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权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8:32:23

青少年权益

青少年权益范文篇1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然而,我国青少年权益保护的现状仍不容乐观,权益保护机制还存在很多不足,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其中侵犯青少年的宪法权利的现象尤为突出而且危害严重。例如,有些地方政府同时关闭了多所城市“打工子女学校”,让数以万计的进城务工者的子女无法就学,实际上剥夺了这些青少年的受教育权。这与现代宪法的基本理念相悖,而剥夺这些青少年的受教育权不仅不利于社会稳定,也将造成这些孩子未来发展的障碍。又如,目前的城乡鸿沟已经造成了城市青少年和农村青少年的人生发展的巨大差距,这其实是机会不平等的表现,与宪法的平等保护原则相悖。此外,当下我国的青少年权益保护从宪法中能够获得的资源也相当有限。在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背景下,从宪法的视角关怀青少年权益保护,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是回应现实困难的需要。本文将立足于我国的宪法规范和现实,分析青少年权益的宪法保护的理论问题,包括青少年权益的宪法保护的依据、内容、路径和具体的制度安排。本文认为,青少年权益的宪法保护受到了宪法特性的影响,宪法上的基本权利条款、国策条款、有关国际义务的规定、宪法原则和精神都是青少年权益的宪法保护的依据。依据宪法建立起的国家机关间的协调机制、权力监督机制也是青少年权益保护的重要途径。实践中,充分发挥宪法监督制度、控制立法不作为和让青少年权益入宪等的作用,能够有力促进青少年权益的宪法保护。

一以“基本权利—国家义务”为核心的宪法保护模式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具有不同于一般法律的特点。这也是青少年的宪法保护与一般法律保护不同的基础。宪法首先是高级法(higherlaw),它强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现代宪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就是美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Mar-buryv.Madison)。马歇尔大法官指出,违反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法律。这成为违宪审查的基本前提之一。其次,宪法的内容关涉到了人的基本生活,是人之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的集中体现。同时,宪法还规定了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和准则。再次,宪法关涉到每一个人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即体现为“无所不在的宪法”[1]30,能够内化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宪法保护实际上是国家依据宪法的规定而对宪法权利主体的保护。宪法保护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或对象则是人(公民),它与宪法的特性紧密相连,而宪法的特性也大致确定了宪法保护的内容、形式、途径和制度。就青少年而言,宪法保护实际上是“一般保护”和“特殊保护”的结合。“一般保护”是指宪法的规定对其而言都是有效力的,而“特殊保护”则是指宪法关于青少年的特殊规定而具有的特殊保护的意义。宪法保护的对象恰是宪法权利的主体,基本权利条款是宪法保护的主要依据。基本权利是现代宪法的重要内容,也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基本法》将基本权利条款直接置于最前面,也反映了基本权利在宪法中的重要地位。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规定的、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重要地位的权利[2]308-309。基本权利是人权在宪法文本上的体现或反映,表征的是宪法对人之为人的必不可少的权利的认可和保障。与一般权利相比,基本权利不仅具有基本性、重要性,它还获得了宪法的确认,具有最高的效力[3]122。基本权利的内容和体系比较庞大,它包括了自由权、社会权、平等权和政治权等类型。对基本权利的理论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我国,由于受到了“权利义务是对立统一的”论断的影响,学界一直认为基本权利的对应面是基本义务,并将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作为宪法学研究的一对基本范畴[4]。这种论断无疑具有其合理性。事实上,就基本权利主体而言,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都是他们在国家和宪法中的地位的体现。从宪法学研究的角度看,基本权利与国家义务的对立更有意义。基本权利的潜在对立面实际上是国家义务,公民实现基本权利要求国家履行其义务。所谓基本权利的国家义务,简单地说,就是基本权利作为客观法所具有的拘束国家权力的效力。因为权利的存在创设了国家义务,基本权利国家义务的存在正是权利需要被满足的必然逻辑;作为客观规范或客观价值秩序的基本权利理论为宪法权利国家义务的存在提供了宪法哲学基础[5]。国家义务与基本权利的功能是分不开的,它们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国家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因此,宪法明确规定的或者模糊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国家义务也是宪法保护的主要依据。“基本权利—国家义务”对应反映的是“国家—公民”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宪法关系的基础与核心。“国家—公民”的二元对立是宪法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6]139。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宪法关系的基础实际上是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古典宪政理论认为,人们通过结成社会契约,让渡自己的权利以形成国家和国家权力。因此,国家权力的来源应该被认为是个人权利,这不仅揭示了权力的来源及其合法性,也表明了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其次,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它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青少年的宪法保护体现的是国家不侵犯青少年的基本权利、国家保障青少年权利的实现、国家为青少年权利的实现提供积极条件等。从“基本权利—国家义务”对应的视角出发,青少年的宪法保护的具体形式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宪法为青少年提供了防范公权力侵犯的依据和条件,这主要表现在青少年享有的基本权利所具有的防御功能上。其二,国家为青少年提供积极的保护,体现为国家通过履行积极义务以实现青少年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青少年的社会基本权利、基本权利产生的制度性保障和宪法上有关青少年的国策的规定等都体现了这种“积极的保护”。例如,青少年的社会基本权利所要求的国家给付义务,就要求国家以积极作为的方式为公民提供某种利益的义务,给付的内容可以是物质性的利益,可以是法律程序,也可以是服务行为[7]。基本权利规范给青少年权益保护提供了依据,也形成了青少年权益保护中的“客观价值秩序”。例如,当青少年受到来自私人主体的侵害时,宪法亦能发挥作用,此即基本权利规范的国家保护义务。其三,宪法业已形成的制度,实际上也是宪法保护青少年权益的机制,例如依据宪法形成的国家机关间的协调机制、权力监督机制等。

二青少年权益宪法保护的依据和内容

(一)基本权利条款及其对应的国家义务基本权利条款是青少年权益宪法保护的主要依据,也体现了宪法保护青少年的主要内容。除极个别针对其他特殊主体的条款,对青少年而言,基本权利条款都可以视为宪法保护他们权益的依据。同时,宪法也在基本权利部分明确提到了作为特殊主体的青少年的特别权利,这也构成了宪法“特别保护”青少年的内容。限于篇幅,本部分仅择要者论述之。自由权。自由权是防范国家干预的基本权利,它包括了人身自由、精神自由、经济自由。对青少年自由权的保护需要关注青少年的人身自由和精神自由。首先,保护青少年的人身自由尤其需要重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权利和自由选择权利,国家应当积极履行保护义务,这是宪法对国家义务的新要求。青少年尤其是少年容易受到家长、老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这种侵害青少年身体健康的行为应当受到限制。此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危害人的身体健康的风险。青少年需要得到更加严密和完善的保护,例如可以禁止在学校附近建设可能危害到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工农业设施等。另外,青少年尤其是成年青年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应该得到重视和保护。尊重他们的意志将是他们人生的重要保障。其次,对青少年精神自由的保护需要重点关注他们的思想自由。思想的不受禁锢是人的发展的基础。青少年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思维活跃,而且十分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和新事物。保护青少年的思想自由,宽容对待青少年,既是出于对思想自由的尊重,也是对他们未来发展的保护。受教育权。对青少年群体而言,受教育权是较为迫切的要求得到国家关注、保障和投入的基本权利。这是因为大多数青少年正处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其跨度包括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学(中专)、大学(大专)以及研究生阶段。同时,未入学的青少年在其人生的起步阶段,也需要重视其受教育权的保护,而免遭辍学的威胁。作为一种社会基本权利,国家需要履行一定的义务来保护青少年受教育权的实现,这主要表现在国家应当提供教育资源,不断完善教育设施,改善师资条件,根据青少年的具体情况发展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现阶段则应当坚持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制和方针。劳动权。劳动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劳动权指就业权,即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参加社会劳动和按劳动取得报酬的权利;广义的劳动权包括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休息权、劳动过程中的平等保护等[8]210-211。我国宪法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条都可以视作是有关劳动权的规定,它表明我国实际上采取了广义劳动权的概念。对大多数青年而言,参加工作、参与劳动是他们生存、发展、走向和融入社会的必要条件。保护青少年的劳动权要求国家履行的义务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国家必须保护不适宜工作的青少年的权益,尤其是要严防使用童工和不适宜工作的智障青年、残疾青年等情形,以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权利;另一方面,国家应当保证参加工作的青年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劳动报酬与休息权的实现,以及在劳动过程中的组织化的权利等。平等保护。平等是人类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价值追求之一。“为自由而战的重要目的就是实现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而不仅仅是财富的平等”[9]125。我国宪法在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规定的平等权的效力对象首先指向了国家权力,它要求公权力的节制行使,以避免造成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对青少年而言,宪法的平等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平等保护将是他们取得与其他权利主体同等地位的保障,也是实现其他权利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宪法追求的是实质平等。处于社会弱势的残疾青少年、农村青少年,他们在社会地位、资源占有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受到了歧视,如何恢复他们的平等地位就是对国家提出的问题。政治和社会参与。参与是现代社会中公民享有的重要的政治权利。公民的政治和社会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创新社会管理也亟需公众的参与。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了“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宪法还规定了公民享有一系列的基本权利。这些规定构成了青少年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宪法基础。保障和扩大青少年的政治和社会参与,是促进青少年自由、全面发展的表现,也将推动青少年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发挥青少年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生力军作用,是实现广大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体现了青少年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二)国策条款及其对应的国家义务“国策”条款(或称之为“基本国策”条款)是现代宪法的特征之一。本文所称的“基本国策”主要是指宪法中明确规定的可以指引国家发展的政策性条款。我国宪法中有大量的关于国策的规定,集中在宪法的总纲部分。关于青少年或者涉及到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国策条款,包括了宪法的第十九条:“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鼓励自学成才。”第二十条:“国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第二十三条:“国家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各种专业人才,扩大知识分子的队伍,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第二十四条:“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国策条款一般都指向国家,国家因此而负担了相应的义务,这也成为宪法保护的重要依据。但国策条款往往并不能直接适用,其内容也不能全面快速地施行,而是留给了国家机构较大的权力。这些条款在青少年权益的宪法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它们并非是立即奏效的,但它们表明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国家履行其义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引。(三)宪法精神与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和宪法原则也能够成为宪法保护的依据。就前者而言,宪法精神是一部宪法独特价值的体现,它占据了“观念宪法”的地位。作为宪法中独特又不可或缺的内容,它指导全局,具有难以言尽的作用和魅力[3]79。这种抽象的乃至超验的观念宪法,能够对宪法的适用和社会主义宪政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权益的宪法保护也会受惠于此。就后者而言,宪法原则是宪法规范的组成部分,它同样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甚至部分宪法原则条款乃是宪法的核心部分而占据了宪法核心或者C•Schmitt所称的“宪章”的地位。我国宪法至少有“人民主权”、“人权保护”、“平等保护”、“法治”等几大原则,它们都是青少年权益的宪法保护的依据,其中“人权保护”和“平等保护”原则对青少年权益的宪法保护还具有直接意义。

