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践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9-21 17:27:48

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实践教学范文篇1

一、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前制作关于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外完成通过观看视频的任务,根据教师的讲解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完成检测的一种教学形态。(二)翻转课堂展开的可行性:1.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课外时间相对充裕。2.学习资源丰富教师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学习资料等,而且还引进或者链接了优质教学资源,如MOOC、微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等,这些资源辅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3.师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作为教育技术学的教师具备设计和制作视频、文本等网络学习资源的技能。熟练使用网上交流工具的基本能力。而大学生对电脑的使用大都比较熟悉,具备在线学习和交流的能力。4.在线学习交流平台天空教室或moodle教学平台都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和课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以及课后的检测。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设计

(一)调查学生网络素养和网络学习能力1.学习者分析通过对大学一年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使用网络搜索下载学习资料的能力和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习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些网络工具,88%以上的学生倾向于在网络上搜索学习资源说明学生具有较好的利用网络辅助学习的能力。2.创建学习视频教师的讲授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制作成为一个个知识点组成的微课程,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进度的把握。3.创建课前学习任务单课前学习任务单是指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的以知识点划分为每一模块,让学生清楚学习的知识点是什么,学习应达到哪一程度、课前需要完成的测试题、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以及要求学生对此种学习模式的感受等。并以文字,图表等形式提供给学生。4.收集教师评价通过与授课老师的交流,了解学生翻转学习情况,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化情况,知识的掌握情况。5.调查学生翻转学习情况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情况。

三、结果分析

笔者采用对比试验研究方法,将《教育技术学导论》这一课程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另一部分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学生评价和教师感受等评价方式从学生的改变方面来评价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所得情况如下:

(一)学生的改变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小组讨论过程、学生课前是否主动学习、课上的积极参与度四个方面对学生的改变进行调查,满分为80分制,其中83%的同学认为其对自身的改变达到72分以上,其中75%的同学认为翻转对他们的改变在促进思维、团队意识、学习主动性方面都达到了满分。另外,笔者还对学生进行了翻转课堂模式支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4%的学生支持使用该模式,认为翻转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并认为学生的自控能力是课前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80%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但也有5%的同学认为翻转课堂存在一些弊端,因此不愿继续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总的来说,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让自己变得主动学习,在师生、生生讨论、网上资源的搜索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学习交流能力,发现自己在学习、搜索、交流方面的更多问题。

(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相对于传统课堂的利弊分析及对于弊端的对策

利:翻转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者,不仅让传统的沉默的大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且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课堂老师讲的是学生会的,学生不会的而老师没有讲解的问题,而是由学生用提出问题的形式的解决每一个学生存在的个性的问题,促进了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弊:由问卷调查中5%的同学认为不应该继续使用翻转课堂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1.看视频时间过长,伤视力。2.教师精力有限,很难顾忌到所有同学提出的问题。3.时间都浪费在小部分同学问题上,且有些同学表达不清,甚至可能浪费时间。对策:1.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学生才会更想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解决其他同学的问题。2.鼓励更多的学生讲,扩大课堂参与面。3.小组组建时注意学习能力强、中、弱的搭配比例,让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基础稍差的同学共同学习,让每个组员在小组活动时都能获得提高。4.课前检测和课后检测注意题目难易程度的把握,给各个阶段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结束语翻转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校教学满堂灌的弊端,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知,并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互过程中完成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对合作精神的理解,能很好的改变学生上课的氛围和学生的听课状态。另一方面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也决定了其利弊共存的特点,如伤害视力、对课上时间的管理方面,所以对于翻转课堂的完善仍然任重而道远。

课堂实践教学范文篇2

一、演示实践教学法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经济条件的落后,教学环境非常的简陋。而信息技术课程又是一门与时代接轨的学科,教师对于课程内容还比较陌生更不用说要教导学生掌握基础的课本知识内容。而新时代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掌握课堂知识内容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培养起优秀的实践操作能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不仅已经掌握新时代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提升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以及实验操作的实践。比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关于《有效获取信息》的教学过程当中。首先,教师告诉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快速的预习和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通过对课本知识内容的划分和理解并对其中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进而提升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为即将进行的课堂知识内容的讲解排除内容陌生带来的困扰。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器材向学生进行相关信息查找的模拟演示,将知识内容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的掌握。学生也可以在观看教师讲解的过程将自己课前预习的结果进行对比进,找出其中相同或不同的地方,进而提升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演练。教师则在学生练习的过程当中对其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纠正和知道进而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指导学生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内容进行整理,进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夯实基础。

二、演示实践教学法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学习。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只是针对课堂知识内容的讲解对于学生兴趣的开发却被忽略掉。而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升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要促进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而演示实践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便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比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关于《设计应用文档》的教学过程当中。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快速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内容的划分以及内容的总结,进而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为即将进行的课堂讲解排除内容陌生带来的困扰。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音频播放功能以及演示功能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而学生在听取教师讲解过程当中通过与自己课前预习的比较进行对比,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信息技术课堂的讲解打下坚定的基础。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对教师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内容进行练习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当中教师在旁边进行辅助将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排除以及总结,进而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进而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三、演示实践教学法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发展过程当中不再像以往的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为只会读书的“人才”,而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共同发展的双面素质人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有着新时期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就应当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法,促使学生在课堂知识内容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演示实践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当中的应用便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关于《图片的获取与加工》的教学过程当中。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快速的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将知识内容进行段落的划分以及内容的总结,为即将进行的课堂知识内容的讲解排除内容陌生带来的困扰。其次,教师在讲解过程当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法的演示功能向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江知识内容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进而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对课后习题进行练习。教师则在学生练习过程当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地理解,进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课堂实践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小学科学;翻转课堂;引入策略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人们对教育改革的强烈需求,翻转课堂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通过完善课前资源的开放准备,基于学生主体制定教学目标引领,在有效反思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最终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有序进行

