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影视教育十篇

时间:2023-12-22 18:04:45

中小学影视教育

中小学影视教育篇1

1影视媒体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1.1创设教育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影视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在屏幕上展示了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创设了教育情境。如利用影视媒体进行新课导入则可以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起到事半功倍的特效。

1.2拓展学生思维

思维是以概括性和间接性为特点的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表现在不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上。影视艺术是创造性的精神生产。在思维方式上影视创作主要运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大胆的想象、联想乃至幻想[2]。中小学生的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听视嗅觉能力逐渐加强,对新鲜事物敏感,喜欢形状、颜色、气味、声音等刺激因素。脑科学理论认为,教育中要积极开发学生的左右脑功能,实现思维“四个协调发展”,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与跳跃思维、重现思维与顿悟思维、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的协调发展。影视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与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文化内容,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力图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促成了中小学生思维的协调发展。

1.3提供资源空间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自由传输成为可能,使得教育资源在全世界交换、共享成为可能,这样就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随着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推进,各中小学都陆续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大量的影视媒体也逐渐为中小学教育所采用。应用影视媒体来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多媒体信息,学生可以从中听取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这样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课堂教学中运用影视媒体时至少应该包括放映、阐发与省思三个基本环节。放映,即指教师选择合适的影视材料在课堂上即时放映;阐发,即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掘影视画面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价值观问题;省思,即指教师通过影视材料建立学生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反观社会、省察自身,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

2影视媒体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2.1内容要符合教育教学目标

教师将影视媒体应用于教育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进行影视选材,所选内容一定要积极向上,能够使学生观看后受益匪浅。电影不是艺术――电影多于艺术,又少于艺术。电影已经成为形似和不断变化的基本传播媒介[4]。在选取影视材料时,必须充分意识到运用影视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要让其成为教育教学的良性载体,否则就会使“课堂”变成“影院”。影视媒体中的内容,远远超出中小学生平时接触的生活经验,也超出他们所接触的时间、空间。如果他们吸收了很多其年龄段不需要的经验,这些零碎的、不加选择就吸收来的内容,很可能是经过夸张、歪曲或浓缩的,并不符合社会现实,中小学生尚不能完全区别开现实与虚构,便难免误以为真,形成错觉或先入为主的成见。所以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也十分必要,学校开设公共课程,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使用大众传媒资源,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

2.2材料要具有现实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和文化部联合发出的《关于运用优秀影视片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教基〔1993〕17号,下称《通知》),已引起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并产生了强烈反响。影视手段的运用,促进了人们对许多教育教学问题新思考,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模式的更新,对推动教育科研起到了助推的作用,是推动课堂改革的新的生长点。影视材料的情节虽然不一定完全是真实的生活写照,但其传达的思想却有浓厚的现实基础。影视材料中人物的思想、意识、作风、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选材要尽量选用震撼人心的、具有感染力的材料。最好放映一些社会影响比较大的、与中小学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能够引人思考的影视材料。影视材料的典型事迹要具有真实性、影响力和号召力。

2.3播放要切合中小学生心理

影视媒体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时,要结合学生的收视心理,选择播放学生喜爱的节目。2000年3月,中央台的20集影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放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极好的素材。科教片《宇宙与人》、《地球探秘》等影片的放映,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树立学生的科学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还有诸如《英雄郑成功》、《詹天佑》、《刘天华》、《董存瑞》等此类节目如在思想政治类课程播放,一定会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欢迎,其教育效果非语言说教可比。在播放完成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发表个人观点与意见,学生与教师要共同探讨影视画面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问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师通过影视材料的展示,让学生省察自身、反观社会,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小学影视教育篇2

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影视文化课程教育是淄博市教科所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根据新型文化对教育的迫切要求进行研究的。经过十几年的攻关研究,淄博市教科所构建起在中学进行影视文化课程教育的理论与操作方法。

一、中学影视文化课程的研究与价值评定

(一)“九五”对课程理论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影视文化是现代最有影响的文化形态之一,影视文化对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文化理念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基础教育一直没有开展这项文化教育,使教育落后于文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个高潮之际,淄博市教科所自1993年开始将基础教育中的影视文化教育问题列为重要研究对象,由此规划成“关于在中小学开设影视文化课及学科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1997年这项课题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课题组倾注十几年的心血进行攻关研究,着力进行课程、教材与教法的研究与实验。通过在省内外80多所实验学校开展教学实验,研究课程教育对培养中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质、进行智力开发的巨大价值,并根据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将中学影视文化课程定位为地方课程,由此解决课程空间问题。经过课题组与实验学校的辛勤努力,“九五”期间完成了课程理论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验工作。课题研究报告于2001年11月通过全国教科规办专家组的鉴定。鉴定意见认为“根据影视文化对青少年学生影响的新特点,创设一种新形态的课程这在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性、创新性意义”。[1]

(二)“十五”期间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研究

“十五”期间,课题组在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影视文化课程目标体系,研究影视文化课程在中学课程结构中的地位、作用、性质和任务等,研究中学影视文化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1.研究出台《课程标准》。课题组认真学习了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与理论信息,并参照教育部制订的有关课程标准,深入研究课程教育思想。经过将近一年的攻关研究,课题组先后五易其稿,撰写成《全日制基础教育影视文化课程标准(讨论稿)》。对课程的性质与定位、课程教育目标、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进行了规范,从课程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课程实施提出建议。从而使影视文化课程成为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质与审美素质的新型文化课程。并以地方课程的方式列入中学课程体系。经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社科中心、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中央教科所有关专家的审定,《全日制基础教育影视文化课程标准》以“实验稿”的形式作为现阶段课程实施的指导文件。[2]这是全国第一份影视文化课程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

2.教材建设研究。2002年9月课题组“关于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教材建设的研究”,列入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建设研究”之中,对中学影视文化课程目标与教材建设、教学理论与教材教法等方面展开了新一轮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别是《全日制基础教育影视文化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为教材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教材体例在“九五”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学文本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研究,努力使之切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教学实验中根据教师的意见进行修订,由课题组研究的2册中学影视文化课教材已印出样书(正在编写第三册)。影视文化课程教材建设的研究报告(二万余字)也已发表。[3]教材研究成果已通过中国教育学会专家组鉴定,并在全国地方课程研讨会上作为重点成果展览和介绍。中学影视文化课程不仅在全国中学影视教育中独树一帜,而且在地方课程的研究中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教学思想

课题组在中学影视文化课程教育理论的研究中,在高层专家的指导下,经历了从初创到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构建起相对完备的课程教育目标体系,对教材的编写与课程的实施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一)课程教育的基本理念

1.课程的性质与定位。课程性质与课程位置的确定,是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研究中最为根本性的问题。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全日制基础教育影视文化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了影视文化课程的性质与定位。课程标准确定了中学以“课程教育的方式进行影视文化教育”,[4]通过实施影视文化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审美素质,从而使课程具有人文性、审美性、综合性、经典性、趣味性等特点。学习这样的课程会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特别是审美水平,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影视文化课确定为地方课程,使这门新课程进入中学课程体系有了恰当的空间,也使课题组能够以恰当的方式承担起课程教材研究与管理的职责。

