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2 21:28:31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篇1

2013年,新疆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克拉玛依市、博州、昌吉州、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巴州、阿克苏地区、克州、和田地区等12个地州市和40个县(市、区)积极实施本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共投入奖补资金850.42万元。奖补资金首次超过自治区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642万元。地县两级共表彰先进集体603个,科普带头人175个,共计778个,表彰个数是自治区本级108个的7倍多,逐级培育、逐级推荐、逐级表彰的局面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培育、推荐、表彰的长效机制正在建立和完善。

加强领导、制定办法。2013年,新疆科协成立了全国、自治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推荐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及项目评审组,先后召开3次工作会议和2次评审会。组织业务骨干和表彰单位参加培训班,为顺利开展“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申报推荐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2012年制定《新疆“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的基础上,又印发《新疆“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新科协发2013〕87号),开展了“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对8个地州市的四级联动、资金使用和示范作用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将科普惠农服务站纳入表彰范围,并增加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奖补名额。同时鼓励各地在确保自治区明确的奖补类别以外,增加本级其它奖补类别,如科普示范乡镇、村队,科技特色学校、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等。

优中选优、扩大覆盖面。为确保推荐质量,2013年,在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推荐名额分配基础上,除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以外,均增加20%的名额分配至各地州市;自治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推荐名额重点向四级联动地州市倾斜,并将差额比例从2012年150%扩大到180%。经过反复对比衡量和评选,择优产生了全区示范作用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科普成效显著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为表彰对象,并予以公示,体现了较高的公信度。

加强调研、分类指导。2013年,新疆科协领导先后多次对伊犁州、乌鲁木齐市、塔城地区、喀什地区、克州、和田地区、巴州、昌吉州、博州的37个县市进行了“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工作调研,并与自治区财政厅教科文处组成联合工作组,先后2次对南疆四地州、昌吉州共20余个县市进行了“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实施情况专题调研,掌握了解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为推动四级联动和争取自治区财政的更多支持奠定了基础。

科普惠农惠民工作在促进全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自2011年起已连续三年被列为自治区党委确定的“民生建设年”重点项目。各级科协组织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民生建设年”重大工作部署,积极开展科普惠农惠民工作,加大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及时周到的科技服务。二是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新疆科协、财政厅始终坚持培养一批、发展一批、壮大一批、带动一批、表彰一批的原则,在全疆开展科普示范典型的培养和发展。对储备的项目进行了阶梯式归类,要求各地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库的管理机制,使项目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动态化,确保项目申报质量。三是科普服务站建设得到加强。将“科普服务站”作为抓手,列为自治区表彰对象,并先后制定出台了自治区科普服务站建设工作方案,下发了加强科普服务站建设工作的通知,规定从2013年起,申报全国、自治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集体,必须建有科普服务站。四是基层科普组织稳步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健康发展,全区现有各类农技协组织2257个、会员68.4万人,成为基层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大力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影响下,各县(市、区)积极筹备成立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截至目前,全区所有的地州市科协和56个县市科协成立了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为进一步开展科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随着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增加,自治区科协党组高度重视,专门筹措资金,2013年为22个县级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配发了科普大篷车。五是科普投入不断加大。随着“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基层科普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党委、政府逐渐加大了对基层科普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2013年,自治区本级人均科普经费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由人均0.5元提高到1元,达到2200万元,翻了一番;7个地州市人均科普经费达到人均1元以上,全区86个农业人口县市区,近半数县市区人均科普经费达到1元以上。(新疆科协)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篇2

一、创建了三个科普服务平台

在县科协的牵头和大力的支持下,这些受表彰企业、单位和个积极参予了科普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是在县涉农、涉科部门及协会中抽调、聘请二十余名食用菌、茶叶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县农业专家服务团”,面向全县广大农村,根据农民技术需求常年提供“菜单式”科技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和利用骨干会员的技术优势和县乡(镇)农技部门的技术人才优势,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做到县有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乡镇有农业科技服务站、重点村有农业技术服务组,为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结合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强整合我县有关涉农涉科网络资源,开发科技服务网络平台,为此县科协配备了7台电脑,开通了宽带网络,与县科技局、县农委、相关部门、农技协、合作社、龙头企业及省内外的相关网站实行了链接,可全天候的向广大农民提供便捷、高效、实时的特色农业产业科技与市场信息服务。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活动

三年来,县科协带领这些科普带头人、农技协、示范基地围绕农民科技需求,紧紧抓住“技术培训”这根主线,充分用足用好三个科普平台资源,开展一系列科技培训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及科普画廊、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开展大型科技宣传活动60余次,开展科技咨询260余次,受益群众达6000人次;先后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22人次、组织专家服务团180余人次,深入村组、田间地头,采取理论授课和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展示等形式,多批次对广大会员及其周边农民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310次,共40000人次,累计发放科普图书3200册、相关技术资料3000册。同时,扶持建立了20个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技术、不同品种的科技示范基地和200个科技示范户,并注重利用科技示范户的榜样作用,对周围的群众进行“传、帮、带”,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辐射效应,引导示范,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由于教与学相得益彰,大大激励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

三、实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

围绕食用菌、茶叶、畜牧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由县科技局、县科协牵头实施“县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选派39名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科技特派员进驻到特色产业聚集度高的乡镇、村、龙头企业、农技协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转化、推广新成果,推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据统计,三年来有2000多户农民直接参与了创业项目,吸纳劳动力3000余人,辐射带动农户近3600多户,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2项,引进新品种18个,开展各类科技培训24场次,培训农民3920人次,发放科普资料4000份,创业行动产生的经济效益达5亿多元。

四、建立了一批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依托“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扩建、新建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一是依托县食用菌产业协会,等县市菌业龙头企业共新建、扩建良种繁育基地6000㎡,年菌种繁育能力达到一级菌种(母种)4000支、二级菌种(原种)10万瓶(袋)、三级菌种(栽培种)280万袋,既填补了我县食用菌一级菌种(母种)生产的空白,又可在本土繁育母种的情况下从源头上确保菌种的质量提高和适应性增强,可满足全县年栽培2亿袋食用菌生产规模对菌种的需求,食用菌菌种的繁育体系趋于科学、合理、完善。其中,兴农菌业公司还依托项目实施契机建成了1600㎡规范化、标准化、工厂化周年生产基地并已投入运营,该基地满负荷生产年规模可达200万袋,年产鲜菇将达到700吨,产值将达到350万元。此工厂化周年生产基地的建成投产填补了我市的空白,也有力地推进了我县食用菌产业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进程。二是依托县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科普基地,茶树良种示范场累计投入70多万元创建标准化茶园,建成面积1200亩,主要茶树品种有舒茶早、龙井长叶、福鼎大毫等,通过改善茶园环境、引进优良珍贵的无性良种进行改植工程、推广应用高产生态栽培新技术等措施,实现了无公害化、标准化生产、加工和管理,每亩产值达6500元,亩纯利润达3200元,收益比普通茶园高出30%以上。三是依托全国科普带头人、驻场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洋湖镇天野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500亩标准化皖南特种野猪养殖基地,基地拥有完善的标准化猪舍、种、仔猪繁育、饲料加工、冻库、办公室、宿舍等生产、生活、科研设施。2012年,该基地积极开展野猪的生态高效循环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及特种野猪繁育等技术研究,在特种野猪的人工繁育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已经申请专利10多项,制定了特种野猪养殖技术企业标准、特种野猪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五、组织参加省内外的科技交流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篇3

一是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发挥科协系统学科齐全、智力密集、地位超脱、客观公正和大团体的网络优势,结合软科学研究的选题、调研和学术成果,建立学术成果的提炼机制,推动学术研讨成果及时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以学术年会、青年科学家论坛、高层论坛为载体,推进科技思想库建设,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是开展“五杯竞赛”活动。以确立“协作杯”、“创新杯”、“金桥杯”、“建家杯”和“咨询杯”项目为牵引,动员和发动全市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五杯竞赛”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创新创业的氛围。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化人文绿都要求,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以节能减排降耗、改善生态环境、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活动。促进产学研合作,做好成果转化过程的中介服务,协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组织行业领域专家,帮助企业制定创新战略发展规划和产品转型升级、企业风投、上市中相关技术领域的评估论证工作和决策咨询。发挥科协组织的作用,做好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运行的服务工作。

