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健康宣教十篇

时间:2023-10-13 16:55:12

康复训练健康宣教

康复训练健康宣教篇1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脑卒中;康复训练

脑卒中属于一种突然发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猝然昏倒,突然发生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口眼歪斜和半身不遂,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1-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健康教育路径是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的一种指导护理措施,是深化整体护理理念的体现,由责任护士按照每日健康教育计划对患者实施护理指导,以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3]。本研究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实施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护理过程中,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67例,年龄58~76岁、平均(66.5±5.8)岁。纳入标准:(1)经颅脑CT或MRI确诊,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4];(2)患者经前期治疗,病情处于稳定阶段,神志清醒、听理解能力正常,采用简易精神评定量表评分>27分,为正常[5]。排除标准:(1)伴有焦虑症或抑郁症、乙醇依赖;(2)伴有恶性肿瘤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组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教育,即由责任护士根据康复指导内容对患者作一次性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教育基础上按照神经内科制订的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宣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职业及经济收入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1)组织协调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在护士长监督下进行,由责任护士负责落实。健康教育路径表单置于患者床头,责任护士每日根据表单中的健康教育计划对患者逐一实施健康教育。(2)培训:由护士长对全体护士进行健康教育路径相关护理内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如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各阶段康复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培训结束考核合格后的护士参加康复训练护理。(3)执行阶段:患者入院病情稳定24h后,首先向患者及其家属作入院宣教,包括医院的环境、治疗室、作息规章制度、查房和探视时间、睡觉时间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脑卒中的病因、疾病发展、症状表现及目前常用的治疗措施等,并引导患者讲述起病前的感受和生活习惯,讲解不健康的饮食、肥胖、缺乏适量运动及患者自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都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向患者讲解严格戒烟戒酒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每日多喝水,保证每日2000mL的尿量,患者每日就餐时注意观察患者每日饮食是否符合要求,并给予现场指导,目的是找出这次发病的病因,同时告知患者此次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意义,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但同时应注意患者若处于睡眠不充足、精神状态欠佳、有发烧及疼痛等状态下不宜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入院病情稳定48h后按照健康教育路径方案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为期14d,每天2次,每次不低于30min。训练内容主要包括:第1~3天进行床上移动训练、良肢配合训练和关节活动训练;第4~6天进行感觉障碍被动训练、认知障碍训练;第7~9天进行语言交流障碍训练、吞咽障碍训练;第10~14天进行心肺功能障碍训练、尿便障碍训练、日常动作训练和下床步行训练。出院:了解患者对前期康复训练内容的掌握情况,反复强调出院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叮嘱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健康饮食、戒烟忌酒等,并送《康复训练方法出院指导手册》。出院后1周:及时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指导。

1.2.2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出院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6]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量表简明易懂,主要用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的评定,量表共包含14个项目,采用1~4分级评分法,满分64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大于16分说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能力障碍,小于16分即为正常。(2)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主要调查患者对病房的环境卫生、健康指导、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对患者的关心等,回答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60×100%。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进行所有统计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满意度调查也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健康教育路径是在临床护理路径理念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以往的文献报道,健康教育路径护理模式目前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7],其中在美国约有一半以上的医院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实施,但是目前在我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本研究中对脑卒中住院患者按照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康复训练护理计划,并与常规的一次性康复训练护理宣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中观察到两组患者出院时,观察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要强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护理满意度调查也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经采取健康教育路径后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健康教育路径将有关脑卒中康复训练内容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按照程序化、目标化、分层次、循序渐进地介绍给患者,使得患者能够更具体、更全面接受,宣教效果更好。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如何改善患者预后、促进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正是实施整体护理的体现,对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训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8-9]。滕翠芹等[10]报道,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尤其是对低年资的护士具有较强的工作指导性,避免因工作经验不足而造成健康宣教内容缺失,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以往的文献报道,影响脑卒中发生的因素很多,如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与患者日常饮食、生活习惯有关[11]。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重点实施健康宣教,重点讲解脑卒中与饮食的关系,反复强调,逐渐形成概念化,有效促进了患者出院后饮食控制的依从性,此外通过出院对患者进一步实施宣教和注重出院后随访,指导患者建立可持续的自我管理,坚持长期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降低脑卒中复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对脑卒中住院患者按照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康复训练宣教,能够系统性、计划性地将脑卒中康复训练内容传授给患者,使患者自觉改进生活习惯,提高遵医行为,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改善医患矛盾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艾英雪.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及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2):125-126.

[2]张金彭,吴玉泉,费明峰,等.奥拉西坦联合配伍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脑梗死的合理用药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6):137-139.

[3]余利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9):119-120.

[4]曲艳吉,卓琳,詹思延.中国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流行病学特征的系统评价[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2):1294-1301.

[5]谭齐家,张志强,方雅秀,等.血府逐瘀汤治疗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5,26(9):1360-1362.

[6]孙静.社区早期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训练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4,31(5):34-35.

[7]侯智慧.临床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2):63.

[8]吴燕.浅析如何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水平[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12):158-160.

[9]葛见华.整体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情感和自护能力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10):1345-1348.

[10]滕翠芹,周广琳.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5):16-17.

康复训练健康宣教篇2

1制定健康宣教计划为保证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和教育时间的安排,提高教育质量,将宣教项目和内容制成健康教育实施单。

2健康教育方法

2.1讲授法将入院介绍、住院须知、骨科疾病的特点、合理用药、科室治疗仪器使用说明等,分阶段指导患者学习并给予解释。

2.2示教与指导相结合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示范操作,如翻身、拍背、被动运动和功能训练等进行有效的训练指导。

2.3治疗与护理相结合针对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的生理变化,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不失时机地反复进行讲解,采用提问方式了解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4书面法将比较重要或难懂的内容制成图文、卡片,供患者和家属阅读,以达到向患者和家属宣教的目的。

3宣教的内容

3.1入院宣教骨科患者入院时因疼痛和功能障碍而痛苦,往往情绪低落,宣教时不能急于求成,应待患者情绪稍稳定后再进行,向其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及各项规章制度;详细询问病情,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尊重关心他们,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和信任感,有利于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3.2心理适应骨科患者发病突然,从一个正常人突然成为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很多患者与家属不能接受现实,对疾病易产生焦虑、悲观、恐惧等不良心理。在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消除不良心理,同时取得家属的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3药物知识使患者与家属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与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严格按医嘱用药、用药时的注意事项、饭前与饭后服、静脉输液的滴数调节与目的等。

3.4合理饮食根据病情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为促进伤口愈合,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食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

3.5术前、术后教育做好术前、术后的健康宣教很重要。术前及术后宣教包括饮食、心理、生活起居、用药及手术的目的、术前和术后的注意事项等。

3.6功能训练功能训练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向患者讲解骨折早期、中期、后期的病理和生理特点,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对骨折患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针对不同情况,指导功能训练的方法、目的及时间等。

