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业十篇

时间:2023-03-22 06:16:33

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篇1

论文摘要:一个国家制造业自主创新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了该国工业化程度的高低,更反映了其综合国力的强弱。目前,我国制造业已具备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自主创新投入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制造业自主创新力的提升。本文对阻碍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发展的种种瓶颈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对制造业发展影响较大的重点产业中自主创新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制造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

1.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其自主创新水平不仅决定了该国工业化程度的高低,更影响着其综合国力的强弱。尽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间,中国制造已逐渐发展壮大,并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然而,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开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自主品牌廉价低端、缺乏核心竞争力、高度依赖国外技术等问题一直阻碍着其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对种种制约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发展的瓶颈进行分析,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国制造业认清自身问题,推动其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IT产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产业)是OECD界定的高技术产业,同时也是能够支撑、拉动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产业。IT、汽车两大产业在刺激科技进步、提高效率的同时,形成获取巨大利润和扩大再生产的良性循环[1],对拉动国家GDP增长、解决就业、提高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这两大重点产业却存在着缺乏核心技术,发展呈“空心化”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两大产业在自主创新活动的投入为整个制造业之最。因此,着重分析IT、汽车这两大出现矛盾的高技术重点产业,得出的结论将比分析一般产业更具代表性。

2.技术创新瓶颈分析

2.1技术改造力环节

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投入之比是衡量产业对引进技术的学习及二次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2]。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3],2006年制造业平均技术引进吸收比为14.9%,在制造业29个产业技术引进吸收比的排序中,中低技术产业占据了前两位,医药制造业是排名前五位中唯一的高技术产业,而我国制造业两大重点产业IT和汽车的技术引进吸收比分别是9.9%和10.2%,比制造业平均水平低了近5个百分点。

世界发达国家对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过程极为重视,而我国制造业整体低下的技术引进吸收比恰恰说明其在技术上不思进取,对国外技术过于依赖,甚至不愿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变为自有技术,导致在技术环节不得不处处受制于人,并每年支付高昂的技术引进费用。医药制造业虽是高技术产业且在该项排名中位列前五,但其对国家经济、科技的影响显然不及重点产业,而最接近技术引进吸收比1:1的两个产业既不是重工业也不是高技术产业,对制造业整体发展的影响更为微弱。反观对国家经济、科技发展影响最大的IT、汽车两大重点产业,其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的技术引进吸收比说明这两大产业过于轻视技术引进之后的消化吸收过程。而引进、消化、吸收的关系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国外技术的本土化进程,还会令我国企业在技术环节处于被动,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困境[4]。另外,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是有限的,不断地引进新技术而不注重消化吸收转化为自有技术,只会大量地消耗科技经费,削减企业自主研发技术的资金,严重滞缓我国企业自有技术研发水平的提高。

反观日本和韩国,其制造业的迅速崛起正是取决于在技术引进的同时大幅度增加消化吸收的投入,这两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大致保持在1:3的水平,而我国制造业约1:0.15的平均水平与其较之相去甚远,两大重点产业IT、汽车的技术引进吸收比甚至还低于我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重引进、轻消化,没有或很少有二次开发,缺乏对引进技术的“再设计”,不仅令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其“空心化”的发展也将严重阻碍未来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2.2技术本土化环节

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与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之比是衡量国内技术竞争力以及产业对国外技术依赖程度的指标。其中,2006年制造业29个产业购买国内外技术经费比的平均水平为19.87%,在该项排名前五位的产业中,除排名第一的医药制造业为高技术产业,其余均为中低技术产业。而两大重点产业IT、汽车购买国内外技术经费比分别为2.75%、15.65%,均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IT产业2.75%的比值更是在29个产业中排名最后一位。

尽管国家在不断加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但制造业平均19.87:100的购买国内外技术经费比仍折射出我国制造业自主技术竞争力的孱弱。除个别如医药、家具、石油加工等产业外,在技术上普遍对外依赖程度高。其中,汽车产业15.65%的水平更反映了我国汽车产业始终没有摆脱外资控制的发展现状——尽管与外资合作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但在技术上以依靠进口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力,为外资汽车做“品牌加工”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改善。此外,IT产业在该项排名中位列全制造业最后一位更说明了其对国外技术的高度依赖。而高度依赖国外技术容易使国内IT产业陷入“技术陷阱”——所谓“技术陷阱”,是指中国缺乏自有先进技术,不得不以高价从国外引进;而在努力制定国有标准的道路上,却面临着别的国家不接受中国标准,导致中国标准走上孤立的危险。

3.创新效率瓶颈分析

在2004至2006年我国各行业中止创新活动的企业分布情况中[5],采矿业和能源业中止创新活动的企业数均不超过200个,而制造业中止创新活动的企业数却高达13,372个;采矿业由于“技术不成熟”而导致中止创新活动的企业占到了51.5%,为最高,能源业企业中止创新影响因素最高的是“出现了新的、更好的技术或产品”,占到了39.4%,在制造业中,影响因素最高的是“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占到了40.5%。采矿业由于行业自身受国家宏观控制和影响较大,行业规模极为有限,平稳发展是其主要行业特征,而该行业自身对自主创新的需求一般,因此由于技术原因导致其企业中止创新活动属正常现象。而能源业同样也受国家控制,其情况与采矿业基本相似,因此技术问题同样是其企业中止创新的主要原因。反观制造业,由于其行业规模较采矿业、能源业不可同日而语,并且时刻面临市场上激烈的竞争,因此其参与创新的企业基数极大,从而导致中止创新的企业数也相对较多。其中止创新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这即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尽管制造业多数企业已具备自主创新意识并已着手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但由于创新速度过于缓慢,使得企业对创新的规划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从而导致了多数企业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原因而中止自主创新活动。

4.创新环境瓶颈分析

对研究院所和高校支出与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之比是从侧面反映“产学研”联盟中“产”与“学”、“研”联系紧密程度的指标。其中,2006年制造业29个产业的平均水平为31.34%,在排名前五位的产业中,唯一的高技术产业是医药制造业,其余均为中低技术的轻工业产业,两大重点产业IT、汽车的比值分别是6.60%、20.7%,排名最后两位。

“产学研”联盟是使“产”、“学”、“研”各方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达到共赢的载体,其中“产”与“学”、“研”联系的紧密程度往往决定了该产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如果“产”与“学”、“研”分割,会使得成果评价标准分割,甚至在应用研究的技术成果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就急于出让“成果”。而企业作为技术受让方,限于人、财、物和能力,在没有完成实验开发的思想和物质准备的情况下,就贸然接受“成果”。“产学研”的脱节,在目前产业自身尚未真正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情况下,必然造成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效率的低下。而我国制造业31.34%的平均水平,也恰恰表明了其与研究院所、高校联系的不紧密。而排名前五位的产业的规模都极为有限,其“产学研”相对较紧密的联系也无力影响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整体格局。反观IT、汽车两大重点产业,其排名全制造业最后两位的比值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科研、制造各自为战的现状;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些产业对国内研究院所、高校整体科研水平的不信任。

5.对策与建议

制造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然而,当前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并不容乐观,特别是IT、汽车两大重点产业,其相对较短的产业历史和贫乏的技术积累使得缺乏自主创新力的局面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反观中低技术产业和轻工业,由于悠久的产业历史和长期的技术积淀,其无论在自主创新力、国际竞争力上都强于重点产业,但由于行业规模所限,其较高的自主创新水平却无力改变制造业整体自主创新力孱弱的现状。技术环节重引进、轻消化,依赖国外技术,“产学研”各方联系松散,创新速度缓慢等一系列瓶颈严重阻碍制造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令制造业未来的发展隐患重重。

综合以上问题,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如下:

(一)加大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投入,将国外先进技术转化为自有技术。应匹配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加大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力度,尽快将引进技术转化为自有技术,避免长期支付高昂的技术引进费用。

(二)加大自主研发技术力度。高度依赖国外技术不利于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只有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才能培养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从而摆脱外资的钳制并与之竞争。

自主创业篇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企业是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是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6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取得积极的进展。

一、企业自主创新资源投入能力

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经费和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和创新人力资源投入增长较快,但企业自主创新经费的投入仍处于较低水平,创新型人才比较缺乏。

