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十篇

时间:2023-04-01 11:57:59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篇1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型企业 技术知识生产

一、引言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将从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为主。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型企业自然是我国实现自主创新的生力军。尽快培育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因此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然而,理论界关于自主创新的认识还存在诸多分歧。例如,有些学者将其定义为创新主体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的独立研究开发;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自主创新就是创造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进一步,关于自主创新认识的分歧又导致了对于自主创新型企业认识的模糊。为了推动理论的发展和指导企业实践,本文将对自主创新和自主创新型企业这两个基本概念进行讨论。

二、自主创新的内涵

自主创新是一个多层多维的概念,本文只从企业层面考察自主创新的内涵。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主要通过购买专利、引进成套设备等方式提高技术水平。由于需要向国外企业支付高额的技术使用费,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无法提高;由于缺乏技术标准制订的话语权,我国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十分不利。自主创新这一概念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显然,“自主”是对企业简单的技术引进行为的否定,是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强调。

本文认为,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主动从事技术知识生产,并积极的将这些技术知识应用到经济过程中的行为。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包括技术知识生产和技术知识应用两个基本阶段。一些关于创新的经典定义都强调技术、产品、工艺、制度等与经济生产过程的第一次成功结合,却并不关注它们的来源和主体。而自主创新则要求企业积极参与技术知识的生产。这正是自主创新一般意义上的创新的不同,也正体现了自主创新的内涵。

由图1可见,如果企业既不参与技术知识的生产,也不参与技术知识的应用,自然也谈不上创新。如果企业只参与技术知识的生产而没有努力的将这些技术知识应用到生产中去,这只是发明。如果企业不参与技术知识的生产,只进行技术知识的应用,这就属于引进创新。只有企业既积极参与技术知识的生产,又积极进行技术知识的应用时,才能称得上自主创新。

更进一步,根据企业在技术知识生产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将自主创新分为两类:独立自主创新和合作自主创新。前者是指企业独自进行技术知识生产的创新,后者是指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和其他企业合作进行技术知识生产的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学者将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相对立。本文认为,简单的对立二者并不可取。如果企业只是简单的照搬照抄他人的创新成果,那至多属于创新扩散的过程,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创新;如果企业在他人的创新成果基础上积极改进,添加了自主开发的技术知识,那就可以归入自主创新的范畴。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或者“二次创新”。这种自主创新也正是日本和韩国企业创新中的重要模式。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同样是自主创新的模式之一。

三、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1.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内涵

企业本质上是使用资源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来创造财富并从中获取利润的社会系统。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企业创造财富的主要方式也有所不同。自主创新型企业就是以自主创新活动为主要财富创造方式的企业。

现代企业的前身是手工作坊和工场。它们具有规模小、产量低等特点。随着蒸汽机的出现,企业生产所需的能源和运输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现代企业由此诞生。不断提高产量是此时企业创造财富的主要方式,我们可以将此类企业称为生产型企业。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仅通过简单的扩大产量已无法维持企业的发展。通过科学管理进行集约化的生产,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又成为19世纪后半叶以来企业创造财富的主要方式,相应的企业类型就是管理型企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又对企业的财富创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由集约向自主创新转变,相应的企业类型就是自主创新型企业(图2)。

这三种企业类型的演进不是一个简单的替代过程,而是在现有基础上的扬弃。也就是说,自主创新型企业并不是对生产型企业和管理型企业的全盘否定。相反,自主创新型企业必须以这两种企业类型为基础。如果一个企业不具备足够的生产规模,也不能有效的管理内部的运营活动,其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上自主创新。因此,基本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也是自主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内涵。

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的出现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很多企业的基本生产和管理能力还很欠缺。因此,建设自主创新型企业首先需要夯实基础,努力提升企业基本的生产和管理能力,不能好高骛远。

为了更加准确的区分自主创新型企业与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和管理型企业的不同,有必要进一步分析自主创新型企业的特征。

2.自主创新型企业的特征

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四个基本特征: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持续的自主创新行为,成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自主创新绩效

(1)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

自主创新意识是企业对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状态。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体现了自主创新型企业对于“以自主创新为财富创造方式”的价值认同,以及愿意积极开展自主创新的强烈愿望。

自主创新型企业对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有着清晰的认识。在它们看来,自主创新本质上是一种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方法,是企业在未来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赖以生存的基石。技术和设备可以引进,而自主创新永远无法引进,只能在企业“干中学”的过程中产生。不创新和依赖技术引进的企业最终只能被市场淘汰。

(2)持续的自主创新行为

自主创新行为外在表现为企业为了实现创新的目的而开展的各类活动。对于企业而言,首要的创新行为是应用技术知识。这是创新与发明相区别的关键。但是,自主创新行为不仅强调企业自觉主动的应用技术知识,更强调企业积极主动的参与技术知识的生产。

自主创新型企业与运营管理型企业或生产型企业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创新行为的持续性。完全没有从事过任何创新活动的企业只是少数。但大量的企业都只有少量的自主创新行为,仅推出过一两个创新产品。而在自主创新型企业中,自主创新行为是普遍存在的。自主创新型企业知道,自主创新是一场竞赛,不进则退。少量的创新虽然能给企业带来的暂时的利益,但它不能支持企业永远领先。只有持续的自主创新行为才能使自主创新真正成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主要方式。 同时,自主创新是一个学习积累技术能力的过程,持续的自主创新行为是积累技术能力的基本手段。

(3)成熟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前者是企业自主研发并实现价值的能力,后者是有效的组织、协调、激励创新行为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

对于自主创新型企业来说,它们总是能够敏锐的发现市场机会,根据这些机会形成创意,并逐步将这些创意转化为产品和服务,从中获取价值。而且,这一过程可以在企业内部不断复制。尽管自主创新的不确定性总是存在,但自主创新型企业创新成功的概率要高于一般的企业。这一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就是自主创新型企业成熟的自主创新能力。

(4)良好的自主创新绩效

自主创新型企业最容易观测到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良好的自主创新绩效。自主创新绩效是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创造的财富和价值。它最终可以通过利润、新产品销售收入等财务绩效指标进行衡量。而专利、技术方案等技术知识是自主创新的中间产品。它们虽然不能完全代替财务指标来衡量自主创新绩效,但也无疑是自主创新型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自主创新型企业的上述四个基本特征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中,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是基础。没有创新意识,也不会有持续积极的创新行为,更谈不上能力和成果。持续的自主创新行为是自主创新意识的直接体现,是自主创新能力生成的根本过程,也是实现自主创新绩效的必然环节。成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决定自主创新绩效的根本因素。良好的自主创新绩效则是自主创新型企业追求的根本目标。

同时,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四个基本特性还刻画了一个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成长路径。如果企业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其创新行为不断增多,创新能力越来越强,从创新中获得的回报也会不断增加,又会进一步增强其创新意识。企业由此步入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轨道。反之,如果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活动随之减少,创新能力也会逐步退化,可以从创新中获得的回报也越来越少,由此步入恶性的“锁定”阶段,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四、结语

走自主创新之路、成长为自主创新型企业是知识经济时代中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主动从事技术知识生产并积极将技术知识应用于经济过程是自主创新的内涵所在。以自主创新活动为主要财富创造方式则是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根本。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培育自身的创新意识、强化创新行为、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是成长为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凤朝: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11.83~92

[2]李海燕 侯书文: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J]. 河北学刊,2007,27(6):196~199

[3]李具恒:自主创新新解:“概念硬核”视角的集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7:43~49

自主创新篇2

学的来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维持性学习(或称适应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是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处理好社会日新月异发生的变化。"(这两种学习类型的提法源于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于197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回答未来的挑战》。)

