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科研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8 10:58:06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篇1

(一)编制印发《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全力做好《教育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摸清底数、明确目标、做实项目、强化措施”的编制原则。分课题深入开展调研,分析教育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理清发展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发展方向和重点。多次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广泛征求各市人民政府、教育局和各高校意见,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先后作了十三次重大修改,形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后,会同教科院多次研究讨论,进行了对接完善。修改完善后的《教育规划》送省发展改革委审核同意,并商请省编办等14个部门会签之后,提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10月16日,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并认真做好《教育规划》的解读和宣传工作。

(二)编制完成《山东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

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要求,按照《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山东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结合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按照优化存量、做优增量的原则,认真调研、编制完成《山东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并以省政府正式文件报教育部备案,作为“十三五”期间我省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基本遵循。该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我省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及层次、科类结构,强化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发挥高等教育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服务和引领功能,促进我省高等学校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统筹规划,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做好有关高校设置工作。

1.积极推进科教融合和齐鲁医科大学的申报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积极推进高校与科研机构融合,深化科教体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融合,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启动了泰山医学院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组建齐鲁医科大学,整合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相关工作。组建设立齐鲁医科大学工作已完成省政府发文筹建、成立临时党委及行政领导班子,省高校设置专家组考察评审、省政府行文向教育部提出申请等程序,有关申报材料已报教育部。如能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实地考察、全国高校设置评议会评审投票等环节,可于明年正式建校招生。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济南主校区立项建设规划设计、组织迎评材料等工作。

2.完成了两所高职院校设置评审工作。按照高职院校设置审批程序,组织专家对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和聊城工程职业学院进行了设置评估论证,其中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民办)省政府已正式下文批复并报教育部备案,于今年正式招生。聊城工程职业学院因在聊城技师学院基础上改建,人社厅不同意撤销原技师学院建制而暂停设立。

3.积极推进专科学校升格本科工作。组织省高校设置专家组对3所民办高校(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升本工作进行实地考察评审,指导学校组织申报材料,并代省政府拟文向教育部提出升本申请,今年底将接受教育部设置评审。

4.完成省政府与北京大学在潍坊共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共建工作。为整合、利用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加快农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和提质增效,根据省政府工作安排,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由我厅牵头,积极推动省政府与北京大学共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协调和磋商,并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8月18日下午,省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山东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学共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合作协议》,标志着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正式在潍坊落地。另外,省政府与国家安监总局签署协议共建山东科技大学,省教育厅与菏泽市政府签署协议共建菏泽学院。

5.积极推进设立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积极推进国际知名高校来鲁开展合作办学,设立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一是中国农业大学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在烟台合作举办烟台格罗宁根大学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教育部下达同意筹建通知,待荷兰方面落实学位证书发放程序后,即可获教育部批准正式建校,建成后将是我国北方地区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

二是通过省政府向教育部提出了设立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申请,即山东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设立山东大学联合国际理学院、山东大学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合作设立山东大学弗吉尼亚理工跨学科联合学院、山东交通学院与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合作设立山东交通学院顿河学院、山东科技大学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合作设立山东科技大学斯威本学院,其中山东大学联合国际理学院、山东交通学院顿河学院已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审及答辩,进入审批程序。

6.推进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和中国能源大学、中国康复大学设立工作。批准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潍坊工商学院变更举办者;

报教育部批准,山东英才学院变更举办者。积极协调、推进在我省建设中国能源大学、中国康复大学有关工作,代省政府起草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商请推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设中国能源大学的函》报教育部。

(四)统筹编制各类招生计划。

充分发挥招生计划的调控、引导作用,通过计划编制、实施和管理,优化高等教育的类型、层次、专业结构,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研究生、普通和成人本专科生招生计划编制工作。

1.编制、下达2017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积极向教育部争取扩大研究生招生计划,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教育部下达我省博士研究生计划688人,比上年增加78人,增幅12.79%(全国增幅8.47%);

硕士研究生计划22306人,其中全日制计划18511人,非全日制计划3795人。全日制硕士比上年增加920人,增幅5.23%(全国2.8%)。全日制硕士计划中,专业学位比例由去年的50.8%提高到54.5%,类型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计划编制统筹考虑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效益等因素,重点向一流学科、省部共建高校、“”、“泰山学者”专家给予倾斜支持。

2.继续落实好今年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职业和高等师范教育招生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教师培养改革的部署要求,根据各市教育局和有关高校申报情况,结合近年来招生情况,共安排五年制高职计划8.09万人。其中:三二连读4.28万人,比去年增加0.3万人;

师范类五年一贯制0.75万人、非师范类五年一贯制3.06万人,与去年大致持平。

3.统筹完成2017年普通本专科计划编制工作。统筹安排各类型招生计划。2017年安排下达的各类招生计划有:春季高考计划6.4万人,其中春季本科计划1.12万人,春季高职计划5.28万人;

普通专升本计划14910人;

免费师范生教师培养计划3000人;

免费教育医学生招生计划600人;

高职(专科)单独招生计划45978人;

“3+4”本科层次高等师范教育计划1588人、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本科学校“3+4”计划1612人、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3+2”计划6080人;

高等职业教育与技师教育合作培养试点计划760人;

三二连读高职计划4.26万人,五年一贯制高职计划3万人,五年制高等师范教育计划0.75万人;

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扩大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今年我省安排12所省属本科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本科专项计划1320人,比去年增加120人。今年启动实施重点高职院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学校为全省13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安排专科招生计划1170人。

(五)突出重点项目,做好基本建设管理。

1.加强基本建设项目审核、申报工作。对厅主管18所高校2017年度省预算内和自筹资金的68个新开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汇总和初审,并及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审批。积极配合省发展改革委推进高校建设项目贷款贴息工作。2017年共下达省预算内基建投资8450万元。配合省工程咨询院完成今年高校新建项目的评审工作。

2.完成2018年度预算内投资和自筹投资计划以及三年预算内滚动计划审核工作。对厅主管高校2018年度预算内投资和自筹投资计划以及三年预算内滚动计划进行了部署、汇总、审核,对“十三五”期间高校基建管理及基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总结分析,为进一步推进“十三五”工作做好准备。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圆满完成教育基建统计工作,并按要求汇总上报。

3.做好我省教育产教融合项目工作。2017年山东建筑大学国家产教融合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5000万元,省预算内配套下达50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该校硬件条件。2018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我省山东交通学院和齐鲁工业大学产教融合项目已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由省发改委报送国家发改委审批,目前,项目资金已经到位。

4.推进明德小学品牌建设工程。2016年全国明德小学品牌建设工程评奖活动中,我省菏泽市巨野县文昌路明德小学被授予“明德之星”称号;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科研统计 高校 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222-01