三是打造品牌型科普活动。贯彻落实“十二五” 规划纲要,深入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县(区)和省市级科普示范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及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学校等创建活动,以创建促进科普事业发展。做大做强科普周、科普日等示范性科普活动。组织实施“双百工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精品惠农活动,新建一批省级和市县级科普惠农服务站,促进农民科技致富。大力开展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积极争取社区科普益民专项资金和省科协扶持资金,推进星级社区科普大学建设。通过“社区科普大学公共管理平台”,对社区科普大学进行动态管理和网络服务,进一步扩大南京市社区科普大学影响力,使之成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主阵地。精心打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PowerTech海峡两岸城市杯邀请赛”等青少年特色科技教育品牌活动,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是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认真履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作,共同构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平台。整合全市52个科普活动场所、370个科普教育基地资源,组建“科普服务团队”,发挥团队中各自的优势,面向五个主要行动人群,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坚持科技馆公益性科普文化事业属性,以实施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为抓手,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设立专项资金,创作一批科普挂图、科普图书和电子科普读物,通过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介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服务。整合学术年会、报告会、科普惠农培训等,设立“科协大讲堂”,服务企业创业创新和市民科学素质提高。

五是扩大科协工作覆盖面。开展人才资源调研,建立人才资源数据库。围绕市委人才发展战略目标,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做好促进人才和项目引进及人才服务工作,助力南京科技创新创业的人才积聚。结合社会组织评估,支持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会管理。重点扶持培育发展一批学术活动能力强、学科优势明显、与南京市产业发展联系紧密的学会。引导企业科协举办各种活动,吸引更多的一线科技人员加入科协,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组建企业科协,夯实科协组织基础。在力求实效的基础上,探索提高企业科协工作覆盖面的有效

机制。

六是创新海外智力为宁服务模式。以“321人才计划”和海外智力为宁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改进和规范“海外智力为宁服务”引导资金项目的申报、筛选、立项、跟踪、检查、落实等工作。借助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平台,积极宣传南京市“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创业人才特别集聚区)建设计划”、“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等八项重点计划。继续推动“留日博士南京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南京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工作服务。全面调研人才需求,为南京市企事业单位海外在设立研发基地、招聘高层次研发人员和团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积极了解并及时应对海智专家或海外科技人员提出的要求和建议,为他们来宁创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以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为牵引,开拓与台湾有关科技团体的交流渠道,深化两岸自然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七是筹备召开市科协九大。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工作,争取党和政府对科协工作更多的领导和支持。结合九大换届,吸引一批科技创新创业、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的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技企业家进入科协领导机构,增强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黄敏 编辑:罗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篇4

