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多媒体教学十篇

时间:2023-04-02 10:38:44

化学多媒体教学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1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 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课堂教学也不断地改进优化:已由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向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发展。现在,无论是大型的教学比武,还是学校的公开课,几乎都在多媒体教育中进行,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它那五彩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与新奇的情景,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动态的视觉效应,而且会激起他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应用多媒体,确实能为课堂增色不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进行某些复习课教学时,可用多媒体省时增容。

九年级是初中毕业的阶段,化学课程在第二学期会提前约一个月结束而进入复习阶段。在有限的一个月里,学生很难将两本厚厚的教科书中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教师也总是感觉仓促且费力。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复习的内容经过分类,整理后制成幻灯片,先显示骨架内容,一步一个脚印地分次显示,各各击破,待整节课复习完了后又将全部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可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一目了然,既省时,又增大复习容量。

二、课堂不能做实验或不宜做实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好处多。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不做实验,不足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仅凭空讲,学生会觉得内容抽象,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教学效果很差。从2009年开始郑州市首次进行理化生实验考试。教师如若采用多媒体技术,用多媒体画面中的模拟事实或其他的来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则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满意的效果。例如初中人教版在讲到“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提到一氧化碳有剧毒。对于这一事实,或许有少数学生见过,但更多学生没有经历过,在课堂上又不能做个实验看看,于是我用多媒体播放煤气中毒的全过程的录像,让学生像亲临其境、亲身体会一样,对一氧化碳有剧毒印象深刻。又如,在讲到“甲醇可以使人失明,甚至让人死亡”时,也不能做实验。有教师就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录像:某地一个制造假酒的窝点,由于酒中有较多的甲醇,结果饮用者有的失明,有的死亡。通过这一真实生活画面,学生明白了甲醇的毒性,也加深了对化学与人们生活的联系的认识。再如,在讲“空气的污染”、“水体污染”、“森林火灾”、“瓦斯爆炸”等内容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除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外,更可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和科学的环保思想。

三、利用图表比较分析的课,用多媒体效果好。

例如,在教学“爱护水资源”时,涉及的图表有十一个之多,教材上也以彩色图表的形式呈现。而各个图表看似独立,其实又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不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听起来觉得不系统,效果不佳。当采用多媒体将各个图表制成幻灯片,我边放映边让学生分析,需要比较时,又把几个图表放在一张幻灯片上同时放映,这样就解决了零碎杂乱的问题,挤出来的时间留给学生更进一步拓展。

四、教学“微观”性的知识,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起到其它手段无法取代的作用。

微观知识人们看不见、摸不着,教科书虽配以适当的图片,但“微观”还是无法走进学生的脑子。如果把微观过程(如化学应中分子的断裂、原子的重新组合等)制成动画,以多媒体再现出来,不但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化难为易,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分子和原子等概念时,我用不同的硬币代表不同的原子,模拟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等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另一位教师用橘子代表原子进行同样的教学。尽管我们竭尽全力想讲得更清楚,但效果并不太好。后来,我们采用了多媒体,通过形象的动画模拟水分子的分解、氧化汞分子的分解清晰可见,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而原子却不能再分”这一事实,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的理解就深刻多了。再如“金刚石・石墨・C60”的教学,虽说这部分知识只要求学生知道它们的主要用途,并不作太高的要求,但是学生往往把它们的主要用途张冠李戴。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实物及空间结构,并配以必要的解说,问题就简单明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2

关键词:化学课堂;多媒体;依据;范围;误区

在义务教育段新的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运用实物、模型、标本、图表、幻灯机和投影仪等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尤其要注意有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1]。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在越来越多的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它能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按照人的思维习惯重组信息,将图像、图形、动画、视频、文本、声音等多种媒体资源整合在一起;能实现计算机和学生之间的人机交互,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的向学生传递信息,为老师和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媒体教学环境,更大限度的承载教与学、学与练的活动过程,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生动的反映了千姿百态、神秘莫测的物质变化过程,然而这众多的现象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无法用肉眼所能观察到的,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实施,则很好的填补了这一空白。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物极必反,对于多媒体教学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化学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一、化学课堂多媒体选择的依据