长期以来,在我军院校教育中,学员的学习类型总的来说属于维持性学习类型,突出表现在学员深深陷;三个中心"(课堂、教员、教材)的圈子里,以教员和教案为核心,学习者是按照教员所规定的内容和方法去学习,以公认的准则为基础,重视模仿继承、重新获取知识成果和积累信息的能力。维持性学习是一种"执行命令"式的学习,作为军人来说,执行命令是天职,但学习是个人习得的过程,不是执行教员的"命令"。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员逐渐养成了过分依赖教员、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维持性学习观虽然也有它的合理性,培养了学员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但是这种学习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未来战争的要求。

当今社会,信息更新快、知识积累多,各学科涉及面广,新内容层出不穷,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如果在军校学习中只强调对系统知识本身的理解与掌握,仅仅满足于获得某一结论性的内容,那么学到的知识大部分会很快过时,遇到变化的情况常常会无所适从。只有学会认知,把学习重点放在掌握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上,走自主创新学习之路,才能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适应变化越来越快的环境,应付未来的挑战。

二、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特征

创新思维是指以解决问题为前提,用独特的思维方法,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知识的心理活动过程。创新能力是指实现创新思维所提出的新思想并形成社会或物质产品的能力。自主与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无从展示自主。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充分实现学习的内涵,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既体现自尊、自律的进取型人格精神,又培养创造性的新思维。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环节:

环节一:能有目的地学习。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对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及其社会价值有所认识,并能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

环节二:能有选择地学习。根据学习的要求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在大量信息面前,具有捕捉信息、敏锐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

环节三:能独创性地学习。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所学习的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种角度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使自己的视野不断拓宽。

环节四: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结果等具有自我认识和调控的能力,能主动发现学习中即将出现或已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环节五:强化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强调集体(或群体)的智慧,强调在实姓故咀约旱牟拍埽迪肿约旱募壑怠?br>如果前四个环节重在培养学习的预期性和一种个体思维精神的话,那么只有同时强调参与性这一社会性的特点,才能使学习活动不致变成象牙塔中脱离实际、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科学预见的引发和持续,又可为有效地参与提供有益的启示和良机。所以这五个环节必须结合起来,才能相互补充,体现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统一。

三、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

"教育技术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促进了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其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及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讯技术能为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提供有利的支持。但如果学员没有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学习的正确方法,没有在学习中锻炼自身创新能力的主动性,那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只能是写在教学大纲上的华丽辞藻。下段试论学员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主创新性的学习。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指导自主创新学习

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特别是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最新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正在国际上迅速流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老师帮助下,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在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下,学习的目的不是对书本的重复,不是仅仅完成教员的"命令",而是对自身知识结构的扩展,以及为实现目标主动规划学习的过程。这与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环节相一致,突破了维持性学习的旧观念,并为其他四个环节的创新学习提供指导和有利的支持。

2、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作为认知工具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

首先,自主创新性学习要求实现对学习过程的可调控性。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在多媒体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控制学习进度,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比如说,可以用个别化教学策略,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策略。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它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学员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真正体现出认知主体作用。

其次,自主创新性学习模式中学习内容具有可选择性。网络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的大容量存储技术,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从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从局域网络或互联网络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资料,通过对信息资料的查询、检索、探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平台,学习者通过创造自己的作品,可以在学习活动中锻炼创造性。Authorware、Director、VB等多媒体创作工具不仅为教员们提供了进行教学革新的手段,同时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它们进行意义建构,表达自己的观念,归纳整理学习成果。例如,学员可以把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用动画或图式表达出来,一方面是对自己学习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员教学的补充,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学员还可以把自己所收集的学习资料放在网络上,建立网上资源库或网上学习主页,这样便于进行跨时空交流,综合各方面信息,进?quot;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

自主创新篇3

对创新的需求激励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过去,创新的供给促进政策大大推动了我国的技术进步,但它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突出的问题是研发费用的支出与创新项目是否成功、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之间缺少直接、稳定的联系。许多科研工作往往具有强烈的鉴定和评奖导向,而不是市场和效益导向,导致研发与市场“两张皮”,浪费了大量的创新资源。许多研发成果获奖一大堆、专利也不少,却未能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另一个问题是不能对企业创新产品的市场推广提供有效支持。以技术研发为基础的创新产品在投放市场之初,由于生产规模小、研发费用分摊大以及生产工艺不够成熟、社会化的生产配套体系尚未形成等原因,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往往较高,需求容易受到抑制。同时,创新产品的性能和优点可能还不为外界所熟悉,导致潜在消费者的使用意愿较低。不少企业认为,其创新产品在市场导入期所面临的困难要大于研发阶段。

实行创新的需求激励政策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因为它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经济,通过需求信号引导供给方的创新和生产活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可以避免创新资源的浪费。实行创新的需求激励政策,主要是政府通过税收和价格优惠、直接补贴等措施鼓励用户购买创新产品,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购买创新产品,或者通过强制性标准和倾向性措施引导公众使用创新产品。这些政策措施也可以看成是对创新产品的补贴,但这种补贴是有前提条件的,即企业的创新成果要表现为产品,而且是因具有技术优势而具有显著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政府的需求激励政策能在创新产品的市场导入期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带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应,有效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概括而言,实行创新的需求激励政策,可以有效提升对创新产品的需求,有利于消除创新供给方对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感,减少其财务压力,从而刺激创新活动。

创新需求激励政策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发挥作用的空间巨大

发达国家的创新政策体系也曾以供给促进政策为主,如欧洲国家在航空航天领域、美国和日韩在微电子领域都组织和资助过大型研发活动。但近十几年来,国际上越来越重视创新的需求激励政策。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创新的需求激励政策在提升全社会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类创新产品的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显著地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创新活动。

面向创新产品的税收、价格和补贴政策。首先,在税收政策方面,政府通过对创新产品实施税收优惠来降低用户的购置成本,鼓励消费者购买创新产品。比如,美国对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减免最高可达34**美元的所得税;英国对采用太阳能、水循环装置和无污染涂料的“绿色住宅”减免印花税;德国对可再生能源免征生态税,而对汽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征收较高的税;日本对居民使用的****种节能设备减免税收。其次,通过区别定价,提高创新产品使用的经济性。许多国家都实行累进制水价,促进节水设备的应用;对可再生能源以高于普通能源的保护价进行收购。德国、日本等国的家庭可将自己节余的太阳能电量出售给电力公司或政府。第三,通过直接补贴家庭和消费者,提高对创新产品的需求。英国、日本等国对采用节能设备的家庭提供补贴;日本对购买混合动力等节能环保汽车的消费者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金额约为节能环保汽车与常规汽车价差的50%左右;德国对私人安装太阳能装置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

创新导向的政府采购。有关国际研究表明,在许多领域,政府采购比研发补贴更能促进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通过采购创新产品来推动企业创新,这些政策被称为创新导向的采购。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是政府采购创新产品的重点领域。政府采购创新产品,不仅为新技术提供了先导市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而且由于以“全生命周期成本”为定价依据,从长期看还可降低政府支出,为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创造机会。创新导向的政府采购政策大都集中于战略性技术领域。比如,美国政府技术采购的很大比例在国防和航天领域;欧盟国家的重点领域包括电子、医疗、医药、物流、环境、能源和安全等;韩国则把信息通讯技术作为重点。

促使企业创新的标准设定。标准是影响技术需求和供给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在能源、环保、健康、保护消费者等方面设立越来越高的标准,促使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这主要表现在:技术标准越来越细,欧盟制定的针对进入欧盟市场产品的技术指标、规定已超过**多万个;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年欧盟“电子垃圾处理法”的出台意味着其环保标准规范已经由企业的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延伸到了售后环节,即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引导创新型消费文化的倾向性措施。倾向性措施主要是指政府引导消费的行为,包括限制性规定、宣传号召、行为示范等,通过向社会发出崇尚创新的信号对建设创新型消费文化起到导向作用。

