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心里咨询十篇

时间:2023-10-13 16:55:12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篇1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4)

摘 要:青少年是一个人成长的最为迅速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不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智上都开始飞速地发展.因为这个阶段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再加上当今家长和教师往往只注重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其心理的疏导,所以极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咨询是解决其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其有效性十分重要.本文从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相关概念切入话题,分析当前心理咨询评价的相关情况,进而当前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价进行探讨.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咨询;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83-0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这句口号已经喊了很长时间了,但是各方面对于青少年的要求却总是在学业上,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信仰塑造和情感交流.这种要求的弊端已经无数次地显现出来,很多青少年长大以后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却在性格上存在各种缺陷,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大学毕业后久久不能融入社会.近些年来,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亦或是社会都已经意识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和指引.心理咨询就是一种不会让青少年产生抵触情绪的,并且能够让其主动进行心理交流的活动.

1 青少年心理咨询概述

1.1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能够让其日常生活和学习更加有效率.青少年阶段,最重要的任务还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是以后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够让其生活和学习都更有效率.恐惧、焦虑、过分兴奋、愤怒这些情绪都会让学生根本无法正常生活,遑论学习.

其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对其人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好的性格和不好的性格都是心理健康与否的体现.青少年在这个年龄段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未来的性格发展,对其以后在社会中立足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这种心理方面的因素对于其在社会上的立足甚至有些时候会高于本身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

再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维护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青少年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层次,因为他们担负的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那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就会收到广泛的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了,能够让家长和学校放心,更能够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学校的学习气氛.

1.2 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概念

心理咨询指的是咨询者认为或者实际出现心理上的疑惑或者问题,主动或者被动地前往专业的咨询机构或者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甚至仅仅是寻找愿意吐露心扉的其他人进行交流,寻求帮助,并且专业的人士给予其帮助的过程.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在概念上基本没有大的差别,只是将心理咨询的主体缩小解释为青少年.

心理咨询并不是心理治疗,首先心理咨询并不一定有心理疾病,也可能仅仅是对自己的情绪、思想无法把握,以青少年所在年龄段的阅历无法明白这种情绪和思想从何而来又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所以需要向他人吐露.而心理治疗则必须要求青少年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其次,心理咨询主要是一种疏导和帮助,而心理治疗则更加注重“矫正治疗”这一过程.

2 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概述

2.1 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因素

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既有具体实在的,又有抽象的.较为重要的几个影响因素如下:

第一,咨询者本身的基本情况.这个基本情况包括了自己的性格、认知程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这里主要指的是咨询者自身的因素,并不包括外界对其的影响.性格影响效果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并不是相对活泼的孩子就会比内敛沉默的孩子咨询的效果要好,也可能内敛的孩子更能够领会咨询师的意见和建议.三观对于心理咨询的影响毋庸置疑,因为心理咨询就是正确三观的灌输,三观没有偏差的青少年自然效果就会更好一些.认知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因素,青少年能否对自身的心理状况有正确的认知也是影响心理咨询评价效果的因素.

第二,心理咨询的主动性.一般来说,能够主动去进行心理咨询的青少年往往咨询效果较好,因为既然主动去咨询,心理对心理咨询是不排斥甚至是较为看重的,那么咨询的效果就会较好.而被动咨询的往往效果就较差,这是因为在被动咨询者心里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或者有去进行心理咨询的必要,那么效果自然也不会太好.当然这个也并不绝对,在某些情况下,被动咨询者被家长或者教师要求去咨询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发现问题,而是碍于面子等这方面的性格原因,那么主动和被动并不能成为咨询效果的绝对评价要素.

第三,咨询师本身的水平和技巧.毋庸置疑,咨询师在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价中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的.咨询师心理咨询知识的扎实与否,心理咨询的技巧是否巧妙都会影响实际效果.扎实的心理咨询知识是进行心理咨询的基础,只有具有专业的知识,才能够从青少年表述的只言片语中看出问题的所在并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技巧则对效果的影响更大,因为常规的理论基本上心理咨询师都能够掌握,但是每一个咨询师咨访过后,青少年能够从中获取益处的程度是不同的,这正是因为咨询师本身采用的技巧各不相同.

第四,外部因素.这里主要指的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家庭教育是学生心理塑造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家长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方法使得青少年从小就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那么即便出现了心理问题进行了心理咨询,也会因为从小到大根深蒂固的理念影响其效果.学校则是青少年花费时间最多的活动的场所,学校内有大量的教师和学生,这些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和意见都能够对心理咨询产生影响,学生更愿意去相信自己熟悉的人.至于社会,在现今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学生从社会或者网络上见过越多的负面信息,心理咨询的效果就会越差.

2.2 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沿革和现状

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是一门并不古老的科学,它是伴随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发展起来,而心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末,那么效果评价也就随之诞生并在20世纪有所发展.但是早期的心理咨询效果评价都是单一的评价,这种评价很多,每个人的评价标准又不尽相同,所以其评价实际上并不能令人信服.直到20世纪90难带,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才开始流行起来,但是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仍然没有统一,不同的研究者对于这一评价标准各抒己见.当前心理咨询效果评价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仍然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自行设定.

3 青少年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探讨

3.1 青少年心理咨询评价过程应当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评价的时候要综合地、长远地考虑,不能够只看眼前现象.在进行青少年心理咨询的评价时,应当长远地看,看到青少年在咨询后是否能够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帮助,而不是仅仅看到对青少年所诉问题是否解决.仅仅解决了青少年特定所诉的内容,不能够说心理咨询的效果就是好的,因为如果以后青少年还出现了类似的心理问题,说明被咨询者对青少年的心理帮助并没有落到实处.

其次,评价要注意到青少年本身的特殊性,将其与成人的心理咨询效果区别开来.青少年与成人相比,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社会经验,还有内心活动的情况都是大相径庭的.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咨询效果评价要加入特定的评价要素.例如,要将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纳入到心理咨询效果的评标标准中去.除此之外,还要讲求一些技巧.青少年在心理咨询手应当有合适的技巧.多用开导和聆听,尽量少用命令和要求,以免引起请少男的反感.青少年年轻气盛,心智并未发育成熟,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如果不能顺着其特点进行疏导,心理咨询的效果就无从谈起.

最后,评价要客观.某些数据上的表现和观感上的表现是不仅一致的,这个时候在评价的时候就要对评价的结果和对青少年心理咨询后对其的了解进行结合,不能够过分地迷信数据,也不能够相信自己的观感,要综合地去考虑这个问题,从客观实际出发,得出真正实在的效果评价.另外,心理的评价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评价的,不能够拿着一两次的研究数据就来确定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效果,要进行反复的观察和分析,以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3.2 青少年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模型构建

青少年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模型的构建要考虑到下面的几个重要因素:

第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必然是青少年,儿童和成人不在青少年心理咨询效果评价范畴之内.

第二,评价者.评价者自然是与接受心理咨询的青少年相关的人,与其没有联系的人进行的评价毫无意义.评价者的范围包括本人、家长、心理咨询者、学校同学和老师等等.

第三,研究工具.研究工具一般是通过交流和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的量化或者程度上的结论,对这些结论进行的总结和统计.举例来说,OQ-45.2就是一项专业的运用于心理咨询效果评价的研究工具.

第四,研究方法.对于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价,自然是面对面交流和调查问卷最有效.面对面交流是针对青少年本身,通过青少年的表述来对心理咨询效果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则是针对与青少年相关的外部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家长和教师.因为单纯地通过与青少年的交流得出的结论其实并不客观,因为青少年对自己心理的评价不一定准确.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面的内容:咨询的事项;咨询事项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咨询事项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程度;因为咨询的问题而导致内心不正常情绪的程度(包括痛苦、悲伤、愤怒、烦躁等等).对这些因素设置不同层次的分数例如1-5或者1-10或者1-100,对每一个级别的数字赋予不同程度的描述,使这些因素的程度能够一一对应.

在调查以后就要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对调查问卷中的答案进行统计并且依据相关的公式进行换算,得出一个数值或者范围,对照这个数值或者范围所对应的效果评价.本文仅对相关理论进行论述,具体的计算方法不再赘述.另外运用不同的研究工具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举例来说,采用某种研究工具,通过复杂的计算,得出经过心理咨询后,学习和工作被咨询事项影响的程度为2,若0~3的范围代表心理咨询效果较差,那么可见该次咨询的效果在对被咨询者学习和工作影响方面是不显著的.

