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资源十篇

时间:2024-01-03 17:41:11

中小学教学资源

中小学教学资源篇1

关键词:小数;课堂;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114-01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仍存在着因学生数学作业做错了,就罚抄作业五遍、十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错了遭到老师斥责等现象。这种不允许学生犯错的现象,严重导致了学生对小错极力回避,“怕”字当头,从而逃避现实,不敢参与实践的学习态度。这不仅扼杀了学生好奇、求知的天性,还使他们会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谨小慎微、唯诺是从、害怕困难的性格,甚至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错”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如果教师能利用好课堂教学中的出现的错误资源,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错误资源”意识

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由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育资源,错误是极佳的学习契机。正如俗语所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爱迪生就因1000次的错误,而发现了1000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正视学生的出错,不要刻意去求不出错,把教学中的“错误”看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形形的“错误”,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体验由错误到正确,由模糊到清晰。

二、善待学生“错误”,教师应及时发现并有效利用

1、评价欣赏错误,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习数学的动机,成功的学习体验,成就感,自信心等。为此,要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就感,我想从“错误”入手,用评价和欣赏的态度来对待课堂中产生的“错误”。作为一名教师,回首看看,你会发现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作为教师,要有“容错”的气度,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思考空间。调查表明,频繁的考试和高强度的解题训练,造成了较多学生遇到错误有“失败者”的心态。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对错误的分析评价,从错误中领略成功,实现学生由“失败者”向“成功者”的转变。

2、巧用错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激发兴趣的力量源泉。作为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不斥责,不挖苦,而是利用学生的错误激发学习兴趣。错误是学生探究的标志,教师善待学生在探究中的错误,引导他们掌握验证的方法,使他们明白有矛盾的冲突才有探究的需要。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先不要急于向学生透露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而要给学生留一些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交流中主动寻求解题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功能。

3、精心预设错误,利用错误掌握新知识

(1)凭借经验,预设错误

面对最生动的教学资源――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遵循“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凭借经验,有些关键性、规律性的错误是可以预料到的,只要把学生的错误再交给学生,给他们充足的研究分析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在议错、辨错中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

(2)用心设计,诱导错误

有些学习内容,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不容易出错。而这并不等于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深刻、灵活。此时教师可以故意的设置一些“陷阱”,诱导学生犯错。

4、对比错误,使知识体系系统化

中小学教学资源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错误资源 有效利用

教育专家成尚荣说:“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是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能合理使用,就会让错误产生美丽之花。正如一位特级教师所说:教3+2=5的老师是合格教师,教3+2=?的老师是好老师,而用3+2=6来教的老师才是优秀教师。教师要独具慧眼,用生成性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能通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让学生在找错、辨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拓展思维,更应该用新的理念、新的策略处理并充分利用,变“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成性资源。只要加以巧妙引导,就可变“废”为“宝”。正确利用错误资源可促进教学,让错误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那么,如何认识和对待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错误呢?下面我谈谈看法。

一、课前铺垫错误,预设课堂精彩

英国一位心理学家曾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资源,需要教师对“错误”有足够的预见性。因此,教师应在备课时主动出击,预设课堂上的“错误资源”。

教师在备课时,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事先预测出学生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可能发生的错误,还可以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错误的问题加以预设,主动诱发错误,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质疑、辨析、发现,找出致误原因,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终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如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故意设置“陷阱”:能被2、5整除的数,要看它的个位。同学们猜想一下,个位上是几的数的能被3整除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个位上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再结合具体的数字,师生共同验证。学生很快便发现这个“答案”是错的,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看个位的思路是不正确的。在此基础上,我及时引导,引领学生变换角度探求新知。学生走进了“陷阱”,又从“陷阱里”走了出来,继续寻找新的答案,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课中善待错误,生成课堂精彩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错误”资源,利用教学中新的有价值的非预设“错误”资源,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生命活力。

1.转换角度,悦纳课堂“错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在课堂上尊重、理解出错的学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和谐发展;在课堂上要用自己智慧的眼睛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东西,运用转化角度的方法评价学生,悦纳学生的错误,呵护他们、激励他们,不断为课堂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2.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可以经常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将错就错”的训练,这种“化错为正”的方法,能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改错误。这不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扬长补短,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如教学第二册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有这样一道例题:小雪红花有12朵,小磊有8朵,小雪比小磊多几朵?学生列式后在引导学生理解12-8=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时,很多学生理解这减去的8是小磊的8朵红花,我没有否定他们的答案,不急不躁地说:是吗?请小朋友看好,现在我就把表示小磊的8个学具拿掉,你们同意吗?(我边说边把表示小磊的8个学具拿掉了)为什么?学生在我拿走学具后立即就顿悟了,这减去的8并不是小磊的8朵红花,而是从小雪的12朵红花里面去掉了和小磊同样多的8朵红花,才可以算出小雪比小磊多的4朵红花。在这个教学环节我没有多费口舌,不仅让学生理解了8表示的意思,而且再一次让学生明白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问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的原因。

