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31 22:3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卓越计划 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李松丽(1975- ),女,河北石家庄人,南阳理工学院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史及教育理论。(河南 南阳 473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企业―高校’双主体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SJGLX264,项目主持人:赵卫平)和2012年南阳理工学院教改课题“‘卓越计划’背景中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NIT2012JY-07,项目主持人:李松丽)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049-02

伴随着时代的呼唤和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即高校联合企业、行业,着力培养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工科专业的学生,是“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是要在我国的高校中,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智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的人才培养观,造就和培养一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具备创新能力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一、“卓越计划”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新挑战

21世纪是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最快时期,我国的工程学科本专业毕业生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一直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与创造性、工程性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还相距甚远。教育部副部长陈希指出:“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为此,高等工程教育要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明确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要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二是要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三是要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四是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他明确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和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一方面,社会化大生产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有利于大学生接受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更快地树立成长成才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抓住机遇尽快成才。另一方面,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大学的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卓越计划”的实行,给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内容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而我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学途径仍然滞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之中,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卓越计划”过程中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卓越计划”的核心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所以,高校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过程中,除了科学知识、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等一系列专业素养之外,还需要让未来的工程师具备爱国情操、团队协作和领导决策等人文素养。过去,由于在指导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整齐划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要想培养适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类技术人才,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稳定的心态、相对完整的人格力量和优良的个性等,让学生具有一种“大仁大义大智”的品德。

“卓越计划”的实施,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手段和生活方式等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而当前实施“卓越计划”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仍然滞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之中,这使得我国高校的大学思想政治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卓越计划”实施的转变,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转变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适应“卓越计划”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积极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必要而紧迫。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途径

20世纪以来,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各类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过许多积极的探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卓越计划”的实施,从更多更高的层面对我国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了要求,所以我们应该在继承过去成绩的基础上,构建适合“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途径。根据实行“卓越计划”高校的培养方案,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构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树立“企业―高校”双主体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理念。“卓越计划”的实施,改变了我国传统的以高校为主的教育理念,转向以“企业和高校双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要求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高校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建立与企业的合作意识,要求高校与企业寻求共同的认识与目标,相互合作,达到互利双赢的结果。这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改变传统的以校内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将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结合起来。

“卓越计划”是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合作的教育形式,因此,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过程中,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学生的个人教育规划等必须与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添加一些适合学生参与企业和认识企业的具有“引导性”和“渗透性”的教育内容,改变传统的以高校为主的“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比如,要将企业的职业道德、行业标准等导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鉴定所需要的个人素质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同时,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将课堂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激励企业多出产品、出好产品。

2.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人格品质。“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为了迎合知识经济的要求。在这个以知识和科技为主导的时代里,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创造着巨大的财富并引领人们的生活,致使很多人对科学技术顶礼膜拜,而忽视了技术人才的人格品质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使很多人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应该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情感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矫正以往的不足,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生产中。

另外,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和社会共同培养各类型各层次的人才,所以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采取灵活多样、多渠道的教学模式,改变雷同的课程设置内容和以课堂为主“灌输式”的教学途径,采取学校和社会共同结合、相互融会贯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途径,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结合起来。同时,在课外,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注入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思想。如,可以组织学生和企业专家人员一起参与文化教育活动,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创新功能的新文化,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学会将企业的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培养和创造一种适合企业和高校发展的新的文化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3.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主。根据“卓越计划”的设计方案,企业、行业将深度参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过程,企业需要与高校一起共同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高校需要在企业设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需要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这将培养和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人的一生,和学生的求知、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即使学生离开了校园也能自觉、主动并创造性地健全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品质、人格等,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整体的任务来完善、实施。企业要想和高校一起培养德才兼备的后备工程技术人才,需要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汲取高校的优良文化因子,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优秀文化。

4.建立“互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卓越计划”要求学生走进企业,且企业也应参与到大学的教学活动中来,这需要双方以一种无私的态度去合作。在互利合作的背景和前提下,要求高校与企业建立“互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将企业作为自己的另外一个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参与企业生产和社会实践中能够主动积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从而实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5.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着眼于未来。“卓越计划”不仅要求学生在校园内生活,而且要求学生走出去,走进企业,走进世界,所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着眼于未来并逐步和世界接轨。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要引导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以及坚强、好学、上进等优良思想品德,为未来走入社会打好基础。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国际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培养的工程师要想具备竞争力,不仅要掌握知识和工程技术能力,还需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同能力等,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一种挑战也是机遇。高校通过开展对卓越工程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合乎高校和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戴树根.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1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3]刘志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标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2).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篇2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我局领导历来十分重视,一年来,我局多次在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会议和全区中小学校长会议以及各校的女职委主任会议上传达有关精神,并立足于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与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着力从思想上、政治上提高学校领导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搞好计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计生工作摆上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以确保全区教育系统计生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努力把计生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

为了切实加强对全区教育系统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确保圆满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各项计划生育工作任务,近年来,我局一直将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全局的一项基本工作任务,常抓不懈。在组织领导上,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教育系统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并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配备一名工会干部兼职抓落实。同时制定了《2009年区各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细化了全区教育系统计生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并于年初与各校签订了责任书,使任务明确,职责到人,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三、强化措施,狠抓管理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文件精神,更好地落实各学校校长亲自抓、重点抓的要求和计划生育的工作职责,我们强化了《区教育系统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制”的实施意见》,把计划生育工作与评先评职、晋升职务、入党入团等挂起钩来,实行一票否决。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负责,单位包干”的计生管理体制和工作措施,把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求学校健全有利于计生工作开展的有关配套制度和台帐,使制度更趋完善,并狠抓落实,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四、紧密配合,深化教育,努力创造计划生育良好的舆论氛围。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篇3

国务院和省政府以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为重点,启动实施了国家级和省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实施以来,改善了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了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对改善民生意义重大。为了进一步提升营养改善计划的实际效果,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部分县市区实施国家、省级营养改善计划的基础上,由市、县两级财政筹集资金逐步对全市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实施免费午餐计划。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是顺民心、解民忧,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开展实施此项工作。

二、范围标准和工作步骤

(一)范围标准。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覆盖全市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采取市指导协调、县市区政府统筹管理、各学校负责具体实施,以学校食堂供餐的模式,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供一顿免费午餐。标准按照6元/生.天执行(只含食材、调味成本)。

(二)工作步骤。

按照“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由点到面、有序推进”的思路推进,从秋季开学起正式启动实施,到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保障措施

各县市区政府是推进此项计划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市级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主动作为,全力以赴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平稳有序顺利实施。

(一)强化领导,明确职责。

市政府成立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免费午餐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

(二)整合资金,改善条件。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所需资金,在国家、省级补助的基础上,市财政根据核实后的实际用餐天数和用餐学生人数,按照1元/生.天的就餐资金补助各县市区,其余资金由县市区财政保障,纳入财政预算。各县市区要结合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按照要求,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逐步改善学校食堂条件,使学校食堂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篇4

