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材十篇

时间:2023-04-07 07:13:20

高职教材

高职教材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材建设;问题;措施

教材建设是整个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高专教材作为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教育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符合要求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教育部也把教材建设作为衡量高职高专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作为检验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与力度。近年来,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编写和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高职高专精品教材。但仍然远远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当前高职教材的建设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教材的来源,一是借用本科教材,其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二是沿用专科、原成人高校和中专教材,其基本是“本科压缩型”,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上存在严重不足,难以达到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三是自编讲义,存在转抄内容居多、编写质量不高、加工不细和印刷质量低劣等问题,影响了教材质量。

2.现行教材版本偏老、内容陈旧,表现为: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而且不少教材不符合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与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有的教材虽然冠以“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名义,其内容其实是原专科或成人高校教材的翻版,更缺少相应配套的实训类教材。

3.实践性教材严重不足:目前,市场上的高职教材主要是供教师授课使用的。而实践性教学一般占高等职业教育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材的不足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

4.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衔接:“双证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但目前高职教材的内容与劳动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缺乏有效衔接。

高职教材建设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职高专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短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品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特别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高职高专教育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而获得长足的发展,但是高职高专院校连年的扩招导致各种所需资源的短缺,与高职高专教育快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落差,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师资从数量、质量以及结构比例上,还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高专发展的需要。许多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高职高专教材的编写工作。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在不断发生变化,知识经济也催生了一些新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队伍扩张的主渠道还是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及其调入的普通高校的教师。因此,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传统教学模式教化下的课堂到课堂灌输式”的传授模式。由此可见,高职高专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自然十分短缺,能够反映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特别是贴近社会生产实践的教材就更少。

第二,高职高专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鼓励。因为要正式出版一本质量高的新编高职高专教材,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要编好一本教材,往往需要编写人员数月甚至数年的努力,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成果,经过多次的编辑修改。这样,一些教师辛辛苦苦编写出来的教材,还往往只作为学校自编教材来使用,要想正式出版,还要经过繁杂的程序,承担能否被社会所认定等一系列的风险,因此,即使是比较优秀的院内自编教材被出版的可能性也比较小。这样,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质量比较高的高职高专教材往往就不容易出得来。

第三,教材出版发行中的利益驱动导致了高职高专教材出版中的短期行为。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连年扩招,急需大量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的教材。在这一形势下,许多出版社争相加入到“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的组织建设中。不可否认,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各方面的配合下,确实出版了一批能够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优秀教材、精品教材,但这些教材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但由于一些出版社出于“抢时间、拼速度、争效益”的动机,很难按照高职高专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组织人员重新编写一套全新的高职高专教材,大部分都是将原来的本科、专科或者中专教材进行整理或者改头换面,因此,一部分打着高职高专名号的教材要么理论性过强、内容过于深奥;要么内容庞杂重复;或者成为剪辑拼凑的低水平之作。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中的这种短期行为,完全和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也损害了一些出版、发行单位的名声,影响了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工作。

第四,教材编写与出版的组织协调未到位。虽然教育部早就提出了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规划与目标,但是要具体到某一专业、某一课程的教材建设则需要根据某个行业、地区以及具体岗位的要求来确定。目前,随着各个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许多学校在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方面已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些院校也积极和有关出版社配合,把各自的教改成果编写在教材中。但是,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和出版社的联系往往是单线的、偶然的、零星的,这样常常导致许多出版社拿着高职高专教材的出版计划,而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教改工作搞得轰轰烈烈,甚至形成了很有特色的自编教材,但由于缺乏教材编写与教材出版联系的平台,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在宏观上缺乏引导与推动,也就不可能出现一大批能够反映高职高专特色的精品教材。

由此可见,高职高专教材建设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为了改变当前高职高专精品教材缺乏的局面,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提高认识。教材建设工作是整个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论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生功效与实践中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材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二,搞好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工作,做好规划是基础,加强领导是保证。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材建设的领导,尽快制定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培养规格,组织编写、出版队伍,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协调工作,搭建高职高专院校教材建设沟通与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及时整合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各方面信息,从而从宏观上定期提出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出版的计划,这样可以有效地杜绝教材建设中的短期行为,并有效地促进各院校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工作步入良性循环,推动大批能够反映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色的教材涌现,从而使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出版的渠道畅通无阻。

第三,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开展工作。基础课程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教材建设不仅要注重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还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跟上科技发展和生产工作实际的需求。

第四,必须加强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提高教材质量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支持教师编写一批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高质量的好教材。

第五,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是教材建设的基础,教材编写工作要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相结合,同时,教材建设要推进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Z].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程荣福.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建设.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3]赵居礼.完善高职教材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高职教材篇2

关键词:高职教材;实践教学;编写人员;出版组织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材建设是整个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各种各样的高职教材很多,教材有无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教材的质量却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高职教材从整体上看缺乏特色,有的教材只是本科教材的简化版,明显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实际需要,制约了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高职教材建设的研究,加强高职教材的改革和建设。

一、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适合高职特点的专门教材

许多高职教材,要么是本科教材的“简化版”,要么是中专教材的“增强版”,这些教材往往只是在内容上有所增减,在内涵上并无明显区别,都是注重基础理论,忽视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没有很好地反映高职教材的特色和要求。

2 教材的内容与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脱节

许多高职教材的内容反映的是多年前的观点,有的甚至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这些内容如果不加以改变,就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富于时代特征的要求,还有的教材内容反映的是西方的社会状况,引用的案例也是西方国家的,与中国的国情有较明显的差距,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当前的社会现状。教材内容不合适,使学生学习时感到难以理解,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3 教材的编写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当前高职教材的编写,大多比较适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老师讲授教材内容,学生进行课堂记录,这种教材不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利于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轨道上来。学生只是起到了记录员的作用,根本不能把记录的内容真正理解消化,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4 实践教学的教材严重不足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占有总学时的一半到三分之二。但合格的实践教学教材缺乏,尤其是优秀的实践教学教材很少,不少实践教学的教材差异较大,规范性不强,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影响了高职实践教学的发展。