三青少年权益的宪法保护机制

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在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要防范国家和社会陷入动乱和进入无政府状态,实现“秩序维护功能”。以宪法的统治代替人的统治,是宪法地位的首要体现,也是法治建立的前提性条件之一[10]。实现对权力的限制和监督是宪法的重要目标。没有监督的权力如同洪水猛兽,宪法设计并形成了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宪法还要求实现对人权的保障。人民享有基本权利是现代宪法的基本内容。列宁曾说过:“宪法是一张写满人民权利的纸。”以宪法来保护青少年的权益,不仅要发挥宪法的秩序稳定功能,也要突出体现宪法的权力监督功能,最终实现人权保障的目标。为达到这些目标,宪法形成了青少年权益的宪法保护的机制。本文将重点分析宪法所内涵的国家机关间的协调机制和权力监督机制。所谓宪法的协调机制,是指青少年权益保护过程中,宪法能够在配置国家机关的权力、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协调国家各部分的工作上发挥积极作用。宪法实现其协调和联系功能的手段是多样的,例如它通过建立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让人民的意见汇集、传递和融合;又如它在国家机关之间配置权力的同时,也要求各个权力机构之间的合作。这在我国宪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对政治稳定和各国家机关之间的合作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宪法本身就是资源配置的根本性指引文件,青少年是宪法上的特殊主体,可以获得宪法的特别保护,这就要求国家履行义务时必须照顾到青少年的特殊权利和特殊地位。实际上,青少年的权益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宪法所形成的协调和联系机制,对于实现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在保护青少年权益方面的合作与联动,要求国家在履行义务时重视青少年问题的特殊性,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实现青少年保护的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的齐动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宪法的权力监督机制,其内涵是宪法在青少年权益保护过程中,发挥着监督国家权力的作用,它包括权力之间的相互监督和防范公权力可能对青少年权益的侵害。权力是迫使他人服从的力量,现代宪法理论要求国家权力必须接受监督。美国建国初的政治家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第五十一篇就指出:“假如人都是神,那么政府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如果能够以神来统治人,那么无论外部或内部的政府制约就没有存在必要了。要形成一个以人管理人的政府,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首先必须使政府能够控制被统治者;其次必须迫使政府控制自己。对政府的首要控制乃是依赖人民,但经验早已教导人类辅助防御的必要性。”[11]264宪法实现对国家权力的监督,防范权力的不理智行使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其手段是多样的,例如权力的分立和分工,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能各司其职。又如宪法规定了一系列国家机关之间的监督机制,尤其注重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并保持司法机关审判的独立性。对青少年权益保护而言,通过让权力忠于宪法设定的目标和青少年的根本利益,宪法实现了对权力进行监督和防范的目标。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宪法确定了各国家机关在青少年权益保护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应该担负起的责任。例如,立法机关应该重视完善立法,具体化宪法规定的青少年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加快有关青少年的特别立法,完善青少年法律体系;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重视给付行政职能在青少年权益保护中的运用;司法机关要为青少年提供特别帮助和保护,例如建立少年法庭、刑事司法特别程序以及其他保护措施等。第二,宪法确定了国家履行其义务的边界。如前文所述,基本权利的理论对应面是国家义务。青少年的权益保护需要国家的参与,尤其需要国家履行其义务。宪法确定国家义务的边界,一方面表明了国家应当承担的义务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防范国家权力的无节制行使。第三,宪法还为青少年的权益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救济路径。这一方面表现在宪法中有关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内容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实践中形成的青少年享有的权利救济请求权实际上是宪法性的权利,青少年保护的宪法特殊地位是青少年请求国家给予救济的重要依据。

四青少年权益的宪法保护的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作为高级法的宪法要求一切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它冲突;宪法保护还要求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宪法本身还可能成为诉讼的依据。青少年权益的宪法保护的具体制度和实践也受到了这些宪法特性的影响。具体来说,宪法是青少年法律体系的制定依据和审查标准。我国的青少年法律体系、保护青少年权益的法律制度以及国家机关的行为,都应该符合宪法的规定和宪法的精神。同时,由于宪法内容的模糊性、抽象性,宪法上的很多有关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内容都需要被立法具体化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此外,有关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内容入宪也是青少年权益宪法保护的重要方式。(一)宪法监督狭义的宪法监督,指的是法定专职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其对象是国家机关或特定个人的权力行为,主要内容是取缔违宪事件、纠正违宪行为并追究违宪责任[12]291。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12]299,宪法监督是保障宪法实施、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宪法权威的基础[12]292。宪法监督对青少年权益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宪法监督要求发挥宪法的规范作用。宪法首先是法律,它的法律性表现在宪法的规范性、原则性、指导性上[13]12。具有法律的一般属性的宪法必须要实施才能形成法的秩序。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中,宪法保护机制处于首要地位,贯彻和落实宪法规范和宪法精神,是青少年权益的根本保障。第二,宪法监督就是保障国家机构的权力行为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和精神。一方面,作为高级规范的宪法决定着低级规范,即普通法律规范的创造[14]142。另一方面,宪法的高级法属性要求低级规范服从高级规定,并建立起审查机关[14]143。我国宪法序言就规定了“本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青少年权益的宪法保护要求宪法发挥其高级法地位,不仅要让宪法成为保护青少年权益体系的一部分,更要求宪法能够在法律法规的审查过程中发挥效力,以有效制约国家权力。第三,宪法监督是约束国家权力、保障青少年基本权利的关键。它一方面要求国家切实履行其义务,担负其保护青少年权益的职责;另一方面也是基本权利具体化并成为青少年可请求实现其基本权利的基本依据,同时也要求这种具体化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和宪法的精神。(二)对立法不作为的控制宪法的语言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因此,宪法的很多内容都需要法律的具体化。这一方面是基于宪法委托,另一方面也是迫于现实的要求。除了部分条款不能被立法具体化或立法具体化需要受到严格限制外,宪法的很多条文都已经或者正在被立法者具体化。还有一些宪法内容必须经由立法具体化后方能实施,如宪法的社会基本权利条款、国策条款等。立法具体化也可以看作是宪法要求立法机关的义务。立法机关通过立法具体化宪法的内容,一定意义上也是实施宪法的表现。立法不作为则表现为立法机关不履行或不积极履行宪法规定的国家义务,这种情形应该受到宪法的控制。然而,宪法如何去控制立法的不作为还有待进一步讨论。这一方面是因为立法具体化于宪法存在着民主理论上的难题———多数民主与宪法自由之间未必就能完全等同;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立法机关“乱作为”的恐惧,即防范立法权过度侵入人民的自由,尤其是消极自由。然而,“在宪法至上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对公民自由的最大威胁,已不再是立法者的正向侵犯,而是立法者的消极不作为”[15]。因此,建立起系统化的完善的立法不作为的控制制度,也是宪法保护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群体来说,宪法规定的他们的社会基本权利和国家应当履行的义务,往往需要通过立法的具体化来实现。因此,立法具体化宪法的规定是保护青少年权益的重要方式。立法机关拒不立法,或者立法不符合宪法设定的目标、宪法原则以及宪法的规定,应该接受宪法的审查。这也是青少年权益宪法保护的重要内容。当下,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青少年法律体系”,正是立法具体化宪法内容的体现。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宪法对立法不作为的控制还是不够的。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例如如何实现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的监督是理论和实践中的双重难题,立法不作为的控制尚没有建立起制度化的路径,利害关系人以何种方式来救济因为立法不作为受到的损失还存在很多理论难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加以重视和解决。(三)青少年权益的入宪在我国,宪法是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最高法、根本法,将权利和政策写进宪法是彰显其重要性、正当性以及迫切性的表现。因此,青少年权益的入宪也成为实践中宪法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首先,入宪能够提升青少年以及青少年权益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够进入到宪法文本,无疑显示了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以及该权利的基本性、重要性。基本权利被认为关涉到了人的基本的生存和发展,因而能够为宪法确认。其次,权利入宪是获得宪法保护的有力途径。宪法本身提供了很多机制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了规定国家义务、建立国家机关间的协调机制以及宪法监督等。将实践中的青少年的权益写进宪法而成为基本权利,就让其获得了更多的保障形式、救济途经和更高的保障程度。第三,在当下我国的宪法解释制度、宪法监督制度发展不完善的背景下,入宪成为了扩充宪法内容、也是促使宪法适应现实情况的重要路径,是缓和宪法规范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方式,是宪法变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增加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合法性、正当性和提升青少年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重要方式。

青少年权益范文篇2

一、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就要不断提升其科学消费水平,让每一位青少年都成长为“王海”式的英雄,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就要严惩各种消费侵权行为,让他们从小便崇尚正义、知晓公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就要加大执法力度,清理整顿黄、毒、赌、迷等不法行为,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一片洁净的环境。