[摘要]教育管理的多端性具体表现为教学管理维、行政管理维、财务管理维和后勤管理维等四个逻辑矢量。不同的管理维度有不同的管理目标、管理风格和管理要求,因而也就存在彼此冲突、相互抵牾的现象。从教育管理的育人目的来看,教育管理有整体性的客观要求,学校要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的各端就必须像一盘棋一样,相互配合,相互扶持。对棋盘观念起积极作用和影响的,则是共同具有的伦理精神。

[关键词]教育管理;多端性;道德调节

教育管理的多端性是指由于学校组织构成的多样、成员角色的多重以及学科的相对独立而导致在管理中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结构和职能组织。管理的多端性表明了教育管理发展有多维化和复杂化的趋势。端者,头也。多端就是多头、多元。它是与简单、划一相对立的概念。

一、多端性的内涵

行政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是教育管理的多端性的内涵。

行政管理。一般是指国家规定的教育领导体制和管理机构。在我国,党委对教学、科研、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讨论,做出决定。所谓重大问题,就是那些带有思想、政治倾向性的问题,业务工作中带有路线、方针、政策性的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行政首长负责,通过学校中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集中群众集体智慧,发扬民主,保证党委领导下的民主办学原则的贯彻,这是我国当前的教育领导体制。

与这个领导体制相应产生的行政指挥系统,是指以校长为中心的学校、行政指挥机构。这个机构由校长、副校长、负责处理日常工作的校一级的办事机构所组成。副校长、教务长、总务长等都是校长的助手,其工作对校长负责。各处室依据校长的指示处理学校行政管理事务,它们不是一级领导机构。在管理过程中,行政指挥系统负责制定学校的战略目标和长远规划等具体工作,确定全局性的工作措施,领导全校下一级单位。在学校党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之后,一个学校的教学和教育全过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行政指挥系统的工作状态。

为了完善行政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行政机构设置和工作要实行个人责任制,进行科学的分工。

教育行政管理包括学校中的人事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育人事行政在教育管理中的主要任务是:选拔与任用符合教育需要的各种人才;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育和教育管理人才的培训和提高;以正确的考核与奖励手段,促进师生不断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合理设计,安排学校教育组织结构,达到整体优化的效应。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定期向师生传达党的声音,讲述世界政局和国内形势,积极引导师生勤奋、好学、尚真、笃行、报国。通过定期举办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师生与祖国同跳脉膊,励精图治,建立起和谐安定的校园。

教学管理。教学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和运转的主轴。

教育之所以叫做教育,学校之所以叫做学校,就是因为它以教学为活动内容,以师生为活动角色。一所学校可能什么也没有,但有师生和教学,它就一定是学校。一所学校可能十分摩登,就是没有师生和教学,那它就绝不是一所学校。

学校的产品是人才,学校的生产是育人。不育人,不出人才,这个学校就是破产的、倒闭的“工厂”。教育就是学校产品生产的方式,学校生产的产品不同于工厂和农场。在工厂和农场,生产的过程同产品的出现同始同终。产品出现了,生产过程就结束了。人才培育不是这样,产品出现了,过程还在继续。学校产品的生产者是教师,他的生产特点是在学生的心灵中播种而在空灵中收获。他会改变学生的观念、信仰和素质,但改变后的学生不归他所有。相反,只有把学生交给社会,被社会公认接受、认可和记下以后,教师才收获喜悦。学生以学校为亲,学校以学生为荣。出了学生,但出不了人才的学校不是好学校。正如生产了产品,但没有名优产品的企业一样,是不合格的或没有前途的企业。因此,人才至上关乎学校的前途和命运。

教学是学校的生命。学校因教学而设,教学存则学校存,教学旺则学校盛。学生因教学而来,学生依靠教学才接受熏陶和哺育,教师依仗教学才实现自我和价值。教学优秀则学生优秀,教学出色则教师成名。教学是学生成才的苑圃,名师产生的沃土,校长施展管理才干的舞台。因此,办学的行家总是以抓教学为己任,教学为先,有如天大。

学校的其他工作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教学工作来进行和运转的,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这是学校工作区别于其他各个系统的工作的最本质的特点。

教学管理工作的任务就是遵循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所担负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按照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组织、指导,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教学管理不能忽视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因此要实行备课管理、课堂教学管理、批改作业管理、课外辅导管理、成绩考核管理等。

管理教学又叫管理教学研究。这不仅是因为搞好教学必须研究,而且因为在学校中,特别是有水平的学校中,科学研究也是学校出色工作的出色部分。有道是,教学是基础,科研是拳头。抓好了教学,学校就能站得稳;抓好了科研,学校才能打出去。因此,从广义上讲,教学管理包括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

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除设置专门管理教学的机构——教务处之外,还设置了专门管理科研的机构——科研处。

科研管理的任务是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科研的计划管理是科研管理中的中心环节。计划管理包括科研选题、科研规划和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财务管理。这是一项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计划管理、基本建设资金管理、教育事业费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财产物质资金管理、财务决算、财务监督和检查等七项工作。

计划管理是根据国家下达的任务要求和社会需要,在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后,制定出学校的经济计划,用它来组织和协调学校的全部教学、科研、生产、后勤各方面的经济管理活动。学校的计划按时间长短可分长远计划、年度计划和作业计划。按计划的内容可分教育事业发展计划、预算资金收支计划、科技费用收支计划、基本建设财务计划、学校基金收支计划、代管科研经费收支计划、生产财务计划、劳动工资计划、物质供应计划、其它预算资金收支计划等。

在前面叙述的七项管理内容中,除计划管理外,重要的是教育事业经费管理,它包括劳动工资、助学金、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科学研究费、教学行政费、 外事活动费和其他公务开支费等。

实施财务管理,除抓住计划、决算环节外,在内容上以教育事业经费管理为重点。此外,抓好财务监督和检查,则是学校资金充分、合理、有效使用和安全的保证。

后勤管理又叫总务管理,或者叫物资设备管理。它是在校长的领导下,通过全体后勤人员协调一致的工作,为建设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充实教学设备,抓好师生生活而进行的出色工作。

办好一个学校,不但要有好的决策人——校长、书记,而且还要有一批好的管理骨干。其中,包括一个好的总务主任,或者叫后勤处长。“政以贤为本”,“为政之本,在于任贤”。后勤处负责全校师生的吃、喝、拉、撒、睡,没有奉献精神和专业学问是万万不行的。

后勤或总务管理,实则是学校财产物资管理,它要管好教室和实验室的设备、图书馆和阅览室的设备、体育卫生的设备、校舍校具的维修和保管,此外还有学校生活管理,包括绿化校园,美化环境,办好食堂,改善伙食,关心师生,搞好福利,等等。