(一)科技活动经费和创新人力资源投入增长较快

*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6.36万人,比上年增长25.7%,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96%,比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自主创新活动人员共计3.43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的1.06%,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按实际工作量折算的R&D人员投入量为2.68万人年,比上年增长15.5%。我省工业企业办科技机构中有博士301人,有硕士1174人,比上年分别多出42人和137人。*6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投入科技活动经费1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47.1%,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从*5年的1.10%上升到*6年的1.17%,其中,R&D经费55.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5%,R&D活动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57%,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虽呈上升的态势,但投入强度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

分规模看,*6年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投入总量的78.5%,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占21.5%,而*0年大中型与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R&D投入的比例分别为51.6%和48.4%,大中型工业企业所占份额提高26.9个百分点。*6年,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0.73%,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高出0.16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分行业看,R&D经费进一步向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行业集中。*6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R&D投入居前五位,所占比重达55.4%,比*0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五大行业的R&D活动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高达1.17%,是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二)企业自主创新经费投入仍处较低水平,创新型人才缺乏

国际上普遍认为只有R&D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6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仅为0.57%,低水平的R&D投入强度,导致我省多数工业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活动普遍维持在对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6年,平均每个企业办科技机构拥有博士0.4人、硕士不足2人,创新人才的缺乏已成为阻碍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企业自主创新产出能力

企业投入R&D经费,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开发研制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省工业企业产品创新和技术工艺创新水平有所提高,自主创新产出能力不断增强。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但还处于较低水平。

(一)企业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是衡量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效果的重要指标。从新产品生产情况看,*6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29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3.0%,比*0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24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12.9%,比*0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二)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但水平仍较低

从专利申请和拥有情况看,*6年我省工业企业申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共计465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22.0%,比上年增加了98件。*6年末,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1189件,比上年增加138件。我省发明专利申请量虽与上年对比有所增长,但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还较低。

三、企业研究开发能力

我省企业研究开发能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科技项目占全部科技项目比重下降,项目经费投入强度不断增强;企业科技机构规模不断扩大;产学研合作逐步加强。

(一)自主创新科技项目经费投入强度提高

科技项目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最基本形式。*6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年在研和已经完成的限额以上科技项目共计2793项,共投入项目经费92.81亿元,其中自主创新科技项目1749项,占62.6%,与上年基本持平。自主创新科技项目经费49.87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占全部项目经费的53.7%。自主创新科技项目经费投入强度提高,平均经费投入达285.13万元,比上年增长6.0%。*6年在2793个科技项目中,企业自选项目有2170项,占项目总数的77.7%,近年来企业自选项目比重提高反映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自主创新格局初步形成。

(二)企业科技机构规模不断扩大

企业办科技机构是企业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实现持续有效地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组织保障。*6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办科技机构达到727个,比上年增加了109个;企业办科技机构有科技活动人员2.84万人,比上年增加了0.75万人;科技机构平均科研经费支出644.40万元,比上年增长14.4%。企业办科技机构规模不断扩大、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为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产学研合作逐步加强

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科研优势,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是促进技术和经济相结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6年,我省工业企业向外单位支付的R&D经费共计5.86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在对外单位支出的R&D经费中,支付给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经费为1.93亿元,所占比重为30.4%,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表明我省工业企业利用外部科技资源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意识有所提高,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结合也在加强。

四、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

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高,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经费的投入增长幅度较小。

(一)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经费的支持强度减弱

从R&D经费的来源构成看,政府资金比上年增加近亿元,但与快速增长的企业资金相比,R&D经费中政府资金的增长幅度相对较小,R&D经费中政府投入所占比重由*0年的6%下降到*5年的3.9%,再到*6年的2.2%。

(二)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6年只有737个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开展了自主创新活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覆盖面仅为5.3%。作为我省自主创新骨干力量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其自主创新活动的覆盖面仅为五分之一,自主创新活动尚未成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普遍行为,大量企业仅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和科技先导的先进意识,仍然停留在粗放型的落后增长模式,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对面向未来市场而进行自主创新活动,以实现技术储备的危机感不强,即使有能力进行自主创新活动也无意识进行,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网络科研环境,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实现科技信息共享,努力打造布局合理、开放高效的区域科技创新环境。开展大型仪器共享系统、科技文献共享系统、科技资源共享系统等建设,推动以物质、信息、队伍、服务为有机整体的平台共享服务运行机制建设;整合省内外可共享共用的科技资源,发挥科技资源的最大效益,营造资源共享、公平竞争科技服务环境。

(二)加强金融对自主创新的支持

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加强公共财政资金引导,吸引金融机构、民间资金参与科技投融资。设立自主创新政府信用贷款专项。研究探索运用财政资金,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贷款平台试点;政府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及其产业化。

(三)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相应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选择一些重点企业,引导建设一批产学研战略技术联盟,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自主创业篇3

关键词 自主创业 创业教育

据了解,2004年全国毕业生达到280万人,至2004年9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仅为73%。2005年全国毕业生则达到了338万人,毕业生总量的跳跃式增长,使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重要的途径。

1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尽管有国家和学校提供的政策等支持和扶持,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却难以令人乐观。

1.1 自主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

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据华南某高校于2004年对5所重点高校1 400名大学生做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4.57%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可是最终创业的却不足1%,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处于观望的状态。全国各地的高校情况基本上都是如此,2004届的广东高校毕业生约为13.028万人,选择自主创业的只有一两位同学;2004 届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中,也只有一名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条路。大学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自主创业发展步伐缓慢。

1.2 自主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因为一些风险投资公司不愿意投资到学生创业的公司这样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餐厅、咨询、零售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人们对于大学生创业无疑是寄予厚望的,尽管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2004年6月搜狐网做了一份2004年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自主创业只有8.4%。在众多的创业者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华南某大学的一名毕业生自主创业开办了一家科技公司,由于经验不足,一年不到,就破产了。

2 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并非畅通无阻,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只有短短几年的发展时间,大学生还需突破能力经验、资金不足、社会观念阻碍等方面的瓶颈。

2.1 创业大学生能力经验不足

(1)经验不足。首先,市场经验不足。许多学生在设计产品开发项目时并不了解市场上的需求,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或者闷起头来一味地搞技术;他们通常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也就无从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使得很多下大力气研制的产品找不到买家,错过了商业机会,甚至导致失败。其次,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常常使他们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而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却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转贴于

(2)综合素质较弱。首先,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虽然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学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相对较为缺乏。他们创办的公司也大都组成了自己的管理团队,其成员里有时还有名校的MBA,但大多数公司的管理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其次,综合素质能力弱。一方面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另一方面实践能力、开拓、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缺乏创业环境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与外国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特别是政府职能还未完全转变,政府官员服务意识不强。另外,传统社会观念阻碍也是创业环境不成熟的一种表现。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是跃过了“龙门”,大学毕业之后理所应当去政府部门做公务员,或者去大公司作“白领”。而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开办一个小的企业时,就会流言四起,认为是大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问题,找不到工作,所以才进行创业的。

2.3 创业教育滞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教育部也在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但是高校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其教学内容,大部分学校仍是停留在就业教育的阶段,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导致学生对国家在对学生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创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欠缺,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3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分析

3.1 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大学生要想在毕业之后比较顺利的进行创业,就要在大学阶段树立创业理想,坚信创业理想能够实现,从而为这个理想的实现而不断的奋斗。高校需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心理好的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协调、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得以有效发挥,并善于根据新形势适当地调控自己的身心状态。最后,要培养创业所必需的综合素质能力。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创业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另外,还必须培养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进取、意志、创新等,在思想上的独立思考;在行动上独立展示自我、主宰自己的事途。再者,还需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和沟通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3.2 加强自主创业教育

首先,高等院校应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主要针对创业基础、实务知识和创业选择的培训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创业。现在自主创业主要是靠少数学生的自我摸索,还有一定盲目性。高等院校应该开设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及正确的选择创业项目,从而减少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盲目性。其次,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获组织学生创业实践,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最后,针对创业意向进行个性化辅导与开业跟踪扶持。高校通过过程辅导和政府、社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相关难题,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3.3 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要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自主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往往是资金的缺乏,毕业生跨出校门进行自主创业时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资金积累,这就需要政府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要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进而形成全社会都来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再者,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等一条龙服务应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前、中、后三个时期,积极有效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3.4 要转变社会观念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大学生的父母应当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在创业过程中,父母要关心他们的创业,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社会还必须提供一定的社会舆论导向,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向社会广泛宣传,给予大学生舆论上的支持。在创业者遇到暂时的挫折时,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参考文献