不论是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授课模式,还是现在的多媒体授课模式,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所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的选择,要以教学目标的落实需求为其选择依据,不能拣到篮子里的都是菜,不能一刀切。当科学发展到今天,它的出现不是要取代传统的教育技术手段,而是对传统教育技术的补充和完善,不能因为某一堂课的成功,而将其神化;也不能因为它存在的不足而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扬长避短,寻求一种“传统与现代”的切合点,使之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更好的为教学目标的导达服务。

二、多媒体使用的范围

(一)无法进行的实验可使用多媒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动手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实验都必须要老师演示或学生动手操作的,对于一些危险性比较大的,现有实验室条件下无法完成的实验,可以考虑利用媒体的强大交互功能加以展示,通过学生视觉,增强教学效果,以期最大限度的为教学目标的顺利落实服务。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在现有条件是无法安全进行实验的,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该反应的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通过课件资源很清晰的观察到该反应中所发生的现象,并由此推断出最后所生成的产物。化学是以实验为手段的学科,要求老师所展示的实验必须要求有清晰且可观察的现象,而多媒体的出现则为一些现象相对模糊、不易观察的实验进行相对清晰的现象呈现提供了可能。如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铜的实验现象表现的不是很清楚,为了能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现象,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相对清晰的颜色变化现象,比较好的该教学目标。

(二)抽象问题的解决可使用多媒体。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和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而作为化学基本变化类型的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基础上的重新组合。单纯的语言描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进行动画模拟演示,它能比较形象直观的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如在进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讲解时,我借助多媒体手段,制作了“水通电分解”和“水蒸发”两个教学素材。通过动画模拟,学生很清楚的看到了水分子在通电情况下的分解和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也看到了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使学生更为直观的认识了微观世界分子的运动与分解,在有效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的同时,也对化学变化是实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章(节)复习或总复习。 复习阶段往往涉及的内容较多,且框图知识结构较多,学生很难把这些内容条理化,若一味的使用教师利用粉笔进行板书,这无形中会加大老师的授课强度,同时板书也会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这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所讲授内容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加以编排,为学生复习提供一条明晰的思维脉络,同时还可以设置大量相关的训练习题,以增强复习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过程中的几个误区:

多媒体技术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使用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一)老师的操作技术水平。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要求要有相对完善的硬件基础,还要求所操作的老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够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并能将所获取的信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加以整合,使最终生成的课件资源能很好的承载自己的教学内容,使之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完成这一切的前提是使用者必须具有相对过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的应变效果差。我们所整合的多媒体资源实际上就是我们对于一堂课的提前欲设。它只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及所教学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假设,是死的,缺乏足够的应变设计。而我们的课堂则又是教与学的动态体系,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强调要注意“课堂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案,这就出现了多媒体的“静”与实际课堂“动”之间的矛盾,一旦教师不能及时处理好“动”和“静”之间的关系,就会直接影响到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可以说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3

关键词:多媒体 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33-0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1]”并指出,教育应从原来的“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众所周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型人才。但传统的化学教学受到升学的束缚,重理论轻应用、重分数轻能力,基本上是为应试服务。

当今,电教媒体特别是多媒体电脑进入家庭和学校,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方法冲击和影响着课堂教学,为化学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1 多媒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其中一个要求是:“课内大运动量,课外减轻负担[2]”。所谓:“课内大运动量”,即课堂高效率。计算机有强大的存储功能,且交互灵活,查找迅速,可以存储大量的化学图片、仪器及化学常识资源。为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现代技术手段,它有信息反馈及时、多种练习与训练方式、大容量等优点。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媒体和软件的穿插安排紧凑,跳转迅速,比传统教学能节约时间,使学生能更快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真正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1.1 演示实验效果的放大,保证实验的成功