5 教材的内容没有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衔接

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成为实践性人才,为此不但要求学生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要取得与专业相关的技术技能等级证书,这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专业技术和技能。但目前大多数高职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缺乏有效衔接,不利于学生的考证和今后的就业。

二、高职教材建设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高职教材的建设存在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严重缺乏优秀的高职教材编写人员

我国的高职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当中不少人的成长道路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从事过学校以外的社会实践工作,对本专业缺乏感性认识。走上工作岗位后,为了发文章、评职称,他们对专业的研究主要注重纯理论研究,而不是实践问题,这更加剧了高校教师实践能力薄弱的状况。长此以往,优秀的高职教材编写人员就会十分缺乏,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优秀的体现社会实践的高职教材。

2 优秀的高职教材回报较低,风险较大

一本优秀的高职教材的编写过程是十分艰苦的,它需要常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大量的材料的搜集,反复的编辑和修改,即使这样也常常得不到公开出版,使编写者的劳动付之东流。即使得到公开出版,所得到的报酬也很菲薄,远远不能与其付出的劳动和承担的风险相称。

3 许多高职教材的出版组织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长远目光

不少出版社为了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不顾高职教材编写的固有规律,一味赶时间、抢进度,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编出的教材,只能是东拼西凑,缺乏创新,甚至质量低劣,内容不当,严重危害了高职的人才教育工作。

4 高职教材的编写人员与出版组织之间缺乏紧密联系

一些高职教材的编写人员手中已经编写了高质量的高职教材,但却无法得到出版。另一方面许多出版组织却苦于缺乏这样的高职教材,不能完成其出版计划。这说明高职教材的编写者和出版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沟通,致使许多优秀的高职教材得不到出版,加剧了优秀高职教材的缺乏程度。

三、完善高职教材建设的措施

高职教材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会在较长时间内继续存在,因此希望这些原因在短期之内得到消除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的努力,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逐步完善高职教材的建设。

1 要端正思想

高职教材是高职院校广大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全面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涉及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性技能人才的大事。因此高职教材的编写人员和组织出版人员均应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大意义,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去编写和出版教材,绝不能为了追求眼前利益,降低教材的质量,损害了广大高职学生的利益。

2 要适合高职教学的特点

与本科偏重理论化的教学不同,高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需要特别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编写高职教材时,对于理论部分应遵循“合适够用”的原则,努力增加实训的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同时偏重实践。另外,还应该针对国家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号召,在编写教材时适当加入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够顺利地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其今后的就业创造条件。”

3 要大力提高高职教材编写人员的实践水平

高职教材大多由高职教师编写,许多高职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为此应努力增加教师的实践活动,使之深入社会获得大量的一手资料和鲜活经验,这样才能加深其对专业的认识理解,始终把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高职学校对教师的社会实践也应给予支持,要从制度上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创造条件。因此高校的领导层应该转变观念,对学校管理制度进行适当修改,从考核制度上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工商管理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外,还可以适当聘请学校之外的专家担任教材的编写工作,不少社会上的专家往往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有的还不乏理论造诣,把他们请来参加高职教材的编写工作,必将使教材与实践的联系大大提高,促进好的高职教材的大量涌现。

4 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高职教材的编写应该总结以前的编写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要注意不断对教材的理论部分进行精选,适时调整教材的体例和结构,尤其是要继续加强教材的实训部分,更好地解决高职教材的理论联系实际问题,例如,实训内容可以按照“市场导向”,“订单培养”的思路进行编写,灵活选择案例分析、参观学习、项目策划、社会调查等多种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模拟出与现实相似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之成为学习的主角,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组建高职教材编写委员会

高职教材篇3

会计是一项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工作,会计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特点,研究者们提出了“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小组教学”、“学徒制”等各种教学改革理念及教学方法,但教学成绩并不理想。新的教学方法需和与之相适应的教材配套使用,才能达到目标教学效果。但现有的会计职业教育教材还停留在侧重学科知识体系、侧重理论讲授、参照会计学科教材和会计资格证考试教材的基础上。其实,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不应过于注重对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进行逻辑推理,而应该以感性认识、行动把握为主,着力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现阶段会计专业教材如《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都还停留在注重对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进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根本无法达到开发和培养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目的。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实践性教学一般占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实践性教材的严重不足、缺乏与企业真正对节的实践性教材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为了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部分院校及教师自编了讲义,编写了《会计仿真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等实践教材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使用“仿真实训”教材中,我们发现,所谓“实训”就是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进行再次的融合。会计实训教学中淡化基本操作培养,实训教材不“实”不“训”,强调会计核算而忽视会计监督,最终导致实践和理论两张皮,无法很好地完成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教材使用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现有教材的呈现方式仍以纸质书面文字表述为主,形式单一。会计职业工作过程涉及会计处理流程、岗位分工、各种证账表编制、各种银行结算方式应用、财务核算软件应用、纳税申报与税务管理系统应用,以及凭证装订等,仅靠纸质陈述性教材无法真实再现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也无法教会学生的操作与应用技能。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占有较大比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比如我们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成本会计是实践性、理论性、操作性都较强的一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填制大量的自制原始凭证、成本明细账,而教材呈现的凭证是已“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表格的填制过程、工作的程序不能完整呈现,导致学生账证意识模糊,把生产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的数学计算,不能很好地将生产费用分配表的计算结果和记账凭证一一对应,也未能较好地掌握费用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与账簿(生产成本明细账)结转的对应关系。例如在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的掌握中经常只局限于算式求解,对于辅助生产车间进行的转进转出往往判断失误。如果在交互分配的过程中能运用账户的结构原理,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明细账同时进行登记,各辅助生产车间的相互分配就一目了然,不用“死记硬背”,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教材内容交叉重复

部分院校及教师已认识到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正积极进行校本教材的建设与开发,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依据,缺乏对会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缺少课程理论的支持,教材建设仍以学科知识为主,编写的教材自成体系,呈现出体系不明、内容交叉重复、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以“货币时间价值”为例,绝大部分的会计专业教材将其作为《财务管理》课程中重要知识点,但在《财务管理》之前开设的《财务会计》课程中“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需运用到“货币时间价值”这一知识点;在《管理会计》中讲述“长期投资决策”时也将其列为重要内容,在进行具体的专业课教学时,就会出现内容上的重复。重复讲述,不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也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障碍。这一特点在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中的变动成本法、量本利分析、短期决策分析等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以知识为中心构建的教材,相关课程教材内容自成体系、缺乏沟通衔接,其教材之间的交叉重复不可避免,不仅造成学习时间的浪费,而且由于教师的理解及表述不一致,也增加学生学习的障碍。