翻转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结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融合的充分体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在理念倡导推促中学习新课改精神,利用课余时间分析学情了解学生,认真研读教材完成自我科学知识的建构,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微视频录制等,微视频一般都非常短小,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并且引起学生注意力。其次,教师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或学校组织的培训,在与其他教师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解决自己的教学疑惑,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以此完善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完善课前资源开发准备引领高效课堂构建

小学科学的课程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力求通过科学学习,引导学生保持对自然世界的探究热情,教师在教学备课时可以通过各种教学途径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科学知识,让他们在体验探究基本过程中发展学习思维与实践创新能力,实现科学课堂的有效性。首先,针对小学科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能在课前为学生准备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录制等在线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案,优化每一个教学设计,并能够针对具体任务精构实验,准备实验材料,在视频实验操作步骤的演示中能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其次,在设计和制作微视频时,要能将时间控制在10到15分钟之间,根据教学目标交互式呈现具体内容,针对自主学习任务单则主要考虑学生现有水平提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完成教学,而科学实验材料的准备和实验仪器的选择则要在实验方案设计中具体体现,尽量选择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验材料,让学生明白生活与科学的紧密联系。

三、基于学生主体地位设计具体可行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能够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理念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备课时,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资料时,要能够基于教材实际内容制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以引领翻转课堂的有序进行。比如,在教学《土壤中有什么》时,为了引导学生研究土壤,让学生了解土壤组成,掌握观察方法,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要能够基于学生现有科学能力出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学生要能够用各种感官对土壤进行研究,通过观察实验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在微视频实验演示中学习实验方法,亲自动手做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初步形成对土壤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以此感受我国土壤资源的丰富。教学重难点则是根据微课引导自主设计土壤里有什么的实验,知道土壤里含有的物质成分,并能在实验中发现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详细分析。

四、根据课堂实施活动开展教学反思调整策略

课后的评价是检测翻转课堂有效性必不可少的教学步骤,教师在教学设计实施后可以静下来心来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评价反思,针对其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分析,找到解决办法,不断完善教学流程,为下一步的翻转课堂实施提供有效依据。还以《土壤里有什么》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后可以从教学流程实施等多个层面进行反思,如本节课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动手操作与思维发展能力的最终提升效果如何,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等,合作讨论时学生是否有开小差的现象,展示学习成果时学生的发言情况等,教师自身在整个教学实施中是否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在多方面的反思中调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责任,教师基于新课改倡导的生本理念在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和个性化成长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多种教学方式将翻转课堂引入到教学中,以此改变科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广毅,鹿作让.小学科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137-138.

课堂实践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STEM理念;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变革;学科融合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其中科学在于认识世界、解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技术和工程则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实现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数学则作为技术与工程学科的基础工具。STEM教育促进我国小学科学课堂变革的探究,是现阶段广大科学教学教师十分关注的话题。细研STEM,它的教育特点为:融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个要素;以工程设计过程为主导;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在情境中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实践;团队合作与参与;结果开放,允许多个正确答案;它是在众多孤立的学科中建立的一个新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整体认识世界的机会,通过把这四个领域内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与学整合到教学中,使学生零碎的知识变成一个互相联系统一的整体,以消除传统教学中各学科知识割裂,不利于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障碍,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STEM教育方法运用的载体是小学科学课堂,笔者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已有25年时间,在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发现原有的教学目标是以探究科学知识为中心去构建科学概念。这种构建“以己为大”,缺乏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忽略了学生其他学科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探究构建的知识概念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动手与实践需求得不到满足,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低;这种构建也导致活动方式单一,使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审美疲惫”,学习兴趣下降,创新能力低下,越到高年级这个问题越突出。如何借STEM教育解决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教学建议提到“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它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教师可以尝试将STEM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在STEM魅力的感召下,笔者开始了在现有教材基础上融入STEM理念的教学尝试。

一、STEM理念的融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科的整合提供了基础,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还能发展其他学科能力。小学科学课堂融入STEM教育能使科学概念的构建的方式发生改变,过去的科学是用数学、科学知识、技术(教师给的)手段去建构概念,现在STEM教育要求应用科学前概念,通过对数学、技术、设计等手段的学习和整合解决实际问题,这为学生在科学学习的同时发展其他学科能力提供了可能。如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哪种材料硬》一课,教材编排上是用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互相刻划并比较划痕,然后根据实验现象给以上物体硬度进行排序,并填写教材提供的数学统计表格进行汇报。用STEM理念再审视这个环节,对数学统计表格应做进一步的深度挖掘。学生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可先不要学生填表格,实验完成后让他们直接上台汇报结果。学生对物体硬度的排序几乎不会出错,但要让他们说出这样排序的理由时学生很茫然。学生此时需要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有了需求后教师抓住这个切入点向学生进行设计数学统计表格的教学,表格设计好后立刻可以用于实践,学生发现把实验现象填入自己设计好的数学统计表格后结论一目了然,叙述表达也更有条理。这里的数学统计表教学就是STEM理念融合后对教学内容的一次丰富,同时又是一次学科的整合,既保证了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实践证明,STEM理念的融入,不仅让教师开阔了视野,实现了对现有教材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而且在教材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学科融合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其他学科的能力。

