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博客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7:13:15

青少年博客

青少年博客范文篇1

(一)青少年博客发展

自从1994年,大学生JustinHall开办“Justin’sHomePage”个人网页,首次在互联网上记录日记以来,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带有个人浓厚色彩的博客席卷全球。喜爱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更是和迅捷、交互、个性鲜明的博客存在着天然的亲和力,因此,青少年“写博”也开始盛极一时了。

CNNIC2008年1月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表明,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达2.1亿。而这其中,24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50.9%,也就是说,中国一半以上的网民是24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绝对人数接近1.07亿。换一个角度来看,报告中说,中国网民中学生占到了28.8%,也就是说有6000万学生网民。由此可见,青少年网民成为中国网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青少年网民中,有不少人钟情于博客。200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青少年学生网络使用率中有22.6%的人写博客,而总体网民网络使用率中写博客的人有19.1%。青少年中开通博客的人数比总体网民高出了3个百分点。而《2007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指出:截止到2007年11月底,中国博客空间已达7282万个,博客作者人数4700万。而这一数字在2006年1月是1642万人。不到两年时间,博客作者人数增加2.86倍。在博客/个人空间应用方面,半年内有33%的青少年网民更新自己博客空间,远高于23.5%的平均水平。

尽管我国青少年博客数量还没有精确的统计,但2006年,中国少年雏鹰网在推出博客频道的140天内,日记总量突破10万篇。如今,用户数在13万左右,年龄在10-15岁的“小博客”非常活跃,并呈现急速增长之势。有关研究者指出,从年龄来看,最小为10岁左右,其中12—15岁人群相对活跃;从上网时间来看,周末上网率最高,一天上网时间集中在晚上6点到8点。[2]

(二)青少年博客类型和风格

青少年博客类型多样,主要分为青少年专属博客网站、各大门户网站开设的青少年博客专栏两大类。青少年专属博客网站较为全面地展示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场景,尤其突出和青少年学习生活直接相关的各种内容,比如学习计划、学习交流、社会实践等。相比之下,各大门户网站开设的青少年博客专栏紧紧和门户网站的风格特点相连,突出展现青少年青春活泼或者时尚另类的一面。

青少年专属博客网站,以“雏鹰网“、”中国学生网“等博客网站最具代表。如“雏鹰网”分为“文学空间站”、“心灵空间站”、“知识空间站”、“红领巾空间站”、“动漫空间站”、“游戏空间站”、“DIY空间站”、“媒体联盟空间站”、“娱乐空间站”、“小作家空间站“等不同的栏目。“中国学生网”的博客网页内容分为:随笔文章、文化知识、娱乐笑话、教育科研、校园生活、成长日记等。“中国学生博客中心”在内容设置上也大同小异,主要围绕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爱情、兴趣、读书、同学、老师、学校等几个板块来构成。而在具体的内容安排上也更加多元化,可以说,心情日记、文学创作、生活情趣、社会文艺、人文社科、幽默搞笑、科幻冥想、域外校园……无所不包。另外,“中国少年博客网”由于开博的博主们年纪都较小,其主页干脆按照小学一年级,一直到高中进行分类,以此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的需求。

和青少年专属博客网站的强烈细分化特点不同的是,一大批门户网站也正是看到博客日益提升的影响力,也开始纷纷开设青少年博客专栏。象、MSN到后来以名人博客而火起来的新浪,再到如今各大门户搜索以及社区网站如搜狐、雅虎、网易、百度、猫扑等纷纷设立自己的博客栏。以新浪的“中国学生博客联盟”为例,其主要内容有:精华博文、学生时代、文学情感、学习交流、视觉享受、谈天说地等。几个栏目的设置基本涵盖了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情感等方面的需要。至于开办博客专栏,新浪有着自己的理念:““由于中学生生活的圈子相对狭小,亦很少经历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要从所见的凡人小事中发现大主题,我们处世相对单纯,通过积极的交流易于融入生活的圈子。我们要生活的快快乐乐,相信自己。”在这类博客网站中,90后门户网也是有着独特个性的。该网站的宣传口号是:“这里有最炫的90后原创作品,由我们自己记录90后的成长,让世界了解90后,90后杂志《光颜》官方网,演绎90后盛世,期待90后的你加入我们,我们就是90后!”正如该网站自己宣传的,这里有“最炫的90后原创作品”,而这些原创作品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90后博客。90后博客从内容上看主要关注90后的生活琐事、情感记录、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内容,以突出90后的个性和风格为主旨。

近年来,青少年博客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博客数量的大大增加,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向多样化发展。青少年博客不只满足于文字的简单呈现,而越来越多的博客或者提供富有个人创作特色的图画、照片配上文字,或者展现形式多样的视频。还有一些青少年开始利用博客进行文学创作,在博客上写诗歌、写科幻小说、散文等。而从博客页面设计上看,这类博客和青少年好奇心与创造力紧密结合,页面设计生动多样,充满了浪漫、卡通、新奇等特色,这样的页面设计和青少年活泼、灵动的文字相得益彰。

二青少年为何热衷博客

很多人将2005年视为中国的博客元年,也正从这一年开始,博客开始成为各大网站的宠儿。“即使无人欣赏,也要努力开放”,博客带着它特有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融合的特性赢得了人们的瞩目。对于青少年而言,青少年本身就是接受新鲜事物的生力军,而博客作为一个典型的自媒体,实现了人们在一个网页中“想写就写”、“想编就编”、“想画就画”的愿望。博客代表的无疑是和青少年反感的“教训”、“管理”,甚至“支配”等截然不同思维方式,博客使得青少年可以实现情和情、心贴心、手拉手的交流沟通方式。自然,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博客成了青少年的朋友。总的来看,青少年亲睐于博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心理需求

博客所追求的是个人化的行为和个性化的思维,彰显的是个体的兴趣和爱好。从这个意义上看,博客的特性首先和青少年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高度吻合。

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心理意识逐渐独立发展的时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要求有自主权,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时间,甚至生活方式。自我意识的逐步确立和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使得青少年也开始逐步具备了自我评价的能力。一般而言,青少年对自我持较多的认同态度,也就是说,绝大部分青少年喜欢自己的个性。因此,青少年对那些能够凸显自我个性的渠道和方式比较容易产生兴趣,而博客就是一个彰显自我个性的媒介。

同时,青少年也是新鲜事物和时尚的忠实追随者。现代社会的消费已经超越了物质实际需求的满足,成为了符号化的物品和“意义”的消费,在这点上,青少年表现得较为突出,他们的消费行为往往是在寻找某种“感觉”或者追求某种“意义”。对于青年人来说,博客更多的存在意义或许在于它意味着时尚、跟随潮流,意味着某种品味。因此,当“今天你博客”了吗成为一种时尚的问候语之后,无疑对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刺激。

青少年的另一个心理特征就是创造力较强。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工具,开发了各式各样的功能,这些功能能够满足青少年创新的心理需求。比如例如新浪博客开设了“快速通道、文章管理、好友管理、自定义设置、BLOG信息设置、我的播客”六大类功能,每类功能又分为数量不等的子功能,比如,“文章管理”又细分为“发表文章、管理文章、管理分类、管理连载、管理评论、管理留言、管理标签”7类子功能。选择模板”为用户提供了“自定义模板”、“快速更换模板”功能,“自定义模板”提供了“模板DIY”界面,博主可以在数千种变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加以搭配,使其更加个性。“快速更换模板”功能是自动生成的,新浪提供了“浪漫温馨、活泼可爱、另类空间、魔兽风格、音乐旋风、足球世界、节日表情”七大类模板共103种。博客网站的多功能化为青少年实现自我创造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

(二)娱乐需求

追求娱乐、休闲和游戏是人的本性,在这点上,青少年也不例外。德国美育学家席勒认为只有当人在游戏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纯粹的人。并进一步指出,完美的人生,需要以超功利性的、自由自觉的“游戏冲动”来调节和统一人身上所具有的本能性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闲暇时间和娱乐活动同样重要。健康的娱乐活动能够使青少年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享受文化和艺术所带来的精神食粮,从中获取利于个人成长的东西。互联网的出现不仅具有传统媒介的基本功能,而且在娱乐功能上结合地最为完美,它通过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全息图像等方式进行组合传播,提供给人们更具感染力和互动性的娱乐方式。因此,网络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方式,更是青少年自我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一种拓展。

相比其他的娱乐方式,大多数时候的娱乐是来自外在的娱乐,比如,音乐、电影、电视、网络游戏等等,但是很少有娱乐是来自人们心灵深处的自娱自乐。而博客却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自我娱乐的欲望。可以说,博客是通过语言符号的编码实现的游戏。一位记者说过,写博客,第一不想把它当作负担,因为这是件自愿的事情;第二希望写一些有趣的东西,因为写的时候就是放松自己的过程。[3]通过语言符号的编码和建构,博客就好比是人们搭建的自己的一个院子,在里面可以让自我的灵魂透透气,出点汗。青少年通过博客,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自我娱乐的目的。

不仅如此,博客内容相当多的内容都是关于影视明星和知名人物的,这也充分体现出博客的定位策略就是充满了时尚感和娱乐性的。年轻人本来就是追逐偶像最卖力的群体,自然也就成为了网络各种论坛和博客使用的主体力量。比如,韩寒、郭敬明本来是以“少年作家”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在他们的博客中,他们似乎更愿意照片,文字也大多围绕游乐生活、日常琐事展开。大多数关注他们的网民也乐于和人们交流追星的感受,谈论的话题也在围绕这些作家谁更帅写,谁更有号召力等问题。不难看出,内容娱乐化、偶像化成为博客重要的编码内容。

(三)群体认同的需求

“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4]在这点上,作为青少年的群体也概莫能外。青少年的博客还不仅仅在于满足心理上求新、求异和娱乐的需求,从更深的层面来看,青少年同样是因循既定意义的动物,也需要相互之间的交流。不仅如此,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人际交往需要往往表现得更为强烈和迫切。自从网络出现以后,围绕网络对青少年造成影响的研究虽然不胜枚举,然而,这些研究基本关注的都是网络对青少年人际交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网络致使青少年人际关系冷漠,诱发心理和人格障碍等问题。这些研究诚然有重要的价值,但是不可否认,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试想有一天,网络上的人际交流也有可能会成为人们生活中日常交流的一种方式,因此,这就提醒我们应该对网络中的人际交流给予正面积极的回应。

传统的社会交往所受到的限制较多,交往对象基本以家人、同事、朋友、同学为主。因此社会分化不是太明显,人际交往的原则可以依靠传统的人伦道德等基本原则。但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社会分化变得剧烈,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差异也较为明显,这些都可能导致即使是亲人、朋友之间也会出现交流的困难,这就使得人们交流圈子缩小,交流也变得愈加困难。而网络的自由、开放和平等性,无形当中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随心所欲交流看法和观点的场所,而且这种交往不必背上过多的心理负担,也没有过多的伦理道德义务需要承担。齐美尔将社交作为一种纯粹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人们假装都是平起平坐的;同时每一个人又似乎对其他人予以格外的尊重”。[5]因此,这种较为模式很快受到人们的青睐。