四、教材内容陈旧落后于会计行业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会计职业教育必须跟上会计职业的发展。会计核算法律制度时有调整、税收法制制度常有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日新月异,会计专业教材也应及时调整更新。由于教材建设力量不足,教材的编制、出版周期较长等原因,导致现有教材更新严重滞后,教学中可选取的教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以与会计有密切关系的税法为例,近几年,我们经历了企业所得税从33%调整到25%、个税起征点2000元调整到3500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等税收法律制度的变化,但教材的变更至少是政策执行1到2年之后,这使学生所学和工作实际严重脱轨,更谈不上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这些内容落后于经济社会的会计专业教材,不适应会计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不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利于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五、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衔接

高职教材篇4

一、引言

在教育部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发、公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由公共英语向行业英语、职业英语转变及实施分类、分层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英语教学要与学生的职业相结合是大势所趋。但是当前紧密结合高职学生专业、行业、职业的高职教材有特色的较少,有些已经出版的高职教材对行业、专业的划分过于宽泛,如主要以经贸类为主或者高职特色不能凸显,学生学起来兴趣不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教起来被动。因此,如何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行业、职业背景来精细化地开发高职英语特本文由收集整理色教材,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高职英语教材使用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选用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形形色色,既有适用于本科英语教育的《大学英语》、《新视野英语》、《新时代交互英语》,又有适用于高职高专的大学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纪英语》、《新世纪实用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高职高专版)和《新编实用英语》(非英语专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世新开传奇纪高职高专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复旦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学林出版社的《走出牛津》及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新编实用英语》等。虽然很多出版社出版的高职英语教材注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教材的内容比较丰富,有一定的时代感。但是,由于很多教材的编写者大多没有行业、专业背景,教材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一)教材缺乏针对性与适用性,高职特色不明显。目前的高职高专类专用教材,由于编写出版的时间不是很长,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广大高职院校的教师深入了解,也缺乏对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从而导致一些高职院校仍在使用大学本科英语教材,而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在一系列的高职高专教材面前难以做出抉择,甚至频繁更换教材。无疑,对高职类的学生而言,本科英语教材要求过高,难度过大,且内容缺乏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而频繁地更换教材更使学生和教师都难以适应。

(二)教学内容缺乏相关性和整体性,教材的体系结构有所欠缺。从已出版的一些高职高专类专用教材来看,各单元内容的联系性不是很强,单元的排序也没有规律可循,随意性较大。部分教材涉及专业种类过多,内容偏难,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实用能力的目的。同时,部分教材也很难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终生学习。

(三)忽视了对东西方文化的关注。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脱离了历史和文化的语言学习好比缘木求鱼,是不能学好也不会学好的。部分高职教材侧重于语言点、语法点的介绍,侧重于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作为语言依托之本的历史文化。这里说的历史和文化,包括东西方的历史和文化。

(四)教材中涉及的实践活动比较少,不利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反复的应用和操练,在使用中才能将其学会、学好。尤其是对高职学生而言,本来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强,如果教材中的实践内容较少,就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这既和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相背离,又不利于增强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开发

要想编写出一套真正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就要打破学科体系,强调以岗位要求和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原则,重构教材内容体系和编写体例,编撰项目式、模块化、任务型主导的教材。同时,大力倡导院校合作、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优质教材。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的开发要体现高职理念、高职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有较强实际技能的职业性人才,而就读高职的学生大多高考的分数较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个特点,高职公共英语教材要突出高职教育特点,要紧密结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职业迁移能力。编写者应明确教材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要突出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高职教材要摆脱重语法、语言知识点的模式,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要结合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多下工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实训,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融于教材之中,并贯穿始终。要改变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完整的做法,精选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学生身心发展及掌握知识的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需求的内容,教材体现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三者有机的统一。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的开发要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紧密相连,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要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走访、在校生问卷调查全面了解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专业、行业、职业发展状况,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要求,结合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编写教材要强调知识新颖的原则,教材编写应跟随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将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编入教材,突出介绍专业发展方向和态势,及时补充最新专业知识,介绍专业发展前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新的教育手段不断涌现,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建设,不但要注重知识、内容的更新,而且要注重实践实训;不仅要注重传统的教材建设,更需要着力加强各

转贴于

种多媒体有机组合的电子教材建设。

(三)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的背景——历史和文化。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会听、说、读、写、译,会交流,会应用,同时应当让学习者尽可能地了解和知晓与语言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要想学会一门语言,学会欣赏语言的魅力、优雅与韵味,没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本文由收集整理知识是办不到的。文化知识多是本族语者在成长过程中不自觉地学到的,是因民族、社会、国家不同而不同的。这些差异不是语法和词汇的问题,而是语言使用规则的问题,也是英语学习者很难系统学到的。高职英语教材应当包含东西方历史文化的介绍。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系统、潜移默化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和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和更高层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吸收、交流外来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传播我们自己的文化。但我国各类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几乎没有关于中国文化的文章,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却不会用英语来表达我们自己的文化,这不能不说是教材编写方面的一大失误。因此。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在各类英语教材中,加入中国文化、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以弥补跨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的缺失。

(四)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开发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体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开放性。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大部分都是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双师型”教师缺乏,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但对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实际动手能力和行业、企业的专家有一定的距离。为打破这一“瓶颈”,高职院校要逐渐抱团,同时也要与来自企业、行业实践一线的企业家、管理人员、一线操作人员相联系,合力编写一本教材,整合优质资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努力打造一套高质量、有创新的应用型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同时,各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教材开发目标一致,院校多,使用量大,利于后期教材的推广使用,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与出版社的互利共赢。同时,要增加高职英语的实训、实践、案例教学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这样,做到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掌握英语。