随着教育与新兴科技的并举发展,当今电化教学、远程教育也相继盛行,因此电化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校外基地、校办工厂、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也纳入了学校后勤管理的范围,并成为重要部份和更新周期较短的更加专业的管理。

教育管理的多端性内涵如图1所示。

二、多端之间的关系及伦理需要

在教育管理的多端性中,行政管理是指挥系统,教学管理是中心工作,财务管理是办学保障,后勤管理是办学支撑。要把一盘棋搞活并旗开得胜直到最后夺堡,关键在于通力合作。

现实中我们屡见这样的情形,搞行政的强迫命令,使从事教学的伤了元气。搞教学的自以为是,使搞后勤的心灰意冷,没有热情。搞财务的津津乐道,沾沾有喜,不关心教学和后勤的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扯皮制时,最后又集中到行政管理者的头脑中,左思右想,矛盾不化解,困难遂成堆,于是,校长、书记无法喘气。反之,如果各个部门各执其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那么,政通人和,渠道畅通,和谐运作,良性循环,学校就日益昌盛,教育就蓬勃向上。

协调好管理多端之间的关系,除了制定相应的职责规定和建立相应的部门协调会议制度外,校长、书记的分工和引领部门上道也是一个好举措。

应该说,在上述几种举措中,呼唤道德的调节,请伦理出面调停,各自用伦理精神自律,这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伦理是协调管理不同端点之间矛盾的客观需要,也是内在需要。

试想,在行政管理部门,提倡并实施了方便让给别人、麻烦留给自己的道德信条,那么,行政部门必定会心无二虑地去为教学、后勤服务。什么叫做管理?管理就是服务。什么叫做服务?服务就是心甘情愿去做事。显然,做官当老爷是与服务精神背道而驰的。

又如,如果教学管理部门倡导了清贫乐道、烛光照人的道德精神,那么,从事教学的教师必定是潜心学问,不致于浮躁下海,更不会走穴谋财,于是就会归顺行政领导的安排,与行政部门配合,同谋育人之业。即便在教学设备、教学环境中遇到了困难,也会群策群力,马自奋蹄,迎难而进。

又如,财务管理如果坚守节约为荣、奢费为耻的道德信念,那么它不仅会计划用财,而且会节流开源。过去,在我们党的传统中有一种优良传统,叫做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孔子的“三思而行”中的第三思也是这么说的,“富则思穷故而能施”。“施”什么?把多余的钱用在济贫事业上就是施。搞财务管理的部门能够如此德性,必定会感动师生、感动上帝的,又何愁教学、后勤、行政之间不协调工作呢?

又如,搞后勤管理的,若是把服务育人牢记心中,不仅能把所管的财产设备如数家珍,爱惜一器一材,而且会将师生的饥饱冷暖放在心中,关怀备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后勤干部是“先行官”,用道德精神尽心工作的干部是“先进人”、“德性官”。

后勤管理不可小视,后勤管理中的校园、绿化管理实际就是育人环境的管理。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篇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和《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等法律法规,为促进依法办学,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现就本市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坚持以国家和市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立足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切实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办学行为为原则,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

二、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区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对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整体规划并组织实施,要加强对本辖区内生源的摸底调研,并根据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招生计划和相关政策,确定各校对口招生入学范围等工作,确保辖区内符合规定的适龄学生都有相应的学位。

三、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向社会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相关信息,加强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和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四、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贯彻就近入学原则,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计划之外自行招收学生。

五、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实际,合理确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班额控制在40人以内,接纳农民工同住子女的学校班额可适当放宽。有条件的地区,小学班额可在30人以内,初中35人以内。

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不得以创办特色为名举办重点班,不得以任何形式测试选拔学生。不得将开展学校教育实验研究、创建特色学校与招生入学工作挂钩。

七、公办学校应按照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就近入学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安排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不得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听力残疾和视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到户籍所在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报名,安排进入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八、跨区县就读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应在就读学校参加小学毕业考试。小学毕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回户籍所在区县就读初中,或在就读学校所在区县就读初中,办理回户口所在地就读手续的截止日期为年4月30日。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区县制定的初中招生入学的规定和实施办法妥善安排回户籍所在地就读的学生入学,各类初中学校不得招收无学籍材料的学生。

九、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导本辖区内公办寄宿制学校或寄宿班按照规定的招生范围招收本地区新生,报名的学生人数少于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学校应如数录取,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学校可采用“电脑派位”等方式录取学生。

十、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通过本部门和学校网站公告、发放新生入学《告知书》、在社区张贴《招生告示》等形式,向辖区内适龄儿童家长告知招生工作政策、报名时间、地点,以及报名所需携带的各种证件,年5月23、24日为全市小学新生报名时间。

十一、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工作指导与管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核准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民办学校原则上在学校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范围内招生,有寄宿条件的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报市教委备案后,方可跨区县招生。民办初中学校报名时间为年5月9、10日。

十二、民办学校要规范招生程序和方法,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学校应采取电脑派位或面谈的方式招收新生。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报名费和面谈费。面谈程序要规范,面谈内容不应涉及学科文化知识。民办初中学校面谈时间为年5月16、17日,民办小学面谈时间为年5月30日、31日。

民办学校录取学生时不得进行其他任何形式的考试和测试,不得要求报名学生提供其他学科类竞赛、等级考试证书,不得要求学生提供在低学段学校(幼儿园)或参加社会办班取得的学科考试与测试成绩或竞赛证书,不得要求小学或幼儿园推荐“学科学习特长生”。民办初中学校于年5月31日前完成招生录取工作,民办小学于年6月15日前完成招生录取工作。

十三、民办学校的自主招生办法、招生广告及招生简章须向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备案,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向社会公布并实施。对民办学校上报备案的自主招生办法、招生广告和招生简章存在违规条款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要求学校及时纠正。

十四、切实做好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凡符合市教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同住子女进入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免借读费工作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58号)规定条件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至公办学校就读。部分地区的公办学校限于条件不能完全接收招生地域范围内农民工同住子女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可统筹安排进入以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就读。小学毕业的农民工同住子女,统一安排至本区县公办初中就读。

对农民工同住子女及在本市借读的其他非本市户籍学生,学校应告知学生及家长完成义务教育后报考高中阶段学校等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十五、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招生工作管理。经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中小学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可以按有关规定招收批准项目与计划的体育、艺术特长生。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和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地区体育、艺术类特长生招生办法,建立健全特长生资格确认制度,确定本区县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的条件。严禁学校以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为名招收择校生。区县体育、艺术特长生招收数不得大于本年级学生总数的5%。各区县要将招生办法、经审核批准的学校名单、项目名称、招生名额等报市教委备案并予以公示。

十六、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通过本单位网站和其他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信息。

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向社会公布如下信息:

(一)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关于本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