二、STEM实践活动的融入促使课堂结构发生改变

由于STEM实践活动的融入能使课堂结构发生改变,这要求我们的教学策略也应该有相应的改变。原来的科学课重对知识的探究,STEM学习方法融入后的科学课既要重探究还要重实践,在教学中既要保证探究的有效性还要兼顾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所以,有更多的学习方法供科学教学选用,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教学观点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STEM教育理念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融合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需求得到实现,让学生对更高层次知识探索的要求得到满足,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创新动力。由此可见,探究与STEM这两种学习方法是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为同一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服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求孩子既要学会探究方法,还要获取知识,并用所获取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要求我们的教学策略更加灵活,对现有的教材资源要做多元化处理,既要兼顾探究的有效性,还要考虑实践的可行性。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教材设计为由“乌鸦喝水”引入,再由学生自主探究: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几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中挤出来?(以下简称:空气挤水实验)。探究得出结果后再做一个实验进行再次验证: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把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会被水浸湿吗?为什么?(以下简称:纸不湿实验)整个流程的设计为引入、探究、验证。在STEM教育理念下这里应该增加实践环节,教学策略可做如下调整:由乌鸦喝水引入,在故事中强化学生对三个关键词“空间”“有限”和“占据”的理解。概念确立后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纸不湿”的探究(这里把原来的验证实验改STEM教育的课堂教学成了探究实验),探究流程为猜测、找证据支持自己的猜测、实验验证,并用绘本的方式完成思维外显,然后再对这个实验进行延伸:如果杯子底有个孔又会发生什么现象?最后让学生再经历一次猜测、找证据支持自己的猜测、验证,用绘本的方式完成思维外显,内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过程为学生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与成功经验,为解决后面的实践问题打下了基础。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知识内化完成后再提出“空气挤水”实验的设想,进行项目驱动。要求学生通过讨论与设计完成在最短的时间内用空气把水挤出来这一任务,这符合STEM教育以工程设计过程为主导,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在情境中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实践等特点。学生对这个实践活动的完成率在85%以上。一个小小的策略变化既让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得到保证,又让学生的STEM能力得到发展,这就是融合与深度融合的效果。

三、STEM运用的融入其桥梁功能可促进各学科知识技能有机融合

零碎的知识变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混合,我们要建立不同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千丝万缕联系,要在思维和认识上达到有机融合的目的。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需要通过活动逐步渗透的,也是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去经历的。例如,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教学中,在完成对《探索尺子音高变化》的学习后可以做这样一个拓展小课程: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越快发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发的声音越低。按这个原理分析可得出“物体越小、越细、越短,空间越小,发的声音会越高,反之越低”的科学结论。音乐课上老师也讲过音阶的知识,从“1”(do)到“7”(xi)音调一直在升高并且有规律,除了“3”(mi)到“4”(fa)是升高半个音高外,其他全是升高一个音高,这就是规律。运用这个规律可以用把水加进试管的方法将试管改造成乐器,改造的过程就是技术的应用。运用数学的方法(和音高变化规律进行内比)还可以提高制作的效率,最后要求用改造成功的乐器演奏歌曲,这就属于工程项目驱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中还融入了艺术,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活动既可以在课堂上或拓展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把活动延伸到课外。这样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对科学活动更感兴趣、更加热爱、更乐于参与。

四、STEM学习方法的融入使培养学生

课堂实践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土壤学;课堂测试;教学质量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及其物质组成、转化、循环等内容的一门学科,是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学生专业教育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壤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研究和解决土壤肥力与养分科学管理、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退化与生态恢复,提高土壤资源利用效率等农业生产实际问题而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土壤学教学质量,是摆在《土壤学》任课教师面前的永恒主题。多年来,在任课教师的努力下,《土壤学》教学改革取得很大进步。但新时代教育要有新作为,要满足“上好学”、“有质量”的时代需求,《土壤学》教学也要跟上时展和学生需求的步伐。实践证明,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以多媒体技术为主,多形式并用,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容量大、直观性强、图文化并茂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目前,《土壤学》课堂普遍应用多媒体教学。但受多媒体影像素材、设计制作水平、教材内容结构等限制,多媒体教学并不能替代所有的传统教育手段。只有在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多形式并用,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要注重平时科研实践中的素材积累。参考借鉴网络上的课件和图片是素材积累的一种方式,但更多的是根据教学所需,结合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在平时的科研实践中,在实习中,在野外,在田间,多拍图片,多录像,使素材来源更加贴近教学内容,符合多媒体教学的表现形式。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要高度重视课件的编制和设计的实用性。教学课件不是越复杂越漂亮越多就越好,课件中的文字、图片、音频等搭配合理,详略得当,不能因扩大知识面而忽略教学重点,既要引起学生兴趣,又要避免学生将注意力大多放在图片的浏览上,教学重点内容不停留在脑海中的现象。在充分应用多媒体的同时,还要结合传统教学形式。教学重点如果有多媒体课件显现,又有黑板板书画龙点睛,可让内容展现更清晰,学生注意力集中,强化重点。对于抽象又无法找到合适图片的土壤胶体、矿物结构等,用磁力棒尝试制作简易教学模具,既有利于学生了解空间立体结构,又能有动态的视觉。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形式的结合,更能完美实现一堂高质量的课堂。