一、科研统计的任务

《统计法》第二条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科研统计的任务是对高校的科学研究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的职能。随着高校科学研究的逐步发展,科研统计的职能也逐步扩大。科研统计兼有信息、咨询、监督三种系统职能。科研统计的这三种职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科研统计信息职能是保障科研统计咨询和科研统计监督的基础。科研统计咨询和监督职能是统计信息职能的延续和深化。

(一)信息职能

就是高校科研部门依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及时、全面、系统地采集、分析数据。

(二)咨询职能

利用已经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为学校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选择的咨询建议与对策方案。

(三)监督职能

根据科研统计调查和分析,对学校科学研究发展情况进行统计监督,检查学校政策和计划的实施情况,考核效益和成绩,检查和揭露存在的问题。

二、科研统计的作用

科研统计的任务决定了科研统计的作用。

(一)反映科学研究特征和规律

科研统计的基本特征就是从大量事实出发,从现象数量的本来面目认识和分析事实,并据以作出判断。所以,科研统计就是反映科学研究发展的水平、规模、结构、速度、比例、效益,预测其发展的趋势。

(二)为科研规划提供依据

科研统计的数据是一定时期内高校科研实力、能力、规模、水平等的综合反映,而计划、规划、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都要用数据来规定、量化和判断。所以,科研统计为高校制定政策、计划、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依据。

(三)为检查、监督政策、计划、目标执行情况提供依据

高校制定的科研计划、规划、目标的实施情况、完成情况、进度情况等都要用统计数据来衡量和检验。同时,通过对比、检验、分析,揭示政策、计划、目标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和不平衡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四)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工具

科研管理的特点是广泛应用数据,而数据主要靠统计来提供。

三、高校科研统计的现状及建议

(一)现状

1.科研统计的受关注度不够。高校的科研工作中,对科研统计的重视不高,从学校领导到学校二级管理单位,都对科研统计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科研统计工作往往仅仅作为一项简单的工作,交由科研管理人员负责,科研管理者对科研统计的重视也仅限于完成上级单位布置的统计工作,对科研统计的结果、数据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2.科研统计人员的专业性不够。一些高校的科研统计工作仅仅被当成一般性的科研工作,对于负责科研统计的人员没有专业的培训,同时也存在不稳定的问题。一些高校的科研统计人员往往没有统计经验,甚至于没有科研管理经验,这些人员对于科研统计理论及方法没有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很容易导致科研统计数据的错误。同时科研统计人员的随意更换也会对科研统计的数据造成影响。

3.科研统计的数据真实性不够。科研统计的不受重视影响了科研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科研统计的数据一般来源于基层,基层的不重视或者基层统计人员的不专业性导致有些数据不够准确。由于科研统计时间的限制、科研统计的范围大、内容多,基层平时没有资料积累、缺少数据收集,导致有些数据丢失,从而影响学校的整体统计数据。

(二)建议

针对科研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提高科研统计质量,使科研统计更好地为高校科研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1.做好基础数据的积累和收集。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收集基础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数据的来源要有依据,不能延续错误数据,加强数据的审核和管理,同时加强往年数据延续性的审核,对因统计人员变动、指标变化等因素造成的数据变动有所监督,减少因统计人员的不稳定和不专业的差异造成的数据偏差。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卓越计划;职技高师;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84-04

问题的提出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多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迫切需要提升工程技术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6月,教育部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年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下简称职技高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和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两重任务。在国家“卓越计划”指导下,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代表的职技高师分别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卓越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职业教育所需的具有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卓越师资。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对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美国在“迈向2020工程师培养计划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备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及应用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的能力。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大学数学是卓越人才培养关键中的重点已成为共识。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得一大堆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结论,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目前,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主要介绍数学定理、推导证明与例题,着重于逻辑推理的严谨,缺乏实际应用的例子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背景分析,学生学习感到难度大、无法理解具体应用,进而导致学习兴趣锐减、学习效果不佳、与专业学习脱节等等。如何开展大学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创新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笔者拟从职技高师的角度探讨“卓越计划”下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与实践,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作为职技高师基础课程的数学,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二是作为职技高师的数学专业,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卓越计划”下数学基础课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目前,各理工科专业类别大都开设数学课程,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式以及研究问题的着眼点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要强调逻辑思维的训练,“卓越计划”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适应“卓越计划”的基础课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是“卓越计划”实施的重要保证。2010年至2012年间,我们在对全国四十余所中、高职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在卓越工程师和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方案中,对数学基础课教学进行了以下创新改革。

进行数学基础课分类分级教学改革 依据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首先,构建了不同专业需求、具有专业特色、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大学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类别,实施了机电类、经济管理类不同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根据生源,实施了区别高中生源、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不同的教学大纲,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同时在机电类专业高中生源中进行了分级教学,实施了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改革,形成了适应“卓越计划”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理论知识与数学实验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改革。增加了数学实验课程,以Matlab软件为例,让学生掌握数学编程与科学计算能力,如将Matlab引入线性代数课程,使之与线性代数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线性代数课程的最新计算工具和方法,不仅可以用手算低阶的矩阵,而且使学生学会求解6阶及以上、复系数的线性代数问题,适应后续课程的学习,提高数学基础课的效果,为专业应用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

强化案例教学 数学基础课程除了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与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外,重点强化数学的应用性。根据“卓越计划”强调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数学基础课实施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学会”转变;从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向以专业工作需要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为中心转变。根据机电类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如电路分析、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图形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等需要进行大量分析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不降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改变数学基础课教学中概念、定理、证明、例题的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科学计算能力,以适应后续课程学习与培养应用能力的需要。如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课题组教师在电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杰尔霍夫电路方程、信号变换与信号处理、定积分与拉普拉斯变换性质求解刻画RLC电路等应用案例;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机械运动分析、流体力学受力计算与流量分析等应用案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金融与人口的指数增长模型、均衡价格模型等案例。又如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中,增加了解析函数在平面向量中的应用、留数计算在数字滤波器性能分析和形状设计中的应用案例等等,在“线性代数”课程中增加了投入产出模型案例等等,以此强化数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数学在专业中的运用,明确学习数学基础课的目的,了解数学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方法与途径。此举受到各相关学科专业的欢迎和好评,对“卓越计划”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体会到,实施“卓越计划”下的数学课程创新改革,一方面对教师继续学习针对培养对象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可激发数学课教师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更加明确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支撑学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意识,改变了强调完整地讲授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观念。