在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都伴随着一些现象和能量的变化。如细铁丝的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黑色固体。实验过程中细铁丝有铁锈时就不会出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导致实验不成功。教师采用提前录制成功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播放效果更佳,切换镜头画面还可以反复刺激学生的感官,熟悉知识点。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时,如果提前准备好石灰水,由于调课等突发事件的影响,时间一长石灰水会变质,导致实验失败。课下录好课件,课上播放实验现象,能使全班同学清晰地看见,同时播放过程中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演示电解水时,从大屏幕上可见到阳极和阴极有气泡逸出。这个实验如采用实物演示时,细微现象可见度低,是成功演示的一个难题,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后,所有的学生都看得一清二楚。同时配合多媒体动画课件演示,还能准确的得出氧气和氢气的体积之比,便于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

1.2 动画演示,新颖别致,攻克实验难点

对于实验中装置操作复杂、反应中产生有毒害物质以及反应速度太快或太慢而现象不易观察的化学反应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1)模拟展示毒害物质的实验,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如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性的气体,这一点化学性质怎样让学生感知呢,这时可利用计算机设计动画片的手段解决。播放小白鼠中毒死亡后,学生获得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知识,又能树立安全意识,谨防煤气中毒。(2)模拟化学反应过程。如探究金属活动性时,做的铁与稀硫酸、锌与稀硫酸、镁与稀硫酸、铜与稀硫酸反应实验,其中镁与稀硫酸反应太快、铁与稀硫酸反应又太慢,不利于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也很难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应用四个卡通动画模拟就十分形象,学生也十分好理解,降低了学习难度。

1.3 再现实验,加大复习容量,提高复习效果

化学实验是中考复习中一个重要内容,教师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若利用电脑模拟,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不但提高了课堂容量,还有利于加深理解知识点。

2 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化学实验操作,只能作为化学实验的补充和延伸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确是讲解抽象概念,探讨微观世界,研究反应历程,分析反应实质的有力手段。但是,考虑不周全,就会陷入误区,产生负效应。多媒体在教学中它是为教学服务的,起辅助作用。

2.1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靠多媒体程序化演示,而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的不同,因材施教,随时依据课堂氛围调整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不能完全替代人,不能完全代替实验教学的全部。用冰冷的文字代替板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用华丽的课件代替真实的实验过程,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的课程不适宜用多媒体展现,把老师的主导地位演变成放映员,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演变成看电影的人。这与教学的三维目标相悖。

2.2 正确的演示实验操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授课中通过具象的实验器材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准确认识实验器具,变化的现象和规律,顺理成章的形成基本概念和可信得理论。在自主探究实验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综合能力,会得到不断提升。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摒弃单纯的教师说实验,学生听实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落伍了,也违背素质教育的根本。单纯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而不进行真正的实验操作,那样不符合化学学科特点,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掌握知识的发展过程。学生应该通过探究实验动手操作和亲自观察,获得直接感受、直接经验,体会化学学习的快乐过程。经过自主探究实验,可避免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动手“做”实验。

教师应用多媒体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必须依据学科特点,从实际出发去选择媒体;动画模拟在力求形象有趣的同时,要合理、准确、科学。

总之,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前提是在有限的学时内,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绝不能放弃化学的学科特点,只有将先进的教学手段同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4

一、增强课堂直观性,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抽象、复杂的基础概念和反应原理都非常难理解和掌握.尤其是用微观的概念去解释化学反应.因为物质的微观结构基础是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传统教学仅靠教师用乏味的语言、枯燥的文字描述和学生凭空想象,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慢慢地会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却能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吸引力地展示课堂内容,渲染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在讲“原子”时,由于微观粒子原子极其微小,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其概念和性质.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动画”,当屏幕上氧化汞分子破裂后,出现了两个更小的粒子.这时让学生思考:分裂后的微粒是什么?还能再分吗?引导学生思索并简单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原子定义.这样把微观知识宏观化、抽象概念形象具体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课堂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课堂容量小、教学速度慢、课堂效率低.而多媒体具有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等特点,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尤其在复结课时,复习课就是对所学多个章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需要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便学生能够系统地、全面地掌握.在学生脑中形成了网状结构的知识系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升华和综合应用.如果运用传统教学方式不仅枯燥单调,教师板书也非常困难,而且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完全可以克服这些缺点,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计成网状的知识点结构,通过对比、图表提问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归纳已学的知识,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全面化、综合化.

