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十篇

时间:2023-04-08 21:03:43

企业会计

企业会计篇1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减少劳动力资源的消耗,节省生产活动中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各方面的支出,进而节约企业生产的成本,为企业增加经济收益。并且还能确保生产产品的品质,取得劳动产品的最高价值。工业企业的会计工作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会计核算不仅要对生产产品所需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计算,同时还需要对产品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核对,对于所产出的劳动产品,必须要经过销售才能得到最终的财务资金的收入增长。因此,工业会计核算具有整体性,必须要对生产、经营以及最终出售等各方面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核算。工业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同时要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如录账、结账以及报账等各个环节全面而系统地实现工业企业经营中的活化劳动和物化劳动,最终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直接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并且能及时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战略计划,将战略目标直接指向生产经营成果。所以,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会计工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主要取决于各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尽相同,使得企业发展制定的战略决策也不同。

二、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会计工作之间的不同点区分

由上述可知,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会计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核算方面,其中核算又包括很多方面的核算,具体不同情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存货核算。企业存货核算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企业材料采购方面的核算差异,这主要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工业企业材料采购方面核算存在的差异,差异区别就是材料购买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建筑企业外购材料的成本不仅包括工业外购材料成本,如运杂费、运输费以及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等内容,同时还包括采购保管费以及不得抵扣税款的增值税。前者主要取决于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而后者则主要是由于国家对工业产品增收增税而对建筑产品增收额外的营业税而实行的税制决定。而工业企业为采购和保管材料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不直接计入材料采购成本中,但是会作为工业管理费用的一部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中。由此可见,工业外购材料成本是不完整的材料入库成本。

(二)长期资产建造工程核算之间的差异。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会计资产建造工程核算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长期资产建造工程的内容不同、核算长期工程建造工程的科目名称以及结构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工业企业长期资产建造工程核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核算,建筑企业不仅包括固定资产,同时还有临时建造工程。这方面的区别主要是由于建筑企业项目工程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资产核算会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三)成本核算不同。建筑企业成本核算主要是工程建筑中安装成本、机械作业的成本和工业性质的产品的成本等等,这些方面的核算十分重要,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核算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考虑行业内部发展情况,确保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而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者生产活动成本以及制造产品时对机械磨损,需要消耗一定的成本和其他的直接支出等。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和区别。

三、结束语

企业会计篇2

    一、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

    1.允许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发生了变化。

    原会计制度规定,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仅限于固定资产;新的会计准则扩大了允许资本化资产的范围,包括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除了包括固定资产之外的其他资产。

    2.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发生了变化。

    原会计制度规定,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仅限于专门借款;而新的会计准则规定,除了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之外,还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也允许资本化,计入相关成本。

    3.利息资本化计算方法发生了变化。

    在计算允许资本化利息支出时,原会计制度规定,专门借款利息支出资本化的部分要与购建固定资产支出相挂钩,需计算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和所占用专门借款加权平均利率来计算确定,比较繁锁;而新会计准则对于专门借款不需要与累计资产支出挂钩,直接将专门借款的利息支出予以资本化,但在计算过程中要扣除未动用的专门借款存入银行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方法比较简单;同时对于为生产或购建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占用的一般借款,仍按原制度的计算方法操作,即先计算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与加权平均利率,最终确认占用一般借款部分应资本化的利息支出。

    4.折价或溢价摊销方法发生了变化。

    原会计制度规定,如果专门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应当将每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作为利息的调整额对资本化率作相应的调整;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而新会计准则规定,借款存在溢价或折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由此可见,新会计准则取消了直线法,只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这样减少了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使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所增强。

    二、新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利息支出资本化的计算方法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专门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1.专门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

    专门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2.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

    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加权平均数×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1)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累计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加权平均数=∑(超出部分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2)一般借款资本化率的确定。

    ①一笔一般借款:资本化率为该项借款的利率。

    ②一笔以上的一般借款:资本化率为这些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

    加权平均利率=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100%.

    其中,"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

    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每笔一般借款本金×每笔一般借款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③借款存在折价或者溢价情形下,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

    三、举例

    A公司于20×7年1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一幢办公楼,工期预计为1年,工程采用出包方式,分别于20×7年1月1日和20×7年7月1日支付工程进度款。

    A公司为建造办公楼于20×7年1月1日借入专门借款2 00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年利率为6%;20×7年7月1日又借入专门借款1 000万元,借款期限为2年,年利率为7%;另外向银行借入长期贷款2 000万元,期限为20×6年12月1日至20×9年12月1日,年利率为7%,按年支付利息。(为简单化,本题中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均相同。)

    闲置借款资金均用于固定收益债券的短期投资,该短期投资月收益率为0.5%.

    办公楼于20×7年12月31日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A公司为建造该办公楼的支出金额如表所示:

    01

    (一)新会计准则的账务处理:

    ①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为20×7年1月1日至20×7年12月31日;

    ②计算在资本化期间内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20×7年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金额=2 000×6%+1 000×7%×6/12=155万元;

    ③计算在资本化期间内利用闲置的专门借款资金进行短期投资的收益:

    20×7年短期投资收益=500×0.5%×6=15万元;

    ④占用的一般借款应当予以资本化的金额为:

    20×7年一般借款应资本化的利息金额=1 000×6/12×7%=35万元;

    A公司20×7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190-15=175万元。

    相关会计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1 750 000

    借:应收利息(或相关科目)150 000

    借:财务费用1 050 000

    贷:应付利息2 950 000

    (二)原会计制度下资本化的利息支出:

    ①计算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1 500+1 500×6/12=2 250万元;

    ②计算资本化利率=(2 000×6%+1 000×7%×6/12)/(2 000+1 000×6/12)=6.2%;

    ③计算应予以资本化的利息支出=2 250×6.2%=139.5万元。

    综上,新会计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制度在借款费用核算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有关规定上更多地体现了国际趋同,更能全面体现"相关性"和"可比性"等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使会计信息能在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内部之间相互比较,从而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的需要。

    三、举例

    A公司于20×7年1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一幢办公楼,工期预计为1年,工程采用出包方式,分别于20×7年1月1日和20×7年7月1日支付工程进度款。

    A公司为建造办公楼于20×7年1月1日借入专门借款2 00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年利率为6%;20×7年7月1日又借入专门借款1 000万元,借款期限为2年,年利率为7%;另外向银行借入长期贷款2 000万元,期限为20×6年12月1日至20×9年12月1日,年利率为7%,按年支付利息。(为简单化,本题中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均相同。)

    闲置借款资金均用于固定收益债券的短期投资,该短期投资月收益率为0.5%.