建立以需求激励为重心的创新政策体系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已开始引入和实施创新的需求激励政策。国务院颁布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6—2020)〉的若干配套政策》明确规定,要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有关部门也提出对相关创新产品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但总体上看,我国的创新需求激励政策尚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与现实的创新实践需求差距明显。同时,由于重供给、轻需求的观念由来已久,已有的创新需求激励政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建立以需求激励为重心的创新政策体系是一项艰巨任务。当前,需要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提高对创新需求激励重要性的认识。要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创新、应对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加剧的国际创新竞争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高度,深刻理解实施创新需求激励政策的重大意义,按照以需求激励为重心的要求,调整和完善创新政策的目标、重点和实施机制。当然,强调创新的需求激励政策,并不意味着供给促进政策可有可无。供给促进政策仍然可以对创新起到积极作用,在某些特定领域的作用还不可或缺,但其设计和实施也要适应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的变化,在符合战略目标要求的条件下重视市场和效益导向,并与创新的需求导向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对与创新需求激励有关的政策工具的研究和设计。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有关国际经验,注重政策的前瞻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好的政策因缺少可操作手段而难以落到实处。税收优惠、区别性价格和用户直接补贴等要能直接启动对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并鼓励创新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必要竞争。政府采购要适度扩大创新产品特别是体现国家技术进步战略目标的产品的比例。政府的标准设定要对产品性能规格和功能水平提出明确要求,而不是指定具体技术方案。政府制定的倾向性措施要有助于营造“以创新为荣”的社会氛围,使创新成为一种“时尚”。同时,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

自主创新篇4

一、繁而有序的准备

1.共同参与,制定计划

为了让分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早锻炼。我们根据新《纲要》的目标、内容与要求,针对场地小、人数多这一特点,年级组内共同讨论、制定幼儿早锻炼活动的目标及计划。把场地划分成了十二块,每块场地提供一种游戏。十二个游戏区可供幼儿自由选择,幼儿的活动机会就增多了。

2.分工明确,各尽其责

活动内容和场地的选择和划分,为早锻炼分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证,老师和保育员各尽其责,为自己组织和指导的区域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在活动过程中,每一位老师和保育员也都按照计划认真地指导,让自己所带领的区域活动材料活起来。

二、忙而不乱的组织

1.活动的游戏性

为了让幼儿对分区活动感兴趣,使活动内容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以走、跑、跳跃、投掷、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训练为基本内容,开展了许多幼儿感兴趣的体育游戏活动。如玩报纸、有趣的圈网、好玩的夹子等。并且抓住活动中的重难点,主动观察,积极地为幼儿提供帮助和指导。在分区活动中我们还遵循全面锻炼的原则,注意难易动作、新旧动作的搭配,让幼儿身体各个部位都得到全面锻炼,避免了内容的片面。

2.活动的灵活性

每一个活动内容,老师注重在组织方式上多变化,使幼儿不感到枯燥,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在活动内容的选择时应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喜爱的活动内容。而且老师还要根据活动场地和人数的多少来灵活地改变活动形式,每个区中准备十多份的材料,幼儿在选择的时候根据材料的数量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这样在指导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照顾,更加得心应手。在活动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一物多玩、自由或结伴去玩,并且随机地提醒和建议幼儿尝试一些其他的活动内容,以达到幼儿活动的全面性。

三、乐而不疲的活动

1.轻松的活动氛围

在分区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让他们带着愉快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播放一些轻松活泼的儿童歌曲,用优美的音乐代替口令声,既增强了节奏感又活跃了气氛。同时教师在活动中始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使幼儿完全没有拘束感,在活动中自然、愉快、和谐,不会因为是陌生的指导老师而感到害怕和拘谨,对锻炼就能全身心地投入了。

2.充足的活动材料

陶行知先生说:“自古以来的大科学家都是自造工具。”因此活动中所需的材料大多是幼儿收集的废旧物品,经过老师的加工就成了幼儿游戏的材料。我们根据幼儿好奇心强、喜动等特点,为幼儿准备了丰富新奇、富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激起他们活动的欲望。如有趣的草垫子、七彩轮胎、小鱼网等都是幼儿的最爱。活动一段时间以后,幼儿的新鲜感会逐渐减弱,于是我们再根据材料使用时间的长短,将废旧的材料整理起来,重新制作新的材料替换上去,让幼儿感到每天都有新的活动材料出现。因此充足的材料提供,使得幼儿能够很快地作出选择,而且在交换重新选择活动内容时也能更加明确、快速地进行。使分区活动的目的更快的达到了。

3.适中的活动强度

幼儿的特性是爱玩,有些幼儿精力旺盛,不知疲倦,这是由于幼儿期大脑兴趣占优势。因此,在活动中我们时刻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运动量,及时让幼儿调整活动强度。而且每个幼儿的活动量、强度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我们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时刻提醒不同层次的幼儿活动。

自主创新篇5

华格公司“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持续开展,不断深化,不仅丰富了“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内容,也为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公司科研攻关项目层次不断提高,科研项目与公司发展的贴近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开启了公司自主创新的“新引擎”。活动的不断推进为公司磨练造就了一支支勇于开拓创新的科技团队,徐国忠天线项目开发创新团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支团队的成功组建,不仅使公司科技人才资源产生了倍增效应,亦保证了公司在发展轨道上拥有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2014年,这支团队荣获了2013―2014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创新团队的荣誉称号。

2000年,华格公司受美国安德鲁公司委托生产射频天线用天线结构件,由于当时国内高端射频天线用特种高分子材料及制品完全依靠进口,关键技术和相关材料由国外公司所垄断,所以采用的是美国吉安公司87364射频专用料生产高端射频天线挤出外罩异型材。华格公司为摆脱原材料供应受制于人的局面,2003年,公司决定成立天线项目开发创新团队,主要以研发通信用特种高分子材料及产品为主攻方向。从天线项目开发创新团队组建以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步发展起来,如今已有成员20多人,先后培养出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技师3人,工程师5人 。为了完成一项项科研项目,他们相互协作,共同探讨,刻苦攻关,常常为了按时完成研发任务加班加点。同时,他们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高校教授专家一起攻克技术难关。10多年来,他们用业绩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先后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国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另有5项发明专利处于公开审核阶段;制定企业标准5部;研发高新技术产品2项,全部实现了成果转化,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已成为公司主导产品。在市场开拓方面,团队一直秉承着满足客户现实需求与前瞻新研发并重的策略,通过与客户国内外研发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常态的定期沟通,来获取客户对技术的需求信息,以及客户对外来市场发展的展望和趋势预测,再联合高校研发资源进行前段的前瞻性开发。一边是适应并满足客户对产品和技术的需求,一边通过前段研发来引导客户的需求和开发导向,自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项目团队共实现销售收入25482万元。

其中,天线项目开发创新团队在微波通讯基站天线外罩用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耐候、抗紫外线、抗风载及介电性能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国家公认的研究成果,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属于国际首创。所涉产品,已获美国安德鲁美国实验室认证,全面替代进口专用料而广泛应用于国际知名品牌的高端射频天线和射频终端产品的生产。团队项目技术成果先后获得多项表彰奖励,“有机化无机颗粒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无机刚性颗粒和弹性体协同改性耐热塑料及其制备技术”获200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微波通讯基站天线外罩类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12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高端射频天线外罩类功能材料的关键技术、应用与产业化”获201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高端射频天线用耐高温聚氯乙烯异型材”获2012年度江苏省优秀新产品奖。项目团队带头人徐国忠同志先后被授予“南京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熊猫集团科技功臣”等荣誉称号,成为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天线项目开发创新团队还自主开发了多款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新材料和新产品,例如:主导开发了国内第一款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射频天线用特种PVC改性材料及配套产品,性能达到并部分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世界第一款全塑通讯电缆接头;开发的“环境友好型高端射频天线用改性聚丙烯异型材”在2014年1月通过江苏省新产品鉴定,产品属于国际首创,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科技成果已广泛应用于覆盖4G频段的多频天线,公司也获得2012年度美国康普公司“亚太地区优秀供应商”荣誉称号。开发出的产品不但使企业以技术优势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填补了部分行业内的技术空白,使我国的产品和技术能够强势地参与国际竞争,为形成完整的国内产业链做出了较大贡献。