1 叶育旺. 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3)

自主创业篇4

一、引言

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向产业融合方式转变,围绕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打造农业高端产业,国家科技部与北京市协商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城。通过高端研发与现代服务引领现代农业走“三高”(高端、高效、高辐射)之路,经过5-10年时间,将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发展成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农业产业链创业服务中心,立足首都,服务全国,面向世界。

在现代农业领域,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必备生物农药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发展“三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的重要绿色生产资料之一,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

二、自主创新的内涵与三个创新层面的相互关系

(一)自主创新的内涵

1、国家层面的自主创新。国家层面的自主创新可以定义为后起国家在加速推进现代化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法律法规,整合农药行业资源,加大政策引导,强化市场监管,快速提升我国农药行业的“四大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生产资料供应保障能力、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生物农药产业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生产基地为依托,以自身的研发活动为基础,使国家逐步摆脱技术依赖,实现技术的自主供给,进而掌握发展的“两大权力”(主导权、控制权)所开展的创新活动。

2、区域层面的自主创新。区域是介于国家和企业之间的一个概念,依据前面对国家层面自主创新的定义,区域自主创新可以定义为以区域为主体整合和运用内外创新资源,通过解决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来推动区域农药产业结构升级,拉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开展的创新活动。

3、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可以定义为以企业为主体整合和运用创新资源,拓展创新空间,促进培育自主创新,催生新兴产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增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经济发展新方向,实现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品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诚信企业,并获得主要创新收益所开展的创新活动。

(二)三个创新层面的相互关系

国家自主创新属于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内容,区域自主创新属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内容,无论是国家还是区域自主创新都表明了产业技术的创新特征和发展路径,即通过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关,实现技术突破,达到自行主导经济发展方向的目的。国家自主创新、区域自主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三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为区域和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供舆论导向和政策支持。

区域自主创新是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环境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高效运行的前提。而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这是因为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的优势表现,是自己区域所特有的,它在短时期内是不能被其他区域超越、模仿、学习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同于一般区域竞争力的“五性”(独特性、涌现性、持续性、延展性、周期性)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国家的下一个层面、区域的发展和竞争上。以区域为代表的多维空间载体,正以多种复杂的方式进行着全球资源、市场、生存和发展空间与发展机会的争夺与较量,充当了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实体。

企业是自主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实施国家和区域自主创新战略的基石,同时也是企业自身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层面自主创新的目的:一是以建设创新型企业为目标,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创新资源为基础,以产学研创新联盟为载体,重点加强生物农药的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二是建立农药企业从领导层到一线员工、从前台市场到后台研发支撑、从绿色农华公司到大北农集团的立体创新体系,全面推进大北农集团整体的业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加速实现“生物农药的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目标;三是以提升农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北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发展为目的,积极开展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活动。

三、自主创新的特点

(一)自主创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自主所特有的概念

在当今世界各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自主创新是组织获得技术主导权和控制权的唯一途径,发达国家也要自主创新,只是由于他们的技术依存度低,技术创新本身大都是自主的,也就没有必要再提自主创新。而发展中国家为了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和封锁的背景前提下,实现技术追赶或赶超,提出自主创新,目的就是要彻底摆脱对外技术的依赖,扭转被动局面,实现技术自主,以赢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

(二)自主创新是创新过程的自主

一个农药企业要彻底摆脱对外技术的依赖,掌握对技术的主导权,就必须培育起农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农药企业,在面临重大技术变革时,就会丧失自主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创新机会,从而缺乏长期的竞争优势。之所以自主创新是创新过程的自主,原因是内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农药企业通过不断的开展内部研发活动来培育。

(三)自主创新是对现有技术的突破

既然自主创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自主所特有的概念,由于发展中国家处于技术落后态势,要想实现技术上的成功追赶,就必须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创造出更先进的技术,才能获取技术发展的主导权和控制权,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即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创新应当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对现有技术应有重大突破。

(四)自主创新应该是掌握创新技术主导权的创新

综上所述,自主创新的目的就是要摆脱技术依赖,获取创新技术的主导权。而主导权是指农药企业对创新的知识产权与创新收益分配权具有控制力。没有控制力或丧失控制力的创新不可能争取到主动,只能继续处于对技术的依赖状态。简单的技术改造和技术集成虽然也能获得知识产权,但所获知识产权的影响力或市场价值极为有限,在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因难以得到在先知识产权的许可而不能实施,也就很难体现自主创新。

(五)自主创新是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制度保障的创新

自主创新是掌握技术发展主导权的创新,而主导权只能由自主知识产权作为保障。因此,自主创新必须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扩散、利用和保护为基础,只有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掌握创新的主导权,只有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或丧失知识产权的创新难以实现自主和持续。

四、农药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研究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一个农药企业来说也是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无论是大型、中型、小型农药企业,当这个企业达到鼎盛时期,它只有一时的成功,没有永久的成功。一个农药企业如果不能够不断地创新,不仅影响到发展,甚至它的生存都有问题。为此,增强农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农药企业,特别是农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务必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农药企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农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农药企业突出体现在“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发挥科技对农药企业发展的先导作用,促进农药产品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农药企业发展的动力,加快服务“三农”、富民强企进程;二是有利于强化中关村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农药企业综合竞争力;三是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企业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农药企业步伐;四是有利于促进首都农药行业国际化。农药行业是世界各国争夺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之一。对此,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自主创新工作,2009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切实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立足面向未来市场、占领产业制高点、发挥比较优势,精心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形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要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突破更多核心关键技术,获得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10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武汉就当前经济运行调研时指出:决定竞争力的,最终是创造、知识产权和品牌,是企业质量和效益。我国已步入世界大国行列,北京已进入建设世界城市新阶段,进一步发挥北京农药行业优势,强化农药行业创新,提升吸引国际农药行业企业集聚、链接全球农药行业市场的能力,增强世界农药行业进入中国、中国农药行业走向世界的支撑和服务能力,加快首都农药行业国际化进程,对于促进首都农药行业乃至我国农药行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五、农药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内容与过程

(一)自主创新的内容

自主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原始创新,即通过科研和开发,努力获得更多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即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二)自主创新的过程

自主创新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着重对自然界的研究并获得新发现,具有基础性特点,主要以农药企业内部的科研机构为主体;二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则是着重将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服务人类,强调成果的应用性,它往往以企业为主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衔接就在于两个创新主体的有机结合,就是说,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企业主动向本企业内部的科研机构进行投入或者提出所需要的带有产业化的科研方向,以获取原创性成果,实现原始创新。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农药企业内部的科研机构主动参与技术创新过程,用知识创新成果解决其技术创新的难题,主动将知识创新成果在农药企业内部转化。原创性“三高”(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农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

六、开展自主创新的措施

(一)创新观念

首先,要充分重视基础研究。21世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互相融合,呈现出“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的明显特点,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基础研究作为自主创新的源头,决定着技术创新。只有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创新机制

以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12大措施(政府加大科学投入,特别是基础科学以及航天、生物、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的投入;政府应大力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全球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政府采购时,要首先考虑采购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改善科技人员的待遇,用高薪吸引优秀人才;对自主创新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企业设立专项科研开发资金,按一定的产值比例,投入资金进行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金变为技术、技术变为资金、资金变为更高层次技术的良性循环;建立高科技创业资金,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宽裕的发展环境;引进国外高科技人才;改变目前应试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为契机,创新农药企业内部科研管理模式,搭建产、学、研联合研发与科技创新平台。

(三)创新队伍

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自主创新的第一资源。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农药科研队伍,乃是决定研究型农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为了逐步实现“四创”(创意、创业、创新、创投)人才和文人农华、科技农华、绿色农华,该公司现拥有48名高素质科研人员,占公司总人数335人的14.33%。

(四)创新环境

环境创新是维护和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保障,它包括创新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文化等软环境;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硬环境;以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外部环境。到目前为止,绿色农华已购买开展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原值达到800多万元,租用仪器设备原值达到100万元,开展试验研究的实验室达到2000多平方米。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都在300万元以上。目前,该公司以一流的企业、一流的科研人员、一流的科研设备和充足的科研经费从而确保了公司优质的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造就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业篇5