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客的出现,构筑起的就是青少年们想象中的一个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为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提供了共同的沟通互动和意义交流的情景,使得进入到这个共同体当中的人们自然而然建立了一种“归属感”。就像有孩子在博客中所说的:“有的事情跟爸爸妈妈没法说,有时他们也没有时间细细听我说,在博客上写出来,期待着网友的回复和讨论,很舒服很开心。”[6]在这个新的“共同体”中畅所欲言,让孩子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总而言之,青少年热衷博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青少年从最初对博客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的好奇、探寻,到将博客作为娱乐方式的一种,进而发展到通过博客寻求心理沟通和群体认同,这个过程也是青少年对博客逐步加深了解和运用的过程。

三青少年博客的社会文化意义

要考察青少年博客的社会文化意义,必须先回到传媒和社会本身的讨论上。可以说,传播方式和传媒必然与一定的社会发展相关联,换言之,社会整体性的发展还必须依赖于社会生活的实践和传媒表现的互动,如果没有这一互动过程,传媒只能是外在于社会生活的异物,不具有独立重组社会的力量。[7]从这个角度来说,博客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就成了了解一个社会或群体文化变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或者也可以说,博客的出现可能会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生动和丰富的互动关系。因此,青少年博客也就被赋予了较强的社会文化意义。

(一)确认青少年的社会身份

一般而言,对于一个拥有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社会来说,这些媒介及其负载的信息将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要素,这些新的要素得以生产和迅速广泛地传播,使得社会在各个层面都发生或快或慢的变化。青少年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仅对新的文化要素有着较强的敏感度和接受力,而且还具备较强的使用新鲜事物的基本能力。而在以往对青少年和媒介关系的研究中,人们较多的关注于现代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在面对各种新兴媒介和多样信息时更多扮演的是“冲击—回应”的被动性角色。

然而,从社会结构的层面来说,现代社会的变动剧烈,各个阶层分化明显,各个层面都可能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中,信息在社会中的合理流动,已经成为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一个信息传播系统中传受双方是否拥有同等的机会和权利,将成为保障这个信息系统平衡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青少年不仅需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的信息,同样也需要一个发表自己声音的渠道和方式。

从前面对青少年博客的类型分析中就可以看到,青少年博客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最为集中的话题主要包括学习、生活、爱情、兴趣、读书、同学、老师、学校等常见内容,这些内容多为青少年互相倾吐心声、交流情感之用。除此之外,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些青少年博客内容也力图发挥博客“自媒体”的优势,也尝试自己的声音和信息。比如新浪“中国学生博客联盟”客文章“中美《小学生守则》比较”、“中国春节习俗、文化意义及改革、保护措施!”、“杰出青少年的62个成功细节”、“地震中的那些感人话语……”等博文,可以看出,一些青少年在利用博客发表对教育、文化、职业,甚至灾难等事件和问题的看法,并努力使自己也成为一个信息的媒体。又如,近年来一个很流行的少年博客“猴哥的快乐生活”,年方四岁的小博主在博客上发表各种充满童真的奇思妙想,在“猴哥”的引领下,读者可以知道“祖孙节”、小朋友的“上课记”、孩子严重的“淑女”等等日常趣事。在博客中,她这样介绍自己:“活泼好动、口齿伶俐,会弹钢琴,喜欢唱歌跳舞,认识好多字,会在电脑上玩游戏、听音乐、学外语,拼音会的越来越多了,博客写得也越来越快了,但是其他的复杂事情还得靠大人帮忙。”“猴哥”的文字稚嫩单纯,但依然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当然,尽管博客一般只能吸引某一社会群体,但是,在某种意义上青少年博客也推进了边缘性群体和社会主流群体话语交流的平等化趋势。这点即便在美国也不例外,美国大约有57%的上网少年是内容创造者,这个数字占到年龄在12岁至17岁的1200万青少年的半数,他们在网络中主要从事的活动有:在一个个人主页上创作或工作;在一个学校、朋友或组织的主页上创作或工作;分享原创内容,如艺术品、图片、文章或网上视频;将网上内容重新糅合成一个新作品。[8]

作为青少年的群体无疑是处于社会结构中的边缘性群体,从常规来看,他们往往都是在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社会的不同力量都在对青少年的一言一行进行规约和限制,而人们也较少直接从青少年的角度出发来制订社会规约或游戏规则,因而青少年在信息和媒体资源占有上显然处于弱势的地位。然而,随着社会向多元化方向的发展,势必使我们要考虑到这个社会中任何一个群体的要求和特点。青少年博客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社会边缘性群体对信息资源的占有了改变。虽然说,青少年博客毕竟是少数,但是,“当少数与多数保持一致时,少数是无足轻重的,它甚至算不上是少数;但是当少数以自身的重量凝聚在一起时,便不可抗拒”。[9]青少年博客发挥的正是青少年的“集体智慧”,它们在网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传播生态,甚至形成一股不容小觑的传播力量。

进一步而言,青少年对博客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传播系统不平衡的状态。但是,这种改变也许并不一定是青少年积极自觉的行为,他们使用博客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通过博客确认自己的社会身份,并寻求能够“理解”自己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就好像是一个无形的空间,提供给人们相互依靠、忏悔,甚至同情、倾听等不同的感受。而且,这个“共同体”会告诉身处其中的人:在我们悲伤失意的时候,总会有人紧紧握住我们的手。而这样的心理感受,正是青少年自我身份得以确立,共同群体得以建立的基础。

(二)建构青少年的文化符号

格尔茨曾指出,文化“是指从历史沿袭下来的体现于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体系表达的传承概念体系,人们以此达到沟通、延存和发展他们对生活的知识和态度。”[10]显然,文化具有传承性,然而,在不同的社会中,文化传承的方式有所不同。传统社会中的文化主要表现为一种“前喻文化”,即经验文化或老年人的文化,老人是这一文化类型中的主要角色,年轻人只能是听众。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阶段,文化表现为“并喻文化”,这时老年人和年轻人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而在现代社会,文化成为“后喻文化”,这时年轻人成为文化的主角。“后喻文化”又称为“青年文化”,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世界性社区的出现,整个人类第一次共同生活在一个能够共享信息资源、交流看法的社会中。现代化的通讯传播手段和交通工具使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人都能知道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11]无疑,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后喻文化”的时代,原来那种自上而下的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往日的魅力,社会的文化传递机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可否认,在“后喻文化”的形成中,现代传媒和信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信息交往的日益频繁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老一辈人在新的信息时代和科技方面越来越趋于弱势,接受新的知识更加趋向于被动。相比之下,年轻人更能积极主动地寻找新的信息和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并且能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与手段来改变自身的环境。因此,年轻人在积极吸收新文化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网络作为“后喻文化”中一个典型的代表,使得年轻人对文化的习得和认识不再仅仅来源于老一辈人或者“传统”。网络和博客正是年轻人积极利用身边资源和条件,以获得自身更大发展空间的一个例证。

更进一步来看,文化不仅能够沿袭传承,还能够进行新的符号意义的建构。在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如果不能建立一个平衡稳定的传播系统,不能使信息在该社会中合理地流动,那么,传统与现代、社会整体和个体等各个方面可能会趋于紧张的状态。博客在这里起到了一个中间缓和地带的作用。博客通过自己的“解码”和“编码”方式,将来自外界的各类信息经过筛选、加工和处理,用自己的方式发挥出其文化符号的基本功能。

可以说,青少年博客作为青少年群体价值观及其创造力不断推陈出新的外化表达,逐渐成为流行于青少年文化群落的一种符号和装饰,而青少年也试图以此标新立异,引人瞩目。一份调查表明,一些“学生们在网上写博客,他们的文字可能被好几亿人看到,而他们想做的却无非是吸引几个同桌的注意力!”[12]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写博客就意味着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博客就像一只水晶鞋,任何一个人穿上它都可能成为时尚的宠儿”。[13]博客是一种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方式,通过博客的独特个性去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是一种自我欣赏的表现和被观望的期待。正是在这样的心理欲求中,通过制作博客,青少年能够增强对自我的关注,提高自我形象,并深切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注视。于是,写博客逐渐演化为了青少年一股流行的风潮,并渐渐成为代表青少年时尚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三)形成青少年新的消费方式

按照功能主义的传播理论,一般把传媒看作是不偏不倚的传播工具。然而,随着当代社会的整体结构的变化,社会中媒体的组织、性质及传播方式都和传统社会中的媒体有着根本的不同。当代媒体的无所不在使它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各种媒体以如此多的方式,在如此多的不同地方,介入到如此众多的人的日常生活中。到2008年7月24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我国网民达到2.53亿人,数量居世界第一。可以想象,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各类媒体的广泛普及,当代社会中的消费也发生着变化,消费活动已经不完全等同于古典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的消费,既不属于一般商品经济生产的过程,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而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媒体不再仅仅只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媒体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消费品。这种消费品实质上就是一种文化消费,人们消费的是这类产品中的“意义”和“感受”。

由此,博客的出现对于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还在于形成了青少年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互联网中,每个人都有着双重的身份,既可以生产信息,又可以消费信息。这个特点,在博客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人们在自己的博客空间里随意地书写自己的感情,或者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无疑,在这个空间里媒介接收者也就等同于信息生产活动,他们生产着一些适合这个空间消费的媒介产品;同时,作为信息的接受者的博客作者,也在互联网这个媒介空间里,寻找着适合自己口味和兴趣的媒介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着自己的不同的符号的解码,从而使这些媒介信息产品真正的成为一个完整的产品。

当然,博客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必定伴随着一定的消费支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上网开通博客的青少年一般都生活在城镇家庭中,而这样的家庭基本都能够支付日常上网的费用。但是,但是,这个支出还不是首先由金钱来决定的,还有时间上的支出。尽管大多数开博的青少年可能没有计算过上网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价值,但是,从他们的价值观来看,通过博客得到的一种享受和自由,本身就是一种获得。而提供博客这种消费方式或消费产品的网络设计者和网络运营商也就利用使用者的这种心理来获得经济利益。

既然是消费,必定和情感的体验紧密相连。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某种需要,或者是生理上的,也或者是心理上的。对于青少年来说,开通博客并不一定带有非常明确的目的,事实上,相当比部分青少年写博客最初的动机某过于赶时髦,比如一个已经有着将近三年写博经历的16岁高中生认为:“我是2005年3月开始写博客的,当时不知道博客是什么,因为好奇就注册了一个,发现很有意思。”[14]而在很多写博的年轻人看来,不写博客似乎就意味着落伍。可以看出,博客的消费方式带有一种炫耀式的成分。青少年的炫耀消费是一种虚荣消费,注重的是商品的符号价值而非使用价值,消费的意图不在于物质的使用性,而在于商品中所象征的人的关系和差别性,从而达到一种心理的满足,以此寻求他人和社会的认同及肯定。