徐国忠所带领的这支创新团队,在10多年的科研创新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研发平台建设。2011年10月,南京华格电汽塑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为“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11年12月,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批准南京华格电汽塑业有限公司建设“江苏省通信用特种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平台的建设为公司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12年度华格公司科技创新成果表彰大会上,天线项目开发创新团队获得“科技创新特殊贡献团队奖”,团队成员经过这些年来的锻炼成长,现在都先后担当了公司项目负责人、技术主管等,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力量。

自主创新篇6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主创新,势在必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当今之下,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基础,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的源泉。《红楼梦》中有句名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实践证明,哪个企业有了自主创新能力,哪个企业就有了强有力的生命力,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现代化大生产企业,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才能为较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开辟新的产业、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加工新的产品,使企业发展建立在提高人的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源,才能为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支撑;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竞争优势,才能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

俗话说:“大树抗风在根深,万丈高楼在根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只有提高现代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自主创新促进企业强盛,企业的强盛必然带来国力的强盛。当今,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因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横观中外,纵观古今,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在技术进步和创新中,企业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千千万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又是支撑综合国力的基础力量。要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必须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那么,企业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呢?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贵在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关键在自主,核心在创新。我们要大胆引进国外科学技术,但绝不能搞“爬行主义”,一味地照抄照搬,比葫芦画瓢,而应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企业自主创新,就是要挺起腰板,牢固树立以我为主、奋发图强的思想,以掌握核心技术、发展知识产权、有效整合创新资源,保证自主创新取得良好效果。科学技术发展史证明,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往往孕育着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自主创新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费用,节省时间,避免高价引进技术的代价。集成化是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集成创新是加速科技发展、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由此言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要充分发挥科技院、校、所的作用,围绕优势产业,集成科技力量,实施科技攻关,加强高技术研究,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把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再创新紧密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了起来。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并在旧事物的母腹中生长起来;新事物正是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的统一,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克服是发展中的连续性的中断,是发展中的非连续性;保留则是发展的历史延续,是发展中的连续性。因此,我们进行自主创新,就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并联系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大胆进行自主创新。盲目排外,割断历史,不去继承和借鉴,就很难做到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在对外开放客观大背景下进行的,需要埋头苦干、自力更生,但也需要多方面加强与外界交流。我们要以重大技术为主线,加强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能力,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引进,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在消化的基础上创新,通过引进、消化技术,形成生产力,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实现技术快速进步,构造创新型企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形成有效的创新战略和政策决策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资金变技术、技术变资金、资金为更高层技术服务的良性循环。政策和策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生命,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要制定有关自主创新的法律、政策,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利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具有很高外部经济性的活动,仅靠市场很难使创新活动处于社会需求的最优水平。因此,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环境。依托大企业建立和完善公共技术平台,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研究开发等技术服务,以及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大对自主创新的直接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我国自主创新的战略重点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因此,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主持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良好条件。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与技术创新组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解放思想,增强企业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搞技术革新和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有一股子敢想、敢说、敢干、敢闯的劲头,思想要解放一点,胆子要放大一点,要敢于超过前人。那种畏首畏尾,怕这怕那,“不敢为天下先”的保守思想,必须抛弃,否则就只能跟在别人后边爬行,甚至一事无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企业必须具有远见、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胆识,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多个领域创出了品牌。但不能沾沾自喜,故步自封,要看到我们自己的差距。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牢固树立企业是自主创新主体的意识,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和打造创新人才队伍。自主创新离不开人才。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有位哲人说得好,人是万物之灵,人才是兴企之本。在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活动中,人的因素第一。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的作用发挥得好。由此言之,必须打造创新人才队伍,建立激励机制,对创新有功者予以重奖,营造创新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要努力构建创新文化,从教育培养、竞争择业、评价使用、报酬待遇、社会地位等各个方面给人才以肯定、尊重和激励,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参与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氛围,依靠人才在研发战场冲锋陷阵。要倡导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保护效益、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的价值观和创新风尚,弘扬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战略思维和社会心理的塑造,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自主创新篇7

【关键词】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从事自主创新、技术开发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统计资料表明:专利发明的65%、技术创新成果的75%、新产品开发的80%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仍然不高,无论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还是从创新投入、创新效益来看,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研究开发投入、科技人员比例等指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问题可从内、外两方面来分析。

(一)影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问题

首先,缺乏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由于我国实行对大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重视程度不够。各类创新项目及创新基金大多面向大企业,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这方面的政策支持,即使有少量的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对于量多面广的中小企业来说也是“杯水车薪”,由于缺乏政策保障,导致创新的效果不佳。

其次,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国的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一些中小型企业即使有创新能力也不愿意进行创新活动。

最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有待健全。目前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数量、服务质量都不尽人意,阻碍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制约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环境问题

首先,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R&D投入的力度很小,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到1%,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R&D投入,以致靠仿造度日。由于研发投入不足,消化吸收不畅,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尚未进入良性循环,总体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要求。

其次,自主创新人才短缺。人才是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人才的作用尤为重要。因各种原因,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仍然缺乏吸引力,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人才竞争上明显处于劣势。

最后,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处于封闭的环境中,缺乏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的交流合

作。

二、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

1.优化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在落实国家、地方政府已有的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方针、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政策,建立贷款担保、税收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

2.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产学研联合。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结合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联合研究开发。还应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联合,探索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合作途径,使先进适用技术得到转移和扩散,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打开有效通道。

3.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要在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先进的技术诊断与指导;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等。要鼓励和支持服务机构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展技术信息、咨询评估、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

4.中小企业要建立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机制。一要加大研发投入,研发经费要有计划地落实到位,坚持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并重。二要明确自主创新战略目标,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自身专利及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自主品牌,为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开辟新的途径。三要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参与分配,对业绩突出的技术骨干给予股权、期权等奖励。四要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5.中小企业应注重创新人才培养。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创新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小企业应把创新教育、职业培训放到更加突出位置。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条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为企业自主创新出力献策。

参考文献

[1]王勇.浙江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北方经济.2008(4)

[2]肖智润.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优化.经济问题探索.2006(10)

自主创新篇8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 常规化创新; 非常规化创新

一、 企业创新的概念体系与基本内含

从语义上讲,“创新”一词是泛指在某些领域(例如在政治、金融、文化和教育等)引入某种新事物从而造成积极变化。就企业领域创新而言,则具有二个基本层面的含义:广义企业创新与狭义企业创新。

1. 广义企业创新。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企业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的综合”(new combinations)并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是为获得潜在的利润。这种“新的综合”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引进新的产品;(2)引进新的生产方法;(3)开拓新的市场;(7)生产资料或半成品的一个供应渠道,无论该渠道是否已经存在或首次被发现;(5)形成产业的一个新的组织。显而易见,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涵盖十分广泛,包含了一切可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活动,如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资源供应链等方面创新。这些创新有些可能与技术直接相关,有些可能与技术并不是直接相关的,所以,广义企业创新是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的组合。

2. 狭义企业创新。狭义企业创新就是指技术创新,它只包括熊彼特的广义企业创新概念中的(1)和(2)两项内容。从本质上讲,企业技术创新是“识别出经济上可行的发明”(如一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或者新服务),并尽一切可能将这些新发明引入市场,实现技术发明的商业价值过程,它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内容。