2.课程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是通过课程教育希望学生发生的预期变化,具有一定的教育构想和蓝图的性质。课题组依据对学生、社会和学科的研究,根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根据影视文化课程的审美特点和影视文化课程对中学生诸项素质的培养,构建影视文化课程教育的总目标:学习影视文化课程,通过对影视艺术形象进行审美体验,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和审美方法,对作品表现的各种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物形象、人文和科学精神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养成正确的审美态度,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感,追求高雅影视艺术的审美趣味,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培养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与全球意识,以及关注社会、改造社会、美化社会的责任意识和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科学生活素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还要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5]

(二)教材体例与教学方法

中学影视文化课教材包括多种载体,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呈现方式与体例各不相同,教材的使用也不同。一是影像教材。根据课程教育目标所选择的各类体裁与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构成影视文化课教学内容的主体。影像教材是学生学习影视文化课的根本教材。学习影像教材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集体观赏。只有在学生充分观赏原片之后,才能实施课堂教学。二是文本教材。文本教材是帮助学生学习影像教材编写的学习指导用书。是学生学习教材作品的辅导和进行课程训练的依据,文本教材的内容主要由课文、练习项目的设计、单元专题知识等三项内容组成。课文与练习的设计力求形式新颖富有创意、图文并茂,活泼多样。三是剪辑片段。是将教材作品的重点情节剪辑出来所形成的教学课件或教学实例。一部故事片思想与艺术信息量很大,将影片的重要内容分段剪出,根据课堂教学审美的需要适时插播。根据教学实验,一节课所用剪辑片段的总长度一般不超过15分钟。四是教学参考资料。是为教师备课准备的具体教材作品的教学资料。对选作教材的影视作品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表现等方面的思想内容与艺术价值进行分析,并对剪辑片断的内容作出详细说明,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影视文化是以影像为载体的新形态文化,在中小学实施影视文化课程教育,没有现成的教学法。在“九五”至“十五”期间,课题组在省内外80多所学校中开展了广泛的教学实验,通过实验教师培训会、听课督导、教学公开课、专题研讨会、优质课评选等教研活动,深入探索影视文化的课教学规律,一批优秀实验教师脱颖而出,先后在全国各种会议上出示教学公开课,并在2002年7月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出示两节教学公开课;通过创办《影视文化课教研通讯》及时反馈教学实验信息,进行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研究探讨,课题组在扎实深入的教学实验中逐步揭示了中学教学影视文化课的基本规律,构建起影视文化课教学特有的“四步教学程序”,以审美心理为基础的“导引—发现”式教学法,为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模式。

三、课程实施效果与影响

影视文化课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审美性和趣味性特征,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人格的重要途径。这门课程从实验阶段就深受学生的欢迎,上影视文化课成为学生的期盼。课题组从多年进行教学研究与实验的成效来看,影视文化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审美素质、智力素质等方面有着无可代替的优势。

人文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主要通过人类创造的文化精神陶冶人、教育人。以选取各种高尚的典型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影视文化课有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影视艺术形象进行审美体验,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美感的基础上,感受和理解高尚形象的道德精神价值,加深对人生真善美的理解,从而促使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形成积极、高尚的人文素质。而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审美教育过程,通过系统的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先进的审美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在众多的媒体信息中选取优秀影视作品欣赏,自觉接受高雅影视作品的陶冶。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式思维都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影视文化课以各种形式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系统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多重智力潜能,尤其是右脑功能的智力潜能,这能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积蕴新的潜质和能力。这使影视文化课教学成为中小学生发展智力素质的新的增长点。

课题研究成果多次在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会议中展示。2001年课题研究成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出,并出示教学公开课。由于课题研究成果的广泛影响,2002年7月中小学影视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淄博召开,课题组负责人作了《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报告,市教育局长与淄川区实验中学、张店区实验中学校长分别介绍了开展影视教育的经验,周村区实验中学孟涛老师现场出示教学公开课《逆风而行》。2003年4月课题研究成果被评为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由蓝天出版社出版。从而使中学影视文化课程实施形成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操作方法。

四、推进课程实施的新阶段

2013年10月《积极推进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实施研究》被列为山东省教育科学2013年度重点课题,有115所中小学学校开始进行教学实验。2014年5月由山东省教科所主办,淄博市教研室、教科所承办的“山东省‘积极推进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实施’成果展示、研讨会”在张店一中召开。青岛、潍坊、莱芜等地的教研员、学校领导老师以及淄博市各区县教科室主任、实验学校领导老师等240余人参加了会议。课题负责人做了课题开题报告,简要解读了《全日制基础教育影视文化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课程性质、课程教育目标体系,以及教材建设研究等内容,重点做了《影视文化课程教学基本理论》讲座,从“课程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导引—发现’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影视文化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任课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等方面介绍了课程教学理论与操作方法。张店九中谢文斌、张店一中杨静老师分别执教了《被告山杠爷》、《唱诗班的男孩》。教学公开课较好地展示了影视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与方法,获得了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与会老师认为淄博的影视文化课程教学理念先进,操作性强,能理解可掌握,教学影视文化课程,可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这次会议为中学实施影视文化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与操作方法,为推进中学影视文化课程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标志着影视文化课程实施进入一个新阶段。

(本文为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积极推进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

注释:

[1]魏耕祥.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2:329.

[2]魏耕祥.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2:336-326。

[3]卓晴君,徐 岩.地方课程建设研究实录[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143-162.

[4]魏耕祥.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2:336.

中小学影视教育篇3

成为“基业校园电影院线学校”的3年中,柏庄实验小学建立了一支影视德育教育研究的工作小组,探索实践,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一、发挥系统的实时转播及刻录功能,提高德育实效

1.通过学校录播系统实时转播大型集会,使活动更具视觉效果,传播校园文化。近两年主要展播的内容有:开学典礼、迎新联欢、感动校园年度人物颁奖、国庆红歌比赛、经典诵读……学生在感受校园文化的同时,也激起了参与活动的热情。

2.通过学校录播系统适时转播校园行为,使校园现象形象化,解决教育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有序”“自律”是学校对学生提出的素养要求,教师从抓路队行走和用餐开始。通过拍摄转播、班级观看讨论等手段,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3.通过录播系统,办好家长学校。学校充分利用录播系统的存储功能,办好家长学校。学校不需再专门架设摄像机,就能全程存储家长学校的全部内容,同时还可以及时调用相关资料,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也使资源能够再利用。

二、运用影视直观性,生动德育活动

在“基业校园电影院线”影视资源库的共享基础上,学校将享受到众多的教育资源。除原有影片片源外,草根化的微电影、生动的安全法制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及国学文化传播的动漫微视频等资源,为学校的专题教育和德育特色活动提供了更鲜活、生动的依靠。