二、完善服务设施和网络建设服务于维权工作

分会为了进一步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在县局的支持下,我分会近年来按照“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社会参与、行政监督”的要求,充分整合分散在工商、质监、农业、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各职能部门的基层监管网络资源,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利用,有效发挥基层消费维权网络的功能,不断推进“消费维权进学校”。目前,已在辖区__个学校设立了消费维权联络点。聘请学校后勤主任为联络点义务联络员,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消费维权的力度。同时对聘请的义务联络员实施分级培训,以《消法》等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商品“三包”规定、常用商品鉴别知识和联络站(点)工作职责,以及受理咨询投诉的原则、程序、方法、技巧等为主要内容,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采取集中培训、巡回辅导、网上课堂、经验交流、案例分析、以会代训、下发材料和现场帮教等形式,确保培训效果。具体做法是:一是统一制作悬挂联络站牌匾,统一发放联络员证书和《实用手册》,统一工作职责制度上墙,统一规范使用消费争议调解法律文书,统一消费争议调解登记台帐等“五统一”来规范维权网络运作;同时将县消委、各分会、消费维权联络站(点)的投诉和联系电话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予以公布,开通信息报送和消费争议投诉的绿色通道,并将辖区消费维权网络成员(包括监督员)名单及联系地址和电话统一进行汇编成册,将《联系手册》发放到每个联络员手中,以便联络员的交流和沟通;二是不定期的开展对联络员的业务知识培训,通过举办《消法》培训班、消费争议调解方法讲座、印发《消费维权联络员实用手册》和《歧坪消费指南》等《消法》及相关知识的学习资料,并出资为他们订阅《中国消费者》杂志等方式,达到促进消费维权网络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的提高和消费知识的拓展以及实际工作技能的提升;三是向社会公布“三网”联络站(点)联系电话,方便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消费者咨询和投诉。

三、采取多种方式以全面提高青少年维权意识

为了有针对性的引发青少年对消费维权常识方面的兴趣,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_)分期轮流到辖区学校给中小学生讲解消费维权知识。(_)分会每年在开展“_.__”大型纪念活动时轮流邀请辖区学校组队参观。(_)通过视频、图片讲解、假冒伪劣商品展示等活动,使小学生较全面地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教育广大青少年消费者“不轻易购买流动商贩商品,不买花言巧语劝购商品,消费权益遭到侵害找消委会……”,从小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消费理念,用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今年_月,歧坪中学高(二)_班同学谯某拿了个暖手袋到分会投诉说“刚买了__天,充不了电,买时经营者承诺一月包换,但现在经营者找种种借口不予调换”,经分会工作人员调查核实后,经营者如实为其调换了暖手袋,小谯感激的说“我就是听了你们的讲课才知道来投诉的,没有想到你们做的比说的更好”。

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以确保青少年健康消费

加大对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室、美容店、性保健品商店的清理力度。收缴各种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打击非法出版行为;查处销售淫秽色情出版物,特别是淫秽光盘和以青少年为读者对象的有害卡通画册及“口袋本”图书的行为;对学校周边的网吧、书店和销售出租影碟的门店进行重点监督,防止淫秽出版物对青少年的毒害。去年以来,通过对校园周边清理整顿,依法取缔了辖区××、××、××、××的六家“黑网吧”,查获淫秽光盘___张,收缴色情、迷信书籍__本,切实净化了青少年消费环境。

五、发挥调查咨询揭露批评职能正确引导消费

青少年权益范文篇3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之处在于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应当全面、持久、深入地贯穿其成长过程中。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国家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必须要有切实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作为实施保障,在国家法律的框架内,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建立或创新具体法律制度将国家法律具体化,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一、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专门政府机构

我国缺乏一个统一、权威的机构来约束父母和监督监护人的行为。未成年人处于成长和学习阶段,缺乏独立性,其最常接触的就是家庭和学校,接受家长的监护和学校的管理。我们假定家庭和学校是以保护未成年人利益为先,但是,一旦家庭和学校自身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就需要一个外部强力干预,以强制的手段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不受侵犯。目前,这些外部力量包括民政部门、共青团、居委会、社区、公检法机关等,但都不是未成年人保护专门机构,各地成立的“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也仅仅是以上部门联合的松散机构。国家各行政机关有各自的执法职能,救助和帮教未成年人只能是辅助性的工作;社区服务是在政府倡导和组织下居民所进行的自助服务,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也只是提供一个环境依托和便利条件,而对未成年人权益全面、专业的保护力度远远不够。因此,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却非专业化反而使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缺乏高效、畅通的反映渠道和及时有效系统的求助机制。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类似香港社会福利署,作为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机构。其职能包括:(1)为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和未成年人法律、法规和政策提供咨询;(2)将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方针、政策在本地区具体化;(3)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行政部门、社会团体、组织的工作指导协调机构;(4)关于未成年人重大事务的调查处理机构。这样,针对未成年人权益侵害尚未达到司法机关介入之前,就有一个专门机构管理未成年人权益的一般性工作,以及调查处理未成年人权益侵害案件,有效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保护未成年受害人专门制度

未成年人在遇到不法侵害后,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危害。他们会因害怕或无知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忍辱含屈,有的甚至产生恶逆变,由原先的受害者转化成新的侵害者;或者长期不能从受侵害的阴影中走出来,对生活和学习有很大负面影响。保护未成年受害人专门制度就是对受到不法侵害的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尽量缓解其受到的生理及心理创伤,使其免于受到再次伤害。

(一)保护未成年人调查组可以考虑借鉴香港作法,在警察机关建立专门保护未成年人调查组,专门负责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政府需为专业警察开办培训课程,使他们掌握处理侵害未成年人个案的最新程序和发展,并教导他们细心体察受害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这些专责调查组可以聘请社会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紧密合作,在调查案件的同时,设法减低受害儿童和其家人的创伤。

(二)证人支持计划在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中,容许未成年人证人可由一名支持人陪同出庭,安排社工陪伴未成年人证人出庭作供,旨在给予未成年人情绪支持和实际协助,以纾解他们在法庭作供时所受到的压力及困扰。

(三)被害未成年人的访问制度由社工人员对受到犯罪侵害的未成年人进行关心和帮助的一种访问交谈活动,目的是解决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防止被害人因被害产生错误的人生观,导致采取错误的行为,以保障被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三、未成年人司法权利保障制度

(一)人到场制度我国对于不满18周岁的成年人犯罪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是否必须通知法定人或其他适当成年人到场规定不尽相同。《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均规定了“可以”通知,而《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应当”通知。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应遵循对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讯问时应当通知法定人或其他适当的成年人到场,包括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父母、养父母、其他监护人、学校老师或从事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组织人员等。成年人在场的意义在于有针对性地做好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教育感化工作,稳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情绪,减少敌对情绪,同时监督审讯过程是否适当、公正,预防和监督侦查过程中对未成年人的侵权情况发生。

(二)非刑罚处理制度非刑罚的处罚方法是针对情节轻微免于刑事处分以及根据其犯罪的罪行虽可处以刑罚,但因其人身危险性较小,从体恤宽大,立足教育、感化、挽救出发,放弃刑罚干预而采取的宽松的处分方式。从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来看,可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处罚措施还有以下几种:赔偿经济损失、训诫、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建议予以行政处分。随着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发展,以上6种非刑罚处理方法,已明显不够,致使司法实践部门要么对可以免除刑罚处罚的未成年人升格处理——判处刑罚,要么降格处理——免除刑事处分后一放了之。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处理方法体系的建立,可以根据国际规则、参考域外经验,增加社会服务法令、法庭初次警告令、宵禁令、逃学惩治令、责令家长加强管教、管教协助等非刑罚处罚措施。

(三)改革完善缓诉制度近些年,我国检察部门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还积极探索了第四种不起诉类型——暂缓起诉。暂缓起诉简称缓诉,也有人称之为诉前取保候审、缓诉帮教。虽然各地方的少年缓诉制度在具体做法上有一些差别,但基本上是指检察机关在检察权自由裁量范围内,对于触犯刑法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本着预防、挽救、教育、感化与打击并举的原则,根据未成年人犯罪性质、年龄、处境、犯罪危害程度及犯罪情节、犯罪后的表现等情况,对罪该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做出暂时不起诉的决定,规定一定期限的考察期,考察期限届满,检察机关认为确有悔改表现并不致再危害社会,即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做出不起诉处理;如在考察期限内不思悔改,又违法犯罪(有的规定为犯新罪,有的规定为违法或犯罪),则撤销缓诉,与前罪一并起诉。暂缓起诉也属于一种附条件的转处方式,同样是实现未成年犯罪人处理非监禁化的重要途径,应予完善、规范和推广,使其成为未成年人犯罪非监禁化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

(四)刑事污点消除制度刑事污点即通常所说的前科,是指曾经被宣告有罪或者被判处刑罚的法律事实。未成年人如果因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被定罪判刑,即被视为有刑事污点。未成年人的刑事污点将导致权利丧失、社会地位下降、道德名誉受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诸多方面会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基于此,完全或者限期取消青少年犯罪记录,不让刑事污点载入档案,也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石家庄市长安区法院在全国首开先河,提出“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实施办法,以激励失足孩子改过自新。尽管这一做法引发广泛争议,但国际社会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司法保护的呼声日渐高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已显现出轻刑化、非刑事化、非监禁化的趋势。刑事污点并不是不可以消除,但需要特殊限定,未成年人罪犯在服刑完三到五年内无重新犯罪的,才有权提出申请。程序是由原审人民法院对犯罪人在服刑期间、服刑期满后的悔过表现、是否达到了遵纪守法不致再犯新罪等项进行考核、调查,经法院审查通过后,对申请人作出决定撤销前科裁定,为申请人出具前科消灭证明书。

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工作组织制度

青少年权益范文篇4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团的十六大提出:“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必须代表和维护好青少年的具体利益。”而共青团的权益工作,本质上是做青少年的工作,是促进青少年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工作,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深入了解青少年的实际需求,从而帮助青少年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因此,为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了解全区广大青少年群体的权益状况、权益维护途径,发挥共青团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更全面地推进全区青少年权益工作,昌平团区委结合实际,开展了本次青少年权益工作调研。

二、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对象主要涵盖了全区处于6~18岁年龄范围内的学生、农村青少年、城镇青少年、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四种群体。并以区域为标准,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全区一共抽出1700名青少年作为调研对象,派发有效问卷1700份,回收1655份,回收率达97.3%;其中有效问卷1645份,有效率达96.7%,达到了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三、结果分析

青少年群体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有生和潜在力量,因此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不仅仅要关注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培养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更需要关注他们作为未来国家接班人和社会建设者的自主性、思想动态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权益及其保护状况。因此,本次调查主要关注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昌平区青少年权益意识,另一方面是青少年的权益保护需求。