事实上,技术创新是一个概念体系,它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类别的创新。从创新内容的角度,技术创新可分为产品创新(如产品品种创新与产品质量创新)和生产方法创新(如工艺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从创新性质的角度,技术创新可分为三类:一是跟随创新,就是在别人创新的基础上,引进、吸收与消化,在作一些创新,如韩国人在美国手机核心技术基础上开发出来的CDMA手机创新;二是集成创新,就是把现有技术组合起来创造一种新产品,如复印机就是在已有成熟技术基础之上进行的集成创新的产物;三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就是指前无古人地提出创意和思想,经过一系列研究活动,最终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并取得经济效益。

3. 技术创新的特点。值得强调是,技术创新虽然与技术发明有关,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完全相同。技术发明是指通过科学技术的研发活动来获得一定结果(如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有关新技术的构想或试验品。相对于技术发明而言,技术创新具有如下三个特点:首先,技术发明只是技术创新的起点,而创新是识别出经济上可行的发明,并且尽一切可能将这些发明引入市场,或者通过某些其他的方式来确保这些发明得到有效的商业应用,其目的是实现技术发明的市场化或产业化,并实现经济效益。其次,技术创新包含了技术发明成分,但是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发明。从技术创新历史来看,除了重大的原始创新(比如瓦特发明蒸汽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包含了重大的技术发明成果,并且带来了产业革命外,大多数技术创新如集成创新和跟踪创新中重大新技术发明的成份就比较少了,但从发现技术发明的商业价值上讲,它们确实是一种技术创新。最后,技术创新是多种要素有机结合的产物。发明创造只是创新中的一个技术性因素,它是由发明家来进行的。但是,创新是把技术上的灵感与商业上的努力淋漓尽致地结合在一起,它不仅涉及技术因素,还涉及资金因素、管理与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非技术创新的支撑。

二、 企业创新中的“自主”的基本意蕴

保罗·克鲁格曼(1979)在其关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收入分配的经典论文中指出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模式主要受两类活动支配:创新和技术传播。似乎一个后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竞争实力可以通过从发达国家获得技术创新资源来获得支撑。但是技术进步上的“日韩道路”与“拉美道路”告诉我们,经济主体是依赖别人创新成果,还是依靠自己主动地进行创新来提高自己竞争力,最终结果显然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在吸收别人的创新成果基础上进行主动的再创新,并且成功地实现了由后进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步入世界工业和技术强国行列。而后者则被动的吸收别人技术成果,结果仍处于落后的状态。二种技术进步策略的比较结果告诉我们,经济主体必须自主创新。

所谓自主创新,简言之,就是经济主体自己主动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从本质上讲,自主创新中的“自主”是创新中一种战略选择,其基本的利益指向是本国和本国国民的利益,而不是全球或外国人的利益;是国家的长远利益,而不仅仅是眼前利益。因此,从中国国家整体利益角度上讲,自主创新就是指在中国资本控制下的本土企业群体所进行的主动型创新活动。基于这种利益取向,自主创新可以进一步地分解为如下三个层次上的指向:

1. 创新主体指向:中国资本控制下的本土企业。从主体上讲,自主创新是相对于他人创新而言的,所以,自主创新在主体上就是指我国资本控制下的本土企业群体。这是开展自主创新的基本前提,只有中国资本控制下的本土企业群体创新,我们才能拥有创新成果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使我国在全球新的分工结构中处于“大脑国家”地位。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渐形成了“大脑国家、躯杆国家、手脚国家”的分工,并由此决定了不同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大脑国家”是以技术创新为基本战略,以生产知识与输出知识为主的国家,其共同特征是:其一,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其二,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其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其四,创新产出高。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20多个国家属于这类创新型国家。这些发达国家利用已有知识积累和科技领先地位及现有优势产业基础,处于“大脑国家”的位置,生产知识与输出知识,再一次站在新的发展起跑线的前端;大多数后起国家因为缺少科技实力和知识积累及优势产业,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处于“躯杆国家”或“手脚国家”的位置,只是接受知识或应用知识,最终只能跟在发达国家后面进行更艰难的追赶。

就目前总体情况看,我国仍然处在“躯杆国家”的地位。截至2005年,我国国内申请人获得的发明专利数量仅占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37%。在汽车、飞机、仪器仪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含金量”较高的领域、我国授予的专利多为外国公司所拥有。这表明技术创新的主体不是我国本土企业,别人生的孩子终究是别人的,这就谈不上自主创新。因此,强调自主创新,从主体上讲,就是中国资本控制下本土企业自己进行创新。只有自己企业进行创新,才可能拥有相应的创新成果的自主知识产权,否则只能处于世界“食物链”的底端。

2. 创新性质指向:本土企业的积极主动型创新。从创新的性质上讲,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进步中的“拿来主义”而言的。技术进步中的“拿来主义”表现为对技术成果“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具体表现为:一是简单跟进型:单向引进——消化,对外国技术亦步亦趋,逐级跟进。二是被动引进型:就是通过购买外国先进设备、专利、图纸等技术创新成果直接投入生产,不进行消化和“进口替代”。三是合资引进型:就是试图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策略,以期达到外资企业的“本土技术溢出”效应。这三种形式实质上是被动型技术进步战略,技术成果主导权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在过去相当长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或行业,习惯于采取这种技术进步策略,结果是使我国某些行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泥潭。

自主创新本质上要求在“技术创新成果上不仅要求所在,还要求所有”。因此,这就不仅要求本土企业进行创新,而且必须采取积极主动方式开展创新。它实际上包括二个层次: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创新和模仿基础上的再创新。一是自力更生型:在得不到外界知识和技术供给的情况下,从对基础原理的学习起步,基本上通过自身努力,综合国内资源独立发展出自己的技术体系。如我国的“二弹一星”等。二是模仿创新型:就是在高强度消化吸收情况下,进行自主开发,以取得市场优势,同时向前端基础应用科学延伸。如韩国、日本企业创新模式,这二个国家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却要花比引进项目费用多3~10倍的钱来消化吸收,形成了“引进-吸收-试制-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这二种是主动型技术进步战略,技术创新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本土企业拥有自己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

3. 创新能力指向:本土企业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自主创新的最高境界就是本土企业创新能力上的自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质上是本土企业(包括行业和国家)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只有本土企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具备了这种持续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我们才能真正具备了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具有了持续的国际竞争力。主要理由是:其一,技术并不仅仅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人工制品”,而且也是被组织所掌握的诀窍、惯例和程序。物质形态上技术成果会随着“外溢效应”逐渐消失,但是内生于本土企业里的不断发展的创新能力却是持久的。因此,决定企业持续竞争力并从技术进步中得到长期回报的重要保证往往是企业具有的动态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不是单纯地对某种特定发明的持久控制。其二,也许物化在设备上的技术可以买到,但是,决定本土企业竞争力和国家未来命运的创新能力是绝对买不来的。创新能力只有由本土企业组织内生地发展出来,而没有任何组织之外的力量和过程可以替代。其三,许多在创新活动中居于前沿的外国公司有时又会有步骤地散布创新成果,其用意当然不是为了帮助本土企业提高竞争力,正如鲍莫尔在分析西方大型企业向外自愿散布专有技术内在动机时所指出的,他们自愿散布专有技术当然是为了“得到一份适当的回报,或者是牵着竞争者的鼻子走。”这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企业散布技术的要害:能封锁时就封锁,让你技术无法独立;当你有望发展出独立技术时候,就急忙将技术转让给你,延缓技术进程。其实,他们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本土企业乃至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拥有自己相对独立而全面的经济体系,以及与此相适宜的相对独立而全面的技术支撑体系,这是大国实现独立和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而构建这个独立的技术支撑体系的微观基础就是本土企业群体要成为创新主体,重塑本土企业、行业乃至整个民族持续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历史告诉我们,创新能力只能内生于我们本土企业组织内部,别人无法依靠。依靠别人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