3.7并发症预防骨科患者大多需长期卧床,针对老年患者积极预防并发症(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的健康宣教,告之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指导预防并发症所必须掌握的技巧,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3.8出院宣教由于骨折治疗病程长,在医院治疗仅是病程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时间在家养病,必须让患者认识到功能训练的重要性,使其在家也能主动配合。设立骨科咨询电话,定期进行电话回访,提醒复查时间,按时服用出院带药,使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康复训练健康宣教篇3

20__年3月3日是第__次全国“爱耳日”。为切实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提高学生的爱耳、护耳意识,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

康复从现在开始,

二、时间安排:

20__年3月1日至3月5日

三、宣传内容:

1、宣传噪声对听力健康的损害,提高全体师生对爱耳护耳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如何养成健康用耳习惯,自觉减少噪声,保护听力健康。

3、关注学习生活周边的噪声危害,积极参与噪声治理与听力保护。

四、宣传口号:

减少噪声,保护听力;减少环境噪声,呵护听力健康;保护听力,健康用耳;健康环境,聆听和谐;保护环境,减少噪声;保护听力,从我做起;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生活环境;消除噪声,学会倾听,享受安静。

五、活动要求:

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__

成 员:__、__、__、__

2、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爱耳日”专题宣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噪声及噪声对听力健康的损害,并了解爱耳日的由来,背景意义和今年“爱耳日”的主题等课外知识,从小养成爱耳护耳的良好习惯。

3、学校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爱耳护耳的宣传和教育。

4、发起“小手拉大手”倡议活动。发放倡议书,要求每位学生除了做到爱护自己的耳朵,保护自己的听力外,要积极向身边的大人宣传本次“爱耳日”的主题及噪声对听力健康的损害,号召大家养成健康的用耳习惯,自觉减少噪声,保护健康的听力。

5、走进生活,感受噪声。倡议家长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马路及周围企业,感受噪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保护听力的意识。

6、做好活动总结。要把活动的相关情况,认真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

一、 活动主题

城乡联动,共同关注青少年听力健康--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二、 活动形式与措施

1、 开展"听力健康宣传咨询日"活动

3月3日爱耳日当天,在幸福第二公寓门口举办"听力健康宣传咨询日"活动,组织我园诊疗部有关听觉、言语、语言康复专家、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通过现场咨询、科普知识展板、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向社区居民和过往群众宣传爱耳护耳的科学知识。

2、 举办"新概念学说话"家长培训班

为了使更多的聋儿家长能够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我园于20__年1月12日至14日举办第11期"新概念学说话"家长培训班。我们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__教授、__博士、__博士、__硕士等著名的听觉、言语、语言康复专家参与授课和康复方法、方案指导。

3、 开展"用品用具优惠销售周"活动

我园于20__年3月1日至7日开展"用品用具优惠销售周"活动。活动期间,聋儿家长可获得软件8折,其它用品用具及图书9折的优惠。

4、 开展"康复评估及训练优惠周"活动

我园于20__年3月1日至7日开展"康复评估及训练优惠周"活动。活动期间,所有在诊疗部进行康复评估和训练的听觉、言语、语言障碍患者,均可获得评估及训练费用8折的优惠。

三、 宣传口号

--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听力健康

--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开展爱耳日活动,提高爱耳护耳意识

--做好防聋治聋工作,增强国民健康素质

--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康复训练健康宣教篇4

一、市区农村残疾人基本情况

二、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现状

(一)村级卫生室是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最佳载体和有效途径。根据调查显示,我市农村残疾人大部分因家庭经济困难,信息闭塞,出行不便利,加之,自身行动受限制,使得他们到城市乃至到乡(镇)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难度很大。如果充分利用村级卫生所,组织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训练,就会得到康复的效果。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市村级卫生所大都建在本村的中心,服务范围涉及到每个自然村,大大方便了残疾人。加之,卫生所的村医(防疫保健员)对本村残疾人的情况比较熟悉,便于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在调查中我们看到,高闸镇在离乡村卫生所不远处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指导站由自治区残联配发的一套康复训练器材,有残疾人和老年人在接受训练。居住在附近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每天坚持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功能恢复效果比较明显。

(二)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根据走访调查,市区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宁政办发[2005]180号)精神,加快村级卫生所建设步伐,基本形成了有场地、有人员的村级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各行政村均已建起了村级卫生所,面积在40-60平方米,并且配齐了村医(防疫保健员),配备了简单的医疗卫生器械。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大部分村卫生室职责已经上墙,但是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仍处于空白。

(三)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体制机制有了雏形。根据调查显示,我市当地村卫生所的管理工作尚不完善,乡镇每年按照一定的指标要求,对村医(防疫保健员)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按照所在行政村总人数每人每年2元卫生服务费的标准发给村医,所需资金大部分列入财政预算,个别从本村全体村民公积金中提取。村级卫生室所售药品均由市级卫生部门统一配送,零利率销售给病人,村医出诊时可收取一定的出诊费用。如果就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对村级卫生所实行专项考核,并配备必要的设备,落实激励政策,那么村级卫生所所承担的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就会开展起来。

三、制约我市农村开展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必要的康复训练器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市区现有的农村卫生所,除个别由自治区残联配备了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外,其它均未配备。

二是村医(防疫保健员)专业康复知识缺乏。残疾人康复指导与服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参与康复指导和服务人员必须掌握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残疾的识别,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如何提供服务、记录和评估的方法,简单实用训练技能,家庭康复护理等知识。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村医(防疫保健员)对康复知识了解得不多,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三是缺乏对村医(防疫保健员)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效监管和激励机制。由于村级卫生所村医(防疫保健员)报酬主要靠政府医疗性补贴和自己创收,收入相对偏低,而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因此,难以调动其积极性。

四是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不到位。由于宣传工作跟不上,我区农村大部分残疾人由于缺乏康复知识,对康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残疾人自我康复保护意识淡薄,自愿康复、配合康复的主动性不强。根据调查显示,农村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因不清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接受康复训练,以致错失了最佳时机,落下终身残疾四、关于建立我市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建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根本上抓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加强我市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确保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我以为以下措施以借鉴和采用;

(一)进一步强化以政府为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十一五残疾人康复计划,把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发挥主导作用。

卫生部门要加强医院康复科(室)的建设,特别要发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的作用,增加康复内容,拓展服务项目,提高康复质量,确保农村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民政部门要在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时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其中,给予扶持,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康复困难。

财政部门要将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供经费保障。

教育部门要将残疾人康复专业纳入自治区教育发展计划,培养一批各类康复专业人才,并做好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

计生部门要抓好生殖健康工程,研究和解决好新形势下的婚前检查工作,下大力气做好优生优育及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和计生药物宣传教育工作。