(一)针对权益意识问题,主要调查了三个方面:

1、青少年对自身相关权利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最了解的三种权益是受教育权、受保护权和生存权,而对于其他社会权利则了解较少,这说明在青少年成长阶段教育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青少年作为未来的主人翁对参与权、发展权、平等权的知悉程度不够,这表明青少年对自身参与社会性事务的关注度不高。

2、青少年了解的维权法规

法律是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基本工具,对于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将直接决定青少年法律法规的使用水平。关于青少年对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程度的统计结果表明,青少年总体上对这些法律规范的熟悉程度都集中在“一般”与“听说过,但不知道如何应用”两个层次上。这说明,青少年对与自身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应用程度不高。

3、青少年了解维权的途径

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对自身权益的了解主要是从学校课堂上(50%)获得的,部分是通过网络(13.9%)和电视广播(14.3%)来了解青少年的权益的。由此可知,学校课堂是一个很好的宣传阵地,可以将有关青少年权益的信息、知识大规模传播。而调查结果也表明,校园生活阶段或求学阶段时期既是青少年权益意识成长期,也是青少年权益保护知识的有效学习期。同时,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青少年得以较大范围地接触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媒体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帮助青少年了解自身权益和维护权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针对青少年的权益保护需求,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青少年需要的权益保护类型。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青少年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种方式。青少年最了解的保护是家庭保护(40.6%)和学校保护(21.9%),这说明,青少年往往只注意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一些组织(如家庭与学校)能够提供保护,并没有意识到整个社会系统对自身的保护义务。

2、青少年对于权益保护的需求和希望

青少年非常渴望得到外界的关心和重视,特别是在权益受损时希望得到外界支持。数据呈现非常明显的集中趋势,基本集中在“赞同”和“同意”两个选项上,这表明青少年非常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保障青少年权益的专门组织和法律(61.2%,60.4%),并且有一半的人(48.1%)强烈要求赋予青少年更多权益。这表明青少年目前可以寻求的社会保护机制还不够健全,需要将青少年的权益保护更大程度地纳入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范围内。

3、青少年权益受损的求助途径

调查显示,青少年的维权意识已经到达了一定水平,且呈乐观发展态势。从维权途径上看,主要是向学校(29.2%)、家长(28.5%)及司法机关(25.3%)。向学校和家长求助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接受调查的青少年绝大多数均为在校学生,发生权益受损情况向身边的家长学校报告并寻求帮助最为便捷。另外,青少年选择向青年的组织——共青团求助的比例是8.3%,这还是不够的,因为共青团作为青年的先锋队组织,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这也说明团组织的权益工作更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

四、昌平共青团青少年权益工作的现状与工作难点

(一)昌平共青团权益工作的发展现状

目前昌平团区委负责权益工作的部门是社会工作部,同时全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以及昌平区希望工程工作站均设在团区委社会工作部,两大协调机构办公室以及希望工程工作站的设置为团区委权益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平台。5年来,团区委编辑印发了《昌平青年》、《青少年理论学习参考》、《青少年法制教育》、《青年科技》等一批团属理论刊物,为全区两届200余名法制校长编写了昌平区法制校长教材》和《青少年维权常见法律问题200问》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材,撰写了《昌平区社区闲散青少年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中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比较分析》、《农村青年思想状况调查报告》、《昌平区青年志愿服务体系研究》、《昌平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昌平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团建工作调查研究》等多篇调研报告,连续5年在“6.26国际禁毒日”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同时组建了500余人的禁毒志愿者队伍,连续5年在“12.4法制宣传日”广泛开展“为了明天——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积极在每年的12.1防治艾滋病宣传日开展“青春红丝带”宣传,深入推进“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联合教委等多家单位大力推进“净土工程”,不断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矫正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同时,提高涉及少年儿童侵权案件的接待和处理工作水平,积极对权益受侵害的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

此外,团区委还着力加强青少年民主法制建设,引导青少年自觉维护全区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切实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建立健全了区、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组织,构建了有效的青少年权益保护和法律宣传教育体系。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在全区公、检、法、司、民政、工商、劳动、文化、教育等10个行业系统中健康开展,五年间涌现出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1个,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2个,区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14个,先后有264人次的专兼职法律工作者担任法制校长,投身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2003年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等六部委授予昌平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全国未成年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为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民主法制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团区委依托希望工程工作站积极募集各类社会捐款,5年来共募集捐款500余万元,资助有受助需求的学生6000余人,积极推进“阳光心语工程”,密切关注弱势青少年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也为共青团权益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昌平共青团权益工作的困惑与难点

1、结合权益工作发展现状以及调研情况分析,目前昌平共青团权益工作存在社会化动员不够充分的难点。过分依赖政府而忽视社会力量的参与,服务青年的组织主要以政府组织为主,对动员社会化机制启动的不够充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寻求权益保护的途径也主要是家长、学校和司法机关,对于其他社会组织一是宣传影响力不够,二是服务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化动员整体机制和格局还没有形成。

2、服务青少年的体系有待加强。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需要社会多方面的综合保障。一方面是政府的服务青少年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备,团区委虽然发挥了综合协调的部分作用,但是从青少年的权益工作的管理到服务仍存在工作的单一性和针对性,举办的活动类型虽然丰富,但是联合的部门、联动的机制发挥的还不够。另一方面,社会服务青少年权益工作的综合体系没有形成,非政府组织、公益组织、志愿者协会服务青少年权益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整合、形成总体合力。

3、服务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形式和手段有待丰富。虽然在近五年来团区委的权益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肯定和认可。对于自身权益保护的未来走势,青少年们的态度较为乐观。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少年仍处于“对自己的权益有些了解,但被侵权时一般不会采取行动维护或者是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阶段,因此,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团区委权益工作的人员和工作力量还存在局限性,在服务青少年的手段和形势上不够丰富。全社会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注他们合法权益,不仅要从社会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更要从青少年自身的需求出发,合理引导,因材施教。

五、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建议与措施

(一)加强服务青少年的社会化动员机制

一方面要大力宣传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服务青少年的公益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程度,使公益、志愿权益方面得到有机的结合,开发服务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志愿服务项目,提高全社会对青少年的关心和关注度。促进社会化动员机制的形成。

(二)加强社会服务青少年权益工作的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青少年权益保护机制,以司法保护为基础,建立政府服务青少年的综合体系,另一方面要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青少年权益保护组织,整合社会力量,为青少年的权益发展构建整体的服务格局。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必须借助于社会保护的综合机制才能实现,无论是家庭保护还是学校保护,都还处于权益保护的初级阶段,社会化的保护机制应该进一步得到发育,大力推进法律援助工程,为弱势青少年群体营造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支持和推广专业化的青少年权益保护组织,大力开展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和不同青少年阶层的维权志愿服务活动;重点突出司法保护在青少年维权实践中的作用,探索和推广少年审判厅制度,将司法保护、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灵活有效的青少年权益维护工作格局是今后团区委权益工作努力的方向。

(三)积极开展青少年权益意识和权益知识的宣传。

调查研究显示,青少年权益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提升广大青少年权益意识,宣传维护青少年权益知识的主渠道。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适当调整和丰富教育教学规划,支持学校加大对法制及青少年维权知识及其技能的教育,在扎实推进法制教育进课堂的基础上,将青少年权益维护知识纳入到课堂教育当中来。同时,畅通不同青少年群体权益反映和维护渠道,加大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面对面”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青少年权益维护当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大青少年侵权案件的跟踪和解决力度,充分发挥预防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职能,加强与教育、公安、劳动保障、民政、司法等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采取确实有力的措施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

青少年权益范文篇5

各局属二级单位团委:

青少年是油田的未来和希望,积极维护广大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共青团组织作为代表和维护广大青少年权益的主要社会职能部门,更应主动承担起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任,根据团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前油田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实际,为更好的开展油田今后的青少年权益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对油田青少年权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权益工作就是指共青团组织在法律范围内,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积极的代表和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服务。

(一)做好青少年权益工作是增强团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的迫切需要。共青团组织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团结和凝聚好青年群体是共青团组织作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条件。随着油田改革形势的发展,青年思想日趋多元化,青年成长过程中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迫切需要共青团组织要高度重视青年的各种需求,充分行使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权益的职能,竭诚为青少年服务,从而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更好的团结带领青少年为油田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建功立业。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二)做好青少年权益工作是维护油田稳定大局的现实需要。油田持续稳定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障。从当前的形势看,油田的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势必将影响油田稳定。共青团组织必须站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正确地引导青年,在维护青少年权益、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切实发挥作用,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社会稳定的坚定维护者。

二、明确油田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具体内容

权益工作从整体来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多个环节和方面,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结合当前油田实际,油田的权益工作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团的工作。油田的十大社区是青少年业余生活的主要聚居地,也是开展青少年权益工作的主要阵地。社区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身体及心理的健康发展。因而,各级团组织有责任与义务将社区团的工作抓实抓好。要大胆改革团的工作模式,尝试建立横向的区域性的青少年组织,通过开展“文明社区青少年共建”等各项活动,充分调动社区有利资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切实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权益,为社区双文明建设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及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帮教工作。当前,从全国和油田来看,对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整体控制能力还不适应社会结构变化的要求,青少年违法犯罪及青少年受到非法侵害的案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主体趋于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犯罪手段成人化、暴力化。这说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去认真研究,努力做好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后进青少年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关心与帮教力度,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的帮教转化制度。通过生活关怀、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方式,给特殊青少年以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帮助,使他们尽早融入到集体中,工作、生活能够步入良性轨道。团组织要及早发现、及时关心特殊青少年,并积极动员、协调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帮教工作中来,形成合力,不断推动特殊青少年帮教工作的开展。