编写数学课教材 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从专业需求和“卓越计划”的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入手,理学院先后召开学生座谈会、各专业学院教学院长和专业教研室教师座谈会,听取专业学院对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意见。结合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删减了部分较难理解的内容,增加了相应的实例、有利于提高思考能力的练习题和数学家简介,编写了适合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应用高等数学》教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完善数学精品课资源平台 我校“高等数学”课程是天津市精品课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是校级精品课程,在校园网上,这些课程的网页成为教师和学生课外自学的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可进一步了解问题的背景、发展历史、解决问题的过程,历年的考试试卷分析等,提高学习兴趣,其中的“互动答疑”链接可使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竞赛为载体强化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能力 “卓越计划”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强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在数学基础课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数学建模是把数学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桥梁,强调数学原理和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强调计算机技术作为数学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针对职技高师“卓越计划”的特点,我校在多年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举办学校数学建模竞赛,由教务处颁发竞赛文件,理学院承办。以建模竞赛为切入点,通过数学建模讲座、培训及选修课的开设,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和内容融入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在专业中的数学应用能力。三年来,每学年的第二学期(5月份)组织竞赛,参赛报名的原则是:(1)学生自愿报名,鼓励不同专业学生联合组队;(2)由学生所在学院推荐,形成全校各学院支持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氛围;(3)参照国家数学建模竞赛的方式和时间安排,进行学校建模竞赛;(4)评选学校数学建模竞赛奖,纳入学校对学生的奖励,记录学生课外学分;(5)从获奖队伍中选拔25支参赛队代表学校,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竞赛。在2011―2013年国家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取得了获得国家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天津市一、二等奖15个的突出成绩。

“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对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技高师作为培养职教师资的方面军,其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职技高师的领军校,于上世纪创立的“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成为我国职教师资“双师型”政策的核心成果之一。

在全国8所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中,1所学校(天津)拥有“数学”和“统计学”一级硕士点;8所学校都设有数学类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教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同时都承担全校的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3所学校(天津、江苏、河南)的“高等数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在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在职技高师中,一方面数学专业担负着培养中、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教师的重任;另一方面数学作为职技高师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师资的新要求下,对职技高师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研究至关重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理学院通过对中、高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和师资现状的调查,按照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的要求,制定了职技高师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方案,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以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准教师素质与能力。

数学师资素质与能力分析 在对全国13所高等职业院校和28所中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与数学师资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数学课程应以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继续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任务;以提高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以适应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所需的限定选修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任意选修内容,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讲座、数学活动以及学生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为内容。达到职业院校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教师应系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了解机械、电子、财务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学建模方法,能熟练应用Matlab、Spss等数学软件,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计算、数据分析的能力和进行数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制定数学专业“卓越计划”改革方案 在对天津、江西、广东等职技高师数学类专业教学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依托“卓越计划”,以“强基础、善应用、重能力”为指导思想,制定了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的系列改革,包括大类招生改革、学分制管理改革、实行导师制、专业分流与模块化培养等等。模块化培养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师范教育模块、专业提升与拓展模块等。经过四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学生初次就业率和考研率明显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奖3个,天津市奖10多个的突出成绩。

加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数学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促进了数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实施了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平台基础建设、科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等一系列改革后,我校成功获得“数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处于领先地位;我校培养的研究生有近20%考取了国内外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结语

基于“卓越计划”的职技高师数学教学创新改革的实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服务于专业并支撑专业课教学,在专业设计环节,发挥了数学计算的优势,我校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在专业大赛和全国建模竞赛中屡次获奖,首届“卓越师资班”毕业生多数被“211高校”的工程实训中心或中、高职院校聘为师资。

深化数学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提升应用型大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帆.德国大学“卓越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12):66-70.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卓越计划 工程实践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001-03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工科教育大国,但距离工科教育强国,则还有一段艰苦的历程,主要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工程专业毕业生,无论毕业于重点工科院校还是普通工科院校的,都很难找到与自己的专业和学历相适应的工作。尽管中国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但苦于招聘不到合格的人才,造成企业竞争力低下,而大量工程专业毕业生又面临着失业的窘境,这也暴露了我国工科毕业生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问题是相关高校的培养定位脱离了社会对工程人才需求的实际,沿用老的培养模式,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工程训练,对工程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层次规格、培养方式、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等方面缺乏准确的定位,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工程专业设置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人才培养的层次不清楚,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于2010年组织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大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一个具有较强工程实践经历、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是顺利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根本保证。但由于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师资队伍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使其尽快满足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是各工科院校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

二、工科高校教师的现状

自高校扩招以来,高等学校对教师的需要量急剧增加,各高校都在大量引进教师。但由于政策导向问题和大量的需求问题,很多工科高校引进人才时也只注重学历和职称,注重科研项目的等级和经费数额、理论研究成果、获奖的层次和排名、在SCI上的影响因子和数量,以及出版的学术专著等等,而忽视了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教师。大量引进的很多博士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没有工程经历,导致所培养的学生也必然不能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

大部分工科院校对教师的考评机制也沿用理科院校的传统方法,即注重评价理论研究成果和发表学术论文,忽视了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和研究。教师职称的晋升与经济收益的多少,莫不与学校的考评机制挂钩,导致了教师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科研之中,很少有人在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和研究上花费太多时间,甚至于在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精力投入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

三、工科教师队伍建设要求

根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的要求,卓越工程师不但是某一工程领域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还必须是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下,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

要求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掌握企业管理模式,熟悉生产管理方式,了解前沿技术现状,积累丰富的解决现场工程问题的经验,具有掌握工业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对教师来讲,获得这些经验和能力不是目的,其真正目的是把这些经验和能力运用到教学中,为保证“卓越计划”的教学质量,办出专业特色提供可靠的保障。

从整个教师团队的角度看,教师的工程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工程开发能力

工程开发能力是所有工科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承担过实际工程项目,了解本学科前沿技术,具有现代工程理念,能够独立承担满足市场需求的较复杂的工程项目。

2.工程创新能力

卓越工程师是创造未来世界的优秀技术人才,创新能力是他们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工科院校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当前工程实际面临的技术难题和社会发展对工程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及时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及其发展方向。

3.工程研发能力

作为一名工科高校教师,具有一定的工程研发能力,是带动工程科学向前发展的动力。要求教师经过系统的科学训练,主持过一般工程项目或参加过重大工程项目的研发,能够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当然,不能要求教学团队中的每一个教师同时具备以上三种能力,应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讲师的最低要求是具备工程开发能力,副教授的最低要求是同时具备工程开发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而教授则要求同时具备以上两种能力和团队组织能力。这样的梯队式的教学团队是理想的。

(二)优秀的工程教学能力

1.先进的教学理念

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从继承性学习走向探究发现式学习;要树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内容。

2.教学方法改革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工程教育方面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通过问题、案例或实际工程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使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都得到提高。

3.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善于根据课程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有效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较宽的知识面