二、巧用智慧教学工具,优化课堂教学,增进师生互动效率

随着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互联网+教育也应运而生,教学改革迎来“微课”、“慕课”、“手机课堂”、“翻转课堂”等流行语。这并不能完全替代实体课堂,但给教学改革开拓了思想和路径,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巧用智慧教学工具,优化课堂教学,增进师生互动效率。要实现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更重要是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形成师生良好沟通交流的课堂氛围。课堂“问、答”是常用的互动方式,但时间有限,参与面窄,轮动周期过长。尝试应用“雨课堂”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多屏互动,实时答题,答疑弹幕,学生数据分析等,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练习机会,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反馈的难点,进而调整课程节奏及重点讲解。这有助于实现教学一体化,极大提升互动效率。但应用智慧教学工具时,如何避免学生手机的滥用和乱用,也是要思考的问题。

三、及时进行课堂检测,实施有效教学,保障教学实绩

追求教学效率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学的本质。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关系学习目标的落实。及时进行课堂检测,实施有效教学,是保障教学实绩的有效方式。《土壤学》课程成绩包括两部分,分别为平时成绩和课程期末考试,平时成绩一般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和讨论、课程作业等。应用“雨课堂”后,课堂提问多被计时答题所取代。为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课后作业负担,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每堂课预留10—15分钟,用于课堂测试,检测知识点,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对教学重点做到“堂堂清”。课堂测试既检测教师教得如何,又检测学生学得如何,还起到督导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作用。通过检测反馈,教师能发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充,或及时调整方法,从而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课堂检测以纸质为主,学生保存好测试卷,既方便查阅知识点,又方便期末考试前集中复习重点教学内容,受到学生的喜爱。通过多种措施优化《土壤学》课堂教学,与没有实行优化教学的平行班对比,学生出勤率高,课堂参与程度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土壤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水平,强化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合格率提高13.3%,教学改革效果逐渐显现。

参考文献:

[1]宓文海,马莹莹.土壤学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40):155-156.

[2]侯红波,彭佩钦,李科林.环境类专业环境土壤学教学改革与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8,5(39):70-71.

课堂实践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设计;实践探索

课堂是教学活动体系的重要构建要素之一,也是师与生展现各自生动特性的重要载体之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必须主动认识、适应、发展新课改,与时俱进的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形式,最大程度的放大课堂教学的功效,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效能和效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课堂观摩发现,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要密切联系和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要素,善于创新活化课堂教学的形式方式,实现“导”与“学”的深度融合、互促并进。鉴于此认知和感悟,本人在此简单说说对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思考。

一、利用现代科技元素,展现课堂生动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对学生主体的认知实践具有潜移默化的渲染,对师生学教互动具有深刻显著的影响。优化课堂必须从提升课堂氛围做起,必须从增强课堂情趣做起。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时,要摒弃传统的重课堂讲解、轻环境营造的做法,将打造引人入胜的生动教学环境作为重要任务,善于借助现代科技发展成果,把课堂作为现代化教学器材运用的试验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运用多媒体器材、信息技术等,创造生趣盎然、形象逼真的教学场景,吊起初中生的胃口、提振初中生情感,让课堂充满无穷吸引力和生命活力。如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改变过去口头讲解、黑板作图的教学方式,引入电脑、电子画板以及投影仪等教学多媒体器材,将二次函数的图像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利用电子画板的动画、拖拉、批注等功能,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内容,进行形象直观的揭示和动画展示,让初中生对复杂的性质内容有一个全新、直观的认知和掌握,从而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探知内生自觉。

二、注重学教互动实施,彰显师生各自内在特性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与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程度、配合程度。学生与教师的密切协作、深度互动,才能充分展现各自的应有特性,实现学教效能的最大功效。因此,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就必须紧扣师生学教活动进行重新构建,发挥教师的“引”和“导”作用,组织具有双向特点的交谈式、谈话式、协作式等教学实践活动,围绕教学要求、学习任务进行深入细致的引导、探讨等双边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与教师深度交流、深刻协作中提升学习效能,展示各自特性,实现学教效果最大化。问题:已知:P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的点,且BP=3PC,M是CD的中点,试说明:△ADM∽△MCP。教师在该问题讲解时采用师生互动、学教结合的形式,其过程如下:通过题意的分析,可以发现该问题是关于求证三角形相似的问题,结合题意需要运用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内容。学生分析题意,感知问题意图:欲证△ADM∽△MCP,通过观察发现两个三角形已经具备一组角对应相等,即∠D=∠C,此时,再求出此对应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即可。教师针对性点拨:分析: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识别两三角形相似,除了要掌握定义外,还要注意正确找出两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学生根据要求,组建学习小组合作探析,探寻解题思路:∵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为CD中点,∴CM=MD=12AD.∵BP=3PC,∴PC=14BC=14AD=12CM.∴CPCM=MDAD=12.∵∠PCM=∠ADM=90°,∴△MCP∽△ADM。教师开展点评讲解,明确指出: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图形提供的数据计算对应角的度数、对应边的比。师生共同解析归纳解题路径:本题中把若干线段的长度用同一线段来表示是求线段是否成比例时常用的方法。

三、活化教学方式方法,提升课堂教学实际成效

课堂教学实施前,教师需要细致、深入的预设活动,对整个教学活动环节及内容予以构造,确定教学的形式和方式。常言道,计划没有变化快。在预设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进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事前未能预想到的事情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节奏”,因地制宜,重新优化和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值得注意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根本关键在于渗透和落实新课改教学要求,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探知、更好地发展做好文章、下好功夫,推动初中生在有效课堂教学中走远走好。