三、 企业创新中的大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熊彼特曾经用诗的语言指出:“不断的创新就像是跳动的琴弦,奏着经济成长的美妙乐章,……”那么,究竟是谁在拨动创新的琴弦呢?这在企业创新理论上似乎一直存有争议。在熊彼特创新命题中,“拨动创新琴弦的正是那些领导市场的巨型公司”。谢勒尔(Scherer,1980)研究表明,绝大多数革命性创新成果(如白炽灯、无线电电报和电话、同轨通讯卫星和计算机等等)并不是由成熟的大企业,而是由独立于成熟大企业之外的新兴企业推进的。《改变世界的13位男性》作者兰德拉姆提出的“创新悖论”似乎也证明谢勒尔的说法:即在大规模的产品创新和概念创新中,产业巨子和专家从来未能走在创新的前面,反而却是初入门道的创业者,如盖茨、乔布斯、特纳、海德等企业家,他们来自民间,特别是他们根本不是已有大型企业(如IBM、GMC等)的高级管理人员。这些争论实际上提出一个谁是企业创新中主体的问题,也是我们理解企业自主创新中企业主体内含的基础以及我们的政策取向问题。

实事上,企业创新中主体问题体现了人类知识积累与创新的二种基本范式。根据创新活动是否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种常规化行为,可将企业创新的分为两种基本范式:一是“成熟型企业的常规化创新”;二是“创业型企业非常规化创新”。

成熟大企业常规化的创新是指大型企业日益接管了技术变革的过程,将其从一个间歇而且不确定的发现过程,转变成接近于常规化的企业内部事务,由大公司中指挥很多其他事务的科层机构和管理过程来控制。这种创新范式如图1所示。

这种典型的“熊彼特创新命题”中的大企业创新范式的特点是:(1)创新来源的内部化:大企业往往是在企业内部通过建立中央研发试验室,将经济中的一部分研究与开发活动变成了一种内在的、有管理的、有控制的过程;(2)创新管理的事务化:创新活动中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作用越来越下降,“技术进步越来越成为受过专门训练的专家小组的业务”;(3)创新资源投入的程序化:表现为企业系统地决定要在研发中投入多少资金,在这个领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与竞争对手往来,甚至系统地决定公司的实验室应该发明些什么;(7)创新成果的可预测性:常规化创新常常偏重于生产工艺和产品中的稳步和持续的技术进步和改良、提高可靠性、增加产品对用户的适用性以及开发产品新的功用方面。

创业型小企业的非常规化创新是指独立大企业之外的创新者通过创业形式所从事的创新活动。这种创新范式如图2所示。

这种创业型企业创新范式的特点是:(1)创新与创业密切联系在一起,创业是创新的实现形式,即一旦一个新的技术发明被证明是成功的,发明者或者与之关联的企业家通常会通过创立新公司来提供新的产品实现创新;(2)创新活动往往来自民间,不存在类似于大型企业的复杂科层机构的控制和常规化创新的压力,成功的创新充分体现了企业家精神——好奇心、异想天开和胆识,以及得益于那种“有启发而自由”的社会氛围。开创微软时代的比尔·盖茨与开创Google时代的佩吉与布尔等就是在“有启发而自由”的社会氛围里成长、思考并创造着的企业家;(3)创新成果往往具有一种革命性影响,要么开创一个新产业(如比尔·盖茨),要么开创一个新的市场(如汤姆·莫纳汉)或完善交通(如本田宗一?)等等。

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无论是成熟的大型企业,还是创业阶段的小企业都是“拨动创新琴弦的”主体和创新来源,只是它们在创新过程中采用了不同创新范式。这二种创新范式形成了技术创新中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专业分工。正如威廉·鲍莫尔所说,“它们都是不能完全替代的。不过存在着可预测的专业化趋势:企业家提供更加不同以往的、突破性的创新,而大企业的研发机构提供对那些突破性成果的进一步的改进,从而使之更有用。这样,这两种类型的创新企业扮]了超加性互补(Superadditive Complemenany)的角色,从而经济增长在这种分工下显著提升。”

因此,在把我国构建成创新型国家战略中,无论是成熟的大型企业,还是创业型小企业,他们都应是我国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创新主体。我们不仅要重视大型企业的常规化的创新,鼓励大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使创新常规化;同时,也要在全国培育创新文化,为那些独立于大型企业之外的创业型小企业创新提供适于其成长的“有启发而自由”的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威廉·鲍莫尔.资本主义的增长奇迹——自由市场创新机器[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3]傅家骥,雷家骥,程源.技术经济学的前沿问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自主创新篇9

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而且也是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源头活水。美国企业家早就发出警告:“要么创新,要么灭亡。”“不创新,就灭亡。”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将“要形成对环境的应变力”作为企业长寿的三大秘诀之一加以强调,而创新则是企业“形成对环境的应变力”的根本途径。百年长安青春不老且历久弥新,源于其持续创新所激发的不竭动力。

“长安模式”打造“中国第一自主品牌”

2011年4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视察长安汽车后,有感于长安自主创新精神及取得的辉煌成绩,兴致勃勃地挥毫写下了“百年长安,自主未来”的题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视察后也赞誉长安为“中国第一自主品牌”。在就作好长安汽车自主创新的宣传工作部署中指出,长安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推动的系统工程,走正向开发之路,才是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阳光正道。

自主创新与自觉担当、自强不息一样,是长安一以贯之的品格或基因。作为洋务运动产物,长安既开当时开放与革新的风气之先,又率先探索形成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技术进步理念。1862年上海洋炮局的建立,相对于传统手工制作长矛大刀来说,其观念、技术、组织、管理、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是显而易见的,甚至是里程碑式的。在李承干任厂长时期,他不但非常重视技术革新,带领职工钻研攻克技术难题,对机枪、步枪和迫击炮等武器均有重大改进革新,研制的宁式24式马克沁重机枪、82迫击炮等武器,因性能精良、质量可靠而享誉兵工界,曾9次获得政府嘉奖;还同时深入探讨中国兵工事业停滞的原因,从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经营管理、职工培训和企业文化等多方面锐意革新、励精图治。回到新中国怀抱以后的长安,就更加重视技术革新和管理革新了。这些都为新时期长安的自主创新形成了必要而深厚的文化积淀。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核心技术缺乏始终是制约我国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为克服此瓶颈,我国汽车行业在探索中形成了联合、仿制、借外国平台来运用、买外国的产品技术和平台、自主研发等多种研发模式。这几种模式虽然不好说谁对谁错,但实践反复证明,用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用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事实上,针对我国企业较长时期存在的“以市场换技术”倾向,原日本驻华使馆官员伊藤忠太郎曾经提醒说:“中国似乎过多地希望外企转让技术,但是能否实现技术转让,值得怀疑。只靠引进生产线,与外国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现在看来真是不幸被言中。从世界范围内看,日本企业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最为成功。但是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使日本人现在也不得不超越模仿、进口和采用他人技术的阶段,学会由自己来进行真正的技术创新。”对此,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深有感触,他说:“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对此,长安也有切肤之痛。在早期的合资合作过程中,由于核心技术被外方掌控,更换一颗螺丝钉都必须向外方报告,等待对方的层层审批。这使长安人深刻认识到,仅仅依靠合资合作的方式而不掌握核心技术,中国汽车行业永远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坚定了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决心。在中国汽车行业逐步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过程中,1987年,长安在微型单排座货车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双排座微型货车;1998年,历经4年与铃木公司联合开发的长安之星取得成功;1999年,长安就把“自主开发”正式写进了企业长期发展规划。2001年底以CM8启动为标志,长安参与联合开发的程度从三分之一、二分之一逐步提高,历经“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我为主、联合开发”进而达到“以我为主、自主开发”,形成了自主研发、自主管理、自主品牌“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这一模式命名为“长安模式”,走出了“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中国汽车自主创新之路。