奉贤区(2005年-2007年)科技兴区推进计划

奉贤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王崇贤 奉贤区科技兴区推进计划是全区经济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构成,也是贯彻落实《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促进科技事业的全面发展将有利于奉贤更好地融入全市发展战略格局,加快区域经济崛起,壮大重要科技力量,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展示奉贤新风貌。 一、科教兴区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奉贤区广大干部群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的精神以及市委八届四次会议精神,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加紧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努力向着“科教兴市”华山天险之路进军,有效提升了区域综合竞争力,推动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整体科技事业稳健发展;科技实力增强,产业优势逐步凸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科技服务深入扎实,科技创业氛围浓郁;科技兴农工作取得实效;各项社会事业的科技进步有了提升。 我区科教兴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问题:全社会科技进步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有待加强;科技产业布局不够平衡;科技投入总量存在欠缺;提高市民科学素养的任务也相当艰巨。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两个“第一”的思想,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科教兴市战略,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重点,以“创新、产业化”为主题,以科技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具有奉贤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对奉贤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体制创新,突破瓶颈制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各部门对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工作合力,健全科技公共服务体系;挖掘技术创新原动力,探索高技术产业发展新机制。 2、坚持政府引导,完善市场机制。发挥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引导和逼迫的激励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搭建社会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示范效应,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发展。以人为本,大力培养、吸引和集聚科技人才,完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 3、坚持统筹兼顾,实现重点突破。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科技进步意识,改善科技企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把握本区重点产业发展导向,着力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壮大重要科技进步力量,整体推进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一) 目标 到2007年,完善奉贤区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成果和产品;塑造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知名科技企业;建立和完善若干个功能互补的高科技园区;培养、凝聚和吸纳一批优秀科技人才。到2007年全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二) 任务 ——产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围绕我区“四六七”产业布局,重点攻克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标准技术,使我区输配电、现代通信、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生态农业、物流装备产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建立新型现代的制造基地。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体系,建立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为支柱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产值力争占工业总产值的15%以上。大力扶持科技型企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实施科技“新苗”企业扶持计划,促使我区科技企业做大做强。优先扶持年销售额1000万元左右,销售额利润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通过3-4年时间能够形成4000万元以上生产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通过阶梯培育使我区市、区两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0家,形成具有规模经济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全面提升运行效能,提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推广工作;大力促进知识产权技术和成果的实施及产业化;完善保护制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合理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努力提高我区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快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建立实时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应急和预警机制;推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大力加强各级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 ——建立具本土资源优势的现代农业框架。大力发展种源农业、外向型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发挥郊区农民增产、增收的示范效应,处理好“三农”关系,为广大农民谋福址。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强化要素积聚优势,建好一批农业产业基地,构筑科技兴农平台,强化都市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体系,通过系统化大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掘和拓展都市农业的产业功能和外延性经济功能,并运用市场机制,形成能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经营机制。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意识。形成以镇、街道社区、学校为枢纽向各行业延伸拓展的科普网络。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贯彻落实《科普法》,推动科普工作进入法制轨道。实施“奉贤区科普工作行动计划”,建立科普激励机制,认定扶持一批科普基地,建立科普场馆,开展专项性的科普活动,利用网络、媒体在更广的层面上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社会氛围。 ——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投入机制。财政资金用于科技投入的总量不断增加,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区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的比例到达2%以上,形成企业自主投入自主创新的机制。一般科技企业每年的科技投入力争达到当年销售收入的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投入力争达到5%以上。全社会科技研发(R&D)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幅度增长。 ——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技术创新队伍,造就一批懂技术、精管理、善经营,适应市场竞争的科技型企业家和能够解决重大系统工程技术难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专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 四、主要措施 (一) 加强先进技术跟踪和关键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1、瞄准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对本区高技术产业有决定意义的技术预见和技术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有利于推进奉贤经济加速发展的科技项目计划,加快产业链间互补整合,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推动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的产业化。 2、根据我区产业导向,围绕电子信息、通讯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发展领域,拓宽技术创新源头,加快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特别是上海化工区奉贤分区、上海综合工业区、闵奉出口加工区内大项目的实施。 3、找准目标,寻求突破。在科技项目层次上廓清来源、层次、等级,以国家、市、区三级创新基金计划项目、高新技术成果项目、重点新产品和火炬计划为引导,通过财政资金及企业投入共同作用,扶持一批技术处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高科技项目,加强科技企业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关、引进、吸收、消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化实施能力、规模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 4、加强科技创新软环境建设,引导企业实施创新项目过程中,在技术改进、管理方式、质量控制、市场渠道等内容的完善和进步,树立科学管理、科技进步的企业发展观。对承担项目的主要科技人员创造宽松工作和生活环境,给予各种优惠政策,激励他们的持续创新蕴能。 (二)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重要科技力量。 1、集群创新,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围绕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我区 “四、六、七” 产业布局特征,以七大产业基地为中心,汇聚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产业衔接、辐射明显的新型产业体系。在促进电子通讯、电力装备、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在燃料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有所突破,加强成熟技术的集成创新、融入本土特色的创新,形成整体的创新优势,提升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和能级,建立布局合理、权重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到2007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争取达到120家,实现销售额120亿元。 2、塑造产值高、规模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创造条件使高科技“领军”企业脱颖而出。到2007年以数家高科技“领军”企业为先导,在先进制造技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技术四块重点高新技术领域,通过帮助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形式领衔实施一批重大技术专项计划,使之成为我区新经济的领头羊。 3、培育“新苗”重点民营科技企业。将区内重点民营科技企业纳入发展体系,每年滚动扶持若干家符合支持条件极具潜力的企业,帮助企业引进技术、培养人才、科学管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对在实施期内效益明显提高的企业,在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给予集中扶持,促进企业滚动发展、快速壮大,成为实力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到2007年重点扶持成长性良好,属地化、实业型的民营科技企业群体,通过3年时间使每家企业达到5000万元的规模,成为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装备先进、市场定位准确、竞争力明显、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性企业。 (三) 加强科技兴农工作,建立都市现代农业体系。 1、增强以奉贤现代农业园区为主的示范、辐射效应。抓住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经营,在农业产业化组织形态上进行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公司+农户”、“市场+企业+农户”型龙头企业。 2、突出优势产业,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市场适销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调整优化养殖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和生态养殖。抓好林果、特种水产、特种禽、出口蔬菜四大优势产业,加快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以成为区域性的支柱产业群。 3、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积极实施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和优质水稻良种栽培技术,保护和加强“三高”粮田建设,确保粮食正常供应。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都市重大农业科技资金,保障农业健康发展。设立重大农业科技专项经费和重大疫情专项经费,以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及防范和控制突发事件。重点支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能明显带动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科学家队伍,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开发一批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 5、实施、建立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区、镇、生产场三级检测机制,建立农业信息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和质量监测体系,为市民提供优质、放心、安全的农副产品。 (四)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夯实科技创新基础环境。 1、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按照《上海市知识战略纲要》要求,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研究和制订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政策,掌握动态、把握重心,调动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工作氛围,使之适应“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 2、确立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专利试点、示范企业培育工作。争取认定市级知识产权专利管理试点及示范企业8家,培育扶持区级知识产权专利管理试点企业20家以上,专利示范企业15家以上。积极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步骤、目标、策略,动态跟踪,耐心指导,提升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专利资助、奖励措施,依据《上海市专利资助办法》,制订相匹配的扶持方法,更好地激励发明创造和原始创新工作。3年内申请总量达到3000件以上的基础上,使授权数达800至1000件。促使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道路,使一批高起点的核心专利技术推陈出新,点面结合形成联动效应。 3、探索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新路,通过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平台形成互动,构筑一条面向社会、沟通企业的便捷通道。帮助区内主要行业建立专利特征数据库,并通过市场化、产业化途径,以推介会、会、对接会等会展形式促成专利技术与产业化两者的对接,使专利授让和成果转化相契合,使专利技术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4、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通过开展打击惩处专利侵权、假冒伪劣等活动,维护相关权利人合法利益,净化商品流通领域的环境。认真处理涉及专利纠纷投诉案件,初步建立知识产权应急处置制度。继续做好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培训工作。对青少年学生结合素质教育进行知识产权知识教育,创建青少年知识产权创新示范学校3家。同时结合“4.26”知识产权宣传日、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多方宣传,营造氛围。 (五)完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构筑良好的发展环境。 1、以市级孵化器——奉浦现代农业专业孵化器为中心,力争使孵化器的创新示范和辐射效应功能充分释放。根据本区的资源、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积极创办专业孵化器,提高孵化器的发展质量,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来营造适于科技创业企业迅速成长的环境。紧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连接,提供相关中介服务,实现与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资、经济技术咨询、人力资源、财务、法律事务和商务策划等机构的链接和引入。到2007年争取孵化基地总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以上,并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管理队伍,聚集一批高水平的创业人才,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同时加强信息沟通,让各种所有制企业集团,投资主体通过资本市场提早进入孵化器,寻找合作投资伙伴,实行投资期权计划,提前介入新技术、新成果和新企业的投资计划,找好对象,缩短孵化周期,迅速使孵化扩张做大,政府则通过对有倾向性的资本对接孵化项目,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或匹配资金支持。 2、根据我区科技发展主战略要求,结合土地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目标,专门辟出地方资源,设立科技产业化特色鲜明的发展基地,成为新型工业化先导区、项目转化的示范区及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到2007年,建立若干个规模相当、特色鲜明、技术优势明显的产业化基地,在政策平台、资金平台、环境建设上,给予基地内的项目和企业重要扶持,争取有利资源,创造宽松环境,吸引一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承担企业在基地加速发展。使基地成为我区六大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的智力支撑,探索基地+资本+重大科技项目的融合模式,同时推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组织与政府引导的良性互动。走出一条“项目起步、突出重点、立足产业、滚动发展”的路子,成为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中心枢纽和科技项目集群培育,高新产业发展的高质量生产力促进中心。 3、利用上海市建成的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改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创新资源品质、降低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成本。引导科技企业借助上海科技研发公共服务系统及“一网两库”等资源,使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效能。畅通产学研联盟信息渠道,建立相应的科技信息综合数据库,发展与科技咨询、检索机构互联互通的科技网络终端查询系统,尽快建立我区科技系统为广大企业、科技人员服务的科技数字图书馆和科技文献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产业优势、行业特点、技术要求,通过政府配置、企业参与,建立我区为高新产品在设计、研发、调试、检测过程中急需的有共性功用的先进公共科研及技术测试平台,以提供规范、科学、诚信的技术服务,为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及先进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六) 加强科普事业建设,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1.通过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在组织、指导和统筹协调区科普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各镇科协、区级学会工作网络切实贯彻落实科普法,用好区科普专项资金,镇财政安排镇级科普经费入预算,展开争创“1+40”科普示范工程。即1个市级科普示范社区,10个区级科普示范小区、10个区级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10个区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10个区级科普示范企业。 2.加强科普设施建设,满足公众高水准的科普需求。在南桥新城和奉城中心镇城区建成2座公共科普电子画廊,中心城区设有公众科普活动主题场馆;建立1座具有现代科技教育和展示功能的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在各镇、社区、街道,建成一批科普影视室、科普活动室、科普展示厅。 3.利用“科技周”、“科技下乡”等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各种活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人文素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信息渠道的宣传优势,通过专题科普片、科普专栏、科普网络虚拟平台等载体,营造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生活方式的强大舆论氛围。 4.加强科普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科普志愿者队伍,扩大科普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建立一支科普讲师团队伍,定期举办高质量的科普报告会;建立一支社区科普指导员队伍,提高社区、街道的科普层次、质量。 5.联合教育部门,整合科技教育资源,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向纵深发展。积极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普基地、少科站的中心作用和辐射功能,积极培养、组织、鼓励青少年参加区、市乃至全国的各项科技比赛和科普活动,争取获得优异成绩。 五、实施和评估 1、实施和执行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各镇、园区和科技企事业单位要将实施推进计划列入议事日程和发展目标,增强实施科技兴区推进计划责任意识,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对照各项任务和目标,把科技兴区推进计划落实到位。 2、健全科技兴区领导体制。成立“科教兴区”领导小组,健全组织领导体系,领导小组由区主要领导挂帅,协调落实具体实施措施,从而促进社会化科技创新体系发展。通过领导、决策、咨询的共同作用,建立起科技创新六个机制,即科学、高效的决策、咨询机制;快速协调的审议机制;独立、完备的评价监督机制;合理、优化的资源配置机制;产学研联盟结合机制;基于人才为核心的创新激励机制。 3、建立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实施情况评估和考核制度。2005年起,评估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组织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界专家参加的评估小组,对计划量化指标的实现、各项计划措施的效果以及企业技术创新成效、公众科技进步意识提高等,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科学的评估。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工作指导和监督,同时建立对各镇(街道)和科技兴区涉及单位的考评制度,优化科技发展计划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使科技贡献产出效能,推进科教兴区工作向纵深发展。 本推进计划可以根据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以及本区未来发展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奉贤科技三年推进计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unge”为你整理了这篇科技创新局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罗湖区科技创新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抓住“双区驱动”战略重大历史机遇,大力推动创新驱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标准推进科协科普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规划先行,精心谋划创新驱动发展