作者:刘爱国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

参考文献:

[1]付波.浅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方法[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

课堂实践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创新教育;项目化教学;课堂教学

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等具体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孤立进行,必须把创新创业作为重要元素融入专业教育,发挥其重要战略性作用。如何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予以落地实施,是一个需要实践探索的课题。在现阶段,专业教师因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够,大多数认为高职学生没有创新创业的必要,也没有那个能力,甚至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责任与教学内容和专业教师无关,因此,没有将创新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与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使其游离在专业教学之外。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从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考核等方面对高职学生创新教育融课堂进行了设计与实践。

一、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1.创新能力是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激发创新行为,培育创新思维,不是面向个别的精英教育,也不是只面向本科生、研究生的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2.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专业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专业创新,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改革是关键,涉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评价体系和方式。从知识技能需要来看,创新教育应帮助高职学生了解掌握进行创新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所以创新教育必须和专业教育相结合。3.专业课堂是创新教育最有效的场所。课堂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主阵地,无论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养成都是通过一堂一堂的课的累积实现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内容,并在教学中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适合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破除“高分低能”积弊。4.课堂教学是实施高职专业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与能力不强,创新教育必须有载体和途径,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教育的最好途径。以课程和教法改革为重点,开发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创新课程和案例教材,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生涯规划大赛、技能大赛等开展专业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基于不同专业、不同岗位需求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能力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实践

1.精细设计课程整体教学安排,明确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课程整体设计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是教学活动制定的蓝图。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教学实施的终点,更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主要依据。本课程的创新创业,教学目标设计有三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品质的培养,主要树立充足的自信、充分认识自己、保持进取心,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解决问题的意向以及确立对工作的热爱与持久性、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二是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的传授,明确了解业界创业创新典型案例、经验与教训,理解创新创业的知识的名词术语与基本元素,了解创新创业相关财务、人力资源、法律法规等;三是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增强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风险应对能力等。2.以开放式项目为载体,实施专业课堂教学,重在创新培养。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置上,坚持高职教育的培养理念,结合学生的就业首岗、迁移管理岗位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与后续课程开设相衔接,兼顾学生创业的需要。以开放式项目为学生创新教育的载体,进行教学项目优化,设置包括仪器分析测试最新技术、气(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气质联用色谱仪等最新发展的实践教学项目,并将教师科研项目、企业真实项目融入项目开发,设计了电位分析法测定果汁饮料的pH值和总酸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果汁饮料生产用水中硝酸盐含量、红外光谱法鉴定甜味剂阿斯巴甜的真伪、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汁饮料中苯甲酸的含量、果汁饮料理化指标检测及评定等多个综合性、开放性实践项目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泉水中Zn含量等课外拓展任务,融入方案策划、项目管理、计量认证等能力培养,切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课程设置总教学情境是:新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新口味的果汁饮料,在该果汁饮料的生产中需要对原料进行验收,对生产用水进行监测,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指标进行控制。为了控制产品质量,该厂检验员需要对每批次产品的pH值和总酸含量进行出厂检测。检验员接到检测任务后,需要依据检测标准对不同的指标进行检测,并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在课堂情境教学实施中,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明确问题与要求,建立问题解决的标准,梳理要实现的目标、可能的限制及其预期后果等,然后让学生使用“头脑风暴法”等尽可能多地寻找解决方案,通过小组汇报交流,筛选出有效解决方案并加以完善,再是解决实施,最终实施多元共同评价,完成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在项目化教学实践中融入管理过程的具体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基本原理、内容、结构以及执行这些职能的方法和手段;在能力内容的设置上,明确让学生通过学习后具备一定的环境分析、组织设计、沟通协调等能力,并能运用管理知识提高其实际管理工作水平;在职业素质内容的安排上,强调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并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在具体课堂教学方法上,利用翻转课堂、微课等线上学习模式,来推动专业学习创新与教学融合路径,冲破传统的管理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动”的特性,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互动参与、体验及实践,达到教学理实一体化。3.科学设计考核评价体系并运用,突出创新意识和能力考核。本课程评价方法与考核重在考量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的是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具体构成为: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50%+创新实践项目×10%,突出创新实践与培养。平时成绩从学生出勤、态度、成果、平时项目、现场表现与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综合考核学生,力求考核要素多元化,具体为职业素养×40%+线上学习×20%+任务完成情况×40%,期末成绩由理论考核×40%+技能考核×60%组成,技能考核通过抽签方式决定考试内容;创新实践项目考核学生课外拓展任务完成的质量,关注测试方案的新颖性、可行性、完整性等。

三、结语

通过以开放式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能够顺利完成分析检测方案的策划,多个方案得到企业的认可与采纳;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明显提升,多名学生参与了浙江省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大赛并获嘉奖,大学生新苗计划创新项目也有了新的突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将成为未来高校教育的主流发展方向。为适应新时展的潮流,高职专业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与实践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并通过教学项目改革,渗透创新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创新,创新创业教育融专业教育探索实践在路上,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胡淼淼.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以管理学原理课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

[2]沈逸.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再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