四结语

青少年博客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真实自我,发挥个人特性的渠道,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建立了青少年一种新的文化符号。但是,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青少年过多地沉溺于网络和博客,会减少与家人和朋友共度的时光,导致他们心理健康程度下降,而虚拟的网络交流给人心理满足的程度远远不及实质性的交流。甚至有专家认为,青少年们在博客上写下纷繁芜杂的东西,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不良影响。不仅如此,有人利用博客在网上引诱青少年进行犯罪,这是最令人担心的。一名网络安全专家警告,当青少年们在网上写博客或者贴自己的照片时,他们并不知道有多少犯罪分子在网上游荡。一旦发现目标,这些犯罪分子很可能会通过电子邮件引诱青少年见面。

不可否认,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等特点,很难保证网络平台不被一些心怀不轨的人所利用。因此,博客要真正承担起健康积极的文化影响职责,还有赖于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甚至媒介文化的培育,而在这点上,任重而道远。

[注释]

[1]孙信茹:云南大学新闻系讲师,人类学博士;杨星星:云南大学新闻系副教授。

[2]陈磊《青少年对博客的心理依赖易致现实感缺失》,《科技日报》北京2006年,3月13日。

[3]蒋原伦、张柠主编,《媒介批评》(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4](日)绫部恒雄编,《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152页。

[5](美)戈夫曼著,徐江敏等译,《日常接触》,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地6页。

[6]江嫣,《青少年写博教育新空间等待“指正”》,2008年1月26日《中国教育报》。

[7]参见潘忠党,《电视•时空•流行现象》,马戎、周星主编《田野工作与文化自觉》,群言出版社,1998年版,第1400页。

[8]刘津著《博客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1页。

[9](美)梭罗,《公民的不服从》,《美国读本》,林本椿等译,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65页。

[10](美)格尔茨著,纳日碧力戈等译:《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3页。

[11]夏建中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90页。

[12]江嫣,《青少年写博教育新空间等待“指正”》,2008年1月26日《中国教育报》。

[13]蒋原伦、张柠主编,《媒介批评》(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1页。

[14]江嫣,《青少年写博教育新空间等待“指正”》,2008年1月26日《中国教育报》。

关键词:青少年博客社会身份文化符号消费方式

青少年博客范文篇2

[摘要]:

近年来,博客成为青少年表达自我的一种重要渠道,社会各界也对青少年的博客使用行为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但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博客对青少年所带来的负面或消极的影响上,而对博客带给青少年的社会文化影响却关注较少。事实上,在这个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青少年对博客的接受和使用并非是全然被动的。面对海量和信息和类型庞杂的媒体,青少年也不再只是充当简单的“冲击—回应”的被动性角色。青少年同样可以运用网络和博客发出自己的声音,确立自我身份的认同,进而塑造属于自己的文化。

引言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行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如何解决青少年过度沉溺网络、盲目上网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等问题上。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在探讨如何使青少年积极合理地运用网络,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和环境。总的来看,研究者大都关注在网络对青少年所带来的负面或消极的影响上,而对网络带给青少年的社会文化影响却关注较小。事实上,在今天,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表达自我的重要渠道。而在这个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青少年对网络的接受和使用并非是全然被动的。面对海量的信息和类型庞杂的媒体,青少年也不再只是充当简单的“冲击—回应”的被动性角色。青少年同样可以运用网络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确认自我身份的认同,进而塑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在这方面,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博客表现的最为突出。

一中国青少年博客现状

(一)青少年博客发展

自从1994年,大学生JustinHall开办“Justin’sHomePage”个人网页,首次在互联网上记录日记以来,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带有个人浓厚色彩的博客席卷全球。喜爱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更是和迅捷、交互、个性鲜明的博客存在着天然的亲和力,因此,青少年“写博”也开始盛极一时了。

CNNIC2008年1月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表明,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达2.1亿。而这其中,24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50.9%,也就是说,中国一半以上的网民是24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绝对人数接近1.07亿。换一个角度来看,报告中说,中国网民中学生占到了28.8%,也就是说有6000万学生网民。由此可见,青少年网民成为中国网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青少年网民中,有不少人钟情于博客。200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青少年学生网络使用率中有22.6%的人写博客,而总体网民网络使用率中写博客的人有19.1%。青少年中开通博客的人数比总体网民高出了3个百分点。而《2007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指出:截止到2007年11月底,中国博客空间已达7282万个,博客作者人数4700万。而这一数字在2006年1月是1642万人。不到两年时间,博客作者人数增加2.86倍。在博客/个人空间应用方面,半年内有33%的青少年网民更新自己博客空间,远高于23.5%的平均水平。

尽管我国青少年博客数量还没有精确的统计,但2006年,中国少年雏鹰网在推出博客频道的140天内,日记总量突破10万篇。如今,用户数在13万左右,年龄在10-15岁的“小博客”非常活跃,并呈现急速增长之势。有关研究者指出,从年龄来看,最小为10岁左右,其中12—15岁人群相对活跃;从上网时间来看,周末上网率最高,一天上网时间集中在晚上6点到8点。[2]

(二)青少年博客类型和风格

青少年博客类型多样,主要分为青少年专属博客网站、各大门户网站开设的青少年博客专栏两大类。青少年专属博客网站较为全面地展示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场景,尤其突出和青少年学习生活直接相关的各种内容,比如学习计划、学习交流、社会实践等。相比之下,各大门户网站开设的青少年博客专栏紧紧和门户网站的风格特点相连,突出展现青少年青春活泼或者时尚另类的一面。

青少年专属博客网站,以“雏鹰网“、”中国学生网“等博客网站最具代表。如“雏鹰网”分为“文学空间站”、“心灵空间站”、“知识空间站”、“红领巾空间站”、“动漫空间站”、“游戏空间站”、“DIY空间站”、“媒体联盟空间站”、“娱乐空间站”、“小作家空间站“等不同的栏目。“中国学生网”的博客网页内容分为:随笔文章、文化知识、娱乐笑话、教育科研、校园生活、成长日记等。“中国学生博客中心”在内容设置上也大同小异,主要围绕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爱情、兴趣、读书、同学、老师、学校等几个板块来构成。而在具体的内容安排上也更加多元化,可以说,心情日记、文学创作、生活情趣、社会文艺、人文社科、幽默搞笑、科幻冥想、域外校园……无所不包。另外,“中国少年博客网”由于开博的博主们年纪都较小,其主页干脆按照小学一年级,一直到高中进行分类,以此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的需求。

和青少年专属博客网站的强烈细分化特点不同的是,一大批门户网站也正是看到博客日益提升的影响力,也开始纷纷开设青少年博客专栏。象、MSN到后来以名人博客而火起来的新浪,再到如今各大门户搜索以及社区网站如搜狐、雅虎、网易、百度、猫扑等纷纷设立自己的博客栏。以新浪的“中国学生博客联盟”为例,其主要内容有:精华博文、学生时代、文学情感、学习交流、视觉享受、谈天说地等。几个栏目的设置基本涵盖了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情感等方面的需要。至于开办博客专栏,新浪有着自己的理念:““由于中学生生活的圈子相对狭小,亦很少经历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要从所见的凡人小事中发现大主题,我们处世相对单纯,通过积极的交流易于融入生活的圈子。我们要生活的快快乐乐,相信自己。”在这类博客网站中,90后门户网也是有着独特个性的。该网站的宣传口号是:“这里有最炫的90后原创作品,由我们自己记录90后的成长,让世界了解90后,90后杂志《光颜》官方网,演绎90后盛世,期待90后的你加入我们,我们就是90后!”正如该网站自己宣传的,这里有“最炫的90后原创作品”,而这些原创作品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90后博客。90后博客从内容上看主要关注90后的生活琐事、情感记录、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内容,以突出90后的个性和风格为主旨。

近年来,青少年博客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博客数量的大大增加,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向多样化发展。青少年博客不只满足于文字的简单呈现,而越来越多的博客或者提供富有个人创作特色的图画、照片配上文字,或者展现形式多样的视频。还有一些青少年开始利用博客进行文学创作,在博客上写诗歌、写科幻小说、散文等。而从博客页面设计上看,这类博客和青少年好奇心与创造力紧密结合,页面设计生动多样,充满了浪漫、卡通、新奇等特色,这样的页面设计和青少年活泼、灵动的文字相得益彰。

二青少年为何热衷博客

很多人将2005年视为中国的博客元年,也正从这一年开始,博客开始成为各大网站的宠儿。“即使无人欣赏,也要努力开放”,博客带着它特有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融合的特性赢得了人们的瞩目。对于青少年而言,青少年本身就是接受新鲜事物的生力军,而博客作为一个典型的自媒体,实现了人们在一个网页中“想写就写”、“想编就编”、“想画就画”的愿望。博客代表的无疑是和青少年反感的“教训”、“管理”,甚至“支配”等截然不同思维方式,博客使得青少年可以实现情和情、心贴心、手拉手的交流沟通方式。自然,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博客成了青少年的朋友。总的来看,青少年亲睐于博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心理需求

博客所追求的是个人化的行为和个性化的思维,彰显的是个体的兴趣和爱好。从这个意义上看,博客的特性首先和青少年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高度吻合。

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心理意识逐渐独立发展的时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要求有自主权,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时间,甚至生活方式。自我意识的逐步确立和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使得青少年也开始逐步具备了自我评价的能力。一般而言,青少年对自我持较多的认同态度,也就是说,绝大部分青少年喜欢自己的个性。因此,青少年对那些能够凸显自我个性的渠道和方式比较容易产生兴趣,而博客就是一个彰显自我个性的媒介。

同时,青少年也是新鲜事物和时尚的忠实追随者。现代社会的消费已经超越了物质实际需求的满足,成为了符号化的物品和“意义”的消费,在这点上,青少年表现得较为突出,他们的消费行为往往是在寻找某种“感觉”或者追求某种“意义”。对于青年人来说,博客更多的存在意义或许在于它意味着时尚、跟随潮流,意味着某种品味。因此,当“今天你博客”了吗成为一种时尚的问候语之后,无疑对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刺激。

青少年的另一个心理特征就是创造力较强。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工具,开发了各式各样的功能,这些功能能够满足青少年创新的心理需求。比如例如新浪博客开设了“快速通道、文章管理、好友管理、自定义设置、BLOG信息设置、我的播客”六大类功能,每类功能又分为数量不等的子功能,比如,“文章管理”又细分为“发表文章、管理文章、管理分类、管理连载、管理评论、管理留言、管理标签”7类子功能。选择模板”为用户提供了“自定义模板”、“快速更换模板”功能,“自定义模板”提供了“模板DIY”界面,博主可以在数千种变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加以搭配,使其更加个性。“快速更换模板”功能是自动生成的,新浪提供了“浪漫温馨、活泼可爱、另类空间、魔兽风格、音乐旋风、足球世界、节日表情”七大类模板共103种。博客网站的多功能化为青少年实现自我创造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