基于罗湖产业基础与实际,深入谋划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科技创新“十四五”专项规划初稿。编制《梧桐AI生态小镇综合规划》、《罗湖区人工智能产业布局规划》,以清水河片区、梧桐小镇和深港双创基地为主要支点,形成“总部基地+研发孵化+场景应用”梯次产业空间布局,积极推动辖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梧桐AI生态小镇建设。

二、坚持目标导向,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棸发展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战略性新兴企业数量、产值分别提升至近600家、1300余亿元。营收1亿元以上企业超147家,实现总营收超1150亿元,同比增长31%以上。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28家。总营收超848亿元,同比增长32%以上。

(二)产业空间持续拓展。通过挖潜辖区新建成与存量空间,打造7个专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达10.5万平方米,包括建成全市首个5G产业专业园区、中海慧智产业园,引入润加速专业园、九明医疗器械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深港创新设计中心,以及建设深圳筑梦地王、众博等2个众创空间。

(三)科技创新短板指标稳步提升。一是推动国高企业认定110家,引进国高企业23家,辖区现有国高企业405家,完成市考区及“十三五”规划目标。二是新增创新载体11家,新引进与培育新型研发机构5家,总数分别达86家和21家。三是专利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22%,三种专利授权量新增8851项,专利实施许可金额达5297万。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达2200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1.35件,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四是全社会研发投入逐步增长,2019年度R&D投入为10.0861亿元,占GDP比重达0.42%,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四)深港创新资源互联互通。一是搭建平台培育与引进港澳创新项目。建成广东省“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尚创峰孵化器,依托莲塘部级众创空间中科美城,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深港创意设计中心,同时通过与新三板挂牌公司创富港深度合作,为入孵港澳创新项目赋能。全年通过上述平台培育与引进港澳及国际创新项目15个。二是强化深港产学研合作。支持粤海水务与香港内地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组建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依托启迪科技优质的香港产业资源,成功举办深港医疗创新合作论坛暨罗湖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论坛。

三、坚持精准施策,招商引资取得良好成效

(一)坚持大项目驱动取得成效。成功引进闻泰科技1家百亿级企业,引进中金岭南、奥拓电子2家十亿级上市公司,上述项目落地5年内将为罗湖区累计贡献营收1755亿元,纳税34.3亿元。推动上市公司迪安诊断南方总部、京东物流旗下深圳京邦达供应链科技公司等重大项目落地罗湖。

(二)成功引进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全年共引进各类科技创新企业73家,全年营收合计约129亿元,纳税合计约5亿元。包括深圳市一通医疗、深圳市城安软通等5家产值亿元级企业,深水兆业工程、深圳公信智能科技等17家产值千万级以上企业,以及2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高成长性企业、落地梧桐AI生态小镇的15家创新型企业。通过双创大赛,吸引209个项目报名,推动4个获奖项目落地。

四、坚持“亲清政商”关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优化政策支持体系。2020年,完成了科技创新产业扶持政策修订,共支持541家科技中小企业抗疫补贴超1亿元,支持110家国高企业、34家重点大企业稳岗补贴、贷款贴息4700万元,支持433家企业知识产权补贴1065万元。推荐并落实100多家重点科技企业人才住房及货币补贴。

(二)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一是创新企业服务制度。全年走访服务重点科技企业194家,共举办老总沙龙6场、企业联络人活动4场、银企对接会活动8场,参与企业达800余家。二是优化科技金融支撑。与25家银行金融机构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推动32家科技重点企业获批租专项贷款约8亿元。三是支持企业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共协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困难问题148项,发放口罩25.09万只、测温枪1000支。

(三)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一是全面支持人才发展。参加首届深圳创新创业投资大会,举办第十八届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发放菁英人才(C类)补贴280.73万元,为支持科技人才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支持。二是深化科研项目支持,完成159个软科学项目立项和62个软科学项目结题评审工作,涉及50多个科研领域,超1000名医生和教师参与。

五、坚持质效并举,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一)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一是科普活动精彩纷呈,共围绕全国科普日、深圳(首届)科普月开展主题活动75场,参与人数13万人次,受众200万人次。依托科普e站、科普画廊,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抗疫”“文明城市创建”“脱贫攻坚”等科普宣传活动。二是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无人机科创嘉年华活动总决赛,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188支队伍529名选手参加总决赛,参与人数近1000人。

(二)聚焦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持续深化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六个一”品牌,不断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水平。至今,已建设了4所罗湖区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举办了罗湖区中小学第三届大创客节活动,开展了“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展”“蜜蜂科普展”等校园科普巡展,举办了6场科技夏令营,开展了120个学时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成立了全省首支服务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志愿者队伍。

六、坚持攻坚克难,推动5G基站建设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篇6

 

2018年以来,甘州区科协以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努力推进“四服务一加强”工作,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不断夯实科协组织基础,全面提升科协自身建设水平,着力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现将2018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科协系统深化改革任务落实情况。

围绕《甘州区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方案》要求,坚持把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贯穿深化科协系统改革的全过程,着力打造科协思想文化宣传阵地体系,团结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

1.着力推动干部兼挂职制度落实。推荐1名乡镇科技工作者到市科协挂职锻炼,从乡镇选派2名年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好的年轻干部到区科协挂职工作,选拔教育系统和农业系统的科技工作者兼任区科协副主席,同时协调区委编办增加科协机关编制2名,形成了以专职干部为骨干、挂职兼职干部为补充,符合科协特点、充满生机活力的区科协机关干部队伍。

2.基层科协工作取得新突破。组织开展了全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摸底工作,准确掌握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状况、思想动态、流动趋势等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对乡镇、街道科协领导班子,村、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的人员配备和职责进行了明确,目前乡镇、街道科协换届工作已全部完成,计划于11月底前组织区科协换届,全面完成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工作。

(二)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科学素质工作机制。

1.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认真履行好公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纲要》实施工作牵头单位的职责,制定下发《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要点》,分解细化了成员单位的任务分工,同时积极协调将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纳入了全区目标业绩考核书指标体系内。

2.大力开展主题科普宣传活动。注重宣传效果,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广度。充分利用“科普之冬(春)”、“文化三下乡” 、“快乐老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有利时机,发挥新闻媒体、科普宣传栏、科普大蓬车、科普网页等各类科普设施的作用,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组织开展对《纲要》的宣传活动。

3.开展服务行业职工劳动竞赛。区科协协同区总工会、区旅游局积极组织区域内旅游服务行业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竞赛活动,以客房服务员、宾馆餐厅服务员、地方名优特色小吃烹饪厨师为重点,以各工种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为主要竞赛内容,多形式、多层次举办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技能大赛,大力培树、评选、表彰服务行业“优秀员工”“服务明星”和“拔尖人才”,全面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和技能水平。

(三)推动学会能力建设,增强科技服务能力。

1.开展全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工作。下发了《关于对全区科技工作者状况进行调查摸底的通知》,对全区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状况、思想动态、流动趋势等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查摸底,为区委区政府制定科技工作者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同时组织全区科技工作者围绕“绿色生态·美丽张掖”主题撰写论文参加全市学术年会。

2.指导支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和“反邪教协会”进一步完善章程和制度,规范化运行。指导老科协和反邪教协会完成换届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并在区民政局登记备案。与区防范办联合在西关小学、青年东街小学、龙渠乡中心学校、长安镇中心学校开展了开展了“反邪教知识进校园”活动,引导和教育广大师生进一步认清邪教组织本质,创建“无邪校园”。同时积极派人参加全省反邪教育基层秘书长培训班。