    办公楼于20×7年12月31日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A公司为建造该办公楼的支出金额如表所示:

    01

    (一)新会计准则的账务处理:

    ①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为20×7年1月1日至20×7年12月31日;

    ②计算在资本化期间内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20×7年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金额=2 000×6%+1 000×7%×6/12=155万元;

    ③计算在资本化期间内利用闲置的专门借款资金进行短期投资的收益:

    20×7年短期投资收益=500×0.5%×6=15万元;

    ④占用的一般借款应当予以资本化的金额为:

    20×7年一般借款应资本化的利息金额=1 000×6/12×7%=35万元;

    A公司20×7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190-15=175万元。

    相关会计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1 750 000

    借:应收利息(或相关科目)150 000

    借:财务费用1 050 000

    贷:应付利息2 950 000

    (二)原会计制度下资本化的利息支出:

    ①计算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1 500+1 500×6/12=2 250万元;

    ②计算资本化利率=(2 000×6%+1 000×7%×6/12)/(2 000+1 000×6/12)=6.2%;

企业会计篇3

【关键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1、当前企业会计体制和会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体制和会计管理现状

(1)会计机构设置:企业均设财务部负责财务和会计工作,财务部下分设财务科和会计科。

(2)领导隶属关系:企业财务部负责人均归公司总经理领导,对公司总经理负责。

(3)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80%的企业根据国家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

(4)会计管理以会计核算为主,会计预测仅有50%的企业使用。

1.2 会计体制和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营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通过控制经营者的任免和报酬来控制企业,达到投入资本保值增值目的。经营者通过控制企业的经营权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以完成受托责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虽然是一种委托―被委托关系,实际是企业的共同控制主体。会计信息是他们的沟通工具。所有者通过会计信息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并对经营者实施必要的干预。经营者为完成受托责任,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决策,最终又利用会计信息报告其行为结果。众所周知,由于客观存在着“人风险”,理论和实践中又无法设计出一种完美的契约来消除。

(2)经营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弱化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职能。《会计法》规定,我国实行三位一体的全方位会计监督,即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

(3)社会监督对企业会计监督不力,流于形式。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受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社会监督具有中介性、公证性,并因其专业而具有权威性。

(4)国家监督对企业会计监督的缺失。国家监督,主要是指政府财政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企业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不再是单纯的单一型国有经济。许多非国有经济,如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各种农村经济组织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所有制结构的改变,使我国对企业会计传统的单一型外部监督即国家监督已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深化体制改革以加强我国企业会计管理

2.1 改善企业会计体制,改变经营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

事实表明,经营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会弱化企业会计管理职能,不利于发挥企业会计管理的控制、监督等职能,甚至影响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会计信息的可信性。因此,有必要改善企业会计体制,改变经营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

我们可以参考现代企业管理中的CEO和CFO制度,CEO和CFO均由企业所有者委派,对企业所有者负责。企业会计机构由CFO领导并负责。这种企业所有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经营者对会计管理的不良影响与干预,有利于正确发挥会计管理的各项职能。

2.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1)制定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明确规定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

(2)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内部会计监督,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3 强化社会监督对企业会计管理的作用

提高社会监督机构的执业水准和道德水准,增加社会监督机构的监督责任,以强化社会监督的作用。

2.4 落实对企业会计管理的国家监督

国家财政部门应担负起法律规定的国家监督责任,落实对企业会计管理的国家监督。国家财政部门对企业会计管理的国家监督应实行“分级实施,对口负责”的办法,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同级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由财政部门内设机构按行业对口负责,采用抽查的方法实施。

3、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以提高经济效益

3.1 充分发挥会计预测管理职能,强化资金管理

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提高资金使用率。强化资金管理的要点是:做好财务预测,合理测定资金需要量,多渠道筹集资金,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资金存量,合理配置资源;高度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快资金的周转,向资金管理要效益。如某集团公司针对所属各企业资金管理分散的情况,成立了财务中心,财务管理人员努力营造较好的银企关系,尽可能及时借入成本低的资金;将所属各级财务核算单位的资金统筹调动,实行资金管理“三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借贷款、统一调度,从而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及建设所需的资金既无沉淀、又无缺口;实行资金有偿使用,使企业有限的资金能“管在有序中,用在刀刃上”,有效地降低了资金占用,减少了贷款利息支出,大大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3.2 充分发挥会计控制职能,强化成本费用管理

当前,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会计控制职能,强化成本费用管理。企业应该认真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加强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做到少花钱多办事,用最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挖掘节约潜力,不断降低成本费用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3.3 强化会计预算管理职能,确保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企业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年初对生产经营的布局、产量、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分别进行测算,并编制详细预算,在年度财务计划中安排实施,并结合经济责任制进行预算考核,使整个企业形成以预算导向的经营观念。在半年度结算后,应及时比较半年度实际业绩与预算指标,总结经验教训,并根据实际业绩调整年度预算,使年度预算能够顺利完成,从而确保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4、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法制的健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将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机遇。只有充分认识和分析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认真的学习、不断的探索,明确会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加强领导者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科学的会计体制,规范会计秩序,完善内部监督制度,才能强化会计管理,提高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高,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方恩慧.管理会计在制造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J].会计之友(中),2007(1)

企业会计篇4

(一)为了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

本制度中所称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符合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2019年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19]143号)中界定的小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

(三)符合本制度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1.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的小企业,不能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不能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选择执行本制度的有关规定。

2.集团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分属不同规模的情况下,为统一会计政策及合并报表等目的,集团内小企业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3.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的小企业,如果需要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等,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如果因经营规模的变化导致连续三年不符合小企业标准的,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四)小企业可以根据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在不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具体会计核算办法。

(五)小企业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

(六)小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管理会计档案等,应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会计期末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本制度所称的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月度,年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会计期末,是指月末和年末。

(八)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小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小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账。除另有规定外,所有与外币业务有关的账户,应当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或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折合。

期末,小企业的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余额应当按照期末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

(九)小企业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十)小企业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十一)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以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3.小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4.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或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5.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6.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7.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