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素质的培养必须要有良好的学校和社会环境的支持,客观上要求学校和社会要高度重视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素质的培养,必须营造一种良好的培养氛围。但是,当下高校和社会对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素质的培养的认可度普遍不高,有的高校甚至对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素质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高职院校是作为选修课程面向各个专业开设的,作为选修课程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可学可不学的,并且多数是上大课的,教学环节师生互动性少,教学效果不好。从事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和就业指导的教师,他们没有创业经验,只能讲授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不理想。有些高职院校聘请企业、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之类的成功人士做创业教育兼职教师,他们虽有创业经验,但讲授方法和理论功底欠缺,且忙于公司事物,对兼职教师的工作难有深入研究的精力,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

二、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素质是一项十分艰巨和重要的工作,它不仅要充分发挥政府和高职院校的主导作用,还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具有相应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培养氛围。因此,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素质培养是实现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1、充分发挥政府和高职院校的主导作用

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25号)文件要求,积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并切实落实文件精神,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素质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其次,高职院校要把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一样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明确责任领导,定期督导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教学工作。其次,要加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宣传力度,为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熏陶感染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激发和挖掘他们身上那种勇于开拓,奋发向上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第三,要把学生创业素质教育培养融于学院的各项活动中,全面营造创业素质教育培养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素质,构成了影响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素质培养最直接的现实环境,这样就无法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引领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迈出第一步。

2、优化培养氛围,搭建学生自主创业素质培养的实践平台

首先,利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平台,充分整合学校、企业(或公司)以及社会的各类有利于创业的宝贵资源,构建学校、企业(或公司)以及社会的良性互动培养体系,为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素质提供场地、技术、信息服务等实践平台。第二,学校可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勤工俭学或团委组织社团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企业、公司顶岗实习、实践培训直接参与企业生产销售、经营管理的过程,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广泛接触银行、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政府的相关部门,了解熟相关政策、悉办事程序和管理方式等,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决策能力、理财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素质。第三,要把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素质培养过程置身于工厂、车间以及田间地头等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中,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如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学校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的实训实行多岗轮训,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机制,融教师教、学生学和师生顶岗实习于一体,形成了校中场、场中校的教学新模式。打破了时空、地域的局限,节约了办学成本,增强了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同时也可以借助公司、企业管理手段先进、管理经验丰富、经营水平成熟等优势,启发指导学生,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水平。实现了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永州、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进一步彰显了地方性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载体功能,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激情

自主创业篇6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模式

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成为企业提升核心 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企业的生产活动完全是 指令性和计划性的,产品实行国家订购、国家统销, 这实际上是一种“收购经济”加“政府保护”。在这种 情况下,企业内无动力,外无压力,基本没有创新活 动。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对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 要作用,但在引进过程中没有进行很好的消化和吸 收,从而陷入了“引进一落后,再引进一再落后”的怪 圈。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有自身特定的 国情和战略需求,不能长期依赖技术引进。实践也证 明,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真正的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国企业需要加强自主创新, 取得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

近年来,通过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 作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正在增强。在全部 研发经费投入中,企业投入已占到了60%,一批依 靠自主创新获得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正在崛起。但是, 我国企业总体上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同知名 跨国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尽快确立企业技 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 心竞争力,不仅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紧迫任务和经济 发展的当务之急,也将决定我国在未来世界经济竞 争中的战绩。

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2.1 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增长明显

从调查状况来看,大多数企业都加快了自主创 新的步伐,加大了科研开发的投入,为企业的长远发 展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从2001年到2005年, 高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增长明显,平 均每年增长50%以上,占销售总收入的比例已经达 到4%,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比例 已经超过了5%。

2.2 企业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观念也在改变

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残酷性使企业意识到:要想 发展,必须进行自主创新,单纯靠技术模仿和引进是 不行的。调查中,企业家们已经走出了“技术创新就 是技术改造和引进”的认识误区,大多数大中型企业 已经从依靠技术引进转变为自主研发。这些企业在 技术开发过程中主要经过商业分析――技术开 发――市场实验――营销战略――商品化等阶段的 管理和操作。这一现象表明,本地区的企业自主创新 能力有所提高,已在逐渐摆脱依靠外国企业技术转 让的局面。

2.3 民营企业在创新中显示较大活力

加入WTO以后,民营企业面临着国内、国际双 重压力,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根本途径就在于自主 创新,增强民营企业活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变,而这也正是本地区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持续生存 的最重要条件。民营企业一般管理体制灵活、决策较 快,在创新上往往能快速出击。如作为民营企业的先 声药业,由于企业高层管理部门对自主创新比较重 视,且制定了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从而实现了创新 能力的快速提高,在短时间内就发展成为一家知名 制药企业。

2.4 产学研结合在企业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京具有显著的创新人力资源优势,每年都会 产生大批发明创造项目及专利和科研成果。但这些 单位主要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成果的转化还是要 靠企业。另一方面,大多数中小企业因缺乏资金不可 能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其技术创新大都通过委托 高校和科研院所完成或直接受让技术。这样,产学研 结合就成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 径。在调查中有85%的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 合作关系。

2.5 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5.1. 核心技术创新有待提高

企业创新中,大多是通过“不断创新一形成核心 技术一生产核心产品一衍生系列产品一形成核心竞 争优势”的模式来逐渐培育其核心竞争力的。其中, 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是关键。从全国范围来看,真正 由南京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还不是很多,现有发明 专利也是掌握在少数大企业手中,其它实用新型和 外观设计专利大都属于产品的小改小革,不能形成 核心技术。企业中也缺少像海尔、华为等全国知名且 极具科研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2.5.2 自主创新机制不够完善

企业的自主创新过程不单单是一个科研开发和 进步的过程,所调查的大多数企业创新意识虽有所 提高,但对创新的理解和把握还远远不够。许多企业 对设立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都持肯定态度,但对这 些机构建立起来以后作用的发挥认识还很模糊,尤 其对创新所取得的知识产权的利用和获益存在严重 的认识不足。这说明企业对自主创新的目标存在认 识偏差。

2.5.3 企业在创新管理中缺乏有效激励手段

调查发现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集体企业缺乏 对创新的激励机制和措施,对研发项目有重大贡献 的科研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奖赏和激励。研发中,科研 人员往往呕心沥血才能开发出关键技术,并在实施 后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但却不能获得任何奖励。长 此以往,就使得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降低 到了最低限度,这无疑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最大 障碍。

2.5.4 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困难

对民营中小企业来说,创新中的一个较大难题 就是技术研发融资困难。我国虽然也设立了各项创 新基金,但申请条件都比较严格,只有少数企业能获 得支持。在南京范围内的民营中小企业数量较多,而 且大多处于发展初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研发,我 国企业创新风险基金制度又不完善,进行融资就显 得愈加困难。

3 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

3.1 基本发明创新

基本发明创新,即原始性创新,是建立在一整套 不同的科学技术原理上的新的发明创新,属于基础 性研究,一般是基于科学原理产生的。它打破了经典 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两分处理方式,强调基础 研究的用户导向和应用性研究的重要性,常常能开 启新的市场和潜在应用。例如爱迪生的留声机,在完 成之前不存在任何记录人声音的装置,像这样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就是基本发明,另外的晶体管取 代电子管、聚乙烯、纳米技术的产生等都属于基本发 明,但是基本发明创新一般研究开发周期较长,必须 投入大量资金并要有雄厚的研发实力,而且风险很 大、成功率也较低。

基本发明的创新模式在我国主要适用于从事基 础研究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实力较强的企业可 以与之进行联合研发。

3.2 核心技术创新 核心技术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研发取得产品 关键部件或部位、元器件的制作工艺、技术,并在此 基础上继续推动核心技术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 术和产品商品化的创新活动。像电视机的显像管技 术、电脑CPU技术、DVD的光驱读取技术等都是核 心技术创新的典型。

核心技术创新有三个基本特点:(1)创新的核心 技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突破,是企业依靠自身 力量,主要通过独立研发而获得的,这是其本质特 点,也是与其他创新模式的本质区别;(2)核心技术 的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性,在技术开发的竞争中,其他 晚于该创新专利人的同类成果都不能受到专利保 护;(3)相关知识和能力支持是核心技术创新成功的 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 等创新的每一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的支 持。