3.积极开展“共推共建”活动。争取省反邪教协会和防范办支持,目前5个街道75个反邪教育宣传栏已安装完毕。

(四)创新活动载体,切实抓好科普工作。

1.大力开展主题科普活动。围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公众关注的热点主题和“科技活动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好主题科普活动。一是积极配合区委宣传部和市科协,开展“快乐老乡”党的精神进村入户宣传活动。二是开展科普大篷车社会化服务活动,走进社区、学校、乡村,展出科普展品和展板,拉了科普与居民之间的距离,普及了科学常识,起到了很好的科普宣传效果。三是会同区防灾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在中心广场,通过现场咨询、散发宣传资料、悬挂图画展板等形式,开展“5.12”减灾防灾宣传活动。四是组织开展了“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五是联合区林业局、农业局、科技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在中心广场举办了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环保宣传活动。六是积极参与举办“反邪教、我先行”反邪教主题宣传活动,同时与区防范办联合在西关小学、青年东街小学、龙渠乡中心学校、长安镇中心学校开展了 “反邪教知识进校园”活动,引导和教育广大居民、青少年进一步认清邪教组织本质。七是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组织人员参加举办2018年张掖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暨张掖科技馆校园馆开馆(揭牌)仪式。2018年9月14日下午,组织全区科学素质纲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及干部职工代表、社区居民代表、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全市启动仪式并体验张中校园馆。同时联合科技局、工信局等单位采取科普宣传、咨询、展览、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科普宣传展览活动,集中向广大群众宣传科技创新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科技创新意识。共展出展板72块,发放科普读物300余本。同时在甘州中学开展“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资源共享,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18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暨全省“科普大篷车河西行(甘州站)”巡展活动。

2.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一是积极编印《甘州科普》《农业科普知识资料汇编》《科普常识读本》等农业科技、科普知识类读物资料7000余册,发放各贫困户,帮助每一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项种养、加工或服务实用技能,增强农民自主脱贫能力。二是区科技局联合,举办科技特派员暨精准扶贫业务培训班。全区106名科技特派员和12个精准扶贫村的村干部共计12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蔬菜种植技术、现代畜牧业与现代畜牧科技、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等方面知识。

3.注重“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的争取与实施工作。大力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继续加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社区科普益民行动计划”项目申报力度。根据省科协《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甘州区小米产业联合会、甘州区紫家寨食用菌协会分别争取奖补资金20万元、15万元。同时积极做好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库储备工作。

4.加大“站、栏、员”等基层科普阵地建设。一是投入资金2万元,制作科普宣传栏10个,在长安镇、三闸镇、花寨乡等建成科普长廊4个。二是筹资1万余元在花寨乡柏杨树村(精准扶贫村)制作科普宣传长廊1个100延米,宣传农业实用技术、新品种知识、食品安全知识、安全健康等科普知识。

5.推进科普信息化平台建设。协调区电视台、广播电台(站)进一步办好《科普大蓬车》栏目,及时准确报道科技、科普工作动态,累计播出时长达到36小时以上。向市科协《科普张掖》报送信息15篇,向省科协报送信息9篇。同时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宣传科技知识、供求科技信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渠道,大力构筑科普信息化服务平台,新建科普E站3个,目前正在进行基础信息采集录入。

(五)扎实开展青少年科普工作。

1.积极组织参加省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省第18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机器人竞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2.扎实做好2018年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市第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过动员组织,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共有18600多名师生参加,征集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70项(中学50项,小学20项);科幻画作品62件;实践活动方案32项;青少年科学DV作品21项;科技辅导员方案20个;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18项。通过最终审核评审,推荐上报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63项(中学生47项,小学生16项);科幻画作品26件;实践活动方案27项;青少年科学DV作品19项;科技辅导员方案17个;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14项参加全市第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3.开展以“体验科学·感受生活”为主题的“中国流动科技馆”甘州区巡展活动,组织全区城区中小学生16000多人次按照巡展组织活动方案,分批次前往体验科技奥秘。

4.动员城区中小学校参与科学调查体验推广示范学校、全省第二届青少年创客创意大赛作品申报等工作。南关学校被省上列为“科学调查体验推广示范学校”;申报创客创意大赛作品58件(幅)。

5.组织开展全省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在甘州中学开展“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资源共享,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18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暨全省“科普大篷车河西行(甘州站)”巡展活动。来自省科普工作队、张掖市两县一区的8辆科普大篷车共展出声光电互动展品、VR互动体验、思维互动演示、航模车模表演、科学展览等科普展项6项50余件展品,为甘州中学3000多名师生送上了一台科技的盛宴。

(六)积极完成区委、政府中心工作。

1.按照区委和机关工委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

2.抓好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认真落实“三会一课” “固定党日”和机关党员服务社区等等制度。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

3.积极完成区委区政府安排的植树造林、精准扶贫等其他各项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我区人口众多、科普工作量大面广,科普任务非常繁重,单位工作人员较少,科普工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2.农技协联合会建设任务尚未完成,民政部门登记注册难度较大。

3.纲要办协调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化科普动员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三、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以深化科协系统改革为抓手,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重点,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依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突出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五类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建设,坚持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2.积极开展科普富民行动。注重科普阵地与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科协工作网络;注重科普示范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典型培植作引领、示范带动促发展的创建作用,开展“科普示范乡镇”、“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协会”的创建活动;积极组建区级农技协联合会和甘州区科普工作队,为推进科普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组织和动员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履职尽责、团结协作。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使我区科协工作在科普宣传、科普投入等方面得到提升和加强,推进我区科协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3.大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重点开展好科普之(冬)春、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为载体的科技培训、科技讲座和科技宣传等6项较大科普活动。同时注重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组织我区科技人员巡回在各乡镇开展农、林、牧科技培训,以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农民的科技需求。

4.推进科普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乡村科普E站”“校园科普E站”“社区科普E站”建设步伐,新建科普E站2个;积极会同区广电台开辟以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传播科技、助农增收为宗旨的《科普中国》电视栏目,向全区农民介绍新技术、新产品、市场信息、致富经验;同时,积极组织动员涉农学会科技人员,利用微博、微信、即时通讯等网络媒体手段,为城乡居民提供科普服务。

5.做好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积极动员全区中小学生动手制作科技作品,参加省、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力争取得好成绩。在城乡广泛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技传播活动。继续抓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培养广大青少年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未成年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奠定基础。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篇7

一、述职方面

1、制定并出台我市“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和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结合xx实际和发展,编制起草了《xx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2020年)实施意见》,经广泛征求各成员单位和各辖市区意见并召开专家座谈会和调研学习兄弟城市的基础上,于2016年10月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意见明确了“十三五”时期,通过实施四大行动和六大工程,到2020年,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取得长足发展,建成适应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需求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组织实施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x以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要求。

2、制定出台2016年度xx市全民科学素质百项行动计划。今年初,由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申报,经xx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的《xx市2016年度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经市领导同意印发。2016年全民科学素质百项行动计划由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

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五大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队伍建设与监测评估工作五大基础工程和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行动等11大类100项行动计划构成,每个大类均明确了主要任务和具体量化的任务。在行动计划中突出了生态低碳、食尖安全、防震减灾、安全健康和关注民生等重点,倡导大联合、大协作的行动举措。为了便于考核落实,对每项行动计划都列出了行动内容和具体任务、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等。

3、扎实推进我市科普信息化工作。根据省科协科普信息化会议精神,今年4月,在辖市区主席联席会议上专门部署了科普信息化工作。对有关地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扬中市的全部城镇社区今年科普大屏要全部安装到位,丹阳市要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市,也要求其重点推进,分批布点安装。6月初,市科协带领丹阳市科协专程赴淮安学习考察科普信息化工作。截止到12月底,我市共新增安装科普大屏36块,其中扬中25块、句容5块、丹阳2块,xx4块,加上市科协已在全市四个辖区重点社区安装的17个科普大屏,我市目前已有科普大屏53块。

4、典型培树有新成效。2016年,扬中市被命名为2016-2020年全国科普示范市(县、区),有3个辖市区被命名为2016-2020年江苏省科普示范县(市、区);有1名个人被中国科协、中组部等九部委表彰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个人,市科协等7个单位和7名个人分别被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等九部门授予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5个社区被省科协命名为江苏省科普示范社区,有x个社区、x个村分别被命名为xx市科普示范社区、村。市科协推荐的句容兴文科技有限公司被省科协命名为2016年江苏省科普产品研发基地,并获x万元奖补资金支持。今年向省科协推荐了一批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我市又命名了10家xx市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