8.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在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9.小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10.小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11.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12.小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

13.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性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

(十二)小企业如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1.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2.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发生补价,应区别不同情况处理:

(1)支付补价的小企业,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2)收到补价的小企业,应按以下公式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应确认的损益: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应确认的损益=补价[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3.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等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十三)小企业如发生债务重组事项,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如果债务人以多项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按取得的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重组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进行分配,按分配后的价值作为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3.以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股权的入账价值。

4.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应分别情况处理:

(1)作为债务人,如果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付金额,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付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如果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等于或小于将来应付金额,则不作账务处理。

(2)作为债权人,如果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收金额,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收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损失;如果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等于或小于将来应收金额,则不作账务处理。

(十四)本制度中所称的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的备抵项目(如坏账准备等);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的备抵项目后的金额。

(十五)小企业应按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1.在不影响对外提供统一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或减少某些会计科目。

2.明细科目的设置,除本制度已有规定外,在不违反本制度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3.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电算化。企业不应随意打乱重编。某些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十六)小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除应当包括本制度规定的基本会计报表外,还应提供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本制度中规定的基本会计报表是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企业也可以根据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

企业会计篇5

关键词:会计发展 会计造假 职业道德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产品和服务的大量出口,跨国投资的不断扩大,国际资本市场日益趋于一体化以及技术与信息的快捷传播的基础上形成的相互依赖和高度融合,企业的发展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随着企业经济荧幕的的展开,会计行业渐渐走近了人们的视野。

我国自1978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以来,会计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说,会计的发展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是具有紧迫的必然性的。从当时的宏观环境分析,中国当时的基本社会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络活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只有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才能把中国就出水深火热之中,这就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时代背景。在经济上,市场经济的出现带来了企业商品经营的新时代,对会计的需要也是迫在眉睫,这位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时代背景。

会计行业之所以引起如此广大的重视,不仅是因为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还因为它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中心。近三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已达到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提升到10%左右,对世界的经济增长的贡献年均超过20%。这位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动力。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安全、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由此可见,会计对一个企业发展的状况起着决定性因素。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科学系统的会计结构,不论该企业的经营战略、市场营销、生产服务再出色,都是徒劳。因此会计和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管理者的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决策时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会计工作是企业运行良好的基础。

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会计行业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会计行业中,企业对会计的重视也不断增加。然而正是因为这种高速的发展,使得会计行业出现了明显的漏洞----会计造假比比皆是。

会计造假的出现分析其根本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和社会对会计行业的需求要要求,使得我们会计行业的培训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反而轻视了职业道德的要求。在国家不批的培养会计专业人员的同时,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有其薄弱。拥有会计专业技能的人才在学术上去的成果后直接进入企业,为企业管理者工作。会计人员的薪金利益完全与领导者与所服务企业挂钩,导致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都要面临职业操守和上司压力的两难的境地。这是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两面性,既有好的起推动作用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使得行业被抑制的一面。

另一方面则是许多企业为了获得高额的经济利益,利用与会计的雇佣关系命令,恐吓或者威胁其服从一切以企业利益为先,要求其进行偷税漏税等违反《会计法》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操作。我国的税收水平照比西方国家的税收水平要略微偏高,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资源的紧缺,垄断企业的出现,跨国公司的发展等都加剧了企业竞争的压力,各个企业都在想方设法的增加自己的利润。于是许多公司走上了会计造假的不法之路,不良的造假之风盛行。尽管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惩罚措施,加大了犯罪成本,但是在利益的眼前许多企业仍然执迷不悟。在一些不发的的小型城市,甚至有一些官员不仅没有控制市场经济的秩序,还执法不严与个别企业勾结,倒是经济市场秩序紊乱,给我过的经济社会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经过初步的历史调查,仅仅因为会计造假而导致企业面临停业和查处的案例在我国甚至国际上都是随处可见的。震惊世界的安然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安然公司曾是位于美国的能源类公司,2000年披露其营业额达到了1010亿美元的巨额,然而真正是安然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噪的却是这个曾经拥有了上千亿的巨额财富并且排名世界前列的企业,竟然在2002年几周之内破产,安然承认的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持续多年精心策划的财务造假丑闻震惊世界,在这个列入世界前茅的巨型企业轰然的同时,关于会计造假的相关问题引起了国家政府,经济市场,甚至每一位公民的关注。

因为会计造假根本目的就是为企业赢得高额利润,或者达到预期指标。所以会计造假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想法设法虚加收入

二是想法设法提高负债。想方设法的虚假收入。这类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收入来达到当期不能完成的预计指标。这样的企业一般是指国有企业或者上市公司。因为国有企业的运行直接关系到管理者的利益。当企业运行良好,要为管理者进行嘉奖;而企业运营不善是,也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所以企业运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领导者的升迁、奖金、股份等直接利益。而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直接关系当股民对给公司的信心,直接关系到该公司股票的价格。股票价格和顾客对公司的信任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

虚增收入有以下几种形式。

1.虚构销售业务。指在账面上显示的业务实际上没有发生。一般将收入虚列在应收账款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造假手法。

2.在转销成本时,减少转销额。即以虚假降低成本的方式来虚增利润。

3.利用未达账项。这是企业比较常用的手法。也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尤为注意的一个领域。企业的未达账项是指企业单位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所形成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因未收到相关凭证,尚未登记入账的事项。

4.应计未计的费用,少列费用可以增加资产。比如机器的折旧。

5.减少固定资产折旧。

6.对银行贷款利息的处理。如果没有足额提取或者不提取贷款利息,会虚增利润。

以上是最为常见的通过虚增收入来增加利润的会计造假形式。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提高负债的方式在账面上减少利润。这样的企业多指非国有企业和市公司。企业为了获得更高额度的利润,通过增加负债的方式来在账面上减少利润,从而偷税漏税达到非法增加营业利润。许多企业违反国家相关税收的制度,或者寻找到法律的漏洞来满足自己经营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通过增加负债来减少利润的形式主要有:

1.将应计入收入的资金计入预收账款。

2.在账面上虚构成本。

3.将不应列入生产成本的金额列入生产成本。比如购买固定资产。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通过虚增负债来进行会计造假的形式。