跨国公司中的都多数企业像西门子、飞利浦、索 尼、IBM等都非常重视核心技术创新。像3C、6C掌 握的DVD生产核心技术,英特尔掌握的半导体芯片 技术等都是核心技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 高科技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 资金和人才实力,可以进行核心技术创新和产品的 转化研究。这些企业一般集中在能源化工、电子通 信、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

3.3 改进技术创新

所谓改进创新,是指企业引进技术后,通过消化 吸收,在掌握其基本原理和专有技术后,在自身技术 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再根据市 场需求,对引进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纵深挖掘其价 值,并实现质的突破,进而摆脱对原技术的依赖。

改进创新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新行为,并具 有自身的特点:(1)技术的跟随性。改进创新能够最 大程度地吸取率先创新者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吸收与继承率先者的成果。在技术方面,改进创新做 有价值的新技术的积极追随者;在市场方面也不用 独自开辟新市场,而是充分利用率先者开辟的市场, 从而可以节省先期开发费用;(2)改进创新并不是单 纯的模仿,它并不单单照搬照抄率先者的技术,而同 样需要投入足够的研发力量,并对率先者的技术进 行完善和进一步开发;(3)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 改进创新避免了前期开发的投入和风险,能够集中 力量在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装备改造等创新链的中 游环节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改进技术创新的主要缺点是被动性。由于创新 者不做研究开发方面的广泛探索和超前投资,而是 做先进技术的跟进者,因此,在技术方面有时只能被 动适应。改进创新还会受到率先创新者取得的知识 产权的法律保护壁垒的制约而影响实际效果。

对于改进技术创新,具有中等以上研发实力的 企业都可以实施。企业可在取得先进技术的许可实 施后,集中攻关,掌握其基本原理和专有技术,并在 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和研发。

3.4 产品设计创新

产品设计,是对产品的外在造型、内在结构和整 体性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包括内部设计和 外部设计。产品设计对产品自身的外观和性能,对提 高企业生产技术,以及企业品牌建设都会产生直接 的影响。产品设计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程,从产品设计构思审视阶段进入产品设计选择阶 段,再到最后的产品设计实施阶段,从而最终将技术 和市场结合在一起。

产品的设计创新,适合那些技术力量薄弱的中 小企业。这些企业可以从工业晶的外观设计和实用 新型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和创造方面着手,这两 个方面具有广阔创新前景,特别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实用产品,如实用制品、生活用品、工艺品、玩具等 等,尽管简单但市场潜力很大。

3.5 传统文化创新

同志曾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 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 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国是 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由各民族和 地域群体所创造并传承的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知识 尤为璀璨夺目,我国企业可以加强这方面的优势,在 我国的传统文化领域和民间艺术方面大力挖掘,进 行这方面的自主创新开发。

在传统文化的利用创新上,许多企业也已经进 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成功。像南京的“荣萍”服 装制造,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已经成为中式服装的领 军品牌;中医药企业挖掘传统中医药秘方,融入现代 加工工艺,也已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中小企业如能 利用好传统文化这块资源宝库进行深入发掘,一定 能走出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

3.6 企业创新模式的选择原则

3.6.1 模式选择要和企业经济及技术实力相符合

不同类型企业的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不同,选 择的创新模式也应该不同。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 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企业在选择 时要考虑的自身因素有经济实力、科研开发投人、科 研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组成、科研管理体制、产品市场 需求状况等等。

自主创业篇7

当今,全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重视,但创业成效却不尽如人意。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并针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障碍提出建议,以真正改善创业成效,使得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之路上可以走得更远更高。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成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13802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猛增,工作岗位供不应求,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备受重视。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代表大会上,就指出要“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特别是“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各地方政府,各位高校及其它相关部门也积极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整个社会都在尽力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开通绿灯。可是,由2012年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可知,608.2万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只有1.6%的人选择自主创业。而这些自主创业的,又有许多早早夭折。

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大学生创业基地,学校周边的创业店铺,与网上创业的同学深切交流,发现了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存在的许多现实问题。

1自主创业状况

位于金华市骆家塘的一家DIY巧克力店,只走到门口,便感觉到小店的温馨。虽然只有30平方米,那满墙的幸福寄语,老板的热情笑容,格外亲近。小店开了好几年,经营不错,当初创业投入资金10万,是由亲戚资助的。每年房租4万,一年可以赚到两个人的工资。每到情人节、圣诞节等节假日,这里会很热闹,年轻人很难抵制这种小资情调的诱惑。开心快乐,是店老板的最大收获,也是他经营的秘诀。但老板感到最困惑的是,中国人大多不了解巧克力的文化,只是潜意识里认为易增胖,殊不知它甜蜜与苦涩的渊源。老板也表示店经营的时间有些久,精神上有些疲软,最近一年都没有做过宣传活动,基本上都是老顾客来消费。

浙江师范大学北门是校园周边最热闹的地方了,当然,这里也充满创业的商机。港式甜品小站,店老板也是毕业大学生,两个人,合伙经营,投入资金15万,钱都是自己攒的(先工作了一段时间),属加盟店,年租金6万。这里的甜品精致,口味特别,很有格调。这一条街上的奶茶店也很多,都是加盟店,有的奶茶店投资仅需几千元,具有投入少、见效快、风险小和收入稳定的优点,果饮又受年轻人青睐,但竞争也较激烈,有的店冷冷清清,有的店人气旺盛。

2009年12月18日,浙师大学生创业基地正式启动。这得到了省工商局、金华市政府及市工商、财税、团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不仅对基地建设给予了悉心指导,还出台了优惠政策、简化了各种手续,帮助学生自主创业。入驻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可以免费享用基地商铺,可以得到学校提供的一笔创业启动资金,还可以向学校相关老师请教创业建议。相对来说,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或者科技含量较高的创业团队会受到更多鼓励。“水一方――高级生态鱼缸” 就是今年刚刚申请到店铺的。采用的是专利制法制成的滤材,可以三年不用换水,利用的是浙师大老师历时6年研发的新技术。价格低至几百,高至几千,目前只是学校领导,老师的办公室里用。虽然学校对创业的支持很足,优惠政策很多,但创业的成功率不怎么理想,丽泽花园的创业用房有很多空置。

由于网上开店投资很少,回收快,风险小,可以24小时营业,又不受空间限制,上千万人都选择在网上开店创业。有个朋友在淘宝上开了店,是代销产品的,由于是新店,信誉不高,生意也不怎么好,有些苦恼。学校里也有很多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虽然课程要求期末每位同学都要开起网店,并达到两颗心得信誉,但一过期末,网店基本上都被大家扔掉了,很少有同学真正坚持下来。

2自主创业成效不高的原因分析

2.1创业资金不足

经调查,自主创业时,大学生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有90%以上的人,创业资金来源于平日积攒和亲朋好友,向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和政府支持的资金少之又少。虽然政府实行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小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学校也给予奖励,但仍力不从心。即使有好的想法,没有资金运营,也会举步维艰。而在美国,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公司从开始申请注册到开业新公司所需时间短,手续简单,而为完成公司注册和各种审批步骤所需要支付的官方费用仅相当于人均年薪的1%,成立新公司的注册资金底线是零。大学生创业的门槛极低。

2.2新想法很多,实践者很少

很多大学生都产生过自主创业的想法,起初热情高涨,可是真正决定的时刻,又顾虑重重,最后放弃。不敢付出行动,不敢承担风险,空有好的想法,也只是纸上谈兵。永远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和理由,想到了就马上去做。

2.3没有经验,不具备创业能力

大多数已经创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店铺没有长远的计划,也仅限于刚开店时发过几次宣传单,之后就再没有什么宣传活动。没有经营理念的支撑,就好像只是一副空壳,没有产品的文化,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怎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实,他们承认很迷茫,由于自身知识的限制,开店没有经验,对国家政策又不了解,也没有社会机构的帮助,不懂得市场营销,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2.4技术含量低,创业领域局限

收回的调查问卷中,有74.8%的大学生,创业于层次较低的简单的零售行业,其中,有36%都属于加盟店的形式。这些行业与专业知识的关联性不大,即使文化程度不高,也能够把店开起来,却只是小打小闹,创业领域很难突破。