5、科普惠农和益民项目有序开展。今年9月,会同市财政局下发了《关于推荐2016年度xx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和带头人的通知》和《关于组织申报2016年度xx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项目的通知》。经基层申报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3个农技协、8个基地、5名带头人、4个科普示范社区、5个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6名社区科普志愿者被表彰,并获奖补资金。根据中国科协、财政部和省科协、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开展2016年国家和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会同市财政局及时组织各辖市、区开展申报和推荐工作。依据省文件要求的推荐原则,本着申报材料与实际业绩相结合的工作规则,经组织专家评审小组对基层申报、推荐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评审,共向中国科协、省科协推荐了4个集体和3名农村科普带头人,其中2个集体和1名个人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2个集体和2名个人受省表彰。

6、科普基层组织有了新进展。11月16日,xx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xx召开,省科协副主席冯少东出席并讲话。至此,xx市级和涉农市(区)均成立了农技协组织,受到省科协和冯少东副主席的充分肯定。

二、述责述廉方面

能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要求,自觉按照“两个责任”的现任清单的内容, 认真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政教育,分管范围内没有发生任何违法违规事件。本人能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委十项规定精神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本人没有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干股的行为;没有违反规定在企事业单位兼职、兼职取酬或经商办企业、投资入股等行为;认真执行严肃换届纪律的要求,没有“跑官要官”、拉票贿选行为,以及借选拔任用干部之机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没有违反公务宴请活动有关规定,没有接受可以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没有违反规定在工作日午间饮酒;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干预和插手各种市场经济活动,谋取利益;没有违反因公出国(境)管理规定的情况;没有违反规定在住房问题上,超标准建房、违规购买经济适用房等情况;没有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或借机敛财;也没有其他违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个人有关事项已如实向组织报告。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篇8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科教兴区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线,以“海西建设、先行、走前列”为大局,以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树立大科普观念,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科普工作主力军的作用,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努力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

二、创建目标

创建省级科普先进区的目标是: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联合各相关部门,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宣传贯彻实施《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依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各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显著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优化科普工作社会环境,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努力实现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制度化,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海西建设多做贡献。

三、创建任务

1、强化三种意识,建立科普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强化领导意识。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和《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积极认真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坚持每年召开两次以上由党政领导主持的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研究问题,部署工作,检查进度,督查各项科普工作任务的落实。二是强化协作意识。健全协调领导制度,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区科普工作的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及政府分管科协工作的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区科协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创建全省科普先进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区科协设立办公室。各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要制定《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具体工作方案,要有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创新项目,要求有工作进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三是强化管理意识。各镇(街道)要紧紧围绕创建工作核心,以77个社区、82个村委会及各企业为工作面,在同级科协的策划和安排下,发挥各部门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展科普工作。

2、围绕四类人群,开展主题明确的科学素质工作。到2012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居全省前列。要充分发挥科普资源优势,面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类重点人群,开展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一是积极开展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科普工作。打造稳定的高素质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电脑机器人比赛等专题培训。二是积极开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科普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工作“五大体系”,⑴建立和完善科普惠农教育体系。⑵建立和完善科普惠农服务体系。发展壮大蔬菜专业协会、生猪养殖协会、食用菌养殖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⑶建立和完善科普惠农宣传体系。⑷建立和完善科普惠农示范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指导农民科技致富。⑸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传播体系。组织科技、农业、卫生人员深入农村,通过讲座、咨询、展览、文艺表演、影片放映等农民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掀起科技下乡热潮。三是积极开展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的科普工作。科技、社会保障、工会等部门通力合作,开展返乡农民工科技创业培训、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班、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等形式的就业创业培训,使城镇失业人员通过培训掌握适合再就业的一技之长。四是积极开展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工作。科技、组织、人事等部门共同制定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教育计划和方案,以普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为重点,组织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公务员的科普讲座和面向企事业单位职工的继续教育。

3、加大五个力度,不断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一是加大城区科普组织建设力度。各镇、街道均成立科学技术协会,由分管科协工作的领导兼任科协主席,并配备一名专(兼)秘书长,做到“八有”(有场所、有班子、有经费、有制度、有章程、有工作计划、有活动记录、有工作总结)。各社区、村委会均相应成立科普工作站,由社区或村委会主任负责辖区内科教宣传和科技培训等日常性科普工作。二是加大基层科普队伍建设力度。壮大科普志愿者、科普宣传员、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等科普队伍,完善科普队伍组织建设、工作计划、培训总结的档案管理。区科协组成一支以专(兼)职人员与志愿者组成的科普服务队伍。80%以上的社区建有10人以上的科普志愿者队伍,80%以上的行政村有科技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和科普宣传员。三是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力度。科普专项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人均1元以上。四是加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力度。80%以上镇(街道)建有专用或合用的科普活动室、科普宣传栏,有科普宣传设备,80%以上社区(村)建有专用或合用科普活动站(室)、科普宣传栏等。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作用,定期为基地更新科普内容及图片、资料,配备必要的现代化科普教育宣传设施和器材,完善科普活动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科普辅导人员,确保向公众开放的时间。五是加大区级学会、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对现有12个区级学会(协会)和16个企业科协中开展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和面向广大科技人员的“村会协作”活动。

4、突出广泛宣传与典型引路两个重点,形成科普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一是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紧紧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工作主题,开展科普活动。科普活动坚持做到“五贴近”,即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生产。尤其要提高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大型互动科普宣传活动的覆盖面。整合利用科普资源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教进社区等经常性活动,区每年不少于2次,镇、街道每季度不少于1次,社区每月不少于一次。二是发挥传媒宣传优势。密切与电视台及各网络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开设科普宣传栏目,科普动态信息。每二月及时更新科普画廊的内容。利用科普示范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等公共设施,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科普活动。三是加强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科普评估体系,每年评选一批科普示范镇(街道)和村(社区),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科普示范双百工程,即每年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100户,评选社区科普示范家庭100户。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将科普的网络延伸到镇、街道的每一个角落,营造浓郁的科普宣传氛围。力争全区科普活动的覆盖面达到常驻人口的70%以上,辖区内无恶劣影响的愚昧迷信、伪科学活动,全区公众科学素质明显提高,群众生活科学、文明、健康。四是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继续办好农函大,在招生、教学等方面,要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创新办学机制、拓展办学领域,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争到2012年,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受教育面不少于90%,80%以上农村劳动力每年接受技术教育时间不少于3天,为繁荣农村经济发挥更大作用。

四、创建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和提升,愈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因此,各镇(街道)必须把科普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创建活动的领导,同时,将科普工作纳入镇、街及区直有关部门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内容,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评比、有政策保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2、广泛发动,营造氛围。科普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创建科普先进县(区)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充分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体,广泛发动,大造舆论,使创建科普先进县(区)的目的意义、条件要求、任务措施,不但让党政领导和各级科协知道,而且让社会各界、各有关部门都知道,努力营造社会了解科普,领导重视科普,群众热爱科普的良好氛围,使创建活动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3、搞好协作,齐抓共管。创建工作要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各司其责,狠抓落实,要加强组织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搞好科普先进区创建工作,实现科普工作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景观规划;文化

收稿日期:2011-10-17

作者简介:陈科东(1963―),男,广西玉林人,教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设计与施工教学及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1-0150-03

1引言

广西柳州钢星高科技农业生态示范园规划用地位于柳钢集团西北面,距柳州市区约9km,离柳钢厂区约3km。东与柳钢厂区相接,南邻柳州市快速北环道,西临柳江,并处于新建维义大桥(又称白露大桥)与湘桂新铁路线大桥之间,隔河与太阳村连绵丘陵山地景观相望,北接湘桂新铁路线及广西凤翔集团大型种鸡场。规划核心区为前劳改农场旧场部至“五马归槽”接现园林花木区,规划面积838 853m2。

示范园地处柳江边,属于平地丘陵,最高处“五马归槽”主山海拔105m,地势由北向东稍斜,但比较平缓,以砖红壤、沙壤土为主,土层比较厚,比较肥沃。沿河一带土质较松,存在一定程度水土流失。山地部分土层较薄,石砾含量高,比较贫瘠。规划园址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较为明显,年平均气温20.5℃,年平均水量近1 450mm。原生植被少,多为人工群落,分散种植有桉树林、竹林及园林花木,植物种类以人工选育为主。通过调查,种类最多的为速生桉、甜竹、小叶榕、柑桔、龙眼、木瓜、芭蕉、白玉兰、象胶榕、竹柏等。