“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对实施卓越计划的教师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本工程学科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国内外的最新进展,了解相关的技术标准、政策和法律法规,而且要熟悉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包括信息学科、经济管理、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等其他学科专业的知识,还要关注一些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尤其是与本学科专业领域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承担卓越工程师培养任务的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将自己的知识面仅限于所担任的课程或其他教学任务的狭窄的现象,而要将知识面拓展到所有相关课程和学科专业等更大范围。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在职教师的培训

1.学校的政策支持

学校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向“卓越计划”倾斜,在教师的职称评聘和年终考核中,由重点考核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改为重点考核发明专利和工程项目研发。对参与“卓越计划”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可加一定系数后计算,并且在职称评聘及各类评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政策导向的变化,提高了教师参加“卓越计划”的积极性。

2.企业挂职锻炼

对于引进的没有工程经历的新教师,学校规定必须要让这样的教师到对口企业脱产挂职锻炼半年以上,才有资格晋升高一级技术职称。挂职教师在企业参加实际工程项目,逐步熟悉和掌握企业文化、工作流程、发现问题的途径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参加短期培训

一是积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有关“卓越计划”的各种培训班,在培训班上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交流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出所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通过参加这样的学习班,逐步明确了“卓越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

二是由有实力的企业为教师在假期开办短期培训班,介绍企业文化、行业标准、设计规程等。通过这样的短期培训班,教师们了解了实施企业的基本情况及所需技术,进而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逐步进行传授,使学生提前做好进入企业的准备。

4.教学能力提高

在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经历的前提下,应探索适合“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学校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以“卓越计划”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的形式立项,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除了需要大量的教学经历和实践外,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观摩和借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团队为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搭建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团队中,老教师可以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传授其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年轻教师可以帮助老教师掌握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专职教师的引进

引进专职教师时,以前只注重“文凭”、“论文”和“理论成果”,而忽略了引进人员的工程经历和工程素养,没有注意到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在实践性、集成性和创新性方面的区别。所以,在招聘工科教师时,除了要考察应聘者的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外,还要考虑他们的工程经历和工程潜质。

(三)企业教师队伍建设

“卓越计划”要求高等工科院校不但要建立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和工程研究能力的高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还要建立一支稳定的企业兼职队伍。兼职教师的主要优势在于他们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卓越的工程能力,并且掌握本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和标准。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优势互补,可以尽快地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

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以及开设工程专题报告。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时,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分别担任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构成“卓越计划”特有的双导师制度,联合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五、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全校上下一起努力才能实现。我校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经初步建成了一支适应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但这支队伍的水平还不是很高,需要不断努力,建设一支真正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 参 考 文 献 ]

[1] 韩世洪.论工科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建设[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21).

[2] 余承海,干洪.地方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误区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4).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篇5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11年许多重大改革、发展项目已经启动,有些已取得良好开端,今年要下大力气继续推进落实。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教育民生的重大问题。省长政府工作报告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中,教育是重要方面,涉及6项,务必坚决落实好。第一,扎实推进学前2011年行动计划实施,完成省定450所公办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任务。要在认真总结去年工作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强调协调配合,确保政策、资金落实到位;加强跟踪指导和检查,及时向社会进展情况,强化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在推进硬件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同时加强软件建设,制定完善和落实好各项制度和政策措施,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大力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第二,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的备忘录、省政府与地市政府签订的责任书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各项承诺,以国家标准化建设项目为牵动,以薄弱学校改造为重点,坚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间的差距,进一步消除薄弱学校、大班额和择校。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建立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机制。稳妥进行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积极落实校安工程资金,新开工建设、加固学校216所,完成校安工程总体目标,建设标准化学校400所。加快推行县域内“学区化办学”和城乡教师交流工作新机制,召开“学区制”办学模式改革现场工作会。积极落实国家义务教育教师周转宿舍工程建设。第三,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框架下,加快完善职业教育省级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以校企合作为培养模式的集团化办学内涵建设的意见。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统筹管理和综合协调。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22所部级中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和骨干校建设,今年争取新增6所部级中职示范校,组建4个职教集团。第四,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继续深入实施“1161”工程,支持“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建设。重点建设10所省属本科院校、6所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10所示范性高职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引导和支持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继续实施我省高校科技创新系列创新平台建设计划,探索高校协同创新模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和落实深入推进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等配套文件。启动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加强高校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改进科研评价。推动5所高校试点工作,研究探索建立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第五,启动实施农村义教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省财政安排7 000万元专项资金,各市县政府也要适当配套,对1 2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补贴,加强管理。寄宿制学校食堂一律不准外包。同时,加强对校内食堂和校外“小餐桌”监管,让孩子吃上放心餐。第六,探索解决好义务教育学生上下学乘车问题。根据国家即将出台的校车安全条例,明确和落实教育承担的责任,从实际出发,多形式、多渠道解决乘车问题,保证孩子们上下学安全。

此外,还有高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体育与艺术教育等我们也都要作为教育民生的重要问题大力推进,不断提高惠民水平。

二是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着力在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当前,教育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能否继续推进,决定新一轮改革的深度和进度。已启动实施的学前教育投入及管理体制改革、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高教综合改革等国家和省改革和发展项目要着力推进,进一步深化。未启动的项目今年要加快启动实施,并且看到成效。推进改革我们要始终坚持: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坚持确立师生员工的改革主体地位和学校的主体责任来推进改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员工的利益;必须坚持系统设计、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推进各方面的教育改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实践;必须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争取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改革的合力,增添改革的动力。第一,积极稳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义务教育继续完善就近入学制度,扩大初中升优质高中的定校配额比例。要优化高等教育招生结构,继续控制和稳定普通高校招生规模,新增招生计划重点向民办和高职倾斜。扩大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支持国家示范高职与合作企业开展成人专科学历教育单独招生改革试点,探索实施先招工、后入学现代学徒制试点,制定实施优秀中职学生保送高职政策,适度扩大中职对口升学比例,增加研究生招生计划中专业学位比例。稳定成人高校招生规模。第二,合理调整高校布局结构。颁布实施院校设置“十二五”规划,稳妥做好有关高校更名、升格、合并、转设的论证和推进工作。具体包括:黑龙江科技学院和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更名;黑龙江科技职院并入黑龙江工商职院;组建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齐齐哈尔理工职业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远东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东北石油大学华瑞学院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校等。第三,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加强对民办教育发展的统筹、规划、管理和政策协调,积极探索符合省情、具有特色的民办教育发展模式,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争取省级财政设立的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由每年的500万元增加到1 000万元。鼓励行业、企业多种形式参与高校办学活动。制定关于加强职教集团建设的有关政策和文件,发挥职教集团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推进我省高校的省部共建。加快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再建创新基地10~15个。第四,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分类推进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改革。起草贯彻实施教育部第31号令的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订高校章程制定工作方案。做好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开展选聘委派高校总会计师试点。深入推进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推进民主管理、社会参与。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第五,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对俄、日、韩等国家的地缘优势,搭建交流平台,提高交流层次,努力建设国家面向东北亚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指导学校做好本科项目评估的前期工作。启动来华留学黑龙江省政府奖学金项目,加快来华留学预科教育基地建设。打造品牌孔子学院,完善汉语教师、志愿者人才库。创新和发展公派出国留学模式。推进我省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快黑大中俄学院改革试点推进步伐。开展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改革试点,加强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启动实施高校与境外机构建立联合研究基地建设项目。