课堂实践教学范文篇8

那么如何使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呢?我认为应该创设三种氛围。

一、创设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因素,它包括一系列的人际关系,其中主要的是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强化师爱的作用,教师从步入教室开始,就要把微笑带给课堂的全过程,把激励运用到课堂的始终。教师微笑进课堂,以打消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和隔阂心理,在学生面前树立可亲、可信的教师形象。善待每一位学生,杜绝声色俱厉的训斥。批评要准确有针对性、严禁偏心,无的放矢。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时,严禁用讽刺、挖苦语言或鄙视的神态对待学生。教师从宣传布上课向学生问好开始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要充满爱意,用自己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信任的教学氛围。如教师在授课中出现错误,敢于开诚布公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加以纠正。这样做既显示了高尚的师德,又对学生进行了“身教”。不仅不会被学生“轻视”,相反,教师会在学生中获得更多的信任。古人说的好:“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之,人皆仰之。”

在即将步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有的教师还常以“圣人”自居,高高在上,一览众“生小,在课上出现错误时,往往不能正确的对待,总能找出自己开脱的理由。更有甚者,还训斥学生,压制学生的不同意见。这不仅有损于教师的形象和威信,而且失去了一次对学生言传身教的机会,使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成了美丽的空话。由此,我又不禁想起前人一句话: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教师放下架子还课堂以民主,视学生为平的等合作伙伴,不正是最好的激励,唤醒与鼓舞吗?因此,我们应当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真正民主、平等、融洽、和谐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进师生一道共同努力完成素质教育任务任务。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如者。”由此看出,在课堂上要千万百计地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核心。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倾注满腔的热情,架设心灵沟通的桥梁,从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出发,为他们创造开朗、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以此产生强有力的乐学“磁场”,诱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需做到: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解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动脑、动手、使他们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增强表达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标新立异,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时间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情绪,愉快心境和浓厚兴趣的进入“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最佳境界。

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成功的法则是轻松,而不是紧张。”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活泼,是语文教学应当努力探索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播放恰当的乐曲,创设情景,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益。比如《月光曲》一课,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可以播放《月光曲》奏鸣曲,使学生如临其境,与作者共鸣,从而感悟到文学所表达的意象,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电教手段,有声有形,有色有光,能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注意,获得多种感受,强化教学效益。比如《桂林山水》,可以让学生看风光片《桂林山水》。先分放漓江山水,使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并深入理解课文的词句。然后是放全片,给学生以整体感受。通过声像渲染,强化情趣。学生获得知识过程,是从“有所感”到“有所知”,从“有所知”到“有所得”的过程。运用电教手段,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所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光趣和注意力。我在教《白杨》一课时,就采用声声像结合,给学生创设赏心悦目的情景,吸引学生尽快乐入境。把学生带到那一望无际的大戈壁,展现面前的是:画面辽阔,色彩灰黄,天地浑黄一片,空中风沙迷蒙。然后我又在浑黄戈壁图上,沿着铁路线拼贴上一行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教师一边演示,一边感叹:“如此荒凉的戈壁滩上只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不屈地生长着。白杨是多么坚强!”这样的教学,为理解白扬和爸爸的品格作了很好的铺垫。为了突出白扬坚强不屈的性格,我又用声像渲染的方法,让学生一边听白杨在风、沙、雨、雪、干旱、暴雨、洪水中的音乐,一边读,一边想象。使他们在脑海中把声音和看幻灯画画的表象联系起来,进一步激发情感,知道白杨是怎样与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让学生在真切的环境中理解白杨的性格特点,实质上是比喻爸爸服从祖国需要,不畏艰险,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终于明白了文章深刻的寓意。正是电化教学引起共鸣,才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

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除了上述手段外,还可以采用角色表演,让学生感受乐趣。动手操作,满足心理需要,促进全面发展。续编故事,展开合理想象。动手绘画,深化理解,发展思维。开展竞赛,提高兴趣。总之,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授之以渔的学法氛围。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受用无穷。因此,要使学生“会学”和“学会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教为学生的学树立榜样,以好的教法促使好的学法形成,做到以教示法,教中授法。教学中,还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揭示知识的相同点,相似点,进行概括归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善于课内外并举,做到课内打基础,课外得发展;还要进行学习方法的系统讲授和训练,教给学生各类基本的学习方法,合理使用时间的方法,科学用脑的方法等,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我学习能力,使他

们终生受益。怎样创设授之以渔的学法氛围呢?我认为要让学生们在愉快中学会学习。我们把课堂教学环节分为“课开始、课进行与课尾声”这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中明确五步操作程序。即为:课开始,趣即生——激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之乐。课进行,趣更浓——铺台阶,引导探知,让学生感受攀登之乐。抓训练,举一反三,让学生感受成功之乐。重小结,找出规律,让学生感受会学之乐。课尾声,趣犹存——求拓展,内外结合,让学生感受再学之乐。重视趣味性是愉快教学的关键。趣味性必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基本步骤是:“激趣——探知——训练——归纳——扩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题,课文内容或问题,发掘以趣激学的因素。在教学中可通过画面、幻灯、录像、小品、游戏、实物道具和绘声绘色的文学语言这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有趣,爱学。如三年级语文《葡萄沟》一课,教师把课插图放大,问学生“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你喜欢图上的什么?”接着老师又问同学你喜欢“葡萄沟这个地方吗?你想知道葡萄沟为什么有名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学生看得兴奋,听得认真,吸引了他们想学,乐学。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注意挖掘教材内在情趣,引导学生思考、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动探索的精神。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这课,教师先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你们觉得这果葫芦长得怎么样?找一找书上写这棵葫芦的句子读一读。”然后教师又拿出第二副图,问学生:“没过几天,这棵葫芦怎么了?”教师没有让学生急着回答,而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思,学生在一边找一边读,边读边思中,感受到了攀登之乐,由于在引导探知中,引发了学生思维上的兴奋点,因而学生的智慧潜能(观察力、思考力、理解力)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在课上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一扶一放的指导、引导下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之乐,会学之乐。