会计造假行为的猖獗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市场环境的稳定。带给国家,社会,个人的危害毋庸置疑。我国对于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也在不断的变革中。于此同时也在不断的加大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考核和会计人员爱岗敬意的鼓励。目前的会计资格证试书考试中,会计职业道德一直是考生必备的知识储备。同时对于为了坚持职业操守而被高层管理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国家也给予了最强力的保护。这是国家对会计行业道德底线要求的体现,更是对会计行业能过健康发展的期望。

企业会计篇6

ERP企业的资源管理是对于企业的实施管理控制,从而实现企业对会计实际的控制管理,保证企业ERP环境下的管理控制有效化运行,构建良好的企业ERP管理控制系统,实现企业会计实时的管控,保证实际企业会计管理的运维。

(一)构建合理的内部企业环境

企业的内部环境是企业的管理控制基础问题,对于企业员工的管理控制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的管理者以企业的活动内容为中心,加深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的控制,加快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培养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诚信态度,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保证企业内部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合理的企业环境维护和员工道德品质的建立,保证企业内部的会计运行效率。企业通过ERP系统转换会计的相关信息,对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资金业务网络化子项目控制,通过ERP系统中的记账程序,完成成本会计的准确性,按要求完成不同会计数据的分析。加强ERP系统会计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对ERP系统中会计进行信息控制,完成对于会计数据的整体信息转变,加深企业的控制管理机制,实行ERP系统企业会计人员的财务的会计管理作用。

(二)根据企业实际发展完善

会计过程根据实际的会计业务对各类经济事务进行有效的处理,在ERP环境系统中,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处理,加深会计信息处理的顺序流程,在资金业务过程中,对企业内部的程序数据业务进行有效存储,以业务数据库中的信息为数据源信息,经过业务部门的加工处理,提高信息系统的选择能力。在ERP系统中会对信息进行代码设计,在ERP环境下,统一设置系统输入和管理的相关数据,保证实际结构的有效性处理,加工数据库的信息收集和整体。虽然,ERP环境系统的数据巨大、详细,这造成数据的管理的繁琐,但是通过财务会计和业务相关部分的统一化管理后,就实现了ERP系统的同步效果。ERP环境运维下的会计管理是对业务的流程管理,对经济业务中的各类数据进行子系统控制,将数据信息存储于ERP环境下的数据库中;对企业数据的资金管理的审竣工决算是整个工程所耗资费最终进行清算的阶段,会计人员应在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帮助之下,及时对各种资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并汇总。对于已经验收并合格的项目,会计人员应按照规定交付资金明细表。

二、会计控制中成本控制的具体方略

(一)投标报价中成本的控制

依照我国目前公路事业的发展状况来说,当前我国的公路建设主要以招投标的方式实施,那么如此一来,投标方也就是施工企业,其所提出来的标价就成为会计控制的重点之一。施工方在具体报价时前,应在细致分析工程建设特征与要点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能力与竞争对手的各种情况,科学决定标价,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还可以有效杜绝各种违约现象的出现。具体的投标文件拿到手之后,会计部门应及时参与项目单位组织的标书审核与研讨会,定位好自身在此环节的作用,帮助项目单位选择最优方案,在有效提高工程速率与质量的同时大力降低施工成本。

(二)公路工程施工前的成本控制

在这一阶段,会计部门应严格根据社会实际情况,认真根据工程建设所需的设备与材料的价格、工程量以及工人的薪资数额等,进行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预算,对于与预算书不相吻合的数额要及时予以申报,在得到批复后及时对成本预算进行调整,这个环节工作的精确完成,是整个施工阶段顺利展开以及工程造价合理化的关键步骤。

(三)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具体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施工成本预算施行,有效进行资本节流,严格管控各种不合理并可能会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将施工阶段成本超支扼杀在萌生阶段。

(四)项目竣工后的成本控制

项目竣工后并不意味着整个工程的最终完成,会计人员应及时对整个工程资金的耗费情况与预算额数进行对比。一方面若超额,应找出具体的超额款项进行分析总结,避免下次不要的浪费。另一方面若资金节省,更是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归纳,以方便下次借阅。

(五)人工费用控制人工费用

即工程施工时以建筑工人为主体的劳务费,大概在整个施工资费中占到了10%到15%,总体来看比例虽不是很高,但却是施工阶段资费控制的重点所在。在此阶段,结合员工实际,加强对员工技能及施工安全等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在提高员工技能的基础上,实现工程资金的良性节流。除此之外还有施工材料以及设备等的采购,严把材料、设备质量关,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资金浪费,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速率,缩短工期。

三、结语

企业会计篇7

 

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和履行需要社会责任会计的工作作为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要想达到这一点,企业就必须要注重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工作。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工作的执行,可以使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从而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助力。

 

一、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目标

 

同一般会计审计相同,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也需要达到一定目标。审计目标就是在人们通过审计活动期望实现的目的。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目的是通过报告了解社会责任履行状况以及表达的意见,通过意见使社会、公正、政府清楚的了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从而对企业的社会形象、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产生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原因

 

社会责任会计不仅体现了企业的完整性,而且体现了企业在社会中与整个社会的互动。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是促进社会责任会计审计诞生的基础。企业是以经营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组织,其不可能与消费者、社会等利益目标完全相同。同时且企业之间的信息存在差异,从而造成消费者、社会无法对企业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以及企业真实的报告自身在社会责任上的履行状况应当是企业以及政府的义务和责任。信息上的差异是需要对社会责任会计进行审计的主要原因。信息上的差异造成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与熟知的情况有所差异,将会使企业的在社会公共的信任上产生下降,尤其是近几年,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上发生问题后,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明显受到了冲击,因此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工作能够减少社会上各方在社会责任信息上的差异,提高社会对企业的信任度。

 

三、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及加强措施

 

1.审计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与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存在依托关系,后者对前者起到了决定作用。

 

在法国,国家要求企业必须要披露企业中的以下信息:职工总数、职工培训、工资成本、行业关系等。在美国,国家要求企业披露的社会绩效包括以下内容:公共贡献、净收益、环境贡献等。欧共体则要求披露职工平均人数、经济状况、财务状况等。从以上内容可以明显看出不同的公家在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上的要求存在明显差异,但其也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对社会责任有着具体要求。因此,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社会责任。企业的主要价值就是创造财富和价值,而要想达到该目的,企业就必须能在经营过程中能够盈利。不论何种企业要想能够长期生存下去就必须要盈利,也只有长期存货的企业才能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不仅是财务目标,同时也是社会目标,因此必须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对其进行反映。