三是优化配置资源,着力提高教育改革发展保障水平。进一步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是保证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完善教育投入机制。配合有关部门,指导各地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投入政策,测算核定建立分解落实机制,确立4%目标的政策框架。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按国家要求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进一步完善按生均培养经费拨款的增长机制,预计今年,省属本科高校拨款可达到62亿元(省财政拨款增加12亿元),生均经费拨款达到1.4万元。进一步规范本级部门预算,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继续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审核报表备案制度。巩固高校化债成果,全力完成今年的化债目标。继续对高校贷款进行风险测评及监控,加强银行贷款的审批与管理,严格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结合普通高中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统筹做好普通高中化解债务工作。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师德建设常规管理制度和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实施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加强特岗教师管理。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评定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落实省政府转发的《黑龙江省幼儿园机构编制管理实施办法》,通过事业编制调剂、中小学富余教师连人带编划转、新增事业编制等办法,切实解决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不足、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保证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细则。继续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和校长能力提升计划。加强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并精心组织实施“龙江学者”计划,认真做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候选人员的遴选和推荐工作,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学术领军人才(院士后备)培养支持计划”,以青年骨干教师、高层次战略后备人才和中高级管理人员为重点,通过国家、省级、校级培训等形式和手段,有计划地对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开展基础教育“龙江名师”评选及培养工作。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开展应届师范教育类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和做好面向社会人员认定教师资格的协调、准备工作。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制定实施加强学科队伍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实施“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和优秀导师海外研修计划”。加大对学科领军人才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积极做好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的培育工作。第三,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研究制定我省十年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龙学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继续探索鼓励、支持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与机制,积极参与国家教育信息化各项行动计划。第四,加强依法治教,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启动立法项目前期调研,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开展教育“六.五”普法,推动“法律进校园”常态化,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教育行政处理效率。建立健全政府依法行政问责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评议考核制度。建立并完善教育纠纷的解决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维护教育管理秩序。加强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门监督。强化社会监督,依法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做好教育政务信息公开,增强教育行政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进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教育政务信息。加强宣传,营造教育改革发展良好环境。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篇6

竞聘计划科长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叫***,****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处***科科长,副研究员。竞聘的是**处计划科科长一职。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学习和任职经历:

本人于****毕业于****,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7.7~20xx.12,在省****研究所从事科技开发与项目管理工作;20xx.12~20xx.9,任科技办公室主任(正科级),20xx年8月晋升为副研究员;20xx.9至今,任***科科长。

二、竞聘**处计划科科长一职的优势和不足:

本次竞聘**处计划科科长,我认为自己有如下几点优势:

1.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能以大局为重、从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能尊重领导、团结同事。

2.有较为丰富的的技术管理、科研管理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综合协调、组织能力。多年来一直从事技术管理和科研管理,熟悉科研项目申报的渠道、业务流程和一些科研管理部门的办事风格。具备较强的公共关系能力,能够与校内外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

3.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经验。本人先后毕业于工科的自动化专业和管理类的经济管理专业,并且,已经修完了工商管理项士的全部课程,主持和参加了多项省级科研课题,能够针对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为科技人员做好参谋和服务工作。

4.虚心好学。参加工作以来,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第二学历的学习和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初步实现了由专业技术干部到技术型管理干部的角色转换。

不利之处是对**学等专业的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多向老师们请教,这样,才能在项目申报和管理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三,思路与措施:

科技处计划科是承担了组织科研项目的申报、在研课题的管理等工作。如果我能被聘计划科科长,我将在几位处长的领导下,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注重学习和积累,及时掌握国家科技政策导向和动态,准确把握国家及部省市各级对科技开发的政策取向。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己,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为全校教职工服务。

2.加强与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联络和沟通,协助老师们拓宽申报渠道,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好服务工作。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卓越计划;教学质量;质量保障体系

“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2009年12月教育部正式将“卓越计划”列入2010年教育部重点工作,这是我国开始大规模工程教育改革的信号。2010年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第一批试点高校参与“卓越计划”,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卓越计划”全国第二批试点高校。笔者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探讨如何有效实施“卓越计划”,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1.学生生源质量保障

“卓越计划”鼓励学生来源的多样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通过两种方式选拔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一是在高考招生计划中单列“卓越工程师”班招生,根据学生的志愿和高考成绩择优录取;二是从在校本科生中选拔,遴选数理基础好、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对科技活动或工程实践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选拔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学生了解“卓越计划”后,自主报名,通过笔试、面试后,才能人选试点班。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试点班采用单独编班的方式,每届招收2个班,每个班30人。试点班学生数量坚持控制规模、适度流动、严进严出的原则。对试点班学生因材施教,通过警示手段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培养,顺利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试点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出现学籍警示、考试违规、不服从企业管理规定并造成恶劣影响、难以适应“卓越计划”的要求等情况时,将被取消试点资格,转入非试点的相应专业继续学习。对学生在试点专业学习过程中已取得的成绩和学分,我们将根据所修课程在非试点专业的相关性和要求,通过课程学分替代予以解决。

2.师资队伍质量保障

“卓越计划”的实施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制订各类奖励政策,选派优秀教师担任试点班的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优先聘任有丰富工程经历的专职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对没有工程经历或工程经历较少的专职教师,学校将创造条件,派遣其参与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这样,教师得以更新工程知识,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在学生的企业学习阶段,学校将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从企业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担任试点班的专业兼职教师,他们既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又承担企业课程或实践项目的主讲或指导工作,还担任本科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

3.课程教学质量保障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从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改革。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的教学评价方式、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1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是高等学校保证培养目标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在培养质量上追求卓越,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依据上述思想,课程体系的设置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环节。

学习通识教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掌握工程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程序设计基础与问题描述、信息检索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工作后职业能力的提高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将为学生学习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及交叉运用,顺利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保障试点班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中,实践环节被分为基础实践环节和专业实践环节。基础实践环节包括综合性实验、企业认知实训和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侧重计算机基本操作、个人软件开发等技术与技能方面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践环节包括具体专业方向的课程设计、企业项目实训、企业项目综合开发和毕业设计,旨在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尤其是到企业学习和现场实践,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综合开发,在项目中承担研究、设计和管理等角色,培养了自身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适应环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对企业产品、工艺、技术及设备的使用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我们将大学生创新性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等环节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性学习,意在培养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创新潜能的拔尖学生。