1.运用微视频,上好主题晨会和主题教育课。柏庄实验小学每周三、周四的十分钟晨会主题分别是健康保健和法制安全。教师利用微视频短小、动漫效果吸引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观看了相关教育微视频。2013年11月起,水痘、手足口病又呈流行趋势,学校除了制作PPT进行专题教育外,还通过播放《预防流行性疾病》等傲视频,使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落到实处。在法制教育方面,学校特别教育孩子要提高警惕,不要跟陌生人走。同时,组织全校师生观看《面对诱惑要当心》、《面对敲诈怎么办》等微视频,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运用影视片,拓展学校德育特色项目。2010年起,柏庄实验小学在“和”字校训的引领下,在柏木桥“孝”的传说中,寻求到了德育的突破点,全方位推进感恩活动,推出“心中有棵感恩树”少先队特色系列活动。该项目于2011年10月被评为无锡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并在无锡市作现场交流。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南京举行的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研究第九次年会上,该项目被评为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受到了团中央书记罗梅的高度赞赏。

近两年中,学校与时俱进,把其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点来开展。在每月一主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深度推进、系列呈现,让每个学生在同一感恩主题活动中,在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道德实践体验,使之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品牌一主打歌”。

在实践中,学校发现部分推荐的影视片,有很多与德育特色项目相切合。因此在“感恩”系列活动中,选取了《纸飞机》、《宝贝别哭》、《爸爸妈妈我爱你》、《弟子规——入则孝》、《最美孝心少年》等影片在少先队活动课中播放,运用影视的手段传递美好的情愫。

3.运用影视片,深化纪念日活动。学校还积极运用影视手段开展特定纪念日的主题教育活动。防灾减灾日、助残日、消防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纪念日中,学校均会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就是质量”,这些根植于现实需求的德育影视片观看活动,使教育“无痕”却“有痕”——孩子在悄悄地成长着。

三、提倡自主创作,丰富校园生活

影视教育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手段不仅仅停留在播放影片上。在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师生的影视创作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学校积极依托“基业校园电影院线”平台,送老师参加影视培训,培养学校小记者、小主持,同时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校园影视作品的录制工作。

中小学影视教育篇4

 

必须看到,世纪转换带来的不仅仅是时序的变化,实际是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变化21世纪的教育将是媒介化取代传统教育的崭新时期,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传导方式都将遇到巨大转换,教育的传统受教对象、和习惯的耳提面命的经验将被新一代人和新的模式逐渐取代,新的教育秩序己经酝酿并正在形成,教育方法的革命早己开始,整个教育都会在接受新型地原则的背景下増添新的规则和新的途径,全然不同于以往的一代人将在有别于当今的教育新模式开始世纪的征战。这是一个让人惧怕也令人砰然心动的变革时期。世纪之轮不可阻挡,完全固守旧规将被抛弃,需要义无返顾地投入到创新发展的大潮中去。影视教育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新的变革,忽略时代的变化就将落伍,忽略影视教育也不可能真正发挥时代所要求的艺术教育的作甩

 

二、影视艺术教育的历史性变化

 

影视艺术教育是后起的艺术教育形式,而影视艺术教育从电影教育开始的电影教育原本是20世纪新兴的教育类型,伴随电影的出现,包容艺术商业、技术等混杂因素而具有实践明显特征的电影,成为艺术教育的独特一员,电影艺术教育成为20世纪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上,在中国,长期以来电影教育仅仅是专业艺术院校独树一帜的特色存在,专业化指向和实用特征成为狭义“电影教育”的排斥性理由,电影“教育”的宽泛人文内涵被有意无意忽略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电影教育的真正意义才得以实现,专业院校的电影教育包容度更加宽泛,全国较多大学也开始尝试电影教育的课程,电影教育的人文价值得到重视,专业化教育和艺术文化教育的多重职能开始落实。但很快,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电影教育与电视、传媒教育的混合状态开始出现,面对迅猛发展的社会现实,适应国民经济需妥,必然立生现代意义的大影视教育,于是,影视教育己经成为重要综合性大学的标志之一。21世纪的影视教育将成为值得探讨的社会教育范畴的重要课题

 

的问题影视教育是新式教育的范本,在前述的时代变化这一大趋势中,影视本应成为传统教育中最为新潮的教育类型,事实上,比起传统的书籍、口耳相传、黑板教育形式,影视教育一开始就和时代新型电子教育手段结合,因而比起其它教育领域具有时尚性和迅疾发展变化特色电化教育和多媒体手段的最早与最恰当应用是在影视教育中,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影视教育必然紧随时代而实现从手段到内涵的全新变化影视天然具有教育手段先行的优势,但影视天然切合时代的时尚性却未必具有永远的持久性,因为随着电脑、网络教育的普及,传统媒介教育的现代化早己开始,影视教育的现代化也迅速发展网络更具有跨时空、多媒体传播、双向交互性特征,将带来传统教育的革命性变化影视教育决不可能孤立无援并局限在电影教育之中孤芳自赏,所以谈论影视教育实际上是和影视合流紧密相关的。

 

影视合流的趋势是面向21世纪电影教育应当正视的现实,电影教育早己没有独立特行的自我天地,无论教育手段还是教育对象都和新兴的电视及更新的传媒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的“影视”从宽泛的意义上也可包含电脑化和网络化内涵。电影教育结合电视,吸纳电视手段,包容电视及多媒体教育成为十分自然的现象影视教育所面对的正是这一明显的合流趋势由此,影视教育几个关键问题不应忽视:

 

1.影视不可分离的现实。当今时代,与电影与电视的区别的另一面,是影视互相渗透,人们从传媒中接受电影信息从电视中看电影,电视业和传统电影业的关系日益密切,影视互动的意义己被广泛承认电影创作的电子化、数字化,电影教育手段的电视化,电影传播的电视网络化等,都是事实。美国8家超级电影公司在世界范围的经济收入中,影院票房只占20%,出售家庭录影带和向电视台卖播映权各占3%,另外的8%来自付费电视,这里证明影视己连为一体的确凿事实。

 

2影视创作的结合与互补化不用说电影人和电视人的隔膜己经打破,电影创作的重要考虑手段己经和电视及电脑难以分离,收益巨大的电视业支持电影创作,电视中借鉴电影手法乃至创作电视电影的现实早已习见不怪电影电视双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密不可分;尽管我们反对有人预言的电影将消亡的言论,但电影电视亲密无间的关系却可能成为现实影视教育的对象必然是难以截然划分开的浑融一体的东西

 

3.影视教育的必然结合教育的综合性决定了过分分科化的缺陷,时代的发展趋势是教育综合化提高,当今的影视教育没有天然的壁垒,影视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日益接近和融合,由于电视手段的简约化和便捷性,以及教育成本的合理,使得电影教育借重电视手段的长处日益明显,忽略电视教育既不可能电影教育的影视合流还包括了面对电视成为生活娱乐的主流,电影不能不受到电视的影响,电视中的原理和手法与电影是相通的因素,都需要教育的综合性研究

 

4.影视教育对象的合流性面对市场的现实,教育对象更多从事于以电视为中心的工作、以及学电影的专业毕业生必然有许多可能从事影视结合的工作的事实,导致电影教育决不应当也不可能忽略电视教育,大众对象的需求将日益明显,教育不能忽视市场和对象的要求教育研究应当考虑教育对象的生存。所以,影视合流的趋势也是教育对象的需要。