2农业生态园区规划分析

2.1规划指导思想

在原红星园艺场土地利用之基础上,发挥土地优势,整合人力资源,协调柳州市柳北区全力打造柳北沙塘片区“中国农都”的需要,合理构建柳州北郊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以特色农业产品生产、营销、展示为起点,融旅游休闲、科普教育、观光体验、运动康乐、风景欣赏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在充分保护现有旅游资源的条件下,着力挖掘生态文化资源,采用适当超前的原则,以郊野公园的建构理念,建设并使之成为柳钢支撑型景观绿地,成为柳钢调整生产结构、发展非钢产业、转型生产模式的典范,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发展力。

2.2园区定位

根据规划区旅游资源特点及生态旅游发展趋势,结合柳钢企业产结构调整之需要,将规划园区定性为以现代特色农业产品生产与展示为前导,突出原有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融休闲娱乐、观光体验、生态科普、游览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并打造成柳州市郊区域性公园式高科技农业生态示范园。

2.3园区资源特色

(1)山水风光秀丽。秀丽大气的柳江从园区南部流过,园区内山林繁茂,江上沙洲吐翠、白鹭轻飞。登高远望,远山如黛,虹桥飞跨,形成一派山水相依的旖旎风光(图1)。

图1园区柳江“崖壁回澜”

(2)自然生态环境幽雅。园区远离城市喧嚣的环境,柳江更像一道天然的屏障,使得整个园区犹如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幽雅。园区内山林茂密,竹林郁郁葱葱,自然生态环境优良。

(3)乡村气息浓厚。园区周围,稻田、菜地、苗圃然有序,到了收获的季节,稻花飘香,菜花吐芳,微风吹过,绿浪起伏,一派美不胜收的乡村建设风光。绿化苗圃内更是开展乡村休闲活动的天然场所,可开发花木观光、果蔬采摘、乡村美食等活动。

(4)人工建筑空间与自然景物空间相互烘托。在建公路与铁路大桥正好落在规划区河段,规划区几个高点均能成为沿河景观的观赏点。

3规划中生态环境理性思考

3.1功能区的划分

生态山庄休闲区:凸现餐饮乡村风味,凝聚山水佳景,打造建筑笼荫婆娑,汇聚山珍野味;体育健身区:体现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品味生活、志存高远;特色农业展示区:展示特色现代农业,品味生活劳作,感知种植养殖氛芳,浓情科普之间;森林游乐区:突出森林气息,融宗教、传说于一体,着墨人性关怀,营造幽静空间;商贸服务接待区:注重入口管理、商贸服务、人文交流,营造旅游产品设计、体验场景;花木展示区:有园林花木科普教育,跑马观光特色挖掘。

3.2重点项目规划分析

重点项目规划是本园区生态功能发挥的重点,根据功能要求及示范园发展,突出旅游产品的特色,为此重点打造现代农业科技产品生产与展示、休闲娱乐、观光体验、生态科普、游览度假5大旅游产品。着力于柳江河段风景资源的保护与景观创作,形成相关游憩产品;对原红星园艺场既有农业资源的产品升级,开发名优果林、中草药园、花木大棚等示范节点;融自然生态资源于旅游产品策划,以“五马归槽”景点创作为重点,重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交融;展示园区资源多样性,园林苗木、时花栽培、经济作物生产、现代养殖等多种产品归于一园,突出科普功能;运动休闲、农业产品体验、公园式观光、特色餐饮等切入,大大提高产品丰满度。

3.3服务设施规划倡导对生态环境与人性的关怀

3.3.1旅游线路

从时间序列、空间序列、流动序列等来突出对园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关怀。考虑游客在特定时间内对全园游览的时间序,以景物空间布局引导游人观赏的景物组织,将生态保护自然教育融于重要线路组织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景点或空间的流量,切入环境容量,有效畅通高峰期游人量(图2)。

图2通过导游线路突出景物空间布局

3.3.2基础设施规划

以停车场、游船码头、环园作业道、游山步道等为框架路网,形成既能生产、又能旅游的生态园路交通网络。

3.3.3解说系统

如入园前引导标志(入园主路处、快速环道、柳江河段露大桥和铁路大桥均设置醒目的双语引导牌。利用原红星园艺场之“红星”、或现代果蔬图片做形象标志,使其成为入口标识);园区语音系统(运用音响设备、电脑、无线技术、语音压缩、GPS技术等形成旅游导音系统);园区牌识设计(全面采用导游图、导游手册、影视、幻灯片、多媒体、展示栏等构成完善的解说系统。在园区主入口设置全景式宣传牌,及景点分布图、服务示图等);人性化接待导示(酒店、餐饮、旅游购物、游泳、科普活动场所等,设计温馨提示,如“小心路滑”、“注意用扶手”、“植物有刺,请小心!”等);媒体推介(将示范园纳入柳州市“风情柳州”旅游产品链,并在电视、网络、报纸、画册、旅游书籍、杂志进行全面推介)。

3.3.4植物景观规划

依据保护现有植物在先,适当改造的原则,发挥植物规模景观的原则以及园林景观化原则来营造植物景观,突出景面层次,丰富游览空间。通过点、线、面组合,将沿江岸线、园区道路两侧、水渠两侧以线状配置为主(图3)。

图3依江而建的望江亭

景观建筑、房前屋后、停车场等处多以点绿化;竹林、红叶林、果蔬、果树林、中草药、园林苗木等片状、块状种植,构成面的绿化。通过时间序列配置,突出四季春夏秋冬选择植物类型,春用竹、夏用荷、秋用枫、冬用榕;在特色农业展示区,通过水塘改造成荷花池,岸边植柳;放鸟园山顶采用红叶植物种植;“五马归槽”主路小叶榕生长良好,透视感强。通过层次空间配置,阴生植物区采用层次性种植,下层用阴生铺地植物,如绿萝、合果芋、山芋等;中层选用阴生的灌木,高层采用乔木,如泡桐、木棉、构树等,藤本植物选用绿萝、紫藤等。通过观赏性种植,如花卉棚花、果蔬大棚、中草药棚架等均采用导游线观赏式种植。通过意境式配置,在小叠水处与景石配置;建筑转弯点点种植物,如植芭蕉、枇杷、石榴、紫薇等;水际边,荷花、柳树、桃树间种等,都反映了对自然环境的关爱。

3.3.5环境保护规划

(1)分级保护。规划区分一级核心保护、二级重点保护、三级一般保护,进行层次保护,对森林游乐区中森林与水体、特色农业区中名贵药材、柳江河段等重要资源进行重点保护。

(2)制定卫生保护技术措施。加强景区垃圾处理场的建设,对景区内的各种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景区内设置垃圾箱,垃圾实行分类收集,设专门的环境卫生人员负责景区的卫生;提倡使用可降解快餐盒,防止白色污染。

(3)旅游容量控制。遵循可持续性、舒适性、安全性等预测原则,保证园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确保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不“超负荷”运转,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规划目标期内,旅游区的日接待游客量按日环境容量的80%进行控制,即年接待游客不超过25.5万人次为最佳。

(4)噪音控制。示范园内严格控制新的噪声污染源,与园区交接处规划植树,设置防护林带,保证园区不受干扰。园区内建设新项目产生的噪声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示范园区内的娱乐场所加强隔音设施建设。

(5)森林环境控制。森林环境控制主要是以森林保护为主,严禁砍伐景区内的森林,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园区内有大片的竹林、果树、桉树林,在保留植被现状的基础上,增种银杏、木棉、红花羊蹄甲、枫香、桂花、桃花、柳树等树木以及园林花灌木,丰富林相得色彩层次。对桉树林逐年改造,加大药用植物的种植,扩大农业经济作物培育,引入高科技特色农业产品。