4 结语

总之,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是无可避免的现实,堵不如疏,面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应当积极引导青少年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当前的心理咨询并没有专门的青少年心理咨询理论,仅仅是在一般的心理咨询基础上进行一些能够让青少年接受的方法,这样其实并不能够做到因人而异,从实际出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关乎其自身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心理咨询能够极大地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所以心理咨询的效果必须要能够保证.当然,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价是复杂的工程,其效果也是抽象的,也不是靠着量化的数字就能够确定的,所以心理咨询的研究者还应当对相关理论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制定出系统的、统一的、科学的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机制,让心理咨询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措施,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寿欣,张秀敏.中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问题的探讨及对我们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1(03).

(2)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篇2

学生们喜欢听他的课,不仅因为他知识渊博,旁征博引,更在于其2500小时以上志愿服务的“实战经验”。“这比理论上的空对空强多了。”学生们说。

这种身体力行的默默教化始自1999年,连续十余年的志愿服务,他在朋友们心目中留下这样的印象:“做志愿工作,他的确认真负责,热情周到”,“他非常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热心和责任心”。因为表现优秀,他被共青团杭州市委、杭州市志愿者协会评为“终身荣誉志愿者”、“优秀志愿者”、“志愿工作者先进个人”等;现被杭州市志愿者培训学院聘为“志愿者讲师”,专门负责新加入志愿者的岗前培训。

“志愿者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学雷锋、做好事!”每次为志愿者培训,滕冬明往往会提及一些挑战性的话题,“现在所说的学雷锋,一般意义指的是当好人、做好事,更强调行为的个体属性;而志愿者行动,无论在社会动员、社会责任、机构管理,还是在运营水平、服务规模等方面,都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年学雷锋活动的范围和规模。志愿者行动发展和成熟以后,将会成为当代整体社会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公民社会自我组织的方式,以及NGO(非政府组织)的一种重要形态。其意义将远远大于单纯的助人为乐的个体行为。”

在十余年的志愿服务中,滕冬明面临的挑战性话题的确不少。2011年一个仲夏之夜,滕冬明像往常一样,守在12355(杭州团市委青少年专线)热线旁,接听青少年的咨询。突然,一位神色严峻的母亲出现在他面前。事情是这样的:上中学的女儿在暑假里为自己打了耳孔,这显然触及了父亲的容忍底线。一场管教迅速上升为争吵,内容也很快超出打耳孔的范畴。母亲在一边不知如何解劝,焦急中想到了滕冬明主持的热线,于是,特地上门前来咨询。

“面对这个极具挑战性的话题,滕冬明通过母亲请父女两人来到咨询室,巧妙地在父、母、女三人之间通过换位思考等方法,用了两个多小时,最终当场解决了父女间的矛盾,一家三口非常高兴。父亲在临走前要拿出钱来向他表示感谢,并说外面的咨询都要收费。他笑笑说:“我是一名志愿者,为大家服务是志愿者的职责,志愿者的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

“做志愿者 ,一辈子 !”课堂上,滕冬明往往用这样的话语激励每名学员,而他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

他连续10年作为志愿者在团市委青少年热线担任热线咨询员,每周一次,从晚上18:30—21:30,作为当晚值班的志愿者组长,每周三个小时的志愿工作,无论刮风下雨,严冬酷署,还是节假日,别人在休息享受时,他总是在默默付出,在志愿工作中接待受理青少年及家长的咨询,提供青少年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咨询、亲子沟通咨询等服务。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篇3

[关键词]图书馆 服务创新 青少年 心理援助

[分类号]G252

1 引 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社会心理也日益复杂、多样和失衡。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稳定阶段,思想尚未成熟,社会、学校及家庭处处显现的竞争、压力和负面影响,很容易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给其带来种种困惑和障碍。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所做的课题研究发现,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未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提高,而是随着负面社会问题的增多而明显下滑。其中,部分消极的心理特征如焦虑、敌对、抑郁等逐渐增多,部分积极的心理特征如自尊水平却在逐渐下降。因此,全社会同心协力关注和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试图从分析图书馆的社会责任、行业优势出发,以业内部分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特色服务的实践以及无锡市图书馆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中心为例,探索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供同行借鉴与商榷。

2 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的社会责任与行业优势

2.1 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往往理解为是一个组织对社会应负的责任,通常指组织承担的高于组织自己目标的社会义务,以一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当代中国正处于特殊的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和结构的巨大变革,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社会矛盾也日益显化。针对这一现实,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构想,旨在重塑社会秩序。而建设和谐社会关键在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也是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有着其他事业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而有义务和使命关注和拯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2.2 图书馆的行业优势

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通过提供自身特有的资源和环境而成为人们从儿童期到成人期成功转变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能引导青少年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在寓教于乐中帮助其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进而实现自我认知与自我完善,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培根也读过:读书能陶冶个性。不仅如此,读书还可以铲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碍。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集散地,其丰富、系统的专业收藏是青少年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图书馆还常年开展各类富有特色的读书活动,也有助于青少年尽早养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人格。同时,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无条件向社会开放,其完备的设施,舒适的环境和书香气息融合成一种特有的人文氛围,本身就具有教化作用,青少年身处其中不由自主地受到文化洗礼和熏陶,能让心灵得以放松和慰籍。此外,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活动中心,其拥有的丰富的社会合作资源也是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务强有力的支撑。

3 图书馆界的服务实践

关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历来是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工作重点。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深入人心,图书馆界在服务内涵的拓展、服务功能的延伸等方面,创新层出不穷。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有不少图书馆已在尝试开展心理援助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3.1 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或服务点

荆州市图书馆与该市社会心理学会联合成立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每周六、日开展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成立心理咨询点,对有心理困扰的孩子进行指导、劝解和帮助。此外,厦门市少儿图书馆、深圳少儿图书馆,连云港市少儿图书馆、南山图书馆、吴江市图书馆等也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

3.2 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活动

成都图书馆每周日下午都举办免费的“阳光读友会”心理咨询沙龙活动,由一群热心公益盼专家、学者、心理咨询义工组成员为家长孩子免费提供心理咨询。上海杨浦区少儿图书馆的“心语空间”以及广东东莞图书馆。万江图书馆的“亲子心理沙龙”,为孩子及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此外,广州,宁波等市网书馆也先后开展过大型、系列的青少年心理咨询现场活动。

3.3 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

近年来,随着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不断拓展。公益讲座逐渐成为各地的服务品牌。不少图书馆都举办过心理健康类专题讲座,普及大众心理健康知识,如温州图书馆的“高考成功心理学”,武汉图书馆的“青少年的心理与成长”,深圳、重庆、大连、辽阳等市图书馆也都举办过类似的讲座活动。

虽然上述图书馆已在探索和实践心理援助服务,但总体来说;图书馆界开展此类服务还不普遍,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大都还仅局限于讲座,展览等宣传活动,真正开展心理咨询和其他实质性援助服务的还不多,且活动的特色与品牌意识尚不明显,服务水平与社会效果还有待提高。

4 无锡市图书馆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中心的实践

4.1 背景与目的

无锡市图书馆(以下简称锡图)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和良好的传承使之成为长三角地区富有特色的城市公共图书馆。2004年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锡图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行业优势及社会责任,抓住契机,创意成立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中心,以期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活动载体,有效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增强未成年人认识自我、调控自我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

4.2初步尝试

构建网上服务平台。锡图在完善创意后,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字方案,在上报主管部门争取支持的同时,先期开始尝试,于2004年10月创立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平台(次年10月改为“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网”,网址:省略)为,业内首家专为未成年人服务的心理咨询网站。该网站由“成长心曲”、“家校园地”、“专家咨询”等栏目组成,聘请了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十多位专家,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信息导航及心理咨询服务。网站访问量至今已达88万余人次,文章阅读量逾240万人次。其中“专家咨询”专栏更是受到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喜爱,求助对象除无锡外,已远涉内蒙、河北、浙江、广东、四川、上海、北京等地。2005年中央文明委领导来视察时充