(三)青年婚恋与家庭。当前,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机会大为减少;同时,由于油田各单位生产分工不同,造成了许多单位男女比例失调。因此出现了部分青年婚恋困难、青年家庭离婚率上升的现象,造成部分青年思想出现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已成为单位党政领导关心的一件大事。各级共青团组织作为党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为党政领导分忧。通过开展“青春有约”等形式多样的青年联谊活动,积极为广大青年相识相知创造条件,并引导其树立健康向上的爱情观、婚姻观,真正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使团组织切实成为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的“知心人”。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四)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它作为维护广大青少年受教育权利的重要工作,应当成为各级共青团组织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随着油田改制上市工作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下岗分流、减员增效、自谋职业等各项改革措施的运行,油田部分特困家庭、下岗职工家庭和单亲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面临新的困难。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油田各级共青团组织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把特困家庭、下岗职工家庭、单亲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作为希望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以及事关油田稳定大局的政治任务长期不懈的抓下去。通过开展“手拉手”活动、“一助一”结对救助等活动不断推动希望工程向前发展,使贫困家庭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障。

三、加强油田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具体措施与要求

当前,油田权益工作刚刚起步,离社会和广大青少年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油田各级共青团组织应当进一步增强做好青少年权益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推动油田的青少年权益工作向前发展。

(一)大力加强对青少年权益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切实开展好青少年权益工作,就必须不断加强对青少年权益工作的领导,为青少年权益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因此,各级共青团组织在青少年权益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主动承担起组织领导好青少年权益工作的重任,并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努力创造一个自上而下的组织保障体系。同时,要积极协调好与公安、综合治理、社区管理以及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动员组织大家共同参与到青少年权益工作中来,共同为权益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上的保证,真正形成一个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不断推动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开展。

(二)不断推进“文明社区青少年共建”活动的开展。随着“文明社区青少年共建”活动在全局的逐步推进,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发展得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社区各级团组织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行动,主动出击,不断把共建活动引向深入。要充分发挥牵头和组织协调作用,认真组织、周密协调。驻区各单位团组织应积极参与和配合社区团组织的工作,为“文明社区青少年共建”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要积极探索,共同建立小区内的青年联谊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读书俱乐部、红领巾理事会等青少年组织,不断建立健全共建活动的组织网络体系。要不断加强阵地建设,积极创建青少年读书室、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法律咨询服务站等青少年活动阵地,积极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要将“文明社区青少年共建”活动作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载体,高度重视,不断创新,积极推动“文明社区青少年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继续开展好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是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单位、各级团组织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不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的建设,认真做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社区团组织要对创建活动的示范单位进行重点指导和帮助,注意做好宣传总结工作,不断扩大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的社会影响。

青少年权益范文篇6

一、强化组织、队伍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夯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基础。

1、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大力推进社区青少年维权中心,青少年法制实践基地等维权工作的建设,由综治办和团委牵头,发挥关工委、工会、妇联、司法等部门的作用,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时建立工作责任制度。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全面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队伍建设,壮大工作力量。加强维权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热心人士的作用,提高青少年事务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青少年解决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

3、加强考核监督,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和部门责任制,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工作范畴,深入调研,及时解决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着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1、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作用,大力宣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性,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积极推动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青少年法制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的规范化建设,通过以案说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宣传栏等多种形式面向青少年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增强他们的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我们还要结合“五五”普法要求,以“两法律一条例”为宣传重点为,全方位的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2、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结合实际,继续加大对校园周边的网吧、文化市场、娱乐场所、信息产品的监管整治行动,扎实推进网吧管理长效机制,严格禁止未年人进入网吧,依法查处中小学校及周边的违法建筑,维持学校及周边交通秩序、清除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

三、进一步深入实施重点项目和活动,着力推动预防青少年犯罪违法犯罪取得成效。

1、深化“12355”青少年服务建设,按照省市区要求,逐步推广“12355”青少年服务台热线服务中心建设,为青少年提供诉求咨询、个案转接处理服务。当前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是一个重点问题,积极配合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机遇,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问题。

2、开展校园及周边地区专项整治工作。继续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及报刊、音像销售摊点的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平安校园”活动,净化校园环境,消除学校不安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消除各类违法犯罪的发生,维护校园稳定。

四、扎实做好重点群体的预防工作,着力把救助和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进一步加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关爱和帮扶,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作用,整合资源,着力解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在教育、监护等方面的问题,动员全社会有爱心人士开展“手拉手”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教育环境。

青少年权益范文篇7

一是搭建高效平台,提供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律师在法律援助中的主体作用,选派政治素质好、熟悉未成年人心理特征、业务能力强的律师承办青少年援助案件。采用“线上咨询”“坐堂问诊”“送法下乡”和“上门办理”等服务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纠纷化解和法律援助等公益法律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畅通维权渠道。将妇女、青少年、农民工、特困家庭等群体列为法律援助重点对象,对低保、五保、重度残疾等特别困难群体,法律援助范围不作具体限制。对涉及未成年人维权案件,免于经济状况审查,为未成年人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公开办事程序、简便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提前介入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积极为未成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近三年来共办理未成年人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5件(2019年办理未成年人案件20件,其中刑事10件;2020年办理未成年人案件共11件,其中刑事案件8件;今年以来办理未成年人案件4件,其中民事案件3件,刑事案件1件),接受法律咨询300余人次。

二是落实普法责任,开展法治宣传。把青少年作为重点普法对象,今年联合教育局将在6月份举办全区中学生“我与民法典的故事”演讲比赛,现各校正在进行初赛。联合区关工委关注留守儿童,在青少年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青少年学法热情。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作为重点普及的法律,丰富载体、活化形式,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实现法治副校长配备全覆盖。巩固青少年学法阵地,普遍建立青少年法治宣传栏、法治公园、法治教育基地、法律图书室等法治文化阵地,通过摆放法治类书籍报刊,为学生提供法治文化读物,丰富青少年学生的学法形式,增强法治观念。

三是加强教育监管,做好特殊人群管理。区司法局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严格管理,正确施教,引导其重塑人生。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报到宣告和日常教育管理,与成年人分开进行,吸收熟悉未年人身心特点的人员成立矫正小组,采取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对在校读书的矫正对象,尽量避免对其本人的就学、就业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对未年人的档案严格保密和管理,定期与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思想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按照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刑满释放人员衔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通知要求,我区扎实推进安置帮教“双新”工作,多措并举,强化措施,帮助帮教对象克服困难,重新走向社会。一是加强服刑人员基本信息核查与服务。二是加强刑满释放人员衔接与管理。三是加强安置帮教档案规范与完善。

四是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的推进与落实。目前,我区安置帮教在册对象1065人,重点帮教对象0人,未成年安置帮教对象0人。区司法局还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摸排帮扶,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帮扶救助、走访疏导。

下一步,区司法局将从以下几方面来推动青少年维权工作。

一是畅通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设立未成年人维权接待窗口,安排负责任、有耐心和业务精通的法援律师到服务窗口。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审批,实现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零等待。对涉及刑事案件的,安排律师提前介入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积极为未成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健全法律援助区镇村(社区)三级工作网络建设,提升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便利性,实现未成年人维权法律援助服务全覆盖。

青少年权益范文篇8

刚才,六位同志从不同方面谈了各地推进共青团权益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听了很受启发,备感振奋。2007年是团的权益工作转型年,春华同志和团中央书记处对权益工作提出了“找方向、打基础”的要求,团的权益工作职能和思路在以往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团中央权益部也由战线部门调整为综合部门。经过近一年的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我们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参与和推动有关青少年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各级团组织积极主动代表青少年的具体利益,在推动就业促进法、精神卫生法、农民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中发挥了作用;各地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施行为契机,积极推动当地有关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二是努力探索建立青少年诉求表达的长效机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部分地市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面对面”活动,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青少年共同探讨成长发展的各类话题,引导青少年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欢迎。三是扎实推进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在全国确定了41个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试点城市,有227个城市开通了12355热线,101个城市建成呼叫中心并投入使用。各类热线、呼叫中心、服务台全年共接受咨询658万多次,聘请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志愿者10597人,受理青少年个案约3.56万个。四是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各地不断拓宽创建范围和领域,细化标准,规范制度,开展督导考核,促使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其创建单位进一步发挥作用。五是以实施“未成年人保护行动”为重点,整合行政和社会资源,大力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协助有关部门坚决扫除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丑恶现象,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六是大力推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以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和“为了明天工程示范县市”为抓手,针对社区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未成年罪犯等重点群体和、不良读物与音像制品等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各级团干部特别是权益部门同志们的辛勤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关心和支持青少年权益事业发展的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共青团权益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团干部表示亲切的问候!

关于今年的工作,团中央权益部李小豹同志在会议期间还要做具体部署。这里,我着重就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共青团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做好共青团权益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抓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推动共青团权益工作实现新发展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也为共青团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少年权益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青少年权益工作的重要性,围绕履行好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思考和把握共青团权益事业发展的大局,把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青少年权益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开创团的权益事业发展新局面。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团的权益工作。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共青团的权益事业,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是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深入了解青少年的实际需求,从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从而推进各项工作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开始,切实做到情为青年所系。青少年群体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我们不能把青少年作为一个虚化的概念,否则,我们所做的工作,绝大多数青年感觉不到、认同不了,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工作中的体现,也是系统论的体现。要把共青团的权益工作按照一项事业来推进,进一步明确青少年权益工作不仅是权益部门的工作内容,而是团的各条战线共同的工作。团的各个部门要把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作为自己部门工作的应有之义,通过“青少年维权工程”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协同配合机制,共同推动共青团权益事业实现长远发展。

2.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去年3月,总书记就群众团体如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发表了重要讲话,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些要求,明确了共青团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定位和工作内容。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扩大人民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探索青少年权益工作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着力点和方式,发挥共青团在有序扩大青少年社会参与、反映青少年诉求、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尤其要特别重视发挥各地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和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这是党要求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共青团承担政府青少年事务的重要渠道;要特别重视培养专业化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和专业化的维权志愿者队伍,这是共青团参与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托力量。

3.切实履行好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事业需要和团的事业发展,都要求我们要切实履行好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基本职能。一方面,代表和维护好青少年权益是党赋予共青团的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要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为党的事业教育、团结和带领好青年;发挥好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积极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发挥好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依法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利益,反映青年的意愿和呼声。这三项主要职能,任何一个职能履行不到位,都会影响共青团作用的整体发挥,影响党交给共青团的光荣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是共青团履行其他职能的基础。只有代表和维护好青少年的具体利益,才能最广泛地吸引、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少年。如果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具体利益的职能落实的力度不足,当青少年有权益需求而团组织无法为其提供有效服务时,团组织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必然会打折扣。切实履行好这一基本职能,就要围绕青少年在学习教育、就业创业、恋爱婚姻、身心健康、困难救助、犯罪预防等方面建立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的机制,反映他们的诉求、服务他们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发展、维护他们的利益。