3.延时评价,自主探究“错误”。

数学的价值不在模仿而在于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而是思想。数学学习不能只是一个遵照指令进行程序操作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学习应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对待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采取纠错措施,给予反思机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分析,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明白为何出错,使学生避免重蹈覆辙。

如习题:把一块木条锯成5段,每锯一段用4分钟,求多少分钟可以锯完?一开始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20分钟。”我思考了一会,如果我硬要把我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未必就学得好,我还教得累,倒不如把难题交给他们自己解决。我没有给予否定或肯定的回答,而是问:“真的是20分钟吗?谁能想方法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然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寻找答案。学生有的拿纸条折,有的用小棒折,有的画图分析,还有的列表,通过各种形式探究活动,寻找错误原因,得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更精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正错误,训练学生的思维,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小学教学资源篇3

关键词:错误资源;增效课堂;巧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79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喜欢“天衣无缝”的完美课堂,视学生的错误为猛兽,有时为了片面追求课堂的完美,忽视了学生错误的价值,因而也就失去一种“美丽的精彩”,其实,课堂就是一个让学生出错的地方,当我们把错误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一个教学时机,当作学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起点,对错误不回避,有时还主动预设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思错的过程中,对其思维过程做出调整与修正。如果能对错误资源巧妙利用,我们的数学课堂将会变得更加真实、灵动与精彩。在教学中,笔者努力进行一些有效的实践。

一、预设错误,防范未然

凡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预设过程中,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错误和易错点都作了充分的估计,故意设置一些“陷阱”,诱导学生犯错。教师对错误的种类及原因的预计,是对教学过程的预先判断,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思维的展示。学生在“尝试错误”的活动中比较、思考,可以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精神,进而修正错误,获得真知。

案例一:“年、月、日”一课中,教师出示1993-2012年2月的月历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探究出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即用年份除以4,如果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接着,教师出示了如下的判断题:

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1949年、1928年、2005年、2100年

学生根据刚才学习的判断方法很快得出结果,1949年是平年,1928年是闰年,2005年是平年,电脑依次对学生的判断给出了正确的评价。当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判断2100年为闰年时,而电脑给出的判断却是错误,2100年是平年。

此时,学生们的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2100可以被4整除,应该是闰年,不可能错啊?”

教师也装作疑惑的样子:“是我们判断错了,还是电脑出了问题?21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让我们通过万年历查寻一下。”(通过验证,万年历显示2100年为平年)“这到底为什么呢?”

学生纷纷露出好奇的表情,探究知识的热情晃常高涨。这时教师适时地给学生讲解了“百年不闰,400年又闰”的原因,为学生解开了心中的疑团。

在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教师在学生探究出判断平年和闰年的一般方法后,并没有急于把“百年不闰,400年又闰”这一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预设了一个“陷阱”,制造一个“悬念”,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急于获得真知。然后,教师抓住这一教学契机,适时给出新知识,使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学生对这一知道一定会记得深刻,而加深记忆的催化剂正是教师预设的那个错误。

二、活用错误,促使生成

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真实想法,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教师应善于活“用”错误,利用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评价,让学生从错误中深化认识,领略成功。课堂上,有些错误让人预料不到,但它恰恰是反映了学生的认知冲突,由于这种学习是学生自发产生的,所以经常会出现激情四射的场面,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二:《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断

其中一位学生收集到姚明罚球命中率为85.6%。

师:这个85.6%表示什么意思?

生:85.6%表示姚明罚了100个球,罚中85.6个球。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没有回答,而是把目光投向全体学生。

怎么能有0.6个球,应该表示大约进了86个球……

于是教师又追问:姚明是不是只投了100个球?

生:85.6%可以这样认为,姚明投了1000个球,投中了856个球。

孩子们似乎觉得解决了0.6个球的问题。

师再问:要是姚明不是正好投100个或者1000个球,那命中率85.6%不是没有办法得到呢,到底该怎样得到命中率85.6%的数据呢?

生:命中率85.6%是由命中球的个数除以投球的总数得到的,它表示命中球占投球总数的百分比,不表示具体的量,所以不能说投中了85.6个球……

面对课堂上学生收集姚明罚球命中率这条信息,让学生按照以前的思考方式去解释命中率,结果出现一个认知冲突,教师抓住这个错误不放,通过阶梯式的追问,一步步引导学生去争论,让他们产生自悟,最终达成共识――85.6%只表示投中球个数与投球个数比的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本案例中,教师活用错误资源,促进学生生成,在质疑、解疑过程中,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理解也就水到渠成,课堂教学也收获了一种异样的精彩。

三、反思错误,追查错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概念表述不清,思考不周密,解题依据不足,循环论证,以偏概全、忽略条件等错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了解知识理解是否深刻,解题方法是否创新,解题思路是否合理等,让学生在反思中提升。

案例三:一位教师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感知的 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道判断题“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 ”。结果学生的回答截然不同,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没有回避,也没有简单否定,而是借题发挥,巧妙利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师问认为对的同学:你为什么认为是正确的?