 

三、建立多层次影视艺术教育格局

 

建立多层次的影视教育体系是影视艺术教育必然趋势。随着时展,影视早己不是高深的学理研究的领域,它更多的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自然面对和评点的一种存在对象影视对生活的影响巨大,因此影视教育己经不局限在校园院墙之中,而是有更为广大的概念。面向大众的影视教育肯定是综合的、传媒化的,中国影视教育综合体系的建立并非易事影视教育的价值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到,而影视传媒的影响却与日俱増,造成了许多矛盾现象比如,一方面,影视无时不刻在影响着社会生活,丰富人类生活;另一方面,人们又深感不同于书籍文化的被动接受缺憾对人的消极影响。于是,西方不少知识分子家庭反对电视传媒,放弃电视机中国的家长们常常用限制孩子看电影电视的方式来躲避外界“祸害”,却不能说清为什么对孩子有巨大吸引力的影像有时有害于下一代,也难以说清如何加以改变。实际上,由于影视的包容面很广,人们往往都是在不自觉中被影视图象所吸引,对它的判别力与免疫力并不强对影视的魔力没有自觉的鉴别意识,就容易导致对影视的惧怕,消极抵抗,或者全盘接受影视教育在这里负有重要的责任,也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实际上,通过不同传媒进行影视艺术知识和评价教育的情况早己十分普遍,影视专家借助传媒被读者、观众熟知的情况证明宽泛影视教育的社会性价值。影视教育通过声画语言,形象的展示内容,有影视通俗化的特长,也因此,它具有最为普及化的优势,忽略影视的特征,放弃对影视作品的引导分析,也就是丢弃了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没有引导教育的影视作品,会大大削弱花大力气所做的工作而借助好的影视作品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们的教育机构中,影视教育的队伍严重缺乏,中小学的影视教育多为零散状态,学的影视教育也远没有达到基本的程度。没有基本的教育队伍,就谈不上开展影视教育。没有较好的影视教育,影视创作队伍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见识就难以提高可以预见,随着影视对生活影响的日渐加深,建立多层次的中国影视教育体系的问题会提上议事日程。这一体系包括学校和社会教育两个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大学中小学影视教育属于不同的层次大学影视教育包括影视艺术的鉴赏、创作、文化分析的教育。它含有培养影视专门人才和影视文化工作者的专业教育,与对普通大学生进行艺术审美素质教育的两个任务相比而言,中小学校的影视教育还明显薄弱,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正确的观影习惯和鉴赏能力,以及借助影像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与道德观建立针对青少年的影视教育体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社会影视教育是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它包括对影视创作的社会文化批评。

中小学影视教育篇5

关 键 词 :影视艺术教育 普及 国民素质 创作水平 对策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艺术素质教育的价值愈来愈被人们看重,艺术教育的范围也远比过去扩大,除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传统艺术教育之外,我们已经无法回避影视艺术教育的迫切问题。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看待艺术教育,就不能不谈影视艺术教育。

一、普及影视艺术教育是快速提高整个受众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捷径

影视作为一种视听语言艺术及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绘画、音乐、文学等其他艺术相比,其受众人数在全球范围内占绝对第一,公众的接受性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望其项背的。西方曾有实验证明:没有电视,人们几乎无法生活下去,人们对于电视的依赖已达到很深的地步,其实质是电视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力。但是广大受众的影视鉴赏水平还有待提高。人们只是肤浅片面地对剧情进行理解,对深层次的主题表达理解不到位,使优秀文化不能准确传播和吸收,而一些糟粕文化却乘虚而入。有些影视语言的表达手法使受众只是门外看热闹。这么庞大的、每天都在欣赏影视艺术的受众群体,影视艺术鉴赏水平亟需提高。

绘画、音乐、文学等其他艺术教育在中小学及全社会都已经普及,而最具有大众化生活化且集成了绘画、音乐、三维技术、化装、表演、文学、摄影、灯光、编辑等众多门类的影视艺术,却还没有普及。WWW.133229.coM要想快速提高整个受众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就一定要普及影视艺术教育。也只有普及了影视艺术教育,人们才能真正准确地吸收影视艺术中的优秀文化,抛弃垃圾文化,提高整个受众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这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谐社会。

二、普及影视艺术教育是提高大众影视艺术创作水平的需要

影视艺术是大众容易直接参与创作的视听文化。dv是近年来颇受大众欢迎的一种表达理想、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大学生dv是最具活力和文化理念的新生力量,它有力地带动了社会各阶层民间dv活动的开展。dv使艺术表达更加自由和个性化,散点式的个人写作使得影像产品的数量高速增长。但是中国dv民间活动的兴起和发展是不成熟的,普通dv爱好者无论从拍摄内容还是技术把握上还不得要领,一是选题 “另类”。盲流、乞丐、嫖客、同性恋等社会边缘性题材被大量选用。这与中国社会主流生活与发展着的中国现状极不和谐,没有代表当前社会中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二是dv制作没有达到公众视觉审美的要求,许多dv作者走向了极端,要么不具备基本的叙事语言的能力,要么故意追求玄虚,让观众无法得到观赏快感。拍摄随意、多变、主观,叙事不求流畅,缺乏逻辑。目前dv的低门槛造成了制作者素养的降低,他们大多只是追求光怪陆离,并没有对于dv美学进行深入的探索。因此普及影视艺术教育,提高创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从而提高其影视作品的水平,有利于宣扬文化主旋律,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三、普及影视艺术教育是影视艺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

有人说电视节目没文化,电视文化是快餐,这说明影视艺术的创作水平有待提高。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受大众影视艺术鉴赏和创作水平不高所制约。影视首先是一门传播文化,其次才是一门艺术。传播规律要求作品必须能够传播,为了争取更多观众,而迎合大多数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观众的审美趣味,一些媒体就会不自觉地向着通俗化与低俗化蜕变或降级,将一种崇高的审美趣味或纯粹的思想感情与智力活动变为一种幼稚与肤浅的弱智文化。各种娱乐节目和搞笑快餐铺天盖地而来,观众在轻松的笑声中,人们的严肃思考和追问消隐了,理性的认识退化了,崇高的审美趣味解体了。国内外经验证明,高质量的影视艺术作品不仅对开拓广泛的经济市场有益,而且对加大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提高该民族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整体形象,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音乐之都维也纳就是很成功的例子。

影视艺术创作水平是建立在大众影视艺术鉴赏和创作水平基础之上的,只有普及了影视艺术教育,提高了大众影视艺术鉴赏水平,那么水涨船高,高质量的、具有优秀文化内涵的影视艺术作品就会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来;反过来又对广大受众进行优秀文化的传播和艺术熏陶,形成良性循环。

四、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浅探

1.影视教育的价值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到,一方面,影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会生活,丰富着人类生活;另一方面,人们又深感不同于书籍文化的被动接受缺憾对人的消极影响。于是,西方不少知识分子家庭反对电视传媒,放弃电视机,中国的家长们也常常用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方式来躲避外界的“祸害”,笔者认为,影视教育在这里负有重要的责任。