分肯定了该馆的这一创举。

4.3 政府助力开展各种活动

成立未成年人心里健康活动中心。在网上咨询平台成功运作一年的基础上,锡图又通过多途径呼吁,引起市委市府高度重视,于次年10月在锡图隆重举行了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中心(以下简称活动中心)揭牌仪式,标志着由政府主办、图书馆承办、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搭建的公益性未成年人心理援助服务平台正式成立。锡图高度重视,倾注大量精力,不断创新形式,拓展服务内涵,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开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沙龙。每月一次的活动都有一个主题,主题提前预告,如“明明白白孩子心”、“青少年阅读习惯培养”等,邀请1―2名专家主持。因规模小、针对性强,又能与专家交流互动,深受家长和未成年人的喜爱。

・举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题报告、讲座。先后邀请了李子勋、许金声、徐光兴、卢家楣等业内著名专家举办“如何处理亲子关系”、“成长心事,快乐沟通”等心理辅导专场,邀请台湾著名专家林昆辉作“如何培养快乐儿童”主题报告,由本地专家轮流主持专题讲座,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有效提高了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

・开展大型现场咨询活动。每年利用世界精神卫生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以及节庆假日开展大型现场咨询活动,地点选在图书馆或市民广场或社区或学校,每次都能吸引众多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参与,社会效果明显。

・组织寒暑期系列活动。结合学生寒暑假期长、在图书馆活动时间长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精心设计“走进你的心灵,关注你的成长”、“同享知识,共建和谐”等大型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特色沙龙、主题展览、专题讲座、模拟法庭、亲子活动、体验夏(冬)令营等形式,丰富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增强其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综合能力。

・开展社会调查,编制心理健康宣传手册。2006年在对该市部分中小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无锡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报告》,为近几年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2007年编制了《无锡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手册》,向无锡市中小学生免费发放。2010年又在着手开展专题性的社会调查,为下阶段工作重心调整提供参考。

4.4 延伸服务

主动把关爱送到最需要的人群和场所。从2005年始,锡图先后启动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系列活动,在未成年人相对集中的学校、社区及特殊机构先后设立了13家心理辅导站,将心理咨询、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主动送到未成年人身边。其中,在蠡湖中学(工读学校)、聋哑学校、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等辅导站,更是针对弱势孩子的特殊心理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服务。只要对方需要,活动中心随时安排专家、志愿者前往为学生、流浪孩童进行心理疏导和矫治,定期跟踪和反馈。2008年活动中心-又启动了0-6岁婴幼儿心理保健计划,与全市幼儿园及部分早教机构合作,开展婴幼儿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保健意识培养,从而实现了该市各年龄段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全覆盖。

4.5 夯实基础

精心打造服务品牌。活动中心的良性运作与创新,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07、2010两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连续两次被评为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大品牌,2008年被江苏省文化厅评为公共图书馆优秀服务成果一等奖。2009年初,政府加大投入,在图书馆内辟出200平米空间,根据未成年人特点和需求设立了图书角、多功能团体活动室、个案咨询室、沙盘室以及音乐放松室。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基地构建完成。活动中心的实体化建设为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奠定了基础。基地启用后,开通96111未成年人心理咨询热线,为公众免费提供咨询和预约服务。增设周末“公益咨询日”活动,为预约家庭安排一对一心理咨询。今年5月,在首届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月期间,“太阳花开”心理辅导站品牌正式启用。

活动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开展各类活动250余场次,受众达3.5万人次,成为无锡地区一大文化服务品牌,在加强和改进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为全市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开放、专业、公益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活动基地;二是帮助未成年人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排除成长烦恼;三是引导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和谐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市相关部门配合下,一个以活动中心为中枢,学校、社区、特殊机构为节点的心理援助网络正在逐渐形成。

5 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务的若干建议

5.1 以地区需求、馆藏资源及社会资源调研为前提

图书馆开展心理援助服务,首先应了解本地区或本馆服务医域内的读者需求。锡图在2001年就已尝试开展少儿心理咨询服务,在了解读者需求同时也积累了经验。2004年项目启动之初又对全市未成年人心理状况进行了调研,掌握一手资料以了解潜在的社会需求,同时对本馆馆藏及活动资源进行盘点。由于有单独建制的少儿图书馆与锡图在同一建筑里,因而有少儿借阅室、活动室、电子阅览室以及多功能室,有丰富的藏书以及开展各类少儿活动的经验。此外,还对该市精神卫生领域的专业队伍以及教育、司法、新闻等领域众多社会资源进行调研、摸底,以确保有充足的社会资源可调用来一起开展心理援助服务。

5.2 高点定位,争取政府支持

青少年心理问题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普遍重视。有条件开展心理援助服务的图书馆,应尽可能成立专门服务机构,若能冠以全市性的名称则更好。图书馆可单独也可联合其他专业机构共同主办或承办。锡图于2004年上报项目方案,在成功运作网上平台基础上,又通过政协提案、社情民意等多途径呼吁,引起市委领导高度重视,于2005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高点定位的好处是容易争取到政府支持。有了政府的支持,活动中心的硬件建设、队伍建设、运行维护和活动组织都有了保证,而且有政府机构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活动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参与度与关注度以及社会影响力都会有明显的提升。

5.3 整合社会力量,组织服务团队

前文已分析过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务具有功能、环境和资源等多方面优势,但也有明显的劣势,那就是缺少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人才。因此,除了加强自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外,还应整合社会力量,吸纳有爱心、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志愿服务团队,是图书馆开展公益心理援助服务的人才保障。锡图自2004年网上平台建赢时就聘请了10多位专家作为特约咨询员,以后又陆续招募、吸纳了大量有爱心、有热情的专业志愿者,至今已近70余人,另有10个以心理咨询所为主的志愿团队。同时,锡图也非常重视团队建设,经常举办学习沙龙,邀请业内著名专家米锡

上专业督导课,为团队成员提供交流及成长平台,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和队员归属感。除此之外,锡图还加强与市精神卫生中心、学校、法院等机构的联合,在活动的设计和进行中尽可能寻求合作,以追求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5.4 主动向学校、社区及弱势群体延伸服务

图书馆是青少年除学校外的第二课堂,但由于青少年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还是在学校与家庭,因此,图书馆除了利用周末、节假日在阵地上开展各类活动外,平时还应主动把活动送进学校、社区,送剑有需要的青少年人群集聚地。锡图除了在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学校、社区、机构建立心理辅导站外,还与教育局联合共同开展一些主题活动,让全市所有的中小学、幼儿园都纳入到活动中心的服务范围内。寒暑假前,及时到社区了解其辖区内青少年假期社会活动的计划与发排,主动配合设计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或团体活动,以丰富少年在家门口的假期生活。除未成年人外,图书馆还可以向更多的社会弱势人群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充分体现图书馆对弱势人群的人文关怀和心灵呵护。

5.5 与图书馆活动紧密结合,富有图书馆特色

图书馆毕竟不同于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咨询所,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行业优势和本馆特色,尽可能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如组织心理健康、心理调节类专题书目推荐、专架陈列或专门阅览区,组织专题读书沙龙、读书活动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开办主题夏令营,开设团体辅导课或专题讲座等,是大部分图书馆都可开展的活动。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色好几一些更具专业性、针对性的心理援助特色服务,如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以满足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深层要求。条件较弱的图上馆,也可通过橱窗宣传和专题馆藏的有序组织,来建立适合青少年朋友的心理自助辅导模式,倡导阅读疗法。

5.6 注重服务效果,树立品牌意识

图书馆开展心理援助服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特殊活动,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和认真组织实施。活动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败和项目的可持续性。因而在心理援助服务的全过程应随时做好各类档案的登记与积累,认真做好每次活动、每个案例的跟踪与反馈,及时了解和掌握活动效果,修正服务目标与进度。同时,还应树立服务的品牌意识,把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援助服务作为一项关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大事要事来抓,作为一项图书馆为民办的新事实事来做,在取得服务效果的前提下,加大社会宣传,扩大社会影响,逐渐把它打造成在地域内或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服务品牌。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篇4