(二)娱乐需求

追求娱乐、休闲和游戏是人的本性,在这点上,青少年也不例外。德国美育学家席勒认为只有当人在游戏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纯粹的人。并进一步指出,完美的人生,需要以超功利性的、自由自觉的“游戏冲动”来调节和统一人身上所具有的本能性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闲暇时间和娱乐活动同样重要。健康的娱乐活动能够使青少年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享受文化和艺术所带来的精神食粮,从中获取利于个人成长的东西。互联网的出现不仅具有传统媒介的基本功能,而且在娱乐功能上结合地最为完美,它通过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全息图像等方式进行组合传播,提供给人们更具感染力和互动性的娱乐方式。因此,网络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方式,更是青少年自我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一种拓展。

相比其他的娱乐方式,大多数时候的娱乐是来自外在的娱乐,比如,音乐、电影、电视、网络游戏等等,但是很少有娱乐是来自人们心灵深处的自娱自乐。而博客却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自我娱乐的欲望。可以说,博客是通过语言符号的编码实现的游戏。一位记者说过,写博客,第一不想把它当作负担,因为这是件自愿的事情;第二希望写一些有趣的东西,因为写的时候就是放松自己的过程。[3]通过语言符号的编码和建构,博客就好比是人们搭建的自己的一个院子,在里面可以让自我的灵魂透透气,出点汗。青少年通过博客,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自我娱乐的目的。

不仅如此,博客内容相当多的内容都是关于影视明星和知名人物的,这也充分体现出博客的定位策略就是充满了时尚感和娱乐性的。年轻人本来就是追逐偶像最卖力的群体,自然也就成为了网络各种论坛和博客使用的主体力量。比如,韩寒、郭敬明本来是以“少年作家”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在他们的博客中,他们似乎更愿意照片,文字也大多围绕游乐生活、日常琐事展开。大多数关注他们的网民也乐于和人们交流追星的感受,谈论的话题也在围绕这些作家谁更帅写,谁更有号召力等问题。不难看出,内容娱乐化、偶像化成为博客重要的编码内容。

(三)群体认同的需求

“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4]在这点上,作为青少年的群体也概莫能外。青少年的博客还不仅仅在于满足心理上求新、求异和娱乐的需求,从更深的层面来看,青少年同样是因循既定意义的动物,也需要相互之间的交流。不仅如此,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人际交往需要往往表现得更为强烈和迫切。自从网络出现以后,围绕网络对青少年造成影响的研究虽然不胜枚举,然而,这些研究基本关注的都是网络对青少年人际交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网络致使青少年人际关系冷漠,诱发心理和人格障碍等问题。这些研究诚然有重要的价值,但是不可否认,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试想有一天,网络上的人际交流也有可能会成为人们生活中日常交流的一种方式,因此,这就提醒我们应该对网络中的人际交流给予正面积极的回应。

传统的社会交往所受到的限制较多,交往对象基本以家人、同事、朋友、同学为主。因此社会分化不是太明显,人际交往的原则可以依靠传统的人伦道德等基本原则。但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社会分化变得剧烈,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差异也较为明显,这些都可能导致即使是亲人、朋友之间也会出现交流的困难,这就使得人们交流圈子缩小,交流也变得愈加困难。而网络的自由、开放和平等性,无形当中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随心所欲交流看法和观点的场所,而且这种交往不必背上过多的心理负担,也没有过多的伦理道德义务需要承担。齐美尔将社交作为一种纯粹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人们假装都是平起平坐的;同时每一个人又似乎对其他人予以格外的尊重”。[5]因此,这种较为模式很快受到人们的青睐。

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客的出现,构筑起的就是青少年们想象中的一个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为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提供了共同的沟通互动和意义交流的情景,使得进入到这个共同体当中的人们自然而然建立了一种“归属感”。就像有孩子在博客中所说的:“有的事情跟爸爸妈妈没法说,有时他们也没有时间细细听我说,在博客上写出来,期待着网友的回复和讨论,很舒服很开心。”[6]在这个新的“共同体”中畅所欲言,让孩子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总而言之,青少年热衷博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青少年从最初对博客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的好奇、探寻,到将博客作为娱乐方式的一种,进而发展到通过博客寻求心理沟通和群体认同,这个过程也是青少年对博客逐步加深了解和运用的过程。

三青少年博客的社会文化意义

要考察青少年博客的社会文化意义,必须先回到传媒和社会本身的讨论上。可以说,传播方式和传媒必然与一定的社会发展相关联,换言之,社会整体性的发展还必须依赖于社会生活的实践和传媒表现的互动,如果没有这一互动过程,传媒只能是外在于社会生活的异物,不具有独立重组社会的力量。[7]从这个角度来说,博客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就成了了解一个社会或群体文化变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或者也可以说,博客的出现可能会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生动和丰富的互动关系。因此,青少年博客也就被赋予了较强的社会文化意义。

(一)确认青少年的社会身份

一般而言,对于一个拥有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社会来说,这些媒介及其负载的信息将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要素,这些新的要素得以生产和迅速广泛地传播,使得社会在各个层面都发生或快或慢的变化。青少年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仅对新的文化要素有着较强的敏感度和接受力,而且还具备较强的使用新鲜事物的基本能力。而在以往对青少年和媒介关系的研究中,人们较多的关注于现代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在面对各种新兴媒介和多样信息时更多扮演的是“冲击—回应”的被动性角色。

然而,从社会结构的层面来说,现代社会的变动剧烈,各个阶层分化明显,各个层面都可能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中,信息在社会中的合理流动,已经成为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一个信息传播系统中传受双方是否拥有同等的机会和权利,将成为保障这个信息系统平衡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青少年不仅需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的信息,同样也需要一个发表自己声音的渠道和方式。

从前面对青少年博客的类型分析中就可以看到,青少年博客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最为集中的话题主要包括学习、生活、爱情、兴趣、读书、同学、老师、学校等常见内容,这些内容多为青少年互相倾吐心声、交流情感之用。除此之外,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些青少年博客内容也力图发挥博客“自媒体”的优势,也尝试自己的声音和信息。比如新浪“中国学生博客联盟”客文章“中美《小学生守则》比较”、“中国春节习俗、文化意义及改革、保护措施!”、“杰出青少年的62个成功细节”、“地震中的那些感人话语……”等博文,可以看出,一些青少年在利用博客发表对教育、文化、职业,甚至灾难等事件和问题的看法,并努力使自己也成为一个信息的媒体。又如,近年来一个很流行的少年博客“猴哥的快乐生活”,年方四岁的小博主在博客上发表各种充满童真的奇思妙想,在“猴哥”的引领下,读者可以知道“祖孙节”、小朋友的“上课记”、孩子严重的“淑女”等等日常趣事。在博客中,她这样介绍自己:“活泼好动、口齿伶俐,会弹钢琴,喜欢唱歌跳舞,认识好多字,会在电脑上玩游戏、听音乐、学外语,拼音会的越来越多了,博客写得也越来越快了,但是其他的复杂事情还得靠大人帮忙。”“猴哥”的文字稚嫩单纯,但依然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当然,尽管博客一般只能吸引某一社会群体,但是,在某种意义上青少年博客也推进了边缘性群体和社会主流群体话语交流的平等化趋势。这点即便在美国也不例外,美国大约有57%的上网少年是内容创造者,这个数字占到年龄在12岁至17岁的1200万青少年的半数,他们在网络中主要从事的活动有:在一个个人主页上创作或工作;在一个学校、朋友或组织的主页上创作或工作;分享原创内容,如艺术品、图片、文章或网上视频;将网上内容重新糅合成一个新作品。[8]

作为青少年的群体无疑是处于社会结构中的边缘性群体,从常规来看,他们往往都是在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社会的不同力量都在对青少年的一言一行进行规约和限制,而人们也较少直接从青少年的角度出发来制订社会规约或游戏规则,因而青少年在信息和媒体资源占有上显然处于弱势的地位。然而,随着社会向多元化方向的发展,势必使我们要考虑到这个社会中任何一个群体的要求和特点。青少年博客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社会边缘性群体对信息资源的占有了改变。虽然说,青少年博客毕竟是少数,但是,“当少数与多数保持一致时,少数是无足轻重的,它甚至算不上是少数;但是当少数以自身的重量凝聚在一起时,便不可抗拒”。[9]青少年博客发挥的正是青少年的“集体智慧”,它们在网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传播生态,甚至形成一股不容小觑的传播力量。

进一步而言,青少年对博客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传播系统不平衡的状态。但是,这种改变也许并不一定是青少年积极自觉的行为,他们使用博客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通过博客确认自己的社会身份,并寻求能够“理解”自己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就好像是一个无形的空间,提供给人们相互依靠、忏悔,甚至同情、倾听等不同的感受。而且,这个“共同体”会告诉身处其中的人:在我们悲伤失意的时候,总会有人紧紧握住我们的手。而这样的心理感受,正是青少年自我身份得以确立,共同群体得以建立的基础。

(二)建构青少年的文化符号

格尔茨曾指出,文化“是指从历史沿袭下来的体现于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体系表达的传承概念体系,人们以此达到沟通、延存和发展他们对生活的知识和态度。”[10]显然,文化具有传承性,然而,在不同的社会中,文化传承的方式有所不同。传统社会中的文化主要表现为一种“前喻文化”,即经验文化或老年人的文化,老人是这一文化类型中的主要角色,年轻人只能是听众。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阶段,文化表现为“并喻文化”,这时老年人和年轻人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而在现代社会,文化成为“后喻文化”,这时年轻人成为文化的主角。“后喻文化”又称为“青年文化”,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世界性社区的出现,整个人类第一次共同生活在一个能够共享信息资源、交流看法的社会中。现代化的通讯传播手段和交通工具使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人都能知道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11]无疑,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后喻文化”的时代,原来那种自上而下的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往日的魅力,社会的文化传递机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可否认,在“后喻文化”的形成中,现代传媒和信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信息交往的日益频繁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老一辈人在新的信息时代和科技方面越来越趋于弱势,接受新的知识更加趋向于被动。相比之下,年轻人更能积极主动地寻找新的信息和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并且能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与手段来改变自身的环境。因此,年轻人在积极吸收新文化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网络作为“后喻文化”中一个典型的代表,使得年轻人对文化的习得和认识不再仅仅来源于老一辈人或者“传统”。网络和博客正是年轻人积极利用身边资源和条件,以获得自身更大发展空间的一个例证。