三、结语

高职教材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材建设;问题;改进方措施

1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起点低观念落后,教材建设的认识不足。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足,许多观点和方法主要还是来自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双师型”教师缺乏,教材的编写很难一下子从本(专)科教育观念上转变过来,导致教材的编写体系没有彻底的突破。因此,不管是当前还是今后,高职教材都需要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践不断加强。

1.2沿袭传统学科体系,未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受传统教材编制的影响,高职高专教材仍以学科体系编写为主,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编写和整理,缺乏对教材实践和其他内容的开发,与职业教育改革、职业特点、职业技能等要求存在差距。另外,受高职高专教学时间的限制,在内容上必然对本(专)科教材进行压缩,现行的高职教材就成了普通本(专)科教材的压缩版,不符合个性化学习特点、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尤其教材的编写对学习者的智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没有充分考虑到,没有注重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内容,没有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wwW.133229.coM

1.3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行业专家未参与。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但对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的认识大多不足,实际动手能力和行业、企业的专家有一定的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材建设向纵深的发展。在行业、企业和高校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合作机制,在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离。这既需要国家在法律政策方面进行规范,也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双方之间建立有效的供需培养机制。因此,吸引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教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措施。

2.1健全管理机构,加强教材建设的组织领导。

教育部门要全面履行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教材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职能,要与行业、企业的专家一道开展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决策、咨询和评审工作,要把教材建设当作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教材建设管理体制,是提高教材建设整体水平的领导保证。

使教材在形式和文字等方面要符合高职教育教和学的需要,针对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突出表现形式上的直观性和多样性,做到图文并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安排上,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理论的阐述要限于学生掌握技能的需要,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使抽象的理论易于为学生认识和掌握。对于实践性内容,突出操作步骤,注意反映生产与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有创新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满足学生自学和参考的需要。

2.2以教材建设为课题,认真研究。

教材建设的研究要分级进行,在配合部级和省级教材建设的同时,各高职院校要围绕学院的办学实际和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院级教材建设的研究,使院级教材建设成为部级和省级教材建设的重要补充。参与教材编写的人员,要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和现场实践经验,能够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师、工程师、技师、行业专家等共同参与下,认真研究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差异;研究在教材建设中如何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研究如何引进国外先进的高职教材建设经验;研究采取何种形式或载体编写教材;研究如何将产业的先进经验引入教材;研究职业能力的获得过程,使编写的教材体现职业能力形成的过程;研究“做中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要充分认识实践过程对能力形成的作用机理。使不同教材间要统筹兼顾,避免内容间的交叉和重复,才能在高职教材的建设和开发方面做出成效,才能开发出真正具有高职特点、符合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职教材。

2.3设立教材建设专项经费,提供资金保证。

要提高教材的编写质量,需要参与立项的教师、行业专家开展调研、论证工作。如果没有充分的经费保证,不仅会影响项目研究的正常开展,而且会使教材的编写质量大打折扣。高职院校每年要设立专门的教材建设基金,确保教材建设的正常开展。对于有专项经费支持的教材建设项目,高职院校要加强对立项的过程管理,确保经费的到位和正常使用。同时,对列入部级和省级的项目,院校要有必要的奖励措施,保证教师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2.4加强教材编写中的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

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型教材的编写和建设,能使高职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正确的择业观念。我们不能单单重视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并且对社会有一定的贡献。从事职业教育者必须重视对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而目前在关于这一方面教材的编写上所作的工作远远不够。利用高职院校教师和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优势,使其有机结合,对于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5提高教材建设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途径。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编写立体化教材,这一任务既显得十分重要,又显得十分艰巨。通过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不同的参考资料,如视频、网站、自测题库、多媒体课件、教学动画等,使教学双方能接触到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内容,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解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高职教材篇6

【关键词】 高职 会计专业 教材 研究

1 研究背景与存在的问题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资源,是规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采用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据。积极推进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标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度,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观念,并能较好地展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会计专业,并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但总体上看,该专业的教材建设明显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要求。

首先,教材内容针对性有偏差。现有的会计专业教材,其作者主要是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的教师,也有部分科研人员,由于作者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他们对相关企业会计岗位的真实需求普遍缺乏深入了解,编写教材普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基础理论分量较重,应用技能不足,还没有真正过渡到以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体系上来,难以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特征与要求。

其次,教材时效性不强。目前不少高职会计专业教材,讲解的仍是1至2年前的主流内容,课程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教学中难以反映新的会计技术,导致培养出的人才知识结构化程度低,与会计行业发展相脱节,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要进一步更新知识,才能适应企业需求。

第三,实训内容缺乏。高职会计专业旨在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要根据专业岗位要求,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时数中的比例,以便实现校企衔接。目前,绝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教材不能对占总教学时数50%以上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必要的支持,无论是规划教材还是自编教材,缺乏对应的实验和实训指导。在实践教学环节,基本是由教师根据个人对课程的理解,安排实验、实训工作,教学规范性不强,内容较为随意。学生在实践中缺乏统一的指导材料,容易出现操作的盲目性。

第四,各课程教材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目前,高职专业教材虽然种类繁多,但基本都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编写,往往容易出现教学内容重复、重点不突出、实训项目不连续甚至关键知识点遗漏等问题。从单本教材来看,其知识的系统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但从整个专业培养过程来分析,则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

2 解决对策

由此可见,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建设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开创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建设新局面,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目的,开发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有直接上岗工作能力。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关系到能否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二,加强领导,做好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建设规划工作。通过行指委指导、组织编写出版队伍,加强沟通协调工作,搭建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材建设平台。利用该平台,整合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建设信息,定期提出教材建设出版的计划,这样可以有效地推动大批能够反映高职教育教学特色的会计专业教材涌现。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开发会计专业教材。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材要求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反映现实的实际技能,学生学过之后即能上岗操作,并能解决岗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教材单靠教师是很难完成的,只有教师和从事会计一线的专家紧密协作才能完成。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会计师及专家紧密协作。才能编写出具有高职特色、高质量的专业教材。