生: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可用 表示。

生:不对,是错的。

教师再追问:你们认为呢?

生:她没有把一张圆纸片平均分。

师:那么,你能用手上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吗?

生:我用一张长方形纸片代替一张圆纸片,把它上下对折,也就是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 。

生:我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左右对折也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 。

生:我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角对折也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 。

教师最后问:这三种折法各不相同,凭什么说其中一份都是长方形纸的 呢?

生:这三种方法虽然折法不同,但都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两份,那每份就一定是它的 。

先前认为对的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思,也明白了必须把一张圆纸片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 。

本案例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因势利导,紧扣平均分这一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然后让学生用折一折的学习活动,经历一个物体被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体验了平均分。同时,也使刚才认为这一判断是对的同学,也明白怎样分得到的一份才能用 来表示的道理。通过反思,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一句本身错误的话,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析错、思错、纠错的过程中,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

四、捕捉错误,深化理解

错误,不管来自学生还是来自教师,都是很珍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认真分析,有效利用。比如对于个别学生因为学习习惯而产生的问题可以在个体中单独处理,典型的问题也可以对其他学生进行提醒,对于共性的知识层面的错误要及时向全体学生指出,对于思维价值或对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有帮助的错误,教师更应该要有一双慧眼,及时捕捉,选取合适的场合、时机进行灵活的应用,处理得好,则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四:如在教学“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时,学生会出现如下的错误:一艘轮船比甲地到乙地平均速度为20千米/小时,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30千米/小时,求轮船的来回的平均速度。像这类问题,有些学生则不思考条件,简单地以(20+30)÷2=25千米/小时。捕捉这种错误,笔者故意出示一个例题:五(1)班男生平均身高140厘米,女生平均身高为142厘米,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为多少厘米?

生1:(140+142)÷2=141(厘米)

生2:不对,题中没有男女生具体人数,这题不好做。

师:如果要让等式成立,你有什么办法?

有的学生马上指出:“只要在题中增加全班男女生人数一样多”的条件。

接着,笔者让学生假设男女生都是30人来求全班的平均身高,最后又引导学生“如果把男生30人改成20人,不计算,你知道全班的平均身高在什么范围吗?如果把女生30人改为20人呢?

本案例中,教师捕捉到学生在计算平均数过程中极易出现的典型错误,抓住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模糊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交流,在模糊处允许学生犯错,再让学生主动纠错,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告诉学生正确的结论,而是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让他们猜测,从而理解了平均数这个概念,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相信学生通过这样的思维过程,一定会比教师直接讲授记忆更为持久,理解更为深刻。

总之,错误所能引发的问题可能正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的切入点,然后通过不断的“引诱”,将潜在的错误呈现出来,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纠错”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传锋.精彩,源自有价值的问题引领[J].小学数学教育,2010(7-8).

[2] 朱声海.对课堂教学有效“追问”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0(7-8).

中小学教学资源篇4

关键词:资源;网络;藏语文;建设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以及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网络资源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资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教学领域同样如此,近年来,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所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还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和宝贵的资源。正是这些资源大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所带来的效率和改进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同时,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建设藏语文教学的网络资源也是势在必行,甚至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一、教学网络资源的特点

教学网络资源是指基于网络的在教学系统中支持教学活动达到一定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功能的各种资源。在网上设立的这类教学资源的管理库则是教学网络资源库,包括图片、视频、教学录相、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等内容。教学所用的网络资源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资源利用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在现代教学中,教学网络资源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1、教学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资源共享,改变了以前个人教学资源收集的情况。以往要想获得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只能通过个人的努力多方面收集整理,而且很难与人共享,即使能共享也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网络普及以后,每个人的教学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共享,相互学习,互相参考,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共同收集整理资源,让有效有用的资源和信息在网络上合理的流转,从而达到资源合理配置,利用最大化的效果。既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参考的资源,同时还节省了大量重复劳动所耗费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让资源优势有效配置,提高教学效率。如网络课件的制作、教学视频资源的共享等,这些方式都已经进入了教学的实践之中。

2、教学网络资源具有超时空性,能更好的服务现代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现在都已全国普及,藏区各主要教学地区也都已经基本覆盖了网络,这为教学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打通了硬件上的道路。同样,也使网络资源的共享具有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特性,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而且也提高了效率。以往要共享教学资源,不但要花费更多的制作成本,还要花更多的财力物力和时间在交通运输上。藏区由于交通条件较差,资源共享由于空间限制而使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受到时间限制,以前的资源可能会因为保存不当而受到损失,以致后来无法使用,而现在的教学网络资源则打破了这二者的限制,用户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随时随地共享资源,大大提高了效率,也增加了资源利用率。