2.5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保守

现在大多数毕业生都选择稳定的工作,有固定的收入心里才会踏实,于是出现考研、考公与出国热。冒险,挑战,新奇等特质,已经很少看到。普遍的大学生面对问题时,不会处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旦店的经营效果不佳,就想要转让,以求平稳的生活。

3提升自主创业效果的对策

3.1降低创业门槛,建设完备的鼓励创业的体系

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扶持是关键。政府除了实行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小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还必须确保政策落实的有效性。否则,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据统计,有59.23%的大学生对国家出台的扶持创业的政策法规都不了解,鼓励创业的政策宣传也必须大力加强。除此,可以高校为枢纽,金融机构通过高校向大学生提供信托担保,由国家提供高校鼓励自主创业的专项资金,真正解决创业资金不足的难题。

3.2浓化创业氛围,提高创业积极性

学校要经常举办创业活动,加强物质上和荣誉上对创业的奖励,激发大学生创业潜质,形成有好的创业点子,就积极去实践的氛围。社会媒体要时常报道创业成功的先进事迹,强化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信心,支持、引导有能力的大学生,敢于自主创业。

3.3贯彻执行创业教育与培训

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活动,搞好创业咨询指导以及形式多样的创业援助活动,还可建立创业大学生俱乐部等。学校等机构真正行动起来,积极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课堂上用实例教给大学生关于人脉资源,市场营销,后期运作,宣传策划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创业实践能力,提升软竞争力。

3.4大胆创新

通过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通过考试决定成绩的单一制度。鼓励大学生多思考,多观察生活,活跃思维。大学生要放宽眼界,要将眼光投向身边、投向生活,在时代的脉搏中找到自己创业的机会,比如:环保、三农、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电子商务、文化服务、民族特色等。不一样的立足点,哪怕只是小差异,都会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都会有希望的市场。

3.5发扬敢于拼搏的创业精神

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充满激情,敢为人先,敢于拼搏,自立自强,这才是年青一代该有的朝气。要想创业成功,首先不能畏惧。我们熟知的马云,在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时,东拼西凑,也只筹集资金50万。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像马云那样,只要努力,世界上就没有做不到的事。创业实际上是一种观念,只要大胆,有野心,一定能成功。

4结论

当前,中国的创业环境仍有诸多不成熟的方面,大学生创业也存在各种能力的局限,想要在创业之路上越走越远,需要国家、学校、政府、社会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希望就在前方。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2012.

[2]徐萍.浅析大学生创业的财税政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04).

自主创业篇8

把握关键点,抓培训重帮扶,让自主创业企业良性发展

让有志自主创业者知道怎样创业、敢于创业,并帮助其成功创业,是劳动就业管理站的核心任务。

提供免费培训,勤当创业“指导师”。

有创业热情,如何创业?怎样创好业?这是摆在创业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自2013年来,我们社区管理中心劳动就业管理站坚持抓好创业培训不放松,先后举办创业培训班10期,已有317人参加了“创办你的企业”(S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GYB)创业培训,培训老师倾心传授创业理论,讲解操作方法,介绍成功案例,指导学员如何选择项目,如何写创业计划,进行SWOT分析,用理论武装头脑,学员均表示大有收获。特别是初创业者,理清了思路,学会了综合考虑。光明小区“便民快餐店”老板郭久英,曾经是一名失业职工,过去生意一直不太好。她通过参加创业培训,转变了经营理念,形成了独特的营销策略。去年扩大经营,又在苏北路上开了一家连锁分店。现在她还经常和培训中心的老师联系,就经营中的一些问题及时讨教。

落实政策措施,甘当创业“扶持者”。

为有效帮助失待业人员解决创业贷款难题,劳动就业管理站就创业贷款项目的贷款额度、利率、担保方式以及贷款程序等问题,与银行进行了详细协商,争取到了更多的优惠政策。一是减免办卡费用。对初创业人员实行“四免一优惠”政策,即免主卡工本费、免交易明细折工本费、免小额账户服务管理费、免主卡年费、优惠异地取现手续费。二是办理无息贷款。对失待业人员自主创业贷款,积极协调办理发放小额无息贷款。三是优化担保方式。为了解决成功自主创业企业的资金困难,中心劳动就业管理站出面与银行协调,采取抵押、质押、联保等担保方式贷款,简化办事手续,打造绿色通道,提供便利服务,使自主创业企业生产经营得到良性发展。去年,中心劳动就业管理站为大禹园林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协调担保贷款300万元;为20个微利项目办理小额担保贷款40万元。原失业人员赵金燕,后来自主创业,创办了小加工店,小额担保贷款为她的微型创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始终充满活力,对优惠政策的落实和资金扶持极为感谢。

触动兴奋点,实行多层面宣传,让自主创业理念深入人心

创业不仅能解决劳动者的自身就业,还能通过带动更多就业产生倍增效应,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选择。但是,我们中原油田目前的社会创业氛围不浓,失待业人员对自主创业缺乏应有的思想认识。为让失待业人员深入了解自主创业,中心劳动就业管理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多层面、立体式宣传。

一是设置网上宣传阵地。在“社区网页”设置失待业人员就业创业专栏和失待业人员创业论坛,公布创业小额贷款、无息贷款项目信息,对失待业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网上互动解答。二是制作项目宣传画册。画册详细介绍了创业贷款项目实施背景、发放方式、额度、期限、担保方式、优惠政策以及贷款程序,公布劳动就业站、银行联系电话。三是深入小区宣传。利用宣传橱窗、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黑板报、LED显示屏等载体,积极宣传国家、油田创业优惠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转变各类失待业人员的就业、创业观念,树立新的创业理念,为推动社区失待业人员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截至2013年11月,中心劳动就业管理站克服重重困难,不仅为油田输送180多名业务外包人员,还向上海、昆山、厦门、郑州等地输出劳务人员98人,帮助920人在油田周边企业实现了灵活就业,60多人自主创业。四是策划新闻专题宣传。中心劳动就业管理站主动与油田电视台《社会观察》栏目、中原石油报《服务周刊》联合,以现身说法的方式,报道赵连群、岳喜国、张胜利、曹晶等一批自主创业典型的创业事迹、创业成就,激发了失待业人员的创业热情。

在创业典型人物事迹的引领下,经创业培训班培训的井敬等20多人走上了先自谋职业再创业的道路,将国丽、王芳等新一批自主创业者走上了创业之路,向左伍、张红梅等一批不向困难低头,不向组织伸手,凭借自己的双手,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创办起自己的企业;王金燕、鲁晓燕等一大批新建五小企业,即小饭店、小加工店、小商店、小美发店、小粮店等,分布在第三产业的多个领域。截至2013年10月底,社区管理中心劳动就业管理站先后兴办大小自主创业企业40余家,安排202名失待业人员就业。

突出着力点,优化创业环境,为自主创业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企业做优做强的先决条件。为了优化自主创业企业的发展环境,让他们长大,并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社区管理中心劳动就业站甘当为他们服务的“保姆”。

自主创业篇9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自主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06-01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已经持续保持了十多年的扩招,阵容庞大的大学毕业生也使得就业岗位“僧多粥少”成为一种常态,如何促进就业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高校教育的一项重大难题。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意义

面对越发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大学生选择迎难而上,积极创业,主动接受挑战,总体来说,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首先,充分挖掘个人潜力,塑造社会人才,对于创业者来说,需要充分考虑方方面面的工作,从工商到税务,从管理到创新,小到公司的卫生,大到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市场行情,都要创业者去思考和管理,其面对的众多事情也远非普通就业者能比,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其锻炼价值也是非常深远的,对于不少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来说,如果能够经历这样一番锻炼,对挖掘其个人潜能、提高综合能力以及塑造社会人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有利于创造各种就业岗位和丰富就业行业,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会仔细琢磨,大动一番脑筋,也极易造就新的行业,大学生创业,就如开设淘宝店来说,不少淘宝店主在解决自己生活问题的同时,还会聘请他人帮忙,也在无形中为他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再次,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意思一般来说都比较强烈,他们的创业活动也更能推动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