三、增强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观察,只有观察到的现象全面、准确,才能更好地分析现象,得到正确的结论,达到教学目的.而传统教学中的化学演示实验,对于无法演示的实验,教师通常让学生看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讲解,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学生难以理解,很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可以演示的实验,教师通常使用的仪器是试管,由于试管体积较小,教室又比较大,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清楚的实验现象,时间长了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多媒体轻而易举地克服了传统教学受各种因素限制无法演示或无法观察清晰的缺点.结合所演示实验的特点,制作Flas进行播放,不仅能让学生观察到非常清楚的实验现象,而且可以观察到反应的过程、细节,更容易总结实验的现象,理解反应原理,得出准确的结论.

例如,在讲“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时,因为一氧化碳有毒,并且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学生不但不能清楚地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还会因实验排出的少量的一氧化碳影响身心健康,也会污染空气.而多媒体可以通过播放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动画,学生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动画清楚地观察到一氧化碳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该实验充分验证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学生在好奇、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深了对一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四、增强课堂效果,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5

关键词: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教学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校园网、多媒体等成套设备成为必备设施在中小学校得到普及。多媒体教学也从原来教学中的点缀转而成了日常教学中的常规应用,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多媒体教学带给我们方便、实用、高效的同时,应该看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时间并不太长,我们对多媒体的运用规律还知之不多,存在着因使用不当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如何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的独特优势,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和较高的课堂效率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一、多媒体设备在使用中的问题

1.管理与维护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常态化,多媒体设备在教学应用中处于长时间、超负荷连续工作的状态,电子设备又易受使用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使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变差,造成设备耗材更换频繁,而投影机灯泡、电脑配件等价格又高,致使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设备,普通中小学校规模较小,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是教师兼职管理,对多媒体设备的特点、性能不熟悉,缺乏管理和维护经验,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不能有效地维护或修复,而送专业维修部门响应又慢,影响了正常教学。为此必须切实提高学校多媒体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并建立必要的设备管理制度,为多媒体设备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2.教室光线环境目前教学投影大多选择液晶投影机,尽管液晶投影机的技术性能有很大提高,但在白天应用于普通教室中,即使是新灯泡,其亮度、对比度、清晰度离实际需求尚有差距。投影机使用的损耗主要来自灯泡,使用时间稍长灯泡老化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一般做法就是拉上窗帘,这样造成教室的光线昏暗,而学生还需要看书、看板书和记笔记,这就意味着学生在人为造成的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光线下学习,视觉容易疲劳,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长此以往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利。另一方面,拉上窗帘开着电灯上课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造成白天时间教室环境如同晚上,这种做法与当前节能减排的大环境极不协调。限于设备设施的客观条件,此类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彻底解决,在安装多媒体教室设备时应该考虑光线条件和设备布局,教师在使用中也要及时调节控制好课堂采光环境。