3、教学网络资源还具有丰富性和开放性。前面已经谈到过,教学网络资源的出现改变了以往资源收集整理单兵作战的局面,它可以让每一位教师都将自己优秀的有益的资源共享到网络资源库,也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资源库的建设者和受益者,从而让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充实和补充,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体系。而且网络资源建设还不受时间空间以及地区的限制,各地区的教师都可以收集整理资源在不同的网站共享,也可以随时更新,不断增加。因此,教学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能很好的为现代教学服务,也给了教学更多的空间和自由。

二、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现状

自从国家教育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教学相关的网络资源就在网上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建设起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教学所用的网络资源建设可谓百花齐放,但又参差不齐。有的学科资源建设已经相当成熟,不但教学所用的网站众多,而且网络资源库内容齐备,教学各方面所能使用的资源丰富实用,参考价值很大。如汉语文教学,在网上的资源可谓汗牛充栋。但也有一些教学科目的网络资源建设不尽人意,在各方面都还有所欠缺,如藏语文教学。虽然这与所使用的人数和范围有关,但这些科目的网络资源的欠缺确实不利于教学现代化的进程。笔者通过与汉语文教学的资源相比较,认为藏语文尤其是中小学藏语文教学的网络资源建设主要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

1、藏语文教学网站建设数量少,几乎没有中小学藏语学习的专用风站。和汉语类教学以及英语教学相比,藏语文教学的网络资源就显得十分的贫乏。汉语和英语作为两门主要学习科目,其网络资源建设已经十分成熟,网站众多。如中小学教学资源网、语文学习网、英语学习网、沪江英语学习网等,举不胜举,里面的资源也相当丰富,不仅有丰富的音频、视频、学习心得等资源,还有专门针对中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或专题栏目,甚至有专门的中小学生学习的网站。反观藏语文教学的网络资源,学习网站较少,主要就有藏语学习网、藏人文化网等不多的几个网站,里面大部分内容都是针对普通学习者的,很少有专门针对在校学习学习的内容,更没有跟随教材进度不断更新的栏目,也没有专门的中小学生藏语教学的网站。这样一来,藏语教学资源就无法共享,许多有效或先进的教学内容、思想理念得不到流转,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网络教研。这种情况对于藏语文教学的改进和进一步发展,以及跟上现代化教学的步伐,都是一个很大的制约。

2、网络资源内容较少,形式单一。汉语文和英语教学网站建设相当全面,内容也十分丰富多样。不仅有专门针对中小学教学所开设的栏目,而且还细化到每一个学期,内容也随着教学进度不断的更新,且内容涉及到教学研究、心得体会、课件制作、电子教案等各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很有帮助。而藏语文教学资源在这些方面都还显得不足,现有的网络上还几乎没有专门针对中小学的教学资源,现有的一些内容也相对单一,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经教学的需要。因此,藏语文教学,尤其是针对中小学教学的网络资源建设还处于空白的阶段,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

3、网络资源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成熟的网络资源建设不仅包括网站建设,还应包括资料库建设、网络交互、智能化等多个方面。在一些成熟的英语学习网站上,网站建设水平也相当高,不仅有完备的资源库,还可以现场人机交互、网上教研等,这些功能在藏语教学的网络建设上都还很少甚至没有。这也说明在这些方面仍需要加大投入,提高网络建设水平,才能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建设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的必要性

1、是藏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改的必备条件。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必然要求教育也要跟上前时的步伐,社会的进步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都要求教学必须现代化,而网络资源建设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语文教学也只有实现现代化教学才能满足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而建设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对藏语的教学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新课改也要求教学现代化,所以,建设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是势在必行。

2、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教学效率。有了教学网络资源的存在,无论是什么地区和年龄的教师都可以节省下重复收集整理资料的时间和精力,大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能更好的利用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在备课、课件制作素材的选取等方面准备得更完善,学生也可利用资源自学、补充学习或自我练习。这样为师生都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效率。

3、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对教师而言,这样的网络资源不仅可以提供教学资源,还可以提供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交流教学心得经验,互相探讨学习,甚至可以在网上进行教研,不同地区的人也可合作解决教学课题;对师生而言,这样的平台则可以完成课堂上无法完成或没时间完成的交流,起到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作用;而学生之间亦可通过这样的平台互相交流。因此,这样的网络资源建设实际上是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值得深入的开发和利用。

