题导引巧妙,学法指导有效(具有一定的自学方法后,导学中可以适当简略),时间预设适中,检测方式明确】。

(二)主要环节包括学教、检测和当堂练(“学教”一般20分钟左右,“检测”一般8分钟左右,“当堂练”文科一般不少于5分钟,理科一般不少于10分钟)。

1、学教:“学教”即“三学再教”。包括个人自学、同桌帮助、小组讨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具有递进关系,第一个层次问题得到解决后,就不再进行下一个层次的学习。三个层次是在老师的统一调控下进行,三个层次都用上时,问题还没有解决,就需要老师“出场”,进入“再教”层面(即班级交流:先兵教兵,老师适时适度引导、点拨、提升),问题到此为止,进入第二个环节。

2、检测:通过一定的检测题或提问来检查学生是否真会,发现问题,老师先组织学生“兵教兵”,更正、讨论;学生都不会的,老师再次“再教”,点拨、总结、变式、提升,使知识和方法达到一定高度,进入第三个环节。

3、当堂练:当堂练就是当堂做作业,通过当堂作业及时巩固理解所学知识、方法和技能,要求限定时间,当堂认真独立完成,像考试一样紧张惜时(教师不能走出教室,不东张西望,可适当走动,了解情况和督促不认真的学生认真作业),确实保证作业的真实有效性。

“三学再教当堂练”实质是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学习,有问题再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再有问题老师再出场“再教”,问题到此为止;然后通过检测,若发现问题,再通过“再教”,提升问题质量,最后当堂完成作业,达到强化巩固之效,从而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应用该模式的基本理念是“教是为了不教,教要向不教转化”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应用该模式的基本前提主要是通过生活就寝、纪律卫生、习惯养成、理想教育等德育管理使学生始终处于“想学”或“要学”的状态,以及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并形成自学习惯。因而使用该模式开始不要心急,要适当地慢,因人而异。培养学生自学,教师必须先要做好自学的示范,然后加以指导,让学生尝试自学,逐渐掌握自学方法(掂笔拿纸,手、眼、嘴、脑并用,做到读、边想、边划批、边理解、边记忆。我们倡导“粗读、细读、精读”三遍读书法),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形成自学习惯,逐步达到读明白、能理解、会运用、有感悟、快记忆的五种不同的自学层次,进而逐步达到熟练自如地使用该模式。

二、“三学再教当堂练”教学模式的优势。

“三学”的优点: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为通过“三学”,学生至少要将本书的内容看一遍,先熟悉,然后才能要求掌握。

“再教”的优点:有利于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有利于老师点拨。

“当堂训练”的优点:(1)促使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起来,使学生自学、听课都认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紧张程度;(2)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动手训练的机会,关键是杜绝了作业的抄袭。

三、“三学再教当堂练”教学模式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三学”阶段,教师要注意三点:(1)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细致,明确提出“三学”要求,使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读书;(2)适时指导学生,使学生不仅愿学而且会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积累学习方法,这一点在起步时尤为重要。(3)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三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查的过程,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把问题分清主次,概括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2、在“再教”阶段,也要注意三点:(1)要知道教什么――教学生不会的地方;(2)要讲清规律或道理。要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讲清道理和规律,使个别上升为普遍,在揭示规律中让学生举一反三;(3)要指导如何运用(授之以渔),即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当堂训练阶段

这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课堂教学信息及时得到反馈的重要操作环节。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让所有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抽查面批。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关键在于课前教师的选题是否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