3.2教材建设成果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而且是学生获得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教材的编写和选用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卓越计划”要求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选用了部级重点实验室、部级精品课程组编写的教材,并计划联系其他院校教师、企业工程师一起参与编写并出版卓越工程师培养系列教材。现已出版《ARM DS-5使用指南》《Flash游戏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离散数学》等,计划明年出版《Unity 3D虚拟现实设计》《OpenGL 3D游戏程序设计》《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等。教材建设全面覆盖专业课,主要涉及软件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两个方向。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上,尽量选用企业产品开发实例,采用任务驱动型编写模式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介绍。

3.3教学方法与手段

改变目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大胆采用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新方法,如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探索性实验、课外科技制作、教师组织研讨课等。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实验室授课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生动地传授教学内容,通过边学边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3.4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从以试卷考试为主,改为以评价工程设计或综合项目开发为主的考核方式,从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逐步向运用能力转变。考核的重点包括问题的准确表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型设计能力、项目的最终设计成果等。学生通过答辩展示项目成果获得实践环节的考核成绩。

4.政策保障

“卓越计划”要求学校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该计划的顺利实施。

4.1学生管理

试点班采取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学校的二级单位,为每个班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一名班主任,每五名学生配备一名学业导师。试点班实行双导师制,即学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校原则上从一年级开始为每个学生配备学业导师,负责学生专业教育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对具体科学研究项目、工程实践项目等提供指导。从三年级开始,学院为每个学生配备企业导师,负责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指导工作。由企业导师和学业导师共同确定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结合选题,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开发,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并参加校企共同组织的毕业设计答辩。

4.2教学管理

1)重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突出实践教学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基础实践环节要求一人一题,由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并参加答辩,评审组对此进行评价。综合实践环节要求学生按组完成,每组5-10人,由教师指导,组内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较大的综合性工程项目。考核方式采用小组内的项目经理打分和指导教师综合评价的方式。

2)构建校企共管的教学管理机制。

企业直接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重点负责企业实习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学指导、教学管理等,保证企业阶段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吉祥腾达有限公司、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由校企双方组成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家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构建了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与管理的教学管理机制。

3)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评价和检查。

试点班学生80%以上的毕业设计题目为结合本专业的、主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横向项目,题目突出设计性和综合性,毕业设计的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独立科研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为4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年,即学生一进入企业学习就可进行毕业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指导教师要全程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检查和论文答辩。

4.3学籍管理

对试点班的学生按校内学习阶段和校外学习阶段建立学籍管理机制,校内学习阶段的学籍管理措施基本不变,学校负责学生档案的建立、资格认定、成绩登记、学位评定、证书发放等工作。企业学习阶段的学籍管理由学校联合企业兼职档案员建立学生的企业学习档案,制定考核标准,进行成绩考评和登录工作。学生在企业完成学习后,由企业将学生的企业学习档案、有关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成绩等转至学校。校内和企业学籍档案一起构成学生大学期间的完整学籍档案。

4.4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卓越计划”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为加大工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应尽快形成一支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通过制定有效的人事制度和政策,支持、鼓励和保证现有专职教师到企业获得足够的工程实践经历,具体有以下措施。

1)加大对卓越计划实施专业的高级工程人才的引进力度。

学院主动与IT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联系,希望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能将他们的最新技术一并带入学院。学院将根据相关政策在工资、绩效、住房补助、科研启动经费等方面给予高级工程师良好待遇。另外,设立“企业教师”岗位,制定兼职教师的薪酬政策,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专家参与教学并指导工程实践、工程训练和毕业设计等。

2)建立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的激励机制。

激励政策包括教师挂职或顶岗工作期间的工作计入年度工作量考核,并支付相应的绩效工资、教师往返企业的差旅费以及必要的岗位工资。

3)制定鼓励专职教师参与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制度。

学校制定政策,在重视学术水平高的纵向项目的同时,也同样重视实际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在实施卓越计划的专职教师进行业绩考核、职称晋升时,横向项目享受与纵向项目同样的待遇。

对参与卓越计划的专职教师,学校将最终以他们在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研究、知识产权、专利发明、产学研合作、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作为满足“卓越计划”要求和晋升职称的主要考核与评价指标,不再仅仅侧重理论研究成果和发表学术论文。

4.5经费投入

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要为本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参与专业的经费投入,资助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

为促进参与“卓越计划”专业的专业建设,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试点专业按省教育厅资助经费的1:1配套下拨资助经费,即每个专业每年可获得教育厅20万拨款和学校20万配套资金,共计40万元,主要用于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等开支。学校还为每个专业的试点班按每个班每年2万元的标准给予资助,用于聘请导师、班主任及相关管理工作开支。学校适当提高了承担试点班教学的教师教学工作量系数,按普通班的1.5倍核算教学工作量。学校的师资培训经费向试点班专职教师倾斜,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报政策也向试点班倾斜,同时学生实习费用在原有基础上每人增加2000元,以补充在企业实习的费用支出。

5.结语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篇8

一、建立、修订和完善了各类岗位职责、常规管理制度

1、岗位职责类:教育运行处主任职责、分管德育(教学)副主任职责,德育员、教务员工作职责,实验员工作职责,校医工作职责,油印员工作职责、电教员工作职责,教研组、年级组工作职责,宿管员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职责等,明确了职责和工作范围。

2、教育教学管理类:教学方面有:早晚自习的有关规定,备课要求,考试实施方案,作业布置批改要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教学常规考核实施方案,关于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的规定。德育方面有:值周工作制度,学生自主管理方案,班主任考核细则。完善了各类考核评价制度。指定了德育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

二、抓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畅有序。

1、抓各类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我们共制定如下计划:《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运行处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毕业班工作部署》、实验员工作计划等。

2、抓住教学环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1)抓备课。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跟上。新老教师有别。

2)抓课堂。让老师明确一堂好课的标准。其次,开展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研究课,开展了全员听课和评课。开展了校外教学交流活动,会理太平中学、仁和民中到我校听课和交流活动,我校部分教师也到民中听课交流。我校骨干教师到大田中学献课。

3)抓检测。初三实行周练制,初一、初二实行月练制。组织了半期质量检测。及时召开了质量分析会。

3、抓师资队伍,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1)督促老师做好“三新一德”学习和考试工作。