四、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建设的建议

1、积极倡导,引起关注。一个新生事物首先要引起大家关注和重视才能得到发展,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太少,所以很难引起人们关注。但在教学中的确存在着这种需要,因此,各藏区教学主管部门应该充分予以关注,并积极地在教师中倡导,让师生们切实感受到这种资源带来的方便快捷,才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并积极参与进来,加快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建设的速度。同时,也要加大网络建设的力度,从资金、技术到资源的整理都需要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都结合起来,共同开发,共同受益,这样更有利于藏区教学的现代化。

2、培养、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网络资源建设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的支撑,更离不开高素质懂网络的人才。网络建设需要人才,网络维护也需要人才,教学资源网络建设更需要既懂教育还懂网络的人才。因此,引进人才是必要地,但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大本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技术、能力和素质多方面培养本土的人才,能更好的服务藏区的教学工作。有了稳定的技术支撑,网络资源建设才能更稳定,也才能更好的服务教学。

3、培训教师收集整理和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让广大的教师都积极地参与到网络资源建设中来,才能使网络资源更完善,利用更充分。当然,首先就要求教师们掌握网络资源建设应用的基本能力,因此,对现在的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就显得非常必要。如此一来,每一位教师都既是资源的利用者,又是资源的建设者,网络资源的建设就会更快更丰富。

4、合理建设、整合教学网络资源,让资源合理归类,优化配置。对于网络资源,常常是海量的,当每一位教师都上传下载教学资源时,往往会出现大量的相同相类似的资源,也会出现各种各类的资源。这就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整合不同的资源,让资源优化配置,得到最合理的利用。这样既有效的管理了资源,也更方便教师的使用。

藏语文教学所用的网络资源现在还没有得到长足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每一位藏语文教师参与进来,共同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建设出高效的网络资源,推动藏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

[2] 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中小学教学资源篇5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多媒体资源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改革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新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应用到课堂中,打造创新、高效、趣味课堂成为中小学的重要目标。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作为典型代表,可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信息容量、调动学生兴趣与好奇心,为视觉、听觉等感官带去丰富的体验,有助于改善音乐课堂气氛,营造高效且充满趣味的创新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1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资源应用价值

1.1激发音乐学习热情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积极寻求创新突破,小学生作为受感性思维与兴趣思维主导的群体,本身对于新兴且充满趣味性的事物有着充足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音乐教学打造为融视听艺术为一体的缤纷形象,调动学生多个器官,融入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多媒体技术营造的各类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刻的感受音乐艺术之美,在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方面做到事倍功半。音乐课本中单薄的音乐形象经过多媒体加工,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更小,虽然无法亲临大型音乐演奏现场,但是同样可体会到音乐艺术之美的震撼力,有助于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2唤醒艺术之美

小学音乐教学目的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素养,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多媒体技术可更好的挖掘我国以及世界音乐的魅力,对从古至今的音乐进行展现,这对于唤醒学生音乐审美意识、提升个人审美素养有重要价值,可在小学阶段提升学生们的审美情趣与艺术素养,在音乐学习与实践中挖掘个人发展潜力,为他们日后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奠定良好基础。

2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资源应用策略

2.1利用多媒体筛选优质教学资源

小学生学习音乐受感性思维主导,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筛选优质教学资源服务课堂学习,如可以从中外知名古典、民族音乐中着手,选出一些雅俗共赏的世界名曲,开展教学赏析工作,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优势打造融合声音、图文等比较感性的高端音乐教材,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改造这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高端音乐作品,使其难度降低,让学生们能够容易接受和掌握。以这些优质教学资源为基础,教师们还可积极组织各类音乐竞赛活动,结合多媒体平台展现学生的音乐热情与素养,通过组织互动活动、推广活动、学习活动、竞赛交流活动让学生们获得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体验,或者通过组织音乐夏令营活动进行优质音乐教学资源的普及、推广与实践,从而丰富音乐学习体验。

教师在利用优质音乐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音乐课与生活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需丰富教学形式,在聆听的基础上,搭配采取练、跳、唱等方法,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分享音乐魅力,积极总结音乐教学课程实践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另外,学校还可积极引进专门的音乐教学多媒体设备,比如五线谱电教板、五线谱教学黑板、多媒体音乐教学系统等产品,通过购进优质音乐多媒体器材产品为课堂教学服务,方便学生进行音乐学习。

2.2结合课堂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

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而言,多媒体虽然有诸多优势,但是并非越先进的教学媒体越好,要结合音乐教学实际、学生身心需求、音乐课程目标进行选择,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为筛选准则做到合理应用。对于小学音乐课堂而言,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缤纷的动态视觉、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可让学生们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多媒体资源作为辅助教师的课堂工具,虽然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益,但是其并非万能,也并非音乐教学的关键,多媒体资源始终是辅助教师的工具,教师要在此认知的基础上做到合理运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巧妙创设各类情境服务教学,尤其是对赏析、学习难度较大的乐曲,为方便他们快速掌握乐曲感情特点,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让情境与气氛感染学生,提升赏析与学习效果。