教师在“三段五步”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中,融进并接受了“兴趣教学”的教育思想,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教师的教学注意力开始引向设计多种多样的让学生想、学、做,让学生先去发现,有自己创造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开始注意让学生听觉、视觉、触觉一起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学做学习主人的积极性。

课堂实践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线上教学;课堂教学;大学英语

一、背景

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加快的时代步伐推动大学英语教学与时俱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正重新塑造着英语课堂的方方面面,大学课堂的疆域已不再封闭。早在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就指出:“英语教学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1]然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这之后十几年的发展中,虽有创新但成果并不显著。一些高校积极探索和尝试以翻转课堂、微课、慕课为主要特征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但由于我们国家幅员辽阔,高校众多,差异巨大,每个学校的教学设备、师生水平,教学观念也都不尽相同,因此以线下教学为主导,线上教学为补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没有在各高校中普遍展开。尤其是线上教学环节,实施起来头绪多、难度大;小规模、小范围内的试点不少,普及性的授课不多。2020年是实践探索线上教学模式大发展、大突破的一年。新冠疫情在全国大规模暴发,波及全球。受此影响,学校延缓开学时间,学生在家上课。作为惯例的学校课堂教学不得不转移到线上,教学模式发生重大变革。老师们因陋就简,在家搭起了“空中课堂”,实践着网络环境下的线上授课。至此,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在老师们的身体力行中相互结合,充分发展。

二、大学英语线上教学面临的变化和挑战

(一)授课模式变成“纯网络教学”

常态下课堂教学都发生在固定的教室里,师生真实相见,严肃性和仪式感随之显现。然而,“纯网络教学”让师生之间只能隔空相见。学生的学习地点不再整齐划一,所处环境也各不相同,上课的约束性大大降低。在不能回到校园的日子里,互联网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交流媒介。学生们使用着形式多样的直播软件、“云”课堂等在线平台进行着本该在学校的课程,各种网课层出不穷,不同的教学风格也在网络上百花齐放,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中去,教师和学校不论处在什么层次的水平,最关键的依旧是“课上好”和“上好课”[2]。

(二)网络环境参差不齐,线上授课时有中断

上课密集时间段,教学平台承载能力有限,卡顿、掉线等情况时有发生。此外学生家里可供线上学习的设备优劣不一,有的学生地处偏远山区,网络信号弱,无法顺利在线上课。况且手机维修或网络设备升级在交通管制期间也难以顺利进行。

(三)手机或电脑画面容量有限,窗口切换耗时费力

学生在线上课,需要在相对较小屏幕上同时使用多个应用程序。比如,学生要用PDF文档打开电子课本或讲义。但如果PDF窗口铺开太大,占用屏幕面积过多,就会影响到学生操作课堂教学平台和观看课堂教学画面。如果窗口开小了,课本上的字也随之变小,不便阅读。总之,在屏幕上同时进行阅读、书写、在线答题、讨论、观看教学视频,操作起来并不轻松。另外英语教学平台种类繁多,然而各个平台之间却不能相互兼容。一些教师仅在一节课上就会用到4个以上的平台,学生要忙于在各个平台间相互切换,时常发生进不去,出不来的状况。

(四)教师备课量剧增,教学环节复杂多样

为响应国家在特殊时期,实行“线上授课”的号召,一线教师无论老少都在“网红”的道路上摸索前行。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网络设备操作技能;掌握各大英语教学平台的结构体系,熟练各种教学软件的操作。比如教师要熟练操作直播课件,剪辑音频、视频,修改教案,制作课件,并且还要课后在线答疑,在线批改作业等等。将直播课堂搬回家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停电,断网,突然冒出的画外音……各种情况层出不穷。因此在课前,教师还要另设计一套备选授课方案,用来以防万一。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大胆尝试

特殊时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教学都需要大胆创新、另辟蹊径,换一条路子,也许我们会把英语教得更好[3]。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英语不应被视为一门“常识”灌输给学生。公共英语应该成为学生开阔视野,探索外部世界的媒介。在和学生的大量交流中,我们发现:学生们最渴望学到的是能够让他们在日常交流、工作生活中用的上的英语。过度鼓励学生大量刷题考试,死守“万能作文模板”似乎并不能帮助他们把所学的英语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新冠肺炎来势突然,多数学生都没有带课本回家,电子课本使用起来确实有诸多不便。因此听说课上,一些教师让学生自己先期上网,去探索他们感兴趣的任何东西,比如从音乐、美术、足球明星、垃圾分类,到穷游、外卖点餐、如何改编近来热播电视剧的结尾?假如你是导演,该如何编排剧本?美国对华为的禁令是怎样一次次升级的?设想你是华为董事会成员,你会如何应对?……总之,一句话,学生投票对哪些话题感兴趣,我们就鼓励他们探索到哪里。在安排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在网上搜索、阅读大量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初步熟悉基本词汇和术语(此举用来练习:阅读+词汇)第二步:反复听读国外媒体对此类话题的相关报道,提炼观点和论据(此举用来练习:听读+词汇+调查研究能力)第三步:在探索和思考之后,总结归纳出自己的观点,连同解决方案用英语写成作文或制作成PPT给全班同学(此举用来练习:写作+word、PPT等软件的动手操作能力)第四步:小组代表作报告(此举用来练习:口语演讲+词汇运用)第五步:全体同学投票打分(此举目的在于:全班参与,调动兴趣)学生通过使用英语这个语言媒介,面对现实世界,探索未来世界,以任务为导向,把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各种能力的提升。