2) 派老师外出考察学习,陈思锜到成都参加“文明礼仪普及教育”观摩活动。彭涛到西华师大数学教学研讨会。

3) 开展了“魏书生民主科学教育”专辑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上传到了博客上,要求写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观看了长达3个小时的魏书生在广东中山市给400多名来自中山市的老师的专题报告会录像,老师深受教育和鼓舞。

4)召开了近2年分来的新教师座谈会,给他们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安排了指导老师。

5)在沙校长的领导下,制定了教师个人有效成绩的计算办法,今后教师的教学成绩以此为依据。

6)抓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了2次班主任学习和工作会。以上好班会课为突破口,每周一个主题,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校长、书记、教导主任、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活动。

8)年级组组织学习了“攀枝花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和“规范办学”的有关通知。

4、规范了办学行为,落实了规范后的相关管理工作。

三、教研、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实施专业理论与综合技能的系统化培训,更新医疗服务观念,解决医疗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学习、研究新技术、新项目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职工参与各级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培养职工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全面提高医院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原则

紧密结合医院发展规划,突出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医院发展需求和业务需要;按需施教,结合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分类培训,做到层次清晰;实事求是,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断完善,确保质量。

三、培训组织机构与职责

按照职责明确、上下贯通的原则,根据医院的特点,职工培训工作采用三级网络管理模式。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各科室培训小组。各级培训组织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职能科室负责人

主要职责:全面指导和监督培训工作的开展。包括审定培训计划、指导培训工作、审核考核结果。

下设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各项培训工作的开展,督促检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拟定相关培训的具体管理措施、考核办法,以及年度培训计划。由考核培训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全院培训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各职能部门培训情况汇总、整理、分析、运用。

主要工作任务:

1、统筹安排全院培训计划;

2、负责全院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

3、负责指导、监督各培训工作小组完

成培训计划;

4、组织对培训的评估和持续改进;

5、负责培训资料归档管理和结果运用。

(二)工作小组

由各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拟定相关培训的具体管理措施、考核办法以及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并负责各类培训对象、师资、项目、内容、时间的拟定和培训的过程组织。

工作职责:

(1)制定临床医师、医技人员、护理人员、职工年度培训计划;

(2)制订相关培训管理措施和具体考核办法;

(3)负责指导、监督科室培训小组完成培训计划;

(4)负责相关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

(5)负责培训项目、内容、时间的拟定和培训师资、培训对象的组织;

(6)拟定相关培训费用的预算。

(三)培训小组

由各科主任、护士长组成,主要根据培训计划开展小组工作,并按要求负责本科室职工的培训工作,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四、培训内容

根据培训原则,针对不同人员,有计划的开展以专业知识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人文理念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工作。具体培训内容由各相关职能科室制定。

五、时间安排与方法

(一)时间安排

按各科室制定的周、月、年度培训计划实施。

(二)具体方法

1、科内培训:

(1)各科室根据上级或医院要求以及本科室业务需要,制定本科室月度、季度或年度培训计划,报职能科室和考核培训办公室备案;

(2)按计划组织培训,对培训的过程进行规范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效果与结果等);

(3)将培训情况整理汇总后,及时上报其所属职能科室;

(4)各职能科室按时对所辖科室的培训情况进行指导与管理,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目标考核内容;

(5)考核培训办公室定期对全院的科内培训工作进行抽查和评估。

2、院内培训

(1)由各职能科室根据上级要求和医院实际以及科室业务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2)培训计划由各分管领导审核后交考核培训办公室备案;

(3)考核培训办公室统一安排培训场地和时间,做到统筹安排,合理实施;

(4)各职能科室根据各自培训计划,拟定考核标准和培训内容、人员、时间等,并就培训场地、时间、培训费用等与办公室 、财务处、考核培训办公室沟通,各司其职;

(5)各职能科室将培训内容、相关课件、题库和参考答案交考核培训办公室;考核培训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出卷、阅卷,并对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反馈各职能科室。

(6)、考核培训办公室根据医院考核细则拟定奖惩措施,交财务科落实。

六、实施原则

(一)统筹安排。为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效率,合理使用现有资源和配置,以注重实效为原则,由考核培训办公室统筹安排培训的管理工作,协调各职能科室的培训计划的安排与实施,以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分级责任。根据各自的职责,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保证培训的正常实施与反馈渠道的畅通,及时处理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和遇到的新情况,不断总结,持续改进,逐步完善培训细则,使之成为我院各项工作更有效、更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注重实效。结合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分类培训,做到层次清晰;实事求是,便于执行,利于提高,以实际工作为基础,以提高我院的整体素质为契入点和着眼点,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走过场,以提高医院整体技术水平及职工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为目的。

七、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要充分认识医院实施统一培训的重要意义,结合科室现有培训计划,指定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效果。

(二)认真组织实施。要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反馈各种情况,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篇10

摘要: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传统高校教师职业通道具有狭窄性、同质性和科研绩效导向性,会产生一系列弊端。文章结合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探索高校教师在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创新机制。从高校教师的分类管理出发,提出科研型、教学型、教学科研型教师三种不同的职业通道生涯管理,建立“金字塔”形状的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并分析为实践多职业通道管理,从高校组织和教师个人两个角度探索相应的管理策略,以实现对高校教师有效激励的创新构想。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通道职业生涯管理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创新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战略意义凸现。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要确立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从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视角,改变当前高校教师的狭窄职业通道,设计多渠道的职业通道构想即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与高校教师职业通道的内涵

职业生涯管理研究始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Edgar H.Schein于1978年发表的《career Dynanmics》,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指组织和员工对组织及食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反馈和修正的综合过程。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意味着—个人在高校教师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连续工作经历。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就是根据高校教师的个体情况和高校环境,结合教师与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由组织和个人共同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事业发展目标,并进行综合动态管理的过程。

职业通道是组织为内部员工设计的自我认知、成长和晋升的管理方案。高校教师职业通道的设计是为教师指明在高校内部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帮助教师结合个性、需要、能力,确立不同的职业目标,实施职业计划,从而推动组织与员工双赢。更具体地说,高校职业通道是高校中教师职业晋升和职业发展的路线,是高校教师实现职业理想,增强工作满意度,达到职业目标的路径。

通过对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和高校教师职业通道概念的梳理,可以了解,高校教师职业通道的设计与规划是广义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方式,也是高校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方向之一。

二、传统高校教师职业通道的局限性及负面影响

高校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担负三大基本职能: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高校组织特性决定了教师的多重身份,高校教师兼任教学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管理者。本文所研究的高校教师群体集中在非兼任管理者的基层一线教师队伍,职业通道的设计与构想都以此为研究对象。传统的高校教师职业通道指高校教师按照“助教—讲师一副教授—教授”的职业发展阶梯,笔者认为这种职业通道具有三个方面的局限性:第一,狭窄性。职业通道的路径单一,未考虑教师的分类管理。第二,同质性。高校教师职业通道的设计同质化倾向突出,未考虑高校定位差异。第三,科研绩效导向性。在高校教师的职业晋升和发展过程中,科研成果成为最具权重的绩效评价指标,唯科研成果论的教师评价模式,使得高校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投入难以维系。