更进一步来看,文化不仅能够沿袭传承,还能够进行新的符号意义的建构。在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如果不能建立一个平衡稳定的传播系统,不能使信息在该社会中合理地流动,那么,传统与现代、社会整体和个体等各个方面可能会趋于紧张的状态。博客在这里起到了一个中间缓和地带的作用。博客通过自己的“解码”和“编码”方式,将来自外界的各类信息经过筛选、加工和处理,用自己的方式发挥出其文化符号的基本功能。

可以说,青少年博客作为青少年群体价值观及其创造力不断推陈出新的外化表达,逐渐成为流行于青少年文化群落的一种符号和装饰,而青少年也试图以此标新立异,引人瞩目。一份调查表明,一些“学生们在网上写博客,他们的文字可能被好几亿人看到,而他们想做的却无非是吸引几个同桌的注意力!”[12]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写博客就意味着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博客就像一只水晶鞋,任何一个人穿上它都可能成为时尚的宠儿”。[13]博客是一种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方式,通过博客的独特个性去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是一种自我欣赏的表现和被观望的期待。正是在这样的心理欲求中,通过制作博客,青少年能够增强对自我的关注,提高自我形象,并深切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注视。于是,写博客逐渐演化为了青少年一股流行的风潮,并渐渐成为代表青少年时尚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三)形成青少年新的消费方式

按照功能主义的传播理论,一般把传媒看作是不偏不倚的传播工具。然而,随着当代社会的整体结构的变化,社会中媒体的组织、性质及传播方式都和传统社会中的媒体有着根本的不同。当代媒体的无所不在使它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各种媒体以如此多的方式,在如此多的不同地方,介入到如此众多的人的日常生活中。到2008年7月24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我国网民达到2.53亿人,数量居世界第一。可以想象,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各类媒体的广泛普及,当代社会中的消费也发生着变化,消费活动已经不完全等同于古典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的消费,既不属于一般商品经济生产的过程,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而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媒体不再仅仅只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媒体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消费品。这种消费品实质上就是一种文化消费,人们消费的是这类产品中的“意义”和“感受”。

由此,博客的出现对于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还在于形成了青少年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互联网中,每个人都有着双重的身份,既可以生产信息,又可以消费信息。这个特点,在博客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人们在自己的博客空间里随意地书写自己的感情,或者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无疑,在这个空间里媒介接收者也就等同于信息生产活动,他们生产着一些适合这个空间消费的媒介产品;同时,作为信息的接受者的博客作者,也在互联网这个媒介空间里,寻找着适合自己口味和兴趣的媒介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着自己的不同的符号的解码,从而使这些媒介信息产品真正的成为一个完整的产品。

当然,博客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必定伴随着一定的消费支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上网开通博客的青少年一般都生活在城镇家庭中,而这样的家庭基本都能够支付日常上网的费用。但是,但是,这个支出还不是首先由金钱来决定的,还有时间上的支出。尽管大多数开博的青少年可能没有计算过上网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价值,但是,从他们的价值观来看,通过博客得到的一种享受和自由,本身就是一种获得。而提供博客这种消费方式或消费产品的网络设计者和网络运营商也就利用使用者的这种心理来获得经济利益。

既然是消费,必定和情感的体验紧密相连。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某种需要,或者是生理上的,也或者是心理上的。对于青少年来说,开通博客并不一定带有非常明确的目的,事实上,相当比部分青少年写博客最初的动机某过于赶时髦,比如一个已经有着将近三年写博经历的16岁高中生认为:“我是2005年3月开始写博客的,当时不知道博客是什么,因为好奇就注册了一个,发现很有意思。”[14]而在很多写博的年轻人看来,不写博客似乎就意味着落伍。可以看出,博客的消费方式带有一种炫耀式的成分。青少年的炫耀消费是一种虚荣消费,注重的是商品的符号价值而非使用价值,消费的意图不在于物质的使用性,而在于商品中所象征的人的关系和差别性,从而达到一种心理的满足,以此寻求他人和社会的认同及肯定。

四结语

青少年博客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真实自我,发挥个人特性的渠道,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建立了青少年一种新的文化符号。但是,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青少年过多地沉溺于网络和博客,会减少与家人和朋友共度的时光,导致他们心理健康程度下降,而虚拟的网络交流给人心理满足的程度远远不及实质性的交流。甚至有专家认为,青少年们在博客上写下纷繁芜杂的东西,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不良影响。不仅如此,有人利用博客在网上引诱青少年进行犯罪,这是最令人担心的。一名网络安全专家警告,当青少年们在网上写博客或者贴自己的照片时,他们并不知道有多少犯罪分子在网上游荡。一旦发现目标,这些犯罪分子很可能会通过电子邮件引诱青少年见面。

不可否认,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等特点,很难保证网络平台不被一些心怀不轨的人所利用。因此,博客要真正承担起健康积极的文化影响职责,还有赖于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甚至媒介文化的培育,而在这点上,任重而道远。

[注释]

[1]孙信茹:云南大学新闻系讲师,人类学博士;杨星星:云南大学新闻系副教授。

[2]陈磊《青少年对博客的心理依赖易致现实感缺失》,《科技日报》北京2006年,3月13日。

[3]蒋原伦、张柠主编,《媒介批评》(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4](日)绫部恒雄编,《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152页。

[5](美)戈夫曼著,徐江敏等译,《日常接触》,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地6页。

[6]江嫣,《青少年写博教育新空间等待“指正”》,2008年1月26日《中国教育报》。

[7]参见潘忠党,《电视•时空•流行现象》,马戎、周星主编《田野工作与文化自觉》,群言出版社,1998年版,第1400页。

[8]刘津著《博客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1页。

[9](美)梭罗,《公民的不服从》,《美国读本》,林本椿等译,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65页。

[10](美)格尔茨著,纳日碧力戈等译:《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3页。

[11]夏建中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90页。

[12]江嫣,《青少年写博教育新空间等待“指正”》,2008年1月26日《中国教育报》。

青少年博客范文篇3

一、加强道德教育,开展活动迎接建党90周年

组织青少年载歌载舞、创先争优迎接建党90周年。抓住寒暑假和重大节日,通过举办新春联欢、“童心向党迎六一”、讲党史党课、“红色唱响”、“和谐暑期,健康成长”、摄影和征文等36项青少年系列主题活动,大力宣传党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和南开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另外,以团支部为单位进行了一系列安全教育,如:火灾防灾逃生、交通安全、震灾逃生、防疫常识、防盗骗等20多项青春自护知识教育。

二、开展志愿服务,助力街域各项事业的发展

组织青少年清扫积雪,维护社区环境卫生,宣传环保知识,“厉行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慰问孤老户等57次志愿者活动,让青少年志愿者们进入社区、融入社会,为他们发挥作用、服务社区、认识社会、增加实践经验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宽松的舞台,社区中无私奉献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按照领导要求积极与市传染病医院做好“共建健康学府”项目的接洽、准备工作,制定方案、协议,做好会务的组织、协调,为青年医务志愿者服务社区搭建好平台。医院14个党支部对口街14个社区建立“为民健康服务站”,先后为社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和义诊查体15次,受益居民众多,此项目已被多家报纸、网络媒体相继报道。

人大换届期间,组织、协调大学生志愿者协助人大换届选举,仅月1日选举日就有1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各选区服务人大换届选举。

三、发挥职能作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促和谐

一是服务社区青年,通过网络博客和社区宣传栏先后向辖区待业青年提供2次就业服务;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利用活动阵地开展16项青少年活动;三是关心帮扶辖区困难青少年,统计信息,向困难青少年发放米面油10份,运动鞋8双,棉服3套,“大型公益培训活动票”10张,还为2名困难青少年各配手机1部;四是关心大龄男女青年婚恋问题,累计组织9人次单身青年参加交友活动。

四、加强精诚协作,配合好两个换届选举工作

1、协助团区委做好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准备工作,组织青年代表参加团代会,代表基层团干部大会发言,我街团干部荣幸当选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2、协助组长做好人大换届选举宣传组工作,代表提名阶段的简报被区人大换届选举秘书组刊发;顺利指导第六选区(四季村、六村、新园村)完成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

五、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共青团组织自身建设

一是抓紧非公团建,先后在好收成超市、裕馥轩、恩迈科技、金凤呈祥等18个企业成立非公团组织,尚有3个在建,已超额完成今年的非公团建任务,非公团组织覆盖面明显扩大;二是社区团建试点工作,学湖里、四季村、龙兴里三个社区团工委建设更加规范;三是通过网络、书籍和集中学习等形式组织青少年学七一建党9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11次;四是加强团干部培训、教育提高素质,组织社区团干部进行2次业务培训;五是更新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信息数据库。

六、不断创新招法,“学府团声博客”运转良好

“学府团声”博客及时上传最新团情动态,总结阶段工作,部署短期工作,还与兄弟团组织建立博客好友联系,已经9级有4500余人次的访问量。14个团支部也开展了网络团建,在社区团支部间形成了良性竞争,促进了全街青少年工作的开展。

七、按照领导要求,认真搞调研用心撰写稿件

按照领导要求撰写稿件向报刊投送,其中《同在一方热土共建健康学府》、《构筑和谐的实践者》、《“金色盾牌”经受烈火考验》、《学府街人大换届选举有特色一送二取三助阵》等稿件被刊发,尚有《学府街创新社会管理用网络博客服务居民群众》待发;在分管领导指导下,撰写《“三把青春火炬”照亮学府爱心家园》、《博客上演绎别样的宣传》、《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学府街团组织开展面对面活动案例纪实》、《学府街助推域内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等调研文章,撰写纪录片脚本《坚守——一位清贫老党员的无私奉献》,其中《“三把青春火炬”》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政研文章,在全区专题会议上进行交流;纪录片《坚守》被评为区创先争优纪录片三等奖;《博客上演绎别样的宣传》被有关杂志刊登,并按照刊物要求编辑、制作图片,已被选登。

年,我街2名优秀青年和3名非公企业团组织的优秀青年分别被评为“区优秀共青团员”;2个支部被评为“区五四红旗团支部”;我街先后被评为区共青团工作标兵单位、“区五四红旗团委”。

青少年博客范文篇4

一、以丰富的载体组织未成年人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管理未成年人。为给未成年人搭建更好的教育平台,使青少年能够更加融入社区、了解社区、参与活动,社区党委首先把社区未成年人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惠民工程纳入社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了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组织建设,主要领导亲自抓,具体工作有人管,责任落实。其次,加强了社区共青团建设,发挥共青团的作用,注重对社区青少年加强联络开展活动。再次,注重发挥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坚持落实以人为本、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整合资源,形成了齐抓共管之合力,实现了共建、共驻、共享之目的,从而营造了适合未成年人教育的良好氛围,有效地保证了教育活动的开展。