 

(2)人力资源。企业在招募人员,对人员进行培训,改善员工福利上的投资不仅对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积极表现。

 

(3)社会贡献。企业享受自身所在区的基础设施,它也应当对自身所在区域有所贡献,其中主要包括:纳税,为当地居民提高就业机会,以及进行相应的公益事业。

 

(4)改善生态环境。企业在创作财富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企业有责任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企业在保护环境上在财务上反映出来的是在保护生态环境上的支出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效。

 

除以上提到的四点内容外,企业还要在财务报表上反映自身产品的质量。例如,产品的耐用期限、效能、安全等,同时在报表中也应当反映广告的可靠性和客户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范围依据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可以分为:(1)劳动用工审计,包过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物资投入,工资翻番,保险缴纳等。(2)环境影响,其中包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循环使用,产品的绿色指标,以及生产过程中企业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状况等。(3)公共影响,对就就业的安置,对教育社也和公益事业的支持,以及在社会公共设施建立上的投入。(4)对政府工作的支持,是否长期处于盈利状态,以及缴纳税金的情况。(5)企业在产品广告的宣传真实度,售后服务情况使客户满意。

 

2.加强审计措施

 

社会责任会计设计同企业的多方利益都有所联系。在经济市场体系中,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多方面利益的影响。这在之前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但也正是因为企业有社会、政府、环境等之间均衡关系的存在,才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如果均衡被打破,那么企业也将会受到损伤。因此,社会责任会计是借助于会计的信息披露形式的一种强制的执行措施。在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上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存在社会之中,从社会中获取一些资源,因此,也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企业在会计信息的揭露上受其自愿性影响严重。企业中不仅需要提高领导的社会责任意识,而且也要让员工清楚自己也是企业中的一员,也要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只有在意识上发生改变,才能改变行动,使企业的领导和员工都能自行的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使企业自行的履行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因此,在企业中可以将社会责任理念合理的融入到企业自身的文化中,投入适当的资金对企业中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使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责任行为能够得到提升。

 

(2)提高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只有对社会范围进行明确,才能是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在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企业收益信息。②服务质量或产品质量信息。③环境保护信息。④社会活动的参与信息。⑤员工权益信息。只有提高以上物方面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是审计工作作用得到体现。

 

(3)规范上的支持。因此,在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开展上必须要规范审计行为。规范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审计业务、设计组织上法律上的相关规定,同时也应当包含审计组织在执行审计任务时需要遵守的相关规章和准则,同时必须要对明确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强制性。

 

四、结束语

 

社会责任会计是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同时更要注重在社会公共利益上的追求,并且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近几年,消费者对企业在社会责任承担上的关注日益提高,企业要想追求发展,就必须要适当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且应当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在满足相关利益者需求的同时促进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发展。

企业会计篇8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审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152-03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企业逐步认识到内部会计审计的重要性,但近些年来,企业中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出现了许多违法违纪现象,因此企业更应重视设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使会计审计对企业进行监督、分析,并对企业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完善企业内部制度,使现代企业在良好的环境中发展。

一、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的意义

(一)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的概念

企业内部会计审计是由企业独立财会部门之外的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主要对本企业及其所属本企业下属公司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和本企业领导交办的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营者应当承担的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本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企业内部会计审计是通过了解、测试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发现其运行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其功能和效用的实现做出客观评价的过程。同时以内部控制制度的特点和作用为切入点展开对企业的评审。

(二)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的内容

向深度、广度发展的前提。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并对审计结果进行分析、汇总等级,其审计的内容主要围绕下面几方面进行:

1.资金会计控制。审计现金与银行的各项支出是否采用授权审批,票据及有关印章是否采取不相容岗位互相控制和分离,财务主管人员是否定期监督检查和银行日记账,并填写检查记录,现金报销单据和银行单据向会计人员交接有无手续,财务主管人员对企业期末现金账与银行账户存款余额是否与总账进行核对。

2.审计实物财产会计控制。审计实物资产动态变化有无审批,会计记录与实物保管是否相互分离与制约,有无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重点审查购货合同,入库验收及保管、领用出库、定点盘点、盘盈盘亏报批手续是否完整,是否按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

3.审计材料采购与付款会计控制。针对材料采购过程中存在的“吃回扣”和质次价高等问题,进行材料采购与付款会计控制审计。审计的重点是材料采购是否按招标管理,是否执行上级下达的材料储备定额,物资管理和材料核算是否规范,料差分摊是否合规,有无预列材料费用人为调节成本费用。

4.审计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控制。重点审计企业自筹资金来源是否合理,投资后能否取得资产回报,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经济效益,自筹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是否经过集体决策,有无投资风险,投资后对资产管理使用和取得收益情况,确保固定资产发挥更大的效益和保值增值。

5.审计产品销售和各项收入会计控制。重点审计客户的信用程度,供销部门与客户签订的供销合同是否合法合理,产品的价格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产品的发出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应收账款的回收是否及时,财务部门的应收账款清理是否责任到人,对外经营的各项收入是否足额及时入账,有无经营收入在外未收回或将收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有无防范销售过程中的舞弊和减少坏账损失的措施。

6.审计成本费用会计控制。重点审计成本费用控制是否采取了措施,指标分解责任落实情况;审计成本费用核算是否规范,审计单位有无各项费用消耗定额,考核成本费用指标和上级下达资产经营目标完成情况;重点对各工业企业审计成本费用分摊、核算、归集、分配结转各环节的真实性;在制品是否坚持盘点制度。

7.审计会计机构与岗位分工控制。重点审计会计机构是否独立,会计人员和会计主管是否参与具体经营业务,以及其他与财务部门无关的经营业务的经办事宜;审计会计机构的各核算岗位分工情况和会计记录、账务处理等会计核算工作是否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实现互相牵制、互相制约、互相监督,接受会计机构责任人和企业主管领导的指导。

8.审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控制。重点审计企业是否执行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依法办理会计业务;会计核算是否执行国家颁布的会计制度和财政法规;提报的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合法,会计资料是否完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三)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的重要性