(二)本辖区招生信息,包括学校对口招生的区域范围、当年招生计划(班级和人数)、招生结果;

(三)经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学校、招生项目、招生名额、招生条件、招生录取结果;

(四)各类学校的办学规模与设施等基本情况,包括在校学生人数、学校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和专用教室数量、运动场地面积和设施设备、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数量和面积、图书馆生均藏书量、实验室及其数量等内容。寄宿制学校须公布其寄宿设施情况和收费标准。

(五)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专职教师人数和师生比、中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和比例、教师学历结构和达标比例。民办学校还须公布学校教师队伍中退休返聘教师的人数和比例;

(六)公办寄宿制学校、寄宿班招生范围及招生名额;

(七)民办学校的招生计划、招生范围、录取办法、收费标准;

(八)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咨询、监督举报电话、接待部门地址。

学校应通过本单位网站的“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公开招生的相关信息。

十七、各区县教育行政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招生监察工作机制,监督招生入学有关政策和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依法依纪查处招生入学工作过程中的违纪违规事件,协助解决本地区中小学招生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市、区县教育督导部门要对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进行专项督导,重点督导农民工同住子女招生入学、体育及艺术特长生招生、民办学校规范招生等。

十八、公办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凡以创办特色为名举办重点班,或拒绝接受本学区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由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凡以考试或测试方式选拔录取学生,擅自提前招生,招收无小学学籍材料学生、利用招生入学违规收费、擅自在学校招生计划外招收学生或存在其他违规招生行为的,对其中的公办学校由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对校长等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降级、降职直至撤职处分;对其中的民办学校由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及时纠正,拒不改正的核减该校第二年30%招生计划数。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篇6

2011年,全市教育事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以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为载体,以深入宣传贯彻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狠抓工作落实,为“十二五”开好局奠定扎实的基础。事业发展主要指标进一步提高,学前三年本地户籍幼儿入园率达到97.9%,公益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24%,省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0.2%,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7.2%,普职比达到1:1,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达到3.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6.8%。

(一)抓规划制订,明确各类教育发展目标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后,我们按照“十二五”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认真制订各类教育规划,分解工作任务。市里先后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功能和促进教师流动等三个文件。对创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县、市区教育布局规划等工作进行了调研。制订完善“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十二五”教育人才发展规划和开发区教育规划等。

(二)抓薄弱环节,重点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以提高学前教育公益化水平为突破口,积极破解入园难问题。2011年9月,市政府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暨幼儿园建设现场推进会,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并在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教师培养和民办幼儿园补助等方面出台了扶持政策。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均制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市、县和乡镇三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51所,学前教育公益化比例提高12个百分点。继续开展幼儿园等级评估工作,新增省一、二级幼儿园48所。

(三)抓重中之重,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2011年年初,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今后五年我市教育均衡发展作出部署。先后召开推进均衡发展、校安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现场会。制定《市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评选办法》,以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全市教师从城镇调入农村的有210人,其中担任校级领导的有79人,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的有1300多人次,农村教师上挂学习的有200多人。校安工程完成35万平方米,标准化学校新增97所,中小学理科教学仪器达标率提高到98%,校园网建成率达到85%,义务教育均衡度指标达到0.74。教师在省教育资源网的访问量已达到35万人次,全省第一。启动实施“名优学校反哺计划”、“学校助进计划”、“民工子弟学校共进计划”等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度监测制度,得到省厅主要领导的肯定和《中国教育报》的宣传。

(四)抓教育服务,提升教育与经济贴近度

2011年,中职免学费范围从原先的三大类扩大到全部专业,在全省率先实现中职免学费教育。

加强职业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调整工作。专题开展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调研,召开“校企校地深度合作,培养区域经济建设应用型人才”民主恳谈会,协助市直高校制定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方案,启动大石化项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前期工作。市直高校新增生物制剂技术等4个专业,撤销旅游管理、会计等8个专业。中职学校新增核电设备安装与维护等11个新兴专业布点,撤销35个传统专业的不合理布点。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实行市级统筹管理,医药化工等11个省示范性专业实行全市统筹招生,同时开展市级精品专业、新兴专业、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评选工作。

推进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与产学研工作。促成学院与金融企业开展校银合作,举办金融企业专场人才招聘会,共签约900多人次。市直高校获国家专利23项,85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提高经济效益5600多万元。组织开展“千名中职教师进企业”和“千名技师进校园”活动,深化中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加强社会培训工作,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与社会培训人数达到1:1。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市直高校本科、专科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94.86%、96.18%、99.14%,专业对口就业率分别达61.4%、64.6%和64.45%,均创历史新高。

深化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举办市第二届高校师生职业技能大赛和市第八届中职师生技能大赛。14位高校师生获国家职业资格技师证书和“市技术能手”称号。中职学生参加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均获得一等奖。新增1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性学校,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获中央财政1000多万元奖励扶持。

(五)抓中心区教育,加快提升开发区教育品质

专题调研加快市区教育一体化发展问题,认真编制市区教育布局规划,推动中心镇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召开开发区教育发展务虚会,深入研究开发区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制订了“十二五”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实施开发区教育内涵提升工程,教学水平整体得到了提升。深化开发区学校的教学督查工作,深入开展名师大讲堂活动,加强骨干教师的引进和教师培训工作,新增市级名师5人。学院路小学今年秋季建成并正式招生开学,拟建的文华小学已完成图纸设计工作。

(六)抓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启动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申报的3个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和遴选确定的40个市级试点项目均已开题研究。在全省率先设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积极构建素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组织实施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完成《市中长期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启动实施自主式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培训制度,评出第六批市级名师名校长79名。加强特色学校等建设,扎实开展“两体一艺”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市中小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田径、球类、武术、朗诵、书画、歌舞等比赛,均获得好成绩。成功承办全省大学生运动会。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深入全市高中学校教学调研和业务指导,2011年高考成绩稳中有升。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较去年明显下降。

2011年,我市教育事业在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有:教育装备水平还处在落后位置;择校热择校贵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学前教育公益化程度较低,“低、小、散”现象较为突出;骨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教师资源配置有待优化,等等。

二、2012年教育工作思路

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为主线,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和“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公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学校特色化、市区教育一体化,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十五年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7%以上,普职比保持在1:1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左右。

(一)坚持两个为主原则,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学前教育以公益化为主,加快公益性幼儿园建设,争取建有公办幼儿园的乡镇占比达到90%以上,鼓励村集体兴办公益性幼儿园,公益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进一步提高到30%。出台公益性幼儿园收费指导标准,落实学前教育困难补助政策。坚持办园以规范化为主,扎实推进幼儿园等级评估工作,加强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大“低、小、散”幼儿园治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幼儿园规范化管理水平,省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5%。