二、多媒体和传统教学间的关系

就目前的实际应用来看,多媒体的运用主要基于教学辅助的层面上,多媒体课堂教学要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也与教师的传统教学基本功息息相关,有些教师包括一些专家名师在上课时,课件的内容仅仅是几个提纲、几张图片组成的幻灯片,没有动画、没有声音也没有色彩,凭着自己精湛的传统教学基本功就能把课上得生动、精彩,博得老师学生的好评,传统教学的功可见一斑。当然这样运用多媒体就是为了运用本身,一套多媒体设备等同于一块黑板或一张图片,本质上属于传统教学方式,从教学设备的效率来说对教学资源是一种浪费。许多篮球爱好者在图像模糊停顿的情况下也愿意去看网络的视频直播,而不会去看文字直播,由此可见多媒体的魅力。学生们在领略老师出色的传统教学风格的同时,肯定也希望欣赏老师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的精彩表现。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是毋容置疑的,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方便的共享性等特点,能更方便地实现传统教学不能实现的功能。传统教学模式是人们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它自己的特色和长处,所以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后,不能忽视传统教学基本功的学习。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谁主要谁次要、谁主导谁辅助其实无关紧要,多媒体教学毕竟只是一种与传统教学互补的教学手段,所以片面追求某一种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正确处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辩证关系,寻找多媒体教学和常规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要求综合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优势,进而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三、多媒体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完成一般的操作并编制简单的演示文稿,但真正能自己制作高质量课件的教师还是不多的,一般都从网络下载、购买或请其他人帮助制作,课件的设计制作与使用分离,这些课件无法考虑到学生、教师的要求和课件运行环境,缺乏针对性和独创性,不能体现出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自然也难以达到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多媒体教学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遵循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教师要把握好多媒体手段使用的最佳时机,在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释教材中的抽象概念、解决重点难点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时,把地球受污染的图片或视频与杨利伟在太空拍摄的照片进行一个对照展示,必定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受;讲到物质的微观结构、地理中的地形变化时,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就非常有效。有些教师在课件中使用太多的视听和动画效果,片面追求课件演示效果,表面上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思维空间被压缩,使学生很难把握认知主线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多媒体的运用要依据当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是否需要、是否有效择要选用,如果没有必要就干脆不用,以避免无用信息的干扰。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在接受媒体信息时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总是更乐于接受自己兴趣所指向的媒体信息,视觉思维强的学生会倾向于动画、图片等媒体,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更倾向于文本、数据等媒体,所以课件设计时注意各类媒体的综合运用、合理组织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总的来说多媒体使用时科学性、知识性应先于艺术性和审美性。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6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又牢固。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其鲜明的图象、生动的形象、灵活多变的放映特点和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新颖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展现学生的联想思维,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篮球《行进间上篮》的教学中,利用课前5分钟放映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括我国著名的篮球运动员的各种上篮动作,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详细讲解了各个动作的重点和难点。随后我们拿球到球场上练习,一到球场同学们就跃跃欲试,纷纷模仿课件中的各个动作要领、练习方法练习起来,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充分说明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能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一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自觉学习,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教师年龄的增长,体能下降等影响,往往在某些运动项目的示范会力不从心,虽然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示范不标准所带来的影响,但还是会给学生学好动作技术带来困难。

2.在某些技术环节上,教师无法“逐帧”示范,也往往造成学生概念了解模糊,甚至错误。而多媒体技术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工具,利用其灵活的动静、快慢、连接等变换功能可以把我们半天都讲解不清楚的问题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解决。使教学的重点、难点由抽象变的形象,使学生正确领悟动作要领的同时又节约了时间,从而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较为清晰地演示动作的技术要领,利于学生掌握。比如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和口授、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甚理想的。反之,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电脑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多媒体放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更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更快。

4为适应新世纪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克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三个不利因素:a:教师的喜好与特长影响教材的选择;b:教师年龄、性别影响教材的选择;c:技术动作难示范影响教学进程。而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就可以弥补以上的不利因素,而且效果不错,并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协作学习的能力等。

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教师的影响

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很强的新型媒体。它可以按学习者的思维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和进程,并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估。它不仅可以辅助教师“教”,还可以帮助学生“学”。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从其特征、职能等诸方面将发生变化。教师的权威意识也将逐渐失落。教师角色的变化并不是说多媒体技术使教师失去了“主人”的地位致使角色退化,而是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更高了,担负的责任更大了。首先,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言传身教、作为学生的榜样的角色没有变化。其次,教师应逐渐有知识的灌溉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花更多的时间了解学生的需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将教师讲解与示范的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配之以生动形象的完整与分解技术的演示,常速、中速、快速动作的切换,图片、动画系统的交替运用等,将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准备、组织、实施的过程进行缩减,减少了复杂性,增加了指导的灵活性。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的教学课堂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种种走向问题,探索在新媒体条件下的教育教学规律,设计制作教学软件,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要求。通过课件的制作,为教师提供了灵活的教学方式,可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学生的影响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安排和要求下进行学习。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技术;通过教师的考核明白自己的进步。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处处体现出其被动性。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7