二、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探索

1、树立创业教育理念

如何抓好高校创业教学工作,即将创业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创业教学实践,逐渐内化为大学生的一项基本内在素质。在笔者看来,先进理念的指引,能够更好的促进创业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抓好高校的创业教学工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为“创业观念”,通过教学讲座、论坛交流以及举办活动等形势,让现代创业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的“就业观念”是与传统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就业相契合的,其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配”为特点的毕业生分配制度,很难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下的社会需求,也很难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因此,树立现代创业教育理念,关键是理解和把握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并渗透至高校教学改革中去,实现面向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教育创新。

2、优化创业教学课程

大学生毕业后,想要从事创业活动并取得成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业理论知识,因此,在大学开设与创业有关的课程也非常重要,借助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思维方式,使他们具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勇于并敢于冒险,具有敏锐的商业眼光,对大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对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创业课程的安排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需要从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实务操作等几个方面,对应也要设立几门核心课程,如“开创新企业”、“创业营销”、“创业管理”、“创业财务”以及“企业管理”等课程,通过理论知识的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创业的思维方式,具备在竞争环境下制定战略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和发现创业机会的能力,不断提升创业成功率。

3、改革创业教学实践

创业能力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创业活动中去,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在做好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应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高校创业教学改革中,一定要注重提升创业教学的实效性,借助案例教学、企业调研、座谈讨论以及答辩交流等形式增强学习、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参与度。以社会现实发展状况为切入点,将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创业教育的始终,对于案例的选择,应做到成功案例与失败的案例并举,通过正反两方面事例的对比,强化教学实践效果,着力培养学生对创业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设立宗旨在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此,搭建一个有益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平台非常重要。对于广大高等院校来说,在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时,可以着手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增加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同感,通过社团宣讲、论坛交流等方式等着力营造一个尊重和扶持创业的氛围,进一步坚定广大学生的创业信念,积极提倡走创业之路。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与学校共同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机会,在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为学生的理论学习提供应用平台,并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指导。完善创业配套扶持政策,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积极有效的支持,如资金支持、社会扶持等等,积极抓好各项社会扶持工作,保证大学生创业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切实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条件。

5、开辟创业绿色通道

很多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非常强烈,但创业的动能却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获取社会资源以及企业运作能力都相对较弱。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地的大学也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锻炼的平台,帮助他们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开拓视野和培养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借助大学生创业中心等为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沟通信息,初步孵化的场所,在条件允许时还应该建成一套有开放性的科学运行体制,有一批从事大学生创业活动指导的教师队伍,在孵化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知识指导和培训,加强对外交流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一条绿色通道。

参考文献

[1] 邹高祥.浅谈大学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自主创业[J].劳动保障世界,2013(06):167

[2] 孙 .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1(12):131-132

自主创业篇10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人文途径忧患意识、“善假于物”借力创新匹夫不可以夺志“赛马不相马”全员创新

一个民族落后本质上就是观念的落后,创新意识的淡漠,即人文素质的缺失。所谓人文素质,就是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人文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这种品格我想不外乎是探索、质疑、批判、创新的精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讲过:“思想是老子,创造是儿子。”所以,思想上的熏陶,观念上的启导,对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在整个创新文化结构中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功用更深层地体现于“无用之用”,在于人文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提升。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和自然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从来就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缺一不可的。在人文与创新的关系上,可以说人文在先——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创新在后——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就人文与创新的关系来说,海尔的成功无疑是最恰当的陈述。海尔是我国通过自主创新获得长足发展的经典案例,我们从海尔的成长经历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仅需要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和技术,更需要人文精神作为创新、发展的先导。

海尔集团是20世纪中国出现的奇迹之一,它由一间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经过2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企业集团,被美国《家电》杂志评为全球同行业企业增长速度之首,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亚太地区最具信誉企业。海尔总裁张瑞敏也曾因此登上哈佛商学院和全球财富论坛的讲台。

新闻界的前辈艾丰说过,看海尔必须用传统哲学的眼光才能看懂。海尔的创新、成长无时无刻不在章显人文的力量,也可以说海尔自主创新能力源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人文途径:

一、忧患意识——海尔创新的源动力

海尔的20年,不论是成就,还是思想,都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为:海尔是成熟的企业,张瑞敏是位成熟的企业家,是位企业思想家。美国《财富》杂志这样评价道:“张瑞敏是一位充满现代精神的总裁,利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把一个困难重重的企业扭转成为商战中的赢家。”我们从海尔提出的“有生于无”的文化管理、“赛马不相马”的人才管理、“先谋势后谋利”的战略管理、“OEC”(全面的每人每事的日清日高)的精细化管理、“SBU”(人人是直接对市场负责的老板)的市场链管理、“品牌是帆”的市场管理、“用户需求第一”的服务管理、“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国际化管理等等的管理理念中,深切体会到了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已经传导到了海尔的每一根神经。

张瑞敏的创新活动首先体现在对公司理念的创新上。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哲学素养的企业家,张瑞敏深知企业理念的重要性,他曾经说:“理念的领先几乎决定企业的命运,可以这样讲,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他一直笃信这样的人生哲学:“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不断打倒自己,才能永远不被别人打倒”,这也是海尔的生存理念。

我国最早的儒家经典《周易大传?系辞传下》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海尔的这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生存理念正是上述传统忧患意识与现代市场竞争相结合的产物。它吸取了传统“忧患意识”的理念内核,又渗透新的时代内容,成为指导海尔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方针。海尔能够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后并没有因为骄傲自满而裹足不前,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张瑞敏以及集团上下有着这种“忧患意识”。张瑞敏对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和不确定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即使是在海尔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他仍然告诫自己和员工“海尔完全有可能在一夜之间被淘汰出局”。因为海尔人明白只创业不守业,就会丢掉老本,做不长久;只守业不创业,就会吃掉老本,也做不长久;许多时候,人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自以为有优势没问题的地方出了差错。海尔的这种理念实际上是对中国古代“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生活态度的创新。张瑞敏把它应用到了现代的企业经营之中,海尔上至首席执行官下至普通员工无不生存于危机意识、紧张状态之中。

于是我们看到了张瑞敏的“两个好习惯”。其一就是“二次决策”的习惯:即每次决策过程中,都要考虑到这个决策的后果和影响,进而做出决策后的二次决策。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尤其深谙老子学说,常常在繁杂的企业经营事务中不断悟道、自省,追求一种“宠辱不惊”的境界。其二就是他有个爱好——善于总结经验。他把经验上升到理念高度,而后又通过他的讲话,通过文化与宣传的渠道,贯彻到海尔全体干部和员工中去。海尔通过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为我们的很多企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于是我们看到了张瑞敏的远大目标——“20年·1000亿·世界的海尔”,比较清晰和准确地总结和展望了海尔在张瑞敏带领下取得的成绩,以及对海尔未来的期望。他的座右铭是孙中山先生提倡的“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他所理解的大事就是要使海尔成为国际一流企业,成为中国民族企业的脊梁。所以,张瑞敏明确提出“做企业,不能做短跑冠军”。美国许多百年公司总结过,发展形式、做法可以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百年企业百年价值观不变”,与此如出一辙。海尔20年取得今天的成就,说明张瑞敏是一名优秀的长跑运动员,而不愿意做短跑冠军,中国需要更多张瑞敏式的企业家成为长跑运动员。

于是我们看到了海尔的日清日高管理法。海尔对企业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企业犹如斜坡上的小球,要每天改变和提高。美国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13年,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不到5年。企业既要高速发展,又要长寿,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斜坡球体论的基础上,海尔人创造了日清日高管理法。日清工作法简单地说就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以使命为中心做“刚刚超过可能性”的事,每天进步一点点。

但难就难在天天都在提高,哪怕是一点点。其实,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持续创新理念,就是应该把创新视为一种日常实践活动,视为一种具有高度自发性的行为。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的创新,尤其在最前沿的一线的员工并不需要拥有过于宏大的愿景,以免超出了自己的实现能力,而是在刚刚超越可能性的地带从事创新,创新的目标并不容易实现,但却又属于通过艰苦努力可以实现的范围之内。

从中我们看到了海尔的日清日高管理法与《周易》中三易原则的关系了吗?