影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大学的影视教育也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中小学的影视教育多为零散状态,而且社会影视教育的价值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到。建立多层次的影视教育体系是影视艺术教育的必然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影视早已不是高深的学理研究的领域,它更多地成为了普通百姓生活中自然面对和评点的一种存在对象。影视对生活的影响相当巨大,面向大众的影视教育肯定是综合的、传媒化的。

2.在学校教育中,大学中小学影视教育应属于不同的层次。大学影视教育应包括影视艺术的鉴赏、创作、文化分析的教育。它含有培养影视专门人才和影视文化工作者的专业教育,与对普通大学生进行艺术审美素质教育的两个任务。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主要任务应是培养正确的观看习惯和影视艺术鉴赏能力,进行审美情趣的熏陶,提高艺术素养,以及借助影像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与道德观。社会影视艺术教育是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它包括对影视创作的社会文化批评、媒介批评和优秀影视作品的宣传,使人们得以接受良好的影视作品。通过各种途径宣扬佳作,贬斥不良倾向,促使创作者认识到与社会民心保持什么样的联系,从而生产出优秀的作品。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4“我们的影像故事”在广大dv创作者和dv爱好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意义深远。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中央媒体的这一举措大大地激励了中国dv爱好者的创作热情,也为中国的dv创作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做出了努力。社会影视教育是艰巨的工作,需要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场”。

结语

艺术素质教育的价值愈来愈被人们看重,影视艺术教育和音乐、美术教育等一样,是当代中国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艺术教育的全面普及,是提高整个受众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捷径,也是提高我国影视艺术创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中小学影视教育篇6

课程整合是指要用系统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设计、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育成果的评价等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要对它们进行系统的考量与操作。课程整合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课程整合是指利用原来分列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广义课程整合是课程名目不变,但是本课程的各个教学要素重新设计,使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包含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文字运用能力培养以及品格修养、人格形成的综合性的学习课程,具有综合性、广泛性等特性,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同时强调与生活的联系,用以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协调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整合被提了出来。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倡导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活动是以问题为核心来进行的,是一种互动模式;学习成果也不仅仅由考试成绩来衡量,而是靠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来衡量。它采用创新性的方法开发了课程资源,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文性、审美性和发展性有重要的意义。

二、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实意义

1.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有培养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认识和发扬中华文化,基本的文学素养,文字运用能力,基本的交际能力等。影视资源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视频、音频资料,对提高运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他们发育还未成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纯文本的理解比较困难,如果有影音资源的话,对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必定会有大的帮助。

2.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

视觉素养是指人可以和视觉资料做合理的沟通,也就是说人可以从视觉资料中准确地理解出它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可以运用视觉资料表达自己的感情。当今社会,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以后,人得到的信息中有至少90%来自于视听资料,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视觉素养的培养。小学时代正是学生各方面素质起步和快速发展的时代,因此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对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很重要。

3.提高教学效果

电影和电视作为现代化的艺术形式,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它们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小学生作为这些影视资料的观看者,再加上他们的年龄特征,更是这些资源的艺术感染力、教育力的最直接的接受者。因此,利用这些影视资料独特的魅力和小学生对这些影视资料的浓厚兴趣,一定可以为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提供大的帮助。具体来说,影视资料一方面给我们提供艺术欣赏的机会,另一方面,影视作品中所反映的道德取向、价值观、情感等也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影视资源对小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教育,比如美学等,也可以对他们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

三、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下面我们一一分析。

1.听说能力。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单纯的文字、图片教学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口语交际能力要求的就是听和说,而影视资源有演员的对话,这是说的方面,另一方面,学生要听他们的对话,这对学生听得能力也有锻炼。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可以锻炼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二是通过模仿配音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是可以根据影视资料中的节目形式组织课堂活动,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四是可以组织学生对剧中的一些做法、观点进行辩论,一方面提高他们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

2.阅读能力。现阶段许多名着或者是畅销书都被拍成了电视剧,而学生对于影视资源的兴趣又大于对文字书籍的兴趣,因此可以在学习了某个名着的片段后,推荐学生看基于名着拍摄的影视作品,同时要求他们找出原着与影视作品的不同,激发他们阅读原着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学习了《水浒传》的某个人物的一个故事后,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个人物进行评价。

3.写作能力。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在观看了影视资源之后写观后感、写影评等锻炼写作能力,另一方面那可以根据影视资源的标题,结构,顺序,以及描写方法等教育学生相应的写作技巧,比如说《牵手》、《一个也不能少》《、幸福终点站》等片名文学性很强,对学生作文的命题很有帮助。

四、影视资源与语文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要做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前准备阶段,课堂中的组织以及课后回顾三个阶段。具体来说,在运用影视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首先要选择好影视素材。对这些素材的选择,首先要与教育的内容相一致,其次是要有正面的教育意义,最后是要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水平相一致,比如说讲《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候,就可以给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影片,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是课堂中的组织,组织得好就能使影视资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好的组织主要是指能在观看视频时候营造出轻松愉快的环境,还有就是对视频中的一些关键点进行简明扼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最后是课后回顾。因为影视资源中包含的内容广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又有限,所以单纯的课堂教学并不能保证学生学到了真正想要教授给他们的知识,这样一来,课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就显得很必要。

中小学影视教育篇7

关键词:影视资源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228-01

引言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正确应用影视资源,可以更加深入的挖掘出语文教材的含义,提高教学效果。目前,在社会上倡导素质教育,将影视资源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也是顺应了这种趋势,因此,我们现在研究将影视资源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是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向前发展的。

一、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应的特征

1.小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具有哪些特征

可以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影视资源是具有一定的特征的,最主要的就是比较形象,通常来讲,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因此很难理解教材当中某些抽象的内容,但是通过影视资源,可以帮助教学内容实现动态化,有利于理解难点内容[1]。此外,影视资源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比较综合,影视资源与文学作品关系密切,应用影视资源,可以从不同角度分层次的展示出语文作品,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2.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发挥的作用

影视资源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具有很多作用,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我们先从教育作用方面进行阐述。上面已经分析过,影视资源是比较形象以及综合的,因此将其应用到语文教学当中,可以加深小学生对教材的印象,利用优秀的影视资源,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通过动态的影视资料,使学生走进作品当中,不断的受到熏陶[2]。同时,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还可以起到审美的作用,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融合了美术、文学、音乐以及建筑等形式,这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还有较强的文化塑造作用。

二、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如何正确应用

1.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情况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正确应用影视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课题研究,同时还可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保证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现阶段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完善,存在着各种问题,主要就是因为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不能很好的应用影视资源,此外,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没有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资金投入较少等。

2.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应用影视资源

对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应用影视资源要能善于利用,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将学生和老师间的互动得到有效体现。在影视资源的教学模式下,要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观看过程中,教师积极的融入其中,并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主要的对学习内容积极思考。

第一,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应用影视资源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应用到阅读教学当中。利用影视资源,可以为阅读教学提供全新的平台,其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影视资源展示语文阅读内容,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阅读内容更加的形象生动,小学生也乐于接受,在欣赏动态画面的同时,也了解到阅读的内容。