(二)抓好四项机制建设,争取全面通过县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以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为载体,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度监测和考核制度,强化县级政府的工作职责,切实降低“择校生”比例,严禁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费。切实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教育装备配置,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的计算机和多媒体配置比例,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完善以校长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对象的教师交流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

(三)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注重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内涵。推动地方文化进校园,广泛开展“两体一艺”和大课间活动。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切实提高学生体质。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展“特色示范性高中建设”活动,促进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建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高中质量动态跟踪监测制度,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开展常态化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探索普职教融合发展,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提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出台《市中长期教育人才发展规划》,深入开展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深入实施新教师培养期制度,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切实提高教师执教水平。

(四)开展三项行动计划,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以增强服务、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探索建立与地方支柱产业、新兴行业自动对接的专业设置机制,基本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接的专业体系,提高教育与产业的契合度。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启动并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重点特色专业。着力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提升高校的咨政服务水平。深入实施“百千千”行动计划,组织开展“百名教授学者下企业”、“千名中职教师进车间”和“千名技师进校园”活动,推进校企校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开展基础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争取新增省级及以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3所,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3个,省级骨干专业、新兴专业、特色专业4-6个,夯实职业学校和高校基础能力。全面推进社会培训工作,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为构建区域学习型社会提供坚实平台。

(五)谋划市区一体布局,提升市区教育发展水平。制定完善市区教育布局规划,推动新建、迁建高中资源向环绿心布局,促进市区教育资源向环绿心区块集聚。完善市区民办教育政策,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篇7

[论文摘要] 优先学校计划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扶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一项计划,其实施内容和实施过程都很有特色,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某种意义上说,优先学校计划不仅是一个教育计划,而且是一个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一个有益于社会公平的计划。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主要发达国家之一,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其内地发展明显落后于沿海地区,教育上也呈现出差异性。为此,澳大利亚各个州政府都制定了适合本区发展的教育政策和战略。其中新南威尔士州的优先学校计划(Priority Schools Programs,PSP)就是一个很具代表性的计划,它着力于发展当地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优先学校计划概况

20世纪末以来,各国对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关注,并认为教育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南威尔士州教师联合会积极促使政府就教育不公平问题做出相应对策。2002年4月,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在悉尼召开了社区警务和家长论坛,一致认为应对贫困地区的学校给予特别的帮助,于是发起了优先学校计划。

优先学校计划针对的对象是处在贫民区的学校,由优先学校基金计划(Priority Schools Funding Program)和优先行动学校计划(Priority Action Schools Program)两部分构成,前者主要为贫困地区学校提高师资、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后者则主要提供资金援助。新南威尔士州希望借助于这一计划解决贫民区学校师资差、基础设施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在政府帮助和支持下通过加强学校和班级的组织管理,建立学校与家庭、学生的伙伴关系及提升教与学的质量等途径,提高贫困地区学生的入学率和文化素质,促进社会整体发展。

二、优先学校计划发展状况

优先学校计划自实施以来,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资金上,2002-2003学年,新南威尔士州预算有5 935万澳元用于优先学校基金计划及援助贫困学生,到2006-2007学年这笔预算已经达到8 880万澳元。并且,在新南威尔士州教育培训部的支持下,成立了专门的“优先学校基金计划”基金会,用于吸纳社会各界资金,发展优先学校计划。在发展规模上,2002年共有545所学校参加了优先学校计划,到2007年,参加优先学校计划的学校数已增加到573所。而且,自2007年9月起,新南威尔士州已开始进行优先学校计划的社会调查,从而确定新一轮优先学校计划入选学校名单。在教学质量上,自实施优先学校计划以来,贫困地区学校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以贝尔蒙公立学校(Belmont Public School)为例,抽取三年级到五年级学生的考试成绩显示,71%的男生在语文方面能力有了较大的改进,82%的女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改进,其成绩增长水平均高于州平均增长水平2.2分。因此,优先学校计划在新威尔士州获得了好评。

优先学校计划在新南威尔士州发展迅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从政策、资金等多个角度积极支持优先学校计划发展,为优先学校计划顺利落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次,优先学校计划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支持。优先学校计划明确了教师与教育机构的伙伴关系,给优先学校教师尽可能多的优惠政策,并大力支持教师全面发展。这些政策使教师更加安心本职工作,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优先学校计划的发展。再次,优先学校计划赢得了社区和家长的支持。优先学校计划针对对象是贫困地区学校,它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贫民学生。在优先学校计划实行过程中,学校很注重社区及家长参与其中,广泛征求家长意见,与社区、家长共同谋求学生发展。

三、优先学校计划实施情况

1. 建立优先学校计划管理机构

为了推进优先学校计划的发展,新南威尔士州成立了公平战略委员会(Equity Strategy Unit),它是优先学校计划的直接管理机构,主要政策的制定,研究工作的开展,教师的培训、经费划拨和管理、优先学校的评价和监督工作均由它负责。除此之外,新南威尔士州教育培训部总干事咨询小组(Director-General’s Advisory Group),其构成人员包括公平战略委员会主管、新南威尔士州教师联盟代表,社区和家长代表、校长代表,学校教育工作主管以及一部分观察员。这一机构主要任务是为参与优先学校计划的学校提供建议和帮助,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优先学校发展动态等。

2. 确定优先学校计划入选名单

优先学校计划是个着眼于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帮助贫民学生的计划。为了确立优先学校计划入选名单,新南威尔士教育培训部首先要对学生所在的家庭进行广泛的调查,了解学生所在家庭的基本状况,包括家长受教育情况、就业情况、工作时间等。之所以要进行这一调查是力求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并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确定优先学校计划备选对象。完成相关调查工作后,州教育培训部就调查数据展开分析,并最终讨论通过优先学校计划入选名单。

3. 执行行动计划

首先,入选优先学校计划的学校必须向上级管理部门提交一份协议,明确学校的责任,并且确定一名信息统筹员(coordinator),其主要任务是协调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向所在地区发布优先学校计划最新信息,统筹报告学校年度发展报告和年度财政报告。

其次,学校建立优先学校委员会,成员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组织负责人等,主要职责是负责学校发展计划的制定、执行、优先学校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校内评估。优先学校委员会成立后,学校依照优先学校计划的要求制定自身发展目标,确定发展学校基础设施、提升学生能力、改善教师教学质量及资金使用的方案,并着手实施这些方案。方案执行过程中,学校需要收集基础设施改善、教学质量上升和学生能力提高的相关证据,以便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呈现工作成果。

4. 对计划进行过程实行监测和评价

优先学校计划执行过程中,学校管理部门很重视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控和评价。计划执行之初,优先学校需向其管理部门提交学校工作计划,包括发展目标、学生发展方向、教学质量改进措施等。公平战略委员会根据其制定的计划提出相关意见并且划拨资金。