一、由两个咨询个案引发的思考

作为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笔者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大多为青少年。不久前,一个女孩走进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她叫小岚,就读初二,住宿生。室友们最近迷上了熄灯后讲鬼故事,引来女孩们蒙着被子的惊呼。即使这样,其他女生不一会儿就渐入梦乡,而小岚却只要闭上眼就“看到”一个“空荡荡的房间”和一张“模糊的人脸”,她已经连续好几天怕得睡不着觉了。确认最近没有令小岚焦虑和恐惧的特别事件后,我打算做一些深入的了解。教给小岚放松技巧后,我请她闭上眼睛回想曾经出现在眼前的场景和面孔,像谁?像在哪儿?起初她不停地摇头,我一边引导她放松一边鼓励她,终于小岚告诉我:“我想起了太太(曾祖母),那个地方像太太的家,乡下很简陋的房子,我和太太、爷爷、奶奶在那里生活过两年。”睁开眼睛,小岚的眼睛湿润了。随后她回忆起“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很多人,他们聚在一起商量着什么,隐约听到‘死’这个字眼,当时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远远看到太太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大人嫌小孩子碍手碍脚,总把我们支开。后来爸妈就把我接回城里了”。很多年以后她才渐渐明白,太太其实已经去世了。

第一次访谈主要是了解问题和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小岚离开后,在整理她的资料时,我突然想起了开学初接到的一个个案:来访者小晋是一名初一新生,男,住校,父母周末轮流来探望,开学三周时由校医转介过来,校医反映男孩的身体不太好,瘦瘦弱弱的他黑眼圈很重,看上去精神状态不佳。在谈话中我了解到,小晋的父母在年纪比较大的时候才生下小晋(目前父母均已年近五十),家庭关系比较融洽,妈妈承担了主要的教养任务。一年前爷爷因病突然过世,小晋感到“爸爸的精神一下子垮了下来”,他“从来没有见过爸爸那么伤心”。后来虽然生活逐渐回归正常,但是从那时起,他开始经常思考一个问题:“要是有一天爸爸妈妈突然离开我了怎么办?”特别是来到宁波读书后,他特别想家,这个问题又不由自主出现在脑海里。他每天晚上都会想这个问题想得睡不着觉,蒙在被子里偷偷哭泣。上语文课的时候,只要一学到和亲情有关的章节,他就忍不住当堂呜咽。爸妈知道后安慰他说他们的年龄也不是很大,身体还是很健康的,不可能突然离世,让他不要担心,但是小晋的情绪问题并没有好转。我进一步了解了小晋的成长经历,他没有经历过创伤性事件,父母没有重大疾病,没有家族遗传病史。

这两个案例中的来访者一个主诉受恐惧情绪困扰,一个主诉适应不良,诱发事件和来访者的成长经历也不尽相同,但是我注意到一个共同点:两位来访者在成长过程中都曾经历过“丧失”事件(亲人离世),而且他们的情绪困扰都和“丧失”事件有关。这引发了我的思考:两个案例中的来访者都是青少年,他们第一次经历“丧失”事件的时候还是懵懂的儿童时期。中国的传统不主张让儿童参与到葬礼等事件中,一方面是怕孩子添乱,另一方面也是顾忌给孩子们留下心理上的阴影或者是“不吉利”,这样的做法确有不妥之处。首先,成年人得知亲人离世后自然流露出的强烈的情绪反应对于还不能理解发生了什么的儿童来说,是一个很奇特的反应,会引发他们形成一种“死亡――悲伤(恐惧)”的联想,这可能就成为了他们日后在面对死亡时的基本情绪。其次,儿童虽然不理解死亡,但是他们能够从家中的变化(如,家长的表情都很严肃、家中突然聚集起很多人等)发现这是一件很重大、很特别的事件,他们会对此产生一系列的猜想,这些猜想可能就是儿童对死亡的理解的雏形,这些猜想如果不加引导,其中一些歪曲的、不正确的猜想可能就会造成日后的心理困扰。一些青少年会寻求解释“这是为什么”,如果找不到答案,就可能产生冲动行为。最后,成年人通过哀悼活动、亲友的支持等,在一段时间后能够从悲伤中走出,恢复正常生活,而儿童的情绪反应则一直被忽视,他们的感受可能被压抑,引起一些过度反应。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的女孩第一次目睹“死亡”时还不到十岁,她与逝者的情感依恋一下子被中断。作为儿童,她不能理解这种中断的原因和意义,加上家里的成年人没有注意到孩子的情感变化,忽视了对孩子情绪的处理,于是疑惑、不舍甚至是恐惧等情绪被压抑。多年后,同学们讲鬼故事时,那种神秘、恐惧、新奇的情绪唤起了女孩被压抑的情绪,她产生了比其他同学更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是出现了和过去经历相关的意象(“空荡荡的房间”“模糊的人脸”),在女孩没有识别出这些意象的意义之前,它们的重复出现让女孩感到恐惧。

案例二中的男孩在爷爷离世后目睹了爸爸强烈的情绪反应,根据班杜拉的模仿学习理论,男孩在没有经历过和父母分离的情况下,从爸爸的行为反应中“观察学习”到了和父母分离的悲伤,让他把同父母的“分离”理解为一种很强烈的、难以承受的痛苦。另外,男孩此时已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使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常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去向有很多矛盾、冲突的想法,男孩家中的变故使他在面对生命的去向时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担心和害怕。此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那就是男孩此时正在经历一个并不容易的“适应过程”:他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异地过集体生活,身体素质不佳的他不仅要独自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处理和同学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上的冲突,而且他从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到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学业上也面临很大的压力。面对压力事件,青少年可能会出现退行――哭泣、想家、寝食不安。空间的阻隔使男孩不能即时满足对父母的依恋,强烈的思念唤起了男孩曾经的体验,即“同父母的分离”是一种很强烈的、难以承受的痛苦。他还给自己的思念和担忧找到了一个合理化的借口――爸爸妈妈的年龄比较大,所以他们会更早离世或者年老体衰,这就成了他日日烦恼的源泉。

如果说丧失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现象,青少年儿童在成年之前很可能会经历家人离世等“丧失”事件,那么怎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意义,帮助他们更加合理地处理面对亲人离世等丧失事件带来的负面情绪呢?我想到了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专业技术――“哀伤辅导”。

三、运用哀伤辅导理论开展心理辅导

在确认运用哀伤辅导的技术对小岚开展辅导后,我首先明确开展哀伤辅导的主要任务不是回避丧失和悲伤,而是要确认和理解丧失的真实性,表达、调整和控制悲伤,应对由于丧失所带来的环境和社会性改变,并修复内部和社会环境中的自我。换言之,哀伤辅导的过程是修通丧失,避免形成创伤的过程。来访者正处在青春期,她对死亡的了解已经接近成人,明白死亡是不可逆转的、普遍的和正常的。所以我辅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来访者表达曾经被压抑的悲伤;分析由于丧失所带来的改变并寻找应对的方法;改善不适认知,采用新的方式生活并发掘生活中的积极力量。

第一次咨询,我和小岚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对往事的回忆让她感到放松了不少。一周后,小岚来到咨询室,告诉我她的情绪状态有所好转,不过她还是不明白怕鬼故事和太太有什么关系。我结合哀伤理论向小岚进行了解释,小岚点头表示认可。简单的小结后,我们结束了咨询。第三次咨询,我们共同确定了“处理由太太去世这一事件带来的负性情绪”的阶段性辅导目标。通过营造安全的氛围,我鼓励小岚说出对死亡的感受。

咨:小岚,我们来谈谈关于太太死亡这件事你现在的感受吧。(关注现在)

岚:心里怪怪的,一个曾经和我生活过的人再也不会出现了,而我当时却连她其实已经死了都不知道,她会不会怨我?

咨:如果时光一下子回到太太临终前,你可以选择一种方式去参与接下来的事情,你希望做些什么?(奇迹问句,让来访者自己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岚:我希望大人们能告诉我太太已经永远离开了,然后让我参与整个(葬礼)过程,也许我就会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咨:听得出你对太太的不舍,假如有机会让你在太太临终前和她告别,你想和她说什么?