交通部门要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造成新的残疾。

公安部门要积极参与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管控工作。

各级妇联要认真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做好残疾妇女、儿童的康复工作。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将残疾人康复纳入红领巾助残、青年志愿者行动等社会救助活动中,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残疾人康复宣传工作。

各级残联负责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规划制定、经费筹措以及协调实施。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农村残疾人康复需求,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和对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医疗救助的相关政策,指导和协调残疾人康复机构开展业务,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协调解决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二)加强村级卫生室阵地建设,建立科学可行的监管机制,确保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落到实处。

村级卫生所无论是从其地理条件,还是人员配置上,都具备了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最方便、最直接、最快捷的残疾预防宣传和康复服务的条件,是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最佳载体和有效途径。

一要加大康复器具投入力度。康复器具是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全市除个别乡镇由自治区残联配备了康复训练器具外,其他均尚空缺。为此,建议政府为每个乡村级卫生所配备1.5万元的残疾人康复训练器具。

二要有计划地组织对乡村医(防疫保健员)分期分批进行残疾预防和康复训练与服务专业知识的培训。要结合市区实际,借鉴外省(区)经验,组织对现有的乡村级卫生所村医(防疫保健员),进行中短期专业康复资格培训,经考试合格的,发给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三要建立乡镇医(防疫保健员)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专项补贴。由于残疾人工作的特殊性,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大部分是属于无偿的。为充分调动乡村医的积极性,建议实行浮动津贴制度并将其列入**市财政预算,由市残联在参与卫生部门年度考核验收后,根据考核验收情况兑现发放。

四要加强对乡镇一级卫生所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市、区乡镇三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把指导乡镇级卫生室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列为主要工作内容,并把聋儿语训、智残、脑瘫儿童训练、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康复训练指导等项目纳入其中,推动乡村级卫生所康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康复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加大贫困救助力度,确保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残疾人康复与扶贫结合起来,逐年拿出部分扶贫资金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补助;同时制定并完善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医疗救助政策,采取分级负担、减免费用等措施,解决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问题。各级残联要利用好政府扶贫资金、社会捐助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建立各类贫困残疾人专项救助基金,逐年对特殊困难残疾人实行有计划救助。

(四)大力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积极做好残疾预防。

要通过发放宣传读本、宣传画、宣传光盘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开展与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关的公益宣传,普及康复知识,提高残疾预防意识。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康复工作的重要意义,唤起全社会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要建立健全免费婚前检查等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机制,对先天残疾人实现强制免费婚检,避免常见、重大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的发生;预防缺碘、氟中毒等环境因素致残;降低药物致残发生率;减少疾病致残;加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工作,减少事故致残的发生。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控制残疾程度的加重。

康复训练健康宣教篇5

【关键词】 脑血管;恢复期;健康教育

脑血管在我国由于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患病后患者逐渐失行走、读书、说话、与人交流等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许多不便,因此,对康复期患者及家属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护理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其核心是促进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1]。使病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院在2008年1~10月共收治脑血管患者152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33岁,男90例,女62例。健康教育覆盖面100%,知晓率98.8%。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掌握了许多治疗和功能锻炼的方法,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伤残率,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收效良好。

2 制定健康教育内容

护士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和全科护士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咨询专科医生,制定了脑血管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心理、饮食、睡眠、用药的护理,以及肢体功能锻炼、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

3 实施

健康教育不同于卫生宣教,它贯穿于护理的整个过程,护士不仅要配合医生给患者以适当的治疗和护理,还要结合患者的身心状况、社会需要,向患者介绍用药注意事项、饮食起居、功能锻炼方法。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健康状况、个性习惯、文化背景、康复期望等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宜的方式,因人而异,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及时征求患者和家属的意见,调整策略,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3.1 肢体功能的康复

3.1.1 肢体被动训练 对偏瘫上侧肢体进行肩关节前屈、内收、外展及外旋等被动运动。对下肢康复训练可采用“桥式”运动、下肢屈曲动作训练、伸膝分离运动等。关节活动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用力适度,由上而下,幅度由小至大,每天每个关节至少进行3~4次的全关节运动,每次10~20 min。对已有关节活动度下降的关节,治疗时间要延长,次数要增加,必要时可配合理疗、红外线及超短波照射或局部湿热敷。

3.1.2 肢体主动训练 夹捏指趾或对指活动,夹捏指趾或对指活动。夹捏指趾即用健侧的食指与拇指夹捏患侧的指趾各10~20次;对指活动即患侧的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相对,各做20次,以利手部精细运动的恢复。此外,还可用健身强力圈练习手部握力;活动手腕足腕,即手腕或足腕先由内向外,然后由外向内环形练习各10~20欢;肩、肘、髋、膝活动。患者站立或平躺,将上述各关节向上下、内外、前后活动各20次;运动量逐渐加大但不可过劳,一般情况,上肢较下肢恢复慢,故在下技锻炼走动的同时,可有意识的活动上肢,以使其功能恢复。

3.2 吞咽功能训练 急性脑血管患者约51%有吞障碍。训练有效后,再行摄食训练。进食进应注意:取坐位或半卧位,头略前倾;选择有一定口感的食物,以利咽部感知;食物形态以松散、有黏度但又不致黏附口腔为宜;食速宜慢;进食时注意力集中。

3.3 言语、认识功能训练 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失语、言语不清,易出现自卑感。因此,在进行语言功能训练时,要做到冷静、耐心。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语言功能锻炼时,首先要分辨失语类型,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性,护理时要反复说出名称,强化记忆;其次,与患者交谈时,要减少外来干扰,以保证患者精力集中;第三,与患者交流时要面对面地交流,可使用图片,卡片等。第四,要从数字、单词、短语开始,先让患者复述,再让其听前半句,令其讲后半句。在整个训练中要做到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认知功能障碍时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醒患者,得高对患侧的注意力,给予患者视、听、触等感知觉的刺激,患病后无意识记忆与正常人相差不显著,因此在护理中,可以强化无意识学习,反复给予多种刺激,并强化动作学习以增加记忆功能。

3.4 心理护理 脑血管患者因发病急,对自身、家庭皆为突发事件。随之而来的经济负、社会角色转变,加之对疾病预后的恐惧易致患者心理障碍。护士应以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行为去了解、熟悉患者,掌握患者病前的适应能力、性格、人格,以便制订并实施心理护理。在康复治疗阶段,患者常因急于求成而逐渐失望、悲观、抑郁。因此,每天应进行30 min的情感交流,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争取家属配合,照顾好患者饮食、起居,鼓励和协助患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娱乐及家庭活动,以增加患者对生活的乐趣及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康复及护理的进行。

3.5 饮食护理 脑血管患者的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忌食刺激性食物或烟酒。饮食温度适宜。对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可给予胃管鼻饲。