学校初步计划获得认可后,学校需根据其工作计划展开工作。这一时期,优先学校发展顾问和学校上级主管官员会对其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落实后续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提出学校发展建议,指导学校完成优先学校年度工作报告。每学年结束的时候,即每年6月,优先学校需向主管部门汇报年度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年度工作报告对优先学校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设意见,并督促优先学校制定新的发展计划。

四、优先学校计划存在的问题

优先学校计划自实施以来,新南威尔士州参与优先学校计划的学校无论是在基础设施还是在教学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也对此计划给予充分肯定,打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虽然优先学校计划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 缺乏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有效改善

教育事业的发展仅仅依靠教育部门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优先学校计划主要针对校园内部的建设,无论是教学设施的改善还是教师素质的提高都与校园外部环境关系不大。但优先学校招收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他们生活的环境也是以贫民区为主。虽然环境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所以优先学校计划只注重校内环境的建设是不够的,在发展校内环境的同时也应注重校外环境的改善。

2. 资助计划时间有限

优先学校计划执行过程中,以4年为一个周期,不是每所学校都能长期获得支持,受资助学校在这一期能接受到资助,在下一期未必能得到资助。但这些学校大多基础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并不是短期资助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长期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虽然优先学校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相对于各项条件较好的学校,学生平均水平还较低,这势必影响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优先学校计划要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贫困地区学校的发展,增加优先学校数量,延长优先学校资助年限。

3. 科研机构对优先学校计划支持不足

作为贫民地区学校,由于知识和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管理者依照优先学校计划规划和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困难,迫切需要科研机构提供专业知识、经验反思等方面的帮助,并协助有些学校确立发展目标,施行行动计划。而实际情况是科研机构较少介入优先学校计划的施行,即使介入,也仅仅是为在科研机构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负责研究的也主要是在校大学生。

综上所述,优先学校计划在新南威尔士州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素质的发展等方面。尽管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其成绩是不可否认的,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借鉴和学习其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指导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

1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Knowing Makes the Difference:Learning’s from the NSW Priority Action Schools Program [R].2004:21-23

2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nual Report 2002[R].2002:57

3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nual Report 2006[R].2006:6

4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iority Schools Programs 2008 Survey[R]. 2007:9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篇8

2015年已经过半,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回顾过去的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党建工作

我校按照中共**县纪委关于印发《2014年**县“廉政警示教育夜校”实施意见》的通知的要求,积极开展廉政警示夜校工作,认真落实我校廉政警示教育2015年度计划。半年来,我校廉政警示夜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保障,详细制定计划,严格落实制度

成立由校长、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廉政警示教育夜校的组织落实。

制定“廉政警示教育夜校”学习制度,学习时间定为每周一教师例会,要有学习笔记,定期检查学习笔记。

制定“廉政警示教育夜校”考勤制度,无故不参加学习的班子成员要写出书面材料,无故不参加学习的教师要通报批评,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学习教育的领导班子成员要报经“廉政警示教育夜校” 领导小组批准。

研究制定了《**县中等职业学校廉政警示教育实施方案》和《**县中等职业学校廉政警示教育2015年度计划》。计划有校领导上廉政党课、领导班子集体学习廉政教育书籍、观看廉政电影、学习上级会议精神、案例通报等。

严格对照“十二项标准”规范廉政警示夜校工作。

廉政警示夜校截止目前已举办了8期,学习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2次,学习《廉政文化建设要论》1次,组织观看视频2次,校领导上党课2次,通报违纪违法案件1次。教育效果明显,领导班子成员和教职工对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有了更深入地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廉洁从政、廉洁从教的自觉性。

(二)主要做法

1、合理确定学习时间。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把每周一的教师例会作为廉政警示教育时间,兼顾了学校招生、高招、中招工作的时间忙点。

2、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多样。有廉政书籍学习、有校领导党课学习、有观看视频、有文件会议精神学习等。

3、紧贴实际选择学习内容。选择与教育教师关系密切的视频进行学习教育,如观看《最美乡村教师》等视频。

(三)以学习马海明同志先进事迹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激励全体党员同志时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干事的基本遵循。

1、积极学习先进事迹,明晰学习榜样。

2、精心组织学习讨论,激发工作热情。

3、培养树立身边典型,发挥模范作用。

二、业务工作

学校以“发展职业教育,服务**经济”为宗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职教水平。

(一)对口升学再创佳绩

2015年我校高考工作再创辉煌:参加高考275人,过本科线173人,位居我县第二名,本科上线率63%,居河南省第一名,本科上线人数与去年相比增加98人,增长率131%。去年其它高中毕业到**中职就读一年制中专的24名学生全部过本科线,上线率100%。建筑专业有四名学生名列河南省第4、6、8、9名,财会专业有两名学生名列河南省该专业第4、8 名,幼师专业一名学生名列全省第6 名,我校学生报考的六个专业中,各专业全省前50名,共36人。

(二) 专业教师队伍更加合理,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2015年上半年,我校组织校级优质课大赛,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县、市级职教、成教系统优质课大赛;征集优秀论文25篇,优秀课件10个向市级成教、职教系统推荐;推荐5人参加市教育局、教育工会组织的教育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推荐5个项目组参加2015年省市级教改立项活动,5个项目均获得通过。

(三) 重视德育教育,规范学校管理。

以技能大赛及毕业生毕业就业为契机,我校组织第七届校级技能大赛,分文科、理科两组28个项目250名学生参加,成绩优秀者被推荐参加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同时组织13幼五班才艺展示活动,节目排练、演出,33名学生被29个单位抢聘一空,供不应求。

(四) 各项培训任务。

本学期顺利完成了雨露计划培训三期,洛钼集团培训一期,组织安监局培训八期,电业局培训三期。同时圆满完成了13级顶岗实习学生的安排工作。

三、计划生育工作

深刻认识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性,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和规定,对学校教职工婚育情况进行摸底登记,积极组织育龄妇女定期按时接受孕检,督促各种计生活动的落实开展,2015年上半年没有出现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行为。

本年度上半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这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全体教职员工的勤奋努力,更得益于我校用科学化、人性化的制度进行规范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主动性,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课教师数量不够,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也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是实验实习设备仍需进一步完善。三是校企合作力度仍需加强。

四、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校将继续坚持“技能与素质并重,就业与升学并举”的办学方针,继续强化学生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扩大师资培训规模,坚持做好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生育等工作。积极做好县委、县政府的各项临时性中心工作。

(一)积极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双师型”教师达到80名。

2、重点建设好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机械加工三个骨干示范专业。搞好市级特色专业建设。

3、完成当年各类招生任务1000名;

4、在上级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争取完成各类师资培训1700人次。

5、借南水北调对口扶持的大好时机,积极搞好与北京昌平职业学校的谋划和对接,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篇9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十五”期间,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落实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干部队伍和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健全培训制度和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以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主要领导干部为培训重点,逐步形成与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符合干部成长规律的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充满活力的教育干部培训新格局和新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干部队伍。