接下来,通过空椅子技术,小岚表达了对太太的不舍和怀念。陪伴着小岚释放悲伤和不舍的情绪,等她平静下来,我对她说:“当年家人是想保护你才隐瞒了这件事,现在你长大了,有足够的心理力量去面对这件事,你可以和家人主动谈谈这件事情。”我布置给小岚两个“作业”:一是试着和家人谈谈,二是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太太的怀念。我希望小岚能通过完成这两个任务感受到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找到支持性的力量。

第四次咨询,小岚告诉我她的睡眠情况已经恢复了正常,然后她向我“汇报”了她的作业:周末回家她主动问起太太的事情,爸爸感到很吃惊,但是看到她真诚的样子,就给她讲了一些太太的故事,与她分享了对太太的感情。小岚画了一幅画,“太太不识字,还是画画比较好”,她画了一个老人搂着一个小女孩的画面,“这是我对太太印象最深的画面,想起它就觉得很温馨、很感动。画完之后我找了片空地把画烧了,希望太太能收到”。

咨:现在想起太太,你的感受是什么?

岚:虽然想到太太已经死了感觉很不舒服,不过不会害怕了,更多的是想起她活着时的一些片段,希望她在“那边”也能开开心心的。

接下来,我希望能够带着小岚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在过去的经历中寻找正向的意义。

咨:回想和太太生活直到后来她去世的这段经历,你有什么收获吗?

岚:(思考)听爸妈说爷爷奶奶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为了照顾太太特意搬到乡下去住,他们全心全意照顾太太直到她去世,这让我很感动,我也要努力去继承这个传统。

小岚通过和家人的共情以及仪式化的行动释放了对太太的思念,相比原来“死亡――恐惧”的联想,她对这一丧失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甚至从中寻找到了积极的力量。总结后我们结束了咨询。

四、反思和小结

(一)青少年儿童“哀伤”的特殊性

由于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的限制,青少年儿童的哀伤和成年人会有以下一些区别。第一,认知能力的发展影响对死亡的理解。例如儿童可能受到童话故事的影响,把死亡理解为“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而青少年则能够用“死亡”来表达,但是对其含义理解不深刻。第二,青少年儿童只有有限的能力以口语表达自己的感受。死亡带来的感受对成年人来说是复杂的,成年人在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尚难以表达,青少年更是只能用简单的词汇描述,如上文中的两位来访者,在提及死亡时的感受就是“害怕”“奇怪”,没有更多、更复杂、更深刻的表述。第三,对于确认自己失落的经验所带来的痛苦,青少年儿童的承受能力很有限。第四,哀伤时,青少年儿童与人相处的方式和成人不一样。在失去亲人时,成人通常被允许表达悲伤,并能得到周围人的关怀与安慰,但青少年儿童不会也避免谈论这样的主题。

因此,青少年儿童面对“丧失”事件时很可能无法适度处理哀伤,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出现抑郁情绪,或在成年后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且青少年儿童自我建构尚未完成,客体关系发展尚未成熟,往往用退行来应对哀伤,寻求替代物(替代客体)。所以,青少年儿童的哀伤处理,不能生硬地用成人的方式,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认知、人格、社会和情绪的发展有所调整。

(二)咨询中建立安全性联结非常重要

在个案的辅导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在青少年儿童的哀伤辅导中,陪伴和建立起新的安全性联结非常重要,而共情正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建立安全联结的基本条件。咨询师尊重、接纳、真诚、温暖的态度为鼓励孩子表达悲伤提供了可能。咨询师要丢掉框架,走进孩子,聆听他们的悲伤和困惑,通过言语和非言语反应表达理解和支持,特别是要做到跟着孩子,而不是教条和漠不关己地说教。

(三)不足和展望

在这个案例中,从案主表面的情绪问题识别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然后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这一点非常重要。由于小岚的领悟力和表达力较好,咨询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是我深知对“死亡”“生命”的疑惑不是通过四次咨询就能解开的。咨询中如果我能放慢脚步,少一些咨询师的解释,多一些耐心和陪伴,把思考的空间更多地留给小岚,也许会打开小岚对生命更加深入的思考。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篇5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利途径

一、青少年心理特点

(一)心理封闭性与开放性兼具

青少年的心理具有封闭性,他们不愿意向外界透露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这种封闭性是由青少年的自我成熟感和独立意识所导致的。另外,青少年往往认为与成人尤其是父母无法难以沟通,因而不愿意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轻易地吐露给他们,这又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封闭的程度,这使得青少年变得孤僻,感到孤独。同时,青少年的心理又具有开放性,他们又渴望与人交流、沟通,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他们把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减少,而是渴望同同龄人交往。

(二)独立性逐渐增强,但又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处于迅速成熟的时期,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也在逐渐形成,这使得青少年总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总认为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表现得成熟,总认为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并完成事情。他们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认为应该被社会和成年人平等对待,需要成年人给予他们信任、尊重和肯定。但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的阅历不够丰富,在经济上仍需要依靠父母,在遇到复杂情况和面对重大抉择时,他们仍然会选择依赖父母。

二、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学习压力及应试教育机制,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确实对青少年心理素质提出了挑战;社会上的金钱万能论等消极观念从心理基础上妨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部分青少年信念缺失而导致不健康心理和扭曲人格;网络作为一种载体、一种工具,本身并不带有善恶性质,但是网络上不断地充斥着黄色暴力等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他们处于青少年这个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容易被社会上不良风气所影响。

(二)家庭因素

小孩自呱呱坠地,就生活在家庭里。父母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是一个人成长的开端。因此父母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然而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使大多数的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关心不够或者显得力不从心。并且有的家长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心切,把孩子的分数看得过分重要,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青少年的品德素质教育;有的父母由于社会竞争压力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教育,认为只要满足了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就足够,忽略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有的父母或其家庭成员本身的品德修养差或行为不检点,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的由于父母离异,青少年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中,这就很难为其成长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三、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有利途径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积极进行心理训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不少中学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一方面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为重要的方面是给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其教学方法主要有认知法、操作法、集体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行为改变法几大类。

心理咨询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前来咨询的人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之能及时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学校应设心理咨询室,由经过心理咨询专门培训的教育者,对前来咨询的学生举行咨询和帮助,使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学生或者心理处于程度较轻的不健康状态的学生恢复到健康状态。根据需要,既可以开展个别咨询也可以开展团体咨询。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形式可采取心理测验、问卷调查、信件、网络、电话、广播、讲座、讨论、黑板报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开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及时转介,推荐其向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寻求帮助。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家长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对心理教育的认识程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论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1).

[2]周燕.关于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1).

[3]刘宣文.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J].教育研究,1999,(3).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法

心理咨询法是指教育者或者心理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咨询者在心理方面给咨询对象的帮助、启发和引导过程。在这个过程具有明显的教育作用,它主要是在仪式层次进行的一种教育性、指导性比较明显的活动,他不仅为保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必须,而且是塑造健全人格,开发人的潜能的有效手段。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面临经济、政治、文化的种种新情况,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心理咨询法应受到重视,并成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有关文献报道,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40%之间,倾向严重者约占10%,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的,急需关注的群体,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大学生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会引起情绪或情感上的巨大波动和困扰。

大学生是思想活跃,对自己的期望高,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与冲突,心里问题交织其他群体更为突出。快速变化的社会,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思想与现象,严重影响着一些年轻人“三观”的形成。对社会变化和社会生活的不理解、不适应,是青年心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青年面临着更多的人生选择和心理压力,也容易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如求学中的心理迷茫,职业选择中的心理压力,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以及恋爱中的心理困扰等。因此,青年心理咨询在整个心理咨询中居于首要地位。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扫清大学生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障碍。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心理困惑、心理矛盾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当这些现象朝着错误的方向加剧和发展而又得不到及时解决时,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如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更为严重的还回导致心理崩溃和走向自我毁灭。这尤其体现了心理咨询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的重要性,借用心理学中的在心理咨询方法,给大学生以帮助、启发和教育,从而扫除思想形成和发展中的心理障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方法论意义体现在:

一、将心理咨询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从近几年情况来看,高校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的主要群体。当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热情,他们往往对思想政治教育持有一些偏见,甚至表现出排斥、反感、厌恶和不屑情绪。为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将心理咨询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进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以适应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

二、心理咨询本身就是一种开拓新思路的特殊形式思想教育

在心里咨询过程中,教育者对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提出积极的分析建议,鼓励其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克服心理障碍,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奠定基础,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充分发挥心理科学的功能,既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又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已经成为当今知识领域的普遍现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教育对象的伦理道德和遵纪守法的教育,直接指向“三观”不太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心理失衡和心理疾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管理的人不懂人”的现象不少见,当然会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有很多心理问题或心理问题引发思想问题,进行心理咨询,消除心理障碍,并辅之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开展心理咨询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三、引入心理咨询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理想

面对复杂微妙的心理问题,仅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难以解决的,从内容和方法上不能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忽视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和主体性,忽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难以使大学生产生心里共鸣,教育效果不理想。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深入,内涵日益丰富,外延大大拓宽,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使心理咨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一朵奇葩。心理咨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寻求理解、慰藉、帮助和教育的场所,深入到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的地方,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从而帮助学生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立场,建立新的思维方式,培养积极的情绪,为树立正确的“三观”奠定基础,从而使教育效果更理想。

把心理咨询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调试不良的心理,全面了解并帮助大学生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更理智的面对现实,引导他们发现真实的自我并纠正大学生的某些错误的观念,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应对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

【参考文献】

[1]刘盛贤,赵岚.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90.