3.6 睡眠的护理 脑血管患者因存在各种功能障碍,易产生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则致失眠。因此,对失眠患者要先评估影响睡眠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强化心理疏导;创造舒适的睡眠条件和环境;正确功能锻炼,预防肢体疼痛;建立合理的睡眠习惯;睡前不饮酒精饮料或吸烟,不喝含咖啡的饮品如咖啡等;必要时按医嘱应用安眠药。

3.7 用药的护理 患病后有此患者存在部分记忆障碍,因此,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用药目的、方法,直至掌握,必要时建立服药卡,写明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贴于醒目处;住院期间要做到口服药到口,羡慕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嘱患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偏听偏信广告,滥服药物。

3.8 出院指导

3.8.1 保持血压稳定 患者大多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史,血压常波动不定,保持血压稳定,对疾病恢复及预防复发起着重要作用。教会患者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及血压正常值;对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督促和帮助其养成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的习惯;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劳累,戒烟酒,防止便秘。

3.8.2 介绍脑血管复发的先兆症状,复发的诱因,病情加重时的表现,应定期平院复查等。

4 健康教育方法

4.1 个别教育 护理人员与患者面对面的交谈,是最主要的教育形式。

4.2 举办学习班 对象主要为患者家属,可集中讲授饮食上注意事项、康复训练方法、语言训练技巧等。

4.3 看电视录相或分发宣传手册 脑血管恢复期时可定期或不定期地观看有关康复训练方法,可以让患者和家属更易掌握要领。

5 体会

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融洽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还提高了护士整体素质。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使患者掌握了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及卫生保健知识,缩短了住院日期,减少了住院费用,降低了伤残率,医院的社会声誉也明显提高。

康复训练健康宣教篇6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女性盆底肌肉训练过程中应用健康宣教护理方案后盆底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1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产褥期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褥期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健康知识宣教,用以指导盆底肌锻炼。观察产妇两组盆底肌张力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妇盆底肌张力在产褥期结束后恢复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褥期产妇而言,坚持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利于盆底功能的改善,有利于预防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意义积极,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盆底功能;产褥期;盆底肌肉训练;健康宣教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88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function,PFD)以一系列盆底缺陷以及损伤为病理表现,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脱垂等。导致PFD发作的病因相对较多,但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1],妊娠与分娩是导致PFD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妇子宫在妊娠期逐渐增大,盆底肌肉则会因子宫重力作用而受到慢性牵拉,进而发生软组织损伤。对于产妇盆底肌力而言,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均会对其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分娩过程中会阴侧切也同样会对盆底肌肉张力造成直接破坏效果,情况严重者还会导致阴道前后壁膨出、性功能障碍以及压力性尿失禁等术后并发症。而国内育龄妇女群体对于PFD缺乏深入理解与认识,生产后往往无法长期坚持盆底肌肉锻炼[2]。基于此,笔者观察并评估在产后女性盆底肌肉训练过程中应用健康宣教护理方案后盆底功能的改善效果,旨在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高产褥期女性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6~1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产褥期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7.50±2.90)岁。孕周38~41周。初中以下程度者28例,高中文化程度34例,大专及以上者共38例。74例为初产妇,26例为经产妇。产妇均排除产后盆底肌功能筛查与康复禁忌证、妊娠合并症。随机将产妇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产褥期护理,具体内容包括会阴切口护理、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情况、新生儿情况监测等。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以盆底肌功能恢复性锻炼为主的健康知识宣教活动,并指导产妇正确开展盆底肌复健锻炼,具体内容包括:(1)健康知识宣教。护理人员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诚恳和蔼的态度获取对方的依赖和信任,为护患关系和谐奠定基础。同时与临床医师相互配合,查房过程中和医师进行口头教育,护理工作人员则以此为基础对盆底肌锻炼与恢复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讲解,帮助患者提高关于盆底肌复健的认识,从而转变固有观念,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并自发开展功能锻炼。(2)盆底肌锻炼。盆底肌锻炼复健方法对于不同产妇应有所差别,自然分娩产妇锻炼时间通常应在产后2 d,而剖宫产产妇或者会阴侧切者则可视情况予以延迟,一般是产后5 d。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复健训练方法中,最安全、最易于操作的一种是凯格尔训练法:嘱产妇排空膀胱,取自由体位或者仰卧位,先用手指进行触摸,以正确辨认耻尾肌;告知产妇如何通过训练来提高括约肌功能与耻尾肌支撑功能;指导产妇正确掌握如何进行盆底肌群收缩训练,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正确方法为将中指与食指插入阴道,然后收缩肛门,如果手指能够感受到明显压迫感,则可判定肌群收缩训练正确无误。每次收缩锻炼间歇时间为5~10 s,频率为5~10 s/次,然后继续锻炼,持续5~10 min,每天锻炼2~3次[3]。对于训练方法掌握不到位,动作不合理的产妇应予以耐心纠正和指导,同时鼓励掌握良好的产妇。盆底肌群锻炼应尽量持续到产褥期结束,出院后分别在第2天、第10天以及第30天进行随访,提高产妇盆底锻炼复健依从性,产褥期结束后对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加以评估。

1.3观察指标盆底肌恢复评价标准包括Ⅰ°,Ⅱ°,Ⅲ°3个等级:Ⅰ°是指盆腔肌肉在松弛和收缩过程中阴道内手指无阻力感,在对阴道挤压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松软肌肉;Ⅱ°是指盆腔肌肉在收缩过程中阴道内手指有一定阻力感,但收缩时仍然无阻力感;Ⅲ°是指盆腔肌肉在松弛和收缩过程中阴道内手指无阻力感,阴道肌肉松弛或收缩时能够对施压手指产生相当阻力。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软件,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根据近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4],妊娠与分娩时导致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妇子宫在妊娠期逐渐变大,同时盆底结缔组织内部胶原代谢也随着产妇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而发生变化,盆底支持结构由此减弱,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压力性尿失禁风险随之增加。而盆底在分娩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胎头挤压,导致盆底肌肉高度扩张而拉伸延长,从而出现各种变化,例如结缔组织连接分离、去神经改变等。产妇盆底和尿道临近组织也会因器械助产以及难产等因素受到损伤,或膀胱颈活动度与位置发生变化、尿道闭合压减弱等。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过程中,妊娠与分娩期间产妇阴部和肛提肌神经所受机械性损伤发挥了重要作用[5]。所以产后早期开展盆底康复训练对于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盆底肌收缩力的增强以及产妇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而盆底康复训练的主要目标也在于此。在盆底锻炼的早期训练方法中,凯格尔法是使用率较高的一种,有利于提高盆底肌肉力量,从而降低尿失禁发生率[6]。基于此,在妊娠期以及产后针对产妇开展盆底肌复健知识宣教与盆底肌锻炼指导是极为必要的。

在盆底康复训练过程中,健康宣教应确保及时有效,加上良好的护理指导,这都是产妇盆底康复不可或缺的前提因素[7]。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产妇文化程度与认知层次存在差异性,且对于盆底肌复健的认知程度普遍偏低,因此护理人员应采取多样化健康宣教,确保宣教的效率和效果。经过有效的健康宣教和盆底肌训练指导,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几率大大降低,产妇盆底肌肉与神经得到唤醒,从而有利于阴道恢复至原来的紧缩状态,由此改善性生活质量,有利于夫妻生活和谐[8]。

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妇盆底肌张力在产褥期结束后恢复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产后开展健康宣教有利于调动产妇开展盆底肌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加上护理人员的合理指导,产妇盆底肌张力得以良好恢复。

综上所述,对于产褥期产妇而言,坚持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利于盆底功能的改善,有利于预防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意义积极。

参考文献

[1]沈国美,刘海燕,邬开会.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42-1843.