第二,将影视资源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有利于小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材的内容,在应用影视资源之前,老师要做很多前期工作,要不断的积累知识以及加强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走近文本[3]。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应用影视资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攻破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因此,在应用影视资源时,不能过于盲目,必须注意合理性。影视资源应用得当,可以很好的培养起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创新意识,从而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

第三,通过影视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和学生的语言模仿以及行为效仿训练得到有效结合。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在口语交际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进行交流的时候往往是词不达意,而通过影视资源的有效利用就能够将其作为范例帮助学生练习语言以及行为效仿。在口语交际的作用发挥层面也是多方面的,要能够将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影视资源应用层次性得到有效体现,并要能够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影视资源的展现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小学的语文课堂能够得到丰富化的展现。

第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正确的应用影视资源,还有利于开展语文写作,写作教学也是小学语文的一个教学内容,并且具有较大的难度,学生在写作时,总会感觉头脑当中没有相应的素材,也不知道该怎么写,表现出来就是无从下笔。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影视资源融入到小学作文教学当中,小学生通过欣赏影视资源,开拓了眼界,很容易找到创作的灵感[4]。举个例子,在小学作文教学当中,有一个写作内容就是写自己的母亲,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播放相应的影视资源,学生在欣赏影视资源时,会感觉到内心的触动,并且感悟到母爱的伟大,从而脑海里有了写作的雏形,可以很好的描绘出母亲的形象,最终提高了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的教学作为是母语的教学,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影视资源的有效应用,就能够充分的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影视资源的应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也是有着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的,尤其是对当前的信息化发展背景下,通过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三、结语

概括来讲,将影视资源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考量,影视资源有利于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的开展,在进行应用时,必须注意合理性,在对影视资源进行选择时,必须考虑到小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应用影视资源的有效性以及应用情况,希望可以对相关方面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绪田.浅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运用[J]. 生活教育. 2014(13)

[2]刘香群,周素江.利用影视资源训练学生说话[J]. 小学教学研究. 2013(12)

中小学影视教育篇8

【关键词】我国;电化教育;发展概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化教育发展非常迅速。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想了解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情况。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按年份收集整理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概况的资料,供同志参考。

1920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开始萌芽。同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了“国光影片公司”,曾拍摄了不少的无声教育影片。如《盲童教育》、《驱灭蚊蝇》等。这是我国拍摄的最早的教育影片。

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开始用手摇留声机配音的幻灯、电影进行棉、粮优良品种的栽培技术的宣传教育活动。

1923年,陶行知先生为了加快提高全国人民的基础文化,辞去了大学教授的职务,专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大力推行平等教育运动。并规划用电化教育的手段辅助推行在全国开展的平民教育运动,继而又应用于对新型的工业学团师资人才的培养。

1925年,魏学仁到美国留学察觉到当时美国正在新兴视觉教育,认识到这对我国教育和我国建设必有极大贡献,曾注意考察、搜集电教资料。

192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在原有电影人员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教专业人员,补充资金15万元,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电影企业ˉˉ国光影片公司。

1928年,上海柯达公司成立教学电影部,制作了一批无声教学电影片。同年,南京金陵大学开始用无线电广播演讲各种科普知识。

1929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大礼堂内由陈瑞章等举办了每星期六晚的民众同乐会,除在院同学表演文艺节目外,还放映了35毫米片型的无声电影片,受到民众的好奇和欢迎,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1930年,我国电化教育开始起步。同年,南京金陵大学理学院院长魏学仁联合院内物理、化学、生物等主要教授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经常用无声教学影片,结合有关学科的教学放映,并与上海柯达公司合作共翻译了六十多本教学影片。南京金陵大学是我国推行电化教育最早的高等学校。

1932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大力提倡和宣传教育电影,该协会前后活动了十三年,开过九次年会。

1934年,刘之常筹办了江苏镇江“民众教育馆”。该馆还出版了《民教通讯》,经常报导电化教学的实施情况。同年,南京金陵大学理学院制作教育电影片。到1943年共制作了一百余部。

1935年,在江苏镇江“民众教育馆”的教育电影委员会中的刘之常提出了“电化教育”这个名词。从此,该馆的大会堂改称为“电化教学讲映场”,在各种场合,开展各种形式的电化教学活动。同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民教系创设了“电影放映术”课程,戴公亮为任课教师。同年,上海大厦大学社会教育系开设了“教育电影”课。这是我国最早在大学开设的电化教育课。

1936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陈友松、卢时白两位理事在上海合办了一个“中国电影教育用品公司”,并出版了《电化教育》周刊。同年9月,无锡江苏教育学院开办了“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专业。同年,魏学仁在金陵大学理学院建立了“教育电影部”,并在校内外全面推行教育电影和电化教育,组织举办了“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同年7月,南京政府教育部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政府电教机构。同年,“电化教育”这一名词第一次被正式使用。

1937年,陈友松着述的《有声教育电影》一书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第一本电教专着。

1938年,南京金陵大学影音部在四川自贡市盐场拍摄了《自贡井盐》教育影片。该大学理学院开办了二年制的“电化教育专修科”。1942年,该科改名为“影音专修科”。

1939年,西南若干大学师生近百人到新建的西康省(四川雅安)考察,南京金陵大学影音部摄影人员前往随团考察,并在藏族聚居的全境拍摄纪实教育电影一部(共8本)。

1940年,南京政府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为“电化教育委员会”。同年,在该部社会教育司,下设第三科主管全国电化教育工作,并通令各省、市、教育厅、局设立

电化教育处,推广电化教育。同年,南京金陵大学理学院派孙明经去英国考察教育电影。同年,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开办了“电化教育专修科”。

1941年9月,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在四川壁山成立,开设了“电化教育专修科”,戴公亮教授为主任。

1942年,在重庆北碚成立了“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这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电影制片厂。

1943年,南京金陵大学影音部开始在成都举办“大学之声”校内广播。1949年迁回南京。

1944年春,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电化教育专修科改为国立电化教育专科学校。

1945年,国立电化教育专科学校,又改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电化教育专修科”。1949年秋,该学院由四川迁至江苏苏州。

1946年,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电化教育课。同年秋,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将“电化教育专修科”改为四年制的“电化教育系”。这是我国最早的电化教育系。

1947年,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开设了视觉教育课。同年,北平师范学院(现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电化教育馆,请美籍华人哲先生在教育系开“电化教育”选修课,张印泉先生开摄影课。同年,南京金陵大学影音部开始招收研究生,研究电化教育。这是我国最早招收电化教育研究让的大学。

194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在给东北局的一封信中指示:“除生产故事片,还要生产教育片”。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预防鼠疫》的科教片,这是人民科学电教史上的第一页。同年,北京燕京大学教育系和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开设了电化教育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由梁泽楚任处长,萧树滋任管理科科长,夏国英任技术科科长,张印泉任技工,请金陵大学电化教育专修科推荐了吴光、吴定洪、徐健等十几位同志共同推动电教工作。同时建立了电化教育工具制造所,负责制造幻灯机、电影机、扩音机及软件等。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在四川北碚开设了“影音教育所”,制作了若干教育和卫生题材的幻灯卷片。这使我国的电化教育进入了初期发展阶段。