为了使未成年人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社区制订了青少年教育规划,坚持开展活动有计划,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力争使每次活动都达到预期效果,并有所提高。在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做到参加学生有考勤,活动情况有记录,极大地调动了青少年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在工作中,我们注重以多种载体吸引未成年人,为更好的引导和服务未成年人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运用网络平台联系未成年人。考虑到学生大多从网络获取信息,我们就利用社区博客搭建沟通平台。每次开展活动前,我们都在博客上活动通告,辖区内有的学生就是看到博客上的活动通告后而来参加活动。我们定期发表活动的照片,在网络上对未成年人的活动进行宣传和推广。通过网络,我们联系到了更多的辖区青少年,使他们也都积极地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和活动中来。

二、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未成年人

作为基层组织,我们在组织好、团结好未成年人的基础之上,坚持用正确的价值取向来引导未成年人。

一是把未成年人教育同参与开展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培养青少年集体荣誉感。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卫生清扫活动、“大手携小手保护爱心家园”捉虫护绿活动,在开展的少年督导队的活动中,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到社区创卫活动中,自己动手清整杂物为创卫做贡献。通过有效活动的开展,使青少年们在活动中了解社区、热爱社区,知荣辱、明是非、树新风,争当小卫士成为青少年们的自觉行动。

在社区举办的“文明赢得尊重”系列活动中,通过大力倡导未成年人以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出一份力,在学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岛城媒体给予了专题报道,同时也提高了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可度。

二是把未成年教育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引导青少年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社区连续4年来开展“大手拉小手”、“节约六个一”活动,组织中小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慰问军烈属。特别是我们举办的“学会感恩”征文活动,把感恩教育与责任教育结合起来,培养未成年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他们“感恩父母有孝心”、“感恩老师有真心”、“感恩他人有爱心”。历时半个月时间,吸引了辖区内近百名中小学生参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符合未成年人实际,受到到家长和社会的普遍欢迎。

我们还邀请了北航原参谋长、市讲师团成员姜凯同志在社区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报告,激发社区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利用端午节等节假日开展民俗活动,邀请辖区青少年积极参加。通过讲传统,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等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热爱祖国、奉献社会。

三是将未成年人教育与普法教育结合起来,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我们将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与社区法律课堂、家长学校相结合。建立了青少年舆情监测站,尽可能确保舆情监测站的覆盖面,确保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将青少年犯罪预防在社区。

三、以创新的形式服务未成年人

一是利用多种资源方便未成年人。我们积极集中辖区人力、物力、财力优势,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基地、图书室、托管班等教育场所的功能,为未成年人提供优质、丰富的校外活动空间。同时,利用共建单位等多种资源,尽可能的方便辖区青年。如,我们社区去年初建成的便民大食堂,本是为了方便社区老年人。我们想到,大食堂也可以为未成年人服务啊。于是,我们在辖区内的一些中小学及公司进行了宣传。现在有50余名小学生在社区食堂就餐,解决了一些年轻家长的后顾之忧。

二是注重培养未成年人学习兴趣。社区根据青少年们的不同程度,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举办了移风易俗过大年、趣味运动会、“纳凉联欢会”、与电视台举办了“影视进社区”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青少年的兴趣,使青少年在活跃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社区召开的“我是朝阳”座谈会更是吸引了社区的未成年人的参与,往届大学生回忆了他们在社区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会,应届大学生怀着对社区的感激之情表示不忘重托发奋学习,使未成年人深受鼓舞,受到家长的好评。

青少年博客范文篇5

1.深入贯彻的“中国梦”内涵。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的“中国梦”内涵,把学习贯彻的“中国梦”内涵作为全面加强团的建设,推动工作创新发展,加强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有效抓手,与服务学校中心工作、解决青少年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各类创先争优活动,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努力引导青少年树立梦想、追求梦想、实现梦想,形成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2.加强党团队组织意识教育。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讲话精神,以党的群众路线为统领,广泛开展党团队历史、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创先争优精神,深入开展“高举团旗(队旗)跟党走”“民族精神代代传”“中国梦,我的梦”“祖国发展我成长”等旗帜鲜明、思想深刻、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用党的光辉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鼓舞青少年,用十二五时期“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迈向基本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激励青少年,切实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党、团、队意识,培养爱国爱家乡的朴素思想感情。积极探索运用各种新媒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广大青少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3.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丰富青少年德育内涵,在全市中小学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德育系列活动,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开展校园社团文化节等符合青少年特点、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文化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开展低碳节能活动,教育青少年热爱劳动、勤俭节约、保护环境,引导青少年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发挥各类校外活动阵地和素质教育基地的作用,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4.选树优秀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评选表彰一批品学兼优、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典型,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加强优秀学生典型的挖掘、培养、表彰和宣传工作,重视用身边人、平凡事教育影响青年学生,宣传自立自强、奋发成才的优秀学生典型,充分发挥榜样教育作用。

二、引领成长,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团队活动

5.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为原则,坚持开展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以青年节、国庆节、建队日等纪念日为契机,广泛开展各种庆祝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与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仪式教育活动,固化并创新入队、退队、入团、成人仪式等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关键性时刻的仪式教育活动,在高中及职高青少年中开展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活动,进行公民责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团组织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6.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抓住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契机,办黑板报、制作宣传专栏、开辟知识小天地,并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趣味活动和游戏,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更加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深入了解传统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加入历史传统小典故、节日小知识等内容,培养学生学国历史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

7.扎实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以“学习雷锋榜样,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月,动员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掀起学雷锋活动的热潮。以参与“喜迎菜花节,文明我先行”市民素质提升月集中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以敬老、帮困、助残、文明宣传、环境保护、科学普及等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引导青少年参与城市、乡村的志愿行动,为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提升城市的文明品位和优化城市形象作出新贡献。

8.继续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加强对学校社团发展的过程指导,规范和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加大对学校社团建设的督查力度,逐步探索学生社团建设和开展社团活动的新途径、新方式,及时总结和推广社团建设发展的经验。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精品社团,提升中小学生社团的层次,以点带面,全面活跃社团活动,扩大优秀社团组织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凝聚力量,加强团队组织建设

9.加强团队干部队伍和课程建设。配齐培优学校团队干部队伍,坚持召开团队工作例会和暑期学校团队干部培训机制,增强对团队干部的培训力度和指导实效,全面增强团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团队务工作能力。积极开发团队课程,保证每周1课时少先队课程上课表进课堂,以强化团队课程推动全市教育系统团队工作再上新台阶。

青少年博客范文篇6

1、召开科室工作会,制定下半年工作计划和行事历。

2、组织我区各农远校校长开展培训工作。

3、继续做好北门四校和荣城花园小学设备招标、施工和部分工程验收工作,确保荣城花园小学正常开学。

4、督促并配合承标方做好区教育网,网页改版、页面效果图确认、页面栏目确认,网页试运行等工作,并组织机关和学校通讯员开展培训。

5、组织开展局属各校教育装备工作调研,制定我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三年规划和实施办法。

6、组织区第二届“农远教学应用新星”和“优秀农远管理员”评选。

7、组织我区学校参加全国科普行动日活动。筹备区第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8、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9、制定我区“光纤进校园”实施方案。

10、组织参加市网络管理员技能基本功竞赛和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基本功竞赛。

11、做好区政府、市教育局、省教育厅信息网(选)报送教育信息等有关宣传工作。

十月份

1、组织我区农远教师参加合肥市“农远教学应用新星”和“农远管理员”评选。

2、开展区科技创新教师培训,组织区第五届科技创新大赛。

3、组织开展我区学校机器人竞赛工作总结会,举办我区机器人竞赛工作培训班。

4、协助各项目学校对建设项目进行验收,并配合建设单位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使学校配置的教学设备器材尽快投入使用。

5、组织参加合肥市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

6、组织学校相关人员培训新网站的使用。

7、做好区政府、市教育局、省教育厅信息网(选)报送教育信息等有关宣传工作。

十一月份

1、组织我区“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实验校开展阶段性成果交流。

2、迎接区政府对教育局青少年科技工作考评和市“科技示范校”申报、迎检工作。

3、组织开展区信息学竞赛。

4、组织部分学校参加省暨合肥市第十届机器人培训班。

5、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新教师展示课活动。

6、组织参加中小学电脑作品辅导教师培训。

7、做好区政府、市教育局、省教育厅信息网(选)报送教育信息等有关宣传工作。

十二月份:

1、组织开展农远项目实施情况调研、评估。

2、申报我区学生科技作品,参加合肥市第二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3、组织学校参加省暨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培训班,组织部分学校参加全国第十届机器人培训班。

4、组织我区学生参加合肥市信息学竞赛及全国联赛。

5、召开论坛和博客会议,拟定博客评比活动细则。

6、做好新建校湖景小学的配套设施招标等相关工作。

7、做好区政府、市教育局、省教育厅信息网(选)报送教育信息等有关宣传工作。

2010年元月份

1、完成*教育信息网机房档案归类及资料整理。

青少年博客范文篇7

关键词:青少年;互联网;人肉搜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5月4日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数据表明,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25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数量已经达到1.07亿,占总体网民规模的半数,是中国网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年龄群体。”〔1〕在Baidu、Google等智能化搜索引擎高度发达的今天,另一种更依赖于人工的搜索方式却出现了,它以青少年网民为主体,并且在网络上日渐盛行,Google、猫扑、新浪等网站都建立了自己的人肉搜索引擎网络。

一、什么是“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一词最早来源于小说《鬼吹灯》,该小说里介绍一种机关枪叫芝加哥打字机,后来网友把手打的《鬼吹灯》文稿称为“人肉打字机版”。“人肉”一词由此流传,并衍生出“人肉搜索”这样的词汇。一般来说,人肉搜索的起因是一起事件。这个事件可以是犯罪行为(如撞人后逃逸),或者是不违反法律,但为主流道德观所憎恶的行为(如丈夫婚外恋导致妻子自杀),甚至只是一个不合常理事件的主角(如很黄、很暴力)。事件发生后,相关人会对事情真相好奇者。〔2〕

“顾名思义,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3〕

二、“人肉搜索”的搜索方式

1.利用各种智能搜索引擎搜索各种网上信息

例如某个事件发生后,我们只知道该事件人物的名字,倘若该人是一位有着博士学历的学者。我们可以通过期刊网搜索其发表学术论文所附带的个人信息,可以找他同一个学校一块毕业的同学,可以找他的导师,还可以在其学校的论坛发帖求助。因为在现代信息社会,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个人信息资料流落在银行、学校网站、通信服务商、网上商城等组织的网络上,而这些信息可以轻而易举的通过各种智能搜索引擎检索到。

2.通过各种黑客手段获取各种信息

现代社会,每台电脑机器上的信息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借助各种网络技术手段,黑客可以通过攻击IP、破解博客密码、炸开邮箱、盗窃网上个人信息资料、偷窥各种即时通信工具(如QQ、MSN、UC等即时通信软件)信息等方式,来获取各种个人信息资料。