[2]黄建桃.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3):513-516.

[3]周锦明,袁晓莉.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13-15.

[4]麦秀莲,曹丽,龙丽珊.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0,21(21):44-45.

[5]熊永红,郭梅香,朱红艳,等.循证护理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后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4):93-94,99.

[6]李红英,肖帆.盆底肌锻炼的宣教指导对产程及盆底肌力的护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303-305.

[7]王雪梅.健康宣教对女性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效果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22):4582-4583.

[8]石文玲.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1):117-118.

康复训练健康宣教篇7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2-0060-03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multiple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stroke patients

WANG Liqun, LIU Zhangyin, PAN Gongyi, ZHANG Zhongying

(Jiangp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arrying on multiple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along with reg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Methods: Sixty-three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 observational group (32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31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ith the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given with multiple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uga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nd the Barthel index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of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at 3 stages (on admission, 4 and 8 weeks after admission). Results: The scores of FMA, ADL and NIH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

KEY WORDS cerebral stroke; multiple forms; health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

?X卒中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70%~80%的幸存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1]。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3]。如何使用有效的健康教育配合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率、降低致残率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多形式健康教育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2015年1至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入院的脑卒中患者63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经颅脑CT或MRI确诊。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1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72.03±8.94)岁;脑出血1例,脑梗死30例;左侧偏瘫14例,右侧偏瘫17例。观察组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72.60±10.93)岁;全部为脑梗死病例;左侧偏瘫14例,右侧偏瘫18例。两组病程、病变部位、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康复评定为Brunnstrom I~II期,1个月内未参加过其他临床研究。排除(1)纳入标准年龄段外的患者及妊娠、哺乳期的女性患者;(2)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不能按期随诊或因其他原因不能与研究者配合者;(4)意识不清、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异常、以及认知功能异常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两组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训练方法

(1)常规治疗方法:脑梗塞患者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5]、脑出血患者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6]给予基础治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凝集,调节血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改善循环和脑代谢,以及营养神经等。

(2)康复训练方法包:良姿位的摆放和牵张训练;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包括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以及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以不出现疼痛为原则;床边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及电动直立床站立训练。康复训练每日训练一次,每次20~30 min,10天为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

1.2.2 两组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告知脑卒中相关知识、治疗方法、饮食及预防措施。观察组则(1)普及式健康教育:在病房中设立健康教育栏目、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以及召开“公休座谈会”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2)针对式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情况单独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焦虑情绪患者可给予加强心理疏导、对卧床患者则可进一步普及有关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等预防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内容。(3)互动式健康教育: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与患者同时进行挤牙膏、穿衣服、床椅间的移动等日常生活动作,并让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强化健康教育内容。(4)扩展式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同时告知家属日常的预防措施、康复锻炼要点以及饮食用药指导。(5)讨论式健康教育:每月二次由责任护士、床位医生以及康复医师共同组成的健康教育团队,回答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内容涉及治疗、护理、康复、预防保健知识,共同探讨患者康复治疗情况。(6)回访式健康教育:出院后一个月内由责任护士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生活习惯以及家庭康复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观察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Barthel指数[8],神经功能缺损(NIHSS)[9]的差异,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入院4周、入院8周进行评估。

1.4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

2 结果

2.1 Barthel指数

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比入院时有明显提高(F=834.134,P

2.2 FMA评分

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比入院时有明显提高(F=811.424,P

2.3 NIHSS评分

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比入院时减低(F=1183.011,P

3 讨论

3.1 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在康复训练中的作用与意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及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掌握疾病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系统教育活动[10]。如何使用有效的健康教育同步康复训练来降低致残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我们护理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的健康教育多以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进行口头宣教为主,而老年患者因年龄大记忆力差,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接受度较弱,从而导致较差的依从性,影响了肢体康复的效果。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是在入院宣教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同情况,采用系统化、个性化、团队化、专业化的教育方式,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所致功能障碍及康复基础知识的知晓度和接受度。通过健康教育团队以及家属的参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能积极配合主动肢体康复和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在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回访,继续了解患者的身心?羁黾敖】敌形?执行情况,使健康教育从病房延续至家庭,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质量。

3.2 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康复训练健康宣教篇8

【摘 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92例行牵引整复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入院、术前、术后、出院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增加,促进了疾病的康复。结论 系统的健康教育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整复术;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的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帮助病人较快恢复健康。近5年来,我们对92例行牵引整复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92例均系住院病人,男69例,女23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32.0±16.5)岁,均为腰椎牵引整复术患者,92例全部治愈出院,随访90例,院外生活质量良好。

2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为了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保证教育工作落实,我们将教育项目和内容制定成标准护理教育计划(表1) 。

3 教育方式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育。

3.1 录像。对患者每周播放录像1~2次。

3.2 文字卡片与讲解相结合。将入院介绍、住院须知、牵引前后注意事项、出院指导均写成卡片,指导病人学习;若患者不识字,无法接受卡片教育,护士将教育内容讲解给病人及家属。

3.3 提问与讨论相结合。鼓励病人提出问题,并就病人最关心的内容进行讨论。

3.4 示教与指导相结合。整复术后需卧硬板床3天,训练床上大小便,如何正确使用腰围。

4 教育内容

4.1 帮助病人熟悉病房环境。主要通过入院介绍及评估,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负责护士、护士长、科主任、物品保管、就餐、作息时间等,在入院24小时内告诉病人近期检查项目。

4.2 心理调整。多数患者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会出现紧张、恐惧、抑郁、失眠,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消除病人及家属的不良心态,树立康复的信心,因此,对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有关知识,请整复术成功者现身说法,使他们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落实康复训练计划。

4.3 检查前指导。告诉病人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病人。

4.4 整复术前宣教。术前1日,给病人讲解术前准备的内容、目的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洗澡,做好个人卫生;提醒病人在牵引当天不宜进餐过饱,在进牵引室前排空大小便。