周易中三易的原则:变易、不易、简易。按今天来理解,所谓变易,就是市场不变的原则是永远在变,与其以不变应万变被动挨打,不如主动求变获得生存机会;不易,就是在不变当中永远有一条可以指导你在变中取胜的原理,只有掌握这条原理,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简易,就是以最简单、最简化的办法获取市场上最快的收益。100年前,梁启超在痛定思痛之后不无感慨地说:“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便之权在诸己;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海尔可谓深得其意,在持续改变、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日清日高鞭辟入里,这也正应了美国企业界有一句话说,什么是好企业?就是企业内部没有激动人心的、突发事件的发生。二、“君子善假于物”——海尔的借力创新理念

海尔的创新观念很多也很有效,其中关于“君子善假于物”的借力、借势理念颇具海尔特色。在国内许多企业有这样的观念,强调企业自身拥有多少多少博士,海尔认为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借用多少。因为最终要的是成果而不是拥有多少多少人才。这正是海尔的现代人才观——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

其实,2000年以前的荀子在《劝学》篇中就曾深有感触地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善假于物”其实就是借力、借势,因为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甚至人类的力量也都是渺小的,这才需要人们的相互协作,以合理的约束和舍弃换取更大的利益,特别是分工合作的增量利益,是极其明智的。这也是另一种善假于物。

海尔在这方面就充分借助于国内外的力量,通过优势互补,放大自己的力量。海尔和中科院有两个比较好的合作项目。一是控股中化院的抗菌塑料研究中心,这个部级研究中心拥有很多博士和研究生,拥有在塑料方面的顶级人才。目前海尔产品使用的抗菌塑料就是他们研究的,实现了产品原材料的更新换代,抢占了市场的先机。单靠企业自己培养人才是不现实的。二是和中科院在沈阳的机器人研究所搞合作,搞好这个项目,在新世纪会有很大的发展。另外和国外大公司搞了一些大的战略合作,在硅谷设立了研究所。海尔认为,在人力方面,“借力”的做法是必须的,即尽所有的力量为我所用,达到目标。

在企业跨国发展的道路上,海尔更是把“借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海尔集团从踏出国门之初,就努力朝着管理当地化的方向发展。管理当地化首先就是人力资源的当地化,也就是张瑞敏所说的融智,这对于实现海尔本土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海尔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与途径。

人的本土化是最根本最深刻的本土化,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本地人才管理本地企业,是全球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企业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配置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知名跨国企业早就开始聘用既有工作经验又有管理才能的本地经理人。原因很简单,在一个国际化公司进行本地化实践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市场和所处的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法律等环境具有本地属性,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大多也是本地化的。跨国企业要在本地市场参与竞争,离不开对当地消费文化的了解和把握,在这方面,本地化的管理人才显然更有优势。因而海尔风趣地认为,只有喝美国咖啡长大的人,才能调出地道的美国咖啡。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海尔采取了最具灵敏度的机制。很多在美国的日本公司基本上是通过由总部选派的经理人开展管理的,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却是由海尔总部以控股的方式与贾迈尔的贸易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更重要的是,总部对贾迈尔表示,它所要做的只是制定业务发展的战略,在美国的经营完全由有当地产业经验和开拓能力的贾迈尔决定。他和他的美国伙伴得到了很大的自,由他们来推销品牌,并争取新的客户。贾迈尔的热情空前高涨,他说:打造一个品牌,维护一个品牌并创造一个市场,需要一生奋斗。可以看到好的用人机制岂止借力,甚至会借得他的一生,贾迈尔就把自己的职业生涯捆绑在了海尔这架商业战车上,当然,这是双赢的事情。

另外海尔海外产品的研发更具有借力的特点。要在国外陌生的市场中打拼,必须有了解国外市场特点的技术人员。海尔集团新闻发言人说:在海尔,每开发一个新项目或产品,都会根据产品的需要整合一批优秀的研发人员,组建“无边界”的研发团队。这一方面做到了“研发、资金不落地”———可以充分借用海外的资金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也利用不同时区的时间差,保证了研发的连续性,提高了研发效率,节约了成本。

良好的创意、过硬的质量,加上优秀的人才,确保了海尔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准确抓住当地消费者的心理,靠产品的当地化和差异化,赢得当地市场的认可。这就是海尔趟出来的新路。

再有,创新并不排斥借鉴,创新的途径是创造性的模仿和借鉴,即借力。他山之石,其实是为了攻玉,创新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君子善假于物”——把人类的思想与文化向前推进一步。柏拉图也好,孔子也好,都是我们今天发展的基石。创新不是摒弃人类的思想文化遗产,恰恰是传承人类的思想文化火炬!

三、“赛马不相马”——海尔的全员创新理念

“伯乐相马”是中国传统的择人之术,但张瑞敏却敏锐地发现其中存在的漏洞并独辟“赛马”之道,形成了海尔独特的“赛马不相马”人才理念及与之相配套的人才选拔机制。中国包括许多企业一直在喊缺人才,其实最重要的是缺一种出人才的机制。即如何创造一个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氛围,这是非常重要的。其中领导者所作的工作就是打造和培育一种能使别人获得成功的环境,因为创新不是孤胆英雄式的行动。

海尔在人力资源开发上,一反过去“伯乐相马”而为“赛马不相马”的人才观念,并以此成为全员创新的理念的基础。“赛马不相马”的机制就是给每一个员工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赛马其实就是赋予每个普通员工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员工的奋斗精神,给员工的发展及创新提供一种适宜生长的土壤。赛马其实不就是使每个员工凭借“匹夫不可以夺志”的自尊自爱、坚韧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自我价值吗!

海尔认为企业并不缺人才,缺的是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赛马是一种种动态管理机制,它的目的在于创造相互竞争、互相促进的人才环境,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消除了伯乐相马容易造成“一相定终身”的弊端,给普通马通过磨练脱颖而出的机会。现在海尔管理人员平均年龄26岁,当然海尔并不是为了年轻化而年轻化,这些朝气蓬勃的管理人员都是通过“赛马”挑选出来的。对企业来讲,年轻干部的“创”与“闯”的精神无疑会使探索、质疑、批判的创新理念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使创新思想渗透到企业的意识深处、创新理念得到员工普遍认同,并化为员工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全员创新、时时创新,树立创新无止境的观念,不断拓展上升的空间。因为,如果没有了上升空间,我们也将失去生存空间。创新的空间存在于每个地方、每个人、每件事上,形成大家同心干——不论你我,比贡献——不唯文凭的自主创新氛围。

通过对传统人才观的创新,实现了人才理念上的转变;通过“三工动态转换”的人才流动制度使海尔的员工逐步培养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忧患意识和奋斗意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从而使集团内部逐渐形成人人争先、优胜劣汰、不断创新的良性循环氛围,有力地推动海尔跨越式发展。

“赛马”赛出了干部队伍的年青化,赛出了全员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斗志,赛出了日清日高的持续创新精神,在广大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取得企业的成功,将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因为海尔人深知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了斗志,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斗志,那些事情才难以做到。

在“赛马”过程中,每个人又都是自己的伯乐,每一个人都充满热情、不断展示自我、战胜自我、提升自我。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一个人是否能有幸挖到这种金矿,关键是看你自己能不能脚踏实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去经营自己的人生,这正是“匹夫不可以夺志”的最好诠释。所以,战胜了自我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谁也救不了我们,只能靠我们自己,只有不断战胜自我,才会强大起来,虽然路很长,但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

海尔凭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诠释,凭借对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吸收与借鉴,形成了海尔独特的企业文化。

什么是文化?学兼儒佛、归宗儒家的当代思想家梁漱溟曾有一句最通俗的解释,他认为文化就是一个社会过日子的方法。顺着梁先生的定义看海尔文化,这个在很多人看来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海尔文化其实不就是海尔集团过日子的方法吗?一个企业的产品领先,必定是她有领先的文化;一个企业卓然于世,必定是因为她有同样卓然的文化做积淀。走进海尔,感受最深的是这一点:无处不在的企业文化。文化是无形的,但是这种无形却是最能转化为有形、并且能让人看得最真切,因为她能附着在每一件产品上、渗透于每一个人内心里、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

海尔凭借其无所不在的企业文化预见并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凭借日清日高的持续创新精神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可持续发展是“内生”的,人文精神是使技术和创新转化为自觉行为的主导力量。精神文化是一个企业未来的蓝图、方向,而创新精神则是为蓝图的实现提供动力保障的,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作用,成就了今天的海尔,成就了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

参考文献:

[1]徐则荣:创新理论大师熊彼特经济思想研究[J.A].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美)包罗.C.莱特,持续创新:打造自发创新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