比如音乐赏析教学中,多媒体播放音乐效果较好,但是教师在操作播放器的过程中容易引发学生好奇心导致欣赏的过程的时候分心,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规避这个弊端,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与美感为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步骤与内容。在学生进行音乐试唱的时候,多媒体伴奏虽然效果也不错,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添加现场乐器伴奏,对学生而言的教学效果就相对更胜一筹,同时还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了音乐教师本身与音乐课堂的魅力,有助于调动学生了解并学习乐器的热情,从而使其积极主动的融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所以,小学音乐课堂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应做到合理、科学、适度,提升运用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唤醒其对音乐的审美意识,音乐教师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筛选优质教学资源,合理运用,提升课堂高效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帕提古丽・买买提.论小学教学中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与完善[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4(1):136-136.

中小学教学资源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影视资源;重要作用;有效策略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传递与传承信息的方式更为多样化。所以,影视资源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形式。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涉及广泛的综合性学科,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不能只是局限于单纯的文字阅读或是语言交际,而是要引入影视资源。这是因为其艺术化的形式、多样化的内容更能为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艺术性,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更加富有艺术的魅力与生命的活力,从而将语文教学带入一个全新的教学局面。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影视资源的重要作用及有效策略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影视资源的重要作用

1.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成功的教学所依赖的不是强制,而是能够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只有激起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学生才能把学习当成乐趣,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其中。影视资源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将枯燥抽象的知识与情感寓于真实的画面与逼真的场景之中。这样的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好动活泼的天性,比起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枯燥教学更具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水平。小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以直观的事物更感兴趣,更能从中获取丰富而直接的感性材料,这样才能由浅入深达到对抽象事物本质属性的认知。影像资源的运用能够将难以通过语言描述、文字阅读来传递的情感与意境等寓于直观而生动的人物与场景之中,让学生入情入境,这样更加利于学生从中获取直观信息,进而上升为理性认知。

3.符合语文的学科特征,能够让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这正是语文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而要实现学科的人文性,就不能只是枯燥而单纯的讲解,而是要让学生深入情境,深入文本,与作者进行直接的心灵对话。这样,学生才能深入地理解,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主题与真挚情感,才能得到情感提升、性情陶冶、心灵启迪,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道德情操。如教学《火烧圆明园》一课时,如果只是单纯阅读并不能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恶,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而截取电视片断,将圆明园前后的景象加以对比,自然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是一座世界文化瑰宝,让学生亲眼目睹侵略者的强行掠夺,真切地走进那段真实的历史,才能帮助学生从文字中深刻地体会情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主题。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的同时,得到认知与情感上的升华。

二、运用影视资源的有效策略

1.突出学科的语文特色。影视资源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许多教师将之大量地运用于教学之中,让影视资源成为教学的重头戏,趣味化十足。虽然这样表面看起来学生异常活跃,热闹非凡,但是教学出现了偏差,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影视资源上,语文味不足,并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点转移到文本上来,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掌握。因此,教师在选取影视资源时要将重点放在具体的文本之中,要选取最具代表性与典型性的片断,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通过直观而生动的影视资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文本情境之中,将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点转移到文本的学习中来。这样的教学才能具有浓郁的语文味,才能促进学生以影视资源为媒介深入地体会与感受。而且,这样的语文教学是生动活泼、富有生命活力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2.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运用影视资源的过程中同样要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管是影视资源的选取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影视剧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再加工,同一题材被改编成了许多的影视剧,在教学时不能成为影视资源的简单堆砌与罗列,而是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来选取学生易于理解与接受的影视片段。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更加利于学生通过影视资料来深刻地理解文本。在具体的教学中同样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切忌机械地执行教学预案而无视学生的实际学情,而是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借助这些影视资源来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这样,学生才能从丰富的影视表象中直达文章主题来深刻地理解。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重新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对原有的影视资料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增减,根据教学的需要来灵活地从资源库中来选取最为合适的影视材料,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有效展开,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影视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却并不是唯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切莫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要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组合,开发生本课程教学资源,这样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的课堂,带领学生走进宽广的语文世界,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到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依托于语文教材,整合影视资源来开发生本资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影视资源的优势,推动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将影视资源引入到语文教学中,符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科的特征,顺应了新课改形势,可以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还原语文学科的生动活泼,使语文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语文探究的殿堂,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作者:张红艳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牛头崖小学

参考文献:

中小学教学资源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网络资源 教学改革

在知识的习得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对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而IT产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导向作用下,借助网络资源构建学生乐于学习的氛围,从而推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摆在小学英语教师面前有待探索的新问题。在充分贯彻新课标思想的前提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用在有限处,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贮和应用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紧密相连的网络犹如一个庞大的电子图书馆,又如一部详尽的百科全书,其包罗万象的英文材料以及英语教学信息正成为英语教学的一部分,通过上网摄取知识,利用网络上的BBS等论坛性质的网站与其他教师、学者甚至是学生交流教学心得,分享教学成果和经验,并了解英语语言文化等领域的科研前沿动态,可以使我们的备课资源更加充实、丰富,教学思路也更加宽广。

但面对网上海量的小学英语教学信息资源,要想高效利用,必须建立在对其优化的基础上,有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具体而言,即立足在对原有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所扩展或补充的基础上,借助自己的学识和经验以及对所教学科的把握,对拟下载的小学英语教学网络资源加以分选、取舍、归类,并由此建立起一个多媒体教学网络素材库。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利用自己多媒体教学网络素材库中搜集的材料,自主制作适合教学所需要的文字、动画、音频或视频等课件,以PPT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扩充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突破知识主要来源于书本的局限,扩大课堂教学的“时空”,增大课堂的容量。

二 用在枯燥处,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如果教学中跳不出“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按着教材教”的模式,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久而久之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减弱,最终导致学生厌恶英语学习,并使英语学习陷入恶性循环的死胡同。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虽然是教师教学紧紧围绕的核心,但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推敲,在挖掘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教材内涵,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口味的网络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如下雨的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老师如果预先从网络中录下下雨声,再用Flash制作成课件,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就很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如此,学生被置于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语境中,先体会下雨时的情景,再跟着课件中的卡通人物学习有关下雨的对话内容,就会立刻使课堂丰富、生动起来,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氛围中跟着老师进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而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显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合的网络资源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不仅能扩展微观世界,微缩宏观世界,打破时空的限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能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将枯燥变生动,开阔学生英语学习的视野,大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三 用在被动处,促进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情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所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唤起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从而使他们自觉地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对此,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也直截了当地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学生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事实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借助网络资源,自制各种教学多媒体课件,能起到激活教科书,激发和保持少年的好奇心,使他们很自然地投入到语言运用的情景中去,进而使其学习主体性得到很好发挥的功效。

笔者在英语单词教学中,借助网络制作了一些小动物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一播出,学生们便急不可待地把动物的名称喊了出来,这样很快就带入到新单词的第一步学习。接着,为巩固新单词学习的成果,将局部的分散的知识串接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课堂上我又借助网络制作了一些有趣的学习画面。如飘云朵引入抢答单词、接龙头引入单词造句、比尾巴引入对话练习等游戏,在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激发了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英语的能力。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还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锻炼了语言交往的能力。

四 用在单调处,增加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传统的英语教学形式是老师讲授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学生阅读课文并做大量的练习。这一教学形式虽然简单、易操作,但从其实施的效果来看,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太单调,而且有着致命的缺点。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只忙于记笔记,机械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结果是英语课蜕变为单一的语言知识和词汇学习课,或者干脆就成了做大量练习的迎考课,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只会说yes和no,单调而乏味的课堂气氛不仅束缚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而且还造成了学生听说水平的障碍。

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借助网络资源,通过教唱英语歌曲,学讲英语小笑话、小故事、话剧、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等等,努力营建较为轻松的学习气氛。结果发现,这些不仅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而且使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缓解了他们学习的疲劳,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最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显然,增加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通过优化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可以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时间的最大化,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改善小学生英语学习形式,从而实现小学英语教育质量的提高,优化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五 用在封闭处,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因此,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设开放的语言环境。传统小学英语教学形式太过封闭,教材、教师、教室、座次等都是固定的,难免造成语言教学与生活环境的脱节。这不利于学生语言的学习和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及创造性的发展。

相对于传统封闭性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学英语开放性课堂教学就是由注重教育结果转向注意教育过程,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鼓励学生自己去主动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从而将素质教育落实于小学英语教学之中。

中小学教学资源篇8

1.教材本体的可再创造性

学校地方课程的另一个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学校地方特色课程,“特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彩色、风格等”,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同于一般,不是平平常常,而是要有所创新,具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当孩子们看到这些古色古韵的砖瓦下蕴藏着如此多种类的药材时,教师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灌输对药材线条、形状、色彩等知识,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以引导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材料创造性地进行想象、设计,以达到美化的效果的探究法。

2.发挥美术校本课程的辅助作用

以本校美术校本课程《国药寻踪》为例,以学生的课程导向学习为目标,学生将零碎的知识得以整合,使学生形成新的美术知识体系。通过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发展审美能力。尊重不同年段学生的知识文化内涵的差异,以六年级的孩子为例。

二、河坊街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实施

从美术课程不同学习领域来划分,美术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开发策略加以研究。为了了解学生对周边艺术哪些方面感兴趣,我在开学初期发放了135份调查问卷,回收了124张,请孩子选2~3种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孩子们平时在逛这些地方的时候,有了许多的艺术熏陶,孩子对民间艺术家的速写比较感兴趣,有些艺术家画得明星非常的像,很有吸引力,慢慢地对速写产生了兴趣。