4.不断适应青少年群体的变化。从去年为期3个月的全团调研情况来看,青少年群体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群体分化日益明显,传统城乡二元体系下青少年群体分布早已打破,不同青少年群体有着不同的利益和维权需求;二是流动日益频繁,流动的规模、范围进一步扩大,传统的较为固定的权益工作对象发生巨大变化;三是互联网的影响日益加深,已经成为青少年的一种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四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压力日益增大,不少青少年因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节奏不断加快而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对青少年权益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五是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自组织迅速发展。六是部分青少年群体的维权需求仍然比较迫切。我国目前有1.3亿进城务工青年,15万流浪乞讨未成年人,2000多万留守未成年人,57.3万孤儿,还有60万服刑人员的子女,他们的权益比较容易受到侵害。同时,家庭侵害、童工、网络色情和暴力信息、未成年人吸烟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七是特殊青少年群体的犯罪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青少年犯罪团伙化、低龄化、暴力化倾向比较明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形势比较严峻。青少年群体的这些变化,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青少年权益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5.着力加强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基础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和广大团干部的共同努力,共青团权益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但是,我们也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团的权益事业面临着的困难和问题,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一是权益工作力量不足。团的权益部门和人员在大中小学和区(县)、乡(镇)十分薄弱,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在团的基层组织中权益委员的设立还不普遍;青少年权益工作的重要辅助系统,包括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维权志愿者和青少年维权岗等,仍未有效建立或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权益工作的方式和青少年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针对青少年特点和诉求的直接维权较少,对于一些侵害青少年权益的突出事件,缺乏有效的直接介入,在立法、政策层面开展的工作更少,总体上影响了青少年对共青团权益工作的认同。三是共青团不具有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能,也没有公检法等部门的司法权力,又缺乏象工会、妇联等其他群团组织依据《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维权的有力抓手,团组织在青少年权益工作中很难成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四是部分团干部尤其是部分地方团的领导干部仍未认识到权益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把这项工作摆放在应有的突出位置,存在着畏难、观望情绪。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既有主观上的原因又有客观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还是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基础没有打牢,没有形成有效的青少年权益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很难树立起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大旗,不能很好地实现共青团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权益的职能。

二、把握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办事业的精神、抓建设的思路,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这些重要论述指出了团组织开展青少年权益工作、发挥维护青少年权益作用必须遵循的原则,为我们做好青少年权益工作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建立党政主导、共青团协调、全社会参与、事业化推进,覆盖城乡、面向全体青少年的权益工作体系的总体思路。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基本原则,扎扎实实地推进青少年权益工作。

1.党政主导。青少年权益工作作为党政维护群众权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党政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整体格局和机制中。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是加强社会建设,都要通过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来实现。各级人民政府拥有大量公共资源的行政配置权力,是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决策者、管理者,在维护群众权益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责。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发挥着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的职能。这就决定了共青团权益工作必须坚持党政主导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和服从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工作指导。

2.共青团协调。发挥协调作用是共青团做好青少年权益工作的最大优势。青少年权益工作涉及面很广,工作任务很繁重,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团的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得到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才能取得实效。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协调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各级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和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作用,对青少年权益工作进行联络、统筹、协调,为共青团更好地履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引导全社会参与到青少年权益工作中来,广泛动员企业、社区、学校、相关研究机构等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建立社会化工作队伍和组织动员机制,为青少年提供有效维权服务。

3.依法维权。依法维权是共青团做好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基本要求。要严格、准确、有效地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执法监督,维护好青少年具体的合法权益。要深入开展青少年民主法制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维权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帮助青少年牢固树立权益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引导青少年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正确运用民主权利,学会以理性合法有序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依法维护权益。

4.突出重点。突出重点是共青团做好青少年权益工作的主要方法。青少年各个群体都有权益问题,这些问题又有着不同方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这既符合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开展工作依据的方法论。要积极协助党政部门处理侵害青少年权益的重大、典型事件,帮助青少年解决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突出问题总是事关青少年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重大,解决不好就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能否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也是考验共青团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我们一个一个地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就能更加有效地推进团的权益事业,团的影响力就能得到党政的充分认可和社会充分认同,共青团的职能才能实实在在地发挥出来。

在遵循以上四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坚持办事业的精神和抓建设的思路。一方面,以办事业的方式推动工作的发展,这是共青团工作中的一条成功经验。要按照总书记关于共青团要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设上创新的要求,把团的权益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党政工作大局去规划,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符合青少年需求、符合共青团事业发展规律的方式逐步建立起青少年权益工作完备的运行机制;要按照“青少年维权工程”既定的工作方针和工作布局,在观念更新、目标设计、措施实行、工作推进、机制建设等方面贯穿办事业的思想,多作打基础、建机制、谋长远的工作。另一方面,从以开展活动为主到以抓建设为主,是共青团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上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大变革。要把建设的思想贯穿于权益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认真抓好青少年法制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队伍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和阵地建设,努力推动共青团权益事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加大机制建设力度,打牢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基础

良好的机制是一个体系顺利运转、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打基础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建机制,就是要围绕青少年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四个方面的需求,建立健全共青团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一系列工作机制,着力打造一条合法、有序、有效的组织化维权渠道,为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开展打牢基础。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要重点从以下具体机制建设方面进行突破。

1.建立反映青少年诉求的工作机制。拥有畅通的诉求表达渠道是青少年权益得以实现的基础条件。要探索建立反映青少年诉求的工作机制,集中反映青少年重要的、共性的诉求,依法保障青少年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政治权利,引导青少年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利益需求。要密切青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的联系,建立多种形式的信息反馈机制,发挥他们在行使权利和义务以及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的作用,帮助他们反映青少年社情民意,表达青少年诉求。要畅通和完善共青团与党政有关部门的沟通反映渠道,通过内参、专题报告等形式,及时、准确地汇报青少年权益维护方面的情况,对涉及青少年的重要问题,共青团、青联、学联、少先队应代表青少年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制定青少年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开展立法研究、提出立法建议、制定法案草稿等方式,主动向人大和党政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青少年立法和解决涉及青少年利益的重要问题。

2.完善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工作机制。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是牵动全局的工作,是创新团的工作方式的重大举措,是密切团组织与青少年联系的有效方式,是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载体。如果用3到5年的时间,在全国普遍把服务台建立起来,团的工作就会发生裂变式的根本变化。建设12355青少年服务台,要立足长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入完善服务台的各项工作机制,及时了解和收集青少年信息,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基本需求,打造共青团联系和服务青少年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要完善咨询服务功能,通过电话、短信、网络、面询等综合手段,实现与青少年的互动式交流。要推动个案转接处理的制度化建设,协调联系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团内外服务单位和志愿合作伙伴资源,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实现齐抓共管,为需要而且能够给予实际帮助的青少年个案提供相应的服务。要完善研究和监测功能,在收集和整理青少年各类诉求的基础上,积累相关数据和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对青少年群体及其成长环境实施动态监测和评估,并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

3.完善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深化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优化、整合各类工作资源,有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青少年权益工作。要进一步明确标准,拓展创建领域和范围,建立逐级申报制度和淘汰制度,加强动态管理。要提高服务能力,推动各级“青少年维权岗”深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增强主动维权的意识,把创建和保持荣誉的过程转变为主动为青少年提供服务的过程。要加强协调,建立协同处理青少年侵权案件的区域联动,推动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单位与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有效对接,依法处理服务台转接的案件并及时反馈,做好经常性的维权。

4.建立青少年权益个案处理机制。及时、有效地协调处理好青少年权益个案是共青团履行依法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利益职能的重要体现。要及时发现和应对处理侵害青少年权益的典型案件,规范团组织在处理侵害青少年典型案件中的调查、报告、介入、处理、总结等程序。要针对侵害青少年权益、社会反响强烈的典型案件,及时了解真实情况,派专人进行调查取证,及时做出反应,表明态度,协调有关单位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情况,合理有效引导舆论宣传。要充分发挥好未保办和预防办在个案处理中的协调、督促作用,调动相关单位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督导检查。

5.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共青团积极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的重要工作内容,必须高度重视。要及时总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好经验,深入探索工作规律,逐步完善工作体系,争取和推动党政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本地区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坚持协调联动,以领导小组会议、专项会议、专项行动等形式,定期分析研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形势,主动向党政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并取得支持。要坚持奖惩结合,通过建立工作责任制、完善量化考核体系、加强监督考评和表彰等形式,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将工作成效体现在为青少年办实事和办好事上。

四、争取各方资源,锤炼过硬作风,保障共青团权益事业的发展

共青团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权益工作是共青团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新形势下青少年权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落在实处。

一是要争取各方资源。要争取党政各方面的支持,主动向党政汇报青少年权益状况和工作开展情况,为共青团权益事业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二是要整合团内资源,以“青少年维权工程”为统揽,整合团内各个部门、各条战线的资源,壮大青少年权益工作的整体力量。三是要吸纳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和各类法律援助机构来为青少年提供多种形式的维权服务,发挥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凝聚人才、壮大队伍、提供支持的作用。

青少年权益范文篇9

团中央书记处对青少年权益工作高度重视。今年1月,团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研究调整、充实和加强共青团权益工作,明确提出全团要把权益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这项工作。通过这段时间的调研,我们感到,虽然大家认识到权益工作越来越重要,但对于如何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青少年权益工作,怎样找准工作切入点全面推进青少年权益工作等问题,认识得还不十分清楚,理解得还不十分全面,一些同志还没有跳出原有的认识来重新审视和谋划共青团的权益工作。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通过与大家的共同交流、讨论,进一步提高认识,梳理思路,把握重点,不断开创共青团权益工作新局面,推动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

下面,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就推进青少年权益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把握机遇,充分认识做好青少年权益工作的重要意义