第四,围绕高职培养目标,加大教材实践指导内容比例。基础课程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加实训内容,建议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材内容体系。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和谐、切实有效的学做一体化学习环境。要将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工作过程的模拟环境融入到教材中去,以实训应用的经验和策略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理论理解为辅,保持课程学习时工作过程的整体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行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

3 高职会计专业系列教材编写模型

本文通过会计专业的几门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会计专业的教材编写模式的构建与模型,改变了传统教材的编写体例与样式,采用任务驱动或模块式的单元组织形式,利用情境设定的实训体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打造一个友好、活泼、积极的教材阅读氛围。通过网站共享教材素材或源程序资源、共享精美的教材课件资源,使学习者通过网络与教材编写者的交互作用,获得知识和能力。

3.1 专业技术课教材编写模型。确确定会计专业教材编写模型,在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中,取消传统的章、节、目为单元的教材组织形式,贯彻情境教学法,以《会计电算化》为例,全书由7个情境组成,每个情境由若干个子情境组成,以具体“子情境”带动知识点的教学思想为特色,展现全新教学方法。

3.2 深度开发课程资源库。开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教材资源。将教材教学任务中的素材、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放在网络平台上,以便教材使用者共享,并通过网络平成教材作者、教师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 结束语

历经多年的专业教材建设的研究,使我们对教材编写理论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对教材编写经验及教材编写方法的探讨与总结,由过去的浅表认识到逐步提升,对会计学科教材编写模式的认识也随着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科学的教材模式中感悟知识的价值,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坚定志向,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实现自己的科学理想和人生目标,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奋斗目标。(课题:省教育厅课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Z201202445)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建构.教育研究,2007(22)

高职教材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开发

教材是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载体,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为教学目标所决定。正如程晓堂在《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中指出的:“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材‘至高无上’的现象实际上是教材的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对于教材的二度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好比一部剧本,教师尤如导演,导演(教师)要充分发挥剧本(教材)的作用,并进行二度创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标

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的目的是以教材为基础,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0年10月制定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明确规定:“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0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局部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使用的现状

我国的高职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然而与之相应的教材建设却相对滞后。就高职英语学科而言,2000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制定了高职高专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之后,才组织专家编写高职高专的对口教材,相继出版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实用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英语教程》等几套教材。

现在,部分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很大,出版社为了打开市场,还组织编写了多种教师参考书。参考书里不仅有课文背景知识,课文生词注释和详细举例、课文结构分析,甚至还有课堂活动设计。这样全国不仅出现了几百所学校共同使用的统编教材,还出现了成千上万教师共同使用的统编教案。教师不仅使用同一课文教学生,而且使用同一方法教学生。一个成熟的教师应该对教材的编写理念、设计体例非常熟悉,应能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课文和不同的练习(甚至选择不同的教材),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案,也就是说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教师充分理解人才培养目标、领会教学目的、吃透教材内容、熟悉教学特点、了解学生现状需求的最好体现。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二度开发的原则

处理好语言基础与学以致用的关系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为本位,以社会各行业的职业岗位群为目标导向设置专业与相关课程,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英语教学而言,语言基础固然重要,但现实的培养目标和客观的教学时数决定了必须处理好语言基础与语言应用之间的关系。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由于教学时数与学生入学水平的限制以及学生毕业后参加第一线工作的需要,必须在学以致用的前提下打好基础,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

处理好专业阅读和应用阅读的关系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强调以阅读专业书刊为目的,但高职高专学生将来主要不是通过阅读外文专著提高科研和学术水平,而是要通过看懂与工作相关的应用文(如广告、合同、说明书、单证等)或书写应用文(如通知、个人简历、商业信函、广告等)满足工作需要。因此,大量引入应用文的阅读和写作势在必行。

处理好地道英语与中国特色的关系现代外语教材在选材上多追求语言的原生性,如《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的内容绝大部分选自当代英美书籍、报刊、网页及各种商务、社交文书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目的语文化。而另一方面,那些与中国国情有关的内容,学生反而知之甚少。高职高专学生将来从事相关的涉外活动,而且更多地是在本国环境下的涉外活动,因此必须提高实际的涉外交际能力。如果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茫然不知,就会影响其实际交际能力。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应符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实际需求和语言情境,要贯彻“少而精、用得着”的原则。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二度开发的方法

根据学生需求选择教材内容根据Stevick(1971)的研究分析,外语教学只有充分体现与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相关性”,同时具备“完整性”(指教学能较完整地包含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有用性”(能让学习者学以致用)、“满意性”(让学习者感觉到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施加对学习者的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伊始,可以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了解不同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教学。虽然教材是严肃的、权威的,但不是金科玉律。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研究、挖掘教材,发现其优点和不足,对教材采取增补、删减、置换、重组等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灵活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实现教材编写的预设目标。

高职教材篇8

课程若想上的生动有趣,必须有好的教材作为指导。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科技翻译》教材主要都是针对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这些书不论是在内容上、实用性上、还是编写形式上都不适用于高职高专层次的教学需要。

首先,在内容上,目前的《科技翻译》教材侧重于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教学,教材中所选用的翻译实例涉及的专业领域过于宽范,往往包含了化工、机械、医药、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翻译不仅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而这对于高职高专类英语专业学生来说非常不现实。最后,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学生东翻一句,西翻一句,到最后那个专业领域的翻译都没有掌握好。

其次,教材过于侧重学术性,实用性不强。现在的《科技翻译》教材中许多翻译原文都是来自于专业英语教程、学术期刊,甚至是四六级考试的阅读理解文章,这类翻译素材的共同点在于:侧重于各专业的知识性、学术性信息,缺少以“产品”和“企业”为中心的实用性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最后,现有的《科技翻译》教材在编写形式上过于传统,往往以“翻译教学”为中心,组织各章节的分布与编排,没有考虑到翻译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衔接性,缺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训项目。

二、高职高专《科技翻译》教材的编写思路

鉴于上述原因,现有的《科技翻译》教材并不适用于高职高专类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所以需要针对高职高专类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社会人才需求现状、和《科技翻译》课程特色及培养目标,编写出适合高职高专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科技翻译》教材。