2.教育干部培训的工作原则是: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对教育干部培训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在全面推进教育干部培训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高等学校领导及其后备干部、中小学校长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的培训工作。根据各级各类干部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实施分类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注重实效。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不同类别和层次岗位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特别要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理论学习、总结经验、研讨问题与改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干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训和使用结合。逐步建立干部任职资格培训制度和在职定期进修的制度。干部参加培训、学习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情况,要作为干部选拔和使用的重要依据。

--坚持改革创新。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按照新时期干部成长规律和培训工作的特点,改革干部培训模式、内容、方法,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努力提高干部培训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二、主要目标和内容

3.“十五”期间,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按照不同工作岗位对干部在思想政治、职业道德、领导素质、业务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分类分层施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道德修养和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建设布局合理、分工协作、开放高效的教育干部培训网络,编制符合需要、内容规范实用的教育干部培训教材,逐步建立和完善灵活有效的干部培训制度。

4.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组织和引导各级各类教育干部深入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教育,反腐倡廉的教育,艰苦奋斗、自觉奉献的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等等,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强化教育干部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要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理论基础上,重视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管理知识和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还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及其他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把学习理论知识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讨论,努力使广大干部精通本行业务,提高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适应干部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要学习科技、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主要任务

5.加强教育行政领导干部的培训。

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围绕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教育行政机关和高素质、专业化教育行政干部队伍的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争取在5年时间内使县级以上(含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干部普遍参加一次专题研修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地(市、州、盟)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含副职)和县教育局局长(教委主任)的培训任务由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承担。上述范围之外的其他教育行政干部的培训,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并组织实施。

6.坚持和落实高校领导干部进修制度。

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按照培养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抓好高校领导干部培训工作。高校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至少应到中央党校、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或相关的省级培训机构脱产进修一次。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主要招收教育部直属高校和进入“211工程”的普通本科高校现职副校级以上领导干部与普通本科高校现职正校级领导干部。教育部直属高校和进入“211工程”的普通本科高校领导干部由我部实行计划调训。未纳入中央党校和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调训计划的其他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校级领导干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干部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并组织培训。

7.加大对高校中青年干部的培训力度。

高校校级后备干部在上岗前,都应选派到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或相关的省级培训机构参加三个月以上的脱产培训。因特殊原因,经上级干部主管部门批准先上岗的干部,要安排他们参加就近一期的培训。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主要招收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推荐的高校中青年干部和拟在近期上岗的普通本科院校校级后备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干部主管部门对所属高等学校推荐的高校中青年干部要统筹安排进行培训。

8.积极开展高校管理干部分岗专题培训。

根据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需要,各高等学校要按照高校管理干部岗位职责要求,有重点、有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地对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干部培训分为:对拟上岗人员的岗前培训、根据专项工作需要进行的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管理人员以更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9.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认真制定并精心组织实施本地区中小学校长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规划。校长培训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校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要面向实际,分层施训。对新任校长或拟任校长要进行任职资格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对取得“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的校长必须安排参加国家规定学时的提高培训。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骨干校长的培训。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要分别承担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培训任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要利用卫星电视教育频道、VBI数据广播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切实有效地开发、建设远程教育资源,为中小学校长培训提供相应的多种媒体教材、教学信息和学习支持服务。

10.大力支持西部地区教育干部培训。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东部较发达地区要按照对口支援关系,采取代培代训、挂职学习、经验交流、信息共享等多种形式,加强与西部地区干部培训的交流与合作。要组织专家学者在西部举办形势、政策、知识讲座。要为西部地区的教育领导干部和中小学骨干校长到经济较发达地区参加培训、考察提供便利条件。

四、保障措施

11.加强对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制订工作计划和确定重大项目时,要把干部培训作为重要内容,同步考虑,统筹安排。要切实加强领导,管好干部培训工作的方向、政策等重大问题,重视教育培训机构及其领导班子和干部培训工作者队伍建设。主要负责同志要把干部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还要带头参加培训,作学习表率。干部培训工作和干部学习情况,应列为考核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工作业绩的基本内容之一。

12.建立教育领导干部脱产培训考核制度。

根据中组部、《关于建立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的若干意见》(中组发\[2000\]16号)精神,对安排进行脱产培训的干部,学习结束时,都要进行必要的考核,并由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作出写实性的书面鉴定。学习一个月以上的,还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班次和课程内容的要求,相应采取闭卷、开卷考试或撰写论文、学结、工作案例等方式进行考试。干部学习鉴定和考试成绩应记入学员学习登记表,存入本人档案。

13.抓好教育干部培训基地建设和改革工作。

要对干部培训基地实行资格认定制度,采取优胜劣汰机制,建立开放高效的干部培训系统,提高培训质量和办学效益。教育部重点建设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干部培训规划确定的任务,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教育干部培训基地的网络体系。要确保各级培训机构具备培训所必需的教学基本设施和培训手段,以及能够适应干部培训教学与科研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要充分发挥现有干部培训基地的作用,提倡联合办学。同时要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参与教育干部培训。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建设若干具有现代化教学设施,拥有较强教学能力,对其他干部培训基地起辐射作用,适应新世纪干部培训需要的干部培训基地。要选择确定一批办学方向正、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高、改革有特色和成效的学校作为干部培训考察实习基地。

14.加强教育干部培训课程与教材建设。

教育部分类制订全国教育干部培训课程开发指南,组织开发和推荐一批示范性课程及基础性教材。各地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本着“少而精”、“管用”的原则,组织编写有关教材,但要避免重复,确保质量。教育干部培训课程教材建设要反映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着眼于提高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课程建设要特别注重现实需要,力求关注长远发展,努力体现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做到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教材建设要满足干部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加强电子教材、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教材、网上教材等多种类型教材的开发,树立精品意识,确保质量。

15.建设高素质干训教师队伍。

根据干部培训任务的需要,组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干训教师队伍。加强对干训专职教师的培养。要创造条件,保证教师继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同时要引导他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必须特别重视对中青年教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要采取挂职锻炼、进修深造、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加强与党政及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还要从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中选聘兼职教师。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干部培训师资库,使师资优化配置,发挥更大作用。

16.推进干部培训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

要适应信息化的趋势,不断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方式。继续运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积极利用互联网拓展培训空间,节约培训成本,改进培训管理,提高培训效率。积极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干部培训中的作用。

17.建立干部培训质量评估体系。

制订对干部培训管理部门和承担干部培训任务的培训基地的工作评估标准,建立干部培训质量评估制度。要从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的教学设计、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培训师资的选聘、培训过程的管理、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条件的创造等环节上加强对干部培训基地的监督和培训质量的检查。

18.保证干部培训经费投入。

中共中央《**年-**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提出,“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预算,保证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完成。对重要培训项目,要给予重点保证。”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根据干部培训任务的需要,设立干部培训专款。要积极探索改革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拨款方式,使培训经费的使用与培训机构的业绩挂钩。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管理,不断提高干部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培训干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要严格按照加强干部培训管理的规定,坚决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的不正之风。