【摘要】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多媒体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有限,持久性差,会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效果。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服务者,教师有责任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开放、富有情趣的学习新知识的探究氛围。电教媒体具有大容量、多趣味、高效率等优势,运用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的特点以及悠扬的乐曲、生动的画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借助微机展示“圆圆的落日慢慢地沉入黄河之中”的动画图片,从而展现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通过欣赏美伦美奂的景色,学生大胆猜想,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营造了探索问题的氛围。学生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逐步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技能技巧,同时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在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加以解决,达到“乐学”的目的。

2 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建构,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

信息技术的融入有利于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将从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实验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中学数学实验由于受到实际器材的限制,有些实验往往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在真实的环境中展开。而信息技术可以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对一些几何量(包括动态图形的几何量)进行及时的度量和计算,于是许多图形的几何性质、某些条件对图形性质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了。

例如,在探索正比例函数中y随x变化的规律时,可以演示几何画板课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k任取不同的数值,观察图像的位置, 给出图像上任意一点测量出此点的坐标,拖动此点变换它的位置。 观察此点的横纵坐标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归纳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几何画板课件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变抽象为直观,形象展示了“形”与“数”的转化。

3 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比如初三几何“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两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4 上网查阅资料,让课堂跨越时空界限

计算机和互联网蕴涵了无穷的学习资源,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去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使他们乐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比如学习统计知识时,教材中呈现的数据反映了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情况。这些内容在互联网上都能查阅到(可以直接进入国家统计局网站),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去查一查相关的数据,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8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数学教学; 主体地位 ; 创新能力

多媒体技术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提供形象的教学手段。实施数学创新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发挥巨大的作用。

1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的场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 学习兴趣,还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索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法,使学生更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计算机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初中几何第二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如:等腰三角形、飞机、几幅古建筑图片等,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的情景给学生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

2 变静为动 突破教学重难点

皮亚杰的“建构”的观点是与“活动”的观点有紧密的联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必须掌握“活”的几何概念,这就必须使学生在几何学习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教育家斯腾伯格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视为交往过程,要注重交往的改进,特别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传统的几何教学中的教具运用,并不能使抽象的几何概念真正的形象化、具体化。而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几何概念真正“活”起来。

在用《几何画板》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使直线转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显示圆的半径(R),并动态的显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学生们可以一目了然的动态的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圆的半径(R)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推出圆的位置关系,与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相离R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对周围的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观察和分析,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发现这个知识的过程是一样的。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无限的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和相对宽裕的学习时间。

我认为几何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一个重要内容。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学生走神,教师画时部分学生不注意看;教师作图时,身体遮挡住部分学生视线等等。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由于用多媒体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演示结束后,教师再到黑板上示范画角,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对画角方法清楚明了,教学效果好。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师节省出大量的教书时间,可以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争取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利用图形的颜色和图像的闪烁给学生以暗示,还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发现中掌握知识。还可以利用师生界面进行超级连接,达到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动态的几何。

4 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不光可以显示信息,使学生获得知识,它还能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发展智力、才能。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承认与尊重个别差异是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适应个别化的教学。在教学软件编排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各种思路和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做出决定的能力。这样人机交互,迅速反馈,视听合一。学生由教师单一的讲、书本枯燥的练习,上升到上机操作,与计算机对话,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5 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多媒体技术的鲜明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多种的特技,多媒体的课件设计的趣味性,就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9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以兴趣为主,只要能让学生感兴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又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把一节课的内容利用powerpoint编制成“同学们去商店买东西”的情境,把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成商店里发生的事情,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了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进行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及钱币的分类。有意创设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形象直观性。