每一项内部会计审计都具有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利于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选择,有利于企业内部记账制度和约束领导人的财务行为等作用。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内部会计审计主要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进行审计。对企业会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完整的审查分析,其分析结果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2.有利于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实行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相分离制度,即所有者和经营的分离。现代企业法人行使法人财产权,受出资者的约束和限制,必须对出资人履行义务,依法维护出资人的权益。对出资者所有权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因此,内部会计审计能够为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进行内部监控,加强对经营者在资金运作、生产经营、收入分配、用人决定和廉政自律等问题上的监督,并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有利于现代企业更好地发展。

3.约束企业领导人的财务行为。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对企业领导人财务行为能够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尤其是在企业领导人卸任时,对企业领导在任期的经营行为根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账户核查,同时也为下一届领导接任做到了借鉴和提醒作用。

4.有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选择。企业拥有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会计审计时,企业内部必然是健康发展、良好循环的企业,同样带来的是扩宽了企业融资、筹资渠道,为投资者选择投资企业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5.企业内部会计审计有利于记账制度。企业内部会计审计主要针对会计账户进行审查,在审查中发现对账户不真实、不合法的业务处理,可以总结教训、总结经验,完善规范记账制度。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

1.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混乱。我国企业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区域: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终不了了之,无法追究责任。有些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尤其缺乏各种监督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不全,账物保管不善等,使财产大量流失;投资不进行可行性研究,盲目上马,资金呆滞,经营不畅,甚至破产倒闭等。还有的企业则为了“上等级”“装门面”致使许多企业管理制度虚设,出现了领导一手遮天,全权管理,从企业经营、财务到企业内部监察都是领导一人说了算的现象。

2.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我国长期以来,企业内部制度一般被视为企业的内部事务,属于企业管理当局范围之内的事项,有很多企业就没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因此导致各个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不到位;企业中由于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其所设计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造成管理混乱、自行其是、资产大量流失。

3.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完善。很多企业内部人浮于事,涣散无力,为了应付上级而盲目设立审计机构,甚至有的企业没有设立审计部门,没有充分起到监督、审查作用。从而企业领导掌握权利极大,而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业务倾向于领导的意志,而企业内部人不敢说、不能说的情况,这样必然导致企业内部制度难以落实,违法、违纪行为浮出水面。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监督不到位

部分领导利用手中的自,干扰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没能把各项收入纳入企业的预算之中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授意、指示甚至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假造票据,造成一部分的遗漏、隐匿现象;一些重大经济活动从决策到发生,会计人员一无所知直到报账才得知情况,造成会计监督不能从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监督,导致账外设账、挪用公款、另设“小金库”搞资金体外循环,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企业内部缺乏配套制度的支持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执法者受打击报复而得不到保护,善于根据管理者意图搞假账,这种现象倍受社会重视。许多企业领导与会计人员没有严格按法规办事,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十分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会计审计时发现了问题,给企业带来了损失。

(四)企业内部审计方法不慎重

企业在进行内部会计审计时,由于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不恰当,并且选择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使企业及会计人员有了较大的操纵的余地。而且加大了审计工作量,使企业受到了本来可以避免的风险。

(五)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结构不合理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现状是人员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审计人员的前身绝大部分是从原会计岗位分离出来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差,流动性大,从而造成审计人员素质偏低,执业水平不高,并且缺乏与企业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制度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业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组织制度、管理制度、领导体制,对经理实行风险金制度,上级考核的指标应远近结合并将约束与激励机制有机结合,变短期行为为长远打算,使企业正真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这样,企业经理就会静下心来抓监督,抓效益,为“无为而治”而努力。当然不同的企业产权组织形式决定着不同的核算和监督内容,进而又决定着会计人员提供不同质量的会计信息。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重新组合了产权组织和利益关系,这就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目标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就给会计监督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使之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职能作用。

2.建立严密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在企业一线“销”全过程中的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控制防线。有关人员在人事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督防线。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的负责人,中小企业如不许配备专职人员,可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此项工作。第三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事会管理并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财务控制,建立有效的监督防线。

3.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内部,为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通常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该有三个层次:监事会是最高层次的内部审计机构,直属于股东大会,代表股东对董事会进行监督,对内部审计业务进行总的监督与指导;内审委员会是第二层次的内部审计机构,直属于董事会,代表董事会对最高级管理层即总经理进行监督,主要负责内部审计业务的规范与决策;审计部是第三层次的内部审计机构,只属于总经理,代表总经理对各个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主要进行日常的内部审计工作。为了更清楚内部审计结构,如图所示:

靠左边一列显示的是三级领导层,靠右边一列显示的是与此对应的三级审计机构,每一级受上一级领导委托。三级审计机构自上而下存在业务上的指导与监督关系,每一级审计机构与同行的机构在行政上是并列的,共同向同一个上层负责。这样分层监督最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在设立直属董事会领导的机构,机构成员由董事会成员组成且必须至少有三个内部委员。每个委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另外,必须有一名委员拥有会计或相关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其任职资格同样由公司董事会根据商业判断原则进行解释。改机构下设日常的办公机构,具体负责审计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同时,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与审计人员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有助于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

(二)企业加强对账户的管理制度

1.统一会计政策。尽管国家制定了统一的会计制度,但其中某些会计政策是可选的,因此,从企业内部管理要求出发,必须统一执行所确定的会计政策,以便统一核算汇总分析和考核,企业会计政策可以专以文件的形式予以颁布。

2.统一会计科目。在实行国家一级会计科目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统一设定明细科目,特别是集团性公司更有必要统一下级公司的会计明细科目,以便统一口径,统一核算。

3.明确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表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各条核算原则,使会计真正实现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标。

(三)完善法制建设明确法律责任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同时增加相应的审计执法手段,进一步强化审计职能,达到充分发挥的作用,也需要法制来引导、规范和保障。与此同时,还因逐渐完善会计监督方面的法律保障体系,使会计监督不仅有法可依,而且有法必依,违法必究。2003年3月4日审计署颁发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体现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内审工作和内审人员的要求。这项新规定具有时代的特征和前瞻性,是内审工作共同的行为规范。这些将对会计监督的法制建设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四)合理选择内部审计方法

企业审计人员在审计事务中,对审计方法既可以单个运行,也可以综合测试,具体方法有:一是证据检查法。就是审计人员抽取一定数量的账表、凭证、通知单、提货单等证据和其他有关证据,检查其是否存在控制证据线索,以判断有关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二是重复检查法。即审计人员选择几项同性质或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重复被审计企业所采用的业务处理程序,检查有关控制措施发挥作用的有效性。三是实地观察法。即审计人员到工作现场察看被审计企业有关人员的工作情况,以验证企业既定的有关控制措施是否贯彻执行。四是访谈法。就是运用证据检查、重复检查、实地观察等方法查证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后,审计人员对有关内部控制环节执行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其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从而进一步验证有效性测试的真伪程度,防止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行可能存在的形式化,降低被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