3.广大网民自发提供的各种信息

在人肉搜索过程中,依靠广大网民有针对性的自发举报,搜索到的信息往往更为准确,各种搜索可以轻松地将目标对象锁定。在很多情况下,朋友的朋友、熟人的熟人都有可能出于热情或者义愤在网上大暴某人或某件事情的真相和信息资料。

三、网络“人肉搜索”飞速发展的原因

1.网民需求与现有搜索引擎不足的矛盾

一方面以Google、Baidu为代表的各种搜索引擎,不能满足人们的所有搜索需求。受人工智能发展程度的限制,现有的搜索引擎仅凭几个关键词很难完全满足用户的搜索需求,因此,很难提供准确的搜索结果。例如各种搜索引擎无法通过一张照片来确定某个人的身份。另一方面各种人际关系网络平台得到迅猛发展,例如现在的天涯社区、校内网等人际关系网络平台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这为人肉搜索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2.追求真相和人们的正义感是人肉搜索发展的原动力

相当一部分人热衷于追求一些事件和人物的真相、隐私,互联网的存在为人们寻找知情人并通过知情人把这些真相、隐私公布于众提供了便利条件。透过网络上现有的大规模人肉搜索事件,可以发现参加者往往以道德审判者自居,往往是出于“义愤”而参与人肉搜索。因此,追求真相与正义,成为了人肉搜索最原始和最强大的动力。

3.网络“匿名性”特征的推动

在网络人肉搜索事件中,各种信息,不管是普通的个人信息还是涉及个人隐私的东西都能通过人肉搜索披露出来。网民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的发表各种信息、言论,都是依仗其在网络上的匿名身份。广大网民可以不必为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辞承担责任,风险几乎为零。

四、网络“人肉搜索”的特点

1.参与主体具有平等性

假如没有互联网的存在,人们获得的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但是借助网络,各种作为稀有资源的信息走向大众化,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大大降低。借助于互联网,广大网民可以平等的获得各种相关信息。

2.网络权力结构分散化

网络自身的各种特征决定了网络本身的结构就是去中心化。在网络信息的传播中,每个网民都面对一台电脑,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IP地址,所有网民都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搜索、发表各种信息。因此,网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网络权力结构也走向扁平化、分散化。

3.参与方式具有直接性

借助于互联网,广大网民在人肉搜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不需要任何的。

4.搜索结果更准确

借助“人肉搜索”,不再像传统的搜索方式那样依靠某个程序和冰冷的网络数据库,而是依赖无数有着血肉之躯网民的真实参与。他们可以随时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和信息渠道为提问者提供部分答案,再由其他网友进行补充和完善。因此,人肉搜索的答案往往更确切,更有针对性,更符合搜索者的实际需要。

5.信息提供无约束

在网络信息的提供和传播中,网民都以自我为中心,而网络本身又缺乏对行为主体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人肉搜索信息的提供和传播主要依靠网民的道德自律,所以网民传播信息具有自主性和无控制性。而网民一旦缺乏严格的道德和行为自律,就会出现传播不良和虚假信息、随意公布他人隐私、侵犯他人权利的现象。

五、“人肉搜索”的作用

“人肉搜索”的出现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但是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人肉搜索”既有良好的效应,也存在巨大的风险和隐患。

1.人肉搜索的积极作用

(1)可以提供更为准确、广阔的信息资源。Google可以在0.00001秒内给你一个答案,然而人肉搜索引擎需要等待有人看到你的帖子,并找出结果才会有所反应。人肉搜索是采用由人工参与解答而非搜索引擎通过机器自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由于网络这个虚拟空间聚集了大量不同阶层,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得到帮助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人肉搜索的答案往往更确切,更符合搜索者的实际需要。

(2)可以维护网络道德秩序并对现实生活秩序产生间接地影响。通过人肉搜索可以对网民产生潜在的威慑,间接地维护网络道德。在网络上发动人肉搜索,让整个互联网世界知道你是坏人,形成强大的道德舆论压力。

2.人肉搜索的消极作用

(1)的信息资源真假难辨,影响公众价值判断。对于虚假的事件进行人肉搜索,发动网民提供各种信息,进行谴责,往往会干扰当事人现实生活的秩序,会侵犯当事人私生活的安宁权、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会对当事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2)信息的提供超出事情本身范围,容易诱发过激的侵权行为。北京女白领姜岩自杀之前,在网络上写下了自己的“死亡博客”,并在自杀那天开放了博客空间。因为博客中公布有照片和姓名,很快,她丈夫王菲和“第三者”东方在同一公司工作、电话以及MSN等背景,都被网友们“扒”了出来,网友先是留言谴责王先生及“第三者”,并表示要支持姜家打官司。随着事件的扩大,更多的信息被曝光了出来,甚至包括王菲及东方家人的信息也没有幸免。当事人的生活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当事人不但双双丢了工作,甚至还被人在家门口涂写了标语。〔4〕

六、规范“网络人肉搜索”的措施

1.各大网上社区、论坛要加强对网络行为的管理

网站是人肉搜索发起的平台,网站管理人员对网民发表网络言论的行为要进行技术性和文义性的审阅,对于明显的侵权行为就及时制止,可以有效防止人肉搜索侵犯他人隐私和权利的情况出现。

2.完善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要加强事前的监管。对于互联网信息的管理,我国已经先后颁行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在效率等级和可操作性上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次,加强事后的责任追究。对待人肉搜索对受害者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和人格尊严的损害事件,要借助各种网络技术手段,及时进行查处,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

3.加强对网民的引导,创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互联网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一是利用专业的新闻机构及时披露焦点人肉搜索事件的信息,确保信息披露的准确完整;二是及时发现网络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积极回应,防止网上炒作;三是积极进行正面引导,搞好网上评论工作。

4.根本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广大网民的素质

要靠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广大网民的道德素质。网络搜索环境的净化根本上要靠广大网民的道德自律,尽量防止和避免侵权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http://news.hexun.com/2008-05-04/105705212.html

[2]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0018515.html?fr=qrl&adt=0_898

青少年博客范文篇8

【关键词】网络世界;绿色上网;初中学生;道德教育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作为信息传播播的重要媒介——计算机互连网络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

现在,城市中大多数学生都有电脑,能上网,几乎每个同学都有QQ号,很多同学有自己的博客,大多数同学喜欢网络游戏。然而,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有的同学因迷恋于网上游戏而影响学业,有的学生因热衷于网上聊天,结果错交网友,有的因好奇或为表现自己的网络技能而模仿“黑客”行为……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提升网络道德素养上。只有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健康、文明上网活动平台,才能让网络真正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下面笔者具体谈谈认识。

一、加强学校网络制度建设,实行绿色化管理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校应该在校内营造一个大环境,制定必要的网上行为规范及奖惩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如《校园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校园网络机房管理条例》、《机房安全工作条例》等,班级也要制定网络使用管理制度,对学生在校上网活动,要如同检查作业一样,定时检查他们的使用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另外,班级要广泛开展以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学生遵守网络道德,如我们可以在学校开展一个网络讨论,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作品被别人删掉时,心里怎么想;你有没有复制过他人的作品为自己所用?利用这种活动来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论理道德观念,学校在努力丰富校园网资源的同时,也要采取防护性对策,从技术和管理上实施防护,进行必要的约束,在网络器和学生电脑安装防护软件。如把网络教室的服务器加装“任子行”、“护花使者”等教育专用的不良信息屏蔽软件,同时,还可以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属性/内容,分级限制,还可以分别从暴力、裸体、性和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级别分级限制,还可以在许可站点设置任何时候都可以查看或无论如何分O级都不可以查看的站点,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学生浏览那些不良信息。

二、构建绿色的班级网络文化

(一)创建班级主页或网站

很多学校有校园网,各班级也在校园网上建立班级主页。建设班级主页在操作方面须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技术维护,另一个是内容共建。技术维护由班主任和班内几个精通信息技术的同学共同负责;内容共建是指班级主页绝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主页,对网络技术不很熟悉练的同学可以投稿等方式参与主页建设,班级主页应根据班级特点和学生爱好灵活设置栏目,如班级简介、学生风采、课外博览、学习园地等。学生也可以建立展示自己个性特长的个人页面,并且连接在班级主页上。内容可包括人生设计、我行我秀、我爱我家、原创天地等栏目。为了提高学生网页制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班级内开展网页设计比赛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比赛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有助于其发挥特长,培养自信心,增强审美能力。

(二)师生共建班级博客

博客也称网络日记,班主任可为班级申请班级博客,博客申请方便、维护简单、功能强大、界面友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班级网站的作用。班主任把班里发生的一些故事、同学们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班会活动的材料和照片、转载的一些对同学们学习生活有用的网络资源等内容发到博客里。班里可以设置几个博客管理员和班主任一起管理博客,也可以将博客和相册的密码向全班同学公开,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参与到博客和相册的建设中来。老师通过博客了解和处理学生当中的问题,便于开展班级管理和建设,班主任也是博客中的一员,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心得写在日志上,让班级博客成为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的纽带。积极向上的博客内容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有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

(三)开发教育论坛功能

班主任可建设班级论坛,设置师生茶座、少年、美文共享、灌水乐园等版块,让学生担任各版块的版主。班主任也可选择某一教育论坛开展网上主题班会,引导班级形成良好班风的舆论导向。如班主任可以事先在论坛上发一篇关于网上主题的班会帖子,在周五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同学们在双休日登录该帖子参与在线讨论。师生在规定时间内在线开展讨论,鼓励实名登录,但也允许匿名登录,让学生畅所欲言讲真话,这样有助于发现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偏差,解决问题。

三、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一)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

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缺乏正确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沉迷于网络中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内容等。网络是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信息垃圾场。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何况现在真正符合中小学生浏览的信息不多,由于监管力度不够,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信息屡见不鲜,其危害相对于网络游戏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教会学生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分清精华与糟粕,更好地使用网络信息。

(二)教会学生使用绿色的检索工具

网络上的信息量非常大,学生要在上面找自己的信息就必须使用搜索引擎,可现在几个大公司在检索方面功能非常强,检索结果中不适合中小学生查看的信息也非常多,现在比较适合青少年使用的搜索引擎,比如“Baidu网和Google”的少儿搜索,这样基本就能防止学生无意识地打开不健康网站。要找课外知识时先让他们进入“Baidu”网的百科知识(http//)看看,如果没有,再用搜索引擎找。平时向学生推荐一些绿色的网站,如中青网、中青在线、中国共青团、中国中小学教育、血铸中华、民族魂、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国科技在线、科学园地等。

(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虚拟世界

网络虚拟世界自由、轻松、平等的环境,对处于现实生活种种压力下的人而言充满了诱惑,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弱的中小学生,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学生,网上的毕竟是虚拟、空洞的,总不能拿虚拟空间里的一个面包来充饥。现在的些学生因迷恋网聊影响正常的学习;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交友的自由空间,影响了现实生活中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流;有的甚至陷于不切实际的网恋而不能自拔。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网络技术本无可辱非,但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很多学生上网交往时,习惯说假话、空话;故意欺骗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只要不见面”成为不少学生网民的共同心态,。教师平时可以多用一些反面例子来教育、引导、帮助学生,让学生知道其中的危害,必须让学生了解,网络这个虚拟环境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当然也在国家法律管辖范围之内,在网上做了违法行为会受到同样的处罚。我们中小学生要把网络变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新途径。所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虚拟和现实的关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新方向。

四、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绿色理念

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决不是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实践证明,网络道德素养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网络道德素养教育的主渠道,全体教师都应把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素养教育作为自己的职责,学科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网络道德素养教育整合到各科课堂教学中去,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或完成自己兴趣的课题等。如学生流行《连连看》这个游戏,可以在语文上开展一次网络“成语连连看游戏”,让学生既过了游戏“瘾”,又巩固了已学过的成语知识。又如七年级科学《火山和地震》,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先布置任务,让学生上网查询:

(1)火山爆发、地震是怎么发生的?