如今的长安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实力越来越强,取得了一系列令人信服的成果。2009年和2011年,在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对729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中,长安汽车的自主研发实力连续2次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一位。2011年,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全球品牌汽车的销量排名,长安汽车以168万辆的自主品牌销量位居全球第13位、中国第1位,连续第六次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一自主品牌。“十一五”时期,长安累计投入120亿元,建成涵盖振动噪声、碰撞安全、制动性能、底盘试验、驱动系统等在内的14个领域的国际先进实验室,拥有安全碰撞与振动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在国际公认的汽车研发领域286项关键技术中,长安已经掌握了262项。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领域,长安已掌握整车控制、电机控制、动力电池管理三大核心技术,突破了重度混合动力技术难关,具备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水平。截至2012年6月,长安累计申请专利5 223件,其中发明1 141件,居中国汽车行业前列。产品创新厚积薄发,奔奔、悦翔、逸动、睿骋等一系列叫好叫座的经典产品不断推向市场,赢得了良好声誉。2012年9月,第18届“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在英国揭晓,长安汽车品牌价值升至346.3亿元,位居第九位。

开放式创新优化配置和利用全球资源

自主创新并非像有的人理解或批评的那样是闭门造车。“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长安模式”,以广阔的世界眼光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自始至终坚持开放思维和开放式自主创新。

构建“五国九地”全球研发体系。长安以全球化视野和开放式思维,整合利用全世界的优势资源。从把“自主开发”正式写进了企业长期发展规划起,长安即派人到意大利都灵设立办事处,2003年在意大利都灵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海外汽车研发中心,主攻汽车造型设计;2008年在日本横滨成立研发中心,主攻汽车内饰和精制工艺;2010年在英国诺丁汉成立研发中心,主攻汽车发动机和变速器;2011年在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设立我国第一家在美国的汽车研发中心,主攻汽车底盘技术。长安还在重庆、上海、北京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基本形成了“五国九地、各有侧重”的全球研发体系,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协同研发。此外,还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联合建立技术中心,探索“政产学研用”新模式。

打造“内培外引”相结合的人才体系。长安确立了“内培为主、外引为辅、放眼全球、为我所用”的人才观,网罗全球汽车优秀人才,打造全球人才聚集高地。目前拥有来自丰田、宝马、福特等全球资深专家70余人,其中,10名专家入选国家“”。已建立起一支6 000余人的科技队伍,包括国内专家和博士研究生150余人、外籍专家300余人,拥有了比较雄厚的人才储备,为打造中国汽车第一自主品牌提供人才支撑,成为推动长安向世界一流汽车企业迈进的重要力量。

坚持自主开发与合资合作两条腿走路。长期以来,长安认真落实国家“既开放又自主”的发展战略,使合资合作与自主创新两条腿走路保持了良好的平衡。长安通过与福特、马自达、铃木、PSA等的合资合作,从思想观念、产品开发、制造技术、质量控制、过程控制、供应商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学习借鉴。还通过人员的交流,一方面派一些员工到合资企业去工作之后又回到长安从事自主品牌的开发,另一方面还相继派出1 000余人在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进行了专业化培训。如20世纪80年代,长安即派人去日本企业学习,一批40人,每期半年,持续了两年多时间,这为长安的后期发展积累了必要的人才基础。多年在全球各地学艺的经历,既开阔了长安人的视野,也坚定了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信心。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长安还特别注重向竞争对手、客户和伙伴学习,注重技术的积累,注重技术创新的投入,注重体系建设的支撑,为自主创新之路夯实基础。

持续实施开放式自主开发战略。2004年,长安总结了自主创新战略的三步走与五大特点,即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以我为主的自主开发战略——为培育长安的自主开发能力,在新车开发过程中,以‘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世界资源,走‘以我为主、自主开发’之路。坚持从联合开发向自主开发转移的方针,实现‘三步走’,全面提升自主开发能力。具体讲,近年来长安在自主开发上有五个特点:一是借助全球之力;二是坚持自己队伍的培养;三是站在高起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建立自己的开发系统;五是始终坚持科学的态度”。

2012年,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又概括了在新阶段长安自主创新的三大思路:“第一,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用全球资源武装自己,而不是闭门造车。我们在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把全球优秀的人力资源吸引到长安这个平台来。第二,把技术进行分类管理提升,将七大总成、四大工艺、一万多个零部件、几百项关键技术都进行了分类,一项一项对标,全球是什么水平,长安是什么水平,差距在哪儿,然后制订自己的技术路线图。第三,在一些缺项技术上,加紧补缺,特别是在海外补缺。比如,我们在美国的研发项目是底盘,有助于把我们的底盘总体调校技术提升到新的高度。此外,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全球范围内的兼并重组,也可快速弥补关键技术缺口。”

坚持不懈并且日益深入和广泛地实行开放式创新,成为长安自主创新的显著特点。

全方位系统化创新 建设世界一流汽车企业

长安的自主创新之所以取得丰硕成果,在于其一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多维度、立体化创新实践,从而为持续自主创新创造了必要而良好的文化氛围、体制机制与物质条件。

全方位持续建设创新文化。在《长安文化手册》(2004年版)中,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洋溢在字里行间。如“长安精神—学习、创新、敬业、树人”。“长安经营哲学——观念的超越才是真正的超越:要适应未来竞争,具备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思想,具备创新意识等五种意识,才能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在“科技创新理念”中,认为“长安得以成为中国最长寿的百年企业,其秘诀就在于不断地创新”。提出要“不断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研制开发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为长安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企业准则”中,将“创造激发在收获前”作为六大准则之一。将“勇于创新,不守旧”作为“员工行为规范”。把“广大共产党员必须做抓创新的表率”作为四个表率之一。

在《长安行天下——长安汽车领先文化理念体系》(2009年版)中,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如“长安精神”之“激情创新:我们对汽车事业保持激情与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我们敢于打破一切束缚和常规陋俗,鼓励一切有助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想法和行动;我们鼓励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进行大胆尝试,把失败当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如“产品与技术理念”之“自主创新:我们坚持自主创新,以此形成长期核心优势。与此同时,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科研合作,广泛吸收和借鉴汽车行业的最新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如“销售理念”之“激情创新:充满激情,勇于创新。我们打破一切常规,勇于尝试,探索和创新销售方式,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如“管理理念”之“制度完善:我们坚持学习、总结和创新的原则,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制度与流程体系”。如“合资合作理念”之“共赢发展: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和‘合资合作’两条腿走路,不断改进,不断超越,逐步实现世界一流的汽车的梦想”。

培育“创新实践者”队伍,提升创新领导力。熊彼特认为:“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为全面培养和提高创新领导力,长安构建了自己的领导力模型进行修炼。从《长安汽车领导力模型》CL1513(2010年版),到《长安汽车领导力模型》CL1721(2012版),其领导力七大角色之一的“创新实践者”角色,由二项内容增加至三项,即“对标学习、创新变革和不断改进”三大能力。强调“以不断创新、自我批判的理念,认真审视所有的工作,以开放的心态结标国内外一流企业,积极发现问题和不足,立即改进和提升;勇于打破陈规陋俗,敢于闯、敢于试,积极推进各项创新活动;每时每刻、全员、全过程,不断改进和完善,追求更加卓越的事业成就”。