1.高职高专类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高职高专类院校主要以培养具有较强“职业素质”的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高职高专类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较多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及项目型教学法,强调通过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高专《科技翻译》教材在编写内容和形式上相应的采用项目编排法,以完成一项任务或项目为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堂上训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社会人才需求现状。现有的《科技翻译》教材往往涉及多个专业的翻译实例,内容过于分散,加上英语专业学生本来就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最后,导致学生无法学精学深,因此高职高专《科技翻译》教材的翻译内容不应涉及太广,最好集中于一、二个产业规模大、出口额度高、文科学生又较容易接受的科技领域,例如电子信息专业和汽车专业。

3.《科技翻译》课程特色及培养目标。《科技翻译》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科技素材的翻译能力,所以在内容选取上应当以两方面为主:(1)通过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和科技翻译特点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拓宽学生的翻译思路;(2)鉴于英语专业的学生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要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专业词汇,并了解一定专业概念,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翻译的专业性。第二点往往是现在选多《科技翻译》教材所忽略的部分。

三、高职高专《科技翻译》教材的编写方法

《科技翻译》教材应从实用性和适用性出发,在资料搜集、内容选排、和编排方式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编写适合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科技翻译》的教材。

1.资料搜集。翻译教程中的翻译素材的搜集是相当费时费力的。高职高专《科技翻译》教材在选择翻译素材时要满足以下五点要求:(1)涉及的专业领域要集中;(2)翻译素材的内容要注重实用性,以“产品”、“企业”和“服务“为中心,可以包括:产品介绍翻译、产品参数翻译、产品广告翻译、产品认证材料翻译、产品使用说明书翻译、科技企业介绍翻译、产品保修书翻译及售后服务;(3)翻译素材的选择不是随机的,要注意系统性和衔接性,按照“从简到难、按产品分类”的原则搜集和划分材料;(4)选取的翻译素材必须注意时效性,最好选择近三年内的翻译素材,以目前的主流产品和技术为主;(5)《科技翻译》教材不应只是笔译教学,还应当加入口译教学,应当搜集有关产品销售、产品、产品性能、产品基本维护、问题解决和客服等相关口译活动资料,提高学生的口头交流能力。

2.内容选排。《科技翻译》教材在内容选排上应当强调两个“兼顾”原则:兼顾翻译理论、技巧和专业内容翻译,兼顾笔记教学和口译教学。

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行文立句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扩宽翻译思路,这对翻译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做好科技翻译,学生除了掌握翻译技巧之外,还必须了解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一定的专业词汇,从而确保自己翻译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所以,《科技翻译》教材在内容上既要有翻译理论、技巧的教学内容,也要有系统的、循序渐进的专业内容翻译教学。

现有的《科技翻译》教材大多以笔译教学为主,但对于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很多都将在一线工作,要和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此口译能力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就学生的水平而言,同声传译难度会偏高,因此,口译应当与交传为主,主要锻炼学生在英汉转换时的沟通能力。因此口译活动主要以培养学生与客户面对面时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主。

3.编排方式。在内容编排时,既要注意翻译理论、技巧的循序渐进,也要注意科技翻译内容的整体性和衔接性。各个章节要围绕一个项目或任务展开,每完成一个章节,学生应当掌握一类产品或一项商业活动的翻译方法。

高职教材篇9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化增长逐步转为内涵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市场增长速度逐渐放慢,高职教材出版中的问题逐渐显露。文章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高职教材出版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提出建设理念创新、建设主体创新、市场需求创新、开发模式创新、呈现形式创新和推广方式创新等高职教材出版的6个创新路径。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立体化建设;主体整合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已逐步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0年以来,高职教育规模基本稳定,年招生数约320万人、在校生数约980万人、校均规模在6000人左右。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教材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36家出版机构出版职业教育教材,占全国583家出版社的40%以上[1-2]。教材出版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无论是在品种的丰富还是质量的提升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教材(以下简称“高职教材”)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化增长逐步转为内涵式发展,高职教材针对性不强、与实践联系偏弱,知识更新较慢、不能及时跟上新兴产业和技术需要,教材形式单一、缺少有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等问题日渐凸显,面临发展的困境[3-6]。如何在传统教材出版模式的基础上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进一步规范高职教材建设出版流程,打造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紧跟时展需求的高职教材,已成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作。笔者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大工社”)在高职教材出版方面的多年探索,总结出版的创新路径,提出高职教材出版建设的原则及对策。

1建设理念创新

自2001年初大工社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成立开始,就创新性地提出了教材建设理念,即教材建设应是建立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的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7]。首先,它强调教材建设必须建立在教学实践基础之上;其次,教材建设是一个过程,一个从编写、使用到修订完善的循环往复、持续推进的过程。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在大多数出版社都找本科知名教授进行高职教材研发的大环境下,大工社坚持由高职院校一线优秀骨干教师来进行教材建设,并投入大量资源,对出版的教材进行跟踪调研,收集反馈信息,加快修订步伐。由此,打造出会计专业系列教材以及商务英语类课程规划教材等品牌特色产品系列教材,赢得了市场和用户的高度认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2010年,大工社对教材建设理念进一步更新,提出“教材是优秀教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或资源”,并开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解决方案。该“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和“专业理论课程体系”。首先按照社会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初始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借助于高职院校教学范围内的多种实践教学手段,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进而以“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为依据,凝练整改并形成“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例如,“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系列规划教材”按照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时所需的初始实践能力目标,以数字化仿真模拟操作系统为主线,辅之以手工实训包、动漫、微课、音频、视频、测评系统等手段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率先构建出实践课程体系。依据实践课程体系的教学实施,测算其所占用的有效教学时间,倒推可用于理论课程体系的教学时间及内容,按照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知规律,实施实践与理论教学一体化,整改完成理论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据此,全面完成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彻底实现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目标。该套教材全部入选2014年教育部组织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2建设主体创新