3.4生态文化规划

3.4.1旅游产品设计

通过举办各类节庆活动推介旅游产品是很有效的方法。可结合园区特色产品,如维山、水果、花木、中草药、甜竹等适时举办“名优水果节”、“农产品展销会”、“竹笋美食节”、“维山节”等节庆活动。开发文化节型特色产品,结合中草药园圃开展药浴,现收现煮,以产品名称“原味生态药浴”体现对人性的关注。融合甜竹笋、野菜、特色果蔬、养殖及其他农产品策划出餐饮类主打产品,如“竹笋鸡”、“竹笋扣”、“笋蒸柳江鱼”、“维山莲子笋”等。旅游纪念品可开发出树叶书签、红叶贺片、菩提许愿饰物、花材、小盆景、包装果品、中药盒、干菜系列、笋干等。

3.4.2科普教育产品

阴生植物区、蝴蝶馆、珍稀植物馆(仙人掌类)、各种大棚、农业产品等均可开以成为地方性科普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近距离体验自然生态,培养其关爱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3.4.3产品营销设计

示范园是无公害农业产品培育基地,通过特色产品包装、宣传让更多的市民认识现代农业产品培育的生态种植过程,营造一种人人关注良好人居环境的氛围。

2011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

4结语

生态型农业观光旅游已成为现今人们最为期盼的旅游方式之一,近郊生态农业产品展示尤其受到市民喜爱。柳州钢星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生态景观创作融入了许多人文元素,在尊重现有生态环境资源之基础上,通过项目规划,使两者更加有机交融、和谐相益。因此,生态旅游规划的重点是依赖于环境因子的严格保护,渗入区域性文化资源,才能提升规划地综合景观水平。

(上接第149页)

参考文献:

[1]

陈章体,周东鸣.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1):12~15.

[2] 汪恭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J].中国经济周刊,2008(36):62~63.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篇10

征求对近几年实施《纲要》情况自查演讲的意见、建议,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布置全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督查工作。安排今年实施《纲要》重点工作任务。刚才,纲要》办的同志分别宣读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督查通知》和省《纲要》办的督查方案,向大家报告了近几年实施《纲要》总体情况和今年的工作要点,希望市直各成员单位和各县区政府高度重视,抓紧落实。下面,根据这次督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问题,肯定成果。进一步增强做好《纲要》实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不只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分重要,而且对于我市实施“两大战略”培育壮大“五大产业”尤其重要。近几年来,全市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纲要》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努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取得了明显效果,主要有以下亮点:一是全市配备了千名村级科技助理员;二是全省率先进行了选派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三是成立了全市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四是针对四个重点人群的科技需求,精选发送《武威科普》全年在12万份左右;五是针对党政领导和公务员每月选编发送《高层专家讲座》全年达6万册;六是编印发送《农民实用技术手册》6期12万册,加上各部门提供的技术服务资料全年超50万份;七是针对城镇劳动人口和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选编发送《健康科普365防灾减灾、节能减排等图书资料每年超10万册;八是针对青少年学科学的需求,每年开展100场次以上的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九是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科技培训活动,尤其是对党政机关干部的培训、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十是市委、市政府设立了科学技术普及奖。这10个方面的工作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走在全省前面。全市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科普活动蓬勃开展,公民科学素质不时提高的良好局面。

但还面临不少问题。当前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尽管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市农业人口占多数,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别也比较明显,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投入等资源不足。总体上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还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目前,全市实施“两大战略”培育壮大“五大产业”特别需要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实施好科学素质纲要作为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大事,全面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指导方针,着力构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牢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

二、抓住要点,围绕主题。进一步提高实施《纲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施《纲要》主题是节约资源能源、维护生态环境、保证平安健康”广泛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对我武威来说更加需要、更为紧迫。因为我自然资源贫乏,人才技术贫乏、财政收入贫乏、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特别关注,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期待维护环境,加快发展的地方,总理亲自视察,明确要求“决不能让民勤变为第二个罗布泊”地方。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尤其是纲要》领导小组的各成员单位一定要围绕这个主题,发明性、大规模、可继续地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可以这样说,武威,各类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科普活动开展得再多也不过分,因为武威的现实特别需要,武威的发展特别需要,武威的公众特别需要。

概括地说要抓住三大要点:今年《纲要》实施工作要点已经发给大家。

主要是搞好科普教育、青少年科技创新和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一是围绕主题开展四个重点人群的科普活动务求新成效。开展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抓住课堂教育主阵地,开足开好科普课程,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重点要突出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旱作农业、高效农业等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开展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关键要扎实开展好科普进社区活动,通过开办科普讲座,大篷车进社区,发送科普资料,举办科普竞赛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宣传维护环境、低碳经济、防灾减灾、节能减排、文明生活、防病治病、健康第一等内容,促进城镇居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人人讲科学、个个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人文环境。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关键在于干部的有效培训。市委组织部这几年抓得很好,今年的培训力度还在加大。各县区、市直各部门一定要与《纲要》实施挂起钩来,结合起来,联合起来,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如在各类培训班中增加专家讲座,干部的平时学习中增加科技的内容,干部的考核中列入科学素质的考核等等。促进党政领导和公务员不时提升适应能力、守业能力、创新能力、发明能力,尤其是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并在全市农村党支部所在地、文化活动室、图书室里增加科普的内容,二是加强科普基础能力建设务求新突破。阵地建设要坚持面向基层。不时完善科普惠农示范基地、科普画廊、科普学校、科普活动室等设施。把科普阵地建在农村、建在社区、建在学校。要加大各类媒体的传达力度,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的阵地作用,有针对性向公民提供特色科普大餐。要加快市科技馆的争取和建设工作,使之成为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标志性建筑。队伍建设要凝聚各方面力量。各级科协和学会组织是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主力军,要善于谋划、乐于奉献,切实提高《纲要》实施的组织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让广大公民在青少年时代就能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纲要》实施的积极性,不时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要广泛发动全社会各类人群,特别要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作用,凝聚更多的力量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服务。手段建设要不断创新品牌。既要充分利用好、建设好现有的科普品牌,如《武威科普》高层专家讲座》农民实用技术手册》健康科普365科普宣传月、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重点活动;又要不断创出新的品牌,吸引更多的人群主动关注、投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不是给我各个成员单位额外增加负担,三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带头实施《纲要》务求新局面。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而是把我每个部门中有关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职能工作,纳入到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整体框架当中来,以《纲要》为纲,从更高的层次,以新的思想审视、布置我相关职能工作。一要高度重视,摆上位置。各县区、市直各部门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外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久远性的社会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各级政府要按照《科普法》和省上实施纲要的有关规定,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社会化多渠道科普投入体系。二要各尽其能,形成合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坚持从大局出发,自觉把实施《纲要》工作与本部门已有的科普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依照分工,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发挥优势,合力推进。各牵头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逐步建立起优势互补、协作配合、综合集成的工作机制。三要加强督查,搞好协调。这次会议后,市《纲要》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各县区各部门实施工作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组织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监测评估,建立动态沟通机制,适时协调处置《纲要》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各县区和市直各成员单位每年要向《纲要》办提交实施《纲要》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的工作布置。

三、迎接督查认真总结。进一步提升实施《纲要》规范性和创造性

重点督查八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和完善实施《纲要》工作机制的情况;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的情况;三是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展“节约能源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保证平安健康”主题工作的情况;四是实施“四个主要行动”情况;五是实施“四个基础工程”情况;六是为实施《纲要》提供保证条例的情况;七是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八是对“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建议。5月25日,省《纲要》办发出了督查方案,并在6月11日至26日对各市州贯彻落实《纲要》情况进行实际督查。督查的方式一是听取汇报,二是查阅台账,三是召开座谈会,四是实地检查。也就是说,省上督查的内容、方式、时间都已明确,现在离省上督查仅有10天时间,这次省委、省政府督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落实情况。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我做得工作还很多,全市上下务必高度重视,确保督查顺利过关。

一方面向省委、省政府演讲近几年的落实情况,一要进一步提高对这次督要意义的认识。这次督查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推进《纲要》落实工作。另一个方面建议省委、省政府采取新举措,开创《纲要》落实的新局面。因此,要把这次《纲要》督查看作是一次难得的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好机遇,一方面总结提升我市落实《纲要》有效做法,另一方面通过督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为决策层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我市《纲要》工作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