4.5 整复术后卧床的宣教和指导。强调病人平卧硬板床3天的重要性,预防便秘的必要性,介绍使用脱水剂和抗炎药的原理。进行饮食指导,告诉病人起床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使用腰围的用法。

4.6 起床后的宣教和指导。起床1周内,以休息为主,每天可起床3~4次,每次活动不超过15分钟, 限制剧烈活动;1周后,多卧、少走、勿坐,可躺在床上做抬、蹬、踢运动,活动病腿,有节律地收缩腰背肌、腹肌和下肢肌肉。

4.7 康复训练教育。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向病人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并强调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耐心,合理安排。

4.8 出院前教育。围绕防病保健和加强自我护理能力这个主题,指导病人了解康复注意事项,掌握加强腰背肌功能的锻炼方法。填写出院宣教卡片,强调起居有节、情绪稳定,注意饮食调理;半年内勿从事体力劳动,防疲劳、闪扭和劳损等伤害;避免长时间一种姿势工作,注意更换动作,多做反向姿势活动;腰部用力或久坐者,必要时可扎腰围以保护腰部,并注意保暖,避风寒潮湿;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出现病症情况要及时来院就诊。

5 健康教育效果

康复训练健康宣教篇9

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xx年—2015年)

为加快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切实推进我市“全国残疾人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及“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两个创建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7号)精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提供“十二五”规划基础资料》的通知要求﹙邛发改函〔〕39号﹚,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域”为导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以“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维权”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营造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活动,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市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二、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将残疾人事业纳入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准确掌握全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差距和突出问题,紧紧抓住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机遇﹑发展潜力,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原则,健全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政府目标管理机制﹑残工委工作协调机制﹑残疾人事业纳入大局机制﹑部门配合与残联主体作用发挥机制以及残疾人工作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水平,确保残疾人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三﹚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建立健全残疾人服务优先﹑优惠﹑优质政策,统筹和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各施其责,分工协作,共同参与,促进城乡和区域均衡发展,着力构建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四﹚全面覆盖,便捷高效。壮大服务队伍,完善服务机构,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切实为残疾人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服务。三、总体目标﹙一﹚力争到2015年末,建立覆盖全市﹑城市一体﹑硬件一流﹑功能多样﹑服务周到﹑管理规范的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残疾人“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劳有所得﹑学有所教”。残疾人社会保险“全覆盖”,残疾人社会救助“无盲点”,逐步缩小残健之间﹑城乡残疾人之间﹑不同类别的残疾人之间的差距。﹙二﹚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政策制度框架,形成完善规范长效操作性强推广价值高的残疾人服务体系标准,使全市残疾人服务工作,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推动残疾人工作再上新台阶,力争我市“残疾人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达到“三圈层领先﹑创一流”水平。四、工作内容﹙一﹚康复 1.主要任务﹙1﹚力争用五年时间到2015年末,完成全市4.5万残疾人基本状况和康复需求调查,建档立卡并制订落实“个性化”服务方案录入信息化服务平台。﹙2﹚新建社区康复站14个。选拔培养具有初、中级技术职称的康复工作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26人。50%以上的乡镇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康复科(室)、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50%以上的村(社区)配备社区康复协调员;残疾人康复服务率、建档率均达到60%;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及其亲友康复服务满意率达到80%。﹙3﹚残疾人办证率达到80 %。围绕实现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认真实施助听、助明、助行康复项目。26个镇乡全面开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阶段评审工作。对有康复需求的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率达到60%,其中:机构康复训练率达到30%。康复训练与服务建档率达到100%。﹙4﹚进一步完善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服务功能。在临邛镇建立“阳光家园-康复工场”1个,全市范围培育打造康复示范村(社区)26个。对有康复训练需要的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率达到60%,其中机构康复训练率达到30%;康复训练与服务建档率达到100%。﹙5﹚充分发挥市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委员会中残联的作用,加大三级预防干预宣传力度,完善聋儿康复工作体系,经过训练的脑瘫儿童和聋儿言语能力和智力发展较之训前有明显提高,进入普幼小率达到70%以上,每年开展残疾儿童家长定期培训四期。﹙6﹚配合市卫生、民政、医疗保险部门和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白内障复明手术、精神病人住院服药﹑各类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残疾人必需项目的医疗保障机制和康复救助无障碍体系。对全市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贫困残疾人进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7﹚巩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创建成果,具备 手术指征并有康复需求的白内障患者95%以上达到手术复明,超额完成市残联下达的配用助视器及家长培训任务,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8﹚认真开展“精神病防治无障碍市”和“辅助器具无障碍市”的创建工作,达到精神病患者检出率6‰、监护率95%以上、显好率80%以上,社会参与率65%以上,肇事率下降到0.02%以下。全市精神病患者都能得到医疗救助。有康复训练需求的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率达到60%,其中,机构康复训练率达到30%。使肢体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康复训练与服务建档率达到100%。 2.主要措施﹙1﹚完善“精神病防治无障碍市”和“辅助器具无障碍市”创建实施方案。协助临邛镇做好残疾人“阳光家园—康复工场”场地选址,人员培训、经费筹措、设施建设等前期筹备工作,落实好14个新建社区康复站申报、审查,搭建形成能覆盖全市的康复服务体系基本框架。﹙2﹚扎实做好定期业务培训,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为示范,镇乡社区康复站为基础,针对各乡镇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康复需求,邀请省市残联从事康复的专家教授,对乡镇残联专干、康复员,定期开展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从起,社区康复站人员培训每年四期,专干业务培训(以会代训)4期/年,随着康复服务的不断延伸,不断提高康复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3﹚扎实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和康复训练服务。结合“五个宣传日”活动,通过《今日》、《电视台》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残疾人康复事业,巩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创建成果,以争创“全国精神病防治无障碍市”、“全国辅助器具无障碍市”为奋斗目标,将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推向新高。﹙4﹚定期督查,强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进一步明确科室人员岗位职责,细化市、市目标责任到人,目标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总结、有档案可查。建立乡镇残联康复工作目标逐月台账评分制,力争将两个创建工作纳入镇村干部年度绩效考核范围,逐步缩小大小镇之间、残疾人服务多少之间及服务质量优劣的差距。﹙5﹚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大康复经费的投入,将康复专项经费纳入地方财政残保金预算,逐年投入康复经费180万元。﹙二﹚教育 1.主要任务﹙1﹚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符合普教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与当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残疾人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以上。﹙2﹚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残疾人1人次。﹙3﹚开展残疾学生学习救助,保证残疾学生不因贫因残辍学。 2.主要措施﹙1﹚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统筹全市特殊教育工作。市委、市政府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当地义务教育体系,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重点扶持。﹙2﹚教育部门要整合教育资源,科学规划特殊教育学校布局。在普通中、小学校推行随班就读和设立特教班;把市聋哑学校办成一所集聋教、盲教和培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教中心。﹙3﹚教育部门要不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人事部门将残联系统主办、社会力量开办的特殊教育机构教师职称评定纳入教育系统教师职称评定范围。﹙4﹚教育部门统计义务教育对象时要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指标列入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指标体系。﹙5﹚教育、残联等部门要做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后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的入学转介工作。﹙6﹚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要保障符合国家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100%接受高级中等以上教育。﹙7﹚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要积极开展自强助学、彩金助学、阳光圆梦等助学项目。﹙8﹚特殊教育的学前教育、残疾人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由财政部门安排专项经费,并逐年加大投入。﹙9﹚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开办特殊教育机构。﹙三﹚培训与就业 1.主要任务﹙1﹚完善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体系建设。﹙2﹚促进残疾人比较充分就业,鼓励、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使残疾人就业率不断提高。﹙3﹚全面实施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新增残疾人就业600人。依法征收,规范管理,合理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就业服务能力。﹙5﹚登记失业、求职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 2.主要措施﹙1﹚.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依法征收、严格管理、合理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市政府法制办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就业法规,适时组织起草我市具体实施办法。﹙3﹚各级政府要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配套完善就业服务机构设施。劳动保障部门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公共就业服务的范围。﹙4﹚劳动保障、财政、残联等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对吸纳贫困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对残疾大中专学生见习给予生活补贴,对灵活就业的残疾人给予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对残疾人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职介机构介绍残疾人就业给予职介补贴,对贫困残疾人个体从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自主创业残疾人予以资金扶持。