1950年6月,文化部在北京召开了华北五省二市幻灯工作座谈会。同年冬,文化部在南京举办有三千人参加的电影训练班。同年,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合并,后改名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设有“电化教育专修科”,科主任为陈汀声。

1951年,文化部将电化教育工具制造所改为中国幻灯公司,王书庄兼任经理。同年,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编写了《幻灯手册》。同年,华北各省市文化部门都举办过幻灯片制作培训班。同年,北京辅仁大学(1952年并入北师大)教育系开设了电化教育课,是解放后第一个开设电化教育课的学校。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大部份系科专业并入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电化教育专修科并入北京中央电影学校(现北京电影学院)。同年,北京师范大学在物理系开设“电化教育技术课”。同年。西北师院建立了电教室。

1953年,政务院第199次政务会议上通过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加强电影制片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科学教育片应以唯物主义世界观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同时宣传和推广与群众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关的并适合于一般群众水平的各种科学和技术知识。”同年,西北师范学院开设了电化教育选修课。

1954年,上海举办了“自学辅导广播讲座”。

1955年,北京、天津等地创办了广播函授学校。

1956年,上海将自学辅导讲座改为“工农业余初中文化广播学校”,教学方式以广播为主。

1957年,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开设了电化教育选修课。

1958年,北京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电化教育馆。成立了首都电影制片厂。同年,上海外语学院、北京外语学院设置了简易语言实验室、同声翻译室等。

1959年,天津市成立了“广播函授大学”。

1960年,上海市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同年,北京、上海成立了电视大学。同年,北京建立了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同年,哈尔滨市、江苏省和山西省相继举办了广播师资进修院校。

1962年,沈阳市成立了电化教育馆,北京市开办了广播函授学校。

1963年,北京举办了电化教育展览。

1964年,高等教育部批准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建造国内第一幢电化教学大楼。同年,北京市、区县相继成立了电化教育馆。

1965年,教育部在沈阳举办中、小学电教展览。同时召开了全国电化教育座谈会。同年,上海市教育学院成立了电化教育馆。

1966年至1976年,,我国电化教育处于停滞状态。

1977年,我国电化教育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同年,教育部着手制定电化教育发展规划。

1978年,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机构。同年10月,教育部召开各省(市)、厅、局电教工作汇报。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认识”。同年底,教育部党组织扩大党组会议决定成立电教局。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创办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 ,由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负责。同年8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学幻灯片编制经验交流会。同时发出《关于加强电化教学设备的管理问题》的通知。同年11月,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创刊,由西北师范学院的南国农教授任主编。

198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逐步推行电教、电教要深入教学、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同年,教育部和出版局批准中央电化教育馆编辑出版《电化教育》杂志。同年9月,教育部在广州召开电教课教材研讨会,并制定了《电化教育课大纲》(草案)。

1981年,中央电化教育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签署了联合录制影片《中国京剧演员的训练》的合同。同年,教育部电教局在北京召开电教工作座谈会。回顾了我国近四年来的电教工作。讨论研究了教育调整期间的电教方针、任务以及一些实际问题。会议强调指出:电化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教育调整和提高教育质量服务,要继续努力,以稳健强劲的步伐前进。同年,教育部电教局在杭州召开了电教课教材讨论会。

1982年,电教局委托西北师范学院举办了高等师范电教课教师进修班。同年,电教局对教学影片选题提出了六项要求:①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②应属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③能充分发挥电教的优势。④使用范围较广。⑤题材稳定。⑥主题单一,如题目较大,可拍成系列片。

1983年,教育部首先批准华南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专业。同年,教育部和广播电视部批准设立《中央音像教学出版社》。10月,教育部在石家庄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电教工作会议,制定了我国电教工作的方针、任务和发展规划。11月,中央电教馆在南京举办了全国高校电视教材制作技术研讨会。

1984年,西北师范学院创办了电化教育系正式招收电教专科生。同年,东北师大开办了“电化教育进修班”。同年,教育部电教局邀请电教界教授、学者和专家组成电教课程教材编审组。并在短短几年内,编辑出版了《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导论》等一批文字教材及电教教材。据同年内统计,地县级电教机构近2000个,全国电教工作人员有六万七千多人,其中二万一千专职人员,他们中的78%是教学研究和技术人员。

1985年,西南师范大学、辽宁教育学院创办了电教专业正式招生。同年,电教局召开了部分省、市和高校参加的电教改革研讨会。同年12月,国家教委党组决定开展卫星电视教育,培训中、小学师资。

1986年,下达国家九部委文件,文件中指出了大力发展我国电视教育,国务院给教育部门一个卫星电视转发器,从而开通了我国第一个卫星教育频道。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培养电教硕士研究生的授予权。同年,国宾教委在太原市召开了卫星电视教育师资培训管理工作座谈会。同年6月,在北京成立了农村电视教育中心。同年10月,国家教委在成都市召开了卫星电视教材工作会议。同年12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广州召开了电教专业教材选题规划工作会议,同时成立了电教丛书编委会。

1987年,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电教工作会,总结了全国十年来电教的经验,提出了发展我国电教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具体要求,制定了一些政策、办法、指导与推进电化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家教委在该年工件要点中指出:积极发展电化教育,办好中国教育电视,加强对声像教材、收看网点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研究制订“广播电视大学条例”和“电教条例”。根据同年底统计,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电教馆,89%的地市68%的县建立了电教机构。全国电教工作人员已达8万多人,对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已达10万人次。

中小学影视教育篇9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途径;策略

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性格、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塑造乐观、自信、坚强、团结等性格和品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能够有效放松身心,减轻了学习的压力,能够大幅度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1.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

1.1忽视体育教学,教学活动不能充分开展

小学阶段,体育教学长期得不到重视,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尤其是,体育课程还经常被其他学科的课程占用,这样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得不到充分的开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追根究底,还是学校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导致的。故此,要想小学体育教学取得实质的成效,学校和教师都要深刻认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1.2学生缺乏纪律性,影响体育教学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性活泼好动,且认知方面还不够健全,所以很容易导致他们不能自己管好自己,纪律性较差,不能认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很难做好与教师的课堂配合,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课堂效果。与此同时,体育教师为了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会利用很多时间来整顿课堂纪律,这样给学生们讲授体育知识或开展体育活动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对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都造成严重影响[1]。

1.3体育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开展

目前的小学,很多存在着体育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常常遇到体育器械缺乏、体育活动场地不足、体育运动器械有问题,不能正常使用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学校的经费困难或者是学校对体育设施的投入有限。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体育锻炼肯定会受到影响,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做些简单的体育运动。

1.4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有限,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在小学的体育教师中,有些教师并非专业的、正规的体育院校毕业,而是其他专业毕业或者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职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由于这样的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所以,体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很难保证,更不能科学、系统的给学生传授专业的体育知识。另外,由于一些年轻的体育教师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只是注重对学生讲授体育理论知识,锻炼活动严重不足。总之,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局限,不仅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不利的。