1.维护青少年具体利益是党对共青团组织的一贯要求。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和支持共青团组织开展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1950年,党中央在《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定》中指出:“共青团应在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基础上,经常地注意和努力为青年的特殊利益与切身需要服务。”此后,党中央在一系列文件和指示中强调和要求共青团发挥好这方面的作用。今年3月7日,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工会、共青团、青联和妇联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要求工会、共青团、妇联要“充分发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积极开展维护群众权益工作,毫不妥协地同侵犯群众合法权益行为作斗争”。同志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述了群众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组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2.加强青少年权益工作是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从共青团组织的政治属性看,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能不能做到为党凝聚尽可能多的力量,登高一呼有多少青年能响应,我们工作真正的覆盖面有多大?团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轰轰烈烈的活动上,而是要体现在发挥作用上,体现在对青年产生的实际影响力上。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体现在共青团组织真正代表和维护青少年的具体利益和合法权益的工作中。这是共青团的基本职能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实现好、发展好这项职能,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好、发展好共青团的其他职能。否则,我们一头与党政联系得很紧,另一头却和青年离得很远,怎么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当好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当好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如果我们不清晰,不重视,就会出现有的同志讲的“不担心团不跟党走,就担心青年不跟团走”问题。

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看,共青团组织必须坚持发展团的事业,必须始终以青年为本,从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团结好、凝聚好最广大的青年。这其中,需要我们通过做好权益工作,关注多数青年的利益,特别是关注那些在成家立业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困难的青年,关注弱势、容易受到侵害的青年。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共青团工作,还要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重东不重西就是不全面不协调;重城不重乡就是不全面不协调;重视少数人忽略多数人,也是不全面不协调。“可持续”要求我们打牢工作基础,健全长效机制,追求工作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共青团的权益工作,真正让青年感受到我们是真心实意地代表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样,他们对共青团才有信赖,才会拥护你,追随你。

3.加强青少年权益工作是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是共青团组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应当发挥的四项重要作用。做好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有利于畅通青少年民意、汇集青少年民智,有序扩大青少年的社会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在党和国家决策中体现青少年的合理愿望和要求,推动形成兼顾各阶层各群体利益的社会利益格局,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及时解决青少年与其他方面的矛盾冲突,解决青少年成长中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引导青少年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加强青少年权益工作是满足青少年需求,促进其成长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变革和转型使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社会日益多样化,存在着社会群体利益分化和利益不平衡,青少年作为一个整体,在社会变化中有着自己独特的需求和利益。他们往往缺乏社会资源支撑,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转型期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折射在青少年身上,社会转型的一些成本由青少年承担。这就要求团组织作青少年利益的代表者,把握青少年需求,关注青少年民生,为他们在社会上争取利益,使他们拥有成长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团组织做青少年权利的维护者,抵御对青少年权益的侵害,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5.加强青少年权益工作是共青团组织履行职能,推进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做好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是共青团组织的基本职能,也是共青团履行其他职能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了各种为青少年提供维权服务的组织,在青少年中有一定的影响。这对共青团组织是机遇,更是挑战。共青团要认真做好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切实把他们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只有这样,共青团组织才能够保持与青少年的密切联系,团结争取最广大的青少年,使团的事业永葆生机与活力。

回顾共青团的历史,我们可以感到,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工作一直注重教育青年、组织青年的职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团的十三大以来,共青团在继续做好教育青年、组织青年工作的同时,旗帜鲜明地提出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共青团工作思路的一次重要跨越。现在,我们把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摆在突出位置,就是在团的工作思路上呈现出教育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相结合的体系,充分体现了共青团工作一脉相承而又创新发展的良好传统,体现了党的要求、青年的呼唤和社会的需要。可以说,履行好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权益的职能,是共青团工作思路、指导思想和团建理论的又一次跨越,如果我们能够实现思想认识上的这种升华和跨越,就一定会为共青团的事业实现新发展找到有力的支撑。

二、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着力构建社会化的青少年权益工作体系

1.明确青少年权益工作的总体思路。按照团中央书记处和春华同志的要求,当前,青少年权益工作正处在找方向、打基础的重要阶段。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少年权益工作总的思路是:通过全团、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党政主导、共青团协调、全社会参与,事业化推进,覆盖城乡、面向全体青少年的权益工作体系。“党政主导”是指共青团的权益工作要始终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工作指导下,而不是脱离党政单独搞维权,这是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共青团协调”是指共青团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协调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这是做好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关键。“全社会参与”是指把眼光放大到整个社会的范畴当中,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到青少年权益工作中来。“事业化推进”是指要以事业化的思路、以办事业的精神来推进工作,要有明确的远景、中景和近景规划及目标,有一整套系统的工作体制和配套机制来长期发挥作用。“覆盖城乡、面向全体青少年”是指要突破社区范围的限制,探索合适的工作途径,将各个地域、各条战线、各个层面上的青少年,以及青少年在各个领域中所遇到的权益问题都纳入其中,而且通过整合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力量来共同推动青少年权益工作,使广大青少年都能从中得到实际的帮助。

2.突出青少年权益工作的主要领域。青少年权益工作的领域很广,涉及到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总结各方面工作经验,参考国内外成功做法,我们把青少年权益工作主要确定为六个领域。

一是学习教育。学习权和受教育权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基本权利。要推动制定和落实义务教育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城乡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等学龄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关注民办院校学生的权益状况,关心和救助经济困难学生,参与解决青少年学生遇到的不当处分、人身伤害、校园欺诈等权益侵害事件。维护大学生在见习实习、勤工助学等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自我维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侵权事件造成的损害。

二是就业创业。就业权是青年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青年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就业问题,或者就业问题的核心就是青年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口基数居高不下,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就业是青年面临的重大问题,共青团组织应该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要推动制定落实鼓励青年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协调解决阻碍青年就业创业的各种不合理因素,为青年自主择业和自由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依法保护就业中的弱势青年群体,反对就业歧视,保障每个青年都平等地享有就业权。反对雇佣童工,保护未成年工,维护青年员工的劳动保护、工资保障、工伤赔偿等各项权利,对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给予帮助。

三是恋爱婚姻。恋爱婚姻是青年重要的情感和生活需求。要以青年为本,从青年需求出发,在青年现实关心的婚恋问题上体现共青团的作用。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强迫、包办、买卖婚姻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青年婚恋自由、自愿等权利。加强宣传引导,在青年中积极倡导健康的恋爱和婚育观念,帮助解决青年在恋爱和婚育中的实际问题。认真协助解决家庭矛盾纠纷,保障家庭中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动员社会力量及时对受侵害的未成年人进行救助和保护。

四是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必要保障。要推动社会各界关注并解决青少年上网成瘾、心理失衡、情感脆弱、体质不良等身心健康问题。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救助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的青少年,推动建立未成年人最低生活标准、未成年人医疗保障等涉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相关制度。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丑恶现象,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五是困难救助。困难青少年是维权需求最迫切的群体。要认真做好青少年来信来访工作,多做温暖人心的工作,积极为青少年排忧解难。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关注侵害青少年权益的事件,为权益受侵害的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和实际帮助。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拐卖儿童、强迫未成年人乞讨等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及时救助失去监护的未成年人、身陷困境以及生活困难的青少年。参与消除歧视女童和残害青少年的现象。

六是犯罪预防。预防违法犯罪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底线。要对有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以及闲散青少年开展有针对性的矫治和帮助工作。帮助刑释解教青少年回归社会,重新生活。立足基层,认真排查、调解青少年遇到的矛盾,及时处理问题,避免事态扩大和群体性事件发生。推动司法机关和有关政府部门完善对青少年的司法保护措施。

3.把握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基本内容。加强青少年权益工作,要在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青少年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这四大机制上下功夫,推动工作深入发展。

积极参与制定和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公共政策和决策,做好青少年利益协调。有关法律、公共政策和决策的制定和落实是青少年权益得到体现的基本保障。要围绕推动形成有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利益格局来开展工作,参与研究制定涉及青少年利益的立法和公共政策,充分体现青少年的利益。主动提出青少年专项立法和政策建议并协助制定,逐步完善青少年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对于涉及青少年利益的具体问题,向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提出建议和意见,推动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作出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决策。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增强社会各界维护青少年权益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建立和加强与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机制,积极参与执法检查、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争取把涉及青少年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决策落到实处。

收集和反映青少年的意愿和呼声,畅通青少年的诉求表达。青少年拥有畅通的诉求渠道是青少年权益得以实现的基础条件。要围绕有序扩大青少年的社会参与来开展工作,依法保障青少年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政治权利。引导青少年以理性、合法、有序的形式表达利益需求。加强与青少年的密切联系,畅通青少年表达渠道,收集分析青少年愿望和需求。建立与县级以上青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和沟通机制,更好地发挥其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的作用,健全团组织向党政汇报制度,及时准确地反映青少年权益维护方面的问题和情况。面向社会表达青少年利益诉求,建立与社会有关方面的沟通协商制度,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条件。

认真细致地化解青少年利益纠纷,做好青少年矛盾调处。做好青少年利益纠纷的调解工作是保障青少年权益的重要途径。要围绕青少年与社会各方面和谐相处来开展工作,加强青少年信访工作,运用咨询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处理青少年的投诉请求。把青少年矛盾化解纳入党政社会矛盾调处的工作体系,积极参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做好与青少年有关的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了解掌握青少年苗头性问题特别是敏感问题的舆情动态,及时向党政反映并配合处理。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青少年等群体,救助被拐卖、强迫乞讨未成年人和童工等陷于困境的群体,帮教和矫治有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从源头上减少矛盾。

毫不妥协地与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加强青少年权益保障。与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行为作斗争是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的基本职责。要围绕尊重和保障青少年人权来开展工作,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积极争取社会支持,揭露、制止和打击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行为。及时发现侵害青少年权益的案件,支持、帮助和代表权益受侵害的青少年依法维权。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整治黄、赌、毒以及网瘾、艾滋病等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点问题,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4.抓好青少年权益工作的五项重点工作。实施“青少年法制建设计划”。“青少年法制建设计划”着眼于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诉求表达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围绕反映青少年呼声、立法和政策制定、青少年法制宣传、执法检查与社会监督等四个方面,推进青少年法制建设,保障青少年对青少年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各地可以通过青年民意调查、网络交流、听取青少年社团和青少年代表性人物意见等多种方式,建立青少年诉求表达渠道,收集和分析青少年愿望和需求。通过青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提案议案、团组织报送专题报告和内参等形式,向人大、政协和党政有关部门反映青少年诉求。通过举办新闻会、青少年权益情况等方式,面向社会介绍青少年情况。积极探索参与制定青少年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机制,不断加强同人大、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通过立法研究、提出立法建议、制定法案草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活动。通过参与执法检查、开展社会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等方式,推动和监督青少年法律法规、政策决策的贯彻实施。