[2]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71-275.

[3]杜晓成.心理咨询法与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6(1).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篇7

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各种配置中,需考虑到心理图书的配备,这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要求中都有体现,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基本要求的通知》(2006-03-31)中明确提出:“阅览区(室)应配备书柜、阅览架、桌椅、心理方面的图书、报刊和杂志等。”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即将出台的《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规范(0807)》中也明确指出示范级心理咨询室需配备至少100本“心理学杂志、教育心理期刊、与心理学相关的文学艺术、音乐和影视资料等”“包括心理学基础理论、新心理治疗流派、教师、学生、家长阅读等多个层面(副本不得超过2本)”的图书,合格级心理咨询室需配备至少60本“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学生自助读本(副本不得超过3本)”的图书。可见,图书配备是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读心理方面的书可以缓解或消除生理、心理疾患,促进身心健康,增进自信、改善个人行为和人际关系,是自我心理调适的良药。心理咨询室配备图书的主要作用:其一,前来咨询的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丰富有关知识,增进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获得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指导;其二、咨询老师可以随时翻阅,了解其他咨询案例,学习其他咨询老师的有益经验,以便更好地开展本校咨询工作;其三,学校的其他教师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扩展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更好地了解自己、尤其是了解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便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之更加适应中学生的特点。

二、学校心理咨询室图书配备的选择

学校心理咨询室图书的配备应根据阅读对象的不同而要有所选择。

1.对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建议配备以下方面的图书,这些书籍为咨询理论书籍,专业性比较强:

(1)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发展至今,内容已经极为丰富。为了对心理学有全面的了解,最好从一本心理学导论或普通心理学入手。

《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这本书写得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同时其内容又都包含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

《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这本由孟昭兰主编的教材自1994年第一版问世后,迄今已多次印刷,是深受欢迎的国内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

(2)心理学流派

西方现代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和学说,迄今为止,多途径研究仍是现代心理学的现状。这其中以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①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主要著作有《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1995),《释梦》(商务出版社,2001)。

荣格与荣格学派: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是荣格几篇文章的合集。《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三联书店,1991),《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出版时间都较早。前者是荣格的演讲集,是了解荣格前期思想的不错的入门书。

阿德勒•弗洛姆•霍妮:

《自卑与超越》(作家出版社,1987)是阿德勒最有影响的著作,在国内曾被多家出版社出版。较近的阿德勒译著有贵州人民出版社的《理解人性》(2004)。

弗洛姆的重要著作有《逃避自由》(中国工人出版社,1987)《爱的艺术》(华夏出版社,1987)《为自己的人》(三联书店,1988)《健全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等。

近几年,霍妮的著作推出不少。贵州人民出版社“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中收入了她的《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2004)。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出过几本有关霍妮的重要著作,如《我们的内心冲突》(1998年)《精神分析新法》(1999年)《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96),后者是霍妮晚年代表作,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与命运的交易》(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一书则是使用霍妮的理论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人物作的崭新阐释,很有启发性。《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1997),是对霍妮的人生经历、内心冲突、思想演变的全面审视,实为了解霍妮及其思想的不可多得之作。

②行为主义

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行为主义》(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是华生对其行为主义观点的最好概括。《超越自由与尊严》(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是斯金纳很有影响的一本普及性读物。《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一书既有对行为主义原理的系统阐述,更佐之以生动实例说明原理的应用,理论与应用结合很好,是了解行为主义的很好选择。

③人本主义

有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著作,有一本非常好的选集《人的潜能与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是国内全面系统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专著。《三种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一书介绍了弗洛伊德、斯金纳、与罗杰斯的学说,书不厚,介绍简捷明了,可作了解这三方面的不错的入门书。

除上述三大势力外,认知心理学于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流。在这方面,有最新引入的《认知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国内王、汪安圣等编的《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是比较流行的一种。

情绪心理学方面有辽宁人民出版社引进的《情绪心理学》(1987)与国内著名心理学者孟昭兰著的《人类情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可做推荐。

香港李中莹先生的《情绪疏导学》与《NLP――帮助人生变得更成功快乐的学问》是比较实用并且在个别辅导中见效较快的介绍心理疏导技巧方面的书。

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时蓉华著的《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是比较流行的教材之一。

教育心理学方面已有了一本相当出色的引进书:《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2004),人民邮电出版社引入的是原著第7版。

(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国内出版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类书籍已比较可观。这方面的案例类图书以《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为首荐,此书收入了西方心理学大师的一些经典心理咨询案例,值得认真研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上、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书内容也都很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一套“心理保健与治疗丛书”,作者系德国著名心理医疗医师佩塞施基安,包括《天堂与地狱》等四本,介绍了他的积极心理治疗法。心理咨询类科普读物则以《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为首选,该书记述了作者在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实习期间经手的10个心理咨询个案,以生动的文笔对咨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郑维康翻译的《高明的心理助人者》是一本介绍心理咨询基本方法的书籍,本书既适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等正式的助人者阅读,也可供教师、医师、护士、社区工作者及监管人员等非正式的助人者阅读。

2.对一般教师,从以下方面去考虑配备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职场竞争激烈,由此导致的压力、抑郁、焦虑等心理不适问题日益凸显,这就造成了社会上对心理自助读物的巨大需求。这方面的书籍也非常之多,我这里仅列出部分书目仅供参考:

《减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你被压力压扁了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放慢生活的速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精神健康系列”(三联书店,2003,包括《不要恐惧抑郁症》等4本),等等。总的来说,这方面图书数量实在是太大了,其内容、主旨、特点也各有不同。

还有大量的成功学、励志类的图书也包含不少心理学的内容。

爱作为一个有魅力的字眼,与它有关的心理学书籍颇受市场青睐。这方面的重要著作是弗洛姆所著的《爱的艺术》。另一本这方面的重要著作是罗洛•梅的名著《爱和意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更为大众化的读物有:《爱是一种选择》(团结出版社,2000)、《是真爱还是迷恋》(海南出版社,2000)、《爱情方程式》(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你真得懂得爱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罗曼蒂克心理学》(文汇出版社,2003)等。

释梦类书籍也是受欢迎的一类。这方面的入门书推荐《梦:内心的声音》(京华出版社,1996),此书虽薄,但对了解如何通过精神分析释梦却有清晰的介绍。王溢嘉所著的《夜间风景梦》(远方出版社,1998)一书有对各种释梦理论的总结,很值一看。

著名作家毕淑敏的《心灵7游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作者在书中发挥了她从医、写作、读心理学博士班、创办心理咨询所等多重知识经验,用散文的笔法给读者开出一道心灵保健处方。读者可以通过完成书中的游戏进行自我心理分析及心理自助。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全面讨论了学习心理辅导、行为能力辅导、青春期心理辅导的方法和原则,并详细介绍了各级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也是比较实用的系列丛书。

婚姻方面可以去看黄维仁的《窗外依然有蓝天:婚姻伤害医治》、也可以去看杜布森博士的著作, 杜布森博士是儿童和青少年问题的专家。

更多的亲子关系书籍归类在发展教育栏目下。可以参考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丛书中的书目,目前比较热的是《父母效能培训手册》和《豆豆妈妈的成长》。