(2)什么地方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为什么?

(3)如果我们遇到火山、地震,应该怎么办?

(4)我们可以预防或者预测火山爆发、地震吗?

如果可以,怎么做?并且提供网站地址:中国地震信息网;地震科普之窗,地球科学;地质灾害视频课件;洪恩在线/山火和地震。信息技术课组织学生编写电脑小报,参加网站、媒体、报刊杂志社及其它一些社会团体组织的网上知识竞赛,有奖竞猜及相关益智游戏等,学生在生动的网络活动实践中体验所学的网络道德知识,网络道德素养会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五、开展绿色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与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双向互动的,如果说心理学方法给我们提供了认识网络行为的独特视角,反过来也可以说,网络给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学生处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成长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的烦恼,他们需要向老师倾诉,但羞于启口。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制作《青春热线》之类网页,在介绍心理学知识、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等内容的基础上,设置谈话热线,由富有爱心,热心和责任心且懂提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在线指导。在德育网站上开设学校信箱、校长热线、教师答疑、同学心声、家长进言、心理之约等栏目,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E-mail、BBS、NetMeeting等网络通讯工具,创设交流互动平台,进行平等对话、协商、讨论,实现心灵的沟通。班主任可以将自己的QQ号告诉学生,由于QQ是一种利用对话框(也可以进行语音聊天)进行非面对面交谈的形式,交流双方是平等的,没有隐私被曝光的顾虑。在绝对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流氛围下,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敞开心扉,班主任则较容易找到孩子心理症结并开出良方。

六、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温暖家庭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个性的良好发展。现代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般关怀过度,百依百顺,宠爱娇惯,同时,由于紧张忙碌等原因,又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这很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父母对孩子关心不够,交流不足会导致孩子网络成瘾,所以父母应多挤出一些时间,多陪陪孩子,或读读书,或做个游戏,或唱唱歌等,带给孩子快乐的同时,可以削弱孩子对网络游戏的迷恋程度,也使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加融洽。沟通就会无障碍,同时家长也能更好地控制、引导孩子。

(二)与孩子协商制定出合理的上网计划,培养他们良好的上网习惯

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分析上网的利弊,帮助孩子提高认识,同时还要告诉孩子长时间上网会极大地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如“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同时,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屏,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另外,还有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灵。家长把道理讲透彻,就与孩子协商制定出合理的上网计划,比如,(1)要想上网的前提条件是圆满完成家庭作;(2)防止浏览不健康的网页和玩游戏。

(三)家长要不断学习网络管理技术,给孩子营造绿色的上网环境

互联网的“黄、黑、毒”成为“地球上最肮脏的地方,因为数字化黄泛区”无边无际,无孔不入;“黑客”已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心腹大患”,他们多数是电脑天才兼技术法盲;网络计算机病毒尤为令人心悸,这些因素都直接对未成年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金惠绿坝》是国内具有图像过滤技术的信息安全过滤产品,我们可以给电脑装上此软件,以屏蔽过滤掉不适合孩子接触和浏览的网站内容,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四)社会要担当“保护者”的角色

青少年博客范文篇9

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从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到色情暴力等不良网络信息泛滥、博客披露他人隐私、网络“恶搞”挑战道德底线……欲解决所有这些业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担忧的问题,我们需要千万个罗新安。

罗新安,何许人也?他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罗炳辉将军的儿子。1943年,他于战火纷飞中诞生。建国后读过军校,当过无线电技术员,担任过各级职务。但是,我关注的,可不是他这些个人的传奇历史。他值得公众关注的,还是多年来业余潜心研究青少年问题,尔后在研究实践中涉足教育心理学、青少年犯罪问题等。尤以近年来的工作即预防、治疗青少年网瘾,而卓然成家。当着本世纪我国成网瘾的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学生网瘾患者高达270万人的关头,他出版了研究心得《网瘾怎么办》,走出去作过数十场青少年教育专题报告,使百余名青少年脱离网瘾走上正道。

为何需要罗新安?本来,操作电脑的是人,事在人为——文明不文明,道德不道德,理智不理智,还不取决于每个人自己?一个孩子,欲戒除网瘾,还不是必须自个儿下决心去戒?当然,这都是的。然而,对于一个已经在自我放纵的轨道上滑得很远很深的青少年而言,欲令其转过身、猛回头,义无反顾地跑回来,谈何容易。尤其是刚刚回转之际,他在新的轨道上心理还陌生,步履尚蹒跚,一步三回头,“行步迟迟,中心摇摇”——当此时也,有个合格的师长在一旁抚之翼之,监督之,鞭策之,那么他的归来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网络治理如同社会治理,亟待召唤志愿者。而且,务必是臻于一流的,亦即知识乃至素养复合型的志愿者。以帮助戒除网瘾而论,志愿者需要多少新的知识。你连电脑常识尚且阙如,上网都不会,怎么跟网瘾患者沟通,让他信服你呢?不仅该会上网,用罗新安的话说,“网瘾主要有几大成因:自我中心性格较强;自我控制力弱;认知偏差;独立需要得不到满足;少年期生理性缺钙以及不良环境等。要解决它,至少涉及到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教育学、语言学、思维学等多种学科”。你看,竟须有如此丰富的学识才行!

除此之外,还得有牺牲精神,你得准备他思想再三反复,你得周旋到底才会笑在最后。罗新安接待过一位从甘肃专程赶来的中年女子。她的儿子好不容易考入了浙江一所大学,可网瘾使他茶饭不香,不思学习,大把的钱花在了电脑前,生活费用完了就借钱上网,后来他干脆连考试也放弃了。罗新安告诉对方,孩子迷恋上网,这是因为他们的独立愿望得不到合理满足。追求独立是12岁以上孩子共同的愿望,而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压制独立。在网上的虚拟世界中,青少年的独立愿望很容易得到满足。例如,在网络对话中,对话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能满足独立的愿望;在电脑游戏中当英雄、成老板,孩子能成为控制一切的独立“主人”,独立感、荣誉感、征服感油然而生。所以,要想让你的孩子渐渐摆脱网瘾,你就要放手使孩子独立,让孩子确立自己的责任感,不再“为大人读书”……根据这个意见去做下来,这位母亲打来长途电话:“儿子终于参加考试了,但好几门课不及格。”罗新安又耐心开导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从不考到考,这就是进步,不能急,要慢慢来。"罗新安告诉记者,那位孩子的母亲后来很久没来电话了。孩子转化的过程是很复杂的,有时一句不恰当的唠叨就会前功尽弃。而近两年来,罗新安已经接待过的家长、孩子竟多达二三百人,有时应接不暇。

青少年博客范文篇10

关键词:微机教育教学应用

现代社会是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同样不断融入了信息时代与之同步发展。

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根本,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中所处地位的标准之一。教育的发展与教育资源密切相关,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微机被广泛运用到了教育部门与各个学校。

微机最能体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是我们下面将要研究的话题。从一开始的板书教学到投影仪的使用然后到现在微机的应用是教育资源逐步发展的过程。

一、微机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本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达到了地方规定指标,获得了许多省市县级的光荣称号。一切的成果是与教育资源息息相关的,微机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体现在多个方面。

1、学生应用画图工具画画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在开始的菜单中点击程序下的附件,找到画图工具来进行绘画操作。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画图软件不断升级更新,逐渐出现了光影魔术手、photoshop及美图秀秀等软件可供学生发挥微机作图才能,从中学习磨皮、色彩调节与照片合成等技巧,增加了课余时间的乐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绘图知识与技巧。

2、学生应用金山软件或microsoftofficeword2003等打字工具练习打字,不仅对纠正他们的普通话发音有好处,而且通过手指在键盘上的练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智力。现今科技信息不断更新发展的社会,办公教学都需要微机打字,通过打字练习,学生逐步加快打字速度到盲打的水平,微机此时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学生会感到时代潮流发展的迅速。

3、课下学生利用微机学习,结合书本所学知识在网上下载相关练习题目进行练习。一方面网上学习能使学生建立思维框架、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爱好,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可运用微机建立电子信箱进行学习内容和读后感的储存,以便于下次的复习与巩固。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学生通过复习能深化记忆,真正有所收获。可适当倡导高年级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或信箱,浏览全国各个名校的网页甚至国际网页,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工具的习惯。

4、为了更好地发挥微机的作用,我们可以建设校园网站,发扬校园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充分有效信息给家长,使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让家长与老师互动,共同关注子女的学习,随时与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子女在各科目中的擅长和不足,及时给予教导和帮助;同时使家长更加深入了解学校教育,在校园网站上提出意见与建议,积极配合学校,从而更好地督导、完善学校教育。

5、完善教育的同时我们可利用微机在网上开展家长学校,在学校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比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一般常识。我们可以号召家长建立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上撰写自己子女的成长历程。家长可以相互浏览博客,彼此交流心得,给子女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学校通过对家长们博客的浏览可以发现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互动。普及微机知识,可以通过销售电脑为学校创收,丰富家长学校的内容。由此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成长历程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同时有利于在地方树立学校品牌。

6、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也要应用到微机。现实中抽象的几何模型和线性图形等无法直白地表达以及无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微机在此时是最佳的教育资源。教师可通过微机绘制表格、放映幻灯片,按照步骤传授给学生,使其更形象具体地了解所学内容,充分吸收,增强记忆效果,实现当堂内容当堂消化的教学目标,逐渐提高理解能力。

以上详述的六点充分说明微机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微机作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桥梁,能把教育中的重要成员联系在一起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微机在教育教学中的负面影响

微机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存在负面影响。不适当的教育会导致学生长时间上网聊天或游戏,日积月累,学生会养成上网成瘾的坏习惯,影响学习与视力。随着信息迅猛发展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网上多种游戏、书刊杂志及视频图片都存在对青少年发展不利的因素,这些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因素会导致学生沉溺而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