1.以《河坊街印象》为课题,进行“造型与表现”

在河坊街等吴山地区的资源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有南宋御街、河坊街为一体的吴山资源。这些人文环境是直观的,孩子们每天“上学途中”,或是“综合实践中”或是“第二课堂中”都会经过,将他们作为美术素材非常合适。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御街荷塘流水、青瓦白砖等景物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也常常因为视而不见,未能发现其中包含的地域之美。通过校本课程《印象河坊街》为主题。学生用水彩画创作,通过玩、教于一体,体验快乐学习的乐趣,把水彩画当作是一场游戏,一次轻松的体验。

2.以《古街新貌》为课题,进行“设计应用”

小学三年级字的创意设计中,学生往往对字体设计这个概念较为模糊,教学图片出示了很多,学生字体设计理解也比较困难。教师告诉学生不同的设计方法可以将一个字进行不同的设计,学生在实际设计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学生自觉和主动地将探究老字号店与老师交流,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想法,有些同学将这些店铺的历史融入了自己的设计,有些同学增添了一些趣闻于店铺设计中,思路顿时开阔起来。

三、校本美术课程的思考

1.校本课程融入学校文化的因素

校本课程开发不可避免地会融入学校文化因素,也正因此才能体现其初衷。挖掘学校自身资源,结合自身历史文化之本才能善始善终,丰富课程文化的内涵;通过全方位的设计,才能突出学校的特色。

2.关注课程的积累

中小学教学资源篇9

关键词:远程教育;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233-01

现代远程教育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创造了积极的条件,真正为农村学校教学创设了一个新的教与学的平台。远程教育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感性材料,化静止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易于操作等特点。

恰当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来辅助数学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设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观察更有目的,思维更为活跃,兴趣更加浓厚,从而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声像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远程教育资源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声像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求图形的周长时,单纯的讲解是无味的,教学效果也差。如果能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就会让学生视学习为乐趣,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如果仅是让学生观看课本中的插图,就显得死板,不够形象。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用电脑演示。演示过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得出结论,就这样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解决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二、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丰富表现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提供的FLASH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的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可控制特点,可以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找准事物的数学特征

资源的可控制性,是指资源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远程教育资源包含课堂实录、FLASH动画、PPS演示文稿等,它们都具有良好的可控制性。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不分主次,印象模糊,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恰当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录像、动画等,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多媒体优势,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小学教学资源篇10

关键词: 小学科学 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一、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相对缺乏

当前,随着科技、经济、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剧,科学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且国家对于科学的重视程度呈现逐年增加态势,同时正是受到科学课程发展迅速因素的影响,对于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是一项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提出加强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对小学科学教学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虽然我国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大力改革,但是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相对缺乏,难以发挥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缺乏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加深学生对科学课程的本质理解,才能更好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小学科学教学的教育投入不足

从整体情况看,相关部门对我国小学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主要体现在教育经费的来源相对较为单一,许多小学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存在教育经费紧张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容易影响学校教学设备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及时添置,这种情况具体到小学科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科学教学的教育经费投入不够,进而会影响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同时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资源受经费不足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小学教学质量,且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缺失已经成为影响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如果学校在教学资源配备方面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和标准水平,则会在日常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无法发挥教学资源的有效作用,进而直接对小学科学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与国外科学课程资源管理体制方面相比,我国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并且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采取相对保守的课程管理体制,虽然这种方式在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提供了相对宽松的自,但是在我国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对科学课程资源控制层面相对较为严格,只是采取相对集中化的教学管理体制,这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不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与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具体要求相比,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相应配套教学机制,进而直接阻碍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所以需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小学科学教学课程开发利用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二、加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措施

(一)增强教师开发利用科学课程资源的意识

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加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增强教师开发利用科学课程资源的意识,才能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教学行为进行表现。同时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使用者,需要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合理总结相关教学资源并加以利用。另外,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加强对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才能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科学素质。

(二)完善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

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完善的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才能有效提高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程度与利用效率,在完善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各类教学资源的整体性,增强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掘各类教学资源的敏感性,才能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更多学习和发展空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具体表现,进而有效营造积极轻松的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氛围。

(三)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要贴近生活实际

科学教学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课程资源和教学书本课件,而且要注意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注意贴近生活实际和各类社会资源,比如积极从实验室、图书馆、科学展览馆等场所中寻找教学资源,也要注意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现象中进行寻找,注意从生活现象的细节做起,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体验,并积极结合学生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理这一特点,只有充分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课程资源,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小学科学教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工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涉及科学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所以在小学科学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具体实际情况。针对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导致课程教学资源缺乏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我国现阶段加快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措施,以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