19.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

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领导干部在职学习制度的规定,制定学习计划,加大调训力度,保证领导干部参加学习,把经过培训作为选用干部必须具备的资格。对于没有参加过规定培训的人员,原则上不得予以提拔,对于因工作急需而被提拔的,必须安排参加近期培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分级建立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及时掌握干部学习状况和培训需求,为干部使用和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服务。要通过组织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等多种形式,推动和指导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

干部参加组织上安排的培训,在学习期间,其职务不受影响,工资、待遇、福利不变。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篇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和《*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现就本市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的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切实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

2.根据“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区县人民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负有管理责任。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区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对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整体规划,并制定年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

3.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各区县应根据生源、学校分布情况,确定各中小学的招生范围与招生规模,就近安排学生进入相应学校,保证辖区内的符合规定的适龄学生都有相应的学额。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政府公共信息公开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公示制度、告知制度、诚信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加强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和家庭、社会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5.建立监督机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二、管理职责

6.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政策,对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工作进行统筹、协调、指导与督察。

7.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管理,落实对本辖区内生源的摸底调研、制定招生计划和相关政策、确定各校对口招生入学范围等工作。负责向社会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相关信息。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管理、指导、监督与检查,妥善解决本地区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中发生的问题,依法办理与查处各类学校招生入学工作过程中的来信来访和违纪违规事件。

8.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校应按照市和区县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的各项规定和区县的实施办法,做好本校的招生入学工作,妥善安排好本校对口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三、规范要求

9.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实际,合理确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班额数应控制在40人以内。有条件的地区小学班额应逐步缩小,达到30人以内,初中班额逐步缩小,达到35人以内。

10.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妥善安排好本辖区农民工同住子女入学。落实关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两个为主”原则,逐步扩大公办学校招收辖区内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

11.跨区县就读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应在就读学校参加小学毕业考试。可根据实际情况回户籍所在地区县安排就读,或按就读学校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初中招生入学的规定和实施办法办理继续就读初中手续。各类初中学校不得招收无小学学籍材料的学生。

12.根据本市公立转制学校在20*年基本完成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未完成办学体制改革的公立转制学校自20*学年起停止招收新生。

13.公办学校须按照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就近入学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安排对口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不得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14.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负责管理监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不得以创办特色学校为名举办重点校,以开展实验研究、办特色班为名举办重点班,不得以任何形式测试、选拔学生。应将开展学校教育实验研究与招生工作严格区分。

15.要加强对体育、艺术类特长生招生工作的管理,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须将本地区体育、艺术类特长生招生办法和经审核同意的学校名单、项目名称、招生名额等予以公示并报市教委备案。学校应严格执行体育、艺术类特长生招生办法的有关规定,不得以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为名对普通学生进行学科类内容的考试或测试。

16.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导公办寄宿制学校或寄宿班按照规定的招生范围招收本地区新生,报名的学生人数低于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学校应如数录取,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学校可采用“电脑派位”等方式录取学生。

17.民办学校招生实行招生办法申报备案制度。民办学校须执行市、区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的政策,原则上在学校所在区县范围内招生,具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学生宿舍和相应的住宿条件的民办学校,经核准后可向外区县招生。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计划管理,民办学校招生比例过高的区县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切实履行政府责任。民办学校的自主招生办法以及招生广告和招生简章须向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备案,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向社会公布后方可实施。

民办学校上报备案的自主招生办法、招生广告和招生简章,对存在违规条款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要求学校及时纠正。

18.接受区县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应按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办法招收对口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所接纳学生按照公办学校实行免学杂费政策,并由政府核拨生均经费。学生在校享受与其他学生同等待遇。

19.民办学校的招生不得进行与入学挂钩的测试和面试。民办初中招生应以《学生成长记录册》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录取的依据,不得进行考试、测试和面试,不得要求报名者提供其他学科类竞赛、等级考试证书。民办小学的招生在学生报名时可了解学生家庭地址、出生年月基本信息,不得对幼儿进行学科化的测试和面试,不得要求报名者提供其在幼儿园或参加社会办班取得的学科化考试与测试成绩或竞赛证书,不得要求幼儿园推荐“学科学习特长生”。

20.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本地区民办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校舍条件、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学生宿舍标准和后勤服务设施条件、师资配置等办学条件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核准民办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

21.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应按市教委规定的时间节点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民办学校不得擅自提前招生,招生工作时间基本与公办学校同步,具体时间由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决定。

22.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通过政府网站和其他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信息。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向社会公布如下信息:

(1)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关于本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

(2)本辖区内各类学校的招生信息,包括学校对口招生的区域范围、当年招生计划(班级和人数)、招生结果;

(3)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学校、项目、招生名额、招生标准、招生录取结果;

(4)各类学校的办学规模,在校学生人数、学校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和专用教室及数量、运动场地面积和设施设备、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数量和面积、图书馆生均藏书量、实验室及数量等硬件条件。对寄宿制学校须公布其寄宿设施情况和收费标准。

(5)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专职教师人数和师生比、中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和比例、教师学历结构和达标比例。民办学校还须公布学校教师队伍中退休反聘教师人数和比例;

(6)公办寄宿制学校、寄宿班招生范围及招生名额;

(7)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

(8)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咨询、监督举报电话、接待部门地址。

23.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发放新生入学《告知书》等形式,向辖区内适龄儿童家庭告知招生工作政策、报名时间、地点,以及报名所需携带的各种证件。

学校应向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及在本市借读的其他非本市户籍学生家长书面告知,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应回户籍所在地报考高中阶段学校,以及其他相关政策和规定。

四、监察要求

24.各区县要建立和完善招生监督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做到“岗位落实、责任明确、措施有力、人员到位、全程参与、依法招生”。

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督察员专项督查制度,对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监督。

25.市、区县教育督导部门负责对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专项督导。公办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凡以创办特色学校为名举办重点学校,以开展教育实验研究为名举办重点班,或拒绝接受本学区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由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凡以选拔或测试(包括面试和面谈)方式招收录取学生,或存在其他违规招生行为的,由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对学校校长等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降级、降职直至撤职处分。

26.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须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自主招生报名、录取等招生过程的督查,督查结果作为民办学校办学等级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民办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凡以学科化选拔测试和面试方式招收录取学生,或不按规定要求向社会公布招生信息,擅自提前招生的,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纠正并核减该校第二年30%招生计划数。

五、程序要求

27.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对象统计时间内,根据本区的实际适龄儿童人数做好资源配置、招生计划编制以及招生范围确定等各项准备工作。

28.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市教委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信息公开和上网公布工作,按时向辖区内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监护人送达“就近免试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报名《告知书》工作。