四、大学英语线上教学实施的三个阶段

(一)课堂准备阶段

课前导学,做好知识铺垫。首先,教师在课前先给学生学习内容思维导图,让学生建立大体知识内容框架。其次,教师将易于理解的基础概念和背景知识以阅读材料、音视频等形式给学生在线学习。这些从小在网络时代下成长起来的00后大学生们,对手机、微信、电脑有天然的依赖。因此通过移动数字端来学习,对他们来说不算困难,只是网上资源鱼龙混杂,需要教师为他们去粗存精。最后,学生完成学习,进入自测板块。如果得分低于教师的规定分数,学生则需要重新学习之前的内容,直到测试通过。

(二)课堂实施阶段

1.课前热身,和谐氛围。课堂直播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聊天互动,播放英语短视频,或是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备课感受,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快进入课堂。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开启音、视频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就在身边。2.头脑风暴,鼓励思考。设置开放性问题,指导学生讨论时,把握主题是关键,授课不能散。英语精读课本中,多数文章的论题都比较大,学生阐述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把大论题逐一分解,引申出和他们生活相关的小话题,让学生充分思考,表达观点。比如借助钉钉直播的“互动白板”、屏幕共享等功能让学生通过涂鸦或讲述的方式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3.小组答题,协同合作。组员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全班在线投票,给前几名获胜小组加分。教师可以设计A、B、C等多个选项,或者给出一些明显错误,甚至是无厘头的答案来增加趣味性,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可能会更高。4.即时小测,促进效率。线上教学,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是在听课,还是在睡觉。毕竟学生在家上课,环境松散、干扰也太多。让学生自律,就要实时给他们一些压力。即时小测检是检验线上教学效果最迅速的办法,让学生感到老师就在身边,自觉回归课堂。教师提前将课文中的字词、短语、句型和难点段落的理解出成选择或判断题。在课上讲解完相应部分的内容后,即时给学生,进行测试,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并在答题专区提交答案。根据后台统计结果,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调整上课内容。5.学生投票,权力下放。英语课上,教什么、怎么教,几乎都是老师一人说了算。学生很少有话语权。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如果教师能适当下放一些权力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这样的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爱戴。比如,英语课本中每个单元都有大量的词汇,然而课堂时间宝贵,通过在线投票选单词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决定哪些单词该讲,哪些单词不讲。这样一来,师生之间传达了彼此的信任和默契,又能节约课堂时间。6.增加游戏,提升兴趣。比如课堂中间穿插词汇接力赛。教师可以利用得分、虚拟奖品、排行榜等手段吸引学生参与互动。所有的奖励都应可视化,这意味着奖励原则清楚、明了,奖励即时兑现。可视化的作用不仅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还可以让其产生竞争意识,提升学习热情。当然教师要确保这些游戏恰到好处,切忌为了游戏而设计教学活动。

(三)课后测评、拓展阶段

课堂实践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情感教学;小学语文;实践应用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并且其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时期。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情感类题材,这些题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还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因此,需要加强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感

小学语文知识与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中,可以加强与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语文知识,提高情感教学的质量。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挖掘语文知识,探索不同的情感因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教学资源,发挥小学语文课堂的作用价值[1]。例如,在对《童年的发现》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结合教学目标,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在生活中感悟自己的童年。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明白有些知识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特别是情感的体验。因此,为了让学生了解童年是我们人生最天真烂漫的时期,需要与他们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不同事件的发生过程,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此外,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够推动学生的成长、发展,加强学生对童年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实施提供条件。

二、挖掘教学中的情感点,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情感类的文章比较感兴趣,所以说此类文章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但是有的文本将情感融入平凡的语言中,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这就需要教师对其中的情感点进行深入挖掘,然后和学生一起品味,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到语言内容的同时,获得比较丰富的情感熏陶[2]。例如,教师在对《慈母情深》进行讲解的时候,需要对本文蕴含着的作者的情感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这篇文章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的情感。因此,在研读文本的时候,要对文本朴实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挖掘,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爱,调动学生情感,然后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不同语言中的情感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描写自己母亲的外貌和动作特点,更好地去感受文本中的情感。此外,在此文本中还存在很多情感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深入挖掘,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对内容的了解,从而提高情感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师生交流,表达学生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大量的情感素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断推动学生的进步。师生交流是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实施的关键措施之一,更是教师了解学生情感变化的主要步骤,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活动中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和认识课文内容,多花一些时间与学生开展情感知识的学习活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这种情感态度的交流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3]。同时,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还能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完善情感教学的方案,创新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塑造情感。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对《夹竹桃》这篇课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掌握夹竹桃的坚强,所以为让学生强化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围绕“坚强”这个主题和学生展开讨论,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最坚强。此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坚强”有新的认识,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文章分析和沟通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让他们深入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可以以学生为主,积极发挥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价值,优化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综上所述,以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要想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加强对情感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邓泽永.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J].读与写(教师),2020(2):76.

[2]权红梅.融情于学,蕴情于读:浅析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情感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20(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