2.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分析

2.1深化认识,重视体育教学

面对小学体育教学不够重视的问题,学校和广大体育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深化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提升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强身健体,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还能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学校要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课时,并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管理,促使他们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工作,怀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理论知识传授和体育锻炼并重,保证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2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约束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教育和约束工作,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自制力差,加之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很喜欢在课堂上打闹、嬉戏,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行为不加制止和约束,将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课堂秩序,浪费课堂的学习时间,进而影响整个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课堂纪律的说明和约束,用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和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进行跑步的锻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规范的动作训练,不能边跑边打闹,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2.3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健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适当的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要通过购买体育运动器械、拓展运动场地、及时维修保养运动器材等措施,不断健全本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充分开展。通过完善体育基础建设,大大提升了学生锻炼项目的选择性。教师要做好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并组织他们依据兴趣爱好开展体育锻炼,调动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例如,学生可以利用足球场地、羽毛球场地等,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2.4增强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是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引导者,如果教师的执教能力不足,将直接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学校在聘用体育教师时要严格把关,选用一些专业知识扎实,执教能力较强的体育教师。同时,学校要注重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促使体育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从而保证学生们在专业教师的高水平的教育下,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育素养。

中小学影视教育篇10

教育装备 优越性 负面影响 建议

近年来,现代教育装备迅速发展,投影仪、电子白板、录播一体机、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大有颠覆传统教育方式的态势。但是,任何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教育装备具有能够帮助孩子融入到现代化的生活中的优越性,同时,我们也必须理性地认识它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幼儿成长的负面影响。

一、现代教育装备对幼儿心里、生理、能力的负面影响分析

1.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

(1)暴力倾向。网络是教育装备的一个重要部分,远程教育和网络学习也使得现代的孩子早早就学会了上网,也似乎成了孩子必须掌握的技能。但是,在孩子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很容易使青少年受到网络和影视片的暴力镜头的不良影响,形成暴力倾向等问题。不良心理会影响日后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延续到青年期后,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等,阻碍其一生的发展。网络游戏、电子游戏,有开发智力的一面,固然是好的,但是众多的迷恋于网络而成为问题青少年的案例,已经警示我们,教育装备需要合理的管理,才能在教育中发挥好的作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2)自闭心理。看电视看电脑的习惯,养成孩子的自闭心理,缺乏沟通合作的能力。但是,现代孩子的童年基本上都是在看电视、玩电脑中度过的,看动画片是现代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孩子爱看动画片,75%以上的孩子有宅在家里看电视的习惯,更有甚者会形成自闭心理。许多动画片中的故事情节有教育意义,这不可否认,但是动画片中表现只可能是生活的一部分,和现实还相差甚远。动画片中教育孩子要相互团结,也许可以让他认识到团结是对的,但是生活中他有能力融入到小伙伴中间么,我们曾对北京市1000余名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有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这种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缺乏创造力。现代化的教育装备强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学习,使学习变得简单,但是这种便捷也会使人懒于思考。正如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一书中提出的:电视等媒体,正在把人们引向“低智商社会”的深渊。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电视、游戏、网络等新媒介的出现,人类大脑接收到的信息量在飞速增长,大脑会变得更加灵活。事实恰恰相反,“低智商社会”中的人拒绝思考。他们觉得每一位亮相媒体的人都是“专家”,他们信任别人远胜于信任自己。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小时候没学会思考,长大后就不会思考。

2.现代教育装备对幼儿身体健康方面的影响

(1)视力。眼明才能心亮,为此,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等多个政策文件。但是,学生近视眼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进行的多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逐年上升,青少年近视率位居世界前列。

看视频节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对12名家长的访谈中得知,其中10名幼儿都有钟爱电子游戏或视频的情况;从对6所幼儿圆的调查发现,所有的幼儿园均有视频播放设备,如投影机、白板,最简单的也有电视,并且所有幼儿园都有每天看动画片的情况,甚至有个别幼儿教师为了减轻自己工作量,放任幼儿长时间看视频。更有一些多媒体教室,为了达到合适观看效果,会用幕布挡住从窗户透过来的光线,从而使教室内的光线变暗,然而这样会伤害人的视力。根据人的生理特点,当视野内明暗急剧变化时,眼睛不能很好的适应,将会引起视力下降。因此,看电视或多媒体视频是威胁幼儿视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辐射。在对一个高中教师的访谈中,他提到电子白板时,对学校给配备一流的现代化装备感到很骄傲,似乎印证了那所学校的先进形象,但问到他是否每天都使用白板上课时,他说仅是很少的时间在用,因为这种设备让师生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处在强光的照射当中,时间长了,眼睛不舒服,虽然他本人没有明显的疾病,但总是担心,长期处在这个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健康。现代化的教育装备,尤其是电子设备,基本上都要用电工作,由此产生的辐射有害于人的健康。幼儿还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更容易受到伤害,虽然目前还没有关于辐射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报道,但现代化教育装备充斥教育教学的环境的同时,一定对幼儿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3)缺乏锻炼。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就是说人的健康体魄是通过运动锻炼得来的。现今的状况是,除了体育运动器材,几乎所有电子教育装备基本上都是需要人以一个静止的状态去使用的,这就使得人们运动锻炼的时间减少。成人尚且长期持续地锻炼,幼儿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肌肉骨骼更需要锻炼。医学调查结果显示,肌无力患者常由于长时间的玩电脑游戏、玩麻将后发病的,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电脑、网络的普及应用,也是颈椎病、腰椎病这些个静止病逐年增多的因素之一。2007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又指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3.社会生存(综合能力)能力的影响

社会生存能力,即帮助自己在激烈社会竞争中的生存的技能。包含个人的知识技能、社交及人际关系处理技能、求职就业的技能、婚姻情感生活处理技能、个人理财的财务技能即FQ,等等。社会生存能力是作为现代社会个体的个人必不可缺的技能。

教育装备很多是在虚拟化基础上开发的程序化的设备,对教育装备产生习惯性依赖必然会阻碍人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宅男宅女是近些年出现的词,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的兴趣便是他们宅的主要驱动力。宅的时间增多必然会导致社交活动的减少,从而参与社会实践的经验就会相对缺乏,综合能力就会变的薄弱。教育应该多重视社会生存能力,人的综合素质。

二、应对教育装备负面影响的方法:正确认识、合理使用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未来,他们有着最稚嫩的心灵,需要细致入微的教育,稍有疏忽就会断送健康的人生。所以在教育装备的应用中需要正确认识、合理使用,才能为他们的成长护航。

一方面,要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努力提高教育装备的质量,不仅符合人的生理发展,从而尽可能少的损害人的健康,还要符合人的心理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教育装备是学习的工具的属性,不能让教育装备左右人的心理发展。再则,还要关注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幼儿看动画片不超半个小时,每天定时做两次眼保健操,静止的脑力活动和体力锻炼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谢军.负面影响的调查分析.江西教育科研,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