大工社基于对高职教材建设理念的深刻认知及对教材编写目标实现路径的理性分析,提出教材出版建设工作需要由4个相关主体协同推动实现:一是出版主体,它是高职教材建设启动和运营的推动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教材建设的运营主体以及教材建设不断深化完善的保障主体;二是编写主体,它是高职教材出版建设的核心力量,是确保教材出版保持高水准并有可能推进到极致的基本依托;三是市场主体,它的推广运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教材进入教学过程的基本前提;四是用户主体,它是高职教材的“最终顾客”,其信息反馈是教材不断修订完善的重要依据[7]。这4大主体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其有效协作、周而复始的完整循环过程是高职教材的知识水平和出版质量的根本保证。教材建设4大主体力量关系如图1所示。

3市场需求创新

市场调研是教材出版工作的源头,是教材选题策划的基础。只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才能了解用户的深层需求,才可能策划出科学的教材选题。为准确研判用户需求,必须有效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与高职教育有关的背景材料。可以通过各种网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全国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库”“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网”等)、各行指委或教指委的专业性学术会议以及高职一线教师获取如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的发展前景与发展需要等信息。只有紧跟高职教育发展动向及专业教学改革,才能为教材选题策划提供有力的依据。2)了解高职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情况。了解高职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情况,包括某一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课程设置情况、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招生人数、学时数等,为确定系列教材选题的具体架构做准备。《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以及《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都是教材选题策划的依据。其次,在高职院校官网上可以直接了解该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包括一些精品课程网站,会有某一课程更详细的信息,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队伍、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3)了解同类教材出版情况。启动一个新项目,要先了解市场上同类教材的出版情况,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了解市场占有情况,明确新选题的特色在何处。现在市场上教材品种甚多,同一专业教材,估计能找出上百套甚至更多,由于受时间和精力所限,策划编辑(项目负责人)不可能全面或深入了解,但是对几大教材出版社或专业出版社的教材应有所了解。策划编辑(项目负责人)根据以上信息拟定所要开发的系列教材选题名称,再征求一些在本专业实力较强的一线老师的意见,最后确定本项目的具体选题。如大工社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系列教材创造性地分成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会计基础实训模块、出纳实训模块、财务会计实训模块、成本会计实训模块、纳税会计实训模块、会计信息化实训模块、财务管理实训模块、财务分析实训模块、审计实训模块、会计综合实训模块)和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会计基础、出纳实务,会计实务、企业成本会计、企业税务会计、会计信息化、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原理与实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充分的市场调研确保了教材选题的科学性,完善、科学的系列化教材开发推动和引导着会计专业教学方式的变革。

4开发模式创新

编写主体是教材建设的核心主体。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初期,大工社创造性地提出并坚持高职院校一线优秀骨干教师来进行教材建设,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唯有他们对高职教学实践有着深刻的体会与认知,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着较为恰当的把握。大工社的经典品牌系列教材(如商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和会计专业系列教材),是这一创新成果的最好体现。同时,特邀请在本专业领域有较深的造诣且在众多专业老师中有一定权威的、具有多年该专业课程教学经验的专业行家、教学名师作为组织者,统领编写人员,集思广益,整合和把握各种意见,统一编写思想,共同实现编写目标。例如,邀请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经济类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丽生教授和全国首批高层次人才国家教学名师领军人才、国家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全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负责人高翠莲教授担任大工社会计专业系列教材总主编;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中遴选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建树、讲授本课程8年以上、有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有独到的见解并能付诸实施的、认真负责的高职老师,如很多学科带头人或部级、省级精品课或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加入了编写团队,承担主编工作。总主编与各本教材主编讨论沟通后,制定系列教材编写的总的指导思想、编写目标、编写思路及要求,确保系列教材的科学性、适用性和互补性。此外,通过长期的教材研发及出版实践,大工社发现高职院校一线教师,甚至是“双师型”教师,对企业实际和行业的特点,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对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的把握与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及专家还是有一定差距。2009年,大工社及时调整编写队伍,采用校企合作方式,由行业、企业人员和高职一线教师共同建设教材。编写成员发挥各自所长:高职一线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其对人才素质及知识结构的要求,进行教材整体策划、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研究教材内容,并编写成稿;行业、企业人员主要负责提供企业用人标准及岗位标准,与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内容,对技术、设备、材料等问题进行审定,录制企业一线的工作流程等[8-9]。这样,使教材具有更强的实践指导性和时效性。

5呈现形式创新

随着教学实践中教学技术的提升及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近几年教材建设中,大工社在重视主体教材出版建设的同时,特别注重创新教材的呈现形式,积极努力地推进教材的立体化建设。部分教材开发了包括数字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在线测试系统、课件、通用主题素材库等数字化信息资源。同时作者团队也积极配合,为教材提供电子教案、微课、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习题答案、模拟试卷等立体化配套资源,满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如《基础会计(第八版)》《企业纳税会计(第七版)》《税收实务(第八版)》,在纸质教材中知识点的对应位置配上二维码,用户使用手机扫描后能生动地展示视频、Flas、微课等,这样教师参考这些资源讲解时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学习这些资源后能快速掌握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对于一些操作性强、覆盖面广的课程,大工社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研发了配套的“实训教学平台”,使学生可方便、自主地学习与训练。如上面所说的会计实践课程体系教材配套的“实训教学平台”能够很好实现教学功能、作业功能、实训功能、考试功能。学生通过平台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或者通过平成具体实训项目;教师通过平台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进行重难点辅导,还可以利用平台题库随机生成试题,实现教考分离和无纸化考试,通过考试成绩可分析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6推广方式创新

好的教材需要积极有效的推广,只有让更多的师生使用、受益,才能实现其价值和意义。大工社在全国设有25个办事处,拥有一个由100余名院校代表组成的营销团队。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这个团队已日趋成熟完善,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为教材出版后的宣传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编辑也会凭着其对教材内容、特点等的深入了解,在各种场合进行积极推广,如各种学术会议、技能大赛,或走访院校。每一种教材投入市场后,并不意味这本教材出版工作的结束,它仅是迈向“精品教材”的第一步。接下来,教材的修订完善也成为专业系列教材项目负责人的重要工作。大工社在教材出版过程中尤为注重对系列教材的研发与修订完善,项目负责人定期深入高职院校征求用书意见,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或学术研讨会、各级技能大赛,及时追踪教改前沿动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新动向、新技术,督促作者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与形式,积极推进教材的持续化建设。

7结语

在近20年高职教材出版的探索与实践中,大工社认为,好教材源于好教学,教材出版只有植根教育、服务教育,才能谋求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兼具较高综合素养与专业水平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要想获得具有高职教育特色,兼具实用性、科学性与时效性的高职教材,以更好地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就应当遵循与时俱进的出版理念,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色,并持续加强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大工社坚持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整合出版、编写、市场和用户等主体的力量,通过准确的编写主体定位和实施“精品教材建设工程”等形式探索了高职教材的出版路径,形成了一种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模式。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教材出版机构必须研究并探索在新的教改形势下高职教材建设的发展趋势,把握新形势下高职教材的出版建设规律,以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促进自身转型升级,不断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规范化、立体化教材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志研.高职教育:如何创新发展?[N].光明日报,2015-11-24(14).