针对适合的方法对被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的测试,将审计结果汇总等级,以便对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评价,借以加强调整企业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修订审计工作计划,并针对控制系统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提出相应措施,向被审计企业管理部门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五)改善内部人员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审计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如何,决定于是否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知识经济时代的迅速到来,企业审计所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当前审计机关应当有计划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对现在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还要经常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审计工作公平、公正地进行。对不具备审计素质的人员特别是不遵守职业道德的人员,要将其调出审计队伍。

对人员素质和结构上,将从单一的财务人员向财务、经济、工程、机械、法律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高素质人才转变,这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规模、复杂程度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跨行业、跨地区,对内审人员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内审人员结构将逐步形成以财务、经济、工程、机械、法律等专业为主的新格局。而且在素质上对内部审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基础理论,掌握现代审计方法技术。还要熟悉所属企业财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企业的种种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的经营实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

(六)坚持事后审计、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着重是事后审计,起到监督作用,但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内审作用还应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审计转变,做到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经验丰富的内审人员,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发现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七)在审计机制上,加强外部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因独立性不强,人力资源有限,还因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有限,或其他种种原因影响到企业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审计结论也会受到影响。借助外部中介机构的审计力量,让外部审计监督在国家统一的财政制度和财经法规的规范和制约下,独立、平等、跨地区、跨行业地开展会计监督活动来提高审计质量和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分析、评价、建议的力度,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内部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了解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情况,又借助了外部审计机构高度的独立、公正性以及外部审计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客观、公正、独立、严明地开展监督活动。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内部会计审计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然而企业内部会计审计也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问题,对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针对性。更是对防止风险,治理腐败,打击经济犯罪行为,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和审查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为现代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彩珍.谈企业内部会计监督[J].财会研究,2003(6)

[2] 郭秀珍.完善内部财务控制的对策[J].会计之友,2005(2)

[3] 张庆龙,孙义新,梁斌等.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4] 刘玉廷.《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新形势下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里程碑[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1)

[5] 戴玉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技术与方法[J].2002

[6] 郑树旺.内部会计控制的新思考[J].辽宁经济,2005(3)

[7] 周杨梅.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审计.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9)

企业会计篇9

关键词:小型企业;会计制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随着国家鼓励创业以及对于成立企业条件的放宽,新兴的企业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小型企业由于人员较少,在内部控制、岗位设置和职责划分上容易产生重叠交叉现象,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因此根据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和内部控制的要求设计会计制度就十分必要。

一、小型企业会计制度现状

会计制度设计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原则并结合实际,对全部会计事务和会计处理手段及会计人员的职责进行系统规划的工作,它是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型企业由于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组织机构简单,人员较少,工作无法细分,同时很多小型企业属于自然人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结合,对债务要承担无限责任,企业本身发生的各种经济事项与所有者个人及家庭的其他事项常混在一起等原因,因此有些人认为小型企业不仅不需要控制实际也无法控制,使得小型企业普遍存在不重视会计制度建设现象。

二、设计小企业会计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1、遵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 及相关法律法规。设计小型企业会计制度必须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不能超越或突破国家的统一规定。

2、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小型企业会计机构简单,人员较少,不适合设置专门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符合小型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

3、贯彻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尽量兼容的原则。小型企业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税收征管的需要,因此,小型企业会计记录最好能尽量与税收法规相协调,使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尽量与税法规定相符。

4、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小型企业会计制度一方面要遵循国家的规定,另一方面要考虑小型企业自身的特点,在不违反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尽量使小型企业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5、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之时,要考虑制度收益和制度成本之间的关系,选择制度效益最大化的方案。设计制度时应特别注意,制度的完善和严密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权衡制度成本及其产生的收益,力求做到会计制度设计科学化的体现与制度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三、小型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第一,会计组织系统设计。会计组织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会计组织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由于小企业业务量较少,会计核算只能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由于小企业人员较少,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也少,从内部控制要求看,一般以2-3人为宜,可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而在综合性管理部门设立会计组织,并指派一人担任财务主管。

第二,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包括三个方面,即会计信息指标(会计科目)的设计、信息载体(凭证、账簿和报表)的设计及信息处理程序的设计。

1、会计科目的设计。首先,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小型企业会计科目设计做到够用即可,不能面面俱到,人为地增加核算的工作量。其次,科目设计也要体现会计制度与税法一致。小型企业由于受其会计人员少、业务水平相对较低的限制,要避免税务处理上的大量调整工作,尽可能照顾税法的相关规定。

2、会计凭证的设计。会计凭证的设计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设计,小型企业原始凭证设计时要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考虑核算的需要,避免重复设计,同时应注意简化原始凭证的相关手续。因小型企业自身特点,记账凭证可以采用通用记账凭证格式。

3、账簿的设计。设计账簿应适应企业的特点与规模,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账簿的种类、数量、格式、层次。小企业可以选择简单的三栏式订本账,普通格式的三栏明细账、数量金额明细账、多栏明细账。

4、会计报表的设计。会计报表包括对外报表和对内报表,小型企业对外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实际工作中,平时每月一般只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内报表主要根据管理的要求来进行设计。

5、信息处理程序的设计。信息处理程序也叫会计核算形式,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量少,在账务处理程序方面的设计应选择记账凭证的账务处理程序。

第三,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较少且一般一人多岗,内部控制尤为重要,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合理与否,关系到企业经营的风险。设计时既要做到规范会计行为,保证财务目标实现,又要保证其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应在满足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使会计制度设计更简洁明了,更具操作性,要考虑其设计和运行的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实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组合。

设计小型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应该对小型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重点是小型企业的经济性质、经营规模、运作方式、组织体系和机构设置以及相关的外部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小型企业会计内控制度设计的重点,应以预防控制为主,查处为辅,特别应注意相互牵制的设计:在横向上,一项业务至少要经过两个以上彼此独立的部门或人员;在纵向上,一项业务也需要经过两级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上下级相互监督。

参考文献:

[1]李军改,彭智军.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J]. 现代商业. 2008(30)

[2]杨萍.浅谈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7)

企业会计篇10

摘要:在现代企业中,企业会计和内部审计是牢不可分的,二者之间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它们共同担负着保护企业经济利益和国家经济利益的重大任务。本文旨在通过简单阐述企业会计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继而结合企业的实例,深入分析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表现突出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这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企业会计内部审计管理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监督;会计账目;内部审计;企业

企业会计内部审计管理的职责就在于能够真实地反应企业的会计账目,以及对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是一种直接的监督行为,具有很强的真实性,而且也是一种效率比较高的监督手段。内部审计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情况下由本单位的独立核算部门进行,而某些大型的公司则是邀请外面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这样就能保障客观和公正。而内部审计的内容也相当的丰富,包括公司的收支情况的审计,也包括一定时期内对公司的经济效益进行审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越来越成为大型企业维护自身财务公正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一)维护企业经济的经济秩序稳定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经济秩序的稳定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而内部审计对于企业自身的廉洁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也是合理合法的。只有真实而准确且规范的内部审计,才能使企业在经济犯罪方面的行为消失,及时的制止一切有害于企业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的经济行为。为了维护这一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还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去做,比如说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去维护内部审计的执行,而且还要求内部会计人员能认真执行,而且要秉公执法,做到独立于企业的经济活动之外,是内部审计做到客观公正。

(二)有利于人事制度改革和企业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企业必须开展积极主动的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还有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等工作,对于内部监督机制的强化有很多好处。而领导班子也必须在任内接受必要的审计,这样就能够使企业领导不得不依法办事,最终促进企业的廉政建设。从而真正开展好经济效益审计,这就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中心工作。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收支审计、还有经济效益方面的审计,最终发现影响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等等方面的内容,而可以找出问题解决的措施和途径,也只有找到这些解决的方法和措施,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通过追回违法的收入,以此来补充哪些企业的损失。企业的最大目的还是为了增加所谓的效益,而内部审计正是为了弥补企业在维护自身效益中的违法乱纪行为。

(三)提出意见和方案,为领导决策服务

企业的会计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还能起到另外一层作用。那就是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间接的意见和建议,使企业决策者在作出一些决策之前,能够通过企业会计资料显示,来做好最后的投资和效益分析。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在领导者看来,绝对是有着宏观上的作用的。我国企业现在蓬勃发展,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他们的市场已经变得越来越宽了,从国内走向了国外,这既是企业面临的机会,也是企业面临着的挑战,这些大的因素直接促进了企业的内部会计审计制度的进步,直接促进了企业自身在财务方面的透明和先进。

二、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基本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指导性工作

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还处在初步阶段,无法和西方发达的企业制度相提并论,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上百年的企业制度管理经验,而且他们在企业的会计管理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他们最有经验的做法就是:内部会计审计部门有很强的独立性,是和董事会直接合作的,而不是其子部门。而在我国的现行企业制度中,内部的会计审计部门一般是和其他部门平起平坐,但是又受制于管理层,在独立性上显得很不够,起不到实质意义上的监督机制,而且审计人员也受制于自身薪水的发放是由公司负责,所以有些时候还是要听命与管理层的。

(二)对理论研究多忽视,而重视审计业务

我国企业中的审计人员一般在业务上都很熟练,对于管理层提出的审计工作都能顺利的做好,但是由于没有受到过系统和专业的的理论培养,所以在理论研究上根本谈不上,这就导致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完成复杂而多变的企业审计工作,而只能通过以往的审计经验来完成。

(三)认识不足,轻视服务机制

在我国现行的型业制度中,审计工作者不理解审计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这是由我国在审计制度的安排上欠缺上造成的。一般的审计人员会误认为内部审计只是走过场而已,对审计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心态,一般的审计人员也是把自己作为企业的一般工作人员对待,这是由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面的大型国有企业制度遗留造成的,企业的领导阶层对审计还存在着传统思维,甚至有很多人认为知识一种虚设而已。在现行的的企业制度下,会计的内部审计就是能够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遵守纪律的最终目的。企业的会计内部审计,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为了适应企业的内在的财务管理需要,而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顺应企业的发展目标,把握企业的生产经营顺序,制定机制来监督人员的职责,进而为企业的服务添砖加瓦。

三、解决企业会计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依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内部审计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应适应改革的发展方向,强化审计责任,消除内审局限性,依法审计,在监督与服务中求效益。企业必须认识清楚、以及发挥好企业的内部审计,最终要解决好企业在管理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并且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所以,就可以使赶快管理及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以达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管理层必须明确进行内部审计的目的

要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就必须进行企业的保值增值,继而增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这是企业审计的最终目标。企业的领导要高瞻远瞩,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审计的最终完成目标。还必须把企业最终任务的完成作为审计的现实目标。进而,把提高企业竞争作为审计的中心目标。把完善企业的现代制度视为企业审计的核心工作。例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这样的单位虽然不属于企业的范畴,但是其运行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有相同之处。因而它的的内部审计是非常必要的,住房公积金内部审计范围涉及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贷款、核算等业务,受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人同意,必要时可延伸至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受托银行、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等涉及住房公积金业务的所有单位。

(二)实时地对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

改革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明确隶属关系,强化审计意识,增强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时间上应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在工作内容上,将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理顺资金运行管理机制。例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虽然是政府所属的一个部门,审计有内外审计之分,但是其进行内部审计,将有助于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改善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状况。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可以防止偏差,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确保责任制的落实,从而帮助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三)必须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内部审计程序

应建立健全政府审计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体系,内部审计机构将从行政设置转变为单位根据自身需要主动设置,逐步推行内部审计人员政府委派制。还应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形式,达到同步进行,而理论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内审工作的人员素质。建立一套监督和服务进行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改变一些内部审计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全过程的审计,达到风险审计和计算机审计良好的效果。还可以揭示、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他们存在着相当多的薄弱点和失控方向,这样的措施下,就能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还可以开展工程的、结算审计,以此来减少企业的资金消失。进而对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行有效的强化,这样的机制能进行责任追究,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达到监督和保护双重作用。只有在这样的方法下,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促进和建设作用。

参考文献:

[1]白生福.浅议内部审计和企业会计[J].科技,2009(11).

[2]陶敦勤.论内部审计与企业会计[J].商学论坛,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