推进12355服务台建设,实施“12355维权行动”。12355青少年服务台是从密切共青团组织与青少年直接联系的角度出发,通过把握青少年需求,探索建立和完善青少年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的重要举措。团中央在全国选择了40个试点城市,给予这些城市帮助、指导和支持,重点推进这项工作。各地要从试点城市抓起,加大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建设力度。要建好呼叫中心、组建起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完善各项联动支持机制,把系统、队伍、机制都建立起来,认真接听来电、接待来信来访,开展青少年个案维权和服务工作。同时,要针对侵害青少年权益的案件,组织维权律师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矛盾调处等帮助;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动员组织专业人士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和矫治;针对流浪未成年人等陷于困境的青少年,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开展救助保护;积极营造有利于维护青少年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拓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领域,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加强青少年权益工作的需要,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的领域和范围也需要拓展和延伸。在创建领域上,要向与青少年权益六大领域密切相关的部门、行业延伸;在创建和维权服务范围上,要向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拓展;在行业部门上,要推动更多的党政部门和人大、政协以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创建活动。随着创建领域的拓展,“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还要继续深化。要针对重点群体和突出问题,通过采取“维权岗行动月”、“维权岗行动日”、“专项整治行动”等形式,动员组织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开展集中活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要推动各级“青少年维权岗”依法解决12355青少年服务台等转送的青少年维权案件,探索维护青少年权益的有效方法,做好经常性的维权工作。

强化专门工作机构的协调联系职能,开展好“未成年人保护行动”和“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建立和强化与青少年权益工作相关的专门工作机构,协调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开展工作,是共青团认真履行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职能的重要体现。当前,要以深化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和实施“未成年人保护行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各级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等专门工作机构的作用,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总体规划、任务分解、信息交流、协调配合、督导考核等各项工作,推动各相关部门发挥优势,针对青少年权益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5.统筹兼顾好青少年权益工作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青少年权益工作与权益部门工作之间的关系。青少年权益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团中央对权益部的工作职能进行了调整,由战线部门转变成为综合部门。省、地市级和县级团委都要相应地做好调整。各级团干部应该明确认识到权益工作不仅仅是权益部的工作,就如同团的宣传思想工作不仅仅是宣传部的工作,团的组织建设不仅仅是组织部的工作一样,而是贯穿在各条战线、渗透在团的各个领域的工作,是全团共同的事业。如果青少年权益工作只有权益部自己抓、自己干,那权益事业就会做小,不能做大。团的权益部门要主动、积极地抓好青少年权益的总体规划、指导、协调、保障、激励、监督、考核等工作。团的其他战线部门要重视青少年权益工作,切实承担起代表和维护所联系的各战线青少年具体利益的工作职责,比如青工部就要关注各类企业青工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学校部要抓好大中学校学生权益保障,青农部要开展维护农村青年权益的工作等等,与权益部协作配合,共同做好青少年权益工作。

二是开展活动与加强建设的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共青团传统的、有效的、鲜明的工作方式。在共青团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依然需要通过开展活动形成声势、打响品牌、扩大影响。但是,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如果光靠计划体制下开展各种轰轰烈烈活动的方式,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青年的变化,也难以适应共青团自身发展的要求,更难以适应青年对我们的期望。从部门特点和工作性质、工作内容来看,团的权益部门要在建设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下更大的功夫。权益部门所做的工作,常常是一些立法、政策方面的事情,如果在立法中或政策制定中真正为青年争取到了有利的规定,那从我们工作中受益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青年和将来一批又一批的青年,这远远比组织一场活动、一项评比,好得多、实得多、长远得多。

三是抓好眼前和把握长远的关系。当前,权益工作无论从工作思路、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机制等各方面都在进行创新和开展新的实践,权益工作百事待兴,可以说面临着“二次创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处理好抓好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在研究、部署、规划工作的时候,要有更开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我们共青团的干部,要谋划功在当代、利在长远之事,要做让后人赞扬的事。比如,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建设,其总体框架,就是按照今后五到八年的发展来规划的,即使现在只是一个热线电话,提供的服务比较简单,但是我们也要为将来的发展预留空间,按照既定的部署扎实推进工作,为团的事业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四是关注局部和放眼全局的关系。各级团组织必须从政治的高度来思考、研究、谋划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全局。比如说,关注局部包含着维权工作中个案处理的机制,这是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配合有关方面同侵害青少年利益的行为做坚决斗争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有效的工作方式,把突出的个案处理和维权工作更好地协调起来、配合起来。又比如说,在权益工作“二次创业”的初期,在整套青少年维权机制的基础还没有打牢,难以完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把握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打无准备之仗。共青团的权益工作既和工会、妇联的权益工作有共性,但也要看到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特殊性。如何在实际的权益工作中,做到既有效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又做好维护大局、维护稳定的工作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各级团干部在实践中去思考、去探索、去把握。

五是搞好继承和奋力创新的关系。当前,青少年权益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全团上下新老团干的共同奋斗,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作体系,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工作方法,我们要搞好继承。但从党的要求和青年的需求来看,我们更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团的权益工作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本身就是一个新生事物,当前共青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用创新的工作思路、创新的工作方式、创新的自身建设去推进,否则就很难真正实现我们预期的目标。总之,权益工作应当为共青团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创新发展积累更多经验、作出更大贡献。

三、提供保障,狠抓落实,推动青少年权益工作深入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青少年权益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有很好的基础,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青少年权益工作是一项开创性很强的工作,牵涉面广,难度很大,需要我们健全各项保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面加以推进。

1.强化青少年权益工作的组织保障。一是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要切实承担起青少年权益工作的领导责任。要建立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汇报、沟通、联系的机制,不断优化共青团依法维权的外部环境。大力整合共青团内部资源,改进和完善青少年维权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调动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基层团组织的积极性,发挥共青团维权工作的整体效能。要重心下移,分类指导,加强对基层共青团维权工作的督促检查和协调服务,提供资源支持,提高他们依法维权的能力。

二是各级团的权益部门要切实承担起青少年权益工作的牵头责任。权益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既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又很具体,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各级共青团权益部都要提高认识,转变思路,切实履行好综合性部门的工作职责。要做好青少年维权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具体措施并推动落实。在纵向上加强对各地的指导督促,在横向上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共同研究情况,通力解决青少年权益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定期组织开展权益工作督导和相关专项检查,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有力的青少年权益工作评价考核机制。

三是团的各有关部门要履行职责,在青少年权益工作中形成合力。权益工作涉及到各个青少年群体,团的各个战线和相关部门都有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工作内容。各部门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并根据本部门的工作特点,加强研究,不断开拓,切实履行职责。要解决好本部门工作中涉及青少年权益的重点问题,把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2.夯实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基础建设。一是依据“两法”,即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是我们依法维权的基础和青少年法律法规体系的核心,要加强这两部法的贯彻落实,同时逐步延伸出相对完整的青少年法律法规体系。

二是建设两个平台,即12355青少年服务台和“青少年维权岗”。12355青少年服务台是一个着眼长远的事情,我们要建立一个真正使青少年和共青团组织近距离交流的平台,使广大普通青少年能够感受到团组织的帮助和服务。要认真贯彻全国12355青少年服务台工作建设会议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抓好各项任务落实。“青少年维权岗”的建设要从内涵和外延上去拓展,创建范围可从原有范围大大拓展,把涉及到与青少年权益相关的所有组织和单位吸纳到维权岗创建体系当中来。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文明号是动员青年服务社会的载体,而青少年维权岗是动员社会服务青少年的平台,我们要把青少年维权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依托“两办”,即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充分发挥专项工作协调机构的统筹联系职能。“两办”职能的不断加强,为我们更好履行和承担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职能提供了基础,有利于形成共青团作为执政党青年组织、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部门和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三位一体”的工作定位。目前,各地预防办的作用比较突出,未保办的作用比较薄弱,要积极推进国家未保机构的设立,发挥各地未保委的作用,加强对各地未保办的指导、支持、帮助和考核的力度。

四是建立两支队伍,即专兼职的团干部维权工作队伍和社会化的青少年维权工作队伍,不断培育和壮大青少年维权的工作力量。要逐步在基层团委、总支、有条件的支部设立权益委员,了解和反映青少年的诉求,协助上级团组织和有关方面解决青少年权益保护的一些具体问题,形成从上到下的专兼职团干部维权工作队伍。要推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工作,加强维权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以团干部为主体,专职的社会工作者加上大量的专业志愿者开展青少年维权工作的新模式。

五是用好“两会”,即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等青少年维权组织,广泛吸纳各类人才,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单位的维权作用。

青少年权益范文篇10

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营造保护青少年的社会氛围,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

二、工作职责

1、受理有关青少年侵权投诉,提供热线咨询、专业律师面询等服务;

2、为侵青少年权益的有影响力的重大个案提供法律服务及其他形式的相关社会救助服务;

3、呼吁社会关注、推动有关部门解决侵青少年权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4、进行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培训;

5、举办增强青少年自护能力、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和意识的相关内容的培训;

6、维护法律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志愿者队伍活动及其他有利于维护青少年权益服务的工作。

三、工作功能

法律维权站以“维护青少年权益”为理念,依托街道惠民家园“4568365”民情热线,提供专业性、规范性、权威性的热线咨询服务,并定期组织、邀请法律专家学者、律师以不同内容为主题,开展不同形式的专家热线咨询或面询。定期开展与维护青少年权益相关的各种宣传、咨询服务活动。逐步联系社会慈善、福利、民政等部门合作开展社会救助和援助服务,通过热线咨询解答、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为青少年解答成长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帮助青少年维护合法权益,提高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工作口号

呵护成长关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