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而轻易地掌握。如果借助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则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中 “时、分、秒”的一课时,可利用事先做好的钟表课件,通过点击——运行——点击——暂停来诠释时针、分针和秒针是同时进行走、停的。同时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以加深认识。再加上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使学生明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的道理,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动态情境,帮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对动态物体比较敏感。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很迅速集中。所以在课堂伊始,为了尽快地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授课内容上来,可以把内容或问题以运动或变化的多媒体方式显示出来,使得内容或问题的显示游戏化,往往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刚接触减法时总是不知道被减数是多少。为了帮学生突破这个难点,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设置了很多动态的教学情境,如:用课件显示5辆车停在停车场,然后开出2辆的情境;显示树上有6只可爱的小燕子,飞走4只的情境。然后让孩子们用语言叙述刚才看到的情境。这样,在孩子的头脑中首先就建立了一个“原来有5辆车”、“树上原来有6只燕子”的映象,列算式的时候就不会出错了。由于音像比图片生动形象,这样给学生以直观的概念,学生很快理解了减法的意义,避免了教师枯燥的讲解。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训练密度,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让老师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最佳途径。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要为练习做大量的准备或者为了抄题耽误大量的时间。而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有针对性的系列练习,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了练习的重难点,其练习效果之好是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身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在学生回答精彩时,还可配上“你真棒!”“你答对了!”“真了不起!”等激励性语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习题设计的可再利用性。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10

下面我就多媒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讲几点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应重视课前准备和研究

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只有课前准备充分,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电脑上备课便于随时对教案修改和补充。现在很多地方要求老师实行无纸备课,即电子备课。如果想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备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有时需花三天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备好一节课。有些课还要制作课件,而且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会制作课件。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结合本校的实际加以修改。这样变成自己的课件,可大大加快备课速度和质量。

例如,在讲《氯化氢》这一节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氯化氢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模拟动画、氯化氢分子结构模拟动画、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模拟动画。然后把这些组件插到课件中,充实了我的课件,使课件既有内容又生动。大大缩短了备课的时间,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从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课堂,提高课前准备的质量。

二、多媒体教学应重视教学过程的优化

高中化学的新授课,毋庸置疑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误区。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这比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传统教学模式所达到的效果强多了;同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加大传输的信息量,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正确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率高,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1.创设好的情境

好的情境是引人入胜的好途径。利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创设好的课堂情境,适时地呈现有趣的内容给学生多方位的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现象和本质。用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揭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变主观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起探索化学世界的好奇心,为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中有关于光化学烟雾的讲解,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光化学烟雾是怎么回事。我们在网上找到了“1934年发生在伦敦的光化学烟雾事件”的短片,画面形象生动,使学生很容易知道:是汽车大量排放的氮氧化物导致了光化学烟雾事件。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教学质量,增强了教学效果,真是一举两得。再如水华、赤潮等许多新课教学都可以利用软件制作成相应的教学情境。

2.剖析化学反应机理及物质结构

有些化学反应机理及物质结构,光凭讲解很难表达到位,但运用多媒体技术就不同了。例如利用Flas将钠原子、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展示出来。起初的钠原子、氯原子自动相遇后在一定条件下,钠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转移到氯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融入并绕氯原子核运转,同时显示出负电性。此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消失,使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同时显示出正电性,在静电作用下,两离子相互作用形成NaCl。多媒体使许多通常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如水的形成过程、苯的结构等。一般化学反应都进行得较快,无法控制,学生难以看清,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二维或三维动画软件,可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同步控制。多媒体信息量大而快,增大了知识的密度,加快了教学的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3.深化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

氧化汞热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这个内容是为了给学生建立原子的概念,单就书上内容、图示、讲解,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原子概念确有一定的难度,把这个内容开发成课件,学生看见了形象逼真的动态演示,较好地理解了原子概念,使教学重难点很快解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优化化学实验

例如演示氨的喷泉实验,实际操作很难收到预期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喷泉实验的反应原理。实验效果明显得到增强。

5.演示整合新旧知识

每逢期中、期末我们都要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多媒体能很好地展示相异反应类型、相似反应过程等。例如:中学化学中制取气体的几种类型,如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利用多媒体文字、声音、图像、表格、动态再现化学实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使知识有了结构和系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知道化学反应不是孤立的,化学知识不能分割开来学习。

三、多媒体辅助学结

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复习课一般应将该章知识的内在关系、外在异同和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差别展示给学生。传统的复习课是老师一边讲一边将这些联系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往往耽误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会打断学生的思路,不能收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将知识结构事先输入到计算机中,复习时一边讲,一边逐步把知识结构显示出来,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