在“创新变革”能力中,长安要求“用‘永不满足、永无止境’的理念,不断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创新;深化改革,不断调整和优化运行机制,充分释放机制活力;建立管理创新平台,营造全员创新氛围”。大力提倡11种创新变革行为,即“牢固树立创新、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发展的根本手段的理念,要‘永不满足、永无止境’地创新;围绕价值创造和减少成本费用,针对工作中的问题、挑战,运用先进的理念、技术和工具等方法,通过跨部门、跨专业、跨层级的合作,进行商业模式、战略、产品、技术、市场、管理、组织、文化等领域的创新活动;树立‘时时、事事、处处、人人创新’的意识,敢于打破束缚和陈规;对长安事业永远保持激情和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正确认识和面对创新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在可承受的风险内鼓励大胆尝试,宽容失败,把失败当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积极进行机制改革,特别是组织、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激励约束的力度,做到不断催生动力、激发活力、传递压力、提升能力;改革有风险、有挑战、有压力,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要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推改革;积极做好预案,妥善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尽量减少改革中的成本;建立管理创新平台,鼓励全方位、多角度的‘创新’活动;大力鼓励、倡导、宣传和推广创新的精神和成果”等。要求以“从我开始,从今天开始,让创新成为每个人的自觉习惯”为创新责任用语。指明了提升创新能力的必须掌握的工具与方法。

为调动广大基层员工参与持续改善创新创效的积极性,长安已经持续10多年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收到合理化建议618 000多条、采纳实施412 000多条、节约创造价值近20亿元,累计奖励汽车72辆。这既激发了全员参与创新的智慧与热情,也为长安汽车自主创新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管理、制度、流程、品牌建设等全过程不断创新。1999年以来,“以眼睛盯住市场,功夫下在现场”和“做四有长安人,造一流长安车”理念为灵魂的MLDQ管理,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所创立的以市场、现场、素质、品质为重点的系统化、流程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并于2001年荣获第八届部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创造了第一个民族汽车管理品牌。基于“速度和安全”为核心、时间标准管理为基础、以实现敏捷管理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的长安敏捷管理,荣获2003年第十届部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在长安3SC管理中,提出在严格管理为基础、科学管理是保障基础上,实现以全员创新为灵魂,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创新。截至目前,长安已经构建设计、采购、制造、质量、售后五个方面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3 000多项流程规范和近5 000项试验评估标准,牵头并参与制订了国家和行业标准15项,形成了独具长安特色的管理体系。其以开发流程为核心的自主研发管理体系(CA-PDS),面向成本设计管理体系(DFC),供应商技术支持体系(STA)、长安精益生产体系(CPS)、质量全面体系(QCS)以及客户关系管理体系(CRM)等也先后荣获国家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2010年10月,长安汽车全新品牌战略成功,形成了以企业品牌为主导、主流,乘用车品牌为核心、商用车品牌为支撑、企业公益品牌为提升的互为依托、互相呼应、互补互利的品牌矩阵,确立了品牌建设三阶段目标,打造品质长安、品格长安、品德长安。

自主创新篇10

通过引入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各指标间的特性,考虑到指标间的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研究,厘清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程度,并进一步预测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未来发展趋势,为河南省构建自主创新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主创新;主成分回归;能力测度

创新能力是创新驱动的核心.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技活动中持续提供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与新发明的能力[1].创新驱动关键在于创新能力的提升,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就很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经济发展竞争力更是无从谈起.自主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如何评价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保证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本文通过选取2004—2014年河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构建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4个一级指标包括20个二级指标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对河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估预测.

1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准确评价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构建客观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的选取评价指标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质量.因此,在总结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本着既要全面反映创新能力的内涵、又要方便资料获取的思路,本文参考《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报告2013》[1]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和创新环境四方面进行评价.由于河南省统计年鉴提供科技方面数据有限,搜集数据也存在缺失,本文所选指标需待修正.有效专利指标与其他指标相比更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区域累积创新能力,将有助于对自主创新能力的考察从静态拓展到动态的过程中[3-6].因此本文将采用有效专利授权数指标作为因变量Y,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来解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7],对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研究.

2数据分析

2.1研究方法在评价自主创新能力时,要结合地区创新活动的规律,考察不同因素对整个地区创新活动的贡献,确定合适的权重,选取适宜的评价方法很重要.目前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方法比较多,主要有DEA、灰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基于科学性、实用性、适用性原则,本文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来将相互关联的多个变量化成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变量,再以主成分为自变量与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形成主成分回归分析.然后再将原始变量代入主成分,还原成主成分回归模型,最后对影响河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进一步的预测分析[8-9].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分析河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的研究样本选取了河南省2003—2013年的数据.本文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变量Y、X1~X20做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不仅Y与X1~X20都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而且X1~X20之间也存在相关性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自变量间可能存在多元共线性.

2.2分析过程本文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收集到的数据[10].由于原始的数据涉及不同的计量单位,为了能够使数据具有可比性,首先借助SPSS对原始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见表3.然后选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初始因子分析,设定主因子的特征值必须大于1,按照因子分析的原则,所选取的主因子对方差解释的累计百分比应达到85%以上.找出主成分,再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看出样本指标的内在联系.根据输出结果可以看出,有2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这两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117%,综合因子损失只有7.883%.根据主成分选取原则,取前2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20个指标是完全合理的,见表4.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主成分F1、F2和标准化的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后,对有效专利授权数Y和两个主成分F1、F2进行线性回归拟合,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见表5.根据表5中的数据,该模型的标准误差为0.093,提示模型预测的稳定性较好,该值越小则模型预测因变量的效果越好,此外,对于该模型,F=569.07,P<0.001,说明回归模型在总体上是显著的,证明本文所建立的主成分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

2.3结果分析建立了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根据2004—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评价分析了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得出了与实际较为相符的结论.并进一步根据模型进行预测得到有效专利授权量的未来变化趋势,见图1.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河南省自主创新水平在时间维度上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较低.不管是从总量还是相对量的角度来看,政府资金在河南省高校科技活动经费中的投入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河南省科技活动经费中企业资金的绝对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量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这说明,河南省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能力较弱,河南省科技活动经费中政府投入的资金较少,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力度.因此,河南省应该加大科技人力、物力资本的投入总量和扶持力度,进而促进科技产出能力的提高,才能带动全省创新能力的深入全面发展.第二,河南省创新投入产出水平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产出效益不高,自主创新产出能力较低.河南省研究与开发机构具有一定的优势,无论是机构数量、科技活动人员数量还是R&D人员的全时当量在全国的排名都比较靠前.但是创新产出的排名却比较靠后,2003—2013年河南省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比重较低,河南省不仅需要增加创新投入总量,更应该加倍注重创新投入的力度和效率,特别是R&D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创新制度来加快企业的自主创新环境的建立,促进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从而促进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第三,河南省创新成效不断提高,但是科技转化能力较弱.2003—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不断提高,但是创新环境方面政府资金在科技活动筹集资金的比例,无论是总量还是相对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制约了产学研的合作和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总的来说,2003—2013年河南省创新环境和创新投入水平低,导致总体上河南省创新产出水平低,但是河南省的创新成效在逐渐提高,在各方面综合作用下使得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处于缓慢增长阶段,自主创新发展潜力巨大.

3结论

基于河南省2004—201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通过构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估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河南省自主创新资源存量丰富,自主创新潜力巨大,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缓慢,企业规模急需扩大.河南R&D投入水平在中部地区居首位,但投入强度不够,实力不强,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河南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整体趋势落后于相对领先省份,在承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

参考文献:

[1]肖新平,宋中民,李峰.灰技术基础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统计简报[EB/OL].2009-11-18..

[4]杨中楷,孙玉涛.基于专利持有模型的我国有效专利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2):254-257.

[5]MARKS.Howvaluableispatentprotectionestimatesbytechnologyfieldusingpatentrenewaldata[J].RandJournalofEconomics,1998(29):77-107.

[6]杨中楷,沈露威.基于有效专利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与经济,2010,23(1):30-33.

[7]郝黎仁,樊元,郝哲欧.SPSS实用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304-314.

[8]谢世堂,周海迎,何静,等.主成分回归在医院目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5):717-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