[2]华平,常玉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借鉴[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7(2):57-59,63.

[3]束云刚.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现状与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4,(6):83-85.

[4]崔青峰.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创新[J].科技与出版,2014(2):51-53.

[5]陈琪琳,鲍浩波.高等教育教材出版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思考[J].出版广角,2014(9):78-80.

[6]徐默.高职高专业教材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教育,2015(10):199-200.

[7]张剑宇.教材建设若干问题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5):75-76,87.

[8]王兆国.高职高专校企合作教材的编写出版模式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6(2):51-53.

高职教材篇10

>> 美国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职业教育 美国:融合在高中的职业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美国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 从幸福课堂看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的栏目设置 适合职业教育的数学教材 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 高师生物教学中的职业教育 英国主流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对职业教育发展实践的影响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看美国高中生物主流教材 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 美国职业教育的趋势 美国高中主流生物课程与数学的综合 浅议在普通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职业教育 从美国职业教育法来看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中的教材体系和教师队伍中的问题思考 反思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 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开展职业教育的研究 中德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的比较 谈职业教育教材营销模式的创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职业信息就在“Chapter Resources”栏目下的子栏目“Careers in Biology”中,点击即可进入。仍以“法医鉴定师”为例,“Careers in Biology”栏目主页面提供了三个站点链接。这些链接有的直接指向美国法医鉴定师的专业机构――American Academy of Forensic Sciences[5](美国法医科学研究院)。读者在该网站可以详尽地阅读到法医鉴定师们的著名案例,还可以链接访问其学术会议和其他各方面信息,全方位了解法医鉴定科学的研究发展现状;还有站点专门介绍法医科技人员如何开展技术工作的信息[6];另外也有站点专门介绍法医鉴定师行业相关的经典著作、科技期刊杂志中的论文和行业著名人士传记,还提供了与法医鉴定密切相关下属科学,如法医昆虫学、法医艺术、法医病理、法医心理学等学科的资源信息[7]。这些与教材配套的网站搜罗详尽而多渠道的职业信息资源,有效地弥补教材简短文本描述的时空局限,满足了学生课后更深更广地了解职业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三、中美高中主流生物教材中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启思

1.我国主流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职业信息

我国现行生物学教材编制原则是“一标多本”(一个课程标准,多个教材版本),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主要有人教版、苏教版、河北少儿版、浙江科技版和中图版等五个版本[8]。以我国中学使用普遍的人教版为例[9],高中生物教材中也有“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主要有医院里的检验师、育种工作者、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化石标本制作人员、神经外科医生、植保员、林业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8种职业的信息介绍,统计信息见“表2”。

2.中美高中主流生物教材中职业教育的异同

根据“表1”和“表2”,结合两国教材中“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的呈现实际作对比,可见中美两国高中主流生物教材中的职业教育存在异同。相同之处就是,两国教材中“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图文框形式在教材特定章节正文中介入,职业教育模式和程序类似;栏目文本都对相关职业特征、从业资质等方面都有介绍。但是,我国教材不足之处却更明显。比如,人教版教材中“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种类偏少,仅有8处,远少于美国教材18处;虽图文并茂,但介入位置都在章节末,略显突兀;职业信息介绍文本语言略显平淡,诱导性不强,导致职教思路不明朗;而且文本格式也不统一,有的是逐条介绍职业信息,有的则是涉及相关职业的新闻报道,还有的直接平实介绍,风格杂乱;最显著的差距就是由于我国生物教材普遍缺乏配套网络后台支持,自然也没有如美国教材中那样有对职业内涵进行专题性的网络纵深触探,职业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不利于激发中学生对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展开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3.思考与启示

在基础教育中开展以“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为载体的职业教育,不仅使学生的职业专业性增强,利于学生有目的地选择生物学作为进一步深造和选择职业的专业方向,还促进了生物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社会观念陈旧,生物科技相关产业发展相对落后,高校生物学及相关的农、林、牧、渔等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不佳等原因,国民存在着对生物学的认识误区,高校生物学及相关专业招生状况也不理想,导致从事生物学教学与研究的人才一定程度短缺或质量不高。我国农村中学更是长期存在生物学专业教师配备不足,生物学教学质量低的现象[10-11]。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大发展的时代,生物经济日趋蓬勃,生物学人才需求量加巨。在基础教育中开展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教育,不失为挖掘和培育未来我国更多更高素质生物学人才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值得我国生物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教材是教学之本,学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当从教材的改革入手。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一直倡导教材要“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12]。笔者以为,借鉴美国生物教材中职业教育特色,未来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生物学教材编写或修订,可以尝试从增加“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的数量入手,精心设计版式;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实际,紧跟时展,更活跃更深入地介绍与生物学相关职业信息;积极开发与教材配套的课程网站,构建资源丰富的网络支持后台,利用其开辟职业信息的网络专题,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生物学相关职业意识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多元地学习生物学,最终为提高我国中学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培育更多未来生物学人才服务。

――――――――

参考文献

[1] 国际21世纪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6.

[2] National Committee on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EB/OL].,2012-02-01.

[8] 宋华.高中生物学教材内容结构的比较及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9] 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2、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0] 李淑华.农村中学生物教师状况调查.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3).

[11] 张国秀,郑明顺.关于“农村中学生物教师现状分析与培养模式研究”的探讨(一).牡丹江师范学院报,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