对学生,从下列方面去考虑配备:

首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2004,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共6册)是介绍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方面的图书。

其次,写给青少年看的心理自助方面的书有很多如《红处方》《青春期心理检阅》《同学,咱们聊一聊心理障碍》《学生心理健康》《人成长中必须知道的20个故事》《 青少年心理疾病案例分析》《青少年生活策略》《青涩时光―青少年性心理咨询》《走出孤独的世界》 • 心雨:中学生心理辅导

最后,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出版的《中学生心理》(月刊)是学生比较爱看的杂志,它能贴近学生生活,有许多案例可供学生参考。

三、学校心理咨询室图书配备的使用

有条件的话,建议设立心理健康专题阅览室,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优雅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消除心理疾患,促进身心健康。心理健康专题阅览室应注意营造温馨、宁静、舒适、色彩淡雅的环境,使青少年一走进阅览室就能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得到愉悦。心理阅览室的功能在于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从而得到帮助和启示。心理阅览室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有关的各种心理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思想、各种心理辅导技术方面的资料。需要配备书柜、阅览架、阅览桌椅、有关的心理图书和报刊、杂志等。

心理阅览室是心理图书资料的专用阅览室,其面积大小可根据学校条件构建,一般至少应可容纳20人以上。心理阅览室可以集中配备有关心理方面的报刊、杂志,同时集中放置有关帮助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方面的书籍。

配备一个具备心理保健知识的管理员。学校要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有选择地招聘心理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或引进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士为青少年开展阅读指导和心理疏导。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如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创办心理健康宣传专栏、举办心理健康专题展览等。

四、学校心理咨询室图书配备后的管理

学校心理咨询室图书配备后要加强管理,下面引用“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心理咨询室图书借阅制度》,仅供参考:

借阅时讲究文明礼貌,提倡用文明礼貌语言,尊重管理人员。

在咨询室阅读图书时,要维护室内环境卫生,保持整洁,不随地乱丢杂物,严禁在室内吸烟、吃零食。

查阅图书后请归还原位。学生凭学生证借阅图书,借阅者在选好自己喜欢读的书后,需在借阅登记本上登记相关信息并签名,不签名者一律不得借书。

每人每次只能借一本,借期一周,如未阅读完可以续借一周,逾期不还者,下次停借。教师借阅的资料和书籍,一次不能超过两本,借期为一学期,放假前还清。

希望全体同学严格自律,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共同爱护好图书,不得在书上圈画、批注、撕面、折角。

所借图书如若丢失或损坏者,按图书定价两倍赔偿。如不按此规定执行者,一律取消借阅资格。

五、学校心理咨询室图书配备的资金来源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篇8

心理学有很多专门分支。例如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性心理学、工程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等。例如,美国心理学会共编有37个分支部门。“咨询心理学”便是其中的第17分支,在1946年开始设立,现在已经发展为最大的分支之一,1976年已有会员2800人以上。据1973年的统计,美国攻读心理学方面博士学位的人中,四分之一以上(28%)是学咨询心理学的。美国的一些小学、中学、大学、职业训练机构、精神病院、综合性医院、工厂企业等,有咨询心理学家在那里进行工作,给大中小学的学生、寻找职业的人、精神病人、残废人员、有违法行为的青少年、或其他需要在教育上、职业上或生活上得到指导的正常人,提供咨询服务,以帮助他们在教育、职业、社会、个人生活和健康等方面达到更有效的发展和成就。这就是在国外很发达的心理咨询的一般状况。

心理咨询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种:

(1)门诊咨询这是在医院中或其他机构中,由咨询心理学家或有这方面经验的精神病医生等专门人员值班,接待来访者,通过一次或多次交谈,以帮助来访者解决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于患有各种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疾病(心因性疾病)的病人来说,这种咨询也是颇有成效的一种心理治疗。

(2)电话咨询这是一种昼夜可以使用的专线电活,主要用于缓解心理危机。有的国家称这种危急时可以拨叫的咨询电话为“希望线”。当有人处在极度紧张、极度抑郁、极度恐惧、极度孤独、极度绝望以至企图自杀时,便可拨此电话,接电话的值班咨询心理学家或其他专业工作者,便对打电话的人给予亲切、同情、有希望的现实的劝慰,必要时约到诊所进一步进行更详细的咨询,以帮助处于严重困恼中的人渡过危机。这种电话咨询在国外某些城市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许多自杀事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现场咨询到工读学校、教养所或其他心理问题较多的单位去,进行现场接触,调查研究,有系统地提供切合实际情况的心理咨询服务。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篇9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误区与对策

所谓心理问题,就是心理活动失调或心理失去常态。人的心理活动为此源头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动着,如果心里流动遇到某种阻塞,这就是心理问题。目前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开始重新并着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了,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对多数人来讲还是一个新课题,加之,目前有关方面对这项教育的内容还缺乏统一、规范的要求,因此,实践中存在不少误区,进一步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些什么是十分必要的。

1.青少年心理问题常见的十种表现

1.1抑郁

表现为郁郁寡欢、沉默、孤独。这在一般情况下属性格弱点,但严重的则是一种心理问题。患者时常愁眉苦脸、动作迟缓、忧心忡忡、对人冷漠无情、对生活缺乏热情、甚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1.2狭隘

一般的狭隘只是性格弱点,但严重的狭隘则是一种心理问题。心胸狭隘表现在对人对事斤斤计较、常为细小过失烦恼苦闷,不能自解。

1.3怯懦

表现为在公开场合畏首畏尾,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话自己,甚至在课堂上做作业也要遮盖起来,生怕别人见到了耻笑,没有自信心。

1.4恐惧

由于多次的失败和挫折,心灵刺激较深,产生恐惧心理。有的青少年学生受到不及格分数的困扰,以致一看到分数就恐惧。他们害怕见老师、家长、生人,一见到责备的目光就呆若木鸡,有的被恐惧心理压抑的不能进行正常思维,连责备别人时,也会惴惴不安。

1.5神经过敏

表现为异常敏感又失去自制。注意力不易集中、且不能专注于学习、过分关心人际关系。心理脆弱又无主见,易被引诱,行为坦率,一些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吵大闹,易产生敌对情绪和报复心理。

1.6虚狂

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性情暴躁、一触即发。同时,蛮横任性、好冒险逞强,追求刺激,极好表现自己,常与人争吵、打斗,行为不计后果。

1.7过度激动

这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产生的一种反常心理。表现为极易激动、举止冲撞、待人态度生硬、爱发脾气,有时则歇斯底里、不听劝告。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厉害,但又想不出恰当的发泄手段,处于一种谁碰到他让谁倒霉的心理状态。

1.8无动于衷

表现为为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往往是受到不公正待遇后表现出的一种反常心态,由于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就索性一切都不在乎、对来自任何方面的批评指责均若无其事。有时故作怪态,使你对他无可奈何。但满不在乎的外表下却充满着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痛楚。

1.9报复情绪

有的青少年犯了错误以后,认为周围的人都以轻蔑的态度看待他,在内心激起一种仇恨与对立的情绪,任何一点动向都会触动他的神经,连别人看他一眼也觉得是在嘲弄他,甚至把无关的行为也视为挑衅,在内心时时升起一种报复情绪,并用破坏、捣乱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

1.10不良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本并非属于心理范畴,但不良积习则是源自后天的下意识动作。不良行为习惯表现为恶意的模仿、说谎、捣乱、抽烟酗酒、小偷小摸等。有时已知不对,就是不改、难改。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

2.1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把开展心理测验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似乎只有对学生进行了繁多的心理测验,才算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其实,这种做法更多的是成人的功利需要,轰轰烈烈造势的需要。测验了解孩子发展状况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合格的心理测验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与训练,许多学校在心理测验量表的选择,实施心理测验的过程中都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校对测验结果缺乏科学的认识与处理方法,随意公开结果,或以此给学生分类,这些都在有意无意的伤害学生和家长,而且违背了教育原则。心理测验的目的主要是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信息与服务,它侧重与描述学生心理发展现有状况,学校应根据测验结果反映出来的规律、特点及问题,调整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不等于心理测验,它重在教育。

2.2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咨询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建立心理咨询室,为此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派出教师参观、学习,并要求教师开展面向家长、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在很多学校人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展心理咨询。事实上,由于专业能力的限制、时间、精力等局限,很多开展心理咨询教育的教师承担不了这一责任,感到力不从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局限于心理咨询,它应当体现“重全体、重预防、重教育”的思想,而不应仅满足于个别学生和家长的特殊需要。心理咨询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心理咨询室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心。以此为依托,它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广播、电视、刊物等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至于根据实际开展针对个别学生、家长特殊需要的心理咨询活动,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一种补充形式。

2.3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向学生提供心理卫生知识,开设心理课

其实这也是片面的。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它需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自体验获得,而心理课所能提供的活动空间、体验的机会是远远不够的。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处主题内容外,还包括测验、咨询、班会活动、野外训练等,而这些内容无法由心理课来涵盖。再次,心理课侧重于一般性、共性的心理问题,它无法深入的解决特殊的、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因材施教”对心理健康教育更为重要。不对症,岂能乱下药?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篇10

“小杰,前不久审查逮捕你的时候,我们见过,你还记得我吗?”