﹙5﹚民政、国税、地税部门要将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列入福利企业残疾职工计算范围,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企业,加强对福利企业的规范管理。﹙6﹚各级政府要开办福利性工疗机构、庇护性工场,为精神、智力残疾人实现就业创造条件。﹙7﹚各级政府要采取购买公益性岗位、非公益性岗位、优先租赁场所等形式安置残疾人社区就业。﹙8﹚劳动保障、残联等部门要进一步开展残疾人失业登记、就业能力评估、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工作。﹙9﹚工商、公安、劳动保障、卫生、残联等部门要加强对盲人按摩行业的管理,规范盲人按摩场所;开展保健按摩师技能鉴定和医疗按摩人员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四﹚扶贫救助 1、主要任务﹙1﹚完善贫困残疾人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2﹚完善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当提高特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家庭“低保”补助标准。﹙3﹚扶持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完成学业。﹙4﹚对贫困残疾人实施医疗救助,每年资助2700名贫困残疾人和残疾少儿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5﹚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城镇残疾人最低收入与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 2.主要措施﹙1﹚各级政府要将残疾人救助与保障纳入公共救助与保障范围,统筹安排并优先扶持。﹙2﹚民政部门要将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对贫困残疾大中专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大中专学生实施帮困助学;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法定抚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要按照规定予以供养、救济,适当提高重度残疾、一户多残、孤残、老残等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生活保障水平,在实施政府“安身工程”时,要优先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3﹚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要对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实施好自强助学金、彩金助学、阳光圆梦等助学项目。﹙4﹚卫生部门要积极开展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工作。﹙5﹚残联要积极开展“广厦行动—助残安居”工程,加大对非低保户贫困残疾人住房的改造力度。﹙6﹚房管部门要对符合条件的城镇残疾人最低收入与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7﹚劳动保障部门要确保残疾职工和农村失地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8﹚残联切实开展特困残疾人家庭生活专项补助,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居家安养服务,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种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开展贫困残疾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参加城乡贫困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9﹚农业、扶贫部门在农村扶贫开发项目、实用技术培训、扶贫资金安排上优先安排残疾人,并认真落实康复扶贫贷款项目。﹙五﹚托养 1.主要任务﹙1﹚建立以集中托养机构为示范,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为主体﹑居家安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2﹚发挥各级公共资源,满足各类残疾人的托养需求。﹙3﹚引导社会资源开展托养机构建设和托养服务。﹙4﹚建立全市残疾人托养管理﹑指导和示范机构。 2、主要措施(1)以公办、公助民办、民办等形式,为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庭护理、职业康复等服务。(2)整合现有福利﹑教育﹑卫生和社区服务设施的托养内容,完善敬老院﹑福利院残疾人集中托养功能,开展残疾人托养、康复托养等托养服务。(3)鼓励个人、社会团体和经济实体出资修建综合性、专业化的托养服务机构,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全日制托养、日间照料或家居护理服务。(4)建立市级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指导和管理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六﹚维权 1.主要任务﹙1﹚建立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进一步改善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2﹚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残疾人法律救助机制。﹙3﹚广泛开展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4﹚加大对残疾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将《残疾人保障法》纳入我市“五五”普法规划。 2.主要措施(1)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规定和残疾人教育条例实施细则。(2)加大对全市残疾人优待和优惠政策的落实监督及检查力度,做到检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实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将残疾人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3)建立市、乡镇残疾人法律援助站,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优先、优惠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4)乡镇、村及社区扶助残疾人措施,要切实落实到村、到户、到人。(5)加强法制宣传,增强残疾人法律意识,提高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识。(6)认真贯彻《条例》,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听取残疾人意见,了解残疾人需求,协调解决残疾人困难,为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服务。(七)文化体育 1.主要任务﹙1﹚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进全社会的助残意识,培育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2﹚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内容,推动信息交流无障碍工作。﹙3﹚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机构满足残疾人的文化需求,普遍对残疾人开放并提供有效的服务,开展特殊文化活动。﹙4﹚落实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组织残疾人开展残疾人健身活动,增强残疾人体质。﹙5﹚进一步做好残疾人体育人才的选拔,开展经常性的培训。 2.主要措施(1)高度重视残疾人宣传文化工作,把开展扶弱助残活动列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人道主义和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环境,把开展扶残助残活动纳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中。(2)充分发挥电视宣传的龙头作用,巩固广播、报刊阵地,丰富宣传内容。(3)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要对残疾人优惠、开放并提供相关服务,积极鼓励残疾人参加各种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促进残疾人的交流。(4)市、乡镇文化部门要加强对残疾人特殊艺术的规划、指导,重视人才培养,广泛开展残疾人各类艺术创作,全面繁荣残疾人文化艺术。(5)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市级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政府要关心、重视和扶持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创造条件。制定规划,管理、指导、协调全市残疾人体育工作,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6)积极为省、市输送优秀运动员及优秀艺术人才。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应免费向残疾人开放。﹙八﹚基础设施建设 1.主要任务﹙1﹚加强和推进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2﹚全面推进“七位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 2.主要措施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满足残疾人的康复服务指导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辅助器具供应﹑盲人按摩﹑法律救助﹑文体活动等“七位一体”的综合服务需要,做到功能齐全﹑设施配套。﹙九﹚无障碍设施 1.主要任务﹙1﹚全面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2﹚加强无障碍知识培训和宣传力度。﹙3﹚推进公共设施无障碍、居住环境无障碍﹑家庭生活无障碍建设。 2.主要措施(1)由政府牵头组织成立市无障碍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出台《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科学界定职责,实现规范管理。(2)新建或改建社区住宅、公共设施时,主管部门、业主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要提高无障碍意识,认真听取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领导机构的意见。(3)有关部门要依据法规、规定,对占用、损坏无障碍设施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十)组织建设 1.主要任务﹙1﹚以市、乡镇、村(社区)为重点,建立和完善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规范化服务型组织体系,不断巩固和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机构健全、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残疾人组织网络。﹙2﹚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的作用,健全、完善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密切联系广大残疾人。﹙3﹚加强市残疾人联合会“七位一体”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创造为残疾人服务的良好条件。 2.主要措施(1)制定实施全市残联系统干部队伍培训规划,努力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造就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残疾人工作者队伍。(2)加强对残疾人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建立优秀残疾人人才数据库,选拔更多的优秀残疾人从事残疾人工作。(3)活跃专门协会的工作,健全专门协会组织;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围绕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局开展适合本类别残疾人特点的各项活动,推进残疾人素质教育,更好地发挥专门协会“代表、服务、维权”的职能。适当安排专门协会活动经费。﹙4﹚建立健全以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村(社区)残疾人协会为纽带、村(社区)服务机构为基础的村(社区)残疾人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为全市残疾人提供生活保障、教育、康复、文化体育、权益维护等各种帮扶服务。(5)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基础情况和基础数据,完善残疾人服务档案,整合各种公共信息资源,为全市残疾人提供全面优质的“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十一) 信息化建设 1、主要任务(1)依托市政务外网,完善市残联内部办公局域网建设,构建与上级残联和市政府各部门横向信息交换平台。(2)构建覆盖全市残联系统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3)做好残疾人事业信息报送和基础数据统计管理工作。(4)依托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市残联逐步完善公众信息网建设,提高网站“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的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网站信息无障碍。 2、主要措施(1)进一步发挥《市残疾人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作用,增强高端、中端、低端平台的服务功能。(2)市政府信息办牵头在全市各级职能部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实现残疾人数据的全覆盖和相关数据的共享。(3)加强统计管理、规范统计渠道,建立健全基层统计台帐,推进统计数据电子化。(4)加强残联系统干部职工信息技术普及和专业技术培训,实现全市所有残疾人工作业务数据、政务信息的网上传输。(5)推动全市残联系统信息网站建设,开辟就业信息平台,建立全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网上查询系统。残疾人事业是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市级各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抓住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潜力、发展机遇,确保完成本规划规定的各项任务,努力推进全市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康复训练健康宣教篇10