在实践中,这种基于教师常规工作行为而形成的传统高校教师职业通道为高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一)不利于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准确定位

目前,我国高校大致区分为三种类型: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三种不同类型的高校在目标定位上、价值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全国600多所高校中,2/3以上的高校是以本科教学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当高校教师的职业通道只有一种规划时,教师的绩效评价只重点考量科研成果时,本质上忽略了高校的定位差异,使大量高校的发展和目标都呈现同质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既削弱了高校自身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又不利于整个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未考虑高校教师个人需要和专业特长,激励不足

Edgar H.Schein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就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专业特长背景下,评估职业目标的发展机会与可能,教师的职业通道也处于持续自我探索和自我修正的过程。传统的高校教师职业通道未充分考虑教师自身的个人需要和专业特长,仅提供狭窄的职业通道,难于发挥对教师的激励功能、自我引导功能。

(三)导致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下降

2007年开始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明确提出“要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基于传统的职业通道设计,在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片面强调科研成果,并以此作为教师绩效评价的主要标准,势必导致教师工作重心倾向于科研,对教学工作轻视并减少投入。有学者指出,“当功利性、实用性的价值取向成为教师评价的最有效的价值导向时,它不仅会形成对学术道德的冲击,而且会误导教师片面追求科研成果,而对教师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多少、实际工作能力的高低、教学效果的优劣以及教书育人工作做得如何不予重视。”对于一线的教师想要获取职称晋升和职业成功,只能选择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在科研项目中。这种“重研轻教”的价值取向在教师队伍中的蔓延和传递,最后真正损害的是高校整体教学质量水平。

(四)容易引发学术不端行为,制约科技创新能力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高校普遍推行以、获批科研项目数量等量化指标为要素的学术成果考评体系,并因此开发了各类指标的量化体系。这种功利主义的导向使高校内部学术风气日益浮躁,滋生大量学术腐败现象0。在单一的狭窄的职业通道背景下,教师为职业晋升,学术论文的发表呈现短期化、同质化,整合性论文居多,原创论文数量少,某种程度上是制造了大量的“学术垃圾”。高校教师为申报职称,学术成果显现短期非延续性特点。科学精神的初衷是鼓励创新,传统的高校教师职业通道设计已经成为制约着中国发展为科技创新大国的战略目标的因素之一。

三、基于“金字塔”形状的高校教师多通道职业生涯管理策略

多重职业通道的设计既能帮助高校教师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职业路径的选择,满足自身需要;又能提高教师的职业胜任能力,使教师的职业目标和计划有利地实现学校发展需要。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是学校与教师之间交互探索的动态管理过程,从管理策略的内容分析

包括两个层面:学校管理策略和教师个人管理策略。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多重的职业通道的规划应该从以下两个层面构想:

转贴于

(一)多重职业通道的组织管理策略

1.根据学校不同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高校教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根据高校区分的三种基本类型,即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不同高校的定位差异,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方面迥异。例如研究型大学,建立以科研成果为主导的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指标以定量为主。教学型大学,教师工作行为以教学为主,而教学结果具有隐性、滞后性和难以量化的特征,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除了传统的教学成果外,加入教师教学态度等行为指标的考评。对于界于两者之间的教学科研型大学,根据教师岗位不同。设立相应的教学科研组合指标,教师绩效考评兼顾教学和科研成果。

2.学校内部规划“金字塔”形状的多通道的职业路径。在高校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的基础上,规划出“金字塔”形状的多通道的职业路径,如图1所示。

现实中,即使是研究型大学内部,由于所属的教学单位和专业属性的差别,也存在着教学型教师。国内学者陈惠雄和胡孝德的研究也曾经指出高校存在着三类不同的教师人力资源,并分析其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职业特征。因此教师类别同样可以区分为科研型教师、教学型教师和教学科研型教师,其职业发展途径见表1高校教师三种职业发展通道简表所示(教学管理型教师不在本文的研讨中。因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种高校教师类别的区分并非绝对,除了教师所在高校定位的差异,就教师个体而言,时间精力的资源配置是有限的。所以需要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方向。以教学研究型教师为例,这种类别的老师在研究型或者教学研究型大学大量存在,是教师队伍的主体。教学研究型教师从其时间精力的资源配置上,又可以细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科研为主教学为辅、教学科研均衡发展三种类型。对于教学型教师的职业终端设计为副教授,主要是考虑相比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教师,前者的知识结构属“后顾型”,后者的知识结构具有“前瞻性”,对社会的价值贡献超出前者,所以职业发展的峰点不同。

3.学校在教师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完善激励机制。2010年高校全面推行绩效管理的改革,学校应根据三类不同的高校教师职岗差异,制定相应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使教师在不同的职业路径选择下,都能够取得相近的职业成功。国内学者曹爱华、王处辉曾经以研究型大学为例,调研探析教师职业成就的评价指标,发现“学术同行认可度、职称、学生认可度、收入水平、职业满意度”这五项指标排序最靠前。另外,学校在绩效改革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与教师分类管理相匹配的薪酬管理,才能体现薪酬分配的内部公平性,有效地激励高校教师,实现学校与教师的双赢。

(二)多重职业通道的教师个人管理策略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管理离不开教师自我管理,在多职业通道的背景下,教师的个人管理策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识别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教师在个性、能力、专业特长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个性差异,按照霍兰德的SDS人职匹配模型观点,个性特征与职业类型匹配才能发挥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势。教师的职业通道选择要在教师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识别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判断个人职业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分析每种类别的职业发展通道成功的机会和失败的可能,进而选择教学型、科研型或教学科研型的职业发展途径。例如,性格外倾向、擅长语言表达、知识系统全面的教师更适合选择教学型或教学科研型职业通道。

2.教师确定职业锚,把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定位与学校的职业通道规划有效结合。所谓职业锚是指个人进人早期工作情境后,由习得的实际工作经验所决定,与在经验中自省的动机、需要、价值观、才干相协调,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一种长期稳定的职业定位0。根据Schein的观点存在五种类型的职业锚:技术型、管理型、创造型、安全型、自立和独立型,是一种无论工作如何变换,相对稳定的职业价值观。例如定位在创造型职业锚的高校教师更可能选择科研型或教学科研型的职岗类别。高校教师职业锚的确立,能够使教师的职业追求与学校所规划的职业通道有机结合,发挥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