“不记得了,我不想记住的人,从来记不住。”

“我身边这位是我们团区委的干部,因为我们没能联系到你的家人,所以由他作为你的合适成年人陪同你接受讯问。”

“陪同讯问?他能帮得了我什么!”

面对检察官的主动接触,小杰摆出了一副逆反、抵触的样子。然而,随着交谈的继续,小杰的应答逐渐产生了细微地变化。

“因为考虑到你还是未成年人,出于对你的特殊保护,我们特意邀请这位成年人到场,一方面是减轻你的心理负担,避免你一个人面对我们这些司法机关的人有所恐惧,另外一方面,他也是专门从事青少年工作的人,你有疑问的地方不便问我们,也可以向他咨询。”

“哦。”此时,排斥的情绪已经少了几分。

此后,小杰坐在合适成年人旁边,对案件事实作出了供述。

短短的一个小时,小杰的态度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无不与顺义区人民检察院帮教一体化工作思路相关。

该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负责人郭旭强告诉记者,帮教一体化是指将帮助和教育贯穿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全部诉讼过程中,通过多方参与,运用法制教育、心理矫治、亲情感化、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使其悔过自新、重拾信心、回归社会。

十七个环节背后的理念

2012年7月,张明(化名,男,17岁)被某重点大学提前录取。得知消息后,他最先告诉的不是别人,而是顺义区人民检察院几位青年检察官。就在不久之前,他还是一起盗窃案的犯罪嫌疑人。

“审查中我们发现,张明是个正面临高考的在读学生,且已对被害人进行退赔,据此,我们征询了被害人的意见,获悉其亦对张明的行为表示谅解。”郭旭强回忆道,“张明只是个从犯,并且有自首、立功情节,在多人多环节帮教下真诚悔罪,综合全案证据及社会调查结果,经检委会研究决定对其作相对不处理,给张明一次改过自新的宝贵机会,让其得以参加高考继续学业。”

“这次经历敲响了警钟,我将珍惜检察机关给予的机会。”收到不决定时,张明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其实,不是我们哪一个人救了张明,而是我们的工作机制挽救了他。”郭旭强解释说,“根据办案流程,我院设定了不同诉讼阶段可以开展帮教的十七个环节,将帮助和教育贯穿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全部诉讼过程中。”为了充分保障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监禁造成交叉感染,顺义区检察院坚持“少捕、慎诉、少监禁”、“能不捕的、坚决不捕”的工作理念,并按照审查的标准,全面审查案件,从核实犯罪数额到确定量刑情节,从完善补充关键性证据到积极促成刑事和解,经手案件无一例外。

多元化的帮教主体

“去年,我院在团区委的配合下,首次委托顺义区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为一起害案件中的未成年被害人开展义务心理咨询,效果非常好。”郭旭强讲了这样一个案例:被害人王丽(化名,女,15岁,学生)在同学的诱骗下与一成年男子接触,后该男子采用暴力、威胁手段先后两次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王丽因此遭受严重创伤,心情抑郁、自卑孤僻,与人交往心存恐惧。为了使王丽尽快走出心理阴影,顺义区检察院与区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联系,首次委托该机构为未成年被害人开展义务心理康复治疗。区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委托后,专门选派擅长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师为王丽进行单独治疗,并通过运用沙盘游戏治疗法帮助王丽排解情绪,调适心理。

首次咨询活动结束后,王丽称其近段时间以来积蓄的压抑情绪得到了极大缓解,心情很舒畅。心理咨询师表示将义务为王丽提供十余疗程的心理咨询,同时,期待加强与检察机关的合作,共同为未成年人开展心理调试工作。

“实践中,我们非常希望通过检察机关、心理咨询中心和家长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使更多遭受精神创伤的未成年人走出阴霾,健康快乐的成长。”郭旭强告诉记者,“根据帮教对象和帮教计划的具体情况,我们会确定帮教小组的成员,可以包括:承办检察官、办案民警、承办法官、律师、家长、学校或单位代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工组织、心理咨询机构等,每一次帮教活动都涉及必须参与的主体和可以选择的主体,确保多方参与介入。如目前开展的不诉训诫,必须参与的主体包括承办检察官、涉罪未成年人、家长,而可以选择的主体还包括办案民警、律师、所在单位代表、被害人、社工代表等。”

今年,顺义区检察院分别与区教委、区绿港社工事务所、区阳光心理咨询中心签订了协议。其中与教委签订的《涉罪未成年人学业保障协议》规定,学校应当保障涉罪未成年人受教育权,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终止其学籍,不得在复学、升学、实习、就业等方面有所歧视等当事人及家长极为关心的内容,确保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与绿港社工事务所签订的《涉罪未成年人帮教考察合作协议》则规定,由社工根据个案制定具体帮教服务计划,通过个案辅导以及安排帮教对象参与相关活动,矫正帮教对象不适当的心理认知和行为,提升帮教工作专业化水平;与心理咨询中心签订的《涉案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合作协议》规定,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涉案未成年人,可由咨询中心提供志愿心理咨询服务,以此实现对他们的心理矫正和心理修复,帮助其树立阳光心态。

特殊的亲情会见

“小娃,你在里面挺好的吧?就像你之前说过,人的一生总要经历一些事情,虽然这次代价有点大。但你在里面要好好反省自己的行为,另外你也要感谢政府对未成年人宽缓的政策,你要感恩。”在顺义区看守所羁押的小娃,看到姐姐的视频寄语,早已是泪流满面,随后,面对检察官手中的摄像机,他说:“姐姐,你照顾好母亲不要担心我,不要因为我影响你们的生活,我在里面挺好的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次经历,对我为人处世有很大帮助,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以后出去我将会以法律和道德要求自己,绝不再违法犯罪,相信社会还会接纳我。”

这是一场通过视频短片传递温暖的特殊亲情会见。7月26日下午,顺义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会同本院驻所检察室、顺义区看守所,对八名被羁押在顺义区看守所的涉罪未成年人开展“一对一”帮教活动。

“我们先是引导涉罪未成年人找准犯错根源,着重对他们进行罪错教育。另外,通过引导他们思考自己行为给被害人、自己家人乃至社会造成的伤害,帮助他们认识行为后果,激发责任意识。”郭旭强介绍说,“谈话结束后,承办案件检察官将事先录制的家属寄语视频,分别播放给在押未成年人观看。通过这种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父母、亲友的关怀,并进一步让他们感受社会的关爱,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

最后,承办案件的检察官将精心挑选并附有寄语的图书,赠送给每名在押未成年人。同时叮嘱他们,通过反思与学习,充实在押生活,顺利完成改造后要孝敬父母、回报社会。另外,将他们想对父母、亲友说的话,以视频的方式予以记录,将他们在押期间的生活、思想变化情况向其父母、亲友予以反馈。

“除了案件办理过程中常规的帮教活动,我院还积极开拓思路,创新工作办法,努力获得最好的帮教效果。如与社工组织、心理咨询机构、教委等签订协议,协调相关的帮教事宜,打造内容丰富全面的帮教一体化工作格局。”郭旭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