关键词:健康教育 康复训练 残疾人

通常,将身体某一或多个部位出现功能失常、功能缺陷、先天不足和后天原因影响,导致出现生理或心理失常的人称为残疾人。据统计,2006年我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约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4%。残疾人进行一项正常的社会生活活动,需要付出比正常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工作、婚恋等一系列问题上,都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因此,若能通过一些医学手段改善残疾人的状况,加快其康复速度,提升其康复程度,对残疾人来说非常有意义。

一、健康教育的含义及重要作用

所谓健康教育,即人们通过科学合理的计划和组织,针对人的健康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对残疾人进行健康教育,首先,可以提升残疾人的健康指数并维护原有功能完好部分的健康,可以防止患处的病情加重,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其次,可以扩大残疾人的交际圈,调节残疾人的心情,使其心理健康,可以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社会整体健康和谐。

二、康复训练的含义及训练项目

康复训练的目的,是修复和复原病人的患处,使病人正常自理,它是康复医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同时,康复训练不单作用于患者的生理,对心理康复也具有显著作用,康复训练常用于治疗各类残疾病症。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有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1)对肢体方面残疾患者,可以开展有关运动和日常生活行动为主体的康复训练,指导训练患者使用器具、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对于脑瘫方面的患者,应开展有利于病人尽快恢复运动功能的活动,同时,对病人的姿势进行矫正、对语言功能进行训练和恢复、指导其进行简单的日常行为活动。(2)对智力方面残疾患者,需要开展运动、认知、感受、语言、生活行动及社会适应能力恢复等康复训练。(3)对听力方面残疾患者,应与患者家人积极配合,开展听力训练、耳聋预防等康复项目。(4)对视力方面残疾患者,需要开展视力训练、定向性行走等康复训练。(5)对精神方面残疾患者,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配合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对残疾人进行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

1.使患者具有良好的健康意识。残疾人患者,具有良好的健康意识非常重要,如果不具备健康意识,就无法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而无法采用正确的方法对生活行为进行改正,将对患者身体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患者能学到更多的健康知识,能加深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规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有利方式改善身体状况。此外,患者具有健康意识也能为下一步的康复训练提供便利和帮助。

2.增加患者健康知识储备,提升康复技能。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和康复训练,能使患者及家人学习到更多的健康知识和康复技能,对不健康的 生活习惯和行为有清晰的了解,患者将学习到关于如何预防疾病发生、预防患处复发的知识,对病情的控制有很大帮助,对后期的训练和恢复大有裨益。

3.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对于残疾患者,既要对原有病症进行控制、缓解和消除,又要实时监控和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不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员很难做到。而康复训练,能为患者量身打造训练方案,并有专业的康复医务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和亲训,能够在保证不损害患者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对患处进行治疗,并能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疾病进行预防。因此,患者的康复速度将大大提升,康复效果更佳。

4.改善患者心理。残疾人属于社会特殊人群,由于不具备完整的生活、工作能力,患者内心很可能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将制约着患者的健康恢复。通过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患者的人际关系将得以改善,内心的消极因素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情感转移、情绪抒发等方法得到排解和消除。患者的心理健康指数得到提升,不但能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接受治疗,还能促进生理治疗的效果。

四、对残疾人进行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1.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患者残疾的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将有所差别。而且,病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患病部位不同,对应的治疗方案也将有所区别。为提升治疗效果,在对不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时,应注重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选择符合患者情况的治疗方案。

2.积极引导患者,关注和尊重患者。残疾人作为特殊人群应该受到关注和尊重,在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活动中,医护人员应采用了解――分析――鼓励――指导帮助的方法流程,激发患者的康复希望和信心,鼓励患者正确面对自身实际,努力改进,从而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3.引导患者及家人共同学习。作为残疾患者,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家人、亲友的帮助,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活动时,不但要对患者进行教育和指导,也应对家属进行指导,可以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发放健康书册,传授康复训练的方法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残疾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不但能提升患者的健康意识,增强健康知识和康复技能,而且能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患者心理。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实际的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活动中,应注意对症下药,了解患者需求,照顾患者感受,引导患者与患者家人一同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